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2024-05-09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共15篇)

篇1: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一、破除常规法

有一个年轻人给另一个年轻人出了一道趣味智力测验题:“昨天我父亲碰到一场雨,当时没戴帽子,也没有撑雨伞,他头上什么也没遮,结果他的衣服全淋湿了,但是,他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湿。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道题很简单,如果按照常规解答就无法回答。因为头上有头发,怎么能够不湿呢?所以,必须破除常规:设想这个人头部没有头发,是个秃子,这样才能解答。事实上这个人真是个秃子。这就是破除常规思维训练法。

二、追根求源法

一天夜里,有一个姑娘正在街上行走,突然,从旁边窜出三个歹徒来,企图施暴,这时,姑娘从手提包里拿出一把枪,对准歹徒,叫他们迅速离开。歹徒认为姑娘拿出来的是玩具,一点不怕,猛扑上去。于是,枪声响了,两个歹徒闻声倒地,被打死了。另一个歹徒正拔腿要跑,被行人抓住了。这时,派出所民警也来了。大家一面指责歹徒为非作歹,一面又怪姑娘不该把人打死。正在议论纷纷,两个歹徒忽然活了过来,从地上爬了起来。试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回答此题,关键在于枪上。这支枪肯定不是真枪,因为真枪能把人打死,死人是不能复活的。此枪也不是玩具,因为玩具是打不死人的。那么,这是什么枪呢?这就要追根求源,一直要找到这是一支既能打昏人又能使人复活的枪。这究竟是什么枪呢?原来是一支麻醉枪,姑娘是动物园的驯兽员。这就是追根求源思维训练法。

三、谐音拼读法

有夫妇两人,都是音乐教师。一次,为了买一样东西,妻子到丈夫的办公室去,在办公桌上用纸写了四个字:“5632”。同事们看了都不知何意,但丈夫回头一看,立即就明白了,把需要的东西买了回来。请问“5632”是什么意思?

原来,“5632”是“速拿米来”的意思。“5632”是四个音符。这就是谐音拼读思维训练法。

四、数字去除法

大河上有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五分钟。桥中间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通过,就叫他回去,不准通过。有一个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终于通过了大桥。请问:这个聪明人想了一个什么办法通过这座大桥?

聪明人想的办法是:从东往西过桥,走了两分半钟即转过脸来往东走。当看守者出来见到他时就命令他往回走,这样就可以掉转头来过桥了。三分钟减两分半钟,就可通过,这就是数字去除思维训练法。

五、推理分析法

有一天正晌午,邵康节(北宋著名哲学家)和他12岁的小儿子邵伯温在院子里乘凉,突然院墙外边伸出一个人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了回去。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瞅啥?”伯温说:“八成是个贼,想偷东西,看见有人,又走啦。”“不”,邵康节说,“他是找牛的,不是贼。”儿子不信,跑出门去向那人问是不是找牛的。“是呀!”找牛的人说,“小兄弟,你咋知道我是找牛的?”试问,他爹怎么知道这个人是找牛的?

邵康节是这样解答的:伸出头的人若是个贼,见院子里有人,便会立即缩回去。他见院子里有人,还是瞅一圈,这说明是寻找东西,而且是寻找会动东西,只瞅一下而没仔细看,说明是个大东西,看他样子是农民,所以准是找牛的。

★ 口才训练的方法及技巧

★ 右脑开发训练有哪些方法

★ 训练开发孩子右脑的方法

★ 观后感写作有哪些方法技巧

★ 开发大脑潜能方法推荐

★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 肌肉训练技巧

★ 学习高中生物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 造价师学习技巧与方法有哪些

★ 宝宝左右大脑开发的方法

篇2: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请在10个十字上加最多三笔构成新的字.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请在“日”字、“口”字、“大”字、“土”字的上、下、左、右,上下一起各加笔划写出尽可能多的字来(每种至少3个)。

发散思维练习2:观念的流畅

尽可能多地说出领带的用途

尽可能多地说出旧牙膏皮的用途

什么“狗”不是狗,什么“虎”不是虎

什么“虫”不是虫,什么“书”不是书

什么“井”不是井,什么“池”不是池

发散思维练习3:雨伞存在的问题:

1、容易刺伤人;

2、拿伞的那只手不能再派其他用途;

3、乘车时伞会弄湿乘客的衣物;

4、伞骨容易折断;

5、伞布透水;

6、开伞收伞不够方便;

7、样式单调、花色太少;

8、晴雨两用伞在使用时不能兼顾;

9、伞具携带收藏不够方便;等等。

解决方案:

1、增加折叠伞品种;

2、伞布进行特殊处理;

3、伞顶加装集水器,倒过来后雨水不会弄湿地面;

4、增加透明伞、照明伞、椭圆形的情侣伞、拆卸式伞布等;

篇3: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清新隽永, 优美细腻, 形式自由灵活, 篇幅短小, 情文并茂。又由于它取材广泛, 摇曳多姿, 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 让人陶醉, 让人喜爱。所以它是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的重点对象, 受到命题者的无比青睐。因此, 解答散文阅读试题应更加周密, 让思维触觉深入到文章的各个角落。

【知识导学】

综观近几年中考语文试题, 我们应该了解散文阅读考点的几个特点:

1.考查散文的类别。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叙事散文是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 散文;抒情散文包括写景文和咏物文两个门类, 是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议论散文是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这三种散文阅读的考查青睐于前两者。

2.考查散文的范围与内容。考查所选用的散文, 大部分都是课外的, 且多出自名家之手, 内容涉及对乡土文化文明的思考、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感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渴望与讴歌, 等等。

篇4: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思维训练方法

现阶段,农村小学受学校规模和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进行单个学科某个内容教学法的研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缺乏学科间的沟通和了解,人为地割裂了学科间的联系。学科间所传授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的不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混乱,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对小学生应合理地进行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参加“一带三”教学课题研究,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整体实验和初步探索。

一、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反映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激发左右脑,使大脑得到全面发展。为了使学生学会科学用脑,我们采取如下做法:

1.利用思维导图备好每一节课,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

整体实验班日常教学,我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实验老师常坐在一起备课,研究、讨论向学生传授思维方法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授新课前认真备好每一节课,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组织教学时,尽可能“暴露”学生自我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把知识建构成一个体系,便于记忆和理解。我们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数学科《用字母表示数》的备课,首先从思维导图的两大方面设想:(1)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些什么呢?让学生明白用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表示运算定律、公式,还可以表示计量单位,以及表示未知的数量等。(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呢?由于设计的表格有运算定律和字母表示法,学生就很容易对比出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是简明易记、便于应用。然后利用这些设想设计整节课,板书在黑板上,使学生思路清晰、便于记忆。

2.利用思维导图上课,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

思维导图是记忆路线图,为学生课堂学习提供方便,以网络形式快速记忆所学知识,可以把一些琐碎、凌乱的知识采用知识链表征出来,可以帮助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课文。

比如,《桂林山水》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丽景色,教师抓住课文的核心部分“山”和“水”展开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答桂林的山美、水美各体现在哪?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正中间用简笔画先画出山水的图画,在图画的旁边板书:山、水。这样《桂林山水》的第一步的思维导图就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了。接着,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山”、“水”的特点,利用思维导图分别板书“山:奇、秀、险;水:静、清、绿”,思维导图的二级分支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看到思维导图中的重点词汇,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为了让学生再现知识,教师创设一个个情景,逐个出示描写水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分别以朗读形式品味、想象水的美,抓住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中“水”的三级分支,分别在静、清、绿三个特点后写出“感觉不到流动”、“看见江底的沙石”、“像翡翠”。然后让学生看着思维导图回忆或联想课文的内容,把描写水的特点的句子尝试着背诵。看到学生把这部分内容顺利地快速地背诵下来,老师喜在心上。学习“山”的特点时,引导学生先自学再汇报,然后派代表上台完成思维导图中“山”的三级分支。学生把相应的词语贴在合适的地方,教师心里感到甜滋滋的,这样一幅完整的《桂林山水》的思维导图就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在教学中,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记忆重点词句,而且能帮助学生快速地背诵精美段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根本。

新课授完后,除了布置相关练习当作业之外,我们让学生回想所学知识,然后画一幅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思维导图,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图片进行表征。

起初,学生们认为画一幅画给老师就可以了,所画内容中的二级分支与三级分支没有联系,没能够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为此,我们三位老师查阅大量的书籍,找到了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如下:

(1)画思维导图的工具

①空白纸张

②彩色水笔和铅笔

③你的大脑

④你的想象

(2)绘制思维导图的七步骤:

①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

②用一幅图画或图形表达你的中心思想。

③绘制过程中使用不同颜色。

④把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⑤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一条直线。

⑥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⑦自始自终使用图形。

(3)教会学生绘制自己的第一幅思维导图,让学生感受思维导图给自己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方便,体验成功的乐趣,对绘制思维导图感兴趣。

通过上面的指导、教师的演示,学生很快掌握了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能把每节课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在实践中,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改进自己的思维导图。比如,可以利用想象,使用思维导图的元素“图画”和“图形”来改进这幅思维导图,并且运用联想来扩展这幅思维导图;学生由一个关键词会联想到更多的词,由词联想到更多的事物。如,绘制《桂林山水》中“山”的特点之一“奇”时,学生在每一个关键词旁边画一个能够代表“山”特点的图形,用图形表现山像老人,像巨象外,并联想到像猴子、像仙桃等。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增强记忆力和想象力。

4.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源泉。

复习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再现和回顾。为了让学生科学地用脑,提高学习能力,我们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再现和回顾。具体做法如下:(1)新授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请学生上黑板画思维导图,或者学生一边回忆已学的知识,一边在白纸上把关键知识点用思维导图进行表示。(2)在单元复习时,让学生围绕每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点,构建一个用思维导图表示的知识体系。(3)学生看着思维导图大声地读说,把关键的知识点通过声音植入大脑中,提高了其记忆力。(4)课后,让学生把教师指导下所画的思维导图挂在家里,依据记忆遗忘的规律,当天、第二天、一周后都看一次,边观看边记忆,由关键词联想所学过知识,巩固旧知。

三个学科的教学、复习和练习,都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提高思维能力。这样,全班学生初步掌握思维导图的绘画方法,并能自觉地运用思维导图。

二、大脑冥想训练法

冥想是大脑处于放松的宁静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或某种想法上,长时间反复练习,进入更高层次的意识;让左脑平静下来,让意识听听右脑的声音,达到科学用脑的境界。

1.上课前的几分钟,三位老师无论

谁上课,都会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把所有杂念都抛开,随着音乐放松身体;接着用1—3分钟时间,教师把前一课所学的内容用优美的语言慢慢地复述一遍;然后让学生在大脑里再冥想一遍教师所述,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2.上完一节新课后,我们让学生巩固新知,闭眼进行冥想,把本节课的知识在脑海里重现,加深记忆。

3.学生在一天各个学科学习中学到很多知识,必须进行系统的复习、记忆。睡觉前进行冥想、记忆的知识是很牢固的。所以,我们每天上完课都会提醒学生睡觉前回想一天各个学科的知识。近一年的实验中,很多学生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记忆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用心读书法

所谓用心读书,就是读书要用心体会,要专心、要思考,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平时,我们训练学生用心读书。

1.小学生对读过的书中的知识容易忘记,我们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分别就语文、英语和数学,让学生认真看着书本放声读书,使声音传回大脑,诱发记忆。要求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己读书。全班学生慢慢地养成了自觉读书的好习惯,教室总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2.默读能集中注意力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我们提倡学生学会默读,就是用心读书。默读时,要注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或者习题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手到,就是边读边动笔划出重点词句。比如,数学的应用题教学,让学生通过默读来分析、理解题目,并找出解题的方法。每次测试发现学生对重点的知识掌握得较扎实。这些读书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四、腹腔呼吸法

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大脑很容易疲劳。大脑长时间供氧不足,会使神经细胞萎缩,记忆力减退。所以,要教会学生放松自己,给大脑供氧。

首先,实验前阶段,我们教给学生腹腔呼吸的方法:引气从鼻入腹,吸足为止,久住气闷,乃从口中细细吐出,务使气尽,再从鼻孔细细引气入胸腹。这种腹式深呼吸,吐故纳新,使人神清气爽。做腹式呼吸时,可仰卧于床上,松开腰带,放松肢体,思想集中,排除杂念,由鼻慢慢吸气至大脑,鼓起肚皮,每口气坚持10—15秒钟,再徐徐呼出,每分钟呼吸4次。

其次,学生掌握了腹腔呼吸的方法,我们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腹腔呼吸。如上课前,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静心地进行腹腔呼吸。有的学生高兴告诉我们:腹腔呼吸使整个人精神多了,能集中注意力学习。老师从课堂气氛中感受到学生的注意力比以前集中,学习能力也增强了。课后,我们要求学生随时给自己的大脑供氧,减轻大脑的疲劳,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通过一年多的全脑训练,学生掌握了全脑训练的要领。我们整体实验班即三个学科运用统一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科学用脑,使学生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增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学习力。有个别学生尚不适应这种思维训练的方法。以后的教学实验,我们将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5:发散思维训练方法有哪些

(2)每天早晨有许多职工乘汽车上班,交通非常紧张,有哪些办法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呢?

(3)你对电话机的铃声可以做哪些改变?

(4)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哪些方式可以运用?

发散思维练习5:结构扩散

用8根火柴作2个正方形和4个三角形(火柴不能弯曲和折断)。

篇6:小学生语文思维训练方法有哪些

观察是思维的起点,有人称观察是“思维的知觉”。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显著特点,指导学生动眼观察,以启发其思维。小学生因其年龄关系,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的。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指导他们学习新课。如在教学《亲人》时,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是“亲人”吗?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切合了他们好奇心强的特点,可以较好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为掌握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事实上,观察与思维是互为表里的统一体,学生由近及远,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的观察过程,也就是他们沿着这一路线展开思维的过程;只不过观察是思维的外显行为,而思维则是观察的内在活动罢了。充分认识观察与思维的内在关系,我们就能更加自觉地通过动眼观察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动口表达,激发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人们的认识活动都是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有通过语言的表达,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动口的欲望。要善于启发,善于设问,将问题摆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不断设疑,问疑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动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提问而言,就有“直问”和“曲问”之分。

所谓“直问”,是指疏通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较为直白的提问;所谓“曲问”,是指有一定难度,富有思考性的提问。为了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受到训练,我们必须因材施教,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多用“直问”,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多用“曲问”。动口表达的训练还应注意思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首先,必须准确地回答问题,也就是说要扣住问题的中心,答在点子上,而不是答非所问。只有这样的动口表达才具有思维的准确性。其次,要求学生完整地回答问题,就所答的内容来说应是全面的,就所用的语言来说在结构上是最完整的。也只有这样的动口表达才具有思维的完整性。

三、动脑思考,展开思维

启发动脑,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反映在思考问题的自觉性上。教学是要鼓励学生动脑,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获得知识的能力。启发动脑,要在知识的关键处质疑,在思维的展开点设问,做到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富有启发性。这里有两种倾向需要注意纠正:

一种是训练要求过低,没有动脑思考的价值。例如《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一课中的“别饿坏了那匹马”一句在课文中出现过三次,每次出现的用意是不一样的。有位教师在教学中直接说出了“别饿坏了那匹马”,不仅告诉学生分别是什么用意,而且进行板书,这是让学生“伸伸手,结果子”,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没有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另一种是人为制造深奥,损害了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如《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一段:“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仅此一句很平实,明白的话,有的教师却要学生动脑思考,完成四项训练:一是“浓缩”,要求学生把这句话的词语“浓缩”出来。二是“类比、递向思考”,要求学生“类比”各自的故乡,各自喜爱的水果,并据此作莫名的“递向思考”。三是“剖切”,要求学生将这句话“剖切”成上半句和下半句。四是“聚敛”,要求学生把“剖切”开的两部分再找“闪光点”,如“爱”字,并以此为所谓的“闪光窗口”,“辐射”开去,领会出段意,从而在心中“泛起”所谓的“一波涟漪”。

由此不难看到,这种人为制造的深奥训练,把本来平实的语句变得晦涩难懂,乍看起来是一种“创新”,但仔细审视就会发现其华而不实的石弊。如此动脑思考,只会把学生的思路搞乱,当予以纠正。

四、动手写作,拓展思维

写作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思维过程。从材料的收集,到主题提炼,到语言的选用等,都离不开慎密的思考。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观察事物——收集材料——思维加工——转化为语言文字的反映过程。因此,动手写作,是拓展学生思维领域,提高学生思维层次的重要途径。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动手写作有仿写、续写、改写、命题作文等多种形式。仿写要根据小学连句成段的一些规律,采用下列几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

一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仿写,二是按总起分述的顺序进行仿写,三是按人物连续动作的先后顺序进行仿写。在进行仿写训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根据课文里所写的人物心理活动,对话或故事情节、场面,启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进行联想补充,再进行续写或改写。例如《穷人》一课当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时,就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进行续写。

古诗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改写。例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情深谊厚。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会说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于脑海,再动笔改写就化难为易了。至于命题作文,则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高层次的思维训练。

篇7:提高老人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多一点悠闲,多关心家人与朋友,多培养几种爱好,热爱生活,积极生活,自然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美好而值得记忆的事。这些都对增强记忆力有好处。若是长期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大脑可能不再如愿。还是把生活节奏放慢些,可使思维清晰很多。因为,处理新的信息时如果让自己放松些,记忆障碍一般就不会发生。

篇8: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1. 推理法与归纳法

推理与归纳是培养、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最基本方法, 许多学科知识一般规律的得出都需要运用推理法与归纳法来实现。尤其是数学学科的知识, 其包含许多法则、性质、运算定律等, 这些内容和结论一般都是采用推理的方法来生成, 利用归纳法来总结和概括出一般规律。

2. 分类法与比较法

一般情况下, 学科知识的加工与整理都需要运用分类法来辅助, 同时还需要运用比较法来研究同类或不同类对象的相同点、不同点, 以此推理和得出新的结论。分类法与比较法是人们展开想象、思维的基础, 其融合并贯穿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的整个过程。

3. 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与分析法是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被研究对象本质的思维方法, 其中综合法是指将研究对象的所有关联内容都联系起来进行整体的系统研究;而分析法则与综合法不同, 是指对研究对象进行适当分解, 有针对性地研究各个组成部分。综合法与分析法一个从整体出发, 一个从细致出发, 两种方法以互补的方式促进着人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

4. 概括法与抽象法

概括法是指对同类事物的同一本质属性进行概括, 以获得统一适用的规律, 而抽象法是指将客观事物中的本质与共性提出来并转化为简单具体的模型。概括法与抽象法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对概括法与抽象法的掌握。

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 精心设计数学课堂, 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 因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的教学, 积极采用合适、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慢慢进入到逻辑思维的培养当中, 并从中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探究乐趣和成功喜悦。

2. 重视问题的引出, 正确指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问题的提出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来解决问题, 进而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掌握思维及能力。从本质上说,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复杂的思维活动, 教师需要借助问题教学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进而正确指导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因而,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重视问题的引出, 借助问题来展开教学, 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指导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逻辑思维的常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 以促进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

3.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一道数学题的解决方法可能有许多种, 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思维特点与知识的掌握水平来寻找解题的方法,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 在正确思路的引导下积极寻求解题的多样化。如此, 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就是在思考问题、寻求多样化解题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所以教师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局限于对一种解题方法的讲解以及固定学生的数学思维形式, 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 在严密逻辑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想象、思考, 鼓励学生寻找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及能力的不断发展。

4. 提高练习题的难度,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之后, 还需要通过做练习题来加以巩固, 当然要想通过数学练习题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就需要加大数学练习题的难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设计一些难度适当的数学练习题, 在一定基础上提高练习题的难度, 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思考来完成作业, 从而在不断解题的过程中训练和提高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同时, 学生通过攻克这些难度适当的数学练习题, 不仅训练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结束语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非常重要, 这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因而, 小学数学教师更需要从小抓起, 充分认识培养与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大意义, 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淋淋.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 2010 (1)

篇9:加强思维训练 培养思维能力

一、加强画图能力训练,培养思维的形象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形象思维。画图可以把比较抽象的思维形象化,它是解决应用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注意从直观入手,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通过画图来形象地揭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水果店有一批水果,运出总数的5/8后,又运进700千克,现在水果店里的水果正好是原来的2/3。原来水果店的水果有多少千克?

此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而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后则一目了然。

通过画图,突显了量率对应关系,学生很快就理清了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了下列解法。

(1)从左往右观察,这批水果的〔5/8-(1-2/3)〕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5/8-(1-2/3)〕=2400(千克)。

(2)从右往左观察,这批水果的〔2/3-(1-5/8)〕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2/3-(1-5/8)〕=2400(千克)。

(3)从两端往中间观察,这批水果的〔1-(1-5/8)-(1-2/3)〕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1-(1-5/8)-(1-2/3)〕=2400(千克)。

(4)从整体上观察,这批水果的(5/8+2/3-1)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5/8+2/3-1)=2400(千克)。

二、加强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培养思维的整体性

概括也是思维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如果一个人对所学过的知识不加回味和小结,那么这些知识只不过是一盘散珠。归纳概括知识恰到好处,就能把一颗颗知识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例如,学习了有关数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整理了这部分知识的内容,画出了图形之间的联系图。

通过归纳概括,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整体认识,而且印象深刻。

三、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解答应用题要具有多种思维方法,其中逆向的思维方法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的。逆向思维是从事物的结局出发,一步步地从后向前判断推理。

例如,新华书店卖出一批书,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5,第二天卖出余下的1/3,第三天卖完3200本。这批书有多少本?

这道题用顺向思维解答较难,由于题中两个分率的单位“1”不同,要统一成以总数为单位“1”。因此,要把第二天卖出余下的1/3转化为第二天卖出的占总数的(1-1/5)×1/3=4/15,这样两个分率所依附的单位“1”才相同。根据对应法求出这批书有:3200÷〔1-1/5-(1-1/5)×1/3〕=6000(本)。为了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除了引导学生用顺着思路统一单位“1”,还要引导学生倒着推。从最后两个条件想,以余下的本数为单位“1”,第三天卖完的3200本,正好占余下本数的(1-1/3),求出余下的本数是3200÷(1-1/3)=4800(本),再往回想第一个条件,4800本正好占总数的(1-1/5),进而求得这批书有4800÷(1-1/5)=6000(本)。

数学中有许多关系式都是互逆的,但是可逆性联想的形成并不是很容易的,这就要求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四、加强假设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开阔性

为了培养学生多种解题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假设思维的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甲、乙两筐苹果,甲筐苹果个数是乙筐的2/3,若从乙筐拿20个苹果放到甲筐,两筐苹果个数相等,甲、乙两筐原来各有多少个苹果?

这道题是进行假设思维训练的好素材,利用思维训练课时间让学生讨论,得出了以下解法。

(1)假设把乙筐苹果原有个数看作单位“1”,那么甲筐苹果原有个数比乙筐少1-2/3=1/3,正好少20×2=40(个)。因此,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40÷1/3=120(个),甲筐原有苹果个数为120×2/3=80(个)。

(2)假设把甲筐苹果原有个数看作单位“1”,那么乙筐苹果原有个数是甲筐的1÷2/3=3/2,乙筐苹果原有个数比甲筐多3/2-1=1/2,正好多20×2=40(个)。因此,甲筐原有苹果个数是40÷1/2=80(个),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80+40=120(个)。

(3)假设两筐苹果个数之和为单位“1”,那么原来乙筐原有苹果个数占两筐苹果个数和的3/2+3=3/5,后来占两筐苹果个数和的1/2。两筐苹果个数和为20÷(3/5-1/2)=200(个),所以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200×3/5=120(个),甲筐原有苹果个数为200-120=80(个)。

(4)假设两筐苹果个数差为单位“1”,那么甲筐原有苹果个数是两筐苹果个数差的2÷(3-2)=2(倍)。因此,甲筐原有苹果个数为20×2×2=80(个),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80+40=120(个)。

有了假设思想,就可以发展抽象思维,对解题就增加了一个思路。解题能力就是一次飞跃性的提高,假设需要勇气,假设需要摆脱一般思路,是一种大胆的设想,也是一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

五、加强量不变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辨证性

在小学数学习题中,有一部分题目的特点是:不论条件如何变化,有一个量始终是不变的。为了使学生抓住这部分题目的解题关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建立和培养量不变的思想。

例如,甲站有汽车192辆,乙站有汽车48辆,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的汽车有21辆,从乙站开往甲站的有24辆,几天后甲站汽车是乙站的7倍?

解这道题需要有量不变的思想,甲、乙两站车辆对开,车辆总数192+48=240是不变的,抓住这个“不变量”,从问题倒推,先算出甲站汽车是乙站的7倍时,乙站的车辆应有:240÷(7+1)=30(辆)。由于每天乙站开往甲站的车辆比甲站开往乙站的车辆少24-21=3(辆),可算出乙站是30辆时需要的天数:(48-30)÷(24-21)=6(天)。

又如,某校园里,柏树棵数是柳树的4/5,柳树若减少15棵,则柳树就是柏树棵数的7/8,原柏树、柳树各多少棵?

从题意可知,柏树前后棵数没有变,是个不变量,以柏树为单位“1”,把“柏树棵数是柳树的4/5”转化成柳树棵数是柏树的5/4,对比以柏树棵数为单位“1”的两个条件,柳树棵数和不变量柏树棵数相比,由5/4减少到7/8,就是因为柳树减少了15棵。因此,15的对应分率为5/4-7/8=3/8,则可求出单位“1”柏树的棵数有:15÷3/8=40(棵),原柳树有40÷4/5=50(棵)。

通过以上两例,说明量不变的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是存在的,应该渗透给学生。

六、加强转化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转化思想的建立,是解答复杂应用题的重要条件。学生有了转化的思想,就能使一些无从下手的题目,化难为易,顺利解答。当然,一种思想的建立,不能企图一两节课完成,而是潜移默化地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

例如,修一段公路,已修全长的3/5又15千米,剩下的公路是已修公路的1/3。这段公路长多少千米?

此题由于两个分率的单位“1”不同,若用一般的思路解,解法麻烦,解题思路难懂,学生难于接受。如果学生建构了转化的思想,就能洞察到条件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从而避繁就简,巧妙转化,获得多解。

学生在比较了含有分率的两个句式后,沟通了两个条件之间实质性联系,将“剩下的公路是已修公路的1/3”,转化成已修公路是全程的3/4,剩下的公路是全程的1/4。接通了两个条件的联系,顺利地完成了单位“1”的转化,获得下列解法:

(1)15÷(3/4-3/5)=100(千米)

(2)15÷(1-1/4-3/5)=100(千米)

(3)把一段公路分成相等的(4×5=)20份,已修的(3×5=)15份,减去已修的(3×4=)12份正好是15千米,求得每份是(15÷(15-12)=)5千米,全程(5×20=)100千米。

(4)解:设一段公路长为х千米。3/4х-3/5х=15或х-3/5х-1/4х=15。

任何自然科学的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思维训练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启发、引导、点拨。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发挥好点拨、引导的作用。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并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客观条件。

篇10:提高老人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要记住的事情上,然后赋予它的意义。我们如果曾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件事情上,那么,无论我们是否想记住这件事,都必定能记得住。比如我们容易记住广告歌诀,它总是伴随喧闹的广告播出,还运用了押韵与音乐,有助于记忆。把枯燥无味的事物简单地组织起来能帮助记忆;又如杂乱无章的货单,可将其内容分门别类,设法减少须记事项的数目。

篇11:经典的思维训练题目有哪些

经典的逻辑思维训练题

一、某岛上有三个奇怪的村庄,甲村的人从来不说谎,乙村的人从来不讲实话,丙村的人一句实话跟着一句谎话,一句谎话跟着一句实话,并且开始的一句是实话还是谎话没有准。有一天,张三、李四和王五到岛上观光,碰到两个导游,他们都说对方是丙村的。

当这两个导游做裁判,看张三、李四和王五三人谁抛石头抛得远时,他们给出不同的结论:一个说:“张三第一、李四第二、王五第三”另一个说:“王五第一、张三第二、李四第三,”那么两个导游各是哪村的?三人名次如何?(写出具体推理过程)

二、有张三,李四两个人。张三只说假话,不说真话;李四只说真话,不说假话。他们回答问题时只通过点头和摇头来表示,并不说话。有一天,一个学者面对两条路X和Y,其中一条通向首都,另一条通向小镇。他面前站着张三和李四其中的一个人,但他不知道是张三还是李四。也不知道“点头” 是表示“是”,还是表示“否”。他只须问一个问题,就可以确定哪条路通向首都。

经典逻辑思维训练题答案

这个问题应该如何问?(写出具体推理过程)第一题;两导游的构成只能是:甲村+甲村;乙村+乙村;丙村+丙村;甲村+乙村;甲村+丙村;乙村+丙村;六种结构

1.很容易排除:甲村+甲村;甲村+乙村;乙村+丙村

2.若两人都是乙村的,他们说的都是假话,则三人排名:李,王,张;

3.若两人都是丙村的,他们第一句说的是真话,则后面说的是假话,所以三人排名为:李,王,张;4.若为甲村+丙村结构,丙第一次说了谎话,第二次应该说实话,甲是一直说实话的,所以两人对三人名次的答案应该相同,结果是不相同,所以不为甲村+丙村结构;所以,三人排名很容易确定,分别为:李,王,张两导游可能都来自丙村,也可能都来自乙村。

若三人的真实排名是李第一,王第二,张第三,则两导游只能判断可能来自丙村,也可能来自乙村;若真实排名与推断不符合,则两导游来自丙村。第二题:很简单他只要站在任何一条路上,对着其中一个人问:“如果我问他(另一个人),这条路不通往首都,他会怎么回答?”若两人都都摇头,就往这条路走,如果都点头,就往另外一条走。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篇12:创新思维训练有哪些环节

创新思维训练的环节

按照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我们必须突出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初步掌握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细性、敏感性和知觉性的特征,它的思维方法有许多,包括发散性思维、质疑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横向思维等。在训练中,同学们不仅要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这些方法,还深切领会到了这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无比奇妙的作用,并能自觉地把这些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去。

第二基本创新思维的训练。这是在掌握创新思维方法的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规范和技能,基本思维程序是:“观察——联想——思考——筛选——设计”。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是创新思维的起点,通过观察,触发联想,提出问题,然后进入广泛深入地思考,设想出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科学的筛选,选出较好的设想再进行周密的设计。

第三系统综合能力的训练。创新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它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种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该训练就是要使同学们把学到的各种思维方法、技能融会贯通,系统把握,综合运用。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辩证地而不是教条地,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创新性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四联系实际,进行创新思维的实践。这是成功的关键。

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即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世界上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如有一道奥林匹克(OM)语言即兴题,要求说出尽量多的虚假的东西,同学的答案五花八门,有普通的如假发、假酒、假话,有创新性的如假肢、假新闻等。这样围绕某个事物横向或纵向的展开联想,可有效的提高同学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为创新性思维打好扎实基础。

创新思维的特征除了非常规性外,还有创新思维的积极主动性。积极主动性显然是对进行创新的人所提出的要求,要创新新的事物,新的方法,就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和进取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思人之所未思”,去创新地解决问题;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更需要创新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去敏锐观察,发挥想象,活跃灵感,标新立异,把一个人的全部积极的心理品质都调动起来。举个例子来说明想象巨大的“负作用”。有一条30厘米宽、数米长的木板放在地上,让同学从木板上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可以说任何一个同学都能毫无困难地完成这件事情。然而,把这条木板放在两个悬崖峭壁之间,尽管这木板足够结实,是否每同学都敢走过去?看到木板下面的深渊,像狼牙一样尖利交错的岩石,飘浮的云朵,若是一不小心摔下去,你想象—下那结果会怎么样?轻者腿断胳膊折,重者摔成肉饼,呜呼哀哉!想象到如此的凄惨场景,你还有胆量走过去吗!

2005年4月3日,中国斯诺克公开赛落下帷幕。在引人瞩目的决赛中,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令人信服地以9-5击败世界排名第二的苏格兰名将斯蒂芬-亨得利,历史性地获得个人职业生涯首个斯诺克排名赛世界冠军,也是中国选手第一次获的斯诺克世界冠军。18岁的丁俊晖表现非常出色,他近乎完美的表演又一次使国际台球界震惊了。丁俊晖之所以被誉为斯诺克“神童”,这与他过人的天分和刻苦的训练密不可分。但有个外因是其他“神童”不容易遇到的,这个外因就是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他以“一系列非常规思维”的毅力以及非凡的洞察力、鉴赏力、预知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儿子的培养之中。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得到一个启示:如果经常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遇到类似事情,可以选择的方案多了,也许还能有什么新故事流芳百世呢!

一位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连续30年的实验,他挑选了1000名智力超常的儿童(智商在151以上)进行跟踪实验。这些智力相近的儿童,后来成就相差却很大,有的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的则平庸无奇。心理学家仔细研究了20%最有成就的对象和20%最无成就的对象,发现他们最大和最显著的差别,不在于智力,而在于兴趣、意志、信心、进取心等非智力因素。智慧和修养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基本品质。

要想成为创新人才,首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整天忙于身边的琐事,感情用事,长期在庸俗的气氛中过日子,那就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了。诸葛亮曾说过“夫志当存高远”。为了崇高的目标所从事的工作,就是高尚的事业,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伟大的毅力产生于伟大的目标。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南非的白人种族主义者活动猖獗。为了争取种族平等,黑人运动领袖曼德拉领导黑人开始了非暴力争取自由的运动。为此,他多次被捕并在监狱内渡过了漫长的10多年,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作长期的斗争呢?伟大的目标。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立志、工作和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旅程的尽头是成功。

坚定的信心是创新人才所必须的另一重要品质。日本索尼公司有“不录用专家”的说法,公司的缔造者、名誉总裁井深健说:“索尼成功的关键在于销售、科学技术诸方面不盲从他人。”他们寻求的是乐观、坦率、兴趣广泛、自信心足的人,因为他们认为自信心是创新成功的基石。日本富士山山麓,有一个培养企业领导人的学校。这个学校有一个很特别的课程,就是每天出操时要求同学大声呼喊:“我能行。”因为学校创办人认为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创新人才必须重视的另一要素。传统的教育观念告诉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但是如果成天所要面对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我们可以预见他的积极性将会大打折扣。只有当你对自己的事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不遗余力地追求它,探寻它,采摘其中的珍宝,你的创新力才会开发出来。当然,兴趣人人都有,但兴趣有好坏之差。兴趣真正确立起来,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往往会陪伴人们终生。据心理学家研究,兴趣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直观兴趣。即看到周围美丽的、引人注目的东西,自然引起的兴趣;第二类是自觉兴趣,这种兴趣伴随着思维活动,能从引起兴趣的事物中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丰富的联想;第三类是潜在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包括思维,还加入了意志成分,带有目的性、方向性和持久性。准备有所创新的人应当努力培养自己的潜在兴趣。

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热爱目己的事业。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读高时,最感兴趣的不是物理学,而是中国史,但当他权衡自己的知识结构后,认为自己的兴趣是物理学,于是他选择了物理学。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在物理学领域悟到了其中的乐趣,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他领导的小组在1974年发现了J粒子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被美国军方要人誉为1人可抵5个师。他不仅对空气动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与铁道工程、薄壳结构理论、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和系统工程学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然,作为一个创新人才,还必须具备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崇拜书籍、不盲目从众的思想品质,要具备经常更新思想观念的本领。

锻炼大脑思维的方法

1、灵活使用逻辑。有逻辑思维能力不等于能解决较难的问题,仅就逻辑而言,有使用技巧问题。何来?熟能生巧。学数学可知,解题多了,你就知道必须出现怎样的情况才能解决问题,可叫数学哲学。总的来说,文科生与理科生差异在此,不在逻辑思维的有无。同时,现实中人们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实际上是思想能力强,并无分文理。而且思想也不是逻辑地得到,而是逻辑地说明。

2、参与辩论。思想在辩论中产生,包括自己和自己辩论。例如关于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相反,我认为是保护人权的主权大于人权,不能包括导致国王享用婴儿宴的主权,既必须界定主权,前者有条件成立。导致该认识的原因是有该问题辩论,否则不会去想。

3、坚守常识。其实我很轻松得到关于人权的个人结论,原因是不论大牌专家怎么宏论,我不认同的道理只有一个,我坚守谁都不愿意自己的正当权利被侵犯,除非不得已这样的常识。因为坚守这个常识,就要具体分析主权比如国家保有军队的权利,该权利会在不同情况下要求国民承担不同义务,战时似乎侵犯人权,但这是为每个人安全需要的一种付出,主权必须具有正当性。可见坚守常识及逻辑地得到的结论的重要性。要注意的是,归纳得到的结论不能固守,因为归纳永远是归纳事物的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它违反部分怎样不等于全部怎样的常识,例如哲学。中国人常常用哲学说明问题,总是从一个一般到另一个一般,所以说而不明,好象不会逻辑思维,谬矣。

4、敢于质疑。包括权威结论和个人结论,如果逻辑上明显解释不通时。

篇13: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在阅读教学中, 通过思维训练,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而且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使其由乐思到善思。所谓良好的思维品质, 主要包括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思维品质是智力品质的核心, 而智力品质是智力活动, 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思维品质的培养, 就抓住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就是训练思的速度, 使学生的反应更加迅速。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人类智能的发展、知识的增长需要更多书籍加以记录传播。因此, 无限增长的书籍与有限的阅读时间构成了尖锐矛盾, 对阅读的选择、速度、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维敏捷才能善于迅速地处理应接不暇的信息, 驾驭层出不穷的知识。思维的敏捷与记忆、联想等能力的强弱, 与听说读写技巧的熟练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各种类型思维训练都应有速度的要求。比如搞快速阅读、快速默词、快速听写、快速背诵、快速反应的训练, 既可增大阅读的信息量, 又可使大脑的反应变得更加灵敏。把思维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中, 应要求学生掌握流利和迅速的阅读方法, 学会迅速把握课文的语句, 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 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 而且联想到与所读的内容有关的某些画面、形象、事物, 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迅速的判断和分析, 从而形成既用视力同时又用思想快速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在读写实践中培养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形成思维能力的基础, 又是认识事物的枢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是具备科学的认识能力的标志, 为言语技能的提高准备了条件。心理学家认为,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是其他一切思维的过程的基础”, 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要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 尤其是阅读与写作教学。但在应用中常常犯片面性的毛病, 在阅读教学中, 重分析, 轻综合, 甚至只搞分析, 不搞综合。分析文章仅仅是帮助学生达到认识文章整体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写作教学中的情况则与此相反, 重综合, 轻分析, 不善于引导学生对表达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剖析, 不告诉他们如何将一个整体的事物分解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又怎样安排成若干层次。抽象是在思想上把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和非本质属性或特征区分开来, 从而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 并抽取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概括是在思想上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许多事物, 或将某种事物已分出来的一般的、共同的属性、特征结合起来”, 并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广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阅读教学中给各篇课文总结写作方法, 这是抽象;找出同一类课文的写作方法, 这是概括。在教学实践中, 这方面有两个偏颇:一是只满足于“一篇”的抽象, 而缺少“一类”的概括, 难以形成规律性的知识;二是为了省事, 把教师预先准备好的答案塞给学生, 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抽象、概括的实践, 殊不知学会用什么方法得到答案比知道并记忆答案重要得多。比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得相当普遍, 诸如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比较、章法技法的比较、题材的比较、思路的比较、正误的比较、替换的比较、删改的比较, 等等。比较又是一种写作技法, 对比、类比是比较的具体应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留心比较的方法并自觉地运用它, 既是思维的训练, 又是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

三、在写作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

平时在学生的作文中,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文章, 有的文思混乱, 条理不清, 有文而无章;有的思维阻塞, 思路狭窄;有的列出提纲到写文时却用不上……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开拓思路, 不会有条理地去展开思维活动。长此以往, 就会对作文失去兴趣, 产生畏惧感。所以, 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一篇优秀的作品, 无论语言运用、表现手法, 还是结构安排, 都应称得上典范。对于学生来说, 最直接的范文就是教材。因此, 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可通过范文引路, 以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等手段进行训练。这样练笔不仅对理清原文条理大有好处, 更主要的是可增强自身思维的条理性。对于议论文也可以进行缩写练习, 归纳提要, 写提纲, 使学生逐渐熟悉抽象思维的形式, 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

篇14:强化思维训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思维 训练 方法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86

数学是思维训练的最重要学科,所以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见数学思维由于有无穷的威力才拥有无上的魅力。数学能力的核心就是数学思维,數学学习的目的并非是仅仅获得数学知识,还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提升思维品质。强化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正是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一、创设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学习认知是一个由直观到抽象、由表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教材、教师、教法、环境等外部诱因,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而教师是各种外部诱因中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利用教材、教具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思维展开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导入时创设了“我爱我家比比看”活动情境,让学生比比住房总面积、比比卧室大小、比比自己的床铺大小。学生听说要比一比这些生活中最熟悉的东西,自然是热情倍增,很多学生争相发言。有的学生说:我听老爸说,我们家房子是160平米的,在我们这个区是最大的。有的学生说:我的卧室是14平米,可宽敞了,放得下床铺、书桌、钢琴。

很显然,由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最熟知的,也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所以学生思维很快被激发出来。通过比较,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有了更直观更直接的认知;学生对“平米”的概念也越来越清晰。

二、精心引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拔节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摆脱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精讲中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要准确找到引导点拨的方位角度,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有前瞻性的认知。根据学生思维特点,教师不妨在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梳理好数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对数学现象进行细致观察,运用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方法,将这些数学因素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较为系统的思维认知。

如在学习“认识小数”时,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小数这个概念,很多学生都反映不好懂。为了让学生对小数有更清晰的认知,我特别设计了一道实践操作题:在我们身上找小数。我让学生以直尺为测量工具,在自己身上找小数的存在。我首先做出示范:我的食指为12.3厘米,鞋子为42.5厘米。学生很快就找到操作要领,用直尺在身上到处测量,并记录下小数值。课堂展示时,有学生居然能够量出自己眼睛、鼻子的长度,虽然其准确度较差,但其对小数的认知却更加深刻了。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引导点拨非常简单,但学生却很快就掌握了技巧,这是因为教师对学生认知规律有比较到位的认识。教师带头让学生测量自己的“长短”,学生感到非常新鲜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思维训练。

三、优化案例分析,助推学生思维成长

数学教学案例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客体,教材文本中的教学案例,都是筛选出来的,而且具有典型性。教师对这些教学案例的运用,真正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追求学生知道怎么做,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不过多关注。学生学习充其量就是模仿秀,思维得不到有效促进。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列举“反例”,从反面进行思维突破,这对学生思维开发有重要作用。

教学案例并非要照搬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己设计。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看教材中的案例,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然后提出几个问题: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学生也都能顺利解答。我又给出新问题:找身边不是轴对称的图形。刚开始时,学生表情都很轻松(大概认为这样的问题根本不在话下),可真正找起来却并不顺利,因为我们身边不是轴对称的图形实在是太少了。学生苦苦寻找,终于找到几个不是轴对称的图形,如鞋子、笤帚、抹布、半截橡皮。

在这个反例寻找中,学生可谓是煞费苦心,连半截橡皮都找出来了,这说明学生真的是开动了脑筋。试想一下,如果让学生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学生会很快找出一大堆来,这样还有什么训练价值呢?教师来个逆向思维,让学生找反例,这就是出奇制胜,给学生思维成长增加了催化剂。

学生数学思维生成、成长、成熟需要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生成;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促进学生思维成长;优化教学案例,助推学生思维成长。

篇15:学生思维训练题有哪些

1、765×213÷27+765×327÷27

2、(9999+9997+…+9001)-(1+3+…+999)

3、×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4、(873×477-198)÷(476×874+199)

5、×1999-1999×1998+1998×-1997×+…+2×1

6、297+293+289+…+209

7、计算:有一批待加工的零件,甲单独做需4天,乙单独做需5天,如果两人合作,那么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了20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8、修一段公路,甲队独做要用40天,乙队独做要用24天。现在两队同时从两端开工,结果在距中点750米处相遇。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9、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的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10、有七个排成一列的数,它们的平均数是 30,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3。求第三个数。

11、有两组数,第一组9个数的和是63,第二组的平均数是11,两个组中所有数的平均数是8。问:第二组有多少个数?

12、小明参加了六次测验,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几分?

13、妈妈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 5天要去一次百货商店。妈妈平均每星期去这两个商店几次?(用小数表示)

14、乙、丙两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3∶7,求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

15、五年级同学参加校办工厂糊纸盒劳动,平均每人糊了76个。已知每人至少糊了70个,并且其中有一个同学糊了88个,如果不把这个同学计算在内,那么平均每人糊74个。糊得最快的同学最多糊了多少个?

16、甲、乙两班进行越野行军比赛,甲班以4.5千米/时的速度走了路程的一半,又以5.5千米/时的速度走完了另一半;乙班在比赛过程中,一半时间以4.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另一半时间以5.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问:甲、乙两班谁将获胜?

17、轮船从A城到B城需行3天,而从B城到A城需行4天。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

18、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走52米,小强每分走70米,二人在途中的A处相遇。若小红提前4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小红和小强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

19、小明和小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两人按原定速度前进,则4时相遇;若两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多1千米/时,则3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0、甲、乙两人沿400米环形跑道练习跑步,两人同时从跑道的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跑去。相遇后甲比原来速度增加2米/秒,乙比原来速度减少2米/秒,结果都用24秒同时回到原地。求甲原来的速度。

21、甲、乙两车分别沿公路从A,B两站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甲、乙两车到达途中C站的时刻分别为5:00和16:00,两车相遇是什么时刻?

22、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相向而行,快车的车长是280米,慢车的车长是385米。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11秒,那么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23、甲、乙二人练习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甲跑5秒可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2秒,则甲跑4秒能追上乙。问:两人每秒各跑多少米?

24.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向B跑,当甲跑到B时,乙离B还有20米,丙离B还有40米;当乙跑到B时,丙离B还有24米。问:

25、在一条马路上,小明骑车与小光同向而行,小明骑车速度是小光速度的3倍,每隔10分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小光,每隔20分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小明。已知公共汽车从始发站每次间隔同样的时间发一辆车,问:相邻两车间隔几分?

26、一只野兔逃出80步后猎狗才追它,野兔跑 8步的路程猎狗只需跑3步,猎狗跑4步的时间兔子能跑9步。猎狗至少要跑多少步才能追上野兔?

27、甲、乙两人在铁路旁边以同样的速度沿铁路方向相向而行,恰好有一列火车开来,整个火车经过甲身边用了18秒,2分后又用15秒从乙身边开过。问:

(1)火车速度是甲的速度的几倍?

(2)火车经过乙身边后,甲、乙二人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相遇?

28、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那么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1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0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30%,那么也比原定时间提前1时到达。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29、完成一件工作,需要甲干5天、乙干 6天,或者甲干 7天、乙干2天。问:甲、乙单独干这件工作各需多少天?

30、一水池装有一个放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放水管5时可将空池灌满,单开排水管7时可将满池水排完。如果放水管开了2时后再打开排水管,那么再过多长时间池内将积有半池水?

有关于5年级的思维训练题二

31、做一个长8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鱼缸,至少需要玻璃( ),最多可装水( )。

32、如果ab 分子加上2a,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扩大( )倍。

33、有四个小朋友,他们的年龄一个比一个大一岁,四个人的年龄相乘之积是360,其中年龄最大的是( )岁。

34、一筐苹果,如果平分给4小朋友多出3个苹果;如果平分给5个小朋友又多出4个苹果;如果平分给6小朋友则又少1个苹果。这筐苹果最少有( )个。

35、从0,6,5,7四个数字中任选三个,组成能同时被2,3,5整除的三位数。这样的三位数共有( )个。

36、如果今天星期四,那么再过2856426×9198356+98765天是星期( )。

37、40分钟等于( )小时。

38、商店运来一批蔬菜,黄瓜占总数的415 ,西红柿占总数的25 ,其它的是土豆,土豆占这批蔬菜的( )。

39、把450个苹果平均分成若干堆(不能只一堆,也不能每堆只一个苹果)。共有( )种不同的分法。

40、林林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5分,这一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8分,这一次是第几次测验?

有关于5年级的思维训练题三

51、一副扑克牌共54张,最上面的一张是红桃K。如果每次把最上面的12张牌移到最下面而不改变它们的顺序及朝向,那么,至少经过多少次移动,红桃K才会又出现在最上面?

解:因为[54,12]=108,所以每移动108张牌,又回到原来的状况。又因为每次移动12张牌,所以至少移动108÷12=9(次)。

52、爷爷对小明说:“我现在的年龄是你的7倍,过几年是你的6倍,再过若干年就分别是你的5倍、4倍、3倍、2倍。”你知道爷爷和小明现在的年龄吗?

解:爷爷70岁,小明10岁。提示:爷爷和小明的年龄差是6,5,4,3,2的公倍数,又考虑到年龄的实际情况,取公倍数中最小的。(60岁)

53、某质数加6或减6得到的数仍是质数,在50以内你能找出几个这样的质数?并将它们写出来。

解:11,13,17,23,37,47。

54、在放暑假的8月份,小明有五天是在姥姥家过的。这五天的日期除一天是合数外,其它四天的日期都是质数。这四个质数分别是这个合数减去1,这个合数加上1,这个合数乘上2减去1,这个合数乘上2加上1。问:小明是哪几天在姥姥家住的?

解:设这个合数为a,则四个质数分别为(a-1),(a+1),( 2a-1),(2a+1)。因为(a-1)与(a+1)是相差2的质数,在1~31中有五组:3,5;5,7;11,13;17,19;21,31。经试算,只有当a=6时,满足题意,所以这五天是8月5,6,7,11,13日。

55、有两个整数,它们的和恰好是两个数字相同的两位数,它们的乘积恰好是三个数字相同的三位数。求这两个整数。

解:3,74;18,37。

提示:三个数字相同的三位数必有因数111。因为111=3×37,所以这两个整数中有一个是37的倍数(只能是37或74),另一个是3的倍数。

56、在一根100厘米长的木棍上,从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个红点,同时从右至左每隔5厘米也染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处将木棍逐段锯开。问:长度是1厘米的短木棍有多少根?

解:因为100能被5整除,所以可以看做都是自左向右染色。因为6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30,即在30厘米处同时染上红点,所以染色以30厘米为周期循环出现。一个周期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知道,一个周期内有2根1厘米的木棍。所以三个周期即90厘米有6根,最后10厘米有1根,共7根。

57、某种商品按定价卖出可得利润960元,若按定价的80%出售,则亏损832元。问:商品的购入价是多少元?

解:8000元。按两种价格出售的差额为960+832=1792(元),这个差额是按定价出售收入的20%,故按定价出售的收入为1792÷20%=8960(元),其中含利润960元,所以购入价为8000元。

58、甲桶的水比乙桶多20%,丙桶的水比甲桶少20%。乙、丙两桶哪桶水多?

解:乙桶多。

59、学校数学竞赛出了A,B,C三道题,至少做对一道的有25人,其中做对A题的有10人,做对B题的有13人,做对C题的有15人。如果二道题都做对的只有1人,那么只做对两道题和只做对一道题的各有多少人?

解:只做对两道题的人数为(10+13+15) -25 -2×1=11(人),

只做对一道题的人数为25-11-1=13(人)。

60、学校举行棋类比赛,设象棋、围棋和军棋三项,每人最多参加两项。根据报名的人数,学校决定对象棋的前六名、围棋的前四名和军棋的前三名发放奖品。问:最多有几人获奖?最少有几人获奖?

上一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下一篇:丢手绢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