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发展分析研究论文

2022-04-20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外家居制品相关政策的变革,国内橱柜家具市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状发展分析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状发展分析研究论文 篇1:

贵州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

摘要:花椒是贵州省重要的特色经济树种,具有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为促进花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深入调查省外及贵州省内花椒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贵州省花椒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成效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拓市场、强支撑”为主线的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建议。

一、我省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花椒种植资源现状。我省是全国花椒重要的产区省份之一,花椒在全省范围内均有人工栽培或野生分布,“顶坛花椒”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截止2021年全省花椒种植面积171万亩,其中规模较大的市州有遵义市、铜仁市、黔西南州、毕节市、安顺市。花椒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县有德江、桐梓、习水、务川、道真。种植品种以红花椒、顶坛花椒、九叶青花椒三类为主,其中红花椒主要分布在务川、德江、威宁;顶坛花椒主要分布在贞丰、关岭;九叶青花椒主要分布在德江、务川、贞丰。

(二)加工和销售现状。2021年我省共有花椒种植合作社和加工企业281家,主要分布在思南、桐梓、贞丰、关岭等县,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年产值千万元以上)。全省花椒年加工量9.8万吨,年销售额6.26亿元,花椒产品主要为鲜花椒、干花椒、花椒油、花椒粉、花椒精油、油树脂及复配产品等,主要销往省内和省外西南、西北地区。我省顶坛花椒和红花椒市场价格较好,顶坛花椒(鲜椒)的价格基本稳定在15元/斤左右,红花椒鲜椒价格达到20元/斤,高于全国多数省份。

(三)存在的问题

1.种植分散,盲目发展,良种缺乏。一是种植分散。虽然我省花椒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71万亩,但规模化不够,超过10万亩的仅有德江、桐梓、习水、务川、道真5县。种植分散是贵州花椒规模化不高、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二是盲目发展。花椒不同品种对环境条件要求差异大,部分地区在决策前没有進行细致甄别和科学论证,盲目引进外地品种,对种苗质量把控不严,导致种植失败。如花溪区和威宁县前几年种植的九叶青花椒,已出现冻死和灼伤。三是良种缺乏。我省主要种植的花椒品种,红花椒尚无良种,苗木来源主要为采集本地种子育苗和从外省购买种子和苗木;顶坛花椒于2018年培育出第一批良种“黔椒1-4号”,现正在建设繁育基地,以往种植的顶坛花椒苗木来源主要为采集种子自行繁育;九叶青花椒苗木主要来源于重庆江津,由于江津种苗市场比较混乱,种苗来源不清,调入的苗木有些并不是真正的良种正规的育苗公司生产的,而是一些空壳公司从云南等其他地区弄来的,质量差,品种不纯,使一些地方种植的花椒不挂果或产量较低,打击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2.管理粗放,技术不强,产量偏低。一是技术把控不严,造林成活率低。有的因选择品种不当造成成活率(保存率)低,如九叶青花椒不适宜在温度较低的区域种植;有的错过造林季节种植,如红花椒在萌芽后栽种、顶坛花椒错过雨季栽种,都会较大地降低成活率。二是“重新建,轻管护”问题突出。由于经费和认识不足,大部分地区在新造林期间投入大量成本,而第二年及以后管护资金严重不足,加之缺乏技术指导,管理粗放,我省花椒单产远低于重庆、四川等花椒产业发达地区水平。

3.加工能力弱,竞争力不强。一是从事花椒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省内仅有玄德生物科技公司一家企业有一定规模的花椒精油加工能力,且与国内领先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亟待产能扩容和技术升级。同时由于加工企业规模小、产能小、储存设备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花椒芳香油等物质挥发流失,造成品质和竞争力下降。二是花椒综合利用率低。花椒全身是宝,花椒籽占花椒果实重量的50%以上,可提取食用油、植物蛋白等,中医上也有应用。目前陕西凤县等地已开始对花椒籽进行研究利用。而我省只用花椒皮而将花椒籽丢掉,对花椒籽的利用技术研究较少,也尚未用于生产。三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花椒果皮提取花椒精油后剩余糟粕主要是植物蛋白,可作为保健口服液、动物饲料、生物有机肥等原料。目前国内企业已达到全成分利用,但我省企业受技术和生产设备限制,利用水平较低。

4. 缺乏专业市场和交易平台。我省目前尚无专业的花椒交易市场,花椒交易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目前已规模种植的贞丰、关岭等地的顶坛花椒和德江等地的九叶青花椒,主要靠外地商贩上门收购。二是分散种植的农户就近到集市销售。三是靠近云南昭通、重庆江津的地区,运到昭通、江津等地的花椒市场进行销售。没有专业的交易市场造成我省花椒销售定价被动,难以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我省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花椒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目前除东北地区和西藏外,其余省份均有栽培,以四川、云南、重庆、陕西、甘肃、贵州等省份栽培规模较大。我国栽培花椒大致可分为红花椒和青花椒两大类。大体上红花椒分布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据《2017年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产品年鉴》,我国花椒种植面积已超过675万亩,2017年全国产花椒43.8万吨,年产值约120亿元。据《中国藤椒(油)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统计,目前国内每年对花(藤)椒的需求量在60万吨左右,中国调味品工业协会预计花椒的消费每年将以 5%~10%的速度增加,花椒加工制品的需求将以20%的速度逐年递增。花椒已经不仅仅作为传统调味品,其在医药化工行业的需求也每年递增,花椒产品深加工已拓展到杀虫剂、香精香料甚至药品等领域,预计年新增花椒需求在 10 万吨以上。在国际市场上,东南亚和日本的家庭消费市场,年需求的70%以上是从我国进口,国内和出口总需求量在8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花椒总产量为45万吨左右,市场需求缺口大,未来我国花椒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一)立足各地资源禀赋,科学选择发展良种。当前我省花椒呈现红花椒、顶坛花椒、九叶青花椒三大品系共同发展的特点,其中红花椒冬季落叶休眠,抗寒性较好,对光照要求较高;顶坛花椒为常绿树种,冬季持续生长,对冬季低温抗性较差,但抗旱性非常好;九叶青花椒为常绿树种,冬季不休眠,对冬季低温抗性较差,抗旱性也较差。针对各花椒品种特性,综合考虑我省各县(市、区)现有基础、发展潜力和其它产业发展规划,学习重庆、四川先进种植技术,全省统筹规划布局花椒种植品种,划定主要发展区域集中规模化发展。一是在海拨1400米以上,光照在1400小时/年以上的区域,建立以威宁为核心,辐射赫章县、水城县的红花椒发展区。二是在石漠化区域,建立以贞丰为核心,辐射关岭县、册亨县、望谟县的顶坛花椒发展区,既有利水土保持又有利于农民增收。三是北部海拔低于800米湿热地区,建立以德江县为核心,辐射思南、务川的九叶青花椒发展区。四是加快良种培育和推广力度,抓紧完成红花椒优良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加快良种测定和繁育基地的建设,加快顶坛花椒黔油系列良种扩繁和推广示范,尽快建立品质纯正九叶青花椒的采种基地,实现苗木自给自足。

(二)科学制定种植标准,打造高质高产基地。加大花椒基地标准化建设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逐年递增新造花椒基地管护费用,改变我省花椒产业“重新建,轻管护”的现状,引进花椒产业发达地区先进管护技术。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技术支撑,提高种植和管理的技术水平,提高单产。一是完善栽培技术体系。制定贵州花椒培育、加工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并推广应用。每年投入固定专项经费,用于花椒新品种选育培育、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加大对乡镇农技人员和花椒种植大户、花椒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力度,起到以点带面、引领示范、提质增效的作用。二是建立花椒营养监测体系,在摸透花椒基本营养需求规律的基础上,制定花椒最佳营养需肥指标标准,以此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用量,实现化肥农药“双减”和产量品质的“双增”。联合科研院所加大对花椒新品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化轻简管护、烘烤储藏加工等方面的科技投入,着力打造贵州花椒绿色品质。三是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努力扩大花椒种植面积、产量、质量。在威宁、赫章、水城、贞丰、关岭、册亨、望谟、德江、思南、务川、道真、桐梓、习水等县布局花椒产业带。支持在全省花椒集聚区建设花椒产业园区和产业综合体,把贵州建成国内重要的花椒产地。

(三)强化科技精深加工,支持全产业链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选择我省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支持其拓展花椒加工项目,推进花椒精深加工,开发花椒系列产品。一是对遵义、铜仁等已大面积种植九叶青花椒的区域,进行品质提升改造,通过品种选育、管护、采摘、烘烤等模式的调整,提高其品质(增加麻素和芳香物质),达到延伸加工产业链的目的。支持种植面积较大的务川、德江、贞丰等县引资引技开展花椒精深加工,彻底解决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二是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扩大产能、技术创新,强化产品研发。支持开展花椒在康养保健、生物医药、日化原料、生物农药等方面的功能开发和应用研究,强力推进花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花椒产业链,提高花椒产品附加值。三是在花椒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中推行试用多功能花椒采摘机、花椒精选机和花椒烘干等机械,并将其纳入农机补贴范围,解决花椒采摘难、烘烤难和精选难等问题。四是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扶持和奖励,鼓励加工企业投入新产品研发,包括花椒种子和果皮提取后糟粕中蛋白的利用,提高产品综合利用效率。

(四)加强公共品牌建设,大力开拓销售市场。充分利用重庆、四川等花椒消费大省(市)的市场需求,开拓省外市场,打造贵州花椒品牌建设。一是着力打造“黔椒”等贵州花椒公共品牌,申请“贵州花椒”地理标志产品,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識和宣传力度,通过主流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宣传推介“贵州花椒”,扩大“贵州花椒”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二是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林产业(花椒)和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加强与花椒消费大省(市)对接、交流,共同打造西南地区花椒经济圈。三是以红花椒、顶坛花椒、九叶青花椒三个发展区域为基础,打造集现货、期货和电商平台于一体的花椒集散中心,把季节性市场拓展为周年供应市场,为花椒行业提供市场准入、销售定价、品牌标准、出口贸易等服务。围绕交易市场,建设花椒存储冷藏库和冷冻库等基础设施,组建加工企业,形成花椒产业园区。创新销售模式,建设特色林产品(花椒)体验中心和信息发布平台,积极与淘宝、京东、盒马鲜生、抖音、拼多多等合作,大力推进线上线下产品销售。四是组建贵州花椒联盟,引导种植企业与加工企业在联盟框架体系下形成合作关系,种植企业为加工企业提供符合要求的优质原材料,加工企业给种植企业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双方建立长期固定供销关系,明确市场价格大幅变动时互相支持的契约责任,共同抵御花椒市场价格变化频繁对生产的冲击。学习借鉴江津区收益保险试点模式,在花椒种植主产县(区)积极推行花椒价格保险,财政适当给予保费补贴,扩大花椒保险规模,增强椒农抗风险能力,预防价低伤农的现象发生。

作者:蒙仕春

现状发展分析研究论文 篇2:

国内橱柜市场的发展现状调研与分析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外家居制品相关政策的变革,国内橱柜家具市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本文主要对国内橱柜的发展进行归纳总结,主要介绍橱柜设计风格在应对随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时的变化情况,重点分析橱柜的国内市场、出口及贸易政策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提出国内橱柜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潜力,为国内橱柜的研究、设计与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促进国内家居行业的蓬勃发展。

一、国内橱柜类型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橱柜的设计在学习不同欧美风格橱柜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如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油烟较多,所以国外完全开放式的橱柜不太适用于国内,但出于室内整体设计,国内橱柜还是逐渐在由封闭式向半开放式或开放式转型,逐渐开发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橱柜。

随着厨电和橱柜的融合,国内橱柜开始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越来越多的橱柜变的更加智能化、环保化和人性化。

随着国内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以及老年人对厨房较高的依赖性,越来越多的橱柜开始基于老年的人行为习惯进行人性化和智能化的设计。如具有升降功能的橱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老年人对高低处厨具的收放,这些都是设计师为尊重老年人的意见设计的橱柜结构。

随着国内房价的上涨,大多数居室的面积较小,尤其是厨房空间更是有限,所以对小户型的橱柜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小户型房屋进行橱柜设计时,将可移动式部件、隐藏式台面、抽拉式柜体以及光敏变色个性化涂饰技术融合在一起,使橱柜整体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的同时满足年轻人对个性化与时尚化的追求,提高橱柜的实用性与舒适性。

二、国内橱柜市场的发展

2.1 国内橱柜市场发展概况

近年来国内家具市场发展迅速,尤其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室内家具逐渐向定制化、模块化、功能化和智能化发展,产品种类也逐渐从已经成熟的橱柜向木门、浴室等领域延伸。虽然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国内家具出口美国产量有所下降,但从整体来看国内家具市场呈平稳上升趋势。

2.1.1营业收入

从2016年到2019年我国家具企业的总体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呈增长趋势,但涨幅有所减慢。

从整体来看,估计2020年家具企业的营业收入仍然会稳步增长,但涨幅不会太高。与所有家具相比我国橱柜市场相对较小,但也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2016年我国橱柜市场突破千亿规模,从2017年开始橱柜市场规模增速減缓,但从2018年开始橱柜营收增速保持在10%左右,所以预计2020年我国橱柜国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面积虽然减缓但仍持续增加,人们对房屋的装修偏向于整装或精装,这使得市场对橱柜的需求量(即销售量)也随房地产面的增加保持在一定增速范围。

我国橱柜的总产量从2016年到2019年呈持续增长态势,预计2020年还将进一步增长,而市场对橱柜的需求量也呈增长趋势,从2018-2019年增长有所放缓,但预计2020年市场对橱柜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2.1.2橱柜企业数量

随着定制家居产品渗透率的提升,其营收和净利润还在不断突破,所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转向家具行业,纷纷从成立新品牌、开拓新渠道、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等多维度发力,来分得市场一块蛋糕。

从家具企业数量看,我国家具企业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2019年我国规模家具企业数量累计达6030家,当从增速来看,2019年较2018年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受经济减缓的影响,但预计到2020年企业数量保持稳定略有下降,稳定的主因与国家政策如房地产开发减速但持续增长、“整装、精装”以及“一带一路”有关,这些政策将帮助橱柜企业的稳定发展。

从2016年到2019年橱柜规模企业数量约占家具规模企业总数的10%,其中大部分橱柜企业主要深耕国内市场,约30%的橱柜企业专注与海外市场。

由于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2019年出现了一些家具和橱柜企业向东南亚等国迁移,国内企业的数量略有下降。

三、橱柜家具的出口情况与贸易政策

从全球家具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全球家具市场已达到近5000亿美元,仍然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平稳发展。

多年来美国市场依然是我国橱柜家具的主要出口市场,我国专注于美国市场的家具企业约占家具企业总数的2%左右,专注于美国市场的橱柜企业约占橱柜企业总数的1/4。

对美出口的生产企业多年来基本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美方对橱柜家具环保和质量方面的高门槛高要求有关。

3.1 橱柜出口情况

海外扩张是各大定制家居上市公司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

如从2015年起,志邦家居就积极推进品牌扩张海外市场的重要战略,据统计志邦家居2018年境外收入同比增长83.33%,尽管当前营收仅为1.1亿元,与境内22.5亿元的营收相比差距仍较大,但未来不排除成为新的重要增长点的可能性。

同样,金牌厨柜早在2017年就在美国投资设立了海外公司(金牌厨柜国际有限公司),2018年其海外营收为5000万元,同比增长13.86%。

从区域来看,我国橱柜对美国市场的出口受贸易战及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影响在持续下降;但我国对欧盟、东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场出口呈增长态势;此外,我国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橱柜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出口也在呈上升趋势。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员赵萍指出,目前全球经济整体低迷,2020年大概率不会出现拐点,市场需求全面回暖可能性不大;加上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抬头,还会对我国外贸带来不利影响。

尽管如此,如今市场空间不断扩展,政策持续加码,企业自身不断创新,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不断提升,外贸环境总体呈谨慎乐观。

3.2 橱柜的贸易政策

3.2.1企业布局越南

随着国内劳动力和家具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国内橱柜企业纷纷在越南投资建厂。一方面越南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可靠的原材料来源,同时越南作为亚洲仅次于中国的橱柜家具出口大国。

此外,越南还和欧盟签订了自贸易协议,该协议规定先取消对欧盟65%的进口关税,并在十年内,双方将消除货物贸易99%以上的关税,这对于越南企业打通欧洲市场无疑是个良好的契机。所以,国内橱柜企业纷纷在越南布局,以求最大的商业利益。

3.2.2中美贸易政策

1)贸易条款要求的提高

早在2010年,美国就正式签署了《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确定了在全美销售和批发的硬木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及刨花板等木制品的甲醛释放限量相关要求。

该法案的签署将提高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对中国的橱柜等木制品出口造成较大影响。

2)贸易出口税率的提高

在橱柜家具行业,美国发起过针对中国的木制卧房组家具的反倾销调查,以及目前正在进行中的针对中国的木制橱柜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加上目前美国的301关税,所有这些都大大限制了中国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迫使一部分中国企业迁移至海外投资设厂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

3.2.3国内政策

1)“一带一路”政策

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下,引进来与走出去成为常态,国家产能合作突破文化藩篱,为我国橱柜行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增加了我国橱柜产品出口销量;另一方面,国家大力投资“一带一路”建设,为橱柜家居企业提供了优越发展环境,同时也促进了橱柜家具类行业的转型升级。

2)“精装”政策

随着政府对精装房政策的推动,房屋全装修时代已经到来,精装房将成为以后房屋交易的主要趋势,这势必会对家装行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以专业家装公司为首的小企业将会受到严重冲击。

然而,对于全屋定制家居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和转折点,也为橱柜的销售铺就一个重要的渠道。目前,大多数家居企业在生产销售橱柜的同时,开始将重心逐渐向定制精装+个性软装迁移,这主要是为了迎合消费者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

家居企業通过全屋定制,一方面能够提高橱柜的营收,同时通过对客户需求的满足也能扩大自身知名度,从而间接提高企业的整体营收和净利润。

四.总结

总的来说国内则侧重于功能(智能)性和适老化,从近几年国内家居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来看,橱柜的销售和盈利呈增长趋势,尽管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但部分家居企业还是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以保证利润的增长。

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内对外“一带一路”和对内“精装”政策的全面实施,都将促进橱柜家具在国内外的拓展与发展。(文章来源:中华橱柜网)

现状发展分析研究论文 篇3: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发展现状与分析研究

摘   要:主要分析了我国国产仪器的优势与不足,剖析了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此外,结合第二十九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上新型产品的技术特点给予归纳,并对仪器技术方面的发展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国产仪器;微小化与集成化;可靠性;仪器仪表

第二十九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提供了一个展示企业文化、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绝佳机会。因此,展品通常代表了企业最高的技术能力,反映了真实的业界研发与工艺水平,近万件展品自然是分析仪器现状与发展的绝佳素材。

1    国产仪器的优势

1.1  常规测量仪器测量水平差距小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41研究所年夫顺研究员在“工业强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做了《关于科学仪器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报告,报告涉及国内外仪器参数,如表1所示。

其结果与以往用户对国产仪器的印象大为不同,国产仪器正在突破测量范围与准确度不足的窘迫局面,从表1的几种常规测量仪器来看,如微波测试仪器、毫米波测试仪,不难发现部分仪器测量参数已追齐国外尖端水平,原因必然是部分国产仪器企业掌握了核心测量技术与加工工艺。在技术指标达标的情况下,国产仪器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其订购周期、产品价格都会带来显著优势,将是国产仪器不断发展与壮大的根本。

1.2  良好的技术服务

通过走访国产仪器的展位得知,国产专有仪器在销售及售后服务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产仪器大多都有专业的售前工程师负责选型,售后工程师负责上门指导,长期产品跟踪,并且退、换货流程简短,服务及时,具有完整的售后服务。进口专有仪器设备通常要订货,从加工到海运,一般要通过专业的代理公司才能有比较良好的采购体验,然而,供货时间、商品因中间环节的附加费用等都很难让产品有性价比优势。

2    国产仪器劣势

实际上,我国仪器市场留给国产企业的份额极其有限。2017年,我国仪器仪表出口总额1 347.74亿人民币,进口总额1 103.90亿美元。在某些专有领域,进口仪器几乎100%,例如2016年成都质检院花费1 142万元采购12类仪器设备,全部采用进口产品。2017年,四川政府采购产品论证,96类仪器建议采购进口产品。这些案例都是政府采购仪器,虽然政策对国产仪器有所倾斜,仍然不能打破国产仪器市场占有率低的局面。

2.1  认知度低

国产仪器因前期起步晚,产品设计人性化不足、测量准确度不够、工作不稳定等各种问题,在用户群体中印象不好。并且,老旧工程师人员交替时,个人见解会有传承,使其效应持续发酵。此外,工业系统设计初期,一般为科学研究课题,仪器经费相对充裕,国产仪器设备很难被考虑为系统组建环节,在产业化阶段,因兼容性、技改等因素,国产仪器将更无机会取代进口仪器。例如展会中,聚光科技为一家分析仪器和环保监测仪器企业,研发的CEMS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水平业界领先,然而,通常调研初期,一般会将霍尼韦尔的产品为重点考虑对象,在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很难选用国产监测设备。

2.2  可靠性不足

现有阶段,影响国产仪器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可靠性问题。仪器仪表可靠性不足与我国可靠性工作起步较晚,欠缺验收标准与手段,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有关。在以往的调查中,从可靠性工程管理、设计分析、实验评价等方面对仪器企业进行调研,发现数据极其不理想,数据最高的可靠性工作计划制定与检查也仅为31.36%,环境实验中的强化实验更是低至2%[1]。

2.3  高端测量设备匮乏

高端设备研发周期长,技术封锁强等诸多原因使得企业很难短时间突破技术难关。例如光刻机有3万多个光刻零件,其中,70%为超精密级加工精度,含有30多万种测量参数,600多种超精密测量仪器,虽然研发投入较大,但目前的光刻机制造水平相当于2005年世界水平,滞后国外4~5代。此外,专用测量设备100%的禁运,也使引进的道路无法走通。

2.4  国家计量测试体系不完整

在展会高峰论坛上,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學的谭久彬教授提到了我国工业测试体系不完整的问题。计量测试体系以国家标准为源头,自上而下地传递到具体产品的生产工艺中,以德国为对比对象。我国工程参量为全领域参量,仅有80项国家基标准,而德国非全领域参量,其国家基标准为123项,加上没有专用计量仪器,导致大量传递链断裂,到厂级的计量仪器更加缺乏,测量值不能传递到产品,为产品与仪器的可靠性不佳埋下隐患。

3    国内仪器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世界电子仪器市场总量为400亿美元,其增长率为1%~2%,中国电子仪器市场在世界仪器市场的占比为10%,其市场增长率以每年5%的速度快速递增,中国市场是全球电子仪器发展的强劲动力。可以推测,国内仪器相关产业发展相对稳定,但国外仪器企业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我国,增加国产企业的竞争难度。

国家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加大了对仪器行业的支持力度,先后有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科学仪器开发重点专项(国家科技部)、通用测试技术预先研究项目等国家资金支持项目。进入“十三五”以来,在前期扶持政策继续跟进的情况下,国家又出台了《“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等政策,对仪器仪表行业予以扶持与鼓励。《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将极大地推动仪器行业的发展。国产仪器研发将继续受惠于国家政策,研发环境良好。

4    技术发展展望与建议

展品作为优秀的样本素材,不仅能洞察仪器行业发展问题,更能精准了解技术实现手段及其发展方向。下面通过典型的具体产品解析,分析及总结仪器的技术特点,将对传统仪器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4.1  微小化与集成化

测量单元微小化与集成化研究一直是测量领域研究的热点[2],如对流场的测量,体积过大的测量单元会破坏测量流场,不但会使测量不准确,还会导致原有流场畸变。再如,近年炙手可热的可穿戴设备,没有微小与集成化的技术支持也将无法实现。基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的器件具有体积小、惯性小、谐振频率高等特点,是实现微小化与集成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近四十年的发展,MEMS技术日趋成熟[3]。展会上,南京高华科技有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诺联芯电子科技公司等国内企业展示了基于MEMS芯片级测量单元及组件,例如高华科技的GM2000通用型加速度传感器芯片,嵌入了低功耗ASIC(0.5 mA)电路和温度传感器,采用LCC20陶瓷封装,兼顾了低功耗、温度补偿与可靠性封装的技术需求。

4.2  组合创新与兼容性

标准化对仪器产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目前有3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TU,对产业产品有相应的标准体系[4]。技术规范的标准化为单元组合、数据互联提供了可能,对于新仪器设备的研发,如果能从兼容组合角度着手,将是仪器研发创新的可选之路。展会上,巨高电子展示了一款手机热成像相机C1,可谓兼容组合的典范,质量仅为26 g的外挂摄像头通过TYPE-C接口挂接到手机上,即可获得0.1 ℃分辨率热感实时图像,可应用在电路板、线路老化、暖气漏水检测等场景,应用领域广阔,其便携性与兼容性的特点,在市场上成功地找到了切入点。

4.3  远程编程与在线监控

远程监控的技术迭代已维持多年,随着智能制造的概念提出及实施,其技术更新在持续深化。在展会上,光洋电子(无锡)有限公司推出了最新型的智能控制器SJ-ETHER系列控制器,均已配备以太网接口,支持EtherNet/IP、CC-Link IE Field Basic、MODBUS/TP协议,能够实现远程监控。更重要的是,还配备了KPP编程工具软件,支持梯形图式、级式、助记符式3种编程方式,可远程导入,极大方便了设计与维护。软硬件结合是测控的基本构成形式,然而,企业培养一个专业领域软硬兼顾的工程师投入的成本较大。可以预测,这种软硬结合的产品将是未来市场的主流。

4.4  多参数测量与应用

多参数测量在改变测量的基本思维,尤其在环境复杂、参数种类繁多的应用场合,如高性能的发动机装配3.5万个零件,20多万个待测量,如果每一个测量都需要专有设备,工作量不可估量。因此,多参数测量具有现实意义。展会上,多参数测量设备比较常见,例如湖南国瑞仪器有限公司推出的GRI-IAT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可以监测PM2.5、PM10、CO、SO2、NO2、O3、TVOC、温湿度等多种参数。此外,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例如苏通自控生产的电动执行器,在电机环节埋入温度敏感元件,对其实施高温保护,防止烧损执行器电机。可以预测,将来会有更多的传感器加入生产环节与产品中,使生产的可控性、產品的可靠性大幅提高。

5    结语

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无疑是一场仪器行业的盛会,是行业与技术发展的风向标,是寻求技术支持与交流的信息流,是宣扬企业文化与产品的大舞台。特别感谢樊尚春老师百忙之中特意提供展会信息,不仅获悉仪器发展动态,也更高效地积累了众多产品资源。此外,了解仪器发展的制约因素,会为科学研究方向提供思路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朱嘉伟,李   骞,高   军.我国仪器行业的可靠性工作现状分析[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5(1):61-65.

[2]金国藩,周兆英.仪器仪表的微小化、集成化和智能化[J].现代科学仪器,2000(3):7-8.

[3]宋   宇,张海霞.微电子机械系统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IEEE MEMS 2018国际会议综述[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8(2):372-378.

[4]段华威.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的重要性[C].//杭州:第十二届中国标准化论坛,2015:4.

作者:王雷涛 李兵

上一篇:法院管理社区思考论文下一篇:稿件采编电视新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