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2024-04-25

学校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精选8篇)

篇1:学校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学校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篇2:学校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解放思想,办人民满意教育

各位领导、同志们: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来。就影响和制约我校教育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思路举措、工作作风、管理效能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深入展开讨论,努力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对比差距中深刻反思,在转变观念中开拓创新,在改进作风中真抓实干,力求真正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学校的大发展。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对比差距中深刻反思,结合我校的实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等形式,就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建设一个品德高尚、善于管理、业务精良的领导集体。学校领导班子作风正派、公正廉洁、凝聚力强。

二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学校建立了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规范教育行为,努力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师 德风范。同时,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特别是提高教师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突出抓好对现有教师教材教法的培训工作,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高“优质课”率。切实抓好“传、帮、带”工作,加大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做到“一师一优课”,着力树立了一批优秀教师,对于他们的先进典型事迹,大力宣传、弘扬和表彰奖励。

三是狠抓学校管理,使教学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学校进一步完善各类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各项工作制度,学校与各处室主任、班主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每一项工作都要提出规范性要求。同时,继续完善教职工奖惩条例,努力做到对教师工作评价的科学、合理、公正和公平,推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考核及奖金分配方法,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加大教育科研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我校教育的教学科研水平。认真组织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活动,积极推广优秀经验。除常规的教研活动之外,我们通过组织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讲课,课后小组互评等系列极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科研活动,来激发广大教师热心搞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形成爱钻研、搞科研、求真创新的良好的学术风气,为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是充分发挥我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优势,树立精品意识,凸显办学特色,实现跨越发展,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努力实现“创办一流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奋斗目标。

六是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品位。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了市级“文明单位”、“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家长委员会的建立,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管理;今年年底迎接国家“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学校”的达标验收。学校的硬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办学条件已跟不上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一方面,在现有条件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进一步加强内部建设,夯实基础,积聚发展优势,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树立信心,振奋精神,激发干劲,积极争筹措资金,逐步建立人文化、园林化、个性化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综合品位,奉献优质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快学校教育大发展。

七是要把解放思想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贯穿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继续运用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明确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思路,继续有计划的抓好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篇3:学校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之交, 一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 声势浩大, 席卷中国。这场讨论, 参加者之多, 涉及面之广, 气氛之热烈, 反响之巨大, 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尚属首次。它对于改革当时已积弊很深的语文教育,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顾黄初教授所言:“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掀起的那场有关语文教育问题的社会大讨论, 尽管其间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但总的说来, 对我们在世纪之交, 冷静地反思语文教育过去和现状的是非得失, 正确地预测新世纪我国语文教育建设和发展的趋势, 从观念、课程、教材、教法等方面进一步改革语文教育质量, 是大有裨益的。”

这场语文教育大讨论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首先, 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编写当代语文教育史的时候, 应该如何叙述、评价这场大讨论?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其次, 这项研究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大讨论的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 将清晰、深刻地认识语文教育曾经长期罹患的种种痼疾以及科学的疗治之法, 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宝贵的启示。

对这场大讨论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 如大讨论发生的背景、大讨论对语文教育改革的重大影响、大讨论的理论启示等, 针对这些笔者已有数篇研究论文发表。在充分研究相关资料后, 本文主要对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发展历程进行述评。

研究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发展历程, 首先要界定讨论的起止时间及发展阶段。这场大讨论, 其引发的时间是1997年11月, 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它结束的时间, 我们认为是2002年。这是因为:

第一,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至2000年, 关于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逐渐转移到了语文教育界内部, 各大新闻媒体对语文教育问题的讨论已基本结束。以《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从2000年第1期起特辟“问题之鉴”栏目和2000年3月教育部颁布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为标志, 说明大讨论已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此时, 前几年讨论的那种极为浩大的声势、极为热烈的气氛、极为广泛的参与面等特点已不那么鲜明。

第二, 2001年, 《北京文学》在第1、2期连续刊发了一组“忧思语文教育新教材”的文章, 意在引起关于语文教育新一轮的“忧思”、讨论, 但是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反响, 没有再次引起各大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第三, 2001年7月, 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2003年4月, 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这标志着大讨论已促成了极为重要的总结性成果, 中小学语文教育开始了全新的时代。2003年之后, 虽然语文教育界的专业研究仍在继续, 但已不存在什么“大讨论”了。

我们认为, 从1997年11月爆发到2002年渐趋尾声, 这场语文教育大讨论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从1997年底至1998年初, 是大讨论的爆发阶段;从1998年2月至1998年底, 是大讨论的升温阶段;1999年, 是大讨论的高潮阶段;从2000年至2002年, 是大讨论的尾声阶段。

1997年11月, 《北京文学》发表了一组“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 很快引起各地新闻媒体的转载、评论,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从而引发了这场关于语文教育的全国性大讨论, 是为语文教育大讨论的爆发阶段。

一、《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世纪观察”栏目中的三篇文章

引发这场全国性的语文教育问题大讨论的是《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世纪观察”栏目中的三篇文章。是《北京文学》以“忧思中国语文教育”为专题一并刊发的。它们是: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王丽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和薛毅的《文学教育的悲哀》。这几位作者分别是一位作家身份的小学生家长、一位离职不久的中学语文教师和一位大学中文系教师。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对当时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十分尖锐、激烈的批评, 很快就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女儿的作业》反映的是一位作家身份的小学生家长眼中的语文教育问题:

1. 作业量的问题。

主要是作业量太大, 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过元旦时, 女儿的语文作业, 有一项是把综合练习作业本重抄一遍, 从题到答案一字不落地抄, 大概有一万来字。此为三项作业中的一项, 女儿学会了熬夜, 元旦那天写到凌晨3点。女儿六年级。”“现在女儿已经上初二了。她的作业量没有任何改变。”太多的作业, 给学生造成了极为沉重的负担, 能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吗?作者为此非常担忧, 心情相当沉重愤懑。

2. 作业内容方面的问题。

主要是一些语文作业题的学习价值令人怀疑。“她的作业, 我也大多不会……我没想到语文的教法已经深入到字典词典内部去了。女儿的作业要花很多时间来分析字。比如:‘瓮’是什么部首, 它的第七划是点还是折, 它的声母是什么, 它的韵母是什么, 它有多少义项……我曾对女儿说这没用, 你学会查字典就够了, 字典是工具, 而你不必成为工具。女儿不听, 她尊师敬道。”“我不知道‘挤眉弄眼’为什么只能算神态类的词, 而就不能算是动作类的词, 神态和动作清楚的界线在哪儿。我也想不通‘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的意思只能是‘三长两短’。我最想不通的是考学生这个有什么意义, 把一个字归于神态, 或把一个词归于动作, 对他应用这个词有什么作用。除限制别人的想象外没一点儿好处。”作者举了几个例子,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内容提出了不留情面的批评。

这些批评可谓一针见血。是啊, 让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过度地分析字、解释词, 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意义究竟有多大?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要教学生学会使用我们的汉语言文字, 而不是让学生变成一本本《现代汉语词典》。学生对于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从认识、理解到能熟练运用, 绝不是靠对它的过度分析实现的, 而是要靠在具体的语言运用环境中一次次理解、感悟并逐渐掌握它的。与其留这些徒增学生负担的无聊作业, 还不如让学生更多地去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训练。这个问题作者提得太好了!这种作业是当时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3. 标准答案问题。

“有一次, 经我检查过的语文卷子错了很多, 不仅是家人, 我也开始对我的语文程度怀疑起来。有两处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 根据意思写成语, 有一条是‘思想一致, 共同努力’, 女儿填‘齐心协力’, 老师判错;还有一条是‘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 女儿填‘栩栩如生’, 老师也判错。我仔细看了, 不知错在哪里。女儿说第一条应是‘同心协力’, 第二条应是‘惟妙惟肖’……真可怕, 语文什么时候变得比数学还要准确了……关键争执还不在于此, 把对的说成错的, 就不仅是误人了, 实在是害人了。还不止害一个人, 而且害了一代人。”“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只要和老师提供的“标准答案”有丝毫出入, 那就只能算错, 诚如作者所言, 就不仅是误人, 而且是害人了!

4. 作文教学的问题。

“她的作文几乎成了一些儿童八股的翻版……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学生的作文不表现真情实感, 不反映真实的生活, 常常是为了作文而编造故事, 这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吗?

《中学语文教学手记》的作者王丽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班深造两年, 毕业后在北京的一所中学任教一年。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 使她能够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更为清醒、深刻的反思, 而不至于因习惯而麻木。她反思的中学语文教学问题主要有:

其一, 教材陈旧、落后、不合理。以高中第一册为例, 真正从语文角度来编写的篇目大约只占一半, 其余一半则大体上是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考虑的, 而且还是五六十年代那种思想教育内容。在总共28篇课文中, 竟没有一篇是反映当代生活、议论精辟、文字精彩的作品。而且, 课后练习提出的一些问题荒唐可笑, 即使文章作者也肯定答不上来。

其二, 标准化试题害人不浅。标准化试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非此即彼。但是, 语文课本身就带有很多模糊性、多义性的东西, 根本不能用非此即彼这种最简单的判断方式。在语文教学中, 迷信计算机式“判分”的“准确性”“科学性”, 付出的代价是无数少年的生机和灵气。我们的中学语文考卷, 越是大学教授越做不出来, 因为它太荒谬了, 荒谬得令人匪夷所思。

其三, 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从初中到高中的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一直都是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条“著名”的公式来进行的。所以, 完全是公式化的、教条化的。这样的“三股文”, 比科举时代的“八股文”更厉害。甚至, 近年高考作文的题目设计走的也是“三股文”的路子, 题目的烦琐、怪异、刁钻, 也是挖空心思才想得出来的。

王丽在文章最后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深深忧虑:“我深深感到, 中国的语文教育实在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不然, 不知还要祸害多少人。”应该说, 王丽以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切身体验所“忧思”的这些问题, 确实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严重的弊端, 非常发人深省, 非常令人吃惊、担忧!

1.薛毅的《文学教育的悲哀》提出的主要问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没有多少自由发挥的余地, 也不需要什么文学感悟力、想象力, 一本教科书, 一本教学参考书, 就是一切, 你必须按照上面的要求讲, 只要刻板地照搬照抄就行了。但这里面没有趣味, 没有生命, 没有任何文学应该具备的丰富意味。

2.我们的文学教育不是文学的教育, 而是以文学为手段的教育。意识形态主宰着文学教育, 但是对许多文学作品的解释却是功利的、狭隘的, 甚至是荒唐的。文学教育在文学之上, 建立了一套顽固的、强大的阐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单一, 很难给学生的精神发展以真正的帮助, 却只能以一种话语的力量占有学生的思维, 桎梏着学生的精神发展。

薛毅所揭露的文学教育的问题也是足以让人们深为忧虑的。因为, 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想象力与创造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我们的文学教育却以它自己的一套阐释体系取代了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 桎梏着学生的精神发展。这能不让人痛心吗?

这三篇文章的作者,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教育问题进行的“忧思”, 情感真挚, 言辞激烈, 对存在问题的批评可谓入木三分、针针见血。不少问题是只要接受过中国的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人都曾经体会过的。所以, 这些批评能够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 很快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可以说, 这组“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 正是引发这场世纪之交的全国性的语文教育问题大讨论的导火索。

二、其它新闻媒体的转载、评论

“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一组文章发表之后, 很快被《文艺报》《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转载、评论。

《文艺报》在1997年11月29日第一版第一条发表铁寒撰写的对这三篇文章内容的摘要综述, 并以《学生的桎梏, 语文的扭曲, 文学的悲哀——骉北京文学骍观察、忧思中学语文教育》为标题。综述的第一段指出:“文学教育兼及智育和美育两者, 在传播知识的同时, 还承担着通过审美教育, 塑造新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性之功用。然而在当今社会, 作为‘文学教育’基础阶段的中小学语文课, 已成为孩子们日益沉重的负担。”

1997年12月4日, 《北京文学》召开了关于“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研讨会。《文艺报》1997年12月13日头版刊出了该报记者梁仁撰写的会议综述《应试应试应到何时?语文教育议论纷纷》。综述概括了20多位中小学语文教师、区语文调研员、师大教授、教材审查委员等与会者提出的主要问题:第一, 不管走到哪里, 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学方法都大同小异, 千篇一律, 教师往往把一篇生动的课文肢解为一堆知识拼盘, 弄得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语文教学课时最多, 效果却最差。第二, 教师、学生和命题者都围绕着考试打仗, 题目所要求的答案却越来越苛刻。应试教育既束缚着老师, 也扼制和束缚着学生的创造力。第三, 教材在很大程度上被有关部门垄断。“一纲多本”很难真正实现。与会者一致认为:语文教学改革涉及的方面众多, 决非一日之功, 也非一人之功, 需要一个系统工程。真正解决问题还要从上而下, 主管部门要下大决心, 花大气力, 否则语文教学的困境只能越来越严重。

同一期的《文艺报》还发表了吴维的《我不同意这样评价语文教育》, 针对《北京文学》的几篇文章进行反驳, 意在引起更为广泛更为激烈的争鸣。

《中国青年报》在1998年1月6日的“冰点”专栏以《不仅仅是语文》为大标题进行了转载, 并且加上了编者的按语:

“《北京文学》在去年第11期的头条位置, 颇引人注目地发表了一组文章——一位小学生家长、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和一位大学中文系教师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讨论了我国现行的语文教育, 文中所揭示的现状令人啼笑皆非又沉思良久。本刊特予以转载。”

“有人说, 不仅仅是语文, 拿出哪一科来, 都可以写出类似的故事, 有些可能更加荒唐。教育, 是标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未来的摇篮, 每一个能够作用于这个摇篮的人, 都应该想一想, 怎样‘摇’, 才有民族的未来?”

在转载时, 《中国青年报》还对前两篇文章的标题进行了评价性的改动——《对女儿那些毫无意义的作业, 我们真是深恶痛绝》和《中学语文教育实在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无疑, 发行量很大、影响遍及全国各地的《中国青年报》的转载和态度鲜明的评论, 对于引发全国范围的人们对于中国语文教育的忧思和热烈讨论,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外, 还有《新民晚报》《报刊文摘》《扬子晚报》等多家报纸也在这一时期对这三篇文章相继进行了转载。

在经过这些比文学期刊读者更为众多、影响更为广泛的新闻媒体转载、评论后, 一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国性的语文教育问题大讨论就开始了。

在这几个月, 讨论所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有:作业量过大;作业无价值;“标准”答案问题;教材陈旧、落后;课后练习荒谬、折磨人;标准化试题害人不浅;作文教学教条化;文学教育被扭曲, 桎梏学生的精神发展。

纵观爆发阶段的大讨论, 其主要特点有:

第一, 突出的批判性与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导火索的三篇文章都对语文教育的严重痼疾提出了极为强烈的批评, 社会反响巨大。

第二, “忧思”的深刻性与激烈性。人们对语文教育弊端的揭露相当准确、深刻, 批评也十分尖锐、激烈, 不留情面。如“害人”、“祸害”、“荒谬”、“悲哀”、“深恶痛绝”等说法, 振聋发聩, 令人震惊。

第三, “忧思”的自发性。最初的“忧思”不是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主持或组织的, 而是由文化层次颇高的几位民间人士自发进行的。

第三, 发起于语文教育界外部。最初的激烈批评来自《北京文学》的三篇文章。《北京文学》并非语文教育专业报刊, 而是文学类刊物。三位作者, 既不是在职的中小学语文教师, 也不是专门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学者。显然, 大讨论是由语文教育界之外的人士引发的。

参考文献

篇4:学校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本次大讨论的主题是:建设研究型大学,提高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大讨论,全校上下对“北京工业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如何实现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形成了广泛共识。

一、学校新的发展战略及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2011年7月,学校的第十次党代会通过了“北京工业大学‘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愿景和使命,即:秉承“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致力于探求科学真理,致力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到2060年建校100周年,把北京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宽口径教育,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和人才培养多样化的目标,统筹不同层次人才培养之间的有机衔接,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为实现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拟在“十二五”推出三大具体实施战略:

一是质量工程。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尊重选择、发挥特长,着力提高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创新工程。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主线,坚持“科研导向,导师主导,鼓励创新,调整结构,保障质量,加强服务”的工作方针,改革招生选拔机制,优化培养结构,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教育,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是教育国际化。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国际网络教学、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交换学生、短期访学、外国专家短期授课等方式大幅度提高我校学生接受国际教育的比例,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同时,坚持“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留学生工作方针。建立国际学生培养体系。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

1 完善本科生创新教育体系。以“创新学分”为基础,深入推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学科带头人或院长为一年级本科生开设新生研讨课;常年开放“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室”;继续实施和完善校、市、国家和国际四级科技竞赛体系,每年举办大学生科技竞赛100项以上;大力支持本科生进行科研探索,每年资助“星火基金”、北京市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400~500项;继续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力争1/3以上的本科生有机会进入学科实验室,参与导师科研课题。本科生教育教学中拟推进质量工程,是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尊重选择、发挥特长,着力提高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完善研究生奖学金体系;吸引优秀生源、改变生源结构、提升生源质量;加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支持力度,强化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继续设立“研究生科技基金”和“研究生科技创新奖”,启迪智慧,鼓励创新;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学术论坛和名家讲坛,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大力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研究生教育教学中拟推进的创新工程,是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主线,坚持“科研导向,导师主导,鼓励创新,调整结构,保障质量,加强服务”的工作方针,改革招生选拔机制,优化培养结构,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教育,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转变工程教育偏移的办学思路,科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工科专业要紧紧抓住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一契机,认真反思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和质量,重新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回归工程教育本身,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的意识。要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大力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到2015年,要有至少1/3的本科生达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以此为抓手,加强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与国外工程师学院合作等多种培养模式,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使学生获得学位证书和工程师行业认证证书。

4 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之本。学校将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该中心作为一个学术及教学服务机构,其使命是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创建优良的教学文化,探索科学的教学规律,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培训、教学专题报告、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观摩与研讨、教学评价、研究与咨询、教育技术推广、服务区域高教发展以及开放合作,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提升教师教学品质和学生学习成效,不断提高北京工业大学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深化教学与学习方法改革,发展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能力

1 转变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全面推进以研究性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相对于单纯灌输式教学来说,研究性教学以研讨为主,突出学生中心、问题中心和学习中心,强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恒久学习的兴趣,其目的是在社会迅速变革的过程中,增长学习者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十二五”期间,学校要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结合,学思结合,重点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善于表达与沟通、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深化考试考评方法改革,加大平时课堂考核、作业考核以及其他成绩的比重。

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人才培养服务,大力加强E-learning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索校内网络开放课程建设和使用平台,构建教与学的可持续交互式平台。完善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不断更新、丰富网上教学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图书馆”。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集成平台,使之成为北京高校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示范窗口和教师培训基地;维护并进一步开发外语语言中心的设备和软件功能,使之成为支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先进基地。

3 全面推进校园学习与创新环境建设。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宿舍及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要以方便和吸引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适应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需要,全面建设学习型校园文化,使整个校园处处充满着渴望学习的气息和氛围。建设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发挥学生社区教育功能。建设一批实施研究性教学与学习的教室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讨论的场所。

四、深化学业评价改革,构建尊重选择、发挥特长的学生发展机制

1 加强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制订鼓励、方便学生辅修专业的政策和机制;修订辅修专业培养方案,加强辅修专业课程建设;选择合适专业开展双学位教育。到2015年,1/3的本科生应接受过第二专业教育。

2 突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增加学生选择专业的机会;减少必修课学时,加大选修课比重,拓宽学生知识背景,促进文理交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建设一批优质选修课资源,特别是人文、经济、管理、法学、艺术、提高性外语、提高性数学、文献检索和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丰富第二课堂内容。

3 夯实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北京市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坚持“健康第一,体育育人”的理念,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保障体育锻炼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用运动员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精神教育、激励广大学生。

篇5: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提到素质教育,有人就想到素质教育就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要求,不用考试,轻轻松松玩好就行了,我认为这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片面理解或者可以说是错误理解,一个素质全面的人不会拒绝“考试”。现在招收公务员要考试,出国留学要考试,可以说考试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的选拔、考核的手段,在现阶段肯定无法回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测试,没有坚实的基础,顽强的毅力,健康的心理,是不可能顺利过关的。因此应试素质应当看成人的素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能简单地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事实上,许多发达国家不仅有考试制度,而且还公开排名。我认为我们现在不考试、不给学生排名就好像是实行素质教育了,其实是缘木求鱼,现在很多地方因为淡化考试,已经出现了教学质量的滑坡。当然,我更反对两眼只盯着的考试成绩的唯分数论。

素质教育应是一种全面的教育。人的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与此相对应,则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素质具有整体性,人的诸方面素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的整体。在这几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中,我认为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其它的是并列关系,随于其后,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场所,除了要教授学生各种各样的

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帮助学生了解遵守各种规则制度、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指导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做到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才能达到实施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龚亚军

篇6: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官,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代表大定中心校五年级全体同学发言,感到无比自豪。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参训的近300名学生感谢上级领导为我们组织的这次为期六天的‘素质教育拓展训练’。同时,感谢孟州武院的领导和教官们,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场地和指导训练。在这短短的六天里,对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不平凡的,这是我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庭体验集体生活。在家里,我们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但我们并不甘心做养尊处优的孩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在教官们的带领下,像真正的军人那样,接受骄阳的考验。今天,站在这里,我有一种冲动,那是渴望的热流,期盼的热流。我相信下面每一位同学都和我一样。心中这种莫名的涌动使我明白:我们不再幼稚,不再懦弱,我们已经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长成一个成熟的少年,这一角色的转变,也让我们明白了肩头的担子。所以,拓展训练可以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坚强,让我们能承受住重担。

纪律是军人的生命,也是我们的生命。在拓展训练期间,我们一定会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听从教官的指挥,服从教官的安排,用自己的言行证明我们也有军人的风范。面对烈日,我们昂首挺胸,面对汗水,我们毫不在意,我们会用坚强的毅力和韧性,“恶战”到最后一刻,让我们现在就准备吧,请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放心,在教官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圆满完成这次训练。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骄阳会磨炼我们的意志,汗水会冲刷我们的惰性。我坚信,经过拓展训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一定会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一样,迎着暴风雨,展翅翱翔!

谢谢大家!

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范文二: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很荣幸今天能有机会在这发言,就我系在学风建设发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向大家做个汇报。今天我讲的.主题是:我系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节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汇报:

一、活动举办背景

加强和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培养和形成优良学风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之所以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节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学生普遍认为学院整体缺乏高校的学术氛围。我们举办素质教育节关键是要营造一种浓厚的人文素质环境,并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手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学风,自觉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其次,充分发挥系“素质教育中心”的依托作用,通过我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希望能为今后全院人文素质教育的推广提供参考;

第三,弥补我系在浦东校区单独办学在办学条件上的先天不足,通过素质教育节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新生尽快融入大学学习和生活,为学风建设打造良好基础。

二、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我系从20xx年开始,于每年的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举办历时三个月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节。目前已举办两届,活动主要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开幕式为起点,以闭幕式表彰和汇报演出为结束,主要通过学术报告讲座、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共三块模式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具体有:专家系列学术讲座、辩论赛、演讲赛、模拟法庭、法律义务咨询、周末英语沙龙、“111”读书节、百部名著必读书目活动、书法、摄影、工艺制作、歌手大赛、话剧表演赛、组建系大学生合唱团、舞蹈队、礼仪队、开设周末影院及开展篮球赛等各类体育比赛等等。

三、活动效果

从活动效果来看,我们认为大学生素质教育节的开展,为我系的学风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主要收获有以下四点:

1、学生参与面广。从总体效果来看,全系广大同学都能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学生参与面达90%以上,充分展示了我系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多才多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并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第一届共表彰了6个先进集体和42名先进个人;第二届共表彰了7个先进集体和72名先进个人。树立了典型,带动了整体。

2、开展学术讲座,激发学生成材。开展学风建设,学术讲座优为重要。在素质教育节期间,我们结合浦东校区困难办学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注重将学风建设和思想教育有机的融入到学术讲座当中。讲座内容涉及学科前沿动态、专业发展方向、专业素质拓展、党建思政、人文素质、学生自立成才教育。如组织“专业教授与本科生面对面”、“学风建设从我做起――优秀校友成才报告会”等讲座,邀请了厦门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陈培爱教授、院党委黄发良副书记、全国辞章协会副会长祝敏青教授、福建师大传播学院院长颜纯均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共举办了28场的专业学术讲座,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的优良学风。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节中,我们以素质教育中心、教研室和专业教师为依托,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专业技能练兵活动。如广告教研室组织广告专业学生到成都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节,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并在20xx年福建省消委会主办的全省“好产品 好广告”竞赛中,共有6位同学10幅广告创意作品分获了一、二、三等奖;秘书教研室组织学生参加秘书资格、普通话过级考证;素质教育中心制定了系“大学生人文素质百部必读书目”,以“111”读书计划为实施平台,结合周末文学经典影院,提升我系学生的文学底蕴和人文素养等,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4、寓教于乐,激发学习热情。在素质教育节中,我们依托系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英语协会、法律协会、创业协会、拾贝文学社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我们通过法律专业校友陈建福的牵线搭桥,与宁夏盐池县灌区一小长期开展助学帮困献爱心活动,两年来先后与65名小学生结对子,共捐款、捐赠衣物、学习用具等总价值近2万元人民币。该活动先后在中青网、宁夏电视台和福建三家媒体得到了相关的报道,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本学期,我系已将之作为学生支部的支部立项活动,并拟定今年暑期赴宁夏灌区一小开展帮教活动。

实践证明,学风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节”的举办应当说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学风建设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将继续努力,相信现代传媒系法学系“素质教育节”这棵幼苗,在学院各级领导阳光雨露般的关心、培育下,一定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发言结束,希望各位能批评指正。

篇7:学生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秋风送爽,大地飘香,在实践创新口号的号召下,我校初二年级进行了一次集教育、创新、实践、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那里,我们脱离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生活,在自主、自立的基础上体验了第二次集体生活。也许有的同学不习惯,但老师和教官的谆谆教导抚平了我们内心离开父母的那一丝酸楚。我们要学会自己洗碗,自己套被罩、叠被子。总之,生活的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来完成,在独立自主的生活中,我们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在综合实践基地,我们学习了许多有意义的课程,让我们提高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协作精神以及自立能力等。每一节实践活动课都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启示。

在厨艺课上,我们亲自动手烹制了菜肴,虽不够美味可口,但我们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这让我们真正懂得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含义。

在体能拓展课上,我们懂得了团结合作,俗话说:“一支筷子易折断,十支筷子抱成团”,我们在合作中奋进,在团结中成功。集体永远是成功的强大动力。

在编制中国结的课上,我们锻炼了动手能力,手脑协作编制出了十分精美的中国结,在成功的那一刻,我们知道了,我们并不是书呆子,我们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

在那里,我们一同探究了8个课题,各种各样的知识与技能让我们获益匪浅。我们一同徜徉在地方文化的海洋中,我们一同飞翔在中国艺术的天空上,我们一同奔跑在道德与理念的田野间。在合作中探秘,在活动中明理,在欢声笑语中掌握技能。这一切都使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而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提高综合素质我们任重而道远。

同学们,我们现在是学生,学习固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是不容忽视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标志着现代学生步入社会能力的加强。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想必,同学们都知道,上海复旦大学的入学考试已经增加了面试,这将意味着我们提高综合素质是势在必行的。

五天的实践生活虽然短暂,但是他带给我们的记忆却是永久的,一生都无法磨灭的。我们从这里学会了太多太多,愿这些体验能为我们的生活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素质教育观念演》。

首先,我们来看在校园内出现的几个现象:

1、早上在校园内总能看见好多废纸,瓜果皮随意丢在路上,让人看着不舒服。

2、教室里老师讲台上乱七八糟放着报纸夹、试卷、甚至被某个同学霸占为书桌。

3、下课后个别同学在走廊上嬉笑追打、不是夹着难听的脏话。

4、教室外的公共场地上不时飘下几张废纸,给别的班级造成无辜扣分的情况。

5、现在天气渐冷,有的感冒的同学嗓子一发痒,随地“啪”的一声就是一口,在我们全部硬化的地面上十分显眼,令清扫卫生的同学都感到作呕。

同学们,时代的车轮已经把我们带入了21世纪,在现代社会中,人好比原子,唯有在相互关联中才有其生存的价值。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若要取得学业或事业的成功,若要生活的愉快、幸福,就要首先学会文明礼貌,学会与任何人,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乃至所有需要与自己交往的人友好相处,学会塑造健康的人格。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对自己十分严格,对别人很有礼貌,人们都非常尊敬和爱戴他。有一次,周总理到一个照相馆拍工作照。摄影师正在给几个解放军战士拍照。战士们认出了他,连忙说:“总理工作忙,您先照吧,我们等一等。”周总理却摆摆手,笑着说:“不,大家都一样忙,轮到谁就谁照吧。”在他的坚持下,大家仍按原来的顺序,一个一个地照完了相。

我们知道,周总理的伟大就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一个真正追求成功的人,一定十分懂得文明礼貌,注重塑造自己的人格,一定会在自己的学习、事业上下功夫,而不会在吃、穿上花费气力。尊重他人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爱心只有来源于对人的尊重,才能成为完善美好人格的真正力量。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将是你一生的财富。寻找生命的绿洲,保持健康的身体,树立高尚的道德,这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文明的主题。

学校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园地,因为每个人在学校学到的一切都会在生命中打上很深的烙印,而且会扩大到社会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之中。健全的人格是通过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中建立起来的。老师教会学生爱别人,实际上是给学生一种人生信念,那就是学会把周围的人当作兄弟姐妹,用爱心与世界建立起亲密的联系。

一为教育家曾说过:一个人的行为日久可以成为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日久可以成为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则往往决定他的前途。显然,这里所说的“习惯”、“性格”不是指诸如爱吃米饭还是爱吃馒头,好动还是好静这样的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人对学习,对事业,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和做法,是人的品格。健康的人格是逐步养成的,但人格养成的“最佳时期”是中小学阶段。无数事实证明,过了这个“最佳时期”以后再想“补正”就难上难了。

我们如果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要处处时时注意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地自觉地重复好行为,养成好习惯、好品格。

亲爱的同学们,在今天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除了看重考试分数的多少,班上名次的前后,还要特别看重文明礼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特别看重健康人格的塑造。这样,你将会终生受益,其乐无穷。谢谢大家!

素质教育的曙光会映照出我们的微笑(演讲稿)

“咚、咚……”伴随着新千年世纪钟声的悄然奏响,祖国大地的一切事物都褪去枯黄,换上了新绿的色彩。同样,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也在一片欢呼声中大踏步地走向辉煌。很幸运的,在这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时刻,我乘上了这艘希望的巨轮,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幼儿教师。

每天清晨,当迎着孩子那一张张天使般的笑脸,接受一声声清脆的问候时,我总有一种被幸福淹没的感觉。课堂上,我与孩子们一起比谁的数字写得漂亮,一起沉醉于那优美舒缓的梦幻曲中;区域活动中,我们一起体会手指碰触键盘的自信,一起探索沉浮的奥秘,水流的去向;游戏时,我们又一起垒城堡、翻跟头、捡树叶、捡石块;去花园看金秋红红的落叶,去广场呼吸那带着香味的新鲜空气。时时刻刻、点点滴滴中引导孩子主动的去看、去听、去想,去思考、去观察、去发现,伸出双手去拥抱自然,展望未来。

是啊,孩子们的未来是那么五彩斑斓,那么令人期待.而要让孩子真正地去把握未来,这就需要我们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上细心地撒下希望的种子,让孩子踏着属于自己的道路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也正是“素质教育”向我们所展示的内涵。但一切育人的事业首推的是师德,也就是那个说起来并不轰轰烈烈,但做起来却放射着巨大力量的“爱”字,这个字会让孩子们感受到“素质教育”伟大光环温暖的照耀,也会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育人的甜蜜。

天天是一个中途插班不久的孩子,在它的眼睛里我从来没有找到过同龄孩子的欢乐,反而畏惧、茫然、冷漠却充满了孩子全身,这种冷漠也使我的心在慢慢的变凉。但我们正处在革新教育的阳光中啊,我们的孩子不应是吮吸着甘露,微笑着茁壮成长的吗?是啊,我们幼儿教师的责任不正是这样吗?于是,这个特殊的孩子就成为我心中一份放不下的牵挂。每次孩子父亲来园,我都会尽量抽出时间与他多谈一会,我了解到原来孩子的母亲已永远离开了他们,正是这一打击铸成了阻碍孩子与外界交流的屏障,把一个原本无忧无虑的孩子变得冷漠。于是在幼儿园我就多关心他,多让小朋友主动跟他玩,结合区域活动,游戏时给他一个重要的角色,耐心的指导,鼓励他努力去完成。我早就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有爱孩子就能成长”。一天离园的时候,天天在没有任何人要求的情况下大声地对我说:“马老师再见!”这五个字是我每天都能听到的,可今天能出自他的口中让我觉得好珍贵。我看得出孩子的快乐,看得出孩子父亲的感激。其实,感动的又何止他们呢?此刻的我心潮澎湃,我想这是感动,但也更是一种骄傲和自豪。因为我是在用自己的一颗心去温暖另一颗受伤的心灵,这种心与心的交流是最纯洁最真挚的,这种幸福除了我们幼儿教师又有谁能体会呢?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的成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时一切教育的目标,也是一切教育者的心愿。要实现这个愿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孩子们的悄悄话,他们说不太喜欢马老师上课。这可一下把我打入了无底洞,但同时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原来我所负责的课程通常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教育目标,这就给从小在故事声、儿歌声中长大,忽视动手操作的孩子感到了困难。但苏霍姆林斯基有句话“儿童的智慧在它的手指上”是呀,动手操作活动不正是对这句话的体现,不正是紧扣素质教育脉搏的吗?于是我把这个难题悄悄地转移,在易激发兴趣的美术活动中进行培养。我给孩子呈现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一有进步就表扬。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都被激起了兴趣。可是我引以为骄的点子、办法用在小雪身上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不过幼儿教师的心是最敏感的,孩子的每一个小细节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小雪在喂小鸡时的那份温柔、细心让我找到了教育的突破点。于是我把画有几只小兔子的画摆在孩子面前:“呀,小兔子多可怜都没有吃的东西。”孩子马上用小手画出小草。:“小于离开水就快要死了,这可怎么办呀?”孩子就又添上弯弯曲曲的波浪线。虽然小草的颜色还不够鲜绿,虽然波浪线看起来还扭扭歪歪,但我心中仍抑制不住地高兴。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一双动起来的小手,看到了孩子最甜蜜的笑。

一九九六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必须将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和核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其实就是创新的教育。对于孩子他们自然不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但仔细回忆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却每天都充满新奇,充满惊喜。一天在“艺术展馆”我发现李庆懿画了一个蓝色的弯弯的东西。我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啊?”他很认真地告诉我:“是月亮!”还迫不及待地向我将起了它的梦。他说他梦到自己造了很多很多个月亮,有蓝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绿色的。每天她都会给人们换一个新的月亮,让小朋友在晚上也能看着它的月亮快乐地做游戏。也许孩子的幻想听起来有些幼稚可笑,但他确孕育着具有生命力的创造和发明。于是对着蓝月亮我露出了信任的微笑,也给孩子送去了最真诚的祝福!

啊,看哪,“素质教育”的甘露正毫不吝惜地遍洒大地;啊,听哪,“素质教育”正展开她那丰盈的羽翼向我们召唤。展望这美好的前景,目睹这振奋的时刻,我与孩子同样激动,同样热切。面对湛蓝的天空,我在心中对自己千万次地说,我愿将朵朵盛开的鲜花植入孩子的心田,我愿在金黄的地平线上托起一轮轮金黄的太阳,我相信“素质教育”的第一缕曙光一定辉映找出我们最甜美的微笑!

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在第**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首先我祝各位同行节日快乐。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然而,时间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各种信息纷涌而至,这就迫使我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代教师应该怎么做?今天我有幸和大家交流思想,我想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二点自己做教师的体会。

一、现代教师要有一颗爱心 于漪老师在《现代教师学概论》导读中说: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热爱学生,对学生负责正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行动的具体体现,教师的爱,源于他们对于教育事业坚定的信念……。为此,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以此为动力,热爱自己的学科,更热爱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真是这种对学生的爱,促使我去努力工作。在担任初中少年班班主任时,为了让少儿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我从早到晚,忘我工作。学生衣服破了,帮助缝补;身体病了,服侍、陪伴;生活有困难,指点帮助;学习有麻烦,给予方法指导和思想慰籍;吃饭挑三拣四,又耐心作生活指导,可以说从思想、学生到行为习惯、为人处事以至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都全心地给予学生指导、督促和教育。我把自己全部的爱心倾注进了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之中。丈夫说我是瞎起劲,我说我是不放。不过,少年班学生,毕竟年龄太小,学习习惯、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对事物的认识能力、生活的自能力、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方面均有许多不足之处,尽管我对他们象自己的孩子一样地指导和照顾,但是,他们时有各种让人啼笑皆非、不可思议的举动。面对淘气的学生和某些学生家长的无数次不要理喻地无理要求,以及自己的孩子孤独无助的眼神,人到中年、身心疲惫的我,也曾犹豫和矛盾。但当学生们在周记中称我为妈妈时,我激动;当许多学生心甘情愿地悄悄告诉我心理话时,我感动;当看到学生们天真渴望的眼神时,我一如既往,无怨无悔地做学生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上的保姆。让我感动的是:我得到了学生们真情的回报。一方面,优化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学生们懂得了去关心、帮助他人。当我生病住院时,全班三十个学生,用纸叠起三十颗五颜六色的心,六十六只千纸鹤,并把对我的思念、祝福、感谢的心声录成磁带,送到了医院,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爱,我恨不得马上回到他们中间去。这,是我出院不久,病体尚未恢复就带病上班的精神动力。其实,在天一校园,我们有无数成功的老师们都将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了学生,师德高尚的文明之花开遍了我们美丽的校园。他们以心灵去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让学生在感受教师无私的爱之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了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因此,我认为现代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应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构筑起师生“爱”的心桥,这样你才会走近了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达到“以德带德,以人带人”的德育效应。

二、现代教师应有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 现代经济迅速迅速发展,信息、网络、高科技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现实,这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培养他们学会如何进行自我教育和持续发展,并且要把这种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与活动持续到学校教育之后,贯穿他们的一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重知识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索的旧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有一件事曾给我很大震动,某年初三某班有个学生,我去上政治课时,总发现他讲例子时,听得津津有味,讲理论时显得无精打彩,有时还睡觉,甚至上课他不带教科书,问其缘故,他直言不讳,这些理论,初一讲、初三讲,没有新意,如果不是要考试,我根本不想听。我想,如果教学不能吸引学生,不能对学生有指导作用,就失去了其根本的目的。那么作教师的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感到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要重视学生主体,要突破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的约束,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是,我进行了一些尝试:第一,鼓励学生挑战课本原理,使学生学习时,不仅要学到新知识,而且要运用新方法,去发现新知识;第二,鼓励学生研究问题;第三,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灵活运用;第四,教师及时讲解新知识,社会新动态;第五,努力使班队活动与政治教学相结合。由于精心准备,形式灵活多样,我在班上进行了名议测验后得知:80%以上的学生喜欢上政治课。不过,我认为要做得更好的话,惟有不断地学习,不断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才能跟上迅猛发展的时代,让我们共同不断地学习与努力吧。当然,班级管理也是如此,班主任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才能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并获得自我管理的能力。**年我在少年⑵班班干部的选举上,尝试用毛遂自荐的方式竞选产生。开学初,我指导他们明确职责,自定计划,大胆工作,效果还真不错。班长以身作则、模范地做好了本职工作,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劳动委员从大扫除的分工到教室用品的维修联系等工作都做得丝丝入扣;宣传委员把黑板报出的漂漂亮亮,还别出心裁,每天一句名言、格言和谚语等,以此激发同学认真学习的积极情感,小小生活委员,更是天天负责宿舍舍务的检查工作,认真负责。其实,教育和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具体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是教师工作技能和技巧的体现。我感受到现代教师只有迅速地由原来知识的灌输者和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人格发展的指导者,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工作的同时,不断地勤奋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实践工作的能力,并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现代教育技能,不断探索和改革教育教学新法。以上是我做教师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我愿意向各位虚心学习。谢谢。

素质教育有哪些特点

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具有许多新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把握这些特点,对于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经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拔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这种“片面性”相对立的。它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这就从教育内容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性质。素质教育的这种全面性要求是有其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的。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全面的,而非单一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的产生与发展自始至终是互相交织、相辅相成的。因而,人的素质发展也具有整体性。素质教育既不是“为升学作准备”,也不是“为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人生作准备”,也即“为人生打基幢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更重视学生科研成果、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脑科学研究的大量成果表明,人有巨大的潜能,现已开发的只占它很小的一部分。潜能就是每个人潜藏着的智慧才干和精神力量,被称为“沉睡在心灵中的智力巨人”,“每个人身上有待开发的金矿脉”。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意味着素质教育对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高度重视。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的这种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最充分地展示并发展自己的才能。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对待学生最基本的态度。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教会学生学习,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篇8:学校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 我相信对于每个教师来讲, 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刚工作不久、工作经验较浅的年轻教师来说, 是非常有好处的, 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 首先, 能够提高自身工作热情和教学水平, 明确一些混淆的理论思想, 使自己去除浮躁、踏踏实实的工作, 本本分分的做人, 正确理解为人师表的含义;其次, 这种提高也不仅仅停留在专业教学的层面上, 还可以拓展到平日工作层面以外的各个方面;另外, “教育思想大讨论”还促使我对本专业、本学科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 真正达到“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意义所在。下面我就想谈一下我在“教育思想大讨论”学习中的一点思考, 即我系教学改革的一点点看法和认识。

教学改革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同时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中国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探索中, 目的就是要寻求一x个更加适应时代、适合本民族的教学体系服务于大众;我们舞蹈系, 在音乐学院舞蹈系成立到今天, 学科的设置、教材的安排也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过程;如何培养一批有我们自己特色、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人才, 一直是系里领导带领老师们时刻追求的。

我就自己古典舞专业特长出发, 认为把古典舞基训纳入到本科生学习中去, 是有可行性的, 而且可以和古典舞身韵课相结合教学学

首先, 古典舞基训作为舞蹈的基础训练, 对舞蹈演员身体机能、素质提高等方面, 起着重要的作用。古典舞基训同芭蕾基训一样, 有一套系统的训练体系, 是经过老一代舞蹈家们潜心研究而形成的舞蹈训练体系;是舞蹈演员每日的必修课,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方面大家都很清楚, 我就不多说了;

其次, 古典舞基训中特有的技术技巧语汇, 具有很若强X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古典舞作品区别于民间舞、芭蕾舞作品的就是古典舞特有的技术技巧, 它同芭蕾技术技巧不同的点翻身、串翻身、空翻、跟头都是要求舞蹈演员身体有极强的控制能力而完成的动作, 对待舞蹈演员身体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另外, 古典舞不同于芭蕾舞技术技巧的部分, 是吸收了戏曲、武术的一系列动作, 经过整理提炼形成了适合舞蹈的技术技巧, 所以它又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 是属于我们自己技术技巧;这也是为什么古典舞技术技巧在每个剧目作品中能够成为最吸引观众的部分;剧目中适当的加入高难的技术技巧, 不但能够凸显演员高超的身体能力, 衡量其技术水平, 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很多舞蹈大赛的赛程上, 都有对演员技术技巧展示的要求, 每到这个部分也是观众最为叫好的部分, 这也充分说明了它的存在价值和重要意义;

再次, 结合我系各年级学生谈一下, 进行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必要;

第一是规范。我们学校一部分是艺术院校科班出身的学生, 他们相对于高中生身体机能都相对解决好了, 如果把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放在一年级进行, 可以巩固这些学生基本功技能, 在他们开绷直解决了的基础上规范学生技术技巧能力;而对于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舞蹈的高中生, 能够在学习古典舞基训中得到规范开范, 对于这些没有多少舞蹈基础的学生学习古典舞基训, 虽然有难度, 不过相对于艺校生的规范、修整来讲, 在一张白纸上更能够把握规范二字, 并且一年级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

第二是提高。如果在进行了一年的芭蕾基本功训练之后的二年级开设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能够在芭蕾解决开绷直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力量的训练, 技巧按照学生掌握舞蹈的深浅进行开范、规范、强化, 还要加入用气息带动身体运用的训练;二年级的学生相对于刚进校时更加成熟, 接受能力也更强, 这个时候进行古典舞基训提高, 也是提升身体素质、技术技巧能力的最好时机机

第三是拔高。三年级开设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 学生在这个年级应该是最成熟, 前两年的学习已经把开绷直解决的很好了, 是身体最好用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加入的话, 能够起到一个拔高的作用, 不论是在身体上, 还是在心里上学生都能对自己有个客观认识, 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身体机能, 拓展他们的舞蹈语汇, 也为编导课程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素材基础;在技术技巧方面, 这时的学生更了解自己, 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技巧, 把他们运用到剧目学习和编创当中, 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最后突破;这个时候加入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也能为大四的毕业晚会打基础;

第四是升华。这个部分就是在大四进行这门课的学习, 我个人是錦不赞成在四年级开设古典舞基训课程的, 因为它具有局限性, 只是单纯的为毕业晚会服务, 目的性也较强, 而且不符合基本功训练规律, 没有相应的时间练习, 是个临阵磨枪的过程;但是, 即便是临阵磨枪, 还是会不快也光, 这也说明了古典舞基训课程对舞蹈鏫演员的重要作用, 也是可以的。

最后, 谈下古典舞基训与古典舞身韵相结合教学的设想;古典舞基训和古典舞身韵一向是一个有机整体, 从来都没有支离开的, 因为它们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依托的关系。在教学进行中, 可以以基本功训练为主, 身韵教学为辅的交织进行;因为两者是互通的, 在基本功训练时, 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身韵的素材;比如, 把上的腰组合从准备的踏牚步旁提、起手横拧, 到姿态斜腰, 这里面就涉及到了身韵的旁提动律、横拧动律、脚下踏步、以及姿态斜腰中的穿手;再比如, 流动的踢腿组合, 在编排上动作之间的舞姿衔接、亮相动作, 也不能不用到身韵的素材;那么, 两者相结合的学习, 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 并且在素材学习的同时, 还能教学生如何运用到实际组合当中去, 这样也开拓了学生作为编导专业思路, 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这样把两节课合二为一也减轻系里课时总量的一个法子;另外, 一些中专院校因为学生年纪小接受能力有限, 要学的课程也比较多, 都是在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融入身韵的学习, 效果也很好, 我中专也是这样学习的, 所以我觉得这样安排是可行的。

上一篇:C/C++笔试题下一篇:whether引导什么从句充当什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