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023-05-16

第一篇: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冷链马甲就目前医药冷链物流现状为大家解析,并分析一下未来此行业的发展:

1、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现状

(1)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经营规模

据中国医药商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冷藏药品约占医药销售总额的25%,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巨大。

(2)缺乏专业化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企业

目前现实中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是由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各自承担,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也仅限于企业自有的冷库、阴凉库和少数冷藏车,受企业经营区域和规模限制,冷链配送范围一般仅为单个省个别几个地区。

国内迄今尚无专业从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具有覆盖全国市场配送能力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

(3)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运输状况

①运输载体

※自主制冷动力冷藏车;

※保温材料制备的、加冰袋或冰排降温的被动式保温箱;

※安装制冷设备的主动式保温箱(受客观条件限制,采用的企业极少)。

②运输方式 A、近距离(单程200公里以下):

※经营企业自有冷藏车配送,

※经营企业自有厢式货车运载被动式保温箱配送,

※被动式保温箱委托普通物流公司运输。

B、远距离(单程超过200公里以上):

※药品生产企业自有冷藏车运输(采取此方式的生产企业甚少)。

※生产或经营企业采用被动式保温箱委托普通物流公司运输。

③物流途径

※被动式保温箱委托普通物流公司采用厢式货车的公路运输,

※被动式保温箱委托中铁物流的铁路运输,

※采用中铁冷链物流专用被动式保温箱的铁路运输,

※被动式保温箱委托航空货运公司的航空运输。

④温度监测

※采用冷藏车自备的温度监测设备,由驾驶员监测;

※采用经验证的被动式保温箱,由物流公司承诺在时限内送到收货单位。【随意性大,可控程度低】;

※在同一批被动式保温箱中随机放置数个温度记录仪,到货后回顾性查验。

(4)药品流通行业冷链管理现状

① 冷藏药品经营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日渐健全。

各企业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建立了冷链管理相关的可操作的制度(SMP)和程序(SOP),从药品冷链经营质量管理入手,制定涵盖了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养护、出库发货复核、送货等具体操作标准。

② 冷藏药品经营企业冷链基础设施设备日渐完善。

各企业根据冷藏药品的特性,重视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设置有冷库、阴凉库、常温库、冷藏车、冷藏箱、双路电源(或备用发电机组)等,严格遵守温度要求,确保冷藏药品仓储和运输的安全。

③ 冷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冷链管理理念落后。

只注重仓储、运输过程的温湿度变化结果管理,忽视了导致温湿度变化的直接、间接因素(如制冷机、库门、冷凝器、电源等)的监管。冷链管理缺乏系统化管理的理念。

※ 冷链管理不注重物流过程,可追溯性差。

即使使用冷藏车送货也只能保证到货验收时,验收员直观地了解药品到货时的温度,在途温度无法即时显示、追溯,更无法得到完整、客观的在途温度记录。在途温度的记录和追溯成为冷藏药品流通环节中的空白。

※ 冷链环境监管技术落后,缺乏实时监管、实时查询和冷链温度追溯的技术手段。

现行制度及所采用的温度检测技术手段其冷链环境监管数据是各企业建立在自觉性基础上的“自我求证”的数据,缺乏科学、客观、公正的第三方监管机制。充其量只能做到根据药品在本企业仓储、运输的温度监测结果,回顾性地判定药品质量合格与否,无法科学地追溯药品在本企业验收入库前的温度状况,更无法获得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出库后的整个冷链储运过程中的客观、可靠的温度数据,即使存在冷链“断链”的事实,也无从知晓。

※ 冷链物流温度保障存在的问题严重

现实中,部分生产、经营企业药品长途运输采用的是泡沫塑料保温箱加冰袋或冰排的被动降温方式。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箱体内温度波动大,受路途远近、环境温度高低、在途时间长短等客观因素影响,采用这种冷链送货方式,货到签收时药品几乎难以达到规定温度要求。

(5)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专业经营冷藏药品的批发企业冷链管理理念先进,软硬件水平高,代表了当今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管理的高水平。

全国各地都有少部分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走差异化经营的路子,逐渐积累和形成了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多以经营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疫苗等冷藏药品为主,所经营的冷藏药品市场份额可达到本地区的40%左右,经营规模达到5~10个亿元左右。

这部分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ERP)进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重在控制过程管理,杜绝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任何疏忽;采用RF系统或WMS系统从事验收、养护、出库和库位管理,保证仓储作业的准确性,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真实度;采用《药品冷链仓储环境监管系统》、《药品冷链运输环境监管系统》,保证了冷藏药品在仓库和运输冷藏车中的整个过程温度监测、记录、报警的可靠性,同时可登录第三方监控系统完成远程实时查询、历史数据追溯等功能,保证了药品冷链管理的科学、客观、可靠。

第二篇: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调查总结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调查总结 冷链物流是指为了保持药品、食品、危化品等产品的品质或过程安全性,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始终使产品保持和处于低温或温控状态的特殊物流。冷链物流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药品,特别是生物制剂和血液制品,以及部分危险化学品等。

冷链物流的对象特性决定了冷链物流与保障我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比如,一些必须冷藏蔽光储存的活菌制剂,如果不能严格按照冷链物流标准执行,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对于事故单位则更是致命打击。还可能因此诱发群体性重大事件的发生。虽然法律法规对于医药行业、食品行业、危化品行业的约束和控制极为严格,在研究生产环节上,我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在低温运输上温度得不到保障,常常断链,使得产品在最终使用时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从维护我国人民权益,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角度也需要冷链物流。生鲜易腐产品等冷链物流配送的货物通常会在运送的过程中由于温度、时间等原因会使货物品质逐渐下降,甚至一些产品品质达不到食用标准时,由于不具备快速检测手段等原因,人们在购买时从表面上仍然无法鉴别,这就造成人民生活品质的下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我国人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逐步加强,隐藏在背后的冷链物流逐渐透明化也成为必然。

对冷链物流涉及范围的基本认识,我国目前冷链物流的产品标准、技术或管理标准,包括已经公布的和正在制订的,全部加起来也仅仅有11项。其中,超过10年的1项;超过5年的1项;最近两年公布的4项;正在制订的有5项。标准工作基础处于空白阶段。关于什么是冷链物流,冷链物流如何分类等基本内容还没有搞清楚,根本谈不上标准体系。

标准的制定一方面要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要适应社会需求。在一个行业相对成熟,或者说有了需求以后,就要抓紧制订或修订。我国有关行业统计显示,由于冷链物流不完善,造成我国在初级农产品方面的损失巨大的现实。但是到目前为止全面的统计工作还没有开始。特别是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方面的统计还没有。这是非常重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冷链物流不同于其他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问题,以及节能和环保等多个延伸问题。但是,冷链物流因为隐藏在消费者所能接触的产品背后,一直没有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比如:我们吃的食物可能是已经接近腐败的程度了,但是我们可能无法觉察。孩子打的防疫针可能由于冷链系统的断链而已经失效,很长时间之后孩子出现问题了,我们却无法追寻问题出在了那里!这样,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社会难以形成真实的需求。不是没有需求,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淹没了真实需求。

由于物流的核心是服务。所以,冷链物流的核心是冷链物流服务。冷链物流标准是服务链上的相关标准。这里就涉及冷链物流的基础标准,包括:技术、管理、信息、服务等。服务标准则与冷链物流过程密切相关,也和冷链物流企业的密切相关。由于冷链物流以保证产品品质为目标,最后的标准就会分解到具有类似品质和环境要求的产品大类或小类了,甚至可能到单品。我国冷链相关企业要成为我国冷链物流相关标准的直接参与者和制订者。因为标准的执行,实际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也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

行业标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逐步发展的。一是要从现有的标准推广做起,不能等都出台了再做。二是尽快展开行业研究工作。特别是关系人民生命安全的和行业急需的标准项目的制订工作。

从冷链物流的过程和冷链物流服务的对象范围看,冷链物流标准推广工作涉及我国国家计划管理(发改委)、商务管理(商务部)、行业管理(农业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检验检疫(国家质检总局)、市场管理(国家工商总局)等多个领域。

产业链上的利益调整,可以靠市场化的方式,企业会从中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而政府部门之间可能会困难一些。但是,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则下,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之间会更多的尊重社会整合的结果。

标准是一方面,当前我过冷链物流方面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一是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成形。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

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二是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外,国内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很高。

三是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第一个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第二个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四是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虽然产销量很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发展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立足长远稳步推进。要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包括税收政策,对易腐食品因非冷链造成的垃圾收取高额环保费用等。尽快建立冷链食品标准和食品冷链标准,将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易腐食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引入信息系统,既可保证冷链食品和物流方向正确,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冷藏链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冷链食品成本,使其尽快达到普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水平。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对冷藏链本身提出发展规划,推进冷藏链设备完善和提高。对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食品冷藏链受制的原因之一,是广大消费者对冷链食品的认可程度。欲解决此问题,就要加大对冷藏链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争得市场的认可。

第三篇:山东省冷链物流发展2

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李艳霞

山东行政学院 经济贸易系

摘要:物流要素成本的全面上涨和医改的深入,都使得医药物流必须压缩成本,提升效率。作为医药物流重要组成部分的医药冷链物流,目前发展中存在第三方市场不成熟、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应从加强政府监管、实施药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增强人才建设等角度,来提升服务水平。

关键词:药品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标准化 1.药品冷链物流面临的市场环境分析 1.1物流行业整体状况分析[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其发布的《2012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3年展望》中指出,2012年物流企业人力成本平均增长15%到20%,燃油价格相当于2000年的3倍左右,过路过桥费占到运输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多数企业资金使用成本超过利润总额,大中城市物流业用地及仓库租金再度上涨。去年1至11月全国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5%,而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1.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3.7%。总的来说,2012年我国物流要素成本全面上涨,物流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在宏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物流业必须实现自身的“转方式调结构”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1.2医药物流环境

商务部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中对医药物流模式提出规划,“现代医药物流、网上药店以及第三方医药物流等新型药品流通方式逐步发展,扁平化、少环节、可追踪、高效率的现代流通模式比重开始提高。”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药销售将逐步进入微利时代。在此背景下,要求医药经营企业深挖“第三方利润源”,对医药供应链条控制整合,从而压缩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物流费用率为11.1%。按此物流费用率推算,2010年我国医药企业物流成本大约为1270亿元。而2010年日本医药制造业物流费用率仅为1.44%,比我国低9.66个百分点。如果我国医药企业物流费用率达到日本水平,201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可节约大概1000亿元的物流成本。[2]医药企业物流费用率的降低也就意味着利润的增长。 1.3药品产业环境

2005-2010 年,我国医药工业年均增长23%。在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的背景下,我国有望在2020 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3]据中国冷链物流网统计,疫苗类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中的3%-8%,且上升趋势明显。这意味着作为其流通关键环节的药品冷链物流将迎来发展机遇。[4]

生物生化制药行业是现阶段药品冷链需求的主力。[5]2011年,生物生化制品的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515亿元,同比增长26.73 %。在新医改和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未来生物生化制药行业仍将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药品冷链物流市场将获得强大的推动力量。

综上分析,在我国物流业整体状况并不乐观、生物医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物流企业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必须认识到药品冷链物流这一物流细分行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医药冷链物流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为物流实践服务,应当成为我国物流学界和药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紧迫课题。 2.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现状概述 2.1药品冷链物流概念及其特点

药品冷链物流并没有特别精确的定义,一般说来,药品冷链物流即指为满足人们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目的而进行的冷藏冷冻药品生产、储运、批零销售、终端配送等从生产到消费全程的系统工程。药品冷链物流,物流活动的客体是特殊商品--药品,这种商品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其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作用;物流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必须确保全程低温,不允许出现冷链断链。

药品冷链物流具有多批次、小批量、不可预测、质量标准要求高、监测难度大、物流成本高的特点。这些特点对药品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对于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包括潜在的供应商)来说,认清这些特点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竞争、获取企业利润的基本要求。

2.2药品冷链物流面临的问题

2.2.1药品冷链物流的第三方市场不成熟

当前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市场上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很多医药冷链需求方宁愿出资自建冷链物流体系,也不愿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冷链物流的整体投资同常温物流相比要高。这导致国内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商不多,外包可选择对象较少。此外,有不少药品如人血制品等属于需要冷链物流特殊储运条件,托运风险较大,更削弱了冷链物流需求方外包的动力。二是医药冷藏品储运呈现多批次、小批量的特点,很难实现规模化操作,普通企业承接这种冷藏品业务的利润很低,甚至会出现亏损。

上述原因导致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第三方介入程度低,市场不成熟,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整合。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拥有覆盖全国的药品冷链配送网络。 2.2.2冷链储运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的冷链设施设备不足,突出表现在硬件设施供需缺口较大,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从运输角度来看,运输时被动制冷方式占比较高,所谓被动式制冷即采用冰块、冰排等方式对低温药品进行制冷。这一制冷方式在药品终端配送环节采用的更为普遍。而主动式制冷占比较低,主动式制冷即采用冷藏车、冷藏集装箱等工具对低温药品进行制冷。从仓储角度来看,全国现有冷库中,属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比例很高,硬件设施和管理方式难以符合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6] 且这类冷库大多只能发挥仓储功能,在节能环保等方面也存在不少不足之处。目前能够较好地满足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功能要求的冷库并不多。先进完善的硬件设施设备是药品冷链物流优质高效运作的首要前提,这种落后的现状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亟需改进。

从信息化角度来看,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偏低。信息化水平低主要体现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的温湿度数据采集和实时预警方面。在当前的药品冷链物流运作实践中,大多通过人工测温、纸面记录等方式采集低温药品存放环境的温湿度数据。这种数据采集方式从采集的时间周期看具有较大随意性,同时数据记录的差错率较高。 2.2.3 药品冷链物流的专业性人才匮乏

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人才成为我国的紧缺型人才,市场呈现供不应求之势。从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类别来看,可分为三类:(1).高端型人才。这种人才一般要求具备较强的战略制定能力,可以对公司的整个冷链网络进行整体性规划,对国家宏观政策、相关行业走势具备较强的解读和应对能力。这种人才在市场上最为稀缺。(2).中级管理人才。这种人才要求会管理、懂技术,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公司决策,完成公司交付的各项任务。相较于高端人才,这种人才标准放低了,需求量加大了。(3).企业基层员工。一般意义来说,基层员工不应缺乏。但放在冷链物流行业,特别是药品冷链物流行业,要求基层员工懂一定的医药知识,掌握一定的制冷技术,有一定的管理技能,几种要求相叠加,人才选用标准就相对较高。加上当前学校教育偏重理论学习,而企业用人看重实践能力,人才的生产与使用之间出现错位。上述原因,导致基层员工层面也出现了供不应求格局。

3.药品冷链物流质量提升路径

要提升药品冷链物流质量,需要政府部门、医药流通企业、物流协会等多方共同努力,从以下方面加以推进。 3.1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部门对药品流通的监管可以界定为“政府有关部门对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药品质量、药学服务质量、药品销售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等进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对药品质量安全加强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所在。我国医药行业监管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但以国家药监局及其各级机构为行业主管方。政府对药品冷链的监管对象有两个:一是医药制造企业,一是医药流通企业(含参与到医药冷链物流运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限于本文的研究范围,笔者仅对医药流通企业的监管进行讨论。政府监管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企业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无论是储运环节、末端配送环节都必须具备所需要的设施设备。(2).要求企业制定完善的冷藏药品管理制度,规范冷藏药品的操作流程、温度异常应急处理流程等。严格执行低温冷藏药品的购进验收制度,增加日常检查养护频次,确保低温冷藏药品质量安全。(3).建立严格的医药物流市场的准入制度,限制不合格者进入医药物流市场,控制恶性竞争。 3.2完善并切实落实药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标准化是药品冷链物流运作实现信息化和规范化的基础和前提。从药品流通角度来看,医药流通要完善两方面标准:(1).药品编码的标准化。药品编码标准化主要是指药品包装条形码的规范化标准化。目前,目前医院及药店销售的药品,在使用的药品外包装上没能做到100%使用条形码,即使已经使用条形码的药品,各生产厂家也没有规范统一,问题药品的追溯相当困难。同时,这与经济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不够协调。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应当尽快制定统一的、适合医药行业应用的条形码标准或规范。对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无论是用于药店还是用于医院,都必须在外包装上采用统一的条形码。条形码上应当包含国家药品编号,生产厂家编号,使用期限和药品批号等信息。为便于流通、销售和零售,对药品从外箱到内包装,再到销售单元,及至最小使用单位的包装上,应当使用有区别的条形码,以便于不同环节的管理。(2).药品冷链物流的标准化。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可分为四个部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信息标准。[5]其中,服务标准是核心,是其他标准发展的根据。2012年底,《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GB/T28577-2012)、《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GB/T28842-2012)等药品冷链物流运作的国家标准相继出台。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将于201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也着重强调了药品冷链物流的管理和提升。虽然药品冷链物流运作的标准体系在快速推进,但是与市场的需求之间还有不小差距,还应进一步对药品冷链的具体细分行业出台操作规范。如对血液制品、疫苗等出台具体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

需要指出的是,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并不代表在医药流通领域就能够得到切实应用。要使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在现实中得到切实执行,仍需政府监管部门、物流协会等组织机构在企业里对相关理念和各种规范加以宣传推行,使企业重视标准化和规范化,并在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真正落实。

3.3加快药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药品冷链物流运作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广泛推广应用网络技术,通过先进的RFID技术、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低温药品的存放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这不仅有助于保证药品的质量,还可以实现医药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医院、防疫站、卫生所、医药冷藏库等整条供应链上下游各节点的信息共享,可以提高整个链条的稳定性。在低温药品的生命周期管理中,冷链的连续数据很重要,为达到冷链商品在运输、存储、配送过程的无缝冷链监控目的,可通过RFID技术对低温商品在库、出库、运

输、交货、回库等各环节进行温度监控,确保低温药品处于全程冷链环境之中。此外,RFID技术还可与冷藏箱使用相结合,实现多批次小批量低温冷藏药品单品级别实时温度管理。 3.4加强药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研发使用

药品冷链物流所需要的冷藏车、疫苗运输工具、冷库、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及安置设备的房屋等建设配备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物流运作水平。为使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质量提升,加强恒温恒湿冷库建设、冷藏车(箱)研发升级连接等设施设备体系的配套完善,对提高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的整体运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药品冷链物流的设施设备研发使用,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1).标准化建设。对物流作业中使用的设备、包装、运输、装卸工具、使用的托盘等要进行标准化规范。如保温箱保温性能存在差异,影响冷藏药品的质量,需要统一标准规范。(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发改进。针对目前药品冷链末端环节“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现实情况,应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 3.5培育药品冷链物流第三方服务供应商

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是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服务的主体。低温药品对物流服务品质的要求很高,从各个制药企业来说要拥有全方位、门到门的物流能力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此外,制药厂的低温产品要辐射全国,也必须借助于拥有强大冷链网络覆盖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使低温药品的冷链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要培育药品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1).完善药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准入标准,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市场提供清晰的参照物;(2).大力鼓励规模企业进入,实现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尽快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不鼓励更多的小型医药物流企业产生。这样,才会在降低低温药品物流服务成本的同时提高物流服务品质,使低温药品质量在物流链条上得到保障。 3.6药品冷链物流人才供应体系建设

人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唯一动力源。药品冷链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应当是医药、制冷、物流管理等各学科都涉及的复合型人才。药品冷链物流人才体系建设,应从三个方面开展:(1).高端人才体系建设。要满足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有两种路径:一是企业内部培养,有针对性选择企业中层骨干,实施“接班人”计划。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企业的认同感强,弊端在于视野可能不够开阔;二是从外部招聘。外招而来的高端人才,视野较为开阔,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新的理念和做法,但是要注意所招人才与本企业在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兼容性问题。(2).中端人才体系建设。企业中层人才承上启下,位置十分关键。对于中层人才,应以企业内部培养为主。如采用竞聘、轮岗、到高校脱产培训等方式让基层优秀员工脱颖而出,成长为企业中层骨干。(3).基层人才体系建设。企业基层员工多由应届毕业生招聘而来。鉴于当前高等教育教学与企业对人才现实需求之间的脱节,企业一般难以招到十分满意的人才。对此,校企双方要加强合作,如采用“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培养等方式使学校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同时可以使学生提前适应现实工作环境,做到毕业后能够很快对工作上手。 4.小结

药品作为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特殊商品,其安全性在任何时期都不能忽视。尤其随着温度敏感性药品比例的增多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药品冷链物流水平的提高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药品冷链物流市场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提升药品冷链物流水平给出了可行建议。应该看到,尽管我国药品冷链物流水平较之以往有了巨大提升,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较还存在很大不足,药品冷链物流发展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0.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12.p113-114 1. (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中国冷链物流网. http:///news/show-49854.html

第四篇:天津冷链物流行业现状分析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所以,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规模小

天津冷链物流行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规模比较小,只有康新物流和东疆大洋两家公司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天津的冷链物流业发展水品和全国的平均水品基本一致。冷藏车的数量在货运车辆中所占的比例只有0.3%,承担运输的能力很小,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正常需要。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是用常温车辆承担运输的,只有不到20%的水果、蔬菜、禽肉采用了低温保鲜技术进行运输,每年因为常温运输新鲜食品产生的损失高达近十亿美元,在这里面蕴藏这巨大的商机。

{康新物流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第三方物流,该公司通过多年的经营在冷链物流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优势:

1.高标准的冷库和运输设备:55000平米适合不同温 控需求的现代化冷藏及冷冻的仓储设施,140余台自有冷藏运输车辆;

2.完善的冷链配送网络:储运设施与分发节点遍及 北京、上海、天津、苏州、青岛、广州、深圳、哈尔滨、成都、乌鲁木齐等15个中心城市;

3.现代化的信息服务系统:WMS & TMS运输管理系统 、冷藏车全程温度跟踪及GPS定位;

4.高素质的冷链营运团队:超过十年的中国国内冷链运输专用服务经验,数十年的国际冷链管理经验及运营技能。}

从世界冷链物流业来看,康欣物流仍然不成熟,企业规模和市场覆盖率都不高,要想在未来几年内跟上天津对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仍然要加大发展的力度。而在天津冷链物流业中,康新已经算是该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也显示出天津冷链物流业基础的薄弱。在以数量取胜的物流业中,没有足够的货运量, 价格就会因物流的高成本而居高不下,便会制止更多的潜在顾客使用正规的服务,进而失去了潜在的市场,就没有量的提升,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打破这一循环的办法之一就是冷链物流企业采取主动,扩大运输规模,让大量的优质保鲜产品占领市场,形成一个市场——运输——市场的良性循环。在天津稍微好一点的冷链物流企业都是在依托大的采购商,比如夏晖公司,它是麦当劳的

全球物流服务提供商。

二、经营冷链物流的企业效益普遍不高

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冷链物流对企业是否有好处。这是一个利益的问题,并牵涉到整个价值链上的各方。从事冷链物流运输所采用的冷藏车所需要的运输费用是一般常温车费用的2~3倍,初期投资所需的资金较大,然而产品最终消费的人群却没有付出冷藏车多余的支出。如果一些供应商想使用正规的车,但是零售商或消费者并没有因此而给予额外的照顾(没有在零售上得到好处),而是与其它的供应商同等对待(如在收货时所执行的标准不同,无法严格执行,从而打击了好的品牌)。由于并没有因为某个供应商提供较好的冷链物流而给予额外的照顾,这样一来就间接地鼓励了供应商使用非标准的车(杂牌军)。而真正能做到的供应商则在少数,这是一个利益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物流的问题。最大的阻力在于一些供应商也想使用正规的车,零售商并没有给予额外的照顾。供应商不主动去采用冷链物流,这就直接导致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失去了谈判的筹码,企业所能获得的利益就必定很低。在对天津的几家大型超市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顾客和商家都希望有质量保证的服务商(冷链物流企业),但又往往采用价格相对便宜的服务商(普通物流企业),对于食品的新鲜与否很关注,但又不大愿意接受使用冷冻车运输而产生的较高的价格。天津市场的现状,使得冷链物流没有得到相宜的效益,进而影响了冷链物流在天津的发展。

三、没有统一的行业内规范

中国在冷链行业刚刚成立了冷链委和冷标委,关于冷链产业的规范政策还没有出台,国内各地只有极少数的城市有过一些专门的规定,比如上海一些零售商联合制定业内规范,要求必须使用冷藏车运输。即使这样,它也不过是一些商家自己的采购标准,并没有全面的推广,也没有很严格的标准。在天津地区还没有发现有相关的行业规范,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没有规矩,就很难健康的发展。制定统一的冷链物流行业规范是促进天津地区冷链物流发展至关重要的前提。冷链物流是个极大的系统,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得多。易腐食品的时间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备更高的团体协调性,需求各环节都有一个同一规范的标准指导,而全部的这些都要求尽量加快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在制定的标准中,必须要明确的规定不同类的食品使用不同的规定,比如上海市地方规范《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中就明确的规定:液体奶类(饮料)装车前必须将厢体内温度预冷到15℃,方可装货;运输途中产品温度不高于10℃,提货单位委托冷链配送企业承运时,承运配送合同中,必需明确商品的温度要求;冷冻、冷藏食品出库或达到接受方时,冷冻产品应在15分钟以内,冷藏产品在30分钟以内装卸完毕,严禁将货物长时间暴露在常温下,防止货物温度回升融化等等。鲜奶运输有特殊的要求:为防止鲜奶在运输中温度升高,尤其在夏季运输,一般选择在早晚或夜间进行;运输工

具一般都是专用的奶罐车;为缩短运输时间,严禁中途停留;运输容量要严格消毒,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污染,容器内必须装满盖严,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震荡而升温或溅出。

冷饮、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等大类需要分开来制定相适应的规范。

四、发展速度快未来市场广阔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进程作出了明确规划,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领军企业,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1960年,我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一遇到自然灾害,就会导致农副产品短缺。为此,国家在一些大城市和农副产品主产区建立一批大型冷库,并配备少量冷藏车。这些设施对稳定市场价格和保障居民副食品供应发挥了一定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冷链物流有了进一步发展。1985年,国家对农副产品生产和购销政策进行重大改革,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兴起。为确保各地农副产品均衡供应,政府新建、扩建一批冷藏设施,带动了城乡之间的冷链物流,促进了冷藏运输车行业的发展。冷链物流起步阶段是个较漫长的过程,这数十年中,不论是冷库还是冷藏车数量都较少。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真正快速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那时,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希望常年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农业主产区的地方政府和当地农民希望错开产品上市时间,获取更多的利润,这类需求带动了冷链物流快速发展。未来5年,国家为提高冷链流通率及冷藏运输率设定了较高的发展目标,作为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之一,冷藏车的供给必然要跟上步伐,这将给发展缓慢的冷藏车企业带来机遇。希望生产企业无论在产品质量、产能准备方面,还是在售后服务、市场布局方面,都要提前做好准备,既能提供过硬的产品,也能让企业大展宏图。

对于冷藏车企业来说,有一串目标数字值得关注:国家要求到2015年,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由现在的5%、15%、23%提高至20%、30%、36%以上,基本实现成倍增长。此外,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分别由15%、30%、40%提高至30%、50%、65%左右。

天津正在建设滨海高新技术园区,在不久的将来,天津会成为北方地区的科技和经济中心。依托国内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大环境,天津地区的冷链物流业必然会出现高速发展的趋势;而作为北方的物流集散中心,天津冷链物流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五、天津未来会成为北方的冷链物流中心

在全国冷链物流行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天津的冷链物流业也进入了快车道,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冻品物流基地,包括东丽冻品物流基地、天津冷链物流产业基地、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普菲斯冷链分拨中心等。这些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

天津滨海将成为天津乃至北方的冻品集散地,将直接促进天津冷链物流业的飞跃式发展。

1.东丽冻品物流基地

从东丽区获悉,国内规模最大的冻品物流基地——天津市冷冻物品物流基地建设进展顺利,该项目自去年底启动以来,目前冷藏库已建起四层,预计今年年内冷藏量10万吨的冷库及相关配套设施和1.5万平方米的交易市场主体竣工。

据介绍,天津市冻品物流基地已纳入全市2008年重点项目和20个大型批发市场建设项目,由市水产集团和加拿大大洋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该基地位于东丽区金钟街工业园,占地223亩,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规模总冷藏量20万吨,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大型冷库5座,相关配套设施5万平方米,水产品交易大厅1.5万平方米。该基地投产后预计年可加工各类水产品1万吨,年交易各类冷冻食品100万吨,年交易额300亿元,年创利税5000万元,安置社会就业5000人。

2. 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普菲斯冷链分拨中心

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普菲斯冷链分拨中心工程位于天津港北港池跃进路以东、海铁大道以北,总占地面积为40285平方米。拟建项目内容包括:单层冷库(局部为二层和三层)、门卫及室外场区、道路等配套设施。

该工程的设计方案于2011年6月23日获得天津市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的审批,为下一步建设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3.天津冷链物流产业基地

天津众品一期项目总投资3.2亿元,项目自2009年5月开工,于今年3月投入运营。天津众品二期项目是公司华北区域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公司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步骤,也是提升区域农产品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载体。该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年产8万吨猪肉系列产品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拟于2011年6月建成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2亿元,新增利税2.3亿元,直接带动就业3000人。届时天津众品将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华北地区标准最高的肉类综合加工和冷链物流产业基地之一。

第五篇: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冷链物流指冷藏冷冻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物品损耗的系统工程。冷链物流具有复杂性、协调性及高成本性特征,适用于果蔬、禽蛋、水产品、速冻食品、乳制品、花卉、药品等领域。

中国冷链物流业是在专业分工加快,需求专业化的市场细分背景下产生的,由于连锁经销体系的兴起,专业分工细化和低温食品的逐渐普及与成熟,冷链物流引起人们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冷链物流行业飞速发展,到2005年底基本建成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首次构建全国范围的低成本鲜活农产品运输网络,使中国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由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延伸,冷链物流业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作用渐趋明显。果蔬冷链物流、乳制品冷链物流、肉制品冷链物流、水产品冷链物流等细分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逐步走向规范化。冷链物流企业进一步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供应链管理呈加快发展趋势,增值型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冷链物流集聚区得到较快发展,需求增加使国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加剧。2011年以来,我国冷藏运输蓬勃发展,冷库建设掀起新高潮。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实行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并举,把冷链物流上下游结成供应链,进一步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我国冷链物流将真正进入黄金发展期。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运输 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冷链物流的定义、特征等内容,接着深入分析了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总体概况及细分市场的发展。随后,报告阐述了冷链物流行业的运作管理、区域发展状况,并对冷藏运输、冷库行业、冷链物流领域重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介绍。最后,报告分析了冷链物流行业的投资潜力,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科学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运输 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上一篇:中国健身产业发展趋势下一篇:中国菌物学传承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