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监督制度

2024-04-19

农村集体监督制度(共6篇)

篇1:农村集体监督制度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及工作职责

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村账管理做到“四统一”:即统一银行账户管理、统一使用专用票据、统一支出审核把关、统一由财务核算中心代理记账;财务开支做到“八个不付款”:即没有单据不付款、未经主管领导审批不付款、超越权限不付款、开支不当不付款、用途不明不付款、印章不全不付款、数量金额不清不付款、单据涂改不付款。

1、财务收入管理制度。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一事一议”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应当及时进入乡镇财务核算中心账户核算,做到应收尽收。严禁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要加强票据管理,杜绝“白条”抵库。要定期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定期盘点库存现金,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账实相符。

2、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日常开支按规定程序审批,重大事项开支应当履行民主程序。财务开支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审核同意后,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盖章),报经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然后报乡镇财务核算中心审计、审核,通过后,由会计人员记账。财务流程完成后,要按照财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3、财务预决算制度。年初应当编制全年资金预算方案,按民主程序形成决议并张榜公布;预算调整时,要严格履行相关程序。年终应当及时进行决算,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结果向村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4、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明确财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账、款分管,支票、财务印鉴分别保管。按照会计核算主体分设账户(簿)。应当尊重各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所有权和财产管理自主权,不得改变集体资金的性质。

5、财务公开制度。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账目,定期逐笔逐项向全体成员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年初公布财务收支计划,每月或每季度公布各项收入、支出情况,年末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情况。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界定制度

1、遵循“谁投资,谁拥有产权”和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界定农村集体资产产权。

2、凡将集体资产界定为其他所有者性质的,应重新予以界定。对一时难以界定清楚的,列为待定资产进行专项登记,暂不予以界定,继续按原方式管理,确定资产安全、不受侵占或流失。

农村集体资产评估制度

1、农村集体资产评估必须遵循真实、科学、公正、可行的原则,依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估。

2、农村集体资产占有、使用单位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进行资产评估:

(1)资产拍卖、出售、转让、兼并、租赁;

(2)实行联营、股份经营及改组股份合作制;

(3)以股份的形式将存量资产量化折股或折股出售;

(4)与国外、境外公司、企业和国内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开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

(5)企业破产、清算;

(6)其他需进行资产评估的情形。

3、占有、使用单位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必要时可以进行资产评估:

(1)以资产抵押及其他担保;

(2)资产实行整体性或非整体性承包经营;

(3)更换主要负责人;

(4)承包期满评价经营管理状况;

(5)参加保险;

(6)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

4、资产评估的组织:

(1)帐面值或初步估算在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的由村委会按以下方式自主组织评估:

①、0.5万元以下(含0.5万元)的由村主要干部组织评估,评估价报村两委会确认通过;

②、0.5万元-5万元(含5万元)的由村两委会组织评估,评估价报村民代表会议确认通过。

③、5-10万元(含10万元)元的由村两委会组织评估,评估价报村民代表大会通过,评估结果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后执行。

(2)帐面值或初步估算值在10万元以上的按下列要求评估:

①、10-50万元(含50万元)的项目,可视不同情况和实际需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选择确定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评估或成立评估工作组自主评估。原则上涉及到房地产、矿产资源、企业破产清算等价值构成复杂、影响因素多、专业性强、自主评估难度大、价值又较高的项目,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评估。

②、5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评估。

③、按照不同的评估目的、标准和适用范围,选择相对科学的评估方法,一般应选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清算价格法等常规方法。

④、村级自主评估成立的工作组,其人员组成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审核。要有各种类型的人员参加,特别要外聘2-3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指导,所选聘的人员由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协调抽选。

4、资产评估程序:

(1)申请。评估单位向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内容包括评估目的、对象、要求等,并提供相关资料。

(2)立项。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在接到书面申请书后要认真进行审核,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立项与否的决定。立项后评估单位即可按决策的评估方式和程序执行评估。

(3)资产清查。对被评估的占用单位进行资产、债权、债务等清查,核实资产帐实是否相符,并作出清查鉴定。

(4)评定估算。坚持程序并选用适合的方法进行评定估算,形成评估报告,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再上报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验证。

(5)验证。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收到评估报告后组织有关人员对评估程序、标准、方法、有关依据、资料和计算结果等一一审核。

(6)确认。经审核、验证确认评估价值,由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下达确认通知书。

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制度

1、资产处置的形式:有改变农村集体资产用途或所有权、使用权的行为都属于集体资产处置,包括集体资产转让、变卖、出售、调拨、报废、报损、发包、租赁等。

2、资产处置的主体:集体资产处置的合法主体为权属单位,其他单位和个人无权处置,但法院判决和执行除外。

3、资产处置的组织:

①价值1000元以下(含1000元)的资产,由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后,村主任审批处置,处置结果报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调账或销账,并报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②价值1000-5000元(含5000元)的资产,召开村两委会研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由村主任审批处置,处置结果报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调帐或销帐,并报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③价值在5000元以上的资产,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由村委会提交集体资产处置申报表,随同技术鉴定报告和评估报告等有关材料,报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审批后,由村委会组织处置,处置结果报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调帐或销帐,并报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④集体资产转让、变卖、出售、承包租赁的,要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或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招投标。在招投标之前,要进行价值评估并报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审核,未经审核不得直接招投标。承包期、租赁期原则掌握在届期内。

农村集体资产审计制度

1、农村集体资产审计由县农业局统一组织,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纪委和农业综合服务站具体实施,原则上一年审计一次,与村财务年度审计同步实施。

2、审计主要内容:

①农村集体财务年度预决算执行情况;

②集体资产是否登记齐全、帐实相符,是否真实、完整、准确;

③集体资产投资、管理、使用和债权、债务损益情况;

④各种专项资金、物资的收、管、用情况;

⑤集体资产是否做到合理、节约、有偿使用,是否存在侵占、哄抢、私分、损坏集体资产的现象;

⑥是否存在非法以集体资产担保,非法改变集体资产权属的现象;

⑦在集体资产产权界定、登记、评估、处置过程中是否履行审批手续,是否存在徇私舞弊的行为;

⑧其它各项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农村集体资产监督问责制度

1、监督主体:

①职能机构监督: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乡镇纪委、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等实施监督。

②群众民主监督:通过村务公开、民主听证、民主议事等形式调动群众参与监督。

2、监督内容:

①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着重对集体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检查,包括资产产权界定、登记、评估、处置和日常管理等制度执行情况,民主程序履行情况,材料和手续完备情况,保值增值责任落实情况,资产报告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情况等;在报备、审核、审批、验证、确认等关键环节要重点把关。

②乡镇纪委负责对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信访举报问题热点问题进行核实。

③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纪委和农业综合服务站对村集体资产进行一年一次审计,具体可与村财务年度审计同步实施。此外,开展村干部任期责任审计和重点工程项目专项审计,形成审计报告。

④村委会对集体资产管理活动,除涉及国家秘密、依法受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要按规定予以公开。

3、问责办法:

①在监管过程中发现权属单位或占用单位没有认真执行集体资产管理有关制度,存在管理不规范、程序不合规、材料不齐全等业务问题,由县农业局或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责令其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

②在权属界定、评估处置、公开公示、民主决策、审计监督等工作中,对发生失职、渎职行为,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后果轻微的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或给予通报批评;后果严重且为农村党员的责任人给予党政纪处分,责任人是农村非党员干部的按相关价值赔偿规定进行处理。对徇私舞弊、暗箱操作、造成集体资产严重流失的,给予有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③集体资产流失的价值追偿办法。

a.造成资产流失的,其价值追偿100%由相关责任人负责。

b.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资产流失的价值追偿。

农村集体“三资”档案管理制度

财务账薄、招投标项目、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等严格按照“一村一柜”、“一标一档”、“一台账两附件”设置。“一台帐”指集体资产资源台帐,“两附件”指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情况附件和有关材料附件(包括各种会议记录、评估材料、资产资源照片、招投标原始文件和合同等)。资产资源台账如实登记、反映农村集体账内(账外)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及其变动情况。台帐每年清查盘点一次,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台帐实行专人保管,调阅台帐要办理调阅手续。各类档案存放有序、安全完整。

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协议,统一编号,实行合同管理。合同应当使用统一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取得的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及时纳入乡镇财务核算中心账内核算并定期公开。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及时归档并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办公室备案。

经济合同审核中心工作职责

1、依据《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审查、核准、管理村集体各类经济合同。

2、对村集体各类经济合同签订工作进行指导,审核监督纠正不规范行为。

3、撤销、变更涉及违反法律法规、政策或严重损害村集体利益的合同条款。

4、建立健全合同档案制度,对各类合同按村别整理归档。

5、编制经济合同审核工作情况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办公室备案。

财务核算中心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财务核算细致,负责有关财政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

2、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财经法规以及会计核算的有关条例,代理乡镇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管好各项资金,充分发挥核算中心,资金中心,信息中心三大职能。及时掌握资金的动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

4、协助财政所收集,整理会计信息及指导本乡镇的会计管理工作和会计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宣传实施,保证会计政策的落实。

5、定期反映和报告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负责上级财政部门和乡政府关于财务收支方面的统计报表编制和分析工作。

财务核算中心会计岗位职责

1、遵守国家法规制度,维护财政纪律,认真执行财务会计制度。

2、正确填制记账凭证,如实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做到手续完备,帐证、帐表、帐实相符。

3、准确及时地办理个开户单位的经费拨入、付出结算,分清资金渠道,合理开支费用,加强资金管理,不得透资,并对各开户单位的资金情况负责保密。

4、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妥善保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资料。

5、负责与出纳核对现金余额,与财政所预算内核对拨入经费,与银行核对银行存款余额,与收费员核对收费票据的使用,结存数及收入款(项)缴存数。

6、认真学习有关财务会计制度,专研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公共资源交易站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本站管理工作制度和进驻部门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

2、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项目申报、信息发布、接受报名、资格审查等工作。

3、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交易方式,具体组织交易活动,包括邀请评标专家或组建评标委员会,组织做好开标、评标、定标等工作,并公示交易结果。

4、为交易各方提供有关政策咨询、信息资料和交易场所等服务;维护交易秩序,协助有关部门监督交易各方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负责调解交易活动中产生的争议和纠纷;协助查处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5、对交易文件进行备案管理,做好各类交易活动的登记、统计、分析和存档工作,并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办公室备案。

篇2:农村集体监督制度

第一条 集体合同监督检查是在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企业、企业工会、职工群众以及上级工会等有关

方面对已生效的集体合同进行检查,督促其全面履行的行为。

第二条 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通过双方互通信息,并对集体合同做出必要的变更和修订,使集体合同制度成为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预防集体劳动争议的发生。

第三条 为保证集体合同的全面履行,在集体合同生效后7日内, 由双方成立监督检查小组或监督检查

委员会,负责对本单位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 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小组由企业行政、工会和职工各派等额代表组成。监督、检查小组成员一

经确定,无特殊情况,必须履行其义务。

第五条 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委员会,成员分工负责、具体组织下开展日常监督活动,并制定相关的监督

检查制度和具体检查办法。

第六条 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小组或监督检查委员会定期将合同执行情况向职代会、职工代表或职工群

众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第七条 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小组,其成员由工会代表、企业代表根据人数对等的原则组成。合同每年一

般检查一次。

第八条 企业在集体合同正式签订的一周内由企业主指派代表、职工推选代表 3-5 人组成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对集体合同的青情况进行监督,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给双方,通过召开协商会议解决。

第九条 企业工会与企业应通过平等协商,建立集体合同履行的联合监查小组,并订立监督检查制度,保

证监督检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第十条 对于集体合同中带有经常性和周期性的问题,如工作时间、工资、劳动保护、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应当组织进行定期检查;对于集体合行期间容易出现的问题,可组织不定期检查;对于临时出现的重大

问题,即组织专门检查。

第十一条 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应当组织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监督检查集体司的履行情况,督促各部门履

行各自的义务。

第十二条 工会作为集体合同的签约主体一方,对集体合同的履行有权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

企业进行协商,督促企业按照集体合同的规定履行义务。

第十三条 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对集体合同的履行实行民主监督, 企业应当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

职工通报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 组织职工对集体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集体合同文本签字后,在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的同时,企业应将集体合同文本报上一级工会。上级工会在集体合同履行期间,要加强对企业工会的指导,并对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工会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遵循以下原则 :

第一 遵循依法、依集体合同规定的原则;

第二 实事求是原则 ;

第三 依靠群众原则;

第十六条 工会在对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 , 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

第一 对用人单位履行集体合同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 参与调查处理;

第三 提出意见要求改正 ;

第四 要求劳动监察部门处理 ;

第五 提起仲裁、诉讼。

第十七条 工会组织要及时总结经验,在集体合同履行之初,做好新问题的备案、职工群众意见的集中

篇3:农村集体监督制度

1 高考生集体食宿风险评估

近年来, 随着高考规模扩大, 考生人数大幅度增加, 政府及教育部门对高考事务管理从传统的考场、考点管理扩大到高考生食宿管理。农村高考生食宿从传统的分散自主安排型向集中统一安排为主、自主分散为辅的方式转变。如本县考生管理安排中, 在县城就读的住校生都被要求在学校食宿, 农村考生都被安排在社会餐饮服务单位集中食宿 (县城中走读生及少数要求自行安排食宿的除外) 。由于高考生食宿大规模集聚及人员流动, 给考生食宿卫生及其他卫生管理 (如传染病防控等) 带来巨大压力, 风险剧增。高考期间正处于春末夏初, 是食物中毒, 特别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及部分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影响高考开展最主要的风险是食物中毒。住宿急性危害风险有考生间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 旅馆建筑物危害性疾病, 如新装修污染物中毒症、空调过冷症、饮水不洁引起的腹泻症等。因此, 高考生集体食宿卫生安全监督的重点应是控制食物中毒等急性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2 高考生集体食宿卫生危害分析

从防控食物中毒等急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要求出发, 高考生集体食宿卫生安全监督运用HACCP原理, 首先应从食宿接待单位食品加工至供应及住宿服务全过程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 其次要从学生自身消费环节等危害因素进行分析, 评估危害的严重性和危险性。

2.1 接待单位食品卫生危害因素

2.1.1 接待单位总体卫生条件及管理水平。

因种种原因, 确定食宿接待单位的决定权不在卫生监督机构, 卫生监督机构往往被动介入, 部分缺乏基础硬件条件、卫生管理水平低的单位也会列入其中, 部分单位安排的接待任务超过加工供餐负荷。且因高考生接待责大利薄, 一些接待单位本身也不愿承担, 临时调整接待单位难度较大。

2.1.2 食品从业人员。

饮食服务通过从业人员大量手工操作完成, 如果饮服人员及管理者缺乏责任心, 缺乏一定的食品卫生知识, 个人卫生差, 自身有健康禁忌疾病, 不按卫生规范操作, 即使接待单位有最好的硬件条件, 也会因操作管理失误造成食物中毒等疾患发生。特别是一些学校食堂承包经营, 经营管理者及从业人员调换频繁, 存在较大的管理风险。

2.1.3 食品原材料采购、贮存。

食品进货渠道是否安全, 是否做到定点采购;除鲜活原料外, 其他食品采购是否索证;采购的食品是否新鲜、无毒无害、是否超过保质期等;是否建立验收保管制度;食品原料贮存是否做到分类、分架、离墙、离地或冷藏。原料如含有毒、有害物质, 特别是含有化学性及天然动植物性毒素的原料, 在后续环节将很难消除或减轻危害, 贮存不当将加速食品致病菌繁殖和腐败变质。

2.1.4 食品加工、供应过程卫生。

原料粗处理是否做到蔬菜、肉类和水产品分池清洗、分区加工;叶菜是否做到浸泡去除农药残留;禽蛋在使用前是否对外壳进行清洗及消毒;原料切配、半成品加工后存放时间是否过长, 有否受再污染;外购半成品原料是否及时冷藏;烹调加工是否烧熟煮透;烹饪后至食用前是否按规定存放, 至供餐食用时是否超过2小时;隔餐隔夜剩菜、剩饭是否回锅煮透, 米饭是否二次蒸煮加工;加工工具、容器和餐具是否生熟分开;加工盛放熟菜的工具、容器和餐具等是否规范消毒;备餐间是否专用, 是否存在存放原料、杂物等情况;使用的食品用水及二次供水 (自备水) 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上述环节中原料如果处理不当, 就不能预防、减少相关危害, 加热不彻底就达不到杀灭微生物和寄生虫要求, 保存不当、操作不卫生就会造成细菌繁殖及交叉污染。

2.1.5 菜谱。

供应的菜肴品种、数量与加工制作条件是否相适应;是否供应生食、半生食水产品及其他禁止供应的食品;是否供应凉拌菜、卤菜;是否供应非本厨房加工的直接入口菜肴、点心;是否供应隔夜、隔餐剩余食品;是否供应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如豆浆、四季豆、白果、鲜黄花菜、野蘑菇和动物内脏等;是否供应生食果蔬、冷饮等。上述食品属高风险食品, 易引起细菌性、有毒动植物性等食物中毒。

2.2 接待单位住宿卫生危害分析

住宿接待单位基本卫生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周围是否有明显污染源 (特别是严重噪声) ;房屋是否新装修, 室内空气是否存在污染, 通风是否良好;客房是否近日经过高浓度杀虫处理 (主要是专业除害公司高浓度杀虫处理) ;自备水、二次供水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客房提供饮水机桶装水是否存在久未消毒, 或提供的冷开水久存等情况;单纯住宿接待单位是否提供早点、夜宵和水果等。这些环节不符合卫生要求容易引起旅馆建筑物危害性疾病, 不符合要求供餐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

2.3 考生自身因素

高考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应试教育的结果是造成超负荷学习, 考试压力巨大, 普遍体质较差、心理脆弱, 对环境及食宿卫生特别敏感, 稍有致病因子侵袭就易发病, 且发病后易受暗示影响, 扩大病情;自带、自购食品存放食用不当, 也极易引起胃肠炎等。

2.4 社会因素

社会、家庭在高考期间往往关心过度, 使考生背负过大的心理压力;捐赠食物如不符卫生要求, 易导致食物中毒。

3 关键控制点及监控措施

根据对高考生集体食宿全过程的危害分析, 找出与食物中毒、住宿相关的危害因素, 应用关键控制点判定原理, 确定下列环节为关键控制点并采取监控措施。

3.1 食宿基础卫生条件及接待能力

食宿基础卫生条件是保证食宿卫生安全的基础, 如没有符合必要的卫生条件, 相关的卫生控制措施就很难落实, 必然会带来卫生安全隐患。所以, 每次在确定接待单位时均应预先进行评估, 一般就餐单位应达到相当于量化分级A级标准, 最低不能低于B级标准。单纯住宿接待单位应为当地卫生条件较好, 周边安静, 与社会旅客能适当分开的旅馆。单纯住宿接待单位应禁止供应早餐, 水果等。装修污染重、供水不符合要求的旅馆应取消其接待资格。对评估结果差且难以按时整改的单位, 应坚决向有关部门提出取消、更换建议。另外, 每家单位的基础条件决定了接待能力, 超负荷接待必然影响卫生安全控制措施落实, 所以必须要核定控制接待标准, 不能超负荷接待。

3.2 严格食谱审查, 控制高危食品

食物供应品种与食物中毒等急性食源性疾病发生密切相关, 严格执行食谱审查制度, 对控制食物中毒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定食谱应坚持“安全第一, 兼顾营养, 感观良好”的原则, 从严剔除高风险食品。应禁止供应生食、半生食食品 (除允许供应的水果外) , 需改刀加工的冷荤食品 (如熟食、卤菜和凉拌菜等) 及国家禁止供应的有毒有害、过期变质食品;禁止外购半熟荷包蛋、裹粉炸鱼类等半成品原料加工的菜肴;禁止供应四季豆 (菜豆) 、鲜黄花菜、蛋炒饭、动物内脏和豆浆等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禁止供应冰镇饮料等。监督员对食 (菜) 谱审查中不了解的品种要问清配方、加工工艺。供应的菜肴原则上要热菜并当餐加工, 不供应剩饭菜。对审核同意的食 (菜) 谱要一式二份签名存档, 并要严格督促执行, 供餐方不得擅自改变, 供餐食品要求留样备查。

3.3 加强食品原料 (调、辅料) 及供餐过程的卫生控制

把好食品原料采购验收关是做好食品卫生工作的基础, 凡供餐单位要到合法经营、信誉度好的单位定点采购, 并按要求索证、索票, 以备追溯。禁止采购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原料, 采购后应按要求做好验收检查, 及时使用, 需贮存的做好分类贮存或按要求冷藏。粗加工时, 要做到荤素分区、分池加工, 对易受农药污染的蔬菜要用水浸泡半小时后再清洗。切配要做到刀、砧、容器和餐具等生熟分开, 烹调过程要督促烧熟煮透, 不得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 (重点须控制亚硝酸盐及可能含亚硝酸盐的嫩肉粉等使用) 。加工盛装熟菜肴的工具、设备、容器和餐具等必须严格做到消毒保洁。烹调好的菜肴应放入专用备餐间备用, 必须预先分菜上桌的须控制在供餐前30分钟内。另外, 要求供餐方在饮食服务环节, 特别是厨房加工及供应环节做好安全管理, 防止人为投毒破坏。必要及有条件时可对供应的菜肴进行毒物快速监测。

3.4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食宿服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文化层次高低不一, 卫生意识淡溥, 且食宿服务主要靠手工操作完成, 存在大量的直接污染机会。因此, 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及卫生素质是保证食宿卫生安全的基础和核心。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素质是一项长期工作, 但在接待活动前应对接待单位从业人员进行突击重点培训。应重点监督控制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个人卫生和操作卫生。

3.5 加强安全教育, 控制意外事件发生

由于高考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加强高考生卫生管理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监督机构要及时与教育部门联系沟通、配合落实, 做好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要求学生在集体食宿考试期间不要到非指定单位食宿和购买冷饮、零食等。要外出食宿必须向带队老师办理手续, 以防责任不清。学生不要食用生冷食品、饮料及不卫生食品。一旦身体不适, 要及时与老师和医务人员联系, 不要向其他同学渲染病情, 以防造成群体性癔症。

4 讨论与体会

4.1 制订预案, 预先介入

高考生集体食宿等重大活动的卫生监督保障责任重大, 必须根据当年高考计划和安排, 除制订综合性的重大活动保障执法预案外, 还要制订具体的卫生监督计划。要及时与教育部门联系沟通, 对拟定的定点食宿接待单位要预先严格审核, 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提出撤换意见。

4.2 加强培训, 落实责任

对卫生监督员、考务组织和食宿服务单位负责人及从业人员要分别进行培训, 掌握监管要求。对服务单位要求落实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 签订好《卫生安全承诺书》。卫生监督员要具有很强的责任心, 具有独挡一面的临场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 密切与考务人员及服务单位联系。按照预案要求, 及时做好本次活动食宿接待单位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

4.3 强化监管, 突出重点

由于餐饮行业的特殊性和高考卫生保障的临时性, 不必完全按照HACCP体系的复杂程序去实施, 而重在应用其原理, 树立控制关键环节思想[1], 以防控食物中毒等急性健康危害事件为重点, 提前介入对接待单位食 (菜) 谱的审查和食宿卫生中各个环节重点内容的经常性巡回监督监测, 掌握动态情况, 抓住关键控制环节, 对关键时间、重点食品和重点住宿卫生问题进行重点监督。

参考文献

篇4:农村集体监督制度

关键词:农村;集体财务;监督制度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38

农村财务管理是深化农村改革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一直受到政府部门和广大农户的热切关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越来越系统和制度化,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农村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集体财产和资金积累的越来越多,农村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越发凸显。如何在新农村经济建设和增长的过程中做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尤为重要。而其中财务监管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农村财务监督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1]。本文就现阶段农村集体财务监管建设中的财务收支审批、财务审计、农村财务人员岗位职责方面做简要的阐述。

1 农村财务收支审批及审计制度建设

1.1 构建完善农村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大量资金的回收和使用,这就涉及农村集体财务组织管理的财务收支,是农村资金和资源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关卡。如果这个关卡掌控不好会造成收支失衡,审批制度形同虚设,必将导致农村集体财产的损失和浪费,影响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对此,政府应加强和完善农村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建设,要让农村会计管理人员切实履行《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会计法》等,依照国家及当地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等进行财务收支审批。会计人员对收支的审批是农村财务收支审批的最后环节[2],需要根据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收支审批的程序,从根本上强化农村财务监督,完善农村财务监督体系。

1.2 规范农村财务收支审批内容及程序

现在我国农村财务收支审批内容及程序还未规范化,审批人员、审批范围、审批限额、审批责任和审批程序等多个环节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3]。每个环节的小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农村集体资金的损失。对此,应该制定严谨的农村财务收支审批内容及程序,明确财务人员的审批范围、审批权限等保证财务收支审批的切实履行。

1.3 规范农村财务审计内容及工作程序

农村集体财务监督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是农村财务审计,这关系到农村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及其执行情况;农村集体资金及资源是否按照相应的制度规范进行了管理、使用[4];上级部门转移支付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等多项与农民根本利益切身相关的问题。只有不断农村财务审计进行监督和规范,才能保证农村集体资金和资源等到充分和有效的使用。对此,政府应该对农村集体财务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成立专业的农村财务审计机关,按计划对农村财务实行周期性的审计,确保农村集体资金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广大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

2 农村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设

2.1 制定并完善农村财务人员管理办法

我国大部分地区对从事农村财务工作的管理人员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管理办法,即使有的地区制定了也不尽完善。财务管理人员是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只有建立完善的农村财务人员管理办法,才能更好地进行农村集体财务监督制度的建设。政府的财政部门应当对农村财务人员的聘用、任免及培训做严格的规定。

农村财务人员聘用及任免:现在很多农村财务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农村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建议政府和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在进行农村财务人员招聘时,优先选用那些已通过农村财务从业资格考试并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不得选用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人员。另外,对从事农村财务工作的人员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将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及奖励薪酬等纳入县财政预算,保持农村财务人员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相关性,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能良好的运转。

农村财务人员后续培训:经济发展既是多样化的又是多变性的,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更为快速,很多从事农村财务管理的人员的专业知识已不能与快速的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对此,政府和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应该根据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相应的农村财务专业知识培训。这类培训不应受时间的限制,既可以组织定期培训,也可以组织不定期培训,但培训的内容和目的必须符合当下农村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同时,当地政府和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应每年根据新颁布的农村经济法规组织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对新的财务专业知识和未来新增的业务进行培训、交流和探讨,保证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及时学习了解最新的财会知识和农业知识[5]。进一步提高农村财务工作的质量,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2 正确界定农村财务人员的职权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财务管理上下级、同级之间的财务职权划分不够清晰,财务管理工作混乱无序。对此,建议政府和农村经营机构根据本地区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和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明确各级财务人员的职权,保证业务办理有序、不违规、不越权。

参考文献

[1] 贾淑华.本溪市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农业经济, 2002(08):41-42.

[2] 庞文群.对农村财务管理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4,(04):25-26.

[3] 柳付军.税费改革后农村财务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 2003(09):3-36.

[4] 吴开荣.村账托管后如何加强财务管理[J].福建农业, 2005(01):6-7.

[5] 李三林,孔德明.审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州审计,2003((10):30.

作者简介:宋鑫鑫,长春科技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 财务管理。

篇5:农村集体监督制度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农村自办宴席的饮食安全,有效地预防食物中毒和其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以及《天长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四员”工作规范》,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农村自办宴席是指农村地区利用自有场地或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非营利性场所,因红白喜事或传统节日等各种活动,由事主自行主办或由服务队承办的一次性聚餐人数在50人以上的宴席。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村自办宴席,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农村自办宴席实行备案登记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第四条 承接农村自办宴席的职业厨师和宴席主办者为饮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镇(街)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自办宴席的饮食安全负总责。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四员”根据分工不同具体负责农村自办宴席的备案和指导工作。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配合各镇(街)对农村 自办宴席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职业厨师的管理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职业厨师是指为农村自办宴席有偿从事饭菜制作或负责有偿从事农村自办宴席服务队的厨师。

第六条 从事农村自办宴席服务的职业厨师应具备一定的业务技能,并向居住地村(社区)的食品安全信息员申报备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从事厨业职业的起始时间等。

第七条 从事农村自办宴席服务的职业厨师在参加镇(街)人民政府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并领取职业厨师上岗证后方可上岗从事服务。

第八条 职业厨师的业务培训由本镇(街)食品安全宣传员负责。

(一)食品安全信息员应将申报备案的职业厨师备案情况汇总后报食品安全宣传员,食品安全宣传员应在食品安全管理员的统一安排下在每年的4月30日前召集本镇(街)的申请备案的职业厨师集中举办业务培训。

(二)培训授课由市食安办牵头,相关监管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负责。

(三)经培训的职业厨师由镇(街)人民政府发给《厨师业务培训合格证书》,样式由市食安办统一制定。第九条 食品安全宣传员应每年组织职业厨师参加健康体检,领取健康合格证明。以服务队形式承接农村自办宴席服务的,直接从事食材制作的从业人员也应参加健康体检,领取健康合格证明。每年组织健康体检的具体时间应与集中业务培训的时间同步。

第十条 职业厨师凭《厨师业务培训合格证》和健康合格证明,在镇(街)人民政府办理《职业厨师上岗证》。《职业厨师上岗证》样式由市食安办统一制定。《职业厨师上岗证》凭健康合格证明于每年5月15日前在食品安全宣传员处办理检验,逾期未检验,《职业厨师上岗证》作废。

第三章 自办宴席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职业厨师或宴席主办者应在举办前5日内到宴席举办地村(社区)的食品安全信息员处申请备案。

(一)受理申请备案的食品安全信息员应认真填写《天长市农村集体聚餐申请备案登记表》;

(二)对申请备案的职业厨师或宴席主办者,食品安全信息员应对其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宣传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食材的购买、存贮,生、熟食品的分离制作,制作好菜肴的存放要求以及上桌食用前的时间间隔,餐具的清洗、消毒、使用水的水质等集中聚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服务人员身体健康状 况等。

(三)职业厨师或宴席主办者应对所承办的宴席的饮食安全进行承诺,签订承诺书,确保宴席的饮食安全。

第十二条 申请备案宴席举办地有传染病正在流行,禁止举办宴席;邻近地有传染病正在流行了,限制举办宴席。

第十三条 食品安全信息员应在宴席举办的前一日或当日,对就餐人数在200人(含200人)以下的宴席进行现场监督检查;人数超过200人的,食品安全宣传应会同食品安全信息员一同对现场进监督检查,并填写《天长市农村自办宴席活动现场监督检查表》。

在现场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整改的,食品安全信息员应督促及时整改;若发现宴席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食品安全管理员报告,由食品安全管理员立即联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派员到现场进行督导处理,排除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信息员和食品安全宣传员应加强对职业厨师和宴席主办者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让其知晓因自办宴席而造成食物中毒事件的危害性和所要承担的责任。使其能积极做好食物安全的防护工作。

第十四条 对农村自办宴席引发的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当事职业厨师或宴席主办者应立即向食品安全信息员报告,并保护好现场,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积极配 合有关部门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处理。接到报告的食品安全信息员,应立即向食品安全宣传员或食品安全管理员报告,并采取现场控制措施。接到报告的食品安全宣传员或管理员应立即向市食安办报告,市食安办应及时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卫生等部门及食品安全信息员和管理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属食品安全事故的,按《天长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处置。

第十五条 食品安全信息员对职业厨师或宴席主办者申报备案材料每季度进行汇总,建立登记台帐,连同现场监督检查登记表在每季度末报食品安全宣传员,由食品安全宣传员汇总归档。相关材料需报送相关职能部门的,按职能部门要求进行。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未取得《上岗证》从事农村自办宴席有偿服务的职业厨师,应按《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处理;取得《上岗证》的职业厨师未按本办法规定办理申请备案手续的,由食品安全信息员进行诫免谈话,二次以上诫免谈话还拒不办理申请备案手续的,撤销其《上岗证》。

第十七条 职业厨师在农村自办宴席服务过程中,有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禁止性规定的行为,应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依法处理。第十八条 食品安全信息员、宣传员、管理员及相关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在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工作中未按本规定履职到位,造成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事故,社会影响严重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食安办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

1、天长市农村自办宴席服务职业厨师申报备案情况登记表;

2、天长市农村自办宴席申请备案登记表;

3、承诺书;

4、天长市农村自办宴席现场监督检查情况登记表;

5、厨师业务培训合格证书;

篇6:农村集体监督制度

“如何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说到农村“三资”,这个概念提出应该是在2009年农业部的4号文件上,以前咱们经常谈论的是要如何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概念的提出是形势发展的必然,因为多年来咱们有大多数地方村级核算只注重资金,而忽略了或者放松了对资产、资源的监管,导致家底不清、账实不符,导致了关于农村财务问题上访不断,导致了农村经济秩序的不稳定。农业部文件原文是这样的写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组织为农户服务的功能;有利于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所以第一步要让大家知道农村集体“三资”都包含哪些东西,也就是农村集体“三资”基本概念

(一)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具体包括:村(组)集体原有积累、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资产性处置等收入,投资、入股分红收入,“一事一议”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资金,土地征用补偿,上级拨入专项资金,扶贫救灾款,各单位帮扶、社会捐赠等各项货币性资金的收支管理。

(二)农村集体资产在这里特指除去货币资金外的资产。资产的概念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或者控制的,能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这里所指的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各种长短期投资、无形资产等其它资产。

(三)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具体分为三类:一类是 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水面、其它;

二类是建设用地,包括:居民宅基地、村办公用地、公益单位用地、乡村交通用地、其它 ;

三类是未利用土地,包括: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其它。

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多发领域,抓住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就抓住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大家回过头来看,咱们先了解了农村“三资”概念的由来,农村“三资”包括的具体内容,又明白了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咱们今天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建设。关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一共有十六项制度,下面我就详略不同的给大家讲解。

农村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

一、总体要求

围绕实现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目标,按照:“全面推进,规范运行,强化监督”的思路,建立“村级组织联签公开、乡级中心审核服务、县级部门指导监督”紧密结合、规范配套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并实现农村会计电算化。

二、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村级财务要全部纳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管理范畴,实行“双代管”。即代管账务,代管资金。条件允许的村民小组的账务和资金要由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代管。

三、委托代理工作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有关政策法规的范畴内运行。坚持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处置权“五权”不变的原则。

四、坚持村(组)集体基本核算单位不变的原则。实行“双代管”后,仍按原村(组)设账,继续保持原核算单位独立性。各村的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受益权、决策权不变,资金支配权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各村与会计服务中心的委托与代理关系不变,村级收支自主决定。

五、每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且只能在当地农村信用社设置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并坚持银行支票和预留印章不相容的管理原则,实行农村会计代理中心和村级组织的双印鉴监控机制。各村的财务专用章由代理中心保管,各村法人章由各村保管,支票由代理中心出纳保管,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目的。

六、代理内容全面

总体来说,凡被代理村(组)所发生的各项财务事项和会计业务,都要统一代理。具体来说,概括为四个方面:

(1)上面拨的。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国家征用土地补偿费、扶贫救灾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上级部门的专项拨款等;

(2)自己收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资产处置等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投资、入股分红收益,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及“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等;

(3)资产、资源的。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使用与核算;

(4)往来结算的。集体内部往来、应收应付款和各项债权债务等。

七、村级原有的和今后发生的各项收入、支出统一由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代管。各村要在规定期限内把各项资金交到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统一为各村设立的监管账户。各村支出统一由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审核报账,不得坐收、坐支、自收自支,否则,按违纪处理。

八、全县各村使用市经管局统一印制的收据,收款(不论是上级拨款还是村集体各项收入)由各村报账会计到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领取加盖各村财务专用章的收款收据(各村财务专用章统一由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保管),否则村民有权拒交。

九、各村集体的一切开支,必须取得合法原始凭证,凭证上应有收款单位或个人的签章,由经办人签字,按月及时结清手续,交村集体办公会审核,无正当理由的过月未审单据,原则上不再审核。

十、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工作流程:取得原始单据后经办人签字→民主理财组审核盖章→村委主任(或书记)签字审批→报账会计交服务中心主任审核盖章→服务中心总会计审核后编制记账凭证、开付款凭证→服务中心出纳付款并序时记账。

十一、农村财务实行“双代管”,要做到“六统一”:统一资金管理、统一印鉴管理、统一账户管理、统一收据票据管理、统一财务公开、统一实行电算化。

十二、坚持每月向群众公开一次本村财务收支情况,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及时检查公布情况,收集群众意见,并予以及时解决。

十三、机构人员设置

1、代理机构:依托乡(镇)农经机构成立农村会计代理中心,配备工作人员,保障工作经费,配齐办公设施,加强人员管理。

2、乡(镇)中心人员:会计代理中心主任一般由乡(镇)农经中心主任(或农经站长)兼任,设置总会计、总出纳和审核三个岗位,审核岗位应由中心主任或总会计担任。会计、出纳必须分开设置。

3、村级人员:各村只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报账会计。实行聘任制,由村组织推荐,乡(镇)农经机构考核,县级农经部门考试,合格后村级聘任上岗。

十四、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岗位责任制度

1、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受村委托承担农村集体“三资”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同时承担内部审计、土地流转及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等工作。中心日常工作实行电算化管理。

2、中心设主任、副主任、总会计、资金会计、资产资源管理人员等岗位。

3、中心主任岗位职责(1)负责中心全面工作;(2)遵守和执行各项财经制度和法律法规;(3)负责内部审计、土地流转及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等工作,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4)负责监督和指导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出让、承包、出租、租赁以及招投标管理工作;(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服务中心的管理,保证政策运转和高效工作;(6)组织人员定期审计和检查各村财务状况,保证集体资金的安全及合理使用;(7)负责对服务中心人员及村级报帐员的考查、管理、培训、考核、奖惩等工作;

4、副主任岗位职责(1)协助主任管理中心日常工作;(2)负责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培训;(3)协助主任负责内部审计、土地流转及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等工作,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4)协助主任负责监督和指导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出让、承包、出租、租赁以及招投标管理工作;(5)完成主任交办的工作任务。

5、总会计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坚持按财务制度做好财务核算,如实反映村集体资金收支情况;(2)负责对村报账员报送的票据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的票据加盖审核同意章予以报账,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票据不予盖章并拒付;(3)按规定设置各类账薄,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审核各类票据,编制会计凭证,及时进行电脑记账,按时完成会计月报、年报及其他会计报表,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村集体资金的运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4)负责监督资金会计资金领、核、销工作;(5)对村各类经济合同进行登记备案,及时与资金会计核对账目,定期检查和分析财务指标执行情况,及时反馈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6)建立财务档案,妥善保管各种财务资料;(7)加强对电算化微机的管理和维护,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

6、资金会计职责(1)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办理各种现金收付业务;(2)负责银行存、取款和结算业务;(3)做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并定期与总会计核对账目,做到账款相符;(4)增强安全意识,采取防范措施,保证资金安全;(5)按规定做好收据的领、核、销工作;(6)及时提供财务公开的会计资料。

7、资产资源管理人员岗位职责(1)负责内部审计、土地流转及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等工作;(2)负责建立各村资产、资源台账并实行动态管理;(3)指导各村按照民主程序处置各类资产和资源,负责各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方案的审核与监督。

8、村报账员的职责(1)积极配合镇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2)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坚持原则,坚决制止和抵制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3)在村两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并保证各种财务活动合规合法、真实有效、票据正规,杜绝虚报、冒领和坐支现金;(4)及时地将本村集体各项收入上交代理服务中心账户;(5)定期到镇服务中心进行报帐;(6)定期向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汇报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7)负责本村的财务公开工作。

1、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工作职责

(1)财会活动。村级组织是村级财务会计管理的主体,对本村(组)的财务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编制预算。合理编制资金使用预算,统筹安排使用集体资金,努力增加集体收入,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3)“三资”管理。按资金预算合理使用集体资金,加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

(4)严格审批。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保证原始凭证的真实、合法,严格审核审批各项开支。

(5)民主监督。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原则。

(6)收支报账。对各项收入和支出都要及时报账,不得自收自支、坐收坐支,严禁收入不报账、不入账,私设“小金库”。

自收自支:自己收钱自己养活自己。比如城建局的城管队,医院和教育都有一批人员属于自收自支人员。但具体到村级组织就不应存在。你不能说村里没钱花了,就向农户摊派,比如收取“一事一议”资金也必须经过一系列程序,先是在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的前提后,村级提出申请,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后才能收取,不能向农民乱收各种款项。

坐收坐支指的是没有将取得的收入存入银行,而是直接支付了费用,这种行为在帐上是反映的,是一种违规行为。

小金库则没有将收入在帐上反映,而是另立内帐,俗称“帐外帐”,它是为了瞒报收入,少交税金和支付不合理的支出而存在的,是一种违法行为。

2、乡(镇)农村会计代理中心的主要职责

(1)财务会计核算。建立健全账簿登记,规范使用凭证票据,负责做好各项财务会计业务核算工作。

(2)加强审核监督。审核监督报账凭证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各项收支和资金使用是否合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并加强“三资”管理的监督检查。

(3)反映会计信息。为被代理村及时提供会计报表及有关收支明细情况,指导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有关报表和提供各类会计信息。

(4)统一建档管理。做好会计资料、财务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工作,做到一寸一柜,专人负责。

(5)提供咨询服务。为被代理村对外投资租赁、资产、资源发包处置、工程建设等经济活动提供咨询服务。

3、县级农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1)认真检查指导。对委托代理的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研究和解决问题,确保规范运行。

(2)抓好业务培训。对乡(镇)代理中心人员、村报账会计及村主要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

(3)加强审计监督。定期组织全面审计,开展信访问题的重点审计和各项专项审计,依法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现金管理制度

一、村组级所有的资金都必须纳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行钱帐分开。现金管理坚持专人负责、账款分管、复核查对的原则,做到领导批钱不管钱,会计管账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管帐。

二、村级组织在现金管理过程中,不准非财务人员保管或经手现金;不准白条顶库、不准公款私存、不准保留帐外公款;不准用本单位账号替其它单位或个人存取现金;不准用财务专用章为其它单位或个人担保贷款;不准将集体现金借给其它单位或个人,外出办公事人员要及时清理借款手续,不准拖拉吊帐。

三、现金要实行限额管理,以五日之内的零星所需为限额;村不准超过1000元,组不准超过500元,其余由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代管。公款私存、盗取利息的,按贪污论处。

收入管理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依法、合理组织收入,加强货币资金管理。

2、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主要包括: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发包及村办企业上缴收入、投资收益、上级转移支付以及奖励、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和其他收入等。

3、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各项收入必须开具全市统一监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据》或《村内“一事一议”筹资专用票据》,并对票据进行保管、领用、登记、核对等管理,严禁无据收款或白条收款。

4、村级资金实行“村有乡管、计划用款、收入上交、支出下拔”的管理办法。村组集体所有收入,自开票之日起实行票款同步,3-5日内资金必须及时、足额上缴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统一为各村设立的村级账户入帐核算,严禁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或擅自抵顶债务。

5、国家征用土地补偿费与拨付的财政转移支付村级补助资金、各项涉农专项资金、扶贫救灾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等实行一个漏斗向下,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实现国库直接支付,严禁层层截留,防止水过地皮湿现象发生。

6、村级“一事一议”、“以资代劳”,以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组办公室审批的方案为收入依据,经济承包合同以合同签订金额为依据结算,其他收入按收付实现制原则执行。

7、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中心要经常核查村级有关经济往来帐目,定期与开户银行核对,定期盘点库存现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8、各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按季度对村组集体收入进行考核分析,研究预算收入与实际收入变动原因。对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隐瞒收入、挪用、设立账外账、私设小金库的行为,除全额追缴挪用、小金库资金外,并处以违规金额10%-30%的罚款;对收入不按规定及时足额缴存、坐收坐支的违规行为,每发现一次,对责任人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开支管理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支出应做到集体理财、民主管理、公开透明。

2、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主要包括:村(组)干部报酬、办公费用等管理费、五保户供养、集体统一经营支出、公益事业支出和其他支出。村级不得开支招待费。

3、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实行备付金制度,每月由村报账员到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领取一定数量的备付金用于日常开支,发生超出备付金限额的支出事项时,村应提前向中心提出申请,经中心主任审批后预支。

4、集体财务支出审批程序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并在原始凭证背面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由村报账员将原始凭证交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审核同意后,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审核过的原始凭证上加盖“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专章”,然后由村报账员填制“财务支出审批单”,并依次提交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民委员会负责人、村党组织负责人在“财务支出审批单”指定位置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不在原始凭证上签字。村报账员应定期将“财务支出审批单”上报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经中心负责人审核同意并在“财务支出审批单”指定位置签字(盖章)后,由服务中心会计人员审核记账,同时在原始凭证上加盖“已报销”专章。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村民委员会负责人、村党支部负责人审批确定为不合理或不同意开支的财务事项,有关支出由责任人承担。对村集体重大开支,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负责人应向乡镇主要负责人汇报。经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有关人员审核确定为不合理开支或非正规票据的事项,不得入账处理。财务流程完成后,要按照财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乡级人民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要对村级财务活动加强指导和监督,但不得干预其正常合理支出,更不能侵占村级资金。

5、填制“财务支出审批单”

村报账员应根据所要报销的原始凭证内容按科目分类,认真填写审批单的“开支内容及金额”和“原始单据张数”,并在“财务支出审批单”栏目内签名。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审核、村委负责人和村党组织负责人审批、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负责人审核批准支出事项时,应在“财务支出审批单”指定位置分别签“名字、准支、同意、属实”字样,“财务支出审批单”其他内容由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有关人员填写。在装订原始凭证时,将“财务支出审批单”附在原始凭证上面。

6、村集体开支审批程序:

500元以下开支,由经办人签字、民主理财组审核签章、村主任签字审批;500—3000元须“两委”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并附参会人员签名盖章的会议记录;3000元以上须经“两委”会议提出、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附参会人员签名的会议记录;数额较大的关系到全体村民利益的,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民主理财制度

一、村组财务收支除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管理、检查、监督外,应坚持民主理财原则。

二、村组必须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财务管理和开支审批。村务监督委员会,由3--5人组成,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村干部的直系亲属及其配偶不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三、财务收支要根据上级政策要求和本村情况,年初编造预算,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查通过后方可执行。

四、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当事人对否决有异议的,可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后决定。

五、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财务事项发生前,一些重大的开支事项要通过会议或其它形式与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沟通。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村务监督委员集体审核,审核同意后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盖章,报经村委会主任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最后由报账会计到会计服务中心报账。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确定为不合理财务开支的事项,有关支出由责任人承担。

六、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审查开支情况中,发现有贪污挪用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有权报告党支部、村委会和上级政府。乡(镇)、村应组织力量进行查处,并将结果通报村务监督委员和村民代表会议。

七、村务监督委员印章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或成员专人妥善保管,不得由村干部或财务人员代为保管。村务监督委员印章应予每次开展理财业务时集中使用,届时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全体成员,共同对符合要求的原始票据、报表等会计资料盖章确认,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盖章确认。村务监督委员会印章只能应用于民主理财,不得私用,不得外借,不得代盖。保管人必须坚持原则,不得违规使用。

财务预决算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年初应当提出当年资金预算方案(包括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交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须履行相关程序,填入农民负担监督卡后方可实施。

2、审核通过后的预算方案应张榜公布并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审查备案。

3、村集体经济组织应严格执行预算方案。确需调整的,由村民委员会提出调整方案,说明调整原因,交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并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中心审批。

4、村集体经济组织年终应当及时进行决算,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结果向全体成员公布。

财务公开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

2、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以下内容进行公开:(1)财务预算;(2)各项收入;(3)各项支出;(4)资产资源及处置情况;(5)债权债务;(6)收益分配;(7)村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8)其他应向村民公开的事项。

3、财务公开应做到年初公布预算方案,每季度公布收支情况,年末公布预算执行、决算、资产资源和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4、群众关心的“三资”管理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

5、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在便于村民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有效的方式进行公开。

6、财务公开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中心负责监督实施。

资产清查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要进行一次资产清查,重点清查核实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帐实、帐款相符。

2、资产清查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实施,清查结果要向全体村民公布并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备案。

3、资产清查中心发现的和结果公布后村民提出的问题应及时予以解决,并将解决情况张榜公布。

资产台帐制度

1、村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资产,按照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

2、资产台帐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的名称、类别、数量、单位、购建时间、预计使用年限、原始价值、折旧额、净值等。

3、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资产台帐还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承包、租赁期限等。

4、已出让或报废的资产,应当及时进行核销。

5、资产台帐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登记,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负责管理。

资产评估制度

1、集体经济组织以招标方式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以参股、联营、合作方式经营集体资产,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合并或者分设等,必须进行资产评估。

2、评估由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或具有资质的单位实施,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

3、受集体经济组织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根据被评估资产的原值、使用年限、折旧以及重置成本、获利能力、公开市场价格合理评定价值并出具评估报告。

4、评估结果要按权属关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公议确认并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备案。

5、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评估机构串通作弊,或者评估机构玩忽职守致使评估结果不实的,可由上级机关宣布无效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采取承包、租赁、出让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取得收益。

2、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时应当制定相关方案,明确资产的名称、数量、用途、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及其价格,是否招标投标,是否进行资产评估等事项。

3、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相关方案应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交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其过程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

4、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经营时应当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建设责任等,并向全体成员公开。

5、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当及时报乡镇“三资”委托代理中心备案、归档。

资产经营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资产要明确经营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和经营目标,确定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并向全体成员公开。

2、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经营的,要加强合同履行的监督检查,公开合同履行情况。

3、集体资产统一经营和承包、租赁、出让所取得的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村账核算。

4、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定期对集体资产的使用、维护和收益进行检查,确保集体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

资源登记簿制度

1、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性资产,应当建立集体资源性资产登记簿,逐项记录,并建立电子文档。

2、资源性资产登记簿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面积等。

3、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性资产,还应当登记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个人)的名称、地址,承包、租赁资源用途,承包费或租赁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

4、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等要重点记录。

5、资源登记簿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登记,乡镇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负责管理。

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

1、集体所有且没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林木、山岭、园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资源性资产的承包、租赁,应当采取公开协商或者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

2、以公开协商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由双方议定。

3、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应当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中标权。

4、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的承包、租赁集体资源方案应交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并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查备案。重大事项应召开成员会议或代表会议讨论。

5、招标投标方案、招标公告、招标合同和相关资料应当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

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

1、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统一编号,统一管理。

2、合同应当使用统一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

3、实行家庭承包的农村集体土地应逐户签订合同,颁发承包合同书和经营权证书。土地流转使合同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合同变更。

4、承包、租凭产生的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并定期公开。

5、承包、租凭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及时归档并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

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

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集体资产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增加集体积累、集体福利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得用语发放干部报酬、支付招待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

上一篇:企业安保人员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回避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