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问题学生教育

2023-01-05

第一篇:家校协同问题学生教育

家校协同教育案例

“啪”的一声之后……

“啪!”,在静静的走廊里,这个声音显得格外地响亮,我的心也随之一颤。从小,我就很胆怯这个,不愿去看,更不用说这样去做。但今天,我却近距离地清清楚楚地目睹了这一幕……。原本为人煽凉的折扇却被杨某的家长狠狠地煽在了他的孩子的脸上。在那一刹那,我感觉自己的心被狠狠地摔了一下。再看孩子的脸,折扇的形状不偏不倚地印在了左脸颊上。火辣辣地,像一根红香肠。再看孩子的家长,气得满脸通红,试图在用这一举动来威慑孩子。

言谈之中,有再举进攻的趋势。我见状赶紧舒缓气氛。孩子捂着高高隆起的脸,满眼泪花。此时,我的心仿佛被被摔到了谷底,沉甸甸地,要窒息的样子。此时的我,就像一个罪人,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我都做了什么?孩子只不过是出于调皮,与同学打闹。这是他这个年龄不可避免的错误。可我,却只会告状。这一记耳光,不仅打在孩子的脸上,更打在了我的心上。让我不得不去思考自己在教育学生上的问题。

分析反思:

在这件事上,我首先做了一个自我剖析。我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作为教师,每天面临着学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之间的问题可能是最多的。时间一长,首先,教师疲于去做这些事情。又要教学又要育人。恨不能有千头六臂。其次,学生的反复性很强,面对老师的批评、威慑,持续不了多久。因此,作为学校的一方,教师就拿出了杀手锏,希望让家长来协同教育。为孩子告状,就成了家常便饭。作为老师有一肚子委屈要去诉说,受到教育法的制约,除了说服教育,束手无策。教师只能依托家庭教育,希望能够协同教育。因此,就通过家长会,开学典礼上,留言本等等的途径来与家长沟通,希望求得共识。而作为家的一方,多出在被动接受的一方。但也不乏一些主动沟通者。但为数不多。忙于生计,无从估计等理由充分。家长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大相径庭,有的家长过度张显家长的权威,对孩子缺少尊重,孩子犯了错误,不由分说,打骂算作是教育,从不给孩子解释机会,更有甚者,一个不顺心就对孩子又骂又打。有的家长虽不打骂,但是孩子的一切事务都横加干涉,从不给孩子留设一分空间,就拿选报兴趣小组而言,家长竟然不让孩子参加。这样的现象也很多。更有甚者,孩子在班里任班干部,后因能力较弱,不能胜任。因此,改选了别的孩子,家长竟找到老师为孩子“打抱不平”,严重影响班主任的工作。

第二篇: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

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

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或小报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③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

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总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浅谈家校协同开展心理教育

现阶段学生心理教育

-------浅谈学校与家长共同开展心理教育

论文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论文论文关键词:家校心育 协同开展 优势互补 形成合力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开学、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

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夏丏尊译,开明书店出版;

《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有效教学方法》, (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四篇:家校协同达成共识 构建和谐教育环境

为增进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更好地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2012年4月11日下午,南法信中心小学校召开了“心心相印 共育幼苗”家长会,同时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

会议分为二个议程进行。第一个议程由德育主任王新颖向全体家长介绍“北京师范大学‘家校协同’课题研究项目”前测结果反馈报告,接下来董淑伶校长和家长们交流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第二个议程由各班班主任与家长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各位班主任结合上学期家校协同项目班级反馈报告与家长沟通,探讨科学育儿方法。心与心的交融,汇成一股股爱的细流,在家校之间深情涌动。

开放日活动进行

一、四年级攀登英语教学展示。孩子表演、家长与孩子互动、家长经验介绍等活动备受家长们喜欢。成果展示虽然只是短短的三十分钟,但孩子与家长们的精彩表现,博得了大家阵阵掌声,家长们也表示会继续积极支持我校开展的攀登英语教学工作。

一次沟通,一次成长,南法信中小积极架起家校育人之桥。会议对下一阶段即将开展的家长开放日进行了问卷调查,家校活动将在南法信中小轰轰烈烈的开展。相信在广大家长的紧密配合和大力支持之下,定会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第五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展家校协同教育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与学校的共同教育。家长参与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国目前的家长参与现状不容乐观,很大程度是受到了传统家校联系方式的制约,因此我们呼唤更加快捷的家校合作形式——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家校协同教育形式,拓宽了家校合作平台,实现了家校合作信息化。

关键词:家校合作;信息技术;家校协同教育

一个人成长过程是来自各个方面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人成长过程中几种最重要的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协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在学校教育阶段,如何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同,将孩子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十分关心的事情。我国的学校教育,历来都把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密切家校合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学校教育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家校配合,始终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学校、家庭的共同需要。

一、 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存在的局限性

加强家校联系有多种渠道,在过去,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方式很单一,以家长会、家访、家长到校、带条子、成绩单、书面通知等方式取得与家长的沟通。由于双方在沟通上因沟通工具和手段的缺陷,一直以来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上述的家校交流渠道已不完全适用。以家访为例,家庭生活的私密性增强了,一些家长并不欢迎教师的随时到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老师家访时并不一定能够遇见学生家长;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经济成分增加了,一些家长对家访教师过分热情的招待,也让教师不敢经常造访;还有教师工作量增加,班级学生数偏多,使家访已无法作为家校沟通的主要渠道。再如家长会议,在当今社会,要让几十名学生的家长经常集中到一起并不现实,而那么多人在一起,也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交流。常常一学期下来,老师还不能跟所有的家长交流一次,且反馈给家长的信息不够及时准确 。如何让双方第一时间知道孩子的动向,第一时间给出一个反馈,第一时间统一认识并制定方案,高效率的沟通是防微杜渐的最佳办法。很多老师最喜欢的沟通方式可能是约见吧。说实话,这种方式最直截了当,基本可以当场解决问题。但这却是教师最应少用的一种方式。首先,到学校约见,容易让家长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毕竟这是你的地盘,氛围不对,一不小心,家长们心理的某种阴暗感觉上来了,不利于交流。其次,约见让家长自我感觉是孩子肯定又犯错误了,于是不自觉的就带着不愉快的心情来了,有些不能理解的家长甚至是带着怨气而来,使沟通失去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再者,约见次数一多,学生和家长都易反感,致使沟通变成了一种惩罚。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的发展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教育的环境更加立体化、复杂化,关于加强家校合作、交流的要求也提高了。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采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搭建起来的家校信息互联平台开始逐步取代传统家校联系方法,能方便、快捷地满足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信息需求,促进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步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网络时代,由于电脑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家校协同教育为学校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便利、更及时的沟通交流的途径,同时向老师和家长提供一种新型的对学生教育的平台,是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沟通的一个新渠道,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最新动态,加强了教师、学生、家长的联动和互动。 如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班级主页等,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

二、 信息时代家校联系方式的优越性。

信息时代的家校联系方式主要有:开设语言留言方式系统、发送E-mail、开通校园网、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建立班级网站等方式,它们能够克服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中的很多局限性。

(一)利用电话促进家校沟通

这是最方便、最普遍的一种联络方式。如果能够善用,这一条线会成为拉近距离,凝聚力量的“感情专线”。在给家长打电话时,我会注意到以下几方面:

1、多赞美,少批评。

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罪状。所以,我会多表扬孩子的优点、成就,例如:“这孩子长得很可爱”“挺聪明的”,家长在听了这些好话后,自然就比较听得进去孩子的其他缺点,以及需要父母加强管教孩子的种种了。

2、注意电话中的语辞和声调。

电话看不到对方表情,所有的感觉、印象都来自电话中的声音,不论家长的语气、言语如何?我都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至始至终以亲切、自然、流畅的语调,心平气和地、耐心地与家长交谈。称赞肯定时,语气要坚定;诉说孩子问题时,语气要婉转。

3、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家校交流中,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一般我会避实就虚,不马上切入正题,而是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

(二)发送E-mail

发送E-mail,内容大多是向教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状况、家庭作业并向教师汇报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以期望共同教育好孩子。学生家长通过教师发来的E-mail,掌握了学生在家的学习动态,了解了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等从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教书育人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开设网上家长学校

开通校园网,让家长通过互联网访问学校主页,开设网上家长学校。让家长及时方便地了解学校教育的动态信息;在网上介绍家庭教育知识和优秀教子经验办公家长教子论文中选取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文章和文章中闪光的一句话“家长教子语录”供读者互相借鉴,从学生日记、周记、习作选出有关家庭生活题材的文章,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设置互动性的栏目如留言薄、BBS、学生信息查询等,家长或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向学校领导、班主任留言。在BBS中,设置合格家长、家庭环境建设、真诚建议、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交流,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及时快捷地收集家长、学生的信息反馈。

(四)建立班级网站

在我们学校中,班主任老师还在网上专门制作了“班主任网页”,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期联系。通过班级网站形式,可以把全班每个同学的特色,在校表现发布在网上。例如:网站的“学生作品”栏目中是班内同学写的文章,家长可以通过网页查阅自己子女的文章,了解子女的写作水平。再如在“公告栏”中可以查寻自己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然后可以通过“家长留言”来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及时做好子女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次,班内有一姓刘的同学热衷于看打游戏,在上课时间也不例外,导致语数成绩大幅下降。其父母又在外地工作,一时难以取得联系,我便把孩子近期情况发布于班级网站上。在外工作的学生家长就是通过访问网站及时了解了其子女的情况,并对小孩进行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人只是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知识和乐趣,还给人们的交流和联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同样也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难以想象的变化。“电子家访”不只免去了学校教师因家访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也免去了学生家长苦于工作繁忙而无法及时与学校教师沟通的苦恼。通过敲击键盘、轻点鼠标就能快捷地完成了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打电话、写短信、利用家长联系本、上网发个E-mail„„这些不能不说是个快捷而有效地沟通方式。当然,如果对于重点学生,老师有针对地进行走访,其教育效果会更加显著,也是必须的,是老师应尽的责任。

三、结束语

总之,学校教育要充分运用传统的和信息时代的家校联系方式,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家校合作,与学校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校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相信随着网络环境下的家校联系和班级管理的日益深入应用,现代信息环境下的家校协同教育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参考文献:

[1]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2]王艳玲.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现象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化得元.高治合;电视与儿童的社会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4]邱文祥,李志坤.校园网与学校德育整合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5]刘繁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同教育平台(网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上一篇:进修医师培训管理制度下一篇:近义词反义词成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