精准扶贫调查

2024-05-06

精准扶贫调查(精选6篇)

篇1:精准扶贫调查

精准扶贫调查

5月20日,是个好日子,谐音“吾爱您”。说是好日子,还在于天公作美,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气候凉爽,冷热适宜。

吃过早饭,我和同事们早早地便在工会院坝候车了。7位同事乘两位同事自驾车,大概坐了四十分钟,来到长田乡庙子岭村办公室前。

下车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座座雕梁画廊的豪华的坟茔,心中一惊,办公室呢?不是说到村办公室嘛。正疑惑时,向左一转,便才看到两个门面的水泥板平房大门口挂着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匾额。村上的四五位干部已经候着了。

为了抓紧时间,带队的大见立即与村干部们商量按每位调查3至5户的标准,将40余户贫困户分配到同事们。开林、熙熙和我分到最远的第七村民组,也是我们主动要求,因为我们自认为脚巴子比他们快些。该组有11户调查对象,黄文书和陈专干为我们带路。

开林驾车在狭窄的弯曲的胆战心惊的水泥路上大概行驶不到10分钟,我和陈专干下车了。车继续向前,后来听开林说,后面的路更难了,技术不好根本不敢开车。远山满目翠,眼前一片绿。田里的水稻,虽然仍还能见水,但已经定根转裕了,地里是八九十公分高的包谷禾,在包谷地里间或有些白果树苗,高出包谷一头,却是减肥细腰的,在微风下的舞蹈更轻盈。

陈专干把我带向调查的第一户,村民郝汝烟家。

刚到一家砖木结构的楼房门前,一位矮矮的、瘦瘦的,疲惫的老妇人在门前的包谷地里问:陈专干,你们哪儿去?说她矮,高不过一米四,说她干瘦,估计体重不够八十斤,几乎皮包骨头的样儿,说她疲惫,看得出满脸的劳累。听说是来她家,她一边说着话,一边回到家,即刻给我俩擦拭一条二长板凳上的污物,请我们坐。

说是楼房,没有楼板,很是陈旧。个别墙角已经裂开了缝,面积不过八十来平米,估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在那些年能修建这样的“洋房子”也该是有钱的人家了。房内很渣乱,到处是湿漉漉脏的东西和草草筋筋,很让人不愿下脚。刚坐下时,从里屋出来一位肤白壮硕而表情木讷的成年男子拿着扫帚不顾老妇呵止的自顾自沉默的扫地。这时扫地,是扫地出门不欢迎来客的意思,所以要挨骂。他出来的房里一架简易的木床,床上的被子凌乱,没有折叠,看起来是久没洗过,兴许是光线的缘故吧,乌溜溜的颜色。一台电视机孤零零的挂在墙角边,别无什么现代用器。她说过去有广播听,从收废品人那儿买个放得起人影儿的电视,好看新闻。我们还没说明来意,她便数落起她扫地的儿子来,说是她大儿子,叫郝志辉,36岁了,没读过书,神经不正常,吃着国家低保,成天睡觉,从不干活,要吃要穿,拖累了她,害得她一年四季,早上都得四五点钟起床干活,有时真不想活了。

她叫余朝坤,是这家的女主人,没上过学,目不识丁。一双满带泥土的赤脚,是这家的劳动力。今年62岁,观察至少是七十以上的人了,虽然精神头不错,看得出实在硬撑着。正说话间,郝汝烟回来,是这家的主人,说妻子常年头痛,有时厉害,不能下地,风湿也严重。她便亮出两只脚,让我们看她的左脚明显比右脚肿大。

郝汝烟说自己才64岁,初中毕业,患有白内障,视力不太好,问了医生的,做白内障要几千元,没钱走这条路,如果自己跨了,她娘儿俩就没了依靠。

老俩口耕种着3.2亩田,1.0亩土,一年下来,加上粮食直补款,收入不过五六千元,没的精力养畜禽,更没了养殖的收入。小儿子郝志军读了初中的,和他家属在广东道滘打工,两口子没技术,月总收入不过三千七八,寄回家的钱不够4岁孙儿和7岁孙女的用费,上学还要接送,到给老俩口增添不少家务。粗算起来,七口人家,年总收入不过五万余元,而花销之路当过家的方知何其多了。

我们来到一个被拆得七零八落的老院子时,一位看起来有点精神头的老妇人从几乎要倾躺的孤零危险的“仰房”木门伸出头来十分干脆地问:找谁?!陈专干答道:找蒋帮祥。老妇变得温和的说她是蒋帮祥的家属梁经蓉,招呼我们进屋里去坐。

听见说话声,一位老者从侧边内室出来,说自己就是蒋帮祥,今年63岁。见我打量他这房子的内部构造,认为我在寻思不倒踏的质疑,便急切地告诉我,这房子是他祖先留下的,有80多平米,历经百多年风雨倾而不倒,冬暖夏凉,并半开玩笑说他这 “仰房”比“洋房”还好,舒适。

他说,家中6口人,妻子62岁,小学文化,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劳动力有限,自己耕种着4.8亩田,1.5亩土,妻子有时打打下手,种地年收入也不过七八千,没有养家畜家禽,连狗都没喂。儿子蒋友均,42岁,小学毕业,有支气管炎,同妻子李良容,44岁,初中,在广东打工,两口子月总收入有四千来元。大孙子16岁,在重庆读技校,小孙儿11岁,在长田中心校读小学,是还要些花费的。

当问及全家人回来过年过节怎么住得下时,他带领我们来到20年前为了儿子结婚,在老屋傍边修的100余平米砖木结构的新房,没见现代电器等家具,衣柜桌椅也已经陈旧生霉了,床罩、墙角的蜘蛛网告诉我们,这儿没人常住。

我们来到调查的第三户刘千成屋门口,只见有四五位七老八十的老太太正在屋檐下高高的阶级上聊天。刚站上门前的泥地坝,一条黑狗蹿就扑将上来,面白而浮胖的正和老太婆们聊天的中年妇女见状,急忙呵斥那狗,那狗到也听话,听见主人的骂声,立即收住了冲刺的步伐,十分不讨好的灰溜溜地走了。几位老太同我们热情打呼,中年妇女一边问我们的来意,一边动作实在难起难坐的十分不利索地从屋内搬出两个凳子让我们坐。由于地面没有砍,尽是泥土,有些凹凸不平,险些把陈专干摔倒。

住房是两进四间加个偏屋(灶房)约80多平米的砖木瓦房,抬眼望去,瓦下边的椽子尽是些不堪重负陈旧而几乎断掉的竹子。卧室柜上有台驼背的老电视机,厨房有架新买的净水器,说是因为土水井水质不好,为了防病买的。整个室内家具虽然陈旧些,但摆放有序,很是干净整洁。

得知来意,她说她叫李世珍,是刘千成的老婆,与刘千成同岁,今年都50了,女儿外嫁他省,家里就夫妻俩,自己患有心肌肥大、主动脉堵塞和乳腺癌,左乳已经切除。春节后,丈夫去西藏做灰工了。她一边介绍她家的情况,一边从屋内拖出一个大纸箱打开,满满的全是防止癌细胞扩散和疏通血管的药物,拿出医院检测治疗的文书让我们看。

当问及老公有灰工手艺,咋不在本地打工,也好照顾她时,她说本地的活路不是经常有,工价也很低,在外地做工,一年除开节假日和刮风下雪,有一百五六十个出工日,每天有二百五六的工资,一年也有四万左右的收入啊。她说家里的包产地、自留地,自己没法种,只好白送人家种,鸡鸭养牲也无法养,自己就是个等死的废人。

问及财政补贴、民政救济和社会捐赠等时,她十分生气的数落,说除了点粮食直补款外,其他什么都没有,抱怨低保没吃上,牢骚吃低保要占人有关系,要塞包袱走后门。正要向她解释,靠左边坐的大概70多岁的老太婆发话道:想那些年,这个月份就开始借粮维持,借一斤麻豌豆也得还一斤二两大米,还要有信誉才借给你,赶场天,满街尽是补疤衣,有的一人一年有一套衣服,有的一套都没得,而今谁还借粮维生?谁还穿补疤衣?世珍哪,知足吧,奈何你得坏了病,放宽心,好好珍惜今天的生活,他们今天能来看你,调查你,说明政府没有忘记你呀。坐在正中的面慈的身着干净整洁青衣的老太太说:女儿哪,不要生气了,我都八十五六岁了,能打远步行看你,是常保持心平气静,才有这精神头的,常生气对自己的病不利哦。

说着说着,傍边老太问及我的姓氏,于是大家聊起了柏姓人的少来,说是当年有小孩多病,拜祭干爹,要找姓柏的,找了很久,很多人,才在相隔几十里外的达县福善找着。病妇也跟着大家聊,气氛趋于平和,我们告辞离开。

走在田埂上,我在前边问陈专干,下一户朱占银家怎么走时,地里一老农答道:他常年不在家,他们在成都买了房子安了家,农村的老房子闲置着呢。

于是,我们往村办公室方向走。

我俩一边走,一边聊起三户情况来。饮水基本都是电泵土井水,没了挑水用户;都可以说是因老因病的困难户;居住条件都算不上好的;都没能买得起现代的电饭煲、电冰箱、空调电器和摩托汽车等;燃料都是柴草,没有用煤气和电器做饭的;经济收入除了种水稻、玉米和些许杂粮外,就靠在外打工了,基本没有经济作物。除了一条狗外,没有养殖其他动物。脱贫致富的想法几乎都是统一的“标准”答案:没有!确实问急了,就说:想摘天上的星星,可惜手没那么长!意思是说能力有限。问缺什么时,答案都是:缺钱!问及困难原因时,答复:老、病、没文化、命不好!

大概走了20多分钟,我们就要到村办公室了,陈专干说:也许我们是最早收工的。我说:村上要把朱占银家情况摸准,工作要做实啊,如果真在成都买了房,就不是贫困户哦,我们这些仅靠月工资三四千元生活的“小康户”在大城市定是买不起的。

当我们来到办公室,有几个组先回来了,开林和熙熙在我之后大约30分钟回来。大家赶紧汇总情况,大致和我们的调查差不多,有个别家庭住所犹如别墅,现代电器一应俱全,却也纳入了这次精准扶贫调查范围。

时间已近下午1时,我们7位同事分乘来时的车,再没有来时的说笑,大家都闷起。也许是困难户情况让心情沉重,也许是“别墅户”的调查让人走了冤枉路很是生气,也许是在思考针对帮扶联系户该拿出怎样的帮扶措施才会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没了来时的速度,车似乎也有些饿的乏力,缓慢向县城驶去。(柏占春)

篇2:精准扶贫调查

一、xx村发展的现状

1、基本村情现状。xx村位于xx县xx镇北部,距镇政府约30公里,距县政府约88公里,是典型的偏远高山村。版图面积约70平方公里,由过去的4个村和1个林场合并而成,全村旱地4426亩,水田325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xx村村内主要资源有闪长岩、石煤、黑板石、魔芋、猕猴桃、蜂蜜和烟叶等。

2、贫困人口现状。xx全村共340户,1339人,其中户口在本村但早已在外地安家约300人,实有劳动力825人,贫困人口177户673人,贫困人口超过50%。在贫困人口中五保户20人,低保户86人。可以说,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贫困户。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除了35户烟农收入较为稳定外,其他贫困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3、基础设施现状。xx村交通不便,全村水泥路9公里,通组公路60余公里,路面较差,遇到雨天,大多数道路无法通车。村民居住分散,除2家房屋是新建的两层小楼外,其他农户房屋均是土坯房,居住条件极差。村内无学校,孩子均在外村和镇上上学,目前有8名在读大学生和6名高中生。村内无卫生室,村民看病去30公里外的xx镇,因交通不便,很多村民小病都是能忍则忍。村党员活动中心是4间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土墙房,办公环境差。因环境限制,该村电力资源短缺,经常晚上供电,停电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前没有网络,很多地方没有手机信号,通讯极其不便。

4、产业发展现状。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烟、种粮、发展林特产业和打工为主,2014年人均收入4242元。烟叶种植是该村主导产业,在烟叶公司支持下,种植面积达到850亩,有烤房22座。由于条件所限,招商引资相对困难。2012年引进一家石材加工厂,因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目前处于停产状态。

5、基层组织现状。xx村现有党员22人,村两委班子5人,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3人长期不在本村居住,村妇联主任是一名20多岁年轻女性,很少参与到村集体事物中来,村两委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二、市质监局帮扶的情况

1.加强领导,组建帮扶工作机构。市委政府“精准扶贫”活动专题工作会议召开后,市质监局迅速成立了以局长曾勤为组长,局班子成员,各分局局长及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制定 “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以党组成员、副局长欧阳华同志为队长,抽调6名同志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队,为“精准扶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走访调研,摸清村内基本情况。我局扶贫工作队迅速深入联系村逐户走访,全面调研。工作队员共驻村180人次,走访入户80%以上的村民及所有贫困户家庭,先后4次与xx镇党委政府领导座谈商讨xx村扶贫计划,5次召开村民大会,详细了解xx村的基本情况,并将走访了解的详细情况归类建档。通过调查,在177户贫困户中,有烟农35户,全家在外打工6户,仅留老人在家23户,伤残户3户,老年户3户。经统计,需要重点帮扶的困难户共96户354人,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不足,同时村民思想保守、缺乏技术和资金。通过走访调查,确定了扶贫的重点对象,真正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在走访过程中,工作队员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争取村民对 “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明确职责,全员参与结对帮扶。按照市委政府“干部包户(人)”的要求,结合贫困村的实际,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包户和一般干部包人责任制。我局县级干部13人,帮扶13户共计48人,一般干部206人,共计帮扶81户306人,剩余贫困群众由工作队兜底帮扶。任务确定后,通过春节慰问、组织活动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分批前往xx村,走访、慰问、帮扶困难户,为各户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其中在2015年春节前夕,局党组成员以及二级单位负责人走访慰问了该村老党员和一批困难群众,共计为该村177户结对帮扶户提供了价值1.2万元的慰问品,同时为14名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每人提供500元的助学金,支持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4、结合实际,帮助制定脱贫计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扶贫是村民彻底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经实地走访,该村蜜蜂养殖、猕猴桃和中药材种植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目前有30余户村民散养蜂蜜200多箱,但缺乏技术和龙头企业带动,蜜蜂养殖未能形成规模,产量也较低,多数蜂蜜养殖户年收入只有100多元。该村地处高山,很适合猕猴桃生长,已有几户村民正在发展猕猴桃,其中村主任朱磊建有60亩猕猴桃基地,其中20亩已挂果,年收入超过10万元。通过调查,后与村两委沟通,决定以产业扶贫为主导,将蜂蜜养殖、猕猴桃和中药材种植作为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重点扶持,做到户户有产业,人人能脱贫,同时联系龙头企业,帮助建立产业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产业扶贫彻底实现脱贫致富。为加快发展壮大猕猴桃产业,局主要领导专程赴全国最大的猕猴桃基地——陕西省眉县考察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了解猕猴桃的种植、加工、储藏、销售、发展前景等情况,帮助xx村制定了科学、详细的猕猴桃产业发展计划。每亩猕猴桃年产3000-5000斤,每斤2-3元,每户种植3-5亩,可收入1-2万元。力争通过5年努力,该村猕猴桃发展至500亩,收入达到200万元。为发展蜂蜜产业,我们先后5次到湖北神农蜂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得知当前新的养蜂技术每箱年产50公斤左右蜂蜜约800-1000元,且在第二年1箱蜜蜂可分箱为3-4箱,第三年可分箱到十几箱。1箱蜜蜂在第二年经分箱后年产值可达到3000-4000元,第三年分箱后的收入可达

一、两万元。同时,该产业对劳动力要求不高,属于“懒人”产业,老弱病残均可发展。我们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该村两委沟通,帮助该村成立了蜜蜂养殖合作社,与湖北神农蜂语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争取在2-3年将该村蜜蜂发展至1000箱,年收入达到80万元。

5、筹措资金,启动扶持产业发展。为加快xx村脱贫步伐,市质监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年初,局党组号召全局干部职工每人集资捐款400元,共募集到9万多元启动蜜蜂养殖产业,计划为110户困难村民每户免费提供1箱蜜蜂。我局已与湖北神农蜂语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神农蜂语公司提供蜜蜂种群和技术指导,近期已有6箱蜜蜂送到村民手中。为改善该村医疗卫生条件和产业合作社的发展,局党组计划每年想办法筹措一定的资金,支持该村“一中心三室”建设(党员活动中心、产业合作社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室)。目前已筹措10万元资金,计划为该村村民每户提供1亩猕猴桃苗木,并聘请陕西眉县的技术人员,定期为该村猕猴桃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6.广泛动员,邀请企业参与扶贫共建。扶贫是一项社会责任,我局积极动员企业参与共建,借助企业的资金、市场,帮助联系村脱贫致富。经沟通,目前已有湖北世纪中远集团、十堰福堰钢铁公司、葛洲坝公司十堰办事处、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公司、湖北神农蜂语公司、十堰海亿魔芋食品公司以及市液化气公司等8家企业愿意参与到xx村的扶贫工作中来。其中,湖北神农蜂语公司已先后2次派技术员前往xx村讲解传授蜜蜂养殖技术,葛洲坝公司十堰办事处愿意为xx村移民搬迁工程免费提供水泥100吨。

三、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1、村民素质不高。在扶贫开发之中,劳动力资源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但xx村村民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给精准扶贫增加了难度。目前有一定能力的已经迁出村外,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贫困村缺乏“造血”功能。

2、资金投入不足。xx是极度贫困的村庄,需要建设的项目多,需要扶持的资金多。该村一直致力打造的猕猴桃产业,200多亩土地流转已经到位,但前期每亩近3000元基地建设费用成了门槛,村民缺乏资金投入,只能望地兴叹。目前政策扶贫资金有限,村民自筹资金无来源,帮建部门零基预算,也无资金投入。加之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市场风险也很大,村民无法承担投入成本,资金制约成为扶贫的最大障碍。

3、技术服务不够。xx镇党委政府及xx村两委十分重视产业发展,先后发展了烟叶、魔芋、猕猴桃、蜜蜂养殖、玄生种植等产业,只有烟叶公司技术服务到位,发展较好。可烟叶种植面积900亩已基本饱和,无发展空间。其他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村里曾大力发展中药材——玄参,因村民缺乏种植技术,辛苦一年,收入不及成本,加之缺乏龙头企业兜底,结果村民都放弃了玄参种植。村里还发展过莲藕、核桃、魔芋等产业,但都是原始的粗放经营,广种薄收,陷入停滞状态,根本问题是缺乏技术指导。

4、联动帮扶不力。xx村贫困面大,返贫率高,每年因灾、因病、因学等原因当年返贫的人口居高不下。加上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目前市委政府安排我局和浙江海天建设集团共同帮扶xx村,我局也积极争取其他8家企业从不同层面参与到xx村扶贫中来。但总体感觉是企业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市里统一安排的浙江海天建设集团至今还没有实质性行动,社会联动帮扶的效果也不是太好,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完成艰巨的脱贫任务。

四、今后扶贫的主要措施

1、结对帮扶增强干部责任。今后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精神,扎实开展“双包双建双带双促”活动,细化干部一对一帮扶的任务,强化干部责任。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帮扶干部与包联户沟通联系,有针对性地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建立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减贫项目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效果明显。

2、资金帮扶增添基础设施。市质监局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xx村启动 “一中心三室”建设,改善村两委办公条件,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扶贫资金,协调相关单位,逐步解决xx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问题,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3、产业帮扶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贫困户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重点发展蜜蜂养殖和猕猴桃产业,帮助群众连片规划建设,着力优化品种,努力提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尽快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此基础上引进企业拉升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加村民收入。帮助xx村建立蜂蜜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壮大蜜蜂养殖产业。帮助发展猕猴桃产业,免费提供猕猴桃树苗,力争在明年春季推广种植200亩。事先做好与十堰市新合作超市沟通合作,开辟猕猴桃销售渠道。

4、联动帮扶增进村企共建。结合xx村实际,引进符合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通过村企合作,互助互动,借助企业的技术、资金,壮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降低农民发展产业遇到的市场风险,实现互利共赢。计划引进猕猴桃、魔芋、蜂蜜产业龙头企业各一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合作社发挥作用。同时争取市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大力开展结对共建美丽乡村和“两创”(创文明新村、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加快建设文明新村。

5、迁移帮扶增快脱贫进程。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以居住在高山、边远以及水电路不通、资源匮乏、灾害频繁、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户为重点,实行生态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问题。目前该村已规划两个搬迁安置点,有18户村民有搬迁意愿。通过搬迁让村民集中居住,同时配套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6、教育帮扶谨防代际传递。积极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培训,以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短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为重点,鼓励村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和新生劳动力的能力素质,为扶贫攻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为防止出现因学返贫的情况出现,市质监局继续对该村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助学帮扶,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增强致富能力,巩固扶贫成果。

五、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规划统揽力度,提升精准扶贫效率。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规模化种植、养殖和经营是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虽然秦巴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各异,动植物品种多样,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经营,但结合实际分片进行规划,以几个乡镇或几个村为单元,明确产业方向,形成适度规模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还是切实可行的。如xx镇周边乡镇,或xx村及周边几个村,都发展弥猴桃,形成规模,集约化经营,这样就可以降低生产、销售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价值。因此,建议市级统筹指导,县乡科学规划,分片区对产业发展、道路交通、村级公益设施进行规划,以提高扶贫效率。

2、加大资金捆绑力度,提升整体发展能力。扶持资金数额决定扶贫计划任务的落实,没有资金投入,任何规划、计划都是空中楼阁。如果仅靠帮扶单位支持,难以完成艰巨的脱贫目标。现在xx村到底能投入多少扶贫资金、项目资金,村集体和帮建单位都不清楚,计划干多少事,心中没底。建议根据市、县扶贫规划,将政策扶贫资金、有关项目资金等计划下达到乡、下达到村,加上帮建单位扶持资金、社会捐献资金、村级组织自筹资金等,将所有资金捆绑使用,有计划的谋划、规划,每年干几件大事、实事。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当产业扶贫项目确定之后,农民急需的是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可这些技术大多数帮建单位是无法提供的。当前xx村蜜蜂养殖、弥猴桃种植,需要培养几户技术带头人。建议市、县牵头,安排农业、林业、畜牧、科技等部门技术机构或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分门别类地组织在相应片区开展相关实用技术培训,村级组织组织产业对口的农户参加,以提高其创业能力和技术素质。

4、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升模范带动作用。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村级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及两委班子成员发挥着关键作用。xx村党支部书记明平涛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带领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发展产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想彻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培养、挖掘工作,力争培养一批年青有为、敢想敢干、勇于开拓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形成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致富创业团队,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

5、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形成扶贫帮建合力。精准扶贫涉及多个单位,如乡镇党委政府、村级组织、帮建单位、帮建企业、产业合作社等,结构较为复杂,甚至各有各的想法和计划。如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各自为阵,就会大大影响扶贫效率。建议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明确主导单位和责任主体,分解具体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加速脱贫进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产业精准扶贫的井冈山调查

江西省近年来在产业精准扶贫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各地产业扶贫亮点纷呈。 为此, 本文调研组一行赴井冈山, 就产业精准扶贫进行了专题调研, 通过与当地扶贫部门座谈、走访贫困户、考察产业基地等方式, 对井冈山产业扶贫的创新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

一、井冈山市产业精准扶贫的创新做法

井冈山市经过“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扶贫攻坚, 在产业扶贫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是以贫困村为基础, 连片开发, 循序渐进, 采取了“龙头企业联系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联系贫困户、大户联动贫困户”的方式, 以“两茶一竹、果蔬、花卉苗木、特色养殖” 等六大产业为主导产业, 全市共计发展高山油茶、猕猴桃、娃娃鱼、铁皮石斛等特色产业基地85个, 培育农民产业合作社156 家, 省级龙头企业8家, 种养大户8250 户, 新增油茶、茶叶、毛竹、井冈蜜柚、猕猴桃、花卉苗木等产业种植面积达20 余万亩。

(一) 以市场为导向, 大力发展优势扶贫主导产业

选择具有当地特色, 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作为当地的扶贫主导产业, 重点抓好产业生产、加工、市场流通三个重要环节, 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市场体系。目前, 井冈山市每个乡镇都选择了一至两个扶贫产业项目作为本乡镇的扶贫龙头产业, 建立了至少一个连片200 亩以上的扶贫产业示范基地, 这些示范基地突出了当地特色, 较好地发挥了扶贫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每个村从乡镇主导产业中选择一个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项目作为扶贫主导项目。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参与发展一个扶贫产业项目”的整体推进产业扶贫发展格局。

目前, 井冈山市各个乡镇、村扶贫产业发展体现了集中连片, 突出特色, 注重扶贫, 兼顾效益的特点。其中拿山乡、 厦坪镇、 龙市镇等乡镇主要以高产油茶、井冈蜜柚、猕猴桃、食用菌等产业为主;黄坳乡、下七乡、长坪乡等乡镇以茶叶、毛竹、金桔等产业为主;茅坪乡、东山乡、鹅岭乡等乡镇以特色养殖、柰李等产业为主。扶贫产业村也不断涌现, 如拿山乡沟边村、江边村等发展红心猕猴桃种植, 黄坳乡光裕村发展有机茶种植, 荷花乡大庙村发展荷花种植, 睦村乡蕉塘村发展果业种植, 厦坪镇菖蒲村发展乡村旅游业等等。

(二) 成立专业合作社, 将贫困户与扶贫产业进行捆绑

选准选好扶贫主导产业, 仅仅是产业扶贫的基础, 关键还在于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扶贫户组织起来, 参与到扶贫产业的发展中去。这就必须在贫困户和扶贫产业之间架起一座“金桥”, 这座“金桥”就是建立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

农民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通过对内服务, 对外经营, 能较好的发挥帮扶贫困户的作用。一方面将分散的贫困户有效地组织起来, 组建成利益共同体, 将处于弱势的贫困群众转化成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 贫困户直接参与生产, 直接受益。 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社的生产技术服务、 销售服务, 可以有效地提高贫困劳动力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 提高其自身的经济发展能力, 使之成为致富能手。同时依托主导优势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 可以降低贫困户参与市场的风险, 提高其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能力。 因此, 井冈山市将农村产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来抓。

(三) 通过金融产业扶贫, 拓宽产业精准扶贫的渠道

为了加大对井冈山市红卡户产业帮扶的力度, 井冈山市委、 市政府给予红卡户产业帮扶资金每户1 万元, 通过入股金融产业投资公司的方式参与地方金融机构资本经营, 以实现稳定、 持续增收的目的。该金融产业投资公司由井冈山市库区移民办、井冈山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 代持红卡户入股资金发起组建, 选择经公司董事会审议、监事会审核、指导委员会审定的经营状况良好、收益持续、稳定的金融企业或其它企业进行投资, 保证年收益稳定在18%左右, 不低于15%。 红卡户可按照自愿原则入股金融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也可参与其它产业合作组织或自营发展产业项目。

另一种金融产业扶持方式是组建金融产业投资合作社。 井冈山旅游发展总公司将其拥有的井冈山九银村镇银行600 万元股份和井冈山农商银行400万元增资扩股认购权, 以一元一股 (每户1 万元) 转让给1000 户“红卡户”中无力、无业需政府长期扶持的特困户, 由贫困农户借助资产收益扶贫试点项目资金, 组建金融产业投资合作社, 通过井冈山旅游发展总公司代持入股九银村镇银行和井冈山农商银行, 以获得稳定的、持续的收益。

二、井冈山市产业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 笔者发现井冈山市在不断创新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阻碍了产业扶贫的进一步优化。

(一)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井冈山市贫困村多在深山区一线, 群众居住分散, 自然条件差, 交通不便, 水利设施老化失修, 用电质量不高, 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有待改善。 在调研组走访的数个产业基地中, 均发现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未跟上的现象, 有的道路未完成硬化, 车辆和行人进出产业基地十分不便, 有的灌溉和耕作方式较为落后, 未形成规模化的现代化农业。

(二) 土地流转和利用率低, 产业规模受限

产业精准扶贫要实现规模化、深度化发展, 需要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带动和引领, 通过构建大规模的产业基地, 吸纳贫困户参与生产, 实现产业带动脱贫。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很多产业基地面临着无法流转到更多的土地来扩大基地规模和生产, 土地流转和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以江边村草莓基地为例, 该基地计划规模为1000 亩, 但由于无法流转到更多土地, 只能在现有的200 亩基础上发展生产。

(三) 产业扶贫资金短缺

由于贫困户本身经济条件差, 除了仅有的几亩土地外, 几乎没有其他可用的生产发展资金。 可以说, 贫困户发展产业, 必须全部依赖政府扶持和社会帮扶。 井冈山市产业帮扶资金主要有省财政安排的原中央苏区产业发展资金和市本级财政配套资金, 但是这两项资金加起来不足4000 万元, 对于要扶助全市4456 户贫困户脱贫, 无异于杯水车薪。

(四) 贫困户受教育程度低, 无法掌握相应的产业技术

由于农产品竞争日趋激烈, 优胜劣汰成为常态, 这就要求所扶持的产业需不断提高自身品质和科技含量, 农业生产也要不断向市场化、专业化迈进。 这就对参与劳动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区别于以往的简单劳动、埋头蛮干, 需要劳动人员掌握更多的科技生产方式。 但是在调研组走访的数个贫困村中, 均以留守老人居多, 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 农村当中的青年人很多也存在思想观念陈旧, 科技意识不强, 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的问题。 在调研的厦坪村食用菌合作社, 合作社负责人告诉我们, 参与劳动的主要为周边村庄的老年人, 而年轻人大部分也不懂技术, 主要都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三、井冈山市产业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 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促进产业发展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创新资金运管机制, 建立逐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 引导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统筹各类资源, 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道路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电力质量不高、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为加快产业发展, 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提供保障。

(二) 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为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对扶贫产业基地和企业用地统筹考虑合理安排, 同时, 彻底理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 依法鼓励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 将那些农村闲置土地、经营管理不善、利用效益低的土地流转到产业经营大户手中, 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的产业扶贫龙头企业聚集, 便于农户以土地使用权的形式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连片开发土地资源, 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为大规模产业扶贫开发奠定基础。

(三) 多渠道筹集资金, 解决产业扶贫资金不足的问题

资金是发展生产的关键和生命线, 但是单靠政府财政拨款是有限的, 必须动员帮扶单位、社会力量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争取更多的产业扶贫资金, 或在技术上提供支撑和指导, 帮助贫困地区和人口发展生产; 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扶贫事业, 针对贫困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产业、龙头企业的不同需求, 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增加贫困地区有特色、有潜力的扶贫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政府要加大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适度发展地方中小银行, 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的主渠道作用, 适当简化贷款程序, 降低放贷担保、抵押条件, 延长贷款期限, 提高信用贷款额度; 尝试以林权抵押、基地抵押等新型信贷抵押模式。

(四) 加大贫困农民的产业技能培训

有针对性地加强贫困农民的产业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技能、市场经营风险意识等综合素质, 为提高产业精准扶贫效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立健全技术服务推广与培训体系, 采取科技专家下乡、科普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培训农户, 着力培养贫困地区农村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 科技种植养殖能手, 全面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良种良法, 为扶贫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承相, 贺丽君, 全永海.产业扶贫精准化政策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5, (2) .

[2]李捷, 罗庆华, 郑昭峰, 张琦.张家界市大鲵产业扶贫的调查与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 (8) .

[3]孙璐扶贫项目绩效评估研究——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15.

篇4:白马滩精准扶贫调查

2016年初,地处延安革命老区的黄龙县在延安市率先实现整体脱贫。但是,对黄龙县白马滩镇的干部来说,扶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2016年12月12日,记者第二次来到陕西省黄龙县白马滩镇河西坡村南湾组采访。上一次采访是在半年前,那时,村民韦武德承包的鱼池刚刚投放鱼苗不久。鱼池里养的是当地从未养过的冷水鱼和大闸蟹,这在当地还是个新鲜事。

不过,对姜飞来说,已记不清到过这个鱼池有多少次了。姜飞是白马滩镇副镇长,也是与韦武德结成对子的帮扶干部。黄龙县2016年初实现整体脱贫之前,还有贫困人口1576户3009人,其中就包括韦武德一家。

“长得着急了点”

“我这个人长得着急了点,因此经常有60后、70后的人和我称兄道弟。”1986年出生的姜飞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他幽默地说,“实际上,我们镇的班子成员年龄都不大,书记80年的,包括镇长在内86年的有四个人,82年和84年的各一位,78年和79年就算最大的了,可以算‘准80后的’。”

姜飞是2015年7月当上副镇长的。这一年4月,黄龙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启动。黄龙县的目标是2015年底实现整体脱贫,到2020年实现小康。县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人对人”、“点对点”、“面对面”地全覆盖,帮扶贫困户脱贫。“我们县有个‘4321的帮扶制度’,即:处级领导帮扶4户贫困户、正科级干部帮扶3户贫困户、副科级干部帮扶2户贫困户、后备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姜飞说,“按照这个要求,我要负责两户贫困户脱贫。除了韦武德,还有神峪村的五保户冯中堂老人,也是我的帮扶对象。”

冯中堂是个64岁的老人,前些年儿子夭亡,老人独自居住,患有脑血栓、心肌梗塞等疾病,属于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对于这类贫困户,政府采取直补到户的“兜底”式扶贫,即政府承担特殊贫困人口的医疗、养老等开支,除享受国家政策补助、大病医疗救助等有关政策补助外,还会给予临时困难救助。

姜飞说,作为帮扶干部,自己是冯中堂老人的第一责任人。他像老人的儿子一样,除了逢年过节去看望,平时至少每个月到老人家去一次。每次去的时候,他会给老人带点米面油或水果糕点等生活用品,有时还帮着老人干点活,陪老人一起吃顿饭。“但我不会给他钱的,老人有钱也没有地方花,他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和照顾。”

姜飞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老人以及村上的干部,老人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或生病住院,总是第一时间和他联系。有一次,冯中堂在晚上突然发病了,给姜飞打电话,姜飞当时还在县城,距白马滩有50多公里。他急忙安排人就近将老人送到相邻的韩城市医院抢救,自己又连夜赶到医院。

前不久,冯中堂老人因病去世,姜飞的帮扶对象只有韦武德一户了。

“韦武德家有五口人,他两口子、父母以及刚刚考上大学的女儿。但韦武德的父母年纪都大了,母亲78岁,父亲81岁,妻子腰椎有问题,不能干重活。54岁的韦武德身体也不好,没法到外地打工,家里除了七畝地,再没有别的经济收入。”姜飞介绍说,“我们县按照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将这一类划分为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

根据韦武德家的实际情况,姜飞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并與韦武德反复沟通协商,认为搞养殖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姜飞打听到与韦武德同村的王乃林家的鱼塘要转包,就鼓励韦武德承包。“韦武德曾做过大队干部,有一定的经济头脑,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干别的都不合适,搞养殖很适合他,他只是缺资金和技术而已。”

记者了解到,结合县域实际,黄龙县的精准扶贫着力推行庭院养殖、就业扶持、产业提升、生态旅游带动、土地扶贫、金融扶贫、企业带动、教育资助、搬迁扶贫、兜底保障等十种扶贫模式。对于这类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方针,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限期实现脱贫。

冷水鱼和大闸蟹

记者上一次来这里采访时,韦武德说,要不是镇上出面,他根本承包不起这个鱼塘。这个鱼塘的主人、58岁的王乃林也证实了韦武德的说法。王乃林说:“当时还有人想承包鱼塘,根本轮不到他(韦武德)。他一没有资金,二没有经验,要不是姜镇长找了几次,咋可能把鱼塘承包给他呢?”

韦武德承包的这个鱼塘过去一直由王乃林的父亲王迁运经营。王乃林说,由于父亲年事已高,经营不了鱼塘,自己也顾不上,于是就想把鱼塘租出去。姜飞知道此事后,多次找到王迁运老人和他的儿子王乃林,请求王家把鱼塘让韦武德承包。王乃林告诉记者,父亲1947年入党,是一名老游击队员,解放后在村上当了二十五年队长(组长),今年已97岁。看到镇上领导为帮助韦武德脱贫致富,亲自出面担保,王迁运同意以每年6000元的价格将鱼塘租给韦武德,与韦武德签了租期十年的合同。

姜飞向记者介绍说,韦武德的鱼塘养殖,不仅仅是个扶贫项目,还是一项跨地区的科研项目和两地党建互动项目。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经过考察和调研,认为白马滩镇的水质很好,适合养殖冷水鱼、大闸蟹、小龙虾等水产。这些水产对环境要求很高,尤其是冷水鱼,不仅要在流动水中养殖,而且要求水质纯净,不能有污染,水温常年须保持在摄氏5度到19.2度之间,水温太高、太低都不行。专家考察发现黄龙县的林草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当地的澽水河在流经白马滩镇这一段,环境优美,极少受到污染,非常适宜冷水鱼、大闸蟹的生长。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党委与黄龙县白马滩镇党委结成了党组织结对共建关系,将韦武德承包的鱼塘列为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在资金上和技术上提供支持,帮助韦武德发展冷水鱼养殖。

韦武德承包的鱼塘就在澽水河岸边。这是一个直径约10米、水深2至3米的圆形鱼塘,泉水从入口不断流入,从另一端排出,形成活水。鱼塘的池壁和池底用白色的瓷砖铺成,池中的水清澈见底,池里一大群游来游去的鱼儿,给冬日的河边平添了不少生机。姜飞告诉记者,建这个鱼塘已累计投入13万元,如果没有政府支持,韦武德一个人是建不起来的。

nlc202309090036

韦武德养的冷水鱼也称作鳟鱼,俗称金鳟和红鳟两种,市场上售价比普通鱼要高出很多。姜飞说,刚建成时,共投放了684斤鱼苗,一条鱼只有几两重,现在最小的也有两斤多重了。

在鱼塘上游二三十米处,有两片很湿润的草地。姜飞说,草地深处有两眼泉水,常年不干,冬季不结冰,水温最高不超过摄氏21度。韦武德养冷水鱼用的就是这里的水。

记者注意到,在养冷水鱼的鱼塘上游,还有两个水塘。姜飞说,中间这个是韦武德新建的鱼塘,靠上游的是王乃林建的。这两个鱼塘主要养殖大闸蟹,以及混合养殖草鱼和小龙虾。韦武德养的冷水鱼和大闸蟹主要销往邻近的韩城、渭南以及黄龙县城少数几个高档酒店。但就整体来说,黄龙县的冷水鱼和大闸蟹还不被外界认可,许多当地人也不知道。

姜飞还告诉记者,黄龙县本地生产的大闸蟹在上海的一个水产博览会上连续两年获得大奖:2015年,一只5两6的公蟹摘得“蟹王”奖。2016年,一只3两7的母蟹又获得“蟹后”奖。据说,母蟹能长到3两多就很难得了。

扶贫还在路上

韦武德到西安给爱人看病去了,记者这次采访未能见到他。

姜飞说,早在2015年底,经过严格的考核验收,黄龙县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6946元,并且人均纯收入最低的贫困户,人均收入也超过了省市确定的贫困标准,黄龙因此取得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在延安市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这其中就包括韦武德一家的成功脱贫”。

据姜飞介绍,2015年底考核统计时,韦武德一家年人均收入约3900元。2016年,韦武德仅大闸蟹一项收入就达到8600元,初步估算,全年收入会远远超过2015年。尽管韦武德已经实现脱贫,但因病致贫多年,家底薄,加上女儿又考上大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并不宽松。

姜飞说,县上规定“不脱贫,不脱钩”,无特殊情况,三年内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不再调整,用铁的纪律保证和促使帮扶干部、驻村队员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确保帮扶队形不变,帮扶队伍不散。因此,他現在与韦武德一家仍然是帮扶关系,经常就养殖方面的事情与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交流沟通,还要为韦武德联系销路。另外,姜飞每月还自己拿出100元資助韦武德的女儿。现在,韦武德的女儿差不多每个月都会与姜飞通一次话,姜飞说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姜飞以前曾经做过十三年村官,在另一个乡镇界头庙镇做村支部书记助理。但做村官其实并不是他的初衷。姜飞说,他大学学的是建筑经济管理,毕业时监理师资格证也拿到了。2008年,正赶上全国公开招考村官,他跟着同学一起报了名,当时只想着再体验一次“国考”,根本没有想到会被录取。他于是跟父亲商量,父亲说,考上“村官”是好事,并且让他不要到外地去了,就回到黄龙,因为这里的情况他都熟悉,容易开展工作,在外地人生地不熟,工作起来吃力,父母也照顾不到。

交谈中记者得知,姜飞的父亲是渭南市临渭区人,当兵后转业到了黄龙县。“我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是农村人,我又出生在黄龙,因此我回到县里为村民服务,和农民打交道没有任何障碍,我不光骨子里是个农民,长得也像农民,对吧?”姜飞风趣地说。

“其实,扶贫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但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情。”谈及自己的扶贫感悟时,姜飞很平淡地说,“这只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再说我就是黄龙本地人,对这个地方有感情。我这个人心比较软,见不得人受恓惶。”

姜飞还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说他才上幼儿园的儿子有一天对他说:“爸爸,给我50块钱。”他问儿子干啥用,儿子说:“我要捐钱,救小朋友。”原来是儿子在电视里看到有失学儿童需要救助,自己想帮帮他们。姜飞说他很受感动,这么小的孩子都知道帮助别人,自己做的这点事情,实在算不上什么。

天色不早,当记者要离开韦武德承包的鱼塘时,临时替韦武德照看鱼塘的王乃林对姜飞说:“想办法联系人,再卖点鱼吧。好长时间没有收入了。”显然,姜飞短时间内与扶贫是脱不了“钩”了。正如他们的县委书记所言,扶贫永远在路上。

篇5:精准扶贫调查

自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县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以及2019年整体脱贫的总目标,确定了工作思路。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扶贫部门的正确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初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主要方法和措施

(一)政策财政支持

一是切实抓好政策支持。县委、县政府针对精准扶贫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方案:《关于实施精准扶贫五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关于做好2015-2017年县直单位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关于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开展领导干部“进村入户、访问困需、访贫问计”活动的实施方案》、《安仁县万名干部“结穷亲”活动方案》和《安仁县中药材产业“双万”精准扶贫行动方案》等,多重叠加的利好政策,为扶贫攻坚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切实抓好财政支持。在县财力极其薄弱的情况下,县财政建立了扶贫开发资金持续增长机制,确保县财政每年安排扶贫开发投入占本级财政收入比例不低于10%,并随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注重整合涉农部门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支持扶贫对象移民搬迁、产业发展、增加收入。2015年本级财政投入近10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近6000万元,信贷资金近3个亿,用于全县精

准扶贫攻坚。

(二)具体措施过硬

一是认真甄别扶贫对象。为了把好这个扶贫工作的第一道关口,我县在建档立卡这项基础工作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通过“强化村级民主评议,强化指导督查,强化集中审核,强化评选公示”,我县共识别出新一轮贫困人口68363人、贫困村80个。根据实际情况,今年2月份对建档立卡一人户二人户进行了清洗,8月份又进行了建档立卡复核。开展“回头看”对2014年新识别出80个贫困村和6.8万贫困人口的数据再一次认真进行复核清洗,通过“回头看”共清理出不符合对象9992人,真正做到复核帮扶条件的“一个不少”地补进来,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也不能混进来。

二是分类做好扶贫培训。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2015年3月我县召开了乡镇和第一轮40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培训会。3-4月期间,针对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的政策精神,县委分四期举办了2015年全县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专题进行《如何做好新常态、新挑战的精准扶贫》培训。7月份,举行精准扶贫和金融扶贫培训会议,培训采用PPT专题讲解,发放了精准扶贫宣传资料册。8-10月份,又多次组织乡镇和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业务培训。同时,针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主要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组织开展脐橙种植、油菜油茶种植、中药材种植、茶叶种植、烤烟栽培和牲猪养殖等举办各 类实用技术培训10余次,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实用技术培训任务,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是着力抓实金融扶贫。上半年,我县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工作相对滞后,县委、县政府了解情况后,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推进工作,急起直追,收效显著。据统计,截止到11月30日,我县已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14125户开展了有效评级授信,评级授信率达74.5%,为438户贫困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843万元。在12月15日前圆满完成了5000万元小额信贷发放任务。

四是着力抓实结对帮扶。全县共有省、市、县112支队伍对80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省、市、县265个单位的全体干部与全县1.9万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其中省委、省政府派出2支工作队,市委、市政府派出10支工作队,县委、县政府派出100支工作队。所有单位和乡镇按照“一个乡镇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贫困村一支帮扶工作队、一个贫困户一名帮扶干部、一个贫困户一个扶持措施”的“四个一”驻村帮扶方案,都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下到贫困村、贫困户中,落实好单位驻村帮扶、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县级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通过一系列扎实工作,为精准扶贫工作搭建好了基层工作平台,解决了贫困村和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真正实现了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都有具体的帮扶措施、资金安排、项目扶持、增收情况等等。

五是着力抓实产业扶贫。坚持把抓好产业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

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县财政千方百计挤出资金设立中药材产业等产业的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主导产业,支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目前,我县产业扶贫呈现了良好的态势。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是极大的推进了特色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全力实施产业扶贫“563工程”,即按照“政府+银行+公司+基地+贫困农户”的“5位一体”模式,全面实施中药材产业、烤烟产业、茶叶产业、养殖产业、乡村旅游、电商扶贫等6大产业扶贫工程,实现政府、市场主体。贫困户三方共赢目标。重点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养殖业扶贫;烤烟产业扶贫;茶叶产业扶贫;旅游产业扶贫;电子商务扶贫。目前全县发展中药材种植2万亩、家禽养殖近6万余头(只)、种植烤烟4.2万亩、油茶6150亩、油菜25万余亩、茶叶1.5万亩、培育从事旅游产业市场主体20家、发展电商扶贫网站5家,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力的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

二是在帮扶模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农业大县的基本情况,重点抓好股份帮扶模式。在发展茶叶传统产业方面,豪山乡廖家村采取了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模式,依托合作社提供技术、产品保底回收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茶农增收。在打造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上,我县依托“稻田公园”,采取“政府+公司”和“公司+农户”的模式,建设好旅游景点和景区的基础设施,开发好旅游景点线路和包装好旅游产品,采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将新丰村的12

2户贫困户全部带动参与到乡村旅游业,并有稳定的收入链,实现了脱贫致富。

三、合作社股份帮扶的先进典型

股份帮扶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通过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土地作为股份投入到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合作社获得的收益,贫困户可按照比例分红。

如豪山乡廖家村是国家级扶贫村,全村248户,116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05户,建档立卡450人。没有成立合作社以前,全村原有茶园500余亩,基本上家家户户有茶园,茶叶种植技术参差不齐,茶叶加工各有千秋,茶叶品质精粗混杂,茶叶销售各显神通,产品没有品牌、没有注册商标、没有生产许可证,种茶经济效益不明显。

2013年以来,由以村委书记陈某某牵头9 户茶农入股成立豪山乡金紫仙茶叶经济合作社,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湘峰牌”绿茶,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2015年村委书记陈某某根据精准扶贫的需要把全村105户建档立卡户全部吸收入股合作社,其他农户可自愿入社,全村有148户茶农入社。入股模式有土地入股和老茶园入股两种模式,并对两种不同入股模式进行分类经营管理。以土地入股模式,入股土地由合作社用作新扩茶园种植经营,2015年新扩良种茶园100亩;以老茶园入股模式,入股农户把自己原有的茶园加入到合作社,共入股301.2亩老茶园,老茶园仍由原所属农户自己管理,但合作社负责种茶技术培训指导和鲜茶收购。农户老茶园所产鲜茶按相应等级价格全部由合作社负责收购,然后统一分级、加工、包装、销售。在这种入股模式下农户可从合作社获得出售鲜茶的收入。年底,所有入股农户按入股土地面积和老茶园面积占合作社总茶园面积的比例对合作社全年的赢利进行分红。

2015年金紫仙茶叶经济合作社整合扶贫资金带动村民建茶园和加工厂,投资15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50万元),新建茶叶加工厂房400平米,新置加工设备一套,通过对茶叶的深入加工,实现产品加工升值。2015年合作社新增产值48万元,入股农户人平种植茶叶收入2156元,比上年增收516元。茶农和合作社双方通过股份帮扶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资金汇聚、产业汇聚、效果汇聚的三重效应,当地贫困农户不但通过鲜茶出售、茶叶加工销售分红、用工收入等方面获得稳定收入逐步摆脱贫困,还可以通过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提升自身技能,建立起了扶贫长效机制。如今82岁高龄王坤即是合作社种茶户,女儿出嫁,老俩口单独生活,是2013年入社合作社茶农。入社前和老伴每年经营1.2亩茶园、种植3.3亩一季稻、养10余只鸡鸭。种水稻收入约840元(山区水冷,产量不高),养鸡养鸭收入约400元,茶叶因加工粗糙,没有进行等级分类,销路不畅,难卖上好价钱,每年收入只有3600元,加上种菜收入,全年收入约5140元。住房是3 间土坯房平房,面积60平米,生活比较清苦。2013年老人加入了金紫仙茶叶经济合作社,以1.2亩土地和1.2 亩老茶园入股。今年1.2亩老茶园向合作社出售鲜茶收入就高达6400元,种植水稻2.1亩,收入645元,养鸡养鸭收入446元,种菜收入300余元,加上合作社分红1233元,全年总收入9024元,全年收入比

篇6:个人精准扶贫对象调查情况

根据上级部门对个人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于2016年7月20日下午3:00在区卫计局林国贞股长组织局几位同志及我中心领导班子,前往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办事处马宫社区居委进行实地摸底调查,在居委干部的带领下,按精准扶贫的对象进行调查。其中扶贫对象林少慈及家并不在管区干部提供的地址居住,只能通过电话再次预约,约于2016年7月21日上午10:30再次调查。情况调查如下: 在村干部邱如财陪同下到达马宫街道办事处马宫社区居委南湖村69号进行调查,对林少慈进行了相关情况询问,对答正常。

一、家庭成员情况:

1.林少慈、女、1965年09月出生、自身因病但无法提供疾病诊断证明;

2.邱思婷、女、1997年01月出生、健康,初中毕业,在外工作,月收入约3000多,提供收入情况模糊不较清晰; 3.邱思浩、女、1999年05月出生、健康、在校读书。

二、房屋居住情况:

1.位于马宫街道办事处马宫社区居委南湖村69号;

2.房屋周围被植物树木包围,大门上锁,面积约40多平方米,常年无人居住现象,只能在门缝中照相,没发现常人生活配套设施用具,不具备常住人条件。

三、通过侧面了该户情况: 1.全户人数为5人;

(1)其中漏报户主为邱忠新、男、1957年05月出生健康,具有劳动力,(林少慈口述)月收入约2000元而资料提供的户主是林少慈;(2)漏报家庭成员邱思雅、女1994年11月出生、健康、具体工作及收入无法证实。

四:1家庭成员上报材料出现漏报隐报; 2.林少慈因病却没有提供疾病诊断证明; 3.经济收入上报与实际收入客观上不相符;

4.房屋现场调查情况不甘具备家庭成员常住条件。

上一篇:学党章、守纪律、转作风下一篇:安全上网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