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管状况分析报告

2024-05-21

税收征管状况分析报告(通用8篇)

篇1:税收征管状况分析报告

税收征管薄弱环节分析报告一、十大考核指标

十个考核环节分别是税务登记、申报状况、零负申报、入库状况、收入状况、发票管理、欠税管理、滞纳金加收、查补欠税和预警评估。其中税务登记和零负申报2个指标本部门均低于得分,发票管理和欠税管理2个指标未得到满分。

二、薄弱环节分析

(一)税务登记

本环节考核重点是非正常户增长率等指标。本期“非正常户”期末累计户数户,本期发生数户,占比为%,户本期新增的非正常户中有户或有欠税、或有结存发票、或有稽查在案,占比%。

本部门“非正常户”期末累计户数为户,本期发生数为户,占比为%,户本期新增的非正常户中有户或有欠税、或有结存发票、或有稽查在案,占比%,占比都较高,故导致本环节得分较低,而且远高于占比,造成在这环节得分较低。

(二)零负申报

本环节的考核重点是零负申报增减率及年初至本期双零(零销售额,零税额)企业。本期零负申报企业从年初至本期零申报企业为户,其中销售额也为零的企业有户,占%。户企业中有户企业一年内有购票记录或有库存发票,占比%。

本部门零负申报企业从年初至本期零申报企业为户,其中销售额也为零的企业有户,占%。户企业中有户企业一年内有购票记录或有

库存发票,占比%。,占比都较高,故导致本环节得分较低,而且均高于占比,造成在这环节得分较低。

(三)欠税管理

本环节考核重点是欠税户、新欠欠税额、陈欠欠税额的增减率。本期期初欠税户为户,新欠欠税额为万元,陈欠欠税额为万元,期末欠税欠税户为户,新欠欠税额为万元,陈欠欠税额为万元。

本部门期初欠税户为户,新欠欠税额为万元,陈欠欠税额为万元,期末欠税欠税户为户,新欠欠税额为万元,陈欠欠税额为万元。本期增减率按户占比%。按新欠占比%。因此按户得分分,新欠得分分,总得分分。

三、下一步征管措施

(一)针对税务登记薄弱环节。

一是控制当期非正常户认定率。二是如有新认定企业,务必确保新认定企业无欠税无发票结存无稽查案件。三是减少新认定的非正常属一般纳税人的情况。

(二)针对零负申报薄弱环节。

一是降低新增零负申报户数。二是加强对本年以来应纳税额和销售额皆为零企业的管理。三是加强对本年以来应纳税额和销售额皆为零,且一年内有购发票记录的或者有发票结存企业的管理。

(三)针对欠税管理薄弱环节,避免新欠,督促企业税款及时入库,减少关帐日后入库税额,并且引导关帐日前两个工作日还未入库的企业,将税款缴入国库农业银行,避免因银行和国库银行之间资金两个

工作日到账问题导致的虚欠。力求不产生新欠户数和欠税额,想方设法压缩陈欠。

五月二日

篇2:税收征管状况分析报告

一、税收征管基本情况

(一)总体状况分析

1.税务登记总体状况:截至2011年6月底,全局税务登记户数1301户,其中正常开业户户数1299户。

【注:统计的税务登记户数1301户包括正常开业户数、停业户数、非正常户数,不含注销户数;正常开业户数包括登记、开业、迁入、复业四种状态的纳税人户数】

2.纳税申报总体状况:二季度,全局应申报2108户次,已申报2100户次,申报率为99.62%。

3.缴款入库总体状况:二季度,全局国税系统不含车购税应入库1907万元,已入库1907万元,入库率为100%。

(二)税务登记状况分析

截至2011年6月底,全局税务登记户数1301户,与2010年12月底相比增加108户。

1.纳税人类型分析

截至2011年6月底,在我局登记的1301户纳税人中,其中企业纳税人224户,个体纳税人1077户。与2010年12月底比较,总登记户数、企业纳税人户数、个体纳税人户数的增长率分别为9.05%、12%、8.46%。表1—2011年二季度分纳税人类型户数变化情况表

单位:户

指标名称 2010年底 2011年二季度 增减变化率

登记总户数 1193 1301 9.05%

企业纳税人 200 224 12%

个体纳税人 993 1077 8.46%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局今年二季度税登记总户数、企业纳税人户数和个

体纳税人户数与去年年底户数有所增长。

2.风险状况分析

我局没有非正常户,所以风险点“非正常户期末户数占登记户期末户数比例”、“非正常户增长率”和“本期认定的非正常户中欠票、欠税或稽查在案户数比重”均不占比重。

(三)纳税申报状况分析

本环节关注风险点为“二季度连续三个月零申报,但本有购买发票记录且有结存的纳税人户数所占比重”。

二季度,全局“二季度连续三个月零申报,但本有购买发票记录且有结存的纳税人户数所占比重”为6.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风险程度高。

表2—2011年二季度三个月连续零申报,但本

有购买发票记录且有结存的纳税人户数所占比重风险排名

单位:户

序号 单 位 本有购买发票记录且有结存的纳税人户数 最后三个月连续零申报户数 本有购买发票记录且有结存的的纳税人户数所占比重韶山市国税局64 6.25%

注:1.以上数据均为统计期时期数。2.标记为橙色表示超过省局平均险值。3.全省平均4.75%。

各税源管理科要高度重视本项风险提示内容,重点加强对连续零申报纳税人的发票领用存情况的监管,防范领购发票使用但不进行纳税申报,以及携带结存发票走逃的风险。应针对相关风险认真做好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并将相关情况反馈征管科。

(四)窗口代开发票管理环节状况分析

根据近期工作重点,省局选取了“窗口代开医药普通发票”情况作为本期窗口代开发票管理环节的主要分析内容。

1.特点状况分析

近三年,我局多次到国税机关进行窗口代开医药普通发票次数达10笔以上的纳税人有2户,共代开发票41份,发票开具金额达96.93万元。

2.风险状况分析

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从事医疗器械和药品经营的企业应具备必要的经营场地和人员,并分别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应从具备资质的医药生产或经营企业购进医疗器械和药品”。已具备资质的医药生产或经营企业完全有条件办理税务登记并自行领用发票开具,不应当到国税机关窗口代开发票。

从近几年窗口代开医药普通发票的开票份数和开票金额来看,均呈增长趋势。经分析,其原因可能有:

(1)部分医疗机构未按规定从具备资质的医药生产或经营企业处购进医疗器械和药品,不能正常取得相应发票,于是选择到国税机关进行窗口代开发票。

(2)医疗机构通常只需取得普通发票,而具备资质的医药生产或经营企业大多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自行开具发票则需计销售收入,并按要求申报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部分企业采取到国税机关进行窗口代开发票,将该部份开票收入不进行申报,达到少缴、不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3)部分具备资质的医药生产或经营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为避免达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采取部分业务到国税机关窗口代开发票,不申报相应开票收入,在逃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监管的同时,也达到少缴、不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4)部分基层税务机关对窗口代开发票的认识存在误区,未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有的税务人员认为如果国税机关不为其代开发票,销售方会购买假发票,税收流失会更大;有的单位因税收任务紧,于是将窗口代开发票征税收入作为重要税收收入来源,甚至鼓励本地或外地纳税人来本单位进行窗口代开发票;有的单位对窗口代开发票业务真实性未能按要求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甚至存在极个别税务干部或税务代理机构受利益驱使,引导纳税人进行窗口代开发票而不做申报,以达到少缴、不缴税款的目的。

为防范此类税收风险,各相关科室应加强监管,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以单位名义代开的,以及多次到国税机关代开的,要对其逐一进行风险排查,凡达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标准的,要及时纳入管理;凡存在少缴、未缴税款的企业,要按规定对其补征税款或移送稽查。今后,各单位对从事医疗器械和药品经营的相关业务不得进行窗口代开发票,要督促其办理税务登记后自行领购发票开具使用。若仍监控到该类情况发生,省局、市局将予以点名通报。

(五)税控收款机管理状况分析

在税控收款机的应用和管理过程中,通过监控和分析数据发现了一些问题,应予以重点关注。

1.税控收款机用户票表比对情况分析

2011年二季度,税源管理部门加强了税控收款机用户票表比对工作,没有票表比对异常的情况。

2.税控开票数据抄报质量情况分析

2011年二季度,税控开票数据准期抄报率均达到了100%。但部分纳税人未严格按要求报送税控收款机“日交易数据”,税务部门接收数据时也未严格把关,造成部分纳税人的“日交易数据”未能在税控收款机数据库中保存,影响了票表比对的准确度(系统查询的开票收入比实际要少),并造成纳税人少缴税款。二季度,我局未按规定抄报税控收款机“日交易数据”共有1户次。

(六)2011年二季度重点风险核查情况及工作成果

截至今年9月1日,全局各单位通过对省局2011年2季度下发的税收风险排查清册,实施税收风险排查,共补缴税款0.75万元,调整定额补税0.11万元。

二、工作要求和有关说明

(一)各相关科室要结合征管实际,针对本次通报中提出的重点问题深入分析,查找深层次原因,找准变化规律,提出征管建议和对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征管、堵塞漏洞,不断提高税源监管水平。

(二)要抓好督导落实工作,确保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高效运行。要做好合理征管建议和对策、有针对性的征管措施的落实工作,对工作进度进行督导,把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并最终将工作成果体现到增加税收收入和提高征管质量上来。

(三)各相关科室要根据通报内容和要求组织好相关的风险排查工作。下发的各项数据指标均放在局55号服务器/征管科文件夹下,请税源管理一、二科自行查找对应的风险纳税人,逐户进行排查。

(四)各税源管理科要将本次内容的分析整改情况、风险排查做法及工作成果形成书面报告,在9月30日前报征收管理科,由征管科汇总并填写《税收征管状况分析重点风险核查情况及工作成果统计表》并上报市局。

(五)本次发布的数据属内部资料,各相关科室人员要注意保密,不得外传。

篇3:税收征管状况分析报告

一、私房转租市场税收征管现状

1. 转租过程较为隐秘, 计税依据不清晰。

我国私房租赁市场规模在逐渐扩大, 但规范程度不高, 尤其在转租环节, 多为暗箱操作。首先, 房屋中介机构作为房屋转租的重要媒介, 其规范程度有待提高。现阶段, 我国的房屋中介机构多为非正常手续设立的营业机构, 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中, 此类现象更为普遍。这些房屋中介机构几乎都没有正式的营业执照, 经其办理的房屋转租手续十分简单, 几乎无证可查, 这就导致纳税主体不明确。还有少数房屋中介机构为保证自身利益, 将房屋转租手续简化办理或没有书面凭证, 以此来逃避其在营业收入中应缴纳的营业税等有关税费。再加上房屋中介机构繁多, 这就给税务机关在转租税的征管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次, 一些转租个人不通过中介机构转租房屋, 而是自行张贴房屋租赁海报, 或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双方达成口头协议。此类情况缺少计税依据, 其税款更难征收。

2. 转租形式和收取租金形式多样。

自2009年开始实施房屋转租税以来, 转租人的收入明显减少。为保证个人收入, 不少转租人将房屋转租形式多样化, 造成表面上没有转租的现象。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 以房屋装修抵顶房租。即将新房未装修转租, 转租方秉承房主的旨意提出一些要求, 由承租方对房屋进行装修, 承租方在规定的年限内使用就不用交房租。这种情况下转租方无租金收入, 自然谈不上缴纳转租税。而实际上其是将装修款抵顶了转租费用, 以此来逃避缴纳税费。

(2) 名为联营, 实则出租。例如, 一些以经营为目的的私房转租, 转租人与承租人签订合同, 名义上是组成联营公司, 而实际不管联营企业是否赢利, 转租人每年均收取固定利润来抵顶租赁费用, 逃避了房租纳税环节。

(3) 名为自营, 实则出租。如某些商店转租他人房屋经营, 为偷逃税款, 租赁双方私下串通, 房主假称自营, 因为自营可以逃避转租税费, 转租方往往在租赁费用上给予承租人一定的优惠, 双方互惠互利, 造成偷税漏税现象。

3. 应纳税额数据不真实。根据有关税法规定, 房屋在转租过程中转租人主要缴纳以下几种税费:

(1) 营业税。根据国税函[2009]639号文规定, 营业税起征点为转租月收入1 000~5 000元, 计税依据为其全部转租收入。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 用于居住的其应缴纳的营业税暂减按3%的税率征收;用于生产经营的其缴纳的营业税按5%的税率征收。除上述情况之外, 个人出租房屋, 按取得的全部收入的5%征收营业税。

(2)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根据国税函[2009]639号文规定:按照实际缴纳营业税的7%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按照实际缴纳营业税的3%征收教育费附加。

(3) 印花税。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财产租赁合同按租赁金额千分之一贴花, 包括承租合同和转租合同, 均应当按规定缴纳印花税。

(4) 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的房屋再转租所得属财产租赁所得。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 应当按“财产租赁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财产租赁所得, 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 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 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 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需要说明的是:对能提供原承租合同及合法完税凭证的, 原支付的租金可分次 (月) 从租金收入中扣除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但不再重复扣除基本费用标准。同时还准予扣除在转租过程中实际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另外, 还准予扣除能够提供有效凭证、证明由纳税义务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 以每次800元为限, 一次扣除不完的, 准予在下一次继续扣除, 直至扣完为止。财产租赁所得个人所得税的法定税率为20%, 但对个人出租房屋取得的所得暂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由于各种税收的征收范围和征收率各不相同, 房屋转租人为逃避转租税, 往往与承租人合谋在使用方式和租金上做文章。常见的方法有: (1) 将转租出去用于经营或其他目的的房屋, 在租赁合同书上一律写为用于居民住房。 (2) 实际获得的转租收入高于合同规定的金额, 或表面上以借用为借口不收取租金, 实则进行地下交易。 (3) 转租人将转租合同上的租金额度设定成小于其从房产所有者第一次租赁时交纳的租金。

4. 层层转租, 难以将全体纳税人辨认清晰。

在房屋转租过程中, 一些房屋转租次数较多, 税务机关在确定纳税主体收取转租税时, 只按最后一次转租额扣去相关费用后征税, 以前各转租环节的收入都逃脱了纳税义务。另外, 层层转租造成转租人数量较大, 更替快、分布范围较广、流动性很强等特点, 税务机关的征管力量有限, 很难逐一确认纳税主体。

二、加强私房转租税收征管的对策建议

1. 加强宣传, 普及税法知识, 增强公民纳税意识。

房屋转租税中有一部分的流失并不是纳税人刻意所为, 而是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已成了纳税的主体,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居民税法知识的缺乏。因此, 税务部门应与各地街道办事处相配合, 定期开展税法知识的免费培训, 举办有关税法知识的专家讲座。还要长期有针对性地利用好中介机构、信息栏目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要让那些转租房屋者知道自己出租房屋应该缴纳房屋租赁的有关税种, 更要让承租者明白自己虽然不是出租房屋纳税人, 但有义务协助和配合税务机关查清产权人或者出租人的纳税情况。通过普及税法知识, 增强居民的纳税意识, 使之能自觉主动地申报纳税。

2. 从源头抓起, 改进税收征管办法, 建立完善的税收征管体制。

完善税收征管体制:一靠税源的征管;二靠税法本身的完善。在税源的征管方面, 转租税收的流失绝大部分是因为房屋转租的隐秘性, 租赁双方私下签订协议, 采用非现金结算方式逃避税收, 单单依靠税务部门的力量是很难防范的。所以, 要想堵塞漏洞, 必须夯实基础。这就需要政府其他职能部门、有关街道办事处的鼎力协助。

(1) 各街道办事处应做好各自范围内私房所有者信息的登记, 以及同类房屋出租单价的登记工作, 并将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数据库。有关部门可以派遣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每个月定期走访各家各户, 核对现居住人与房屋产权所有者的一致性, 一旦发现两者不相符, 就把其作为可能的私房转租的承租方登记在案, 确定其为房屋转租人, 由税务机关对房屋转租人征收转租税。

(2) 确定转租房屋后, 就要按其用途、转租收入, 依据税法对其征税。由于转租税中, 营业税的税率根据用途分为两个等级, 一些纳税人为逃避缴纳高税率的税款把转租为经营的房屋按居住房屋纳税, 这无形中造成了税收的大量流失。对于转租房屋的用途, 税务机关要进行严格的划分, 将那些看似居住用而实际从事经营的房屋税源挖掘出来。对于一些转租房屋以借用而不收取租金或转租收入小于上一环节的租赁费用为借口的纳税人, 税务机关应联合房屋产权机构, 根据房屋的面积、所处方位、小区环境、转租用途, 公正合理地评估出租单价, 以准确计算、征收房屋出租的有关税款。

(3) 对于公然抗税的纳税人, 税务机关应该联合公安机关等司法部门, 运用强制方式对其进行处罚, 抗税情节严重的可对其提起诉讼, 运用法律的力量来强化行政执法的力度。房屋转租涉及的税收种类较多, 税率较高, 计算缴纳比较复杂, 这无形中给税务机关的征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 促进税法的修改与完善, 使房屋出租税负合理化, 确立简便、低税率的征管方式, 是减少税收流失的又一有效办法。

3. 加强对房屋中介机构的管理, 使转租手续透明化、规范化。

在二、三线城市中, 房屋中介机构作为私房转租的中间人, 许多属无照经营, 通过其转租的税源很大一部分被隐藏起来, 因此规范房屋中介机构成为挖掘这部分税源的必然要求, 需要工商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工商部门应定期下派人员对本地区内无证经营的房屋中介机构进行查处, 勒令其办理正规的营业手续。作为营业机构, 房屋中介机构应设置相对完整的业务经营记录, 以保证通过其转租的房屋都有据可查, 从而挖掘出隐藏在暗处的转租税源。对于首次查处后仍未及时办理营业手续, 或为增加收入与转租人私下协商隐瞒转租记录的, 一经发现, 应严厉查处。通过这种方法来规范房屋中介机构的经营秩序, 可切实减少税收的流失。

4. 适当建立相应的税收优惠和补偿措施, 改变现有的税制结构, 鼓励纳税人主动纳税。

税收的原则是“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纳税人偷税漏税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建立适当的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纳税积极性。现阶段私房转租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印花税, 除个人所得税在缴纳时按照税法规定有一定的减免之外, 其他税收都是在原转租收入的基础上进行应纳税额的计算。个人所得税中财产租赁所得缴纳税费时按规定可以扣除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 以每次800元为限, 一次扣不完的下次继续扣除, 直到扣完为止。考虑到实际情况中转租房屋维修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可将抵扣上限提高到1 000元, 根据纳税人出具的合法的维修费用发票可在当月据实扣除, 剩余的可结转到下月, 直到扣完为止。同时, 对于维修费用超过抵扣限额的, 可减征应纳税所得额的10%。在税制改革上, 应改变私房转租税率10%这一统一的税率,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划分多税率档次, 更好地体现税收的客观、公平、公正。

私房转租税收作为税收收入的一部分,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转租税收的有效征管是强化行政效能的重要因素。为此, 税收机关应积极与工商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等加强配合, 加强对房屋中介机构的监管, 强化税收征管部门的执法效率和执法力度。随着纳税人税法知识的普及、纳税主动性的提高、私房租赁市场的正规化、税制结构的合理化以及税收征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密切配合, 私房转租税收的征管将会日趋有效, 税收收入将会不断增加。

参考文献

[1].吴建华.城市房屋租赁市场的现状及对策.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4;8

[2].吴建华.城市房屋租赁市场亟待规范.北京观察, 2006;2

篇4:税收征管状况分析报告

一、分组设岗,专业化管理带来新活力

一是集中管理,抓牢重点。至2014年底,全县餐饮业户中有680户分布在城区,占总户数的92%,且规模大、效益好的业户均在城区。因此,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后,首先将城区内由直属征收分局和两个中心所分散管理的餐饮业户全部划归振兴中心所管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平衡纳税人税负,另一方面抓好城区的餐饮业,就牵住了全县餐饮业税收的“牛鼻子”

二是专业分工,细化责任。一方面,根据税收管理专业化的要求,将业务事项进行了细化分类,将税务登记、发票发售、税款征收等“内勤”业务整合到县局纳税服务中心,“管理”成为中心所的“专攻”;另一方面,中心所的人员划分为税源管理组和日常管理组,税源管理组下设税源监控岗、评估分析岗,日常管理组下设税收核定岗和调查执行岗,明确了各岗位职责要求,岗位间既协调配合又相互制约,工作质效提高的同时,有效避免原管理模式下“责任田里一人当家”的税收执法风险。

三是优化流程,提升质效。税源监控岗是管理流程的核心,由中心所所长担任,纵向接收县局税源管理科下达的任务,横向接收稽查局及社会综合治税部门传递的涉税信息,对其他岗位下达涉税信息分析、实地核查、税款核定等任务,并接受各岗位反馈的工作信息。为确保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县级税务部门统一设计制作了“两单一卡”,即涉税信息联系卡、管理任务交办单、管理任务反馈单,详细载明任务(信息)内容、收发单位、工作要求及时限、责任人员等,提高了办理质效。

二、分类管理,巡查监控促进精细化

在全面调查测算的基础上,按纳税人的经营规模分ABCD四类。A类主要是实行查账征收的餐饮企业和月营业收入超过20000元的双定户,B类为月营业收入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业户,C类是达到起征点但月营业收入低于10000元的业户,D类则是处于起征点5000元以下的小户。

(一)A类

这类纳税人是本县餐饮行业的“龙头”,有不少是连锁经营企业,承担着公务接待、大型婚宴等消费活动,基本没有个人消费,账务较健全,客户索要发票的刚性较强,如县招待所、美丽华大酒店、阳光福临大酒店等大型餐饮企业。目前A类共57户。对A类税源,要求实施逐户监控,每月至少抽查3次,全面掌握税源信息变化情况,如厨师、服务员的工资支出是否真实可靠,购进的米、面、油、菜、肉等价格是否符合市场行情、与其宴席规模是否相符,是否严格执行原材料出入库制度,不定期抽查其收入是否完整,是否存在餐费抵顶其他费用的问题等。

(二)B类

此类纳税人主要是一些有特色的地方饭店,有着较为固定的客户群体,记账但不健全,如我县的千禧聚酒家、鲍翅参大酒店等,公务消费、团体消费占多数,客户索要发票的比例低于A类。

(三)C类

此类业户一般不设账簿,大量分布于乡镇驻地和城区,如一些饺子馆、驴肉馆、炖鸡店,有空调、单间,有少量服务员,消费者以个人为主,多数不索取发票。目前B、C类纳税人共305户。

对B、C类税源,分别有重点地选择30%和20%的业户进行监控,以点带面掌握税源变化;在就餐高潮时段实地抽查其桌数、上座率、点菜单、日均营业额等信息,结合所处地段、发票开具、单间数量、厨师服务员数量等情况,适时调整定额。

(四)D类

多为夫妻店无服务员,仅提供基本的饮食服务,如早餐、面食等,门面较小一间居多,消费者全部为个人,消费者基本不要发票。对规模小、地段偏、效益差,仅能维持经营的,经调查核实确实达不到起征点的,加强户籍管理,力争无带票走逃现象发生。对经营情况较好的、接近临界点的纳税人严密监控,对房费、水电费等达500元以上的,加上夫妻二人生计费用,按成本利润率法倒推其营业额超过5000元的,均纳入C类管理。

三、以票控税,“用票率”堵住流失“黑洞”

尽管税务部门采取种种措施来实现以票控税,但在利益诱惑面前,不少纳税人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千法设百计少开发票。基于这种状况,我们在调查测算的基础上,设计并推行了“用票率”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县局定期发布发票预警通报,包括纳税人连续超限补税情况、餐饮业大户当期纳税额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票使用量的对比、同规模横向对比等,为一线调查核实岗提供工作目标和依据。实行用票率制度一年来,全局共调增税负126户,补税22.4万元,增收成效明显。同时,快餐店发票转借现象大大减少,不少纳税人为满足发票用量,主动调高税负、调高用票限额。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25户主动要求调高定额,18户由“点下”调整为“点上”。

四、严格公正,创造公平竞争大环境

优化发票环境是餐饮业管理的重要一环。一是全面推行“集票奖励”政策,财政出资设奖、消费者集票兑奖、全市范围定期摇奖,消费者持开票总额1000元或30份地税发票,即可当场换现金10元,并有机会再次参加全市摇奖,大大提高了个人消费者的索票热情。2014年以来,全县共集票3170组,发放奖金3.17万元,全县的饮食业发票用票量由61万份增加至78万份。二是严查发票违章。在消费场所张贴宣传画、宣传牌,公布举报电话,严肃查处拒开发票、白条代票、假发票、废发票等发票违章行为。在专业化管理模式下,充分发挥征管查互动机制的作用,加强与稽查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强对纳税人发票合法性审查、来源出处审查,为评估分析岗提供发票信息,依法处理各种发票违章案件。

篇5:税收征管状况分析报告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加强实施

开展“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工作”,是总局应对当前严峻的税收收入形势,落实“信息管税”的工作思路,通过数据分析来查找税收征管漏洞,实现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堵漏增收的重要举措,可以说是继“宏观税负”之后的又一战役,此役对加强税收风险控制、增加税收收入、促进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总局、省局和市局为搞好这次税收征管状况分析,运用了大量的税收管理数据,帮助我们查找出了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为我们指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次征管状况分析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工作量大、精细度要求高,各个单位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我县进一步强化征管措施、完善征管长效机制的重要契机和抓手,迅速在全县国税干部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和分局要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相应的检查、执行小组,抓紧运行起来,为抓好分析工作奠定扎实基础、为完成收入任务发挥真正作用。

二、明确分工,立即行动,争取工作主动

按照省局要求,全市分析落实工作要在6月23日前全部完成。为保证工作进度,市局要求各县局要在6月22日前完成分析落实工作并上报落实情况,我县要求各分局在6月20日前完成此次活动的各项工作,各科室21日完成汇总上报工作,从现在起只有12天的时间,时间非常紧迫。各分局要统筹安排自己分配到的任务,与当前组织收入工作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将具体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干部和岗位,各科室和分局要将现有人员最大限度地向分析工作倾斜,集中力量投入这项工作,并要给同志们做好思想工作,动员大家克服困难、齐心协力,展现宁津国税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同完成这次战役。工作中,科室要积极加强与市局对口科室的联系沟通,遇到疑问或问题及

时向对口部门反映,避免因理解问题失误导致工作偏差。各分局每3日要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加强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工作领导小组。

县局各相关科室也要进一步研究上级文件精神,特别是要按照职责分工,对具体指标和疑点企业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提炼,按分局列明主要问题疑点和企业清单,对基层分析落实任务提出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抓紧下发到分局展开具体落实。同时,要根据总局、省局和市局发布的分析任务,把握关键环节,在全县层面上通过分析比对,排查和筛选主要问题和有效数据,尽可能地缩小分局分析评估范围,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减轻分局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缜密部署,强化责任,确保分析工作扎实开展

这次分析工作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同时,虽然工作安排统一部署,但要求具体工作对口细化、工作过程对口督导、工作质量对口把关、最终结果对口上报的方式,因此,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各科室要将各项分析任务分解到分局,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工作中,各相关业务科室要切实履行起责任,对分局的分析工作靠上帮促,密切监控,及时督导和调度工作进度,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大问题要亲自参与分析落实,坚决杜绝工作部署照搬照套、工作过程等靠观望、情况上来后一报了之的情况发生。县局将对这项工作加强监督考核,对工作开展认真深入、查找问题客观全面、制定措施扎实有效的单位进行表扬,对工作拖拉、走过场、效果不明显的单位进行点名通报,对有明显失误和问题的还要追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县局已在内网专设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工作”专题,对各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宣传推广。

四、抓住重点,讲究策略,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针对这次分析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实际,各单位要在深入分析疑点指标的基础上,突出主要指标和重点部位,抓住能增加税收收入的关键点进行深入分析,查深查透,挖掘潜力,提高工作实效。具体工作中,要将“两个系统”作为这次税收征管状况分析的主要抓手,凡涉及纳税评估和查补税款的,要将疑点企业通过“两个系统”追加预警任务,通过纳税评估系统发起自定义评估,借助“两个系统”提供的科学的评估方法、分析模板,提高分析评估的深度和广度,把分析成果最终体现到堵漏增收上来。同时,要密切关注“两个系统”的应用质量,对此次发布的疑点信息经分析评估未直接发现涉税问题的,要逐一对指标做出分析说明,有数据、有情况、具体详实地说明无异常问题的原因。其次,通过预警信息的评估落实直接发现涉税问题或者发现与预警信息无关的其他方面涉税问题的,都应简要说明通过何种评估核查方式发现的问题、发现的何种问题、其问题金额、税额是多少,处理依据、处理方式等,注意评估文书,分析评估步骤、方法和评估结论的规范性,确保整个工作经得起各类复审复查。

篇6:税收征管状况分析报告

税收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作用。为我区实施“美丽与发展双赢”模式提供坚实的保障。税收征管资源,是税收工作的基础,也是税收成本的有机构成。如何将现有税收征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征管资源最优化,是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降低税收成本、保持税收事业健康及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局结合当前系统机构改革和本单位的实际,就如何科学整合机构与人员,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健全税收征管机制,实现税收征管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廉洁高效的新型税收征管格局谈几点看法。

一、税收征管资源的优化配置

税收征管质量的高低,不仅要有一个合理的征管模式作保证,还会涉及到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应用、人力资源等因素的系统协调。

1.高度的信息化。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还是一个行业或部门,资源的优化配置都必须以信息化为基础。税收征管信息化,将具体业务由手工改变为机器操作,大量地减少了人员的需求,增加了业务的信息量,为税收机关开展各类业务的具体分析创造了条件,为税

收征管的精细化、科学化和专业化提供了可能。离开了信息化就谈不上税收征管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和税收征纳形势。

2.细化机构设置。税务机构设置以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的高度利用化为基础,达到结构优化,运行流畅,耗能低微的要求,这就要求机构的优化配置能都在征管资源的结构和布局合理上做好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税收征管资源。

3.人尽其用,各尽所能。税收征管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要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须规定合理的业务流程,根据机构和岗位的要求科学地利用人才,在合理的岗位上能人尽其能,充分调动税务干部的岗位积极性和创造性。

4.各种体系完善、机制健全。税收征管资源的优化配置还体现在各种体现完善,机制健全,从而使整个系统工作机制健全,高效运转,主要表现在:办税服务体系完善,责任明确,考核严密,程序简化,办税高效;教育培训体系完备,干部管理使用体制科学合理;考核评价机制健全,能充分调动全体税务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好的工作业绩。

二、我局税收征管资源优化配置的不足

几年来,随着新型征管体制的初步建立,海拉尔区的税收收

入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对税收工作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现行税收征管体制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或缺陷逐步显露出来,工作中依然存在机构设置不够规范、依法征税观念不够强、业务流程需要优化、税源管理比较薄弱、纳税服务需改进、信息化作用发挥不够、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一)待完善的税收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海拉尔区地税系统依托信息化实施税收管理后,为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但税收信息化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由于受传统观念、手工操作的束缚,有极少数人对税务信息化认识不高,信息不足,对现代信息化管理的强大功能没有足够的认识。二是综合利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还不够强。虽然各级税务机关都配置了大量高性能的计算机,但多数地方计算机的使用仍停留在文件处理和法规公告、信息收集、开票和做会计报表等较低层面,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三是税务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税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但仍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无法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技术,严重阻碍了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备,学习激励机制不完善

一是一些干部对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参训积极性不高;二是有关制度、措施欠缺或落实不到位,教育培训内

容设置不尽合理,未能很好的兼顾满足干部的个性化需要;三是教育培训工作评估机制不科学,培训效果难于平行,缺乏有效途径使培训成果促进工作质效的提升;四是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不够多样化,培训存在短期性、局限性、单一性、工作与学习矛盾仍较突出。

(三)纳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质量不高

征管改革的初衷之一就是建立精简、高效的征管运行体制。然而,尽管税务机关在办税程序及办税服务方面力求做到简便、高效、优质,但由于征、管、查分离,客观上给纳税人造成了繁琐和不便,也增加了纳税成本。另外,在税务工作中往往把税务服务纳入文明创建的范畴,从而只注重税务管理的需要,将为纳税人服务简单地理解为服务硬件环境的改善和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等,忽视了对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排解纳税人办税的实际困难,纳税服务的层次较低。

三、优化税收征管资源配置的建议

(一)以金税三期工程为契机,推动税收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金税三期的建设对于充分整合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强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税收成本,推进依法治税,保障税收收入等,都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充分

利用金税三期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税务人员认识,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并在强化计算机操作培训,提高在职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同时,做好各职权部门的权利分配,将地税及其他政府机关融入到一个数据平台中,实现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

(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健全激励机制,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针对征管模式带来的职能不均的矛盾,要通过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管理使用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管理使用体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职工中蕴藏的潜能,优化人力资源。税务干部应加紧学习,加强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学习中不仅要抓好应知应会税收政策及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还要抓好与税收工作相关的知识的掌握,特别是要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公文写作、工作协调能力等。税务部门要树立全新的人才教育观,加大对人才资本的投入,切实建立起干部业务培训体制,以适应不断变化和高科技支持下的税收征管需要。为此,在合理调整税务人员比例的基础上,要把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税务人员综合素质当作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建立健全涵盖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等制度的长效教育机制,不断提升全体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各项税收工作的可持续

发展。

(三)健全税收服务体系,优化税收服务

要完善办税服务厅功能,一进步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要规范和统一窗口设置,根据需要可统一设置申报纳税窗口、发票管理窗口、综合服务窗口等三类窗口。另外,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养成文明、热情的办税行为,营造良好有序的办税环境,加深征纳之间的业务交流,增强纳税人对税务部门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篇7:精选税收征管工作报告

一、领导重视,征管思路明晰

根据自治区地税局对全区税收征管工作的要求,**州地税局提出了:“全系统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按照税收征管的内在要求完善征管体制。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抓手,健全各项制度。以税源管理为基础,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四位一体”互动机制。以征管质量考核为手段,落实各项责任。坚持征管首位,抓住重点,创新工作,务求实效,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税收征管工作思路,并下发了《**州地税局20税收征管工作重点》,对州直各单位全年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突出了重点。年州直税收征管工作稳中有进,试点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经验,税收收入有了较大增长,截止12月31日,州直地税系统累计组织入库各项收入15.15亿元,同比增收4.41亿元,增长41.1%。其中,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14.17亿元,同比增收4.27亿元,增长43.2%。组织一般预算税收收入11.62亿元,同比增收3.50亿元,增长43%。超额完成区局和州政府下达的年度收入任务。

二、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能

今年,税收征管工作紧紧围绕“建制履责年”工作主题,按照“管用、统一、革新”的总体要求,对税收征管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整合。如先后修订下发了《**州地税局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州地税局税收管理员工作流程(试行)》、《**州地税局税收管理员工作规程(试行)》、《**州地税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州地税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试行)》、《**州地税局纳税评估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等。基层各局结合本单位实际也做了大量的建章立制工作。奎屯市局结合“四位一体”互动工作机制,制定了《纳税评估互动机制实施办法》,并在实施过程中创新推出“限时派工”制度,做到了工作有安排、计划有落实、意见有反馈。察布查尔县局为减少纳税定额调整的随意性,重新修订了《个体工商业户定额管理办法》,对定额核定程序、时限进行了规范。征管制度的修订对提高税收征管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岗责体系建设

区局制定的评价体系是全区地税系统开展税收业务工作的唯一规范,特别是该体系中《税收业务部门岗位职责和考核指标》和《税收业务工作操作指南》,对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做了严格的要求,并且与推行的国家税务总局地税版征管综合软件相对应。今年7月,钱勇书记和张小平主任来我局检查指导工作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横向岗责体系建设的指导精神,要求将岗责体系从基层局延伸到管理层,提出到2009年底初步建立起区、地、县三级联动的横向岗责体系基本框架的工作目标。我局根据钱书记指示精神,于7月31日出台了《**州地方税务局党组关于加快和深化岗责体系建设的意见》,在全系统拉开了横向岗责体系建设的序幕。经过我局各部门配合和积极探索,我们按照综合岗与业务岗、综合部门与业务部门、局机关与基层局岗责考核相互联动和一人一岗原则,将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体系、综合岗责考核办法、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融为一体,专门制定了《**州地方税务局岗位职责管理考核办法》。该办法规定州局机关51个岗位,每个岗位都有具体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考核办法确定考核平均系数为100,分a、b、c三类不同等级系数对工作情况进行浮动考核, a类岗位系数为101,b类岗位系数为96,c类岗位系数为91,暂时无岗位工作人员考核系数为50,明确了考核中处室领导在工作中的连带责任。新制定的岗责体系减少了考核名目和考核次数,打破了大锅饭现象,克服了平均主义思想,达到了岗位设置合理、责任明确清晰、评价标准统一、监督考核到位的目标。

同时,基层局也加快了岗责体系建设步伐。州局在霍城局率先进行试点,在整合原有目标管理考核和各单项考核制度基础上,集税收行政管理、税收执法岗位、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体系于一体的全员岗责体系,解决岗责不清和重复考核现象,实现纵向制度和横向岗责间的相互协调和监督。

四、积极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

在今年重新修订下发的税收管理员工作制度中,明确了税收管理员作为管理一线责任人的主要职责和工作要求,统一了工作程序和权限,细化了岗位职责。重点实施了户籍管理、纳税评估和减免税跟踪管理工作,并逐步形成了“执法有记录、过程有监控、结果可核查、绩效有考核”的良性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税收管理员职责不清的问题,规范了税收管理员的执法行为。

五、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做好纳税评估工作,是加强税源管理、有效监控税源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的客观要求。年初根据党组的安排,在奎屯市、新源县两局纳税评估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基础上,继续在霍城县、伊宁市、察县地税局进行纳税评估试点。各单位在试点工作中,针对各局税收征管工作的特点和重点,有选择的在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等部分行业中实施纳税评估,在实施纳税评估过程中各局能够按照工作规程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推进纳税评估工作良性发展。进一步规范了纳税评估计划的制定、纳税评估的信息采集、纳税评估的实施、纳税评估的总结等环节,不断提高了纳税评估应用水平和纳税评估的质量。

六、强化税源监控分析,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

年初,我局按照“通过宏观分析发现问题,通过纳税评估查找原因,通过约谈、实地核查等工作方式解决问题”的管理方法,制定了《**州地税局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工作制度》。并在奎屯市地税局、新源县地税局进行试点推行。具体要求是两局从税收分析入手,加强纳税评估,实施税源监控,加大稽查力度,形成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为稽查选案提供有效案源,稽查对税源管理环节移交的案件及时落实,税源管理部门通过稽查反馈结果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加以改进完善的良性互动机制。试点的重点是通过深化税收分析,以税收弹性分析和税负分析为突破口,开展税收与经济对比分析,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税收增长明显低于相关经济指标的地区和行业盯住不放,真正找出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并加以改进。

七、认真落实税收新综合征管软件上线工作

按照自治区地税局《关于**州等四地州地税局推行应用综合征管软件工作的通知》(新地税函[2009]330号)要求,我州新综合征管软件上线工作已于9月16日全面铺开,专门印发了《**州地税局综合征管软件上线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了**州地税局综合征管软件上线工作的“一个意见、五个方案”。明确了上线工作中各基层局、各处室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确保了上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在信息采集录入环节中,各县市局克服了人员紧、工作任务紧、网络线路紧、时间要求紧的困难,利用非工作时间,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圆满完成了征管软件上线第一阶段工作,为保证第一阶段信息采集质量,州召开了专题会议,详细听取了信息采集工作的情况,又组成11个检查组进行互查,督促指导各单位信息采集工作,并对做得好的单位进行了表扬。12月1日我州综合征管软件正式上线运行。

八、积极开展纳税服务工作

今年,州直各级地税部门积极开展纳税服务工作,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坚持公正执法、文明服务,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着力建设服务型机关,受到了纳税人的广泛好评。主要体现在:一是充分发挥办税服务厅功能,积极推行“一窗式”服务,提高了办税效率;税收工作中,推行涉税提醒、稽查预告服务,用温和的方式帮助纳税人解决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是广泛开展税法宣传。今年4月,各局围绕“税收·发展·民生” 的主题,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税收政策和法规。州局组织征纳换位宣传,在全系统开展的“征纳换位一日行”活动被区局列为税法宣传优秀项目。加强对兵团纳税人宣传,霍城县局在兵团广泛宣传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相关政策,使兵团税收征管工作顺利进行。三是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做好涉农税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西部大开发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服务工作,努力培植后续税源。今年州直地税系统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地方各税累计已达10473万元,享受减免税政策的纳税户数累计达423户。四是加强网站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适应纳税服务工作新要求,州局7月份对**州地税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升级工作,新版地税网站集税收动态、政策法规、纳税咨询、投诉举报等纳税服务功能于一体,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该网站访问量已突破32万人次,并在**州政府网站评比中名列第一,在全区地税系统网站评比中名列第二。

九、认真开展发票专项检查

篇8:税收征管状况分析报告

关键词:非对称信息,税收征管,博弈分析

一、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博弈模型设计与分析

在对税收征管问题进行博弈分析之前, 我们对模型给出如下基本假设。假设1:参与博弈的双方都是理性经济人, 对风险的态度持中立。假设2:博弈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 拥有各自的私人信息, 而且在税收征管问题上双方都是对立不合作的。假设3:博弈双方能够自由选择各种对己有利的策略, 在选择策略的问题上不存在技术难题。假设4:该博弈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博弈双方为税务部门和纳税人, 双方都知道自己与对方可能采用的策略及采用各种策略时的收益, 但他们自己在选择某一策略时, 不可能知道对方采用何种策略来应对, 因此可视为双方同时做出选择, 博弈者可以通过博弈达到纳什均衡。

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构建如下纯策略模型。在本博弈模型中, 纳税人的策略空间为 (守规, 违规) , 税务部门的策略空间为 (稽查, 不稽查) 。博弈双方以各自不同的概率选择策略, 从而形成了本博弈的混合策略。

1、纳税人守规时, 博弈双方的收益情况。

当税务部门选择稽查策略时, 由于纳税人不存在违规事件, 纳税人无法获得违规带来的额外收益, 其收益为0, 税务部门尽职尽责, 其收益为稽查成本-c;当税务部门选择不稽查策略时, 同样, 纳税人不违规, 其收益为0, 税务部门未尽责, 其收益亦为0。

2、纳税人违规时, 博弈双方的收益情况。

当税务部门选择稽查策略时, 税务部门查出违规事件, 纳税人被税务部门处罚, 其收效为-ω, 税务部门的收益则为稽查成本-c;当税务部门选择不稽查策略时, 纳税人违规成功, 获得违规收益π, 税务部门的收益则为0。博弈双方收益矩阵为图1, 其中第一项为纳税人收益, 第二项为税务部门收益。

运用划线法, 我们可以知道此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是 (违规, 不稽查) , 其均衡收益为 (π, 0) 。据此, 我们就可以解释在我国纳税人偷税漏税等违规事情层出不穷的原因了。首先, 纳税人在纳税方面拥有税务部门无法全面掌握的私人信息, 纳税人作为理性经济人自然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违规操作, 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其次, 税务部门鉴于人力、物力、时间和成本因素的考虑, 不可能也不会对辖区内的纳税人进行全面且频繁地稽查, 只能根据已掌握的纳税信息, 针对性地对有违规嫌疑的纳税人进行纳税稽查。再次, 纳税人对税务部门的处罚满不在乎, 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以对纳税人产生威慑作用, 纳税人违规操作无法避免。最后, 对税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税务部门怠于履行其稽查职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 由于税务部门怠于执行其稽查职能, 为纳税人违规行为提供了机会。

二、引入激励系数后的博弈分析

为了激励税务部门主动地应对纳税人的违规行为, 还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本博弈模型中, 我们引入激励系数r对模型进行改进, 税务部门积极履行其职能, 可以获得一定奖励, 其获得的奖励收益为被稽查纳税人处罚额的r倍, 即奖励收益为rω, 此时稽查收益为rω-c。此次博弈双方收益矩阵为图2。

显然, 通过运用划线法无法判断本博弈是否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 换言之, 不能判断是否存在博弈方通过单独改变博弈策略而从中获益的纯策略组合。由此可见引入激励系数的改进博弈模型是一个混合策略博弈模型。根据纳什定理, 有限策略博弈至少存在一个纳什均衡解, 在改进后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中, 博弈双方都不可能根据对方的策略选择做出对己有利的反应时, 双方在策略选择的随机分布上达到了一定稳定或均衡, 这就意味着博弈双方单独或者随机选择各种纯策略都不会给自己带来收益。

在本混合策略博弈中, 博弈双方在策略选择的随机分布上达到均衡必须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保持策略选择的随机性;二是他们选择每种策略的概率须确保双方都无法选择某种针对性策略, 并从中获益。故此, 设纳税人“违规”和“守规”的概率分别为这Pt和1-Pt, 对应的期望收益分别为E1和E2;税务部门“稽查”和“不稽查”的概率分别为Pa和1-Pa, 对应的期望收益分别为E3和E4。

根据第二个基本条件, 税务部门选择“稽查”与“不稽查”的概率要使纳税人选择“违规”时的收益等于选择“守规”时的收益, 即:

E1=Pa (-ω) + (1-Pa) π, E2=Pa×0+ (1-Pa) ×0, E1=E2。解得:P*a=π/ (π+ω) , 如图3。

同理, 纳税人选择“守规”与“违规”的概率要使税务部门选择“稽查”时的收益等于选择“不稽查”时的收益, 即:

E3=Pt (rω-c) + (1-Pt) (-c) , E4=Pt×0+ (1-Pt) ×0, E3=E4。解得:Pt*=c/rω, 如图4。

所以, 本混合策略博弈的均衡解为:Pa*=π/ (π+ω) , Pt*=c/rω

税务部门的期望收益Ea和纳税人的期望收益Et分别为:

将Pa=Pa*, Pt=Pt*分别代入Ea和Et, 解得:Ea=Et=0。

以上混合策略博弈均衡解的经济学意义如下。

第一, 当税务部门以Pa=Pa*的概率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稽查时, 纳税人的违规期望收益Et=0, 此时, 纳税人随机选择是否违规;当Pa>Pa*时, 纳税人的违规期望收益Et<0, 守规是纳税人应对税务稽查的最优策略;当Pa<Pa*时, 纳税人的违规期望收益Et>0, 此时违规是纳税人的最优策略。

第二, 当纳税人以Pt=Pt*的概率实施违规时, 税务部门的稽查收益Ea=0, 此时税务部门随机选择是否稽查, 当Pt>Pt*时, 税务部门的稽查期望收益Ea>0, 稽查是税务部门应对纳税人违规的最优策略;当Pt<Pt*时, 税务部门的稽查期望收益Ea<0, 此时税务部门的最优策略是不稽查。

第三, 当Pa=Pa*, Pt=Pt*时, 双方的期望收益均等于零, 博弈双方的均衡策略是 (守规, 不稽查) 。换言之, 此时纳税人遵守相关财税法规, 合法经营, 诚实纳税, 税务部门节约相应的社会成本, 提高服务水平。这就是理想结果。

三、信息基本对称条件下的博弈分析

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 参与博弈的征纳双方拥有各自的私人信息, 在利用自身信息优势选择对己有利的策略时, 必然要付出信息成本。如果我们采取措施促进博弈双方信息交流与共享, 实现双方的信息基本对称, 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提高对税务部门的激励水平, 本博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假设我们采取措施减少博弈双方信息的不对称, 促进双方信息共享, 此时纳税人违规收益将从π减少至π1, 税务部门稽查成本将从-c减少至-c1, 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从图3、图4可知, Pa*降至P*a1, Pt*降至到P*t1, 此时, 博弈双方各自的信息优势受到削弱, 纳税人违规操作的空间遭到压缩, 纳税人的最优策略选择是减少违规, 即降低违规的概率, 相应地, 税务部门的策略是减少稽查, 即降低稽查的概率。

假设我们在促进双方信息共享的同时, 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从-ω提高到-ω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从图3可知, π减少至π1, Pa*降至到P*a2。其经济意义是由于纳税人私人信息减少, 违规操作容易被税务部门稽查而招致重罚, 从而导致其违规的期望收益减少, 此时纳税人最优的策略是选择减少违规, 即纳税人更倾向于遵纪守法。相应地, 税务部门最优策略是选择不稽查, 从而降低稽查成本。

假设我们在促进双方信息共享的同时, 提高税务部门的激励水平, 即把激励系数从r增加到r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从图4可知, -c减少至-c1, Pt*降至P*t2。其经济意义是信息共享后, 税务部门在自身利益驱动下, 更积极获取纳税人信息, 以应对纳税人的违规行为。此时, 纳税人的策略是减少违规, 即纳税人违规的概率降低了。促进信息共享、提高税务部门的激励水平的措施对抑制纳税人的违规行为有了正面效果。

四、对策建议

1、降低获取私人信息的成本, 让具有信息优势的纳税人暴露其私人信息。

具体而言, 一是建立健全税收信息系统, 拓宽信息收集渠道, 提高税务部门的信息收集能力。比如设立纳税人信息中心, 实现纳税人信息在各税务部门的共享;建立群众举报信箱等税务信息情报网络, 实现纳税人信息收集渠道的多元化。二是建立健全纳税人信用等级制度, 一方面将信用等级低的纳税人违规行为向社会公布, 另一方面对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在税收政策和征收手续上给予适当优待。三是建立科学的稽查机制, 合理确定稽查范围, 尽可能地扩大稽查面, 将有违规嫌疑的纳税人挑选出来, 增大纳税人的违规风险。

2、加大处罚力度, 提高纳税人违规的机会成本。

对各种违规行为, 税务部门应依法给予严厉的制裁, 制裁措施必须要具有威慑作用, 让纳税人违规收益不足以弥补其违规的机会成本。制裁措施不仅可以是经济处罚, 还可以采取行政处罚等政治制裁方式。比如对纳税人给予严厉的行政处分, 晋升时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健全个人诚信制度, 将纳税违规行为记录到相关责任人的个人诚信档案中, 并在一定期限内不得担任企业等组织的高管, 从而使其不仅不能从违规中获得非法收益, 而且还会遭受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损失, 增加其违规机会成本。

3、适当加大对税务部门和稽查人员的奖励和约束。

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容的激励约束机制, 刺激税务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工作中的失职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理, 对有成果的人员给予肯定和表彰。表彰的形式多样, 比如把奖励量化, 引入激励系数, 激励系数的大小和稽查成果挂钩, 建立稽查成果和激励系数相对应的制度。此外, 表彰不仅有精神和物质两方面, 还应该包括机会, 即对相关人员给予更多的升迁机会。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2]邓力平、安然:纳税人遵从的演化博弈分析[J].涉外税务, 2006 (5) .

上一篇:党代会学习活动总结下一篇:物业管理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