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出路

2022-09-1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在经济等领域位列世界前列, 但是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 一些以往隐藏的问题却越发突显, 制约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 已经到了不能不改革的地步。目前中国政府在经济领域实施了去产能的供给侧改革, 发展方式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然而中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改革却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是系列改革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特别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价值导向、政治民主、法治逻辑与执政党建设更是关系到整个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关于国家治理体系从内容上来看, 包含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治理过程三重涵项的系统框架或网络。从治理的范围上看, 国家治理主要包括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市场治理三个方面。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相比西方国家治理体系展现出更强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西方主要国家采取的是一种“社会形成国家, 国家造就政党”的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采取的是一种“政党造就国家, 国家拥有社会”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政党治理着国家, 展现出极强的治理效能。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政府以苏联为模式形成了一个政府统治、计划市场、社会控制三者一体, 以政府为中心的全能主义国家治理体系, 也就是以“计划”为核心的权威治理体系。此种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是可以在短期内产生超凡的治理效能, 如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中国的全能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发挥了极强治理效果, 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新政权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但是全能主义国家治理体系过度强调政府权威和管理效率, 政府不但排斥市场而且全面控制社会, 导致市场和社会缺少活力, 国家发展止步不前。1978年中国决定实施改革开放的国策, 中国政府在原有的治理基础上, 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模式和制度方法, 对国家治理体系进行现代化的改造。然而国家治理体系本身就具有异质属性, 使从西方移植来的治理模式难以匹配原有的治理生态和制度。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政府为了维持政治、社会稳定和保证治理的有效性, 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扩大行政权力的行使范围, 越居市场与社会等治理主体之上, 从而使移植西方治理模式之后的中国治理体系中的治理主体出现越位、错位、缺位等现象。这些现象集中体现在"市场治理缺位”和"社会多元治理基础薄弱”两个方面上。

市场治理缺位。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政策, 逐步引入了市场机制, 建立了以市场治理为主导的竞争和分权性的治理模式, 特别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但是新引入的市场治理理念却很难在短时间内与原有的社会习惯、伦理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等相适应, 从而出现了许多问题。从理论上讲市场是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 但决定性作用是什么, 这种决定性因素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其实是比较含糊不清的。从实践的层面讲, 政府出于政绩考评以及治理效率的需要, 经常忽视市场规则甚至部分政府及其机构试图控制经济活动。所以如何完善市场治理结构和制度, 成为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破解的难题。

在社会多元治理上, 由于中国自秦汉以来的历朝历代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 造成中国社会缺少社会治理单元的传统, 中国公民也普遍存在着对政府及其机构的惯性依赖。同时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权的治理体制, 使社会出现了无论大小问题都由政府管、有事找政府的现象, 严重摧毁了本来就很薄弱的社会治理单元。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借鉴并引进了西方国家竞争性治理模式, 使原有的国家权力逐渐从某些领域退出, 社会治理单元也开始复兴。然而中国公民社会赖以生存的治理生态却还未形成完善的模式, 现在仍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同时由于公民对于政府及其机构的依赖传统, 使社会治理成本高、负担重, 成为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突出难题。

解决国家治理体系中市场治理缺位和社会多元治理基础薄弱等问题的方法, 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要构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导向。价值导向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是国家治理模式的形成的核心要素。托克维尔曾指出"政治社会的建立并非基于法律, 而是基于情感、信念、思想以及组成社会的那些人的心灵和思想的习性”。中国国家治理的价值导向应该是以“公平正义”“自由和活力”“经济效率”“增长和发展”“秩序和稳定”等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理价值。其次要完善民主内涵和法律体系。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要通过公民与社会单元的民主参与来实现。中国要完善民主的内涵, 一方面培育和完善社会组织, 鼓励社会的自治组织和机构的建设, 建立政府与社会多元治理单位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 政府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要坚持民主行政, 提高信息公开度,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并且构建中国的法治逻辑和法制体系, 将国家治理过程法治化。最后是完善中国政党执政模式。中国是一种以执政党为中心的治理范式, 中国共产党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加强民主执政、严肃党纪, 把党的活动自觉的纳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界限内, 这样才能持续高效的实现政党对国家的治理。

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应该是整体性治理系统, 是政府、市场、社会等治理主体各归其位且界限明确, 治理效能充分发挥的治理模式。中国只有勇于面对各种挑战, 不断探索有效的治理机制和路径, 才能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使治理方式走向良性轨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我们党、政府和社会单元坚定不移地去推动。

上一篇:探究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湿疹相关原因下一篇:浅谈油品储运中降低损耗和加强安全技术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