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能力的课堂训练方法谈

2024-05-17

说话能力的课堂训练方法谈(共12篇)

篇1:说话能力的课堂训练方法谈

说话能力的课堂训练方法谈

学生能说会道,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在课堂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即能“入乎其内”、“化乎其中”,也能“言乎其外”,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结合一些教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用好“本子”

所谓“本子”,就是指课本。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每一册的“基础训练”中,都安排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低年级的有些课文后面还设有“说话”的作业。这些内容,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体现了各年段的说话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

要教好这些内容,我每次都做到四有:有详细教案、有训练方法、有时间保证、有效果检测。在课堂中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说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说、大声说、大方说。

二、搭好“梯子”

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我都十分重视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实话实说。

1.仿句式说话

教材中有不少句式很有训练价值,让学生仿这种句式说话,效果很好。如二年级《小壁虎借尾巴》里有一句“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下”,老师让学生仿句式说:谁走〔想、唱)呀(想、唱),走到(想起、唱得)……以培养说话能力。再如五年级《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中,写那位青年人画画“有时……有时……”,让学生仿着这句式说话。

2.看板书说话

老师上课都会对重点的词句板书,在教学的适当时候,可让学生看着板书的词句练习说话。如《高粱情》一课,在学完“根”这一节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讲出高粱根的特点,但要用上黑板上的一些词“很深很深坚韧鹰爪擒拿 庞大的活物”。

3.看演示说话

演示直观形象,让学生看后就说。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教师用一玻璃瓶装了大半瓶水,从瓶口往里放石子,水渐渐升高,让学生看后说话。

在《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老师用纸的马演示比赛场面,让学生看后说,也可以让学生用左右手的手指当各等级的马,边比试边说。

4.看图画说话

这在低年级用得最多。如教学《两个名字》一课,老师出示“小蝌蚪”和“小青蛙”的画,让学生看图说话: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 ),( )小时候叫( )。

5.用关联词语说话

这种方式,既训练了说话,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使用关联词语。如学了《太阳》一课的最后一段,老师让学生用“如果……就……”说这段的内容,然后再加上“不是……而是……”延伸说话;教学《我们家的猫》这课,在学生了解了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之后,让他们用“既……又……既……又……”说出猫的古怪性格来。

三、出好“点子”

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说话练习。老师还要想点办法,使学生津津乐道,越道越好。

1.当解说员

一些以介绍知识为主的课文,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当解说员或当导游,以锻炼其说话能力。如六年级《马踏飞燕》学完后,让学生当解说员,向“观众”介绍这一名闻天下的文物;《镜泊湖奇观》一课学完后,让学生当导游,给“游客”介绍这一自然奇观。

2.当推销员

一些介绍产品的说明文,如《我的新朋友―一电脑》,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当当推销员,介绍产品特点,力争让“顾客”对产品感兴趣并购买。这也是将来言语交际的`需要。

3.当配音员

教学网络的逐步普及,为这一活动提供了保障。学生对这一说话方式很感兴趣,对提高说话能力很有帮助。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出示课件后,关闭声音,但保留画面,让学生看着画面,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对画面的理解,给画面配音。

四、揭开“盖子”

课堂中,老师要善于打开学生辩论的话“盖子”,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对问题提出异议。“真理是由争议而确立的。”(马克思语)学生在争议中明理,在争议中长知,课堂活了,思维活了,说话的能力也提高了。

1.于无疑处生疑

有一些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老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表述。《落花生》一课,文中用苹果、石榴与花生比较,老师问:花生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因而值得赞颂;苹果、石榴外表好看。到底好不好呢?引起学生思考,争辩,从而加深对“只讲体面”的理解。在《草船借箭》一课教后,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诸葛亮其实是骗箭;课题为什么用“借”箭呢?让学后思考后有话可说。

2.于对立处争辩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对立的两方去争辩。如《苦袖》一课,学生质疑:课文表现了小女孩诚实的美德,可她前后说的话却不一致,前文说柚子“有点儿苦”,后文却说“苦味很浓”。老师让学生争辩:到底小女孩是否诚实。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地球资源枯竭了,我们到火星上去。针对这一提法,我让持正反不同意见的学生辩论。

在争辩中,我们要注意训练学生说话的规范性:我同意XX的意见,但还想补充一点……;我不同意XX的看法,我认为……

3.于延伸处讨论

对有些教材的结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讨论,谈出自己的见解。如《凡卡》学生,让学生讨论:爷爷能否收到信?假如收到信,爷爷会带凡卡回家吗?《穷人》一课,文章写到“桑娜拉开了帐子”就结束了,老师让学生续说,谈自己对结局的看法。

五、放开“胆子”

在教学中,我们要相信学生能说好,要大胆让学生去说。我在课堂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语句是:

你读完后,想说点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什么就说什么。

你还能告诉大家些什么呢?

你怎么会有这个看法呢?能把思维的过程告诉大家吗?

没关系,说错了不要紧,老师会帮助你的。

说对了给100分,说错了给120分,因为你进步了嘛。

说得真好,我为你感到骄傲!

为锻炼学生说话的胆量,我在每节课前用2分钟让学生说见闻,轮流着说;在学生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来;平时常举办些班级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口头作文、时事评论……在期末检测中,说话能力也是必考内容之一。

只要我们真正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学生能说会道是完全可能的。

(顺德市容桂镇瑞英小学 谢荣福)

篇2:说话能力的课堂训练方法谈

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说话、写话训练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儿童的语言,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而且能为今后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把握好这一环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拼音当拐棍,提前写话一年级新生识字不多,会说不会写,使表达能力受到了阻碍。为此,我教他们用汉语拼音做拐棍,要说的话用汉语拼音写下来,提高他们写的兴趣。刚开始我让他们先介绍自己家庭的成员,在哪儿工作?家庭住址等等。班里很多同学都能介绍得很清楚。接着我教他们讲心里话:“你喜欢我们学校和班集体吗?”“喜欢老师吗?”“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等等。孩子们一看,汉语拼音用处真大呀!群情振奋,写的欲望强烈了,纷纷给老师写他们的心里话。别看他们小,写出的内容可丰富了: ——原来我呆的那个幼儿园很小,现在我来到这个学校,觉得这里很大很美,我一直要在这里读书。——老师,第一天看到你,我就觉得你很漂亮,可是,我又有点怕你。——我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很高兴!很难相信这一句句真情的告白竟出自一年级新生之手。看到这些,我也顺着他们的情绪,因势利导,紧抓不放,也用拼音给他们写回话、评语等,促进了提前读写。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为孩子们提前写话打开了闸门。

二、兴趣先导,“扶”着写话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可是,如果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作文的魅力呢?我的做法有三:

1、孩子们刚学完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时,为了巩固所学汉字,并同时巩固汉语拼音,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用当堂学的生字先口头组词,再用组的词口头造句,然后将造的句子写出来。写句时,会写的、学过的字一定要使用汉字,不会写的字则用拼音代替。这种拼音夹汉字,汉字带拼音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写句的劲头很大,不但巩固了所学拼音和汉字,提高了造句能力,而且养成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2、采用多样化方法,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在学生的生活里,看电视的机会很多,于是我就抓住这一点,布置他们看动画片“成语动画廊”“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看后在班上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先讲一讲,然后在写一写;再如:早上,让学生把自己做的梦有顺序、有条理的讲出来。你讲一个,他讲一个,同学们的说话热情高了,写的话也逐渐有条有理有顺序了。

3、训练学生学会写完整的话。在培养学生写话能力的同时,要逐渐培养学生会写完整的话。低年级的孩子不懂语法,更不能过早地向他们讲语法,那么怎样才是一句完整的话呢?我就告诉他们:完整的话就是写话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别人,你写的是“谁”?是“什么?”“他(它)们怎么样了?”“干什么?”等等。在学生们明白了“完整话”的概念后,我就让他们在课堂上,大量地反复练习,并放手让学生评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普遍提高,对于写话的兴趣也更浓厚了。

三、展开想象,放飞心灵现在无论什么学科,都提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写话教学中我也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

在讲完《小雨点》一文后,我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小雨点你会落到哪里,又会干什么?让他们自由想象,然后把想的写下来。同学们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一句句充满童趣的话语。有的说:假如我是小雨点,我会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滑滑梯;有的说:假如我是小雨点,我会落在花朵上,去闻一闻花香;还有的说:假如我是小雨点,我会落在国旗上,染上那鲜红鲜红的颜色,让自己变得更漂亮。此外,我还让学生写一些想象类的日记,如《假如我是老师》、《我长大以后》等等,在足球的世界杯比赛其间,当我和学生一起看完中国队与哥斯达黎加队的比赛后,我乘热打铁,布置学生写了一篇《如果我是运动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不拘形式的进行小练笔,开放学生写话的内容,真正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语文的读写能力是靠长期积累得来的,一年级提前读写只是一个开始。要使学生具备高水平的读写能力,还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加强训练。

一、拼音当拐棍提前写话

一年级新生识字不多,会说不会写,使表达能力受到了阻碍。为此,我教他们用汉语拼音做拐棍,要说的话用汉语拼音写下来,提高他们写的兴趣。首先介绍他们自己家庭的成员,在哪儿工作?家庭住址等等。班里很多同学都能介绍得很清楚。接着教他们讲心里话:“你喜欢我们学校和班集体吗?”“喜欢老师吗?”“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等等。孩子们一看,汉语拼音用处真大呀!群情振奋,写的欲望强烈了,纷纷给老师写他们的心里话。我也顺着他们的情绪,因势利导,紧抓不放,也用拼音给他们写回话、评语等,促进了提前读写。别看他们小,写出的内容可丰富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为孩子们提前写话打开了闸门。在孩子们学完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时,为了巩固所学汉字,并同时巩固汉语拼音,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用当堂学的生字先口头组词,再用组的词口头造句,然后将造的句子写出来。写句时,会写的、学过的字一定要使用汉字,不会写的字则用拼音代替。这种拼音夹汉字,汉字带拼音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写句的劲头很大,不但巩固了所学拼音和汉字,提高了造句能力,而且养成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为作文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三、激发兴趣爱说乐说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学会说话。对一个一年级学生来说,说话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怕在老师、同学面前讲话,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有的紧张得结结巴巴„„。这就需要培养、扶植,给予引导。我的做法有三:

一是利用说话课,给孩子们提供说话的机会。例如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介绍时要求态度要大方,声音要响亮,要有条理。我班的小班长朱俊达同学人前不拘谨,讲话干脆、利落,我就让他先说。然后启发、调动不会说、不敢讲的学生,动员他们说。声音小的鼓励他放大声音重说一遍。第二遍明显就比第一遍声音响亮了,态度也大方了。这样,胆小的也敢说了,一个带动一个,课堂的发言逐渐踊跃起来。在此基础上,再紧紧抓装看图说话”等机会让学生练说,全班同学的说话水平便逐步提高了。二是采用多样化方法,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在学生的生活里,看电视的机会很多,于是我就抓住这一点,布置他们看动画片“成语动画廊”“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看后在班上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讲出来;再如:早上,让学生把自己做的梦有顺序、有条理的讲出来。你讲一个,他讲一个,同学们的说话热情也高了,说话也逐渐有条有理有顺序了。三是训练学生学会说完整的话。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要逐渐培养学生会说完整的话。低年级的孩子不懂语法,更不能过早地向他们讲语法,那么怎样才是一句完整的话呢?我就告诉他们:完整的话就是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别人,你说的是“谁”?是“什么?”“他(它)们怎么样了?”“干什么?”等等。在学生们明白了“完整话”的概念后,我就让他们在课堂上,大量地反复练习,并放手让学生评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能力普遍提高,个别同学还真有些“出口成章”的味儿。

四、写“诚实的自己话”,为中年级作文送一程

在学生说好一句完整话的基础上,还要逐步地让他们练习说好一段话,包括:叙述一件事;介绍一个人;谈自己的理想;说说自己喜爱的什么等等。学生张骞平时好惹事,在谈自己的缺点一段话中是这样写的:“别看我淘气,经常惹老师生气。可我在家里并不调皮,只是好吃懒做。妈妈叫我倒垃圾,我装作没听见,但如果有好吃的,我却一点儿也不放过。我以后得改正这些缺点,做个好学生。”我看后说他这段话写得很真实,提倡全班学生在写作文中都应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学生写“真话”的兴趣大增,纷纷交来类似的作文给我看。让学生写“诚实的自己话”是我们指导小学生作文的根本,也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应大力提倡。

低年级学生说写训练刍议

文/吴丽霞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他们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训练。阅读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说写训练点,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练习说话、写话,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的做法如下:

1.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说写训练。

苏教版第三册《云房子》一文,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里面蕴藏着丰富的说写训练素材。在细读课文第二段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小鸟们造的云房子,请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来说说小鸟们造的云房子美在哪里,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云房子的句子。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又请学生想象说话: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要造一幢像________一样的云房子(特点、作用)。学生一个个都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只聪明的小鸟,纷纷介绍了自己设计的云房子。有的说,要造一幢像飞机一样的云房子,可以载着小朋友们一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有的说要造一幢很高的楼房,能请全世界没有家的小鸟都住进来„„他们说得那么自豪,表达得又是那么好。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把自己设计的云房子画下来,并在每幢房子边上写上一两句介绍性的语句,学生的兴致高涨,完成得非常好。

2. 根据故事发展,指导学生说说写写。

低年级学生喜爱听故事,课文中的故事使他们学到许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但课文中有些故事往往没有明确地写出它的结果,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也提供了丰富的说写素材。如《狼和小羊》一课,故事的结尾写道:“狼向小羊扑去。”我适时地点拨道:“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小羊一定被狼吃掉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他们根据各自的理解说出许多不同的想法,为故事找到了一个个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在学生充分练说的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课后充分思考,把故事续写完整,进行写的训练,巩固说的成果。

3. 让学生扮演角色,在表演中练习说话。

篇3:说话能力的课堂训练方法谈

一、课前讲话, 逼学生敢说

为了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笔者按座位号顺序每堂课前由一个学生讲话, 一学期下来, 每个学生都被老师逼着上台说话, 说话内容完全由学生自选。刚开始, 有的学生到台上战战兢兢, 面红耳赤, 把原先准备好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有的同学讲话的声音极小, 吞吞吐吐;有的同学干脆拿着稿件, 低着头一字不漏地念着。尽管学生第一次说话扭扭捏捏, 但他们毕竟迈出了可贵的一步。这种“逼”, 后来成了一种习惯, 通过三番五次的训练, 学生已经能清楚地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 会讲故事, 会讲笑话。学生的说话习惯已初步形成, 说话内容较以前丰富, 胆子也大了。在三分钟的口头表达训练里, 每个学生都有多次锻炼的机会。训练一多, 学生就敢说了。这种“逼”其实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或者说是“硬性指标”。好习惯的形成, 一开始往往都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就得“逼”“, 逼”得恰当“, 逼”出热情。

二、课堂提问, 诱学生能说

课堂提问, 如果诱导得法, 学生就能按老师说的思路回答出问题。课堂活跃, 学习兴趣的浓厚是不言而喻的, 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是起“煽风点火”的作用, “煽”的是语言之风, “点”的是思想之火。一旦点燃了学生的“思想火花”, 学生读起课文来, 怎不会意兴盎然呢?笔者教《心声》一文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心声”包含了那几层的含义?这种有探究性的问题, 一问激起千层浪,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有的说“:指的是李京京想在公开教学课上朗读《凡卡》的心声。”有的说:“指的是希望老师不要歧视某些‘有缺陷’学生的心声。”这样的问题, 答案很多,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发挥。这种问题的设计, 既可训练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不失是一种有效的问题设计。

三、课文朗读, 促学生想说

一般来讲, 说也包括读。朗读训练既是读的训练, 也是说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词汇, 领悟各种表达方式, 学习普通话。例如, 笔者教朱自清所写的《春》一课时, 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并加强了说话训练。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 仿佛沐浴着春风, 闻到了百花竞放所散发出的芳香, 又像置身于春雨滋润下的草丛中, 领略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惬意极了。如此看来,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 然后让学生大声读课文, 读出韵味, 读出感情, 形成语感, 那口语表达能力就自然而然得到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训练, 除了在阅读课上进行外, 还可以充分利用早读课, 让邻近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读, 从形式到内容都是让学生自由选择, 甚至可以朗读课外书。“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训练的时间久了, 学生怎能不会“能说会道”呢?

四、课上辩论, 使学生爱说

说话训练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尤其是阅读教学通过朗读、口头回答、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 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 又训练了说话能力。笔者在执教《假如人类也有尾巴》一文时, 文章末尾的结论“:人类之所以贫穷、寿命不长、行动不便……是因为人类没有尾巴。”学生对作者的这一个观点议论纷纷, 笔者就因势利导, 让学生分两组进行了一场辩论。1、2 组的同学担任正方;3、4 组的同学担任反方, 双方根据所掌握的人类进化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 采用各种灵活的辩论方法, 唇枪舌战地展开辩论, 最终, 辩论赛取得圆满成功, 评出了“优胜队”和“最佳辩手”。利用教材资源, 课上组织学生辩论活动, 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辩能力, 又让学生想说、爱说, 从而达到训练了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的目的。可见, 在教学中让学生辩一辩、编一编、演一演、比一比, 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在动态的交际中反复训练、体会, 能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课外活动, 让学生会说

语文教学的目的, 在于学生能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学会说话, 是指在各种场合下, 说话得体, 有特色, 有严密的推理性。著名的德国教育家诺依涅尔曾指出“:在教学中, 必须把学生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 只有当学习和劳动, 认识和行动, 语言和事实在教育过程中, 在整个学习活动、生产劳动中统一起来的时候, 青年一代的个性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个性。因此, 教学必须同课外的, 校外的生活和青少年多方面的活动和积极性紧密的联系起来”。这些话告诉我们, 兴趣是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的。开展一些适当的说话课外活动, 如组织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说观点、谈体会、论感受等方式给学生搭建说你的平台, 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形成一种向心力, 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说的活动, 感受说的畅快, 体验说的成功。

综上所述, 说话训练是关系到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大事, 我们应本着全面发展的意识尽力为全体学生创设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良好环境, 并将说话的训练与指导纳入语文教学的正常轨道, 使之贯穿于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始终, 促使学生在中学阶段能获得较强的说话能力, 真正让“能言会道平常事”成为语文能力训练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黄霞.《侃侃而谈平常事——说话能力训练之我见》.福建教育学报, 2002年第11期

篇4:说话能力训练方法初探

一、开好“口”

所谓“口子”,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千方百计让学生开口。学生的潜力很大,且都有当众展现自己才能的愿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这个闸门打开了,犹如打通了活水的泉眼,堵也堵不住。古人云:“减于中而形于外,慧于心而秀于形”、“意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只有与学生真诚相待,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每个教师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课时一旦发怒,说话语气严厉,声音响亮,带有责备不满之意,那么学生则被吓得不敢说话了。在课堂上也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回答问题时结结巴巴,教师不耐烦地把手一挥:“你坐下吧,我请别人说。”有一位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个女生一直不肯回答问题,老师耐心引导,达一分钟之久。当这个女生终于说了一句话之后,老师诚恳而又热情地对大家说:“她虽然只讲了一句话,然而这表明她已经冲出了起跑线了……”。后来在课上,这个被等待了一分钟才开口的学生主动举手要求发言。可见,教师上课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学生表达的欲望。在课上,教师常以和蔼亲切的态度、温柔委婉的语气、鼓励性评价组织教学,营造一种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面前的老师是可亲近的,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想说的说出来。帮助学生消除胆怯的顾虑,热情鼓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开好“口子”,早日“冲出了起跑线”。

二、用好“引”

让学生开口,还得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安排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低年级的有些课文后面还设有“说话”的作业。这些内容,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体现了各年段的说话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要教好这些内容,我每次都做到四有:有详细教案、有训练方法、有时间保证、有效果检测。

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我都十分重视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巧妙设计仿句式说话、看板书说话、看图画说话、用关联词语说话等,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实话实说。

三、铺好“路”

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说话练习。老师还要想点办法,使学生津津乐道,越道越好。

1.当解说员

一些以介绍知识为主的课文,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当解说员或当导游,以锻炼其说话能力。如《美丽的武夷山》学完后,让学生当解说员,向“观众”介绍这一著名的旅游景区。

2.当推销员

三年级当学完《特产》这一主题单元,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当当推销员,介绍自己喜欢的家乡特产,力争让“顾客”对产品感兴趣并购买。这也是将来言语交际的需要。

3.当配音员

教学网络的逐步普及,为这一活动提供了保障。学生对这一说话方式很感兴趣,对提高说话能力很有帮助。如教学《比本领》一课,出示课件后,关闭声音,但保留画面,让学生看着画面,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对画面的理解,给画面配音。

4.当辩论言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对立的两方去争辩。如《苦袖》一课,学生质疑:课文表现了小女孩诚实的美德,可她前后说的话却不一致,前文说柚子“有点儿苦”,后文却说“苦味很浓”。老师让学生争辩:到底小女孩是否诚实。

四、放好“线”

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为我们提供了训练语言的好材料,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看你是否放好“线子”,把握住机会,为我所用。

1.活动之后话活动

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春游活动、“艺术节”活动、“六一”游园活动、班队活动、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往往在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如果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2.节目之后播节目

优秀的电影、电视节目,学生都非常喜欢观看,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如《西游记》是人人喜欢看的电视剧,在学生观看后,我组织他们说说剧中的精彩情节,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对剧中空白的情节进行想象说话;有时让学生转述节目的主要内容;我还组织了一次“《西游记》人物评论会”,学生的说话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层次性,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此外,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题材。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3.热点话题表意见

小学生虽然尚未涉足社会,但他们都喜欢谈论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谈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并不苛求学生谈论问题的本质,只要学生能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意思说明白,也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五、把好“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的口头表达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加之,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人际交往的疏密等差别,学生的口语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即有能言善辩者,更有少言寡语者。教师在开展说话训练时还需做到胸有全局,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多层次地让每个学生都各有所得。

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反复不断的练习。总之,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上好一节说话训练,而应把说话训练贯穿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从备课到课上,从作业到辅导。不要让说话训练成为昙花一现,力戒一曝十寒,而应坚持不懈,让说话训练之花常胜不衰。

篇5:如何训练孩子看图说话的能力

王嘉琳

在日常教学中,常听到老师们反应自闭症孩子的观察解图能力很差。给他一幅图,孩子往往抓不到图中体现的主要意思,而是过于关注画面中和故事无关的小细节。比如为了美化画面而点缀的一些小零碎,即便是与故事环境和故事背景有关的线索,他们也联系不到一起,很是让老师家长头痛。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老师还是应该冷静思考:孩子目前的能力是否已经达到了看图说话的阶段,即便有些孩子的语言方面已经能很好的表达,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就具备看图说话的能力。自闭症孩子身上的特异性,会让他在学习上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困难:首先,自闭症孩子对周围的事物过于淡漠,这就造成孩子从实际生活以及他人经验中领悟、学习的能力很弱;过于执着自己直观看到的,感受到的。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或是因果关系的能力很差。与正常孩子相比自闭症对他人心理活动的感知解读能力、换位思考能力也有很大差距。另外,自闭症孩子的想象能力有很受局限,即便有的孩子有着一定的假想能力,但是他们想象的内容往往脱离不了他自己实践得来的经验,很主观,习惯于把故事中的人物当成自己。或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模仿的。很少会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看图说话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

一、能简单有序的描述生活中一件具体事情;

二、结合生活经验对简单图片有一定的理解;

三、对事物间的关联以及内在的逻辑有一定的理解;

四、对一件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清晰地概念;

五、生活经验的积累;并能把生活中自己经历过的感受泛化及他人的能力,也能体会他人感受

六、想象力

我们该如何去训练孩子的这些能力呢?

根据机构里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总结了一下训练孩子看图说话的过程以及课程设计,跟大家分享下,希望抛砖引玉; 1.注意生活中的教学,从体验中教学;

教会孩子多留意观察身边人、事物的变化以及规律。如:季节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天气的变化、情绪的变化等等,家长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适时的创设情景教学。让孩子感知生活中的细节并把这些体验积累起来;

可以把孩子乐于参与的活动有意识的拍成照片,让孩子看照片回忆当时的情景与心理活动。再找些与活动内容相同的图画,让孩子把自己想象成图画中的人物把自己的经验泛化到他人身上; 2.有步骤的培养孩子对图卡以及图画的解读能力:

a 一步动作卡片

b 多张动作排序卡(根据孩子的能力随意增减卡片,让孩子想象并描述所缺的动作卡片)

c物品功能配对卡

d因果关系卡

e可以给孩子反复讲画面和内容比较简单的、孩子容易记忆的连环画,熟练后要求孩子能按照你讲述的内容指出相应的画面,最好我们在讲述的时候,语言或语法上经常制造些变化(还可以藏起其中几张,看孩子是否可以注意到)3假想,联想,推理能力的训练;

平时和孩子多做一些想象游戏:如,看到雨,我们想到什么,闻到香味我们想到什么?

如果小鸟没有翅膀会怎么样/小猫掉到河里会怎么样/小鸡找不到妈妈会怎样?

圆的东西都有哪些、方的东西有哪些?等等

这些常识可以教会孩子科学的理解,也可以引导孩子去想出其不意的答案。最关键孩子能从中体会乐趣和幽默,并乐于此类练习,这个很关键,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启发孩子拓展能力的灵丹妙药。4口头描述能力的培养

a从简单一句话的描述,到复杂的一句话描述(还可以通过扩句练习顺便多积累形容词让孩子接触书面抽象的语言)

b带孩子做一件事,把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分解成若干步,(用图文展示)要求孩子排序;(也可以掐头去尾的故意少些步骤,看孩子是否可以结合经验说出缺少的步骤)

c简单画面的描述(画面相对简单,主题较突出,画面内在联系的线索明显)

d故事续尾(如孩子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仍不能完成想象和推理。可以找有配图的故事,让他自己看图完成结尾)

e故事纠错 孩子具有一定能力时,我们给他讲的故事故意出现逻辑上的错误,看他是否可以听出问题,再让他按照自己理解讲一遍 f根据拟定的信息发展故事(提供给孩子的可能是几个词组,看孩子是否能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创编故事。词组可以依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随时增添)

篇6:加强说话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进行说话练习时,小学生往往发言不够积极,不敢说。分析其原因,一是怕说不好,同学笑话,教师批评,缺乏说的自信心;二是学生的说不能及时得到老师正确而恰当的评价,严重挫伤了学生说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说话训练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使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说的自信心。在学生说后,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及时进行评价,对说得好的同学表扬优点,指出不足;对说得不好的同学也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肯定他们敢于大胆发言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旺盛的表达欲望,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二、提供说话内容材料,挖掘说话源泉

由于小学生知识面较窄,又不能广泛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在说话训练时,他们往往感到无话可说。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说话的内容材料,挖掘说话源泉。

1、挖掘课文中的内容材料

现行小学教材中许多教材的题目、内容、课后问答都是对小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得好材料。如:教学《春蚕》一课后,让学生围绕“母亲养蚕真辛苦”这一中心句,将课文中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然后再进一步提高要求,以“妈妈养育我很辛苦”等为题,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说话训练;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后,让生说说假如你现在来到了圆明园,看到那残垣断壁,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样做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教给学生围绕中心意思说话的正确方法。

2、运用电教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

电教媒体的优势是能把自然万象,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它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弥补学生对社会生活接触少知识而狭窄的缺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说话内容材料。如:让学生以“家乡的一处景物”为题进行说话时,用图片将家乡的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经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学生就能够非常流利地将家乡的美景生动形象地叙述出来。

3、丰富学生生活,创造说话契机

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而应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造说话的契机。如进行激烈的拔河比赛,让学生观察之后口述比赛的情景;让学生在手工制作之后,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步骤及感想;让学生观看一部影片后说说影片的内容及感想等等。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说话就较容易获得成功。

三、形式多样,激发说话兴趣

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果形式单一,缺少变化,必然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说话兴趣,才能让学生想说,说好。

1、读后说。即学生学习课文之后,在读中学说,做到读说结合。读后说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创造性复述课文。如教学《黄河象》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改变课文的.叙述顺序,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即假想―发掘―陈列的顺序去复述课文,也可按发掘―假想―陈列的顺序去进行创造性复述。

(2)模仿句式说片段。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写桂林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的写作方法,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某个地方。这样学生既有“法”可依,有例可循,又降低了说话的难度。

(3)续编故事。如教学《凡卡》一课后,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想象凡卡以后的生活,学习《穷人》一课后想象渔夫发现西蒙已经把孩子抱回来了,会怎么说,怎么做,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么过等等。为课文续编故事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也为学生提供说话的依据,还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表演课本剧。由于儿童模仿能力强,许多课文的精彩片段,可以让学生自己改成课本剧,进行表演,这样,既可以激发儿童的说话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的口头表达准确生动,简明扼要,如《将相和》、《陶罐和铁罐》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说话训练。

(5)评述课文谈体会。对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评述,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灯光》、《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进行训练。

2、视听说。即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听录音说、看影片说、问答说等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做到看说结合,听说结合。这种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得有条理,又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集中注意力的良好习惯。

3、体验说。即设置说话情景,让学生边活动边说,做到说做结合。如:以一次科学小制作或一次小实验为内容训练说话时,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制作,经过体验之后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学生有亲身体验,说起来也有话可说。

4、开火车说。是指在进行说话训练时集体参与而不是一个人说到底,集思广益,让学生人人发言,并使每个人的发言衔接自然、紧凑,围绕一个中心。这种形式的说有游戏的性质,学生很感兴趣,效果较好。

四、加强指导,授人以渔

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进行说话训练,教师都要进行认真指导,不能让学生的说话漫无边际,而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授人以渔。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帮助学生明确说话要求。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对不同年级说话训练的要求结合本年级说话训练目标,让学生明确每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2、帮助学生理清说话顺序。即帮助学生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可以选用什么样的句式和结构,教会学生打腹稿,以便使学生在说话时对说话的目的、重点、顺序等做到心中有数。

3、根据说话训练的形式不同选择指导的侧重点。不同的训练方式,教师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读后说侧重帮学生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视听说侧重指导学生正确观察方法,启发联想与想象;体验说则既要指导学生操作,又要帮助学生掌握观察重点;开火车说侧重指导学生围绕中心说话等等。

篇7:说话能力的课堂训练方法谈

一.抓住课题练说。

课文题目有的直接表明了所写的人物和事情发生的地点。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小猴子下山》《阳阳在家里》等,有的课题揭示了所写的事件的过程和内容。如《骄傲的孔雀》《难忘的泼水节》等,还有的课题寓意含蓄深刻。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等。如此种种我充分利用课题的知识含量,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精心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先让学生说出什么季节,在此基础上,说出什么地方,--一群小画家都是谁?他们各自画什么画?经过引导学生练说,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还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二.借助小标题练说。

复述课文是训练学生说话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一种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也是一种强化说话训练的方法。以《雷雨》为例,在分析课文后,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列出小标题: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然后,让学生借助小标题,按课文“先讲……然后讲……接着讲……最后讲……”的顺序练习说话。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课文的语言结构,加上自己的新词进行复述,这种训练,既能达到学习巩固课文内容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说话的技能技巧。强化了说话的训练。

三.巧借想象练说。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选形成的过程。想象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材中,有些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为完的感觉,让人思考与流连,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去发掘出那些深含着的因素,以用作说话的材料。无疑对学生的所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学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对学生说:“这个喜欢葫芦的人还会再种葫芦吗?如果他第二年还会种会怎样做呢?请小朋友帮忙,说出这个人今后会怎样做?经过启发,学生们高兴极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展开想象,争相给这个古人来设计未来;经过这事后,种葫芦的人是如何吸取了教训,明白了什么道理。再种葫芦他怎么管理……最后得到了许多大葫芦。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说话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四.仿照句式练说。

句式仿说是说话训练的一项最基本的训练内容,对低年级的学生更适用。它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熟练表达技能。阅读教材中句式的类型非常丰富。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被字句、把字句、比喻句、排比句、递进句等等。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可达到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如在《蜜蜂引路》课文中有”一边……一边……“的句式。训练时,可先指导认真读原文,”列宁一边走一边看……。"读后让学生体会这种句式的构成特点。接着让学生表演动作,口述自己看到的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两件不同的事,然后让学生自由地进行仿说。经过三步的进行,由扶到放,层层深入使学生牢牢的掌握该句式的特点。达到了运用自如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话能力有多中方法,只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篇8:小学低年级说话训练方法谈

一、敢说——说话训练的前提

在小学生心目中, 老师是最具有权威性的人, 是公正的天平, 所以大事小事都找老师说, 这也就是通常说的“告状”现象。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是教师培养学生大胆发言、有啥说啥的有利条件。作为教师, 我们千万不要嫌麻烦, 甚至大声呵斥, 那样会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 从而不敢和老师交流。我们可以发现, 在幼儿园, 哪怕孩子语流断断续续, 话语东拉西扯幼儿老师不仅不批评, 反而极力表扬孩子, 夸赞孩子是个勇敢的家伙。同样, 我们也应耐心倾听他们叙说, 指出他们哪些说对了, 哪些说得不对, 赞扬他们敢想敢说的优点。这样, 学生就会感到老师是亲切的, 是值得信任的, 有什么话都愿意对老师说。长期如此, 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也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二、说插图——说话训练的手段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直观醒目的物品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在一、二年级的教材中, 有许多插图, 它们形象、具体、生动, 是教师最喜欢的教具之一。它们不仅可以用来教汉语拼音, 还可以用来教生字, 也是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在教一年级汉语拼音时就喜欢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如图“蝴蝶”下面有拼音húdié, 我问学生:“这是什么?你喜欢它吗?为什么?”有的说:“这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有的说:“这是一只黄色的蝴蝶。”有的说:“蝴蝶会采蜜, 我喜欢它。”还有的说:“蝴蝶会跳舞, 真好看。”用同样的方法教完其他音节, 每个音节都能让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这时你会惊讶, 这些刚入学的小学生, 能绘声绘色的说出许多句子来, 而且还不乏精彩。

是啊, 小学生虽然识字不多, 书面表达有障碍, 但他们口头表达很流畅, 从书本外的生活中学到不少知识, 只要引导得法, 他们完全可以表达得很精彩。其实, 插图就是把学生生活中学到的知识深化一步, 演化为形象直观的图画, 学生由插图而唤起生活中的已有经验, 只需要进一步加工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三、说完整——说话训练的基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还很低, 思维的连续性更是欠缺, 因此, 他们常常说半截话, 或一两个词, 或者颠三倒四。刚开始, 我非常紧张, 学生连话都说不清楚, 要写作文谈何容易。后来, 我在下面两个方面做了些尝试, 效果还真不错。

一是自己在讲课和提问时绝不出现病句, 学生回答问题, 仔细倾听, 随时纠正学生语句上的错误, 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错误, 指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修改意见。

二是每天用一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如:用“春天”说一句话。同学们七嘴八舌:“春天真美呀!”“春天有红红的花”“春天有绿绿的草”“春天的太阳真暖和”“我喜欢春天”, 学生们的模仿性很强, 把春天的美丽、温暖都找出来了, 这就为描述春天的美景提供了素材。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训练了学生表达的完整性, 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别能力, 防止病句的产生。

四、说短文——说话训练的追求目标

说一句话两句话不难, 但要说出一段连贯性的话就有一定难度, 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这不仅跟他们的生活经历浅、知识水平低有关, 更和他们的思维发展程度不高紧密相连。所以, 教师应该把小学生完整地表达一段话当作说话教学的追求目标。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把造句扩大成短文, 尽量让学生把课文中学过的词语用在句子中, 从而为说出一段完整的话语奠定基础。

如我在教“渐渐地”一词时, 不仅要求学生造句, 而且还要求学生写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景色特点来, 通过训练, 学生的表达令人欣喜。如:

1、春天来了, 天气渐渐地暖和起来了, 小草绿了, 桃花开了, 小朋友在公园里跳哇蹦啊, 可开心了。

2、夏天来了, 稻子渐渐地变黄了, 站在山坡上一看, 金灿灿的一大片一大片, 美极了。

3、秋天来了, 树上的果子渐渐地熟了, 红通通的苹果, 黄橙橙的橘子, 我们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4、冬天来了, 天渐渐地变冷了, 我们赶紧穿上棉衣、羽绒衣。

有些人走起路来总是缩着脑袋, 嘴里呵出去的气像一道白烟。下雪了, 白茫茫一片, 爸爸带着儿子在堆雪人, 他们一点也不怕冷。

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的词语用得越来越多, 句子变得越来越长, 句子的意思也一层层地深入, 渐渐地就发展成了一段完整连贯性的话语, 成了一篇短文, 不仅为今后命题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本人的这些做法, 在说话训练中, 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仅仅是一些粗浅的认识, 不足之处请同行斧正。

摘要:说话训练是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 但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局限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头疼——无从入口, 老师困惑——无从入手, 本人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方法:敢说——说插图——说完整——说短文, 循序渐进, 逐步训练, 解决了这个难题, 取得了较好效果。

篇9:谈小学语文课堂上说话能力的训练

一、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为了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我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

1、介绍作家作品或背景资料。即紧扣近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讲些与课文有关的东西,如作家作品常识、创作背景、写作意图等。这类内容的演讲,把口语训练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诵读优秀诗文。内容可以是班上同学的优秀习作,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的优秀诗文,将其诵读出来和大家一齐欣赏,并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同学也受益匪浅。

3、故事演讲。搜集和阅读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并将它们生动地讲给大家听。

4、名言警句赏析。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我要求学生讲他们最喜欢的或是他们感受最深的名言警句,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同学们为了作好演讲,搜集阅读名言警句,进行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教益和启迪。

5、广告词赏析。随着商品市场化的加速,广告以各种形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我要求学生先从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搜集广告词,演讲时先向同学们展示广告,再对广告词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广告词的学习,许多同学懂得了对偶、双关、谐音、排比、用韵等语文常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既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又引发了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同学们不但会表演广告,还会自编自创广告。

6、课本剧表演。在学习了一些课文后,我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演。

7、即兴演讲。在课前几分钟告诉学生演讲主题,学生通过精力高度集中、思路高度活跃的思维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积极的思维,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讲的题目或讲说的中心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 采用这些变化多样、趣味横生的课前演讲形式,每一次课前演讲都能使同学们激情迸发。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的重要意义

1、锻炼了学生的胆魄。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是畏首畏尾,现在是争先恐后;开始是无话可说,现在是滔滔不绝;开始是忸怩拘谨,现在是声情并茂;开始是不知所措,现在是潇洒自如。

2、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是学生在课上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表现个人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配角,是指导者、是听众,或者说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演讲者、演员,虽是短短的三分钟,但他们要把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活动:查找资料、组织文字、熟记于心等,因此,课前演讲是系统而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

3、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刚开始开展演讲活动时,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只是有几个较大胆外向的同学主动要求出来演讲,而且还是带着讲稿在读。这个阶段,我积极首肯这些同学的发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议。经过几次课前小演讲后,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开始被调动起来。为了台上那短短的几分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演讲的材料,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而启发了同学们的心智,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人每学期写作文八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总是不甚明显。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要想三分钟演讲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演讲前要组织好材料,查阅资料,选择摘抄。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做好选择性阅读和选择性摘抄的前期工作,不能应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

5、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短短的三分钟小演讲,不但不会浪费上课时间,反而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改革基础教育的课堂结构模式,变传统的授课式为课堂多元式,压缩老师讲授在课堂所占的比例,增加学生活动在课堂所占的比重。“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除一位演讲者外,师生们都做这个小老师的忠实听众,课堂上多了掌声,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情形都跃跃欲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三分钟后的上课时间,气氛活跃,同学们对老师的问题是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大大的加强。有些同学说:“假如我课前精神不佳,想睡觉,或情绪不好,欲走神,经过‘三分钟’的热烈气氛诱导,好似注了一针兴奋剂,情绪马上振奋,使我能认认真真地上完每节语文课。”

篇10:说话能力的课堂训练方法谈

张丽丽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白官屯镇白官屯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高考的改革,语文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为以后的语文能力素养打下基础。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息息相关,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受到考试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关注。考试内容偏重于阅读分析理解,大量的对于阅读能力的训练削减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时间,其实,阅读教学与语言表达能力都很重要,它们是相互促进的。

篇11:说话能力的课堂训练方法谈

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发言。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表达自由,激发他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可以设置一些环节,比如课前三分钟演讲之类,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对他们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让他们在这个轻松活泼的氛围下养成善于表达,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有趣可爱的事情,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的热情。

2.从书本到实际,灵活运用

按照一些专业的研究探索和设置规定,教学活动出于整体的目的考虑,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革。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将语言表达与实际生活相连接,从书本到实际,让学生在脱离课本的`实际生活中拥有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勇气。比如《植物妈妈有方法》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植物长大的时候,植物妈妈总有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小植物离开她们,去寻找新的生存环境。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实际进行想象。也可以由教师提出建议,学生自己策划主持一些活动,类似一些新闻研讨会,读书感悟交流会等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表达的快乐,能把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长了他们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多方面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现学生思维的发散点,鼓励学生能够进行思维创新,围绕阅读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种模式的训练下,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新的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够被激发,也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以一篇小学课文为例来说明,《风筝》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作者童年自己做风筝,跟小伙伴一起放风筝的快乐以及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意外情况。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思维发散,回想自己放风筝时的快乐,鼓励他们勇敢表达。

4.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于情感交融处渗透语言表达

情感交融对于语文教学的运用也非常重要。情感交融在于通过阅读来创造语境,提供氛围,从而感化学生,加强学生对于阅读的更直观更真实的体验,激发起学生一定程度上的心里认同感。在阅读过程中融入的情感越深,训练的效果就越好。教师在进行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音乐,更能衬托意境,循序渐进,慢慢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情感逐渐融入,升华课堂情感的交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作者的不同情感,或悲愤慷慨,或欢快活泼。对于一些省略号或者作者的留白,鼓励他们勇敢想象猜测,站在作者的位置上揣测心情,通过情感上的交融加深对于课本的理解。

【结语】总之,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阅读教学与语言表达相互贯通,不可分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和利用阅读机会,积极渗透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融入文章,并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增强他们对于文章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燕窟,在园读教学中落实语盲文赏表达训继[J] 新课程(小学》, (09)

[2]桂界里,试论小学语皮闻读教学中语言表达利练的方法[J] 语麦天地,20 15 (27)

篇12:说话能力的课堂训练方法谈

高闸侯桥小学 潘春雪

摘 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

关键词:说话 ;训练;表达

在刚接触一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中,我常常能碰到这样的状况:在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后,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可很多学生回答起来却语无伦次。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却无从说起,一个字或一个词都重复了好几遍,怎么也说不出重点。如何才能使学生对答如流呢?我想还是得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说话)下功夫。

一、培养孩子说话能力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

二、一年级语文课堂实施方法 S版语文第一册分为汉语拼音,识字,语文百花园,课文四个部分。下面我就这几部分着重谈一谈。

(一)、“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初入学的儿童,虽然没有经过对语言文字的规范、系统的学习,但他们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受和表达的基础。入学后,他们接触最广、使用最多的便是汉语拼音,大量地学习字母发音,书写记忆字母字形,拼读音节,繁琐单调而枯燥,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目前S教版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意境优美的情景图,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请教了几位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给了我很好的建议:在拼音教学中尤其要利用情境图,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如教学声母“d”与单韵母“a” 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dā——搭 搭建 爸爸在家里搭建了一座小房子;dá——答 回答 今天我回答了一个问题,老师给我竖起大拇指;dǎ——打 打人 老师说打人是不对的;dà——大 长大 我想快快长大。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音节,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既巩固了拼音,又拓宽了思维,还活跃了课堂。

(二)、“识字”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去除拼音后),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很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这时若能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会怎么样呢?

我是这样做的:《我在家里贴字卡》这一课,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家里的物品展示在黑板上,先教学生认识书中的词语,在巩固的时候,我就出示图片,让学生在众多卡片找出这个词语。比如:我在黑板上出示电视的图片,那么学生就要在卡片中找出“电视”这个词,然后贴在黑板上。我发现在活动中利用学生表达欲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学习汉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又练习了说话能力。

(三)、“语文百花园”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在练习中主要是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学笫一册语文百花园二中的“口语交际”——能说会道:“我想和你做好朋友”,你想和哪位同学做好朋友?为什么想和这位同学做好朋友?把你的想法跟这位同学说一说。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老师适当的评价,然后全班活动说出你想说的话,最后全班交流,再请学生做一下评价,谁讲的最好,最生动,通过这样的训练,我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交际。

这些形式是一个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准备,课堂上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说,都愿意说,都会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说话,学会交际。

(四)、“课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运用课文插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提高口语的规范性,促使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观察插图时,先让学生,按一定顺序,一项内容,一项内容说出来,然后让学生连起来说。我先让学生按图的顺序逐一观察,大体说出图意,再让学生连起来,然后图文结合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插图的,自己哪些内容没有说好,应该怎样说。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逐渐把话说得具体起来。如教《十二月歌》,在学生观察插图,口述图中画了什么后,再让他们认真读课文,弄清“每一个月都有哪些特点,不同的月份人们都在做哪些事”等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看图说话。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延续课文内容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注意安排这一练习。如学了《司马光》一文后,让学生延续课文说一段话。我先创设情境:“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他的救了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会说些什么?大人会怎么样?其他小朋友呢?”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合理安排情节,让学生接着说下去。通过学生自己练,同桌互练后,再指名说。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说话的内容就有了条理性、具体性、逻辑性。

上一篇:公路工程归档资料目录下一篇:质量管理学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