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公安网

2024-04-17

江苏公安网(精选5篇)

篇1:江苏公安网

江苏省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范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划、建设、租赁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投资或者提供政策支持,限定户型面积和租金水平,供给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租住的保障性住房。

本办法所称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范围内,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家庭。

本办法所称新就业人员,是指自大中专院校毕业不满5年,在就业城市有稳定职业,并具有就业地户籍的从业人员。

本办法所称外来务工人员,是指在就业城市有稳定职业,但不具有就业地户籍的从业人员。

第三条 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 1 — 第四条 建立和施行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公示、轮候保障和退出等制度,确保公共租赁住房的分配和管理公开、公平与公正。

第五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公共租赁住房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住房保障实施机构承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公安、监察、民政、财政、国土资源、规划、建设、金融管理、税务、审计、价格和统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公共租赁住房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对公共租赁住房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对市、县人民政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优惠和支持政策

第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参照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优惠政策执行,具体标准由省价格和财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运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把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土地供应计划,实行计划单列、专地专供。

— 2 —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非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采取出让、租赁或者作价入股等有偿方式供地,并将所建公共租赁住房的套型、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套条件等作为土地供应的前置性条件予以明确。

第十条

公共租赁住房实行谁投资、谁所有,投资者权益可以依法转让。

第三章

规划建设和房源筹集

第十一条

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本地区公共租赁住房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

第十二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房源筹集应当符合公共租赁住房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

新建公共租赁住房采取集中建设或者配建相结合的方式。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求,在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套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第十三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长期稳定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金筹措渠道。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金主要包括:

(一)财政预算安排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资金;

(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计提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三)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的不低于10%的廉租住房保障

— 3 — 资金;

(四)上级财政补助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金;

(五)符合国家规定的住房公积金贷款;

(六)商业银行贷款;

(七)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收入;

(八)社会捐赠的资金;

(九)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资金。

第十四条

政府筹措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新建、改建、购买和租赁公共租赁住房。

第十五条

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的,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商业银行贷款筹措的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金,可以由同级财政从今后归集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金中列支偿还。

第十六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租金收入专项用于偿还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贷款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等支出。

第十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房源主要包括:

(一)市、县人民政府投资新建、改建、购买、租赁的住房;

(二)各类开发区、街道和镇投资新建、改建、购买、租赁的住房;

(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投资新建、改建

— 4 — 的住房;

(四)退出或者闲置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

(五)闲置的直管公房;

(六)其他可以用于公共租赁住房的房源。

第十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公共租赁房屋产权登记,但不得办理分户产权证。

第十九条

公共租赁住房及其用地不得转变用途,不得上市交易,不得分割登记,不得分户转让。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不得以出租公共租赁住房等名义变相进行实物分房。不得擅自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兴建公共租赁住房。

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大中型企业、新就业人员较多的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前提下,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利用自有土地、自筹资金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或者改造现有闲置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

第四章

申请和核准

第二十一条

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申请书;

(二)家庭收入情况的证明材料;

(三)家庭住房状况的证明材料;

(四)家庭成员身份证和户口簿;

(五)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二条

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申请书;

(二)申请人和共同承租家庭成员的身份证;

(三)户口簿或者其他居住证明;

(四)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

(五)婚姻状况证明;

(六)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材料。

新就业人员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应当提供大中专院校毕业证书。

第二十三条

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承租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户主向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材料;

(二)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公示,公示期限为10日;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将申请材料、初审意见和公示情况一并报送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

(三)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转送的初审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住房情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提出审核意见,并将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与审核意见转送同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同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

(四)市、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市、县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应当自收到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转送的申请材料与审核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反馈至同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

(五)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10日。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予以登记,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向社会公布登记结果。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申请承租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向用人单位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材料,由用人单位审核后,统一向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报送;

(二)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

(三)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

— 7 — 部门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10日。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向社会公布登记结果,并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经审核,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申请非以政府名义出租的公共租赁住房的,应当向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提交书面申请和有关证明材料,由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自行确定配租结果,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

(一)申请之日起前5年内在就业地有房产转让行为的;

(二)通过购买商品住房取得就业地户籍的;

(三)本人或者配偶、未成年子女在就业地有私有产权房屋的;

(四)本人或者配偶已经租住公有住房的;

(五)在就业地已经领取拆迁安置补偿金的;

(六)正在享受住房保障政策的;

(七)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租赁和管理

— 8 — 第二十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住房状况,合理确定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困难标准和收入线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需求及当地居住水平,合理确定住房的类型。

公共租赁住房的套型建筑面积、人均最低租住标准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

公共租赁住房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必要的装修,配置基本生活设施,以满足租赁对象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三十条

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就近就地安置。

第三十一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实行轮候保障。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轮候顺序和配租标准确定配租结果,通知登记在册的申请人。

对符合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条件的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和特殊技能的人员以及从事艰苦岗位作业的人员,应当优先配租。具体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二条 非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应当及时将配租结果报送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备案。

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非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情况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 9 — 第三十三条

开发区、街道、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优先供给本辖区或者本单位的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租住。有剩余房源的,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调剂供给本地区其他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对象租住。

第三十四条

租赁公共租赁住房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的示范文本,由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五条

已登记在册的公共租赁住房申请人,无正当理由不签订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或者不按规定时间办理入住手续的,作弃权处理,2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第三十六条

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申请租赁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由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作为承租人、用人单位作为担保人与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共同签订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

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租赁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由户主作为承租人,与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签订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

第三十七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实行政府定价,由市、县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制定,租金标准控制在同地段市场租金的70%左右,并按实行动态调整、发布。

— 10 — 非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市、县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定期调整、发布。

第三十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初次承租期一般为3年至5年。初次承租期满后,承租人仍然符合保障条件的可以申请续租,续租必须重新签订书面合同。但新就业人员续租期最多不超过5年,且续租期租金标准为市场租金。

第三十九条

承租人不得出借、转租或者闲置公共租赁住房,也不得将公共租赁住房用于经营活动。

承租人因保管不善造成房屋和生活设施毁损、灭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

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承租期内,不再符合市、县人民政府公布的住房困难标准或者收入线标准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退出公共租赁住房。

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在承租期内,在公共租赁住房所在地已购买住房、另行承租房屋或者不在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所在地就业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退出公共租赁住房。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租人应当退回公共租赁住房:

(一)租赁期届满,承租人未再续租的;

(二)承租人擅自改变公共租赁住房用途的;

(三)承租人无正当理由连续3个月以上未在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居住的;

(四)承租人无正当理由累计3个月以上未缴纳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公共租赁住房申请人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获得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资格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取消其申请资格。已经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责令其退回,并按照市场租金标准计缴承租期的租金。公共租赁住房申请人有前述行为的,依法记入个人征信记录,自被取消资格或者责令退回之日起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住房保障。

用人单位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并依法记入企业征信记录。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以出租公共租赁住房等名义进行实物分房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五条

承租人有本办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情

— 12 — 形之一且未主动退出或者退回公共租赁住房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责令其退出或者退回。逾期未退出或退回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市、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实施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第四十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办法,可以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城乡建设 住房△ 租赁 管理办法 命令 分送: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6月29日印发

篇2:江苏公安网

【历年真题回顾】:

2010年:请阐述提升公务员执行力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系。

2009年:总理总理最近多次强调,“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2008年:论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2007年:阐述我国政府的公共权力与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关系。

2006年:材料一:我们政权的制度是采取议会制呢,还是采取民主集中制呢?我们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是资产阶级议会制。议会制,袁世凯、曹锟都搞过,已经臭了。在中国采用民主集中制是很合适的。……我看我们可以这样决定,不必搞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和三权鼎立等。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材料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长期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施领导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我国为什么不能搞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10分)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完善?(15分)

【精讲】:通观A类近年的主观题,其题型都是“论述题”(仅2009年为简析题),而且命题有明显的规律,比如多次考察“某某的两者关系”。考生如何应对呢?

解答“论述题”关键要注意下面几点:

1、审题。江苏公务员的论述题,有时要求回答的问题感觉并不明确,比如2010、2008、2007年江苏的论述题,都是非常笼统的让考生谈“某某的两者关系”,考生最大的困惑是“题目太大,反而不知从何下手”?审题的任务:使命题意图明确化、精确化,找准题眼,确定论述题的作答思路。审题包括:形式审和实质审。首先,形式上“审”题目的“要求”和具体“问题”,有材料的话,结合“问题”研读材料。其次,实质审就是要明确所考察的具体“知识点”。

2、解题方法及步骤。论述题的解题分为三个基本步骤:(提示:所谓论述,必须有“论点、论据”,然后才是“论述”)第一步,根据题意,确定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指论述题中待论述的中心观点。如果要论述的中心论点不明确,其它都是白费。那如何确定题目的中心论点呢?2010、2008、2007年江苏A类论述题的中心观点题干中虽没有明确给出,但答题方向非常明确,一般不会走题,其中心论点就是命题者要考察的重点,即“两者关系是什么”。(如果是材料题,确定中心论点时,要综合考虑材料中反映的意思、观点、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题目提出的要求等。)其次,根据中心论点,确定论据。论据是用以证明论点正确的依据(即答题要点)。这个论据,可以是理论依据,也可以是事实依据,一般两者可兼而有之。最后,根据论据,展开论述。论述就是用论据来分析、说明、阐述论点的过程。这是解题的主体部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且相当实用的方面,就是论述的时候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尽管论述题“理论论点”很重要,但往往这是考生的弱项,不一定能把握住,即使有点把握住了,又说不出几句话,而且要命的是,说来说去都只有那几句话……)所以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实际”挂起钩来。(阅卷中一个评分的特点是,尽管某些考生在论述时观点可能不够全面,但由于其在论述中,有些方面分析比较得具体、细致、到位,也给了较高的分数。)

总之,无论何种论述题,得分点都在基本概念中(表现为论点、观点)。因此对概念的表达,就是论述题表达的核心。论述题答题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贯的环节。(对照下2006年A类的主观题,会有更清晰的体会。)

篇3:江苏公安网

记者近日从江苏省人社厅获悉, 《关于江苏省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 (单位) 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实施意见》不久前出台, 今后机关及参公管理单位工作人员都要参加工伤保险, 江苏省工伤保险制度填补上最后一块空白。

此次工伤保险参保范围为全省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 (单位) 编制内的全部工作人员。用人单位编制外的各类用工,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所在地工伤保险。驻宁省属和部属用人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 参加省本级统筹, 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直接负责管理;其他省属和部属用人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参加所在地工伤保险。

用人单位应以本单位编制内全部参保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 按国家规定的最低行业基准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工伤职工服从组织安排在用人单位之间流动, 或者在与企业及其他单位之间流动的, 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由接收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并在当地申报继续参保。工伤职工辞职或者被辞退、开除的,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人事关系的有关规定执行。

篇4:0江苏公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四部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一)中国政府和地方政府

1、政府的界定

1)国家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省、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决定乡镇的建制和区域划分。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报告工作;同时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2、中央人民政府的架构

1)国务院组成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2)任期: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院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3)国务院行政机构包括:

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务院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但行政首长不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但可以列席国务院全体会议)国务院办事机构(不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

(1)正副首长均由人大选举产生。

(2)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与上级垂直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关系

1)地方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合并,要由本级政府报请上级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2)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局

3)实行省级政府垂直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4)派出机构:其不属于一级行政机关,但它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并在管理效力上与派出它的政府和政府部门相同。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

1、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3、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

1)职位划分: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

2)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 领导职务: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级、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正职、乡科副职。非领导职务: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

4、录用

1)录用前提条件

 必须丰规定的编制限额内 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2)录用公务员的组织权限

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层次

3)录用公务员的程序

 发布公告 资格审查 考试 考察和体检 公示和审批

4)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

5、公示的考核制度

1)考核内容:德、能、勤、绩、廉

2)公务员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

3)定期考核的结果: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

6、公务员的奖励制度

1)奖励制度: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2)职务晋升:造作制和委任制。

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3)处分种类: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级(24个月)、撤职(24个月)、开除。

7、公务员的培训、交流与回避

1)培训制度:

 录用新人在试用期内进行初任培训 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在任职前或者任职后一年内进行任职培训 对从事专项工作的公务员应当进行专门业务培训 对全体公务员应当进行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专职培训。对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要求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2)交流制度

可以分为内部交流、外部交流。又可分为调任、转任、挂职。

3)回避制度:

 任职回避:公务员之间四种亲属关系不得在同一个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

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人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 地域回避: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不得在原籍和成长地任职的规定。公务回避:

——一是涉及公务员本人厉害关系的——二是涉及与公务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的亲属的厉害关系

——三是有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8、公务员工资

包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9、公务员的辞职辞退

(1)程序和条件

1)程序

 提出书面申请 任免机关负责审批 在规定期限内审批完毕(一般公务员是30日,领导90日)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 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 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 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因公辞职 自愿辞职 引咎辞职 责令辞职 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又不接受合理安排 对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人员额需要调整工作,又不接受合理安排 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 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5)不得辞退公务员 2)公务员辞去公职的限制条件: 3)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的情形 4)可以辞退

10、其他

1)聘任: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聘任合同期限为一年到五年。

2)公务员认为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的权益的,可以依法向上级机关或者有关的专门机关提出控告。

3)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四)管理学原理

1、管理的涵义和特征

1)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双重特征。

2)管理学可以分为:经济管理学和非经济管理学

3)管理学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微观、中观、宏观、管理学理论。

2、管理的过程和基本职能

1)管理的基本过程:

 计划: 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 组织:设计组织、人员配置、组织变革 领导: 控制:包括工作绩效、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创新:

2)管理原理:系统管理原理、人本管理原理、动态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

3)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和教育方法。

(六)公共行政

1、公共行政的主体与对象

1)主体: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管理组织。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不属于公共行政的主体。公共管理组织除国家行政机关外,还在依法成立的、具有一定行政权的独立行政机构和法定组织。

2)客体:公共事务——可以分为国家事务、共同事务、地方事务、公民事务。

2、公共行政的范围、原则和作用

1)私人领域有两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和社会自治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

2)公共行政的原则是:法治原则、效率原则、服务原则。

3)公共行政的作用:导向作用、管制作用、服务作用、扶助作用。

3、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关系

1)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和重心。

2)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在政府各部门的贯彻和落实。

3)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保证。

4、新公共管理浪潮

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与政府理论 诺思的新制度经济理论 弗雷德里克森的新公共行政学、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等。

5、行政环境

宏观(国家)、中观(行政系统)、微观层次(行政机构内部)

1961年,美国学者利格斯创立了行政生态学。新行政模式分为:融合型(农业社会)、衍射型(工业社会)、棱柱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6、政府职能

1)行政职能具有:共同性、差异性和动态性

2)基本类型: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3)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 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 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 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 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社会环境变迁 公共行政的科学化 技术手段的创新 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4)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5)实现行政职能的基本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纪律手段、教育手段和宣传手段。

6)我国现行行政职能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政企部分。

7)政府职能转变关键是:政企分开。

7、行政组织

1)行政组织是由

职能目标、权责体系、机构设置、人员构成、运行程序和法制规范等六个基本要素构成。

2)领导体制而言:有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

3)组织机构:领导机关、职能机关、辅助机关、咨询参谋机关和派出机关。

4)行政组织的指导原则:

 完整统一 管理幅度与层次相适应 权责一致 精简与效能 依法设置

8、行政体制

1)行政决策过程:

 确定问题和目标要求 拟定决策备择方案 选择和决定决策方案 修正完善决策方案。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 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转向程序化 谋与断相对分离 断与行相对分离 决策手段的运用日益增强 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研究咨询系统 审批控制系统 2)转向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标志: 3)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的架构:

9、行政执行

行政招待活动的原则:要忠实招待国家政策和法律;要保证中央政府的行政领导地位;要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简政放权。

10、行政监督

1)内部监督主要包括:

 一般监督 专门监督 行政监察 审计监察

——审计机关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处理权

——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为:双重领导体制

2)外部监督:人民法院的监督、检察院、政党、社会及舆论。

11、行政程度

基本制度:包括听证制度、告知制度、公开制度、证据制度、回避制度、时效制度

12、行政效率

1)行政效率包括效益要素、经济要素和时间要素

2)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加大行政体制改革力度、推进机制创新、广泛深入开展绩效评估;实行公务员激励机制;建立电子政府。

13、改革行政

可以分为结构的变革和行为的变革

1)我国机构改革的渐进式过渡与阶段性突破

 1988,政企分开,党政分开 199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8,仍是过渡性方案

14、领导理论

1)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标准:凝聚力、职权界限、沟通网络。

2)领导结构包括: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年龄结构和性格气质。

3)领导方式:独裁、推销、征询、共商、有限自决式、支持式

4)领导方式理论主要有:支持关系论、双因素模式论、管理方格法、领导生命周期法、目标导向论

5)领导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是根本的领导方法,科学决策、善于用人。

6)三种不同类型的权威:魅力型、传统型、法理型

7)领导运用权力的方式:说服、示范和命令

8)领导者授权的类型:刚性授权、柔性授权、惰性授权、模糊授权。

(七)公共政策

1)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市场会失灵、民间没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2)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导引、协调、控制、分配

3)制定公共政策的方法:常识判断、逻辑推理、现代科学

4)行政决定体制:情报信息系统、参谋咨询、行政决策中心、反馈系统。

5)行政执行:行政命令、行政措施、行政处罚

6)政策执行的手段:行政指挥、行政控制、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7)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政管理过程就是信息接收、处理和传递过程

篇5:江苏公安网

2012年江苏公务员考试已经进入倒计时,在备考的最后阶段,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专家提醒考生,在接下来的这段短期的复习时间中能多多关注和积累些相关的资料和知识是有突出效果的。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专家认为,对于热点的关注关键在于两方面:从教材和模拟中寻求指引,从新闻头版中发掘热点。2012年江苏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中的时政与模拟题涉及的角度是经过了细致分析与层层筛选得出的精华,倘若仔细揣摩,考生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与认识。另外,本站提供的热点评论也是值得考生们关注的领域,多看以促进思考,为考试答题增加材料储备,提升理论高度。

【背景链接】

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温家宝

【原因】

社会诚信主要包括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说假话、考试作弊、买卖假证件、学术造假、偷逃税款、骗取保险等等,不一而足。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不讲诚信的现象更为突出,如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虚假宣传、虚假承诺、随意毁约,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制售假冒伪劣,坑害消费者等。政府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一些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污腐败等。

【措施】

第一,思想教育要先行,引导人们把诚信转化为内心信念。

第二,政府诚信是关键。打造诚信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一要坚持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二要恪尽职守,用心谋事,用情做事,用力成事,不回避矛盾,不推过揽功。三要清正廉洁,珍惜名誉,靠诚信赢得民心。四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做诚实守信的表率,为群众树立榜样。

上一篇:产业五力模型案例分析下一篇:移动世界电信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