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

2024-05-23

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共11篇)

篇1: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

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

城市交通在我国以大规模和高速度的.发展步伐迈进了新世纪,城市化趋势使人量人口集聚在城市,形成了强大的交通需求,机动化持续发展给城市道路施加了前所末有的巨大交通压力.事上交通工问题的复杂性和持续件,交通规划的迫切性与广泛性,使很多城市一直未能跳出“交通拥挤-建造新路-车辆增加-再度拥挤”的怪圈.

作 者:朱玉清 作者单位:盐城市城南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江苏,盐城,224000刊 名:科技经济市场英文刊名:KEJI JINGJI SHICHANG年,卷(期):2009“”(5)分类号:U4关键词:

篇2: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

向小玲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建筑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物业管理较传统房产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在我国物业管理发展趋缓,尤其在中小城市。本文通过对中小城市物业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关键词:中小城市;物业管理;对策

Property management of small c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Xiang Xiao-ling

(Sichu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Deyang 618000,China)AbstractProperty managemen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than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l, but, the developing of property management in China has slowed down, especially in small cities.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KeywordsSmall city;Property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一、中小城市物业管理的现状

物业管理是受物业所有人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其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它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市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组团式的各种公共配套和生活设施齐全小区的出现,要求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社会功能、使用功能、服务功能,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发挥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但纵观我国物业管理发展历程,专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尤其在中小城市,物业管理发展还很迟缓。

(一)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形成在中小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招投标管理不规范,基本是谁开发谁管理,未形成市场竞争机制,主要表现在:小区竣工交房阶段业主入住较少,基本是开发商自行选聘物业,在业主入住达到一定规模后,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难度较大,业主很难选聘自己满意的物业企业。

(二)物业管理前期基本无介入,增加了后期物业管理成本

目前,中小城市住宅小区整体规划水平不高,规模偏小的问题突出,物业管理企业在住宅小区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阶段基本无介入,物业管理处于被动管理状态。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因缺乏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的参与,使小区物业服务用房、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等规划设计与实施物业管理脱节,为后期实施规范化管理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管,随意变更规划、占用设施预留地、房屋建设质量和地下管网低标准建设等问题较为严重,造成物业建成后管理上存在漏洞和功能布局上存在缺陷;这势必造成物业企业后期管理成本增加。

(三)企业亏损现象不容乐观、盈利水平低

在中小城市,大多数物业公司是以房地产公司为依托而发展;适合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机制尚未成熟,物业管理是服务性商品的市场意识缺乏;物业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社会化 作者简介:向小玲(1980—),女,四川巴中人,助教,工程硕士,从事房地产研究

程度低,盈利的企业很少,主要有以下原因:开发楼盘的遗留问题累及竣工后的物业管理。如因房屋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不能很好的为业主维修解决,业主把矛盾转嫁到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身上,拒交物业服务费; 小区公共配套设施不健全业主也因此拒交物业服务费;小区安全环境差出现偷盗等民事案件,业主得不到赔偿,业主拒交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费。

(四)物业管理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教育培训体系未能建立,职业化队伍尚未形成。而物业管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建筑、房地产、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由于我国物业管理起步晚、定位不高,物业管理的人才培养跟不上物业管理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要求。因此,所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整体水平不高,运作不规范,“重建轻管”、“建管不分”、“建管脱节”的问题仍然存在。

(五)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差、收费不规范

由于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处于发展阶段,整体水平较低,使得物业管理没有得到其应有的行业地位,有些物业管理单位曲解了物业管理的真正内涵,忽视了物业管理作为一项朝阳产业的重要性,因而使得物业管理行业出现了严重的短期行为现象。此外,由于国家对物业收费尚未订立统一标准,致使物业公司的行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自主性。

(六)业主委员会的工作力度不大,没有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中小城市,住宅小区大多数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业主委员会的维权、监督和协调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没有真正发挥业主与物业服务公司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七)法规建设滞后,不适应当前物业管理新形势的需要

目前中小城市针对物业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还不多,随着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的实施,部分政策和规定的可操作性已经滞后于当前的物业管理现状。其他相关的物业管理配套政策也不完善,相关各方的责、权、利关系不明确,对住宅小区建设中应有的配套服务设施不落实、质量差或标准低等问题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无法根本保证物业管理主管部门依法指导和协调物业管理工作。

二、中小城市物业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中小城市物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何促进物业管理工作规范发展,应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大力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进程、实现业主与物管公司的双向选择

目前,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基本依附于开发商,政府有关部门可依照《前期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招投标管理办法》,责成开发商做好前期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招投标工作,选择具备相应资质、企业信誉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实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同时鼓励开发企业积极引进外地优秀物业服务品牌企业,使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向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小区的开发建设单位和居民委员会要密切配合,组织业主民主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使业主委员会自治管理与物业服务公司专业化管理相结合;培育和完善物业服务市场,形成业主和物业服务公司双向选择机制。

(二)搞好物业管理前期介入,规范后期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是搞好物业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主要应解决好规划、建设、管理的衔接问题,为实施规范物业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在小区规划论证及报建阶段,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要参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审查规划是否体现物业管理的全部需求,为实施规范化物业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在开发建设阶段,实行物业管理全程参与制度。物业管理主管部门代表业主监督小区规划落实、施工质量、配套设施等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时,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要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监督物业服务用房配套落实情况,提前策划前期物业管理方案,使物业建设与物业管理有条不紊地衔接与过渡。

在综合验收阶段,建立验收及使用许可证制度。由建设主管部门牵头,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参与,按照有利于物业管理顺利开展的原则进行综合验收。经验收合格的,由物业主管部门发放物业投入使用许可证,并完成前期物业管理的移交工作,否则,房管部门不予办理确权发证手续。

(三)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根据规模成本递减原理,生产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随着其经营管理的物业面积的增多,企业的一部分管理费用并不会随着管理规模发生数量变化(即不变成本),这就会摊薄单位面积的不变管理成本,所以其单位物业管理面积的综合成本就会降低。实行规模化经营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另可以拓宽物业管理服务的内涵,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创造经济效益。再次实行专业服务社会化,增加盈利的有效途径。

(四)物业管理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目前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严重缺乏。因此,国家应该加强物业管理教育体系的建立,在更多的院校中开设物业管理的课程,加强物业管理的实务培训工作,同时,企业要勤练内功,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人才,使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上档次、上水平,以适应行业竞争和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五)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差、收费不规范

物业管理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在组织内部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从专业性、技术性层面不断向服务性层面推进;引入业主委员会评价机制,对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改进,政府也可以通过评选优秀物管企业强化其服务意识。在内部管理上,要制定详尽的收费标准,并严格执行;随着不断实践,适时修正;使政策具有时效性和严肃性。

(六)政府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管力度,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政府相关部门在对物业管理行业进行监管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管力度。要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协助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强化对业主委员会的日常监督,引导业主委员会在充分尊重全体业主意愿的基础上,依法做出决定,从而促进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七)尽快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政策法规体系,从制度上保证行业发展

健全的物业管理法规政策对规范发展物业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大物业管理法规政策的建设力度,从当前各地的物业管理现状出发,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要尽快起草出台一系列物业管理方面的配套政策和规范性文件,明确影响或制约当前物业管理工作的各项重点问题及各方的责、权、利关系,为推进和完善物业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健巍:中小城市物业管理现状调查与思考—以保定为例.中国房地产,2006,(11)

[2]庞清华: 中小城市物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物业,2008,(10)

[3]张建新.物业管理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74-176.[4]姜洪涛.推进中小城市物业管理发展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6):153.[5]刘际涛.西部地区物业管理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前沿,2006(5):50-51.样刊邮寄详细地址:

邮编:618000

四川德阳市嘉陵江西路四号四川建筑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篇3: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

1 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

1.1 事故频发

随着机动车持有量的稳步上升和机动车利用程度的增加 (人均出行距离) , 城市中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 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左右, 此外, 还有大量非致命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不但导致了对贵重医疗设施需求的增加, 而且使受伤者痛苦不堪。

1.2 交通拥挤

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堵车, 特别是上下班和节假日期间, 如五一节、国庆节、寒暑假等特殊的时段, 大多数人都有过堵车的经历。相对于城市道路网的承载力来说, 汽车数量过多, 诱发了交通拥挤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 交通拥挤是汽车发展的产物。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 交通拥挤尤为明显。在城市发展进程中, 始终存在一个交通供需的矛盾, 车辆均衡发展始终是城市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按世界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来看, 有经济发展的初期, 即处在所谓发展中国家这个阶段, 总是处于车辆发展速度远远高于道路发展速度, 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大幅度上升的失调状态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但是也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即堵车永远是修路的动力。当经济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 城市中汽车持有量已接近饱和, 年报废车辆数约等于年新增车辆数, 此时车辆矛盾开始缓和, 交通供需达到了动态平衡, 这就是交通规划人员关心的交通容量问题。

1.3 交通公告

噪声的污染, 噪声源主要是汽车的喇叭声。上海市曾经对公共交通路线作过一次调查, 一般按喇叭次数平均为50次/km, 行使条件较差时达163次/km, 平均40次mim噪声引起听觉疲劳或听力损伤, 严重干扰道路沿线居民的睡眠, 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大气污染、车辆排放废气种类主要有CO2、HC、Nox、SO2铅化合物等。从世界范围来看, 排放的氮氧化物的60%、氧化碳的78%、炭化氢的50%是由于交通运输而引起的, 我国目前交通运输所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占50%以上。

2 城市交运规划现状

2.1 重道路交通功能、空间功能规划, 轻道路环境功能规划。

在传统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 比较重视道路的路网布置、线型设计、车道数确定、路面结构形式等交通功能和城市空间功能, 而忽略环境功能。在现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 应该把城市道路的环境功能放在重要地位。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均应从城市环境的整体出发, 根据不同区域的要求, 就空间组合、景观风貌、特色建筑、道路横断面组成等进行综合规划设计, 使各建筑物组成的空间轮廓、尺寸比例、色彩线条等相互协调、和谐美观, 以达到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水平、改进市民生活质量, 给人以舒适、安逸和美的享受, 同时也使城市道路景观风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满足人们对交通和环境的要求。

2.2 重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开发规划, 轻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当前许多中小城市正致力于继续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开发规划及建设, 提出要建成城市快速交通系统,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 但往往较少重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然而, 缺乏明确的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是我国众多中小城市道路功能混杂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江苏某县城现规划的过境快速公路是在最初既有线路的基础上3次东移而成, 原既有路从过境快速公路先后向交通性主干道、生活性主干道功能不断转换。

2.3 重大规模的道路拓宽和新路建设规划, 轻老城区历史文脉保护规划。

为充分发挥城市交通的先导及支撑作用, 各中小城市竞相将道路建设作不改变城市面貌与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突破口。交通拥堵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道路面积率低、道路的建设赶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等;纵观西方主要大城市, 无一不是以拓宽城市道路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主要对策的。尽管近些年中小城市的道路网络、城市道路总体建设水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人文资源、城市特色正随着道路建设而逐步丧失。

3 改进城市交通的对策

3.1 科学规划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交通矛盾突出表现在大中型城市, 它是困扰世界各国城市政府的一件大事。在当今世界, 没有一个城市政府能够骄傲地宣称自己已经彻底解决了交通问题。事实上, 交通问题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 它关系到经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等众多方面因素, 牵扯到诸多利益的协调, 随着观察问题角度的变化, 形成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的观点, 因此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尤为重要, 合理协调土地开发与交通网络之间的关系, 明确交通发展目标和整体框架, 加强交通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配合关系, 是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

3.2 科学确定道路等级。

1995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B-50220) 对于道路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应具有的路网密度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 则从快速路到支路的简单对比约为1:2:3:7, 大体上呈现为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形结构, 等级愈高比重愈小。而其所应承担的运输工作量比重文中没有说明。它们分工明确, 保持合理的比例非常必要的, 只有比例恰当才能相互协调, 相互适应组成一个级配合理的有机网络, 等级愈高, 里程愈短。如果道路网络中等级比例失调, 必然不能发挥网络的整体功能和各级道路的使用功能。但对于不同性质、规模和结构的城市, 其各级道路里程所占比重以多大比例为好, 合理的变化范围如何,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等级愈高其里程愈短比重越小, 这一点是肯定的。

3.3 科学处理重要交通节点。

城市中吸引人流的集散点、枢纽点, 例如大型体育场、影剧院、游乐场、百货商店, 以及铁路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大型工厂等, 会引起复杂繁忙的交通运输问题。因此在城市总体布局时不能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过分地集中, 以免造成交通运输和管理上的困难。在规范设计交通集散的过程中, 应从城市总体交通着眼, 妥善处理重要交通节点的出入问题, 公共交通的衔接等方面的关系。

3.4 科学统筹安排客流、货流。

城市交通规划只有同居民的出行活动, 与货物在市区的流动规律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符合实际需要, 全面掌握城市客、货流的流源、流向和流量, 认真做好预测工作, 是规划和调整公交路线系统, 改善行车组织, 提高运营能力。

3.5 科学布置市政设施。

重视道路绿化, 利用道路两侧的树木和绿地的散射、吸声可以降低噪声。同时在城市间应保留生态通道, 以便各种野生动物在城市间往来。考虑出行困难者 (残疾人和高龄人员) 的交通要求, 应专门建设各种便利的服务设施, 虽然可以做到以车代步, 但是合理的步行者与自行车活动区间是必要的, 合理的修建停车场, 可以利用大型建筑物地下空间建造地下车库, 满足不断增长的停车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炜, 徐吉谦, 杨涛等.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

[2]陆锡明, 王祥, 朱洪.综合交通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

[3]王炜, 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4]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课题组.扬州市城市客运交通规划[R].扬州:扬州市城市客运管理处, 2003.

篇4: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

在中小城市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公共艺术已成为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小城市进步与文明的象征。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城市公共艺术的现状,针对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从设计理念、差异设计和人文关怀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来提升公共艺术设计的质量,以期为改进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提出更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中小城市 公共艺术 设计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6-0148-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市的建设也在逐步加强,公共艺术作为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己成为中小城市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重要体现。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需求的提升,公共艺术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一 关于中小城市公共艺术

城市公共艺术主要是以面向公众和满足公众需求为出发点,依托城市公共空间,运用空间、结构、造型、功能等设计形式对城市公共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具有一定文化性、地域性和形式美的艺术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艺术的范围也在相应拓宽,其在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呈现多样化,主要有壁画、城市雕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信息传达设计以及带有一定功能的公共设施设计等。

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在提升、审美领域在不断拓宽,人们对自己生存空间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因而对公共艺术也不再仅仅满足于其装饰性的存在,这也使得公共艺术在社会发展中从最初以美化城市环境为目的发展到成为承载着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物质记忆和精神内蕴的存在形态。因而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优秀的公共艺术应该展现出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承载起城市的文脉与现代的对接,谱写出这个城市的精神追求和时代的进步,从而展示出这个城市的形象与品位。

当前,中小城市正在进行如火如荼地建设,在构建中小城市文化特色中,公共艺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其现代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整体环境的主要手段。公共艺术一方面用艺术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城市的形象与内涵,另一方面叉在不断创新中美化了城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还起到了社会文化宣传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公共艺术整体的建设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许多城市公共艺术并没有给城市创造美,反而带来很多有损于城市形象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想保障和推动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能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对中小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投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 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现状

1公共艺术作品缺少特色,跟风较严重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置于空间的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可以为整个城市增加生动的气息,因此,其设计应当与所处环境相搭配,要反映整个城市的精神风貌、体现本土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目前许多中小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在题材、选材、艺术表现、造型等方面一味去模仿照抄大城市的作品,导致公共艺术作品出现雷同,这种干城一面的克隆现象,不仅无法使公共艺术作品反映本土文化特色,也会使公共艺术的发展陷入困局。这种低级复制的“城市文化产品”根本无法展示出真正的艺术魅力和城市的创造力,不利于社会发展,也有碍于树立社会文明风气。

2公共艺术作品艺术水平低下,“艺术缺位”现象较严重

随着公众的审美意识的提升以及审美领域的不断拓宽,公众对自己的生存的空间环境需要更高标准的要求,而且公众越来越多地对公共艺术的要求已经不满足于以往在自然石头上雕刻些字体或者是材料的堆积。

当前中小城市公共艺术作品艺术水平低下,“艺术缺位”现象严重,如构思粗鄙.形式简陋、内容空洞、制作低劣等,许多城市的公共雕塑多出自雕塑工厂,文化含量比较低,没有文化支撑的公共艺术作品,艺术素质可以说是接近于零。而不锈钢材质的泛滥使用,显现出公共艺术作品艺术表现的单一性,这种单调的作品使公共艺术的恒久性意义丧失和格调内涵变低,也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简单化与表面化。

3公共艺术作品脱离公共性,公共精神缺失较严重

对公共性的诉求是公共艺术的核心观念,城市公共艺术在公共性上主要体现在与大众的距离。好的艺术作品可以与受众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它既是以艺术的形式给公众教育,又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而当前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过分夸张的设计导致“公共性”原有含义的丧失,公共艺术作品强调的是艺术家个人的意志,无法与受众进行心灵的互动和交流,致使公共艺术脱离公共性,造成公共精神的缺失。

三 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方法

1树立公共性的设计理念

公共艺术从其产生开始就具有明确的公共性目的,即满足公共需求,反映公共精神和普遍意识,这也就决定了公共艺术有别于纯艺术和架上艺术,它承载着更多的社会功能和文化精神,带有更多的群体而非个体、社会而非个人的色彩,因而,公共艺术既要艺术家的个人独创,但更要符合公众意识,是独创性与共性的融合,这种共性更能直接反映社会需求、历史、现状,更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当前,众多的公共艺术作品更多体现的是艺术家个人意志而忽视了受众的接受,才出现了《倾斜之弧》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因此,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在设计和创作中,必须要树立公共性的意识,要把公众中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形式、内容、手段作为公共艺术创作的前提和必耍条件。首先,要尽力体现公众的生存经验和他们所关注的文化问题,从而使作品的意义有可交流性与开放性;其次,要恰当使用公众性的话语方式或努力表达公众的视觉经验,进而体现出平等交流与公共关怀的价值观,这样还可为不同层面的解读预留充分的空间,并拉近作品与公众的心理距离,使作品更具亲和力。如,天安门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历时9年的兴建过程中,建设单位曾经停工若干天,专门组织十万人到广场参观并提意见,最终被采纳的建议就包括将碑座上原拟定的真实历史人物形象统一虚化,不再突出个人英雄。又如霍夫曼的“大黄鸭”在进入公共空间后,瞬时走红,“大黄鸭”成为了一种符号,迎合了当下大众的心理,为公众所接受。霍夫曼也以放大公共艺术对公众的影响,使当代艺术进一步与公众产生对话。

2寻求差异化设计

(1)文化的差异

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无异于一片荒漠,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常年的文化积累,形成自己特殊的城市文化、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的一种特殊文化,其设计是以城市本土文化为底蕴,通过物质载体将城市文化展现出来。因而一座城市的公共艺术要想具有自己的特色就必须要依托城市本土文化来呈现。中小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创作中,设计师要研究城市的本土文化、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提炼成为视觉元素并加以运用,创造出富有城市特色的公共艺术作品,使城市之间形成差异,从而避免作品的雷同。而融入本土文化的公共艺术也更易与大众进行“对话”,更易于被公众接受和认同。如,江西吉安在城市建设中,以庐陵文化为背景,结合城市特色,创作兴建了一系列相关的公共艺术作品,有庐陵文化生态园、庐陵人文谷以及与庐陵文化相关的雕塑。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陶瓷之都,它依托自身的陶瓷文化,建造了一系列与陶瓷相关的公共艺术作品,充分展现了城市的风采和城市的创造力。优秀的公共艺术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城市特色,有利于树立城市形象,因此,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在设计创作时应多去寻找城市之间的文化差异。

(2)艺术表现的差异

艺术作品是介于艺术家和艺术欣赏者之间的媒介,艺术家想表达的内容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而艺术接受者通过艺术作品来艺术美和意蕴,因此,内容和形式在艺术作品中缺一不可。城市公共艺术作为城市里特殊存在的艺术作品,正潜移默化地影响成者着人们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模式,所以,公共艺术除了具有公共性,还应体现艺术性。当前,中小城市公共艺术的“艺术缺位”现象严重,因而在对公共艺术的设计创作中要做到:第一,作品要主题鲜明,立意准确。中小城市公共艺术主题的选择要根据城市自身特色及发展途径来确定,这就要求设计时应从本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来选择定位。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诸如在哈尔滨建设海南岛椰树等不协调的现象。第二,风格独特。各地中小城市由于南北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天然环境的不同,因而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要设计独特的风格就可从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元素、天然材质、环境造型)等因素中找到创新点,比如独特的材质就可设计出独特的风格,景德镇利用陶瓷来塑造公共艺术作品就是一个好的例子。第三,具有形式美感。城市公共艺术是置于公共空间中,对人们的审美具有直接影响,而大众对公共艺术作品的欣赏首先是其外观形式,因而公共艺术在其艺术表现形式上要做到造型美观、比例准确、色彩搭配协调、能体现作品主题,好的形式可以增加作品内容的强度和感染力。

3力求人性化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身需求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对人性的关怀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人性化设计也是设计本源的回归。城市公共艺术是直接面对社会大众的一种艺术形式,其设计不应仅仅追求使用功能,还应该关注公众的内在需求。因而,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在策划、设计、使用、维护时都要以人为本,做到最大限度地对人性化的关注。在设计创作时要注意:(1)公共艺术在符合功能性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满足公众的心理需求。如巴塞罗那伊卡利亚大街上绵延数百米的钢木“街道树”在带来令人惊奇的视觉感受的同时,还可以使行人在累的时候可以歇息,刮风下雨时可以避雨等。(2)要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城市公共艺术是置于城市空间当中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要研究中小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考虑环境的有效利用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范围,还要尽量选取对环境影响和损害较小的材质,减少对生存环境的不利影响。(3)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在设计时,如果考虑到了弱势群体的需要,并能确保群体之间的活动不相互影响,就能让儿童、老人、母婴、残疾人都可以享受到户外公共艺术带来的的乐趣。

四 结语

篇5: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

【论文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良好运营离不开良好的财务管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涉及领域广泛,产品丰富,经营机制灵活,投资少、见效快,其对环境的应变能力较强,展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对于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这个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并未足够重视,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篇6: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

许多中小学教师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解为计算机培训(或者微机培训),虽然对教育技术概念有一定的认同,但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和领会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还停留在教的层面上。没有转到为了帮助学生的学习层面上来。而在教学中,甚至还有学校把现代教育技术排斥在课堂之外,仍然坚持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育模式,把大量的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成为一种迎接上级检查的摆设,导致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1.2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水平偏低

各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同。网络条件不一样,学校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条件相差很大。很多学校即使有了电教设备,缺乏后续资金,电教设备也只是摆设,发挥不了作用。目前很多地区的培训师资水平本身就相对滞后。且存在培训时间短等因素,从而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1.3教育技术能力基础水平不平衡.且分属不同的学科

被培训的人员中有一些基本没有怎么接触过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而有一些已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能较熟练的使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有一部分则干脆就是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因此,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又分属于不同专业,这些都加大了培训的难度。

1.4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培训方式主要有“核心培训”和“全员培训”两种。核心培训模式是首先培养一批学校的骨干教师.开展教育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尝试,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全员培训模式指的是对全体教师实施教育技术的整体培训。目前.很多省份采用的培训组织形式是先“核心培训”再“全员培训”。因此.首先到高等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的骨于教师的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全员培训,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培训脱离了中小学教学实践,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效果。

1.5培训方式和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针对性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主要有地方高校负责培训,部分主讲教师不太了解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典型案例。受训教师所工作的学校软硬件环境有很大差异,个体能力层次差异也很大,培训中很多都没能针对学校和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仍然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步调。在培训方式和内容上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时期受训者的需求.所以最终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2应对措施

要解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该从根本上提高认识。根据其实际需求,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机制和完善保障体系,使其从思想上摆脱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从内心深处切身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给现代化教育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培训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2.1开展调查研究.分层培训

对中小学校受训教师发放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情况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以便对当前中小学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以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掌握情况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掌握。根据中小学校的区域差异、教师的年龄特点以及资源配置情况等进行灵活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通过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然后把问题汇总.再对那些教师迫切需要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2精选主讲教师.关注中小学课堂。注重案例学习中的知识建构,以学员的观点引领和发展课程

教育技术的价值在于教育实践。所以能力从实践中建设,并用于实践,这就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指导思想。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将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培训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出发,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强调主体参与,动手动脑。使受训教师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轻松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

因此。主讲教师必须熟悉中小学课堂,注重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树立以培训促专业发展、以研究促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教育理念.在培训实践过程中注重重构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消除目前大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所出现的.从理论到理论,被中小学教师戏称为“空对空”的培训现象。

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特点,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主讲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利用,并将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在案例学习过程中,课程的发展是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的、菲全部预先设计好的。它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讲教师应能够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修订等活动,促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建构出相应的理论框架,实现由“例”到“理”的上升。

2.3以受训教师为中心,关注受训教师需求

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良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因此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应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分析,包括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和确定培训需求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找出目标期望值与教师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保证培训目标的合理性。培训内容应以教师如何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

2.4实施和建立保障机制.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为了对全体教师,尤其是不同地域中小学教师必须进行集中、分批、必要、实时的跟踪、培训、指导,建立教师的终身学习体系,应该建立相应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站,利用好网络平台,加强各校间、各地区间的培训交流和协作,互相借鉴,互相学习。

通过建立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站和与时俱进的教育技术、理念,把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视频教学片段、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资源包等许多教学资源发布到网站上。让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自主的去进行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以此推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向前发展。

篇7: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

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带动城市交通的繁荣,运营在这城市经济的运输军和发展动脉交通线上的车辆显得尤为重要.中小城市营运车辆是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纽带,但是车辆在运行中受到各种原因的损坏甚至报废,不注重的车主为了一时之利没有去检修导致悲剧事件不断发生.维修与检测是对生命负责的必要措施.

作 者:王文奇 朱明伟  作者单位:王文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佳抚路收费所,黑龙江,建三江,156300)

朱明伟(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分局交通局,黑龙江,建三江,1563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10 “”(13) 分类号:U4 关键词:营运车辆   车辆维修   车辆检测  

★ 浅谈基层植物检疫工作的特点、现状与对策

★ 选煤厂班组长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 三明市化肥使用现状与对策

★ 光泽县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 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

★ 对我国目前房地产经济管理现状的思考与分析论文

★ 对自读课本使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论文

★ 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增效对策

篇8:试论城市电网规划现状及解决对策

1 城市电网规划的目的及意义

城市电网规划的好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这个城市整体的规划情况, 对电网进行规划是为了满足广大城市民众对电力的需求。要想使一个城市的电力系统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就必须从城市电网的编制做起,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深入研究分析该城市电网情况的基础上, 提出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方案。城市电网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对电网进行规划后, 配电系统能够得到优化, 这是提高系统效益的有效途径, 它不仅能够降低电力系统的电量损耗, 而且能够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2) 电网的规划能够优化配电系统的结构, 这将极大地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3) 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能够起到确定变电站容量以及供电范围的作用, 这两者的确定不仅有利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及管理,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管理及运行效率。

2 城市电网规划现状分析

2.1 电网规划基础数据不足

城市电网基础数据在整个电网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是进行城市电网规划的主要依据。因为城市电网基础数据具有随时变化更新的特点, 要对其进行准确的统计比较困难, 这使得我们统计出来的城市电网基础数据具有一定的偏差, 如果将这些有偏差的数据应用到城市电网的规划中, 则会使整个电网中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2.2 缺乏先进的电网规划手段

城市电网规划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因为城市电网所涉及的电器设备极其广泛, 就目前来讲, 变电站布点的确定以及配电变压器位置的设定主要是靠经验, 但这些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寻找新的先进的规划手段。

2.3 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

一个城市要实现其科学、合理、和睦的发展, 必须按照政府部门制定的城市未来发展文件, 因为这些城市未来发展文件不仅对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的定位, 而且还对城市的电网规划进行了构思, 这些纲领性文件是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我国很多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 并不能完全按照这些文件来执行, 这就使得城市电力负荷的增长在时间及空间上存在不确定性, 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缺乏明确的城市电网规划目标。

2.4 电网规划和其他规划在街接上存在问题

就目前来看, 我国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城市在制定各项规划的时候, 基本是各自编制的, 彼此间缺少认真的沟通, 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城市电网规划和其他规划在衔接上存在问题。比如说城市在进行整体规划的时候没有对变电站的选址及线路进行规定, 这使得变电站的选址以及线路的铺设缺少控制性的预留。

3 做好电网规划的对策

3.1 做好规划工作基础资料的收集及分析工作

城市电网规划结果的好坏, 主要与原始资料的收集以及规划方法有关, 缺少可靠的原始数据资料, 运用再先进的电网规划方法都不能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实际需求的规划方案。此外, 一个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方案必须要以坚实的前期工作为基础, 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对电力符合资料的收集以及深入调查本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了保证电网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针对性, 前期的分析工作以及资料收集工作显得特别的重要。这方面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城市的年用电量、最大用电负荷、分区负荷量、城市发展目标、电网及设备现状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或预测。这些数据的收集及预测能够为城市的电网规划提供准确有力的依据。

3.2 加大城市电网规划宣传工作

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的时候, 不要忽视宣传工作, 规划工作的大力宣传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城市电网规划后, 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的城市居民。所以有必要加大城市电网规划工作的宣传力度, 在宣传的过程中, 需要把电网规划工程对当地的经济影响讲清楚, 这样广大的城市民众才能明白电网建设对他们生活所产生的作用, 消除他们对有关电网危害人身健康安全的顾虑, 切实地提高全市成员对加快电网建设的共识。想要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必须借助新闻媒体的帮助, 这些新闻媒体有必要将电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环保性进行宣传, 这样才能提高市民有关电力知识水平, 从根本上消除他们对电网建设的抵触情绪。除了借助新闻媒体的帮助外, 还需要积极地争取政府的帮助, 只有当地政府对网建给予大力的支持, 建筑过程中遇到的土地征用以及拆迁补偿问题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尽可能的营造出一种收到全社会关注的电网建设氛围, 努力推动电网规划的有效落实、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3.3 完善规划实施措施

1) 公众参与:加强城市电网规划的宣传, 以此来提高全体民众的电网规划意识, 争取各方的力量积极参与到电网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去。

2) 法律机制:要确保电网规划的顺利进行, 必须借助法律手段, 在保证电网规划权威性的同时, 对电网规划预留出来的用地和空间进行严格的控制。

3) 行政机制:确保城市的整体规划工作的科学性, 这是保证电网规划与城市整体规划良好衔接的关键。另外, 还需深入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各项要求, 按照它来开展一切规划效能监察工作, 并针对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着力推进城市规划依法行政。

4) 经济保障:城市电网规划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只有在保证足够资金投入的情况下, 才能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情况进行规划项目的建设。

4 结语

城市电网规划作为一项民生工程, 工程的规划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市民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 务必认真对待。本文就我国城市电网规划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指出了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摘要:城市电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 电网规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本文在介绍我国城市电网规划目的及意义的基础上, 对我国现阶段城市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做好我国城市电网规划工作提出了几点措施。希望本文的提出能为做好我国城市电网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电网规划,现状,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郑兴元, 城市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肖建华, 城市电网规划应注意的几点问题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篇9: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 中小城市电影市场;院线制;电影运营;数字电影

一、入世后的中国中小城市电影院线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开始在各个领域建立起一套完善、能够适应WTO规则的法律法规。电影产业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一项重要产业,做出了两项承诺:(1)在保持《中国电影管理条例》一致的前提之下,每年国家可引进20部国外进口影片(俗称大片);(2)外资可以进入中国影院的建设,参资比例不能超过49%。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电影始实行院线制。院线制的实行给中国的电影产业带来了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在我国目前拥有的36条院线,其覆盖范围已涉及到每个省和直辖市,以院线竞争为主体的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电影院线在市场中充分显示机制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电影票房增长幅度已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国主流院线票房收入从2002年始建时的9亿元(不含农村市场.下同)上升为2008年的43.4l亿元,比实施院线制前2001年的8亿元增加442.63%。不过在电影产业发展整体形势良好的背景之下,电影产业也呈现出过分集中于少数大城市市场,在中小城市发展情况较为滞后的状况。在一些人口众多的城市,如辽宁抚顺甚至出现了百万人口的城市没有电影院,市民要开车去沈阳看电影的尴尬局面。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电影产业本质是一种文化服务产业,是属于第三产业的一种,必须要依托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才有繁荣的可能性。在中小城市,大部分票价在5~20元之间。具有的大多数老影院存在的普遍问题:影厅陈旧、环境不好、设备落后、服务欠佳、观众不愿走进影院。在电影院的新建和改建过程中,电影业发生了以“现代化多厅影城”为标志的新一轮影院革命格局豪华、多功能、多厅化,将这些老影院从单厅的老影院,改造成为现代化的多厅影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整体经济不繁荣的情况之下,这种资金的注入具有巨大的风险。(2)我国居民在文化产业的消费观念还不够,固定的消费群体还不是很成熟,与此发展相应,电影产业在市场的开拓和宣传、推广上还不够成熟,一部影片能否卖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期的制作、以及为此进行的大量媒体公关和宣传,在这方面需要专门能够懂电影、懂得运营电影产业的专门人才。在这方面中国的产业发展还不是很够,尤其是在能够适应中国的电影产业和市场发展的专门人才的培养还不够。(3)从政策来说,我国在电影产业的引导方面并没有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我国中小城市,院线制并不完善,大部分的电影院还未实行电影的联网售票,不能够计入总的票房,在中小城市大多数情况,一个城市只有1~2家电影院,在自负盈亏的情况之下,经营较为困难,很多时候需要出租、承办各种会议和演出才能够维持经营。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流动的放映点取代了电影院,这部分的市场也没能得到开发。

二、现实的针对性对策

首先针对在我国以城市经济为主导的大环境,中国的中小城市的经济在短时间内要想超越大城市可能性不大,然而在改善中小城市的影院的环境,提高影院的服务质量方面则是非常可行。其次在电影市场经营人才的培养方面,我国广大的高校可以针对市场的需要开始进行专门的人才培养。针对我国市场上,对于新兴的媒体和经理人的缺失,可以专门开设此专业,并且积极引进国外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的电影经营发展创造机会。还可尝试在中小城市实行多级售票机制。对目标观众做相对细化的定位,对一部影片的成功营销至关重要。院线要能够根据长期的市场监控对一部影片的市场反应做出判断,划分目标观众,及时调整影片的营销策略。在对目标市场有了科学的划分之后,针对不同的影片,影院要采取有效的办法锁定观众群,并提高其出席的频率和忠诚度。这要求院线建立多级的售票机制。针对胶片院线的高价位,大力推动数字院线进驻中小城市来进一步降低票价是一个积极举措。数字院线比传统胶片院线竞争力要强,数字院线的发行放映成本远远低于胶片院线,可有效地降低票价,还可以全球同步上映。数字电影数据使用专用服务器从发行商处通过卫星、专线网络等传送到影院进行实时放映,没有物理意义上的电影拷贝,胶片放映的一些大片,一般都是一线城市放映一个周期后,才会轮到中小城市。由于数据传输的便捷,数字院线的数字放映可以确保即便是大片,也能实现所有终端同步上映,可以大大提升中小城市电影市场的竞争力。

中小城市是我国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是我国电影事业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积极培养优秀的电影产业的经营人才,改善中小城市电影院线,电影院的质量,推进数字电影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与电影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产业和人口聚集的地区,城市交通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战略意义。当然,城市交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更加需要良好的城市交通。但是,当城市经济越发展,人民生活越提高,人们购买力自然随之增长,机动车保有量和道路机动车流量聚增,道路交通各要素与日益增强的交通需求矛盾就会越突出,道路交通事故就会呈上升趋势,安全状况令人担扰,严重的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危及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因而重点分析和研究交通拥挤堵塞及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一大课题。

一、道路交通拥挤堵塞的原因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的原因是复杂的,它有设臵城市的时间限制,经济发展状况,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管理力度,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既有历史、地理状况的因素,也有管理和意识不到位的问题,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差。

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差也导致交通拥挤和堵塞,许多驾驶员,特别是驾龄较短的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落后的交通习惯严重,根本就不把交通安全问题放在心上,记在脑中,驾驶机动车随意闯红灯、逆向行驶、随意停车、随意调头、超速、超员、无证驾驶、酒后驾驶或驾驶不符合标准的拼装车、报废车,发生故障不能排除,扔在路面上一走了之,形成了交通拥挤和堵塞。

(二)道路交通管理不到位

一是道路上设臵的交通安全设施不到位,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警示、警告、禁行、人行横道线、隔离护拦不完善,造成机动车和行人见路就走,有缝就钻,越是交通拥挤,机动车越往前驶,致使长期发生堵塞。二是路面管理力度不大,当然警力不足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三是对交通违法行为处罚不到位,没法从根本上触及违法者的利益,因而使一些交通违法者的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有的党政机关、公检法和企事业机关单位车辆驾驶员自以为是,开霸王车,在道路上行驶随心所欲,当交通民警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时,说情者一拥而上,很难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历史原因,一部分市民的交通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是比较淡薄的,不少人不懂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有的虽然懂法,但不守法,对妨碍交通安全的危害性缺乏认识,有些人完全没有把交通安全当成一回事,甚至抱着绕幸心里,不想信倒霉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造成在路面行走或驾驶非机动车搭肩,有说有笑,根本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了交通混乱。(四)服务设施滞后。

就目前来讲,一些沿街门市注重建造高楼大厦,相互攀比,你盖十层,我盖二十层,你修三星级酒店,我修五星级洒店,但在停车场问题没有攀比,有的甚至不留停车泊位,只要你到饭店用餐,到商场

购物就行,不管你的车放在哪里,饭店、商场规模越大,车辆越多,造成交通拥挤和堵塞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政府又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制约机制,在目前来讲是一大难题。

二、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对策初探。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一个首要问题,但也需要科学的城市发展理论、城市管理理论、科学的城市交通规划和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等诸多方面,切实形成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和同步管理。将道路基础设施与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纳入同一轨道,把建设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真正解决疏堵保畅的问题。

(一)加大道路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和管理条件是避免和减少交通拥挤和堵塞的必备条件。以南京市为例,多年来,南京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使任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道路通行运力不断增强,一是加大道路新建设力度,进一步挖掘城市交通潜力。

(二)强化联合执法,实施综合治理。整治城市交通拥挤和堵塞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广泛参与和配合,为了搞好疏堵保畅,南京市政府将各项工作指标按照职能部门进行分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市建设局主管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清理店外经营、违章搭建的广告牌,路面保持清洁干净;公安局负责治理无牌无证、假牌假证、不按规定悬挂机动车号牌、客车超员、超速行驶以

及机动车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交通局负责公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出租车的管理;教体局负责学校幼儿园周边的道路交通环境、校车的管理和中小学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等;农业局负责拖拉机的车管驾管及交通安全教育。

为了有效遏制店外经营,机动车乱停乱放,机动车闯禁行等行为,市政府成立了以建设局为主,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配合的城管综合执法大队,配备了城管执法工作车,组建了城建派出所。购臵了清障车,重点解决主要街道店外经营、车辆乱停乱放、门店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并配合我大队对沿街门店进行了逐一调查摸底,对裕华路、会战道的647家商业门市签订了门前“四包”责任状,实现了户籍化管理,对违反规定不达标的,依照《南京市城市管理规定》予以处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找准切入点,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使城市区道路交通拥挤和堵塞状态得到根治。

非机动车和行人是道路通行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治理机动车交通违法的同时,加大了对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的整治力度。

首先要整治行人不走人行横道线,机非不分离,乱闯红灯的交通违法行为。可采取分段站岗,在市区主干道高峰时段,每段有一名交警站在路中间黄线上指挥疏导交通。各交通岗,除了在岗亭留一人外,其余警力全部在路口指挥疏导交通。

其次是开展“小黄帽”维护交通秩序活动。利用节假日期间组织部分学校中小学生上街与交警共同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孩子们在维护交通秩序的同时,也对他们幼小的心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他们从小树立起良好的遵守道路交通法规意识。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一是在宣传上不断求新,紧贴百姓生活。利用电视台播出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并开辟了以案说法专栏,拍摄新闻节目,宣传交通法规,曝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二是在宣传上突出重点,从小学生抓起。交警部门与中小学校开展了警校共建,进一步推动“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在学校上交通安全课,赠送《交通安全法》读本,典型事故图版展出和交通法规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校内宣传。为进一步教育孩子们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做遵守交通法规的好公民。

三是在宣传上加大投入,力求形式多样。交警部门利用条幅标语,客运车辆提示标语,为事故中队、违法处理办公室、车管业务大厅、各中队等窗口单位配备电视机、影碟机等设备,达到窗口单位必播交通安全宣传片的要求。在国道建设永久性标语,在公路沿线村庄悬挂固定式标语,据统计南京市每年用于交通安全宣传的费用达100多万元。

四是在宣传上动员全社会参与,不留死角死面。交警部门在搞好宣传的同时,综合执法大队、教体局、交通局等单位也根据本单位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建设部门教育广大建筑工

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乘坐违规车,特别是不乘坐货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报废车上下班,珍惜生命安全。

三、结语

篇11: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中国的德育队伍最庞大,德育口号最响亮,但德育最终变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都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又以较大的篇幅谈到了德育教育的问题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套用语。但在这些冠冕堂皇的提法背后,学校的德育教育却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德育被边缘化,有人说现在的德育是“三无”,首先是德育无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无奈,德育是众矢之的,经常被挤压,经常被指责,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脱节,德育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德育无能,德育很难有一种有效的制衡措施被学生和社会认可,总是把我们推向家长或学生的对立面。

一、德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们学校的德育大多似乎已经变成了扣分的代名词,从进学校大门开始,扣分就一直伴随着学生:进出校门没有带卡会扣分;发型不合乎要求要扣分;校服穿着不配套要扣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分;在教室休息时,大声说话或下棋也要扣分;饮料带进教室要扣分„„扣分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学生高度紧张,同时也让班主任们提心吊胆,生怕哪里一疏忽就被扣分,每周的班 级评比就倒数。总而言之,学生累,老师也累。

我常常想,德育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让学生紧张,让老师喊累?这样的扣分形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且不说这样繁多的清规戒律是否合理,单是这样动辄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更何况这些规定的合理性还值得商榷,因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什么是德育?

导致这种有令难行,或令行不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反思这种现状:为什么学生有抵触心理?是我们的要求太苛刻,还是我们的要求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是我们不了解学生,还是学生真的难管?是学生的思想变得太快,还是我们的方式太陈旧?是我们对学生要求得太多,还是学生太过自我?德育是应该做在问题出现之后,还是应该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

德育到底是什么?它是关于人的科学。人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那么德育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事、以任务为本,把学生作为被改造的客体的模式,改变学生一切服从老师、服从学校的局面,就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说话和辩解的机会;就要建构把理解、关心、尊重、自主作为活动准则,以人为本的新型的人性化德育模式。

三、德育的功能,社会生活已经今非昔比,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特点的变 化,必然要求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革。如果我们还沿用过时的尺子去衡量和管理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的工作怎么会不累?工作怎么会有成效呢?作为教育者,我们没有权利埋怨时代前进的步伐太快,没有理由指责社会的诱惑力太大,而应该使德育工作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以新的德育理念来指导工作。

德育既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的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学生来到我们身边,他需要获得知识,需要获得感情体验,也需要获得精神的充实和升华,需要个性的发展和张扬。

当你把德育当做人的发展的需要来对待的时候,我们就可能更多地理解学生。所以,我们的德育应该研究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尊重学生的合理需要,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学生的需要,这就是德育的功能。学校是心灵接触和交汇的地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德育就具备了成功教育的情感基础。而和谐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学生,要爱学生,要信任学生。

四、德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德育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粗糙,它必须建设有效的载体,要有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在过程中教育和培养学生。

不要一说到德育工作就是开会,一说到德育活动就是军训和春游。德育要在过程中进行,因此我们就要大胆创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用精品的德育活动来升华学生的情感和精神。

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春游,同样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农村;我们可以在升旗仪式上侃侃而谈,我们同样也可以到现场亲身感受;我们可以在礼堂里举行入团仪式,同样也可以在革命胜地进行成人宣誓;我们可以„„

任何事情做到精品的程度,它的教育性就显示出来了。精心设计德育活动,精心组织德育活动,重实践轻说教,以青春的节奏来安排校园生活,以一颗童心来拥抱校园生活,我们的德育焉有不成功之理?

有生命力的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满足学生合理要求的教育,是让学生体验求知和劳动快乐的教育,是让学生自觉、让学生不断提高和升华自我的教育。

五、影响当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因素。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引发了道德教育的诸多困惑,出现了一种“去道德化”的倾向,特别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依托的知识全球化趋势使教育对象的学习或多或少地从传统的、单一的学校教育中游离出来,而学生在这一大的背景之下,其个性特点和成长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宽度。学生获 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变化万千,五花八门。除了学校课本知识外,各种媒体互联网站,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这些信息远远超出了在学校获取的数量,数量之大内容之广,健康的不健康的等等,具有很强的不可控制性,中小学生的辨别能力不足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正确的判断。

2、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他们已懂得运用法律等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在某些方面与传统的教育已形成了冲突。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家长、社会、教师等对此缺乏理解,以及相关的法制和舆论不健全,致使在各方面的教育当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3、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生对学校课堂中空洞乏味的教学和说教式的教育尤为反感,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很好的激发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对于社会生活密切的信息与知识倒是十分地感兴趣,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4、国外的思潮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等将会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毒品、色情、暴力、反社会的情绪也都侵害到学生当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的深度和范围也随之加大。

5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的依赖正在逐渐减少。与社会、网络的联系加大,特别是学生群体的认同也在慢慢加大。

六、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有这样一份调查可以显示出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一些问题。

1、学生的道德观日趋现实,并且不少是以个人为中心。

有69%的学生赞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说法,而只有2%的学生赞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13%的学生赞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在对待学校中的作弊现象时,有34%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不诚实的道德问题,而有42%的学生则认为作弊是出于无奈并不一定是道德问题,有19%的学生认为最好不作弊但偶尔有一两次也无妨,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人人都可能作弊,为此没有什么大错。

2、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

在讲究人与人的对等关系时,有些学生则更多地认为是等价交换、是相互利用。15%的初中学生和19%的高中学生认为“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有的学生还认为“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是渣滓;而多讲奉献,少讲索取,则是傻子。

七、对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的分析

1、理论上空谈、操作上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简单的行为机械练习。这个应该是我们一贯的通病:重理论而轻实践。

2、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足,造成德育效果不 理想。国外一些学者曾经作过统计调查,认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外界对学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同学和媒体;而从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影响顺序则逐渐转变为:同学、媒体、社会、学校、家庭。当前的教育工作者,还是过多地强调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作用,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这种教育是成效不大的。

3、德育过多地成人化,学生的主体被忽视。德育被过多地以成人的观念、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中小学生,使德育要求不切合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他们自己的成长需求,非常的空。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一直是出于被动的地位,学什么,怎么学,甚至为什么学都是由大人、社会和老师来决定,学生成了等待加工的产品。

4、只偏重学校德育,而且途径方法单一呆板。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但不是唯一的,还有家庭、社会、同学群体等,也都可以成为德育的辅助方面。

5、德育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反思我们的学校德育,其实只是在教授和推广社会伦理,还不能说是进行德育教育。这样的教育排斥了生活的偶然性、掩盖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压抑了学生的需要。它远离了生活真实,与生活严重脱节,它不是为了学生的生活,只能称是为了社会目的进行的伦理教育。

八、德育工作急需转变

针对以上现行德育教育存在的弊端,我们应当倡导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从认知性德育转向人性化德育。人性化的德育呼唤以人为本,以对人的心灵关照为基础 重视人的心灵化教育,人性化的德育要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之间的和谐融合,要教会学生分享、多赢、理解、共处等等。回归人的道德智慧本性,从而彰显人的向善之心,锤炼人的美好情感。

第二、从封闭型德育转向开放型德育。封闭型德育割裂了与其他各育的有机联系,无法完成对完整人的教养。封闭式德育是一种静态的、凝固的、单向灌输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开放与进步这种封闭式的德育已经表现出严重的局限性,人们已经认识到道德教育不再是一种封闭孤立的教育,而是一种向生活、生命、家长教师、社会开放的、生成的、渗透的系统教育工程。

第三、从说教式德育转向互动式德育。说教式的德育是一种单向的,灌输式的道德教育方式,它把人作为物或容器来对待,是一种无人的教育,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互动式德育是一种开放的、生成的,创造性的道德教育方式。在互动式德育中,教师是学生精神发展的引领者。教师的德高示范尤为重要。第四、从理论德育转向生活德育。理论德育重视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的教育,忽视道德实践和真实的道德生活,割裂了德育与生活的必然联系,使德育失去了生活的根基。生活德育基于生活和德育的内在关系,重视发掘学生的日常交往活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和道德教育的意义,建构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的德育。

第五、向德育实现方式的多样灵活化转变。传统的德育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而实际上德育教育不仅仅通过学校教育实现,还可以通过家庭社会甚至网络,作为教师要运用好这些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德育方式。尽可能多地将生活中的各种德育资源和手段发掘出来运用到实际的德育工作中。

九、树立正确的少年儿童的人生目标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性格放任,因为现在的孩子,迷茫、无聊、空虚,没有目标。孩子的心灵没有寄托,没有寄托的心灵是不可能安稳和充实。为孩子找一个心灵的家园,让孩子的心有一份寄托,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而构建什么样的心灵家园,给孩子和自己的心灵浇什么样的养分,就一一摆在我们的面前。中华传统文化是最好的机床和养分,而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孝”,夫孝德之本。“孝”是德育的“根本”,构建孩子心灵的家园,应以“孝”的培育为本?让孩子的心灵归附在“孝”上,在“孝”的家园里健康成长。《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弟子规》,虽然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内容简明通俗,不谈空洞理论和教条,而是教导人们基本的品德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应有的礼节。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十、圣贤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根本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升学的压力,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弟子规》是圣贤教育的核心,是德育教育的根本。

《弟子规》全面系统地阐述做人、处事、交友、尊老、爱幼等道德行为规范。对当今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是百益而无害。它能胜于法制强行,它能在人的心灵上起到道德言行的约束,它能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从而能树起人生的正确坐标,远离是非避邪之路。

十一、《弟子规》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教材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其中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这一课。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为必要。

十二、通过《弟子规》学习,最起码可以使人们明白以下三点: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 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十三、如何学好《弟子规》

1、提高认识。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

2、净化心灵。《弟子规》的学习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3、在孩子中推展《弟子规》和《孝经》。中华传统文化育德本中,《弟子规》和《孝经》是孩子养正的最好读本。常说善恶只是一念之差,养成善念,在关键时刻,这些善念就会提醒你,使你时时警惕自己不去做坏事,长此以往,善行多了,恶行少了,心灵就干净了。

4、学习《弟子规》要放宽心量。这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心态。心怀诚敬心和感恩心,心量放宽了,才能容下《弟子规》的一切。真正学好学透,用心去感悟,才能找到其中的精华,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才能真正地学好《弟子规》,并用之以孩子的德育中去。

5、推展《弟子规》时,要克服障碍,坚持正确的事情。《弟子规》就是一部行经,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别无他意。《弟子规》不是把孩子的个性没有了,而是把孩子的个性加以整饰,然后孩子不那么贪心,不那么情绪化,不那么傲慢了,这种内涵的个性比张扬个性好的多,孩子以后的成就就要大得多。

6、抓住《弟子规》中的核心,孝心。对孩子进行教育,打开孩子的孝心,一切的善心都打开了。孝心一开,感恩心,恭敬心就开,感恩心一开爱心就开了,爱心一开,仁义道德都能得到践行。并念念想着去帮助别人,把爱不断地传递下去。

7、提高觉悟。发起的《弟子规》教学活动就是让我们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学习来提高每位同学的思想 修养和道德素质以及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学习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充分保证执行能力,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8、学习《弟子规》必须真学真干

《弟子规》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是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幸福,但是,如何学?真学真干,还是学而不干;教师先学,从我做起,还是只叫学生学,自己不沾边等等却是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诲;以自己先学,带学生跟着学。对照《弟子规》,哪些没做到位,或还需改进学生的不良言行,要求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

总而言之我认为《弟子规》是圣贤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适用于家庭教育,并且还适用于各阶层不同年龄人的学习和效仿。是正规人生纠正错误的良方。人人都应以《弟子规》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为人父母依照《弟子规》教育好下一代,让古圣先贤的智慧在孩子们心中萌芽生根,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使所有的父母都能体会到圣贤教育带给社会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上一篇:情侣个性签名一男一女202下一篇:描写中秋节日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