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春风范文

2022-05-15

第一篇:最春风范文

春风绿新塘

——广东工业大学扶贫侧记

艾云

车出县城走了二十分钟,然后拐下大路,开始驶进弯弯曲曲的山路来。路还平坦,像是不久前修过的。景致渐渐空廓起来,沿着路左手边一排排骨节粗壮、竹叶茂盛的翠竹,以及一路蜿蜒的坝仔河水,我们来到新塘村。

在新塘村委会简单说了会儿话,我们提议到村里的贫困户那里去看一下,尤其是想看看进行了危房改造的人家。人们都知道,温饱问题还好解决一些,比较棘手的是居住条件的改善。

村刘支委让村委小周带我们下到庄户去。 我提到了刘华仔。我与工业大学的正在驻村扶贫的党委宣传部黄华利副部长交谈时,他已对我提过这个名字,并且夸他是个身残志不残的有志气的人。

于是,我们就先往他家走去。

走出村委,走过一个高坡,向左拐,有几条巷子,在一条狭窄的巷子里,我们找到刘华仔的家。刘华仔正好在家,见到我们这些客人,他脸上全是笑容。进到他的家门,先是一个天井院,院里有一口自制的水井,水井封着,上边有压水机,一端安有铁柄,用手一压,另一端管道就汩汩出来水了。井旁一个低矮的屋子是他家做饭的灶房。

华仔的脸上满是深深的皱纹,头发顾不上梳理,一缕缕的,有一些花白。他面孔瘦削,但整个人骨架却是硬朗,那是常年劳动的人才有的精瘦。劳动者的活动范围就是地头田间,夏忙秋收,总也没有闲下来的时候。现在是冬季,他仍然浅絻着裤腿,赤脚穿着一双沾满泥土的黑色力士鞋。他刚刚从自己家的菜地伺弄一番回来。

他走起路时,可以看出一条腿有些跛,走路颠着,但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劳动。他大冬天的仍衣着单薄,上身穿厚一些的T恤。

我们在他家堂屋坐下聊天。问他家里怎么只他一个人?他说大儿子在外读书,二儿正在新房建筑工地帮手做事,女儿读初中没回。最后他说他老婆外出给承包沙糖桔的大户摘沙糖桔了。眼下正是收果季节,她早出晚归,干一天给50块钱。说完,他从一个铁锈布满的铁盒子里,拿出了他家人的一些证件和照片。他先拿出他老婆的身份证给我们看,他说她的名字叫梁秀英,虽是个哑巴,却心里明白,能吃苦、能下力气干活。华仔拿出了他老婆两个身份证,一张写她1964年出生,一张写的是1966年出生。无论哪个年份,她都应该有46岁或48岁了。而华仔生于1950年,今年62岁。算来,他比他老婆大十

五、六岁。

照片上的女人,老实憨厚,也健康。她不能讲话,却是默默陪着一个身有残疾人又贫穷的老实巴脚的男人,度过许多年艰辛光景。在一般老百姓那里,如果有一个女人肯同他过日子,又有生养能力,能与他团成一个家庭,让日子有个奔头,已经是烧高香了。他不会计较她是聋是哑。

哑女梁秀英为刘华仔生养了三个健康的孩子,这是华仔的骄傲。华仔分别翻出他们的中学毕业证,指着这上边的照片,一一给我们介绍着:

老大叫刘建锋,1989年10出生,他学习成绩不错,在广州药学院读书,2010年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现正在东莞实习。

老二刘建南,1992年出生,快20岁了,正在一家技校读书。华仔说,待一会儿我带你们到我家新起的楼那儿,我二儿正帮我盖房。

1 说到老三,是个女儿,叫刘金群,正上初中。华仔此时脸上的笑意更深,他指着斑驳的墙上贴着上上下下好多张的奖状,其中最新的那几张,就是女儿金群的。他的几个孩子都懂得生活的艰难,懂得父母养活自己不易,学习都很努力。华仔为自己的几个子女有出息,甚是自豪。

说了会儿闲话,我们说要看他家正盖的新房。华仔乐颠颠地领我们去了。他的新楼离旧宅不远,就在我们刚进村时的路右边。那里原来就是他家的宅基地,现在平复了地面,在那儿起了一座三层小楼。华仔的二儿正在那儿忙着,另外还有几个砌内墙的人。楼的外部轮廓已经搞好,眼下正在搞内部砌墙和刷灰。然后再安装上门窗,搬来些家具,房子就可以住人了。

对于农民来讲,改善住房条件,住的不仅是可以栖身的老房危房,而是住上舒适、安全的新宅,那真是天大的喜事啊!广东工业大学来到这个村扶贫,重点解决的正是如何改善贫困户的住房条件,这是一件非常得民心的举措。

华仔说他盖这座楼要花10万元。广东工业大学资助一些,县扶贫办资助一些,剩下的要靠自己想办法了。他三个子女还没有工作,他只有和老婆多干了。据悉,2011年该村危房改造户共33户。

华仔家的境况,村里人都清清楚楚。光是三个孩子的上学学费,大都要靠亲戚七借八借才能凑齐。他家的旧宅已属于濒危房。华仔说他砸锅卖铁也要把新房先盖起来,然后慢慢还欠债。

我们站在他家新楼地面粗糙的阳台上,向远处眺望。这是村西头靠边儿的地块,与别的人家不挨靠,眼前不远处就是村路。再远处,是依旧苍郁的丘陵,这个村子看起来十分的安谧和雅静。

从华仔家出来,我们准备再看一户危房改造过的贫困户。村委小周带我们又折转过来,往村子的方向走。走上百余米,在路边左侧,他带我们进到这临街的一家。我一打眼就看见当屋蹲着一个用腿扫曳着在地上移动的女人。她见我们进来,一下子就不见了。我们与男主人打招呼,穿过贯通的后门,到后边敞亮的大院子去。我没好意思问那个蹲着走路的女人是谁,她的消失不见,让我以为她见生人会自卑,害怕与我们照面,自己躲了起来呢!谁知,不一会儿,那依旧是蹲着移动的女人笑吟吟地出来了,手里拎着茶壶,她连声说客人来了,要喝杯热茶。

她正是这屋子的女主人,名叫刘杨娣。她的丈夫叫刘灶新。正是这个刘杨娣,在我脑海里至今烙下了太深的印象。

她蹲着沏茶。她看上去40来岁,面孔瘦削,皮肤发黄,一双眼睛则是亮亮的,好像会说话似的灵动。她齐耳短发,人很清秀,穿戴还算整齐,只是看那两条腿,细瘦得畸型。

她快人快语的样子,并不忌讳别人看她这腿。她给我印象强烈的是她的笑容。她始终笑着,那诚挚、善良的表情,让人看不出命运曾经给她如此大的重创,她没有任何的自卑和沮丧,始终笑如春风,对人非常热情,性情也爽朗。

我与刘杨娣聊天时,她丈夫刘灶新不插话,就在一旁乐哈哈地听她讲。刘灶新个头墩实,面孔黑红,是个不大显老的壮健的男人。我也注意到他手掌厚宽,指节粗大,所有从事体力劳动,常干农活儿的人,似乎都有这样一双手。他的眼睛里对刘杨娣充满着怜爱。这个女人虽然只有上半身的高度,并且永远站不起来,不能与他并肩行路;可正是她,给他生养了三女一子,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家。这个女人为他烧锅燎灶,铺床叠被,家务事全不落下,他过的很满足。

他们与我聊家庭的情况,聊他们的儿女,聊庄稼的收成,我的面前,总是浮现这样的影像:收割季节,他背着她过河,他收割,她捆扎;收工以后,她俯在他背上,两人有说有笑,他又背她淌河回家。

2 那时,他们还住的是茅屋土房;但是,那有奔头的日子,让他们每一天都有力气做事。 刘杨娣说很感谢政府的扶贫政策,一直对困难户惦记着,没有忘记;她也很感谢广东工业大学来他们村扶贫,她家才能拆掉旧房盖上新房。这一对普通的夫妻,就这么相互取暖。风大雨疾中,也不觉得寒冷与孤寂。

出得刘家,郁郁翠竹伴着我们往村子里走。风很爽,阳光很明媚,村子被罩在树木蓊绿之中,有些树叶深绿,有些已经泛黄,间隙处有些斑驳,更显层次。这是个共有25个村民小组(自然村)的行政村,共928户人家3998人。其中贫困户147户,贫困人口占到389人。村子地处粤北山区丘陵,距当地镇政府所在地约14公里,全村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有水田面积1210亩,山林坡地440亩,设有乡村小学教学点1间,卫生站2间。该村种植的农产品除水稻外,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砂糖桔和冬瓜种植生产。这个村子,单从自然风光来说,可称得上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村委会不远,走过二百来米就到了。

村委会有个小院落,进得门楣,迎面有座二层半小楼。这个小楼原先已建成毛坯房,广东工业大学驻村扶贫以后,帮助进行了内部和外部的装修。现在看起来显得挺像回事。

村支委、宣传委员兼会计刘先球和支委周伟杰这天值班。小周就是先前带我们采访刘华仔和刘灶新两家的那个小伙子。老刘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了村里的情况,拿了些表格和数据,并对广东工业大学扶贫新塘村的工作赞赏不已。随后我就在村委会的楼上楼下转悠着看。

我发觉,广东工业大学的扶贫工作真是做得细致而完备。

在村委会的院子里设置了宣传栏,平时会不定期更换。这一期的内容,主要是公布了扶贫计划、帮扶的对象和落实的情况;再就是关于农作物生长和种植方面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科学种植的具体方法。这都是针对这个村农户的实际需求的,像水稻、沙糖桔、冬瓜、黄皮、菇类方面的种植及培育,都有提示重点。

在这座小楼一二层的外墙正面,挂着一条大红横幅,上边书写着“广东工业大学扶贫慰问送温暖、‘双到’工作惠民生”的字样。这是不久前,即2011年12月29日广东工业大学来村子进行慰问时悬挂的横幅。当时学校党委书记苏一凡、校长陈新、副校长骆少明及扶贫人员一行人马,前来村子看望147户贫困户,每户发放200元现金和100元礼物。虽然礼轻却是情重,在2012年元旦前夕,有这么一场慰问,该会温暖多少人的心哪!

进到楼里,一层是村委办公的地方,平时值班的村干部和来办事的农户就在这层;上到二层,正对楼梯口的房间是广东工业大学驻村“双到”工作办公室,正是在这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分类帮扶,经济扶贫与智力扶贫并重”的工作思路正由此化为实践,推广开来。二层右手边长方形的一个大房间是村里的图书馆;三层的两个房间,则是驻村干部住房。学校有规定,周一到周五至少要有两名驻村干部在这里,以便随时帮助这个村子的农户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再就是协助村委拓展脱贫致富的门道。

村支委老刘让我们看了一下驻村干部的房间,一床一桌一櫈,比较简陋。我之所以没有见到驻村的二名干部,是由于今天广东工业大学刚好召开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双到”扶贫工作,驻村干部回校参加办公会的汇报工作了。这事我在上周六与学校黄华利副部长的对面交流采访时,他已提前告诉了我,并抱歉不能让我坐他的车一同来新塘。

我们在二楼的图书馆多呆了一会儿。

墙上挂着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定制的“农家书屋”的牌匾。

靠北面的墙,立有三个七层的大书柜,赭色和淡青色间隔,每层分门别类放置着不少工具用书,如农村电工、养鱼、种植方面的;再有绝大部分是关于疾病防治的,如胃病、冠心病、关节炎等的防治;还有菜肴制作、孕期及妊娠方面的书籍。也有武侠小说,如金庸 3 全集,其中包括《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鹿鼎记》等为老百姓喜欢的书。

我再定睛,发现有不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如,田间的《给战斗者》、艾芜的《南行记》、许地山的《危巢坠简》,甚至连西滢的《西滢闲话》、林语堂的《有不为斋文集》也在书柜里摆放着。

在书柜对面高处的墙壁上,则张贴着妇幼保健方面的挂画,如“婚育知识”、“孕产期保健”、“育儿期保健”等等。这些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可以让不同生理阶段的女性少些盲目。增加些对自身变化的清醒认识,这也可以提供给她们自身保护的知识与措施。这对农村妇女来说,大有用场。

一张长方型大些的桌子摆在屋中央,旁边则放着不少椅子,以供阅读者前来阅读。村民们可以无偿借阅书籍,但要登记,按时还书。而这些图书的来源,村支委老刘告诉说,有一部分是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的专门捐赠;再一部分就是广东工业大学的捐赠了。

我站在这间农家书屋里,禁不住感慨万千。

在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中,能将处在弱势的、贫困的人其疼痛冷暖放在心上,正是执政党可以坚持下去的明智举措,也是焕发其活力的根基所在。在中国,在广东省,2009年开始,已经把执政为民,扶弱济贫放在了工作的重要位置,这非常得民心。许多外省人以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得风气之先,经过多年的开放改革,已成为富得流油的地方了。可是谁又能知道,任何地方的经济,都有发展的不平衡处。比如在粤东、粤北的山区,受制于当地偏僻的自然环境,许多农民还难以摆脱贫困。广东省的扶贫开发,提出“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目的是让全省起码是党政各级机构都行动起来,深入到村落,农户、乃至个人,从具体、从细节,让那些遇到困难、陷入窘境,却又不甘命运摆布的人,得到外在的一些助力,从而走向自救之路。

我又在想,这大千世界,谁与谁联系在一起,其实都是冥冥中的一种缘分。就我了解到的清新县的一些自然村,大致有几个对口扶贫的单位,比如,暨南大学对桂湖村,省人口及计生委对风云村,广东海事局对其鹿田村,佛山禅城公安局对富罗村,而广东工业大学则对禾云镇的新塘村。我相信这些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都将扶贫开发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因为我只负责采写广东工业大学的扶贫开发工作,对别的部门的工作不甚了解,只有割爱。就我对广东工业大学的扶贫工作的采访与了解来看,他们所做的许许多多事情都让人又佩服又感动。

谁都知道,工作要出实绩,领导重视十分关键。我了解到,广东工业大学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苏一凡、校长陈新任组长,副校长骆少明任副组长,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的机构有办公室、工作督查组和11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组长分别由一名校领导挂帅。校领导以身作则,时常深入新塘村开展扶贫工作。学校设立“双到”扶贫专项资金。全校上下形成了“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部门着力扶,干部驻村抓,师生齐参与”的工作格局。

到底是学理工科出身的,前来工作的驻村干部,依着学校扶贫小组拟定的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灵活调整的工作思路,他们首先紧密依靠当地政府,在下到村子以后,又与村干部密切联系,对村里的情况首先来个摸底号脉;谁家有什么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解决?都要先做到心中有数。他们黎明即起,然后走进农户,耐心听取他们反映的实际情况,然后回来整理出贫困对象的不同需求和发展自我的兴奋点,再制定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这些帮扶措施不是大而无当的概念游戏,而是非常的具体。比如先前我采访的刘华仔,他的对应帮扶责任人是孙水裕,刘灶新则是胡义华。让他们脱贫的措施是:

刘华仔家,扶植他种植2亩冬瓜,300棵沙糖桔。其收获后又负责联系买家,让他的劳动变成现钱。另外就是帮助他技校毕业的儿子找到就业的门路。这样,刘华仔家除了地里有收入,一个儿子又能工作挣钱,同时又帮他盖上了新楼,这样,他家的日子就开始朝 4 着好的、有希望的方向走了。先前采访到的刘灶新家,也是帮助他的子女解决就业。再有就是对他家的危房拆除重盖。

我翻看着村子里的一些情况汇表,看着这上边清晰记载着贫困户的贫困原因,脱贫措施和帮助这个家庭脱贫的责任人,心里很是温暖。

村民曾林仔,1947年出生,已是65岁的人了。他的妻子患有痴呆症卧床不起,他的老父亲年老体弱长年卧病在床,他的大儿子肢残行动不便,无法外出打工。这样一个让人犯愁的家庭,首先扶持他种植1.5亩冬瓜,扶持种植300棵沙糖桔。更多的他也干不了。先维持生计再说。

村民黎少梅,丈夫早已去世,她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有两个准备出外找工作,另两个还在上初中。帮她脱贫的措施是,扶持种植150棵沙糖桔,介绍一个子女外出打工;她在农闲时,介绍她做劳务工作。这样,她家的经济收入就活便一些,不至于那么捉襟见肘了。

村民何月娇,丈夫去世多年,她也是独自抚养了四个孩子。徐向东负责帮扶她家,已资助她的一个男孩子读技校,另外帮两个孩子找就业门路。

村民袁社金,其妻与两个孩子都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黄学锋负责扶持他养牛的饲料费,并扶持他种植100棵沙糖桔。

在这个村子我发现这样一种情况,也就是,那些贫困户大致都是家中有残疾人和病人。像刘华仔娶了聋哑人,刘灶新娶了腿跛严重的人。这事初看起来让人十分不解,但仔细想想,也可以找到原因。这个村子在未修公路之前交通十分不便,村子三面环着丘陵,村民仅有几分薄田,而无别的经济收入。这里的男人,有的是家里兄弟姐妹多,太穷而娶不上媳妇;有的是成份高受歧视而娶不上媳妇。如果能娶上身有残疾的女子,凑合成一个完整的家,那就是有福了。身有残疾的女人,若生活能自理,再有生育能力,这个家就过下去了。最怕的是家里有病人。一有病人,所有的穷窟窿都填不满了。

凡是靠体力劳动谋生的人,都得有个好身子骨才行。如果身子病了,坍了,干不动了;他又没有固定的收入和养老保险,他一天不干,就一天没饭吃;并且他要治病,就成了拖累这个家庭的大麻烦。穷人是病不起的。

新塘村里39户比较贫困的家庭,扶贫工作组、驻村工作组的同志早已是想过怎么帮的办法了,那就是具体家庭分别制定具体办法。这些办法大致有帮助解决住房,帮助子女入学,技能培训,帮助家中劳动力就业,帮助种植养殖培训和增收以及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再就是帮助解决生产资料的资金发放,以及种植养殖项目启动时的投入资金;而且,帮扶过程中注重“扶贫先扶志”,着力转变部分贫困户安于现状的观念,激发他们脱贫的勇气和信心,促使他们通过外因的帮扶和内因的需求更快地脱贫。

人常言,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扶贫款项的到位,也为这个村子的面貌改观,给村民的实际需求带来很实惠的东西。我看了几个数据,2010年广东工业大学共拨43.1万元作扶贫经费,2011年扶贫经费达到70.6万元。主要用于帮扶村子里的集体经济,农户危房改造,村容村貌的改造,村路的修建,农田水利的修建,村委办公条件的改善,困难户子女上学的费用补助;对新塘小学的教育帮扶,为小学配置电脑设备,购买图书,同时将新塘小学作为该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等等。每到年节,又会给贫困户发放帮扶金。

广东工业大学与新塘村,现在就像亲人一样来来往往。学校派出了年富力强的副处级、科级干部作为驻村干部,二人一组,轮流常驻新塘村开展“双到”日常工作。眼下正是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华利与学校网络中心副主任冯广在这里驻村。从2011年开始,选派的驻村干部都是副处级,加强了扶贫工作的力度。

大家都说,自从广东工业大学前来对新塘村进行帮扶,大家就像走亲戚一样。仅2011年6月,就有六拨学校的人来村里,苏一凡书记来了,王成勇副校长等人也来了,走访村里的贫困家庭,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尽可能尽快予以办理。

5 几乎每个月,都有人带来不同的帮扶内容,有学院支部前来与新塘村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的,有到新塘小学进行“投身双到扶贫、牵手留守儿童”主题活动的。学校还不定期地对各项工作进行督查,并不断进行整改。

除了帮扶村里的困难户,学校领导明白,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自身的能量,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久之计。因此,他们一方面尊重村委会的各项工作计划,同时也帮他们找一些财路,用于扩大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学校入股禾云镇自来水厂20万元,20年内每年获1.2万元的入股分红;投放7.8万元承租了一个占地约12.5亩面积的,有果树约1020棵的沙糖桔果场,每年可盈利1.9万元以上,这些盈利均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另外,学校通过指导支持新塘村“双到”专业合作社运营等措施,使新塘村2011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多元,要知道,扶贫前的2009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0.16万元。

其实,只要你来新塘村走一遭,无不为这个村落美丽清幽、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致吸引到流连忘返;而且一旦与村民接触,看到善良的面容朴实的微笑,听到他们诚挚的语言,自己的灵魂也在得到一种净化,会觉得自己所做的是如此微不足道,而自己正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你将不知不觉中修正关于贫穷与财富、痛苦与幸福的认知。

我对此深有同感。

前边我之所以有较长的篇幅记叙与那两家贫困户交谈的细节,是因为我发现,他们不会一味唠叨自己怎样的贫困,生活怎样的不堪重负。全不是这些。他们避开了那些灰暗的令人沮丧的、负面的东西,谈的是对子女的骄傲与希望,是亲人之间的浓浓情分;当然,在骄傲中也有某种担忧。这令我想起了“伊索寓言”。伊索是个又穷又丑的人,他却为世人讲了那么多美丽、迷人的童话故事,他为人生披上了一层朦胧神秘,充满想象力的轻纱,这让人有了拔擢当下琐屑卑微生活、出离其境的喜悦。这时,人实际上已掌握了扼住命运摆布的魔力,而进入到一个超验的非凡世界。

也因此你可以推论出,在所有看似贫穷的人那里,他都会要找到让自己变快乐的任何点滴。他们不会让自己陷在苦井里出不来,而是要把细微的幸福放大,这也是眼下流行术语“小确幸”的定义。

不过,接着又有疑问出现了。当前来慰问、扶贫的人都走了,在乡村呆着的人们能一直快乐地生活下去吗?随着老之将至,随着疾病侵蚀家人的健康,何以有固定的、可持续性的外力保障?

2011年1月6日那天上午,我与广东工业大学的黄华利副部长,坐在广州龙口西省作协8楼的办公室聊到扶贫的计划与安排,也讲到一旦扶贫工作组撤了以后,乡村怎样由输血变成造血这个话题,这也就是扶贫的长效机制问题。这不仅是广东一个省面临的棘手课题,恐怕是目前全人类都无法回避的挑战。

这篇报告文学还没有写完,正好接到省政协开会的通知。2011年1月12日上午,在省委礼堂有一个委员们的即席发言,也就是俗称的“抢唛”。这是广东省政协的首创,在全国都有大的积极反响。这一形式生动活跃,大家在出奇不意中,往往可以听到更切实中肯的想法和建议。这一形式,深受委员以及前来采访报道的记者及媒体的欢迎。

这天上午,正好有一个女委员抢到话筒,她站起来自报家门,说是来自清远,她讲的中心议题是涉及扶贫工作的。这一下子让我来了精神,正好也扣着我的思路,且让我仔细听听她是怎么理解这个话题的。

清远女委员用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来概括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这就是富爸爸和穷儿子之间的关系。

事后,有委员对她的这种比喻生出歧义,认为人富了就能当别人的爸爸,穷了就只能落 6 得当儿子的地步?至于这种父子关系的比喻是否得当,先搁下不表,这个女委员讲的某种可供借鉴的思路,倒不妨静静听下去。

她讲完以后,我回去反刍一番,顺着这一思路,开始整理出一条线索。

所谓的贫困地区,单纯指的是那里的经济收入,利润指标在低水平线上。他们大都因为距离城市较远的山区和沟壑坡地,再加上交通不便,只能靠天吃饭。但他们那里一般却有清朗明媚的天空,满目葱茏的植被,以及远离尘嚣的安谧。这些也是资源、是财富,只是人们忽略了,没有将这些适时适地加以开发利用。现在的扶贫,正是要利用贫困地区的这一自然优势,将投放的人力物力用于长效持久、互惠双赢的崭新发展模式上,这才会有活力四射的灿烂前景。

我想起了新塘村。沿着苍翠青竹的路,伴着从村外逶迤穿过村子,又流向更远处的溪水,看着那层叠有致的三面丘陵形成的画廊般胜景,你怎能相信居住在这个村子里的竟有那么多贫困人家?

我又想起了曾去到我们省作协对口扶贫的地方,那里是陆河县的罗庚坝村。我们一行人马开车进去,要走过比新塘更远、更崎岖的山路,那山路可称得上是九曲十八弯,回环转悠的山路弄得许多人都晕车了。可进到村里,其美景令人惊讶!

到处是绵延苍茫的群山,近处的崖畔有一些几百年的老树,在铁色般坚韧的树干上,攀爬的藤蔓上,依旧绿叶鲜亮。那树叶间又点缀着明艳花朵。下到坡下,有一条山泉流淌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鹅卵石光洁圆润,犹如美玉铺嵌在水底。那些山岚,几乎可以随手捕捉到,而当清冽的风吹过来时,这些岚气一下子就散开了。到处是青木发出的好闻的味道,让人不由地闭上眼睛,慢慢去品咂这大自然美不胜收的馈赠。

这个如此美好的小山村,原先还有许多人家居住,村子里还建有三层楼的希望小学。现如今,村民已陆续搬到县城,有的买了房,有的是租房,那里打工方便些。而希望小学也因生源不足已经关闭不办。

罗庚坝村现在长年居住的只有三户人家。我们到这三家前去慰问。这里是客家人的居住地。我们一直纳闷当年客家人,要步行走过多少无人的山路,才抵达这里。他们一是为了躲避战乱中的追杀;再就是,只有找到这无人理会的、为人遗忘的遥远山坳,才能不被赶剿地活下来。

像这些山川形胜,有着独特美丽自然资源的地方,那世外桃源般的景致,是应该让更多的人前来感受的。依照清远女委员的思路,这些拥有未被开发利用的自然优势的地域,应该与具有开发能力的地域携手,党和政府应该做这样一个牵线搭桥人。这样的大事业,不是单靠一些部门和单位前来扶贫可以协调得了,必须得靠真正有实力的一方诸侯有始有终地去做,至少要由市级以上的政府机构挑头去做。当然,政府不是要自己涉足经济事务,而是要有明确的决策,让企业介入进去。而这一切,将是更新的市场模式,他们已经在这里做了较多的前期投入,这里可以发展出绿色农业,农家体验场,亲子乐园,知青部落,垦荒时代,城市休闲后花园等等。这里也可以被开辟成观光与体验、娱乐与旅游的胜地。

如果这一切可以策划成功,当地的村民可以在本乡本土找到就业门路;而那些先期投入者也不会将钱打水漂。日后随着计划的实施,不仅可以收回投入,而且可以逐年盈利。这就是双赢。当然,这里边涉及到不仅是责任感,还有许多政策法规下的胆识卓见。

但是如果不去做,谁知道了成败?

说实在话,我比较欣赏清远这位女委员的一些拓展性思路。 而我的思路在飘荡了很久以后,又重新回到清新新塘村。我望着这个处处在建新房的有活力的村庄,再一次感动于广东工业大学的扶贫工作之扎实、卓有成效。我了解,现在,村子已修了到镇子上的硬底化道路;了解到这个村已实现了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广播的情况,并且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已成共识和现实;贫困户的家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已达 7 100%,安全用水已达100%;村子里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算完善。我为广东工业大学的扶贫工作深深佩服。

总结起来,他们也许做的都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却正是那切合实际,稳健冷静,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让这里的人们,不仅仅是贫困户,都像找到一个知心靠山一样,感到慰贴和温暖。要知道,在完成了一些所谓的大事,如架桥筑路,兴修水利,扩建学校,投资入股等等事情之后,人日常生活面对更多的是琐屑具体的小事。广东工业大学上上下下,从书记校长,到中层干部及教师,都把新塘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在广东扶贫日6月30日当天,学校师生们慷慨解囊,捐款除上交省扶贫基金22万多元外,其余17万多元如数作为扶贫经费转账给新塘村。诸如承包果园的经费来源及种植管理的培训,子女入学和就业的落实,危房维修与改造,甚至村子里的垃圾处理,他们都桩桩件件,记在登记簿上,也挂在自己心上。村民罗智灵因为父亲瘫痪,又要照顾侄子和自己的两个孩子,夫妇两人从外地辞工回乡,生活困难,曾一度十分悲观。学校主要领导亲自登门,与他夫妇谈心交心,鼓励他们,并帮着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后来学校帮他们种植了沙糖桔,并修建了猪舍养猪达30头,2011年全家的人均收入达1.3万元,让他们奔上了致富之路。这就是“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灵活运用,帮扶得很实用,很解决问题。

广东工业大学扶贫工作组所做的一切,都被村民看在心里,感激难以言表。2011年5月17日,新塘村一行11人在禾云镇党委张文理副书记,赖振明副镇长,党委委员罗树和的率领下,亲自到广东工业大学登门致谢交流,并向学校递交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广东工业大学还利用自身的优势,鼓励大学生科技下乡。师生们纷纷响应,帮扶资金,帮扶生产资料,同时也帮扶智力和技能。

现在的新塘村,不仅村容村貌大改善;人的精神也变了,村民个个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39户贫困家庭已100%脱贫。村委会因为广东工业大学帮他们增添了许多村集体经济收入,干部们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更高,干劲更大了。扶贫干部深知,抓好这支队伍是关键,因为他们才是立足本村,让农民消除贫困,实现富裕,得到精神和物质双丰收的长久核心所在。

文章写到最后我想说的是,我这篇文字没有专门突出广东工业大学的某个扶贫干部。我发现,扶贫的先进事迹有多种,广东工业大学的扶贫工作采取的是“健全机制、全校联动”的方式,依靠的是集体的力量,是群策群力。2011年起选派的驻村干部均为年富力强的副处级干部,足见学校的重视程度。这种有传承又有各自创新感的接力性扶贫,将把众多的心智、社会能量,甚至是人脉关系,都能带给新塘。而学校的干部们,又可以在实际锻炼中求真知,在扶贫开发中长才干,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共赢互惠。帮扶绝不是一方施,一方受的关系,常言授人玫瑰,自己手中犹存余香是也。

我不怀疑新塘村它的美好未来。扶贫开发的政策保障,为它打开了一扇扇神奇、五彩缤纷的大门,他们也在接触到广东工业大学的干群师生以后,同时见识到那么多充满热情的人,和充满挑战性的事,这都会提高自己的进取奋斗之心。还有,它本身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城市拉开距离,但在交通便利以后又接近到城市的独特自然风光,都可能使它在接下来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模式中,占有某种优势。这就是人们已经意识到的“后发优势”。

沿着新塘村高大茂盛的翠竹往村里走,满眼是青葱碧绿,茁壮旺盛的美景,它引人入村,引人入梦。

时值好风季节,苍穹邈远,新塘更新!

第二篇:春风行动总结

矶滩乡2012年“春风行动”行动工作总结

根据池州市及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春风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乡定于2012年1月5日至2月20日前以乡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依托广泛开展以“进城务工,为你解难”为主题,以进一步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和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就业服务。经过认真心组织和实施,专项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及活动成果

从今年1月份至2月份开展的“春风行动”专项活动期间,在专项活动中:全乡共免费发放宣传资料350多份,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介绍达110余人次,为农村劳动者提供职业介绍成功人数30余人。通过“春风行动”我乡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净化,农民进城就业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服务得到加强和改善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安排。矶滩乡政府站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做好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统筹安排,积极部署。为了切实开展好“春风行动”乡劳动保障事务所制订了《春风行动实施方案》,并联合妇联、工会、团委等部门成立工作小组,保障了实施

方案得以有序开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活动期间,我乡劳动保障事务所及工作小组为了保障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搜集用工信息,利用辖区内各村镇信息发布栏,及时张贴就业信息,并根据农村劳动者对求职就业信息需求的特点,组织工作人员给本镇农村劳动者广泛散发“劳动合同法”、“用工信息表”等宣传资料,为农村就业者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

(三)落实政策要求,充分发挥服务功能。

我乡在提供基本的政策宣传和职业介绍服务的基础上,针对务工农村劳动者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劳动保障事务所服务功能,使得务工人员得到更好服务和帮助。

1、举办专场招聘会,促进有组织劳务输出。春风行动期间,我乡借助市、县就业服务机构多方收集用工信息,并利用节后民工大量返乡的契机,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今年春风行动期间在矶滩乡上举办的招聘会上,我乡劳动保障事务所积极落实政策,对所有进场的农村求职者实施全面免费服务既免费求职、免费登记、免费职业指导,以及现场劳动权益维护政策咨询和事件查处等具体措施。在“春风行动”活动期间,招聘活动进场人数达到13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30余人。

2、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我乡劳动

保障事务所在开展“春风行动”期间开展政策咨询宣传活动。现场共发放劳动者维权须知和手册、个人求职须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资料100多份,现场接受务工人员咨询,受到了广大务工人员的欢迎。

通过举办“春风行动”,使我乡农民进城务工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认真总结,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活动成果,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我乡劳动事务保障事务所将继续向农民工开放,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进一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

矶滩乡劳动保障事务所

2012年3月27日

第三篇:春风

“春风”与“剪刀”

肖六芹

不久前听了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作为常规课,该堂课的各方面的处理大都还算妥当,没想到的是末了发生这样的“事故”:

老师:“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里诗人把春风比作剪刀,同学们觉得奇妙吗?

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我觉得这个比方一点儿也不好,倒是让人觉得莫名奇妙,诗里说的好象跟事实不相符。

老师一惊,大概没料到教学的进程会出轨,会出现这种意想不到的思维方式。好一会儿后才镇定下来,问道:为什么呢?

学生说:春风温和、亲切,剪刀尖利、寒冷,两种东西给人的感觉刚好相反,无法构成比喻。北风像剪刀,春风不像剪刀。

老师立即陷入了茫然无措之中。难堪之后,耍了一个滑头收拾场面,说: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这个问题很复杂,一下子说不清,咱们今后再讨论„„

不用说,这一堂课的教学是失败的,而执教者要负全部责任。这一课堂教学片断中,无论语言训练还是思维训练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缺失。根本的原因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自身的认识没到位,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学安排欠周全,教学处理太简单。而其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高度不够是决定性的负面因素。

“二月春风似剪刀”无凝是神来之笔,其中“春风”与“剪刀”的问题并不复杂。要全面、深入地认识这一点的话,最好选取两个角度来一番剖析。

一是从《咏柳》这首诗的整体来分析。“碧玉妆成一树高”,展现了春天柳树的绰约风姿;“万条垂下绿丝绦”,描绘出了春天柳树的光彩柔美形象;“不知细叶谁裁出”,挺自然的设问妆扮春天的柳树、柳枝的主角——柳叶之来历;“二月春风似剪刀”,根据事实作出了一种巧妙的回答,说柳叶是春风裁剪出来的。整首诗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其中的第三句与第四句结合得尤为紧密,一问一答,一呼一应,以比拟的手法总写春风如同剪刀裁制出了一片片、一枝枝、一树树柳叶,何其自然贴切。

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语言的精确性必须依赖语言环境这一平台。任何语言单位,如果孤零零的独自存在,没有前文后语对其作铺垫、补充、限制、提示、规范、说明,它就难免模糊、片面、矛盾、笼统、错漏。以至让人无法理解或理解失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句诗如果脱离了原诗的整体意境,特别是把它与前一问句割裂开后,其精妙与神奇就无从谈起,直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往往错误的认为它是描写乍暖还寒、春寒料峭的时令景象,就像课堂中的那个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一样。倘若执教者始终把握全诗的整体不放开,讲解与提问紧紧咬住诗句间的密切联系不松劲,学生出了理解上的差错又能回归全诗整体和句间的联系来给以纠正、补救、扭转,使学生领会清楚全诗把春天写成了能工巧匠,春风是能工巧匠手中的一把精巧的剪刀,意外的“事故”也就可以化解了。

二是从修辞学上关于比喻的缺陷性理论这一角度来认识。法国人有一句名言:“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这话无疑有一定的道理,拿下面三个比喻句稍作分析便可知其一斑:

1、共产党像太阳。

2、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3、银盘似的月亮挂在天上。

第一句把共产党比作太阳,但大暑天的炎炎烈日使人难受,干旱季节太阳更是罪魁祸首,这显然与共产党的形象特征难以统一。第二句把祖国比作花园,可花园毕竟小了点,无法容下高山大川、城市乡村、历史与现实„„第三句把满月比作银盘,二者也只是形状方面一致而已,质地与内涵无论如何是缺泛共性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也一样有明显的缺陷性,只要把本体“春风”与喻体“剪刀”给人的多种多样印象对列一比,便知相互间的的相似点或相容处不多,而对立性却比较突出:

春风:A 温暖、柔和;B亲切宜人;C无形中巧妙地催生万物;。。。。。 剪刀:A冰冷、尖利;B残酷无情;C精巧地裁剪物品。。。。。。

正因为两者共性少,对立性强,所以两者构成的本体与喻体关系比较难以无条件地为人所接受,“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句孤独地看起来就让人觉得别扭。归根结底,这何尝不是比喻的缺陷性与人们心理定势共同作用的一种结果?

比喻有其缺陷性,说白了是因为喻体和本体不是同一种关系,两者间总有或多或少的这种那种的差异。值得特别提出来的是,比喻缺陷并不造成比喻残废,并不影响比喻修辞的积极性,因为用喻体作依托来表现本体的特征,要完成的任务是某一方面,不是取喻体的全部性质、特征来彻底、全盘地再现本体的全部性质、特征,只是根据需要抽取一点或一部分“适时而用”罢了。在上面的的几个例句当中,第一句取的是太阳给人以光明这一点,“照到哪里哪里亮”,正如共产党救苦救难除黑暗;第二句只取花园之美,用以显现祖国一派春光,花园内具体有些什么事物则排除在外了;第三句的言语目的在于沟通视党,故而只取形态一方面,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这三个句子都不失为精妙的比喻句。具体而言是精确地找到了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契入、连结,通融点,巧妙地以此为基础架设传情达意之桥,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中的春风与“剪刀”在C处能相互契入、顺利连结、自然通融,根据《咏柳》一诗整体上的表达需要,C处就成了本体“春风”与喻体“剪刀”这一神奇比喻的生长点和支撑点。后人留下的另一名句“春风骋巧如煎刀,先裁杨柳后杏桃”可以让人更为鲜明的看出这一点。倘若执教者的认识达到了这种高度,把握住了“春风”与“剪刀”的相似方面,就能胸有成竹的组织教学,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学习。即使学生一时思路偏离了正轨,问题也是不难解决的。

第四篇:春风行动计划

天池社区劳动保障站春分行动

活动计划

针对农民工大量进城情况,为进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采取

一系列措施如下:

1、 密切关注,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必要援助

密切关注进城农民工,开展了农民工进城的调研与监测,

对进城农民工造册登记,掌握动态。及时掌握进城农民工的技能、就业意向,多举措、对渠道为进城农民工就业提供援助。

1、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进城农民工的再就业技能

据调查,进城农民工中,70%以上无一技长且文化程度偏

低的普通工,针对这一情况,加大对进城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进城农民工就业技能。

3、加强公共就业指导服务,积极组织进城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帮助就业

为了帮助进城农民工再就业,加强了公共就业指导服务,及时组织进城农民工参加“帮助农民工就业春分行动、进城农民工专场招聘会、送岗位、信息”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开设了就业服务绿色通道,为求职者提供免费职业指导、专场咨询等服务。

1、 积极鼓励企业用工,为返乡农民工创造就业岗位

为了帮助进城农民工再就业,密切与用工单位联系,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吸纳、安置进城农民工。引导和鼓励有一定技术、

专长和经济基础的进城农民工创办各类经济实体。

5、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

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解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是做

好农民工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积极引导和鼓励进城农民工参加各种社会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认真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开证明问题,对需要法律援助的进城农民工诉求的合法权益及时提供给法律援助部门。

昌吉市延北街道天池社区劳动保障站

2012年4月11日

康宁社区劳动保障站春分行动

活动总结

针对农民工大量进城情况,为开展好进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密切关注进城农民工,开展了农民工进城的调研与监测,对进城农民工造册登记,掌握动态。及时掌握进城农民工的技能、就业意向,多举措、对渠道为进城农民工就业提供援助。针对无一技长且文化程度偏低的普通工,针对这一情况,加大对进城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进城农民工就业技能。

加强公共就业指导服务,帮助进城农民工再就业,及时组织进城农民工参加“帮助农民工就业春分行动、进城农民工专场招聘会、送岗位、信息”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开设了就业服务绿色通道,为求职者提供免费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

密切与用工单位联系,帮助进城农民工再就业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吸纳、安置进城农民工。引导和鼓励有一定技术、专长和经济基础的进城农民工创办各类经济实体。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解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积极引导和鼓励进城农民工参加各种社会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

昌吉市延北街道康宁社区劳动保障站

2011年5月29日

第五篇:调皮的春风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罗阳镇东关小学三(1)班崔雅茜

天气暖了,湿润了,一觉醒来,似乎有了春的气息。早晨,门外“扑啪,扑啪”地响着,是谁来敲门了?起来一开门,“呼啦啦”一声,呦,是调皮的春风来了。这顽皮鬼轻吻着我的脸,悄悄地拍着我的脸,撩起了我的衣服,吹散了我的头发,发丝儿绕在我的脖子上痒痒的。

去!去!去!别吵我啦!可他不管这些,绕过我的身边,扑上桌子,“呼啦啦”地翻着我的书,又吹跑了我的画。这下子我生气了:你再捣乱,我可不理你了!小心我把你关在房里让你出不去。调皮的风儿似乎害怕了,一转身,窜出了门,摇动着院子里的枣树,弹拨着老松树的树枝,又拂过田野,还不忘拽一把干枯的小草。一路欢歌:呼啦啦!呼啦啦!春天来了,小草快发芽,果树快开花。喂,大地公公你快醒醒吧……

远处,山爷爷穿着云,裹着雾还在沉睡着。风儿见了,冲上去,撕扯着云,扒开了雾,把阳光带到了大山的身上,带到了清清的河边,带到了广阔的田野,带到了炊烟缭绕的村庄……

噢!调皮的春风。噢!欢乐的春风,叩开了我的心灵,让我看到了美好的明天。我要迎上去,握住你的手儿,跟你一起去唤醒万物,催开白花,当一回真正的报春者。

[教师点评]

1.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全文运用拟人手法。摸不到的春风被写成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而读者随着调皮的春风,先由屋内到院子,大地,最后来到了大山,思路清晰。所到之处,全是春天的脚步,令人向往。

2.小作者善用动词,文中标注的红字用得多么形象,春风不仅调皮,而且聪明,可爱。人人开了都会合不拢嘴呀!

3.如果能写一写春风来了以后,大地的变化就更完整了。

指导教师:孟会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最春风范文】相关文章:

春风儿范文05-15

春风里范文05-15

春风行动范文05-16

网易春风范文05-17

春风润童心范文05-18

春风在哪里范文05-18

春风的诗歌范文05-18

三月的春风范文05-21

春风行动专题范文05-24

春风阅读答案范文05-24

上一篇:最懂你范文下一篇:水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