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实小教育思想大讨论

2024-04-24

京口实小教育思想大讨论(通用6篇)

篇1:京口实小教育思想大讨论

京口实小“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

大练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为重点,创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和激励机制,努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和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挑战现实,追求卓越,为促进我校教育“率先当强”和均衡协调发展,实现教育“十一五”目标作出贡献。

二、目标要求

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更新学校办学理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加强专业思想,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1)据教育局下发的六个讨论主题,每学期围绕一个主题,结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教育思想,进一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正确的思想理论引导,以法律为依据,规范教育学生的行为。

(2)经常性开展“敬业、爱生、奉献”教育活动,提出“转化一名后进生同培养一名尖子生同等光荣”的口号,真正体现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每一个孩子负责的宗旨。

(3)加强青年教师与党员教师结对子的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4)制定师德考核制度,使教师不断规范自己的师德行为,提高师德养成的自觉性。

对教师公正科学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聘任、职评、评先和提干等重要依据。预期目标:

(1)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师德修养,全校无违反师德的现象或行为。

(2)专业思想的巩固率达到100%。

(3)“敬业、爱生、奉献”在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附:学习内容

(一)教育法规

1.《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

2.《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重要文献

1.《十六大报告》。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4.《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5.《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通知〉》。

6.《教育系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思想大讨论学习资料》。

(三)教育理论

1.《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2.《走进新课程》。

3.《课程标准》。

4.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等。

附:参考讨论问题

1.什么是科学的教育观?如何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教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科学看待学生的发展?

3.如何正确理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什么是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重点是什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结合学校实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守则》和《规范》?

6.为什么义务教育阶段不能搞选拔式的精英教育,而要开展普及性的大众教育?学校如何树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

7.如何正确看待“差生”,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差生”发展特长,得到较好地发展?

8.学校如何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师德水平?

9.教师应如何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怎样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树立现代教师的形象?

10.如何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强化管理,从根本上杜绝各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

11.怎样围绕新课程改革,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12.为什么要改变以考试成绩排名次的做法?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真正转变评价方式,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鼓励学生进步?

13.联系实际反思:有哪些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需要反思和纠正?本校有哪些方面管理不到位?办学理念不端正?办学行为不端正?

(二)、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学历培训: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培训,特别要关心还没有获得大专学历的教师,给他们定目标、压任务,督促他们早日完成大专学业。教师参加辅导、考试的学时数、成绩及时做好登记,作为考核继续教育的依据。三年内,力争使青年教师大专普及率100%,30%的青年教师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2、全员培训:

(1)、集中式培训:采用集中办班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培训。a、学校每学期结合当前的教改热点和我校的教改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 邀请各级教学专家来校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

b、每学期不定期举行一次教育观点的辩论会。

c、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网络知识,学习网页制作和多媒体课

件制作,提高教师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力争使每位青年教师都能建设好自己的网页,青年班主任能建设好班级网页。努力提高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能力。

(2)、教研式培训:采用培训于教研活动之中的培训方式。

a、每月教研组举行一次以说课为主要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

b、针对学校的举行的学科研讨会,每学期每人写论文(总结一篇)。c、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示范课(研究课)。

d、学校每年至少提供每位教师一次外出听课的机会。

3、带教式培训,学校试行青年教师三段培训法:

教龄一年以内的教师,每学期上三节入门课,由师傅帮助分析教材、选定教法、编写教案。

教龄三年以内的教师,每学期上三节汇报课,青年教师独立钻研、独立备课、独立上课。

校骨干教师拜各级教育专家、名师为师,在名师的带动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公开展示教学活动,使他们三年中早日成为市级以上学科教改带头人。

每学期由学校,教导教科室组织基本功比赛。

4、练功式培训,强调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强化基本功训练。

(1)引导教师开展“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夯实基础,在普通话考核人人过关的基础上,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经常性开展说课、评课、会课活动,提高教师口语交际能力。继续开展好书法培训,力争使教师人人通过书法考核。

(2)综合学科的老师要加强本学科基本功训练。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做操、喊口令、运动队训练等基本功;艺术教师必须具备唱歌、画画、使用乐器等基本功;外语教师必须达到熟练的口语交际能力;电脑教师具有课件制作、电脑维护等基本功;科学老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自然实验、科技制作等基本功。

预期目标:

(1)能形成新的教育思想,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2)结合教师所任学科,有个人研究的专题。

(3)主动、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

(4)全校70%的教师会简单地操作电脑,其中要求青年教师能用电脑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6)全校力争30%的青年教师成为区(或市)的学科带头人。

5、强化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理论研究水平。

(1)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及各地教改经验,以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认识。

(2)建立健全教学科研考评制度,适时适量地给教师压担子、下任务、定专题。学校将组织由骨干教师参加的科研小组,分为省级课题和市级课题二个小组,开展教科研活动。

预期目标:

(1)具有课题选择及设计能力。

(2)具有过程操作和调控能力。

(3)具有数据获取及处理能力。

(4)具有论文撰写和发表能力。

(5)力争每学年有10篇研究文章在省级市级交流或发表;有四分之一的教师的论文在论文评比中获奖。

(三)开展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先进教育思想的确立,必须依靠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为此,我校将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每位教师制定三年读书学习计划,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三年内每人至少阅读12本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专著,每学期研读一本指定专著,同时自选相关书籍和文章阅读学习。学校将编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资料汇编》,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并和“三新一德”的培训相结合。同时组织教师做好教育理论的摘抄与积累工作,每学期不少于5000字,通过学习、内化、运用、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每学期至少有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有较高质量的读后感或论文上网。

附:六本研读书籍

⑴《教育新理念》(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⑵《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郑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⑶《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师范司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⑷《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⑸《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⑹《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

四、活动安排

1、准备阶段(2006年4月——2006年5月)。主要工作:

(1)调研摸底,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学校活动方案。

(2)成立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3)根据学校的总的活动方案,结合各教研组实际,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及三年读书学习计划。要求在2006年9月底前完成。

2、实施阶段(2006年6月——2009年6月)。主要工作:

(1)集中培训。由本校组织培训辅导。

(2)实施教研组培训。由教师所在学科组织培训。同时,科研室、教导处将围绕学习的重点,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教学观摩、研讨交流、反思创新,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更新观念,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与研讨,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形成。

(3)开展竞赛。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实践。学校将开展教案设计、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课件制作、演讲等竞赛,以赛促训,考查教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对活动开展的过程管理。确定分管领导,组织活动开展,定期对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提高活动质量。

3、总结表彰(2009年7月——9月)

在深入开展“三大”活动的基础上,加强相关考核、总结工作,采取切实措施,实行对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的层层考核,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进行评比表彰。

篇2:京口实小教育思想大讨论

2008——2009学第一学期

一个学期匆匆而过,在学校三年规划的指导下,这段时间的教科研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是教科室本学期工作的宗旨。围绕“以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个人素养,促进教师的成长;以及在国家课程为先导的状况下,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重点展开两条线的工作。回顾这半学期的工作历程,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一、抓培训学习,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总是感叹抽不出时间学习、提升自身素质。表面上,教学事务似乎与科研学习成了一对时间上的矛盾,但教科室一直坚信学校的教学水平、活动效果、学生素质、竞赛成绩等都与教师素质有着最主要的联系。因此现阶段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让老师们在学校的牵头下,以各种教科研活动为依托,亲历教育科研,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突破口,广开视野,努力营造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

1、组织教师继续教育考核。

从年前接到考试通知开始,教科室就把《课堂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远离、策略与研究》纳入到暑期教师自培内容中,鼓励老师们利用暑假时间积极自学,提高理论认识。要求每位余姚参加三大考核的老师写出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以增强理论素养。学期初,教科室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同老师们一起学习,并为大家画出了书中的重、难点,以备老师考试复习之用。学校贯彻教育局三大活动的要求——三年读六本书目的规定,以此作为提高教师科研理论的抓手之一,推进我校教科研工作。

2、三大活动考核。

教科室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组织了全校教师的三大活动考核。《三大活动考核手册》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一块实验基地,也是教科研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淀之仓。我们要求教师要用好《手册》,平时对照上面的要求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每学期要有一定的阅读的量,要有一定的阅读记载和读后感交流。通过大量的阅读,接收信息,增长知识,积淀经验,提高教科研的能力。此外《手册》还要求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评课、课件制作评比、论文案例评比等,从多方面督促老师们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3、组织“三我”小故事评比。为培养反思型教师,学校组织全员在暑期以“我的教育故事、我的教学故事、我的教学想法”(简称“三我”故事)为主题,结合自身的日常工作撰写出一篇教育、教学小故事。开学后每位老师根据切身体会上交了一篇篇真实感人的文章。有的是师爱、有的是师德、更有的是对现实的思考。学校择优推出参加京口区第一届小故事评比,其中凌燕等六为老师荣获一等奖;朱春蓉等十位老师蓉获二等奖。

4、加强新课程学习。在上学期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利用暑假时间,进一步组织老师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网络自学活动,活动要求各从事语、数、外、音、体、美、品社、科学、劳技、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暑期自学,解析本学科知识技能的特点、要点,了解研究性学习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应用,从而进一步思考自己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自学后拟定一个与自身学科有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设想实施它能达成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写在学习笔记上,学校在开学后检查是发现,不少老师的课题设计是有效而易于操作的。音、体、美老师重在课外知识的拓展研究上;语、数、外老师则把设计重点放在学科知识的提高策略上。此外,教师课程学习、操作能力还体现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运作中。上学期,通过学校培训和教研课的打磨,音乐老师们研究出了课程的基本模式,这学期,他们真正把京剧带进了每一个班级,无论教师自身对理论知识的还是他们在课堂上的执教,较之于上学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如何将京剧课上得更新颖、更有效是值得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5、组织论文评比。为了能让老师们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了能让老师们不断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教科室积极组织了各次论文评选活动,调动了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为了在各类论文评选中能有较高的投稿率和得奖率,我们做到了未雨绸缪,在暑假就布置给老师撰写论文的工作;同时将不同级别的评选活动有计划地穿插进行,力求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最高点。下半年组织教师投稿百余篇,分别参加了“镇江市第十五届论文评比”、“京口区小故事评比”、“电教论文评比”、“区三我小故事评比”、“蓝天杯教学设计评比”。受到获奖论文通知百余篇,其中国家级约四十篇、省级近五十篇、市级约四十余篇、区级近二十篇。

6、开展讲座式、竞赛式培训。教科室除了参与教学部门组织的对教师的教学培训外,还专门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专题性培训。继5.12大地震停息两个月后,教科室在暑期学习集中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师以听讲座的形式了解灾区一线的救援事迹,我们邀请了刚从四川回来的镇江红十字会的自愿者来到现场,他们用生动的言语、真实的画面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本学期,教科室还开展了“我身边的教育家”教育教学论坛交流会,教科室根据老师们平时工作中的某些现象,拟定出十四道题目,再由老师们用文字的形式选择其中四道畅所欲言。在反馈会上,戴稳等数位老师上台交流,引起了全体的思考和讨论,同时校领导还为王美珍等十位教师颁发了优胜证书。为打磨新时代教师的教学技能,教科室组织了课件制作活动,每位参加三大活动评比的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材内容亲自制作一份使用、操作性强的课件,上传到学校的资源库供今后自己或他人分享。

二、抓好日常管理,促进教科研发展

1、拔尖人才培养方面。

教科研要追求实效,要为教育教学服务,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来促进这一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教师培训方面,教科室自2007年建立“教师培养梯队”以来,每学期不断完善、充实。做到有培训必记录,从时间、地点、人员、组织部门,到活动内容、形式等努力做到内容详实、有据可查。在这样一个有排名、有记录、有竞争的梯队中,教师的成长会更趋于科学、公正和人性化。根据梯队规划,本学期又有十三名教师参加了更高层次的区学科带头人评比,虽然评选结果目前还没有出来,但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老师们来说也是一个反思、总结、提升的过程。学校借此机会重建了拔尖人才库,里面记录了各学科的成绩突出者个人成长经历,今后还将在其中不断充实。此外,教科室还在上学期市教科研先进工作者评选的基础上,组织报送了区教科研先进工作者。我校的庄艳、李双群两位骨干教师凭其丰厚的材料成功当选。

2、回顾工作、整合资料、迎接检查。

一学期来,教科室主要参与了创“现代化学校”的验收准备工作。虽然工作量非常大,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但以此作平台,完善台帐资料,也重新审视了今后的工作,调整了工作方向。创建现代化学校对我校来说是一项全面的工作,教科室主要承担了京剧走廊、京剧苑、教师办公室的语言文字工作,同时也参与了艺术教室的设计和布置。因为创建工作需要,我们有幸整理了艺术部分的校史,深感办学的不易。

4、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教科室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一直十分重视,本学期在培养方法上有所改进,具体表现在:

第一,实行导师责任制,导师与青年教师签订目标合同书,制定辅导计划和确定具体内容,导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节;青年教师听导师的课不少于8节,有学习笔记和心得。学校期末检查时除了看双方的听课笔记,还要核查教导部门的听课记录,避免互帮互学工作流于表面。

第二,在各种活动中安排新老教师合作,学校跟踪检查、监督。

第三,安排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本学期教科室与团支部携手对青年教师的毛笔字和钢笔字展开了训练,暑期还将督促老师们坚持练习。在年终赵春蓉、蒋燕、朱春香三位老师代表学校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三字评比工作。

三、落实课题研究,提高教科研质量

目前,我校有国家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7个,小课题3个。

(一)、以“十一五”第一批课题结题,“十一五”第三批课题申报为契机,促校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1、本学期教科室组织了五个市级课题的结题工作,它们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审美体验的研究》、《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音乐教学中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研究》、《小学英语多维化作业设计的研究》。教科室在区、市教科所的领导下对这些课题材料进行指导、审核,特别是对于语文、英语课题的研究报告进行了几次的指导修改成型后最终递交到市教科所。这些课题将于明年年初完成结题任务。

2、教科室在这学期开展了十一五第三批课题的申报工作。开学初督促课题组长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确立了实验小组、实验教师,做好了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申报工作。本次申报我校有十名教师参与,其中英语学科就占到了六名,英语教研组有着浓厚的教科研气氛。

(二)、强化课题管理力度,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课题研究的定位是解决实际问题,主体是每一位教师,在解决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同时,也要解决教师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问题。本学期,教科室继续切实落实课题的过程管理,坚持“高质量、优特色、严常规”的工作目标,进而为课题下学期个别课题的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进一步发挥校教科室的管理力度,反对课题的“包装”现象,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从而推动科研整体深化,提高科研的综合联动效益,使教师、学生、学校真正收益。我们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要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在实效上下工夫,认真记录活动过程,做好课题资料,个案研究,论文撰写工

作,让教师的素质在“教”中得到提高,在“研”中得到完善。

篇3:京口实小教育思想大讨论

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 我相信对于每个教师来讲, 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刚工作不久、工作经验较浅的年轻教师来说, 是非常有好处的, 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 首先, 能够提高自身工作热情和教学水平, 明确一些混淆的理论思想, 使自己去除浮躁、踏踏实实的工作, 本本分分的做人, 正确理解为人师表的含义;其次, 这种提高也不仅仅停留在专业教学的层面上, 还可以拓展到平日工作层面以外的各个方面;另外, “教育思想大讨论”还促使我对本专业、本学科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 真正达到“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意义所在。下面我就想谈一下我在“教育思想大讨论”学习中的一点思考, 即我系教学改革的一点点看法和认识。

教学改革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同时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中国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探索中, 目的就是要寻求一x个更加适应时代、适合本民族的教学体系服务于大众;我们舞蹈系, 在音乐学院舞蹈系成立到今天, 学科的设置、教材的安排也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过程;如何培养一批有我们自己特色、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人才, 一直是系里领导带领老师们时刻追求的。

我就自己古典舞专业特长出发, 认为把古典舞基训纳入到本科生学习中去, 是有可行性的, 而且可以和古典舞身韵课相结合教学学

首先, 古典舞基训作为舞蹈的基础训练, 对舞蹈演员身体机能、素质提高等方面, 起着重要的作用。古典舞基训同芭蕾基训一样, 有一套系统的训练体系, 是经过老一代舞蹈家们潜心研究而形成的舞蹈训练体系;是舞蹈演员每日的必修课,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方面大家都很清楚, 我就不多说了;

其次, 古典舞基训中特有的技术技巧语汇, 具有很若强X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古典舞作品区别于民间舞、芭蕾舞作品的就是古典舞特有的技术技巧, 它同芭蕾技术技巧不同的点翻身、串翻身、空翻、跟头都是要求舞蹈演员身体有极强的控制能力而完成的动作, 对待舞蹈演员身体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另外, 古典舞不同于芭蕾舞技术技巧的部分, 是吸收了戏曲、武术的一系列动作, 经过整理提炼形成了适合舞蹈的技术技巧, 所以它又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 是属于我们自己技术技巧;这也是为什么古典舞技术技巧在每个剧目作品中能够成为最吸引观众的部分;剧目中适当的加入高难的技术技巧, 不但能够凸显演员高超的身体能力, 衡量其技术水平, 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很多舞蹈大赛的赛程上, 都有对演员技术技巧展示的要求, 每到这个部分也是观众最为叫好的部分, 这也充分说明了它的存在价值和重要意义;

再次, 结合我系各年级学生谈一下, 进行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必要;

第一是规范。我们学校一部分是艺术院校科班出身的学生, 他们相对于高中生身体机能都相对解决好了, 如果把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放在一年级进行, 可以巩固这些学生基本功技能, 在他们开绷直解决了的基础上规范学生技术技巧能力;而对于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舞蹈的高中生, 能够在学习古典舞基训中得到规范开范, 对于这些没有多少舞蹈基础的学生学习古典舞基训, 虽然有难度, 不过相对于艺校生的规范、修整来讲, 在一张白纸上更能够把握规范二字, 并且一年级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

第二是提高。如果在进行了一年的芭蕾基本功训练之后的二年级开设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能够在芭蕾解决开绷直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力量的训练, 技巧按照学生掌握舞蹈的深浅进行开范、规范、强化, 还要加入用气息带动身体运用的训练;二年级的学生相对于刚进校时更加成熟, 接受能力也更强, 这个时候进行古典舞基训提高, 也是提升身体素质、技术技巧能力的最好时机机

第三是拔高。三年级开设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 学生在这个年级应该是最成熟, 前两年的学习已经把开绷直解决的很好了, 是身体最好用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加入的话, 能够起到一个拔高的作用, 不论是在身体上, 还是在心里上学生都能对自己有个客观认识, 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身体机能, 拓展他们的舞蹈语汇, 也为编导课程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素材基础;在技术技巧方面, 这时的学生更了解自己, 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技巧, 把他们运用到剧目学习和编创当中, 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最后突破;这个时候加入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也能为大四的毕业晚会打基础;

第四是升华。这个部分就是在大四进行这门课的学习, 我个人是錦不赞成在四年级开设古典舞基训课程的, 因为它具有局限性, 只是单纯的为毕业晚会服务, 目的性也较强, 而且不符合基本功训练规律, 没有相应的时间练习, 是个临阵磨枪的过程;但是, 即便是临阵磨枪, 还是会不快也光, 这也说明了古典舞基训课程对舞蹈鏫演员的重要作用, 也是可以的。

最后, 谈下古典舞基训与古典舞身韵相结合教学的设想;古典舞基训和古典舞身韵一向是一个有机整体, 从来都没有支离开的, 因为它们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依托的关系。在教学进行中, 可以以基本功训练为主, 身韵教学为辅的交织进行;因为两者是互通的, 在基本功训练时, 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身韵的素材;比如, 把上的腰组合从准备的踏牚步旁提、起手横拧, 到姿态斜腰, 这里面就涉及到了身韵的旁提动律、横拧动律、脚下踏步、以及姿态斜腰中的穿手;再比如, 流动的踢腿组合, 在编排上动作之间的舞姿衔接、亮相动作, 也不能不用到身韵的素材;那么, 两者相结合的学习, 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 并且在素材学习的同时, 还能教学生如何运用到实际组合当中去, 这样也开拓了学生作为编导专业思路, 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这样把两节课合二为一也减轻系里课时总量的一个法子;另外, 一些中专院校因为学生年纪小接受能力有限, 要学的课程也比较多, 都是在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融入身韵的学习, 效果也很好, 我中专也是这样学习的, 所以我觉得这样安排是可行的。

篇4:京口实小教育思想大讨论

促进创新发展是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根本灵魂。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没有创新的事业是短暂的事业,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我们人社部门只有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牢牢把控人社事业发展的定律,才能强健大讨论主心骨,才能支撑起大讨论构架。人社事业离开创新发展,就会失去方向,就会失去支撑事业发展的灵魂,就会在百姓企盼中束手无策。只有把创新发展作为人社事业发展的灵魂去追求、去塑造、去强化,才能适应改革发展大势的需要,才能适应社会各方的需求,迎难而上,以强大的灵魂覆盖事业,确保事业良性健康发展。

促进创新发展是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根本任务。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是历史赋予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也是人社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任。大讨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解除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使发展的车轮更快、更好、更稳、方向更准地向前行进。人社事业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创新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价值,才能体现出民生部门的发展理念和行政、服务价值,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更优厚,幸福感更高。离开创新发展,人社事业将面临着思想禁锢、发展速度放缓、取向不明、群众基础不牢的困惑,无异于涸泽而渔、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人社部门必须开拓思路,改进方法,吸收和借鉴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力求发展的思路更宽广,工作措施和手段更科学,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有效。

促进创新发展是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决定动力来源,动力来源决定工作态度。昂扬向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是积极面的表现,固守既有资源,不思进取,不勇于担当,不敢于冲锋陷阵,是意志消沉的写照。必须把创新发展作为大讨论的价值取向使之固有化、强制化,使事业发展永葆青春激情与活力,使事业发展充满豪情诗意。人社事业与人打交道,与资金结缘,与善事牵手,与矛盾并存,服务高端,体恤底层,要解决前进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就必须坚持用战略眼光、国际视野、宽广胸襟审时度势,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布局谋篇,坚持用发展的手段、科学的方法、群众乐见的措施规范运作,建立起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共筑百姓安康幸福路。创新就要改革,改过时之策,革不宜之政。当前,人社事业要扭住关键求改革,盯着难点求突破,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求进步,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诉求和追求中求升华。

促进创新发展是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力量之源。创新发展制造出的强大能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也是事业强劲发展的推动力。只有高举创新发展大旗,为创新创造者呐喊,为创新创业者欢呼,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条件和服务,才能鼓励全社会创新创业,激发全民创新活力,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人社事业发展到今天,是广大人社工作者敢于创新发展的结果,是在创新发展中攻坚克难的结果。要把创新发展作为人社系统的团队精神力加宣扬,使创新发展成为人社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自觉行动,把创新发展变成促进事业发展的抓手和推手,始终不满现状,及时自加压力,坚持自我完善,力争创出更多在广西叫得响、在全国排得上号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创出更多柳州人社事业发展的金字招牌,发挥典型引路示范效用,全面提升人社事业的科学发展水平。

(作者系广西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篇5:京口实小教育思想大讨论

搞好一个专栏:在机关大楼前, 办好“以超常规措施推进动超常规发展”思想大讨论活动专栏;

开好二个会: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召开机关干部专题讨论会;

开展三项活动:开展建言献策征集评选活动、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活动、开展农机为农服务活动;

篇6:京口实小教育思想大讨论

一、办学思想大讨论的具体做法

根据学院党委《关于开展办学思想讨论活动的通知》, 同时为迎接学院教学评估工作, 我系严格按照学院党委行政的部署, 一方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 对大讨论进行了学习动员, 要求全系教师要积极参加到学院开展的这次办学思想讨论活动中去。另一方面, 系领导结合系部实际情况, 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系部办学思想讨论活动方案。其后, 我系紧锣密鼓地围绕学院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的主题, 组织召开了两次大型研讨会, 两次座谈会, 听取学科专业特色化建设的专题报告及评估专题报告, 组织全系教职工学习一系列关于办学思想大讨论的文件, 积极向党委宣传部提供本系在办学思想讨论中的有关材料, 组织教职工撰写讨论心得体会等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讨论、写体会等活动, 对进一步理清学院的办学思路, 明确发展目标, 办好本科教育, 凝练办学特色, 进一步明确法学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要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办学思想大讨论的活动特色

(一) 领导重视, 思想统一

领导的重视是我系成功举办大讨论活动的一个法宝。活动期间, 学校领导多次到我系进行调研, 对我系开展这次办学思想讨论活动作了重要指示, 为搞好这次办学思想讨论活动指明了方向。

活动成功的其二利器是系部领导班子思想统一。为了搞好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 我系成立了系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工作小组, 系领导亲自挂帅, 具体负责组织制定大讨论活动活动的方案、并负责方案的组织实施。系领导研究认为, 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不仅关系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而且也关系到我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关系到我系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的问题, 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 抓出实效。

(二) 联系实际, 求真务实

学院为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确立了三个学习讨论专题, 十四个思考解决的问题, 六个重点思考解决的问题, 布置了十二个学习的书目和有关文件。我系一方面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这些专题和思考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学习的基础上, 结合本系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重点思考和解决两个问题, 即“建设什么样的法律系和法学专业?”“怎样建设法律系和法学专业?”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 我系召开了两次办学思想研讨会, 第一次会议解决系里发展的宏观问题, 提出了我系新学期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重点建设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方向, 以队伍建设为重点, 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 以科研兴系为战略, 以制度建设为保证, 以合格评估为初步目标。第二次会议解决法学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微观问题, 确定了法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精法律、懂经济、会管理的法律专门人才;合理设置了课程体系, 科学安排全部课程, 通过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安排, 逐步形成具有广西财经学院特色的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 精心策划, 全员参与

我系在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中, 不仅组建了活动的工作机构, 而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每次活动有周密的计划, 有主题, 有过程的记录, 有总结, 需要达到什么目的。每次活动, 要求每个教职工必须参加, 并把教师参与活动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措施得力, 每次活动全体教师都能主动参加, 并积极发言, 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四)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在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中, 我系还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学院指定的学习书目和学习文件, 同时, 还组织学习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研讨、座谈、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系部还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如启动青年教师的导师制, 举办优秀教师示范课, 开展青年教师的“说课”活动, 进行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课题研究, 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教学规章制度竞赛,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争, 师德演讲比赛。通过一系列活动, 使得我系的办学思想大讨论生动活泼, 寓教于乐。

三、由大讨论活动引发的对法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一年来, 我系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行政关于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的决定, 组织全体老师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 结合学院教学实际, 认真学习研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思想研讨。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使我系上下在发展观、人才观、质量观、特色观等方面形成了共识, 也引发了系部对法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 端正办学思想

一个系部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 我系明确了在法学本科专业建设方面总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精法律、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法律专门人才。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 而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我系的定位是为区内培养法律工作者, 这样的法律工作者首先应掌握法律的基本理论、具备成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熟练运用法律语言的能力;其次, 他们还应当懂得有关经济、会计、审计、贸易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最后, 他们还应当能够很好地掌握法律专业外语并熟练地加以运用。具备这样三个方面能力:即精法律、懂经济、会管理。坚持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我系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而人才的培养根基正是本科教学。

(二)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1. 抓好课程体系改革

法学本科关于课程建设规划方面, 在完成教育部规定的有关法学专业学生必须修满的基本法律课程外, 应该突出以企业法律顾问为特色的专业法律教育特色;在继续坚持原有特色的前提下, 针对法学基础课程的发展相对薄弱的情况, 重点加强这些课程的建设, 包括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等。

利用我校在会计、国际贸易、管理等方面的教学资源优势, 不断充实法学专业的会计审计、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等课程, 加强对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 通过提供越来越多的、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课程, 使学生对人文、经济和其他方面的知识有更全面的掌握。

2. 抓好教材改革

教材建设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改革的成果和教学与科研水平的进步。因此, 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制定和调整教材建设规划, 使教材建设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我们认为, 教材选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同一门课程 (除采用双语或全外语授课外) 应使用同一名称、版次的教材;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的要求, 教师应优先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的法学专业教材、精品教材等。同时, 应该鼓励教师自编教材。

3. 改革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 案例教学方法的优势表现在:首先, 教师并不直接告知结论, 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讨论, 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由此锻炼学生总结归纳正确的思路和进行推理的能力;其次, 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 这种互动不仅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而且能“逼迫”教师在备课和施教的整个过程中采取最积极的态度, 从而得到教学相长的互动效果;再次, 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教学”, 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真实发生的案件, 使学生能够发现现实的问题所在, 引导学生把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有机结合,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 它要求学生课前对下发的案例资料进行预习, 在课堂上充分讨论和思考, 而不是消极地记录教师讲授的东西, 从而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量;第五, 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传授知识, 而案例教学则是训练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而方法可以使人受益终生, 尤其对于已经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 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案例教学方式是更好的选择。

(2)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的开展同样强调“教”与“学”的互动作用, 通过提问、质疑、争辩、评论和讲解等必备手段, 实现学生在课程中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对加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及锻炼技能有着重要意义。

讨论式教学既可在案例演示的环境中进行, 也可用于对“教学资料”的讨论, 适合对比较抽象的理论和概念的澄清。由学生事先预习教师提前下发的材料, 兼有课堂上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这样既增加了课堂讲授的信息量,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 双语教学法

双语教学法是为了在专业能力培训中同时加强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而设的。目前在2007级的教学计划中, 开设了《国际法》、《国际经济法》、《法律英语》、《世界贸易组织法》等四门课程作为双语课程。通过双语教学, 提升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能力。

(4) 诊所式教学

法学专业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尤其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可以采取将真实的案件资料按课程进度发给学生, 让学生写出申请书、答辩书、判决书或裁决书并组织模拟法庭的教学方法。还有一种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去律师事务所和法院实习。我院已经与多家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和法院达成书面协议或口头意向, 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 近距离与律师、仲裁员和法官接触, 亲身参与真实案件的处理, 获取珍贵的直接经验。

四、结语

如何培育办学特色、打造办学亮点, 是一个关乎系部甚至学校生存和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因此, 我系必须依据自身教学资源、条件以及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 努力培育法学专业的办学特色, 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

摘要:文章以广西财经学院法律系开展的办学思想大讨论为例, 对在大讨论活动中引发的法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提出了法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

上一篇:弟弟对不起作文下一篇:登穿岩十九峰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