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第五章练习

2024-05-13

银行会计第五章练习(精选6篇)

篇1:银行会计第五章练习

第五章

支付结算业务练习

一、练习支票和本票业务

资料:假设工行某支行发生下列支票业务:

1.收到开户单位汽车厂送交的支票和两联进账单,金额80000元,该支票的签发人在同城他行开户,当日提出交换,退票时间过后未被退票,银行办理转帐。

2.开户单位制药厂签发转账支票,支付在同一银行开户的塑料厂货款70000元,经审核无误后办理转帐。

3.开户单位服装厂签发现金支票,支取现金90000元,以备发放工资,经审核无误付给现金。

4.开户单位红星乳品厂送交支票和两联进账单,金额50000元,审核无误后提出交换。

5.交换提入支票一张,金额45000元,是本行开户单位蓝天贸易公司支付货款,审查后支付票款。

6.交换提入支票一张,金额79000元,是本行开户单位油漆厂支付材料款,因油漆厂账户资金不足,提出退票,当天未能退回,作挂帐处理。

7.收到某客户提交银行本票申请书及现金6000元,经审核无误,签发本票。

8.开户单位农机公司持银行本票来本行办理兑付,金额40000元,经审查该本票为同城其他银行签发,办理转账。

9.客户张先生交来本行签发的注明“现金”字样的本票一张,金额5000元,申请人为王先生,经审核无误后支付现金。

10.从同城某行交换提入本行签发的本票一张,金额48000元,经审核无误办理转账。

二、练习银行汇票业务的核算

资料:假设工行某支行发生下列银行汇票业务

1.客户李青提交银行汇票申请书及现金40000元,委托银行签发银行汇票持往异地购货,经审核无误予以受理,办理转账。

2.开户单位新兴百货公司持异地工行签发的银行汇票及解讫通知和两联进账单来行办理入帐手续,原汇票金额200000元,实际结算金额195000元,审查无误办理转帐。

3.开户单位汽车厂提交银行汇票申请书,申请签发银行汇票,金额900000元,该厂要去外地购买设备,经审核无误予以受理,办理转帐。

4.李洪持银行汇票申请书第一联及个人身份证明来行领取银行汇票多余款8000元,经审核无误后支付现金。

5.接到异地工行寄来的邮划借方报单及解讫通知,汇票金额150000元,实际结算金额130000元,汇票申请人是开户单位通信公司。

6.开户单位制药厂申请的银行汇票因故未用,申请退回,金额10000元,办理转帐。

三、练习商业汇票结算业务

资料:假设工行某支行发生下列商业汇票业务:

1.开户单位服装厂提交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及同城委托收款结算凭证,金额76000元,委托银行向同城某行开户的纺织厂收取汇票款,本行同意受理。

2.开户单位汽车厂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汇票金额500000元,经信贷部门审查同意,双方签订承兑协议,会计部门办理承兑手续,并按5‰0收取承兑手续费。

3.根据承兑协议,向承兑申请人制药厂收取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30000元,办理转帐。

4.收到异地工行寄来的委托收款凭证及银行承兑汇票,金额95000元,经审核无误当日将款项划出,办理转帐。

5.根据承兑协议,向承兑申请人新兴百货公司收取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金额800000元,由于该单位账户资金不足,只能支付700000元,其余转入逾期贷款户。

6.收到异地工行划回的邮划贷方报单及商业承兑汇票,金额66000元,此款是开户单位油漆厂的商业承兑汇票款,审核无误予以收帐。

7.收到异地工行的委托收款凭证及商业承兑汇票,金额800000元,是开户单位塑料厂应支付的货款,但塑料厂拒付。

四、练习汇兑业务

资料:假设工行某支行发生下列汇兑业务:

1.开户单位汽车厂提交信汇凭证一份,金额55000元,汇往异地某工行的开户单位清理旧欠款,审核无误后予以办理。

2.黎明提交电汇凭证及现金10000元,汇给异地工行李刚归还欠款,银行审核无误后办理。

3.收到异地某工行寄来邮划贷方报单及信汇凭证一份,汇给开户单位服装厂货款90000元,审核无误后予以收帐。

4.收到异地工行寄来的邮划贷方报单及信汇凭证一份,汇给李洪现金50000元,收款人未在本行开户,银行审核无误后办理转帐并通知收款人来行取款。

5.因故将李刚的信汇款3000元退回原汇出行工行大连分行。

6.收到异地某工行划回的退汇款4000元,原汇款人张翔,未在本行开户。

五、练习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业务

资料:假设工行某支行发生下列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业务。

1.收到异地某工行寄来的委托收款凭证,向本行开户单位新兴百货公司收取商业承兑汇票款500000元,经审查无误,办理转帐。

2.收到异地工行的邮划贷方报单,是划付的商业承兑汇票款,金额500000元,经审核无误办理转帐,收款人为本行开户的服装厂。

3.收到异地工行寄来的有关托收承付结算凭证及附件,通知开户单位服装厂付款,金额95000元,3天承付期满,办理划款手续。

4.开户单位制药厂的委托收款货款付款期已满,金额80000元,但该单位账户只有50000元。

5.收到异地某工行的托收承付结算凭证及有关单证,是向开户单位服装厂的托收货款,金额650000元,经审查无误,于当日通知服装厂。4月8日承付期满,4月9日上午银行划款时,其账户资金只有200000元,其余款于4月21日上午营业时全部扣清;逾期款项每天计收0.5‰的赔偿金。

6.开户单位塑料厂交来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及委托收款凭证,金额30000元,向异地某工行委托收款,本行同意办理。

7.收到异地某工行划来的委托收款600000元,为开户单位汽车厂收取到期银行承兑汇票款,办理转账。

六、练习信用卡业务

资料:假设工商银行某支行发生下列业务,做出每笔业务的会计分录。

1.收到开户单位华兴公司交来进账单和转账支票各一份,进账单金额为50000元,转账支票金额为50020元,其中,50000元为交存信用卡备用金,20元为手续费,经审查无误发给信用卡。

2.收到在本行开户的新欣商厦(特约单位)交来的汇计单、进账单和签购单,列明本行开户的华兴公司(持卡人)购物消费9000元,手续费按3%0计算,经审查无误予以入账。

3.从同城某中行交换提入汇计单和签购单各一张,金额为20000元,持卡人为本行开户的百货公司,经审查无误办理转账。

篇2:银行会计第五章练习

1、真正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是()A普鲁士银行B英格兰银行

C瑞典银行D美联储

2、以下属于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在()A代理国库B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 C集中存款准备金D独占货币发行权

3、以下属于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是()

A金银、外汇储备B证券买卖业务

C再贴现和贷款D货币发行业务

4、以下属于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是()

A货币发行业务B代理国库业务

C集中存款准备金D再贴现和贷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包括()

A不以盈利为目的B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C为国有银行D处于超然地位 E与商业银行竞争较为激烈

2、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有()

A发行的银行B银行的银行

C国家的银行D人民的银行

E交易的银行

3、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银行的职能,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

篇3:金融会计第五章课外练习题

农业银行和平路分理处为开户单位办理下列支付结算业务:

1.家电商场提交信汇凭证一份,汇往在省外某农业银行办事处开户的电子集团,金额426000元,用途为购货款。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家电商场户)426 000 贷:清算资金往来 426 000 2.华联商厦收款的托收承付一笔,金额 66600 元,属正常划来款项,付款人开户行为省外某农业银行。

借:清算资金往来 66 600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华联商厦户)66 600 3.市供电局收款的委托收款三笔,系向用户收取电费。付款人分别为在本分理处开户的家电商场,金额 22300 元;啤酒集团,金额 28700 元;三联商场,金额50120 元。当日转账。

借:清算资金往来(家电商场户)22 300(啤酒集团户)28 700(三联商场户)50 120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供电局户)101 120 4.开户单位三和粮店送存同一行处开户单位第八中学签发的转账支票一张,金额 1350 元,审查无误后转账。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第八中学户)1 350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三和粮店户)1 350 5.交换提入转账支票,其中一张为开户单位酒精厂签发,金额 16600 元,经审查发现印鉴与预留印鉴不符,当即通知退票并计收罚款。罚款:16 600×5%=830(元),应收取1 000元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酒精厂户)1 000 贷:营业外收入——罚没收入 1 000 6.华联商厦提交银行汇票申请书,申请签发银行汇票,汇款金额 85000 元,系货款。银行审查后处理账务并签发汇票。.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华联商厦户)85 000 贷:吸收存款——其他存款 85 000 7.承上题华联商厦申请签发的银行汇票,本日收到划付款项的借方报单,报单金额 79 600 元,出票金额 85 000 元,办理转账并结清该笔银行汇票。

.借:吸收存款——其他存款 85 000 贷:清算资金往来 9 600 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华联商厦户)5 400 8.果品加工厂提交银行承兑汇票一份与银行承兑协议,申请承兑,汇票面额250000 元,银行审查后同意承兑,并按票面额的万分之五收取手续费。手续费=250 000×0.5‰=125(元)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果品厂户)125 贷: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125 收入:银行承兑汇票应付款 250 000 9.洗衣机厂为承兑申请人的银行承兑汇票,面额 180000元,本日到期,开户行从其存款账户收取款项,由于存款不足,只收取 140000 元,其余作为逾期贷款。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洗衣机厂)140 000 贷款——逾期贷款(洗衣机厂逾期贷款户)40 000 贷:吸收存款——应解汇款(洗衣机厂户)180 000 付出:银行承兑汇票应付款 180 000 10.果品加工厂提交银行本票申请书,申请签发本票26000元,银行审查同意后签发银行本票。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果品厂)26 000 贷:清算资金往来 26 000 11.收到同城本系统行处交换来的代支付不定额本票三份,面额分别为 1500元、1200 元、13000 元,经核对确属本行签发,办理转账。借:清算资金往来——同城票据清算 15 700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15 700 12.海天大酒店提交进账单、汇计单及签购单各一份,金额 4860 元,经审查无误后为海天大酒店入账,并按 1%向收款人收取手续费,有关凭证提出交换给同城系统内某分理处(发卡行),信用卡的持卡人为兴隆实业公司法人指定。

篇4:银行会计第五章练习

含资金筹集业务、固定资产业务、材料采购业务、生产业务 【例题1】——所有者权益筹资业务(1笔分录)

云公司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10万元,其中8万元作为实收资本,另2万元作为资本公积,公司收到投资后存入银行,相关手续已办妥;另外公司收到投资者投入原材料5万元;投入机器一批,评估价为2万元;投入专利技术一项,评估价为7万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因素。

【例题2】——短期负债筹资业务(3笔分录)

A公司因日常经营需要向银行借入期限为6个月的短期借款35万元,该工资取得借款时年利率为6%,按月计提利息。

【例题3】——长期负债筹资业务(1笔分录)

B公司为建造生产车间(工期约1年半)于20×1年向银行借入期限为2年的长期借款3000万元,年利率为10%,不考虑手续费等支出。

【例题4】

A公司有一台机床设备,原价为24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则每月应计提折旧额为多少?

【例题5】

B公司有一台机床,原价为120万元,预计可以生产1万件甲产品,预计净残值率为3%,12月生产甲产品300件,则12月份应计提折旧额为多少?

【例题6】——固定资产购入(1笔分录)

A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购入后立即投入使用,所取得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240 000元,增值税为40 800元,全部款项由银行存款支付。

【例题7】——固定资产折旧(1笔分录)20×1年1月,A公司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情况如下:

生产车间厂房计提折旧76 000元,机器设备计提折旧90 000元。管理部门房屋建筑计提折旧130 000元,运输工具计提折旧48 000元。

销售部门房屋建筑计提折旧64 000元,运输工具计提折旧52 600元。

【例题8】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在进行材料采购业务账务处理时通常设置的账户有()

A.原材料

B.在途物资 C.短期借款

D.预付账款

【例题9】——实际成本法(2笔分录)

A公司外购一批原材料,专用发票上记载货款为25 000元,增值税4 350元,全部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但材料尚未入库,该公司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原材料。

【例题10】——计划成本法(3笔分录)

A公司外购一批原材料,货款1万元,增值税1700元,发票账单已到,计划成本为11 000元,材料未验收入库,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该公司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原材料。

【例题11】——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笔分录)

20×1年1月,甲公司生产A产品领用甲材料5000件,乙材料2000件;生产B产品领用甲材料3000件,乙材料6000件;车间一般耗用领用甲材料800件,乙材料600件。甲材料20元/件,乙材料25元/件。

【例题12】——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2笔分录)

某公司根据当月考勤记录和生产记录等,计算确定的本月职工工资如下:A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一共640 000元,B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一共660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一共37 000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一共35 000元。

【例题13】——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笔分录)

云公司1月份发生制造费用68 000元,公司按照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其中A产品生产工时为4 500小时,B产品生产工时为4 000小时。

篇5:第五章 央行其他业务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995年颁布的()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经理国库”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A.《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将汇总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与汇总的存款货币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合并可以编制出()。A.货币概览 B.金融概览 C.银行概览 D.国际收支平衡表 3.反映企业间商品交易价格变动趋势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是()。A.CPI B.PPI C.CGPI D.PMI 4.以下不属于委托国库制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香港 D.英国 5.我国国库收支集中收付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A.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四级国库制度 B.实施“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C.建立国库内控四级目标管理责任制 D.实现财税库银横向联网

二、多项选择题

1.央行的调查统计业务包括()。

A.金融统计 B.GDP统计 C.通胀统计 D.经济调查统计 E.人口调查统计

2.中央银行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工作在中央银行行使职能、加强金融管理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

A.反映职能 B.监督职能 C.管理职能 D.分析职能 E.服务职能 3.编制货币概览和金融概览的前提是明确金融机构的分类。按照货币统计要求,我国的金融机构分为哪几个层次()。

A.货币当局 B.存款货币银行 C.外资银行 D.特定存款机构 E.其他金融机构

4.以下属于央行金融统计的是()。

A.资金流量统计 B.工业景气调查统计 C.信贷收支统计 D.现金收支统计 E.国际收支统计

三、判断改错题

1.我国是实行独立国库制的国家。()

2.中央银行的会计对象是中央银行行使职能、办理各项业务、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等活动所引起的资金变化与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3.在中央银行的统计信息体系中,经济调查统计处于核心位置,是中央银行调查统计活动的最主要内容。()

4.我国的基础货币由金融机构库存现金、流通中货币、金融机构特种存款、金融机构缴存准备金和邮政储蓄转存款构成。()

篇6:成人高考政治第五章练习

第一部分 第五章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是指()。A.人们对历史现象的看法 B.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观点 C.历史本身的客观规律

D.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2.下列关于历史观与世界观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历史观包括世界观

C.不包含历史观的世界观是不完整的 D.不从属于世界观的历史观是不存在的

3.下列关于社会历史观与社会科学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B.指导与基础的关系 C.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

C.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问题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

5.作为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存在不包括()。A.国家政权 B.生产方式 C.人口因素 D.地理环境

6.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作用的方面是()。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 D.国家政权

7.作为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不包括()。A.社会意识形态 B.社会意识形式 C.社会心理 D.人口因素

第1页 成人高考网上辅导

8.整个社会意识的核心是()。A.社会心理 B.生产方式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意识形式

9.下列关于历史观的表述错误的是()。A.唯心史观也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B.唯物史观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C.英雄史观属于唯物史观 D.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群众史观

10.列宁认为,唯心史观的两个根本缺陷是()。

A.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否定人民群众的作用,相信英雄人物的作用 C.宣扬上帝创世说,否认劳动创造人

D.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反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1.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不包括()。

A.社会历史及其规律的特殊性、复杂性是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 B.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尖锐化是唯心史观的思想根源

C.剥削阶级控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唯心史观的阶级根源 D.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发展速度迟缓是唯心史观的社会根源

12.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

A.启蒙时代以来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探索与批判 B.工业革命以来欧洲资本主义迅速而充分的发展 C.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13.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的两大理论贡献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 B.政治经济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14.关于地理环境在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中的作用,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一定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 B.地理环境的特点制约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地理环境的特点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D.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变化

15.关于人口因素在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中的作用,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第2页 成人高考网上辅导

A.人口因素直接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变化 B.人口因素的状况直接制约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口因素的状况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D.一定的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

1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简称生产方式,它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D.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统一

17.生产力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人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

18.生产力中的实体性要素不包括()。A.劳动者 B.科学技术 C.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

19.生产力中的主导性、能动性要素是()。A.劳动者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20.生产力中的非实体性要素不包括()。A.劳动资料 B.科学技术 C.教育 D.管理

21.生产关系不包括()。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B.劳动产品的分配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关系 D.人与自然的关系

2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人的()。A.经济关系、物质关系 B.经济关系、文化关系

第3页 成人高考网上辅导

C.经济关系、思想关系 D.经济关系、政治关系

23.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A.所有制关系 B.地位关系 C.分配关系 D.物质关系

24.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分配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力

25.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可以将历史上的生产关系分为的基本类型是()。A.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B.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 C.公有制和私有制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26.社会经济结构就是()。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方式的总和 B.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的总和 D.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7.社会经济结构即社会经济制度,其性质是由()。A.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力的性质决定 B.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 C.全部生产力的性质决定 D.全部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

28.我国的经济制度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决于()。A.我国的生产关系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我国彻底消灭了私有制

C.我国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我国经济制度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占主体地位

29.社会的政治结构就是()。A.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 B.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 C.社会的上层建筑 D.社会的政治机构

第4页 成人高考网上辅导

30.社会政治结构亦称社会政治制度,其核心是()。A.意识形态 B.上层建筑 C.政治制度 D.国家政权

31.关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A.政府机关、法律部门属于社会政治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机构与设施 B.政治制度、法律条文属于社会政治上层建筑中的政治制度与规范 C.政治理论、法律科学属于社会思想上层建筑 D.政治、法律都属于社会政治上层建筑

32.下列关于国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国家不是永恒的,它只是一种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的现象 B.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C.国家是阶级社会中才存在的阶级现象 D.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

3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本质与职能的关系

34.社会的精神生活亦称社会意识,从结构上可以分为()。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B.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 C.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35.整个社会意识的核心是()。A.意识形态 B.上层建筑 C.政治制度 D.国家政权

3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政治学、法学、艺术 B.伦理学、哲学、神学 C.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 D.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

37.下列选项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第5页 成人高考网上辅导

A.数学、物理学、化学 B.文学、史学、哲学

C.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 D.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

38.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政治是根本,政治决定一切

B.政治为经济服务,政治是经济的保证

C.经济与政治决定着文化,文化反映着经济和政治,并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D.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着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9.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社会存在依赖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二、辨析题。

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

2.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统一。3.哲学里有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一个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4.要保护好环境,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经济的发展,实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5.人口过剩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三、简答题

1.简述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根据。

2.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简述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4.简述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5.简述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简述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简述社会的基本结构。

第6页 成人高考网上辅导

8.简述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四、论述题。

1.论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意义。2.论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3.论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对我国正确认识与处理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 D 【答疑编号3786】 2.【正确答案】 B 【答疑编号3787】 3.【正确答案】 C 【答疑编号3788】 4.【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3789】 5.【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3790】 6.【正确答案】 C 【答疑编号3791】 7.【正确答案】 D 【答疑编号3792】 8.【正确答案】 C 【答疑编号3793】 9.【正确答案】 C 【答疑编号3794】 10.【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3795】

第7页 成人高考网上辅导

11.【正确答案】 B 【答疑编号3796】 12.【正确答案】 B 【答疑编号3797】 13.【正确答案】 C 【答疑编号3798】 14.【正确答案】 D 【答疑编号3799】 15.【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3800】 16.【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3801】 17.【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3802】 18.【正确答案】 B 【答疑编号3803】 19.【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3804】 20.【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3805】 21.【正确答案】 D 【答疑编号3806】 22.【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3807】 23.【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3808】 24.【正确答案】 D 【答疑编号3809】 25.【正确答案】 C

第8页 成人高考网上辅导

【答疑编号3810】 26.【正确答案】 B 【答疑编号3811】 27.【正确答案】 B 【答疑编号3812】 28.【正确答案】 D 【答疑编号3813】 29.【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3814】 30.【正确答案】 D 【答疑编号3815】 31.【正确答案】 D 【答疑编号3816】 32.【正确答案】 D 【答疑编号3817】 33.【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3818】 34.【正确答案】 B 【答疑编号3819】 35.【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3820】 36.【正确答案】 C 【答疑编号3821】 37.【正确答案】 B 【答疑编号3822】 38.【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3823】 39.【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3824】

第9页 成人高考网上辅导

40.【正确答案】 D 【答疑编号3825】

二、辨析题。1.【正确答案】 正确。

(1)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社会历史领域一直是唯心史观的一统天下,虽然有过个别接近唯物史观的观点,但从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唯物史观。无论在自然观上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历史领域,便都陷入唯心史观。

(2)之所以如此,除受社会发展水平与剥削阶级立场的局限外,还与社会历史领域本身的特殊性有关,即一切社会历史现象都是人意识活动的结果。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创立唯物史观除社会历史条件成熟外,自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以及科学利用以往思想家们的思想材料也是重要条件。(3)所以,恩格斯将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的两大贡献。【答疑编号3826】 2.【正确答案】 正确。(1)唯物史观既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论,也坚持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和巨大反作用的历史辩证法,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高度统一。(2)唯物史观是唯物论与辩证法高度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结果,因而也必然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高度统一。【答疑编号3827】 3.【正确答案】 错误。

(1)哲学基本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除此之外并无别的哲学基本问题。(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并不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之外或与之并列的另一个问题。【答疑编号3828】 4.【正确答案】 错误。

(1)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能离开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去孤立地、静止地看待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更能将二者完全对立起来。事实上,离开人,离开人类福祉,离开社会发展,环境及环境问题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们既反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毫无顾忌地掠夺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也反对走向另一个极端,诅咒技术、放弃发展。我们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我们特别反对少数发达国家,在本国以抢先掠夺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得到发展后,反过来剥夺发展中国家人民谋求发展的权利。我们也特别反对少数发达国家一方面借口产业结构调整,将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为本国留下蓝天碧水,一方面又指责发展中国家破坏环境,要求其承担不合理的责任。【答疑编号3829】 5.【正确答案】 错误。

(1)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才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深刻分析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才能正确认识中国贫穷落后的最终根源。

第10页 成人高考网上辅导

(2)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口的生产这两种生产应该是有机统一,相互协调的。因此,所谓人口过剩只是人口生产相对于物质资料生产而言的相对过剩,离开物质资料生产去孤立地谈论人口是否过剩问题,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事物都是复杂的,中国较多的人口一方面造成了中国人均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占有率偏低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大量优质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人口问题,只看到不利的一面,不看到有利的一面,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答疑编号3830】

三、简答题 1.【正确答案】(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所谓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物质要素、物质活动和物质关系的总和。所谓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意识要素、精神活动和思想关系的总和。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主要根据是:第一,它是一切社会历史观无法回避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第四,它是人们社会实践中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答疑编号3831】 2.【正确答案】(1)所谓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物质要素、物质活动和物质关系的总和。所谓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意识要素、精神活动和思想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统一,既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也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的独立性及其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内容。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化。第三,社会存在的阶级性决定社会意识的阶级性。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社会存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三,每一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纵向的历史继承性。第四,不同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具有横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答疑编号3832】 3.【正确答案】(1)唯心史观,亦称历史唯心主义,指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社会历史观。唯心史观在社会主人与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一般都会贬低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少数的英雄、帝王、统治者是社会主人与历史创造者,所以也称英雄史观。

(2)列宁指出,唯心史观存在着两个根本缺陷:“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条件的变更。”这就是说,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在于:第一,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不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3)唯心史观这两个根本缺陷是相互联系的:既然他们将人们的思想动机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

第11页 成人高考网上辅导

定力量,也就必然认为其控制着社会上层建筑,特别是将少数统治者看作是历史的创造者;既然他们否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源泉,也就必然否认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疑编号3833】 4.【正确答案】(1)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指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社会历史观。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人与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高度评价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才是社会主人与历史创造者,所以也称群众史观。

(2)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革命性变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它使唯物主义哲学第一次成为真正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第二,它使空想社会主义第一次走向科学社会主义。第三,它使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第四,它使无产阶级及其改造世界的奋斗第一次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南。【答疑编号3834】 5.【正确答案】(1)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地、动植物、矿物等,亦称自然环境。

(2)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一定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第二,地理环境的特点直接制约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制约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3)地理环境不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地理环境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第二,地理环境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答疑编号3835】 6.【正确答案】(1)人口因素是指作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主体的人们的总合,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分布、增减、迁徙等。

(2)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一定的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第二,人口因素的状况直接制约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3)人口因素不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人口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第二,人口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答疑编号3836】 7.【正确答案】(1)所谓社会结构,亦称社会制度,即一定社会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关系体系。人类的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大体可区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三个基本领域,相应地发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三种基本关系,规范化、制度化后形成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意识结构等三层基本结构。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是我们认识社会现象、探索社会规律的重要工具与方法。

(2)所谓社会的经济结构就是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亦称社会的经济制度。其中,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结构或经济制度的性质。

(3)所谓社会的政治结构就是一定社会中的政治上层建筑,亦称社会的政治制度。其中,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4)所谓社会的意识结构就是指由各种社会意识形式构成的观念体系。其中,社会意识形态也称思想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结构的核心。【答疑编号3837】

第12页 成人高考网上辅导

8.【正确答案】(1)所谓经济,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总称。其目的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其内容主要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包括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体制等方面。经济生活是社会物质财富增加的唯一途径,是包括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决定的意义。

(2)所谓政治,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总称。其目的主要是维护国家、组织、个人及其他权利主体的社会权益,其内容主要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规范权利主体的社会关系,包括政治现象、政治活动、政治关系、政治体制等方面。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一方面,经济决定着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政治为经济服务,政治是经济的保证。

(3)所谓文化,就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总称。其目的是主要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其内容主要是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包括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文化关系、文化体制等方面。

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是:一方面,经济决定政治,经济与政治一起决定着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反映着经济和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答疑编号3838】

四、论述题。1.【正确答案】(1)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内容,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化,一旦社会存在有了发展、变化,社会意识或迟或早也会发生相应的发展、变化。第三,社会存在的阶级性决定社会意识的阶级性,社会存在中出现了阶级现象,必然反映为社会意识中出现阶级意识。

(2)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内容,那么一方面要懂得社会经济、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是社会文化、社会精神生活发展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经济、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关注贫困的物质生活导致贫困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要重视良好的社会经济运行状况、良性的社会经济济秩序、富足稳定的物质生活对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正面作用与积极影响,关注经济生活、物质生活中不健康、不合理、不公平的丑恶现象对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负面作用与消极影响。第二,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化,那么一方面要重视改革推动下,我国经济长时间持续高速增长对精神文化生活发展带来巨大促进作用和发展机遇,关注由于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滞后带来的整个社会生活失衡,另一方面要重视开放过程中,外来经济因素的进入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给我国精神文化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关注人们的精神家园与核心价值观,兴利除弊。第三,既然社会存在的阶级性决定社会意识的阶级性,那么就应该懂得,我国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经济领域中完整意义上的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不复存在,但剥削阶级的残余还长期存在,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消失,再加上复杂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上层建筑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类似劳动光荣还是不劳而获这样不同阶级意识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还会长期存在,不能高枕无忧。【答疑编号3839】 2.【正确答案】(1)唯物史观首先肯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同时也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三,每一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纵向的历史继承性。第四,不同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具有横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第13页 成人高考网上辅导

(2)懂得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既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那么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阻碍作用,做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第二,既然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完全平衡、完全同步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有充分的信心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创造高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文化。第三,既然每一种社会意识的发展都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那么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尊重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律,重视精神生产各领域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特别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答疑编号3840】 3.【正确答案】(1)生产方式是指人类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一定的生产力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体现着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体现着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2)唯物史观认为,在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要素中,起着最终的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方式。这表现在:第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产生。一定方式的生产劳动不仅把动物改造成了人,还让人结成了社会。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存在。人类生存所需要所有生活资料都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生产劳动才能产生出来。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一种社会制度的变化,无论是量变,还是质变,最终都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第五,生产方式决定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影响作用的性质、方式和大小。(3)唯物史观关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与处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作为前提、基础和必要因素,对社会存在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必须充分重视。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都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必然遇到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再加上几十年高速发展,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可以说比任何国家都更为突出,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所以党中央提出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根本要求的科学发展观是及时、正确的。另一方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不能离开发展去孤立、片面、静止地看待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甚至将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与发展对立起来。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是要科学地发展,即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不发展,甚至敌视发展。【答疑编号3841】

上一篇:我是你笔下的红颜诗歌下一篇:传统文化之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