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平报道

2024-04-09

叶志平报道(精选8篇)

篇1:叶志平报道

光荣巷小学开展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活动 为进一步宣传、弘扬优秀教师先进模范事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1月21日下午,全体光荣巷教师在报告厅集中,深入学习了叶志平同志的先进事迹。教师们观看了叶志平同志感人事迹的相关视频,聆听了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安县县委书记赵迎春、安县桑枣中学副校长林强、叶志平妻子王关莉、安县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刘昱伶、中冶集团华冶公司辽宁分公司副总经理赵鹏仁分别作了报告。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叶志平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献身教育事业的孺子牛形象。叶志平同志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始终把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淡泊名利、矢志奉献,扎根基层36年,默默坚守在农村教育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一心为公、清正廉洁,一生都把公家的利益看得最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叶志平同志身上具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和品质,这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莘莘学子的深情关爱。叶志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主持重建的桑枣中学却比震前更加坚固、更加安全,他的精神在桑枣中学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参加学习的每一位教师无不被叶志平同志的感人事迹所感动。学习会上,党支部倪萍书记向全体教职员工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学习叶志平同志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安贫乐教的崇高精神;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人生追求。

篇2:叶志平报道

塘下小学 林秀宝

近日,教委办要大力宣传叶志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叶志平同志为榜样,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教书育人神圣职责,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看了叶校长的先进事迹报告,感受颇多。四川汶川大地震,留在人们心上的伤痛正在慢慢愈合,而留给我们的思索及对所有遇难同胞的悼念和追忆还在继续。在这场灾难中,大批建筑坍塌,但震中地区却有一所中学屹立不倒,学校2300多名师生无一人伤亡!这就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这所学校的叶志平校长!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从报告中学到怎样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让自己也变得“牛”呢,有四个方面的体会:

一、崇高的社会责任

一般而言,责任意味着依照身份、地位或职业,由命令或习俗责成的工作、行为、服务或职务。社会责任就是人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应该发挥的功能。社会责任的赋予者可能是政府、组织和团体,也可能是社会公众、家庭和个人。通过政府、组织和团体赋予的责任通常具有强制性,受法律、行政和经济约束;而由社会公众、家庭和个人所赋予的责任则往往具有自然和自觉的特征,受社会舆论和个人良心约束。

二、丰富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本身的亲近情感,是人类对自身生命、健康、尊严的自然关爱,它是人们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的情感基础。不过,由于宗教信仰、政治派别和社会分工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群体和民族表达人文情怀的程度不同,方式各异。

如果说专业价值体系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哲学基础,那么人文情怀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感性动力。一般公众内心具有的诸如慈善、怜悯等自发、直觉的助人意识,往往基于道德因素;而社会工作者的人文情怀则是一种更为丰富、成熟、稳定的社会情感,与其专业价值一脉相承,并能通过专业实践不断得到强化。许多事例表明,即使由于种种原因脱离了社会工作领域,人们在实践中已经固化的那种对人类的深切关爱依然时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三、稳定的心理状态 稳定的心理状态是指社会工作者在遇到困难、挫折、紧急事件或处于危机状态时,能够克制和调适负面情绪,从而保持理性的思考、判断和行为选择。

个人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职责是保持心理稳定的前提。积累的知识越丰富,掌握的技术越熟练,文化敏感度越高,专业价值越稳固,就越能避免心理失衡。

四、勇敢的挑战精神

挑战精神是指在对传统的思想、道德、行为和制度的怀疑、批判过程中和创造新事物方面所展示出的信念和毅力。

社会工作实践的主旨在于通过帮助弱者、处于压力和困境中的人们来促进社会的平等、公平,维护人类自身的尊严。尽管我们不否认社会工作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和道德体系方面的作用,或者说,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是改良,但它固有的革命性潜能决定了它需要时常挑战损害和妨碍弱者权益的那些观念、行为甚至制度。

今后,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宣讲活动,教育党员干部以叶志平同志为榜样,切实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砥砺意志、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拼搏奉献,为推动和谐社区而努力奋斗。

篇3:叶志平:创造抗震奇迹的校长

一定要维修这栋楼

地震来临时,他正在绵阳办事。第一波震荡过去后,他立即驱车往地处重灾区的学校赶。他惦记着学校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最怕的是那栋楼出事。

上世纪80年代中,那栋楼建设时,学校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到后来,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新的实验教学楼盖好了,老师和学生谁也不愿意搬进去,哪个都知道没有人敢验收的楼,建筑质量是什么样的成色。

当时,他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别人不敢搬,他只好带头搬。搬进新楼时,新楼的楼梯栏杆都是摇摇晃晃的。灯泡各式各样,参差不齐,教室本应雪白的墙上,只有底灰,什么都没有。

后来,他当领导了,下决心一定要维修这栋楼。

要钱给楼“动手术”

1997年,他把与这栋新楼相连的一栋厕所楼拆除了。因为他发现,厕所楼的建筑质量很差,污水锈蚀了钢筋。他怕建筑质量不高的厕所楼牵连同样质量可疑的新楼,要求施工队重新在一楼的安全处搭建了厕所。这样,虽然高层教室上课的同学上厕所不太方便,但是,孩子们安全。

1998年,他发现新楼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他气坏了,找正规建筑公司,重新在板缝中灌注了混凝土。

1999年,他又花钱,将原来华而不实、却又很沉重的砖栏杆拆掉,换上轻巧美观结实的钢管栏杆。接着,他又对这栋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他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15厘米。

这栋实验教学楼,建筑时才花了17万元,光加固就花了40多万元。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他修楼的钱就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地化缘而来。教学楼时刻要用,他就与施工单位协调,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楼修好。

对新建的楼,他的要求更严。楼外立面贴的大理石面,只贴一下不行,他不放心,怕掉下来砸到学生,他让施工者每块大理石板都打四个孔,然后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建筑外檐装修的术语讲,这叫“干挂”。

因此,即使是大地震,教学楼的大理石面,没有一块掉下来。

紧急疏散演习

为了避免危急情况中的踩踏事故,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他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娃娃们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会错。

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好。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

学校进行紧急疏散训练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当是娱乐,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他对老师的站位也有要求。老师不是上完课甩手就走,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站在适当的位置,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是: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适当的位置是:各层的楼梯拐弯处。

老师之所以被要求站在那里的原因是,拐弯处最容易摔,孩子如果在这里摔了,老师毕竟是成人,力气大些,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娃娃。

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

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

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的学校要求行事。地震强烈得使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站不住,抓紧黑板跪在讲台上,但也没有先于学生逃走。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站好,用时1分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家中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

他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来。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扯着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

他叫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

篇4:学习叶志平校长

陈素治

四川汶川大地震,留在人们心上的伤痛正在慢慢愈合,而留给我们的思索及对所有遇难同胞的悼念和追忆还在继续。在这场灾难中,大批建筑坍塌,但震中地区却有一所中学屹立不倒,学校2300多名师生无一人伤亡!这就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这所学校的叶志平校长!

通过学习我要把英雄教师的崇高精神融在心里,大爱无言。昨天,他们还是普普通通的老师,拿着微薄的工资,日复一日地在做着虽然神圣却毫不起眼的教书育人的工作。然而今天,他们就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段永远不倒的爱之长城,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上了一堂无声之课,点亮了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用他们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如何面对苦难学会坚强。所谓“一日为师终身如父”,哪里还需用语言去做矫情的表达? 从叶志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他把学生当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子女,正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才有可能使这个奇迹诞生。

时下,一些地方事故频发,令人触目惊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哪里?就在于心中没有责任感。上海地铁追尾事件,在专家看起来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只能说明有关方面没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心里。而以“地沟油”为代表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更是看到了有关方面对人民权益的漠视。要解决这些问题难不难?从根本上来说,只要各方面都有着像叶志平一样的责任心,这些事故都会消灭在萌芽之中。

篇5: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

一、人物简介

叶志平(1953.09—2011.06),男,汉族,四川绵竹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分配到安县沸水小学任教,1978年调至安县桑枣中学工作,1995年起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校长叶志平被誉为“史上最牛校长”。

2011年6月27日,叶志平同志因长年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2011年9月1日,中共四川省委追授叶志平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二、荣誉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师德标兵;

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四川省优秀中小学校长;

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绵阳市明星校长;

安县明星校长。

因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确保全校师生安然无恙,被网民誉为“史上最牛校长”。

三、主要事迹

叶志平自从担任桑枣中学的校长后,就为学校当时新建的实验教学楼开始担心。

此楼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并且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到后来,竟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当时的新楼,楼梯的栏杆摇摇晃晃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大楼的承重柱子不合标准。面对这样一栋华而不实的危楼,叶校长下定决心进行维修加固。

从1997年开始,连续几年对这栋楼进行了改造加固。

第一次,他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拆除了与实验教学新楼相连的一栋质量很差的厕所楼,在一楼的安全处重新建起了厕所。虽然高层教室上课的同学上厕所不太方便,但是,孩子们安全。

第二次,他将楼板间的缝隙中的水泥纸袋去掉,重新实实在在地灌注了混凝土,使楼板的承受力大大提高。

第三次,他对这栋危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标准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浇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之后他亲自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整整加粗了15厘米。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维修费。左一个5万、右一个5万慢慢争取而来。教学楼时刻要用,他就利用学校的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实验楼修好加固。

对学校后来的新建教学楼,他更是严要求,细观察。就连楼外立面贴的大理石贴面,也要让施工者每块大理石板上打四个孔,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因为他不放心,怕掉下来砸到学生。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紧绷的弦,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出了事,没法向娃娃家长交代,没法向社会交待。叶校长心里明白,除了教学楼修建结实还不行,紧急情况下有序的疏散学生也至关重要。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学校规定好每个班固定的疏散路线。要求两个班在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就连每个班在教室里怎么疏散都作了规定。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要走教室里的那条通道都预先进行了设置。

并且要求在二楼、三楼教室里的学生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四楼、五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

在紧急疏散时,对老师的站位也有要求。要求老师站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因为在拐弯处学生们最容易摔。孩子如果在这里摔倒了,老师是成人,完全有力气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叶校长除了搞紧急疏散演练外,还经常利用学生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以及放晚自习时间,在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看学生的疏散情况,查看老师是否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他还规定,每周二学校各班级要进行安全知识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知识。因此,有些家长曾这样称呼叶志平校长“不务正业的校长”,认为他不专心教学,天天搞这些“无关紧要”的工作。

然而,地震那天,老师和学生们就是按照平时的训练秩序,用练熟了的方式进行了安全疏散。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 老师们说,喊出的话自己事后想想,都觉得矛盾和可笑。但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再遇到地震,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的摔倒,可不是玩的。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在地震发生后,全校2300多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叶校长知道地震后,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学校,看到的情景是: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学校里的八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担心的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而他的学生,这些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紧紧地挨着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当他听到老师对着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也没事时,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会扯着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

人们感谢这位可敬的校长,家长感谢这位负责任的校长,老师和学生们更要感谢这位好的领导。是他平时的严格要求,是他对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用心负责,保住了学校,更保住了学校的全体师生。他可以骄傲地告诉家长,告诉世人:“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 “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永远是叶志平校长的人生理念。他是个英雄:从1997年起,多次将学校一栋没有验收的教学楼加固;2005年起,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该校90多位教师、2200名学生全部冲到操场,用时1分36秒,全校师生无一伤亡„„ 绵阳安县桑枣中学校长,汶川地震后被称作“史上最牛校长”的叶志平,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

平时多流汗,灾时就少流血,最初学校进行疏散演练时候,老师都很反感,说没事找事,现在老师都说值。请你们媒体多宣传宣传,让大家都知道灾备是怎么回事儿。

四、事件回顾

爱心一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的温馨家园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严重破坏了桑枣中学教职工居住的房屋,看到无房可住,露宿在学校操场上的两百多个教职工及其亲属,叶志平校长无比悲痛。大震刚过,他强行忍住痛苦的泪水,迅速组织大家亲自动手搭起了简陋的帐篷,让大家能暂时遮风避雨。大地震不仅毁坏了房屋,还破坏了水电气等生活设备设施。叶志平校长为了不让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遭受饥饿干渴,他带领大家搭建起了简易的厨房,用红砖支起了一口大锅,找柴找水,为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烧水煮饭,让他们能喝上井水,吃上热饭。接着,他又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捐赠的帐篷和纯净水设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生活区,全校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都住进了安全舒适的帐篷,喝上了甘甜的纯净水,过上了较为正常的生活。震后的桑枣中学校园尽管到处断垣残壁,破败不堪,但生活在这里的教职工和他们的家属都感到无比温暖,人人精神饱满,个个斗志昂扬,投入到紧张的抗

震自救之中。

坚韧不屈,带领教职工积极抗震自救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不垮叶志平校长这位共产党员顽强的意志。大震刚刚过,余震不断,叶志平校长不悲观,不失望,不等不靠,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带领全校教职工迅速开展紧张的抗灾自救。他立刻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学校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校抗震救灾。他身先士卒,不怕余震危险,不怕吃苦受累,成天奔赴在抗震自救最前线,认真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他带头冒险排危,带头清除断砖破瓦,带头打扫卫生,带头消毒防病,带头搭建防震棚,带头解决教职工的饮水吃饭问题,带头当好志愿者,带领教职工为桑枣镇政府卸下各种救灾物品物资100多吨,带头为搭建临时过渡校区租地平整地基。在他的模范行为感召下,全校教职工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把抗震自救不断向前推进。

心系教育,千方百计筹划学生复课

叶志平校长最着急的是学生的复课,“5.12”汶川特大地震严重地毁坏了两千多名学生赖以学习和居住的所有教学楼和宿舍,学生无法上课,只好辍学在家。为了让学生特别是参加2008年中考的500多名初三学生能早日复课学习,叶志平校长千方百计为复课进行准备。他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捐赠的帐篷和纯净水设备基本上解决了学生住和喝的问题。他把在大震中未遭到严重破坏的学生餐厅作为临时教室,解决了学生学的问题。他把可以使用的厕所交给学生使用,解决了学生拉的问题。学生复课在他的筹划中正在紧张有序地准备,一旦条件成熟,学生就可以重新走进课堂,投入到充满乐趣的学习生活中去。叶志平校长最关注的是2008年参加中考的500多名初三学生的学习,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放飞自己的中考梦想,在初三学生暂时无法复课的情况下,他组织初三年级组的教师在全县各乡镇办起了临时校外学生学习辅导站,把各种复习资料和训练题亲自送到初三学生手里,指导他们复习,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生和家长无不感谢地说:有这样的好学校,这样的好老师,我们一定会考出好成绩。

人间奇迹,大震中全校师生平安无恙

篇6:学习叶志平心得体会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人们给予教师的赞美同样毫不吝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辛勤的园丁”、“任劳任怨的铺路石”、“默默奉献的人梯和渡船”……但是,教师没有辜负人民赋予他们至高无上的荣誉。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同行,在地震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撑起生存空间的教师们,每读一次他们的事迹都使我们热泪盈眶,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师爱的最高含义,用行动树立了一块无字的师德丰碑。

5月12日,汶川地震中最牛的校长叶志平,校舍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还有许多许多……同行们你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与责任,什么是新时代的师魂。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他们在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抢救学生的拼搏奉献精神令我们钦佩。许许多多的教师,他们在地震过后,在不知自己亲人生死的情况下,甚至有的已经失去了亲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在废墟中寻找着自己的学生,这种忘我的精神怎么不令人敬佩呢!同是教师的我们,尽管我们没有遭受如此的灾难,我们要以他们为楷模,把自己的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帮助他们渡过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个个难关,积极健康的成长。

通过学习我要把英雄教师的崇高精神融在心里,大爱无言。昨天,他们还是普普通通的老师,拿着微薄的工资,日复一日地在做着虽然神圣却毫不起眼的教书育人的工作。然而今天,他们就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段永远不倒的爱之长城,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上了一堂无声之课,点亮了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用他们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如何面对苦难学会坚强。所谓“一日为师终身如父”,哪里还需用语言去做矫情的表达?

篇7:“最牛校长”叶志平的最后三年

6月27日,因突发脑溢血陷入昏迷的叶志平没有留下一句话就走了。情绪稍微平复后,叶志平的儿子想起父亲生前曾说:“此生无憾”。

在6月29目的追悼会上,四川安县副县长安瑛读了悼词,一份由安县组织部和宣传部共同起草审定的生平介绍写道:“(叶志平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为安县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悼词没有提到“5·12”大地震时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用1分36秒逃生的细节。遗体告别后,叶志平的一位同学感叹,“他就活了那1分36秒。”

歪打正着

在告别仪式上,很多人哭了,朱玉的眼睛里也泪花闪动。

3年前,还是新华社记者的朱玉在地震灾区采访,跟随心理咨询隊来到桑枣中学,然后她见到了校长叶志平,《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的报道就此出炉。

很快,“最牛校长”叶志平的名字传遍全国。

突然出名让叶志平甚为惊诧,之后他很低调地说自己做的很多事情其实就是“歪打正着”。

安县桑枣中学以前的实验教学楼建成于1985年,花费17万元,每平方米的造价折合下来才100元,工程质量堪忧,甚至无人敢验收。叶志平从1995年起担任桑枣中学校长,他担心这栋教学楼会垮塌,遂决定花三年时间整修和加固。

一位老教师回忆,叶志平先是拆了楼里的厕所,然后砸了水泥栏杆,换成钢管,最主要的是给教学楼加了立柱,“类似钢结构的,很粗,20多根,直接从一楼通到顶”。

楼体加固的项目很多,前后花费了40万元。当时安县每年教育系统学校维修经费只有17万,叶志平就一点点地向教育局要,还不够,他就四处化缘。很少有人知道他凭私人关系,向当地~水泥厂要了大量水泥,变现后支付工人工资。

大修之后,叶志平还不放心。2004年,他到上海参加一个高级研修班,恰逢一座写字楼进行消防演习,他稀里糊涂地参加了。回到学校后,他也想搞一次演习,不过目的是为了防止停电或火灾时出现群死群伤事件。

即便有人反对,有人麻痹,疏散演习还是被叶志平坚持下来,每学期至少会有一次。

不过叶志平始终没想到,他的所有安全措施最终经受的是一场大地震的考验。

地震的第一波震荡过后,22D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全部顺利撤到操场上。这天,加固多年的实验教学楼里坐着700余名学生。

“凭我的专业知识,实验教学楼如不多次加固,在地震中必垮无疑。”叶志平的儿子断言,而他所学专业是西南科技大学建筑设计专业。

虚名之累

时隔三年,绵阳市区通往桑枣的道路经辽宁省援建,已变成宽阔的六车道,一路驱车,两边青山葱翠,半小时内就能到达桑枣镇,那是一片被山包围的平坦开阔地。

桑枣中学搬离后,原校址转给了连心小学使用,那栋加固过的实验教学楼早已拆除,原地上矗立起一座四平八稳的4层教学楼。

现在的连心小学依然能看到地震的痕迹。水泥地面上还有长条的裂纹,角落里两栋桑枣中学教师家属楼的墙皮大面积剥落,几户人家的阳台窗户玻璃震碎后一直敞着,无人翻修。

除了家属楼,叶志平没有再置房产。震后,叶志平忙着校舍重建,家只是他睡觉的地方。桑枣中学司机王显明印象最深的是,很长时间叶志平的口头禅就是“帮我买一个干饼子回来”,他常常不吃早饭就到校,晚上十一、二点才得以回家。

叶志平不得不为“最牛校长”的虚名所累。一位老师介绍,震后一年里,他到全国各地参加大型活动有16次之多,接待各地的考察团不计其数。

一位彭姓老师直言:“校长是劳累而死的,至于压垮他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恐怕就是‘最牛校长’这个名号了!”

叶志平很豪爽,桑枣当地一司机说,他没有架子,为人亲和,酒桌上也很爽快,常被赞为“酒品如人品”。

在儿子眼里,父亲是个完美主义者,这使得他在学校大小事务上都事必躬亲。

学生常常看到叶志平一个人围着校园转,见到地上有垃圾会一点不落地拾起来。辽宁援建桑枣中学时,虽然只需学校进行一些配合,但叶志平却全程参与。他事先就想好了各种细节,新校园要留足够多的空地,新建楼的走廊增加到约两米宽,房子不贴瓷砖,不用大块玻璃,不装外挂防盗窗等等。工程开工后,他还执意每天去工地查看。

出名没有给叶志平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善。有民办学校曾邀请叶去做校长,年薪15万元,他没有答应,说:“离开桑枣,我就不再是‘最牛校长’。”

对于桑枣中学,叶志平认为这是他一生的作品。他从1978年就到桑枣中学当英语老师,干到校长后,学校曾创下全县中考的16连冠。

2010年,桑枣中学搬进了新校园,面积是之前的两倍多。

出名也许意味着叶志平只能在桑枣继续干下去,因为这所学校无一处不打上他的印迹。一位老师惋惜:“叶校长57岁了,按照他的年龄,早就该退二线了,到头来却死在任上。”

“令狐冲”

一位与叶志平相熟的当地记者私下说,虽然他出名了,但当地政府似乎并不是特别愿意宣传他,毕竟他的出名源于教学楼质量太差,这有意无意地指向为政府的责任。

这仅停留于猜测,该记者表示:“这些政治生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叶志平在接受~系列采访时,被问及筹款翻修教学楼之事时,他总会强调翻修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是安县的财政收入实在太少,经费有限,以至于翻修颇费周章。

有人说叶志平不懂政治,“也可能是他年龄太大了”。也有人觉得他太直,太仗义,只适合当他的校长。

受访的几位学校老师都说叶校长善于用人,并一直考虑为老师们改善居住条件,以留住批年轻骨干。

而叶志平的儿子只希望大家能记住父亲的三个身份:老师、校长和共产党员。

叶志平去世后,安县向四川省有关部门询问过葬礼事宜,省里回话由绵阳市和安县牵头处理,绵阳市说一切由安县自行处理,只需上报相关程序即可。“这不能叫追悼会,可以叫悼念会,不过由县里牵头成立治丧委员会,这是不多见的。”安瑛说。

而叶志平的几位好友也表示县里能给写悼词,确实很不容易。

叶志平的儿子不愿评判父亲在教育上是否伟大,他说~切以治丧委员会的意见为准,他不认为父亲受过任何亏待,相反,他和家人觉得父亲一直备受组织上的关怀。

儿子始终觉得父亲这辈子活得很洒脱,“有点儿像令狐冲,”他说,“小说里写,平一指好意劝有内伤的令狐冲不能饮酒,不能近女色,没想到他哈哈一笑,说有好酒不能喝,看到美色不能接近,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叶志平就这样,儿子记得过年时,亲戚不让喝白酒,欲换成红酒,父亲拿过白酒说:“我就是想喝白的!”

篇8: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史上最牛校长 当代教师楷模

他是中学校长,却非因教学而出名。他创造的奇迹是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强烈的地震严重地破坏了学校的所有房屋和各种设备设施,但全校31个班2200名学生、90多位教师,仅用了1分30多秒,全部疏散完毕,无一人伤亡。他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史上最牛校长‛——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

人物简介

叶志平同志,男,汉族,1953年9月出生,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分配到安县沸水小学任教,1978年调至安县桑枣中学工作,1995年起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5& #8226;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校长叶志平被誉为‚史上最牛校长‛。2011年6月27日,叶志平同志因长年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叶志平同志参加工作以来,扎根基层36年,始终坚守‚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信念,默默耕耘在农村教育事业第一线,多次谢绝组织的提拔调动,回绝民办学校的高薪聘请,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爱生如子,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坚持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办学理念,致力建设安全、牢固、实用的校舍,多年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灾逃生演练。他不甘平庸,始终把‚办一所好学校‛作为一生的追求,用最好的教学成果回报父老乡亲,所教学科和所带班级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任校长16年间学校中考成绩均为全县第一名。他淡泊名利,始终坚持‚我不‘牛’,但我想做‘牛’,做鲁迅笔下的孺子牛‛的人生信仰,勤政廉洁,谦虚谨慎,以高尚的品德聚人心正校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用满腔热血谱写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华丽乐章。

人物事迹

学生没事,老师也没事。55岁的他,哭了。

2008年5月12日,如果没有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天也许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平凡的日子,他也许只是千万中学里一名普通的校长。然而,随着14点28分的地动山摇,曾经宁静祥和的校园倾刻间成为废墟,曾经幸福和睦的家庭转瞬时支离破碎。惊恐悲痛的家长,睁大双眼却找不到孩子的身影,亲人间最平常不过的一声再见,竟就此成为了诀别。

地震那天,他不在学校。学生们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和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

老师们说,喊出的话自己事后想想,都觉得矛盾和可笑。但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再遇到地震,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的摔倒,可不是玩的。

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的学校要求行事。地震强烈得使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站不住,抓紧黑板跪在讲台上,但也没有先于学生逃走。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

他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

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老师们迎着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都没事。他后来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会扯着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说完后,他们总会望望那堵依然屹立的墙面上,校长镌刻下的大字:‚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那时,在大震时分布四处的学生家长们的伤亡数尚在统计中,学校墙外的镇子上,也是房倒屋塌,求救声一片。但他却在大震之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娃娃连汗毛也没有伤一根。

‚对一个学校来说,一个娃娃是千分之一,可对他们的父母就是百分之百!‛

有人说,在叶志平57年的人生历程中,‚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那1分36秒是其最绚烂的时刻。事后人们分析,桑枣中学之所以能在1分36秒内创造奇迹,坚固的教学楼房和师生们长期的应急训练是主要原因。

1分36秒的奇迹背后,是叶志平十余年的辛勤付出。桑枣中学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一所普通农村学校。今年58岁的叶志平,已在这所学校呆了整整36年。

1978年,叶志平从绵阳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桑枣中学任教。到校后,他承担了英语、语文、音乐等多门课的教学工作,课表从周一早上排到了周六下午。‚我母亲常教育我‘井水扯不干、力气用不完’,趁年轻多干点儿活不吃亏。‛多年来,叶志平只向学校请过两次假:一次是结婚,请假三天;一次是母亲去世,请假一天。

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后,叶志平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修楼。

那是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楼梯栏杆摇摇晃晃,灯泡各式各样,本应雪白的墙壁上只有底灰。‛叶志平下了决心,‚一定要修这栋楼,娃娃的安全最重要!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出了事,没法向娃娃家长交代。‛

1997年,叶志平发现,学校实验楼厕所的建筑质量很差,污水锈蚀了钢筋,影响到实验楼的安全。他找来施工队,在安全处重新搭建了厕所,虽然在高层上课的学生入厕不太方便,但孩子们安全了。

1998年,叶志平又发现,实验楼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他非常生气,急忙找来建筑公司,重新在板缝中结结实实地灌注了混凝土。

1999年,叶志平又对这栋楼做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重新灌上水泥,每根柱子直径增加了15厘米。这栋实验教学楼,修建时花了17万元,加固却花了40多万元。

‚他是一个做事执著又有魄力的人,认准的事,就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完成。‛与叶志平共事30多年的许伦生老师说,‚学校当时没有钱,叶志平就一点点向教育局要,请求支持。40多万元修楼的钱就是他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要来的‛。2005年,叶志平开始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当时主要目的是防火。‛叶志平说,自己去上海考察时发现,当地经常组织学生搞消防演习,他觉得可以‚拿来‛在自己学校搞。

演练时,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疏散时两个班合用一个楼梯,每个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臵也是固定的。

对于教师,叶志平要求他们在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等人流量最大的时候,站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拐弯处最容易摔,孩子如果摔了,教师可以将孩子拽起来,不至于让后面的学生踩到。‛叶志平这样说。

刚开始搞紧急疏散演练,学生当是娱乐,个别教师也有意见,但叶志平一直坚持。后来,师生们都习惯了,每次疏散演练都井然有序。

事实证明,叶志平坚持做的这一切,后来挽救了全体师生的生命。

大地震发生时,桑枣中学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教师,按平常的演练,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1分36秒。

叶志平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倒塌。

震后,叶志平成了名人,网友称他为‚史上最牛的校长‛。对此,叶志平淡然一笑。他说:‚不论任何人当这个校长,只要用心去做事,落实好了各种规章制度,结果都会一样。‛

‚我不‘牛’,但我想做‘牛’,做鲁迅笔下的‘孺子牛’。‛

爱心一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的温馨家园。‚5.12‛强大地震严重地破坏了桑枣中学教职工居住的房屋,看到无房可住,露宿在学校操场上的两百多个教职工及其亲属,叶志平校长无比悲痛。大震刚过,他强行忍住痛苦的泪水,迅速组织大家亲自动手搭起了简陋的帐篷,让大家能暂时遮风避雨。大地震不仅毁坏了房屋,还破坏了水电气等生活设备设施。叶志平校长为了不让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遭受饥饿干渴,他带领大家搭建起了简易的厨房,用红砖支起了一口大锅,找柴找水,为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烧水煮饭,让他们能喝上井水,吃上热饭。接着,他又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捐赠的帐篷和纯净水设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生活区,全校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都住进了安全舒适的帐篷,喝上了甘甜的纯净水,过上了较为正常的生活。震后的桑枣中学校园,尽管到处断垣残壁,破败不堪,但生活在这里的教职工和他们的家属都感到无比温暖,人人精神饱满,个个斗志昂扬,投入到紧张的抗震自救之中。

坚韧不屈,带领教职工积极抗震自救。‚5.12‛强大地震,震不垮叶志平校长这位共产党员顽强的意志。大震刚刚过,余震不断,叶志平校长不悲观,不失望,不等不靠,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带领全校教职工迅速开展紧张的抗灾自救。他立刻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学校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校抗震救灾。他身先士卒,不怕余震危险,不怕吃苦受累,成天奔赴在抗震自救最前线,认真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他带头冒险排危,带头清除断砖破瓦,带头打扫卫生,带头消毒防病,带头搭建防震棚,带头解决教职工的饮水吃饭问题,带头当好志愿者,带领教职工为桑枣镇政府卸下各种救灾物品物资100多吨,带头为搭建临时过渡校区租地平整地基。在他的模范行为感召下,全校教职工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把抗震自救不断向前推进。

心系教育,千方百计筹划学生复课。叶志平校长最着急的是学生的复课,‚5.12‛强大地震严重地毁坏了两千多名学生赖以学习和居住的所有教学楼和宿舍,学生无法上课,只好辍学在家。为了让学生特别是参加今年中考的500多名初三学生能早日复课学习,叶志平校长千方百计为复课进行准备。他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捐赠的帐篷和纯净水设备基本上解决了学生住和喝的问题。他把在大震中未遭到严重破坏的学生餐厅作为临时教室,解决了学生学的问题。他把可以使用的厕所交给学生使用,解决了学生拉的问题。学生复课在他的筹划中正在紧张有序地准备,一旦条件成熟,学生就可以重新走进课堂,投入到充满乐趣的学习生活中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叶志平校长最关注的是当年参加中考的500多名初三学生的学习,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放飞自己的中考梦想,在初三学生暂时无法复课的情况下,他组织初三年级组的教师在全县各乡镇办起了临时校外学生学习辅导站,把各种复习资料和训练题亲自送到初三学生手里,指导他们复习,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生和家长无不感谢地说:有这样的好学校,这样的好老师,我们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沧海横流,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叶志平校长在强烈的地震灾难面前,没有动人的豪言壮语,只有顽强的性格和扎实的行动。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抗震自救工作已初见成效,干群和谐,人心稳定,震后的废墟正在被清除,新的过渡临时校区正在搭建,未来重建的学校蓝图正在描绘,两千多名学生复课即将实现,桑枣中学教职工即将开始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谁说农村校就要比县城校差?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从担任校长起,叶志平心中就一直有个梦想: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谁说农村学校就一定比县城学校差呢?桑枣中学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1996年至今,桑枣中学每年中考都居全县第一,2008年地震那年,还创造了历史上最好成绩。现在,学校已连续15年名列全县考核第一;连续6年全市考核一等奖;连续5年语数外等9门学科平均成绩第一名。

‚在我们学校,从来没有快慢班,学生入学全部按计算机随机编班;学校也从不违规补课。‛叶志平骄傲地告诉记者。

如今,桑枣中学在辽宁省的对口援建下,已经拥有了宽阔的校园广场,崭新的教学楼,标准的篮球场和足球场。学生增加到2571人,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备。叶志平开始考虑在全校推行阳光体育活动。‚健康第一,不搞竞技,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达到锻炼体魄、磨炼意志的目的。‛他说,这么好的学校,不管好、用好,怎么对得起援建者和所有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

而如何管好学校,叶志平多年来积累了一整套朴实而生动的‚管理经‛:校长要尽最大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师创造发挥才能的空间;校领导首先应该是优秀的班主任和优秀的教师,是从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强人能手;校领导必须坚持上主课,同时还要指导一个课外小组;学校的中层干部要和普通教师一样上早晚自习,并带班值周;一个单位应该有核心力量,校领导班子、党员就应该是这样的核心……

前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桑枣中学一度出现了教师外流的情况。‚作为校长,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及时地解决问题。‛叶志平决定,把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推上一线,给他们压担子。2004年才从师范毕业的彭建英,到校报到第二天就被委任为毕业班化学教师。学校为她安排了一名高级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彭建英很快进入了角色,也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如今已是学校化学教研组的组长,还获得全县化学青年教师赛课特等奖。

‚叶校长非常具有亲和力,跟年轻人走得很近,常常端着碗跟年轻人一起吃饭、聊天。‛该校教师林强说。目前,桑枣中学有110名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其中37名是党员。

地震后,很多单位开出丰厚的待遇想挖叶志平走,有的开出15万年薪、给房配车、年底分成的待遇,但都被他拒绝。‚离开桑枣中学,我就什么都不是!‛ 再过两年,叶志平就要退休了。叶志平说:‚桑枣中学是我一生的作品。一个人可能干不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在自己岗位上就要干出业绩。我这一生,是属于我的学校的。‛

2011年6月27日,这位‚史上最牛校长‛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终年57岁。一直为工作操劳的他,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这几个月没怎么睡好觉,让我睡两个小时就好了。‛但是,人们再也没有等到他的醒来。‚没有遗言,没有遗憾,他走得很平静。‛儿子叶茂如是说。

人物评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指出,叶志平同志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是他长期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克己奉公优秀品德的集中反映。他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师德风范,充分展示了当代人民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先进性。他不愧为教育战线的杰出代表,不愧为全社会学习的优秀楷模。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深切怀念‚最牛校长‛叶志平同志》一文中写道:叶志平同志是我们党的普通一员,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我们党90年华诞前夕,叶志平同志不幸辞世,这是一大遗憾。但我想,叶校长走的时候,他内心不会遗憾,他尽到了一个校长的责任,对得起他的自我评价‚认真负责‛这四个字,他的精神将永远守护着桑枣中学,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桑枣学子。一个人,不管他处在什么岗位,不管他的职务高低,只要他为人民办了好事,作了贡献,我们就应该永远记住他,永远怀念他!

四川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说,叶志平参加工作以来,36年扎根在偏远农村地区基层教育一线,用创新的方法教书育人;他全身心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全的港湾,让2200余名师生在特大地震中安然脱险;他为了学校建设发展,终日奔波忙碌,超负荷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用满腔热血践行了办好教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书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叶志平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对党无限忠诚,对祖国无比热爱,对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彰显了牢记宗旨、服务社会,甘于奉献、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精神风貌和职业操守;展示了踏踏实实、不畏艰难的四川教育工作者形象。

《光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最牛校长‛叶志平,受到人们的普遍敬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样一位好校长收获的是掌声、鲜花和荣誉,是社会的肯定和褒奖。如今,叶校长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那份感动,将永远温暖着人们的心灵。……叶校长给我们的感动,正在于他能坚守那份枯燥与乏味,能在细微处用心雕琢。他将一名校长的责任和爱生如子的情感,凝结在了对琐碎平淡的认真中。读叶校长的故事,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平凡中的伟大。琐事小事,亲历亲为,是因心中藏着学生的安危;不放心,不嫌繁琐,是因为对学生有着深切的爱。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一点架子,有的只是对学生、对教育的全心投入。叶校长说:‚我不牛,我想做牛。‛他不愧为教育工作者的楷模,不愧为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孺子牛‛。在他的心中,没有名利,没有虚荣,流露出的只是真心实意,真情、真爱。心中的的这份纯粹,那样的淡然,却那样的圣洁,支撑着叶校长踟蹰前行。叶校长的言行,释放着一种美。这种美不因他的质朴而减少一分,不因他的淡泊而逊色丝毫。这种美来自内心,来自责任,来自爱心。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美释放的温暖,氤氲出绚丽的光环。

《经济日报》刊发评论《向‚最牛校长‛致敬!》: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用满腔热忱践行了‚办好教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叶志平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对莘莘学子深情关爱。他扎根基层36年,始终坚守‚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信念,默默耕耘在农村教育事业第一线。他不甘平庸,把‚办一所好学校‛作为一生的追求,用最好的教学成果回报父老乡亲;他爱生如子,始终坚持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基础的办学理念;他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一心为公、清正廉洁。……他以高尚的品德聚人心、正校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叶志平同志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对党无限忠诚,对祖国无比热爱,对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有力彰显了牢记宗旨、服务社会,甘于奉献、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充分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精神风貌和职业操守,值得认真学习和大力倡导。我们向这位以‚孺子牛‛自励的‚最牛校长‛致敬!四川省内很多教育工作者被叶志平事迹深深打动。达州市通川区第二小学副校长马钧常年抓校园安全工作,他说:‚对学校安全工作,叶校长想得细、抓得严。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我们在每一个小细节上的考虑,都关系到孩子们的安全和他们家庭的幸福。我希望他的事迹能流传得更广,让更多人受到教育。‛

上一篇: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下一篇:初二军训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