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

2024-05-25

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共6篇)

篇1: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

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来访者是大学生,现在学习动机和策略存在认知偏差,因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导致焦虑,影响到生理机制紊乱。本人采用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和放松训练,对来访者进行干预,使来访者建立对考试及考试成绩的正确认知,改善了学习策略,对学习动机重新认知,又通过放松技术,使之正确面对考试焦虑,取得较好效果。关键词:考试焦虑 改变认知 学习策略 放松训练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张某,女,20岁,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2、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总粗分:54,标准分68分,超过SAS标准分分界值18分。

抑郁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总粗分48,标准分60分,超过SDS标准分分界值7分。

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验结果:E:38;N:60;P:41;L:32。

二、主诉

自述学习十分刻苦成绩却不十分理想。称每次阶段考试前都有明显的焦虑紧张,胃口很差,吃不下东西,但一直坚持去课室复习迎接考试。且因过分看重考试成绩经常在考试复习中熬夜学习,而考试

后又常因成绩不好而懊悔不已。这次期末考试,她紧缩眉头,不安地叙述道:“昨天考第一科,我考的很糟,心里非常失望。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复习,没想到还是考不好。晚自习时,我开始复习下一科,可老是走神。昨晚一夜没有睡好,总在想白天的考试,越想越自责,觉得自己在考试中如果能够发挥的好一些不至于考的这么糟。今早很早就醒了,我不敢多睡,匆匆去课室看书;可是越看越觉得很多内容都没记住,心慌的厉害,脑子也不听使唤了。午饭我一点什么都不想吃,不过想到要继续考试复习还是强迫自己吃点,没有吃下多少就忍不住全吐了出来。晚饭也是如此。我很害怕,我可能读不下去了。”

三、观察

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该求助者面色苍白、身体瘦小、言语少,多数时间沉默,不主动说话,低头,很少看人,情绪低落,两只手在一起撮来撮去,显出焦虑的神情。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个性稍偏内向和不稳定,基本属于中间型人格。其情绪低落,主要为学习和考试而焦虑,为自己的前途焦虑,为达不到自己的期望焦虑,造成生理机制一定紊乱,身体虚弱。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出现的时间程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试结果和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家族史以及典型心理与异常的表现排除了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诊断: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是非病理性的情绪反应属于心理问题范畴,是考试焦虑。问题主要表现:

1、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存在认知偏差,如过分看重考试成绩经常在考试复习中熬夜学习,而考试后又常因成绩不好而懊悔不已等;

2、生理机制紊乱,如生物钟紊乱、胃口很差、吃不下东西、身体虚弱等。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①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积极面对考试; ②保证正常的饮食、睡眠,改善身体虚弱状况。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①改变求助者在学习方法、方式上的不良认知; ②改变求助者的学习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和行为治疗。

(1)转变观念。

正确对待考试及考试焦虑,首先我们要明白临考前出现紧张是很正常的,适度的紧张可调动人的积极性,激起比平常更大的力量和更多的智慧,所以对待考前出现的轻度的紧张心理不必过分担心,那种“对紧张的紧张,对焦虑的焦虑”才是最有害的。

焦虑是人们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来自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当主观认识对客观事物赋予了超过心理承受能力的过高意义后,在重新审视自己时,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较大,又不具备良好的客观条件去应对,因而感受到压力,进而产生焦虑。这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体验到的一种心理感觉。而来访者产生考前焦虑的原因正是赋予考试成绩过高意义,使自己承受超范围的压力而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

压力过大时,就需要进行适度的调整。调整预期目标或是调整心态。调整的原则是将现实与期望尽量靠近,确定可行的目标。对于每一场考试要合理地设定目标,过高的期望只能会引起对失败的过分担心而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有“英雄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接纳现实中的自己,分析自己的强项和弱点,抛弃幻想,制定合情合理的奋斗目标,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计划,在复习中体验每一细微的收获,这种体验可以帮助来访者逐步稳定情绪,建立信心,促使来访者进入良好的考前心理状态。

(2)放松训练:包括肌肉放松法以及深呼吸训练等。如深呼吸缓解法的具体做法是:保持坐姿,身体向后靠并挺直,松开束腰的皮带或衣物,将双掌轻轻放在肚脐上,要求五指并拢,掌心向下。先用鼻子慢慢地吸足一口气,大约数四个节拍,然后慢慢吐气,也用四个节拍,每次连续做4~10分钟即可。也可以闭上眼睛做,边做深呼吸边想象一些美好的情景,效果会更好。除了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深呼吸外,也可以在看电视、走路、临考前去做。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来访者躯体上的焦虑症状,使生理机制保持正常,从而帮助来访者能够在复习时提高效率和考试时正常发挥。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⑴ 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⑵ 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⑶ 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⑴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⑵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⑶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⑴ 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 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⑵ 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⑶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⑷ 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⑸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⑹ 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⑺ 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约定6次。咨询收费:每次100元人民币

心量测验收费:艾森克人格问卷测查:50元 焦虑自评量表测验:(SAS)50元 抑郁自评量表测验:(SDS)50元

篇2: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王 青

身份证号: ***1193111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王青

摘要:本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矫治,指导求助者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结果很好地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并帮助她学会用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同时辅助放松疗法,使她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方式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本文详细记述了本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的过程。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肌肉放松训练一、一般资料

小珊(化名),女,16岁,初三一学生。她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平时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是同学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二、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在读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聪颖可爱的一面,深得幼儿园老师的喜欢。进入小学,因为其母亲是小学教师,对她要求严格,她也很懂事,每次考试都能讨得母亲的欢心,母亲一直也引以自豪。在小学至初中,其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求助者的性格有两面性: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较内向,听话;在同学面前则能说会道,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在同学中威望较高。

三、主诉和个人自诉

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上课时易走神,作业效率明显变差。害怕各类考试,想到中考就更加烦躁。

个人自诉:求助者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级前三名。学习上特别勤奋,认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今年春节走亲访友时,亲戚朋友对求助者期望很高,认为她肯定能考上最好的高中。母亲虽然没有给予求助者以压力,但行为表现出来,每天陪读到深夜。一个月前,一次数学考试求助者得了七十几分,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下,自己也懊悔不已,自责自己考这么的分数,以后怎么参加中考?以后上课加倍认真,生怕考试再考砸,可是越担心越容易出状况,两个星期后的物理考试又不是优秀。这样上课时开始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效率也明显变差,不该出错的地方老是出错。一想到几个月后的中考,就浑身出汗,变得烦躁不安。晚上睡觉有时也会翻来覆去睡不觉,故睡眠质量不高,担心长期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摆脱这一窘境,前来寻求帮助。

四、观察和了解情况

求助者独自求诊,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对咨询师极有礼貌,有涵养。说话时言语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表述自己近日为成绩退步感到恐慌,睡眠质量不高。

躯体方面: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人格方面:人格稳定,生活习惯均无异常。

社会功能方面:能正常地学习,做好班长工作,与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正常交往。

医学检查:母亲曾带求助者上医院作医学常规检查,均无异常。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尚未从几次考试失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从而有了焦虑的情绪。其症状表面上与考试失误有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非理性的信念密切

相关,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局限在考试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从病程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综合以上,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a)心理测试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

b)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鉴别诊断有: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己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和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病因分析 1 生物原因:

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2 社会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接连几次考试不理想,自信心严重受挫。

(2)家庭教育中,父母对求助者期望值过高。(3)学校老师,同学对求助者期望值也过高。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作为优等生,每次考试必须优秀这样才能保证考上最好的高中。

(2)学习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讨父母欢心,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

(3)性格上追求完美,争强好胜。(4)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解决。六、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法及原理

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考试失常引起的非理性信念所导致的情绪困扰,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担心等情绪,并改善睡眠状况。学会了肌肉放松技术,初步控制心理紧张。

远期目标:改变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方法:本案例求助者认为在学业上必须优秀,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发挥正常,只有考上最好的高中,才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可见其焦虑情绪与不理性信念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了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

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并建立起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促使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是针对身体上各个肌肉群先集中注意使肌肉绷紧,仔细感受并保持肌肉的紧张状态,5秒钟之后,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并注意体会肌肉放松后的松软、无力、温暖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情绪从紧张到放松的变化,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变得愉悦。

3.原理: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又称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引发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求助者常用一些现实不协调的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来分析看待事物,从而产生自我焦虑情绪。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该求助者就可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从而促使身心的和谐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肉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消除或减弱。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七 :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八 咨询时间与费用

(1)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2)费用:属于学校工作,打扫咨询室卫生一次。九: 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摄入性会谈法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初步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在。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尝试接受该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的关系,使她能结合自己的问题给予

初步的分析。

布置作业:建议求助者将自己最近困扰自己的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让她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小结:试图让求助者找出其非理性的信念。(二)第二次咨询

任务:通过进一步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件,而在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并结合求助者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促使其改变自身的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

方法:通过苏格拉底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并代之以理性信念,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

过程: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

咨询会谈片段摘要 : 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求助者:以前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过回忆,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考试成绩太在意,连续几次考试的失利,是我不能接受,也是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的,各种不好的想法从脑子里跑了出来。

咨询师:能具体谈谈有哪些不好的想法吗?

求助者:考试考砸了,也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也就没希望了,这会让家人、老师、亲戚 们失望,自己也无颜面对他们。作为班长,平时特崇拜我的同学们也会取笑我,总之我心里十分苦恼。(诱发事件A:几次考试失利。具体结果C:我的内心十分苦恼。)

咨询师:你是说,这几次考试考差了,你就会考不上重点高中?

求助者:是的,肯定会考不上博文中学的。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这么肯定呢?

求助者:如果要考上博文中学的话,每门成绩基本上要达到优秀,现在我的数学成绩退步了二十多分,物理又不能保证达到优秀,两门理科有了这么大的退步,肯定考不上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肯定会考不上博文中学。)

咨询师:那是你自己的估计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能保证,你的估计准确无误吗? 求助者:(沉默了一下)不能。

咨询师:几次考试失利就认为会考不上博文中学,这是你自己的

想法还是有科学根据的?

求助者:是自己的想法。(说完就开始沉默)

咨询师:你的这些想法只是你的主观看法,根本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会是事实。考试的几次失利并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更不能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其实在我们学校每年考试博文中学的同学中,几乎有一半是在最后一次中考中杀出来的黑马,平时这些同学的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挺进了博文中学。即使到那时侯你的分数离博文中学的分数差点,还有很多的选择机会,全市其它重点高中,每年的高考成绩相当不错呐。你这样想想可以吗?

求助者:那我来试试吧。咨询师:好的,你自己来一下。求助者:这样一想,我的感觉好多了。

通过与求助者的谈话找到了其不合理的信念:考试的几次失利就不能考上重点高中。找到影响自己情绪的想法后,接着再找出理由来反驳这些想法,从而增强自信心。用同样的方法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逐步找出其它非理性信念。

非理性信念还有:

(1)作为班长,应该每次考试都得是优秀,这样才能上最

好的高中。

(2)只有考上最好的高中,自己才是父母,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

接着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从理性到感悟,从一般到具体就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让求助者学会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求助者彻底改善原先适应不良的焦虑,紧张,担心等促使其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关键是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提高自信心。

逐步建立的理性信念有:、虽然我是班长,我也不可能在每次考试中得到优秀,几次的失误并不说明什么。

2、通过我的努力,即使考不上最好的学校,我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3、我读书不是为了讨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而是为了实现我人生价值,个人成长,以后为社会做贡献。

4、要想成绩稳定,不退步,只有放松再放松。

小结: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

(三)第三次咨询

目标:在求助者逐步已经建立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时,求助者反映感觉仍然有焦虑情绪存在,第二次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44,标准分55。数据显示焦虑情绪有明显减弱,但仍然还有,故考虑运用肌肉放松训练减轻其焦虑情绪。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过程:让求助者在练习时穿舒适、宽松的衣着,去掉一切

装饰品,不要带眼镜,尤其不能带隐形眼镜,跟随老师一起做肌肉放松练习。求助者可以坐在椅子上,保持躯体舒服。

咨询师:现在,我们开始做放松练习,尽量做得舒服些,闭上眼睛,按我的指导语紧张、放松某些肌肉群,并注意紧张和放松时的不同感觉。每组肌肉紧张5秒种,然后慢慢放松,保持10秒钟,再做第二次或下组肌群的练习。

1.握拳曲腕:双手握拳,向上弯曲手腕,感觉手和前臂的紧张(保持5秒)。松开拳头,伸直手腕,自然放松,注意放松的感觉(停10秒)。

2.屈肘耸肩:前臂向上弯曲并外旋,双肩向耳部耸起(保持5秒)。现在放松,体验紧张和放松间的不同感受(停10秒)。

3.曲颈皱眉: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停10秒)。

4.闭眼咬牙: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嘴角向后,双唇紧闭,感觉面部的紧张(5秒)。自然放松,体验放松的感觉(10秒)。

5.下巴贴胸:将下巴贴近胸部,感觉到颈前部肌肉的紧张(5秒)。现在放松下来(10秒)。

6.拱背挺胸:现在注意后背肌肉,拱起后背,挺起胸部和腹部,你能感觉到后背的紧张吗?(5秒)。现在放松,你感觉很轻松(10秒)。

7.吸气缩胸:现在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感受紧张、放松的差别(10秒)。

8.收腹憋气: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9.

提肛收臀:收缩肛门括约肌和臀部肌肉,感觉紧张(5秒)。现在放松(10秒)。

10.伸腿跷趾:伸直双腿,脚趾向上跷,使脚,小腿,大腿肌肉紧张起来(5秒)。现在放松,全身放松。

(休息5分钟,再重新练习一遍全部肌群)。目标是让求助

者初步学会10组肌肉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在家中安静的房间中练习肌肉放松,每天练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随着练习的熟练,每次的时间可减少到20分钟左右或更短一些,日练次数也可减为一次。放松训练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午饭过后一小时或晚间睡觉之前。经过一段时间对紧张和放松的交互练习后,应能在需要时,随心所欲地充分放松自己的身体。要注意的是,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另外,可用一张表格来记录评定每日的训练情况,用1至5的级别来表示自己达到放松状态的深度。1代表最浅的放松状态,5代表最深的放松状态。由此可以了解自己练习的进展,也便于咨询师的检查和指导。

(四)第四次咨询

目标:继续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懂得自我接受,自我释怀,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检查求助者的肌肉放松训练的记录,在求助者渐进性放松肌肉训练的同时运用想象放松。

方法:对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并想象放松练习。

过程:咨询会谈片段摘要

咨询师:想象在考试过程中马上要发考卷,你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题,这时候大多数考生可能会比较紧张了,心快提到嗓子眼了,有些人可能全身肌肉就比较紧张,紧张率增高,你这时候全身肌肉紧张,手心出汗,腿脚发麻,想一下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求助者:好的,让我想象一下,(沉默一会儿)„„我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刚开始感觉头部很沉重,重重地落在双肩上,双肩沉重,上臂沉重,前臂沉重,重重地落在腿上,我的手心有汗了„„

咨询师:请你好好想一想,你该怎样让紧张的肌肉变得放

松呢?

求助者:我想可以尝试着渐进式肌肉放松,让我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现在我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10秒)。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停10秒)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

咨询师:你现在感觉怎样?

求助者:我感觉好多了,心也平静下来了,整个身体也放松了,不感到紧张了,我想考试时我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了。

咨询师:很好,恭喜你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在以后生活中多加强练习,平时各部分肌肉放松都做完之后,还可以继续给自己一些暗示语:现在我感到很安静,很放松„„非常非常安静、非常放松„„全身都放松了„„(自己从1默数到50)„„最后睁开眼睛。这样效果更好。

小结: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帮助求助者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应付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五)第五次咨询

作为最后一次咨询,在咨询中,我第三次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感觉一切良好,每天睡觉前做一次放松练习,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她高兴得告诉我她把放松肌肉训练教会了同学们,同学们希望我在心理课上多教大家一些放松技巧呢。在整次咨询中我采取了相对被动的姿态,让求助者处于自动的角色,引导求助者以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和方式,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处理自己的问题。我是这样结束这次咨询的“通过这件事,你是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东西,如如何理性地思考问题,如何对待焦虑而不会被焦虑情绪所打倒,如何让自己快速放松下来,诸如此类的,你好好想了,并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相信你会越来越健康和成熟。”求助者对以后的

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十、咨询效果的评估: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已有良好的改善,心情好转,学习成绩明显稳定。

老师与同学的评估:求助者学习热情高涨,效率高。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应该有一些焦虑情绪,可视为是适度焦虑。)

求助者学会简单的放松法,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紧张情境。

十一、咨询总结:

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比较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情况,并取得了求助者及父母、老师的信任,并得到他们的配合,适当给求助者减压。在咨询过程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协助求助者建立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在咨询时我发现求助者即使建立了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但仍然还存在焦虑,就运用放松疗法,对求助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使得咨询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二版

篇3: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王某, 男, 19岁, 汉族, 高三学生, 身高175公分, 偏瘦, 家族中无精神病史, 本人无重大疾病史。父母都是县城某医院医生, 从小对他要求很严。王某成绩一直很好, 只是中考失误, 以几分之差上了普通高中。上高中后一直名列前茅, 历任班长, 被学校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近一个月来, 王某出现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食欲差等症状。

求助者做了SCL-90、SAS、SDS心理测试。SCL-90中焦虑因子分2.5, 其他均小于1;SAS标准分为66;SDS标准分为45;测验结果显示中度焦虑。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心情烦躁, 担心考试发挥不好, 焦虑, 失眠, 注意力不集中。

个人陈述:我最近一个月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下降, 学习效率低, 入睡困难, 食欲差, 心情烦躁。我平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老师父母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 学校希望我考上北京大学之类的一流高校。父母说, 只要我正常发挥, 考上重点大学肯定没问题。可我现在上课老走神, 学习静不下心来, 不知在想些什么。晚上又睡不好觉, 白天没有精神。同学们都在全力以赴“冲刺”, 可是我却还是这种状态, 这样下去, 成绩肯定会下降, 别说一流大学, 就是一般大学可能都考不上, 到时老师该如何看我?同学该如何看我?我知道现在要排除干扰, 专心学习, 可是情不自禁就会想这些事, 时间都白白浪费了。我很着急, 可越着急, 越心烦, 唉, 怎么办, 老师, 帮帮我吧?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整洁, 低着头, 神情显得紧张, 不大愿意讲话。讲话时声音较低, 讲得较快, 思路清楚, 时不时叹气。

他人反映:父母反映:求助者小时候一直比较听话, 懂事, 学习也很用功, 但最近心情烦躁, 读书也不专心, 失眠, 厌食。任课老师和同学反映:求助者性格内向, 自尊心很强, 学习很努力。近来成绩下降, 情绪不佳, 不大愿意与人交往。

四、评估与诊断

(一) 根据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 求助者目前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

2.身体状态: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厌食, 失眠, 考试时有时会头晕, 手心出汗。

3.社会功能状态:最近不大愿意与人交往, 学习效率低, 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 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 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 有主动求医的行为, 无感知觉异常,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无逻辑思维混乱, 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据求助者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短, 约为1个月, 是因为高考压力及认知偏差引起, 属于现实性的冲突, 反应强度可以理解, 反应内容未泛化, 社会功能虽有一点影响, 但并不严重, 整体病情较轻, 病程较短, 因此, 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初步诊断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 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 有主动求医的行为, 无逻缉思维的混乱, 无感知觉异常,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 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与焦虑症相鉴别:求助者由于担心考试失败, 对不起家人而自感压力大, 产生苦恼、焦虑、烦躁, 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 存在合理性, 求助者的主要情绪反应不是原发焦虑, 因此, 可以排除焦虑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虽然学习效率下降, 但仍能坚持学习, 社会功能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病程一个多月, 没有出现泛化症状, 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因此, 求助者符合适应障碍的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四) 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求职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1.生物原因:19岁, 青春期。

2.社会原因:父母对其要求一贯很严, 学校对其一定要考上一流大学的期望过高, 造成求助者心理压力过大。

3.心理原因:主要是认知问题, 认为学习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学校, 万一考不好, 就觉得无脸见人, 对不起家长, 前途渺茫。

五、咨询目标

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 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等几项要求, 在与求助者及其父母商量的基础上,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改变其错误认知观念: (1)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 (2) 高考只能成功, 失败就无脸见人, 没有前途; (3) 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学习好。提出将“学会享受学习过程, 淡化成绩意识, 坦然接受结果”作为辅导目标。

2.改善焦虑等不良情绪。

3.改善睡眠和饮食。

(二)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求完美、好胜、无法正视危机与挫折的个性, 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使其走向成熟。

六、咨询方案

(一) 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1.咨询方案:根据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其行为表现, 对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具体通过会谈法实施。

2.咨询原理:根据埃利斯的ABC理论, 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产生的信念;C是指继这一事件后, 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 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 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认为, 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 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所以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 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 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 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 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 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 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 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按照心理咨询职业资格的相关规定明确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 咨询的次数、时间安排及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 每次50分钟, 共四次。

咨询收费:学校对学生心理咨询免费。

七、咨询过程

(一) 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时间:2009年3月4日。

目的:收集资料, 建立咨询关系, 进行心理诊断, 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 询问基本情况, 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定, 强调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 用摄入性会谈法, 收集临床资料, 征得求助者同意进行相关心理测验, 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3) 在求助者父母的参与下, 与求助者共同商量咨询目标。

(4) 结合临床资料, 帮助求助者了解问题的成因。求助者的问题主要是对学习和高考的认识不足, 造成压力过大, 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

(5) 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相关原理, 让求助者了解是他对高考的错误认识而不是高考本身引起自身不良情绪及行为后果, 只有改变不合理认识, 才能减轻或消除他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6) 布置家庭作业:认真思考学习及高考的目的, 并逐条写下来以便下次讨论。

(二) 咨询阶段。

第二次咨询:时间:2009年3月11日。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 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

方法:会谈法, 放松训练, 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 进一步加强咨询关系, 与求助者一起讨论家庭作业。

(2) 使用合理情绪疗法, 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及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促使求助者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对学习和高考的错误认识, 从而能客观的看待它们, 明白考试是一种手段, 是检查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指出求助者的认知模式的错误之处:A:诱发事件:“高考”考试。B:不合理信念:如果考试失败就自责, 对不起家人, 从而引起。C:不良情绪反应。帮助求助者确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 获取技能, 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指导求助者做放松训练, 通过学习和掌握呼吸调节, 放松全身肌肉来消除焦虑。

(4) 布置家庭作业:一是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写下来, 并请父母帮助分析;二是回家每天做二十分钟左右放松训练。

第三次咨询:时间:2009年3月18日。

目的: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纠正来访者的一些错误信念, 进行认知重建。

方法:放松训练, 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 和求助者一起讨论家庭作业。求助者的优点:善良、懂事孝顺、学习认真等, 缺点:追求完美、好胜、耐挫性差等。引导其学会宽容、接纳自我及他人。

(2)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使来访者明白不合理情绪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 对某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当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 他们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并陷入情绪困扰;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 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罪自责、引发焦虑等不良情绪产生;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 就将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其结果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 (如悲观、耻辱、焦虑等) 。帮助求助者分析自身围绕高考存在的不合理情绪, 引导求助者正确看待高考和成败, 增强适应能力, 科学应对压力,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3) 咨询师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 使求助者修正或者放弃原来的非理性观念, 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三) 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四次咨询:时间:2009年3月25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

方法:会谈法, 心理测验法。

过程:

(1) 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请家长谈感受。

(2) 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成长。

(3) 做SCL—90、SAS心理测验。

(4) 布置家庭作业:坚持放松训练, 强化合理的新观念。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 求助者自我评价。

心情变得平静, 情绪可以控制, 睡眠饮食改善, 并且感觉“改变的不仅仅是情绪和行为, 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有了根本的改变”。

(二) 父母评价。

情绪改善, 注意力集中, 与父母交流增多。

(三) 他人评价。

求助者脸上有笑容, 与师生的交往恢复了以往的主动与轻松。

(四) 心理测验结果。

标准分, SAS42, SCL-90结果中焦虑因子分降至1.7, 焦虑症状已经消失。

(五) 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观察和回访, 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来访者改善了焦虑的不良情绪, 睡眠与进食也有了好转, 纠正了其高考失败就没有前途的错误观念, 认识到了自身过于追求完美的个性, 增强了信心和应付挫折及危机的能力。半年后电话回访得知, 他已被某重点大学录取。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二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三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4]杨建询.心理咨询与治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0.

篇4:一例考试焦虑咨询案例报告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考试焦虑;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5.5【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251-02

一 一般资料

小叶,男,20岁,高三复习生,身高1.76米,穿着整洁得体。父亲是教师,很严厉,很难交流。母亲在家当家庭主妇。姐姐在读大专,性格开朗、乐观、自信,但成绩不好。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无重大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心理测验结果:SAS标准分为70分,重度焦虑。

二 主诉

每次考试前几天心情紧张,身体会发抖,颈部有被压迫的感觉,睡不着觉半夜会醒来,感觉很累,很难受。在自己放松的时候不会出现明显症状。

学龄前,由于父亲上班,母亲做养殖没有时间照顾自己,自己就由奶奶带大。到了上学年龄一直由外婆带着,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的记忆,几乎是空白。后来进入初高中就一直住校,因而自己对于父亲、母亲和家的概念很模糊,感觉不到家。有时候根本不愿意回家,宁愿呆在学校里面。学习方面,一直以来自己都比较优秀,初中时学习感觉很轻松愉快。去年高三,成绩也一直不错在班级是名列前茅的,但是在考试前2个月开始紧张焦虑,结果考的很不理想,决定复读。然而,复读并没有解决自己的考试焦虑紧张的心理,反而更加严重了。家庭方面,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平时和自己交流的东西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不过关系还不错。父亲是一位很严厉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并且总是喜欢责怪自己,因此一直以来和他根本就很少交流,而现在则会经常和他顶撞,会说一些很不好的话,如:“我现在这个样子(高考失败)难道与你无关?”“我用你的钱,以后会还你的!”但是讲过之后自己也会很后悔。现在自己的状态父母并不知道,也不愿意让他们知道。姐姐是一个性格开朗,乐观自信的女孩子,她有很多的朋友。总是会觉得自己除了成绩比姐姐好之外,其它什么都比她差,很自卑。人际交往方面,和同学关系都还不错,但是很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同桌,因为他总是喜欢打击别人的自尊心,喜欢挑老师的毛病,更容易打击自己。对于这点自己很在意,很害怕别人会讽刺、挖苦、看不起自己。

小叶认为这样的糟糕状态肯定会影响自己的高考,“担心自己手会拿不起笔答题”,“担心自己到高考时会一下子崩溃”,“觉得自己考不上大学”,“觉得前途渺茫……”所以来咨询室寻求帮助。

三 咨询师的观察

咨询师观察到,小叶穿着整洁得体,说话小心谨慎,态度谦逊。整体精神面貌不佳,虽然极力想表现良好状态,但却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紧张、焦躁、疲惫与不安。

四 评估与诊断

1.诊断结果:严重心理问题——考试焦虑。

2.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协调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1]。焦虑症的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而本求助者只是对考试特定情境的紧张、焦虑。根据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鉴别关键点——心理冲突的性质常形与变形,求助者担心的是高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心理冲突,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形成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不明显。

(2)社会因素:①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第一次高考失败。②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特别是父母的理解和关注。

(3)心理因素:①存在认知错误,“认为高考失败了就没有前途”,“高考一定要成功,否则什么都没有了”。②情绪方面的原因,受紧张、害怕等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③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面对考前的焦虑不知所措。④求助者从小性格内向,个性追求完美。

五 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通过心理咨询改变求助者错误的认知,形成对自我和高考的一个恰当的评价,以消除考试焦虑的情绪,从而使学习生活达到理想的正常状态。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得到求助者的信任,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让求助者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并配合咨询方案的实施。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能运用所建立的良好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去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与困惑。协助求助者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达到心理的健康发展。

六 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方法:

主要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该求助者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形成了容易追求完美的个性,因而在小学初中能够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但是由于小叶自幼性格内向,不易主动与别人交流,因而当遇到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竞争激烈的高考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急躁不安、担心害怕。此时,以往不明显的不合理认知就会凸显出来,造成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求助者自身能力有限,并且没有得到老师、家长的有效指导去调节心理冲突,因而导致了第一次的高考失败。而那次的挫败又再次加剧了认知的偏离,导致了更严重的焦虑情绪。通过有效的放松训练,使求助者的生理与心理得到放松,在此基础上,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形成更有效的行为方式,达到消除考试焦虑的咨询目标。

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或终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室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者终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室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和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10次。

咨询收费:学校免费。

七 咨询过程

1.诊断评估和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

首先向求助者介绍了心理咨询的性质、目的和范围,以及心理咨询过程中的相关事项。通过会谈法了解小叶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及重大生活事件。通过心理测验确定求助者主要心理问题及严重程度,做出诊断和评估,与小叶共同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和方案。

2.心理帮助阶段。

(1)进行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通过循序交替收缩或放松自己的骨骼肌群,细心体验肌肉的松紧程度,最终达到缓解个体紧张和焦虑状态的一种自我训练的方法。针对求助者焦虑紧张的情绪和明显的身体症状,咨询师运用深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方法,消除了求助者暂时的紧张状态。

具体做法是:第一次进行放松训练时,咨询师先给求助者做示范,这样就减轻的求助者的羞涩感,也为他提供了模仿对象。会谈中进行的放松,咨询师用口头指示,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停止或重复。在放松的时候,咨询师帮助求助者体验其身体感受,在每步的间隔给予指示,“注意体会放松状态时的沉重、温暖和轻松的感觉”,“注意体会肌肉放松时有与紧张的感觉差异”等。会谈结束后,要求求助者回家继续练习,每天练习1~2次,每次15分钟,并强调需要坚持才会有效果。

(2)调整认知,建立更合理的认知系统。

与求助者共同讨论高考的问题,找出其不合理的认知,如:“只能考好,不能考差”,“高考失败就没有前途”等,并用反驳法,来推翻其固有的完美主义、糟糕至极和以偏概全的信念。建立更为合理的信念,消除内心的紧张焦虑,同时也消除身体的不是症状。由对高考的不合理认知分析再延伸到同学关系、父母关系等其它方面,也找到矛盾冲突的根源,并解决之。

3.行动力作业。

(1)每天分别在午睡和晚睡前进行10~15分钟的放松训练,坚持不懈。

(2)每天至少一次地记录情绪状态,并写下当时所产生的信念,下次咨询时共同分析。当求助者自己有能力分析时,可以让求助者一并写下自己分析情况。

八 结果

经过10次咨询,求助者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能够正常学习和睡眠,颈部不适感消失,面对高考能以正常的紧张状态面对。SAS测试标准分为51分,焦虑水平较低。通过反馈,求助者认为高考时发挥了正常的水平,对自己表现基本满意。

参考文献

[1] 王玲.《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篇5: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颜雪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摘要:

本案例陈述了一个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状态出现前的个人成长历史、他人的反映、对其所做的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使其改变认知倾向,建立自信,消除考试中的过度焦虑。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一、个案基本资料

1、求助者基本情况:学生安某,男,19岁,汉族,哈尔滨市依兰县人,高中三年级学生,现家住哈尔滨市香坊区。父母均为林场工人。从小性格温顺、胆小、内向。母亲对其要求很严格,要求他做任何事都要尽力做好。他有一个姐姐,学习成绩优益,母亲要求他要以姐姐为榜样。

2、求助者个人成长历史:求助者在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益,上课能认真听讲、聪明、思维活跃,而且对一些学习问题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很高,比较热心帮助同学,老师对其印象也不错。

3、教师陈述:求助者平时不太爱讲话,学习刻苦,但1个月前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为此他心情一直很低落,总无精打采的,和其他的同学也越来越疏远。班主任建议求助者来做心理咨询。

4、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衣着还算整洁,身材匀称,五官端正,但眼睛有些红血丝,没有精神。有礼貌,但不爱说话,陈述自己的事情时,思维清晰,语言连贯。

5、求助者主诉:我已经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了,马上就要面临高考,但一模的成绩不理想,我开始害怕正式考试再不好,怕不能达到母亲的要求,也怕老师失望,在家里、学校都觉得很紧张,虽然我也知道 如果我能正常发挥,考上重点大学没问题。现在我看到同学们都非常投入的学习,我就更着急。现在我上课爱溜号,做什么都没心情,看什么都烦,这样下去,怎么能考上重点大学。我白天、晚上都在想这件事。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就更没精神,我快烦死了。

二、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

1、对求助者进行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

采用考试焦虑量表测试的测试结果是:总分焦虑水平为70分(0—24为无焦虑;25—49为轻度焦虑;50—74为中度焦虑;79—99为重度焦虑),为中度焦虑。其主要症状是,感到紧张、害怕和忧虑,复习效率降低,失眠、有必要进行自我调节和训练。

2、评估分析

求助者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有很强的自尊心,并且由于母亲对其要求一直很严格,他一心想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但在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后,又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感到羞愧、自卑。这些情感又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出现一些偏差,远离了同学与老师。

3、诊断:严重心理问题、考虑焦虑症

三、鉴别诊断

1、与神经症中的抑郁神经症鉴别:虽然抑郁神经症也有对前途悲观,无助无望,感到精神疲倦,自我评价低等,但抑郁神经症的这些症状至少持续两年,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而求助者的问题持续至今只有一个月。

2、与神经衰弱鉴别:虽然求助者也有心情紧张、烦恼和睡眠障碍,但求助者目前的情况还不足以确定为神经症性反应。一则持续的时间不长;二则神经衰弱中的情绪体验强烈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而求助者的情绪体验和持续的时间与生活事件和处境相称。

四、病因分析

1、个体原因:

2(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考试焦虑水平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像求助者这样的高中学生神经兴奋性较强,容易受环境作用而激动,青春发育开始时焦虑水平会有所上升。

(2)认知水平能力。求助者对考试性质的认识程度、对考试厉害关系的预测程度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考试的焦虑水平。如果求助者把考试与自己的终生前途相连,其焦虑水平必然升高。另外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考试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加重焦虑情绪。

(3)身体状况。体质虚弱、疲劳过度、经常失眠的学生,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容易激起较强的情绪波动,产生过度的焦虑。

2、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体制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都会影响到教师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程度的高低。

3、家庭因素

家长对孩子要求与管教过严、期待水平过高,或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不适合孩子的兴趣和专长,往往导致孩子对学习和考试的厌恶情绪,助长考试焦虑。而过于严肃的家庭气氛,高焦虑的父母都是孩子产生考试焦虑的动因。

五、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针对求助者的情况,提高其认知能力,让他明白一次考虑不理想并不能就此否认自己的学习能力,明白考试总有考不好的时候,让他重获学习的信心;教他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知道如何让自己放松,集中注意力,提高睡眠质量;提高他解决问题的技巧,做好复习工作,迎接高考。

2、远期目标。消除他的错误认知,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其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促进他的身心健康成长。

六、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对考试的错误看法。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有关,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因此,通过改变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此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

2、责任和义务

(1)求助者有责任提供真实的资料,咨询师有责任遵守保密原则。(2)求助者有责任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咨询师有责任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3)求助者有权利了解咨询师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有选择权、知情权和协商权;咨询师有权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相关资料,有权选择咨询对象;有权提出转介。有权中止咨询。

⑷双方有义务彼此尊重,遵守预约,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对方。

3、咨询时间与费用

(1)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2)费用:每次50元。

七、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的划分

(1)咨询关系建立与诊断评估阶段;(2)咨询阶段(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

2、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次咨询(2007年5月5日)

A任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制定咨询方案。

B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通过真诚的交流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求助者的信任,用摄入性谈话法较全面、真实地了解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通情达理使求助者感到了温暖,使求助者焦虑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用解释技术,帮助求助者正确理解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确认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是 由于对考试成绩过于看重,一模成绩不理想,就认为高考会失败,这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估价偏低,从而增长焦虑的情绪等。目前主要是求助者出现认知偏差和情绪模糊不清,难以理解自己现状,不知道如何调节焦虑情绪。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表示愿意接受合理情绪疗法,并配合心理咨询。

C布置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回忆记录自己过去一个月来有关考试的各种想法,分别写出诱发事件A,不适感的具体结果C和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并解释为何自己有如此的观点。通过让求助者回忆和书面记录,使求助者有机会重新理智分析自己的观点。(2)第二次咨询(2007年5月12日)

A任务:寻找和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改变求助者的认知,让求助者在深层次领悟到他所持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焦虑情绪困扰。B过程:就上次的咨询作业情况进行会谈。(咨询会谈摘要)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求助者:以前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过回忆,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考试成绩是那么的看重,一模考差了,是我不能接受,也是我不知如何去面对的事,各种不好的想法从脑子里都跑出来了。咨询师:具体有哪些不好的想法?

求助者:一模考差了,也就考不上重点大学了,还会让家人、老师失望,同学也会取笑我等等。总之,我心里十分的烦恼。咨询师:你是说,一模考差了,你就考不上重点大学了? 求助者:是的,肯定会考不上的。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这么肯定呢?

求助者:我以前成绩很好的时候,根据几门科目的成绩估计了一下,我勉强可以考上,一模考这么差的成绩,肯定考不上的。咨询师:那是你自己估计的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能保证,你的估计准确无误吗? 求助者:(沉默了一下)不能。

咨询师:“一模考得不理想,肯定考不上重点大学了”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什么科学根据? 求助者:是我自己的想法。

咨询师:你的想法能肯定会变成事实吗?

求助者:(沉思了一会儿)不能,但我心里还是会这样想的呀。咨询师:那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这种想法。这种想法只是你的主观看法,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会是事实。其实你想要改变目前的情绪困扰,也不难的,但首先是你要改变已经习惯了的这种想法。求助者:那我怎样改变呢?

咨询师:一模考得不好,并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也不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偶然的一、两次考不好,是常见的事,并不代表着一切,只要用功,成绩是可以改善的,何况你的学习一直较好的。你这样想想可以吗?

求助者:那让我试试改变一下吧。咨询师:好的,你自己来试一下。求助者:这样一想,我是感觉好多了。

求助者在做第一次作业时,也是他自我理性思考和认识自己的过程;就第一次作业的问题,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进行分析和辩论,让求助者自觉改变过去不理性的想法“成绩是不能考差的”,改变认知,明确一次考不好,不等到于是自己学习能力差,不等于自己的知识基础差,同时学会把对自己“必须”做到的事换成“希望”。

C布置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回家再做一些类似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尝试把自己的注意力关注在对成绩评价的中性面或积极面。(3)第三次咨询(2007年5月19日)

A任务:进一步改变求助者的习惯不理性认知,帮助求助者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考试成绩,并辅以渐进肌肉放松训练,帮助求助者克服焦虑情绪。

B过程:咨询师根据上次的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谈谈自己的感受,求助者谈到自己经过前面两次的咨询,自己对考试成绩有了新的认识,心情也平静了些,但自己还是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上课和复习,还会有紧张感。

咨询师与求助者继续进行分析和辩论,进一步修正求助者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求助者的症状得以减轻或 消除。并针对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咨询师向求助者介绍渐进肌肉放松训练,并指导求助者进行练习,让求助者学会放松自己的焦虑情绪。最后咨询师提出要求求助者平时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放松紧张的情绪。

C布置咨询作业:要求求助者在学习生活中应用渐进肌肉放松训练进行自我放松,克服焦虑情绪,以及进行体育锻炼放松焦虑情绪,按照新观念进行实践,尝试认真上课和看书复习。(4)第四次咨询(2007.5.26)

A任务:巩固咨询效果,指导求助者学会自我悦纳和自我欣赏,结束咨询。

B过程:通过会谈,求助者分别讲述了自己对于考试旧的不理性认知和新理性认知,咨询师肯定了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作出积极的自我改变,同时鼓励和教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悦纳和自我欣赏,学会从积极面或中性面看待考试与自己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价:心情已好转了,不再有紧张感和害怕感,能较好地集中注意力上课和复习功课,睡眠质量也有了改善,学会了理性看待考试与自己的关系。

2、班主任的评价:求助者基本上恢复以前的学习状态,上课能专心听讲,心情好了,整个人也变开朗多了。

3、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求助者情绪已稳定,能较好进行正常的学习,而且二模、三模考得不错,成绩上来了,可见已达到咨询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篇6: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

来访者,男,汉族,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没有躯体疾病。

来访者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赞赏,甚至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来访者对自己也很自信,自觉考上重点中学绝对没问题。两个月前参加月考时,因为那天身体不舒服,状态不是很好,一向得心应手的数学和化学科目,考试时都没正常发挥,所以没考好。考完后班主任公布分数,跟自己预期的成绩相差太多,思来想去想不通。当天晚上怎么也进入不了学习的情景,无法学习。无聊之极,打开手机,玩起了游戏。立即被吸引住了。从此一有时间就想玩游戏。课余时间就这样被打发了。一个月前学校又组织摸底考试,来访者的成绩下降了很多。班主任找来访者谈话,说照这样下去恐怕考不上重点中学。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批评了来访者,同学们也有议论。来访者想 “这下来访者完了!这两次没考好,中考肯定考不好。如果考不上重点中学就意味着将来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来访者还有什么出路?同学们会怎么看来访者?”从那时起来访者就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并经常做噩梦,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1周前头痛加重,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

成长背景:来访者是独生子,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是医生。家庭条件较好。父母从小对他要求很严,希望他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总教导他要考入名牌大学深造,平时很少让其看电视、看课外书、玩电脑等。从小倍受父母疼爱,独立性不强,学习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初中学习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得到老师们的赏识,并一直担任学习委员。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症状:焦虑、烦躁、心慌、头疼、入睡困难,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症状持续一个月。

分析与诊断:

(一)来访者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焦虑、烦躁、情绪低落、自责、注意力不集中。

2、身体状态:头疼,入睡困难,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对学习、生活造成一定损伤,个人无法摆脱,需咨询师帮助。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三)诊断依据: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来访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限于考试范围内,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生物原因:该来访者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二)社会原因:

(1)生活事件:两次失败的测验,一个多月的上网玩游戏经历,让来访者对升学考试感到恐惧,担心考不上重点中学。

(2)社会支持:当他出现失误时,父母、老师、同学未对其表现表示理解,期望值较高。

(三)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内向、温顺,非常听父母的话。不善于与父母、老师沟通,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

(2)认知原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害怕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差。

咨询方案: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1、第一阶段即第一次咨询。主要是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技术,鼓励来访者倾诉,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心理测验,通过对症状评估、分析,做出诊断,双方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了咨询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的阶段和领悟阶段。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使来访者领悟到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焦虑、烦躁等情绪,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布置家庭作业,让来访者找出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

3、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为了减轻或消除来访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上一篇:机械实习定岗总结下一篇:民用机场试飞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