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与龙山文化

2024-04-10

黑陶与龙山文化(共10篇)

篇1:黑陶与龙山文化

龙山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体验龙山黑陶文化

近日,龙山中学组织初二年级部分学生参观了龙山闵伟黑陶艺术馆。龙山黑陶艺术被誉为“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在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龙山闵伟黑陶艺术馆是一个品位高、规模大的黑陶文化专题展览和制作馆,集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是宣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龙山中学的学生走进闵伟黑陶艺术馆后,工作人员首先带同学们参观了黑陶艺术品展览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宛若天成,同学们立刻被黑陶独特的艺术气韵所吸引。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黑陶艺术家委员会副会长、章丘黑陶艺术大师闵伟先生向同学们一一介绍了自己的每件作品,同时也鼓励同学们要多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接下来工作人员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陶艺制作坊,让学生深入了解了黑陶工艺品的制作流程。

精美的黑陶艺术品、悠久的龙山历史文化给前来参观的龙山中学每个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普遍反映,这次参观学习既开阔了视野,又丰富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同学们感受了创作的快乐,更体会到了课堂中、书本里所没有的乐趣。这次活动也得到了闵伟黑陶艺术馆的大力支持,以后也将继续协助和支持我校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龙山中学一直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体验,注重学校拓展课程的开发,重视校外教学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幸福成长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得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附:

闵伟,山东省九三学社社员,泉城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传统手工制陶技艺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协黑陶艺术家委员会副会长,济南中国龙山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篇2:黑陶与龙山文化

春游的人们大都选择了看山、看海

而我们却随着燕子亲喃的叫声

去寻找它是在哪衔来了筑巢的泥

2出市区、下高速

车子在乡村的古道上颠簸行驶

这可不是一般的路

历史告诉我们,这里曾经

车轮滚滚、战马嘶鸣、狼烟四起

3燕子在河床上扑腾了一会满载而归了

我们兴奋地把散发着清香的泥土捧起

这可不是一般的土啊

看!那油、那色、那么细的腻

4这就是生产黑陶工艺品的土吗?

这就是安氏黑陶的生产基地?

一位正在刨土的老农停下手中的活:

小样,还是从城里来的呢,别以为满世界的土都能和成泥的呵呵呵,告诉你吧,这才叫真正的釉、泥

5燕子又衔了泥在电线上抖了又抖:

哈哈,你们不是嘲笑坐井观天的癞蛤蟆吗?

其实,高平黑陶也是一种文化啊,信不信,由你

6制作黑陶工艺的流程是非常苛刻的再好的把式,也须摸住这土圪垃的犟脾气

想当年,炎帝在此做的不是只能叫“个陶罐”吗?

直到长平之战,白起坑杀我四十万父老后

将士们鲜血浸过的红壤土,才能调出这优质的泥

7的确,还真没料到精美的黑陶瓷

出自一个个胡须蓬乱甚至粗糙的农民之手

刚才满脸羞涩,说话还结巴着呢

反而坐在工作坊却一脸自信了

任凭眼前风驰弦转的石盘,目不转睛

随心所欲地捏出一件件丰腴、漂亮的陶制品

当陶品落落大方地裸现在我的面前时

从此,再没人敢说它是一堆撮不起的土了

再没人评价,它是瘫在地上塑不起的泥

金刚百练,能改变你所有的一切

虽然你发出过可怜的呻吟声

烈火凶凶,你也曾想过瘫倒

但这只在你的一念之间,再后来

你就像一位东方美女

不,是女神。确定!东方维纳斯

你象刚刚沐浴过的东方之神

赤裸裸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难怪我们以前读不懂你,你已经

不再是普通人家桌几上摆得起的工艺品了

你足足的釉质可以和青花瓷媲美

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你寒光四射

你的标签,却仍然出自山西高平,炎帝故里

燕子喃喃,又催我们返程了

我不仅把一撮土捧在手心,吻了又吻

这就是我家乡的土啊

你散发着,一股股沁人的香使我陶醉

篇3:黑陶与龙山文化

黑陶, 是指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 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出现的可与彩陶相媲美的光辉创造, 堪称中国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0000~5000年) 制陶工艺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被中外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它首次在人们视野中出现是在1928年4月。当时,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先生在山东省的东部章丘县龙山镇做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城子崖遗址。在经过充分准备后, 1930年11月, 由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考古学家李济、董作宾、梁思永等人组成了考古队, 对其进行了首次发掘, 从中发现了从未见过的史前遗存――黑陶。1931年, 专家们对城子崖进行了第二次发掘, 这次, 他们出土了大量的陶器, 其中多以黑陶为主。因为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地是章丘县龙山镇, 所以它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又因为出土器物以黑陶为主, 为区别以红陶为主的仰韶文化, 人们又称之为“黑陶文化”。黑陶文化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中国母亲河――黄河中游原始文化的代表, 其主要代表地区分布在中国东部的临海省份山东, 更具体为泰山附近的章丘, 后来山东日照地区也有黑陶发现。与以上不远处的另外一个临海省份江苏在同期也有一个著名的古代遗迹:良渚文化, 这里也发现有黑陶。在稍晚一些时间里, 河南、山西、甘肃、南方长江流域都有黑陶的零星发现, 但总体还是山东的黑陶最多最发达。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不同文化系统的文化遗存被分别命名为各种类型的龙山文化。

黑陶的出现在时间上排在彩陶之后。那么, 为什么在鲜活亮丽、优美夺目的彩陶已经得到大规模普及之后会出现黑陶这种艺术品形式, 而且它不但没有被彩陶的华美缤纷比下去, 反而后来居上, 大大夺去了彩陶的风头, 取得了可以与之分庭抗礼的成绩?答案显而易见, 自然是由于黑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的艺术成就以及它带给人的强烈的视觉美感冲击。从品种上来说, 黑陶的器形造型较之彩陶更加丰富, 并渐趋规整, 主要有罐、盆、盉、鬲、甗、豆、鬶、杯、鼎等种类;从制作上来说, 由于黑陶在纹饰上全无彩陶纹饰的丰富多姿, 有的只是制作过程中留下的弦纹, 因此, 它主要是以造型的精巧和烧制水平的高超取胜, 在造型上多从生活实用出发, 设计新颖巧妙, 既讲求实效, 又具有美感。就以鬲为例, 它将鼎的实心三足改为空心三足, 足底中空, 在煮水和食物时扩大了与火的接触面, 缩短了炊煮时间, 而鬲的造型也因3只丰满的袋足显得更为稳定和匀称, 并透露出一种灵活的韵味;再如鬶, 它可能受鸟的形象的启发, 其造型如同一只伸着长喙的鸟, 而3只丰满的袋足又具有鬲的特征, 显得非常活泼、灵巧, 与曲线的銴相平衡, 既便于握持和提取, 又便于倾倒器中之物, 且具有形式美;从整体特征来说, 黑陶具有黑 (乌黑如漆的色彩) 、光 (具有平滑的光泽) 、薄 (器壁很薄) 、纽 (造型上具有鼻、耳、盖纽以及流、足、扣手等适于使用的各种饰件和功能件) 的特色和“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硬如瓷”的特点, 细腻、精致、无釉无彩, 陶胎厚薄均匀, 器形精致, 造型美观, 胎质坚硬, 在不同光线下能呈现不同色泽, 给人以流光溢彩的感觉, 有极强的外在表现力和内在张力, 尤其是它的色泽, 里外透黑, 黑中透莹, 望之如金, 坚实凝重;叩之如磬, 清脆悦耳, 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文人墨客在词赋中曾用诸如“金山丽水, 玉出昆岗”、“如铁之质, 似玉之润”这样优美的语句来形容它, 由之我们可以想见黑陶的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与审美感染力。

概而言之, 黑陶可以分为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 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 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轮制, 胎壁厚仅0.5——1.0毫米, 最薄的可达到0.2毫米, 这在几千前年前是一项非同寻常的技艺。但是, 最令人瞩目同时也最令人不解的是:黑陶器物表面所呈现出来的光亮的深黑色光泽是怎样形成的?首先, 它不是自然烧制就可以达到的效果;其次, 它也并非颜料的外在涂抹。显而易见,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彩陶制作工艺的新的技法实施的结果。那么, 这种神奇的新的技法到底是什么呢?从吴金鼎先生发现黑陶残片之后, 这个问题就一直困绕着学者们。为了揭开黑陶之所以“黑”的奥秘, 几代学者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探讨和劳作。经过61年不懈地研究和发掘, 黑陶的烧制工艺终于在1989年被诠释破译。研究表明, 原来, 黑陶的“黑”是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独特的碳化窑变技术即“熏烟渗碳”而形成的独特效果。我们的先人早在4600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封窑技术, 黑陶周身漆黑的颜色就是利用先进的封窑技术, 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 从窑顶徐徐加水, 使木炭熄灭, 产生浓烟, 并通过控制窑中的温度和湿度, 让弥漫的滚滚浓烟中的碳粒有意渗入陶胚成品而形成的。这样烧制出来的器具通体漆黑, 闪闪发亮, 突显出高贵、典雅、古朴、神秘的特色, 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 实在可称得上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书写了人类陶器制作历史中最辉煌的篇章之一, 反映了我国古代制陶技术的纯熟, 也标志着中国制陶史上的鼎盛时期。由于黑陶“熏烟渗碳法”的了不起的艺术突破和对人类文明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它已经被载入了世界工艺美术史。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制作比较早的黑陶是在距今7000多年的长江下游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的。 (这里同时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较早的遗址之一。) 此处所出土的黑陶全系手制, 火候较低, 胎壁较厚, 造型简单, 厚度不匀, 显示出当时制陶的原始性, 其制作的主要器皿有釜、钵、罐、盆、盘等, 装饰技法有刻划、捏塑和堆贴, 图案有各种几何纹和动植物纹。其中, 以较写实的畜兽鱼鸟和花草一类的装饰最具代表性。典型陶器有猪纹方钵, 它的上面绘有一个猪的图样, 巨眼长喙, 鬃毛清晰, 生动鲜活, 呼之欲出。此外还有稻穗猪纹陶盆、鱼草纹陶盆、五叶纹方钵等。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所出土的陶器, 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多绳纹粗红陶, 晚期又有泥质红陶、黑陶和彩陶。这时又出现了几何印纹陶, 为商周时期在华南地区广泛流行的先驱。它不以装饰取胜, 而是以造型见长。黑陶的造型品种除了尖底瓶、罐、盆等外, 还出现了鬲、豆、杯、鼎等品种。当然, 最有代表性的黑陶当以驰名中外的龙山文化为典型代表, 此地所出土的黑陶以透黑的砂质陶和乌黑光亮的细泥质陶为主, 带纹饰的较少, 其纹饰主要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如两城镇遗址、尧王城遗址、东海峪遗址、丹土遗址所出土的各类黑陶制品均制作精细、美观, 其中有一种薄胎黑陶, 是经再打磨而成, 烧制成形后漆黑光亮, 薄如蛋壳, 有“蛋壳陶”之称, 表现出惊人的技巧, 饮誉中外, 代表着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被当今社会各界誉为“土与火的艺术, 力与美的结晶”的黑陶文化是影响早期中国思想内涵及文化体系形成的伟大因素, 起着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它的生命是永恒的, 即使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科技极其进步的今天, 它的不同寻常的、带有原始气息的古拙朴素的美, 也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和喜爱。目前, 不少陶器工作者孜孜不倦于黑陶的研究与制作,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如现任山东省聊城市黑陶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设计师、黑陶工艺研究员、艺术总监的孟令君, 就曾经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制成被誉为“中国黑陶第一瓶”的镂空高浮雕岁寒三友瓶, 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黑陶这一古老艺术的鲜活生命力。

黑陶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 是广泛性的文化, 具有深远影响, 黑陶以历史底蕴深厚和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 构成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陶的壮美、崇高以及它在艺术节奏上保持的那种特有的凝重气氛, 让人们感觉到稳重、神秘、高贵、大方、内涵深沉, 从而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 从中体会出宁静而致远的哲学内涵。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 面对黑陶, 就是面对一段古文化, 就是在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对话, 它会让你的思想回归朴素、心灵归于宁静、精神升腾庄严。正所谓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今天, 黑陶文化已经得到了举世的公认, 在世界艺术之林闪耀出璀璨光芒。因此,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黑陶的高深的造诣和它所拥有的完整的价值取向, 并不会随着历史的前进而被湮灭, 它已经影响了无数的先民, 也必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并由之而形成具有自己鲜明风格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朱正昌.陶瓷[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

[3]朱顺龙、李建军[M].陶瓷与中国文化.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3

篇4:传承与创新 打造黑陶文化产业

据了解,梁子黑陶除保留传统的软刻工艺外,还大胆创新,自发研制成功硬刻工艺,用专业特殊的合金钢刀把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雕刻在黑陶上面。既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蕴含其中,又赋予它鲜活的时代特色,给黑陶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黑陶的观赏性,提升了黑陶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作为黑陶产业的领军人物,梁丽霞还告诉记者,做黑陶不能原原本本地复制,模仿得再像,它也是个复制品。与其如此,不如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创新。梁丽霞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景泰蓝、牡丹、荷花、漆画等元素融入其中,同时制定合理的黑陶价位,让黑陶慢慢地走进普通家庭,不再让人感觉这仅仅是一个古董,而是作为调节人们生活品味的摆件。她还强调,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黑陶烧制技艺,要从创新上、引导上、艺术上继续下工夫,让更多的人接受黑陶文化,并将黑陶作为一个产业来做,使黑陶文化真正得到传承、延续。

篇5:黑陶解释造句

2、本店新增黑陶系列、砖雕系列的烟灰缸、笔筒工艺品,欢迎大家光临惠顾!

3、黑陶艺术风格的形成始终贯穿着美与实用的辨证统一关系,以及技术与艺术的辨证统一关系。

4、白洋淀毛笔、黑陶、贴苇画等旅游纪念品在任丘市和淀边都可以买到。

5、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对龙山黑陶的显微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研究。

6、这里,曾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将济南古老的文明告诉了世界;

7、陶山黑陶—文化瑰宝,土与火的.艺术,神与奇的魅力!

8、丁公发掘的黑陶片还不够薄,不过已有龙山黑陶「薄如蛋壳」的特徵了。

9、本文介绍了粉煤灰制黑陶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合理的配方组成、泥浆工艺参数及合理的烧成制度。

10、当今社会,黑陶备受人们喜爱,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黑陶产业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在黑陶的制作工艺上和装饰手法上都有新的突破。

11、早期陶器有红陶,褐陶和黑陶。

12、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

13、刘浩的黑陶既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

篇6:初探黑陶与剪纸的血脉关系

黑陶选用纯净而细腻的土为原料, 经手工淘洗、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画、雕刻等工艺, 最后采用独特的“封窑熏烟渗碳”方法烧制而成。其制作之精致、造型之优美, 更为世人所倾倒。被中外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其愈黑、愈亮、愈显珍贵。黑色使人感觉稳重、神圣。

剪纸是中国古老而富于传统的一门民间艺术, 它历史悠久, 风格独特。以质朴、清新、纯真而动人, 以情真意切而为世人称道。其放任不羁的表现手法和稚拙原始的趣味更为人推崇。

剪纸艺术, 是一种简单的平面镂花艺术, 通过剪、刻、装饰, 一切现象在玲珑剔透的形式中表现得虚实相生, 黑白分明。

剪纸艺术, 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色彩绚丽的彩色剪纸, 线条流畅的单色剪纸, 色色相套的套色剪纸各成一类, 流传至今。无论是朴实优美, 风韵自然, 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彩色剪纸, 还是线条婉转流畅, 疏密相宜, 精美纤巧的单色、套色剪纸, 那种浓郁的民间传统风格, 是任何绘画品种难以比拟的。

但作为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黑陶和剪纸, 绝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首先, 它们的表现风格基本相似。无论是黑陶, 还是剪纸, 在表现的风格上既有以精细为主的写实又有不事雕琢的写意。写实的则体现出精致纤细, 构图讲究, 比例协调。写意的则显得洒脱自如, 不拘一格, 追求神韵和意境。刀法粗犷, 见棱见角, 不刻意修饰而更显其自然本色, 更给人一种纯朴之感。所剪图案, 无论人物、花卉、飞禽走兽, 不求形似, 甚至故意变形、夸张, 使人很自然会联想到远古时期在陶瓷及钟鼎上的所见到的抽象图案。尤其是不拘泥于常规的透视关系, 意由心生, 随心所欲, 甚至体现三维透视。

其次, 它们在表现手法上都具有多样性的艺术特质。黑陶有单层和多层之分, 剪纸有剪纸和刻纸之分。剪纸是用剪刀把纸折叠之后剪出, 所剪图案全在心中, 一气呵成, 多表现对称式的图案。刻纸是将纸摞起, 用笔打出草稿, 然后用锋利的小刀刻出, 所刻图案主要是不对称的, 刀法更加细致, 图案更加复杂。其次无论是黑陶还是剪纸, 既有单色为主的作品, 又有以多色为主的。黑陶分黑色和施釉, 剪纸分白纸和套色。

第三是它们在表现题材呈现出相同的广泛性特点。二者最大的特点是题材十分广泛。可以这样讲, 凡是可以入画的内容, 均可以用黑陶和剪纸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甚至不便于入画的更适合它们艺术表现的情况也很多。比如表现喜庆内容的题材多是以吉祥的传说图案为主, 红红的剪纸和生动的黑陶图案, 都充满一种祥和、喜庆的氛围。主要有福寿禄、喜鹊登梅、松鹤延年等。再如它们都不约而同地以中国的民间传说、戏文故事等主要表现内容, 如钟馗捉鬼、嫦娥奔月等。另外, 它们都把景物类, 例如花草、飞禽、瑞兽、鱼虫、山川云树、亭台楼阁等作为了主要表现内容。

不仅如此, 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 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 它们还互相影响和推动。比如, 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 是吉州窑的瓷器, 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 图案题材很多, 有凤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 造型生动、活泼, 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 贴上剪纸, 入窑烧制而成的。实现了黑陶和剪纸艺术的综合。

篇7:龙山文化中的“蛋壳黑陶”

诸城市博物馆馆藏的蛋壳黑陶杯,为呈子遗址第72号墓中出土,通高12.5厘米,口径10.8厘米,底径4.8厘米,重量仅为60克。泥质黑陶,盘状口,大折沿,直筒形腹,腹外部饰弦纹,筒形柄,柄饰镂孔,柄上部与杯腹相接,形成一体。快轮制作,通体磨光,陶质细腻,器壁均匀,造型优美,漆黑发亮,薄而坚实,口沿处厚度不到1毫米,为龙山文化典型性器物,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的礼器。

蛋壳黑陶的制作工艺

黑陶源于我国古代的陶器,是继彩陶文化后的一种文化,黑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中,它的出现成为划分新石器时代前后期的重要标志。

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精致、细腻和独特。黑陶的制作,早期以手制,用泥条盘筑法,其器胎较厚重,表面少光亮。到了山东龙山文化时期,已普遍采用轮制,加之陶窑的改进和封窑技术的掌握,使工艺有了极大提高。

龙山文化时期蛋壳黑陶的制作一般采用快轮,其器型匀称、规整,做工精细,火候极高,质地坚硬。制作过程十分复杂,成品率极低,选用的泥土来自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黄河在其流经的过程中所携带的大颗粒泥沙沉入河底,经过不断冲刷,流至其下游,因此它的深层泥土土质特别细腻、无沙、黏性大,而且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在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质感,适合于黑陶制作。蛋壳黑陶使用的陶泥经过了反复淘洗,制成的陶坯内外没有任何杂质,质地细密坚硬,几乎没有渗水性。再对陶胎进行镂孔和雕刻纹饰等工序,然后经过阴干等十几道工序焙烧而成陶胎,最后利用先进的封窑渗碳技术,让弥漫在窑中的浓烟通过“熏烟渗碳”,将烟中的碳粒渗入坯体而使其呈黑色,最终才能烧制成一件蛋壳黑陶。

蛋壳黑陶的发展变化

1975年山东省博物馆、日照文化馆发掘日照东海峪遗址时,发现了有大汶口文化晚期向龙山文化过度的三叠层,下层出土的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细颈袋足鬻、夹砂鼓腹罐等器物都表现出大汶口文化晚期特征;中层出土的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斛形杯、等腰三角形纹鼎足等器物,既是由下层同类器物演变发展而来,又是上层同类器物的祖型,具有从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性质;上层出土的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陶鬻、陶豆、陶杯、陶罐、陶鼎等,都具有典型龙山文化的特征。这个发现从陶器外形和制作工艺上的变化表明龙山文化由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

东海峪遗址三个文化层不仅在器物发展上相互衔接,在墓葬方面也有承袭关系。遗址上、中、下三层都有墓葬,三层墓葬基本上也是衔接的,因此从下层墓葬的黑陶高柄杯到中、上层墓葬的蛋壳陶高柄杯,基本上反映出了由黑陶到蛋壳黑陶得发展变化。但是,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陶杯较少,难以完整的反映出蛋壳陶的形成、发展、衰退三个阶段。诸城市呈子遗址出土的十一件“蛋壳黑陶”器物,正好充实了这一点。

1976年9月至1977年3月发掘的诸城呈子遗址,其中发现八十七座龙山文化墓葬。龙山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第40号墓为早期,第32号墓定为晚期,过渡形态的一类则为中期。第40号墓发现的“蛋壳陶”与东海峪中文化层墓葬出土物属同一类型,这类蛋壳黑陶高柄杯,杯身和杯柄有明显分界,属于“蛋壳陶”器型的形成期;呈子中期第72号墓的“蛋壳陶”与东海峪上文化层墓葬出土物也相似,属于“蛋壳陶”器型的发展期,这类蛋壳黑陶高柄杯柄部加粗,杯沿加宽向上折成大敞口;呈子晚期第32号墓的“蛋壳陶”是由呈子中期发展而来,这类蛋壳黑陶高柄杯,杯身陷入柄部,外层刻有弦纹,属于“蛋壳黑陶”器型的衰退期。在东海峪遗址未发现过,填补了大汶口文化晚期蛋壳陶杯的空白。这两处遗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和蛋壳黑陶高柄杯,虽隔数百里,但制作工艺、器形、纹饰都十分相象,从年代、地域和地层上揭示了龙山文化蛋壳陶是由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黑陶发展而来,充分证实了蛋壳黑陶的发展经过了形成、发展和衰退三个时期。

蛋壳黑陶杯的文化研究价值

“蛋壳黑陶”这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陶胎薄如蛋壳的高柄杯。它仅为典型龙山文化所独有,而且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山东地区,它的用途和文化研究价值一直为考古工作者所重视。

从器物本身研究,蛋壳黑陶杯有许多实用上的弱点,如陶胎极薄,稍有碰撞,即易粉碎;大盘口和小圈足,头重脚轻极易倾倒,所以经常挪动使用是极不适宜的。从蛋壳黑陶杯的器物造型和薄胎推测,它不会是生活中的常用器皿,至少它已从实用器皿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另有专用的器物。从其出土位置分析,绝大部分出于墓葬中,有的在人架头部,有的在脚部,也有的在上肢一侧,而且多是单独放置,一般都不与其他陶器混杂一起,这也反映了蛋壳黑陶在墓主人生前的重要地位。

蛋壳黑陶杯仅出土于较大型墓葬。以诸城呈子遗址的87座龙山文化墓葬为例,出土的十一件“蛋壳黑陶”器物,只见于十座墓葬。这类墓葬不仅墓室大,还有木椁,随葬陶器一般都是量多质高。这类墓葬中还常见用猪下颌骨随葬的现象,呈子遗址用猪下颌骨随葬的龙山文化墓葬共八例,蛋壳黑陶杯与猪下颌骨并存的有四例,占半数,第32号墓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墓葬,随葬品中有“蛋壳陶”两件和猪下颌骨十三块。这表明蛋壳黑陶杯为少数富有者所占有。在当时猪下颌骨是墓主人拥有财富的象征,而蛋壳黑陶杯又比猪下颌骨更加稀缺,所以这种珍贵而又无实用价值的蛋壳黑陶杯,应是一种专为礼仪用的器皿。这种礼器的来源,是现实生活中的实用品,以后由于各种礼仪活动的需要,特权者才把它作为礼器专用起来。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那种常见的黑陶高柄杯因为陶胎较厚,口沿窄小,还是有生活实用价值的,如果把它解释为酒器,是可信的。不过那时的黑陶高柄杯也可能已兼用于生活和礼仪的两种职能,以后随着氏族贵族及其阶层的出现,蛋壳黑陶杯作为一种礼仪品也随之从生活器皿中分化出来,成为统治阶层拥有特权和身份高贵的象征。

诸城呈子遗址的龙山文化墓葬不仅存在着对照鲜明的小墓和大墓,而且出现了穷者和富者各自分别聚族而葬的新葬俗。说明新时期晚期氏族社会那种以血缘为纽带按氏族自然分布的居住情况已慢慢地为贫富关系所打破,阶级正在形成。“蛋壳黑陶”作为礼器的出现,开启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到铜器时代早期的社会性质变革之路。

(责任编辑:马怡运)

篇8:黑陶与龙山文化

一、德州黑陶的历史渊源

黑陶是人类利用火种改变事物化学性质的一次创举, 它“上袭仰韶, 下启殷商, 左挽彩陶, 右携青铜”体现了黑陶的历史悠久, 德州黑陶艺术的造型特点、色彩构成、装饰手法、纹样等方面仍然保持着浓厚而又传统的民间文化元素和民间特色。德州黑陶采用黄河中下游两岸的红胶泥为原材料, 至今仍保持着手工轮制的方式, 是一种无釉黑陶。虽然先进的陶艺技术失传了很多年, 但是经过学者的不断努力, 在1989年再次成功破译黑陶的制作工艺, 而且在传统制陶工艺上, 不断地创新, 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单层拉坯, 还创造出了双层拉坯, 烧制出的黑陶黑中透莹, 望之如金, 坚实凝重, 叩之如磐, 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

二、德州黑陶的艺术特征

(一) 造型特征

如果说彩陶以色彩和装饰取胜, 那么我国的造型艺术开始于陶器, 黑陶以造型取胜, 关于黑陶的造型也有“神农作瓦器陶”的历史记载。并且被誉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黑陶简单的几何以及曲线造型, 整体给人一种和谐美。简洁大方的造型涵盖了其中的尺寸、比例、节奏、韵律等艺术元素, 出现了鼎、高圈足镂孔豆、簋、杯、鬲、鬶等品种, 三足饮食器皿这种开创性的设计, 在形式上更为美观, 器具的造型更加灵活, 产生了空间上虚与实的对比。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其漆黑光亮、超薄而精湛被誉为“蛋壳陶”, 名副其实, 如蛋壳一样非常薄, 蛋壳陶的产生进一步推动了黑陶的发展, 显示了原始社会陶器制作技术的水平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二) 色彩特征

德州黑陶工艺, 故名其意, 以黑色见长, 不注重色彩, 很少彩绘, 单色单纯, 其细腻的质感, 表面光素无华。就如黑珍珠般给人柔美高雅之美, 黑色陶器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所呈现的不同光泽, 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的浓郁氛围。神秘又不失高贵, 庄重又不失高雅, 其造型可以归结为均匀端正、质朴大方。

(三) 装饰纹样特征

原始陶器的辉煌成就不仅仅是造型, 同时在装饰上也有所体现, 早期龙山文化的多数黑陶工艺只是在陶器的某些部位进行一些小面积的简洁装饰, 大多都是平面式的表现方式, 纹样也逐渐传递着人类的文明进步, 除了磨光之外, 出现了方格纹、绳纹、弦纹、编织纹、波浪纹、划纹、圆圈纹等诸多纹样。镂空技术也相继出现, 各种几何形状的镂空, 如长方形、椭圆形, 等等。无论是纹样还是镂空, 人类的灵感来自于对大自然的亲身感受, 体现人对大自然的敬畏, 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三、德州黑陶在平面中的契合点

(一) 色彩方面

德州黑陶虽然不注重色彩斑斓, 但是纯净的黑色与其他的纯度高的颜色可以随意搭配, 黑色为中性色, 不具有色相, 因此不具有冷暖之分, 在平面设计中可以灵活搭配, 例如深圳银行的标志, 其中彩色格调下的黑色部分并不显突兀, 标志色彩的准确应用, 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视觉注意, 加深消费者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同时, 对于银行的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黑色带给消费者稳定之感, 也很好地诠释了深圳银行的稳定发展趋势。

(二) 造型的运用

德州黑陶对于几何曲线做了很好地诠释。当今社会, 随着社会进步, 科技的发展,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快节奏中生活的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 因此, 简洁大方的设计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因此, 现代平面设计中汲取了德州黑陶造型上的优点, 无论是平面设计中的简洁易懂的VI设计, 还是视觉冲击力强的图形创意, 或者影响力强的宣传画册, 等等, 其中的造型都引用了德州黑陶的造型优势。

(三) 装饰纹样的运用

1. 德州黑陶纹饰的吉祥图案

德州黑陶的装饰纹样众多, 包括自然、人文、地理等涉及方方面面, 主要通过纹饰来传达对生活的美好寓意, 体现了人们对于和谐美好社会的追求与向往。因此, 装饰的主要纹样是寓意吉祥的图案, 如龙凤呈祥、喜上眉梢、二龙戏珠、群仙祝寿、年年有余, 等等。表现人们对于长命百岁, 财源广进的期盼。这种吉祥图案寓意在平面设计中也得到应用并且不断发展。吉祥图案代表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性质, 有很浓厚的人文色彩。

2. 平面设计中的吉祥图案

(1) 标志设计

吉祥图案在标志设计中被广泛运用, 不仅是对传统特色文化继承和发展, 还起到了推动信息在国际层面交流的作用, 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形象的树立。标志是一个企业或者公司的象征, 其中传递着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业务等方面的信息,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些企业在各方面追求吉祥的寓意, 因此, 现代标志设计中会有对传统图案的继承与发展, 这也是设计者对于企业和公司的美好祝愿。比较有代表性的是2008年奥运会中文化活动标志, 运用大红灯笼的图案与人相结合, 人与灯欢快舞动, 象征着团圆与喜庆, 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

(2) 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涉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优秀的包装设计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包装设计的优劣也是产品销售情况的重要因素, 所以, 在包装设计中除了本身的标志之外, 在设计元素的选用上, 很多设计师为了迎合大众而使用比较容易接受且受欢迎的吉祥图案作为设计元素。普通消费者都希望生活幸福美满, 家人健康, 事业稳定, 等等, 所以在包装设计中, 德州黑陶的吉祥图案大放异彩。

(3) 请柬设计

德州黑陶中吉祥元素在请柬设计中尤为突出, 现在社会市场中请柬的种类繁多, 总体而言, 在追求时尚的同时缺少了继承, 在请柬设计中民族元素的运用逐渐被淡化, 所以, 设计者应该在用吉祥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德州黑陶中的吉祥图案运用到请柬设计中, 设计者可以通过提炼等方式挖掘其中的图案, 将其与现代时尚元素和工艺相结合, 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为请柬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这样不仅可以传递给消费者浓郁的黑陶民族特色, 还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吉祥而又向上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结语

现代平面设计包含标志设计、海报招贴、宣传手册设计、画册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请柬设计等诸多内容, 平面设计的发展进步, 创新思想的不断涌现, 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使用传统元素, 而德州黑陶艺术的图形元素等运用到平面设计中, 带动了平面设计产业的发展。德州黑陶早已经作为国礼走出国门, 为我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作出贡献。平面设计对于德州黑陶的运用, 无论是在宣传册还是在广告包装方面都是对德州黑陶元素的一种宣传, 两者相互影响, 相互补充。

摘要:中国在国际上的代表为“CHINA”, 因此, 陶瓷在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甚至世界人民心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山东德州是全国黑陶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德州黑陶作为龙山文化的代表, 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继承, 因此, 先进的创新理念则成为黑陶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 与此相关的平面设计产业迅速发展。将德州黑陶中的传统元素与平面设计中的现代元素相融合, 希望促进德州黑陶和平面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德州黑陶,平面设计,继承,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梅.要彬.中国工艺美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2]李龙生.中国工艺美术史[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0.

[3]刘国伟, 朱长忠.德州黑陶文化[M].山东:齐鲁出版社, 2010.

篇9:刍议弘扬传统黑陶文化

关键词:弘扬黑陶文化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陶瓷制作工艺享誉世界,千百年来享有“陶瓷母邦”的美誉。而距今有4500多年悠久历史的黑陶艺术更是中华民族渊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当今社会各界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的黑陶文化以历史底蕴深厚和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构成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

黑陶具有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磬四大特色,其以制作之精致、造型之优美,形意丰富,魅力超群,古朴典雅,渗透着浓郁的东方文化气息,更为世人所倾倒,被中外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黑陶文化源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河姆渡文化,至良渚文化时达到鼎盛。历经千年,愈发弥足珍贵,点土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令世人深深感慨迷恋。河南洛阳一位专门研究、收藏、制造黑陶的大师索望说:“黑陶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特殊的含义,成为人们追求时尚、彰显财富的象征。”

黑陶所与生俱来的那份质朴纯真,凝聚着千年灵性的精魂,在火焰中无数次涅檠后重生出绰约的风姿,为世人所认识。承载着无数先贤的灵欲,我们把更多的感知和时代的烙印溶入到这深深的景仰之中。用最具本色的塑造语言去表达灵魂,注入现代艺术理念的黑陶反而更具韵味,在强烈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下掩饰不住的是千年古幽的深刻内涵。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一直为社会各界热议的当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黑陶作为陶类中的极品,不但作为国礼赠予国际友人而飘洋过海,而且作为文化产品正逐步进入了百姓的家庭和店堂,这夺民族工艺的奇葩,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知。如今的制陶艺人们充分发挥各种想象与雕刻手段,不但增加了黑陶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赋予黑陶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正因黑陶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精湛的制造工艺,使其具有铸成文化品牌、建成大产业、发展大经济的巨大潜力。

在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的过程中,造就了许许多多文化艺术精品。其记载着特定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传达着千百年来的传统精神和民族风格,展示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及深层的精神信仰,其带来的强烈震撼常常使人惊叹之为“天工之作”。其中黑陶以其独具艺术的魅力,传承了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近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渊源。在当今的文化繁荣、精神需求多元化的新时代,弘扬黑陶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

首先,黑陶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黑陶产品不仅具有物品存储的实用性,而且具有人文艺术的观赏性,既可作为装饰家庭、宾馆、饭店、店铺以及办公环境的陈设,也可作为馈赠单位和个人的礼品,更可专款定制为纪念品用于单位庆典、会议接待、企业宣传、来宾参观等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黑陶艺术的认识和对黑陶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日常家居看,已由原来高文化层次家庭收藏,发展到进入普通家庭作装饰品,市场潜力巨大;从礼品市场看,黑陶产品已开始成为社会交往、馈赠亲友的高档礼品,使用面极为广泛;从国际收藏品角度看,黑陶产品的流向已远远超出了原来所谓汉文化圈专项市场范围,已经受到西方一些国家的青睐,许多精品更是刨出了拍卖新高,深受高雅收藏人士珍爱。

其次,黑陶产品开发空间大。黑陶产品虽然要经过选料、练泥、手工拉坯、反复手工压光、手工雕刻、土窑人工烧制等十八道原始复杂的工序制作而成。但不论是进行原始黑陶复原的开发,还是进行创新开发,题材十分广泛。近几年,松阳旭日黑陶产品的研制水平也达到了一定高度。其处州古窑瓷大胆创新与陈设巧妙结合,从继承和保护原始黑陶艺术中走出来,向着黑陶艺术的广度和深度开发。一方面,在黑陶产品制作上,着重在形意统一的艺术形式上下功夫,在塑造完美造型的同时,更注重创作意境的深刻展现,使作品改变呆板孤立之形,透出栩栩如生之感。在造形设计上有仿古的瓶、罐、鼎、尊、鬲、簋、垒、简、熏、炉等几十个系列,上千个品种;也有现代的奖杯、纪念盘、壁挂、人物、动物、花、乌、虫等。在图案饰方面有以龙、凤、虎、雀等传统图案,也有根据当地的风土民情、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产品商标等随意设计制作。另一方面,在发扬原始黑陶黑、薄、光、硬特点的同时,着意于现代的造型和富有节律感的纹饰雕刻,在色泽纯化和形意丰富的统一中,赋予黑陶以新的生命内涵。在工艺技法上沿用线刻、镂空、浅刻、雕刻、彩绘、影雕、浮雕、高浮雕等传统的技法基础上又加以创新,创造出了现代韵味的黑陶艺术精品。并开发出了中华一绝——红陶艺术精品,使黑陶制品超越了远古的实用束缚,以其独特的审美形象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无所不及、应有尽有的陶器造型,最大限度地适应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为黑陶生产发展、黑陶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空间。

再次,产品原材料资源丰富,生产区域广泛。具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松阳县城既是处州粮仓,也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山川秀美,泥土资源丰富,且分布面广,发展黑陶文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况且历史上著名的龙泉窑址就广泛地分布在松阳周边邻近的龙泉、庆元、云和、景宁、丽水、遂昌、缙云、武义、青田、永嘉、文成、泰顺等县市及福建的浦城、松溪等县。黑陶产品即采用当地独有的陶泥,这对于资源利用和市场拓展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对发展黑陶大产业提供了有利的生产空间。

最后,地域文化底蕴深厚。松阳县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汉建安初距今有1800余年,历史上曾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境内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明清商业街店铺古风犹存:北宋延庆寺古塔建筑精巧;叶法善、张玉娘等名扬后世,丰富底蕴的文化底蕴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藏。盛唐诗人王维曾有“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的动人咏唱,宋状元沈晦更有“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的由衷赞叹。不论是奇佳的“十景”,还是原始猴头杜鹃林,抑或是凄美的鹦鹉冢故事各个生动感人,都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经过消化吸收的这些典故系列产品经销不衰,成为的畅销产品。

黑陶经历岁月与呵护,其愈黑、愈亮更现黑陶价值空间。为了发扬这种濒于灭绝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保持“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磬”的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期发扬光大。这要求我们陶艺人:在总体上不失先民的仪型,在品种上力求多样。在造型和图案上注意更符合现代人的视觉心理,在艺术节奏上保持一种特有的凝重气氛,它将使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获得更广泛的心理感应,从而使黑陶这一远古的艺术获得辉煌的新生。

篇10:黑陶与龙山文化

一、突显区域化手工艺特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如何利用传统手工艺的美学思想来解决现代设计中产品实用的问题也成为高校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难题, 现在有条件的高等艺术院校选择了有实力的手工艺企业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发挥地方产业和地方传统手艺的特色, 做出既有学术水准又有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 解决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问题。日本的工艺理论家柳宗悦曾向全社会详细阐述传统工艺的必要, 使日本设计师开始意思到传统工艺因传统的造型语言和手工性质的重要性。河南地处中原有着非常优秀的传统手工艺, 可以与老艺人同进课堂, 面对面的来谈论工艺, 在注重学生个性创造和艺术表现力培养的同时, 也使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潜力和拓宽学生对设计的理解。河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现已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 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进行重构。河南设计艺术专业立足河南文化和河南传统工艺,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除了能到企业感受到订单式的设计, 还可以体会传统文化对设计的影响, 因为现在的设计专业学生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到优秀的传统工艺。由此看来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二、以黑陶设计实践为例, 加强实践教学

沁阳盆窑黑陶是现代黑陶的发源地, 这里的黑陶烧制一直在民间沿用至今, 今天我们看到的黑陶产品也与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典黑陶大相径庭, 龙山文化时期多以素面为主, 在良渚文化出土的黑陶一部分是有少数的玹纹, 器物表面十分光滑, 多为食用器皿。沁阳地区范围内也有明显的彩陶文化如圪垱坡彩陶文化, 龙山文化遗迹也有出现, 出土的典型器形较少。但是从窑厂遗迹可见这里烧陶业十分繁荣。而盆窑黑陶虽然没有文史资料的记载, 但是大批的传承手艺人见证了黑陶的烧造历史。优秀的传统手工艺缺乏的是现代设计理念的注入, 器型雷同较多, 只是在材料和工艺上不断探索, 设计创新缺失, 导致盆窑黑陶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人文气息的缺失也是文化的缺失, 如果盆窑黑陶的生产与设计结合, 与高校结合就可以使它的发展更进一步, 同时也增强了河南高校艺术实践的特色。

1. 利用雕刻手法进行创新设计

盆窑黑陶造型简洁, 做到了物尽其用。它退去色彩带来的浮华, 希贵材料带来的财富, 用最减, 最廉的材料去带来最高的艺术享受。日本民艺家柳宗悦“工艺的本性中有用, 因而工艺的器物之美离不开用, 在这里美的基础是实用性, 实用性决定了美得性质”在器型美化中特别注重图案服从器型, 使装饰与实用统一, 把雕刻的手法因使用方式的不同而进行调整, 酌情对器型进行必要的装饰。所以在制作手法上多以雕刻为主, 雕刻因其刀法的不同, 镂雕、透雕、影雕等。在这些技艺上可以发挥与学校合作的优势, 使这种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同时发挥学校文化气息浓重, 使黑陶的产品得以升华, 积极依靠雕刻或者使装饰风格改变, 这些都要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加以改进。

2. 结合多元素材料进行设计探索

现在的盆窑黑陶在进行烧制时会根据其使用方式的不同, 对烧制的燃料进行调整, 如果器皿是用来承装食物或作为养鱼的鱼缸, 那么在烧制时用柴烧, 这时烧出的器皿含有大量的碳分子, 养鱼可以净化水, 泡茶可以养生。如果是观赏或实用会加些碳进去, 所以盆窑黑陶会针对使用的方法不同及时调整烧制的手法, 区别对待。出窑后陶器细腻、光亮, 如同上釉一般。这也是盆窑黑陶的主要特性, 是其他地的黑陶所不及的, 但是在特显特色的同时还要对其材料加以改进, 单一的材料使用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这个市场, 通过其他材料与黑色形成相应的色彩对比也使得黑陶能焕发出个性色彩。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对材料的选择可以使黑陶的设计呈现出新景象。

3. 在器型上保持特色, 加强产品开发

黑陶的产品研发与市场的对接是一大难题, 仅仅停留在观赏器, 拔高制作工艺是现在市场普遍黑陶的生存方式。这主要是烧制黑陶的方法决定, 盆窑黑陶由于市场对接产品更丰富也是由其独特的烧制工艺所决定。盆窑黑陶除了针对高端市场研发的一些雅致用品, 如文房用品、养生壶之外, 还有针对实用市场, 以此扩大其经营范围。当地传承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有研发新的产品形式, 把原来服务百姓的面缸米瓮制作成礼品的容器, 价格低廉, 大量发行。这种发展也符合其发展的规律。但同时沁阳黑陶也面临自己的问题, 如技术人员的培养, 工艺造型的创新, 校企合作, 规模偏小等问题, 沁阳黑陶的领军人物汤丽在向多地学习的同时, 也在逐步扩大沁阳盆窑黑陶的影响力, 创建神农陶品牌。以全新的形象展现世人。

三、结语

上一篇:白帝镇白帝小2015春季总结下一篇:团课考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