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阶段学习总结

2024-05-04

教师阶段学习总结(共10篇)

篇1:教师阶段学习总结

有幸,参与成都市骨干教师学习。7天的学习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发,下面总结如下:

一、理论学习提升了认识

张勤老师有关性格的心理学讲座在一种更人性更科学的角度上研究教育,让我第一次真正认识到孩子其实不是一张白纸,有一些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与生俱来的,教育只能改善无法改变这些“与生俱来”。易凌峰教授则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教育的过去和未来,聆听之后对影响教育的因素和教育在经济中的价值有了一些认识,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教育也有功利性”这样的观点,并且深以为然,因为教育有很大一部分任务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必然也就有了一些功利性。

当然,认识有可能偏颇,但我以为难得的是,有这样的机会听到这样高水平的讲座,在我面前突然出现了一片新的视野,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二、教学观摩激起了思考

7天时间中,6天都是在各个学校听课、议课,这样的培训方式正如高幼年老师说的一样,正好切合教师培训的情境性,我也在观摩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的教学小技巧和好方法。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正是这些遗憾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例如:晋瑛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金老师的铺垫与新知识讲授在时间上产生了冲突,引发了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取舍的思考;苗青老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一课中“两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出现时机激起了我对定律与规律之间关系的思考;6天中每节课都没有教材的使用,并且都对教材进行了一些甚至面目全非的改变,让我开始思考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教材应该扮演的角色……这些思考使我开始认真的思考我自己的教育教学,最后归结到一个问题上: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该如何面对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我想,正如易凌峰教授和尤一老师谈到的:继承和创新,但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不论是对教材还是理念,都应该在在理解的基础上合理的继承和创新。

不论我的思考是不是正确亦或是有没有价值,我以为对我而言都是难得而可贵的,因为我相信当我开始思考自己和别人的教学之时,就是我开始进步之时。

三、专家评课带来了启发

从尤一老师,到高幼年老师,再到耿老师,在我的思考之上带来了启发,一些点睛之语至今萦绕耳畔:

算法多样化不是简单的方法的罗列,而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理解算理。(尤一语)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是必须的,看似没有“导”是“导”到极致的高境界表现。(高幼年语)

教师对教材宏观上的理解是看这一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微观上是看这一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耿老师语)

很多时候,老师们的一个观点突然与我的一个思考契合,像一个齿轮忽然找到了一个和自己契合的齿轮,思想立刻畅通了,通达了,这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愉悦是我在聆听老师们的讲座时最快乐的体验!同时,这些话语给我带来的启发也将是终生受用的。

四、班级博客引发了反思

写“博客”,是我一直想却未能实现的,因为不会却又懒惰。但这一次学习中要求学员在班级博客中写博文!我开始“迫于无奈”的学习使用“博客”,一学后发现并不如我想象中难,进而开始喜欢这样一个平台了。写了两篇博文,促使我对学习和自己的思考进一步进行反思,一些杂乱的、零散的想法和认识在这样的梳理中逐渐清晰和深入,使得自己在写的同时有了再认识。因此,由衷的喜欢这样的方式。

集体学习结束了,但自学的任务还未完成。作为一个被动的蓝色性格的人,我喜欢规则并且严格的遵守规则,我谨慎而且细心,因此我喜欢这样的学习,一种被动的快乐。

篇2:教师阶段学习总结

一年又过去了,着手完成学习阶段总结时,我回首过去的时光,看看工作室的作业,看看上一年的总结,倍感欣慰。上一年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学习·提高·学习。经过一年的继续学习。我确实感到了自己的进步。

一、听课的全新体验。工作以来听过许多节课,都是坐在教室的后排,听着老师的讲述,关注着老师的行为和组织,以自己的观点评价着老师的教学过程,甚至关注老师的教学习惯,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过去的一年采用了课堂观察量表的形式从新的角度认识课堂,而我正选择的是学生维度,通过教师的课堂组织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一改变让我再次成为了特殊的“学生”,座位在学生周围,眼睛更多看的是学生。通过学生活动的反馈,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帮助老师改进教学设计,弥补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体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听课看学生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听课的习惯。

二、走出去和请进来给了我们更多学习的平台。2012年春天我们到了呈贡,一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三中新校区让我们耳目一新,两位年轻教师的课堂展示看到了我当年成长的轨迹。师大生科学院的参观更让我倍感亲切,我又看到了久违的老师们。2012年5月听了吴畏老师所授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后,让我再次感叹课堂教学的神奇,原来一沉不变的课堂还可以是这样的: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讲台不再只是教师的舞台更是学生展示平台。可能曾经自己浅尝辄止的方法真的有效。新课改的理念再次撞击我的心。高三复习研究课上,其他老师真诚的帮助和建议,或委婉或直白,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度和热量。高考复习习题的编写展示了集体的智慧。每次的活动老师们在一起开诚布公,或学习或工作,相互支持,出谋划策。

三、读书丰富了自己。在寒假中阅读了《致青年教师》,《陶行知教育叙事》,暑假中阅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在读书中找到了指引我前行的理论。

篇3:教师阶段学习总结

一、研究概述

教育振兴, 系于创新。多年来,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 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 让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为传统所囿、不断地创新、合上时代的节拍, 这是我校实施“创新性学习”课改新方案的主要背景之一。

所谓创新性学习, 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拘泥于书本, 不迷信于权威, 不依循常规, 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 结合当前的实践, 独立思考, 大胆探索, 标新立异, 别出心裁, 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的活动。简而言之, 创新性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实施“创新性学习”课改新方案的操作模式为“一三四X”。即:落实“一个核心目标”, 开辟“创新学习三条基本途径”, 围绕“四主”精心研究课堂教学X环节。其中:这个“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三条基本途径”分别为创新学习导航训练课、创新学习学科教学课和创新学习实践课;“四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和实践为主线。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与案例研究为主, 并辅之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文献法等。研究目标为: (1) 通过研究, 探索出小学生创新性学习的操作模式和实施方法; (2) 通过研究,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即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习惯和实际操作能力; (3) 通过研究,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掌握一定的创新教学策略,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二、研究进展情况

(一) 实施措施

⒈加强师资培训, 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实施者和推动者,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教学实验扎实深入进行的基本保证。研究前期, 我校制订了教师培养、培训方案, 对每一类教师 (课题骨干教师、其他中青年教师、老年教师) 都有详实的安排, 培养率达100%。培训方式可谓“多路并进”:

⑴“走出去”学习。2011年3月14日至19日, 我校组织课题骨干分别对上海市花园小学、上海市实验小学、上海市五中、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街小学、江苏省扬州中学、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等地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学习考察;2012年4月12日, 我校派部分课题组老师到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马坪学校进行了参观学习。这两次外出学习旨在汲取别人先进的课题研究经验, 提高我校老师的课题研究水平。

⑵自主学习。学校为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及相应的学习资料, 如统一购买《创新学习能力论》、《创新性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等书籍, 要求教师每次学习作好笔记, 自己安排自主学习内容。同时, 学校在校园网站上还开辟了“创新性学习”专题栏目, 供教师进行学习与交流。

⑶集中培训学习。从2011年下学期起, 学校聘请校外专家或安排课题组骨干利用周前会的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系列的专题讲座。授课教师根据课题组的安排或教师意愿精心设计讲座内容, 制作配套的PPT课件。讲座从“创新性学习”的意义、内涵到创新性教学策略, 内容相当丰富, 形式也多种多样。

⑷开展系列竞赛活动。课题组的竞赛活动面向全体教师, 形式有知识竞答、理论考试和有奖征文等。其中:“知识竞答”的特点是“融枯燥的理论学习于趣味的知识抢答中”;目标是“激发广大教师的学习激情, 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主题是“点亮学习激情、提升知识素养”;内容涉及有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法规知识、新课标理论知识以及教育名家名言、教师实践心得等;操作流程为“竞答—点评—授奖”。特别是“点评”这个环节, 不仅对教师的答案给予了评价, 更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了拓展补充, 实现了“以赛代学”的目的, 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构建了一个很好的窗口;“理论考试”重在检测教师对“创新性学习”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 督促全体教师加强对理论的学习, 增进对课改工作的整体认知与理解。教科室精心准备“创新性学习”理论考试试题, 胡校长和张书记亲自监考, 阅卷后公布考试成绩, 不及格者参加补考, 直到考试合格为止;“有奖征文”是指学校组织的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学校每年组织一次, 对“一等奖”获得者学校给予重奖, 优秀论文将在“姜湾课改导报”上刊登。

⒉实施“三段式”研究策略, 三条实施途径并驾齐驱

实验一开始, 老师们对学校推出的“创新性学习”课改新方案充满着希望, 但一到具体操作时, 却又认为“创新性学习”太抽象, 不好操作。基于此, 学校采取了“三段式”的研究策略:

第一阶段, 推出研究课, 示范引路 (2011年10月—2012年4月) 。为了让老师们明确课改方向, 探讨有效“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先行研讨, 率先实验, 以如何实施“四主”原则为研究重点, 推出了一堂堂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典型示范课, 初步摸索出了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为全体教师指明了课改方向。

第二阶段, 确定实验班, 定点研究 (2012年5月—2013年8月) 。骨干教师的实验研究到一定时期, 学校确立了“确定40%以上的实验班, 扩大研究面, 让一部分班级和教师先行践行课改实验”的工作举措, 让各项实验工作向“实”“精”“深”发展, 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 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以带动其它班级和其他教师整体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第三阶段, 全面推广, 深入研究 (2013年9月—2015年8月) 。实验班的研究日趋成熟后, 我们的课题研究将会步入全面推广实验阶段, 整套“创新学习”模式也会在此阶段的深入研究中逐渐成熟、精细。

目前, 我们的研究正处于第二阶段, 基本上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

“创新学习能力”包括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习惯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五个部分, 这意味着单靠“学科课堂教学“这条途径”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 学校采取了如下“三条途径并驾齐驱”的实施措施:

⑴途径一———创新性学习导航训练课。

所谓“创新学习导航训练课”, 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它是以学校自主开发的“创新性学习校本教材”为载体, 利用“校本课程”实施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校本教材的编写是该实施途径的首要任务。2011年12月, 学校在张书记的带领下开始着手酝酿校本教材的编写, 并出炉了初稿;2012年2月2日, 学校邀请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领导贾书记、龙主任和市局张局长、钟主任等来校进行了精心指导;一个月后, 我们又诚请了市局教研室领导来校对重编的教材进行审查。在历经酝酿、编撰、精修的艰辛历程后, 我们终于完成了《创新学习方法指南》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并将该教材如期发放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手中。随即学校又召集校本研究小组的成员进入了校本课的研究工作。通过多堂的课例研究, 我们基本探索出了“创新学习导航训练课”的一般实施策略, 即“创设情景———方法导航———实践运用———拓展创新”。这一新型课的开设, 使学生对每一种创新学习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

⑵途径二———创新性学习学科教学课。

创新学习学科教学课, 是根据现行学科教材, 运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创新性教学策略, 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一条主要途径。

由于学科与学科的不同, 课型与课型的不同, 内容与内容的不同, 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给出固定的教学模式。为此, 学校成立了以学科为单位的四个研究小组 (语文、数学、英语、综合) , 对本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潜心的研究。通过上课评课、交流研讨、反思总结等一系列活动, 我们基本探究出了以“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互动交流、探讨问题———引领点拨、解决难题———总结提升、深化发展”为流程的“自主创新学习”教学模式。2012年4月26日, 我校举行了“创新性学习课改研讨展示交流活动”, 共推出了语、数、英、校本四学科八堂教学展示课, 并邀请了省、地、市的领导专家来校进行现场指导。我们发现:课堂形式“变”了, 四人或六人一小组, 自学生疑、合作释疑、展示交流、探究补充、互动评价;课堂主角“活”了, 孩子们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自信展示、机智争辩、友好合作;课堂点拨“巧”了, 老师智导一次又一次巧妙地激起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推开了孩子们一扇又一扇思维之窗;课堂实效“高”了, 课堂氛围“乐”了。对此, 到会领导赞口不绝;次日, 我校又在醴陵大剧院成功举办了“创新性学习课改汇报演出暨优秀教师颁奖典礼”文艺演出。整场演出以“弘扬课改精神、呈现课改历程”为主线, 以展示“魅力师魂、阳光学子”风采为宗旨, 两段凝炼的VCR课改介绍, 浓缩了姜湾课改踏出的崭新脚印和取得的骄人硕果。

⑶途径三———创新性学习活动实践课。

“创新学习活动实践课”是课程渗透式的专门训练课的延伸,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利用课内、外的形式, 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一条不可缺少的途径。创新学习活动实践课的主要形式有:创新学习学科活动课、创新学习班队活动课、创新学习实践课。我们不仅推出了一堂学科活动课, 而且组织学生分别到先农坛和醴陵一中博物馆进行了“醴陵名人”的调查研究,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地提高。

(二) 阶段性成果

到目前为止, 该研究取得了如下初步的研究成果:

⑴通过宣传、培训、理论考试等手段,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全新改观, “减负在课外, 提质在课堂”已形成共识。

⑵开发了一套《小学生创新学习方法指南》校本教材。全书分高、中、低三个版本, 涉及的创新学习方法二十余种。

⑶“创新学习导航训练课”、“创新学习学科教学课”和“创新学习实践课”三条实施途径齐驱并进, 三种课型初成雏形。

⑷编辑了三份《姜湾课改导报》,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⑸家长的片面“质量观”基本得到转变, 辅导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⑹两件成果在省《教师》杂志社公开发表。

⑺成功举办了“创新性学习”课改交流研讨会。

三、存在的问题及后阶段工作设想

虽然本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但也存在许多困惑: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 教学中教师担心出“乱子”, 不相信学生, 生搬硬套, 生拉硬拽, 极力想使教学遵从课前自已的教学思路 (教案) 进行。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很难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具体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目标不够明确, 显得无所事事, 或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缺乏自律性;三是创新学习能力的评价问题。目前, 我们建构的评价标准还不够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如客观性、操作性还不够强等, 这也是今后值得改进的。

下阶段我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⑴继续培训教师。注重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和课题研究意识的增强, 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 使日常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⑵逐步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 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真正让学生由“要我学”“要我创”为“我要学”“我要创”。

⑶加大对“创新学习能力的评价”力度, 引领师生健康发展。

篇4:自主学习阶段性总结

关键词:自主学习 预习习惯 质疑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是以提高人的创新精神,促进人“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是强调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促进人的智力、体力、情感、伦理等平衡发展的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浩如烟海的且会很快过时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特别是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才是教师的明智选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本阶段,我们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想得到培养,应用能力得到发展。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为学生提供各种自主学习资源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必须依赖一定的学习资源才能完成。学习资源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各种内外因素和条件,它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支持和促进的作用。教师所应提供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

信息资源主要是指除教科书以外的各种学习参考用书、辅导材料、媒体、网络等,它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各种新知识和新信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师要有计划地布置学生使用工具书和到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查找资料。

人力资源主要是指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使学生感兴趣的人,包括学习者、教育者、学习同伴。人力资源是极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在自主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环境资源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场所、情境、氛围等,在此环境中学生可进行自主选择和自主活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首先使学生做到四要:

1.要明确预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2.要了解本课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的发生过程;

3.要尝试练习;

4.要记录不理解的问题。

在具体预习时则可采取如下步骤:读,即读教材;收,即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制,即制作学案和练习;议,即可与家庭成员、同学议论一下学习的难点、疑点;练,即尝试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记,即记录下疑难问题,以供课上质疑。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机动地运用以上预习步骤。

三、培养自主学习的技能,让自己“会学”

1.正确认识自我。要正确认识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优势与劣势、自己的学习类型、学习任务与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制约因素等。

2.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制订学习计划,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直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掌握一定的方法。掌握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多种方法与技巧,掌握自我评价的基本方法,掌握自主学习的效果反馈与调节,掌握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掌握分析综合问题的方法。

4.懂得制订活动方案和学案,让自己“善学”

(1)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教材知识点,自主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辩论会、研究性学习、广泛参加社会实践、网上的学习活动、展板、宣传专栏等,主动地去查找有关的知识内容,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2)以“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适时进行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可以依照下面步骤去制订自己的学习方案:学习目标——知识链接——新知导学——合作探究——检测反馈——拓展延伸——回顾反思,自我评价。

四、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包办代替,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疑,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养成良好的质疑问难的习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习惯,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预习时质疑。文言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学生在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学习时,仍然会有不理解、不明白或感到困惑的地方。这时就让学生记录下来以备上课时质疑。

(2)在学习的课题上质疑。课题既是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课题上质疑,将会使学习目的更明确、具体。只要我们注重启发培养,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就会逐步使学生形成一种不惟师、不惟书、善思考、会提问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让学习成为探索之旅。提问比回答问题更重要,它是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主动提问,让“为什么”成为师生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篇5:教师阶段学习总结

从10月10日进入工作室到10月30日结束,在这忙碌而有序的二十天培训学习,我想用“有幸有情、有磨砺有收获、有潜力”这十三个字来总结这次培训。

有幸:在华师附小跟岗培训,吴老师充分利用地利人和的优势,为我们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资源:观摩和学习华师大、省二师、省电教馆、省科技中心以及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广州一一三中学、天河东路小学及华师附小等单位大师级的教学理念、手段、方法和研究案例,为我们提供高层次的现场指导和培训,以至参与他们具体的研究项目。有幸于此,珍惜机会,让我们学习激情倍增而令跟岗培训卓有成效。

大型学习活动:10月6日星期六跟岗团队参加徐教授主讲和主持的《校际协作学习在相互启发原理和多样性学习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会的学习,聆听徐教授的讲座,让我们学习了校际协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体会到学习伙伴相互启发的重要性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亲历课题研究开展的整个过程,体验平台(校际协作平台)、工具(手册)和软件(Transana质性和教学案例(视频)分析为目的的交互软件)的应用。

教学研究组:在整个跟岗培训中,我们学习华师大硕士宁艳老师《基于概念生态的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概念转变的研究》课题目方案,建立〈声音〉概念生态研究合作小组(简称“声音组”:吴向东老师(总指导)、冯翠典博士、宁艳硕士(理论指导)、周达航老师、谢明轩老师(教学实践)),通过小组合作,让我们在其理论的指导下直接参与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学研究项目的具体操作和实践,学习和实践“概念生态”的教学模式和POE教学流程,并运用数学化科学教学的理念,将科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手段,学习二阶段前测和二阶段后测的设计、操作和分析,并为教学设计、实施和反思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和依据,成功完成有理论指导、科学数据参考的《声音》单元的创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

跟岗指导群:10月14日举行“省级骨干老师跟岗培训暨鸢尾花(IRIS)团队20xx—20xx年度第一次研讨会”。参加人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领导、华师大语文教学专家、华师附小领导及语文老师、鸢尾花(IRIS)团队、吴向东跟岗团队。会议程序:1、第一批专职老师汇报教学方案:屈倩清《被压缩的空气》、周达航《声音》、谢明轩《声音》、涂先钦《小池塘大世界》、黎凤霞《热胀冷缩》、黄小芬《磁铁》。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指导专家老师对学员的方案提出指导意见。3、深圳南山实验小学唐晓勇作《蚂蚁行动研究》的讲座。4、华师附小张文娟作〈阅读儿童故事与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5、专家对开题报告点评和指导。

10月17日15:00—18:00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举行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课题开题汇报会。参加人员:生物系领导、广州市教育局马学军、华师附小吴向东工作室跟岗团队、番禺雷晓晖工作室团队、生物系部分学生。会议程序:第二批科学老师先说课(赖文东《让竖起来的纸承受更大有压力》、张福帮《磁铁》、罗泽扬《摆》、何超群《清清的水》、李怿珍《食物链》、赵红荷《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再回答二师学生提出的质疑,最后指导老师(马学军、雷晓晖、胡继飞、陈爱葵)综合点评。

10月15日18:00——21:00邀请广东省电教馆程五一馆长对跟岗团队进行团队拓展训练,程馆长强调团队合作意识和教学新思维《关进柜子里的“学习”》一直启发着我们的培训学习活动,并在培训中直接应用到自己及伙伴间的协作研究、学习和交流中。

10月21日跟岗团队到天河公园,向广州一一三中学的彭老师、吴老师学习观鸟。跟岗团队向体育东路小学孙颖校长学习小组合作的设计、操作和评价和经验。10月22日(14:30———18:30)听课指导和第一周教学反思交流(参与:华师大心理学陈博导及其学生、荔湾区科学教研员曾宪扬老师、吴向东跟岗团队、孙宏老师)。小组协作学习的模式构建是我们在跟岗培训的重点,在后期我们基本都在实践小组协作学习的设计、操作和评价,指导群体提供的经验,令学员迅速在课堂中实施有效的小组协作学习。

这些来自不同类别的单位、不同研究方向、不同指导理念和实践、更有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指导群体,让我们接受多元、多方面的指导,让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启发,令我们的教学研究和课堂实施向多维度的反思和修正,让我们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不断进步。

数学化教学实操:在跟岗期间,吴向东老师将其在数学化教学、科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方面的创新成果倾囊相授,亲自为我们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结合科学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实施,先后学习了google地球、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phet虚拟实验软件、数码录音等教学软件,数字传感器、天文望远镜和太阳黑子的拍摄等工具的实操,并指导、示范和要求学员在教学实践(学生分析、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分析、教学反思)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和技巧,激发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灵感和创新意识。

有情:跟岗指导自始至终都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建立分工协作、互助结对、合作研究、相互启发、共同促进的跟岗团队。根据需要在跟岗其间建立了各种功能的协作研究和工作小组,如建立《声音》概念生态研究合作小组;根据专兼职科学老师配对,建立优势互补、互助的结对小组;为高效地完成培训任务,根据老师的特长和设备建立团队分工协作小组:周达航——组织 ;涂先钦——新闻;李怿珍——后勤; 谢明轩、周达航、张福帮——拍摄;谢明轩—活动记录、照片处理上传;周达航、屈倩清、赵红荷——课堂实录;宁艳——课堂录像、后期处理。在团队协作下我们建设了26G的教学资源,并实现了网络和光盘共享。

在此团队精神的感召下,我能积极为团队多出点汗,记录和整理培训活动资料照片、提供教育技术支持,共同参与教学设计、探究活动设计和教学实施等,积极参与相互启发,并创新地利用同伙的启发和指导。

有磨砺:在培训时,我与周达航参与到华师大宁艳硕士的《概念生态》研究项目中的《声音》教学设计与实施,在导师严谨的理论指导和伙伴的合作中,依照POE模式和导师的教学理念进行多次修改教学设计、探究活动设计和记录表,并分别实施两课时共六次的试验课。通过实践使我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从凭经验出发,到走向重视理论指导和注重学生的分析,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和精简教学探究活动,为学生搭建合理的教学支架,利用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将复杂的技术、活动、记录和组织,整合到“简单”教学流程中,还时间和空间于学生。

有收获:艰辛的磨砺,更新自己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我的教学领悟能力和操作能力,并提高我的科学素养和教研能力,更提高自己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更领悟了导师们的先进教学理念、勇于改革和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有潜力:在培训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哲学社会素养和教育心理学的严重不足,课堂合作小组的组织和教学细节的设计是自己的弱项,教学的创新和分享成果欠缺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欠精。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奋起,奋起后学更有潜力。

同学们!让我们“将一份感恩,谨记于心”!

让我们记住吴老师与大家的共勉:也许我们无法选择职业,但我可以选择赋予于职业生活以不同寻常的意义。

篇6:教师阶段学习总结

工作总结

(提纲)

一、计划性强。

学校根据区局学习班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周密的学习班计划,达到“六落实”,即:时间落实,地点落实,形式落实,人员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二、出席率高。

这次学习班除正常上课的教师外,还有退居二线的老校长、有因病、因故暂时在家的老同志、有各学校所有的公勤人员,许多同志克服路途遥远、天气阴雨、交通不便等困难坚持学习,方向小学的吴如华同志带着病坚持学习。

三、内容丰富。

召开了动员大会,总结了一学期的工作,作了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观看了胡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重要讲话录像,观看了“殷广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录像,观看了“当前国际形势与外交战略”录像,同时以学习组为单位,组织撰写学习心得,并组织交流,使学习的内容相当充实。

四、成效显著。

1、提高了认识,通过对建党九十周年这段光辉历程的回顾,使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党的伟大,党的教育事业的伟大,从事教育工作的任务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

2、认清了形势,通过观看“当前形势与外交战略”的录像,进一步认清了目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不难看出一股反华势力比较嚣张,增加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3、树立了典型,通过观看殷广平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录像,让大家充分了解了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做出了非凡的业绩,为我们每个教师树起了心中的偶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

篇7:教师个人阶段总结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一节课前的所有准备,在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坚持做到与同事交流,向他人学习。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努力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反思,注重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要求,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篇8: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探析

1 国外的相关研究

在国外这一研究已进行了很多年,不同学者也是仁者见仁,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分类是多种多样。上世纪60年代,作为最早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美国学者富勒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形式,以教师关注的对象为核心,把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分成了五个阶段,即执教之前关注阶段、早期关注求生阶段、关注教学情景阶段以及关注学生阶段。70年代,另一位美国学者卡茨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把学前教师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四阶段的理论,即求生存阶段、巩固阶段、更新阶段和成熟阶段。80年代,美国学者费斯勒又从生命的自然老化过程以及周期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把这一过程细分为八个阶段。另外,休伯曼又提出了教师职业发展五阶段的理论。司德菲又提出教师生涯的人文发展模式,也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并重点探讨了教师进入成熟期后有可能出现的低落、停滞并重新进入发展阶段的问题。最为国内学者所熟知的还是心理学教授伯林纳和教育专家本纳的分类,他俩的分类不谋而合,基本都是分为新手阶段(新手)、进步的新手阶段(高级新手)、胜任阶段(胜任者)、熟练阶段(精熟者)以及专家阶段(专家),不过两者对处于不同教学专长发展阶段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描述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2 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林崇德、申继亮、叶澜等最先进行,他们从心理学、伦理学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框架,为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白益民采用思辨的研究方法,把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并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钟祖荣则从教师素质和工作业绩的角度研究,把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邵宝祥以教师的教学能力角度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把教师专业发展也分为四个阶段。无独有偶,这三名学者的分类有异曲同工之处,总结来说这每个阶段的终点分别对应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和专家教师。廖诗艳和罗琴则以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为假设,以职业成熟度为标准,把其划分为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持续发展期四个阶段。该研究不仅涉及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时间界定、专业发展需要、教学关注行为特征等四个重要方面,而且还对各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做了非常详尽的研究。而且还从反思的角度对处于不同阶段的老师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反思方法和技巧,为教师提供了明确详细可操作的范例。傅树京归纳则总结了富勒和伯顿的结论,对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能力和教师需要进行了全面描述。

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也十分活跃,最流行的是王秋绒在教师专业社会化的过程与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的三阶段理论。他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依次分为三个时期,即“职前师资培育阶段,实习教师阶段和合格教师阶段。其他许多学者如高强华、曾国鸿、曾惠敏等也都进行了许多研究。(下转第93页)(上接第90页)

3 结论

基于上述研究,笔者通过在新疆几个高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和跟踪调查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新手阶段:刚毕业走向教学岗位的老师都属于这一类。他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校,接触全新的课堂环境,面对的也是完全陌生的面孔,因此他们必须对教学情境进行细致的分析,学习了解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并亲自参与教学实践以了解教学的真实情景以获得教学经验。在此阶段,新手教师对学校与社会关系的看法通常较为理想化、开放化。但在现实中他们会渐渐意识到自己的满腔抱负与实际的教学大相径庭,学生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对学习充满渴望,也不能与资历颇深的同事经常讨论教学、交流经验,他们会感到力不从心,感觉教学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得心应手。不免产生失落感的他们尚需要适应教学,并积累经验。

第二,胜任阶段:在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后,一大部分新手教师可以成为胜任教师,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达到这个水平。一般来说,大多数工作了三、四年的教师可以达到胜任水平。课前他们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制定教学计划,明确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实际的课题教学;授课时这些老师能引导学生轻松地掌握重难点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分析课堂环境和学生的实际听课情况,更有效主动地掌握课堂教学,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为了更有效地控制课堂,他们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如此一来,这些老师对教学更富责任感,以更高涨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新的教学中去,希冀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

第三,熟练阶段:在工作五年后左右,有一定数量的教师会进入教学水平相对熟练的发展阶段。这时,教师的直觉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他们对教学情境已有了直觉感受,并通过分析教学情境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能够在更高的水平上发现教学情境的相似性,并加以有效的分析和判断,对新的教学情境进行提前预测,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预测的明晰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

第四,专家阶段:专家阶段是教师发展的最高级阶段。能进入熟练水平的老师不少,可是能发展为专家水平的老师却为数不多。进入此发展阶段的老师能凭直觉把握教学,他们驾驭教学的能力极强,轻车熟路。这些专家教师见闻广博,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成功地鼓舞指导年轻老师。在课堂上娴熟自如,润物细无声,知识如春雨浇灌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评述.中国教育学刊,2002(5).

篇9:教师阶段学习总结

【维度一】从自身角度: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1)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因为涉猎广泛,所以教师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已经拓宽了自身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这对进行进一步深入的课程探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自身的业务水平也会在研究过程中得以提高,这对教师完成教学过程中“教”的行为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3)有利于提升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提高人格魅力。这些潜意识层次的提高,对于教师与外在的交流与融合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维度二】从学生角度:接触语言美,欣赏语言美,鉴赏语言美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接触语言美。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更多未知领域的美,在自己拓宽知识面的过程中也可以更自发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可以教会学生欣赏语言的美。鉴赏本身就是一件讳莫如深的事情,需要教师本身的高水平,才能给学生打好这个基础。小学是基础性阶段,有着初步的鉴赏基础,对以后的英语学习乃至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维度三】从课堂角度: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融合

教师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必然是课堂。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的知识性;因为研究过程中的深入性,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素材增加,这样必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课堂自身;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因为研究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经历,这些经历都是课堂上可以与学生分享的财富。而学生也可以在这些经历中摆脱课本的枯燥乏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维度四】从社会角度:素质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践行

素质教育早就提出,当下的学校教育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脱离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固有模式,实现新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师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人,自由互动交流。再者,社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是对教师提出研究的必要性。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感知素质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融合,进而在整个的自身发展与课堂传授中践行。

从以上四个维度可以看出,当下的社会背景对英语教师提出的研究具有相当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英语教师应该明确好自身价值,从而更好地在研究中完善自身,成为一个极具社会价值的英语教师。

篇10:四不为第二阶段教师学习心得

第一、强化参与意识。酂阳镇干部职工要杜绝麻痹大意思想,认真学习市委关于“四不为”专项治理活动第二阶段的工作要求,时刻不忘学习,要不断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发现不足,努力充实自己,提高为我镇群众服务的本领。

第二、细化工作安排。各部门、站所要认真学习领会第二阶段的工作安排,上行下效,统筹推进,凡事多想一点,凡事多做一点、凡事超前一点,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完成自身工作。

第三、深化问题处理。在第二阶段中,要通过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逐人、逐事、逐项找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杜绝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不深入等问题,给我镇群众营造一个放心、顺心、舒心的办事环境。

上一篇:市委党校工作总结大全下一篇: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