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现状分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农村金融是决定河南省这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河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随着国家和河南省对农村金融的重视,许多优惠政策不断实施,农村金融取得了新的成绩。本文通过对选取的一些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而且农村金融供需失衡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村金融现状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农村金融现状分析论文 篇1:

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分析

摘 要: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就更需要农业信贷的相关支持。农业信贷支持力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

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中现有的金融体系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相关的信贷工作,以及有些规模相对比较小的保险业务与资本市场。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数量庞大的国家,因此,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在是我国金融市场中占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与之相呼应的是我国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也是全国金融监管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内容,因此,只有在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完成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只有一个完善的弄粗金融监管体系,才可以促进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通过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对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系统中:往往所使用的是以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的主体、以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农业发展银行作为辅助金融体系、邮政储蓄银行以及一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有益补充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这样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时间不长,在一些方面上还不够完善,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显著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上:

一、农村信用社。

农村信用社可以说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支持的主力军。虽然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这么重要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着其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且影响到了自身的发展和对农促经济发展的支持。(1)农村地区现有的农村信用社的在其自身的体制建设上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单单仅从信用社的股权关系来观察,就可以发现:农村信用社的股权关系,从经济学角度的理论上来讲:应该是实行自下而上的经济控制权,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当中,农村地区的信用社实施的是自上而下的一种控制方式,这样的股权控制运行模式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股权控制权相互之间不符,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相反对立的。(2)信用社的产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社在成立初期的时候,所设想的模式是:参与到农村信用社的社员,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权利可以参与到对信用社工作的管理当中来,而实际情况往往是不一样的,农村信用社中的社员更关注的是关注信用社如何进行分红、信用社的盈利金额是多少,甚至有的是想通过自身的农业户口,得到国家针对农业发展的一些相关优惠贷款。这样的运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信用社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把政府推向了前台,有些时候需要为信用社承担相应的风险。(3)在广大的农村信用社中出现了非农化倾向。农村信用社在刚开始成立的时候,所确定的主体是广大的农民,并且为广大农民的经济发展服务。但是发展到今天,情况却出现了有所改变,在农村信用社的股东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公职人员、信用社的自己职工等,而作为农村信用社主体的广大农民群众却被排除在了股东的范围之外。这样长时间的发展下去以后,广大农民将会出现被越来越边缘化的情况,事实证明了,要想有效的保证农村信用社农业化,最重要的的一个举措就是要切实实现股权结构的农业化,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才有可能实现我国广大农村信用社向着农业的方向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是以农村金融主体的形象展示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的心中,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之内,中国农业银行做为一个企业,它的性质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其相关的经营目标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调整,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最近的十年之内,中国农业银行逐渐的淡出广大农村地区的相关金融市场。一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其金融机构发生了大量的收缩,自从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中国农业银行就开了开始大幅收缩农村地区的县及县以下相关金融机构,这样就导致了中国农业银行的目标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做法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了;二是扶持农业的相关力度逐渐的被消弱了下来。由于中国农业银行最终是定位于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质要求致使中国农业银行,将其大量资金涌入了那些风险更小、利润更大的各种城市产业。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属于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主要目的就是更好的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突出的表现为:(1)非效益经营开始显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展到目前为止,在其经营的相关理念上、在其管理的模式上、在其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都已经无法跟上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了,在加上字啊一定程度上,各级政府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干预行为导致了其经营成本的不断攀高现象;(2)考核机制在金融有效性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目前农业发展银行首要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是银行的相关经营成本、银行的盈利等方面的账务没有能够很好的做到有效的评估,并且对其进行正确的核算。

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全国的很多地区都有它的分支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有着庞大的金融机构数量。因此,在农村地区在吸收存款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邮政储蓄银行从其自身的要求来讲,原则上是不发放贷款,邮政银行将其吸收的来自广大农村地区的存款一般上存到中国人民银行,而中国人民银行对资金的贷放基本上都放在了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

参考文献:

[1] 江美芳.“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D〕.苏州大学,2003年p12-19.

[2] 李爱喜.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基于“三农”视角的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5)p44-46.

作者:卢星辰

农村金融现状分析论文 篇2:

新形势下河南省农村金融现状分析

【摘要】 农村金融是决定河南省这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河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随着国家和河南省对农村金融的重视,许多优惠政策不断实施,农村金融取得了新的成绩。本文通过对选取的一些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而且农村金融供需失衡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供需失衡 现状分析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金融是决定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河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也是河南省的一个棘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随着国家和河南省对农村金融的重视,许多优惠政策不断实施,例如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和增量奖励等政策,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农村金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出现。那么,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现状究竟如何,过去那种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状况是否扭转?搞清楚当前形势下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的具体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对河南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刺激内需、以及保持河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通过选取样本进行实地调查,并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收集数据,进而对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进行分析。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为准确了解当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的现实情况,我们在淮阳县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和经济发展状况分别选取了郑州市、信阳市的、商丘市、三门峡市、新乡市的下属县进行了一定数量的农户调查,以期比较全面地揭示当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的统计,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和图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此次调查主要是由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完成,尽管事先给学生做了培训,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户的人均年收入偏低,样本的收入构成不太理想。原因一是受本校学生来源构成的影响,二是受访户在涉及收入这个较为敏感的话题时有意降低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

二、农村金融供需状况

通过对选取样本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对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而且农村金融供需失衡又出现了新的特点。

1、供需总量失衡

供需总量失衡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供求缺口巨大和金融机构农村存贷差额巨大两个方面。

在农村金融供求缺口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被问及有借钱的需要上80.77%的受访户有借钱的需要,82.06%的受访户认为所在地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自己的金融需求。15.38%的受访户所在地周围没有正规金融机构。85.9%的受访户的借钱需求是通过亲戚朋友这个非正规金融渠道,只有24.36%的受访户的金融需求是通过农信社满足,3.84%的受访户的金融需求通过农业银行满足,而只有7.18%的受访户的金融需求通过其他正规金融机构满足(这个问题是多项选择,因此百分比之和不是100%)。被调查农户对银行业机构的贷款服务满意度不高,借贷的高利率和高门槛是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受调查农户中认为金融机构“办理贷款程序和时间简便”的只占21.24%。由此不难发现,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的覆盖面和金融服务远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

在金融机构农村存贷差方面,2000—2008年金融机构农村存贷差变化如图2所示。

由图2不难发现,金融机构农村存贷差自2000年以来呈逐年增大趋势,尤其是2004年以后,存贷差更是急剧加大。

2、资金用途失衡

资金用途失衡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供给与农户金融需求出现用途上的错位。

农户的收入水平不同,对农村金融服务的种类也不同,因此其金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调查发现,农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依次为生产贷款、存款、生活贷款、助学贷款、通存通兑业务、扶贫贷款、汇款、银行卡,其中生产用途如买种子、化肥、养殖、牲畜等,占31.85%;其次为子女上学、婚丧嫁娶等,占16.83%;消费用途,盖房子、买电器等,为7.07%;看病,占4.87%;经商,占39.38%。而对代收代付、代理买卖各类证券、保险、个人理财业务、外汇业务等需求较小,需要这些业务品种的农户比率不足受访农户的4%。因此,农户资金的用途仍主要在生产、经商方面,消费用途和看病上相对较少。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生产是低收入农户的必须,经商是高收入农户的资金用途。看病不是不需要钱,而是很多农户由于看不起病不到不得已就不看病。

现有县、乡、村的商业银行、农信社和邮政储蓄机构一般都仅仅提供基本的存贷汇服务,而且大多数金融机构“惜贷”,2009年农信社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97.87%。农村金融供给明显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除存贷汇以外的金融业务覆盖率较低,县及县以下地区对住房和汽车等生活贷款、助学贷款、银行卡等业务的需求较大,但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农村银行业网点不足20%;二是村一级由于缺乏银行业网点,当地居民和企业难以享受到便捷的服务。据调查,行政村中设有的网点多为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网点,一般只能办理存款,汇兑,代收税费、代付粮食直补资金等业务,农民和农村企业需求最大的贷款业务无法在村一级的银行业网点办理,更难以获得其他金融服务。

3、资金额度和期限失衡

由于当前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农村金融需求结构上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金融需求在资金额度、需求时间和需求期限等方面的分散性和不固定性。一般来讲,基本生产性需求,如购买化肥、农药、种子等的资金需求,需求时间相对较为规律和固定,资金额度相对较小。而子女上学、盖房、医疗卫生等基本生活性需求在农户金融需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需求时间极为分散和不固定。调查结果显示,在农户生产性需求中,5000元以下的占比76.67%,10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3.33%,在生活性需求中,10000元以上的仅占12.75%,5000元以下的占87.25%。而在消费性资金需求中,1000元以下占15.15%,1000—5000元的占比为60.61%,5000—10000元的占18.18%,10000元以上占6.06%。而在贷款期限中,选择3年以上的占6.41%,1至3年的占34.62%,半年至1年的占比为29.49%,半年以下的占29.48%。因此,农户所需小额贷款数量较大,1至3年的期限最多。当然,由于本次调查人均年收入较高的样本所占比例不大,可能会影响数量和期限的统计结果。而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一般仅提供大额信贷。小额信贷比例又小而且要求较高。如额度一般都在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大都需要农户联保或抵押,贷款期限一般都在1年以下。因此,不难看出,农村金融的供给相对于需求在额度上和期限上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

三、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失衡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失衡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供给的数量、结构和质量等满足不了农村金融的需求。其根本原因在于现代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与当前农村经济的特点不一致。

当前河南省农村经济的特点主要有:第一,农村信贷需求主体(农户)数量庞大,信贷需求规模及经营规模小,空间上高度分散,因而数量小而交易成本较高。第二,农业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组织化程度弱,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较低,因而收益率相对较低。第三,农业生产有很强的自然依赖性,自然风险较高且不可抗力,而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又使农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风险。因此风险较高。第四,农村地产和房产等不动产产权不明晰,农户自我发展和积累能力弱,他们拥有的有效资产和抵押品严重不足,而信用体系建设又十分落后,因此信用缺乏有效保障。第五,由于交通运输、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医疗、养老、教育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水平和服务效率低下,潜在支出较多,因此容易出现偿还困难。而现代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金融机构都追求安全、流动、盈利性的经营原则。与城市业务相比,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农村金融业务收益不能完全覆盖风险。这与商业化金融机构经营原则相矛盾。因此,金融机构收缩农村市场是金融资本在追逐高额利润的商业思维下的合理选择。

为此,如何通过一些政策措施解决现代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与当前农村经济的特点不一致是从根本上扭转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关键。因此,应该加大“三农”投入,转变农村生产方式,分散农业风险,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大力提高农民收入等,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变当前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的痼疾,吸引现代金融机构返回农村市场,发挥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推动河南省经济的持续发展。

(注:本文系2009年河南省政府决策课题“扩内需、保增长形势下的河南省经济持续发展研究”(B395)和河南省社科联课题“新形势下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调查和分析(SKL-2009-3076)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骆波:河南省金融业发展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6).

[2] 赵书茂、张秋云、王仕豪: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7(6).

[3] 郑鑫: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村金融发展对策——以河南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1).

[4] 许庆建:论河南中部崛起的金融战略[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1).

[5]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作者:党明灿

农村金融现状分析论文 篇3:

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农村建立由国有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金融互助合作社等组成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是解决农村资金缺乏问题、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有效方法。

【关键词】 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一、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

(1)现有的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缺陷。在农村,主要的金融机构有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但它们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满足农村的需要。农村信用社是覆盖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由于资金实力比较弱,对农村的信贷能力也呈现弱势。邮政储蓄也没有发挥其投资融资的作用。(2)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与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存在矛盾。一是农村金融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现在农村的经济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简单的耕作向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转变,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农产品也从简单的糧油作物向多种经济作物转变。二是农村金融无法满足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农村都在向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转变,发展高效、环保的现代农业,进而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增加农业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效益。但是,农村的自有资金规模小,无法自给自足地完成所需的基础建设、技术改造以及日常经营,这些都需要金融服务扶持,大多数乡镇企业没有得到对应的专业化的金融服务。(3)非正规金融大量存在。非正规金融是和正规金融相对应的,指游离于现行法律制度以外的边缘性的金融行为。农村的非正规金融一般依靠地缘和血缘关系维持,利率由借贷双方约定,交易自由,不受法律监管,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农村的非正规金融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不利于中央的宏观调控。

二、农村金融相关理论研究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休·帕特里克针对农村金融提出过两种模式:需求追随模式和供给领先模式。需求追随模式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主体会主动对金融体系提供融资和服务,金融体系会不断完善,金融体系也会反作用于农村的经济增长。其传导机制是:经济增长—金融需求增加—金融机构扩张—金融体系完善—金融资产多元化—金融服务多元化—经济增长;供给领先模式认为,完善的金融供给能刺激金融需求增长,从而拉动投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传导机制是:金融机构完善—金融资产多元化—金融服务完善—金融需求增加—投资增长—经济发展。信贷补贴论认为,农村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制约了经济发展。农业本身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缺陷,商业银行一般不把农村作为目标客户。为了缓解农村资金紧张,国家应该给农村注入政策性资金,建立非盈利性质的政策性银行,满足农业和农村的资金需求。农村金融市场论认为,农村金融的外部依赖性高导致了其不良贷款率偏高,低利率阻碍了人们向金融机构存款,从而抑制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排除政策性的金融市场扭曲。因此应该实行以自由竞争为主的农村金融改革。

三、应该采取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1)增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今后发展的定位应该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要任务,面向“三农”,建立政策性金融为主、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政策性金融机构。(2)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扶持农村金融建设。农业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可建立独立考核机制,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抓紧出台对涉农贷款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中长期信贷支持的办法,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3)扶持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加快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农村微小型金融组织可通过多种方式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参考文献

[1]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巩云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作者:祝伟杰

上一篇:网络财务内部控制论文下一篇:农村金融发展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