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版《中药学》中药功效总结

2024-05-13

十一五版《中药学》中药功效总结(共4篇)

篇1:十一五版《中药学》中药功效总结

十一五以来省发展改革委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建

设进展情况汇报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委党组的统筹安排和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在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部署,着重在突出特色优势、完善政策环境、编制发展规划、搭建创新体系、推进成果转化、强化项目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全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的产业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发展成为我省高技术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截止2009年底,全省规模以上现代中药企业已发展到96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实现总产值132.9亿元,分别占全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和医药制药业总产值的48.5%和87.8%,已成为我省最重要的高技术产业。

一、“十一五”以来省发展改革委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建设进展情况

结合我省发展改革工作实际,省发展改革委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突出特色优势。

我省作为我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道地特色药材资源优势突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和产业优势具备较好基础和较大潜力,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研究开发能力弱、人才短缺、资金不足。针对这一现状,我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托中药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中药材和以苗药材为代表的民族药材、中成药和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药品。目前,全省种植的中药材和民族药材品种达110多种,种植面积上万亩的药材有杜仲、黄柏、山银花、银杏、厚朴、淫羊藿、喜树等19种。天麻、杜仲、半夏、吴茱萸、石斛、茯苓、山药等20多种商品药材具有调供省外市场的能力。淫羊藿、太子参、头花蓼、钩藤、天冬、黄精、重楼、白及、百合、栝蒌、射干、玉竹等40多种药材已培育成为市场优势品种。全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4个民族药成方制剂(独家品种)已收录进入国家药品标准,仙灵骨葆胶囊、护肝片、安宫牛黄丸等40余个品种己进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全省1383个药品单品种涉及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喷雾剂等27种剂型,其中,仙灵骨葆胶囊、抗妇炎胶囊、艾迪注射液、宁泌泰胶囊、咳速停糖浆、克咳胶囊、银杏天宝、骨康胶囊等8个品种2009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全天麻胶囊、热淋清颗粒、日舒安洗液等30多种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

(二)完善政策环境。

为了促进我省包括中药现代化产业在内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积极开展了《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的立法准备工作。2007年9月24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重点明确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制度,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省发展改革委认真制定了“《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宣传贯彻方案”,积极开展宣传普及活动。条例的颁布施行和宣传贯彻,对于完善我省包括中药现代化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度,规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活动,营造良好有序的投资创业环境,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现代中药优势企业,促进我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编制发展规划。

2007年1月4日,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贵州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了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包括中药现代化产业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等四个产业,重点实施优势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八个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为推进我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加快发展,2009年11月至今,我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共同研究编制《贵州省道地特色药材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链发展专项规划》,现该《规划》即将完成送审。该《规划》客观深入分析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和竞争优势,研究提出了我省道地特色药材产业链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以及政策保障措施等,为我省中药现代化产业链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规划指导和实施依据。与此同时,我委牵头开展的《贵州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贵州省“十二五”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贵州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总体思路》和《贵州省“十二五”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思路研究》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我委现正组建“贵州省生物产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并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争取国家支持,扶持推进我省以现代中药产业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等生物产业加快发展。

(四)搭建创新体系。

我委会同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等的支持下,积极搭建自主创新平台,努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全省现已建成中药研发机构40家,其中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实验室2家,省部(省院)共建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检测平台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其他省级研发机构7家,初步建立起以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为重点,以民族药二次开发研究为突破口,覆盖中药材种植、活性筛选、药效及安全性评价、临床实验及中成药生产技术、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环节的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体系。

(五)推进成果转化。

“十一五”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继续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的沟通衔接工作,按照其工作要求和安排,准

备了一批特色明显、技术含量高、产业链较长、带动面宽、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的现代中药项目,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争取支持。2006-2009年,共有2个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项目总投资13119万元,国家补助资金1250万元,我省配套155万元。同时,我省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积极安排扶持中药现代化产业等已初步显现优势的产业。2006-2009年,共有26个省级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获得支持,项目总投资50989万元,省专项投资安排约93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有约60%的项目建成投产,产值约40亿,给国家创造税收约6亿元。

(六)强化项目管理。

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项目实施机制和监督管理体制。在项目审理过程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优先支持基础较好、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对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有重大影响的创新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一是建立项目咨询和辅导机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介绍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划、产业发展趋势、我省产业发展亟需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等,鼓励和引导有关单位集中力量攻克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二是建立和完善贵州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采用专家评审方式,对项目进行遴选,并和有关部门“集中办公、联合审理”。三是按照投资体制改革要求,严格项目备案程序和操作要求,严格审查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协调和管理,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加快建设进度,提高投资效果。一是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了解和协调解决项目的资金使用、投资控制、建设进度、质量监控等问题。二是坚持半年报制度,及时分析项目建设信息,认真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开展项目总结评价工作,全面了解项目实施效果,总结经验和不足,完善项目组织管理,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推动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作向前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1)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较小;(3)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药大品种不多;(4)中药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委将尽快完成《贵州省道地特色药材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链发展专项规划》、《贵州省“十二五”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贵州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及规划,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握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全面开放为动力,以提升全省现代中药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层次为主线,以提高道地特色药材资源综合利用和有效利用水平为核心,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以延伸、提升、完善和壮大道地特色药材规范化与规模化种植、饮片及中药提取物高质量与高标准加工、中成药新药开发与产业化、高技术服务与改造提升现代中药产业高技术产业链为重点,以医药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为依托,着力营造有利于现代中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努力打造一批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创新活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高成长性企业,形成独具贵州特色的中药创新系统和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我省实现由中药大省向中药强省的跃升。

篇2:十一五版《中药学》中药功效总结

第八章 解表药(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麻

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桂

枝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

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生

姜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香

薷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

芥 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

风 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

活 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

芷 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

辛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藁

本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苍 耳 子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辛

夷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葱

白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 胡

荽 发表透疹、开胃消食 桱

柳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鹅不食草 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

荷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牛 蒡 子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 蝉

蜕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桑

叶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

花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 荆 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

胡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升

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

根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 豆 豉 解表除烦 浮

萍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木

贼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第九章

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

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

母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

根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天 花 粉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 淡 竹 叶 清热除烦、通利小便 栀

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 枯 草 清肝火、散郁结 决 明 子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寒 水 石 清热泻火 竹

叶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鸭 跖 草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谷 精 草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密 蒙 花 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青 葙 子 清泄肝火、明目退翳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

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

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

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龙 胆 草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

参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秦

皮 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白 鲜 皮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苦 豆 子 清热燥湿、止痛杀虫 三 棵 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马 尾 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 银 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清热解暑 连

翘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清心利尿 蒲 公 英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 野 菊 花 清热解毒 大 青 叶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 蓝 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

黛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穿 心 莲 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贯

众 清热解毒、杀虫、凉血止血 鱼 腥 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清热止痢 射

干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山 豆 根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白 头 翁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土 茯 苓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兼解汞毒 熊

胆 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金 荞 麦 清热解毒、清肺化痰 红

藤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败 酱 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马

勃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马 齿 苋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鸦 胆 子 清热解毒、治痢截疟、腐蚀赘疣 地 锦 草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蚤

休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拳

参 清热解毒、镇肝熄风、凉血止痢 半 边 莲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山 慈 菇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漏

芦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生肌止痛 白

蔹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生肌止痛 四 季 青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 绿

豆 清热解毒、消暑利尿 青

果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锦 灯 笼 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通淋 金 果 榄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木 蝴 蝶 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委 陵 菜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翻 白 草 清热解毒、止血止痢 千 里 光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生 地 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

参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 丹 皮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

芍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紫

草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水 牛 角 清热、凉血、解毒

第五节:清虚热药 青

蒿 清虚热、除骨蒸、解暑、除疟 地 骨 皮 凉血退蒸、清降肺火、生津止渴 白

薇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银 柴 胡 清虚热、除疳热 胡 黄 连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第十章

药 第一节:攻下药 大

黄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芒

硝 泻下、软坚、清热 番 泻 叶 泻下导滞 芦

荟 泻下、清肝、杀虫

第二节:润下药 火 麻 仁 润肠通便 郁 李 仁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松 子 仁 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甘

遂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京 大 戟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

花 泻水逐饮、去痰止咳、杀虫疗疮 牵 牛 子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巴

豆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 商

陆 泻下利水、消肿散结 千 金 子 泻下逐水、破血消症、攻毒杀虫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药 独

活 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威 灵 仙 祛风湿、通经络、清骨哽 川

乌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蕲

蛇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木

瓜 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乌 梢 蛇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蚕

砂 祛风湿、和中化浊 伸 筋 草 祛风湿、舒筋活络 寻 骨 风 祛风湿、通络止痛 松

节 祛风湿、活络止痛 海 风 藤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路 路 通 祛风通络、利水下乳 青 风 藤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丁 公 藤 祛风湿、消肿止痛

昆明山海棠 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 雪上一枝蒿 祛风湿、活血止痛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药 秦

艽 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防

己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桑

枝 祛风通络、利关节 豨 签 草 祛风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臭 梧 桐 祛风湿、活络 海 桐 皮 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络 石 藤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穿 山 龙 祛 风 湿、活血通络、清肺化痰 丝 瓜 络 祛风通络、解毒化痰 雷 公 藤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老 鹳 草 祛风湿、舒筋活络、止泻痢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 加 皮 祛风湿、强筋骨、利尿 桑 寄 生 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狗

脊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千 年 健 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 雪 莲 花 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调经止血 鹿 衔 草 祛风湿、强筋骨、止咳、止血 石 楠 叶 祛风湿、通经络、益肾气

第十二章

化湿药 藿

香 化湿、解暑、止呕 佩

兰 化湿、解暑 苍

朮 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 厚

朴 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砂

仁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白 豆 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 豆 蔻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

果 燥湿散寒、除痰截疟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 茯

苓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心悸失眠 薏 苡 仁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猪

苓 利水渗湿 泽

泻 利水渗湿、泄热 冬 瓜 皮 利水消肿 玉 米 须 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葫

芦 利水消肿 香 加 皮 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泽

漆 利水消肿、化痰止咳、散结 蝼

蛄 利水消肿 荠

菜 清热利水、凉血止血 枳 椇 子 利水消肿、解酒毒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车 前 子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

石 利水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 木

通 利尿通淋、通经下乳 金 钱 草 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虎

杖 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地 耳 草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垂 盆 草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通

草 清热利湿、通气下乳 瞿

麦 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萹

蓄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 肤 子 清热利湿、止痒 海 金 砂 利尿通淋 石

苇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 冬 葵 子 利水通淋、下乳润肠 灯 心 草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萆

薢 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茵 陈 蒿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金 钱 草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虎

杖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 地 耳 草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垂 盆 草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鸡 骨 草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 珍 珠 草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第十四章

温里药 附

子 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干

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

桂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吴 茱 萸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小 茴 香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花

椒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丁

香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高 良 姜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荜

蕟 温中散寒 荜 澄 茄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胡

椒 温中止痛、下气消痰

第十五章

理气药 陈

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青

皮 疏肝理气、消积化滞、破气散结 枳

实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木

香 行气止痛 沈

香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香

附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川 楝 子 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薤

白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檀

香 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乌

药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荔 枝 核 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佛

手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香

橼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化痰止咳 玫 瑰 花 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绿 萼 梅 疏肝和胃、理气化痰 青 木 香 行气止痛、解毒僻秽、消肿 大 腹 皮 行气导滞、利水消肿 柿

蒂 降气止呃 刀

豆 降气止呃、温肾助阳 甘

松 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九 香 虫 理气止痛、温肾助阳 婆 罗 子 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天 仙 藤 理气祛湿、活血止痛

第十六章

消食药 山

楂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神

曲 消食和胃 麦

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疏肝解郁 莱 菔 子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鸡 内 金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谷

芽 消食健脾 鸡 矢 藤 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止痛 隔 山 消 消食健胃、理气止痛、催乳 阿

魏 化症散痞、消积杀虫

第十七章

驱虫药 使 君 子 驱虫消积 苦 楝 皮 杀虫疗癣 槟

榔 驱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南 瓜 子 杀虫 鹤 草 芽 杀虫 雷

丸 杀虫 鹤

虱 杀虫消积 榧

子 杀虫消积、通便、润肠 芜

荑 杀虫、消积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一节:凉血止血药 大

蓟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小

蓟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地

榆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

花 凉血止血、清肝火 侧 柏 叶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白 茅 根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苎 麻 根 凉血止血、安胎、解毒 羊

蹄 凉血止血、解毒杀虫、泻下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 三

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

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络、通血脉 蒲

黄 化瘀、止血、利尿 花 蕊 石 化瘀止血 降

香 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白

芨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 鹤 草 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 紫

珠 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棕 榈 炭 收敛止血 血 余 炭 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藕

节 收敛止血 檵

木 收敛止血、清热解毒、止泻

第四节:温经止血药 艾

叶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炮

姜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灶 心 土 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活血止痛药 川

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 胡 索 活血、行气、止痛 郁

金 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 姜

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乳

香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没

药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五 灵 脂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夏 天 无 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祛风除湿 枫 香 脂 活血止痛、止血、解毒、生肌

第二节:活血调经药 丹

参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 红

花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桃

仁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 母 草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牛

膝 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 引火下行 鸡 血 藤 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泽

兰 活血祛淤调经、利水消肿 王不留行 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月 季 花 活血调经解郁、消肿 凌 霄 花 破血通经、凉血祛风

第三节:活血疗伤药 马 钱 子 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螫

虫 迫血逐瘀、续筋接骨 自 然 铜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苏

木 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骨 碎 补 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血

竭 活血疗伤、止血生肌 儿

茶 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敛疮 刘 寄 奴 破血疗伤、通经止痛、止血

第四节:破血消癥药 莪

朮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化瘀消肿 水

蛭 破血、逐瘀、消症 三

棱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虻

虫 破血、逐瘀、消症 斑

蟊 破血逐瘀消症、攻毒散结 穿 山 甲 活血消症、通经下乳、消痈排脓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化痰药 【一】温化寒痰药: 半

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 天 南 星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消肿止痛 胆 南 星 清热化痰、熄风定惊 禹 白 附 祛风痰、燥湿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白 芥 子 温肺化痰、力气散结 皂

荚 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旋 覆 花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白

前 降气化痰 猫 爪 草 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二】清化热痰药: 桔

梗 宣肺化痰、利咽、排脓、通二便 川 贝 母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浙 贝 母 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栝

蒌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竹

茹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竹

沥 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天 竺 黄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海

藻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

布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黄 药 子 消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止咳平喘 海 蛤 壳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制酸 前

胡 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海 浮 石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 瓦 楞 子 消痰软坚、化瘀散结、制酸止痛 礞

石 坠痰下气、平肝镇惊 胖 大 海 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第二节:止咳平喘药 苦 杏 仁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苏

子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

部 润肺止咳、杀虫 紫

菀 润肺化痰止咳、宣开肺气 款 冬 花 润肺化痰止咳 马 兜 铃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热平肝、清大肠热 枇 杷 叶 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清胃止渴 桑 白 皮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止血清肝 葶 苈 子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矮 地 茶 止咳平喘、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白

果 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洋 金 花平喘止咳、镇痛止痉 华 山 参 温肺祛痰、止咳平喘 罗 汉 果 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 满 山 红 止咳祛痰平喘 胡颓子叶平喘止咳、止血解毒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 第一节:重镇安神药 朱

砂 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磁

石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龙

骨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琥

珀 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生肌收敛

第二节:养心安神药 酸 枣 仁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柏 子 仁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远

志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合 欢 皮 安神解郁、活血消肿 夜 交 藤 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灵

芝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缬

草 安神理气、活血止痛 首 乌 藤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第一节:平抑肝阳药 石 决 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牡

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代 赭 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珍 珠 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燥湿敛疮 紫 贝 齿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 刺 蒺 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祛风瘙痒 罗 布 麻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代 赭 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生 铁 落平肝镇惊

第二节:熄风止痉药 羚 羊 角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清肺止咳 牛

黄 熄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钩

藤 熄风止痉、清热平肝、凉肝止惊 天

麻 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地

龙 清热熄风、通络、平喘、利尿 全

蝎 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

蚣 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僵

蚕 熄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珍

珠 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第二十三章

(芳香)开窍药 麝

香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冰

片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石 菖 蒲 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苏 合 香 开窍醒神、僻秽止痛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第一节:补气药 人

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西 洋 参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党

参 益气、生津、养血 黄

蓍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白

朮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

药 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固精止带 白 扁 豆 健脾、化湿、消暑 甘

草 益气补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 大

枣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太 子 参 补气生津 饴

糖 补中缓急、润肺止咳 蜂

蜜 补中缓急、润燥、解毒 刺 五 加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绞 股 蓝 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红 景 天 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 沙

棘 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化瘀

第二节:补阳药 鹿

茸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鹿 角 胶 温补肝肾、益精血、止血 鹿 角 霜 温肾助阳、收敛止血 巴 戟 天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淫 羊 藿 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补 骨 脂 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 益 智 仁 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 菟 丝 子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杜

仲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压 续

断 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紫 河 车 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仙

茅 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海 狗 肾 暖肾壮阳、益精补髓 海

马 补肾壮阳、活血散结、消肿止痛 肉 苁 蓉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锁

阳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沙 苑 子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韭

子 温补肝肾、壮阳固精 阳 起 石 温肾壮阳 葫 芦 巴 温肾祛寒止痛 核 桃 仁 补肾、温肺、润肠 蛤

蚧 助肾阳、益精血、补肺气、定喘嗽 冬虫夏草 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 紫 石 英 温肾助阳、镇心安神、温肺平喘 哈 蟆 油 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羊 红 膻 温肾助阳、活血化瘀、养心安神、温肺散寒

第三节:补血药 当

归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熟 地 黄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白

芍 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制 首 乌 补益精血、固肾乌须 生 首 乌 截疟解毒、润肠通便 阿

胶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龙 眼 肉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楮 实 子 清肝明目、滋肾利尿 第四节:补阴药 北 沙 参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南 沙 参 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百

合 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麦 门 冬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天 门 冬 养阴润燥、清火生津 石

斛 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枸 杞 子 补肝肾、明目 玉

竹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龟

版 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 鳖

甲 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黄

精 滋肾润肺、补脾益气 墨 旱 莲 补肝肾阴、凉血止血 女 贞 子 补肝肾阴、乌须明目 桑

椹 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黑 芝 麻 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明 党 参 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第一节:固表止汗药 麻 黄 根 敛肺止汗 浮 小 麦 敛汗益气除热 糯稻根须 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

第二节:敛肺涩肠药 五 味 子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乌

梅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诃

子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肉 豆 蔻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五 倍 子 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 罂 粟 壳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石 榴 皮 涩肠止泻、杀虫 赤 石 脂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禹 余 粮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第三节: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 茱 萸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桑 螵 蛸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海 螵 蛸 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莲

子 补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养心 芡

实 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覆 盆 子 益肾、固精、缩尿 金 樱 子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椿

皮 清热燥湿、止带止泻、收敛止血、杀虫 刺 猬 皮 收敛止血、固精缩尿、化瘀止痛 鸡 冠 花 收敛止带、止血止痢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常

山 涌吐痰涎、截疟 瓜

蒂 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胆

矾 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

第二十七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雄

黄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硫

磺 解毒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通便 白

矾 解毒杀虫止痒、化痰止血止泻 蛇 床 子 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大 风 子 攻毒杀虫、祛风燥湿 土 荆 皮 杀虫止痒 蜂

房 攻毒杀虫、祛风止痛、止痒 大

蒜 解毒杀虫、消肿止痢 蟾

酥 开窍醒神、止痛解毒 樟

脑 开窍僻秽、除湿杀虫、温散止痛 木 鳖 子 攻毒疗疮、消肿散结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升

药 拔毒化腐 砒

石 蚀疮祛腐、祛痰平喘 炉 甘 石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生肌敛疮 铅

丹 拔毒生肌、杀虫止痒、镇惊、祛痰、截疟 硼

砂 清热解毒、清肺化痰 轻

篇3:部分中药特殊功效总结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清热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止呃之要药: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

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疥疮之要药:硫磺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理气良药:沉香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佳品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

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鳖甲

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穿山甲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槟榔

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桑寄生、杜仲、续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黄芩、苎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菟丝子

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远志

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

(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川楝子、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槟榔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百部

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决明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瓜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杏仁、苏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当归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肉苁蓉、硫黄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麦冬

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

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篇4:中药重点药的功效总结

酸:有机酸、鞣质

甘: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 咸:无机盐 苦:生物碱 解表药

麻黄:发汗(麻黄碱),平喘(麻黄碱),利尿,解热

抗炎,镇咳(萜品烯类)祛痰

◇感冒,支气管哮喘,低血压状态,鼻塞 柴胡:解热(柴胡皂苷),抗病原微生物,抗炎

镇静镇痛镇咳,保肝利胆降血脂

◇发热,病毒性肝炎,咳嗽,高脂血症,流行性腮腺炎 桂枝:扩张血管粗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预防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低血压症 葛根:解热,降血糖,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偏头痛,突发行耳聋,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症

感冒头痛发热,麻疹初起,疹出不透

细辛:解热,镇静镇痛,抗炎,对呼吸系统作用

◇ 头痛,慢性支气管炎,心绞痛,缓慢性心律失常,局部麻醉

细辛所含“黄樟醚”毒性较大 清热药

黄芩:抗菌,抗毒素(黄芩素,汉黄芩苷元)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免疫双向调节)

抗炎,解热,保肝利胆,镇惊,对血液系统影响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

◇小儿呼吸道感染,急性菌痢,病毒性肝炎

黄连:抗病原体,抗细菌毒素,抗腹泻,抗炎解热,镇静催眠,降血糖,抗溃疡,抗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正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作用,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

◇ 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烧伤,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

金银花: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抗炎解热,增强免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急性扁桃体炎 青蒿:抗病原体,抗炎(莨菪亭)解热镇痛,对免疫功能◇疟疾,高热,皮肤真菌性和神经性皮炎

栀子:抗炎,镇静镇痛(熊果酸)降温和解热,利胆保肝,促进胰腺分泌

◇急性黄疸型肝炎,扭挫伤,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苦参:抗病原体,抗炎,抗过敏,抗肿瘤,解热,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知母:解热,抗炎,对焦感神经和β受体功能的影响,降血糖◇急性传染病,糖尿病,肺结核

大黄:泻下(大肠,结合性蒽醌,番泻苷A)

保肝利胆,改善肾功能,保护胃黏膜、抗急性胰腺炎对血液系统:止血(鞣质<α-儿茶素,没食子酸)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细胞Na、K-ATP),◇ 便秘,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感染性疾病及菌痢肠炎,胰腺炎,胆囊炎,各种出血性疾病,胃溃疡、高脂血症

去风湿药

秦艽:抗炎,镇痛,抗过敏,降压保肝利胆,免疫功能抑制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小儿黄疸型肝炎 独活:抗炎,镇静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心血管

◇ 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支气管炎,银屑病

五加皮:抗炎,免疫功能,镇静镇痛,性激素样作用◇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小儿行迟,浮肿

防己:抗炎(粉防己碱)免疫抑制和抗过敏,镇痛,对心血管系统,康肝纤维化,防治矽肺

◇高血压病,心绞痛,矽肺,神经性头痛,慢性肝病及纤维化 厚朴:调整胃肠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挥发油),抗溃疡,保肝(厚朴分),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中枢抑制和肌松(厚朴酚和和厚朴酚)

◇细菌性痢疾,防治龋齿,肌强直 利水渗湿药

茯苓:利尿,免疫调节(茯苓多糖)抗肝硬化(茯苓醇)对胃肠功能影响

抗肿瘤

◇水肿,婴幼儿腹泻,精神分裂症

泽泻:利尿,抗炎,抗试验性肾结石,降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保肝,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降压

◇高脂血症,美尼尔氏病

茵陈:利胆保肝,抗病原微生物(茵陈炔酮)降血脂和康动脉粥样硬化,解热镇痛抗炎

◇ 高胆固醇血症,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痤疮 猪苓:利尿,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保肝 温理药

附子:强心(去甲乌药碱)

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

抗休克,抗心律失常,心肌保护作用,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抗炎镇痛(乌头碱)

休克,缓慢性心律失常,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偏头痛 肉桂: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强心(桂皮醛)对血管血压,改善心肌血液供应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抗溃疡,健胃祛风(桂皮油)

对内分泌的影响,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抗炎作用,镇痛 ◇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腰痛,面神经麻痹,银屑病,麻疹,小儿流涎

干姜:对消化系统影响(姜酮及姜烯酮是镇吐成分)对心血管系统,抗炎,镇痛,抗血栓◇呕吐,冠心病,晕船 理气药

青皮:松弛胃肠平滑肌,利胆,祛痰平喘(柠檬烯)◇慢性结肠炎,休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陈皮: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助消化,抗胃溃疡(甲基橙皮苷)利胆保肝,祛痰平喘,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消化不良,胆结石,支气管炎,急性乳腺炎 枳实与枳壳: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抗胃溃疡,镇痛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兴奋作用)

心血管系统作用(对羟福林和N-甲基酪胺)↑心肌收缩力,心率↑,收缩血管和↑血压

◇休克,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香附:对平滑肌作用(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利胆,解热镇痛抗炎抑制子宫及雌激素样作用

◇月经不调,胃炎和胃肠绞痛,尿路结石

木香:调节胃肠运动,康消化性溃疡(木香丙酮)促进胆囊收缩,对呼吸系统作用 山楂:助消化(有机酸):脂肪酶促进脂肪消化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心肌缺血,降压调节脂质代谢:降血脂

◇消化不良,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止血药

三七:止血(三七氨酸)抗血栓(三七皂苷<人参散醇苷)促进造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心脏影响,对血管血压的影响(阻止Ca内流)

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康动脉粥样硬化。保肝,抗肿瘤,抗炎,镇痛(人参二醇皂苷)

◇上消化道出血,眼前房出血,脑血栓,高胆固醇血症,肝炎 蒲黄:止血(黄铜),抗血小板聚集,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降血脂康动脉粥样硬化,抗炎

◇高脂血症,冠心病,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活血化瘀药

丹参: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强心和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对血液系统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丹参酮,丹参素)

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

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保肝

◇冠心病,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化脓性感染,心悸、失眠 川芎:扩张血管(川芎嗪和阿魏酸),抗血栓形成,解痉

◇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头痛,冠心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

益母草: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兴奋子宫

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冠心病,产后调理,急性肾炎

延胡索: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镇痛(延胡索已素),镇静催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心律失常。抗溃疡

◇各种疼痛,镇静催眠,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溃疡病 红花: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抗血栓(红花黄色素)兴奋子宫,降血脂(红花油)镇痛◇冠心病,脑梗塞 莪术:抗肿瘤(莪术醇),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 化痰止咳药

桔梗:祛痰止咳,抗炎,解热镇静镇痛

◇痰多咳嗽,肺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排尿困难 半夏:镇咳祛痰:抑制咳嗽中枢

催吐(生半夏)和镇吐(姜半夏)

抗肿瘤,其他作用:抗早孕(半夏蛋白),对胃肠功能影响 ◇各种呕吐,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咳嗽、痰多

酸枣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降温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降血压对血液系统作用: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提高免疫功能

◇神经衰弱,提虚自汗、盗汗,预防急性高原反应平肝熄风药

天麻:镇静和抗惊厥,降压,调整脑血管功能,提高耐缺氧能力

改善学习记忆

◇ 高血压,神经衰弱,眩晕,血管性头痛,惊厥、癫痫,老年痴呆

钩藤:降压,抗心律失常(钩藤碱),镇静、抗肿瘤◇高血压,惊现抽搐 地龙:解热(解热碱),镇静抗惊厥,降压,抗凝、抗血栓,平喘◇高血压,高热神昏、惊现抽搐,哮喘 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兴奋和镇静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抗炎

◇冠心病心绞痛,流脑、乙脑、咽喉肿痛、跌打损伤 补虚药

甘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甘草和甜素)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

消化系统作用:抗消化性溃疡,解痉(甘草苷元),保肝解毒(甘草甜素),镇咳、祛痰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毒性肝炎 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炎症

黄芪:对免疫系统作用: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强心,扩张血管,降压(氨基丁酸,黄芪皂苷)对血液系统作用,对物质代谢作用,延缓衰老

◇病毒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衰老,消化系统疾病,肾炎,免疫力低下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双向调节作用,益智对免疫系统作用(皂苷和多糖)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强心(人参三醇皂苷),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调节血压

对血流与造血系统影响,延缓衰老,增强机体适应性对内分泌系统影响: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上一篇:土建预算员的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励志语录——每日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