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法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育科研方法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对研究方法的“研究”定位教育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深邃的研究领域,而探讨在学校教育科研中的研究方法也随之成为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对于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实践工作者来说,承担这一任务确是有些力所不逮。但广大教师对科研方法的渴求又迫使我们无法置身度外,而是必须要做出一些自己的努力。

第一篇:教育科研方法论文

关于幼儿德育教育的教育方法

摘要:众所周知,幼儿的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的教育从德育入手将是未来学校德育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德育教育包括情感教育养成教育和立体式的教育,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和幼儿德育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幼儿教师所进行探讨的内容。本人希望探究幼儿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结合中国古代中国在传统文化道德领域内,通過德育教育和教育的核心思想,怎样教会幼儿学会做人,并且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教育;方法

引言:

德育教育自古有之中国的各类经典典籍,都非常注重孩童时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团结友爱,尊师重道的精神。而今幼儿德育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幼儿必须要学会创新感受生活,适应社会具有建立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幼儿是天真烂漫的孩子,那么对于幼儿德育教育就不能是简单的说教,这是因为德育启蒙,如果依靠简单枯燥的说教,幼儿往往不能真正的感知和理解。

1.注重幼儿情感教育,利用日常操守感染幼儿

利用情感教育由教师的内心真正生发出情感来教育,幼儿利用情感教育来感动幼儿,才能够让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实践知识,想其所想,听其所听闻其所闻,喜闻乐见,最终明白做人的道理。

1.1利用晚间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几乎每一个幼儿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是幼儿最喜欢乐见的一种教育形式,故事特别容易打动幼儿,很多教师都会要求幼儿在晚间与家长一起说故事,在一日生活活动的时候,幼儿教师也会给幼儿讲很多童话故事。在讲述这些童话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努力的帮助幼儿,全神贯注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一些家国情怀,引导幼儿真正的走入到童话故事之中,并且明白童话故事到底要给幼儿怎样的启示意义。只有真正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才能杜绝一些贪婪和罪恶感无正义和勇敢引导幼儿在生活实践之中,不断的完善其行动巧妙的开启道德教育之门。

1.2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契机来感化

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与教师,无论是主班教师还是副班教师的活动,参与和互动是非常多的,在一日生活之中调动幼儿的情感,渲染其情趣,比如说组织幼儿进行户外采集活动或者进行手工制作的时候,又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产生一些互动。让幼儿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注重幼儿的情感共鸣。让幼儿在喜悦之中感受到喜悦,痛苦之中感受到同行,比如帮助小朋友捡东西,帮助老师做值日,小朋友庆祝生日的时候怎样表示祝贺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人间烟火。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契机来感化幼儿,可以让幼儿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注重养成性的教育,让幼儿在琐碎的生活之中明确帮助他人是怎样一件快乐的事情。

2.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行和道德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幼儿教师应该和家长一样,必须持之以恒,在坚持不懈的时候不失时机的讲,品德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幼儿平常的学习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彬彬有礼,并且真诚为怀就会在幼儿的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这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启蒙,因此教师对于自身的要求也应该很高。

2.1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构建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

三位一体的教育需要家庭的配合,这是因为幼儿的成长过程,在一天24个小时里所经历的环境是不同的,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构建以幼儿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道德教育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教育网络,既可以让家长感受到陪伴孩子的快乐,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各种经典的案例之中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并且展开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有的家长特别容易被孩子感动或者愿意与孩子互动,而有的家长则称性比较冷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是非打即骂在这个时候,老师与家长之间应该进行多元的互动,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一个方面也不能落后、

2.2利用社区资源来配合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社区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构建以幼儿教育为主体的家庭教育基础,,同时需要社会道德教育和社区教育资源的辅助,为了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大自然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和劳动意识,可以在很多户外活动的时候引导幼儿帮助他人。这些帮助他人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仅仅是教师仅仅是组织一些户外的游玩,或者象征性地引导幼儿捡一些瓶瓶罐罐的垃圾。比如走在路上看到一些老人过马路时,教师的一些话语都可以让幼儿理解到父母长辈的不容易,幼儿的天性叛逆和倔强也可以在这些融合之中慢慢的得以缓解。幼儿的德育教育是否有效,可以通过社区资源,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等各种细节来体现出来,幼儿德育教育的综合内容需要家庭、社会和幼儿园之间的紧密配合,缺一不可。利用多种信息化的手段来加以配合,引发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类资源之间的互动,共同铸造祖国美好花朵的良好教育环境。

结论:

幼儿的德育教育取决于教师怎么教授教师的德行,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个性发展,与此同时,一个有爱的教师也需要一个有爱的家庭来帮助幼儿共同发展,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生命中一些潜在的德育机会制造各种各样有利的教育环境,促进教师和幼儿之间互动、,促进家长和幼儿之间互动,促进幼儿在美好的教育环境之内茁壮成长。在新历史时期,幼儿教师必须要肩负起幼儿德育教育的历史使命,全心全意的为幼儿服务,构筑文明长城,建设起建立健全的幼儿德育教育促进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琳.幼儿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214-215.

[2]段辉君.浅谈幼儿德育教育的几点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1):7-8.

[3]李红丽.浅谈幼儿德育教育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275-276.

[4]李彦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

作者:何细青

第二篇:学校教育科研研究方法新解

对研究方法的“研究”定位

教育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深邃的研究领域,而探讨在学校教育科研中的研究方法也随之成为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对于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实践工作者来说,承担这一任务确是有些力所不逮。但广大教师对科研方法的渴求又迫使我们无法置身度外,而是必须要做出一些自己的努力。研究和探讨学校教育科研中的研究方法,并不是要在研究方法的基础理论上有什么创新或发展,而是要在目前国内对研究方法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在学校教育科研的条件下,对学校教育科研中的方法体系有一个较全面和清楚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研究方法核心理念和基本要点的体会和理解,寻找到更适合学校和教师开展研究的各种方法及其操作,在加强各种研究方法操作运用的基础上,发现广大教师学会运用这些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使工作获得实效,使自身获得提高。通过研究去帮助教师“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提高自己实践智慧”的意见,同样应成为在学习和运用研究方法时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学校教育科研中研究方法的探讨和总结,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使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在研究中能从混沌走向清醒,从随意走向规范;从盲目走向自觉;从繁杂走向简约;从低效走向高效;从一般走向特殊。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科研中的研究方法科学化、校本化、操作化的要求,从而有力地保证学校教育科研的顺利进展。

学校教育科研中对“研究方法”

的新理解

什么是教育研究的方法,各位学者对其所作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认为,科学研究的方法就是指人们为实现达到认识客观世界这一基本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途径,是科学工作者通过后天的学习,所应当掌握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性的技能。还有的学者认为,方法概念从一开始就是指一种规范,它自身具有一定的规范,是用来规范人的活动的,而在西方,方法则已逐步演化为研究自然界、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方式手段。在最近出版的专著中,国内有学者则认为:“一般说来,研究方法是从事研究的计划、策略、手段、工具、步骤以及过程的总和。是研究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程序和准则的集合,它包括了三个层面:即方法论、方法或方式及操作技术。”

事实上,这三种对研究方法的看法并不矛盾,将研究方法归结为规范;归结为手段、途径以及将研究方法归结为科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创造性的复杂技能,和将研究方法归结为从事研究的计划、策略、手段、工具、步骤及过程的总和,是研究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程序总和的集合,这几种提法都只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研究方法所做出的归纳和分析。而这几种提法的出现本身反映出入们对研究方法的理解更深,看法更趋完整全面。事实上,研究方法必须涵盖这几层相互联系的意思。

因此,在学校教育科研中,研究方法的含义可以进一步地理解为,它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研究情景中,为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各种不同性质类型的问题,达成各种不同的目标时,为了进一步实现目标而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求。在不同的层次上,研究方法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和要求,它是一个具有十分丰富内涵的复合性概念。

研究方法是运用各种研究技术和手段时的规范性要求。在研究中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质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它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要求和操作规范。这大多移植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在过去又有比较充分的探讨。

研究方法是一种程序性要求。19世纪50年代美国哲学家波兰尼提出了“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这一著名论断,并据此将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那部分知识)。但这一重要哲理观念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而直到1966年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在其报告中,再次强调了默会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认识到默会知识论使我们对知识本身的结构和组成,对知识的态度和理解发生了变化,默会知识论向传统的知识与学习概念提出了挑战。

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关注和研究,发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所需掌握的知识,包括了原理知识(科学原理、规则、一般的教学法知识);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三大方面,运用这两种关于知识的重要理论去审视学校教育科研中的研究方法,就会发现它能够非常贴切地进行解释说明学校中的教育科研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教育科研和使用研究方法,更为倚重依靠的是研究者自身的经验,即默会知识。凡是书面性的文字知识都是可以学习和训练的,而默会性知识则更多依靠在实践中体验、反思和感悟。在学习和掌握、运用研究方法时,对各种研究方法的定义、要求,具体使用的方法,通过学习和培训都可表面上实现“掌握”的。但是对于根据一定的研究课题、一定的研究条件和目标,具体去组织设计研究活動,确保研究方法所需要的条件得到体现,却绝不是机械套用所能解决的。很显然,这种案例性的知识和策略性的知识,是只有在自身丰富的研究实践基础上加以不断的体验、反思、感悟才能逐步得到的。上面提到研究方法中所包含的程序性知识,就是一种默会性知识。这种程序性知识的任务是要求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条件,创造性地在研究中寻求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将情报资料研究成果与研究活动相结合,将研究的要求转化为研究中的各种具体教育情景以及相应的教育实际行为后,综合各方面情况而制定出的一个研究方案的过程。

研究方法是对众多研究方案所反映的研究范式进行的比较和取舍。在讨论教育研究方法时,人们可能只从一般意义上的方法角度来探讨问题,因而对方法论的论述比较集中于按照研究活动的进展来说明需要的各种方式及其操作。但这种认识实际上却忽视了在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中,每一门学科(只要是成熟的,具有真正科学性的学科)本身就是一种方法。这正好也能说明如果没有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准备就无法学习和把握教育科研方法,也无从开展真正意义上研究的理由。因此,我们决然不能忽视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作为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价值。而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是有理论前提的,即使是教师个人的研究,也从来就不只是教师个人的独立行动,而是建立在广泛已有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的。既然研究是集体的行动,那么为了能共同讨论问题,设法求得共识,就必须使人们在研究中寻找到共同的理论、事实、方法的基础。这种共识,人们称之为研究的理论框架,也可以称之为研究的范式。

什么是范式,这是个复杂的学术问题。简要地说可以把它理解为研究者在研究中共同使用的一套基本范畴或概念体系及认识和阐明问题的基本方法。这种基本的范畴或概念体系是研究者们普遍认定的对研究对象的本质揭示。凭借着它研究者们才能够在科学的意义上开展研究。因此,也可以说,范式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教育研究的基础。是研究人员通过它观看世界的思想之窗。正是研究者们对研究对象已有的揭示使他人能够进入对象的世界,所以,要真正成为一个清醒的研究者,即使是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开展研究时,也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范式是什么。

在开展学校教育研究时,只要是稍大些的课题研究,其研究的课题和研究的方案往往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确定下来的。研究者不断修改自己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案的过程,实质上是在不同教育价值观指引下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不断改进的过程,也是研究者的研究范式不断随之变化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研究者需要对自己可能的各种研究方案反复地进行比较分析,以决定取舍。其实这也就是研究者对每个研究课题相应的研究方案及其背后的研究范式所反映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情感态度、操作要领及实施条件和可能的成果在作反复的比较并做出最终决断的过程。

在对研究方法展开探讨时,上述的思想方法、思维程序、理论前提与所做出的价值判断等内容是绝对不应排斥在研究方法的大门之外的。孤立的就方法谈方法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相反,一个研究者研究水平的高低,最终将取决于他在这方面所做出的综合考虑和所能达到的境界。研究者学会自觉地寻找并运用正确研究范式的过程,无疑是使教师的创造性得到发挥,不断掌握复杂的研究技能和提高运用水准的过程。

作者:谢光庭 陈玉华

第三篇:农村教师教育科研指导方法研究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角色定位由“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转变。“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探索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和对策显得尤其重要。农村一线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整天要忙于教学,觉得教育科研可望而不可即,或者虽有很高的科研热情,但苦于不知从何下手,缺乏一套实用的科研方法。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功能等缺乏了解,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进行教育科研。这些问题的存在,源于教师教育科研认知的欠缺。近年来,我们就如何指导农村学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进行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寻找适合农村学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方法。

以小孕大,开启全面科研

在农村学校,为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小现象,开展小课题研究是最好的途径。小课题具有研究周期短、研究人员少、问题针对性强的特点。组织教师人人做小课题研究,走“人人下水,学做研究”路子,是全面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举措。

如何抓好小课题研究呢?一方面,要让教师懂得“什么是小课题”“小课题研究的方法”“小课题研究的价值”等问题,真正明白小课题研究是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碰到的问题,是学做研究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措施,诱发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小课题研究成为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方式,成为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助推器。

农村学校教师从事小课题研究的基础相对薄弱,必须经历“催促——引导——自主”这一实践过程。

同时,可以采取“典型引路——对口帮扶——自主研究”的渐进策略。从校长做起,骨干带头,引领农村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求教师“人人有项目,天天有研究,周周有体会,期期有成果”,让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品尝甜头,深受启发,增强他们的研究兴趣。

骨干引领,夯实科研技巧

实践证明:农村学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存在极大的缺陷,对怎么做研究、选择怎样的研究方法、做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程序、如何展开并实施研究工作等问题,还处于“一知半解”或“不解”状态。

如何引导教师学会教育科研呢?一方面,开展课题研究方法培训。学校要大力开展小课题研究培训,通过解剖一些典型的小课题,让教师学会并掌握做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养成“发现问题——敢于琢磨——刨根问底——积极钻研”的科研习惯,在研究过程中掌握做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获得教学与研究的双提高。另一方面,骨干引领教师做课题研究。教师做课题研究会有“不会选题,不能把问题转化为课题;不知怎么研究,没有合适的研究方法;不善于反思总结,不会提炼研究成果”等困难。学校要发挥科研骨干的引领作用,让他们成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带头人与引路人,为教师做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带动和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团队协作,做大科研平臺

开展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就是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教师研究水平。课题研究要坚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所选研究问题要适宜,要立足小而易,尽量避免大而难。要使研究“课课有成效,题题能结果”,这是在农村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且保证研究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在关注“全面展开,个个研究”的同时,必须把课题研究的数量做上去,使教师们人人有事做,才能保证课题研究发挥其促进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根据农村学校现状,我们提倡开展“教师个人小课题、教研组校级课题、团队县级课题、市级规划课题、省(部)级规划课题”五级课题研究。以教师个人小课题为主,校际课题和县级课题为辅,适当参与省市级规划课题研究,让教师逐步适应并进入做研究的角色。

每学期,每一位教师开展一个小课题研究,有困难的教师可以两三位合作共同承担一个小课题,学科组成员人人参与校级课题的研究。在学校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把一批研究价值高、可操作性强的小课题,申报为市级或省级规划课题。还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联合其他学校,共同申报省部级课题,承担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最大化地发挥教育科研的作用。

结束语

当前的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复杂多变的,面对较多不确定因素,需要以课题研究方式解决碰到的具体问题,这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契机。我们相信,在农村学校,通过走“人人开展研究——骨干引领研究——团队做大科研”之路,一定能够有力地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科研指导方法研究》(课题批准文号:XJK17BZXX02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邹尚智.教育科研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0.

[3]唐金生,符昕,杨海波.小课题研究方法与指导[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9.

[4]唐云,杨根平.农村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的科研策略[J].教育,2018(18).

[5]郑飞.让教育科研深深扎根于学校实践——关于徐州市教育科研推进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8(4).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太浮镇中学)

作者:周国平 田志强

上一篇:护理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小学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