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公司“车间主任安全管理论坛”上的讲话

2024-04-09

在钢铁公司“车间主任安全管理论坛”上的讲话(通用8篇)

篇1:在钢铁公司“车间主任安全管理论坛”上的讲话

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 努力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同志们:

为全面开展好第四次“安全生产月”活动,我们围绕“遵章守法,关爱生命”的主题,进行了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电视专访、三大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宣贯等一系列活动。今天,在此举行XX钢铁第二届“车间主任安全管理论坛”,目的是将“安全生产月”活动推向高潮,引向深入。在此,我受(集团)公司党歌董事长的委托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同志表示热烈祝贺。

“车间主任安全管理论坛”,通过工作在一线车间主任的安全生产工作切身体会,亲身讲述抓安全生产工作的成绩、不足和感受,已成为XX钢铁安全管理中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行之有效的较先进的好方法,作用充分显现,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得到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山西冶金小高炉专项督查组和“三晋安全行”记者采访团的高度评价,有力提高了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借此机会,结合安全生产管理论坛,我谈几点意见。

一、不断提升对安全内涵的深刻理解。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保障和基础。钢铁企业的运行特点是物流量大(约3.6万t/d),能源消耗量大(约核5400t标准煤/d),工艺流程长,伴生多种物质和能量的排放,系统风险大,因此,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必须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深刻理解“安全第一”的内涵,把人的生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既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需要,又是落实“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抓安全生产,车间主任这个岗位是一线,是根本环节,既要抓好生产经营,又要抓好安全生产,系统思维,强化基础,创新管理,注重实效,协调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筑牢安全防线,是每个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抓好根本环节,就是要抓最基础的工作,基础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安全有物、有环境、有人,最重要的是人的“心理”,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就是坚持依靠员工,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员工自我防护能力,不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使员工具有必要的操作技能,适应现代化技术工艺要求。

2、全面加强基础工作。首先是完善安全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其次是开展有效的、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标准化作业,提升员工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力。

3、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措施的制定和目标责任的落实,应按照“严、细、实”的管理标准,逐级分解,使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该管的一定要管好,该做的一定要做到,该达到的标准一定要达到。

二、提升执行力。

安全是人基本需要之一,但有时忽视安全又往往是其自身传统的观念,认为安全是领导的事,员工养成了要我安全的思维定式,让别人看着干活才安全。不少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没有形成我要安全的理念。因此,要引导、教育员工,自觉用系统思维原理,学会动态、本质性思维问题,用心脑工作。上班做好三件事,即工作、学习、研究,做到尊重规律、研究规律、按规律办事,找准安全管理规律、预防控制规律、事故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杜绝事故。

1、要抓好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即危险源的辨识。事实证明,发生事故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冲突的结果,对潜在的危险缺乏正确认识,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因此,危险源辨识是防止事故的关键,危险源辨识,首先要搞好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通过教育,以案说法等形式,让员工明白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使大家做到不伤别人,不伤自己,不被他人伤害;同时要搞好物的不安全状态辨识,日常工作特别是专兼职安全监查,发现人、物不安全行为应及时纠正或整改,对暂时不能整改的要制定管理方案和预防措施。通过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为实现本质安全夯实基础。

2、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推进安全标准化,提升执行力。

A、加强全员安全法制意识,提升员工操作技能。安全教育要以贯彻《安全生产法》为主线,认真领会(集团)公司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程的内涵,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规范员工管理和操作行为,针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研究分析,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消除员工执行偏差,提高员工驾驭新工艺,掌握新技术,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B、做好新规程的宣贯。安全管理者要带头学习新的《炼铁安全规程》、《炼钢安全规程》、《轧钢安全规程》,认真领会新规程的实质内涵,按照新规程的要求修订、完善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和员工作业行为,完善作业现场安全设施、安全标志,暂不能完善的要制定安全措施和整改计划,限期整改。

C、完善应急预警机制。应急预案的完善,是当前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系统摸底,现状调查,隐患辨识,制定控制措施是完善预案的关键环节,车间主任在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借此机会,强化对员工工艺技术、设备维护、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结合工艺特点、岗位危险因素等,完善本岗位安全事故应急措施。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实践证明,“车间主任安全管理论坛”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是值得研究和推广的科学管理模式。因此,我们要从安全管理论坛的内容、方法、层次、结果等方面,按照“四个事事”的标准,用系统论的方法,不断改进,使之形成“严、细、实”的闭环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管理的创新成果,在生产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等各个管理领域推行,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最后,预祝“车间主任安全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篇2:在钢铁公司“车间主任安全管理论坛”上的讲话

刚才,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XXX作了一个非常好的安全环保工作报告,对“十五”期间XX钢铁的安全环保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对“十一五”XX钢铁的安全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

这次会议,集团公司结合企业的实际,对安全环报机构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同时又评出四个安全环保示范单位。所有这些工作,都为集团公司的下一步安全环保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刚才,长治市安全环保局郑卫平局长、长治市安监局方晋斌局长,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及几年来对XX钢铁的关注,提出了安全环保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XX钢铁的安全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此,我们要严格按照市领导的要求,认真抓落实,把XX钢铁的安全环保工作搞好,使XX钢铁的安全环保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走在全省的前列。下面,我想谈两个观点,与大家共勉:

一是安全生产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上次,在中层管理人员干部聘任会上,我讲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以人为本,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教育人。在安全工作上,我们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也要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教育人。这不仅是党的方针政策的要求,也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教育人。我们抓安全工作,也要牢牢把握这个要领。在生产现场、道路交通上,如何防止事故的发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在现场安全设施的设置、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等方面,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目的就是要求各单位要自觉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防止事故发生的标志、标识、标记。近几年来,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相应地有了提高,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不小的差距。

前几天,从《XX钢铁报》看到,因为几个单位相互扯皮,导致夜班职工无照明,这说明我的管理存在差距,没有以人为本。如马路上井盖缺失,易发生事故的路段没有明显的安全标记等等,这些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得很不够。有些单位部门,总是习惯于等上级给安排工作去做,甚至连自己该做的事都还没有做好,缺少以人为本的思想。

今后,我们对此问题要发现一个处理一个,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企业的精神风貌、文明程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以人为本抓安全环保工作,不是为别人,是为我们自己。每个事故的发生都会给许多人造成影响。去年,铁运部发生的道口火车与公交车相撞事故,XX钢铁负担了65%的责任,赔偿了400多万元,XX钢铁不光经济上受了损失,而且给XX钢铁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教育人,以人为本,是一个人的美德。当前,集团公司各单位要对生活有困难的人,对过去因工受伤的同志,对一些特困户,要主动去看一看,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他们更大支持和帮助。

在安全工作中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安全是一门科学,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它、分析它,才能更好地解决安全上出现的问题。在安全工作上,我们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员工,使员工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工作。

平和的心态对搞好安全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以人为本的重要一点,还要搞好职工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目前职工总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离“救死扶伤”四个字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医院是安全工作上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在装备水平、技术水平、科学合理组织抢救工作上多动脑筋想办法。尽管职工总医院通过改制后推向了社会,但服务对象仍然以XX钢铁员工家属为主,集团公司在效益好的情况下,还对医院给予更多的支持。改制后的医院要发挥社会、企业支持的两个优势,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牢牢把握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基本工作思路。

二是清洁生产要从源头抓起。

什么叫“从源头抓起?”有的人对此不太理解。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马路上的灰尘,用扫帚扫是解决灰尘问题的最原始的办法,从源头抓起,就是要回答,这些灰尘是从哪儿来的?

解决环保问题的一个管理工作办法是“工序之间产品不落地”,这很好,但还不行!从源头抓起,就是要淘汰落后的工艺,这才是解决环保问题的要本办法。

另外,清洁生产克服的一个问题是资金。XX钢铁最大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没有积极的工作思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不花钱是不行的,但是要讲求以最少的钱来解决事情,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环保工作上,必须花的钱一定要花。

过去,诸如烧结的电除尘设施、焦化配套环保等设施都没有发挥上作用,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今年,我们投入一千万元,支持技术开发,就是希望大家都积极动脑筋,都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变成研究的对象,这样,人人参与环保工作,XX钢铁的环保工作就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目前,我们XX钢铁的管理工作水平还很低,吨钢综合能耗还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XX钢铁生产210万吨钢,全年需要燃烧180万吨的煤,全XX钢铁每个人平均要烧100吨,如何综合利用能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实现余热的综合利用,集中供热、供暖是我们的一个工作方向,这方面要开动脑筋。

我想只要我们积极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想方设法,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3:在钢铁公司“车间主任安全管理论坛”上的讲话

在全面分析论述“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增强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之后, 王瑞祥同志指出:“中央企业的实践证明, 企业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资委成立以来的五年, 也正是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五年。五年来, 中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董事会试点, 以及完善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规范薪酬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加强企业重组改制等各项改革进展顺利, 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得到了战略性调整, 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明显改进,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性工作得到切实加强, 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央企业经营效率和运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改革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良好成绩。中央企业这些成就的取得, 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结果, 也是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勤奋工作、努力拼搏的结果,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文化建设有力地提升了中央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为我们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保证。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 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形成要素, 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软实力。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不断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 事关企业改革发展, 对企业做强做大, 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王瑞祥要求, “我们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科学论断, 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综合国力、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大意义, 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需要, 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 从而始终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 在实践中进一步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 努力推动和不断改善企业文化建设。”

王瑞祥要求从四个方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的本质属性, 无论是企业文化理论创新, 还是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创新中, 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 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健康发展。”

二是要坚持以价值理念的培育与转化为重点, 努力健全企业文化体系, 发挥企业文化的整体功能。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基本内容,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企业文化的完善体系。我们要遵循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 全面推进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 优化企业形象识别体系, 努力构建企业文化体系, 从而保证企业文化整体功能更好地发挥, 实现企业文化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改进管理、树立形象、塑造品牌、增强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 要紧紧抓住价值理念的培育与转化这个关键, 紧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改革发展的要求, 正确确立企业使命和企业愿景, 培育形成符合时代要求、体现企业特色、具有丰富管理内涵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同时, 努力把企业价值理念融入各项规章制度之中, 贯彻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使价值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真正落地生根、发挥作用。”

三是要牢牢把握职工队伍建设这个根本, 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 是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也是企业不断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基础。我们检验和衡量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看企业文化建设是否促进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是否促进了职工全面发展。这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关系提升中华民族素质的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握职工队伍建设这个根本, 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 通过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等工作, 促进广大职工对价值理念的自觉认同, 使先进的价值理念转化为职工的思想认识, 使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同时, 通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创造学习型企业, 建设创新型团队, 推进职工素质工程, 引导职工不断提高学习创新能力和业务技能, 从而形成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和谐局面。”

四是要健全体制机制, 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效保障。要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组织保障机制。

“要根据企业深化改革的新形势, 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 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 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董事会和主要经营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决策作用。既要明确主管部门加强组织协调, 又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形成企业文化主管部门与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工作指导和载体支撑机制。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 制定并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同时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 制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年度工作计划, 抓好工作落实。注意搞好分类指导, 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以典型引路推动工作。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培训, 增强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同。加强载体和阵地设施建设, 扩大企业文化有效覆盖面, 增强企业文化的效果。要加强督促检查, 建立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情况作为企业考核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 与企业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 要认真研究并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工作。通过评价, 使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得到改进、规范和提高, 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篇4:在班主任论坛上的讲话

王海峰

(2015年12月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班主任:

大家下午好!为了进一步提高班主任业务素质,强化班级管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艺术水平,增强班级工作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题为“我是这样抓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工作论坛。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单位,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我讲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与班主任的关系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一个班主任喜欢读书,那么他的班级的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而爱上读书,一个班主任喜欢体育运动,那么他的班级的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多了些体育活动。班主任的个性和特色,往往就是这个班级的个性和特色。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班魂”,是由班主任组织建立起来的。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一个班集体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班主任要有文化的修养与品位,要从理性上懂得班级文化的内涵。其次,班主任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做到以身作则,起好带领带动的作用。再次,要形成一种班级文化制度,并且要建立一种评价机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鼓励、批评、监督的作用。另外,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班主任应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可能,任何学生都有通过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需要。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各种文体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二、对照班级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检验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 ①、班级精神面貌好。重点看早操时学生的精神状态、看课堂上学生的眼神和表情、看集体活动中的积极性、看自习时间和午间等课余时间的自觉性;看班级事务中学生的自主性、看大多数同学之间的协调性和和谐性。

②、班级日常管理好。纪律好,卫生好,秩序好;桌椅书本整齐,黑板讲台整洁;桌椅、讲台、墙壁无画迹;各科作业能按时交齐。

③、班级文化内容全。有班级的班徽、口号、目标、班训、班规;有学科天地、班级宣传阵地;有其他能调动学生激情的特色栏目等。

④、班级文化形式新。文化主题鲜明有特色,受大多数学生喜欢,可持续发展。

三、掌握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静态文化建设。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能提高班级凝聚力。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进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主要措施:①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

②整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

③在醒目位置张贴班训。要求能够体现班级特色和个性。④“宣传栏”和“特色栏”的设计。一般在教室前后墙壁两边,设计力求内容丰富,风格活泼,彰显个性和特色。

⑤在班级设立“读书角”。放置一些中学生读物、报纸和杂志等。⑥学生作品展。定期征集作文、美术、书法、手工等作品,在班上展示。

2、动态文化建设。

措施主要有:①课堂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学习,经常参与文化活动。

②开好每周的主题班会。按学校的要求,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开好主题班会。

③充分利用好读书时间。一是读书读报,选择时事时文,励志文章等;二是小结当日班级情况,要求使用普通话读报和小结,并由值日学生作读书和班级情况评论。开展相关活动。

④开展专题性的教育活动。利用节日、纪念日,或者与时事相联系。

四、班级文化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第一,要形成体系。就是要在坚持大原则、大方向的前提下,既不蜻蜓点水,也不断章取义,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要形成完整的、科学的、能够可持续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思路目标体系,并能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第二,要彰显风格。特色是班级文化的生命。每一个班级都应该是富有个性的班级,具有独特文化的班级。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各班一定要紧扣实际,善于创新,突出多样化、个性化,避免“千班一面”,形成“一班一品”的文化特色。

第三,要注重结合。班级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建设活动,而是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集合。在工作中,要自觉做到“三个结合”:要和班级日常管理相结合,要和学校重大活动相结合,要和专题教育相结合。

五、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四大问题

1、班级文化意识淡薄、认识片面。班主任往往只关心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而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一些班主任由于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把更多的目光放在“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导致了班级文化的“营养不良”。同时,片面地强调学习,不仅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中“事倍而功半”的现象,也使班级文化的建设受到了局限。

2、班级物质文化滞后。班级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教育环境布置、班级规划以及班级卫生状况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3、班级观念文化形成缺乏有效载体。班级观念文化,是在班级成员(教师和学生)相互的学习生活相交往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这里的交往活动除了正常的课内教学活动外还需要更多的课外活动作为载体来为班级观念文化的形成起推动作用。

4、班级文化个性的缺失。时代呼唤有个性的新人,民族需要有个性的发展,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个性,是不断创新和改革的产物。可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很多班级中找不到“个性文化”,除了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忽视外,还因为教师缺少创新和改革的意识,更缺少为此思索的空间。或许,这也是其他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同样遇到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篇5:在钢铁公司“车间主任安全管理论坛”上的讲话

尊敬的尚福林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2003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刚刚成立不久,就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举办了“并购重组国际高峰论坛”。时隔三年,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资本市场功能实现重大转型之际,中国证监会又举办了此次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国际论坛”,足见中国监管高层对于企业并购重组在资本市场上的重要作用有着充分一致的认识。

今天和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中介机构的朋友们在这里共同探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理论和实践,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也将有助于推进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领域发挥优势,施展才能,进一步做强做优。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国务院国资委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尚福林主席刚才的讲话,对于指导和规范企业的并购重组行为、繁荣我国资本市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完全赞同。下面,我结合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概况,简要谈几点看法:

一、积极推进并购重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在于提供融资和配置资源的场所和机制。如果说公司上市主要运用了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那么并购重组则主要实现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并购重组中,有关各方通过资本市场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来影响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从而引导资源进行再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这种资源的再配置形式,已成为现代企业 获得最佳规模和最大实力的最有效方式,如果不为过分的话,也可以说已成为现代跨国大公司成长、壮大的时代特征。据英国市场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至11月20日,今年全球已公布的企业并购交易额已达3.46万亿美元,刷新了2000年3.33万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而历史上10起最大的并购活动中,有8起是在今年宣布的。我国的企业并购重组虽然起步较晚,但前几年已得到政府最高层的高度重视,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鼓励已上市公司进行以市场为主导的、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的并购重组。”我理解,企业并购重组对资源配置的功能,简而言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微观层面看,并购重组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活动,有利于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提高增长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从宏观层面看,并购重组以产业政策为背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优化企业核心能力为内容,有利于盘活社会存量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国民经济合理布局。

(三)从并购重组的市场效应来看,在并购企业得以优化、提高的同时,还挽救了一些弱势上市公司,特别是ST板块的公司,改善了这些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有效规避了退市风险,使股东权益得到了一定保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中国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以后,我们始终坚持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 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积极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上市、关闭破产等多种手段,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效明显。目前,我们所致力发展的产权交易市场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4年以来,仅在京津沪三家产权交易机构转让的企业国有产权金额就达到2570亿元,并带动其他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进入到产权交易市场中。

二、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积极为企业并购重组创造有利条件

1993年9月30日,中国宝安集团发布公告,宣称收购了延中实业5%以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拉开了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序幕,这是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上市公司兼并收购的第一例;1994年4月珠海恒通收购棱光实业,开启了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先河;1995年8月,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与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通过协议受让共持有25%的北旅股份法人股,完成了中国证券市场首例外资并购。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一系列法规相继出台,2000年以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0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实践表明,要真正有效的发挥并购重组在资本市场的资源再配置的作用,保证企业并购重组健康、持续、有序进行,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加强法规性、制度性、规范性的基础建设,大力培育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在机制。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高度重视:

(一)要致力于建设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以产权交易为核心的企 业并购重组,必须借助于资本市场才能完成,规范、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是有效并购重组的必要条件。我理解,完善的资本市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其一是一批良好质量的企业,这是资本市场得以发展、繁荣的基石,没有具有发展后劲的优秀企业,就没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资本市场;其二是有效的市场约束和自律机制;其三是严格、高效的外部监管。不言自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现状,距此,差距是很大的。打造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还需要各方面付出艰苦的、持之以恒的努力。

(二)要加快建设股权具有充分流动性的市场。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使暂不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随着股权锁定时限逐步到期,A股市场将实现全流通,这使得以市场价格作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定价的依据成为可能。与此相适应,有关并购及产权转让相配套的法规必须尽早完善。同时,产权交易市场也为非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提供了价格发现的平台,是完善、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统一标准、规范运作、全国连网的产权交易市场也是当务之急。

(三)要营造符合企业发展内在要求的环境。并购重组对于宏观经济结构的影响源自并购重组个案的累积效应,必须重视重组并购个案的有效实施。我认为,无论是何种主导型的并购重组,企业本身才是真正的利益主体。因此,并购重组不仅要体现出资人和投资者的意愿和利益,更应遵循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维护企业的主体利益。那些违背企业发展规律的并购重组行为,尤其是行政主导的并购重组,往往会成为拖垮企业的包袱。因此,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结合自 身条件,科学选择并购重组目标和模式,使并购重组得以有效实施。

(四)要推动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市场中的并购重组十分复杂,其中的高风险性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从源头上减少并购重组中的风险因素,除要加强外部监管外,企业的内部决策风险防范机制尤为重要。为此,国务院国资委正通过在国有独资公司中推行董事会试点制度,积极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促进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防范企业盲目投资,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在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必须高度重视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

三、加强规范引导,重视解决企业并购重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其功能不断得到拓展,从单纯的上市融资发展到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进行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一方面成为促进证券市场结构和功能调整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确实在促进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国民经济结构和功能调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市场基础性建设薄弱,相关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之中,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突出问题,亟待我们研究解决。

(一)企业盲目扩张现象较为严重,风险意识淡薄。当前,一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以盲目做大、乱铺摊子为目标,将并购作为公司低成本扩张的主要途径,大量兼并无助于自身发展的企业,投资管理失控,最终导致并购重组行为失败。有的陷自身于破产深渊,损失巨大,教训深刻。三九集团、华源集团等都是前车之鉴,民营企业德隆集团更是百 年不遇的典型案例。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在并购重组中,一定要处理好做强做优与做大的关系。我认为,做强做优要比做大科学得多、重要得多。一个企业如果做强做优了,不愁不能发展壮大;但一味追求做大,即使如愿,但未必就能够持久发展。

(二)违背市场经济原则,搞非等价交易。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资产的购买、出售和置换,确实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某些公司财务状况。如:对于面临退市风险的绩差公司,可以达到保壳目的;对于有再融资需求的公司,可以籍此达到增发新股的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值此利益诱惑所在,并购重组活动中存在不少非等价交易的投机者。从长远来看,这种违背市场经济等价交易原则的行为,将使在交易中利益受损的一方,必然要以非正常方式谋求其利益补偿。也有的企业过分地重视其获得控股股东地位,通过并购重组向将优质资产低价注入被并购方,但并不重视与被并购方业务的有机整合,以及法人治理结构和内在增长机制的完善,结果是动机与效果相背离。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购重组,充其量只是一种利润和资产的转移,久而久之,也会使原有的优质资产失去盈利能力。

(三)草率从事,习惯性并购频发。有一些企业,对并购重组缺乏企业整体性、长远性、资源再配置可行性的充分策划,得了企业发展的“近视”病、资源配置上的“色盲”症,致使不少并购重组只是在短期内提高了公司的业绩,并没有给公司的经营运作带来本质变化,而后却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恶化至ST、退市。例如,1998年重组的纵横国际,虽然,重组后帐面业绩大幅增长,并在2000年5月增发募集资金6.9亿元,但是增发后仅隔一年,公司的利润就大幅下滑,再次沦落到ST边缘。还有的首次并购重组未能解决公司的根本问题,新体制运行期间又引发上市公司新的问题,为了保住壳资源,再谋求通过重组解决本不是重组所能解决的问题,由此陷入“习惯性重组病”的怪圈。据有关机构统计,这类重组达十次左右,但仍未见公司业绩和运营能力有本质提升的上市公司有20多家。如申华控股(原华晨集团),先后17次并购重组,2005年净资产收益率跌至-28.34%。又如鞍山合成,重组12次,反复折腾,终于不为股市所容,以退市了事。

(四)为二级市场炒作而并购重组时有发生。当前,二级市场股价对于并购重组题材存在着很高期望值,有重组预期的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短期往往升幅惊人。二级市场上的超额利润使得某些并购偏离了并购的本来意义,不是根据本公司的发展需要决定并购对象和并购战略,而只是为了企业的短期利益而并购,二级市场上流行什么概念就追什么概念。这种并购重组不但没能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甚至造成资源错配,制造股市泡沫,遗患无穷。

四、以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为目标,加大中央企业并购重组力度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基本完成,我国证券市场上的重大制度性缺陷得到消除,市场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将以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为目标,积极支持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

(一)进一步发挥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中的作用。目前,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为194家,股本总额约3000亿股,约占全部境内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22%,且大多分布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市场影响力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公司的质量及发展潜力决定着我国资本市场质量及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公司治理,确保规范运作,促进业绩稳定增长,并不断做强做优,既是当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确立公众投资者信心的重点所在。今后,我们将继续鼓励国有控股股东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并购、技术输入、资金扶持等多种手段,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不断加强其对市场资源的整合能力。

(二)继续加大国有企业重组上市力度,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更好平台。近年来,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上市力度不断加大,对于优化国有资源配置、促进提高国有经济运营效率、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神华集团、彩虹集团、网通集团、中国建材、中交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均成功实现海外上市,宝钢、武钢、鞍钢、中国电信等也都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与此同时,地方国资委在推动企业资源整合、促进提高企业发展后劲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今后,我们将继续鼓励符合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通过境内外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在实现自身投资主体多元化、壮大经营发展实力的同时,为在更大范围内更好、更快地进行并购重组创造有利条件。

(三)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国有控股股东行为。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国有控股股东行为是防止企业盲目投资,有效规避并购重组风险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将按照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继续推进中央企业的董事会制度建设;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引进 战略投资者等措施,促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决策机制科学化。此外,我们也正抓紧研究制定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努力使国有股股东,特别是国有控股股东行为更加科学、规范,为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篇6:在钢铁公司“车间主任安全管理论坛”上的讲话

在共青团XX钢铁集团公司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今天,共青团XX钢铁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在这里隆重召开了,这是XX钢铁改制后共青团组织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所以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我完全同意刚才新智同志对去年公司共青团工作的回顾总结。对去年公司共青团的工作,团省市委、公司党委予以肯定;另外,团组织2006年的工作部署视野开阔、措施新颖,我也非常赞成。借此机会,我代表集团公司党政工向一年来为共青团事业做出辛勤努力的所有团干部及团员青年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希望各单位特别是各级团组织能够按照工作报告的总体安排,明晰思路、把握重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服务大局,在开局之年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2005年,是XX钢铁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XX钢铁由一个老牌的国有企业改制成为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涵盖国有、战略投资者和职工股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山西省第一个改制的大型国有企业,XX钢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纪元。

2005年3月份开始,在国内钢铁产能过剩、淘汰落后力度加大的大背景下,钢材价格一路下滑,企业赢利艰难,因此,集团公司审时度势对XX钢铁的产能进行了适时调整,先后关闭了4#、5#高炉,在全公司范围内积极开展降本增效,号召集团公司员工与企业共渡难关。现在,XX钢铁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但XX钢铁是员工家属赖以生存的载体,不管体制怎么变,XX钢铁是XX钢铁人的XX钢铁的主导思想不会变,XX钢铁的“十一五”发展纲要已经出台,未来的新XX钢铁规划清晰可见,我相信,广大团员青年一定能够在新XX钢铁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舞台。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二、围绕中心,发挥优势,在降本增效工作中体现共青团组织的作为

在目前这种形势下,降本增效工作是XX钢铁渡难关、争生存、求发展的前提,是集团公司的首要任务,也是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团组织一定要认真研究如何降本增效,要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为青年职工降本增效创环境,引导鼓励团员青年结合本单位本岗位实际,想点子、出主意、订措施。降本增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需要清晰目标,明确责任,用严细实的工作态度来完成。首先,要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认识,企业已经改制,职工身份已置换,大家要把握人生目标,珍惜自己的岗位,适应新环境,主动工作,在改制后新XX钢铁提供的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要建立健全共青团组织的降本攻关体系,健全责任制度,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让降本增效工作能在一个宽松、激励、愉悦身心的环境中推进,让团员青年能够立足本职岗位,激发工作兴趣,尽心竭力开展工作;三是重视发挥团队精神。企业的成长好比一个人的一生,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人生有困难时,朋友的帮助让我们走出了泥泞,XX钢铁何尝不是这样,市场是瞬息万变的,XX钢铁遭遇寒冬在所难免,这时就需要全体员工与企业同生死、共患难,需要广大团员青年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发挥青年人一呼百应的优势,发挥青年人永不言败的强势,发挥青年人勇攀高峰的气势,打一场降本增效攻坚战,为实现全年1亿元利润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在新长刚改革发展中塑造一支作风顽强、善于钻研的团干部队伍

企业改制的新形势,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团干部要按照“党放心,青年满意”的总体要求,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牢记“两个务必”,围绕“八荣八耻”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始终保持昂扬锐气、蓬勃朝气、浩然正气,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

要提高研究能力,研究把握新形势。当前,共青团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课题。各级团干部要增强敏锐性,静下心来,沉下身子,带头研究,认真思考。要深入研究新XX钢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提高把握大局、把握政策的本领;认真研究团员青年的新变化,了解团员青年的多样化需求,跟踪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把握团员青年的思想脉搏;提高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前瞻性。

要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工作创新。推动共青团工作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广大团干部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找准聚焦点、明确结合点、把握着力点”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工作手段,拓展工作领域,使团的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前进发展。

要提高服务能力,竭诚服务青年。坚持以青年为本,密切联系青年,竭诚服务青年,是广大团干部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团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现代通讯信息手段为我们联系青年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始终代替不了我们面对面地与青年贴心交流,广大团干部要怀着深厚的感情,深入青年,了解青年,做青年的朋友,做青年的表率。要把服务青年的工作落到实处,既为青年人才发挥作用牵线搭桥,又为困难青年群体排忧解难;既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又加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力度。总之,要千方百计地为青年成长发展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要树立良好形象。团干部的形象关系共青团的形象,关系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团干部没有好的形象,就不能团结凝聚青年,团组织就没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服务新XX钢铁建设就无从谈起。和谐不是一团和气,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广大团干部要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视规矩为游戏。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自警自省,不能随波逐流。要真抓实干,脚踏实地,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哗众取宠,为XX钢铁共青团事业的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各位委员,同志们!共青团组织与生俱来就是一个创新的团队,一个把握时代潮流的集体,一个朝气蓬勃永远跟党走的组织。你们要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魄;要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气概;更要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去研究、去探索改制后新XX钢铁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系统的思考和不懈的努力,用你们的青春和智慧,早日把XX钢铁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的建筑结构钢生产基地。

篇7:在钢铁公司“车间主任安全管理论坛”上的讲话

各位专家、同志们:

第四届语言与国家高层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应用语言学系主任 (所长) 论坛今天在华中师范大学开幕了, 我谨代表教育部、国家语委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届论坛以“城市化进程与国家语言生活”为主题, 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充分表达了大家对社会深刻变革背景下国家语言生活的关注, 也充分表明了社会发展变革与语言生活发展之间的紧密互动和深刻影响。

借此机会, 谈三点意见。

第一, 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010年7月8日,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7月13日至14日, 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对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作出全面部署。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 描绘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为做好教育领域的语言文字工作指出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机遇。2010年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 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双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积极保障和促进双语教育, 提升双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成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战略任务。

紧紧围绕中心工作, 服务科学发展大局, 找准语言文字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增长点, 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创新发展, 不断充实工作内涵, 提升服务能力, 提高服务水平, 拓展服务空间, 努力把语言文字事业做大做强, 这是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要围绕这一基本思路, 结合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制订和实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10年) 》, 抓住今后1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准确把握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 拓宽视野, 创新举措, 完善机制, 加快发展, 取得突破。

第二, 大力加强语言文字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这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任务, 也是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基本内容。加强语言文字的法制化建设, 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 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语言文字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二要坚持依法依规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广泛宣传和阐释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形成体现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意识的语言观念和语言习惯;三要加强对语言生活的监测研究和语言热点问题跟踪研究, 对社会语言使用进行积极引导。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首先要加快制订社会急需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重点研制面向基础教育、双语教育和信息处理、公共服务领域的专用标准, 加强地名和科技术语的规范化工作;其次要加强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宣传和推行,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符合性测查认证等工作;同时要积极推动中国文字的国际标准化。加强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建设, 一是加强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语言文字基础工程建设, 研究解决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重大课题, 促进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搭建高水平的信息化平台, 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三是开展中文信息处理关键技术攻关, 增强中文信息技术与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信息处理核心技术和“以我为主”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国际标准, 为国家信息化战略服务。

第三, 积极促进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应用语言学是一门极富生命力和广泛发展前景的学科, 它在语言学和各相关学科之间起着有效聚合的作用, 能够科学地、系统地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是支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学科。促进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一要提高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地位, 形成应用语言学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教育体系, 建立若干富有活力的应用语言学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造就具有现代学术视野、具有创新意识、复合型的应用语言学人才, 满足国家对应用语言学人才和研究成果的需求。二要优先发展当代社会急需的分支学科, 高度关注时代敏感的重大课题, 为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定、语言战略、语言国情、语言安全、语言教学、语言培训与测试等应用研究, 深化语言规划研究, 为国家制定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实施语言战略规划提供学术支撑。三要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机构建设, 支持国家语言文字研究机构做大做强, 建设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国家队”, 发挥其对全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引领规划作用;加强应用语言学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为人才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扶持, 申请成立中国应用语言学学会, 以学会、项目、学术会议、访问学者等多种方式吸引和集聚人才, 增进学术交流, 增强学术活力。

各位专家、同志们: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言文字事业, 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所作为, 共同开创语言文字工作的崭新局面,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8:在钢铁公司“车间主任安全管理论坛”上的讲话

当前,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深入实施, 很多国有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对此, 国资委历经两年探索研究提出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12345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各位朋友, 女士们, 先生们:

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由中国内审协会主办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高级论坛。在此, 我首先代表国资委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 企业的稳健经营对内部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之际,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面临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 内审协会举办这样有针对性的论坛, 无疑将会对中国企业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风险、化解危机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借此机会, 我也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情况, 以及我们历经两年探索研究提出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即“12345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深入推进

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保障企业依法经营和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活动, 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 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 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机制。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就必须不断完善内控体系, 通过制度规避风险, 以机制控制风险, 以责任降低风险, 努力实现“速度、效益与风险”的平衡, 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 从而促进国有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近年来,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深入推进,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国有企业对内控建设的认识显著提高

在《萨班斯法案》的推动下, 世界各地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显著提高, 掀起了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的高潮, 相当多的跨国公司花巨资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国有企业也在中航油、三九、华源等企业因内控缺陷导致危机后, 对内控建设的认识明显提高, 大家都普遍认为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对于不断提高企业把握发展机遇及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华能集团等一批中央企业率先组织专门力量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编制了《内部控制手册》, 并顺利通过内部控制的外部评审。

第二,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得到初步完善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健全决策机制的客观要求。从2 0 0 4年起, 国务院国资委连续组织开展了19家中央企业建立规范的董事会试点工作, 通过试点, 促使企业通过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结构, 完善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探索决策权和经营权分离机制, 有效解决了“内部人控制”问题, 构建科学的决策体系, 明显地改善了内部控制环境, 初步形成了内部制衡体系。同时, 董事会试点工作也带动了中央企业整体积极完善治理结构、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在中央企业的带动下, 国有企业整体在推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三, 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加强中央企业风险管理, 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06年, 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要求中央企业识别各种经营风险, 制订风险应对措施,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各中央企业普遍以此为契机, 加强了组织领导, 积极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通过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着手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通过加强投融资、资金、担保、购销等重大事项的集中管理, 使中央企业总体风险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各地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也普遍参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出台了相应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促进了监管范围内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四, 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 是企业依法经营的“经济卫士”, 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师”和“助推器”, 一方面,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 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完善负有责任。为加强中央企业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 国资委相继出台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与《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加强对中央企业审计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近年来, 中央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突出表现在内部审计机构不断健全、内部审计队伍不断充实、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加快、内部审计领域不断拓展。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

内部控制在国外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与演进, 逐渐形成了以保障效率、报告准确、经营合规为主要目标的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在内部控制演进的不同时期, 学界和企业界也对内部控制有不同的解读与认知。在内部控制建设实践和理论探讨中, 我们发现, 尽管内部控制的一般原则有普适性, 但是其表现和应用形式会因为国家、区域、文化和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当代国有企业不断向现代企业制度推进, 企业处在深刻变革之中, 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和成熟, 企业的成长速度较快, 针对“深刻变革、快速成长”这一历史阶段的特性, 我国国有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为此, 我们组织专题研究, 从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借鉴国内外内部控制建设的经验与框架, 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行了深度的探索。经过两年多的研究, 我们提出了适应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 并出版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一书, 概括地说,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可以归纳为“12345框架”, 即:一个首要目标, 两层责任主体, 三条建设主线, 四大基本原则, 五项保障措施, 具体为:

一个首要目标

从COSO的定义看, 企业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目标有三个, 即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看,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除了上述三个之外还有资产安全和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两个目标。有些人认为内部控制几大目标之间是平行的关系, 甚至个别人认为内部控制会降低运营效率。我们认为, 归根结底, 企业内部控制所要实现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 控制与效率是统一的, 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局部控制的目的是提高整体的效率, 短期控制换来长期的效益, 切忌本末倒置, 为建立内部控制而牺牲运营效率。一个健全的控制体系能够促进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 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果。

两层责任主体

从内部控制的定义看, 内部控制的主体包括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可见, 内部控制是全员的控制, 但应该明确关键的责任主体, 确定关键责任主题的职责和任务。从实践看, 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失效就是因为责任主体不明确。我们认为, 内部控制的两个关键责任主体是企业的董事会 (股东) 和管理层。这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是推动内控建设的关键。当前, 我国还有较多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独资公司, 没有设立健全的董事会, 在这种情况下, 除企业管理层需承担建设和维护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责任外, 股东也应该有责任推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三条建设主线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为更有效地推进内控建设, 我们认为,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三个方面, 我们将之归纳为三条建设主线:即治理结构、财务控制、业务控制。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董事会构成及运行规则、内部组织结构设置及责权分配等, 是内部控制得以建设和实施的基础。财务控制主要通过会计核算、核算流程规范、财务分析、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投融资规划等手段保障企业财务报告可靠、资产安全。业务控制主要是以企业实际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控制点, 对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经营、合同管理等活动进行控制, 以促进企业经营行为合法合规、授权合理、业务流程顺畅、运转具有效益和效率。

四大基本原则

四大基本原则即“强支撑、短流程、高授权、大监督”。当前, 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地完善当中, 经济社会处于一种高变革状态,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变革, 同时, 国有企业也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 企业的快速成长导致经营风险出现变化, 也需要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不断调整。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 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 过长的控制流程和权力的高度集中, 将降低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所以缩短企业的控制流程、提高授权程度, 从而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应对变换的市场环境、是现阶段以高变革、高成长为主要特征的国有企业建设内控的两个重要原则。当然, 在强调短流程的同时, 要改善控制环境、管理基础等支撑环境, 只有支撑环境改善了, 才更加具备短流程的条件。支撑体系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个是道德、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等软性层面, 一个是基础的管理规范等硬性层面。硬性层面主要包括核算规范、信用管理、采购目录、供应商数据库、预算管理、详尽的业务计划体系、投资筛选与估值系统等基础管理体系。而提高授权、充分发挥下级积极性的同时, 需要提高监督能力, 对每一项授权都要有相应的监督, 不能出现没有监督的授权。监督与授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过度监督或监督缺位都会使授权的效果弱化。而没有监督的授权将会导致权力的异化, 使企业的决策者在应用权力决策的过程中产生偏差, 导致企业经营失败。所以完善的监督体系是高授权的必要前提。

五项保障措施

根据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 参考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研究结果, 我们提出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五大保障措施, 即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应当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改善支撑环境。支撑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我们强调的支撑环境不仅包括内部控制环境, 还包括管理基础、信息技术等对风险管理、制度流程、信息沟通和监督起支撑作用的各种因素, 支撑环境的改善是缩短流程的基础, 没有良好的支撑环境就不具备“短流程”的条件。当然, 支撑环境的完善不可一蹴而就, 需要一个渐近的过程与周期。在治理结构改善的过程中, 需要两个责任主体的共同努力, 并分段、分层次地进行。首先, 在国资委的推动下和指导下, 改善治理结构;其次, 管理层要从管理基础和管理手段切入, 完善基础管理的支撑, 例如相对明确的组织设置与职责分工以支撑流程运行, 清晰的责权分配以支撑授权审批, 基础的核算规范以支撑报告可靠, 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和业务计划体系以支撑经营权力的下放。

二是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我们强调的风险管理不仅仅是COSO的风险评估, 而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将全面风险管理技术引入到“12345内部控制框架中”。加强风险管理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一是提高风险识别、分类、评估和应对的能力;二是在制度流程层面选择合适的政策和流程;三是在道德文化层面形成关注风险、防范风险的文化。当前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 加强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风险管理将企业的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以内, 这也是内部控制首要目标的基本要求。

三是完善制度流程。制度流程是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制度流程以控制活动为表现形式, 将内部控制的各项要素体现出来:首先, 围绕风险识别评估过程确定的关键风险制定相关的政策, 将相关风险纳入控制活动设计之中;其次, 政策与流程的设计, 强调相关流程涉及的组织职责边界清晰、审批事项授权明确, 从而与控制环境的完善程度相联系;第三, 政策与流程的设计, 应当建立必要的控制文档, 并明确规定文档的填写内容、填报责任人、填报时间与路径, 从而将信息沟通的要求融入其中;最后, 政策与流程还应当作为监督评价的标准和基础。

四是促进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 信息沟通是最难以理解的一个要素。一些人不理解为什么将信息沟通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要素, 好像它与流程没有什么关系, 甚至有些人认为信息沟通就是信息化。我们认为, 在内部控制体系中, 首先是建设了内部控制环境, 然后适时评估企业风险, 根据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流程。在流程的设计中, 要明确每一个流程需要的信息。很多企业重视流程, 但流程中的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不够, 造成内部控制失效 (如企业董事会在决策信息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决策) 。因此,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时, 不能光看是不是经过了规定的程序, 更要看经过这些程序时是否有足够的信息, 信息不够造成的内部控制失效常常被人忽视。另一方面, 良好的内部沟通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组织中的沟通要寻找合适有效的途径, 沟通不畅或沟通障碍容易造成内部控制失灵。

五是提高监督能力。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从监督的定义看, 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监督是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 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及信息沟通等四要素的自我调整和完善需要监督来保障, 通过监督实现内部控制的动态更新, 从而保证内控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二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评估或认证, 通过评估、认证, 落实内控的有效性, 合理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因此, 我们认为, 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措施。我们将内部控制监督丰富为五个重要手段, 包括风险预警、强化预决算管理及重大财务事项监控、内部审计监督、内部控制评价与考核、责任追究等具体监督手段。从而做到过程预警与事后审计相结合, 监督检查以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为保障, 体现“高授权、大监督”的内部控制设计管理思路。

五大保障措施与COSO的五要素一脉相承、相互呼应, 但针对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内部控制不够完善的现状, 我们更多地强调内部控制的动态改进, 对于每一个保证措施, 都提出了最佳做法和改进措施。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主要特点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是一个从实践中走出来的框架, 框架形成的过程中, 我们总结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得失, 对国家大环境、国有企业的现状、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思考, 借鉴COSO和其他国外先进原则框架的优点, 形成了特点鲜明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框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 是对COSO框架的继承和发展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 我国经济一直在高速、稳定、健康地增长, 经济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在这种背景下, 国有企业在进行着以资源整合、行业整合、地域整合为主要特征的快速成长, 要有力地提升管理水平以防范企业快速成长中的各种风险, 要求企业在引入管理机制和管理工具时不是追求完备性, 而是要力求灵活、简单、适用, 以适应深刻变革、快速成长所带来的企业演进和变化。因此, 本框架是针对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的, 是对COSO框架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继承和发展。

突出效率效果目标

目前国有企业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 现阶段, 为满足企业高速增长和适时调整应对变革的需要, 框架强调, 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是提高运营的效率和效果, 控制与效率的统一性要从不同层面来认识, 局部的控制带来的是整体效率, 短期控制换来长期效益, 切忌为建立内部控制而牺牲运营效率。为保障该目标的实现, 框架确定了内部控制的四大原则, 即“强支撑、短流程、高授权、大监督”。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应牢牢把握效率优先的首要目标, 与此同时, 框架也强调了对其他基本目标的基础保障。

强调了内控建设的动态性

内控机制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过程, 而是一个经过初始建设、形成系统、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并最终形成内控文化的过程。所以, 框架中我们强调内控建设的动态性、持续改进性。在具体操作中, 针对企业制度化弱、管理基础弱等特点, 既要求企业在内控建设时要有全面性的视野, 也赋予企业管理者以灵活把握的空间, 根据具体情况评估风险、选取关键风险点并围绕风险点设置控制流程, 同时强调简便、实用、快捷地形成初始的内控框架, 并随着企业的发展对内控提出的新要求进行及时改进, 不断完善。

强调强支撑和大监督体系

国有企业内控框架以效率和效果为基本基调, 为实现效率和效果目标, 框架强调了短流程和高授权的基本原则。高授权和短流程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会产生比较大的决策风险和运营风险, 因此作为内控措施的一部分, 框架强调建设系统性的管理支撑体系和大监督体系。支撑体系是运营管理的一部分, 完善的支撑体系能够缩短管理流程, 保障和支撑运营效率。监督体系不参与业务运营过程, 但是能够通过预警、审计、考核和责任追究, 既不过分影响权力的正常应用, 也对权力形成强有力的制约与威慑。

构建内部控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控制成本与效益的平衡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 并不是越多的内部控制就越有益。因为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并保证这些机制有效执行是需要成本的, 企业要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处理好控制系统完备程度与效益的关系问题, 实现控制效果和控制目标目的和谐统一。但是这也并不是说企业可以以节约成本为理由, 而不建立或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如何在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与内部控制成本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索的问题, 关键的一点就是, 应该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就行了, 不能过度控制。

二是要处理好控制与效率的关系

与企业自身情况相符合的内部控制, 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经营效果, 但是, 如果所建立的内部控制系统环节过多、过于复杂繁琐, 不仅将导致企业成本增加, 而且还将因控制而丧失了效率。为此, 企业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 确定科学的控制点, 以取得控制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在建设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过程中, 企业一定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控制环节越多、程序越复杂、范围越广、内容越多的内部控制就越好, 而是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控制强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实现控制与效率的有机结合也一直是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三是处理好内部控制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一定时间内、一定环境下的产物, 由于环境、政策等情况发生变化, 会使得原有的控制制度不再适合, 从而使原有的内部控制失去作用。所以, 企业要处理好内部控制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同时, 内部控制的建设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从政策层面和企业自身两个角度, 不断发展、更新、修护内部控制体系。

四是处理好信息化与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关系

信息时代, 许多内部控制是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授权并有效地分离监控与操作的活动, 并通过对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的大量储备与流转, 信息化影响到内部控制的各因素, 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固化”, 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同样地, 内部控制也反作用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影响着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但是, 由于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和专业性, 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 这也导致了内部控制系统构建和评价的困难, 也容易产生潜在的风险。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理念和方法的冲击是全方位的, 认识这种变化、探讨解决方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深远意义。

当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进而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海啸已经波及到了实体经济的各个方面, 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循环的重要参与者, 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在这轮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下, 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经营放缓、利润减少, 有些企业因为参与资源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远期交易而蒙受惨重损失。在这次危机中我们发现, 一些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照本宣科建立的, 有关的政策和流程没有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 更缺乏用“心”去执行内控。要使内部控制有效, 首先应当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 而不是引进“千篇一律”的管理流程, 还要求企业家在逐利的冲动下保持一份谨慎, 在纷繁的利益诱惑下保持一份淡定, 这样才能坚持自己的既定目标, 控制企业的非正常性损失。

总的来说, 对于企业来讲, 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的企业不一定能够长治久安, 因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元素比较多, 但是没有内部控制的企业注定是要失败的。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坚持“适当、适度、适用”, 在内部控制建设中不能照搬COSO框架, 要紧密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 紧紧围绕“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的首要目标, 做到“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同时, 在执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时要用“心”, 不能照本宣科, 要保留一份额外的谨慎。

上一篇:天津市军转安置考试下一篇:创新创业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