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勇于实践

2024-05-08

不断创新勇于实践(精选6篇)

篇1:不断创新勇于实践

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2013年7月21日凌速电子在东莞市樟木头国家一级森林保护景点“观音山”举行隆重开光法会,以及新品《露安》《露顺》《露祥》新品发布会。凌速电子全国200余位经销商、代理商共同见证了此次盛会,还在大会上给10名优秀经销商颁发了奖牌。

N8、N9除了搭配多种风格的外壳外,白色冷光LED显示屏、直观文字式电子罗盘(指南针)显示,测速采用韩国航工AN.Wave第七代导波雷达(山区加版雷达),可以360°覆盖800-1200米全频监测,在频宽和灵敏度来说,N8、N9不比任何一款先进产品差。凌速独有56万笔LN120-V4.3版蜂窝式全网店数据,全国数据专业即时采集、时时更新,数据更及时充分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另外为了保证数据的及时更新,凌速还拥有对数据进行定期维护的专业团队.进年来凌速电子加大研发投入,进行科技创新,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潜力,目的是打造消费者心中的品牌。

凌速电子作为国内汽车后市场的佼佼者并不满足于规模经济带来的短暂利益,年初推出的两款汽车语音安全提示器——创变N8、善变N9颇受市场欢迎,借此东风一鼓作气,再接再厉推出三款命名为《露安》《露顺》《露祥》的汽车语音安全提示器以冲击业界,增强市场占有率。

篇2:不断创新勇于实践

——访石岩公学校长朱文彦

本报记者 陈广琳 通讯员 宋登科

从广西百色的大山深处到深圳这一现代化都市,从中学教师到大学校长助理,又从教育局教育科长、教科所所长到民办学校校长,朱文彦追寻教育理想的经历颇有些传奇色彩。朱校长告诉记者,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执着的教育理想主义者”,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强烈地感觉到,正是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才促使他不断地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舞台,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创新和超越,同时也在不断地书写着他的教育传奇。

广西高校最年轻的管理干部

说起朱文彦,很多深圳市民特别是教育界人士非常熟悉,他担任过宝安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兼教科所所长等职,现在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深圳市民办教育协会副理事长、深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同时担任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共5000多名学生、近600名教师的知名民办学校——石岩公学校长,担任校长不久便被评为首批“宝安区名校长”,2007年又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中国创新型校长”称号,并和学校高层管理团队一起受到董事会100万元重奖。但是朱文彦在来深圳之前,还在一所大学当过校长助理,这就鲜为人知了。

朱校长告诉记者,他从一个“山村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还是托改革开放之福。正是国家恢复了高考,1979年不到17岁的他考上了大学。1983年,朱文彦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回到了他的故乡和母校——广西百色地区的乐业县一中当了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但他只做了3年中学教师,就因工作和科研成绩突出,被调进了百色师专。在百色师专当教师的几年里,他所带的班级几乎年年是广西高校先进班集体,28岁那年他还正式出版了一本教育专著《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法》,广西、云南、贵州的许多中小学、高校都留有他培训教师及讲学的良好口碑,因此在当地他被戏称是“30年才出一个”的人才。锐意改革的百色 1

师专校长潘运琛先生,先是准备提拔他当总务处长,后又想提拔他做教务处长,可他都拒绝了,他甚至还放弃了一个做副县长的机会。朱文彦说:“我是在寻找一个舞台,总务处长、教务处长、副县长都不适合我。”随后,学校任命他为校长助理,这次他欣然接受了,因为他认为这个舞台适合自己。就这样,不到30岁、不是党员、不是中层干部、甚至还只是一位助教的普通教师,朱文彦一下子却成了当时广西高校最年轻的管理干部,此事当年媒体作为广西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典型曾进行了广泛报道,引起了相当的轰动。

新的岗位,给了胸怀教育理想的朱文彦一个追梦的舞台,在校长助理的位子上,他和其他干部一道,协助校长掀起了百色师专一波又一波改革发展的浪潮,为学校日后由百色师专到百色学院的腾飞奠定的良好基础。

深圳的办事效率吸引了他

在大学校长助理的位子上干得正有劲的时候,朱文彦又遇到了一个新的机会。1993年,他收到一位先到深圳的好友来信。这位朋友说:“深圳这个地方最能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最适合你这样的人,”希望他到深圳看看。于是,带着对遥远深圳的神秘感,怀着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朱文彦来到了深圳。“那是1994年正月初四,当时的宝安区教育局领导和我谈过之后,马上表示欢迎我到深圳工作,还立即打电话让人事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朱校长告诉记者,如此高的办事效率让他感到震惊,改革开放的前沿展示了她的魅力,于是朱文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深圳。

调入深圳后不久,宝安区教育局领导准备安排他到观澜中学当校长,他婉言谢绝了,并欣然选择留在正在进行改制的石岩中学做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有实力的人。石岩中学是深圳市当时有名的薄弱学校,他到这里工作不久,学校开始进行由公办石岩中学到民办石岩公学的改制。当时,学校改制负责人及石岩公学首任校长乔树德先生,向老师们征集对改制建校方案的意见。一到深圳就赶上了办学体制改革的大潮,朱文彦很兴奋,他对该方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其中不少建议被采纳写进了《石岩公学建校方略》。1995年石岩公学改制成立,到深圳工作不到10个月的朱文彦,被慧眼识珠的老校长提拔为主持工作的中学部常务副校长。1997年,他又被宝安区教育局领导相中,调任宝安区教育局教育科长,后来又调任宝安区教科培中心副主任兼教科所所

长,他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追求教育理想的平台上。

在宝安区教育局机关工作的近四年里,他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饱满的工作激情,先后协助局领导研制了宝安区“十五”教育发展规划,调整了宝安区中小学校的布局,推动了宝安区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启动了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和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在宝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他在教育科长和教科所所长的舞台上,尽情地燃烧自己全部的教育激情,把一个业务科长的能量演绎得完全而又彻底。在为宝安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他也在积蓄着新的力量。

接受挑战回到石岩公学

在教育局正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为什么又要回到石岩公学当一个民办校长?对于记者的疑问,朱文彦说,自己是一个性情中人,当时绝对是出于一种义气:出于对教育的义气,出于对石岩公学的义气,也是出于对乔树德老校长的义气。

朱校长告诉记者,当时广东省民办学校遇到了比较严峻的新形势,石岩公学办学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学校的早期建设背上了7600万元的巨额债务,而恰在这时广东省又出台要求民办学校停止收取教育储备金的规定,对学校财务运作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另外,学校在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招生工作以及社会公信力等等方面,都出现了极其复杂的局面。这时,年事已高的老校长任期即将届满,学校董事会虽然一年前曾在《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上刊登广告,在全国“海选”校长,但一年时间都没有选上合适的人。老校长和董事会一致把目光聚焦到朱文彦身上,并在一年中数次相邀。朱校长说,重新回石岩公学工作有许多方面的考虑,比如老校长的知遇之恩,比如与石岩公学及其前身石岩中学的难舍情缘,比如自己还没实现的“办一所名校”的教育理想,等等,但最后真正促使他做出回石岩公学决定的是老校长的一句话。那是一个晚上,在与朱文彦长谈之后,老校长紧紧握着他的双手,饱含深情地对他说:“文彦,我们一起参加了从石岩中学到石岩公学的改制,我们对石岩公学都充满了感情,现在我年事已高,已经力不从心了,真的非常希望你把石岩公学校长这根接力棒接下去,去实现我们共同的教育理想!”就是老校长的这句话,朱文彦毅然于2000年底,在他38岁生日那一天回到石岩公学。

回忆起当年的情况,朱文彦至今仍感慨万千。他说,他不是一个非常非常理

性的人,真正回到石岩公学,他才发现自己以前对困难的估计是很不足的,没有完全认识到民办学校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更没有充分认识到石岩公学财务的困难程度。放开7600万元的债务不谈,学校每天要开销十几万元,而学校现金最少的时候只有15万了,如果找不到钱,学校的前景令他不敢想像„„他甚至感到了一丝从来没有过的恐惧,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夙夜难寐了。尽管当时他还只是处于工作调研阶段,还没有与董事会正式签订工作合同,他完全可以选择不接受石岩公学这副担子抽身而去,但是,当时的他却压根儿就没想到退缩。他告诉记者,困难对有些人来说也是机会,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他连追求新的教育理想的步子还没迈出,就因畏惧困难而当了逃兵,这绝不是自己做人的风格,这会很没有面子,甚至会丢失自己的人格和尊严。2001年初,他按原定计划时间正式出任石岩公学第二任校长,率领石岩公学开始了艰难而又轰轰烈烈的二次创业征程。

2001年至今朱文彦担任校长已经八年了。8年里,石岩公学在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办学条件的同时,还全部还清了7600万元的巨额债务,学校总资产也由建校初的8400万元增加到4亿多元,财务运作非常健康;学生人数由原来的3300人上升到5000人;学校聚合了一大批足与任何公办重点学校叫板的优秀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综合办学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2002年学校晋升为深圳市一级学校,2003年成为深圳市第一所晋升省一级学校的民办学校,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绿色学校”称号,学校高考成绩居同类学校前列,中考成绩夺得自2001年以来的深圳市民办学校七连冠,200多人次在国内外术科竞赛中获奖„„同时,与大校、名校追求相适应的学校文化已初步形成。正是如此,深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杨柏生主任认为石岩公学是“最让政府放心的民办学校”,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称赞石岩公学是“中国民办学校成功的典型”。

高端办学寻求石岩公学新突破

经过多年艰苦的二次创业,石岩公学终于进入了一个平稳宽松的发展时期,这时的朱文彦校长完全可以喘口气,享受一下自己的办学成果了。然而他却丝毫没有这样的想法,他告诉记者,石岩公学还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时候,他已预感到民办教育将会出现新一轮危机。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民生,深圳市政府出台

了“1+5”人口政策,在改造、扩容旧校的同时,又大量开办新的公立中小学,随着优质公办学位的大量增加,民办学校的生存空间将被大大压缩,我国的民办学校必将遭遇又一次严重的考验。民办学校怎样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石岩公学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突破,保证可持续发展?石岩公学又怎样才能坚持和实现自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名校的教育理想?这些问题总是萦绕在朱文彦校长的脑海里。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和冥思苦想,在集合了专家学者及全体公学人的教育智慧的基础上,朱文彦校长为石岩公学确立了新的发展策略——高端办学发展策略。朱校长告诉记者,高端办学的灵感萌生于英国的泰晤士河畔。2006年3月,他随宝安区教育考察团赴欧洲进行教育考察。一天晚上,思维极度活跃而久久难眠的他索性来到泰晤士河畔散步,迎着习习的凉风,他又想起了已困扰他一年多的关于石岩公学新的发展策略的问题。这次在欧洲教育考察中,发达国家私立教育繁荣的局面,以及他们走高端办学之路的成功经验,更是深深触动了他。想到这些,他眼前一亮:“对了,学校应该从规模效应向品牌效应转变,我们也应该实施高端办学发展策略!”朱文彦校长说他当时十分兴奋,几乎跑着回到了酒店,就用酒店宣传单的背面,开始奋笔疾书。经过两晚通宵达旦的奋战,石岩公学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石岩公学高端办学行动计划》的前期调研分析报告,一篇洋洋洒洒15000多字的长文,《未来五年——我对民办教育和石岩公学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就这样诞生了。

朱文彦对记者说,经过认真研究国内外私立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他认为,我国民办学校必须走高端办学之路,只有办高品质、高效益的现代化民办学校,以比大多数公立学校更为鲜明突出的办学特色和更好的教育教学及服务质量,才能吸引那些对优质特色教育有较高需求的中高收入阶层子女前来就读,唯有这样,民办学校才有出路和生命力。朱文彦校长提出的高端办学发展策略得到了董事会、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专家的有力支持,学校董事会先期拨出1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基本完成了高端办学的各项准备工作,2007年9月高端办学工作启动后,又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政策上继续给予大力度的支持。宝安区教育局郑映通局长专程到校考察高端办学情况,并勉励石岩公学要通过实施高端办学策略“为身处困境的民办学校杀出一条血路”。《中国教育报》更是以半版篇幅全文刊载了朱文彦校长撰写的《实施高端办学策略,探索民办教育发展新出

路》一文。目前学校高端办学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已取得了令师生、家长及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阶段性成果。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朱校长对记者说:“石岩公学虽然是一所民办学校,但一定是一所勇于承担责任、志存高远有理想的学校,我们将永不停止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实施高端办学策略推动学校的发展,努力为我国民办教育探索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证明民办教育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捍卫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成果。”

篇3:不断创新勇于实践

根据中共中央发[1987]5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1987]8号文件精神, 1987年绥滨农场被正式确任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 成为当时全国1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的一员。经过25年的改革试验, 绥滨农场圆满完成了一期和二期改革试验项目, 取得了丰硕成果, 分别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 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先进集体”、“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场”等荣誉称号。

一、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让农场在困境中崛起

绥滨农场从建场到1982年末的34年里, 18年盈利, 16年亏损, 盈亏相抵净亏损达1951.8万元, 为了走出经营困境, 农场从1983年起, 率先以机务大组承包的方式开始改革, 1985年在认真试点, 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全面兴办家庭农场, 土地承包到户, 农机具转让给职工经营, 实行“固定上交, 自主经营, 单独核算, 自负盈亏”的经营方针。1986年, 在稳定、完善提高的基础上, 创造了生产协作体这一独特的生产组织形式, 推行家庭农场生产、生活费自理。1987年, 经国务院批准, 绥滨农场被确认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 全面进行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改革试验。试验项目共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职工家庭农场和家庭农场生产协作体;二是进一步完善“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体制;三是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四是进一步开展多种经营;五是进一步发展农工商联合体。通过一期改革试验, 完善了家庭农场的制度建设, 实现了家庭农场和国营农场的规范化;发挥了场、队、户三个效益, 促进了生产力不断发展;改善了投资机制, 调整了三者利益关系, 促进农场资金好转;发挥出大农场统一经营的优越性, 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践证明, 绥滨农场建立的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 是通过长期改革实践总结摸索出来的, 它是垦区干部群众的一项创造, 这一体制, 既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又能发挥农场的服务功能和大机械作业的优势, 从而使农场和家庭农场的两个积极性都释放出来。为垦区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个成功的经验模式。

二、建立现代农垦企业制度让农场在“减袱”中前行

绥滨农场一期改革试验成功的关键是解开了“土地”生产经营权的束缚, 调动了管理和经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办社会所激发的矛盾不断涌现, 使农场和其他国企一样陷入了新的困境。为此, 农场在完成一期改革试验任务之后, 根据1994年4月19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第八次工作会议精神, 农场于1994年4月开始为期7年的第二期改革试验, 确立了建立现代农垦企业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的主题, 主要内容包括产权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三个子项目。在产权制度上, 通过明晰国家所有权、企业法人权, 集体所有权、个人所有权、在农业上进一步完善和确立家庭农场的投资、受益、风险承担主体地位, 巩固“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工商运建服企业通过股份、兼并、租赁、转让、拍卖、破产等办法, 改造原有场办企业, 实现经济成分多元化、经济主体多元化, 推动农场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在管理体制上, 将社会行政管理职能从农场经营管理中分离出来, 成立绥滨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 推行“公司加家庭农场”的模式。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体系建设上, 按照农场、场内企业、家庭农场个人等不同层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体系建设, 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促进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全面发展农场经济。二期改革试验, 使绥滨农场初步建立起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有力地推动了农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确立实现现代化大农业目标让农场在跨越中发展

在一期和二期改革试验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按照国家对农村改革的大政方针, 结合黑龙江垦区“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战略, 从2001年开始, 农场确立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改革试验课题,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绥滨农场已经走在了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前列, 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民主化决策。农场作为以土地为生产要素的国有企业设置序列, 具有很强的政策自主性, 能够通过每年的职工代表大会对全场的土地承包、城镇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重大事项进行集体协商和民主表决, 通过的方案和政策成为全场职工共同遵守的地方法规, 这样在宏观上给予农场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为农场整体发展打通政策壁垒。居民组在农场制定的政策框架内, 可以经过职工民主大会通过居民自治条约, 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 在生产管理委员会和民主议事会的监督下执行本单位的规划方案。民主化决策为农场和居民组两级组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好某项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集约化经营。农场实行“两田一地”土地承包政策, 60%为规模田, 属于职工有权承包的相对固定的耕地, 20%为基本田, 属于职工应该享受固定的耕地, 只交付自身受益的费用, 20%的机动地, 用于新增劳动力分配、基本建设用地和自然损毁耕地补偿, 这样的土地分配制度, 客观上形成了家庭农场承包土地的固定化和规模化, 不仅有利于农场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整体投入, 也有利于职工对农田经营的投入力度。绥滨农场正是借助于耕地的承包制和经营的相对固定性, 顺利进行了引黑龙江水灌溉工程、三江平原土地整理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基础工程。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新技术推广、大棚基地建设、浸种催芽基地建设、农机停放场建设和职工集中培训教育, 都为提高单位面积产能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

三是精细化管理。绥滨农场是国有大型二级企业, 在组织结构上参照地方行政体制设置, 但是具有现代企业鲜明的直线职能型管理特点, 形成了场、科、组三级管理模式。薪酬设计采取基础工资+绩效工资+重点工作考核奖励三部分组成, 根据层级特点量化考核指标, 按照年底民主考核结果核发工资。居民组农业生产实行分段动态目标考核机制, 实引入保证金制度, 形成农场对居民组考核, 居民组对种植户考核的二维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的考评体系, 一方面实现了层级组织机构的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有效的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模式, 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健身防病、统一农艺标准、统一作业标准、统一管理标准的“六统一”制度, 健个了管理体系, 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康有序发展。

篇4:勇于创新 不断进步

『镜头技术不断提升』

在镜头的光学技术中,佳能有许多创新,并始终保持领先的优势。在单反相机的自动调焦镜头上,佳能是最先应用超声波环形马达的。在镜头上装备图像稳定器,这也是佳能的最先实际应用在单反相机配套的EF镜头上。在1995年佳能就推出EF75-300毫米f/4-5.6 IS USM变焦镜头,这是世界上第一款装备了图像稳定器的单反相机变焦镜头。毫无疑问非球面镜片、超低色散镜片、萤石镜片这些特种光学镜片的实际应用,对于校正各种像差,提高镜头的成像质量都是大有好处的。佳能在2001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EF400毫米f/4 DO IS USM镜头,在这只镜头中,采用了佳能独创的复合衍射光学透镜组。这种新型DO透镜组,兼有萤石镜片和非球面镜片的特点,可以把色差、球差等像差校正到最小的限度。在近年来推出的EF镜头中,佳能更是不断针对数码影像的成像特质对镜头进行优化,不断将光学技术与电子技术进行整合,以实现最优的影像表现能力。

『全线自主研发CMOS』

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是数字相机的核心部件,直接关系到相机的图像质量和性能。佳能自主研发了三种不同规格CMOS图像传感器:全画幅CMOS图像传感器,由1110万像素发展到2110万像素;佳能独有的APS-H的CMOS图像传感器,由最初的415万像素发展到1610万像素;APS-C规格的CMOS图像传感器,也由311万像素发展到1800万像素,并居于同规格的领先地位。目前佳能的CMOS影像传感器,从EOS 5D Mark II、EOS 7D到EOS 60D,对光线的捕捉能力都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水平,而且在可见的将来,这种优势也会一直保持。

『影像处理器进步』

如果说光学镜头是眼睛的晶状体,影像传感器是视网膜,那么影像处理器就相当于人的大脑,在完美的光线收纳、记录之后,是如何处理获得到的这些光线,形成最终的影像。影像处理器对照片画质的色彩准确、高感表现和拍摄反应速度等多方面起这决定性作用。多年来,佳能的DIGIC 影像处理器一直在不断进步,第四代DiGiC4图像处理器增加许多新功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实现了14位的模拟/数字量转换。所以,装备DiGiC4图像处理器的相机,拍摄的图像更细腻,色彩更丰富。目前,DiGiC4图像处理器已经广泛应用在佳能的数字单反相机和轻便数字相机上了。如今已经发展到了DIGIC 5,除了保证高画质这个最关键的任务之外,更不断增加对相机智能技术的支持,这决定了数码相机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在不同定位的机身上,凭借超强的运算处理能力,DIGIC处理器给EOS数码单反和其他系列产品提供了高画质、高速度和智能化的功能,EOS 5D Mark II 上的EOS MOVIE功能就是技术进步下的产物,今后的EOS系统还将有无限的发展可能。

『我的镜头“至爱”:EF 70-200mm F4L USM』

佳能EF70-200毫米f/4 L USM是我最喜欢的一款镜头,这款变焦镜头就含有一片萤石镜片和两片超低色散镜片。毫无疑问,优秀的成像质量是我喜爱这款镜头的最重要的原因。另外,重量轻体积小也是我喜爱这款镜头的原因之一。尤其是爬山时,这个优点十分重要!“穿云破雾”就是我用这款镜头拍摄的,丰富多变的影调以及完美的细节再现,把这款镜头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使用EOS 5D Mark II与EF 70-200mm F4L USM镜头拍摄,此时场景的光比很大,雾气缭绕,但此镜头拥有超低色散镜片,景物边缘的过渡部分自然清晰。

篇5:不断创新勇于实践

不断开创技术机构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邓琦 朱海燕

技术机构是质监事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质监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它是质监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质监部门与其他行政执法机构的区别所在,它为质监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自去年以来,作为泸县质监局技术保障机构的泸县计量所以检测工作整顿为契机,以创建“精品县级计量所”的为抓手,针对自身发展的薄弱环节,以夯实保障能力、增强检测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为着力点,不断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努力提升检测工作质量、工作水平,增强机构活力和发展后劲,有效实现了检测工作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目标。

一、当前泸县计量所基本情况

泸县计量测试所现有职工1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9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4人。

该所建立了力学、电磁、电离辐射三大类12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内设综合检测室、大衡检测室、小衡检测室、车速里程表检测中心、电能检测中心,开展了18项检定项目。

二、开展计量机构改革的背景

当前,泸县计量所承担着全县食品企业、工业企业、医疗机构、集贸市场等行业的共计3万余台件计量器具的检测检定工作,涉及生

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泸县计量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原体制机制下的计量机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计量工作的需要,各种弊端日益凸显:

(一)制约机构发展的因素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紧张,投资渠道单一,泸县计量所存在发展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落后、技术手段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及检测工作的需要等问题,从而不仅造成开展的检验、检测项目少,而且“检不了、检不准、检不出、检得慢”等问题十分突出;二是人员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长期滞后,缺乏创新能力,机构领导“等、靠、要”思想仍较为严重;部分职工业务知识贫乏,高素质专业人员匮乏,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低,技术人员缺乏创新意识,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三是管理体制陈旧。在原体制机制下,计量所在人员进出、项目投资等方面,无法掌握自主权;在分配原则上,脱离市场规律,仍实行档案工资制,无法充分地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从而造成想进的人进不来,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出不去;三是文化理念不统一。没有统一核心的价值观,各自为政、我行我素现象突出,机构缺乏团队的凝聚力及开拓进取和服务为民的意识,致使计量机构的形象长期得不到提升。

(二)面临的形势

目前,计量机构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强烈的市场竞争:一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上级计量机构对县级技术机构的“高压”态势。质监系统的技术机构可以跨地区开展业务,形成对本地计量机构检验检测业务的竞争;二是推行区域监管的需要。当前,市局正在各区县推进区域监管模式,而作为提供技术保障的计量机构,其地位越加重要;三是服务企业的需要。当前,随着各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先进的检测手段对计量机构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突出三大重点,推进计量机构科学发展

要推进县级技术机构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将改革工作与技术机构的检测工作整顿相结合,以文化为基础,以人才为关键,以项目为载体,用机制作保障,立足服务,大力加强技术机构建设。

(一)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一是加强环境建设,丰富计量文化。计量文化是计量机构的核心价值观,是质监文化最原始最根本最具有丰富内涵的基本内容。构建计量文化,对促进计量检测工作开展,构建和谐计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泸县计量所在投入专项资金改造办公环境的同时,还在全所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提炼泸县计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并最终确定了“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计量工作理念。同时,通过做到规范机构介绍、规范人员着装、规范身份明示、规范礼仪行为的“四个规范”,大力营造融洽和谐的文化氛围,有效增强了社会亲和力,树立起了泸县计量所的新形象。

二是加强项目建设,增加设备投入。项目是技术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项目就没有收入,更谈不上发展。自2009年以来,泸县计量所以拓展服务领域为目标,不断加强检测项目的建设,增加检测仪器设备投入。先后与四川和益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泸县交警大队

等单位合作,建成了电能计量检测中心和车速里程表检测中心,有力拓宽了检测领域。同时,更新了压力表检定装置,添置了车速里程表检测系统等仪器设备,并与泸县电力公司共同投资,添置了3套电能表检定装置和1套计量箱检定装置。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检测能力。技术机构发展需要的是包括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在内的人才群体,要采取对内加强培训、对外积极引进等方式,满足技术机构的人才需求。为此,泸县计量所根据岗位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5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各1名,有效充实壮大了检测队伍。同时,在严格落实每周一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上级开展的各项业务培训。此外,加大了检测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力度,增加了1名工程师和7名助工,填补了该所此前没有助工以上工程技术人员的空白。

(二)科学创新,规范管理

一是完善管理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健全的管理体系是技术机构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为此,泸县计量所结合实际,全面修订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各项目作业指导书,修改量与老版本相比达50%以上,并加强体系文件的宣贯学习,加大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同时,重新制定和修订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了《泸县计量测试所职工工作规范》,有力加强了对财务、人事、业务工作等各方面的管理,促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二是强化机构改革,实现科学发展。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是探

索技术机构走向市场之路,放开管理,经费上实现“自收自支”、分配上实现“按劳分配”、人员上实现“能进能出”。为此,泸县计量所通过采取对计量所中层干部重新竞争上岗、打破以往的档案工资实行岗位工资加绩效工资的新分配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对该所进行了大胆改革,有效建立起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的工作机制,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三是创新检测方法,提升检测效率。针对传统检测模式存在检测数据准确性不高、检定证书出具时间长、检测人员相对不足等弊端,为此,泸县计量所不断探索,大胆创新,自行研发了一套快速检测录入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现代办公软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高效性,实现检测数据计算、正误判定、检定证书打印等环节同步完成,实现了从原始记录到证书的自动生成,杜绝了检测数据不准、时间太长的问题。

(三)服务企业,保障民生

技术机构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就必须以服务为根本,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将工作定位于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实现“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转变。泸县计量所在狠抓委托检测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减免企业的服务收费,并做到随叫随到。去年,该所为80余家企业开展了委托检测工作,共减免服务收费30余万元。此外,该所还先后与市计量所合作开展了对泸县各医疗单位计量器具的检定以及对出租车计价器的检测、维修、更换和调试,有效保障了各方的合法权益。

篇6:创新工作方法 勇于探索实践

吴中经济开发区河东工业园是一个以化工、电子、精密机械等高科技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基地。园区内现有开业投产企业24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9家, 内资企业15家,规模以上企业16家。自2004年3月起,我开始担任河东工业园联合党支部副书记,负责园区内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工作。目前,河东工业园已建立基层党支部16个,做到规模以上企业100%建立党支部。

一是当好理论员。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我积极参加党的组织建设、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等党务知识的培训,每年还同入党积极分子一起参加培训班的学习,接受再教育,并积极参加开发区党工委组织的大党课、形势任务报告会等活动,了解党组织的设置原则和建立党支部的工作程序,掌握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培养、教育和考察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熟悉党务基本知识。同时,通过定期的党建工作指导员例会,及时了解党建工作动态,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是当好宣传员。我经常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主动加强与非公企业业主的日常沟通联系,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上级精神,宣传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区委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措施等,使业主打消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顾虑,努力营造有利于党建工作开展的氛围。针对非公企业党员数量少、比例低的实际,我们积极加强对申请入党员工的培养、教育,进一步壮大了党员队伍。采取直接走进企业的方式发展和考察党员,这样做既有利于保证企业职工的正常生产工作,又有利于进一步在企业内部更深入的了解发展对象的思想工作情况,近年来,共发展新党员3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7名。

三是当好调研员。对已开业投产的非公企业,深入进行拉网式的走访调查,逐一摸清企业基本情况,努力做到“五清”,即企业经营状况清、职工人数清、组织设置清、党员数量清、业主身份清。重点对企业“隐性”党员、“口袋”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情况进行摸底登记,并在企业内部落实党建工作联络员,加强同企业党建工作联络员的经常性联系,进一步了解企业中党员情况,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及时记载和更新非公企业基本情况。

四是当好指导员。为了有效地提高非公经济党组织的组建率,根据《党章》有关规定,对照园区内企业情况,只要有3名党员的,都帮助其单独建立党组织。同时,多渠道多形式,解决组织难点。对于一些党员人数只有1名或者暂

上一篇:高二上册琵琶行知识点梳理下一篇:固体废弃物的现状及其对人们的启示(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