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中的精准管理

2024-05-05

精准扶贫中的精准管理(精选9篇)

篇1:精准扶贫中的精准管理

4月29日,经过半年多的自主研发、调试安装,昭通市精准扶贫管理系统正式开通上线,这标志着我省首家“互联网+扶贫”管理系统正式落地。

昭通是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主战 场,全省471万贫困人口中,昭通有111.95万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近四分之一,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市针对贫困人口地 域分布广、数据量大、难以客观及时反映工作进展等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大“互联网+扶贫”开发力度,从去年9月份开始自主研发扶贫开发管理系统。在 结构上按照“块数据”的要求,先后完成了软件的源码开发、数据录入、内测调试等工作;在应用上突出“监督对照”职能,旨在为考核“挂包帮”单位帮扶绩效、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不同辖区统一评比等提供精准参考。

经过半年多的研发和调试,扶贫开发管理系统成 功开通上线。该系统由管理员后台数据库、扶贫工作人员PC管理平台和使用方便的APP端口三个部分组成,将助推精准扶贫管理实现身份精准、措施精准、评价 精准。结合建档立卡工作要求,把贫困家庭数据录入系统,实现信息和人的精确对应,为精准决策、措施调整提供参考和依据。系统还能自行对这些数据进行动态管 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确保扶贫信息数据的真实客观、可靠可用,特别是能对业绩评价提供参考。

该系统下设扶贫动态、爱心帮扶、惠农信息、扶 贫数据四大模块,是集信息交流、爱心对接、农村电商、数据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平台。扶贫动态模块广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就、经验和典型事迹;爱心帮扶 模块为爱心人士和受助对象提供信息共享平台,使社会扶贫力量得到高效释放;惠农信息模块融入农村电商平台,有助于农特产品与市场无缝对接;扶贫数据模块能 客观及时反映市、县、乡、村、社、户、个人脱贫进程全貌,有助于提高扶贫开发决策水平和实施能力。

据悉,该系统由昭通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整合本土技术人员研发设计完成,大众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下载安装系统APP后,以授权手机号码登录系统进行使用。

省民政厅近期已对我省社会救助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并配合省扶贫办加强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了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系统的数据对接。

据介绍,云南省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将于今年6月1日前,与省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现全方位无缝对接,实现低保对象数据与扶贫对象数据共享共用,推动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对扶贫对象还将实行动态调整,已脱贫对象(家庭)按程序予以退保,同时,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未脱贫对象纳入保障范围。

篇2:精准扶贫中的精准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农信社金融主力军和金纽带作用,大力支持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7号),•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扶贫办、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65号),•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4‟23号),•关于印发†贵州省信贷支持精准扶贫实施办法‡的通知‣(黔扶通„2014‟64号),•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通知‣(黔党办发„2015‟13号),结合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实际,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途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第二章 贷款的对象和条件

第九条 贷款对象。按照•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等级及综合授信管理办法‣评定的信用等级在“一般”(含“一般”)以上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农户。

第十条 申请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乡镇扶贫部门确定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

(二)借款人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贷款用途明确合法;

(四)贷款申请数额、期限合理;

(五)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借款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对其发放贷款:

(一)不具备本办法所规定条件的;

(二)生产、经营国家明文禁止产品、项目的;

(三)贷款用途不明确、不合法的;

(四)经营特殊行业未取得规定的批准文件的;

(五)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或有其他严重违法经营行

月确定。贷款最长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6个月。

第十六条 贷款利率。贷款人原则上应结合信用工程利率优惠、借款人对贷款人的存款贡献度、县级风险补偿机制、等,按照贷款利率覆盖风险的原则,实行差别利率,具体利率执行标准以合同约定为准。

逾期贷款利率、罚息利率、违规使用借款的罚息利率及贷款的停息、减息、免息和挂息的处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有权限限制的,应严格按权限进行审批。

第十七条 贷款用途。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途主要为:

1.农户从事农业(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加工等农业生产经营;

2.运输、商贸等商业贸易;

3.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服务行业及其他非农行业的合理小额信贷资金需求。

第十八条 还本付息方式。贷款人应结合借款人还本付息习惯、综合付息能力等因素,可按月、按季、按年进行结息或利随本清,原则上一年期以上贷款不得采用到期利随本清方式。还款方式根据借款额度、期限、还款能力、还款习惯等因素,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可采取整贷整还、分期偿还等灵活还款方式。

第五章 贷款的申请、调查、审查及风险评价

放贷款,确保资金发放给真实借款人。

第二十四条 发放的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要实行台账式管理,及时、逐笔登记贷款发放和收回、脱贫、返贫等情况,填列•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台账‣(附件2),并对这部分信贷档案专门标识。

第七章 贷后管理

第二十五条 贷后检查。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照“致富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贷后检查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六条 贷后管理监督。行社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应对分支机构贷后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着重排查防范假名、冒名、借名贷款,包括建立贷款本息独立对账制度、不定期重点检(抽)查制度以及至少两年一次的全面交叉核查制度。扶贫部门对农户的脱贫、返贫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并反馈至乡镇信用社。

第二十七条 对脱贫农户的贷款按照本办法要求进行管理直至贷款偿清,停止发放新的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第二十八条 风险预警。信贷人员在贷后检查过程中或通过其他渠道,若发现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进行风险预警,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以书面形式向信用社贷款审批领导小组报告。

1.借款人无故逃逸、隐匿、被司法机关关押、逮捕等; 2.借款人存在违法经营行为;

3.借款人生产经营不正常,资产明显减少,还款能力明显降低,影响贷款偿还的;

4.借款人死亡或家庭主要关系发生经济纠纷的; 5.借款人有拒绝接受贷款监督,挪用贷款或转移收入、资产,贷款逾期,拖欠利息等行为;

6.其他重大风险事项。

第二十九条 贷款催收。信贷人员根据•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台账‣,对即将到期的贷款原则上提前10个工作日按村逐户抄列还款通知,提前5个工作日送达借款人,并收回回执归档管理。

第三十条 贷款展期管理。

(一)办理展期的条件。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借款人还款意愿良好、预期现金流量充分、具备还款能力的前提下,若遇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给予办理展期: 1.借款人商品确已销售,但销售货款尚未回笼的; 2.受市场、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影响,导致借款人生产经营等暂时发生困难的;

3.贷款期限与实际生产经营周期不匹配的; 4.贷款人认定的其他合理情形。

(二)展期申请及审批。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确需

(二)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初始评级授信审批表;

(三)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借款合同;

(四)有效身份证复印件、结婚状况证明(具体包括:结婚证复印件或村委会夫妻关系证明或户口簿中能够证明夫妻关系相关栏次的复印件);

(五)借款申请书;

(六)借款借据;

(七)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使用情况检查表;

(八)贷款人要求的其他资料。

第十章 财政贴息与兑付

第三十四条 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建档立卡农户按合同约定支付贷款利息。农户支付利息后,依据借款合同、借款凭据、利息支付单据等向乡镇扶贫部门申请贴息补助。乡镇扶贫部门与行社营业网点共同审核后,每半年按规定据实向县级扶贫部门申报,行社接受财政部门的委托,依据实际贴息清单向贷款农户统一支付贴息资金。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各行社应根据本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

篇3:精准扶贫中的精准管理

1 实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路径

1.1 建立健全干部驻村工作帮扶机制

首先,不断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因我国驻村干部基本上都是各地区自行选派而来的,所以必须严格依据地区扶贫工作发展现状,在充分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来不断完善干部考核机制,以此来让驻村帮扶工作逐渐成为锻炼干部、使用干部的重要平台。其次,应进一步明确干部驻村的时间、工作任务、组织方式、帮扶措施以及考核办法等方面的操作性规定,促使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之中。再次,驻村干部应尽最大可能与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科技特派员以及第一书记等方面的力量衔接起来,以此来实现“一对多用”、“多对协同”的整体合力。当然,对驻村干部的业务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对全县村干部的专题培训,以此来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最后,应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来构建出“干部联系贫困村”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制度,以此来保证贫困村每年都有干部来开展帮扶工作,每一位贫困户都有相关的帮扶责任人[1]。

1.2 建立健全产业和金融扶贫机制

首先,应该以当地民族手工业、文化旅游、生态种养殖业等特色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基础,严格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群众参与、有偿使用、收益共享以及滚动发展”的运作模式来将国家政府给予的财政扶持资金提供给有意愿带动贫困农户发展当地农业产业的合作社,以此来将传统的扶持模式(即简单的将扶贫物质发放给群众)转变成为通过农业企业和群众“对联”。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将资金、市场、技术与农民的劳动力、土地、原料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利用扶贫项目来实现“企业+协会+农户+基地”的开发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企业将获得政府项目资金的支持,同时农民也会因此而得到“三金”的保障。其次,建立金融扶贫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资金整合的力度。具体来说:一是大力推行“政银企农”合作模式。由国家开发行、扶贫部门以及工行来对政银合作项目进行共同研究,以此来解决扶贫资金融资困难的问题,并在各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面推行“四台一会”融资机制。当然,还应该对金融产品进行不断的完善,分级次探索推进农户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农产品收益权以及农村“四权”[2]。

2 统筹衔接,精准脱贫协同式聚力

首先,是干部层面。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构建出“领导责任到位、联系指导到位、帮扶到位”的工作体制。作为扶贫干部,应该始终将“扶贫攻坚”的使命放在心上,将“扶贫开发”的职责扛在肩上。具体来说,党政一把手应坚持“负总责、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对扶贫工作的开展要经常询问与推动。比如在时间的安排上,应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对扶贫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追寻科学的解决措施。又比如在决策部署上,应该严格按照已经确定的目标任务,谋划具体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再比如在扶贫的效果上,应严格依据计划与工作进度的要求,深入到基层以及扶贫一线,对本地区脱贫致富的进展及成效进行严格的督查。

其次,是纵向层面。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构建出“上下衔接、市级统筹、县区负主责”的工作体制。不可否认,扶贫攻坚任务的重点在于县一级,其要负责实施具体扶贫项目库的建设,在项目优选确定之后,报到上一级进行审查与备案,等待工程批复。与此同时,还负责工程配套资金的申报、招标与投标、合同的签订、工程的具体实施、工程项目的调整与变更、资金的报账、工程的验收及审计等等。除此之外,针对扶贫户的甄别,要做好如下工作:建档立卡、登记本内容的填写,数据的录入与更正、联扶责任人的选择,各种表格的填报、扶贫手册填写、帮扶的具体措施以及考核与验收等等。基于这些繁杂的任务,建立起“上下衔接”的工作格局俨然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推诿扯皮的现象出现[3]。

3 结语

总之,精准扶贫是建立在传统扶贫工作反思上的一种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精准扶贫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很多地区,但部分地区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影响实效性的问题。基于此,为了让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不仅要重点做好扶贫对象的系统化识别以及动态化管理,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升扶贫政策实施的精细化以及扶贫资金管理的整合化。

参考文献

[1]王宇,李博,左停.精准扶贫的理论导向与实践逻辑——基于精细社会理论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6(5):156-161.

[2]龙永华.精准扶贫视域下湘西州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5.

篇4:精准扶贫中的精准管理

注重组织领导,确保责任精准

广汽集团成立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房有亲自挂帅,并明确了“1+1+1+2”的帮扶责任模式,确保在完成标准动作基础上,实现“让群众满意”的最高目标。目前,广汽集团共投入各类帮扶资金4994.89万元(其中自筹2950.48万元),平均每个村1665万元。

注重科学调研,确保识别精准

为精准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户,广汽集团统一确定了“五看六步”的识别标准,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并精准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五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五看村民素质怎么样”。“六步”即“制定标准、入户调查、收入测算、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听取民意”。在摸查期间,广汽集团组成三个调研组,共34人,历时35天,走访1300多户村民,最后确定贫困户为826户2781人,贫困户更换率为41%。

注重靶向治疗,强化施策精准

一对一制定帮扶措施,对扶贫户实施分类动态管理。对贫困户进行ABC分类,针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同时为每户贫困户一对一量身制定了“可量化、看得见、落得实”的具体措施,依据措施确定每个贫困户每年的收入目标,做到方法精准、目标精准。

以产业扶贫为主导,提升贫困村自我造血能力。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进农业公司,成立合作社,组织贫困户抱团发展,不断提升贫困村自我造血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900多万元,贫困户人均增加收入6500元,村集体收入增加90多万元。

以民心工程为重点,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广汽集团共筹集资金4186.5万元(其中自筹2185.7万元),在三个贫困村共完成了126项民心工程,包括农田水利、道路建设、饮水工程、文化休闲等。

强化基层党建,培养村干部成为致富带头人。积极探索建立“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带党建”的互动机制,共同部署、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

注重过程控制,确保管理精准

结合企业的精准化管理模式,广汽集团在工作方法上采用了标准化管理、看板管理、联合审批等方式,实施过程跟踪管理,确保帮扶措施的有效落实。一是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了贫困户信息网络系统。二是实施看板管理,制作贫困户动态跟踪管理看板、帮扶措施进度看板、资金公示看板等管理工具。三是实行项目集中管理,项目精准决策、资金精准管理,真正做到阳光工程,廉洁工程。

建设美丽乡村,助力脱贫奔康

广汽集团全体员工用心、用力、用情帮扶,把贫困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一是完成181户危房改造,修建11座公共厕所等,打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二是建成硬底化道路29.7公里,为乡村农业生产、人民安居乐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发展特色产业,村集体年收入30万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9935元,实现稳定脱贫。四是组织了3145人次农技培训和318人次非农技培训,造就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五是建立和完善村“两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我们要继续做好跟踪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村完善村务建设工作,巩固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保持良好的村容村貌,巩固长效脱贫机制。同时,我们将虚心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好的经验与做法,更高质量地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的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任务,为全省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贡献。

篇5:谈精准扶贫中的“七个明确”

“精准”二字,乃精确、准确。一意为专心坚定。隋江总《摄山栖霞寺碑》:慧振法师志业该练,心力精确。明方孝孺《观乐生传》:“[生]少好学而家贫,精确笃志。”二意为精密确切。宋洪迈《容斋四笔·用奈花事》:其对偶精确如此。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文中有诗,则语句精确。

在全面深度开展扶贫攻坚的今天,实施好精准扶贫,对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和位居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的贵州省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打好贵州省新一轮精准扶贫攻坚战,要求我们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明确好各类载体具体实在地去抓,以期取得实效。

要明确谁去扶贫

即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形成省负总责、市州协调、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遵循分级负责、分工负责、权责统一的原则,结合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开展的“帮县、联乡、驻村”工作,把扶贫任务落实到各级帮扶单位,把帮扶责任明确到人,做到“一村一同步小康扶贫工作队、一户一脱贫致富责任人”,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从外省和本地的试点情况来看,这一机制既明确了由省、市、县、乡、村相关人员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又明确了责任主体的“不脱贫、不脱钩、不撤队”的精准扶贫任务,应该说十分便于操作。

要明确扶谁的贫

即准确找出扶贫对象问题。通过实施“靶向疗法”、实物工作法和民主评困等方式,根据国家关于以县为单位、动态管理、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的识别要求,对贫困村的全面摸查,准确识别出扶贫对象,没有具体扶贫项目的不给资金,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省市有(信息)平台。

其主要流程为:贫困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驻村工作队入户调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扶贫办复核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这项工作重点在建档立卡这个环节。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准确识别扶贫对象,并找出致贫原因,分类制定脱贫规划,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到位。

要明确精准扶贫的原则

即遵循“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以扶贫帮困助增收为目标,制定出产业发展、科技手段和人才保障等扶贫措施,力争取得扶贫工作的新进展。

一是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引导、帮助困难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设施养殖业,建立种植、养殖示范区,培植种养大户和专业户,形成家家特色种植、户户高效养殖的局面。同时帮助农民群众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建立“产销一条龙”的市场运作模式,确保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借力科技手段助扶贫。动员、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广泛宣传科技兴农战略,帮助农民群众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以每户培养一名科技明白人为目标,组织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和科技下乡活动,协助农业部门加强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强化农民技术培训,以技术服务促增产。

三是人才扶贫作保障。围绕特色增收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抓好 “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培训工作,完善“一村一大”人才培训、管理、使用机制,为贫困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留得住、用得上、干的好的综合性、实用性人才。同时,继续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培育科技致富领头人,力争传、帮、带出一批懂技术、会发展的新型农业从业人员,为贫困乡村实现真正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人才保障基础。

要明确怎样发挥扶贫力量的作用

一是把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挥好。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推动贫困村结合各地特色优势,建立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加入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形成持久稳定的增收机制。二是把金融扶贫的作用发挥好。全市各县(市、区)目前均设立了征信中心,财政安排专款设立金融扶贫基金,促进金融扶贫覆盖面不断扩大。三是把智力扶贫的作用发挥好。积极实施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帮扶助学等一系列智力扶贫举措,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能力。四是把保障扶贫的作用发挥好。重点是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险、水稻生产保险、生猪保险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整合,拓展保障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五是把社会扶贫的作用发挥好。要按照省里关于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关意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产业发展、解决贫困人口就业、投资社会公益事业。

要明确如何配置精准扶贫的资源

一是配置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通过改进资金分配方式、调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结构和使用投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要全面落实到村、帮扶到户,使贫困农户真正受益。二是因地制宜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程。根据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当前和长远,有针对性地开展好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和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六个到户”工程。各级要充分珍惜和把握住政策机遇,大力利用好我省正在深入开展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重大工程中所明确的包括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诚信扶贫对象、计生帮扶户视情况另行给予每户一定的扶贫资金直补和扶贫信贷贴息补助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确实把各项工作统筹起来,进而推动困扰农村多年的深度贫困问题的解决。三是把扶贫的教育培训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要利用全省正在深入实施的教育“9+3”计划和“四项教育突破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午餐改善计划、全面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我省户籍学生学费、贫困地区高等教育定向招生计划等政策,通过组织贫困村和贫困户积极参与“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农业实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逐步实现“雨露计划1户1人”目标(即1户1人接受中职以上学历教育、或1户1人接受培训后转移就业、或1户1人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力争在3年内对建档立卡户培训实现全覆盖。

要明确如何对扶贫项目实施精准管理

在国务院扶贫办开发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健全和完善全省扶贫开发信息中心,实现“国家-省-市-县-乡-村”6级实时联网管理。通过对全省扶贫对象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发展需求、帮扶规划、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和效果的时间、空间分布进行动态管理、分析及研究,及时更新,让稳定脱贫的村和户及时退出,做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帮扶信息真实可靠”;通过对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和帮扶规划,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资源进行精准监管,对社会扶贫和市场资源有效引导;通过信息技术为扶贫开发提供方向性引导和流程再造,做到过程透明、操作规范、扶贫精准,把扶贫资源用到刀刃上。实施对扶贫项目的精准管理,其最终目的就是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项目点多面广、资金零星分散、投向不准、程序不规范,给不法分子在程序上、行为上留下违法违纪空间的状况,实现扶贫项目监管信息化、精准化和动态化,坚决从制度上、程序上、行为上堵塞漏洞。

要明确怎么考核、评估精准扶贫效果

篇6:北湖区精准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北湖区精准扶贫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扶贫资金包括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补助地方扶贫专项资金、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其它财政扶贫资金及社会捐赠资金。

第三条 帮扶资金主要由区财政,扶贫办、区属各单位及各乡镇街道按计划分筹集。鼓励、争取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捐赠。

第四条 所有筹集资金除捐赠人有明确指定帮扶对象的按捐赠人意愿帮扶,其它没有明确指定帮扶对象的,全部统筹安排用于精准扶贫项目。

第五条 精准扶贫筹集的帮扶资金,统一通过财政部门设立精准扶贫资金专户核算,封闭运行,专账管理。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主动配合,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确保资金管理使用规范、高效、安全。第六条 对按建档立卡贫困户筹集的结对帮扶资金,财政、扶贫部门要结合实际,创新投资方式,拓宽投资渠道,确保投资成效,保证到2016年全区基本消除贫困人口。

第七条 本办法所管理的精准扶贫资金,只能用于已纳入全区扶贫规划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具有辐射带动产业扶贫效应的市场经营主体(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等)发展产业,不得用于生活补贴。

第八条 扶贫产业项目应由贫困户提出申请,帮扶干部签署意见,村委会初审后经乡镇(街道)审核,再报区财政、扶贫部门审批。

第九条 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通过项目投资的收益进行帮扶,确保这一类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国家确定的贫困线以上。投资收益按月通过“一卡通”发放。

第十条 帮扶资金监督管理应纳入各级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帮扶资金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岗、具体到人。对不按照规定使用和管理帮扶资金的,要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各县(市、区)对帮扶资金的使用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督。要定期张榜公示帮扶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发布帮扶资金的投资收益及分配使用情况,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第十二条 帮扶资金要专户(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不得用于精准扶贫到村、到户范围外的任何开支;不得以任何形式抵扣或变相抵扣帮扶资金;不得以任何名义乱收费、乱摊派增加贫困群众和乡村负担。

第十三条 建立健全帮扶资金监督检查制度。财政、扶贫部门要采取自查、抽查、重点检查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帮扶资金的拨付、到位、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确保帮扶资金安全、合规、有效使用。

第十四条 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帮扶资金使用的督查和审计等工作。扶贫、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帮扶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纪检监察要再监督、再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审计部门要对帮扶资金使用和投资收益分配等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篇7:精准扶贫中的精准管理

剩余时间:35分24秒

课件名称:精准扶贫中的基层组织建设

测试题目共:30,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将村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和其他必要支出作为保障重点。(是否题)(分值:3)A. 对 B. 错

第2题、经济合作组织全覆盖是“四个全覆盖”内容之一。(是否题)(分值:3)A. 对 B. 错

第3题、我国民间自发性草根组织多处于对立状态。(是否题)(分值:3)A. 对 B. 错

第4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抓好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是否题)(分值:3)A. 对 B. 错

第5题、群众性自治组织全覆盖是“四个全覆盖”内容之一。(是否题)(分值:3)A. 对 B. 错

第6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完善扶贫开发法律法规,抓紧制定扶贫开发条例。(是否题)(分值:3)A. 对 B. 错

第7题、王道勇教授指出,精准扶贫中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群团组织虚化、边缘化、官僚化现象。(是否题)(分值:3)A. 对 B. 错

第8题、我国新型社会组织处于本土化状态。(是否题)(分值:3)A. 对 B. 错

第9题、习近平指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是否题)(分值:3)A. 对 B. 错

第10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注重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地区驻村。”(是否题)(分值:3)A. 对 B. 错

第11题、综治维稳组织全覆盖是“四个全覆盖”内容之一。(是否题)(分值:3)A. 对 B. 错

第12题、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发挥不足是精准扶贫中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否题)(分值:3)A. 对 B. 错

第13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健全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是否题)(分值:3)A. 对 B. 错

第14题、苏共赢得十月革命时期,有()党员。(单选题)(分值:3)A. 10万 B. 20万 C. 30万 D. 40万

第15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级书记一起抓。”(单选题)(分值:3)A. 二 B. 三 C. 四 D. 五

第16题、()11月,国家发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单选题)(分值:3)A. 2012年 B. 2013年 C. 2014年 D. 2015年

第17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阶级的先锋队。(单选题)(分值:3)A. 农民 B. 工人 C. 官僚 D. 资本

第18题、我国民间自发性草根组织多处于()状态。(单选题)(分值:3)A. 互助 B. 对立 C. 友好 D. 对战

第19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健全贫困地区()制度。(单选题)(分值:3)A. 公共法律服务 B. 基础设施 C. 医疗服务 D. 计生服务

第20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单选题)(分值:3)A. 农村基层党组织 B. 自治组织 C. 人民团体 D. 传统乡村组织

第21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注重选派()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地区驻村。(多选题)(分值:4)A. 思想好 B. 作风正 C. 能力强 D. 学历高

第22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包括()。(多选题)(分值:4)A. 一把手负责制

B. 加强贫困乡镇领导班子建设

C. 抓好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D. 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第23题、王道勇教授指出,在精准扶贫中,我国群团组织存在着哪几化现象?(多选题)(分值:4)A. 虚化 B. 边缘化 C. 官僚化 D. 制度化

第24题、在扶贫攻坚中,尤其是在脱贫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方面,(),以及新型社会组织等要发挥关键作用。(多选题)(分值:4)A. 基层党组织 B. 自治组织 C. 人民团体 D. 传统乡村组织

第25题、“四个全覆盖”内容包括()。(多选题)(分值:4)A. 经济合作组织全覆盖 B. 基层党组织全覆盖 C. 群众性自治组织全覆盖 D. 综治维稳组织全覆盖

第26题、精准扶贫中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包括()。(多选题)(分值:4)A. 基层党组织无力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 B. 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发挥不足 C. 群团组织虚化、边缘化、官僚化现象 D. 传统社会组织处于缺位或畸形发展状态

第27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发挥好()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多选题)(分值:4)A. 领导集体 B. 工会 C. 共青团 D. 妇联

第28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多选题)(分值:4)A. 规划编制 B. 项目安排 C. 资金使用 D. 监督管理

第29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将()和其他必要支出作为保障重点。(多选题)(分值:4)A. 村支部支出 B. 村领导消费 C. 村干部报酬 D. 村办公经费

篇8:精准扶贫个案管理系统简析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现有贫困人口约120万, 贫困人口数量大, 地理位置分布广, 任务很重。为切实推行精准扶贫的个案管理, 实现一对一结对帮困的信息化, 拟开发精准扶贫个案管理系统软件。通过建立“精准扶贫个案管理系统”, 促进一对一帮困扶贫工作更好展开和有力推进, 帮助州委府有效收集贫困人口数据, 准确了解和掌握贫困人口状况, 精确分析贫困原因、了解贫困人口需求、制定帮扶计划、采取帮扶措施、跟踪帮扶成效。

二、精准扶贫个案管理系统的概述

精准扶贫个案管理系统, 实现了大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功能, 构建包括120万贫困人口的地理位置信息、照片、视频在内的各项贫困状况、贫困原因、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的扶贫基础数据库。所上传的海量数据, 能被安全、稳定地存储在系统内, 并可被安全、便捷地读取、使用和分析, 系统主要以下三大部分构成:

第一, 移动终端APP。帮扶人员通过移动终端系统, 查询其所负责的贫困户及分配给他的帮扶任务。在开展上门走访工作、执行帮扶任务过程中, 用移动终端采集贫困户贫困状况、贫困原因、帮扶需求等信息[1], 并为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更新帮扶措施、记录帮扶成效。通过移动终端将贫困户的地理位置、家庭成员照片、财产图片、项目成效图片等实时上传至服务器。

第二, Web版系统。帮扶人员通过Web系统, 可查询本人所负责区域内贫困户名单、贫困户资料、帮扶记录;可对贫困户各项数据进行编辑和更新;可按贫困户所属区域、帮扶人员、按贫困户所属市县/区域、按年/月/周、按帮扶项目、按贫困原因等多种维度, 查询汇总及分析数据;也可管理贫困区域、管理帮扶人员、定义帮扶项目、进行系统设置等。

第三, 服务器云平台。服务器端系统, 将上传上来的贫困户信息, 安全地存在系统中, 并将走访录音、图片等多媒体资源, 存储到云中。同时服务器端系统, 可按照扶贫计划、按帮扶人员、按贫困户所属市县/区域、按年/月/周、按帮扶项目、按贫困原因等多种维度, 汇总、计算和分析贫困户数据, 供Web系统使用。

三、精准扶贫个案管理系统关键简析

(一) 易理解。

本系统的用户主要是基层或机关干部等, 他们平常忙于本职工作, 所以用户认识、使用本系统的结构、功能、逻辑、概念等必须简单易理解。其中功能名称、图标、提示信息等应该直接、明了、没有歧义、容易理解, 让用户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的, 而不是猜测其作用;使用手册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 充分考通用户的接受水平, 语言直白、描述细致、逻辑清晰, 尽量避免专业术语。

(二) 易操作。

本系统的人机界面友好、界面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各项功能流程设计直接, 移动终端系统争取比较少的操作流程, Web端系统在一个窗口完成一套整模块的操作;在一个业务功能中可以关联了解其相关的业务数据, 具有层次感;合理的默认值和可选项的预先设定, 比如预先设置好帮扶人员模块。避免了过多的手工操作;如果系统某操作将产生严重后果, 该功能执行应是可逆的, 系统可以修改或删除错误的数据。

(三) 安全性。

安全主要指网络安全、资料安全和用户权限管理、完善的日志管理三种安全技术。采用数据加密、证书认证等安全系统保证网络安全。所有资料统一管理, 不同用户具备不同权限, 对敏感资料只有经过授权才能访问, 对非特权用户只能只读访问, 特权用户才能修改内容。对于资料的防灾难恢复, 采取数据库备份的方法, 将数据库备份在不同的计算机上。管理员严格按照周期来备份, 严格控制操作员的工作, 将所有的信息纪录下来。所有的数据库操作都有操作日志, 包括打开某个数据库、进行的所有操作都纪录在案, 以备参阅, 在出现安全问题时能从日志中分析出非法操作和破坏性操作, 能够从日志中追查责任。

结束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精准扶贫个案管理系统的移动终端APP、Web版系统、服务器云平台三大模块, 对系统的易理解、易操作、安全性三大特性给出了描述, 展示了本系统的优势, 达到原定目标。

参考文献

篇9:农业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院校;精准扶贫;产业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8-0091-02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国家切实将扶贫开发工作摆到更加重要、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离不开优势高校产业支撑。人才、智力、科技高度集中的农业院校,要创新产业扶贫方式和机制,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加快产业扶贫,由“输血式”产业扶贫转变为“造血式”产业扶贫,为扶贫攻坚吹响号角。

1 精准扶贫思想理念

搞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当前我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不能再继续“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必须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因此需要精细化的扶贫思想,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精准扶贫就是要求实施精细化的扶贫方式,从扶贫机制上由主要依赖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到更加注重“靶向性”对目标人群直接加以扶贫干预的动态调整。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思想可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 產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2.1 干部群众参与程度不高,惯性思维严重

产业发展离不开领导重视和群众积极广泛参与。部分地区干部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怕担风险、害怕失败,仍然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发展短、平、快的产业,而不愿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上动脑筋、想办法、谋出路、图发展。“脱贫是生存问题,致富是发展问题;脱贫是公平问题,致富是效率问题;脱贫是政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职责,致富是市场规律、能力角逐的结果;脱贫必须采取特惠性政策应保尽保,致富只能运用普惠性制度公平竞争。”许多干部群众没有弄清楚脱贫与致富的关系,认为产业发展与自己切身利益没有关系,参与程度不高,产生一种惯性思维,“等、靠、要”的思想依然严重,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依然是主要发展模式,阻碍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2.2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水平偏低,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民是发展产业的主体,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产业发展的水平与效益。许多贫困地区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返乡创业青年极少,而留守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生产方式原始,生产力水平落后。尤其是贫困山区留守农民大多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在家主要带孩子,种粮保自足,根本没有指望去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没有弄清楚“口袋”与“脑袋”的关系,满足于现状,没有充分理解“只有脑袋不断地充实起来,才能让口袋膨胀起来”的道理。进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产业扶贫困难重重。

2.3 产业人才匮乏,服务能力有限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支撑,才能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但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建设主体缺乏人才,二是服务部门缺乏人才。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产业建设主体,多数只懂粮油种植、传统技术,对新型产业、现代农业知之甚少,贫困地区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而农业服务部门近年来又存在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技能退化、服务力不从心等问题。尤其是部分地区基层农技部门经过多次改革后,一些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形同虚设,许多身处服务一线的乡镇农技人员从事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减退。服务跟不上,自然产业发展慢,农民脱贫难。

3 农业院校实践产业扶贫的路径选择

3.1 产业规划

农业院校应遵循“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规律,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做好产业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解决当前突出的民生问题,又解决制约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统筹规划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增强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操作性。立足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等重点项目,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突出产业规模化、设施配套化、人居优美化,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和脱贫奔康。

3.2 人才培养

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其转变思想观念,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农业院校应发挥行业优势,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和挂职干部的作用,积极开展举办各种类型的管理技术、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地区干部群众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通过“洋专家”带动“土专家”,大力引导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使其成为农业理念创新的“先锋”、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与“桥梁”,成为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与“带头人”,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3.3 产业发展

农业院校应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内驱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为手段,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集约化生产道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在产业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依托贫困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环境和民族文化,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发展特色经济和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建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不断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支持粮油、林果、畜禽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优势特色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产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实现产业发展可持续、可复制,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nlc202309081308

3.4 科技服務

按照“合理布局、点面结合、示范带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技推广作为产业生命,把科技增效作为首要任务,加速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通过整合和集成技术、成果、人才等科技资源,指导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开展科研工作,指导综合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通过“互联网+农业”,搭建信息化网络平台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开展新农村宏观战略研究;开展制约“三农”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研究。通过农业科技服务,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 结语

产业扶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从注重“物”的改造转向“人”的改造,通过“人”的发展,解决“口”的问题。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业院校在精准扶贫中需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8):156-162.

[2] 刘奇.处理好脱贫攻坚十大关系[N].北京日报,2015-12-14 (17).

[3] 全承相,贺丽君,全永海.产业扶贫精准化政策论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1):118-123.

Abstract: To eliminate poverty,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realize common prosperity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For 30 year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precision poverty) has achieved brilliant achievements, but also faces certain problems. As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talent, intellig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ccur in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solve the problem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industrial planning, personnel train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s etc., innovate working mechanism, increase the effort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fight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battle well.

Key words: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

上一篇:审计结果考核办法下一篇:关于学生会勤工助学岗位设立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