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2024-05-14

小学教师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通用11篇)

篇1:小学教师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大力推进德育系列活动

我县的“德润周原·书香岐山”中小学德育行动自去年开展以来,各个学校以此项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德育系列活动,教育效果显著。

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我对此次主题德育教育活动非常重视。首先,我觉得思想品德教育位于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其次,县局安排的“德润周原·书香岐山”中小学德育行动内容具体,切实可行,涵盖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基层学校可以以此次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创造性,可以确立适应本校实际的教育主题,开展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我校在“德润周原·书香岐山”中小学德育行动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学校师生认识到位。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人

无德不立”这句话的重要意义。学校动员领导班子

拿出活动开展草案,经过全体教师集体讨论,修改,

确定最终活动方案。

2、 活动以“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为最终目标。学

校集体安排的活动主要有“读书励志”、“中小学感

恩周”、“礼仪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展示”“百首

红歌大家唱”、“艺术节”、“科技节”和“运动会”

等活动相结合,从各个方面突出德育。

3、 充分发挥班队的创造性,德育行动“百花齐放”。各

班各中队以“善行义举榜”的“好少年评选”为主

题,在每周班队会活动时评选出“孝心好少年”“助

人为乐好少年”“勤学好少年”等不同方面的典型学

生。讲求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登上学校每月更新一次

的“善行义举榜”。善行义举榜的“评议台”并随时

刊载本周学校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例。部分班级开

展“我为班级增绿”、“校园美化从我做起”、“老师

请您喝口水”“我为父母献孝心”等活动。

通过一系列德育活动的开展,学校正气昂扬,学生思想上有触动,特别是孝心得到感化,品格得到锻炼,能力得到培养。

但是,我们也发现,部分活动内容过于表面化,还有些活动开展之后主题未升华,效果不够显著,这都有待于今后改进。

总之,我们要坚持落实德育的首位地位不容忽视,要紧紧把握德育活动“小、近、实”的特点,结合学校师生生活实际,结合地域特点,以“德润周原·书香岐山”为契机,把学校德育工作推上新台阶。

篇2:小学教师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谢加亚

提到素质教育,有人就想到素质教育就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要求,不用考试,轻轻松松玩好就行了,我认为这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片面理解或者可以说是错误理解,一个素质全面的人不会拒绝“考试”。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测试,没有坚实的基础,顽强的毅力,健康的心理,是不可能顺利过关的。因此应试素质应当看成人的素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能简单地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我认为我们现在不考试、不给学生排名就好像是实行素质教育了,其实是缘木求鱼,现在很多地方因为淡化考试,已经出现了教学质量的滑坡。当然,我更反对两眼只盯着的考试成绩的唯分数论。

如何读懂学校办学理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我是一名小学教师,自己在工作的这十几年,我发现,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升华我们自己内心的过程。

从事教育这个职业,我不仅承担着教育孩子的义务,我也担负着教育别人孩子的使命,更重要的是一份社会责任感。我从孩子们的身上,观察着生命的进展,同时也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领悟到了更多的以前并不理解的人生真谛。自己在教育别人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自己一个学的过程,对自己的成长经历、个性品行,也有了新的认识,审视自身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到一个修复、改进、成长的机会。课间,我们的学生在跳跳蹦蹦,好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鸟儿,我看着他们活泼跳动的身影,我时常想他们上了初中高中再成熟些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们长大成人了是什么样子呢?面对他们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的疑问时,其实也是在问自己,要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怎样来培养呢?榜样的力量,想让孩子学习,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作为老师要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同他们一起学习,和他们站到一条战线上去,和孩子一起去体验这件事情,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我们先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为他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非常重要。孩子长大后,开始触探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就会有一些磕磕碰碰,我经常看到一些小孩子在跑,一下子摔倒了,放声大哭,大人则赶紧把孩子抱起来,一边安抚孩子,一边拍打地面“打它,打它,把我们摔着了”。这种场景在我的家里也时有发生。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成长,那这样一种保护的方式,大人是在告诉孩子:“摔倒了,不是你自己的事,不是你没有看清楚,而是因为这块静止不动的地的原因。”我不认同这种方式,不要因为孩子小,就以为她什么也不懂,她就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要从童年开始。

当孩子很小时,他的一切行动依赖父母,大人替他承担,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强,孩子则需要把担子转移到自己的肩上,学会自立,学会必要的自己照顾自己的事情,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所要承担责任的范围:小到日常起居,比如吃饭、穿衣、叠被子,大到生活、学习、同学交往等。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情况会大发雷霆、发脾气,这是小孩子的直觉反射,我们老师应当予以理解,但要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但是怎样宣泄,表达自己的愤怒,是他应该负责掌握的事情。遇到问题了,可以找老师、找同学、找家长,静下心来谈一谈,找一点有建设性的方法来解决,而不应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用影响、打扰或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表达,要让孩子知道这些方式,是任何人都不喜欢的,你的同学也不能接受的,老师也不认可的,既不能起到任何效果,也不被大家允许。很多孩子在家里或许被家人宠惯了,很容易产生一种“大家都围着我转”的错觉,而老师,需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大家是一个团队,所有人的需要跟自己一样的重要。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发脾气、怨恨、责怪别人,而是首先反省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恰当。我们帮助孩子、引导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做自己的主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篇3:小学教师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之交, 一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 声势浩大, 席卷中国。这场讨论, 参加者之多, 涉及面之广, 气氛之热烈, 反响之巨大, 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尚属首次。它对于改革当时已积弊很深的语文教育,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顾黄初教授所言:“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掀起的那场有关语文教育问题的社会大讨论, 尽管其间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但总的说来, 对我们在世纪之交, 冷静地反思语文教育过去和现状的是非得失, 正确地预测新世纪我国语文教育建设和发展的趋势, 从观念、课程、教材、教法等方面进一步改革语文教育质量, 是大有裨益的。”

这场语文教育大讨论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首先, 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编写当代语文教育史的时候, 应该如何叙述、评价这场大讨论?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其次, 这项研究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大讨论的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 将清晰、深刻地认识语文教育曾经长期罹患的种种痼疾以及科学的疗治之法, 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宝贵的启示。

对这场大讨论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 如大讨论发生的背景、大讨论对语文教育改革的重大影响、大讨论的理论启示等, 针对这些笔者已有数篇研究论文发表。在充分研究相关资料后, 本文主要对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发展历程进行述评。

研究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发展历程, 首先要界定讨论的起止时间及发展阶段。这场大讨论, 其引发的时间是1997年11月, 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它结束的时间, 我们认为是2002年。这是因为:

第一,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至2000年, 关于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逐渐转移到了语文教育界内部, 各大新闻媒体对语文教育问题的讨论已基本结束。以《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从2000年第1期起特辟“问题之鉴”栏目和2000年3月教育部颁布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为标志, 说明大讨论已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此时, 前几年讨论的那种极为浩大的声势、极为热烈的气氛、极为广泛的参与面等特点已不那么鲜明。

第二, 2001年, 《北京文学》在第1、2期连续刊发了一组“忧思语文教育新教材”的文章, 意在引起关于语文教育新一轮的“忧思”、讨论, 但是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反响, 没有再次引起各大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第三, 2001年7月, 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2003年4月, 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这标志着大讨论已促成了极为重要的总结性成果, 中小学语文教育开始了全新的时代。2003年之后, 虽然语文教育界的专业研究仍在继续, 但已不存在什么“大讨论”了。

我们认为, 从1997年11月爆发到2002年渐趋尾声, 这场语文教育大讨论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从1997年底至1998年初, 是大讨论的爆发阶段;从1998年2月至1998年底, 是大讨论的升温阶段;1999年, 是大讨论的高潮阶段;从2000年至2002年, 是大讨论的尾声阶段。

1997年11月, 《北京文学》发表了一组“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 很快引起各地新闻媒体的转载、评论,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从而引发了这场关于语文教育的全国性大讨论, 是为语文教育大讨论的爆发阶段。

一、《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世纪观察”栏目中的三篇文章

引发这场全国性的语文教育问题大讨论的是《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世纪观察”栏目中的三篇文章。是《北京文学》以“忧思中国语文教育”为专题一并刊发的。它们是: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王丽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和薛毅的《文学教育的悲哀》。这几位作者分别是一位作家身份的小学生家长、一位离职不久的中学语文教师和一位大学中文系教师。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对当时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十分尖锐、激烈的批评, 很快就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女儿的作业》反映的是一位作家身份的小学生家长眼中的语文教育问题:

1. 作业量的问题。

主要是作业量太大, 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过元旦时, 女儿的语文作业, 有一项是把综合练习作业本重抄一遍, 从题到答案一字不落地抄, 大概有一万来字。此为三项作业中的一项, 女儿学会了熬夜, 元旦那天写到凌晨3点。女儿六年级。”“现在女儿已经上初二了。她的作业量没有任何改变。”太多的作业, 给学生造成了极为沉重的负担, 能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吗?作者为此非常担忧, 心情相当沉重愤懑。

2. 作业内容方面的问题。

主要是一些语文作业题的学习价值令人怀疑。“她的作业, 我也大多不会……我没想到语文的教法已经深入到字典词典内部去了。女儿的作业要花很多时间来分析字。比如:‘瓮’是什么部首, 它的第七划是点还是折, 它的声母是什么, 它的韵母是什么, 它有多少义项……我曾对女儿说这没用, 你学会查字典就够了, 字典是工具, 而你不必成为工具。女儿不听, 她尊师敬道。”“我不知道‘挤眉弄眼’为什么只能算神态类的词, 而就不能算是动作类的词, 神态和动作清楚的界线在哪儿。我也想不通‘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的意思只能是‘三长两短’。我最想不通的是考学生这个有什么意义, 把一个字归于神态, 或把一个词归于动作, 对他应用这个词有什么作用。除限制别人的想象外没一点儿好处。”作者举了几个例子,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内容提出了不留情面的批评。

这些批评可谓一针见血。是啊, 让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过度地分析字、解释词, 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意义究竟有多大?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要教学生学会使用我们的汉语言文字, 而不是让学生变成一本本《现代汉语词典》。学生对于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从认识、理解到能熟练运用, 绝不是靠对它的过度分析实现的, 而是要靠在具体的语言运用环境中一次次理解、感悟并逐渐掌握它的。与其留这些徒增学生负担的无聊作业, 还不如让学生更多地去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训练。这个问题作者提得太好了!这种作业是当时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3. 标准答案问题。

“有一次, 经我检查过的语文卷子错了很多, 不仅是家人, 我也开始对我的语文程度怀疑起来。有两处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 根据意思写成语, 有一条是‘思想一致, 共同努力’, 女儿填‘齐心协力’, 老师判错;还有一条是‘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 女儿填‘栩栩如生’, 老师也判错。我仔细看了, 不知错在哪里。女儿说第一条应是‘同心协力’, 第二条应是‘惟妙惟肖’……真可怕, 语文什么时候变得比数学还要准确了……关键争执还不在于此, 把对的说成错的, 就不仅是误人了, 实在是害人了。还不止害一个人, 而且害了一代人。”“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只要和老师提供的“标准答案”有丝毫出入, 那就只能算错, 诚如作者所言, 就不仅是误人, 而且是害人了!

4. 作文教学的问题。

“她的作文几乎成了一些儿童八股的翻版……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学生的作文不表现真情实感, 不反映真实的生活, 常常是为了作文而编造故事, 这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吗?

《中学语文教学手记》的作者王丽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班深造两年, 毕业后在北京的一所中学任教一年。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 使她能够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更为清醒、深刻的反思, 而不至于因习惯而麻木。她反思的中学语文教学问题主要有:

其一, 教材陈旧、落后、不合理。以高中第一册为例, 真正从语文角度来编写的篇目大约只占一半, 其余一半则大体上是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考虑的, 而且还是五六十年代那种思想教育内容。在总共28篇课文中, 竟没有一篇是反映当代生活、议论精辟、文字精彩的作品。而且, 课后练习提出的一些问题荒唐可笑, 即使文章作者也肯定答不上来。

其二, 标准化试题害人不浅。标准化试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非此即彼。但是, 语文课本身就带有很多模糊性、多义性的东西, 根本不能用非此即彼这种最简单的判断方式。在语文教学中, 迷信计算机式“判分”的“准确性”“科学性”, 付出的代价是无数少年的生机和灵气。我们的中学语文考卷, 越是大学教授越做不出来, 因为它太荒谬了, 荒谬得令人匪夷所思。

其三, 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从初中到高中的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一直都是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条“著名”的公式来进行的。所以, 完全是公式化的、教条化的。这样的“三股文”, 比科举时代的“八股文”更厉害。甚至, 近年高考作文的题目设计走的也是“三股文”的路子, 题目的烦琐、怪异、刁钻, 也是挖空心思才想得出来的。

王丽在文章最后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深深忧虑:“我深深感到, 中国的语文教育实在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不然, 不知还要祸害多少人。”应该说, 王丽以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切身体验所“忧思”的这些问题, 确实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严重的弊端, 非常发人深省, 非常令人吃惊、担忧!

1.薛毅的《文学教育的悲哀》提出的主要问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没有多少自由发挥的余地, 也不需要什么文学感悟力、想象力, 一本教科书, 一本教学参考书, 就是一切, 你必须按照上面的要求讲, 只要刻板地照搬照抄就行了。但这里面没有趣味, 没有生命, 没有任何文学应该具备的丰富意味。

2.我们的文学教育不是文学的教育, 而是以文学为手段的教育。意识形态主宰着文学教育, 但是对许多文学作品的解释却是功利的、狭隘的, 甚至是荒唐的。文学教育在文学之上, 建立了一套顽固的、强大的阐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单一, 很难给学生的精神发展以真正的帮助, 却只能以一种话语的力量占有学生的思维, 桎梏着学生的精神发展。

薛毅所揭露的文学教育的问题也是足以让人们深为忧虑的。因为, 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想象力与创造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我们的文学教育却以它自己的一套阐释体系取代了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 桎梏着学生的精神发展。这能不让人痛心吗?

这三篇文章的作者,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教育问题进行的“忧思”, 情感真挚, 言辞激烈, 对存在问题的批评可谓入木三分、针针见血。不少问题是只要接受过中国的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人都曾经体会过的。所以, 这些批评能够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 很快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可以说, 这组“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 正是引发这场世纪之交的全国性的语文教育问题大讨论的导火索。

二、其它新闻媒体的转载、评论

“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一组文章发表之后, 很快被《文艺报》《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转载、评论。

《文艺报》在1997年11月29日第一版第一条发表铁寒撰写的对这三篇文章内容的摘要综述, 并以《学生的桎梏, 语文的扭曲, 文学的悲哀——骉北京文学骍观察、忧思中学语文教育》为标题。综述的第一段指出:“文学教育兼及智育和美育两者, 在传播知识的同时, 还承担着通过审美教育, 塑造新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性之功用。然而在当今社会, 作为‘文学教育’基础阶段的中小学语文课, 已成为孩子们日益沉重的负担。”

1997年12月4日, 《北京文学》召开了关于“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研讨会。《文艺报》1997年12月13日头版刊出了该报记者梁仁撰写的会议综述《应试应试应到何时?语文教育议论纷纷》。综述概括了20多位中小学语文教师、区语文调研员、师大教授、教材审查委员等与会者提出的主要问题:第一, 不管走到哪里, 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学方法都大同小异, 千篇一律, 教师往往把一篇生动的课文肢解为一堆知识拼盘, 弄得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语文教学课时最多, 效果却最差。第二, 教师、学生和命题者都围绕着考试打仗, 题目所要求的答案却越来越苛刻。应试教育既束缚着老师, 也扼制和束缚着学生的创造力。第三, 教材在很大程度上被有关部门垄断。“一纲多本”很难真正实现。与会者一致认为:语文教学改革涉及的方面众多, 决非一日之功, 也非一人之功, 需要一个系统工程。真正解决问题还要从上而下, 主管部门要下大决心, 花大气力, 否则语文教学的困境只能越来越严重。

同一期的《文艺报》还发表了吴维的《我不同意这样评价语文教育》, 针对《北京文学》的几篇文章进行反驳, 意在引起更为广泛更为激烈的争鸣。

《中国青年报》在1998年1月6日的“冰点”专栏以《不仅仅是语文》为大标题进行了转载, 并且加上了编者的按语:

“《北京文学》在去年第11期的头条位置, 颇引人注目地发表了一组文章——一位小学生家长、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和一位大学中文系教师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讨论了我国现行的语文教育, 文中所揭示的现状令人啼笑皆非又沉思良久。本刊特予以转载。”

“有人说, 不仅仅是语文, 拿出哪一科来, 都可以写出类似的故事, 有些可能更加荒唐。教育, 是标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未来的摇篮, 每一个能够作用于这个摇篮的人, 都应该想一想, 怎样‘摇’, 才有民族的未来?”

在转载时, 《中国青年报》还对前两篇文章的标题进行了评价性的改动——《对女儿那些毫无意义的作业, 我们真是深恶痛绝》和《中学语文教育实在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无疑, 发行量很大、影响遍及全国各地的《中国青年报》的转载和态度鲜明的评论, 对于引发全国范围的人们对于中国语文教育的忧思和热烈讨论,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外, 还有《新民晚报》《报刊文摘》《扬子晚报》等多家报纸也在这一时期对这三篇文章相继进行了转载。

在经过这些比文学期刊读者更为众多、影响更为广泛的新闻媒体转载、评论后, 一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国性的语文教育问题大讨论就开始了。

在这几个月, 讨论所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有:作业量过大;作业无价值;“标准”答案问题;教材陈旧、落后;课后练习荒谬、折磨人;标准化试题害人不浅;作文教学教条化;文学教育被扭曲, 桎梏学生的精神发展。

纵观爆发阶段的大讨论, 其主要特点有:

第一, 突出的批判性与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导火索的三篇文章都对语文教育的严重痼疾提出了极为强烈的批评, 社会反响巨大。

第二, “忧思”的深刻性与激烈性。人们对语文教育弊端的揭露相当准确、深刻, 批评也十分尖锐、激烈, 不留情面。如“害人”、“祸害”、“荒谬”、“悲哀”、“深恶痛绝”等说法, 振聋发聩, 令人震惊。

第三, “忧思”的自发性。最初的“忧思”不是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主持或组织的, 而是由文化层次颇高的几位民间人士自发进行的。

第三, 发起于语文教育界外部。最初的激烈批评来自《北京文学》的三篇文章。《北京文学》并非语文教育专业报刊, 而是文学类刊物。三位作者, 既不是在职的中小学语文教师, 也不是专门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学者。显然, 大讨论是由语文教育界之外的人士引发的。

参考文献

篇4:小学教师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本次大讨论的主题是:建设研究型大学,提高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大讨论,全校上下对“北京工业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如何实现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形成了广泛共识。

一、学校新的发展战略及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2011年7月,学校的第十次党代会通过了“北京工业大学‘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愿景和使命,即:秉承“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致力于探求科学真理,致力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到2060年建校100周年,把北京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宽口径教育,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和人才培养多样化的目标,统筹不同层次人才培养之间的有机衔接,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为实现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拟在“十二五”推出三大具体实施战略:

一是质量工程。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尊重选择、发挥特长,着力提高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创新工程。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主线,坚持“科研导向,导师主导,鼓励创新,调整结构,保障质量,加强服务”的工作方针,改革招生选拔机制,优化培养结构,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教育,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是教育国际化。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国际网络教学、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交换学生、短期访学、外国专家短期授课等方式大幅度提高我校学生接受国际教育的比例,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同时,坚持“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留学生工作方针。建立国际学生培养体系。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

1 完善本科生创新教育体系。以“创新学分”为基础,深入推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学科带头人或院长为一年级本科生开设新生研讨课;常年开放“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室”;继续实施和完善校、市、国家和国际四级科技竞赛体系,每年举办大学生科技竞赛100项以上;大力支持本科生进行科研探索,每年资助“星火基金”、北京市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400~500项;继续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力争1/3以上的本科生有机会进入学科实验室,参与导师科研课题。本科生教育教学中拟推进质量工程,是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尊重选择、发挥特长,着力提高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完善研究生奖学金体系;吸引优秀生源、改变生源结构、提升生源质量;加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支持力度,强化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继续设立“研究生科技基金”和“研究生科技创新奖”,启迪智慧,鼓励创新;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学术论坛和名家讲坛,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大力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研究生教育教学中拟推进的创新工程,是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主线,坚持“科研导向,导师主导,鼓励创新,调整结构,保障质量,加强服务”的工作方针,改革招生选拔机制,优化培养结构,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教育,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转变工程教育偏移的办学思路,科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工科专业要紧紧抓住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一契机,认真反思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和质量,重新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回归工程教育本身,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的意识。要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大力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到2015年,要有至少1/3的本科生达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以此为抓手,加强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与国外工程师学院合作等多种培养模式,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使学生获得学位证书和工程师行业认证证书。

4 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之本。学校将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该中心作为一个学术及教学服务机构,其使命是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创建优良的教学文化,探索科学的教学规律,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培训、教学专题报告、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观摩与研讨、教学评价、研究与咨询、教育技术推广、服务区域高教发展以及开放合作,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提升教师教学品质和学生学习成效,不断提高北京工业大学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深化教学与学习方法改革,发展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能力

1 转变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全面推进以研究性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相对于单纯灌输式教学来说,研究性教学以研讨为主,突出学生中心、问题中心和学习中心,强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恒久学习的兴趣,其目的是在社会迅速变革的过程中,增长学习者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十二五”期间,学校要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结合,学思结合,重点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善于表达与沟通、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深化考试考评方法改革,加大平时课堂考核、作业考核以及其他成绩的比重。

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人才培养服务,大力加强E-learning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索校内网络开放课程建设和使用平台,构建教与学的可持续交互式平台。完善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不断更新、丰富网上教学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图书馆”。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集成平台,使之成为北京高校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示范窗口和教师培训基地;维护并进一步开发外语语言中心的设备和软件功能,使之成为支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先进基地。

3 全面推进校园学习与创新环境建设。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宿舍及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要以方便和吸引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适应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需要,全面建设学习型校园文化,使整个校园处处充满着渴望学习的气息和氛围。建设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发挥学生社区教育功能。建设一批实施研究性教学与学习的教室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讨论的场所。

四、深化学业评价改革,构建尊重选择、发挥特长的学生发展机制

1 加强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制订鼓励、方便学生辅修专业的政策和机制;修订辅修专业培养方案,加强辅修专业课程建设;选择合适专业开展双学位教育。到2015年,1/3的本科生应接受过第二专业教育。

2 突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增加学生选择专业的机会;减少必修课学时,加大选修课比重,拓宽学生知识背景,促进文理交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建设一批优质选修课资源,特别是人文、经济、管理、法学、艺术、提高性外语、提高性数学、文献检索和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丰富第二课堂内容。

3 夯实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北京市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坚持“健康第一,体育育人”的理念,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保障体育锻炼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用运动员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精神教育、激励广大学生。

篇5:小学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千维

如何读懂学校办学理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我是一名小学教师,自己在工作的这几十年,我发现,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升华我们自己内心的过程。

从事教育这个职业,我不仅承担着教育孩子的义务,我也担负着教育别人孩子的使命,更重要的是一份社会责任感。我从孩子们的身上,观察着生命的进展,同时也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领悟到了更多的以前并不理解的人生真谛。自己在教育别人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自己一个学的过程,对自己的成长经历、个性品行,也有了新的认识,审视自身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到一个修复、改进、成长的机会。

课间,我的学生在跳跳蹦蹦,好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鸟儿,我看着他们活泼跳动的身影,我时常想他们上了初中高中再成熟些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们长大成人了是什么样子呢?面对他们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的疑问时,其实也是在问自己,要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怎样来培养呢?榜样的力量,想让孩子学习,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同他们一起学习,和他们站到一条战线上去,和孩子一起去体验这件事情,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我们先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为他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非常重要。

小学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马静

我们学校“全天生活皆教育”的办学理念中,最为突出的一大特色,比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老师和孩子一起读,午读时间坐下来和孩子一起静心读书。只有成为他们的榜样,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生才能信服你、才能自觉的学习进步。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才不会是苍白空洞的。

孩子长大后,开始触探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就会有一些磕磕碰碰,我经常看到一些小孩子在跑,一下子摔倒了,放声大哭,大人则赶紧把孩子抱起来,一边安抚孩子,一边拍打地面“打它,打它,把我们摔着了”。这种场景在我的家里也时有发生。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成长,那这样一种保护的方式,大人是在告诉孩子:“摔倒了,不是你自己的事,不是你没有看清楚,而是因为这块静止不动的地的原因。”我不认同这种方式,不要因为孩子小,就以为她什么也不懂,她就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要从童年开始。

小学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方芙蓉

班里有个小个子男生,有一次让我给系鞋带,一个二年级的学生现在还不会系鞋带,我当时示范给他看,并让他自己学会系鞋带,过了一段时间,他又一次找我给系鞋带,我意识到,自己上一次对这件看似小实则不小的事情处理的过于简单,没有让孩子知道,系鞋带这样的事情,是他这个年纪应当学会的,是他自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于是我就问他旁边站得几个男生:“谁会系鞋带?”好几个孩子说:“我会。”我选了一个学生说:“交给你一项任务,请你教会他系鞋带。”当这个小个子男生看到在这件事情上自己却落后于和自己的个子差不多高、年龄一般大的好友时,他自己也感到了惭愧,自己也知道再不会系鞋带,就会让同学笑话了,以后我看见这个男生都是自己系鞋带了,虽然动作很慢,但自己在努力着。

当孩子很小时,他的一切行动依赖父母,大人替他承担,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强,孩子则需要把担子转移到自己的肩上,学会自立,学会必要的自己照顾自己的事情,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所要承担责任的范围:小到日常起居,比如吃饭、穿衣、叠被子,大到 生活、学习、同学交往等。

我想,孩子之所以平心静气接受我的话,不仅仅因为道理,还因为我说话平和的语气和真心的交流。但不是每一孩子都可以立即理解,马上就做好的;也不是一种方法,用了就能马上应验,立即见效,老师要用心,给孩子们耐心和时间。

小学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钱卫峰

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情况会大发雷霆、发脾气,这是小孩子的直觉反射,我们老师应当予以理解,但要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但是怎样宣泄,表达自己的愤怒,是他应该负责掌握的事情。遇到问题了,可以找老师、找同学、找家长,静下心来谈一谈,找一点有建设性的方法来解决,而不应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用影响、打扰或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表达,要让孩子知道这些方式,是任何人都不喜欢的,你的同学也不能接受的,老师也不认可的,既不能起到任何效果,也不被大家允许。很多孩子在家里或许被家人宠惯了,很容易产生一种“大家都围着我转” 的错觉,而老师,需要帮助他们认识到:班级是一个团队,所有人的需要跟自己一样的重要。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发脾气、怨恨、责怪别人,而是首先反省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恰当。我们帮助孩子、引导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做自己的主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篇6:教师素质教育大讨论的发言稿

是啊,这的确是一次超出期待的讨论活动,我们有幸听了来自数学、语文、常识各组共18位代表的发言,他们个个准备充分,自信而有激情,他们分别从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优质社团组建、国学、礼仪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备、学生日常礼仪规范、学科教学的渗透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听后的确引发我的思考:每位老师都有主人翁的意识,用尽心思积极为第五小学的发展献计献策,吕建莉老师为我校门口设计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生笑脸墙,让每位进入校园的人第一时间就可以感受到孩子们那扑面而来的童真气息,这百张笑脸带动第五小学千张笑脸共同绽放;王晓莉老师建议把学生的礼仪好习惯录制视频反馈给家长,以达到感染、熏陶家长的作用,从而得到他们的支持;訾萍、慕婧两位老师精心设计班级文化建设内容;万莹老师建议注重学生的课堂礼仪习惯的养成;尹文玲老师谈国学教学中的问题及教学建议;刘新梅老师建议评选礼仪之星并设橱窗宣传表扬;王瑶老师干脆进行自我反思……所有的一切,点点滴滴折射出每位老师的智慧,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老师们的真诚,也让我又一次感受到我们第五小学这个团体强大的凝聚力。

记得校长刚刚计划开展这次讨论活动时,大家一脸的迷茫,一是不理解“礼乐”究竟指什么;二是自己的确没想法。对我来说,之前也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作多次咨询,还算是明白了大概的内容,通过今天的讨论活动,同伴们的想法、建议令我茅塞顿开,我对礼乐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责任更明朗了。“大处看校规划,小处见师精神”或许这就是我们五小的礼乐育人发展方向。

篇7:金寨小学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来多年,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对如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等,同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以及体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所有适龄儿童“不花钱,有学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达26.9%;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大幅增加,2012年将实现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我们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同时,当前教育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特别是素质教育问题十分突出。不论是学生抱怨课业负担沉重,还是家长感慨为子女“择校”的奔波,不论是人们诟病各种“补习班”的畸形发展,还是老师诉苦在升学率面前“压力山大”„„都反映了全社会共同的呼声——改变应试教育现状,实施素质教育。

为什么素质教育聚焦了这么多人的关注,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

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呼唤。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日益转向创新驱动。只有高度重视和发展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抢占发展主动权和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素质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兴国必先兴学,强国必先强教。现在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差距。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大批一流的人才,才能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发展的质量,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素质教育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在很多父母心中,子女是整个家庭的中心,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寄托了几代人的希望。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让青少年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学有所长的人,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才真正有盼头。

篇8:小学教师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 我相信对于每个教师来讲, 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刚工作不久、工作经验较浅的年轻教师来说, 是非常有好处的, 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 首先, 能够提高自身工作热情和教学水平, 明确一些混淆的理论思想, 使自己去除浮躁、踏踏实实的工作, 本本分分的做人, 正确理解为人师表的含义;其次, 这种提高也不仅仅停留在专业教学的层面上, 还可以拓展到平日工作层面以外的各个方面;另外, “教育思想大讨论”还促使我对本专业、本学科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 真正达到“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意义所在。下面我就想谈一下我在“教育思想大讨论”学习中的一点思考, 即我系教学改革的一点点看法和认识。

教学改革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同时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中国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探索中, 目的就是要寻求一x个更加适应时代、适合本民族的教学体系服务于大众;我们舞蹈系, 在音乐学院舞蹈系成立到今天, 学科的设置、教材的安排也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过程;如何培养一批有我们自己特色、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人才, 一直是系里领导带领老师们时刻追求的。

我就自己古典舞专业特长出发, 认为把古典舞基训纳入到本科生学习中去, 是有可行性的, 而且可以和古典舞身韵课相结合教学学

首先, 古典舞基训作为舞蹈的基础训练, 对舞蹈演员身体机能、素质提高等方面, 起着重要的作用。古典舞基训同芭蕾基训一样, 有一套系统的训练体系, 是经过老一代舞蹈家们潜心研究而形成的舞蹈训练体系;是舞蹈演员每日的必修课,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方面大家都很清楚, 我就不多说了;

其次, 古典舞基训中特有的技术技巧语汇, 具有很若强X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古典舞作品区别于民间舞、芭蕾舞作品的就是古典舞特有的技术技巧, 它同芭蕾技术技巧不同的点翻身、串翻身、空翻、跟头都是要求舞蹈演员身体有极强的控制能力而完成的动作, 对待舞蹈演员身体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另外, 古典舞不同于芭蕾舞技术技巧的部分, 是吸收了戏曲、武术的一系列动作, 经过整理提炼形成了适合舞蹈的技术技巧, 所以它又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 是属于我们自己技术技巧;这也是为什么古典舞技术技巧在每个剧目作品中能够成为最吸引观众的部分;剧目中适当的加入高难的技术技巧, 不但能够凸显演员高超的身体能力, 衡量其技术水平, 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很多舞蹈大赛的赛程上, 都有对演员技术技巧展示的要求, 每到这个部分也是观众最为叫好的部分, 这也充分说明了它的存在价值和重要意义;

再次, 结合我系各年级学生谈一下, 进行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必要;

第一是规范。我们学校一部分是艺术院校科班出身的学生, 他们相对于高中生身体机能都相对解决好了, 如果把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放在一年级进行, 可以巩固这些学生基本功技能, 在他们开绷直解决了的基础上规范学生技术技巧能力;而对于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舞蹈的高中生, 能够在学习古典舞基训中得到规范开范, 对于这些没有多少舞蹈基础的学生学习古典舞基训, 虽然有难度, 不过相对于艺校生的规范、修整来讲, 在一张白纸上更能够把握规范二字, 并且一年级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

第二是提高。如果在进行了一年的芭蕾基本功训练之后的二年级开设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能够在芭蕾解决开绷直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力量的训练, 技巧按照学生掌握舞蹈的深浅进行开范、规范、强化, 还要加入用气息带动身体运用的训练;二年级的学生相对于刚进校时更加成熟, 接受能力也更强, 这个时候进行古典舞基训提高, 也是提升身体素质、技术技巧能力的最好时机机

第三是拔高。三年级开设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 学生在这个年级应该是最成熟, 前两年的学习已经把开绷直解决的很好了, 是身体最好用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加入的话, 能够起到一个拔高的作用, 不论是在身体上, 还是在心里上学生都能对自己有个客观认识, 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身体机能, 拓展他们的舞蹈语汇, 也为编导课程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素材基础;在技术技巧方面, 这时的学生更了解自己, 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技巧, 把他们运用到剧目学习和编创当中, 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最后突破;这个时候加入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也能为大四的毕业晚会打基础;

第四是升华。这个部分就是在大四进行这门课的学习, 我个人是錦不赞成在四年级开设古典舞基训课程的, 因为它具有局限性, 只是单纯的为毕业晚会服务, 目的性也较强, 而且不符合基本功训练规律, 没有相应的时间练习, 是个临阵磨枪的过程;但是, 即便是临阵磨枪, 还是会不快也光, 这也说明了古典舞基训课程对舞蹈鏫演员的重要作用, 也是可以的。

最后, 谈下古典舞基训与古典舞身韵相结合教学的设想;古典舞基训和古典舞身韵一向是一个有机整体, 从来都没有支离开的, 因为它们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依托的关系。在教学进行中, 可以以基本功训练为主, 身韵教学为辅的交织进行;因为两者是互通的, 在基本功训练时, 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身韵的素材;比如, 把上的腰组合从准备的踏牚步旁提、起手横拧, 到姿态斜腰, 这里面就涉及到了身韵的旁提动律、横拧动律、脚下踏步、以及姿态斜腰中的穿手;再比如, 流动的踢腿组合, 在编排上动作之间的舞姿衔接、亮相动作, 也不能不用到身韵的素材;那么, 两者相结合的学习, 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 并且在素材学习的同时, 还能教学生如何运用到实际组合当中去, 这样也开拓了学生作为编导专业思路, 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这样把两节课合二为一也减轻系里课时总量的一个法子;另外, 一些中专院校因为学生年纪小接受能力有限, 要学的课程也比较多, 都是在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融入身韵的学习, 效果也很好, 我中专也是这样学习的, 所以我觉得这样安排是可行的。

篇9:小学教师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渗透一、概述

阅读,是一项全民工程,小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将阅读与心理健康联系起来,符合当前社会现状也更加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阅读与心理健康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但是其间又有密切的关联。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只是单纯的阅读教育,多读书、多看书、多背诵,而对内容没有针对心理健康进行筛选。当今社会,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下,如何培养出一个身心具健又有社会竞争力的成人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若能成功将小学语文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就能大大发挥阅读的作用,不仅能从阅读中获得知识,也能培养高尚的情操,使精神世界丰沛,祈祷全面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当下,小学教育一般都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缺乏对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视,没有专业的授课教师也没有专设的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而语文老师也没有将心理健康辅导与教学紧密联系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成长。不融合发展的教学,必将不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也无法满足教育改革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更无法提高小学教师的个人素质修养,也就无法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身心具健的社会人来。

加强学生的心理康佳教育,是当下语文教学活动改革中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阅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1.阅读。阅读是一种对文字组合的体验,文字有千万中组合,而对所看到的的文字的理解则是一种心理活动,如何重组这些文字将它转化成为可以理解并吸收的信息,就是思考的过程。从看到、到感受、去概括,而后理解并领悟、最后根据所学做出自己的理解的过程,参杂着许多的心理导向性活动。

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心理活动过程处在一个正常状态。第一,心理健康是以身体健康为依托的,身体健康当然包括精神健康;第二,心理健康是性格完整且有正确认知,能够适当的表达情感、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且可以及时进行自我调整;第三,拥有健康的心理,对生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并且能够妥善的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3.二者的关系。阅读是从文字中汲取知识、理解意义的活动,是人类基本的技能,也是获取更多知识的前提条件。阅读远没有我们表面理解的那么简单,它是一系列行为和心理过程形成的总成。通过有针对性的筛选阅读内容,我们可以使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得高尚情操的熏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小学语文阅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小学教师被喻为人生的引导者。语言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无论是教师口中的语言还是课本中的内容,就像雨水滋润大地一般让知识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而种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大量的文学作品,给学生们提供的是一个如大海一般的广阔环境,小学语文教育应该大浪淘沙般为处在心理成长重要阶段的小学生们淘出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供其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成长方向去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互动的内容与环节,不但要求小学生阅读的文字是积极的对心理健康发展有利的,也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声文并茂的将知识传输,在沟通与交流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结语

儿童在小学阶段,身心发展处于塑形的重要时期,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阅读这个途径渗透到这个阶段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新标准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应该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学生审美的情趣,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说,阅读教育,是增进素质修养的必修课,它是语文教学的第一环节,从始至终的贯穿着整个语文学习。同时,阅读不仅仅让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的时候情感的投入与感受、与阅读作品的互动,能够保持小学生的创造性也能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方式。都说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是无穷的,而不枯燥单一的阅读模式,恰恰能确保这种珍贵的“天性”得以保存。

参考文献:

[1]肖红.以阅读心理考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篇10: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和我校的具体要求,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素质教育大讨论,讨论题目如下:

1、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党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结合自己岗位,谈谈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也结合自己的受教育和从事教育教学经历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党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我翻阅了汉语新词典,是这样诠释素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特点;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如身体素质;素养即平素的修养,如文学素养和军事素养。教育指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过程,现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启发,使人明白道理。如果把素质与教育联系在一起,即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百度百科)。我理解的国家反复提素质教育,相对与应试教育,也就是要培养一个全面素养的人,不仅仅是考试型人才,应该是注重人的思想道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后在注重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

其次,十八大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将二者结合起来,我理解的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贯彻好“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的教育,把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作为教育教学的行动指南,同时落实和实践党的教育方针。

2、结合自己岗位,谈谈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首先是坚决赞同和拥护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在日常的教育教育教学中,首先是上好每一节课,做到认真备课,按时批改作业,技术和学生沟通,在上好课之余,加强校本研修,注重教育科研,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最好在教务的岗位上,按照校领导的筹划和安排,落实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积极实施组织安排有关老师和学生进行实践,最后高质量的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做到事事落实,不谎报和虚报。

对于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如下理解: 第一,要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作为一名化学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科学的规划自己所教授的的文化课程: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标准之课程理念)。

篇11: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新起点,新突破,树形象,展风姿。刚刚于2014年9月建立的横山县第五小学现开设15个教学班,668名学生,教师43名。短短一年时间,经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制度是保证”和“民主是激励”的前提下,实施“名师即名校”“素质教育是根本”的办学理念,落实以人文本的教育思想,努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等每一项活动彰显素质内涵文化底蕴

为了使学校活动深入人心,真正能激发师生智慧,创新灵感,积极参与,对节日拥有特殊情感。学校将孔子圣人的诞生日期9月28日定为每年的读书节,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英雄杨利伟飞天的那一日10月15日定为每年的科技节。拉近了师生与伟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树立了从小励志,奋发图强,勇攀高峰的进步思想。在去年的首届三节活动中,每位师生聚集出智慧的火种,点燃了他们的心中之梦,读书梦、航天梦、科学梦、中国梦……为梦想催生翅膀,为实现而努力腾飞。艺术节学校将素质提升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融合,在节目篇章中根据内容融汇学校的校训、办学思想长效化:例如:2015年首届艺术节主题是:“率真关爱 求索成功 童心向党 阳光成长”在党的关怀和阳光下五小成立了,今年的主题我们又定为“德邦智宇、鼎新尚美、梦想起航、健康成长”初步拟定为2017年为快乐成长,2018年为幸福成长的长远规划。每一学期开展一次素质教育表彰奖励大会,奖励奖项类别之多,数量之多,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出台的“三个一”工程要求在小学阶段至少有一次获奖经历。星期五下午的无课日活动每一个社团都有一个响亮而高素质的名字,如蓓蕾舞蹈社、飞扬毽子队等等。小小细节无不体现高山下的花环,人文式的关怀。

名师打造培训多元化 努力提升教师业务高素质 为贯彻“名师即名校”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敏锐的教育智慧”的一流教师队伍,每学年初,根据教师实际情况,结合教育现状,认真分析,科学规划,定目标、育新人,将为期一年的培养目标通知到本人,将每一时段的工作任务安排成表册,按时逐项开展,从一开始就努力为发展和成就着想,展开对“准能手”的培训和提升。

尝试“五导教学法”的五小教学模式。首先是集体研课。分小组进行,以教研小组和帮扶对象为单位进行商讨,主讲人讲内容,其他成员提出修改意见和创意设计,认真讨论、分析、研究,再由自身针对本班学生实际进行备课。以研促教,以研兴教,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其次跟踪观摩。研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课堂发挥还得靠个人关注学生,驾驭课堂,注重生成等多方面因素,在问、学、解、展、结五字上做学问,观其效。全小组成员在统一时间听、评、议、辩、反思、再研、再上、再议。一轮一轮的打拼,将众人智慧整合融汇于一人身上,点点滴滴,聚集成金,放出光芒。2014年像孙艳艳、刘海梅等老师就是很好的成效,分别荣获陕西省教学新秀、榆林市教学能手和横山县教学能手。2015年杨丽、李庚耀等五名教师全获得县教学能手。每一学期开展各级各类大讲堂,中层领导、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优秀教师、班主任、红领巾和学习培训者的大述职大讲堂,重要的是过程,有了过程就必须有文字衬托,每一名教师做事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必须要学会表述,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必要的锻炼与提升是刚刚的,在各层面多面开花,内强素质,外素形象,从开始的腼腆不适应不好意思,到最后变为说的一套一套,做的一套一套的。不但成为我校的骨干,更成为我校的领导阶层的后备力量。青蓝工程有奇招 重实效

为促使青年教师和教学能手快速成长,向专家型迈进,学校出台了青蓝结对方案。每一位教师必须在校内和校外分别请一位专家进行帮扶,并制定帮扶计划实施表,按进度落实考核评定。学校给予每一个人提供了极大的发展平台,在财力和人员推荐上表示极大的支持和关注,以学校提出邀请到校做具体指导,细节分析,找准根源,起到实效。杨森、方志恩、王宏钧等一大批优秀的教育教学专家经常性到校被请来做专题讲座,专人指导扶助。2015年6月份,学校佘应涛、杨瑞、刘慧枝、贺亚宏等8位老师的优秀论文、课例、张志斌白晓军等五位老师的课题就是在他们的帮扶下荣获陕西省教育学会优秀等级奖和市县级优秀课题奖。通过帮扶,成长速度之快,效果之高。

校本研修考核层次化 晋级制

教师要进步、要成长、有突破,就必须做到教学研修两不误。研修促教学,教学是研修,学校在校本研修上实行了“四步走战略” 所谓“四步走战略”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学习阶段、研修阶段、研究阶段、科研阶段”四个阶段,分阶段提升,逐级考核,逐级晋升。每级考核80分为合格,每个阶段考核合格的教师,由学校颁发等级证书,同时发放晋级奖励资金。2015年7月份和2016年1月,学校首批19名教师和第二批20名教师分别进行笔试,通过第一阶段即学习阶段的研修全部考核过关。为建设一支 “理论精深、业务精湛、作风优良、能出成绩”的教师队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素质教育寻突破 出成绩

艺术教育是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贯彻榆林市教育局“三个一”工程的实施,结合学校的新起点,高瞻远瞩,先后成立了缤纷社团蓓蕾舞蹈、陕北腰鼓、打击乐等19个,将学校专业教师的才艺有地方展示和释放与传承,涵盖了文学、体育、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为总有一项是学生所喜好的而开设。从一年级学生开始,周周进行,激发兴趣、培养人才,终身受益奠基。学校定期的三节一会和不定期的各项活动,以及无论年级高低的上级各类比赛,都敢于尝试,勇于参赛,毫不惧怕一往无前的战斗作风。缤纷的梦书画展、五小好声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赛、所有的成果不但得到家长和学校老师的认可,更得到了上级领导专家的赞叹,各项奖励就是很好的证明。2014年10月一年级两位学生曹轲与高静同学荣获2014横山县中小学生小学组硬笔书法优秀奖;2015年1月和5月份,由王一鉴老师指导的一年级的舞蹈《张灯结彩》荣获第十五届全国校园春节大联欢榆林赛区二等奖;《童心鼓韵》荣获2015年横山县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二等奖;一年级王舒贞同学荣获小学低段绘画三等奖;刘宏瑜校长撰写的《小学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荣获三等奖;王一鉴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15年4月学校乒乓球队代表学校参加2015横山县“迎五一 瑞通杯”2016“榆横杯”乒乓球比赛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2016年1月份全县统考三年级一举夺得桂冠,四年级第六学校总评质量检测优异奖。虽然刚刚建校一年时间,年级并未健全建齐,虽然五小生源全是来榆林的打工务工子弟,但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总之,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教师全力以赴的敬业精神,都在为横山县第五小学的发展稳步提高而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道上,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造辉煌,力争成为横山县西南新区的“窗口“学校树形象、展风采!

横山县第五小学 胡有伟

上一篇:五笔教学心得下一篇:孟子荀子名句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