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2024-04-19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精选8篇)

篇1: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大学生生活压力情况调查

(当代大学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理由一:就读时的经济压力

理由二:固步自封的大学教育

理由三: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

理由四:不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制度

理由五:压力导致精神抑郁

理由六:冷漠的社会文化氛围

理由七:情感的纠葛

理由八:厌世,自杀的诱惑等等,导致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篇2: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1、我院“思政课”课程教学的现状、问题调查与对策思考。

2、当代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现状、程度、原因及对策的调查研究——以X为例

3、当代大学生中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现象和原因调查——以X为例

4、推进当大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难题调查——以X为例

5、我院大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现状、问题调查与对策思考

6、我院以人为本的现状、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7、关于我院XX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调查及其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8、当代大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调研

9、当代大学生就业中急需转变的观念调查与研究

10、当代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都调查与研究

11、当代大学生制定人生规划(学习计划)的现状、问题调查与对策思考

12、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调查与思考

13、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上涨状况及其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情况调查

14、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观念的冲击状况调查与研究

15、我院大学生搞兼职和多种收入分配方式的现状、问题调查及对策分析

16、乌鲁木齐市贫富差距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17、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意识调查——以X为例

18、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调查——以X为例

19、乌鲁木齐市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研

20、对最近五年来的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最频繁的提案进行分类,包括民生、环境、经济和国家安全

21、当代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调查与对策研究

22、当代大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调查与思考

23、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调查与研究

24、我院不和谐的现象调查与对策分析

25、构建和谐校园的对策调查与研究

26、当代大学生最关注的民生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27、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途径调查与分析

28、请你去了解一下医保和养老保险的现实状况,你可以选择自身的大学生医保,也可以选择自己父母的医保、养老保险,并鼓励去收集正处于变化之中的中国农民养老保险,医保的情况。并就这些关系到每一个人安全的生存的问题,选择你认为对在做同学利益相关的热点情况、知识、经验,做出调查研究报告。比如:在大学生医保实行条件下,大学生如何经济、有效地看好病?

29、在你身边,让你注目的社会矛盾是什么,比如大学生找工作难,大学毕业后又的蜗居、蚁族现象,教育收费问题,拆迁问题等等,请选择某一现象进行调研,并谈谈你的真实看法。30、当代大学生对实现台湾回归的对策调查与分析

31、我院大学生对我国统一大业的看法的调查研究

32、我为祖国统一献计策

篇3: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在实际的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适用率不高且适用范围有限。有调研结果显示在新刑诉法实施前后, 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适用率一般都在40%左右。在适用范围上, 司法实践中, 办案机关往往只针对那些具有本市或者本地户籍的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 异地未成年人并未纳入到社会调查制度的范围内。

二是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的启动阶段晚。即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 公安机关和检察院主动启动社会调查程序的比例要小于法院在审判阶段启动程序的比例, 甚至从某些数据显示来看是前者的比例比后者要小得多。而启动阶段晚无疑会损害到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的利益。

三是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的调查主体多样且呈现出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目前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的主体主要有公、检、法但机关的办案人员以及三机关委托的司法行政部门、社区矫正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而在这些人员中很多人员并不都具备相应的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和知识。

二、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运行现状原因剖析

(一) 立法欠缺或不明确

首先, 我国法律条文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使用措辞多为非强制性的即在未成年人案件中可以适用社会调查制度。这给实践操作很大的选择空间, 也极可能导致公、检、法调查未成年人案件时发生阻碍就直接放弃调查却不会遭到法律非难。

其次, 法律未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启动时间作出设置。社会调查制度的启动时间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全面保护和矫正教育, 其启动的时间宜早不宜晚。因为社会调查报告在案件进展中各阶段所起到的作用并非完全相同。

再次, 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的功能定位较低。《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将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定性为法庭教育和良性的“参考性”文件。法律的这种规定不仅导致司法实践中各机关对社会调查程序和报告的不重视, 也影响了社会调查报告在侦查起诉和庭审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调查人员的积极性。

(二) 司法资源和社会状况的掣肘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全国各地司法机关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市海淀区, 公、检、法三机关就将社会调查的工作委托给首都师范大学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研究服务中心。这种组织的资源优势在于其可以整合该校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法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优势、从而确保其社会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但是,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并不是每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都能被北京差不多, 有很多地方甚至连一所中专都没有, 如果统一将社会调查制度的主体法定委托为高校性质的组织实属不切实际。所以各地才出现了不同的社会调查主体的情形。

(三) 调查主体尚未树立基本的理念

首先, 社会各主体未为意识到社会调查制度的重要意义。社会调查制度是一个专业性十分强的制度, 其对于未成年人和社会的功能和作用都很大。然而, 在我国除自行调查外, 大部分的委托调查的调查主体都不具备专业性的特点, 并且多为兼职。其无论在智力储备还是时间需要上都达不到社会调查报告作出的应有水平。

其次, 其为树立基本的社会调查理念体现在不重视对审前调查原始材料的审查;调查人员出庭接受质询率很低。部分调查员不注重保存报告依附的依据性材料, 造成在庭审中调查报告的可信性被质疑而丧失其功能的情况。

三、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完善建议

通过上述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我觉得对我国未成年人社会制度首先要在法律上进行完善。一是, 法律应当明确社会调查的启动阶段为侦查阶段, 并且完善社会调查报告在公、检、法三机关的衔接程序。二是, 完善社会调查制度的异地调查程序。异地委托调查不仅费时费力, 其效果也不太尽人意, 所以, 对于异地未成年犯应当逐步采用新的形式进行社会调查。例如心理测试、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数据评估模型使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对人身危险性评估结果更具科学性。三是, 立法应当对社会调查制度进行正确定性。调查报告应当成为侦查机关采取何种羁押措施、是否移交起诉等的依据;自然其也应当在检查起诉阶段成为是否提起公诉、采取何种强制措施的依据。而在庭审阶段应当作为证据经过双方质证才能作为量刑的依据, 而非笼统认定其一定可以作为另行证据。

同时, 提高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关注度以及重视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社会调查制度目的本就在于对未成年人进行关爱、教育、挽救和帮助, 帮助他们回归社会。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立法目的在司法实践中能够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卫东主编.量刑程序改革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1.

[2]廖明主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13.

[3]杨飞雪.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探索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4.

篇4:社会调查及学术研究的态度

甘博进行北京的社会调查的背景和意义

甘博将北京社会调查的背景环境表述为:“当前的北京和中国存在着两项运动,一项是在知识阶层中开展的文化复兴运动,或称新思想运动,另一项是遍及各阶层的基督教运动。这两项运动都使人们对实际的社区服务事业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同时,甘博敏锐地指出:新文化运动“目前的一种危险,是过分强调西方的社会理论。要知道这些理论产生于一个完全不同于中国的社会和工业环境中,除非通过研究和具体的实验对这些理论做出修正,否则它们不会适合中国人的实际和生活”。甘博的办法是,通过教会具体的、坚实的、持续的工作。修正新文化运动的偏差。

然而,令甘博始料未及的是,当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思潮与爱国运动汇合后,立即产生出了强大的非基督教运动。此后,教会在中国的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建设作用,但只是处在边缘位置。尽管甘博未能预料到两项运动的发展结果,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基督教会对于中国社会重建所做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却逐步显露出其价值和意义,其中就包括甘博的北京社会调查。

其一,《北京的社会调查》旨在强调,社会调查是社会重建的基础性工作。甘博在书中反复讲:“中国正处在一个转折时期”,“也反映出新旧交替中的种种可能与危险。”举行社会调查是为了促使中国向进步的方向发展,也为了使西方人更准确地了解中国,并给予友好的援助。之所以选择北京为对象,是由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政治和教育中心,较之上海、汉口、天津等口岸城市更具中国元素,实验的成功将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实地调查从1918年9月至1919年12月,正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展最为急剧、动荡的年代。此前,西方人对于中国社会的认识,主要还是一些个人的一般性观察及经验,且分散在不同的几个领域内。事实上,与各种改造中国社会的主张相伴随,此时中国人也在考虑进行自己的社会调查,但项目更为琐细,内容偏重于农村社会;而且,社会调查工作也越来越作为认识和解释中国革命的工具而存在。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的历史转折和社会结构变迁,社会调查越来越引起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不但对于现实社会的调查研究工作在不断深入,对于历史上的社会调查也采取了更为重视的态度,以便从历史的连续性中更为准确地认识现实。近年来,就有学者对于民国时期的社会调查进行整理、分类、出版,如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二编,2009,年版),极大地方便了研究工作,也明显暴露出城市社會调查的不足。《北京的社会调查》的出版,也应算作是此项工作的重要部分。

其二,《北京的社会调查》展示出了参与者们积极的社会参与态度,在调查设计和方法运用上严格遵循专业学术规范,在报告的撰写上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将社会实践的热情与学术研究的态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完成社会调查工作的基本要素。参与者中有燕京大学学生、曾留学的中国文化人、传教士、教会志愿工作者。即基本上是由志愿者组成,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且有坚定地服务社会的信念。调查所需经费均来自个人及教会的筹措和捐助,这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极为难得。全书提供了一个基本完整的城市社会调查设计框架,内容包括方法论和结论、历史、地理、政府、人口、健康、教育、商业、娱乐、社会罪恶、贫苦和慈善事业、监狱、宗教事务及社区、社团调查等,勾勒出了五四时期北京社会的一个轮廓。其中有些内容,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未受重视,或只是用于论证中国革命的合理性,但就现实社会的发展观察,却正是近一二十年来的社会研究热点。《北京的社会调查》也推动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成立,可谓对中国社会调查学术化的重大贡献。

其三,《北京的社会调查》较系统地保留了一批历史资料,包括文字描述、数量统计、地图和照片,体现了调查材料的多样性,对于处在长期战乱、统计资料不全环境下的中国而言,这些材料就显得更为珍贵。全书在正文外,为了保存调查所获资料,还以附录的形式收入书中,体现了编辑的严谨。这些材料中,老照片的价值已经得到了确认,对于文字和数字部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北京的社会调查》中的一些细节还能引发今人的思考

在关照现实中阅读历史的社会调查,就好像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一段不起眼的叙述,一些原本不熟悉的细节,随着阅读变得清晰起来,引人注目思考,就像昨天才发生的一样,具有了生命的意义。

对于民国时期的警察,多数人可能只有一个朦胧的图像,在影视和文字传媒上,警察大多被描绘成国家机器和统治者的帮凶。甘博提供了另一种警察形象。他认为,北京是东方各国城市中治安最佳的城市,警察不仅履行指挥交通、逮捕罪犯等—般性警察职能,还需履行卫生、消防、街道清扫、人口普查等职能,并承办了两所医院和大部分慈善机构,是一支高效的队伍。为什么一支不那么制度化、专业化的警察队伍,反拥有较高效能呢?显然需要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是一个涉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热点问题。再有,在对灯市口社区基督教普通信众的调查中,居民日常所读的报纸。大都不是那些现今历史研究中用来代表民意或公意的报纸,普通人的读报偏好反映着历史叙述与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北京是一国之都,官方对城市做了多方面的改造,如修建了庞大的排水系统,在主要街道铺设路面。限制行乞,极大地改善卫生条件等。”更为重要的是,甘博还观察到了其负面,“这座城市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或许正源于它自身和中央政府的联系。”除了在财政上有依赖感,降低了城市自身的主动性,“许多人怀着谋得一官半职的希望来到北京,据估计这座城市的求职者已超过11万人,而政府部门只有大约5000个职位。这些远离家乡又没有被录用的人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因为他们人数众

多,还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国家的精华。”大都市邪恶风气的熏染和以到手的权力抵偿为谋取权力所消耗的时间和金钱,是腐败得以产生的温床。这些现象似乎仍然若隐若现的存在,只不过大家看见的多是首都地位带给北京建设的好处,对于负面却认识不足。比较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的快速发展,北京的活力显然要逊色一些。

甘博在对北京的商业调查中,十分重视行会组织。很长时期以来,对于行会的认识主要是强调其封建性,即通过对于行业的垄断抑制了竞争,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实,这种认识恰恰来源于对西方知识的机械解释,也是五四时期的产物之一。中国的行会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发展,并没有完整的实证研究。在甘博的调查中,行会有内部垄断和抑制竞争的一面,但还有制定规范、维持信用和众多的社会参与、救助等职能。并在经济发展中自身也在变化。改革开放后,学术界对于商会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试图将商会视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自组织的标志,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重要中间力量,但对商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各个行会却研究不多j通过《北京的社会调查》可以了解到,行业并非完全落后或反动,至少行会内部的规范和自律,较之政府监督的成本要低得多,对于违规者的处罚却更有权威。而且。在缺乏社会中间组织的中国,行会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城市生活分散且多样化,因而对于娱乐的调查较为困难,在中国革命时期甚至被认为是有钱有闲阶级的消遣。在甘博的调查中,主要内容是一些娱乐设施或场所的建设与发展,还达不到日常生活中的量化。调查显示,赌博和嫖妓在娱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与社会罪恶和社会救助工作紧密相连。甚至有中国文化人的调查更是极端地认为,中国中小城镇的娱乐就只有赌博和嫖妓。甘博发现,澡堂子在北京人的娱乐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不仅提供清洁、休息,也是联络感情、进行社交的场所,有时重要事务也放在澡堂子里处理。改革开放后,澡堂承载的社会生活功能逐渐退去,电影《洗澡》就是具有怀旧、乡愁情调的众多作品中的一种。可是,习俗、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旧式澡堂退出的同时,又出现了洗头房和洗脚房,承继着澡堂予的各种功能,不禁令人叫绝。

甘博作为基督教会组织的志愿人士,对于宗教信仰的感召力和社会责任有着自身的认同,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基督教徒,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调查中甘博却发现,即便是信仰基督教,中国人也较少定期捐助,收入颇丰的家庭也捐献很少。再有,大多数中国教徒不能自愿提供义务服务。甘博认为,这是“中国教会生活的最大缺陷”。据此,甘博强调改造中国的事业必须由中国人自己完成,但西方人仍负有教导和帮助的责任。为什么同样的信仰,中国人却有着不同的行为呢?这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观点称,中国人宗教感淡薄,多数人都是依据自身利益的权衡,较少考虑社会的需要,洁身自好就是很高的标准了。近些年来,在公共传媒上,不时出现一些令人困惑的报道。例如,当遭遇大灾大难时,国人纷纷慷慨解囊,真是大爱无疆;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及富有阶层社会责任感低、捐助少的报道不绝于耳,非政府组织差不多都有经费难筹的问题,捷径还是向政府要钱和去国外找钱。再如,奥运会、世博会成功在中国举办,志愿者报名爆满,当一名志愿者成为一项自身能力得到承认的荣誉;另一方面,社区服务(宣传辅导、组织活动、维护秩序、清洁卫生、照顾老幼残疾等)的志愿队伍却较为薄弱,且难以持久,甚至连有人在街头倒卧要不要扶也成了討论的话题。责任感是一种真正的主人翁意识,但多数人想的却是如何能够更多地接受他人的服务,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甘博在书中也坦承北京社会调查存在着不足,这是负责任的学术态度。所谓不足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受到调查条件的限制。首先当然是调查经费的限制。其次是受到调查队伍的限制,尽管参与者的教育程度较高,作为参与者主体的燕京大学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外国志愿者的中国背景知识较为薄弱。二是受到调查手段的限制。最突出的是语言的制约,由于甘博当时基本不通中文,在讨论调查设计和方法运用上有沟通困难,最严重的是无法独立从事调查工作。又由于学生和外国人终究与社区成员有明显的区别,很难进入被调查者的生活,如对灯市口社区进行细部观察的努力,结果仍然停留在外部的粗略观察层面上。

所以,《北京的社会调查>作为最后成果,今天读来就显得较为粗糙。不少内容还只是刚刚展开,缺少历史的深度与横向比较的广度;获取的一些数据尚缺乏完整性,或是统计样本较少,难以用于较大规模的城市综合分析;在美国使用英文出版时,由于不通中文,许多中文名称对音的准确性就无法校准,也未能制作中英文对照索引。但所有这些,并不能掩盖此次社会调查的贡献,只是中国的社会调查迈向学术化的一个过程。

专有词汇的翻译存在大量不应有的低级错误

至于中译本的翻译,主要内容尚能忠实原著,但是一些专有词汇的翻译问题较多,或是前后不一,随意而行,一个英文名称可以有两三种译法;或是生硬直译,不愿下功夫查找工具书和参考书,甚至不顾基本历史常识和叙述逻辑,只是机械地生搬硬译。由此,中译本中便出现了一些新造的、不知所云的人物、机构名称,虽然占全书总翻译量不大,但是,这些专有词汇在阅读中却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面对一批生僻的词汇,读者的头可能会大了起来,需要费力揣摩书中到底在说些什么。这样,读中译本还不如读英文原著,直接出版英文影印本可能更便宜些。究其原因:一是系多人分工翻译,译者的相关专业历史知识较差;二是译审者没有认真通读、校阅,造成译文存在大量不应有的低级错误。

翻译问题举例如下:

不算太长的中译本引言,翻译却大有问题。如将North China Union LanguageSchool翻译成“华北联合语言学校”,在这本书附录的中英对照中又写作“华北协合语言学校”,英中对照再写作“华北协和语言学校”。其实,准确的翻译应是“华北协和华语学校”,即该校的中文名称,是一家为外国人教授中文的学校。正文第十六章亦有同样的问题。又如将晏阳初主持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翻译成“平民教育运动协会”,犯了基本常识的错误。再有,PhilipC.C.Huang和prasenjtt Duara被分别译作菲力普·C.C.黄和杜瓦拉,然而二人均有中文名,叫做黄宗智和杜赞奇,稍具相关专业知识的人都耳熟能详。所举二人的两本书,译者译为《华北的农民经济和社会变革》和《华北乡村的文化、权利和国家,1900-1942》,其实,这两本书早已译成中文,分别是《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和《文亿、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

华北农村》。对于书中内容的翻译尽可以提出讨论,但中文书名基本上已经被学术界所接受,而且得到了原著者的首肯,无需再创作。引言的作者邢文军是甘博中国学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为什么不能直接用中文写·篇精彩、准确的引文,将甘博介绍给广大读者,反需要借助一个不太专业的二手翻译来进行表达呢?

,对于作者前言所提及的数个人物姓名的翻译多有问题。例如,亚瑟·H.史密斯(Arthur H.Smith)应译作明恩溥(普),费韦尔(P.M.A.P.Favier)应译作樊国粱,马格文(D.J.MacGowen)应译作麦高温或玛高温,莫尔斯(H.B.Morse)应译作马士。上述人物都是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中国有着长期经历的外国人,他们的著作被中外学术界广泛使用。而且已有多种被翻译成中文。前言中将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译作吴禀襄(译音),这个人名并不难查找,任何一本有关五四运动史的著作都可查到此人的姓名。

在第一章中,china-for-Christ Move-ment被译成“中国走向基督教”的运动,完全不通。附录的中英对照译成“中国归耶酥运动”;英中对照中译为“中华归主运动”。后者的翻译更加准确。正文中也是两种译法交替出现,互不通气。第一、十六章都曾出现默特(John R.Mort)的译名,在绝大多数中文论著中,这个人物被译作穆德,是重要的世界基督教团体领袖,多次来过中国,尤其是1922年主持过在中国召开的“世界基督教学生联盟”大会,194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第三章中京绥铁路的“绥远”(Suiyuan),译者武断地注为“今呼和浩特”。京绥铁路在绥远的一端为包头,在作者调查期还未最后建成。绥远当时为特别行政区,呼和浩特在历史上确曾称过“绥远城”,此时叫作“归绥”。

第七、十四、十六章都出现了威廉姆斯(S.W.Williams)这个人物,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卫三畏(卫廉士)。如此近代来华外国人名翻译,还不如不译。

第七章中出现的另一翻译错误不能原谅。译者将《新潮》翻译成《复兴》。《新潮》杂志的英文名为The Renaissance,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的常识,译者如果不太了解这段历史也不要紧,此章就曾出现过《新潮》的正确翻译。只要稍微用心一下就可以了。另外,《新潮》、《新青年》、《解放与改造》杂志的篇目,已有现成的工具书出版可以查对,无需自行另译。

第八章中作者提到的几家在华外国银行译名都有错误或不太严谨。例如。Inter-natiomal Banking Corporation被译作国际银行,完全是直译;在附录的中英、英中对照中译作花旗银行,基本准确。但是,严格的讲,当时正式的中文译名应是万国宝通银行,“花旗银行”译名在中国普遍使用是以后的事情。Banque Industrielle de Chine被译作中国工业银行,附录的中英对照中又译作中国实业银行,则是译者想当然的错误译法,正确的译名为中法实业银行。AsiaBanking Corporation被译作亚洲银行,也是不假思索的直译。准确的译法是友华银行,是一家在作者调查时刚成立的美国银行,后被花旗银行兼并。

第十五章提及的订户最多的所谓《中京报》(Chung Ch'iang Pan),附录十一又译作《中强报》,应翻译为《群强报》,这是一家集各家新闻使用通俗语言表达,偏重于戏剧的报纸,颇受下层社会欢迎。出现翻译问题,主要由于英文原著的对音错误,也反映出仅掌握语言还不能胜任学术著作的翻译。又有所谓《议事报》(Yi Shih Pao),不知所云,应译为《益世报》。其实,附录的中英对照中就曾准确译为《益世报》,可在英中对照中仍译为《议事报》,说明译者工作的粗糙。

在附录十一种报纸名单中还出现了一种名为《北京领袖》(Peking Leader)的报纸,令人费解;附录的中英、英中对照中,却又翻译成《北京先驱报》,这都是译者各自按照字义表面揣摩的结果。准确的中文译名应为《北京导报》。

第十六章中出现的人名陈焕璋(Ch'enHuan Chang),应为陈焕章;其主持的团体儒教学会(Confucian SodeCy),应翻译为孔教会。另有所谓《中国记录报》(The Chi-llese Kecorder),应译为《教务杂志》,这是一份重要的教会刊物,被研究者广泛使用。

最不可原谅的是,译者在第十六章硬是制造出了一所“北京大学”。此“北京大学”应译为“汇文大学”(Peking University),也就是后来的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尽管两所学校的英文名称都是Peking University,但中文名称有着明显区别,根据上下文内容完全能够加以准确地判断。其实,在英文原著中。作者也采取了一些办法力图加以区别。例如,将汇文大学写作Peking Union University,或Peking(Union)Univesity;北京大学则写作PekingGovernment Universit7,或Peking(Govern-ment)University。附录的中英、英中对照中都无问题。然而,当原文仅仅使用PekingUniversity表达时,译者都一律译为“北京大学”,译审者、出版社编辑也都容忍了这个明显的硬伤,并以大一号黑体字作为小标题出现,明确告诉读者:“北京大学建立于1915年”,“是一所传教士开办的学校”。如此翻译,即使是译者旨在强调翻译必须完全忠实于原著,也应该加注释说明。

仅靠一支笔和一本字典来搞翻译。不是对待学术研究应有的态度

这些翻译中的问题,是阅读中译本时信手拈来,只要稍具专业知识就并不难发现;而且,只要态度端正,认真查阅相关工具书和重要参考书,就能够立即解决问题。其实,中译本还有一些类似的问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才能有一个满意的解决。也可能有一些专有词汇,由于过于生僻,或存在时间较短,在现有的常用资料中一时难以查对,只能用译音的方式处理。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有可能原著在书写或对音上就存在错误,就要依据书中上下文内容加以考订,注明问题所在与合理的解释。不管出于何种可能,都必须是在广泛占有材料并加以认真推敲后,再做出准确的、适当的选择,仅靠一支笔和一本字典来搞翻译,不是对待学术研究应有的态度。

近十多年来,在中国国内,一方面学术成果被大量制造出来,一方面学术权威在社会上的地位却有所下降,所谓学术打假风正是这种现象的写照。至于如何才算抄袭,学术上和司法上尚缺乏明细的规定,但是,普遍的浮躁现象,是学术研究工作中存在着的不争的事实。你能将中国典籍中的言辞随意附会一番就名利双收,我也可以把外国学者的论述改头换面成为创新之作。如果我们对近些年来的中国学术创新能力不抱太大期望的话,就更需要借助外国学术论著提供规范;但如果连翻译都害怕麻烦,就真不知道如何才能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工作了。

历史著作的翻译,特别是有关中国历史著作的翻译,是一项十分艰巨困难的工作,甚至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工作。作者使用的一些中文资料,随着时间流逝,有些已经很难找到了;甚至一些专有名词和习惯用语,也已经成为较为生僻的词汇。对于这些问题,采用意译或音译,是一种解决办法,但翻译对象如是中国历史著作,大量使用则显得失真,读起来也很怪异。本来是中国人讲的话,经过翻译转用外文发表,又经过二次翻译再使用中文出版,说出来的话可能不中不西、不古不今,一些重要的专有名词也可能成为历史上从未存在过的东西,原本简单的、熟识的内容,经过翻译反而变得莫名其妙起来。当然,严格的核对。工作量极大,可能并不下于新的研究。其实,好的历史著作翻译,本身就是一項再研究工作,不仅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著的思想,还要保证原著中使用的资料(包括人物、机构、论著的名称和引文)可以直接再利用,并且纠正原著中存在明显错误的失漏之处,以及对一些现今理解较为困难的专有词汇给予注释。因此,学术著作的翻译工作,最好由专家来做,并不适合团队式快速作战的工作方式。如果必须团队合作。那‘也需要参与者具备一定程度的相关专业知识。真正做到各负其责,相互沟通切磋,坚决杜绝有名无实的译审和通读。

最后,中国书店作为文史类书籍有影嗬的出版社,本应奉献给读者一部高品质的书籍。遗憾的是,除编辑上未能就翻译质量严格把关外。书籍装订也很不牢固。一本新书:,第一次翻阅就出现开胶脱页,令爱书者十分心疼。

总之,一本书的产生,作者,译者、译审者、编辑等各环节,甚至还应包括专业的评论者和普通读者,都应该抱着认真的学术至上的态度,减少虚浮和急功近利之心,才能够获得研究、写作、阅读的快乐。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篇5:社会调查课题

2.河水污染问题

3.关于城乡青少年辍学问题,社会调查课题。

4上网问题

5.关于当地打工人数,涉及的孤寡老人,留守问题。

6.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等

大学生兼职的社会报告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2007—2008学年大学生寒假社会调查参考课题

1、和谐社会之和谐乡村状况调查

2、农村耕地流失状况调查

3、农民收入及负担调查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调查

5、农村社会保障现状的调查与探索

6、农村基层干部的“发展观”调查及分析

7、农村劳动力输出情况调查及启示

8、农村教育现状调查

9、农民信仰问题调查(或封建迷信在农村情况)

10、农村干群关系调查

11、农村村务公开情况调查

12、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13、“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发展的调查

14、农民法制意识状况调查

15、家族势力对农村事务的影响

16、小城镇建设中的经验或出现的问题调查及对策

17、农村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调研

18、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

19、民营企业的发展经验或制度障碍20、民营企业信用状况调查

21、民营企业发展对江苏实现“两个率先”贡献率的调查

22、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功经验或问题调查

23、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24、农民工子弟教育状况调查

25、农业税取消后基层政府的负担调查

26、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调查研究

27、南京市大学城周边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篇6: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一、燕山大学校级推荐题目

1.寻访新老优秀共青团干部

2.探访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寻访老党员

3.共青团90年团史宣讲

4.县级团委挂职的高校团干部所发挥作用的调查

5.中国共产党光辉党史宣讲

6.党的基层组织所发挥作用的调查

7.农村党组织建设现状调查

8.农村党员生活现状调研

9.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10.大学生创新创业市场调查

11.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住房相关制度调研

12.“保护母亲河、小手拉大手”港城学子行动

13.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

14.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

15.保护环境,拒绝污染高校宣讲

注:也可以针对社会现实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其他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

二、2012年暑期河北省百万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千乡万村“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参考选题

要求:每校明确一名校级领导负责,根据需要组建小分队。每支小分队由1名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和1名相关学科专业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共同带队,成员由4--5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组成。

“五个一作业”,即为实践村举办一次“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宣讲报告,建设一面新农村文化墙,组织一场专家义诊(或法律咨询),奉献一台文艺演出,给适龄青少年学生做一次义务家教辅导。

1、基层建设年活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效果调查与分析

2、我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机制建设

3、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

4、我省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5、农村基础设施(房、水、路、电、讯)建设调查

6、农村公共事业(科、教、文、卫、保)发展调查

7、村庄建设规划效果调查

8、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

9、我省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比调查

10、基层干部群众对新民居建设意愿调查

11、“幸福乡村计划”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12、开展新农村建设主要途径与方式

13、农民收入构成分析

14、农民增收途径调查与分析

15、农民生活费用支出情况

16、农村种粮大户收益情况与分析

17、农户小额贷款使用及效益分析

18、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调查

19、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调查

20、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

21、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情况调查

2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

23、环京津贫困地区如何借势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24、环京津贫困地区如何瞄准京津大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

25、如何多渠道破解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资金制约瓶颈

26、如何进一步加快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

27、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更好地为贫困村加快发展服务

28、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绿色经济,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29、如何建设幸福乡村,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

三、走进基层,科技支农选题方向

1、到农村为农民实地开展生产技术指导,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利用农技站或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农民和农技人员开展各种实用技术的集中培训;

2、加强与帮扶县农业部门的合作,对接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科技需求,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农业科技咨询服务;

3、促进各高校与帮扶县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有条件的团队可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到基层,把帮扶项目落实到乡镇,支持乡镇团的工作;

4、与高校基层团干部挂职工作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文化演出、社会调查等实践服务活动。

二、调查报告书写格式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查目的:

调查内容:(即正文)

调查报告的结尾,可以简要地谈谈通过本次调查活动,对所调查的问题有何认识或感想。

篇7:社会调查与研究(复习)

1、社会调查的外延:国外将socialsurvey概念的外延一般界定为“从研究总体中抽取出样本询问问题的方法”,国内对其概念的外延的认识都比较统一,一般是将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作为资料收集的方法,将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作为社会调查的四种方式。

2、社会调查的内涵:社会调查研究的定义为,它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其主要调查类型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其主要调查方法为,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实验法。

3、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调查材料为依据,对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以判断事物性质为目的的社会调查研究。

4、定量研究:定量研究就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5、普查:普查是普遍调查或全面调查的简称,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进行无一例外的逐个调查。它是最全面、最准确的调查类型,其目的是把握某一时期的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现象的总体情况。

6、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出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通过所选样本的情况来推论总体情况,也就是从“点”到“面”,用部分反映。

7、变量: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类似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8、命题:是关于事物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及其关系的表述,它通过这种表述,使各种社会现象和事物联系起来。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观点或逻辑上的判断。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公理、定理、经验概括、假设等都属于命题。

9、假设:假设则是未经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通常是陈述两个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假设的陈述方式有下面三种:第一种是函数式,第二种是条件式,第三种是差异式。

10、社会测量: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给予一定数值的过程。

11、信度: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这种可靠性一是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测量结果的可靠。所谓可靠,是指用同一个测量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其结果应该始终一致。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再测法、复本法、分半法。

12、抽样: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格外社会事物总体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和方法。

13、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最基本单位的集合。

14、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5、抽样元素:它指的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最基本单位,也称“抽样分子”或“个体”。

16、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又称随机抽样、等概率抽样或客观抽样,是指总体中一个成员都有同等的进入样本的可能性,即每一个成员的被抽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个体之间彼此被抽取的机会是独立的。

17、非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又称为不等概率抽样或非随机抽样或主观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

18、文献:文献最早是指历史典籍,后来又泛指社会中记载信息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人们把利用各类物质载体记录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文字、图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知识信息资料统称为文献。任何文献都具备3个特性。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

19、文献法:文献法又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方法。20、文献搜集:文献搜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文献搜集是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文献用户需求检索和收集有关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狭义的文献搜集则专指后者。

21、文献定性分析:文献定性分析是通过文献内容的分析,来揭示文献所反映事物的性质、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22、文献定量分析:文献定量分析也叫内容分析,对各种文献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

23、问卷法:问卷法也称问卷调查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系统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

24、量表:由于含有很大的主观判断成分,所以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难把握,难以进行定量分析。为了解决这种一问题,人们设计出了一种专门用于主观性指标的问卷——量表,作为在经验层次上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主观评价的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测量工具。

25、访谈法:访谈法是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26、结构式访谈:结构式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

27、非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又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它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题目或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有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

28、集体访谈:集体访谈也叫会议调查法,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或集体回答问题方式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

29、观察法: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能动地了解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客观现象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收集到真实可靠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30、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也称有结构观察、有控制观察或系统观察,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观察项目和要求进行观察的类型。

31、非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也称无结构观察、无控制观察或简单观察,是没有先期具体设计要求的观察类型。

32、非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

33、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

34、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指在现实社会行省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它与实验室观察相比,除了地点和场景不同外,还不需专门对观察场所和观察对象进行控制,而是直接地深入到现实生活场景中,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

35、实验法:实验法也称实验调查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

36、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实验组即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两组的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

37、单一组实验:单一组实验也叫连续实验,是对单一实验对象在前后不同的时间进行前测与后测,比较其结果以检验假设的一种实验方法。

38、经典实验设计:经典实验设计也叫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就是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一批与实验对象处于相同环境、条件相同或相似的对象作为对照组;然后,只对实验组给予实验激发,而对对照组却其自然;最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检测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实验结论。

39、资料整理: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数字资料的整理。它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

40、定性资料整理: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定性资料基本上都是文字资料,因此一般也把文字资料整理称作定性资料整理。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一是文献源。前者包括无结构式访问和观察记录。后者主要是指以文字形式叙述的文献资料。文字资料的整理通常情况下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

41、定量资料整理:数据资料是调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依据,因此数据资料的整理也叫定量资料的整理。数据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主要是指所收集到的数字及其组成的图文、图表资料。数据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数字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

42、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程。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

43、资料定性分析:是对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的分析方法,并重于确定研究对象具有那些性质及特征。

44、资料理论分析:是对调查资料进行系统化的理性认识的分析方法,着重于对感性资料的理论升华与总结,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及规律。

45、资料定量分析:也叫系统分析,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资料进行定量的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事物内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

46、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根据调查资料所写出的真实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

47、个案调查:个案调查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调查方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访问、座谈、观察实验等方式。个案对象较少,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可以进行深入的接触,对于被调查对象的历史、现状、社会文化背景、内部关系等可以进行综合的、分层次的了解,得到的资料丰富、生动、细致。因此适用于对事件、人物和个别问题的深入研究。

48、探索性研究:课题、概念、命题和假设提出后,只是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的一个柜架,对此还应当有一个确认的过程。这是因为它们提出,往往根据的是既有的理论知识和对社会事物的初步观察与思考,所以很可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对社会调查研究的许多问题也应用所考虑。为此,调查者通常要围绕它们,进行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研究,即所谓探索性研究。

49、效度: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量的准确测量的程度。测量的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测量方法的效度,主要表现为测量指标与所测量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二是测量结果的交度,主要表现为测量结果与变量值的相关程度。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

50、社会测量: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测量规则、测量对象、测量数值。

二、简答、论述:

1.社会调查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专门性。首先在研究方法层次上,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专门的科学,有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方法。其次在研究的技术层次上,有身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第二,系统性。从选择课题到最后做出调查报告,几人步骤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过程。第三,客观性。社会调查研究是从事实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主,能够直接伯仲之间调查者那里得到第一手资料,即使文献资料也要求真实可靠,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更为客观、科学。

第四,实证性。社会调查研究是建立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基础之上的,资料来源于社会实践,也经得起实践检验。

第五,针对性。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2.社会调查的目的和作用?

答:主要目的就是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其作用在于,社会调查研究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3.调查研究单位?

答:调查研究单位被一些社会研究者称作分析单位,是指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这些基本对象可分为八类。

(1)个人。(2)初级社会群体。(3)社会组织。(4)阶级、阶层。(5)民族。(6)社区。(7)社会行为。(8)社会产品。4.什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

答: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哲学理论基础和具体科学原理。哲学理论基础是以世界观的高度奠定认识社会的价值观念,而具体科学原理是社会调查

研究一般方法、具体方法和技术的理论根据。

17世纪发展起来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有建立在人本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上的社会调查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上的社会调查研究和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社会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诸如:统计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等,这些学科所揭示的规律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依据,它们构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具体科学理论基础。5.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1)课题确定的方法;

(2)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3)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重要条件准备的方法;

(4)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5)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的方法;(6)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调查研究课题。

其中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属于直接调查方法,文献法、问卷法则属于间接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一般就是以问卷法为主。6.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1)准备阶段。

包括三方面工作: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具体准备。确定调查研究课题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选择有社会价值、有现实意义、有可操作性的课题;二是具体化已选择的课题,明确调查目的、对象、范围、内容、方式、方法;三是提了研究概念、命题和假设,并对其操作化,使之成为可测量的具体的社会指标。(2)调查阶段。

调查阶段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执行阶段,主要是按照调查研究方案中所确立的调查计划、调查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3)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在实地调查完成后,调查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分析的过程。(4)总结阶段。

这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7.社会调查研究应遵循什么基本原则? 答:这些原则是:(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都不掺杂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它要求:一是要从事实出发,坚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脱离客观,从主观臆造的定义出发;二是在调查研究时,排除其他预先设定的观念干扰,以免出现对研究客体的歪曲、夸大和缩小。

在调查研究中怎样坚持客观性原则,其基本要求是:第一,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第二,认识事物的差别和变化,把握事物所处的具体时间、空间和其它条件。笫三,社会调查研究必须充分占有客观材料,分析它的发展形式和发展过程,并且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正确地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第四,在研究和认识社会现象特殊性基础上,采取不同的形式解决不同的问题。(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调查研究必须借助各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有关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具有自我规律的体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研究成果要用数据、资料说话,观点、意见、建议不能凭空臆造。

第二,调查的资料必须有效地说明调查者所要说明的观点。即材料与观点要一致,而不是以局部的、零散的材料去说明整体、全面的情况。

第三,调查结论与调查资料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调查所得出的观点要自然地从调查资料中引出,而不是前后矛盾,更不能用局部资料来概括全部情况,否则,不同的调查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对象调查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科学性原则说明,客观事实只有一个,应该得出同一个结论。(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调查研究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适应对象的特点,把调查研究对象放在一个系统,放在一个整体中去分析了解其内在规律和本质。

这一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社会调查研究要注重对象的整体性。

第二,社会调查研究在界定系统的界线时应明确清晰。第三,社会调查研究要注意系统的内在结构与外在联系。

第四,社会调查研究要注意全过程的层次性和顺序性,把系统的发展过程看作一个与自然历史一致的过程。

第五,社会调查研究还要注意发挥系统的自我调节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平衡适应功能。8.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社会调查研究由于目的、性质、范围、时序等各种因素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来划分,调查类型可划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以了解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的全貌发生、发展过程为目的调查研究,是按着客观的面貌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

解释性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目的的调查研究。这种研究类型不仅要了解社会现象的基本情况,更主要的是要研究分析为什么会是这样或那样,也就是说,解释性研究是对产生某种社会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是通过理论抽象而进行的社会调查研究。

预测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作出推断和估计的一种调查研究。预测性研究主要关心事物未来怎样。这种研究类型难度较大,它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现在,预测未来。

(2)社会调查依时序划分可分为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两种类型。

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类型。

纵向调查研究是指在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现象历史演化研究。这种研究类型至少要了解在该段时间内两个以上或多个时点的情况。纵向研究有几种形式: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追踪研究。

(3)按着调查研究的性质来划分,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类型。

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类型。

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4)社会调查研究按调查对象的多少,可划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全面调查又称普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所作的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全面调查是一种—次性的调查,其目的是把握某时点上或某一时期的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现象的基本情况。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所谓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地抽选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总体的代表进行调查,抽样调查的结果作为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类型。个案调查是在全部研究对象的范围内选取个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10.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答: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因果关系 困果关系是指在两个有关系的变量中,因为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确定这种关系,应注意三点:第一,在两个变量中,只能一个是因,另一个是果,而不能互为因果。第二,原因变量一定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第三,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是必然的。(2)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是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变量的数值发生同方向的变化,是正相关。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数值也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第是负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的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12.探索性研究的作用(目的)? 答:进行探索性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第二,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第三,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

第四,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第五,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第六,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13.探索性研究的方法?

答: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

(一)查阅文献

从原则上说,查阅文献越广泛越好、越全面越理想。这样做是因为:第一,避免重复,有利于创新。第二,广泛地吸收、借鉴有用的成分,避免错误。第三,有利于收集信息,把握规律。

(二)咨询

要向正在体验现实的时代见证人进行咨询。咨询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广。

(三)实地考察

到现场去直接接触调查对象,亲自体验和观察,增加感性认识,发现调查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于研究课题和选择调查方式很有作用。14.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的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2)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3)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

(4)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的安排;(5)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6)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15.为什么要进行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答: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收于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三。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含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抽象概念相对于具体概念就难把握得多。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明确所提出的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16.测量层次?

答:史蒂文斯将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定类测量也称类别测量、分类测量或定名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性质或类型的测量。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测量。定序测量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最直接和最常用的是等第顺序法。

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数量差别的测量。定比测量也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17.什么是社会测量?它有哪些条件?

答: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测量规则、测量对象、测量数值。18.测量层次的选择?

答:选择测量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量体裁衣”,根据测量对象的特征选择测量层次。第二,要根据研究条件选择适当的测量层次。

第三,要根据调查研究对准确度的要求和实现它的可能性来选择测量层次。

第四,用较低的层次测量收集的资料不能用较高层次测量的数学运算来处理,反之则可以。19.信度和效度的关系及检验方法?

答: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即有效度一定有信度,但有信度不一定有效度。信度和效度关系的表现形式有三种:第一种,可信且有效。第二种,可信但无效。第三种不可信且无效。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再测法。(2)复本法。(3)分半法。

测量的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测量方法的效度,主要表现为测量指标与所测量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二是测量结果的效度,主要表现为测量结果与变量值的相关程度。20.什么是抽样?抽样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是什么?

答: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格外社会事物总体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和方法。

抽样的基本术语有:(1)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最基本单位的集合。(2)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3)抽样元素:它指的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最基本单位,也称“抽样分子”或“个体”。(4)抽样单位:它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抽样元素有时是同一的,有时又是不同的。

(5)抽样框: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的抽样单位的名单。(6)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7)统计值: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标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8)抽样误差:它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因为抽样本身的特点而引起的。21.抽样的作用?

答:抽样具有以下作用:

(1)抽样是抽样调查的关键环节;(2)抽样是收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之一;(3)抽样是由部分认识整体的途径之一;(4)抽样有利于调查研究方法和发展。

关于抽样的作用,有两个相关的问题需要特别明确:

第一,抽样和抽样调查不能混为一谈。抽样只是抽样调查的前提和一部分,只解决制板过程中的选取调查对象这一个问题。

第二,抽样只是抽取样本的方法,而不是调查方法或者说资料收集方法。抽样调查和普查、个案调查 一样,只能说是类型或者方式。22.抽样的类型?

答:根据抽取对象的具体方式,抽样可以归纳为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这是两种有着本质区别的抽样类型。概率抽样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因而它能够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而非概率抽样则主要是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它不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则,因而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难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概率抽样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类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等类型;非概率抽样有偶遇抽样、主观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等类型。

23、文献法的特点:(为什么说文献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答:之所以说文献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

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入手。即使进入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5分)

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可以独立完成某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

24.文献搜集的方法?

答:文献法的实施是从文献搜集开始的。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大致有:取其精华;有的放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系统连贯;注重时效。搜集文献首先必须掌握检索文献的方法,其中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另外,计算机文献检索和参考文献查找法也是重要的方法。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我们应该针对文献的不同来源和出版、收藏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这三种途径进行文献搜集。

25.文献摘录的方法:(在通过检索发现并搜集到文献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摘取与调查课题有关的信息。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

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听),以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

筛选: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从所搜集的文献中选出可用部分。

精读:就是对于筛选出的可用文献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同时着重在理解、联想、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对于调查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

26.问卷的结构?

答: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等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内容。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27、问卷的设计:要能够设计一个小问卷。内容自定。注意结构要完整,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等几个部分都不能少,其中设计问答的方法及其须注意的问题非常重要。

28、问卷调查的实施步骤?

答:包括设计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问卷等过程。

设计问卷是根据前期工作的结果,按照一定的原则,认真设计问卷的问题与答案。这项工作的传统作法是卡片法和框图法。

选择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问卷内容和难易程度,针对调查总体的不同情况,对调查对象加以认定,努力选择最适合的、较单一的社会群体。至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如果总体规模不大,则可把它的全部成员都作为调查对象。如果总体规模较大,则可用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

分发问卷有多种方式。采取何种方式对问卷的回复率有重大影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电话问卷、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提高问卷的回复率。

回收问卷首先必须作到前面提到的选择具有吸引力的调查课题、挑选恰当的调查对象、提高问卷的设计质量、采取回复率较高的问卷调查方式等工作。此外,还应注意:争取知名度高、权威性大的机构支持;尽可能通过宣传,增加调查的吸引力;对问卷的回收进行主动的追踪;认真研究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现象,采取必要的后续措施。还必须认真审查每一份问卷的质量。

*29.量表:

答:问卷中有一种特殊类型,即量表,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形式与一般问卷有所不同。其类型也多种多样。从内容上看,最主要和最常用的类型是态度量表,此外还有能力量表、智力量表、性格量表、工作成绩量表、社会地位量表等多种类型。从形式上看,目前最流行的是总加量表、语义差异量表和累积量表,它们和一般问卷相比,问题和答案的设计方式有所不同。要求能够设计简单的总加量表。

30.个别访谈在提问时要注意的问题?

答: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第二,提问有序。第三,适时追问。第四,题目转换自然。第五,注意引导。第六,保持客观中立。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第八,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

31.个别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做到这一点?

答:对访谈者提问与被访者回答能否做到有效控制是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

1.提问方法

在提问时,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

第二,提问有序。如果是结构式访谈,就应该严格按照访谈之前拟订的提问提纲,由简至繁地按顺序进行访谈。对于非结构式访谈,要注意根据所谈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问。

第三,适时追问。

第四,题目转换自然。

第五,注意引导。引导性提问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语言。还可以采用动作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话题。或者用复述的方法进行引导。

第六,保持客观中立。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诱导。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第八,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2.行为方式

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从而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

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访谈者的表情一定要生动,能够根据被访者所谈情境而变化。要注意一些动作细节对被访者的影响。

32.实验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要素?

答:它是一种最重要的直接调查方法,也是一种最复杂、最高级的调查方法。

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在实验开始时,先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前测),再引入自变量实施激发,然后选择其后的某一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再测(后测),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就可以对原理论假设完全证实或部分证实或证伪。

实验法的基本要素有实验主体、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实验活动、实验检测。实验法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自变量与因变量;实验组与对照组(也叫控制组);前测与后测。

33.实验法的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作多种不同的分类。按照实验的组织方式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对照组实验和单一组实验;按照实验的环境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按照实验的环境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按照实验者和实验对象对于实验激发是否知情,实验法可分为单盲实验和双盲实验,等等。实验法的实施程序与其他方法大致相同,分为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和资料处理三个阶段。其中重点是掌握对照组实验和单一组实验的内容。

34、实验法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答:实验法作为最高级、最复杂的社会调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不同于其他调查方法的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实验的过程控制;实验的信度和效度等。其中实验的过程控制非常重要,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实验激发的控制,二是对非实验因素的控制。

*

35、实验设计:

答:实验设计是实施实验的依据,决定了一项实验的具体内容。无论哪种类型的实验,其设计一般都依实验的组织方式而定。常用的实验设计有单一实验组设计、经典实验设计、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多组实验设计和多因素实验设计等。其中要求能够按照教材的例子,进行单一实验组设计和经典实验设计。

36.文字资料整理的方法?

答: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定性资料基本上都是文字资料,因此一般也把文字资料整理称作定性资料整理。由于文字资料在来源上存在差异,所以其整理方法也略有不同。但是通常情况下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对于文字资料的分类,就是将资料分门别类,使得繁杂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为找出规律性的联系提供依据。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对于文字资料的汇编,主要是指根据调查研究的实际要求,对分类完成之后的资料进行汇总、编辑,使之成为能反映调查对象客观情况的系统、完整的材料。

37、数据资料整理的方法?

答:数据资料是调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依据,因此数据资料的整理也叫定量资料的整理。在资料的整理阶段,为了便于得出正确的调查结论,需要对数据资料做进一步的处理,其一般程序包括数字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检验,主要是对数字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检验,以确保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分组就是把调查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汇总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目的把分组后的数据汇集到有关表格中,并进行计算和加总,集中、系统地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据的汇总可以分为手工汇总和机械汇总。经过了汇总的数字资料,一般要通过表格或图形表现出来,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统计表和统计图。

38.资料分析的种类及其方法:

答: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即统计分析。

(一)统计分析的类型及其方法:统计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相对指标分析、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等都属于描述性分析,其中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主要是单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它们一般是双变量分析或多变量分析。

20世纪中叶以来,电脑统计分析软件应运而生,成为普通大众也可以熟练应用的、简

便易行的资料统计分析工具。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另外应用比较普遍的还有Office 中的Excel等。

(二)定性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中统计分析之外的两种主要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在资料分析中,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原来调查资料的分类以及所使用的概念、变量间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确认;根据整理后的调查资料,从定性角度对原定的研究假设和理论建构证实或证伪,或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三)理论分析的方法: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环节,它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析并做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理论分析依靠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因果分析法、辨证分析法、比较法、系统分析法、逻辑证明法等。

39.调查报告的类型及其特点: 答: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学术调查报告,也叫科研调查报告。这两类调查报告依据不同标准又可划分为多种类型。普通调查报告主要有:1.描述式调查报告、论说式调查报告、合一式调查报告。2.全面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3.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事件调查报告、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对策(理论)调查报告。学术调查报告分为三类:事物的调查报告,事实的调查报告,课题的调查报告。各类调查报告均有其特点及适用范围,但其总的特点是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指导性和时效性。

*40.调查报告的结构:

答: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1)标题

标题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

用一句话拟一个标题,称为单行标题。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公文式标题,构成形式为“事由+文种”;另一是文式标题,类似一般文章例题。

用两行、两句话表述同一主题的标题,称为双行标题。双行标题分正标题和副标题。正标题一般采用文章式标题,揭示报告的中心思想;副标题一般采用公文式标题。(2)署名

署名在标题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报告撰写者的名称,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3)导语

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它是调查报告的“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主体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交叉结构。按照事物各级成部分或事物的不同性质、特点分类来安排结构的方式为横式结构。按照事物的发展阶段和逻辑次序来安排主体结构的方式属于纵式结构。

结合前两种方式安排结构的是交叉(混合)结构,往往是以一种为主,兼用另一种,即总体为一种,局部为另一种。(5)结尾

从内容上看,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总结性结尾;第二种,建议性结尾;第三种,预测性结尾;第四种,号召性结尾;第五种:补充性结尾。

41.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及其内容: 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一)确定主题、形成观点。这是调查报告的首要问题。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它是对调查主题进一步确认或收缩、放大、分解、修正、提升的过程。调查报告的观点,是调查者对调查对象提出的看法与评价,也是调查报告主题(中心论点)的发散。观点构成调查报告的论点,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心论点,即调查报告主题;下有若干说明主题的分论点。分论点之下,还可以视需要,设若干并立的基本论点。这些论点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调查报告的骨架。

(二)精选素材。素材是支撑调查报告主题和观点的基础。调查报告要根据主题和观点的需要,精心筛选素材,作为说明论点的论据。要做到:选取可靠资料;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选取有力的资料;选取新鲜的资料;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三)拟订提纲。拟订提纲就是要以书面形式对作者的初步构思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定型化。其内容通常包括:(1)标题。(2)观点句,也叫中心论点句或主题句,概括全篇的基本观点的语句,作用是使作者牢记报告的中心之所在。(3)内容纲要,是提纲的主体部分,分条分项反映正文的构成状况。它不是观点和资料的简单罗列,而是精心设计的逻辑框架,使观点和资料在其中能居于最恰当的位置。其详略可自定。

(四)起草报告。在拟定提纲之后,便可以着手起草调查报告。在写作过程中,不但要按照提纲推衍成文,还必须讲求具体的写作方法。后者除了前述格式方面的要求外,主要指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仔细推敲语言等。从表达方式的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采用非纯文字表达形式,即图表、数字等。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一种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但无论普通调查报告还是学术调查报告,都以记叙和说明为主,只是后者议论的比重更大些。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做到朴实、准确、简明、庄重、修辞。

(五)修改定稿。调查报告的写作和其他文章一样,一般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对初稿仔

细修改。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范围是格式、观点、资料、字句。检查的常用方法有三种:诵读法;冷却法;请教法。在反复检查的基础上应集中修改,最后定稿。*以上所说的都是我们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能够联系实际理解一些相关问题,具备一些基本技能。主要是:

(一)对确定主题,要求同学们理解调查报告主题与调查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说,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总结,因此,调查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调查报告的主题。但是实际上却并不一定如此。调查研究的主题是在调查之前根据对被调查者的了解拟定的,而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二者也许一致,但也往往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调查资料显示原来的调查主题不能成立,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材料支持,就要重新确定主题。第二,调查主题比较单一。第三,调查主题涉及面广,搜集的材料或问题太多,不适于或难以用一篇报告表达,就需要分写几篇报告,并重新确立每一篇报告的主题。这些主题即对调查主题的分解。第四,在调查主题涉及的所有内容中,有些表现突出,价值较大;而有些则非常一般,价值很小;还有些材料不充分,无法形成观点。这就需要对调查报告的主题作“避轻就重”的调整。

篇8: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左公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是桐城著名旅游景点, 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 左公祠是否进行大规模修复开发是桐城市民谈论的热门话题, 市政府也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征询意见, 以便进行科学决策。于是, 我决定带学生走出课堂, 开展社会调查, 为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

我把这个想法说出以后, 学生都很高兴。在我的指导下, 他们很快编制出调查方案并投入行动, 有的到学校图书馆, 有的到市博物馆, 有的走访市民, 有的上网查阅文献资料, 了解到有关左公祠的背景资料。左光斗是我们安徽桐城人, 明代“铁骨御史”。他十分关心经济, 注重农业水利兴修, 将南方良种水稻引入北方, 促进了北方的农业发展。他为官清廉, 刚正不阿, 不趋权贵, 疾恶如仇。在任左都御史期间, 他与魏忠贤阉党集团进行了尖锐斗争, 名声大振。魏忠贤恨极左光斗, 假传圣旨先是将左光斗削职为民, 贬至原籍桐城, 后又将其逮捕, 此时,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 声振原野”。继而魏忠贤又捏造罪名将左光斗逮捕, 残害致死于狱中。崇祯帝即位后, 魏忠贤被处以死刑, 左光斗的冤案得以昭雪。崇祯皇帝追赠他为太子少保, 谥“忠毅”, “乡人感其忠, 特立祠祀之”。左公祠至今有近400年历史, 屡经修葺, 目前基本保存完好。

一个周末, 我带领全班学生来到左公祠进行实地调查。学生们考察了左公祠及其周边环境。有的学生对个别地方的修复提出了质疑, 准备查阅资料, 咨询文物专家, 以解心中的疑惑。有的学生拍摄了大量照片, 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当看到墙上留有游客的字迹时, 大家不仅感到遗憾和愤慨, 并提出了如何保护文物免遭损害的方案。为广泛了解信息, 学生们还向游客发放了有关左公祠现状和前景方面的问卷调查表, 为其提供有效证据。

根据收集的资料、调查的信息和考察的感受, 学生们召开了一场主题班会, 大家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一部分学生认为, 左公祠有开发的价值, 整治、规划和建设刻不容缓。左光斗的忠贞义举, 已成为志士仁人效法的典范和楷模, 值得我们尊重和景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需要我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 努力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风尚。一部分学生认为, 合理规划与开发左公祠意义深远, 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还可以建设与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桐城六尺巷相关联的旅游带, 更好地发挥桐城在融入长三角和合肥经济圈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桐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还有一部分学生建议, 我们要通过这次调查活动, 重温历史, 开展一次学习桐城派创始人方苞撰写的《左忠毅公逸事》读书活动, 感受左光斗的人格魅力。

也有少数学生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 左公祠应保持原有的风貌。现有景区内容单一, 配套设施不全, 而且景区周边店铺零乱, 建筑布局不协调, 即使开发修复也没有什么多大价值。历史毕竟已成为过去, 没有必要增色添彩, 涂脂抹粉。现在的左公祠在人们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没有必要开发什么新东西。但经过激烈的争论, 少数学生最终同意了大多数学生的观点, 并积极参与规划设计和图纸制作。

几天后,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见解撰写了调查报告, 高兴地告诉我他们已经把自己的观点和设计方案向规划部门发送了电子邮件。

上一篇:婚庆公司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商品促销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