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语言艺术

2024-05-08

关于教学语言艺术(共6篇)

篇1:关于教学语言艺术

关于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然不可替代,是教师在教学中时刻都不能离开的基本技能。讲解技能是人们解释或解说知识和专门技术的行为方式,是教学中采用最普遍最经常的教学方式,讲解技能是教学诸项技能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其优点在于:它能在短时间内简洁地传授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是不可替代的、高效的教学手段。

然而,在影响讲解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语言应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清楚、准确,在此基础上力求精炼、生动。清楚、准确、精炼、生动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高效率的传递正确的知识信息,可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收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的语言还应使学生感到亲切热情,礼貌文雅,富有哲理,使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得到美育和德育的熏陶。

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人们用语言来彼此交流思想。同时语言也是人用来进行思维的工具,人类是借助内部语言来进行思考的。

什么是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多样的,主要有课堂口语,即口头表达;书面语言,即书面文字表达,如板书、批改作业的批语等;体态语言,即用示范性或示意性动作来表达内容和思想。在这三者中,课堂口语是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

教学语言是教师最基础的教学技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学语言具有教育性、学科性、简明性、启发性和可接受性等基本特征。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它不独立存在于教学之中,却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教学行为。人是感情动物。课堂教学语言是有感情的,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激励人。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教学语言是教学策略研究的重要方面。教学语言具有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性、启发性、丰富性、生动性、通俗性和循环性等多样性。

运用教学语言的意义作用

通过教学语言行为实施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的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对学生个性的熏陶感化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的、创造性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讲授、叙述、提间、回答、辅导、解释,还是板书、实验、演示等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

只有通过教学语言,引起学生的意识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的活动,引起他们对事物的感知,才能起到意识交流的作用,获得感性认识,继而实现理性的飞跃。尽管现代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现代教学手段日益先进化,诸如社会实践、实地考查、实验、操作、电视、屯影、录像、卫星传播等纷纷涌涟教学过程,但是,它们都无法替代教学语言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效果。而且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严密性和艺术性还要求得更高。因此,教学语言的优劣、教师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的条理性的逻辑性以及驾驭语言的技能等,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并制约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教学语言的特征

教学语言是语言这一人类交际工具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又是教师以选择最完善的语言为手段,培养人才的技能。教师所从事的是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崇高事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这一特点出发,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还是在思想工作中,即在一切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应该用最完善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的心灵世界,用最完善的语言去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是对教师语言的总要求。另一方面,学生每时每刻都在密切地注视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加里宁对此曾作过形象的比喻:“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这样严格的监督,也没有任何人能对年轻的心灵加以如此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比其它任何职业的人都要严肃认真,使自己的语言尽美尽善,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由于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语言的基本特征。

(1)教育性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学生施加着影响和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注意语言的教育作用。教师语言教育作用的发挥同教师个人的威信有直接的联系,也同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对教师来讲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①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人师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提出教师必须有崇高的品质,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首先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无私无畏、诚实勇敢。无数事实证明,教师能以身作则,威信就高,教育效果就好。反之,就没有威信,效果就差。

②语言表达要辩证,防止绝对化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理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世界上的事物种类繁多、千变万化,在讲解它们的共性和规律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许多特殊和例外,不能一概而论。

(2)学科性

教学语言所传递的是某个学科的教学信息,必须运用本学科的专门用语——术语来进行。因为专业术语是一定学科范围内的共同语,运用它们进行教学,一说就懂有利于交流。否则,不但语言不严密,甚至可能出现错误。每一学科都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素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自己的理论、范畴系列,并通过它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来揭示客观规律。各学科的特有概念、范畴,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就是专业术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学科专业知识,必须使用该学科的专业术语,一般不能用生活用语来代替。因此,要注意:

①正确地使用名词术语各学科的名词术语都有其确切的内涵和外延,运用不当就会引起科学性错误。

②处理好通俗语言与学科术语的关系有时为了使讲解生动有趣,需要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但是这种语言仍然应该是优美的,不失学科性的语言。

(3)科学性

科学的语言是使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用语准确,语句合乎逻辑 用词不准确,词语搭配不恰当,语言就会失去准确性。例如,有的教师说:“只要同学们稍微深思一下,就会明白它的含义。”这句话就是状语和中心词搭配得不当,因为“稍微”和“深思”是矛盾的,如果把“深思”改成“想”就准确了。逻辑性要求是指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思维规律,并起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作用。这就是说任何学科都得运用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研究对象,运用着一般的或特定的逻辑方法。因此,教师就必须把本学科的内在逻辑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②比喻恰当,观点正确教学与科普讲座是不同的。在科普讲座中除了语言要通俗易懂外,还运用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把植物、动物及一些非生命予以人格比。例如,在讲血液中白细胞的作用时,把白细胞比作保卫祖国的卫士,当敌人入侵时,白细胞纷纷渗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到组织液中去消灭入侵的细菌,真好比是当年“父送子、妻送郎、人人参军上战场„„”

教学是要使学生学到科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比喻的使用必须恰当,不应有拟人观、目的论等错误观点,对自然界某些看来似乎神秘的现象要作出科学的解释。目的论是指对某些动植物的行为作唯心的解释。

(4)简明性

教学语言的简明性是由教育、教学的特殊任务所决定的。教师的语言不简明,势必给学生吸收教学信息带来极大的困难。教学语言的简明性也是由其特定的环境和表达方式所决定的。一节课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较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语言的表达必须要简明扼要。另外,教学语言是诉诸学生的听觉,转瞬即逝,冗长的语言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影响学习的情绪。比如英国BBC 广播电台发表过这样的评论:语言冗长使人难以理解和回忆,在无线电广播上作一次谈话包括讲解应以十分钟为限,而关键的部分不要超过一分钟。当然这不是说把一切讲课应压缩在十分钟以内,因为课堂还包括其它许多活动,只意味着讲解时要注意简明性。

在注意简明性时,要处理好化繁为简与科学性的关系。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基础,对科学性的要求不能十分严格,有些内容可以简化,但是不允许有错误。

(5)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能起到调动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作用。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看他的语言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是否对学生产生了激励作用,达到了培养人材的目的。启发性有三重意义,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启发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很多,如理论联系实际、生动的语言描述、正确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等。创设情境“制造矛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6)可接受性

教学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要使之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用的语言必须能为学生所接受。首先要注意语言的外部形式,声音过低、吐字不清、节奏不适,都要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声音过高、语气太重,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学语言应当声调的高低要适度,节奏快慢要合理;既不要用平淡的语言无表情地去讲授重大而有趣的问题,也不要用激昂慷慨的言词去讲授那些本来平淡无奇的事实。其次,是要了解学生的语言,会运用学生的语言。在这里,仅仅能模仿学生的语言是不够的,教师不仅要说学生能听得懂的话,而且在语言运用上要比学生高一筹。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在教师的影响下才会迅速发展。另外,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跟学生当时的思维联系起来,跟学生的接受水平相一致。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不是一字不差地背诵讲义,而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一边按计划讲解,一边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从学生的表情上“洞察一切”。发现学生有难于理解的问题,应能随时选配学生易懂的词句,或更改叙述的结构进行再一次说明,直到学生理解为止。

教学语言的分类

教学语言大致有导语,提问语,阐释语,应变语、结语。

导语:常常用于一切课的起始和一个问题的开头。一节课开场白的重要性是 不言而喻的。有人说上课在五秒钟之内,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很有道理的。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致,使他们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好奇感,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使用导语要巧设引人入胜的开头,防止平淡无奇。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一节课的导入语,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所以老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应该用形式多样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导语有故事式,激发式,悬念式。

一、导入语言应该精炼。教师的语言要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精 炼简洁,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绕了一个大弯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精炼的导入语言使学生一下子明了本节课的主题和中心内容,能引导学生目的明确地进入教材去寻幽探胜。一位老师在上朱自清名篇《春》第二课时的时候,就安排了如下的导入语:“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粗略地知道了《春》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盼春——春景——迎春——赞春这条线索,写出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这一节课,我们主要领会作者是怎样用细腻的笔触来写出春草的多软、春花的香艳、春风的柔和及春雨的细密的。”这段话通过简短的复习,然后直接切入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案例二的语言精炼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可以为提高课堂效益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导入语应具有启发性和吸引力。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要能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教师语言的吸引力就是教师若能通过耐人寻味的语言循循善诱,提供一些思考问题的线索,所讲的话就能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学习的殿堂。古人云:“学贵有疑”。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提出问题,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揭示矛盾,造成悬念,可以使学生更加投入地,更加积极主动地,更加有效进入课堂的教学中。

三、导入语要妙趣横生,生动优美。教师的课堂导入语,美在亲切、生动,美在清晰悦耳、圆润动听,更美在如诗如画、充满感情和哲理。例如在欣赏余光中的《乡愁》时,一位老师是这样配合着音画导入的:一个深秋的夜晚,夜深了,一轮明月升上了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了门窗,洒进了屋里,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一股思乡之情如潮水般地涌出,一首诗从他的心中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这样优美的语言,每一言每一语都应渗透着美,学生喜欢倾听并模仿它进行创造,还能够从中体会到生动的情理美,从而接受美的教育。

四、导入语要抑扬顿挫,把握好语言的节奏。教学语言的美感不仅体现在 声音吐字清楚、坚实、完整上,也不仅体现在声音的力度均匀,持久坚韧,言简意赅,铿锵有力上,更体现在叙述时的语言有层次、有轻重缓急,有抑扬顿挫。所以在导入时,教师的语言应该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把无声的教材描摹成充满美感的有声的画面。

开课伊始的课堂语言是导入语。精彩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怎么样运用 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但是良好的导入语能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能使教师更好地开展一堂课。

提问语:这是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而是用的语言。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提问语应该注意:

首先问题要清楚,目的要明确。提问要使学生一下子能听懂,知道应该怎样回答。不能设一些不疑之问或莫名之问。教师要确定好问的范围,深度和广度,并组织好语言,然后才能发问。

要讲究问的顺序。提问时,自己要胸有全局,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应有条理的进行。提问一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学生才可顺着老师的思路做层层深入的回答。

提问要做到宽题和窄题相结合。使学生常处在和谐的信息交流中。提问要有启发性,要能促使学生思考。不要问简单的对,不对;好,不好。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从思维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学生可从老师的提问中,得到教师的启发引导等信息,了解上课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则可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可见,教师如何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有兴趣的问题,变老师的独自讲解为师生共同讨论,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思而后得,尤为重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能在“问”字上下功夫,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对非语义、抽象性的音乐而言,课堂中的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师生之间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然而,当前课堂提问也存在许多问题。如:

(1)表面性提问。即提问简单化、形式化,往往只问“对与不对”等类似问题,而学生也只简单地回答“是”“不是”等。表面追求热闹场面,轰轰烈烈,实则却空空洞洞。

(2)习惯性提问。即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太少,收效甚微。

(3)惩罚性提问。当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便突然发问,借机整治。

(4)提问不看对象,不讲求变通。“铁定”的问题,“铁定”的答案。一个问题毫无变化地问遍全班。

(5)对答不出或答错的学生,冷面相对甚至斥责嘲讽等。那么,到底该如何合理有效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呢?下面谈一些体会与思考:

一、设置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如何把问题向学生提出,对课堂提问的成败有重要关系。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如何巧妙地启发提问呢?

(一)抓住兴趣,循循善诱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保持注意、参与及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内在要素,是推动人们去探索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2000多年前,我国教育前辈孔子曾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理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兴趣对人所从事的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会磁石般地吸引人们去参与、从事和认识某种活动。而对于学习来讲,学习兴趣就首先成为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培养学习兴趣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来讲,都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二)由浅入深,注意适度

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过多、过少、过简、过都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应做到因文而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必要时也可增加难度,但必须以适合学生的心理认识能力为检验标准。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直接抛出一个大问题往往让许多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密切相连、层层相扣的小问题,理解运用起来自然容易了许多。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然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提问中,我们采用的较多的方式是追问。即教师把所要讲解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而这些问题之间一环扣一环,当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时,学生也就学到要学的知识。只有适当地掌握分寸,循序渐进,才能逐步达到问题的“本质”。

同时,教育虽然承认差距,但应拒绝“选择”与“淘汰”。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尤其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差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作为教师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还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二、设置课堂提问的明确性

提问要有目的性。问在困难处,问得其所,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材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

(一)目的明确,突出重点

提问要有它的目的性、针对性,达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问题,重点是什么。例如:一开始导入部分的提问一般是为引出课题作铺垫,有的问题可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有的问题可与学生的日常习惯相联系。对新授部分的提问,应与所学的重点内容有关。这就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新课的重点上去,不致于使整节课重点不突出。同时,问题不能提得过泛,过泛的话题,会让学生不知从何答起。

(二)语言简明,正确引导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学语言应注意准确性,不然就会指鹿为马,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样,提问时也应注意语言明确、精炼、表达清楚,不可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使学生不知所措。在文字地运用上应仔细推敲、斟酌。尤其是某个概念或专用术语一定注意准确。可往往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却忽视了这个环节。如:“夜曲与小夜曲”、“奏鸣曲与奏鸣曲式”等音乐术语,虽然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在提问中运用不当,会造成错误的信息。此外,提问时教师还应注意态度要温和,语气委婉且带有引导、鼓励性。切不可冷嘲热讽。同时幽默、生动的语言也能深深地吸引我们的学生。

三、设置课堂提问的新颖性

问题的设计要新颖,要有启发性,让学生乐于去思考。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摒弃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这样的提问,久而久之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新”才能唤起学生的“心”,问题“新”有兴趣,学生才会跟着老师的引导去想问题,继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达到解决问题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一)选准角度,讲究新奇

提问应讲求角度,讲求灵活性。选好角度、巧于设疑、善于引导。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作多角度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角度。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造成一开始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可到后来,学生们渐渐出去了兴趣,导致教学涣散,效果不佳。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在提问之前,从这一角度出发,尽量使每个问题都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

所谓创设情景就是提出的问题,讲究感情色彩,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

1、创设形象化的提问情境

如何使抽象的教学变成形象、具体、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所关注的话题。作为教师,我们的提问不仅在考学生,而且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对话中找到师生心灵共振点。除此之外,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创造一种与教学相和谐的环境气氛,也是非常有效的。

2、创设疑问性的提问情境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有了疑问,才会去学习,去思考。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则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并进一步激疑、导疑、释疑,诱导学生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这便构成了疑问情境。如:诱发学生兴趣后设问,激发学生悬念后提问,进行一系列追问等等。其共性是通过一系列疑问情境的设置,让学生通过感知思考后,寻求问题的答案。

3、创设民主和谐化的提问环境

传统教学中认为,提问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学生听着教师问题自己思考,然后再得出答案。而文学作为一种最富于情感表达和最具有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蕴涵着巨大的美感能量。它同其它学科的显著区别是:淡化教育活动的知识传播过程,代以师生方主动投入,相互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研究表明,情感在人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中,显示出极其重要和深刻的作用。

阐释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语言。它是使用 频率最高,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语言,尝尝在一节课中药很多次的使用它,要将一个全新的知识和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传授给教学对象,讲好阐释的话是重要的。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识性的东西解释清楚,又要把怎样做的方法,要领传授好。解释语要求规范,明了,准确,流畅,还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讲得通俗,生动,活泼,带有趣味性,启发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应变语:应变是一种教育机制的表现。它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灵活调整的语 言。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活动,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敏锐的发现问题,适应千变万化的形势,灵活地,及时地用应变语来驾驭课堂教学。应变语要求教师有敏捷的思路,善于顺着学生考虑问题的轨迹,找出症结所在。要尊重学生,因势利导,用画龙点睛的话语使学生幡然醒悟。于此同时,教师还应有宽容精神,言语要和蔼,切不可因困窘而一味指责学生。

机智巧妙的语言则可以弥合新的教学矛盾、偶发事件、自身失误等,并达到 天衣无缝的妙境。甚至在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可急中生智的顺水推舟化险为夷。

机智巧妙的语言体现教师的机敏睿智。作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会尽可能 的把教材吃透,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力的做到尽善尽美,也把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想到了,大部分的语言可以预设,但是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是活的学生,所以在课堂上尽管你做了充足的准备,设想了一百种情况,但还是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更多的时候是学生的“语出惊人”。使教学语言不能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处理不好,不但会影响教师教学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有机智巧妙的语言来化解,也叫应变语。应变语要求老师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反应力,调控的驾驭力。

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是幽默评价语的传播者,他的课堂上总是笑声不断,让 人感到轻松愉快。一次上《镇定的女主人》时,贾老师请学生找“镇定”的反义词,一学生讲“慌张”,贾老师又问:“那把‘慌张’放入课题,这课题应怎么读?”该生说:“是‘慌张的女主人’。”大家笑了。贾老师幽默地插了一句:“你才是一个‘慌张’的小姑娘呢!”大家笑得更欢了。这学生害羞地吐了一下舌头,连忙改口说:“应该是‘不慌张的女主人’。”后来,这学生举手举得特别卖力。到了最后抽读课文时,贾老师还特意指名,“请那位慌张的小姑娘来读!”(贾老师开的公开课都是借班上课,学生与老师之间互不认识)那小女孩兴奋极了,有声有色地读了起来。可以说,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

贾老师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 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课上,贾老师一会儿翘起大拇指,一会儿鼓掌,一会儿与学生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回答。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读有关竹子的句子,读得不错,而此时贴在黑板上的一段竹子正巧掉了下来,于是贾老师借题发挥:“你读得多好,看,连竹子也来祝贺你了,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说着,便把竹子递给了那个学生。那个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引得所有的学生羡慕不已。大家又纷纷发言,力争得到老师别具匠心的奖赏,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选自《教育的机智教学的艺术——特级教师贾志敏的课堂评价语言》)结语: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当的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利用课堂总结,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教学环节更完整。音乐教学的课堂总结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和生动,确保总结的实效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并且在课堂小结处留给学生“空白地带”,让学生去质疑、解疑。学生常有问题,才能常会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结语包括总结语和小结语。它可以是一堂课的,也可以是一个问题的结语。结语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当堂消化,理解,巩固强化新学的知识,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更好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结语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清晰,起到提纲掣领的作用。切忌虎头蛇尾,草率收场,最好能创设耐人寻味的结语,给人以悠远绵长的感觉。要防止只做简单重复,语言乏味而无新意。

结语常用的有总结式,讲评式,歌谣式,布置任务式。关于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教学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所谓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

一、从教学目的、任务看,教学语言艺术应具有高效教育性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把知识正确而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而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在选用教学语言时就必须根据备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精心考虑,注意信息的高效传递。

二、从教学内容看,教学语言艺术应具有专业知识性

不同的学科,需要用不同的专业语言,文科教师要注意感情的抒发,理科教师则应注重理性的阐述。即使同一科也应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语言。比如同是语文学科,讲议论文与讲说明文就不能用同一种语言。语言的丰富多彩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表现之一。

三、从教学对象看,教学语言艺术应具有针对性

对低年级学生,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不同的语言,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诱导作用。脱离学生实际,千篇一律,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与教学规律相悖,更与教学语言艺术无缘。

四、从教学方法看,教学语言艺术应具有多样性巴班斯基认为,没有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就没有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实际,交错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或讲述,或点拨,或质疑,或解难,或分析,或综合,为此,就要求运用相应的多种教学语言,一方面这是为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为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除此以外,教学语言艺术还应简明准确,具有科学性;通俗形象,具有直观性;生动含蓄,具有启发性;层次清楚,具有逻辑性;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性;机敏风趣,具有灵活性。

教学最优化的语言艺术

要研究教学最优化语言的表达艺术,必须首先看它的生成。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从最初的表述动机,经过表述的语义初迹(即表述意图)和内容言语,到扩展的外部言语。教学语言的生成也离不开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要正确的表述动机,即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生成语言。第二,要有明晰的表述意图,通过哪些方面,用哪些方法来阐明教学目标,要心中有数。但这时还是一种压缩的、潜在的“语义初迹”。为把这种“语义初迹”进一步转变为有一定时序的线性的内部语言,即通过精选、提炼简缩化、口语化的词、字,来体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方方面面。这正是我们第三步要做的工作。第四,要把内部语言扩展为教学语言的表述。它要求用一连串完整的句子结构,把设想的教学方案写成书面方案,并转化为施教过程中的口头语言。

至于口头语言的表述,则是教学语言艺术的具体体现。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语言艺术,在运用口头语言时,要注意运用好以下艺术技巧。1.修辞术

修辞术是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具体的艺术技巧。不仅书面语言要注意修辞,口头语言也应如此。有人说,不用修辞的说教是一位道貌岸然的哲人,用修辞的说教就是一个绘声绘色的演员。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借代、夸张、双关、反语、对偶、排比、反复、仿拟等。讲课时,如果能适当运用以上修辞手法,可使语言顿生光彩,提高语言感染力。如有位化学教师在讲课时,把剧烈的燃烧称为“轰轰烈烈的氧化”;把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静悄悄的氧化”,比喻贴切,形象逼真,容易记忆。再如孙敬修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时,经常用拟声,使故事非常生动。他讲《胆小的兔子》时这样说:老山羊“嘭嘭”敲门,门“吱呀”一声开了,狐狸让山羊“扑通”一下栽了个跟头,兔子一哆嗦,草“唰唰”直响„„拟声词的连续运用,为故事增添了很多光彩。

2.变调术

声调是语言的组成要素之一。课堂教学中语调富于变化,能使口头语言有声有色,增强感染力。有位意大利演员登台表演数数技艺,按照数目的顺序从一数到一百,这么平淡的数字一般数起来肯定枯燥无味,但那位意大利演员却通过非同寻常的多变的语调,把数数得有声有色,台下的观众听得津津有味。这不能不说变调术是提高语言艺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进展情况不断地改换语调,运用变调术来增强教学语言的表现力、吸引力。特别是语文课朗读课文,更应如此。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时候,声音就低一些。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快乐的生活,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感情色彩截然不同。因而我们在讲课时,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部分用欢畅、活泼的语调,速度可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稍慢一点。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

3.停顿术 停顿,是指教师在讲课时,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应留有适当的停顿。恰到好处的停顿,能起到叙述清晰、引起思考的作用,有时还能像《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样,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有位教师讲《周总理,你在哪里?》时,他不像有些教师那样条分缕析、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一讲到底,满堂填塞,而是先在黑板前挂上一幅镶着黑纱的周总理的照片,然后用注满真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庄严肃穆、荡人魂魄的氛围之中。师生的感情酝酿着、积蓄着,当大家的悲恸感情达到最高峰时,教师呼唤了一声“周——总——理”,突然戛然而止。尽管此时整个课堂一点声音没有,但学生的心早已随那一声悲恸的呼唤飞出了课堂,飞越了高山、大海、森林,去追寻周总理的踪迹。大家声泪俱下,对周总理的缅怀、崇仰之情全都凝聚、升华在这个特定的艺术停顿、空白之中。停顿的艺术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4.节奏术

教学语言要有节奏,要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这样,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相反,如果教学语言平板单调,在一个平面上滑动,大脑皮层就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节奏的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强板式:以声调高亢铿锵,内容相对凝练,语速稳而有味,风格浓烈刚正为主要特征,中年教师,或讲感情充沛的诗歌、散文课时常用这种板式;

(2)弱板式:以声调轻细平和,语速持中略缓,内容相对悠散,风格柔和雅致为主要特征,女教师,或讲说理性课文、知识性短文时常用这种板式;

(3)急板式:以语速快、停顿短、层次结构较紧凑为主要特征,性格急躁的青年教师,或容量大的课常用这种板式:

(4)缓板式:以语速慢、停顿长、层次结构相对松散为主要特征,老年教师,或容量小的课常用这种板式;

(5)平板式,发音不高不低,声调不抑不扬,语速不快不慢,停顿不长不短,内容相对平淡、无明显起伏变化的课常用这种形式,但不可多用;(6)综合式,指多种板式的交织组合,这是我们讲课应该提倡的。以上只是我们对教学语言节奏安排的一般建议,选用时应依据自己的特长及教学内容本身固有的特点,不一定拘泥于某一种。不过,一般性的规律还是应该掌握的。

5.重音术

口头语言表达,应有轻有重,凡关键字词,皆应用重音表示,这不仅可以使语言生色,而且还可起到引起注意、促其思考和重点记忆的作用。如在小学数学课中,让学生站起来数数:“×××,你数数数,看这是多少个?”句中的三个“数”,如果不分轻重,就不能引起学生注意;如果突出了重音,学生就能很快地体会到教师的意图,进而积极思考。

6.语气术

语气的使用对课堂教学意思的表达、感情色彩的表现,以及讲课的生动性、感染力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在讲课时要注意语气的变化,注意区分和使用各种不同的语气。首先,语气要运用准确,该肯定的肯定,该赞成的赞成,该反对的反对,该否定的否定。不能含糊其辞,也不能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其次,要交叉运用好叙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几种语气,不能一味地平铺直叙,否则课堂教学就会死气沉沉,缺少生机,缺少变化。第三,要端正对人对事的态度,说话要和气,要尽量运用文明礼貌用语,不能把个人的情绪带进课堂,更不能动辄训斥、讽刺挖苦,否则学生就不能“亲其师、信其道”。另外,还要掌握好听课人的心理,根据学生的需要,把话讲在学生的心坎里。

7.含蓄术

含蓄,是教学语言成熟的一种表现。一般地说,教学语言准确、清楚较容易做到,形象、生动就稍难一点,含蓄就更难了。含蓄之所以难,就是因为含蓄语言的要求高,教学时,教师既不能一语道破“天机”,又得让学生明白,还不能含糊其辞。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清代沈祥龙也认为,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这虽然是就写作而讲的,讲课也不例外。人常说,教师说话要注意留有余味,就是这个道理。笔者曾听过两位教师的讲课,同样是讲“休”字的含义,一位教师直言不讳地说:这是“休息”的“休”。而另一位教师从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片《聪明的一休》说起:《聪明的一休》每一集中间都有这样一个场面,小一休躺在地上,一只手撑着脑袋,他的师兄在远处喊他:“一休!一休!”一休怎么回答的呢?谁还记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休息!休息!休息一会儿”。“那么这个‘休’字是什么意思?”“‘休息’,‘休息’的‘休’。”通过巧妙含蓄的引导暗示,让学生自己说出“休”字的意思,肯定要比教师直接说出要好得多。

除了暗示之外,委婉也是含蓄常用的手法。特别是当学生答错问题,或者课堂上违犯了纪律的时候,教师用含蓄的语言,委婉地提出批评,效果要比直接批评好得多。有一位学生作文时抄袭别人的文章,教师看出来之后没有直接训斥那位学生,而是含蓄地说:“这篇文章我好像在哪儿看过?”用“模糊”语言表达肯定的意思,那位学生自然听得出老师话中有话,由于是善意批评,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以后作文再没犯过抄袭的错误。

8.幽默术

幽默是趣味语言的一种,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使学生在看似说笑打趣中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从中受到启迪,受到教育。因而有人说,幽默,是语言的调料,有了它,什么话都可以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永甜美。幽默,是智慧的火花。可以说,智者多幽默,幽默与智慧原本是天然的一对。而智慧又以知识为基础,没有知识便没有智慧,没有智慧便没有幽默。幽默,是引力强大的磁石。有了它,便会把一颗颗散乱的心吸入它的磁场,让张张脸上绽开欢乐的花儿,现出会意的笑。幽默,具有神奇的魅力,可以使愁眉紧锁的人笑逐颜开,使泪水盈眶的人破涕为笑。

正因为如此,西方有人把幽默作为衡量一位好教师的12 项指标中的第一组成要素。米·斯维特洛夫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一位班主任教育学生不要吸烟,没有用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幽默风趣的谈话:提起吸烟,我认为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可以防小偷,因为吸烟能引起深度剧咳,小偷怎敢上门?二是节省衣料。长期吸烟,会成为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是可以演包公,从小就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用不着化妆;四是永远不老。据医学记载,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活不到老了。话虽不多,但使学生懂得了吸烟的危害,体味到教师的用心良苦,感受到了教师的体贴、关怀。这样的教育效果能不好吗?这正如德国著名演说家海因·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知识教学也是如此。有位数学教师讲授π的值。他先用艺术笔法把π画成一个小脚女人,接着写出3.13、3.14、3.15 等几个数,然后对学生说:谁来为这个小脚姑娘找一个最合适的“丈夫”?当学生找出3.14 后,那位教师又说:谁能说出它的职业?数还有职业吗?学生们一下子都楞住了。这时教师不慌不忙地说:大家看,这是它住的地方:山巅一寺,寺就是庙,在寺庙里工作当然是“老和尚”了。学生大笑。笑声中,“山巅一寺”(3.14)在学生头脑中留了下深深的印象。

这里应该提出的是,幽默固然离不开笑料,但“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幽默具有高雅性,它是人们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的外显”(老舍语)。我们运用幽默一定要出于爱心,不能讽刺挖苦。再就是要注意分寸。真理越过一步就会成为谬误,幽默过了头也会产生副作用。

9.引用术

讲课,主要靠语言来传递知识,因此,教学词汇应比较丰富。课堂上,适当引用一些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群众口语、电影、故事、文学艺术语言等等,可使讲授生动有趣,便于理解。有位教师讲遗传和变异,就引用了两名民间谚语:“老百姓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是遗传”;“一娘养九子,个个不相同,这是变异”。两句话把一个深奥的道理说了出来,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引用,可以引用现成的观点,也可以引用既成的事实。古今中外、山川湖泊、花鸟虫鱼,凡是用得着的,尽管顺手拈来,为我所用。有一位教师在谈到对教育的认识时,一连引用了几个人的话,说得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一个受了不良教育的孩童,等于丧失了方向。知识才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所以,教育是廉价的国防。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它的果是甜的。让我们为教育的甜果施肥、浇水,尽一点微薄的力量吧!这一段话虽不多,但一连引用了5 个人的话,其中第一句是列宁说的,第二句话是肯尼迪说的,第三句话是李大钊说的,第四句话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说的,第五句话是J·R·逊说的。只有最后一句话是他个人的。一连串恰到好处的引用,不仅有力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还增强了语势,显示了名言、警句的巨大作用。不过我们在引用时一定要注意准确、恰当、灵活、生动,不可滥用。要做到不用则已,用则让它熠熠生辉,为课堂教学增色扬威。

10.翻新术

引用是照搬别人的话来说明问题,翻新则是在前人名言、警句的基础上,根据当时情况的需要改变其中个别词语,赋于新的含义。它是引用基础上的创造。恰到好处的翻新,能使语言风趣生动,明快犀利,起到一般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一位教师在讲授《春》时,发现个别同学精力不集中,老往窗外看,于是仿拟孟浩然的《春晓》诗,说了句:“春眠不觉晓,上课闻啼鸟。精力不集中,学习知多少。”学生听完会心地一笑,便很快集中精力听讲了。

还有位教师在讲解刘禹锡的《陋室铭》之后,为了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仿拟原文翻新了一篇《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翻得快,杂志看得勤。琢磨下象棋,寻思看电影。上课打瞌睡,下课如发疯。无学习之意趣,有混世之闲情。虽非俱乐部,堪比游戏厅。心里云:混张文凭。这位教师最后说,我们切不可做这样的学生。翻得自然成趣,劝喻妥贴有力,很有教育意义。

篇2:关于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太阳,它的魅力在热烈;语言是月亮,它的魅力在宁静;语言是“润滑剂”,能让两个相互矛盾,相互摩擦的物体,变得相互配合,相互融合;语言是抒发心情,表达感情,吐露真情的载体;语言是心与心中唯一的桥梁,也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通道。语言让世界更美丽。

一声嘹亮高亢的歌声,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回荡着,一个带着帽子骑着马儿的汉子,唱着优美的哥。他就是著名歌唱家,作曲家王洛宾,他被称为“西部歌王”,他从音乐学院毕业以后,在寻找音乐的路上一直徘徊着,迷茫着,偶然的一次机会,在兰州的街上他听到了一个维吾尔族青年用维吾尔语哼唱着一首歌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轻盈明快,于是他对维吾尔族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刻苦学习,他学会了维吾尔语,并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等几百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经常一个人骑着马,奔跑在新疆广袤的大草原上,或者茫茫的戈壁滩上,和维吾尔族老牧民谈笑风生,和维吾尔族美丽的姑娘谈天说地,一起唱歌,他已经完全被维吾尔族人接受,在维吾尔语编织的魅力海洋中徜徉着,维吾尔语给与他歌曲创作上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完全的融入进热情的维吾尔族当中,可以说是维吾尔语创造了“西部歌王”王洛宾,语言是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它能够让冷漠变成温暖,让无情变得有情,让枯燥无味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篇3:关于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项艺术劳动,而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项艺术劳动的成果。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师自身语言起到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语言表达的灵活程度可以让学生思维更加敏捷、更加灵活;教师所指向的观点认知同样会对学生独立自主的判断力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教师语言所选择的材料也会促进学生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的提升。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在吐词清楚、声音洪亮、语言规范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物理教学语言要科学严谨而富有逻辑

物理这门学科是一门科学的、严谨的、逻辑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它的每个知识每个定论都是千百次科学实验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语言也必须科学、严谨符合逻辑。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清物理概念,弄清物理规律,把握住知识与知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才能准确地把物理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探究“欧姆定律”时,结论不能说成“电阻与电流成反比,电压与电流成正比”,而应该说成“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因为电阻时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电流无关,电压是形成的电流的原因,有电压才能有电流。再例如学习重力方向时要强调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在认识浮力时要注意“浸在”、“浸入”、“浸没”的区别。如此,学生才能获得清晰的物理知识,受到严格的物理语言训练,养成科学、严谨、不苟的物理学习习惯。

二、物理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而通俗易懂

教师要借助自身形象化的语言强化学生有意注意的关注力,激发学生的认知动力。物理的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机械,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将相应的知识溶解在形象化的语言体系中,从而在转变与置换中,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例如:在学习电路中的“短路”时,课本上介绍的短路其实是“电源短路”,定义为一根导线的两端直接接到了电源的正负极,当然依此也可得出“局部短路”的定义,但学生只能死记,对物理的学习将毫无兴趣。如果电流比作人流,导线就像到达目的地的道路,而用电器则是一个个路障。当电流走到电路分叉处,有两条路到达同一支点,一条直导线,一条有用电器。就如人到达目的地时有两条路选择,一条是平坦的柏油路,另一条路上有泥潭山丘等,试问学生会选择哪条路通过呢?当然是选柏油路。从而引导学生,电流也和人一样会选择相对没有障碍的直导线,不会通过有电阻的用电器,即该用电器被短路了。为了避免学生认为电流只会走电阻小的,又可引导,“当两条路都有障碍,而你又不知道障碍的难度,你会怎么办?”学生会认为都试试,这时再次引导学生电流的想法也是一样,也就是只有导线(包括闭合开关、电流表)才会把用电器短路。这样将抽象的知识理论形象化,可以使学生有如临其镜,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之感,给学生学习过程的享受,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物理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而富有启发

教师的幽默与风趣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重要方法,更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启发学生认知思维的有效策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能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例如讲授照相成时可采用将故事形式:一位同学在拍摄照片时将身子完全倒立,很多人大惑不解,他则解释道:“拍照后呈现的是倒立的图像啊!”学生不仅失笑,但也形象化地借助了照相机成倒立项目的知识;再例如吉大附中的王显峰老师授教的《密度》,一节课巧妙的用“那个”来代替“密度”,使整个课堂笑声不断,收获不断。可见,风趣幽默的语言使课堂充满活力和色彩。

四、物理教学语言要亲切激励而感染力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杰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慵懒、散漫、携带的学习状态就需要通过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来改变。学生在教师充满正能量的语言中,能够意识到教师的责任所在,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调整,会引发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就拿课堂问答而言,对于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当及时给予肯定:你回答得不错,非常好;遇到回答问题紧张的同学时,教师应该用亲切柔和地告诉他:不要紧张,答错了也没关系;遇到回答得不准确的学生时,教师首先给予正面的首肯评价,再进行深入鼓励:考虑一下,你应该可以答对;而对于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也要耐心地告诉学生:教师相信他会改变。没有关系,下个问题再努力!而对于因为先天性智力因素的学生,我们更要以静待花开的心态,运用语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切不可恶言相向,影响学生自信刚毅个性的形成,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也就能主动乐学了。

篇4:关于教学语言艺术

基于以上认识,借鉴“情知对称教学论”的基本原理,笔者提出不同形式的艺术语言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力求通过艺术语言的渗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一、利用艺术的体味与欣赏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1.让音乐渲染情感

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一些歌曲引入课堂教学,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形成感觉的联通,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次感受美、品味美、接受美的熏陶的机会,同时使课堂变得兴味盎然,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如在学习《我与地坛》时,播放《命运交响曲》和满文军的《懂你》,让学生在乐曲的渲染中体验作家生命的抗争与顽强,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2.让影视激发兴趣

影视是一种声画兼具、动变结合、时空一体的影像艺术。影视艺术不仅文化信息丰富,而且声图并茂,视听兼顾,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青少年对影视有着浓厚的兴趣,谁都不能否认影视在这一群体的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运用影视来进行教学,可以再现课文的场景和意境,如播放《祝福》、《雷雨》、《智取生辰纲》等影视片段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分析人物形象并激发讨论、写作、交流的兴趣。针对节选型课文,通过观赏影视可弥补节选作品情节缺失和人物不完整的客观局限。在教读《米洛斯的维纳斯》时,放映电视片《卢浮宫》,可弥补学生审美经验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残缺美”的内涵并感受艺术的魅力。

二、结合教材的艺术创作与再创造

1.给诗文配画,提笔绘画

在行动的积极参与上,欣赏音乐不如演唱歌曲。同样道理,展示画面不如动笔绘画。试想,在语文课上能有机会来信手涂鸦,搞点创作,对学生来说这堂课真是一个大大的惊喜。教师要敏感地捕捉教材中适合配画的篇章,大胆跳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运用绘画的艺术语言对作品相关内容进行再创造,以此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教授《说“木叶”》时,为区别“木”、“树”等意象,只要让学生根据文中信息,画出“木”和“树”,再由学生解释如此画的理由,繁琐的说明及解释工作便在富有兴趣的“涂鸦”中完成了;再如鉴赏《山居秋暝》中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请同学将松树、月亮、泉流、溪石等景物画在纸上,每人画一幅“山居”的简笔画。全班欣赏品评,体味诗歌意境。

2.给文章编剧,扮演角色

学生演剧的形式在校园偶有为之,多出现在学校每年校庆、艺术节、节假日举行的活动中。与其临时抱佛脚只将演剧视为庆典活动的一种点缀,不如把工夫用在平时,与教学相结合,使之成为教师在课堂里采用的一种学习媒介。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可利用“选择性定格”理解文学作品。学生自主选择戏剧场景,并进行一些人物语言表演的设计,在选择的场景中决定最能展现人物性格的表情、动作或语言,演绎时以定格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效果及体会

渗透艺术语言的课堂教学闪耀着教与学的智慧和灵感,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享受快乐,得到满足。以往的疑虑和胆怯慢慢消失了,他们在课堂中变得兴奋热烈、跃跃欲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形式多样的艺术语言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形成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感情营养的滋养又使学生产生移情作用,不再对周围的人、事、活动感觉冷淡。点滴的问候替代了冷眼旁观,彼此的关怀替代了猜疑妒忌,“坏脾气”、“小心眼”的学生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音乐的欣赏、绘画的创作、角色的扮演,培养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了艺术素养。在学校组织的艺术周中,学生挥洒着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了自我的艺术才华。

四、几点思考

1.渗透艺术语言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各有所长,要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互补作用。在教学中是否运用艺术形式、运用何种艺术形式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恰如其分,不矫揉造作;讲求实效,不摆花架子。同时,课堂上运用艺术语言,如何与听、说、读、写等活动相结合,也值得深思。

2.防止以视听形式代替纯语言文本对语文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文学作为语言想象艺术,它的优势就在于形象的不确定性、思想的深刻性。与之相反,影视语言具有可视性、确定性的特点,不像文学语言那样带有空灵、朦胧的色彩。所以影视语言可能会令文字语言蕴涵的文化底蕴大打折扣甚至荡然无存。

篇5:关于教学语言艺术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不断推进,我国在小学、初中以及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在新课改环境下,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除了有科任教师的原因之外,班主任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责任,而班主任的工作的内容不仅要负责每个学生的学习,也要重视班级中学生素质的培养。本文就以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为研究对象,简要阐述了现阶段小学生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性提出了提升班主任管理语言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管理 语言艺术 探究

小学班主任除了担当者班级事务总负责人的任务,更重要的职责就是保障学生的安全以及对学生最初的启蒙教育。小学阶段班主任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家长,管理着许多的学生,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成长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任务。他们既是孩子们学习的监督者,也是孩子们生活的领导者,所以不难看出来班主任在小学教学当中的重要性。

一、当前我国小学班主任在管理语言问题上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语言缺乏事实

当前我国小学班主任当中,总有一部分班主任在对学生的管理语言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就是缺乏摆事实,讲道理和实事求是。小学生初入校园,对于学校的环境还比较陌生,对于这种集体式的管理也觉得有些不习惯。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对学生多讲道理,通过列举身边的事实让学生明确一些道理。比如教导学生打扫垃圾,将自己身边的纸屑捡起来,通过这种身边小事的方法,更好的让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并借此告诉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

(二)管理语言缺乏情感把握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而不是拖泥带水,反反覆覆,将一些话重复过来,又重复过去,这样只会造成学生的厌烦之情。同时对于学生情感的把握也比较欠缺,当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教师不应该继续喋喋不休,而是应该转变策略,通过言之有理的方法,来转变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把握。

(三)管理语言缺乏针对性

每个学生的性格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区别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时候,也应该在语言方面有所重视和区分。但是当前我国小学的一些班主任却忽略了这一点,并没有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予以足够重视,认为小孩子没有什么性格区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过于形式化和标准化,基本上采取同一中语言方式同等对待班级中每个学生。虽然这样可以便于班主任统一管理,但是这会造成一些脾气暴躁的学生逆反心理加重,本身应该有的教育意义也无法体现出来。相反对于那些性格温和的学生,也会造成其厌烦,真正地触动学生的话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的措施和方法

(一)语言应该真挚、坦诚、幽默且热情

班主任对学生管理的语言应该是真挚的,同时也应该坦诚的面对学生,通过幽默热情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意义。其实很多的小学生都渴望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相对和谐的关系,甚至成为一种良好的朋友关系。但是因为年龄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还是有一些隔阂,这就需要教师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和减少隔阂,进而更好地实现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坦诚让学生愿意走近自己。同时作为班主任,语言也应该幽默且热情。好奇是小学生的最大特点,班主任利用幽默热情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班主任的语言感受其真诚,在这种相对和谐的环境之下,进而在交流中和教师增进情感,推动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管理语言应该抓住相应时机

因为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起步阶段,所以许多小学生在小学班级这种集体性的管理方式会有许多的不适应。另外小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差,所以不可避免的就会经常出现一些问题,犯下一些错误。如果教师随意性的对学生进行批评,不仅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甚至还会让学生的逆反心理加重。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教育的相应时机,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问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客观地对事件进行评论,如果学生真的错了,就应该用一种相对温和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教育,避免粗鲁的谩骂。如若学生没有本质性的错误,教师则应该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进而让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抓住相应时机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既显得正式,又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学生进行自我的反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三)注重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

表扬和鼓励在班级管理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一般来说,小学生比其他阶段的学生更需要鼓励。他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又因为刚刚踏入校园,所以小学生更期待着别人的认可,期待教师的关注和同学的赞赏。这就需要班主任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找到应该寻求的方向,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在后续的班级管理当中,可以更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的热情,共同为班级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当然这个表扬应该适度,过度的表扬容易让学生迷失自我,尤其是小学生,容易造成其不明黑白,在未来的成长和学习道路当中走向偏差。例如当学生主动捡起身边的纸屑时,教师应该客观的对这一事情进行评价,同时也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来学习。再比如某一学生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的同时也告诫学生不要沾沾自喜,要学会谦虚,这样才能够获得永久的成功和更大的提高。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其独特的年龄特点,所以往往更需要班主任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心。小学生更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时候,注重语言的艺术,通过深思熟虑之后的语言更为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努力,为小学班级管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6:教学语言艺术浅说

教学语言艺术浅说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急剧变化的世纪,在这个新世纪中,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艺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其中,教学语言艺术是联结教学和艺术的最直观的纽带,是教学中最生动、最艺术的旁白,本文就教学语言艺术的性质和特点展开初步探讨.

作 者:付玲玲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年,卷(期):“”(9)分类号:H1关键词:

上一篇:护理部业务学习计划600字下一篇:关于开展好网络文明传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