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2024-04-29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精选16篇)

篇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买文具》第1课时。

教材分析:“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六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数计算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教材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及三位数打下伏笔。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并掌握整

十、整百除以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进行口算,并在交流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探索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并理解计算的道理,能正确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养成独立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10元人民币八张

一、创设情景,新课导入

通过文具店图片导入课题,通过文具价格让学生自由提出数学问题并口算结果。

【设计意图:结合情境导入,帮助学生回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为本节课学生推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二、探索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80元钱都买一样的文具,再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以买书包为例列出算式“80÷20=”。

学生小组内先研究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本子上写出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教师出示课件 方法一:因为一个书包20元,而20×4 = 80,所以买4个。

方法二:人民币的直观性,因为8÷2=4 所以80÷20=4(提前渗透“商不变的规律”)

方法三:•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探索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生竖式计算80÷20 等于多少。教师出示学生的错误算式进行对比。为什么4要写在个位上?每个数的含义,学生讨论。教师讲解。通过与板书的对比,引出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让孩子借助观察、思考、交流,探索判断商是一位数(定位)的方法,学会列竖式计算,理解商写在个位上的道理,并能够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所代表的含义,找寻在算理中存在的规律,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

四、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有余数除法

160元能买几个计算器?还剩多少元?列出算式160÷30= 先估算商,再判断商的位置,讲解每一步的算理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再一次理解商写在个位上的道理,突破难点。使学生感受到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两种情况】

五、巩固提高

出示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归纳出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要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算理)

七、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80÷20 =4(个)

160÷30=5(个)……10(元)

篇2: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除法教学内容: 买文具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能正确的进行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

2.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出示挂图)让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1.“如何解决80元可以买多少个铅笔盒80元是8个十元,20元是2个十元。因为8里面有4个2,所以可以买4盒铅笔 2.练习:140元可以买多少个铅笔盒

三、巩固练习

1.9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165元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2.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去解决)

四、课堂作业完成P66页的第3小题 板书设计:

买文具

(一)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80)÷(20)= _4__(元)答:80元可以买4个书包.80里面有4个20。

教学内容:买文具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活动一:讨论600÷20=3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活动二:练一练

最大能填几?(完成63页的第一小题)活动三:合作交流

完成P67页的第2小题、邮书(1)每包捆40本,需要捆多少包?(2)每包捆50本,需要捆多少包? 活动四:思考

篇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一、认知的“根源”———起动教学

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的信息, 这些信息就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起点。但是, 这些信息中有一部分是错误的, 而这些错误的认识能给我们提供有用的教学动力。

(一) 找到学生认知的“根”点

找到学生认识的“根”点, 其价值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 并把所学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找出了这节课学生认知的“根”:

教学片场链接1:

【问题一】“角的大小是由边的什么决定的?” (100%的学生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边的张口大小决定的。)

【问题二】“你有办法知道这个角 (图一) 有多大吗?” (这个班共有52人。)

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

【问题三】同一个角, 两个同学用皮尺 (软尺) 量的不同量法, 哪个角大? (如图一)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是角2要大。给出的理由是:

(1) 它所用的皮尺长。

(2) 皮尺与两条边所形成的面积大。

(二) 找到学生认识的“源”点

在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明确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与边的张口大小有关。可以说学生对这句话已经能倒背如流了, 但是对于“如何才能知道这个角的大小?”这问题, 学生是有思维障碍的, 因为它受到空间和面积的影响。所以, 如何把握好学生认知的“源”点, 在这节课中就显得尤其重要:角到底在哪里?它的大小是指什么? (角就在顶点与两条边所张开的部份, 角的大小就是这个张口的大小。)

在学生看来, 用软尺量是个好办法, (这时学生头脑里已经有了“化直为曲”的模糊思想。) 但是还是不能解决这个角有多大的问题。该怎么量这个角呢?那么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角有多大的问题呢?从而为下面引入用小角来量大角的方法扫除了障碍。

二、认知的“冲突”———推动教学

在“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这一理念下, 我们追求的是:从对数学本身的认知出发, 在某个数学主题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的是该主题的数学本质、经历的是一种类似数学家的数学活动过程。

(一) 利用数学史, 诱导认知冲突

数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数学史是经过历代数学家从无到有, 从不完善到完善探索而得到的, 最终被人类普遍认识。

教学片场链接2:

那这个小角定多大好呢? (学生定了各式各样的小角) 那我们数学史上是怎么定这个小角的?在我们的数学史上有这么一段记载:在古代没有任何的测量工具的条件下, “古巴比伦人”发现: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 一年大约是360天, 转动的轨道近似一个圆。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360份, 一天就是这样的一份, 这一份所对应的角就被全世界的人定为统一的小角, 它的大小刚好是1度的角, 记作1°。

在这个片场中利用了两个问题带出数学史, 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渴求寻找到统一的小角, 而在寻找1度角的过程中, 认知冲突油然而生。

(二) 创设问题场, 制造认知冲突

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困惑, 创设大的问题情境 (问题场) , 有意识混淆问题的性质, 暗设认知冲突, 让学生发现、思考、解决、同化新知识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四个大的问题场:

本课后面三个问题场中每个场所对应第一个问题到第二个问题都是从“知识失衡”到“知识平衡”的过程, 一方面唤起了学生的思维注意, 活跃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注意, 使学生从自己的需要来参与课堂教学。

(三) 变式问题练习, 强化认知冲突

同是一道题, 变换问题的部分条件或设问方式, 在原有的认知冲突突然消失后, 不断出现新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 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三、认知的“完善”———提升思维

“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下的课堂教学核心还是在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只有借助认知结构才会有新知识的生长点, 才会有对新知识的理解、内化, 而不断发展、完善的认知结构又会成为更新的知识之生长点, 正是这种循环, 才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

篇4: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生游戏互动——《报数游戏》。教师宣布游戏规则:从第一名同学起开始报数,当报到的数是5的倍数的时候,不能直接说出这个数,必须用字母m来表示。学生报数,教师适时询问m所表示的数字是几,并板书。当全部报完时,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引出课题《字母表示数》并板书。

二、出示儿歌,探索新知

1.儿歌接龙游戏。

出示儿歌: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8条腿……,让学生进行儿歌接龙。提问: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改怎样用一句话来表达这首儿歌呢?(学生畅所欲言)

2.如果用字母a表示青蛙的只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学生组内探讨,集体汇报,教师点拨)

3.老师这里有三种不同的想法,你同意吗?并说说理由

出示三种说法:a只青蛙a条腿;

a只青蛙b条腿;

4只青蛙4a条腿.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想法。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种说法没有关注数量之间的不同及关系;第二种说法注意到了数量的不同,但是没有将它们的关系表达出来;第三种说法用字母表示出了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指导学生4ⅹ啊可以写作4·a或4a,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板书)

4.出示儿歌,让学生试着用字母来表示

1只青蛙1张嘴,

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

4只眼睛8条腿;

……

请学生自主完成,并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

5.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还用到字母表示数。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4×b= x×5= ɑ×c=

1×x= ɑ×b= x×x=

2、手势判断对错。

(1)b×2可以写成b2 ( )

(2)b+b=2b ( )

(3) ɑ+5可以寫成5ɑ ( )

(4)6-c=6c ( )

(5)d÷7=7d ( )

3、用线段把左右相等的数连起来。

比ɑ多2的数 ɑ2

比ɑ少2的数 2ɑ

2个ɑ相加的和 ɑ+2

2个ɑ相乘的积 ɑ-2

4、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

(1)一件上衣ɑ元,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一条裤子( )元。

(2)小刚每天看课外书15页,a天共看了( )页。

(3)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35人,到新站下去x人,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 )人。

四、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在数学中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在生活中字母表示数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大家以后要灵活应用。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63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篇5: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中的第一课时“买文具”。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教材中出示了买文具的情境图,学生通过情境图找到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已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学生在二、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含有两步的混合运算和小括号,但没有对整数混合运算进行总结性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三步算式;

2.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理解并能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认识中括号并体会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经历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体验数学运算、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

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法

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本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每到新学期,小朋友们都会给自己添置一些新文具。那这学期开始的时候,你买了哪些新文具呢?

生:铅笔盒;钢笔;三角尺等。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在新学期的时候添置了新文具。

(二)探究新知

1.PPT展示教材P47的情境图

师:今天,淘气、笑笑和奇思也来到了文具店买文具。这幅图是文具店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呢?

(板书课题:买文具)

(学生分享找到的数学信息:计算器、铅笔盒、圆珠笔、足球的单价,每盒钢笔的价钱和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

师:你发现的可真多!那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数学问题)

师:你真会思考!淘气刚刚告诉我,他有一个数学问题,想让大家帮帮他,你们愿意么?

生:愿意!

师: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孩子!这是淘气的数学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钱?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1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多少钱。

师:也就是我们要知道计算器和钢笔的单价。现在,请大家拿出课堂本,自己先列出算式。在列算式的过程中,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生独立列式)

师:谁来说一说?

生:(分步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师:能说一说你的思路么?

生:先求出3个计算器的钱,再求出1支钢笔的钱,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的钱了。

师:思路真清晰,不仅列出了算式,还算出了答案,真厉害!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综合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22×3+24÷4

师:笑笑跟你列的算式是一样的,都是列出了一个这样的综合算式。那我们应该怎样计算这个算式呢?拿出课堂本(号本),请你们自己先尝试着计算这个算式,计算的过程中可以用横线表示出计算顺序。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师:做完了的同学,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计算呢?(学生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学生分享)

师:我们在综合算式下面画横线表示计算的顺序,(教师演示)这样我们就算出了答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决淘气的问题,那么两种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哪些不同与相同的地方呢?哪种方法简便呢?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分享)

师:根据这个算式(22×3+24÷4),谁能来总结一下像这样的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学生总结,演示PPT,学生跟读)

师(小结):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里,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如果加法或减法两边同时有乘、除法,则可以同时计算乘、除法。

2.PPT展示教材P47的问题三

师:全班一起读题,请大家用画横线的方法标出每题的计算顺序,独立完成。(学生标出顺序)

师:谁能来说一说呢?(学生分享)

师:根据这些计算顺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师:含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如果有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计算。

(三)巩固练习

师:请翻开教材48页,看着第1题,自己独立完成。(学生提数学问题并解决)

(展示学生作业,共同校正)

师:第2题,请一个人读题。(学生读题)

师:怎样列算式?

生:270÷3-140÷2

=90-70

=20(千米)

师:看着第3题,开火车的形式来回答。(学生分享、教师演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师:那在计算含有三步的混合运算是,应注意什么?

生:先想怎么计算,想运算顺序;不能口算的要用竖式计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谁能来说一说?(学生分享)

生(教师板书):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里,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如果加法或减法两边同时有乘、除法,则可以同时计算乘、除法。含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如果有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计算。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买文具》。(板书课题:买文具)

(二)自主探索,领会新知

师:(PPT展示教材P48“试一试”)全班同学一起读题!(学生读题)

师:按照左边算式现在的顺序计算,结果是13,等式不成立,怎么办呢?先自己独立探索,看看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探索)

师:完成的同学,请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谁能来说一说呢?你是怎么加括号的?

师:要使这个等式成立,9÷3×5-2画横线的部分必须等于9,;而3×5-2等于13,要想等于9,需要把5-2添上小括号先算,变成9÷3×(5-2);而要使横线部分等于9,要先算3×3,还需要括号来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但是小括号已经用过了,我们不能在它外面再套一个小括号,所以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符号“中括号”,中括号是一种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也叫方括号,用“”来表示。(板书:中括号)

师:跟着我在本子上写一写中括号。需要强调的是,在混合运算中,如果使用了小括号后,仍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用中括号了。孩子们,一定要记清楚了。

师:现在我们给这个等式添上中括号,然后用横线标出运算顺序,咱们再写出计算过程来检验等式是否成立。(教师板演)

师:根据这个过程,谁能来说一说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在计算时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PPT展示: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把四则混合运算学完了,谁能来总结一下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呢?小组讨论一下,回忆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可以分成几种情况,运算顺序怎样,试着举一个例子。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出示PPT,齐读)

(三)巩固练习

师:请翻开教材49页,看着第4题(学生读题)

师: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上面的等式只有小括号,下面的等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师:请大家用横线标出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共同校正)

师:玩过扑克牌没有?看着第5题,咱们来玩个小游戏。(小组交流,展示)

生:(6+4÷2)×3=24;6+(4+2)×3=24

师:看着第6题,拿出课堂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做的时候要标出运算顺序哦,开始!(共同校正)

师:第7题,请全班一起读题,先独立思考,写出方案,写完的同学同桌交流,看看你的方案是否合理,以及合理与不合理的理由。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买奖品总共的钱要低于350元,奖项之间有差异。(共同校正)

(四)课堂小结

师:请两位同学再来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分享)

八、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买文具

22×3=66(元)22×3+24÷4

24÷4=6(元)

66+6=72(元)

买文具

9÷【3×(5-2)】中括号

=9÷【3×3】

=9÷9

=1

九、教学调控

时间调控: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2分钟)(一)复习导入(4分钟)

(二)探究新知(23分钟)(二)自主探索,领会新知(17分钟)

(三)巩固练习(12分钟)(三)巩固练习(15分钟)

(四)课堂小结(3分钟)(四)课堂小结(4分钟)

内容调控:

除教学内容之外,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时规范课堂秩序

十、教学评价

终结性评价:

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

形成性评价:

1.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6: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3——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

能够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教法:多媒体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铅笔每支3角,橡皮每块2角,尺子每把4角,转笔刀每个7角。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钱?

生尝试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

将刚才题中的价钱换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你还会解答吗?

三、探索新知

(一)探究小数乘法的意义。

每块橡皮0.2元,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出示课件)师:我们可以怎样列算式呢?(只列算式不计算)

指名让学生说出算式。(0.2 × 4;0.2 + 0.2 + 0.2 + 0.2)预测:0.2 × 4 = ;

预测:0.2 + 0.2 + 0.2 + 0.2 = 师:这个算式也可以,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 预测:小数,整数,而这个算式是小数乘以整数。

师:对,这个是小数乘整数,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小数乘整数。(出示课题)

(二)探究算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然后进行交流算法。

生:0.2元 = 2角,4×2角=8角,8角=0.8元,0.2×4=0.8。师:0.2元,老师想把它转化为整数,那老师要怎么办呢? 预测:可以把0.2元 = 2角

师:0.2元=2角,那2角 × 4是求4个什么?(提醒学生说完整)

师:那老师有一个朋友——笑笑,它非常不服气,他看到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他也想出了和你们不一样的方法,同学们想不想看看?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笑笑是怎么做的呢?(借助直观模型计算)

师提问:笑笑用一个长方形代表1元,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元? 预测: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1元。

师:每块橡皮是0.2元,谁来说说笑笑应该涂几份呢?为什么? 预测:0.2是2个0.1,所以应该涂2份。

小结: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有这几种方法,第一种,我们是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来计算的;第二种则是把小数乘法的新知识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旧的知识推出新的知识;第三种则是借助面积模型,体会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三)自主探索

师:同学们,这些方法都学会了吗?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

提问: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名让学生汇报。

预测:0.4 × 3 = 1.2元;0.4 × 3 = 0.12元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原则,当学生掌握了其方法后,及时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深化新知,同时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与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买了什么文具?我们还可以买什么文具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几道题。

1.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2.课本“练一练”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3.课本“练一练”第4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五、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数学的魅力大不大?希望同学们能用你们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篇7: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获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为1元=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1页 板书设计:

篇8: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 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 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 一张是“生”, 一张是“死”, 抽到“生”就可以获救, 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 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 请问, 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吗?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通过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能性

可能 (不一定) 一定不可能

二、合作探究, 亲身体验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 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 介绍学具,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每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个纸箱 (每个纸箱放置球的情况如下: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第一个纸箱全部放白球, 第二个纸箱全部放黄球, 第三个纸箱放3个白球、5个黄球, 第四个纸箱放3个黄球、5个白球。第五个纸箱不放黑球) 。

(2) 介绍摸球规则:每个小组共摸球20次, 每次摸出1个球, 记录下其颜色后, 放回纸箱后, 再进行第二轮摸球。

(3) 操作体验,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摸球情况。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定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初步感受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联系。

(4) 汇报各组的摸球情况:第一组摸到的球全部是白球;第二组摸到的全是黄球;第三组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第四组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第五组没有摸到黑球。

(5) 质疑:为什么每组摸球的情况不一样呢?

(6)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猜想。

(7)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第一个纸箱放的全是白球, 所以一定摸到白球;第二个纸箱放的全是黄球, 所以一定摸到黄球;第三、四个纸箱放有2种球, 所以可能摸到黄球, 也可能摸到白球;第五个纸箱没有放黑球, 所以不可能摸到黑球。

三、验证猜想, 异中求同

(1) 让各个小组打开纸箱, 看看纸箱放球情况是否符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

(2) 延伸:如果第五组的同学一定要摸到黑球, 该怎么办?

如果要让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怎么办?

设计意图:异中求同, 验证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

四、实际应用

(1) 试一试:1) 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 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

(课本85页练一练)

(2) 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 分别摸一个球, 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出示课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 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 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冬天会下雪) , 内陆地区, 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 (学生回答) , 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冬天不太冷, 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 说一说活动。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五、全课小结

篇9: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6—67页《左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

文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左右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要举起那一只手?(生:右手)

师:那另一只手就是……(生:左手)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师:知道这两个字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师:你的左手又会做什么呢?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找找看。下面,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发指令,同学们来做动作。发出指令后,看谁做得又对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有几个同学?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一会儿排第2,一会儿排第4?(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一物品,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可能不同。

师:从左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再从右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生答略)

3.猜一猜

师: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谁?(生:尺子。)

师:为什么同一把尺子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生:和铅笔盒比它在左边,和橡皮比它在右边。)

师:同一物品,和它比较的物品不同,它的位置也不同。(课件出示淘气、笑笑、机灵狗座位图,学生观察验证)

(三)联系实际,体验“相对”左右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困难,请你们再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师:请同学们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同学举的手是相反呢?(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2.举手比赛

师:老师想和同学举手比赛,愿意吗?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师生面对面站着,师举左手,生举左手,师举右手,生举右手。师与最快的同党握手表示祝贺。)

3.握握手(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刚才我们是用哪只手握手的?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钩。

4.师:老师还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同学,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①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②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四)联系实际,运用提高

1.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4题):

师:淘气在小明家玩了好一会儿,现在要回家了,他要坐的车是停车场里从右边数的第五辆大客车,小朋友们: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2.看书填空。

(五)自主评价,拓展延伸

师:你们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样?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出色的,在书本67页的左上角画一个圆圈,右上角画一个三角。

师:请同学们回去后在生活中找找左右,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篇10: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学会看价格牌上的价格具体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以及能忍、读、写简单的小数。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三、教学难点

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卡片。情境图、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彭老师很高兴带咱们2班的同学来电教室上公开课,趁着这愉快的心情和大家分享几组图片,请你观察,图片的数叫什么数呢?(出示课件)

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与生活密切相连,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选用身边的事物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落实任务,自主探索

1.观察情境图,在小组里自由说一说每件商品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并试着读一读这些小数。

笔记本:3.15元 铅笔:0.50元 尺子:1.06元 钢笔:6.66元 2.掌握小数的读法。

游戏:教师拿出小数卡片,指明学生读一读。3.掌握小数的写法。

挑战任务卡:自由写出两个小数,同桌互相读。4.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数?

(设计意图)读、写和说小数的过程一定要求每个孩子开口读、动手写,这样知识才能落实到位。

5.师小结:像3.15,0.50,1.06,6.66这样(中间有一点)的数叫做小数。

6.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组成,读写法。板书:171.06读作一百七十一点零六。

整数部分与整数的读写法相同,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设计意图)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以教师的强调做重点,不可让学生盲目猜测和讨论,以免将名称混淆。

师:讨论,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活动一

师:这三图上的人民币分别是几元几角几分?你能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吗?每一个数位表示什么意思?

2.独立完成活动二:森林食品店(学案纸)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小数点的左边表示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3.独立完成活动三:森林医生。

(设计意图)学生单独完成练习,确保真实有效性的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深圳市龙华区六一学校:彭颖豪

篇1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陶村小学 候春梦

课 题;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过程方法目标;

1、会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了解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人民币及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面额人民币学具。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出示钱包,从钱包里拿出一些不同小面额的钱来)“钱”是我们国家进行购物时使用的货币,统称为“人民币”。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并学习用人民币来购买文具。(板书:买文具)

二、探索新知:

1、认识人民币。

(1)(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从老师手中拿出来吧!

①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这里根据学生所拿的、自己认识的每一张人民币进行提问)?

②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来辨认的?除了这些,你还认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根据数字、字样来认识人民币,这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2)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及或直接出示不同面额的硬币:1元、5角、1角、5分,让学生进行辨认。然后进行总结这一类是纸币,这一类是硬币。

(3)看课本“认一认”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2、探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同学们,你们知道1元可以换几张1角呢? 几个1分可换1张1角呢?(2)练习:

① 练一练的第1题 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② 练一练的第2题 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强调:计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3、学习付款

(1)创设情境:(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笔你都可以怎样去付钱呢?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学生的付钱方式。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小结: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3、1把尺子8角,淘气想用1元买1把尺子,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找回多少钱呢?你如何列式解决呢? 学生交流并列式解答

4、学生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图中的哪些文具?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的购物活动就要结束了,如果你还想买东西的话,那就利用星期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体验一下购物吧。不过,老师要告诉你们:要好好爱护人民币,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的工作得来的,我们从小要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这节课你还学会了什么呢?

五、作业设计

篇12: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一选

(共1题;共2分)

1.(2分)张宁和王晓星一共有画片86张.王晓星给张宁8张后,两人画片数同样多.王晓星原来有()张画片.

A

.15

B

.51

C

.74

二、填一填

(共2题;共5分)

2.(1分)小刚和小明共有邮票90张,小刚送给小明18张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小明原有邮票_______张.

3.(4分)53+64÷4,应先算_______法,结果是_______,再算_______法,最后结果是_______.

三、判一判

(共1题;共2分)

4.(2分)判断对错

36-9÷3

=27÷3

=9

四、计算题

(共6题;共30分)

5.(5分)脱式计算

(1)48÷4+59

(2)23×4-26

(3)(48+29)÷7

(4)100-96÷3

6.(5分)脱式计算

(1)256÷4×3

(2)135×6÷5

(3)744÷(3×2)

7.(5分)递等式计算。

①36+24-19

②54÷6×8

③12+36÷6

④28-49÷7

⑤6×(3+6)

⑥(96-56)÷5

8.(5分)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1)85﹣27+18

(2)(44﹣26)÷3

(3)36+5×4

9.(5分)口算

28÷4=

27÷9=

5×5=

46-9=

40÷5=

36÷6=

9+81=

14÷7=

42÷7=

29+5=

5×7=

9×(9-4)=

3+3×4=

38-(12+12)=

10.(5分)脱式计算.

210÷[(538﹣258)÷40]

720÷(61﹣49)×50

71×122﹣71×22

148+281+52+19

(105×12﹣635)÷25

8×(125+7)

五、解答题

(共5题;共25分)

11.(5分)一整盒马克笔有8支需要32元,单卖每支5元,整盒的马克笔比单卖的每支便宜多少元?

12.(5分)填表

13.(5分)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三、四年级有64人报名参加,一、二年级报名的人数只有三、四年级的一半,五、六年级报名的人数比一至四年级报名的总人数多12人。五、六年级有多少人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

14.(5分)还差几条船?

15.(5分)有48个红气球,7个黄气球,如果红气球数量不变,要使红气球的个数是黄气球的8倍,需要减少多少个黄气球?

参考答案

一、选一选

(共1题;共2分)

1-1、二、填一填

(共2题;共5分)

2-1、3-1、三、判一判

(共1题;共2分)

4-1、四、计算题

(共6题;共30分)

5-1、5-2、5-3、5-4、6-1、答案:略

6-2、答案:略

6-3、答案:略

7-1、8-1、8-2、8-3、9-1、10-1、五、解答题

(共5题;共25分)

篇1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侯家寺小学 杨爱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正确地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结果。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从小数意义来理解乘法

教学策略:小数乘法的意义要借助整数乘法的意义上,学生有经验支撑,能达到顺利的迁移。教学过程:

一、复习1、0.1表示什么?

0.6表示什么?在图上怎么表示?

2、口算:25×4 = 2角×4 = 8 +8 +8 +8 +8 +8= 你能说上面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吗?

3、解决问题:一把尺子7角,买3把需要多少元?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用教材中的买文具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乘法问题。同学们都买过文具,观察主题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相同加数相加来解决的问题吗?

2、学生自由提问题,并列式

3、出示例题: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钱?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怎样列式?列乘法式,怎么计算呢?自学课本解决问题。

4、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方法一:化为小数加法 方法二:用元角分化为整数乘法

方法三:画图,直观的看出。(其实质是小数的意义)

5、小结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深化理解练习

1、课件出示试一试

0.1+0.1+0.1+0.1=()×()=()0.02+0.02+0.02=()×()=()()×()=()+()+()+()

2、课本中的涂一涂。

3、买6支铅笔需要多少元?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四、当堂测试 课本练一练3题

0.3×3= 0.2×8= 4×0.2= 3×0.5= 0.4×4= 0.1×9= 0.7×2= 6×0.2= 0.6×4= 课本练一练4题

五、小结

快要下课了,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篇14: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小学

李秀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正确地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结果。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能够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

教学策略:小数乘法的意义要借助整数乘法的意义上,学生有经验支撑,能达到顺利的迁移。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给同学们买奖品,发现小博士文具店正在做特价销售活动,想不想去看看?

请看大屏幕。

你看到了哪些文具,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相同数相加的数学问题吗? 今天,我们继续解决买文具当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钱?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怎样列

式?列乘法式,怎么计算呢?

2、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方法一:化为小数加法

方法二:用元、角、分化为整数乘法

方法三:画图,直观的看出。(其实质是小数的意义)

3、回顾以上三种方法,加深印象。

师:大家都非常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你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只要正确就可以。

4、合作探究

师:三把尺子需要多少钱呢? 先独立解决,再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总结评价。

5、小结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巩固应用

1、课本练一练4题

2、大家一起来抢答

3、课本练一练5题

(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篇15: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本节课讲的是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课教学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教学设计从“买文具”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口算与笔算的方法,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的“有效对接”,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抓住关键,引导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关键问题,适时引导,使学生体会问题的本质。本节课的关键在于把笔算除法的计算步骤、书写格式及商的定位等问题从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中迁移过来。因此,本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探究、归纳计算方法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试商的方法及商的`定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使学生较顺利地掌握商的定位方法,归纳和概括能力也得到培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买文具(一)

⊙情境导入

今天,淘淘和笑笑带着近期攒下的80元零用钱去文具店给“手拉手”活动中需要帮助的小伙伴买文具。到了文具柜台,他们犯愁了。原来,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算一算怎样买文具吗?[板书课题:买文具(一)]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为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1)明确数学信息。

从情境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如:钢笔每支8元,文具盒每个10元,书包每个20元,计算器每个30元)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如:80元可以买多少支钢笔?8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

(3)解决相关问题。

出示问题: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

①明确列式。

求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就是求什么?应该怎样列式?

(明确求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就是求80里面有几个20,列式为80÷20)

②尝试计算,汇报方法。

80÷20等于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预设

生1:我是利用想乘法算除法计算的。因为20×4=80,所以80÷20=4。

生2:我是利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因为8÷2=4,所以80÷20=4。

生3:8张10元,每2张买一个书包,8里面有4个2,所以能买4个书包。

2.探究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1)感受竖式计算的必要性。

80÷20由于数据比较小,又都是整十数,我们能口算。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商是几,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必要性)

(2)探究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①提出竖式计算要求,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80÷20。

(同桌讨论、计算,教师巡视,并选出计算正确和错误的同学各一名,分别板演)

②讨论商的定位方法。

观察两个竖式,想一想商“4”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篇16: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猜谜活动。

师:虽然看不见时时在身边,它升高来你就热,它降低来你就冷。这是什么东西?

生:温度。

生活中测量温度的工具是什么?

生:温度计

听说同学们在科学课上曾经认识过温度计,谁来介绍一下?

生介绍:

预设:(1)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写作℃,平时我们也时常简单地读作度。

(2)温度计上有刻度,每一格代表1摄氏度。

(3)温度计上的酒精柱越高温度就越高,液柱越低,温度就越低。

师:有关温度的信息在生活中很常见,这里就有一则。请一个同学读出这则信息。(2007年12月21日,北京的天气情况 是最高温度7度,最低温度零下七度。)生读出信息。

师: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这两个温度分别大概会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出现?生根据生活经验来说出最高温度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在午后出现,而最低温度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凌晨。

师:这两个7度的意思一样吗?

师出示两个温度计模型(零度),请学生观察现在是多少度?

谁能在温度计的模型上拨出这两个温度?请大家仔细看他们是怎样拨的?

观察拨的方法,汇报:

零上温度是从0度开始往上拨七格,零下温度是从0度开始往下拨七格。他们拨的方法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师:看来这两个温度确实是有区别的,我们该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记录下这两个温度呢?请在草稿本上把这两个温度记录下来。

师选择表示不同的孩子的作业展示。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下了这两个温度,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会出现什么问题?

生: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可能大家都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

二、操作比较,学习新知。

1、介绍记录温度的方法。

师:我们通常在 7℃ 前面加上“+”号表示零上七度,在 7℃ 前面加上“—”表示零下七度。

板书:零上温度:+ 7℃

零下温度:—7℃

2、比较大小。

(1)认识0是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师:“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几个城市12月的平均气温。谁来当天气预报节目的播音员,帮我们报一下每个城市12月的平均气温。”.师:“上海的平均气温是零上的温度还是零下的温度?为什么没有在前面写上正号呢?”

师:“你觉得哪个城市的12月的平均气温比较特殊?”

师:零度有没有温度? 生:零度是有温度的。

师:零度有温度,它表示的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师:零上的温度我们在前面加上“+”号表示,零下的温度我们在前面加上“—”号表示。那 0℃ 呢?

师:0℃ 既不是零上的温度,也不是零下的温度而是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你们知道为什么要以0为分界点吗?

师:对,0度是冰点,所以是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既不能在前面写上正号,也不能在前面写上负号。

板书: 0℃.(2)比较零上和零下的温度。师:上海和哈尔滨哪个城市12月的平均温度高? 板书:—12℃﹤ 8℃

师:也就是说,零上的温度和零下的温度相比较,哪种温度高?

生:零上温度比零下温度高。(3)比较0上温度

除了上海,还有哪些城市的平均气温是零上温度?成都和南宁相比,哪个城的平均温度高?

板书: 11℃ > 6℃。

师:都是零上的温度怎样比较哪个温度高呢?

生:都是零上的温度时就看哪个温度的数字大,这个温度就高。

(4)比较0下温度

除了0上的温度,还有哪些城市的平均温度是零下温度呢?

-12℃与-2℃比较,哪个温度低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说出其中的道理。

板书:-12℃﹤- 2℃

师:在冰雪覆盖的南极的极点附近,人们测出了自然界的最低温度是 零下94℃,零下94℃与零下12℃比较哪个温度低?为什么?

板书:— 94℃ 〈— 12℃

师:想一想,当两个温度都是零下的温度时,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生:都是零下的温度就看哪个的数字大,数字大的温度反而 较低。

师:零下温度的比较方法与零上温度的比较方法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生:零上的温度的数越大,从0往上拨的格子就越多,温度就越高;零下的温度的数越大,从0往下拨的格子就越多,温度就越低。

(5)混合练习。

游戏: 老师出示一个温度,学生用动作表示出自己的感受。

三、课内练习:

1、书88页1题。

2、书88页2题。

四、课堂总结

上一篇:交通工程实习总结下一篇:***市十一五减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