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村学校“问题导学模式”课堂

2024-04-25

成村学校“问题导学模式”课堂(精选11篇)

篇1:成村学校“问题导学模式”课堂

成村学校“问题导学模式”课堂

教学改革的管理和保障

一、“问题导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管理 1.每周进行规范备课检查。2.不定期抽查导学案复案。

3.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巡查小组和督导教师经常听随堂课,重点检查是否落实教改理念、是否采用导学案导学。对走过场,流于形式的课堂坚决纠正。

4.组织好“三课”:经常组织教改研讨课,为教改提供研究素材;定期组织教改展示课,供其他教师借鉴;不定期组织比较成型的教师上示范课,供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5.组织教改经验交流会,使先进的教学模式形成气候,使先进的教学理念扎根于教师头脑,使有效的自育方法得对到推广。

6.教改领导小组定期反馈课堂教学改革进展情况,编印相关资料,指导、组织教师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和探索活动。

7.实行教改反思制度,教研组长半期期末、任课教师期末要有全面客观的教学反思,写出教改心得,总结教改成败,由学校收集并组织人员对改革进行初步评估;将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同比分析,检验教改实施的效果,纠错扬优,促进我校教改工作有效推进。

8.实行教改不合格整顿制度,对督导组教师、其他听课教师或多数学生反映不合格的课堂进行整顿,督促任课教师加强学习改进,并由督查组跟踪听课三次。对长期存在问题,又无改进的教师实行待岗学习。

二、“问题导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

(一)行政保障: 1.成立教改领导小组,制定和实施与教改相关的规章制度。

组 长:梁宗彪 副组长:覃志强

成 员:梁照光 王士革 郭朝阳 李靖水 和晋源 张崇祯 李忠然

2.成立教改巡查小组,督促教师积极参与教改,纠错扬优。

组 长:梁宗彪

副组长:覃志强、郭朝阳

成 员:梁照光 王士革 李靖水 和晋源 张崇祯 李忠然

(二)技术保障:

1.成立教改督导小组,督促教师按照教改理念组织教学、对教改进行技术性指导。

(1)语文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学科:初中语文。组长:王士革;

(2)数学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学科:初中数学。组长:覃志强;

(3)英语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学科:初中英语。组长:张瑞芳;

(4)理综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学科:初中理、化、生、音、美。

组长:梁照光。

(5)文综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学科:初中政、史、地、体、电脑。

组长:和晋源

小学:(1)语文、外语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学科:小学语文外语 组长:郭朝阳

(2)数学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学科:小学数学 组长:李靖水

2.成立教改研究小组,收集教改中出现的问题,验证老师的经验,探索规律性的方法;组织力量攻克教改难关,寻找解决教改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

组 长:梁宗彪 副组长:覃志强、成 员:梁照光 王士革 李靖水 和晋源 张崇祯 李忠然

3.成立资料建设组:负责收集整理教改资料,用电子件和纸质件分别存储。

组 长:王士革 副组长:李靖水

(三)物质保障:

1.学校每学期筹备足量的教改专项经费,用于教改教师培训、学习与进修;

2.优先添置教改需要的设备、设施与器材;

篇2:成村学校“问题导学模式”课堂

口号、理念和原则

一、改革的目标:

1.总目标: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全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探寻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的方法和途径,把教室变成“开放的课堂,自由的舞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实现高效性,大力推进和谐教育、幸福教育,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让教师体验职业创造的幸福。

2.具体目标

(1)教师目标: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成为创新型教师。

(2)学生目标: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3)课堂目标:充满智慧的火花和创造活力。(4)成效目标:切实提高效率,切实提升质量,打造名校、名师、名生。

二、改革的口号:

1.会教、善教、乐教,会学、善学、乐学。2.互助合作,聚焦智慧,自主探究,自育自强。

三、改革的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把发展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改革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以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重点,全方位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此推进教学管理、作业、评价等教学改革。改革中,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2.主体性原则。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科学性原则。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所有教学措施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习特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避免急功近利、避免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的做法。

4.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改革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破有立,大胆进行实践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完善。

5.创新性原则。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要围绕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自主创新,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学校实际,探索适合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方式。

篇3:成村学校“问题导学模式”课堂

本节课突出体现了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为主线, 应用自主、探究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利用小组之间的讨论, 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自主分析, 然后合作交流, 达到殊途同归.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成为学习的主人.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促进.”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 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弱化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评判功能, 强调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教师公正恰当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 尤其是在“活动”中思维活跃的学生应给予及时肯定.本节课的活动单编制注重了层次性,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活动1, 2, 3和巩固单1, 3中多给他们创造机会, 力争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得到积极的评价, 因为这是让他们保持自信, 爱好数学, 善于钻研, 从而学会学习的最好培养时机.

函数y=Asin (ωx+φ) 的图像的课堂讨论过程分析

本节课为新授课, 上课时间为45分钟, 上课地点为高一 (2) 班教室, 学生已经学习了初等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与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附录F中详细介绍了课堂实录, 接下来以小组2的讨论过程为例.

在本小组中, 学生B为数学优等生, 学生A, C, D, E为数学中等学生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学生层次分类清晰, 所以选取本组作为课堂活动分析的小组.

小组2讨论过程:

学生B:我们可以用“五点法”画图.

学生C: (画两张图时, 使用了相同的表格)

(学生画好了两个函数的图像)

(其余学生点头表示同意)

学生A:画图试试看再说.

(学生画图中)

学生B (先画好) :不对哎, 嘿嘿, 好像移多了.

学生C:那怎么办?

学生C:为什么?

学生E:你看x前面有系数的, 当然对平移有影响啦.

(教师旁听过程中, 微笑表示赞同)

学生D:那纵坐标是不是没有影响啦?

学生A:什么意思?

学生D:我的意思是纵坐标变换, 对平移没有影响啊.

学生B:对头.

学生C:如果我先变换x, 再平移呢?

学生E:那就要考虑x的系数对平移的影响了, 要把系数提出来考虑.

学生A:那x的系数对横坐标变换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B:是反的.

学生D:什么反的?

学生B:我说的意思是, 系数如果大于1, 反而是缩短, 小于1是伸长.

学生D:你怎么知道?

(学生动手画图)

学生A:是的.

(接下来学生开始总结结论, 准备上台展示)

以上是学生活动过程中, 讨论的一部分.在活动中提问题的中等生多一点, 解答问题的优等生多一点.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时候不敢说, 做听众要多一点.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中等生解决问题的效率是提高了, 机会是变多了.上台展示的时候, 也是中等生偏多, 开始可能是优秀生多一点, 但到了后来优秀生也会主动把机会让给中等生.中等生在学明白之后也有上台展示的表现欲望.对于优等生, 其实无论何种教学方式, 影响不是特别大.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 他们也是课堂上比较积极的同学.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 优等生增加了讨论和反思的机会, 传统课堂上他们更多的是与教师的配合.对于数学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 提高的机会也有, 但是他们可能觉得同学不一定有教师讲得清楚,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这样也多了师生直接交流的机会.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 优等生和中等生在活动中表现活跃, 说明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对他们比较有利.

函数y=Asin (ωx+φ) 的图像的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教师和“活动单”的引领,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学习的体验, 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体会数学知识的生成, 激发学生的自信和求知欲望.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 经历知识获得、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提高数学认识,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进行反思总结, 享受学习乐趣, 体味成功, 激发学生自身的内驱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重视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热情的激发, 让学生在互相尊重、信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

从本节课的巩固单检测反馈的结果来看,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更有效地促进了优秀生和中等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中等生的进步比较明显;对后进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影响不明显.此外,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优等生和中等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后进生在讨论过程中也有闪光点, 也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回答有点胆怯, 但是小组内是敢发言, 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和数学语言能力的表达.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学模式成为研究的热点, 对数学学科尤其如此.活动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活动”把学生放到了课堂平等的主体位置上, 通过“活动单”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本文研究“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以“函数y=Asin (ωx+φ) 的图像”为具体例子, 了解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对成绩中等的学生影响比较大.同时也发现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 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合作交流、上台展示等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袁玥.“活动单导学”:小课堂演绎大课改——如皋市教育局局长金海清专访[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30) .

篇4:城中村学校小班化教学模式初探

一、小班化教学在城中村学校的实施策略

1. 加强师资培训

小班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课堂授课对象的减少,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也有大的更新。实施小班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所以实施师资培训是工作开展的前提。我们要让教师更新育人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按照符合自身条件的方向发展特长,培养学习兴趣。

我校采取校本培训、外出学习、师资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小班教学的骨干队伍,再通过校本辐射,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当然,靠一校之力要实现老师从“大班”向“小班”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很困难的,幸运的是,广州市荔湾区在小班化教学研究方面以有了多年的经验,近年更系统地组织了多项有关的教育科研活动,为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科研理论。通过校际、市际,甚至全国的交流,对城中村学校的小班化教学实施有了很大的帮助。如果今后能在师资交流、政策落实等方面再作突破,城中村学校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目标就指日可待了。

2. 优化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环境

要实施小班化教学,办学条件的改变非常重要。学校应有足够的场室分配教学班;调整班级的环境布局,引入小组学习模式;更新信息化设备,实现老师、学生、信息化环境三者的高效互动。当前在我国开展得很好的“跨越式”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对小班化教学模式有很强的融合性,我校也参与了有关的试验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今后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我校受制于场室环境,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条件尚未成熟。但是随着城中村改造的逐步深入,我校亦将具备开展小班化教育的全部条件,我们会紧跟规划,未雨绸缪,为小班化教育的实施打好坚实的基础。

3. 与时俱进,探索城中村学校小班化的教学特点

小班化教学应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紧密结合。学习习惯养成是外来工子女参与学习的最大障碍,成因是缺乏学前教育和地域差距。小班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应通过合作学习、分层学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集体”的形式,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进度,采取分层目标,发挥集体互助的功能,让后进学生不掉队。城中村小班化教学的特色不在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高,而应让学生拥有乐学的心态,并形成“不放弃”的学习习惯和决心。

小班化教学应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目标。城中村小学的学生学习条件相对艰苦,很少学生家里有独立的学习空间。小班化教学应重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通过活动教学、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形成高效课堂,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参与社区活动,从而提高人文修养,加强对社区的认知,尽快融入广州的社会环境,成为地道的“广州人”。这样有助于学生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扩大交往圈子,提高学习信心。

学生人格品质的完善应成为城中村小班化模式的重要评价标志。城中村小学与市区名校的小班化教学效果评价应有所区别。不能单纯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小班化让老师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培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时他们走向新的学习阶段或走出社会的重要基础。受到户籍和条件限制,他们就算取得再好的成绩,也未必能像本地学生一样顺利参与小升初、中考和高考。所以城中村学校应充分利用小班优势,让外地的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优良品格,只有打好这些基础,成绩提升和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就会水到渠成。今后无论走到何处,他们的“心根”都可以滋育其“开花结果”。

二、小班化教学与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机结合

2011年,我校组织了“首届河沙小学感恩好少年”评选活动,正式拉开了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的帷幕。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学生、家长的座谈,了解他们对学校感恩文化的看法,通过群策群力,形成共识,在校园内营造感恩文化的氛围。

学校通过对学校的教育环境的改造,把感恩文化通过办学理念、校风、校训、主题雕塑等形式融入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学校充分利用节日文化,把感恩教育融入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活动中,每年元旦组织我校“感恩好少年评选活动”,把感恩活动常态化。今年,我校拟通过学科教育渗透,校本教材编写等教育教学活动,把特色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之中。经过几年时间的特色创建,我校的学生在行为规范、品德养成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感恩教育也成为了学校名片。

篇5:成村学校“安全信息”简报15

5最近发生的公交车交通事故,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针对今年“五·一”假期,学校专门召开了有关安全会议,做了专项部署:

1、校长梁宗彪召开领导会议,强调了假期领导值班问题,要求全体领导提高认识,必须做到24小时有人在岗,电话畅通,并做好昼夜班交接。

2、利用上操时间,召开师生大会,要求教师在假期尽量不外出,学生出门必须有家长同意或者家长陪同。学生在家做好期中考试前的复习,不玩火、玩电,不沉溺网络游戏,力保假期平安。

篇6:成村学校“安全信息”简报18

针对学生上下课时普遍存在的楼梯上跑、挤、玩等现

象,学校专门出台政策,力求把不安全因素扼杀在摇篮中。

1、给班主任召开了专项会议,要求其开好主题班会,做好相关教育。

2、购买相关警示标语,张贴于教学楼内部走廊、楼梯

醒目处,提醒学生文明慢行。

篇7:成村学校“安全信息”汇报之5

51、注重安全事故规律

(1)时间:体育课、劳动课、自习课、夜间休息。

(2)区域:楼道、走廊、宿舍、厕所。

(3)类型:打架斗殴、翻院墙、交通、用水、用电、火灾、自然灾害等。

2、大型集体活动,防拥挤踩踏。

(1)上课的老师一定要维持秩序,合理安排疏散。

(2)班主任和分管领导各司其职,蹲点蹲段进行指

(3)各班疏散要划分时段和方向。

(4)疏散示意图班主任要做好讲解说明并张贴于教室,让学生一目了然。

成 村 学 校

篇8:成村学校“问题导学模式”课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学中必须构建学生的主体活动。教与学是学习行为统一体的两个方面, 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 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 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的任务应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英语, 有基本的学习技能与兴趣, 而不仅仅是教语法与单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能辅导他们, 塑造他们, 但不能代替他们。The great use of school education is not only to teach students knowledge but also teach them the art of learning.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 做好教与学的结合。以“学”为重心, 那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教师合理、有效地展开课堂教学。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依据,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制订出精当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然后把教学目标反映到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应用性的问题中, 在教师精心组织下, 从简到难, 循序渐进地把问题展示, 目标引出, 然后进行导读、导议、反馈性导练、归纳总结和创新应用的教学程序, 让学生身临问题探索过程, 并从中获取完整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该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结构, 教师的引导作用, 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力, 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索性,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与传统教学比较

传统教学法, 即“填鸭式”, 填鸭式教学法的典型特征是满堂灌, 是一套“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写, 学生抄;教师考, 学生背”的生硬模式, 一切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讲得不亦乐乎, 学生在台下却思想游离, 不知所然。采用这种教学法, 依然是“教师唱主角, 学生唱配角”, 甚至是教师空唱“独角戏”, 很难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更加难以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之目的。最终导致学生两极分化, 好的学生“吃”不饱, 上课兴趣不高, 学困生听不懂, 上课没有反映, 课堂气氛沉闷。英语在我们这个农村中学中本来就缺少实际操练的环境, 学生本身就是为试而学, 如果课堂上仍没有提供可操练的机会, 那么会使英语课堂枯燥, 乏味, 最终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上英语课的兴趣, 教师上得累, 学生学得苦。而“问题导学”却要求教师只讲15分钟, 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本节课的重点, 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播, 其余的时间就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己看书, 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互动等方式积极参与到教师的问题中。同时学生能提出有效的问题, 自然地形成师生互动的轻松的课堂气氛。然后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习题的练习, 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内容。最后的5分钟留给教师总结本课的重难点, 做到“堂堂清”。当然这个教学过程的展开, 需要各个步骤的精心准备与完美配合。

1. 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强调师道尊严, 命令、服从、威胁与惩罚的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交际欲望, 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创新思维的发挥。这个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首先要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身素质。

2. 深入教材, 设计问题, 突出学生主体。

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中, 教师充当了指挥者与协调者的身份, 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深入剖析教材原文, 深入浅出地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 以点带面, 培养优生, 转化学困生, 达到共同提高。同时也要注意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 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提问过程中, 学生肯定会出现认知问题, 出现知识混淆, 这时候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协调,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巧妙地设计连环问题, 引导全体学生主体积极思考, 从知识对比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做好全班的启发工作。

3. 运用开放的评价语。

中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明显的变化, 特别是自尊心很强, 对外界反应十分敏感,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进取精神, 要用温暖的话语评价学生, 用精妙的语言点拨课堂, 用语多样化, 使其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4. 在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老师应该做好长远打算。一种习惯的养成往往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给我一个支架, 我能够把地球翘起来。”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 这样才能让学生投入进来, 配合老师的安排, 展开“问题”的探讨, 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英语教师利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 在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初始, 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篇9:成村学校“问题导学模式”课堂

集中教育整治活动方案

一、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梁宗彪 副组长:覃志强

成 员:梁照光 王士革 郭朝阳 李靖水

张崇祯 和晋源 李忠然 吕爱莲 各年级主任

二、整治工作措施

1、宣传教育发动:

①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和分工。②召开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文件,提高认识,自我剖析。

2、开通举报渠道:发动社会监督:

①利用家长通知书告知家长,反对“三乱”,公布举报电话。

②设立举报信箱。

③召开家长会:表明学校整治“三乱”的决心和有力措施。

3、组织中层干部分点布控,明查暗访,重点监控。

4、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校 长:梁宗彪(负责全面整治工作)副 校 长:覃志强(兼管八年级)工会主席:梁照光(负责九年级)教导主任:王士革(负责七年级)

教导主任:郭朝阳(负责四、五、六年级)教导主任:李靖水(负责一、二、三年级)教导主任:李忠然(负责幼儿园)政教主任:张崇祯(负责初中工地)政教主任:和晋源(负责音体美)

后勤主任:吕爱莲(负责门卫、食堂、后勤)各年级主任和班主任负责各室。

三、整治步骤:

第一阶段:(3月8日—4月10日)

宣传发动:3月15日召开中层干部会,19日召开全校教师会进行宣传发动,并与教师签订“承诺书”,公布举报电话,张贴宣传标语,20-24号分年级召开座谈会,摸排情况,并做细致工作,告诫教师认真遵守。

第二阶段:(4月中旬—7月)

学习提高阶段:每周星期一下午利用例会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其他时间自学有关文件和法规,每人撰写学习心得,教导处进行检查。

第三阶段(8月—10月)

①查摆问题 每人写出自查报告,对照检查问题。

②民主评议 通过座谈,征求意见,并背靠背进行评议。第四阶段(11月—12月)

总结阶段:完善有关制度,进行全面总结

四、处理办法:

教师如有出现“三乱”行为,一经查实,分别对责任人作如下处理:

1、中层干部负责的班级或教师出现“三乱”行为,责成其写出检查,并按规定处罚,出现两次,自动免职。

2、出现“三乱”行为的教师

一经查实,立即停课接受处理。处理意见如下:

全校通报,退回所收费;年度考核不合格;扣发全年绩效工资;取消三年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资格;三年内不能聘为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已聘的一律解聘或免职;情节严重的请求上级调入边远学校任教并予行政处分。

篇10:成村学校“问题导学模式”课堂

一、“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1.“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点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首先, 它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根据课案中的学习目标, 明确重难点内容, 促使学生充分的阅读和了解教材。并根据课案中教师的设计思路把握学习的框架便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其次, 课案中老师会根据历年高考以及地理学科的重难点提纲挈领地设计探究问题, 学生在课堂中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合作,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后,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要求老师编制好课案, 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梳理, 结合时事热点, 借鉴成功的课堂和课案教学案例, 不断地冲破束缚, 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做到课案的有用有效。

2.“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缺点

(1)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并不是任何课型都适用,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案导学和多媒体教学不是相互排斥的, 而是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的。要求老师们所做的课件及多媒体演示资料最好与课案的内容相映生辉, 相互完善, 不能自相矛盾, 要相互配套,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2) 大部分学生适应了传统课堂模式, 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没有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许多老师也面临着学生弄丢课案的尴尬和无奈, 以及学生不按时或按照要求完成课案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对课案的制作精益求精, 吸引学生的注意, 逐步引导学生, 慢慢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使用过程

1. 课案编写的过程

编写课案由地理备课组组长负责组织。开学初, 备课组长按照教学进度编写主备教师备课表, 将备课任务分配给组内成员。备课组成员按照组长分配的任务, 结合地理学科、章节内容的特点,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科学设计, 精心编写, 在上课一周前写出初稿, 交给组长以备学科组集体讨论。每周二的集体备课时间, 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主备教师编写的下一周的每节课案进行研究、讨论、试作、修改, 讨论没有异议后, 最后组长把关定稿。自实施课改以来, “课案”的编写都要求要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精神。

课案的预习案部分在上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 让学生按照预习案按做好预习。教师在上课前应重新复案, 进行再备课, 使课案体现个人风格, 具有个性。课后教师应根据课堂发现的新问题、新思路, 在课案上填写教学反思, 以便积累经验, 改进教学, 不断完善课案设计。

2.“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 课前发放课案, 自主预习。课案在授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 并在课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要做好记录, 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及老师交流、探讨。

(2) 课堂上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上课开始后, 针对预习案中的共性问题由事先培训好的“小先生”先点评, 预习案的内容解决完后, 当堂发放探究案, 针对探究案展开交流、讨论, 采取个别提问或小组竞争的方式对学生在讨论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质疑、探究。

(3) 课堂上点拨精讲, 解难释疑。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在展示、质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指出错误, 然后分析错误的原因。教师针对这些错误问题以及学生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进行启发、引导, 同时根据课案确定的重点、难点问题, 适当加深、拓宽对重点的讲解。

(4) 课堂小结。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理清知识结构, 总结解题步骤, 掌握规律和方法。突出教材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掌握, 突出学科精神、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教师及时对小组探究情况及学生的预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5) 课堂训练。最后发放训练案, 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当堂完成达标测试题。下课后学生将试卷上交老师, 教师批完试卷后要尽快发还给学生, 以便及时讲评、辅导、矫正、补救, 力争做到教师“节节批”, 学生“堂堂清”。

篇11:成村学校“问题导学模式”课堂

一、“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依据

我们这里说的“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在学生先行自学 (或尝试) 的前提下, 教师引领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围绕问题进行多角度探索, 从中发现规律, 认识本质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结构框架。学生在“问题导学式”中的主要活动是“学—问—探—结—习”。

我们构建这样的教学模式, 来源于以下几个理论基础:

1.创新实践活动的阶段论。

心理学认为, 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都是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没有这样的实践活动,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不可能形成和发展的。

人的创新实践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呢?对这一问题, 世界各国各类科学家的看法, 是相当一致的。大家普遍认为, 任何创新活动都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活动是收集、学习相关信息并从中发现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酝酿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多角度进行探索。

第三个阶段是突破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得出结论——认识本质发现规律。

第四个阶段是验证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得出的结论运用到实践中, 检验结论是否正确。

虽然科学家经历创新过程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但学生经历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研究过程, 创新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 “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 也可以表述为:教学生通过模仿科学工作者的创新活动, 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活动。经历这样的教学活动, 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获取知识, 而且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也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冷冉先生的“情知教学”理论。

早在80年代, 冷冉先生就倡导: (教学) 究竟应当何处着眼?应当着眼于教会学生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 运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简而言之, 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 就要在基于真实情境中进行问题的学习, 这是最有效的学习。

进行问题的学习, 则必须要有产生问题的情境, 必须应用一定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 完成数学学习, 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就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探究活动。

3.“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要求: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导”和“学”的过程。

二、“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

1.收集、检索信息。

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和收集数学信息、鉴别和选择数学信息、转化和运用数学信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是获取相关信息。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 靠别人告诉信息, 是无法开展的。数学信息都有哪些呢?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 主要是包括教材里所呈现出来的主题情境图及其相关的解答方法、思路导引、练习题等等, 利用这些信息促进学生思考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

2.发现并提出问题。

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最关键的因素。韦特海默说:“看到和提出一个创造性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更重要, 成就更大”。从学习这个角度说, “问”可以增加思维含量, 提高学习效益。如何问?其一是从不同角度去问——可以从知识的本质属性来问, 可以从知识的应用去问, 可以从知识的前后链接去问……但都要从数学角度去问。

其二是向不同性质的问题——可向教材的主题情境图提出问题, 可以向不懂的提出问题, 可以向有不同见解的提出问题, 可以向更有讨论价值的提出问题等等。

3.多向探索。

让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多角度探索。结论总是未知的。从未知到已知, 只有通过多角度的探索才能实现。探索活动分为三类“其一是个人探索, 为发现问题后个人先进行探索, 其二是小组探索, 即当问题个人不能解决时, 可在小组内提出来, 强化小组合作, 进行探索;其三是全班探索, 即当问题在小组内也不能解决时, 可在全班提出来, 进行探索。

4.验证结论。

从学生学习数学来说, 重要的是发现规律、找出结论的过程,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体验。通过体验, 让学生在发现规律、获取结论 (知识) 的过程中形成概括能力, 进而培养他们抽象的数学思维和书写推理能力。

三、“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1.“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2.框架环节设计说明。

第一环节:“学”——自主学习, 诱发问题。

这里说的“学”是指学生进行的先学, 包括自学和小组学习。在自学环节学生的行为是要求进行预习。小组学习环节中, 学生要明确交流要求和各自的任务。再按具体要求有序汇报指定内容。认真倾听、提出意见、补充纠正。并提出预习时不明白问题, 小组解决。最后组长记录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行为是布置预习, 使学生明确预习范围、提出具体要求。

第二环节:“问”——提出问题, 整理汇总。

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在预习时独立提出问题, 在小组交流时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而教师的主要行为是关注学生问题, 引导学生整合形成主要解决的问题。这一环节实际渗透在自主预习、小组交流和集体反馈环节中。

第三环节:“探”——围绕问题, 质疑解疑。

“探”就是让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探索。不同的课型, 要有不同的反馈方式。主要有三种反馈方式: (1) 围绕主要问题进行集体交流, 一般适用于概念课型; (2) 交流学会的知识与存在的问题, 一般适用于解决问题的课型; (3) 解答教师所出反馈题, 一般适用于计算课。

这也是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的解读教材, 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切入本课的重难点, 通过质疑解疑的交流过程, 整理出本课的知识点, 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结”——概括知识、归纳总结。

从学生学习来说, 更重要的是找出结论的过程, 也是检验“学生数学思想”形成的标志。在这一环节中, 让学生在刚才交流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本课的知识点, 积极表达。学生的语言可能是不规范的、不严谨的, 所以教师则要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用准确的数学用语进行本课知识点的总结。

第五环节:“习”——迁移运用, 拓展训练。

让学生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积极进行拓展练习, 巩固知识, 学法迁移、运用。

四、实践“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1.“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的适用性。

“问题导学式”教学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精神。这是它的优势。但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主要表现在它的适用范围上。内容比较“实”的课, 比如计算课、解决问题的课, 较为适用;内容比较“虚”的课, 比如较抽象的概念课, 就不大好用。就是说, 我们要根据课去选“设计”, 而不能用“设计”去套课。

2.“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生成性。

“问题导学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是对教学过程要有充分的“预设”, 要尽可能多的估计到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去自主解决这些问题。其次, 也是最重要的, 要关注“生成”资源,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不能总想把学生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再次, 教者要具备较强的调控能力, 要善于对问题进行筛选分类, 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些非学科问题纠缠不休时, 要巧妙地将他们引到对主要问题的解决上来。

3.“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原则性。

(1) 操作环节的灵活性。

“问题导学式”在具体操作的时候, 不能机械地套用“流程”, 可根据实际情况作些变化和微调。

(2) 问题解决的完整性。

上一篇:领导力培训分享下一篇:守时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