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风教学设计

2024-04-21

朱春风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朱春风教学设计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阳谷第二中学

学科:生物 姓名:朱春风

证书编号:080609电话:*** 【课程分析】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一节。此外还包括: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课本的内容是按细胞的结构由外向内引导学生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课本的内容都是以细胞为基础展开的,因此本节内容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介绍的是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课本介绍了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没有介绍有关这些组成成份的更详细的生化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细胞膜作为细胞系统的边界,其功能是多种多样的。课本用了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采用类比、打比方等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几种主要功能。

学习重点是掌握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学习难点是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学生上课充满热情、积极发言、善于表现自己,并且具有合作精神。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材料和辨别重点难点的能力。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知道了组成细胞的物质种类;且在初中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也对细胞膜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这些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学生们为学习新知识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细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关于细胞的内容学生常常感觉距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因而兴趣不浓。【设计理念】

基于诱思探究教学活动,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合作化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满堂教式的单方向的教师传授知识的倾向和问答式的简单的对话式的模式,努力实现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地转变。

这节课如果不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很有可能变成“满堂教”的课堂。本节课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但要使学生对细胞膜有个直观形象的了解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堂上安排学生利用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使学生对细胞膜有个感性的认识。这节课分三个认知层次进行:

(一)实验探索

亲 身感知:在这个认知层次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动物细胞,让学生对细胞有了初步认识;接着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取细胞膜,使学生对细胞膜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吸引学生的全身心投入,使其在体验中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二)理性探究

把握实质:在这个认知层次中教师给出同学们相关的资料及探究问题,让同学们根据资料解决问题。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由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完成学习任务。

(三)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这个认知层次的作用是考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认知层次中选取了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问题,既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

课前准备好猪的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学习目标】

(1)能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能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操作。

(3)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学会调整视野与选择观察范围。【教学流程】

一、实验探索

亲身感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意

课件投影: 请认真观察所展示的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能看见细胞膜吗?

2.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请你思考一下,我们怎样确定细胞膜的存在? 要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初中关于细胞的基础知识,看到图片能够一下子想到初中学过的知识,快速融入课堂)。

(简要实录:同学们看到图片及两个问题时,课堂气氛陡然活跃,学生露出胸有成竹的表情,纷纷抢答,很快刘玉杰答出第一个问题,气泡是光亮的,细胞是一个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复杂结构,赵腾飞补充说在显微境下可观察到细胞不同层次;在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膜。第二 个问题却陷入沉默。根据学生们答的答案及时给予肯定及修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确定细胞膜的存在。给大家提示鸡蛋的蛋黄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细胞;如何确定蛋黄的膜呢?学生陷入思考并就自己的想法互相讨论。王晓提出蛋黄外面有一层非常薄的膜,林胜说没看到过,这时孟珊提出碰触蛋黄表面蛋黄有弹性,如果用针扎破它蛋黄就会流出来,可以证明蛋黄外面有一层膜,而它就是细胞膜。至此,学生对细胞膜便有了形象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获得感性认识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分组实验来获得细胞膜。

1、课件投影: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材料用具:猪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鸡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植物细胞的稀释液、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1)请选择获得细胞膜的最佳实验材料是什么?说明原因。

(2)你认为获取细胞膜所用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要求:请同学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设臵问题情境,找到探究的方向,避免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盲目实验,失去探究意义。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学生主动探究做铺垫)。

(简要实录:通过大家的思考与讨论轻松解决了问题,同学们都很有成就感,探究情绪一下调动起来了)。

课件投影:最佳实验材料为猪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理由是红细胞只有细胞膜这一膜结构。实验原理:“细胞吸水涨破,流出内容物可获得细胞膜”。

2、课件投影:请根据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

提示:请大家回忆初中所学习的临时装片的操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步骤。要求: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将详细步骤写到课堂笔记上,由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大家在初中时做过类似的实验,这个问题应该能轻松解决。)

(简要实录:同学们经过短暂思考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根据已有的经验,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设计好了实验步骤。)

3、课件投影:请根据实验步骤获取细胞膜,并描述现象

(1)、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2)、在高倍镜下观察,待观察清晰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

要求: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并由代表描述现象。(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制备细胞膜,使其在操作过程中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探究到新知识)。

(简要实录:有了前面的理论基础,在实验中小组内同学配合默契,过程井然有序,实验效果良好)。

课件投影:红细胞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变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二、理性探究

把握实质

课件投影:

(一)请根据下述资料,分析细胞膜的成分。

资料一: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通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二:科学家还发现细胞膜除了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蛋白酶是专门水解蛋白质的酶)

要求: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让学生得出细胞膜的成分,使学生既掌握了细胞膜的成分又锻炼了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简要实录:学生看到资料分析之后,陷入了独立思考状态。不一会儿,一位学生根据资料分析1得出细胞膜中有脂质,学生在分析第二个问题时,利用老师提示的内容经过思考得出了细胞膜中有蛋白质)。

课件投影: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课件投影:

(二)请根据下述资料,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⑴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细胞膜将草履虫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功能? ⑵清水洗红苋菜清水呈什么颜色?红苋菜在锅中炒熟后汤成什么颜色?想想为什么?这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功能?

⑶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它们是靠什么结构进行识别和结合的?

要求:小组内将问题分开,两位同学解决一个问题,并将问题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细胞膜的功能)。

(简要实录:学生看到第一则材料,纷纷抢答,很快得出细胞膜的第一个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第二则材料提出的问题学生生活中再熟悉不过,但从未深究,议论纷纷,兴趣盎然,通过讨论,不难得出:清水洗红苋菜时,细胞膜完整,细胞膜不允许色素分子透过,水呈无色;炒熟后,细胞膜被破坏,色素分子透过膜进入汤,故汤成红色。则得出细胞膜的第二个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第三则材料学生依靠初中对这两种细胞的认识可得出两种细胞首先接触的是细 胞膜,可得出它们靠细胞膜进行识别和结合,教师进行点拨:进行识别和结合即细胞膜的第三个功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课件投影: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有人在解释细胞膜时,把它与窗纱进行类比:窗纱能把昆虫挡在外面,同时窗纱上的小洞又能让空气进出。你认为这样类比有什么合理之处,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

要求:请同学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集思广益,将答案归纳整合后,选派代表发言。(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实录:这道题是开放性习题,同学们在讨论时,不但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与窗纱进行了分析,还从是否有生命,对于控制物质的进出有何不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的全面细致)。课件投影:把细胞膜与窗纱进行类比,合理之处是说明细胞膜与窗纱一样具有允许一些物质出入,阻挡其他物质出入的作用。这样的类比也有不妥当的地方。例如,窗纱是一种简单的刚性结构,功能较单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要复杂的多。

2.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你能解释“染色排除法”的原理吗?提示:从细胞膜的功能上来分析问题

要求: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得出答案,在小组内展示。(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细胞膜功能的掌握情况)。

(简要实录:学生经过自己思考,顺利将问题解决,学生感觉掌握的比较好)。

课件投影:“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而死的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的功能,所以台盼蓝染色剂能够进入死细胞内,使其被染色。课后反思:

在研究这节课时,我发现课本上是将知识直白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果依据课本来学习这节课,很容易成为“满堂教”的课堂,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遵循“观察—思维—迁移”的认知规律,以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提出的:“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为理论指导。大胆设计探究问题,让这节内容在形式上彻底改头换面,整节课没有一个知识点是由教师说出来的,全部是学生经过探究活动自己得出来的,真正实现了学生的“满堂学”。在整节课中学生五官并用,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学习,学贵善思,学贵善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具有“志远、德高、才智、健康”素质的人。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还是有些担心的,学生能否通过自己的探究学到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学生以前做的实验不多,而我又将这个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材料选择、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过程实施,现象描述都交由学生完成。学生如果完成不了怎么办?因此我还准备了另一套实验方案:那就是如果学生做不成功,我就用课件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投影给大家,让大家看一下,感受一下。可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能力让我惊叹,不但相应的探究活动顺利完成;更让我惊喜的是:学生在制备细胞膜时,从材料选择、实验原理、实验步骤都完成的很好,在过程实施中小组内同学配合默契,操作规范,实验效果明显,现象描述准确。我从来没想过把课堂还给学生会取得这么好的效果。我深深体会到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精髓所在: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这更坚定了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决心。

不足之处: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答出了一些不得要领甚至是错误的答案。面对这种情况,我没能及时给予鼓励,可能会使这部分同学短时间内不会在提出问题,甚至可能也不会回答问题了。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同学们不论是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制定方案、还是表达和交流各个阶段的学生行为表现都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作为教师要想尽办法鼓励学生,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才能真正被激活。

篇2:朱春风教学设计

醉春风,醉春风朱敦儒,醉春风的意思,醉春风赏析 -诗词大全

醉春风

作者:朱敦儒朝代:宋体裁:词 夜饮西真洞。群仙惊戏弄。素娥传酒袖凌风,送送送。吸尽金波,醉朝天阙,斗班星拱。碧简承新宠。紫微恩露重。忽然推枕草堂空。梦梦梦。帐冷衾寒,月斜灯暗,画楼钟动。

篇3:《春风带我去散步》教学设计

《春风带我去散步》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板块《春天来了》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一板块以春天为题编排了4篇课文, 1个综合学习活动。4篇课文通过不同的体裁和作者不同的视觉感受, 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不同特点,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认识春天。篇篇融情于文, 把春天的美好贯穿全文, 全文无处不洋溢着春的美妙, 对春的赞美。

本文是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创作的, 他以第一人称的口吻, 写出了春天来临之际, “我”跑出室外, 走进春天里, 见到了春风中美丽的景色, 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本课条理清晰, 段落简洁明练, 读起来节奏鲜明, 琅琅上口。此外,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我们, 除了课文, 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图画, 展现了课文所描述的美丽景色, 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图画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资料, 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枯燥、单调的读文变得丰满、鲜活。

《语文课程标准》 (2013版) 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做到以阅读为主线, 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诵读, 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 引发思考, 习得方法, 丰富生活经验。

二、教学目标

(1) 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会写“丛、梢”两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在朗读中, 了解“格外、一丛丛、高大笔直、树梢”等词语的意思, 感受春天的美好, 从而使学生产生喜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 在写话训练中, 学习运用四素句, 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生字、新词的意思, 能正确、规范书写“丛、梢”。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感受春天的美好。

四、教学环境

本课的教学活动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 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 谈谈话话导入, 揭示课题

11.揭示课题

孩子们, 又见面了。还记得我吗?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描写春天的小散文, 题目《春风带我去散步》。

22.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多少个生字, 会写了几个字?来!先复习上节课的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 。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反复出示生字、新词, 在认读的过程中, 既能巩固复习又能调整学习状态, 从而快速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 指指导导朗朗读读, 感受春天

11.自自由由读读文文, 梳理内容

检查一下, 看同学们读得怎么样, 谁来读?

课文读得不错, 看, 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_____带我去散步, 我看见了____。)

(设计意图:在自由朗读中,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再以填空形式, 帮助学生梳理内容, 简化难度, 规范语言。)

22.走走进进春春天天, 读中感悟

(1) 春天来了, 处处都热闹起来, 听!这春天的声音! (播放音频) 你们听到了什么?跟着金波爷爷的笔, 和春风一起散步, 你们又能听到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读文章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学生汇报, 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理解“格外”一词并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播放音频 (候鸟回归的叫声、冰雪消融的水声、淅淅沥沥的雨声, 等等) 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春天的变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走进文本做好铺垫。)

(2) 听了春风的邀请, 我脱掉了棉衣、棉帽, 连手套都脱掉了, 拉着春风温暖的手, 去散步了。那么, 作者在散步时都去了哪里?看到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六、七、八、九自然段, 先大声读一读, 再小声带着问题读一读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

(3) 春风带我去哪里散步了?作者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汇报时, 教师板画草地、二月兰、白桦树、鸟巢, 并帮助学生理解“一丛丛、高大笔直、树梢”等重点词语, 进行词语训练, 指导“丛、梢”的写法。)

(4) (课件出示配乐的春景图) 孩子们, 嫩绿的小草、淡紫色的二月兰、高大笔直的白桦树和打算做妈妈的喜鹊, 让我们的心情变得那么愉快, 这都是因为春天来了, 到处都有勃勃的生机和希望, 这是因为春天来了!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着迷人的景色, 再读六、七、八、九自然段。

(5) 就这样春风带着我, 这里走走, 那里看看, 我们又来到了哪里?仔细看看, 谁来说?我们可以把看到的、想说的都写在学习卡上。三幅图中选择喜欢的一幅来写一写。 (课件出示图片和填空:我们来到_____, 我看见了______。)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在于得心应手地运用。利用课件出示图片, 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运用习得的方法,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6) 孩子们, 和春风一起散步, 我们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里, 可春风等不及了, 忽然…… (学生齐读) 孩子们, 春风就这样飞向晴朗的蓝天, 飞去更多的地方。

(三) 拓拓展展阅阅读读, 布置作业

(1) 美丽的春天无处不在, 金波老爷爷的另一首诗这样写 (出示春的消息) 。

(2) 孩子们, 走在春天里, 欣赏着春天的美景,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的时间, 这首小诗就作为大家的朗读作业, 下课。

(设计意图:一篇课文的学习, 不应是阅读的结束, 而应是学习的开始。因此, 利用课件图文并茂地呈现本文作者的另一首诗, 再次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 从而享受阅读的乐趣。)

六、自我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 (2013版) 把“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 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然而文字毕竟比较抽 象 , 对低年级 的学生来 说容易产 生畏难情绪。因此, 在教学中, 笔者巧妙运用“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等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图片、音频有效地整合, 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 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 与文本对话。在“读”中让学生亲历感知、感悟和体验, 在“读”中再次识记生字、理解词语意思、积累语言文字, 在“读”中培养语 感 , 进行口语 交际 (我来到了 ……我看到 了……) , 在“读”中认识春天, 感受着春天的美丽。

摘要:《春风带我去散步》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板块“春天来了”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做到以阅读为主线, 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诵读, 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 获得情感熏陶, 引发思考, 习得方法, 丰富生活经验。

篇4:与设计同舞家具设计师 朱小杰

朱小杰是温州人,这似乎打破了我们既往对温州人的印象。提到温州人,总是会和经商离不开,温州人好像天生就有一股商人的特质,精明、强干。朱小杰则和我们以往对温州人的印象有些偏差,在他的身上闻不到太多金钱的味道,总是慢慢的,不经意之间就能讲出一些让人感动的话语。但殊不知这才是温州人,毕竟那还是个江南水乡,除了自有的顽强拼搏的精神,还有着江南特有的柔情与才气。

用情感设计的手艺人

他的父亲是一名平面设计师,按理说他做家具设计师也应该是受父亲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历史的种种原因,使得他在幼时就与父亲分离。他说每个男孩都会把自己的父亲当做自己的偶像,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母亲说他对工作的执着像极了他的父亲,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基因,不知不觉地就已经渗入骨血。

也是因为这样的历史环境使得他很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工作,木匠、泥匠、石匠、油漆工、车工、铣工、钳工等诸多手艺活都是他曾做过的工作。所以他不是从学设计开始成为一个家具设计师,而是从做手艺开始成为一个家具设计师。所以,他常称自己为“手艺人”。回顾那段岁月的时候,他总是感激的,因为他觉得如果没有那时的锻炼也就不会给他今天从事家具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他说一个设计师首先是一个工匠或手艺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家具设计师更要如此。这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就像不知道如何做衣服的服装设计师不是好的服装设计师一样,不会做家具的家具设计师又怎么能说自己是个好的家具设计师?

在朱小杰的作品中最常见到的就是木质家具,尤其是乌金木。他曾为乌金木写了一本书,书中写道“几百年很长也很短,可以诞生几个王朝,但只可以成就一棵乌金木”。所以他想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设计去维系它的生命,当它已苍老的无法再延续它的生命的时候,他却还可以让它继续活着。他总说木头和人有一种非常亲和的关系,木纹之中流淌着的都是情感。他从不吝于表达自己对树木的喜爱,他说:“生活很难离开树木,没有树木就没有人类。我喜欢用木匠来称呼自己,也就是因为这种情结,于是我的设计就会带着这种情感,甚至有时候在做陶瓷时也总想把木带着进去。”

是的,情感,他总是在用情感在设计,就如他所说,每一次设计或者制作之前他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愉悦,就好像是年轻时等待恋人的感觉。有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设计作品,他也会觉得脸红心动,望着它们就像看着自己的儿女一样,心里美滋滋的。一个设计师必须是心中有爱,爱中带情的,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情感准确地融入作品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喜欢他的作品的人从中体会到作品本身的灵魂。每一件作品都带着灵魂,即便它不会说话,懂得它的人于短暂触碰间也仿佛能聆听到它的声音。这就是设计的魅力。

外国的月亮不会特别的圆

4月的米兰设计周上,朱小杰所策划的“坐下来”可以说让许多国外的媒体也争相称赞,几十位不同的中国家具设计师将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融入在了他们所设计的不同的坐具之中。为什么是“坐下来”?小杰老师希望通过这种表现手法来让人们去思考。当人们越来越浮躁,每个人都在追求快速的发展的时候,能否慢下来、静下来,坐下来想一想,感受一下我们的文化,思考一下我们缺失的以及得到的之间的关系?

现在总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当中国的设计师走向世界的时候,外国人看到的时候总是会用“Amazing!”(这个设计太惊人了!)或者“Fabulous!”(这个设计太绝妙了!)之类的词语来形容,而在中国本土却常常会听到“这种东西还拿出国!”“这种东西和国外的差太多了吧!”的评语。对于中国本土的设计师,自家人所说的话往往才伤人。在鼓励原创设计的时候,我们总想听到客观的评价,而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平心而论,并不是每一位设计师在拿出作品的时候就已经成熟到没有任何缺陷,即便是已经小有成就的设计师偶尔也会有不足的时候,但就事论事,那些理论我们可以理解或者不理解,说什么“一点都没办法和国外的设计师相比”这种话的人,相信我,他一定不懂得什么叫做设计。

在国内做设计师很难,尤其是家具设计师。我曾经听过好几位家具设计师都非常无可奈何地说过,在国内做家具得不到太多的支持。小批量生产的家具没有工厂愿意加工,工厂愿意接的都是大订单,而大订单常常都是通过复制而来,并且复制的大多是国际上知名设计师的作品。固然,中国一直被称为“制作大国”,我们拿起一件物品总是能看到“made in China”的字样。但是,制作不会是长久之计,既然我们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设计师,那么为什么还要捧着别人的设计而踩着我们自己的设计?小杰老师说,他希望通过“坐下来”这样一个展览可以介绍每一个设计师的美,希望通过对中国设计师的了解,让世界去看到真实的中国,增加中国和世界的了解,把各自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让人们知道中国家具不是只会拷贝,我们也有很多优秀的设计。

设计要会模仿但不能抄袭

每年,朱小杰都会到不同的地方去旅游,他喜欢看各民族各异的生活方式,即便语言不能沟通,在自然的环境中也总能体会到不同的感受。他喜欢自然,在山川河流之间总是能让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和自然相比较,他会发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也正因为拥有这样的心态,所以他总是带着一颗童心去看这个世界,对这世界的一切都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他觉得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他的设计才不会死去。自然就是最好的原创设计。

他说设计没有原创,原创是不带有先人的痕迹的作品,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大多数作品都是通过前人的设计经过自己的改良、加工、重新组合之后将其变为自己的作品的设计。“模仿是学,拷贝是偷。”模仿与拷贝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是否经过过自己的思考。

朱小杰的设计深受中国明代家具的影响,他说:“在中国古典家具中明代家具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不仅在中国史上,在世界家具史上都为其而骄傲。简洁的线条,合理的结构,亮丽的肌理,恰当的装饰,超越了时空。它是中西方的典范,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而我的大部分作品,比如玫瑰椅,钱椅等的灵感来源也都来自它。”这是他的再创造,他将个人对于明代家具的理解都融入在自己的设计中。现在的人总说我们在学习西方,殊不知诸如丹麦设计师汉斯所设计的Y椅也恰恰是取材于中国明代的圈椅。所以说,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学得对就可以成为大师,学错了也许就是不伦不类。

许多年轻人总会问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我所听到的设计师们最多的回答就是“学习”。学习不仅仅是学他人设计中的优秀之处,也是学习如何把这些巧妙地运用成为自己的设计。朱小杰更是建议年轻的设计师们应该静下来多看点书,特别是文学,因为设计需要表达,除了形象语言、图纸语言之外,文字语言也是极为重要的。

篇5:朱伟峰《风筝》教学设计

朱伟峰

教学目标:感知本章的内容;感悟鲁迅的大爱和大悔; 教学过程:

课前听音乐《虫儿飞》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文章《风筝》,接着来看一下注释(1),没有解释,朱老师带来了一段文字,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幻灯(师读文字)

《野草》,鲁迅散文诗集。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过渡语:我这里把苦闷和抗争指出来了。鲁迅曾经说过,他不太愿意让中学生读他得野草,因为他觉得那时候他得心情太苦了,怕影响孩子。但是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读出另一种力量,那就是抗争的力量,下面上我们进入课文。

二、感知课文

1、看书,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回忆了哪两件事情?

2、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走进文本

过渡语:这两件事,哥哥的前后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当中有个过渡段,是哪一段?

(一)教学第五段 幻灯出示: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1、抽学生读第五段。

2、齐读

3、哥哥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哪一句话)

4、齐读原因。(怎么理解)

5、哥哥看了这本书的感觉是什么?哥哥觉得二十前那件事对弟弟又是一件什么事?(用一个词)

提示:不幸

虐杀

6、“虐杀”一词的教学

过渡语:为什么二十年前的事,哥哥说事精神上得虐杀,让我们把视线回到二十年前。(二)教学3-4段

1、找找哪些地方写了哥哥对弟弟精神上得虐杀? 略

比较阅读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扔在地下,踩扁了。A、朗读,感受精神的虐杀。B、动作表演,再次体会虐杀。

2、这时的弟弟又怎么做? 绝望地站在小屋里(揣摩当时的心理?为什么不反抗?)

过渡语:哥哥对弟弟的精神虐杀特别的难受,当他看了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他想要补偿。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三)教学7段。幻灯出示:

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

我们嚷着,跑着,笑着。

1、齐读

2、分析动词,能不能换?为什么?

过渡语:风筝是一定要放起来的,风筝高高的放到天空,(读:我们嚷着,跑着,笑着。)多美和谐的画面。多美美好的场景。让我们用50多个字写写

3、写这美好的画面,然后交流。

每个人的笔下都有一架风筝,这是多么美好的世界。但是哥哥的风筝能放起来吗?

幻灯出示:

——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1、这句话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悲凉,失落等)

2、所有的美好都是一个梦让我们来读读这样的感觉。指导朗读。体会前后心情变化的对比。

过渡语:这是一份清醒过来的爱,痛苦的爱,我还能希求些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四)主题

鲁迅是个敢爱敢恨的人,从他知事开始,我们这个国度一直就没有让他开心,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军阀混战,多年来一次次的从希望到失望,鲁迅却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社会抗争着,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写道 幻灯出示: 《狂人日记》(1918年)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 质问,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1919年)里先生发出了这样的呼唤:“爱,就是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扛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故乡》(1921年)里,先生希望下一代“宏儿、润生” 过着新的生活,“为我们未曾生活过的”,告诉他们“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学生读,感悟鲁迅的抗争精神。

四、总结

篇6:朱晓霞《这儿真好》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幸福里校区 朱晓霞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利用精美的图片和动听的音乐,以“这儿真好”为主线,让学生感受小岛由荒岛变为绿岛的过程,小熊前后心情的变化。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反复的品读中明白“这儿真好”的来之不易,知道创造美好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撇刀头”,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使学生知道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重要。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难点:感悟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走进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齐读课题。

2、为了帮大家一起学好这篇课文,老师特意请来了里面的主人公小熊,(出示:小熊图)小熊对老师说了,只有过了字词关的聪明孩子才能走进他的故事屋去听童话故事,想不想闯关?

第1页 出示词语:小熊 一座 天空 连忙

说话 一年 小象 高兴极了(指名读、齐读)

3、课文讲什么内容,小朋友们谁能记得?最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说得好的小朋友就能得到一颗智慧星。

设计意图:以直接、简洁的语言切入课文第二课时的学习,一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谁都不甘落后,利用这一心理特点设计了闯关和奖励智慧星的小环节,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无树无友,感受孤独(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过渡:(PPT出示一片绿岛图)小熊可高兴了,这儿景色美丽,还有这么多的朋友,齐读课题:这儿真好。可是以前这座小岛可不是这样的,2、PPT出示:荒岛图 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岛?板书:荒岛 用“荒岛上没有___,也没有___。”说一句话。

3、如果你就是这只小熊,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出示填空:这是一只()的小熊。

4、联系生活,你有没有感到“孤零零”的时候?此时的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5、出示课文,指导朗读。

“一座小小的荒岛上住着一只小熊。小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见和许多朋友在一起玩。”

谁愿意把自己当成孤零零的小熊读读第一自然段。还有谁来做做这只孤独的小熊?齐读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寸草不生的荒岛图出视在学生眼前,不需要繁琐的讲解,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感受小岛是怎样的“荒凉”,从而体会小熊的孤独。

三、种树寻友,体验辛苦(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没有朋友,小熊心里是又着急又难过。正在这时,云儿来了,出示图片,小熊连忙问(引读)

第2页(1)能给“连忙”换个词吗?(赶忙、赶紧)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连忙”? 从这个词中你可以看出什么?(内心着急。)

(2)再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出着急找朋友的心情)

2、云儿是怎么回答的?(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聪明的小朋友知道云儿想告诉小熊什么呢?(让小熊种树。)

3、小熊也和小朋友一样聪明,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

指名读,从“种呀种”你读出了什么?(是啊,为了能把岛上全部种上树,它早上种,中午种,晚上接着种,这就是种呀种,为了能把岛上全部种上树,它今天种,明天种,这就是种呀种。)指导朗读,读好“种呀种”。

4、小熊在种树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指导学生想象

5、为了找到朋友,小熊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学生朗读)

6、两年后,出示:小岛图,小岛上到处都是树,这些树长得很茂盛,树叶挨挨挤挤地靠在一起,书上用了两个成语,谁能把它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7、这“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经过漫长的一年,两年形成的,所以读起来要慢一些。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 出示:“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指名读、齐读)

8、这时候还能不能叫这儿为荒岛了?谁来为它起个美丽的名字?(绿树岛、美丽岛、绿洲„„)板书:绿岛

9、这么美的小岛,看了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儿真好(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小岛前后的变化,让学生加以对比,反复练读,在读中感悟小熊为了这一片绿岛所付出的一切。

四、绿树迎友,分享快乐(学习4、5、6自然段)

第3页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儿真好,小动物们也跟你们一样,都被这美丽的小岛吸引来了,瞧,小鸟飞来了,PPT,边飞边说——引读 你愿意做小鸟吗?学学小鸟的动作,一边飞,一边说。师生对话:小鸟,小鸟,我来问问你,你觉得这儿好在哪里? 这儿这么好,快去告诉你的伙伴们吧!

2、一只鸟飞来了,两只鸟飞来了,于是„„(许多小鸟飞来了,都在这儿住下了。)

3、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课文中还有哪些动物也听到了这个好消息?(小鹿、小象、小猴、小鸟们„„)这么多小动物来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说话练习:练习说完整话

4、指导朗读,读出小动物的快乐。(指名读,赛读)

5、是呀,这么多小动物来到这里都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在这里安家,大家都高兴地说——这儿真好

6、你们喜欢这里吗?给这里起个好听的名字吧!板书:乐园

7、看到这么多的小动物来到这里,成为自己的朋友,小熊高兴极了,不停地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

8、填空:这是一只()的小熊。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读中体会小熊的快乐,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总结全文,学写生字

1、小朋友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知道是什么让小熊拥有这么多的朋友呢?(种树)

2、原来环境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是那么大呀!那我们小朋友以后准备怎样保护环境呢?

3、师小结:植树造林能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小动物们也就喜欢和我们人类交朋友了。我们要多植树、种花,在校园里不踩草坪,不攀折树木,让地球变成人类和小动物共同的美好家园。

第4页

4、有几个生字宝宝就藏在这座美丽的小岛上,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忙 话 极 象

5、指导写“象”

认识新偏旁:撇刀头,中间的“口”要写得扁,让出空间给下面的笔画,形成上紧下松之势,第六笔是撇,从“口”中起笔撇出,第七笔弯钩,要注意、弧形弯度,以保持住字的重心为宜。

6、学生练习,老师相机指导。

板书设计:

这儿真好

荒岛—绿岛—乐园

(爱护环境)

篇7:凡卡教学设计朱远珍

朱远珍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的短篇小说,采用了“写信”这一表达形式。9岁的凡卡给自己的爷爷写信,诉说了自己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想回到乡下爷爷身边的急切心情。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穿插起来的。揭露了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即使是儿童也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设计理念:

根据课标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设计《凡卡》这节课的时候,我以创设情景,指导朗读,畅谈感悟等方法为主,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不知觉间领悟了章文的表达方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2.理解课文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从而激起学生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痛恨,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3.有感情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体会结尾句子的含义。学习难点:

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课前准备: 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本课生字词.3.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一、情境导入,激发共鸣

1、PPt播放一段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生活状况,让孩子看视频谈谈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状况。(感受幸福生活)

2、师:是啊,现在的我们生活是这样的优越,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朋友,他叫凡卡,看看这位小朋友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板书课题:《凡卡》 【设计意图】:“学贵在有疑,疑则进也”,从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入手,从而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文中的凡卡和我们的与众不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重点指导“粥,逮”等词)2·思考下列问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村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说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三.阅读凡卡的信,围绕“信”,体会凡卡的痛苦的生活和心情。1.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2.抓住“指望”,体会凡卡生活的无望。

(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谁来说说,“指望”是什么意思?(1)9岁的凡卡离开乡村,离开疼爱他的爷爷,来到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来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

如:他想挣钱,让爷爷和他都过上好生活。还可能指望自己做出最漂亮的鞋,卖的更好,当过有钱人„„

(2)多么美好的“指望”啊!而现在,刚开到这里三个月,他就感受到他的生活无指望了,你能从他的信中找到原因吗?细读凡卡的信,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体会。

(3)凡卡在城里的一切美好的指望都破灭了,有产生了新的指望,你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读他乞求爷爷的话和未来的设想体会凡卡急切的心情。【设计意图】

本文内容很丰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的信。因此在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深入探究信的内容,读、悟相结合,以此走进凡卡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凡卡生活的悲惨,以及他想要爷爷带他回家的迫切心情。四.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的对比、衬托的写法。

2、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3、走进作者,阅读作者的其它作品。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并且学习了凡卡信的内容,通过信的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他哀求爷爷带他回家。)

(2)凡卡的家有着怎样的魔力,吸引着凡卡那么迫切的想要回家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定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明确本节课的目标,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二.品读回忆,进行对比

(一)学习回忆内容

1、串读回忆的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凡卡的快乐?

文段一:多么快乐的日子啊!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1)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凡卡?

(2)这个片断写了怎样的情景?[板书:砍圣诞树](3)让我们把嘴角翘起来,一起感受一下凡卡的快乐。(老师和学生合作读)过渡:还有哪些片断我们可以看出凡卡的快乐?

文段二: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囟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这个片断写了什么情景?[板书:乡村夜景] 师:对于凡卡来说乡下的生活,像一首诗,更像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凡卡的快乐吧!(齐读)【设计意图】

以乐衬苦,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片断的研读,体现凡卡回忆中的乡下生活的快乐,回忆中的情景越是快乐,就越能体现凡卡在城里生活的痛苦,为下面突破难点,理解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作铺垫。师:凡卡和爷爷在乡下真的很快乐吗?

(二)感悟“乐”中衬“苦”

请同学们认真地读4、5自然段,看看爷爷和凡卡在乡下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这两个段落写了怎样的情景?[板书:乡下守夜] 抓住关句子来体会:(相机指导朗读句子)句子1: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句子

2、他是个非常有趣的小老头儿,65岁,老是笑眯眯地眨着眼睛。白天,他总是在大厨房里睡觉。到晚上,他就穿上宽大的羊皮袄,敲着梆子,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

句子3: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

师:老师查过资料,莫斯科的冬天又冷又长,圣诞节前后最冷,白求天平均温度是零下10摄氏度,晚上最冷的时候达零下40摄氏度。师: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带着一个小孩子,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过着晨昏颠倒的日子,忍受着无法忍受的寒冷,你可以想象,爷爷和凡卡在乡下到底过着一种什么日子?

师:凡卡在乡下的生活那么苦,为什么回忆起来又那么地快乐呢?(引导学生感悟对比反衬的表达方式,作者正是用这种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凡卡的悲惨命运)【设计意图】

通过对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抓句子,谈体会,突现了凡卡和爷爷在乡下生活的贫苦,让学生明白乡下的生活并非真正的快乐,但这样贫苦的生活在凡卡的记忆中却是那么的快乐,从而突出了凡卡在城里生活的悲惨。通过老师的点拨,要突破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这个难点,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过渡:此刻,凡卡正在做着一个美梦,他会梦见什么呢?谁来读一读凡卡的梦。

三:讨论结果,感受人物

1、出示梦的内容。

2、质疑:读凡卡的梦,你有没有疑问。

预设产生疑问: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

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爷爷会把他接回了乡下吗? 作者为什么要以梦为结尾?(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后汇报)。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即使爷爷接到凡卡的信,爷爷也不能来接他,更何况是凡卡的求命信,爷爷接不到啊!这时候,凡卡正在做着甜甜的梦,谁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过渡:对于凡卡来说想吃一顿饱的饭,睡一个好觉只是一个梦,对于凡卡来说想回到爷爷身边,也是一个梦,对于凡卡来说过上幸福的生活,更是一个遥远的梦。就让我们轻声一点读,让小凡卡的梦做的长一些吧„„)【设计意图】

通过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明白造成凡卡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从而让学生产生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憎恨,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这正是契诃夫的高明之处。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人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建议同学们课下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设置这道作业的目是让学生通过写作关注凡卡这个人物命运,让发挥想象力,完成续写,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故事世界

八、板书设计

15、凡卡

挨打 悲惨 挨饿

睡不好

凡卡

快乐 乡下守夜

(对比)

乡村夜色

砍圣诞树

篇8:朱春风教学设计

1 陕西朱鹮景区基址条件及区域特色

洋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盆地东缘,地理坐标为N33°02′~33°43′,E107°11′~108°33′,海拔389~3 701m,形成东北高陡,南部低缓,中部低平的地势。区域旅游资源丰富,以珍禽朱鹮、蔡伦纸文化、华阳古镇和长青生态为代表,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本项目位于县城以北的牛头山,属于洋州镇巩家槽村,为一狭谷盆地,近纺锤形,占地15.5hm2。由大小、形状较为规整的南北两个坡面及谷地组成,东西有沟谷穿过。其内植被为果园(以梨树为主),散布有成片的麻栎林和杨树林,多为农田;交通便利,环山公路从东门经过,旅游公路从西门穿过,选址可谓得天独厚。

1.1 地形特征

县境北倚秦岭、南俯巴山,东部为秦岭山脉向东南延伸的余脉和巴山向东北斜落 的山丘交汇处;中部为汉江平坝地带东段;西部南北两侧高, 中间平坦,隔湑水沿汉江北侧向东展开。全境地势呈东、北高陡,南部低缓,中部低平,宜林宜农。境内山地、丘陵和平川面积分别为2 314、667及215km2。境内主要有汉江、湑水河、溢水河、灙水河和椒溪河等10条河流。其中,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境内流长84km,天然落差84.5m,流域面积3 200km2。

1.2 气候特征

洋县属北亚热带内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 足,气候温和 湿润。年平 均气温14.5℃,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 -10.1℃。年平均日照1 752.2h,日照率39%。年平均降水839.7mm,最多1 376.1mm,最少533.2mm,年平均降雨120d。年平均无霜期239d,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1月13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3月19日。全年多为 东风,西风次之。 年平均风 速1.2m·s-1,最大风速18m·s-1。

1.3 生物资源

境内植物品种丰富,有铁杉、冷杉、红豆杉、银杏、香樟等乔木树种72科152属321种,有天麻、杜仲、厚朴、枣皮、黄姜和绞股蓝等中药材469种。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和油菜为主。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兽类20多种,鸟类30余种,两栖爬行动物10多种,鱼类15种,昆虫类30余种。其中, 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朱鹮(红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扭角羚)、金钱豹和白冠长尾雉等6种,尤以世界珍禽———朱鹮,闻名全球。

1.4 朱鹮景区

被誉为“东方宝 石”的朱鹮 (Nipponia nippon),又名红鹤、朱鹭,属大型迁徙型涉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陕西朱鹮景区是我国唯一的一个集科研、教学、保护为一体的朱鹮救护饲养中心, 以朱鹮为主题的鸟类博物馆,用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示朱鹮和保护区内其它鸟类的详细状况。野外观赏朱鹮主要在城北15km的花园刘庄村,这里有茂密的松树林供朱鹮营巢,山间小溪边还保持着一些原始的一季耕作制度的冬水田供朱鹮觅食,使游客自 然感受到 鸟类的美 丽、生动和有趣[4]。

2 基于区域特色的总体定位

2.1 性质确定

在加强现有资源保护和景观建设的基础上, 以秦巴林业珍稀资源景观为主体,以层峦迭障的牛头山和筼筜谷为骨架,以蜿蜒起伏的沟谷为依托,以流传诸多的民间传说与历史文化景观为脉络,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始终紧扣并着力挖掘秦巴珍稀植物主题特色,有机和谐地融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为一体。

2.2 功能定位

从长远规划上适当、逐年修建为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和景观景点,突出陕南特色和北雄南秀的双重风格。为当地城乡人民和外地游客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普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主要用于城乡居民休闲游憩、康体娱乐,同时吸引人们观光、揽胜。该园定性为生态群落、保健康乐和城郊休闲式园林化植物园。

2.3 整体构思

充分利用自然起伏多变的地形地貌,尽量保留园中大树(麻栎、乌桕、刺槐、苦楝)和集水井,根据阴阳两个坡面的气候特点,以三个入口为序曲, 以东西沟谷为景观轴线,以五条游步道为纽带,以三组植物拼图分别为沟底、坡面的构图中心,以四季植物专园为亮点,以六片植物景观为主景,以观景台为借景,以引水为动态灵魂,形成自然、清幽、雅静的珍稀植物园格调,和朱鹮景区相得益障。

3 景观布局框架及特色景区

珍稀植物园除了一水、一谷、一桥、一中心和二个坡面之外,主要有三个入口、四个专类园、五条干道和六组植物区构成景观框架。在系统分析研究场地特性的基础上,遵循本地文化脉络,营造理想的自然与人文空间,划分为五个特色景区(见图1)。

3.1 南坡三季花木观光区

充分利用南坡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形优势,在原有土路的基础上修筑台阶路直通谷底;立足南大门的观景台,形成俯瞰环视的景观效果,并分成3个区域,为植物园的主要景区。

3.1.1春季花木景观主要有樱花、玉兰、紫荆、贴梗海棠、榆叶 梅、连翘、迎春、红叶 李和桃、杏、梅、李等春季花木,以红色为主调。

3.1.2夏季花木景观主要有合欢、月季、夹竹桃、紫薇和木槿等夏季花木,以粉红色为主调。台阶路修成折线型,直通农家茶苑,忌直线而一览无余。路两侧随形就势带植丛生紫薇和木槿,形成花廊。

3.1.3秋季色叶景观主要有南天竹、桂花、红瑞木、枫香、七叶树、银杏和马褂木等秋色叶树种, 以黄色为基调。利用原有的麻栎林修 筑休闲小木屋。

3.2 秦巴珍稀植物展示区

东大门的建造要相对密闭,用树林营造欲扬先抑的桃源之感。从东大门复行数十步,就进入秦巴珍稀植物展示区,为植物园的重点景区。

3.2.1孤植银杏、楠木、香樟这三种树作为洋县三宝,由县域名人手植,为大规格孤植,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3.2.2秦巴珍稀木本植物展示区根据等高地形,顺势分为20块展示小区,精心挑选具有秦巴特色、相对珍贵的木本植物20种,如楠木、香橼、蚊母、罗汉松、南洋杉、柳杉、红豆杉、粗榧、枫杨、黄连木、枫香、珙桐、无患子、油桐、栀子、含笑、杜娟、猫尔刺、山梅花和八仙花等。

3.2.3秦巴珍稀草本植物展示区根据等高地形,随机分为17块展示小区,精心挑选具有秦巴特色、相对珍贵的草本植物20种,美人蕉、福禄考、萱草、芍药、万年青、鸢尾和红花酢浆草,以及一些具有秦巴特色的珍贵药材等。

3.3 农家茶苑饮食娱乐区

秦巴珍稀木本植物展示区和秦巴珍稀草本植物展示区之间,顺地势形成五六组院落式农家茶苑,主要解决吃喝和娱乐问题。

3.3.1茶苑牌坊作为农家茶苑入口的标志。

3.3.2孤植大树在院落中孤植三五棵大树,由经营单位确定。

3.3.3六组院落分别以植物命名为枇杷屋、樱花斋、桃花坞、紫薇阁、竹林馆和芭蕉轩,形成各自不同的经营风格与环境氛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

3.4 筼筜谷竹林文化游览区

西大门是植物园后期的主入口,相对通透爽朗,为植物园的核心景区。

3.4.1筼筜湖从西门进园就见水,状如牛头, 为植物园增加动感灵魂。湖边竹林掩映,三株大树挺立湖边,银杏、楠木和香樟成为洋县三宝树。

3.4.2轩馆亭沿湖三角顺势建文同轩、东坡馆和披锦亭,把洋县历史文化做足。三角景观构图, 既相互资借,又共同倒映于筼筜湖中,形成文化游览的中心亮点。

3.4.3筼筜谷从筼筜湖或去农家茶苑,或沿谷探幽。沿岸处处是竹林,或密不透风,或隐隐约 约,让游人在清幽中慢悠悠地品味。

3.4.4 松竹梅 在成片 的竹 林南侧,或片植松 林,或丛植梅园,形成岁寒三友景观。

3.4.5文同桥(或成竹桥) 在筼筜谷的尽头,设置文同桥,站在桥上 回望,方明“胸有 成竹”的典故。

3.4.6健身园与植物迷宫在文同桥的南侧设置一处休闲健身广场,不仅仅是功能上的需要,也和幽林形成空间对比,达到红花总有绿叶扶的景观效果。

3.5 北坡梨园常绿背景区

在充分利用北坡原有成片梨园的基础上,根据坡相对较陡的实际情况,成片点缀作为全园的背景,作为陪衬景区。

3.5.1常绿背景主要有红叶石楠、雪松林、小蜡、枇杷园、夹竹桃林、火棘和南天竹等,也可考虑一部分用地作为苗木培育基地。

3.5.2色彩调配除了在常绿的背景中注意色彩之外,还片植了鸡爪槭、樱花、紫薇和木槿,以作点缀性调配。

3.5.3 小木屋 利用原有的杨树林修筑休闲小 木屋。

4 珍稀植物筛选与类群分析

洋县位于秦岭中段南坡及巴山地段,处于我国南北气候植物区系交汇过渡地带,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于秦岭植物区系和巴山植物 区系的双 重角度,来分析洋 县主要植 物类群。

4.1 最具南秀北雄双重特色树种

具双重特色的树种有30种:银杏、水杉、侧柏、圆柏、油松、火棘、山楂、梨、木瓜、李子、柿子、 君迁子、核桃、枫杨、香椿、苦楝、木槿、紫荆、合欢、刺槐、中槐、毛黄栌、桑树、构树、拐枣、山茱萸、女贞、桂花、楸树和梓树。

4.2 洋县珍稀濒危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有14科16种:珙桐科(珙桐), 红豆杉科(红豆杉),松科(秦岭冷杉、太白红杉), 七叶树科 (七叶树),水青树科 (水青树),木兰科(马褂木),金缕梅科 (山白树),茜草科 (香果树),桦木科(华榛),槭树科(金钱槭),木犀科(羽叶丁香、水 曲柳),领春木科 (领春木),连香树科(连香树)以及榆科(青檀)。

4.3 最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树种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树种有9科15种:蔷薇科(山楂、华北绣线菊、绣球绣线菊、棣棠花种匍匐栒子),木犀科 (白蜡),虎耳草科 (八仙花 ),樟科(樟树),七叶树科(七叶树),木兰科(马褂木、含笑、广玉兰),连香树科(连香树),珙桐科(珙桐), 榆科(青檀)。

4.4 洋县乡土代表植物观赏特性

乡土代表植物有24种,其观赏特性见表1。

5 结论

植物园不仅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智慧的体现,也是一个地区城市文明建设的象征[5]。朱鹮景区珍稀植物园是植物园园林化设 计的有益尝试,也值得同类植物园和其它公共绿地借鉴。

5.1 掌握植物园景观现状与发展趋势,注重人性 化设计

传统植物园的主要工作都放在植物的保存与科研上,而对于植物园的景观外貌,则缺乏艺术性的考虑[6]。许多植物园在园林化设计中都在寻求新的突破,在满足植物园基本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使人的活动空间与自然空间处于主动交流状态,成为一处有丰富景观内涵的教育休闲空间,并在趣味性设计方面开辟专类园区供游客亲自动手栽培植物[7]。

5.2 立足项目场地 山水骨架,构筑 鲜 明的地域 特征

清晰的功能定位、合理的功能布局和适宜的植物筛选,都必须立足于场地勘察,分析其山形水势、土壤成分和已有的植被,因地制宜进行植物分类布置,巧于因借山谷等自然 环境展开 设计[8]。这就要求风景园林师更多地用专业眼光观察、认识场地原有的精神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9]。使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融合,形成明显的地域特色。

5.3 灵活组织空间与景 观提 升,自然渗透生态 文化

陕西朱鹮景区珍稀植物园顺应地势自由布局,以期创造出能够与地形、地貌紧密结合的、独特的动态空间,构成了多界面、多层次的复合空间效果[12]。在植物景观规划上,分别从园林艺术、人文特色及地域环境等角度去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植物景观对游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人类保护自然、自然孕育人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化主题[11]。

上一篇:精彩的广告词下一篇:零售采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