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现状分析

2024-04-25

论文(现状分析(精选6篇)

篇1:论文(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现状的分析

王学强

数学作业的练习,特别是家庭作业的安排,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改善他们对学校的态度,让学生明白学习是没有时间、地点限制的,能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责任心,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过程,这些是积极的一面。而消极影响也存在,如造成学生生厌,漠视学 生享用闲暇和进行集体活动的权利,家长的参与变成干扰,也可能引起欺骗行为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性,如抄袭等。

新课标的改革是全方位的,那么农村小学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现状如何的呢?根据深入细致了解,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数学作业内容安排分析:

从分析情况看,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在“质”和“量”方面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小学生家庭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用实践少。具体表现为:

1、家庭作业内容多(书本、课堂作业本、一课一练等题目内容按序布置),缺少针对性。

2、家庭作业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

3、家庭作业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

4、家庭作业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

5、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与学生喜爱的作业不完全相同。大部分的数学作业多为机械计算题,学生真正的数学兴趣可能会因为枯燥乏味的计算而逐渐丧失。

(二)数学家庭作业完成现状分析:

1、每个班总或多或少的学生完成不了家庭作业。

2、学生对“知识”这一概念的理解层面过窄过旧;

3、学生“等”、“靠”想法非常强,不愿花时间独立思考,遇到难题马上与其它同学“较对”甚至抄袭。

4、学生对作业存在“任务”观点,趴在窗台敷衍了事完成,作业一交空身回家。

学生渴求尝试形式新颖有新鲜感,探索性、开放性、与实践密切联系类的创新题题目;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业完成的质量,对感兴趣的学科不仅认真做而且有时间自找题做,对讨厌的学科不认真做甚至不做;当遇到难题心情紧张、害怕,表明学生的自尊心非常强,唯恐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批评。

(三)数学家庭作业评价的现状分析

学生对作业的处理方式渴求别人的评价,包括教师和同伴的评价;学生愿意表现“个性化”解法,体验学习成就感要求迫切,对一般表扬性评语表现的兴趣不浓;学生不希望只给予呆板笼统的“优、良、合格”评价法,作业本上红色的“Χ”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些学生对作业的质量根本不在乎,更谈不上什么检查,错一点,改了不就完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反馈则表现为互相比一下老师打的等级或分数等。但却很少有学生去进行自我反馈,查究一下错误的原因。

出现以上现象不是偶然的。长期以来,传统作业是“教”的强化。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论被异化为只有教而无学的“教论”,基于“教论”的作业逐渐转向了教师“教的补充”、“教的强化”。在应试教育下,作业演变为“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因此,新课改呼唤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和应用,多从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的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主动的、自愿的去完成作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堂是实际生活的在现,作业是解决实际生活的钥匙,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意义。

篇2:论文(现状分析

关于生活,我们所了解的都是发生周围的事情。总有人自以为是,认为对生活比较了解。其实了解生活,最应该了解的是自己。

人生大多数苦恼,第一是来自身体上的,第二个是来自我们对生活的分析。也就是说,分析生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苦恼的来源。

比如说,一个人不管经济状况怎样改善,买不起的东西永远有很多,一个人不管收入怎样不断地增加,也可能他原来设想的东西都已到手,与此同时新的想买的东西又开始在心里琢磨,人是东西越多,却越是觉得缺乏,相对于以前,所缺乏的东西往往是越来越难得到的,于是让他“快乐”的事,也就越来越少,也可以说让他快乐越来越困难。谁之过?是钱财吗?是他自己。

这与“满足与否”无关,一个自以为拥有满足感的人,往往是不得不“满足”的人,其实人人都应该有一颗永不满足的心,不要以为懂得知足的人,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一无所求的人是真正的人吗?

不知足应该是生命的源代码,是继续生活的前提。

生活看起来是那么广阔,像一片茫然无际的草原,有清风也有暴雨,有花前也有豺狼当道,有月下也有疾风劲草,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时地采撷一朵叫做幸福的小花。

但,生活并非只是生活。

比如说,我们总有无聊的时候,无聊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无聊的时候,我们才思慕着做点什么。

我们也有寂寞的时候,寂寞是我们心生愿望的时候。有人说,愿望即人生。比如,有的人沉湎于衣着发型穿扮,有的人禁锢于家庭之中争夺个人地位,有的人喜欢安逸处事总是怎样顺心怎么做,有的人则比较放荡一些灯红酒绿之所是他的爱好,更多的人深陷于对物质享受渴望之中。

生活就这样花花绿绿的,我们总会分析它,稍微一琢磨才发现原来生活挺麻烦的,尚待解决的问题有一堆,除了近忧,还有一些远虑,也可以说成除了生活用品的不充足,还有一些心情上的问题。

就是这样,我们内心想做的事太多了,可是限于经济能力,我们常常带着愿望和遗憾一起生活,就是因为有这两种心情,我们才努力,不管怎样我们都觉得值得。

分析生活,让我们干了些与事实作对的事。与事实作对结果难以预料,但不作对注定失败,这是谁也明白的道理。所以,不满足是好事,有烦恼也是好事,虽然我们享受不起烦恼,但它不请自来,不享受也得享受,谁让生活是一连串乏味的成功呢?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每一次成功都带给我们或多或少的幸福感,但每一种“幸福”都有让人乏味的时候,它是不会停留的。就像解放前,许多穷人认为有吃有穿就是幸福的,可是现代有多少人认为这是幸福的呢?

篇3:论文(现状分析

文献计量学是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分析文献, 以探求文献本身、科学及科技人员的特征的一种科学方法[1]。赵歌等研究了1995-2000年我国34种期刊上发表的排球论文[2]。时立新研究了2005-2008年我国部分体育期刊上发表的排球论文。付江平研究了2001-2010年10年期间, 13种体育类核心期刊所刊载的排球科研论文[3]。而目前还没有见到对2009-2013年间, 我国全部中文类核心期刊中, 排球论文的文献计量学报告。中文类核心期刊代表了我国科学研究的水平, 对全部中文类核心期刊中排球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可以了解我国排球科研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以及我国排球科研存在的特征和规律。这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问题。为此,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 对近5年来在中文类核心期刊上已发表的排球论文进行分析, 以期揭示排球文献计量学的规律和特征, 了解与掌握近年来我国排球运动科研的现状和进展状况, 为促进我国排球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参考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上, 期刊论文的选择标准:来源类别: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篇名:排球, 或者篇名含有男排或含女排。检索年限2009~2013年, 共检索文献252篇, 除去重复、不相关的和一般的报道文献, 最后参与研究的文献有242篇。

2.2 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程序对检索到的242篇排球科研论文进行归类统计。主要对研究主题、发文量、期刊发文情况、发文机构情况和发文基金支持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发文量

在2000年至2008年间, 排球发文量基本都高于60篇, 在2002年发文100篇, 2004年发文94篇, 出现两个高峰。2002年以后, 发文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以后发文量进一步下降, 除2010年发文60篇外, 其它年份不高于50篇, 特别是在2013年发文37篇达到谷底 (见表1) 。从2009年后, 排球科研论文数量呈现稳定和增长交替发生状况。这种状况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认为这门学科处于循环界, 即处于学科的成熟期[1]。

3.2 发文机构

3.2.1 机构总发文量

机构总发文量是该机构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发表的论文总数量。5年间机构总发文量处于前16名的机构统计 (见表2) 。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北京体育大学, 发文27篇, 其次是西安体育学院, 发文13篇;第三是河南师范大学, 发文12篇。

3.2.2 机构第一作者总发文量

机构第一作者总发文量是指该机构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同发表的论文总数量。5年间机构第一作者总发文量处于前15名的机构统计 (见表3) 。发文数量位居前8名的单位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 机构发文总量和机构第一作者发文总量处于前8名的机构没有变, 只是排序有一点变化, 说明这8个机构是我国排球研究的主要机构。从表2、3中可以看出, 师范院校中, 河南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在近5年的排球科研水平较强, 发文量较多。

3.3 发文基金资助

发文基金支持率指该年度基金支持发文量与该年度发文总量的比值。从表上可以看出, 5年来, 发文基金支持率平均值为24%。除了2012年基金支持率是34%以外, 其它年份都没有超过24% (见表4) 。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都是研究水平比较高的论文, 而平均基金支持率还不到24%, 说明我国对排球研究重视不够。

从支持基金种类分析, 5年来, 国家级基金支持发文量3篇。教育部基金支持发文量3篇。省级和体育总局基金支持发文量分别是17篇和16篇, 分别占28.81%和27.12%。厅级基金支持发文14篇, 占23.73%。校内基金支持6篇, 占10.17% (见表5) 。从统计结果看, 排球研究主要是省级、体育总局和厅级的基金支持, 国家级和校内基金支持较少。

3.4 不同期刊排球发文情况

发文率指5年中某期刊发表排球论文总数与该期刊发表论文总数的比率。从表6可以看出, 发文数最多的期刊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其次是体育文化导刊, 第三是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发文率最高的是中国体育科技是2.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是2.0%,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是1.9%。有9种期刊的发文率大于1%, 其它期刊都低于1, 说明排球论文的发文率比较低, 这与排球发文量的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也进一步印证排球学科的研究处于成熟期。

注:★发文率太低没有统计;▽指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研究结果显示:5年来, 排球发文期刊种类共37种, 发文量超过8篇的期刊有11种, 小于8篇的期刊有26种。5年来, 发文量超过8篇的期刊共发文204篇, 占总发文量的81.6%, 小于8篇的期刊共发文46篇, 占总发文量的18.4%。说明我国排球论文刊载的集中程度明显。论文主要集中发表在北极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成都体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广州体院学报、西安体院学报、沈阳体院学报、首都体院学、山东体院学报、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刊等期刊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都是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 5年来排球发文量分别是42篇和1篇, 差别明显。

3.5 发文主题研究

从统计结果看, 竞技方面的论文数量最多, 共发文110篇, 占发文总量的45.45%。该主题主要包括世界排球发展态势分析和不同球队各项技术、战术分析。排球的发展态势分析包括世界竞争格局分析, 运动优势转移分析。各项技术、战术分析包括各个球队的发球、一攻、防反、接发球、拦网等专项技术分析。人体科学方面发文26篇, 占10.74%, 居于第二位;教学方面共发文25篇, 占第三位 (见表8) 。研究主题分布情况与周荣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排球训练方面论文7篇与以往的统计相比下降[4]。群众、中学排球运动方面的研究较少, 分别只有1篇论文, 这说明我国科研工作者对大众排球运动和青少年排球运动研究不够重视。

从表9可以看出, 在研究方向上, 5年来其它学科研究排球的论文共10篇, 它们分别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新闻与传媒、数学、力学、机械工程、美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建筑、临床医学等9个学科。从年代上看, 其它学科研究排球的论文, 每年不超过3篇。结合表8的研究主题看, 排球论文的研究主题主要分布在竞技和教学以及与竞技运动有关的人体科学方向上, 研究方向单一。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看, 说明排球学科相对独立性比较强, 或者说明排球学科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和渗透的范围和程度较低。排球学科应加大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和渗透, 拓宽研究方向, 提高吸收外界成果的能力, 促进排球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4 结论

2009年以来排球发文量逐渐下降。从发文量的稳定和逐渐减少, 说明该学科处于学科发展的循环界, 即学科处于成熟期, 缺乏新的研究热点。研究主题主要分布在竞技、教学、以及运动人体科学等方面。主要的研究机构有8个机构。排球论文刊载的集中程度明显, 主要分布在11种期刊上。5年来, 发文基金支持率平均值为24%。其它学科研究排球的论文较少, 说明该学科相对独立性较强, 或者说明该学科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和渗透的范围和程度较低。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8.

[2]赵歌, 赵文娟.1995~2000年我国排球科学文献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3, (4) :64-65.

[3]付江平.近10年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排球论文的文献计量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1:132-136.

篇4:我国学位论文利用现状分析

关键词:学位论文;开放利用;引用分析;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 G255.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15081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d CNKI,this paper analyses the output and collection of dissertation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citation and data downloaded of dissertation in different universities and subjects,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influence of the openness and utilization of dissertation. It is found that continuous reforms are needed in organization mode, technical support,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dissertation utilization.

Key words dissertation; opening and utilization; citation analysis; bibliometrics

1 引言

学位论文是学位制的产物,是学位申请者在研究导师指导下所进行的科学研究的总结。选题上一般都是本学科需要解决的比较重要的、具有前沿性的理论或运用方面的课题,代表了本专业的发展方向[1]。学位论文涉及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不乏新颖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一般具有质量高、专业性强、内容新颖、学术价值高、参考文献多等特点。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科研究的深入,对学术论文的利用也愈发频繁,对其需求也日益增多[2]。但是通过查阅文献发现,2002~2006年间,我国CSSCI来源期刊的引文数据中,学位论文五年的引文量平均值百分比为0.51%,而期刊论文为35.89%,图书为43.42%。我国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作为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学位论文在开放利用上却存在一定的障碍。经过近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学位论文的利用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发现。

2 我国学位论文产出及数据库收录总体情况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09~2013年我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数共计2184948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252786篇,硕士论文1932162篇。CNKI的学位论文库的数据收录范围较大,同时具有相应的引文数据库,是目前国内使用范围较大、频率较高的数据库。本文从知网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库中统计到2009~2013年所收录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共1364047篇,其中博士论文127176篇,硕士论文1236871篇。博士学位论文的收录比例是50.31%,硕士论文收录的比例稍高一些,为64.01%。从各年的数据显示来看(见表1),每年学位论文收录比例的变化不大。这也反映了我国学位论文开放利用程度还有待增强。

虽然近年业界不断加强要求电子版学位论文的提交和收集,但仍存在学位论文提交当年授权能够全文访问的比例较低的问题[3]。诸如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时需要签署“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授权是否允许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全文发表。多数毕业学生选择了不公开或者若干年后公开出版。这就意味着本校的学生在图书馆能够访问或下载学位论文的概率很低,外校乃至世界范围的利用率就更低了[4]。

3 学位论文的引用现状

3.1 学位论文的各学科被引情况

根据CNKI《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2009~2013年的学位论文收录和被引数据统计,我国各学科领域被引学位论文共计534060篇(各学科被引用的篇数以及占总引用篇数比例见表2)。其中,工科类学位论文被引比例最高,达到36.15%,工学类学位论文的收录篇数也是所有学科中最高的,而被引篇数与本学科被收录总数相比,达到了63.81%。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工科作为我国的第一大学科,2013年大学授予的工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34.33%,工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34.50%,位列第一。这表明工学类的学位论文被收录和利用的程度还需要大幅度提高,才能满足各类工学人才对高水平高质量学位论文利用的迫切需求,才能更加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5]。除工学学科外,经济学的被引篇数比以及被引收录比也都较高。而军事学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因素,能够被公开和收录的篇数较低,也导致本学科学位论文的被引几率下降。但从被引收录篇数比上来看,军事学的利用率最高,也反映了军事学科领域对本学科学位论文阅读和研究的需求,同时作为专业领域较窄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较少,因此引用本学科资源的概率较大。

3.2 学位论文被引速率

由于学位论文入库的时滞,通常当年的学位论文要到第二年才能入库,所以,我们采用了被引速率这一概念而非即年指数来描述学位论文被利用的速度。本文根据苏新宁教授对期刊论文总被引速率的定义[6],延伸到学位论文的被引速率研究中,即将当年学位论文和前一年学位论文在当年被引用数据与当年提交的学位论文和前一年的学位论文总数的比值。学位论文的被引速率更科学地反映了我国学术领域对学位论文的关注程度和反应速度(2009~2013年我国学位论文被引速率和五年的平均值见表3)。

nlc202309051500

可以看出,博士学位论文的被引速率快于硕士论文,反映了研究人员对博士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更高一些。但是根据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学科的核心期刊论文的被引速率排名情况[7],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的被引速率普遍低于这些期刊论文的被引速率,这反映了科研人员对学位论文中内容的吸收和利用速度上不如期刊论文,在阅读和引用文献时更倾向于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的被引速率较低一方面是由于其在收录速度上没有期刊论文来的迅速,部分学位论文由于被作者要求3~5年后公开导致了知识的滞后性。同时由于各种部分学科涉及保密的,学校不公开,使得学位论文在收录数量上远低于期刊论文,造成研究人员对学位论文使用的兴趣不高[8]。

3.3 我国各高校学位论文开放利用情况

本文从CNKI《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库》中选取了五年内收录篇数排在前40位的高校,并分别从《中国引文数据库》中采集到这40所高校2009~2013年毕业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在2009~2015年期间被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引用的数据。本文采用的是各高校学位论文的被引篇数而不是被引次数,旨在反映学位论文的开放程度对被引用的影响,而非研究学位论文本身学术价值。

根据2009~2013年我国各高校博、硕士学位论文被CNKI收录的情况以及被引的情况(见表4),从收录篇数的数据可以看出,吉林大学和山东大学学位论文开放利用的规模较大,均达到3万篇以上。这两所大学的被引篇数也名列前位,也都达到五年中有1万篇以上学位论文曾被引用过,这反映了开放利用程度越高,被引的概率就会越大。收录篇数为2~3万的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以及浙江大学其被引篇数也排在前列。从排名前20位可以看出收录和被引规模较大高校为985高校共16所,而其余4所高校苏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也均是211高校。这反映了名牌院校更为注重本校学位论文的对外交流和开放。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985高校中,特别是我国在世界排名靠前的名牌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在博硕士学位论文库的收录和被引数量都较少,均不在表中。其中清华大学五年内被CNKI学位论文库收录的有3868篇,南京大学6055篇,而北京大学只有506篇。这也造成了这三所高校五年内被引数据较低,清华大学1262篇,南京大学1074篇,北京大学仅182篇。

这个问题存在多种原因,一是这些高校内部建立了本校的学位论文库,为本校师生提供电子和纸质的访问;二是由于作者本人没有签署电子出版的同意书或是推迟出版;三是部分学位论文涉及到国家机密或者是敏感问题,不方便对外开放。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优秀学位论文的文化传播、提高学位论文资源的利用率、便于社会各界共享优秀学位论文成果,便于他人的合法引用、促进学位论文的规范化、更好地保护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提高本校学位论文质量,高校可在允许的范围内,促进学位论文的利用和传播。

从被引比例中发现,部分高校收录篇数排名较为靠前,但是被引比例却靠后。如电子科技大学收录篇数排第3,但被引比例排在36位,华中科技大学收录篇数排第4,但被引比例排在40位。

4 学位论文下载率

本文在《中国博硕士论文库》中检索了2009~2013年博硕士学位论文,按照下载率降序排列,采集了前500篇下载率均在5500次以上的论文。发现其中,182篇是硕士论文,而418篇为博士学位论文。这表明,科研人员更多地倾向于阅读博士论文,博士研究生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能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因而,较之学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500篇论文中,下载数量居前列的有:吉林大学32篇,西南财经大学25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1篇,山东大学20篇,华东师范大学18篇。

从将上述500篇学位论文按照各学科的下载篇数降序排列(见表5)后的学科门类上来看,经济学占了363篇,比例约72.2%;工学和教育学类下载篇数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基本保持10%左右;其余9个学科数量都较低(医学、军事学、历史学和哲学的下载篇数和下载量为0是相对数据,是下载数量5500以上的篇数为0)。从各学科的学位论文来看,收录数量较大的学科下载篇数相对较多。从CNKI《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各学科学位论文来看,工学、经济学类收录的数量较多,理学、文学和教育学其次。由于部分学位论文可能涉及到保密等因素,因此收录最少的为军事学学科。从下载的篇均量来看,教育学、文学和法学这三个学科相对较大,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学科对学位论文的浏览和利用率较高。

5 我国学位论文与其他文献类型的开放利用比较

文献的被引既反映了文献在某段时间的利用率,同时也反映了文献的影响力。学位论文作为科技文献中学术质量较高的一类文献,它的利用率反映了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对学位论文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情况[9]。而影响力反映了我国学位论文的质量和价值。本文从CNKI库中选取了2009~2013年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上发表的19731篇论文(被引频次大于1)作为分析数据(见表6)。通过分析这些论文的引文数据来反映学位论文相对于其他主流文献类型的被引和利用情况。

这19731篇论文共计有197950篇引文,其中期刊论文占57.17%,电子论坛文献占14.39%,图书占12.08%,学位论文仅2071篇,引用比率仅1.05%,远低于其他类型文献的引用率。较低比例的利用率反映了图书情报学学科在学术研究上对学位论文的利用率较低,进而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学位论文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其中表现在多个方面,诸如数据库收录的数量、学位论文的开发利用、获取难度等。这使得研究人员普遍对于学位论文的阅读和引用不如其他类型文献来得更为广泛和简便[10]。

6 数据库收录与否对学位论文利用的影响

nlc202309051500

根据上述数据的反应,我国学位论文的利用效率普遍低于其他文献类型,而这一点与我国学位论文的开放利用程度紧密相关。为此本文采集了部分上述引文数据加以分析(见表7)。从2009~2013年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上发表的19731篇论文的引文数据中,提取出每年引用的学位论文数量,其中以2007年居首,共计221篇,被引用270次。通过与CNKI《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进行对比后,得出2007年被引用的学位论文中有176篇收录在CNKI的学位论文库中,占总被引篇数的比率达79.64%,而有45篇未被收录,其被引比率仅占20.36%。这说明在2009~2013年度的图书情报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近2万篇文献的参考文献中,引用2007年学位论文的,被收录进数据库的学位论文被引用的概率和次数约是未被收录进数据库的4倍。而从学位论文的收录情况来看,与实际学位论文数相比,未被收录的数量还占很大一部分,与此引用比例结合,这就更加凸显了学位论文的利用率更低。同时从数据中也反映出收录的硕士学位论文高于博士论文,也使得被引次数较高于博士学位论文。

7 结语

学位论文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信息资源,对其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不仅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位论文原创性成果的社会化利用和论文创新成果的转移,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11]。而实际情况是2009~2013年的2184948篇学位论文,其引用篇数534060篇,被引比例仅24.44%。同时从数据来看,2009~2013年期间文献的引文量共8004930篇,学位论文与其他类型文献相比仅占6.67%。这无一不反应了我国目前对学位论文的利用程度还是令人堪忧的。

对学位论文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避免重复研究,节约社会资源,而且有利于本校学科和专业特色的宣扬和传承。今后我国需要在学位论文的数据库收录,高校的开放利用(特别是一些985高校和211高校)以及不同学科学位论文的开发管理上都需要进一步的变革和完善。促进知识共享,从而更加有利于学位论文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学位论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学位论文利用与其自身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12]。

参考文献:

[1] 陈传夫,刘婧,孙凯.学位论文开发利用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与对策[J].图书与情报,2008(4):8-11,23.

[2] 陈传夫,吴钢,唐琼.欧美高校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版权政策调研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2):63-68.

[3] 陈淑云.美国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馆建设,2008(6):81-85.

[4] 朱金,韦美珠.高校学位论文的管理与利用[J].图书馆学研究,2004(3):80-83.

[5] 刘良璧.基于硕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的重点学科文献需求研究[J].现代情报,2008(2):172-174,225.

[6] 苏新宁.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J].东岳论丛,2008(1):35-42.

[7] 王昊,邓三鸿.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被引速率分析——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J].情报杂志,2011(1):27-33.

[8] 杨奕虹,甘大广,林霄剑,武夷山.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被引状况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15(1):100-104,115.

[9] 金铁成.中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引文类型统计与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2-54.

[10] 王智琦,李秋实.基于CSSCI不同类型文献的发展趋势定量研究[J].图书馆,2008(3):38-40,68.

[11] 杨莉.研究生学位论文开发利用中的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48-50.

[12] 周晓林.学位论文利用现状引发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7):48-51.

篇5:交通枢纽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经济危机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紧缩措施。目前的经济危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枢纽的建设。该怎样看待交通枢纽,交通枢纽建设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交通枢纽的建设,都是需要思考的重点。

关键词:财政紧缩;交通枢纽;建设;人才

1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意义

交通枢纽作为基础产业,它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其发展水平必须与其他产业相适应。同时,加快交通枢纽的建设将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的建设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可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它的建设和发展将从整体上改善城市经济的运行效率,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为其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服务。

交通枢纽的发展,从宏观上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本,促进经济增长;从微观上讲,任何一家企业只要物流成本降低,市场竞争力就增强,盈利就会上升。

因此,在投资锐减,外部消费萎靡的情况下,拉动内需是非常必要的。故现阶段交通枢纽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战略高度规划和布局了一批不同的运输枢纽城市或区域。例如,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运输枢纽之一,拥有丰富的客流和物流。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建成,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干支相接,扇形辐射,编辑全国15个省市和多个县市地区。

2现阶段交通枢纽建设的困局

我国现阶段交通枢纽建设面临的以下四大困局。

2.1财政紧缩

9月以来,美国金融风起云涌,以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为导火索,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滔天巨浪,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世纪性金融危机。此后,中国施行了一系列财政紧缩措施,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而交通枢纽建设恰是此政策施行的对象之一。

2.2管理与安全

交通枢纽建设复杂,而且其组织管理也需要较高水平。7.23动车事故便很好地说明了。事故调查结果显示,其组织管理不善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而此次事故后,国务院对铁道部进行强力整顿,限制其的高速发展,而这也阻碍了交通枢纽的建设。

2.3各种运输方式独立发展

当前中国在铁路、航空方面的建设规模和速度已举世瞩目。然而,铁路与航空这两种交通方式仍处于独立的发展态势,仍没有有效互连,更没有大规模建设,这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仅浪费资源,还无法提高效率。

2.4资金浪费,重复建设等现象

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收入的不断提高,一些地方兴起了一股“建设风”。这些建设均缺乏科学的规划,不顾实际地盲目建设大港口、大机场,造成了大量基础设施的限制和资源的浪费。

3交通枢纽建设走出困境

现阶段,我国交通枢纽建设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国家想进行基础建设,从而在恶劣的经济环境下拉动内需。然而政府又无力承担,所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是国家当开源节流,保证一些重要交通枢纽的建设并保证其规模合适。这样不仅能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的良性互动,还能拉动内需,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组织管理质量,保障人们的出行效率及安全,给投资者以信心,给国家以信心。使得国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向交通枢纽建设倾斜。同时,国家应当出面整合各种运输方式,保证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的效应,亦可如铁道部近日表示一样,鼓励地方财政加入交通枢纽的建设,毕竟一个交通枢纽的完成,可对区域开发和区域经济存在巨大推动作用。

最后,建设筹划、参与、实施方应当本着清廉的原则,对项目进行认真、仔细的`规划,以保证交通枢纽的高效性。此外,司法部门应加大对工程贪腐的关注惩罚力度,以此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

4交通人才建设的必要性

交通运输也要发展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交通人才是决定交通行业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要实现交通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运用型交通人才应具有的素质:(1)可以自动顺应各个范围的需求,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从事行政管理、技术效劳,在企业从事技术开发与推行、运营与管理任务。(2)具有综合素质,知识经济是充溢竞争的创新经济,它要求人们不只要必要的知识储藏,而且才干顺应、心思顺应、思想顺应、体力顺应。(3)具有创新看法,对于加速交通科技提高,推进交通经济开展,逐渐增加与兴旺国度的差距,具有决议性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4)工程系统型,既懂工程技术,又懂得管理与工程背景的工程系统型人才,而不应以培育一无所长为满足,要从过于注重工程技术的专门性转变到愈加注重工程系统的完整性,使他们不只能从事专业技术任务,而且能了解与专业活动相关的经济与社会环境,甚至国际背景,成为系统的管理、筹划、指点和决策者。

我国交通人才战略总体现状为: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但依然存在交通人才资源短缺、交通人才建设有待加强、交通人才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交通人才要适应交通服务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以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能技术人才为主,从交通人才管理、交通人才规划、交通人才保障体系、交通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措施。

5结语

在紧缩性财政政策情况下,交通枢纽规划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很多交通枢纽规划建设项目会面临资金短缺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部分建设项目会缓建或者停建,一些交通枢纽工程建设从业人员会有就业压力,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从另外一方面说,这也是交通工程建设行业的一个新的机遇。在财政紧缩状况下,我们被强迫重新审视我们的行业,审视我们的规划与建设项目。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我们的交通运输枢纽选址与布局是否合理:(1)我们的规划项目是否得到了最大的效费比,(2)否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在紧缩性财政政策下,行业竞争会更加激烈,落后的单一的生产建设方法会被淘汰,先进的综合性的技术会得到推广,这将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交通枢纽建设事关国家战略大局,所以它不会一直处于寒冬期。既要呼吁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也要自己去探索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筱毅,潘威.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思考[J].都市快轨交通,.

[2]叶冬青.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综述与建议[J].现代城市研究,2010.

[3]张远.运输港站与枢纽[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

篇6:无线移动终端现状分析论文

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现阶段无线移动终端高、中、低端三大类并存,而且多功能终端占据主要市场。多功能终端较传统话音手机功能丰富,它可以摄像、拍照,可以有PDA、MP3甚至计算机的处理功能,它也可以看电视,下载视频节目,还可以做电子钱包或成为电子商务终端。但这种终端由于通信能力和主CPU数据处理能力的限制,需要复杂数据处理能力的业务的实施不够完善,例如摄像头像素可能不够,如果像素够了又受移动网络传输能力限制而出现不能无线传输的问题,到了网络电视和流媒体,对网络传输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所以总的来说,现有网络条件下,业务已经多种多样,但还是不能满足用户体验需求,很多业务目前只是起步阶段,是3G业务的一个雏形,到了3G或者后来的4G,开放的智能终端最终满足用户对移动通信的需求。

传统意义上的移动业务局限于话音业务,硬件结构主要由射频模块和基带处理模块两部分组成。在此硬件基础上的软件比较简单,而且多由终端生产厂商自己研究开发,软件和用户界面都已经固化到终端里,不能修改,或只能通过厂家修改和升级。

如今移动终端数据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其应用也日益多样化,对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资源要求不断提高,移动终端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移动电话,除了简单的话音通信功能外,它还具备数据通信和数据计算功能。现有的多功能终端能满足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它们多采用ARM9或者ARM11等功能较强的处理器作为控制芯片,而且具有较强的独立终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或通过JAVA和BREW等应用运行平台对外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以便第三方应用和业务客户端能通过下载运行于终端之上。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功能强大的双处理器(CPU)终端,现阶段的智能移动终端一般就是指这种具备了两个处理器的终端。围绕这两个CPU形成移动智能终端中的两个子系统:通信子系统和应用子系统。目前的这种终端由于标准化程度还不够,不能实现应用的广泛互通,不能实现外部功能接口的互通,也不能实现功能组件的相互替换,所以它们还仅仅是智能终端的雏形。但即便如此,这样强大而复杂的硬件资源需要系统化管理,单独的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主要用来完成诸如进程、内存、外部设备等系统资源的调度和管理,并提供或通过JAVA或BREW等应用运行平台为上层应用软件提供服务。

现阶段存在的移动终端,除了传统的话音终端外,多功能终端和初期的智能终端都逐渐趋于开放,功能组件逐渐模块化,加上OMA、3GPP、OMTP等标准化组织的推动,无线移动终端日益具备了规范的逻辑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基于硬件平台(ASIC、外部设备)上的包括操作系统、应用平台、应用程序和业务客户端程序都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我们统称之为终端软件。

终端操作系统

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作为连接软硬件、承载应用的关键平台,在智能终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普通多功能终端操作系统主要有NucleusPLUS、pSOSystem等,主流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有Symbian、WindowsCE、PalmOS、Linux等。

NucleusPLUS是由AcceleratedTechnologyInc.(ATI)公司推出的、专为实时嵌入式应用设计的一个抢先式多任务操作系统内核,其95%的代码是用ANSIC写成的,因此非常便于移植并能够支持大多数类型的处理器。从实现角度来看,NucleusPLUS是一组C函数库,应用程序代码与核心函数库连接在一起,生成一个目标代码,下载到目标板的RAM中或直接烧录到目标板的ROM中执行。在典型的目标环境中,NucleusPLUS核心代码区一般不超过20K字节大小。NucleusPLUS采用了软件组件的方法,由于采用了软件组件的方法,NucleusPLUS各个组件非常易于替换和复用。

pSOSystem(简称pSOS)是集成系统有限公司(IntegratedSystems)研发的产品,它是一个由标准组件组成的、可扩展可裁减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包含单处理器支持模块(pSOS+),多处理器支持模块(pSOS+m),文件管理器模块(pHILE),TCP/IP通讯包(pNA),图形界面,JAVA,HTTP等。pSOSystem功能模块完全独立,开发者可根据应用要求扩展系统功能和存储容量。pSOS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较高,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通讯、航天、信息家电以及工业控制。pSOSystem的主要缺点在于其上下文切换时间长,实时性不强,采用的集成开发环境SniffPlus与产品兼容性不好,部分关键功能无法使用。

Symbian公司是由诺基亚与松下、爱立信、Psion等公司联合注资的,它的成立就是要防堵微软的移动终端市场的进入和称霸企图,为未来智能无线移动终端提供一个标准作业平台。SymbianOS是一个实时性、多任务、多线程的纯32位的操作系统。其前身是PsionSoftware公司的Epoc操作系统。它的特点是功耗低,内存占用少,适合硬件受限的移动终端。再加上它的技术支持上都是一些老牌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手机制造商,所以它们与2G、2.5G、3G有平滑接口,而适应手机范围跨GSM/GPRS/WCDMA和CDMA两大系列。对原有的通信协议,外设支持全部继承,因此受到了占世界产量75%以上的终端制造商的欢迎。

最早微软推出了用于手机的WindowsCE1.0和WindowsCE2.0,后来又于推出了WindowsCE3.0,曾以PocketPC和Smartphone命名该针对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目前用于移动通信终端的WindowsCE3.0统称为WindowsMobile。WindowsCE3.0专门用于为包括移动与低能耗设备在内的大量产品建立动态应用程序及服务。此外,WindowsCE3.0的扩展平台特性集实现了模块化,因此,开发人员可以仅从200多个成熟的前沿操作系统组件中选择自己所需的组件。WindowsCE3.0可以工作在12种不同的处理器体系结构、180余种CPU上,可以用于许多种不同的设备,包括工业自动化、手持便携式PC、高速数据获取设备以及一些用户应用程序如游戏控制台和机顶盒。目前主要被一些新兴或有IT基础的厂商所采用,并与PC应用联系紧密。

PalmOS是一种32位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此系统是3Com公司的PalmComputing部开发的。PalmOS最初是定位于掌上电脑的操作系统,但是随着手机和掌上电脑的不断融合,PalmOS已经在通信方面作出了努力。Handspring已经推出了支持GSM和CDMA等不同制式移动通讯网络的掌上电脑,使用的就是PalmOS操作系统。

嵌入式设备非常适合像Linux这样的操作系统,因为Linux本身是开放源代码的,而从源代码级来对个性化的产品进行定制是最根本和最深入的。开发人员已经开发出了诸如互联网应用、工业控制系统以及数据获取设备的相关产品。随着嵌入式Linux技术的不断成熟,它已能够满足更加灵活的体积要求,并支持越来越多的不同体系结构的处理器产品,开始逐步进入主流的嵌入式市场。然而,嵌入式Linux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制约瓶颈。首先,嵌入式Linux系统在这个领域的产品发展比较晚,开发的时间比较短,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成熟;其次,嵌入式设备个性化比较强,导致从事嵌入式Linux开发的厂商所开发的产品现在互不兼容。在众多Linux开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它正在不断地完善以满足新一代消费产品的需求,在,摩托罗拉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采用Linux操作系统的手机——A760。

操作系统的优劣决定了手机的品位和性能,操作系统设计得越好,不仅用户使用方便,而且可以为用户提供众多的.新功能和应用。从技术发展角度看,操作系统将为终端加快更新换代提供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应用运行平台

应用运行平台的引入使终端更加开放,允许终端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移动门户上或互联网上下载各种应用程序,并在手机创造可执行环境,然后以在线或离线的方式运行这些程序,从而得到所需的服务。由于定义了可执行程序下载的标准,并在手机上创立了可执行环境,由此,在移动通信业第一次为软件开发商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机会,手机用户在得到丰富应用体验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运营商的网络流量。Java是目前最主流的应用平台,BREW在CDMA终端中应用广泛,也随着WindowsMobile的推广日益兴盛。

Java由于它简便易行、跨平台、开放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它可以做到与平台无关“一次编写,到处运行”。J2ME(Java2MicroEdition)作为Java2平台的一部分,与J2SE、J2EE一道,为无线应用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建立了完整的开发和部署环境。由于专门针对多样化的嵌入设备和消费电子设备,J2ME的结构与传统的编程序语言和规范有一些不同,它是由配置(Configuration)、简表(Profile)和可选包(OptionalPackage)三要素构成。J2ME技术由一个虚拟机和一组API组成,这组API适合于为消费和嵌入式电子设备提供经过剪裁的运行环境。Java的一个关键优点是它能同时为多种连网的便携机、台式机或其它工作站和服务器提供服务,无论运行在这些客户机上的软件是Javaapplets、独立的Java程序、HTML浏览器还是本地的应用程序,它都可以同时支持。利用J2ME,这些企业系统也可以直接与各种电子设备进行通信。

J2ME体系的一般结构是:由Configuration定义的Java虚拟机运行于设备的宿主操作系统之上,构成整个平台的基础。Configuration提供了基本的语言特性,Profile提供针对设备的特殊功能API和扩展类库。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需要一个Configuration和至少一个Profile,多个Profile可以共存,也可以叠加。

图2J2ME的体系结构

BREW是高通1月推出的无线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运行平台,它扩展了Rex操作系统的功能,而又扮演开发平台的角色。BREW平台为无线设备提供开放式标准平台的应用程序执行环境,是无线应用程序开发、设备配置、应用程序发布以及计费和支付的完整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完整的BREW解决方案包括面向开发者的BREWSDK(软件开发包)、面向设备制造商的BREW应用程序平台和移植工具以及由运营商控制和管理的BREW分发系统(BDS)。利用该系统,开发者开发的应用程序可以轻松投入市场并协调计费和支付过程。

是MicrosoftXMLWebservices平台。XMLWebservices允许应用程序通过Internet进行通讯和共享数据,而不管所采用的是哪种操作系统、设备或编程语言。平台提供创建XMLWebservices并将这些服务集成在一起之所需。对个人用户的好处是无缝的、吸引人的体验。

本讲小结

目前市场上高、中、低端无线移动终端并存,分别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要,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具备独立操作系统和一定开放接口的多功能终端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段时间内,终端硬件平台由TI、Qualcomm等公司提供核心Modem芯片和解决方案,协处理器和双处理器结构相对稳定,所以终端上的操作系统、运行平台、游戏、客户端等应用程序成为决定终端功能的主要因素,而且由于功能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兼容性和互通性差,因此终端上的软件开发也就成为终端生产厂商研发的重点。随着终端技术发展和标准化工作的推进,移动终端必然更加开放和功能标准化,到时,终端成本降低,成为用户使用全业务的载体,到时终端的发展受限于通信业务发展。

上一篇:XX年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下一篇:教员团体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