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民主素养现状分析论文

2022-04-27

摘要:党政机关党内民王是党内民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合肥市党政机关在发展党内民主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党员民主素养现状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党员民主素养现状分析论文 篇1:

提高党员民主素养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党员的民主素养是指广大党员通过民主教育、民主实践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其民主素养是影响党内民主实现和发展的基础因素。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党员民主素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党员民主素养对于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意义

党员的民主素养影响广大党员对党内民主的认知和评价。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党员当家做主,拥有和行使对党内事务的最高、最终权利。但这种权利要在党内实际政治生活中行使。不仅需要完善的制度、程序加以规范和保障,而且需要党员主体意识的觉悟和强化,要求党员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而党员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是同其对党内民主的认知和评价紧密相联的,只有广大党员对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性、必要性具有高度认同,能够正确认识、看待党内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维护和正确行使自身的民主权利。党员对党内民主的认知和评价,既取决于党内民主的实际发展水平,也同党员自身的民主素养密不可分。因此,从根本上说,党员的民主素养影响党员对党内民主的认知和评价,影响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热情和动力,从而也影响党内民主的健康深入发展。

党员的民主素养决定党内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民主以理性为前提,要求其成员具有参与公共事务的基本能力。充分行使党章赋予的各项民主权利,不仅要求健全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机制,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基本权利,也要求广大党员具备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素养,如对党内信息的归集、分析、运用能力和在党内事务上的表达、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党员的民主素养和党内民主发展水平是正相关的关系,党员的民主素养越高、参与能力越强,党员的参与越充分有效,党内民主发展的水平也越高。

党员的民主素养关系党内民主的发展进程和路径选择。党内民主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关键性建设,对于促进党的团结统一、激发党的创造活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必须看到,党内民主这种功能作用不是必然产生的,党内民主生活作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其发展受到整个政治生活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脱离实际发展党内民主,其结果必然是不全面、不系统、不稳固的。历史经验表明,一旦把党内民主推向极端并使之简单化,党内民主对党的建设和发展,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因此,发展党内民主,需要从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出发,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出发,从党的建设的实际状况和党员的民主素养出发,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发展路径,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加以推进。

二、党员民主素养的现状及原因探析

从目前党内民主的政治实践来看,党员的民主素养与推进党内民主的时代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是党员的主体意识需要增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党员思想日趋活跃,对党内事务的关切程度和参与要求越来越高,主体意识有所增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党员未能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权利,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不愿主动参与党内事务,不能独立发表意见,不会维护自身权益,不敢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实行监督等情况依然较为普遍。二是正确的民主观念有待形成。党员的民主观念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有力支撑。目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于发展党内民主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化。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的党员也还存在一些顾虑和模糊认识,比如,扩大党内民主,会不会引发党内元休止的争论,影响党的团结统一?发扬党内民主,会不会影响党的领导机关的权威和领导者个人的威信?等等。在这些方面,都需要加以澄清和解释,进一步统一思想。三是党员的参与能力需要提高。就目前党内民主参与现状来看,党员民主参与意识发展较快,但总体参与水平不高,且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差异较大。

党员在民主素养方面存在差距和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较晚,传统的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仍然挥之不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党员民主意识、民主思想的发展。二是传统文化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诸如等级观念、忠孝观念、权力本位、宗法思想等对党内民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三是党内民主的实践存在缺陷。从历史和现实看,在党内民主的实践中,往往是强调纪律和服从多,强调民主和自由少,加之长期以来党在政治体制上实行的是高度集权、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党员对党内工作积极参与的热情受到抑制,主体意识趋于淡化。四是党内民主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主要体现在实体性规定多、程序性规定少,对违反党内民主程序行为的问责机制尚未健全,影响了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提高党员民主素养的基本途径

在党内广泛开展民主教育。加强民主教育是提高党员民主素养的重要途径。要把民主教育作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民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章程规制,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使广大党员对党内民主的认识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全面、运用更加自觉。在党员领导干部中,重点进行民主集中制教育。重点解决一些领导干部民主意识淡薄、忽视党员民主权利的问题。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发展党内民主的能力。

组织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民主实践。党员民主素养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说要靠党内民主的实践习得。要进一步优化党内民主生活环境,鼓励广大党员按照正常的组织程序,积极发表不同意见,坚持用民主的方式处理党内思想理论上的分歧,努力营造敢说真话、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提高党内事务的透明度,做到重要情况党内先通报,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需要决策的重要问题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动员。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改革相关程序,通过具体制度和程序的建立,为党员主体权利的行使提供多维、多样的信息平台和参与渠道。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活动载体。积极开辟畅达意愿的渠道。通过落实党内信访工作责任制,设置意见箱、电子信箱,开通热线电话、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系统、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方便党员反映情况、表达意见。

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规范、完备的党内民主制度是提高党员民主素养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党内民主的规章制度,必须认真抓好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党内纪律和党内法规,加大对违反党内民主制度、程序的组织和个人问责的力度,切实提高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机制,既明确党员享有哪些民主权利,也明确规定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程序和方式,以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具体措施,使党员各项民主权利得到充分的、正确的行使。根据党内民主的实践和发展,改革完善党代会、党委会、党内决策、党内选举、党内监督、党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增强制度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袁 文

作者:杨中华

党员民主素养现状分析论文 篇2:

积极推进机关党内民主建设

摘 要:党政机关党内民王是党内民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合肥市党政机关在发展党内民主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进一步发展党政机关党内民主,还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把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作为推进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前提;要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作为推进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本;要把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作为推进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党员主体地位;党员民主权利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当前,无论是从党的自身建设要求来看,还是从人民民主发展需要来看,都已经把发展党内民主这一重大课题摆到了全党面前。党政机关党内民主是党内民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现状,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途径和措施,笔者于2009年集中在安徽省合肥市及所属庐阳区、肥西县开展了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情况的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讨论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进行。分别在市直、区直、县直机关召开了座谈会,调查对象涉及市、区、县直机关不同部门、不同年龄、不同党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级的党员。设计了有关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调查问卷,发放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3份。本报告主要根据座谈、访谈和问卷统计结果,就合肥市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概述和分析,并对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近年来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合肥市党政机关自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包括加强党内民主建设。通过加强党内民主教育、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等基本措施,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实践,使机关党内民主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党政机关党员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合肥市党政机关在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的同时,紧紧围绕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的创新活力,不断加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方面的教育。各党政机关党组织把《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作为党政机关党内民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党员权利和义务教育统一起来,把提高党员主体意识作为推进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增强了党员的主体意识,提高了党员的民主素养。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近85%的人对党员基本权利的内容非常熟悉或基本了解;86.9%的人熟悉和了解《党章》规定的党员“八项权利”;50.5%的人认为自己对党内生活的参与是“积极主动、热情很高”的;69.6%的人表示在党内会议上会“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现在对落实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比以往更加重视。所有这些,为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制度逐步完善

发展党内民主,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合肥市党政机关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中,在注重加强党内民主教育、提高党员民主意识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在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使机关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得以完善。

1 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知情权是党员最基本的民主权利。目前,在党务公开方面,合肥市党政机关基本上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各机关党组织正在为建设“阳光党务”而努力。他们按照“凡与党员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及党员群众关心的党内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在研究决定之前,都要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公开,广泛听取意见”的基本要求,结合建立和完善“党内重要事项通报制”、“党内重要事项研讨制”、“党代表或党员听证制”、“党员意见征集制”,以及适当扩大各级党的代表大会会议文件征求意见稿的征求意见范围等,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按照“目标任务常年公开,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步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党务公开栏、各种党内会议,以及现代化网络办公设备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党务公开的形式。

2 进一步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党员的民主选举权是党员“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权力”。合肥市党政机关党组织将改革选举制度作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突破口,通过保障党员“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权力”来促进党内民主获得实质性的进展。2007年合肥市党政机关党组织成功完成了换届选举。在选举的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公推直选”制度,扩大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的范围,改革和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尝试建立科学民主的选举程序,从而保障了党员的选举权。

3 进一步完善意见表达机制。党员能否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是党员参与权落实情况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合肥市机关党组织在制定本部门和单位的各项具体规章制度、年度计划、学习活动安排时,坚持通过各种方式自下而上地广泛征集和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并对其中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加以吸收;许多机关党组织还实行了“一把手”或领导班子成员与普通党员“定期见面会”、“不定期接待日”等制度,以及通过没立意见箱、“领导专线”、“网上留言”等渠道和方式,及时了解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党员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从而保障了党员的参与权。

4 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党内监督是党内民主的重要表现。党员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是党员民主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合肥市党政机关将党员监督权的落实作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很多部门和单位一方面不断完善“党内报告制度”,通过机关党组织向党员大会定期报告工作等方式来加强党内监督;另一方面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通过进一步完善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勉、民主生活会、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工作等途径和方式,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督合力,增强了监督的实效,从而保障了党员的监督权。

(三)党政机关党内民主途径不断拓宽

合肥市一些党政机关党组织在强化党内民主教育、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同时,还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积极探索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途径和方式。庐阳区通过试行机关党员首议制,进一步探索落实党员知情权的新途径。区机关按照“重要文件党内先传

达、重大事项党员先知道、重大问题党员先讨论、重大决策党员先行动”的“四先”要求,对事关党政机关发展大局的重大事项以及党员、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征集和听取党员的意见建议,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有力地推进了区机关党组织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目前该区正在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该区机关实际的“首议制”实施办法和程序,推动该项制度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部分党政机关党组织在换届选举中尝试引入竞争机制,采用“见面活动、竞选演说、责任承诺、接受咨询”等竞选规则和程序,使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年轻有为、热心党务的同志通过参加竞选走上机关党组织领导岗位。有的单位正在试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职位竞争上岗制,使机关的优秀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通过公平竞争走向领导岗位,大大提高了党员的工作热情、政治感情和民主激情,对推进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党员民主权利意识仍较淡薄,党内民主建设缺乏思想动力。随着党内民主建设的加强,机关党员民主意识不断提升,但与机关党内民主建设对党员民主意识的要求相比,部分党员的民主意识仍显淡薄。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尚有51.9%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党员是党内权力的主体”。在座谈和访谈中,部分党员对于党员的知情权、选举权、参与权、监督权了解的并不是很多,而对于党员的其他权利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都表明,部分党政机关党员的民主素养还较低,对自身的民主权利认识不够,维护或行使民主权利的意愿不强;一些党员的民主意识淡薄,实现自我权利的信心不足,顺从、依赖、附和心理比较严重;在一些党内活动中,“不敢讲话”、“不讲真话”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就使得党内民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主体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2 党政机关党内民主氛围不浓,党内民主建设缺乏良好的民主环境。党内民主的发展离不开民主的环境和氛围。然而,在当前的党内生活中,很多党政机关都还没有真正形成良好民主的环境和浓厚的民主氛围,主要表现为:有些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对党员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尊重不够,在党内生活中忽视党员的意见建议;在党内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上,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也不是真心实意地想让普通党员或代表真正参与进来;有些领导虽然嘴上大讲“民主”、“平等”,但是心里还是对“不同意见的党员”持抵触和反对情绪,甚至对勇于批评和敢于监督者进行打击报复。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民主意识的增强和民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

3 机关党内民主制度落实不到位,党员民主权利缺乏有效保障。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制度是关键。如果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或虽然建立了各种制度,但不能得到很好地遵守和执行,党内民主建设也就会失去有效的制度保障。问卷统计结果显示,49.1%的被调查者认为“党员行使权利缺乏有效保障”是当前发展党内民主的首要障碍;74.9%的党员认为目前基层党内选举方式“需要改进”或是“应当改革”。当前虽然很多党员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党内民主制度执行不到位,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只能处于“应然”状态,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4 党内监督仍是党内民主建设的薄弱环节。党内监督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党员民主权利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也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机关党内监督仍较困难,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仍较突出。在党政机关监督体系中,“一把手”的绝对权力导致普通党员面对“一把手”时往往处于“想监督而不敢监督”、“敢监督而监督不了”、“监督了又被‘打击报复”’等多种困境之中,这就严重挫伤了党员监督的积极性,使不少党员丧失了监督的信心和勇气。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24.4%和33.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在党内会议上不“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主要是基于担心“会受到孤立或报复”和“领导人不喜欢听到不同的意见”的考虑。

(二)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 传统政治文化和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缺乏民主传统,公民权利意识淡漠。长期以来,“官本位”、“家长制”及其延伸出来的“唯权唯上”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都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也影响着党内民主的发展。正是这些传统政治文化和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使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民主观念,在党内生活中习惯于被人们服从和附和,听不得“不同意见”和“不同声音”。至于一些普通党员,由于“等级”思想的影响,在党内生活中缺乏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敢提出批评意见,不敢亮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不敢讲真话、讲实话。

2 党员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尊重和落实。发展党内民主,最根本的就是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但是,从一些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看,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对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党员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党员民主权利也没有得到切实保障。长期以来形成的党员处于“被动”、“顺从”的“客体”地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党员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尊重,党内民主建设也就缺少了主体保证。

3 党内民主制度可操作性和约束力不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党内民主制度,内容涉及到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各个方面。但从制度实施情况来看,一些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缺少刚性约束力和强度执行力,极易在现实的党内生活中被形式化。特别是有些制度对于党员权利虽然做了规定,但是对于侵害党员权利的行为该怎样惩戒并没有规定;有些制度规定虽然在内容上有所涉及,但是过于抽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宏观指导多、微观约束少的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山。这一基本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一)把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作为推进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前提

“党内民主从本质上讲,就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①因此,在推进机关党内民主建设时,必须把尊重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作为重要前提。

1 建立健全党员主体意识和民主观念培养教育的长效机制。发展党内民主,应把增强党政机关党员主体意识和民主观念作为首要环节,通过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和实践锻炼使广大党员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形成“党员是主体”、“党内民主就是党员在

党内当家作主”的共识,从而增强主体意识和民主观念,为发展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一是要不断拓展和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各党政机关党组织可以通过党员学习日、“三会一课”、网络交流、专题讨论、党员和领导干部轮流上党课等途径和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和党内法规,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提高对党内民主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发展党内民主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二是要制定系统的学习规划,加强党内民主教育和培训。各级党组织应把加强党内民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把增强民主观念、提高民主素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把理论教育和实践养成结合起来,结合机关的实际制定出系统的学习培训计划。按照系统覆盖、重点突出、难点解疑的要求,组织编写党内民主知识学习材料,聘请有关专家为机关党员上党课、办讲座、做辅导,使党员牢固树立主体意识和民主观念。三是要建立考评制度,切实提高学习效果。各党政机关党组织应按照学习计划,定期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成效进行测评,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应把学习效果和年度评优联系起来,促使机关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重视党员的学习教育,提高学习教育的成效。

2 加强党政机关党内民主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党内民主氛围。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党员主体意识和民主观念的淡薄,都与党内缺乏良好的民主环境有关。营造良好的党内民主环境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条件。党政机关党组织应通过不断优化党内政治环境,逐步清除“官本位”、“家长制”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营造平等、民主的良好氛围。要克服“党内民主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错误想法,把党内民主环境建设与党员民主素质的提高、党内民主制度的落实以及党员各项民主权利的保障等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学民主、讲民主、建民主”的良好氛围。

3 多方打造平台,为党政机关党员提高民主实践能力创造载体。广大党员只有具备一定的民主能力特别是民主参与能力,才能在党内选举、党内监督等现实的民主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实践表明,实践锻炼是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和培养党员民主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在提高党员民主能力方面必须多方打造实践平台,为党员提高民主能力提供具体载体和空间。一是应重点抓好“民主生活会”、“党员议事会”、“党员听证会”、“党员代表大会”、“党员民主评议”等党内民主会议或活动,提高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党员在这些会议或活动中的作用;积极推进“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党内选举形式的试验、改革、拓展和完善,引导和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增强主体意识,强化民主观念,提高民主能力。二是应高度重视党员代表在党的日常生活和党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让党代表定期开展一些调查、督察等活动,建立与地方党委及其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及时传递党情民意,充分发挥其在党内重大决策过程中的参谋作用。三是应发展和创新领导接待日、网上沦坛、网上党课、党员讲座等活动方式和载体,疏通党员合理诉求的表达渠道,形成点对点、点对面的多种信息流,对党员反映的重大问题、提出的重要意见建议,要认真办理和及时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作为推进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本

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程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的首要标志。加强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根本,不断完善和落实党内各项制度,为党内民主建设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

1 把落实党内民主制度作为推进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制度建设,我们党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事实上,党员民主权利得不到很好落实,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没有制度,而在于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因此,不仅要继续完善和创新党内民主制度,更要抓好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以确保党员各项民主权利的落实。各党政机关党组织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把原因和责任全部归咎于党内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推脱心理”和一切都等靠上级党组织决策决定的“依靠心理”,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合党政机关实际的推进党内民主的具体途径和形式;各党政机关党组织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还要深刻认识落实党内民主制度对于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制度的落实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保障党员各项民主权利的落实。

2 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推进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本质要求和前提条件。在推进机关党内民主建设中,应以党务公开为重要突破口,不断提高党务公开的质量,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为发展党内民主奠定基础。一是要扩宽公开内容。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实事求是、面向基层、内容真实、结果客观”的原则,切实实行党务公开,充分保证党员的知情权。各机关党组织除了应将党组织设置、班子成员分工、重大决策、廉洁自律、考核奖惩等基本情况及时公开外,对广大党员普遍关心的党内热点、难点问题,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的重大事项,关系到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等,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应及时公开,并注意更新,保证党务公开“常态化”。二是要规范公开程序。各党政机关党组织应按照“事前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公开、民主讨论,结果公开、接受监督”的程序,将党务公开贯穿于党内重要事务的酝酿、决策、实施的全过程。在法纪许可的范围内,把“公开”渗透于权力运作的诸多环节中,贯穿于党内权力运作的方方面面,提高党员在党内民主决策、权力监督中的积极作用。另外各机关党组织应不断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和反映制度,疏通和拓宽渠道,使党内重大事情能够在党内及时传达,让党员优先知道,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三是要创新公开形式。各机关党组织要以党务公开栏为主体。进一步利用好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信息平台,通过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电视专栏”、“领导热线”、“网络互动”、“专家解读”等栏目,采取“定期公开”、“定时公开”或“专题公开”等方式,及时向党员通报党组织对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情况,解答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项。

3 把加强党内民主监督作为推进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环节。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是机关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也是目前党内最难以监督的对象。只有解决对“一把手”和主要领导干部“监督难”的问题,才能使“党内监督”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党内民主具有现实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打造“全程化”、“全方位”的监督机制。一是要健全监督体系,畅通监督渠道。各机关党组织要在认真

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和《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的基础上,以形成“上下结合、内外相济、纵横交错、多元并举”的监督体系为目标,在党内民主实践中进一步增强民主生活会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党建目标管理制度等党内监督模式的效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机关主要领导承诺公示监督、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建立并认真执行领导千部引咎辞职和罢免制度,在制度上确保党员的监督权。二是要加强责任追究,提高监督效果。要明确界定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加强责任追究,制定具体的责任追究程序和处罚范围、程度和方式,对于严重侵害党员民主权利的领导干部,以及因独断专行导致决策错误而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都要坚决予以处罚。要努力形成党内监督的浓厚氛围,构建党内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以强化监督责任,提高监督效果。三是要明确监督职责,形成监督合力。要强化党员群众的监督。形成上级监督、集体监督、党员监督、群众监督的合力机制。要强化大众传媒监督。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纪检监察机关应利用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和保密性强的特点,建立党员反映意见和举报党内违法乱纪行为的网站,畅通党内交流沟通的渠道,为党内民主建设提供新的途径。

(三)把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作为推进党政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

决策民主化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决策过程中注意发扬民主,努力使决策体现最大多数党员的意志、愿望和要求,才能充分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才能逐步实现党内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并最终在党内建立起充分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的民主化制度。

1 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为党内民主化决策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党内民主选举制度的完善,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充分实现,是党内决策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因此,党政机关党内选举一定要以最大范围和最大程度上反映党员意志为核心,不断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要从改革和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等方面入手,制定出一套党政机关党内选举的具体办法和程序。在党代表及党政机关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的确定上,要严格按照选举程序,充分发挥党员在推荐候选人、评议候选人、投票决定人选人员和监督入选人员的积极作用,使党政机关党内选举真正体现选举人的意志,真正选出广大党员信任和满意的党代表和党组织领导人,为党内民主决策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2 建立科学决策程序,最大限度地集中和反映党员的意见建议。党政机关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必须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坚决杜绝在党政机关内部个人或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的现象。各党政机关的党委、党组决定党内重大问题时,必须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民主表决。表决必须建立在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要在组织程序上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各党政机关党组织要重视专家分析、论证的作用,把决策咨询制度作为实现党内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障;还要建立和完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决策和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提高决策者的责任意识。

3 建立科学民主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促进党内决策民主。在现行领导体制中,党内决策是否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下部的民主素质。因此,能否选拔出民主素质高的领导干部就成为党内民主决策乃至整个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完善民主推荐制度。采取党委提名、基层提名、群众提名相结合,署名推荐和无记名推荐相结合,投票推荐和谈话推荐相结合,集中推荐和平时推荐相结合,多轮推荐和多层次推荐相结合,把干部的推荐权交给党员和普通群众。二是完善民主测评制度。在公推公选和领导干部换届调整的过程中,要把党员群众对拟任候选人的民主测评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把测评分值作为选任分值的重要部分计人总分,使党员民主测评的结果成为干部能否被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三是完善民主考察制度。在组织实施考察中,要把党员干部的民主作风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采取一岗多人的差额考察、任职时空上的延伸考察、各方面考核结果综合运用的多元考察等办法,及时在机关党内公开考察信息,公布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能否任用的重要依据,使民主考察制度成为促进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身民主作风建设的动力机制。

责任编辑:思 齐

作者:邸乘光 贾绍俊

党员民主素养现状分析论文 篇3:

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的致力之点

〔摘要〕 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需致力于以下三点:一要做到规划先行,从近期、中期、长期三个时间段去拟定党内民主发展的总体规划;二要推进党内民主发展的实践探索,主要是制定党内民主探索的实践标准,统筹解决党内民主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规避党内民主实践探索中的错误倾向;三要从根本性制度层面强化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建设,主要是完善党内直接民主制度和间接民主制度,建构党内权力的民主化配置与运行制度,健全党内民主发展的党规党法体系,构建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的指标与测评体系。

〔关键词〕 党内民主,致力之点,总体规划,实践探索,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必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笔者以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以下三点尤为重要。

一、拟定党内民主发展的总体规划

推进党内民主规范有序发展,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因此,研究制定党内民主发展的总体规划,是我们在推进党内民主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好的、事关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根据党内民主增量化发展的基本态势,可以从近期、中期、长期三个时间段去拟定党的十八大后党内民主发展的总体规划。

(一)近期发展规划。“近期”的时间跨度大体上应是从党的十八大召开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规划目标应是:扎扎实实做几件推进党内民主发展、提升其发展质量与水平的实事,努力营造党内民主大发展大繁荣局面。例如,要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各项要求制度化,使党员民主“权利”向民主“权力”的转化有权威的制度支撑;要扩大党内差额选举的层次和范围,深化党内各个层面包括竞选、直选、差选在内的竞争性选举;要研究如何将党员意志充分融合到党的重大决策之中的有效运行机制,增强党内重大决策形成中的民意基础等。

(二)中期发展规划。“中期”的时间跨度大体上应是从现在起到党的十九大召开,规划目标应是:着力形成党内民主发展的总体布局。根据党内民主建设的现状及趋势,党内民主发展的总体布局可以设计如下:以尊重与保障党员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和主体地位、实现党内权力的民主化配置及运作为主线,坚持党内民主党管、民主命运系于党的基本要义,深入贯彻党内平等、纪律、集中、公开、公正的原则要求,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科学发展为精髓,在纵向层面推进党内上层民主、中层民主、基层民主的全面协调发展,在横向层面整体推进党内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在硬件建设层面以党代会制度为核心全面推进党的委员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建设,在软件建设层面形成由党内民主理论体系以及党员的民主意识、民主习惯、民主作风、民主能力素养等共同构成的党内民主发展软环境,在外部关联性上实现以党内民主发展带动引领人民民主、社会民主发展良性互动局面,以使党内民主建设不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长期发展规划。“长期”的时间跨度大体上应是从现在开始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时,规划目标应是:在党内民主大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党的民主化”进程,并在党的民主化的总体要求之下使党内民主真正成为党的建设之主线、党的制度安排之中心、党的建设科学化之基础支撑。一般来说,党的民主的内涵和外延比党内民主要宽得多、广得多,“除了党内民主外,党的民主还包括建立党和国家、党和社会之间的民主联系以及吸引民众参与政党的活动等”。〔1 〕 (P195 )因此,所谓“党的民主化”,是指党在协调和处理执政以及领导活动中各种关系的过程中,使自身建设和自己的领导执政行为都不断实现民主化、科学化的过程。众所周知,党在执政和领导活动中主要涉及的对象是国家政权、人民群众、国家法律、参政党等方面,相应地,党的民主化也主要是在处理和协调这些方面的关系时的民主化要求,其主体架构应该包括“党内民主、党政民主、党群民主、党法民主、党际民主”等方面的内容。

二、推进党内民主发展的实践探索

我们党的党内民主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方政党,也不同于其他马克思主义政党。所以,其事先并没有已经设计好的发展蓝图和理论框架,可利用的经验及理论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党内民主发展是一个真正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也因此,实践探索就是党内民主发展的生命源泉,就是党内民主一切创新活动的逻辑起点。但综观近年来的党内民主发展实践探索尤其是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实践探索,许多并不是完全按照规范的路径和要求展开的,而是出现了靠想当然、自以为是、为出新而出新的局面,因此,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就应理性思考推进党内民主发展的实践探索问题。

(一)制定党内民主探索的实践标准。目前全党关于党内民主发展的实践探索尚没有一个统一性标准,这就难以避免各自为战。因此,必须尽快研究制定全党统一的党内民主探索实践标准,必须涵盖: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和贯彻党章,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等方面的内容要求。

(二)统筹解决党内民主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党内民主发展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多样,即使按照同样的标准与规范去推开,也需要直面许多不确定性的问题与困难。因此,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是党内民主实践探索中的常态。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有能力、有思路、有效能地去统筹化解它们。一要冷静分析,坚持已有经验与开放性思维相结合,理性剖析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二要及时、准确,选取最佳方案去解决问题;三要举一反三,当出现类似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如何应对。

(三)规避党内民主实践探索中的错误倾向。与任何政党的党内民主实践探索都不会一帆风顺一样,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探索也是充满坎坷的。面临坎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会时不时地干扰党内民主的实践探索进程。近来,干扰党内民主实践探索健康推进的错误论调就有所谓的党内分派论、民主亡党论、党内大民主论等等。党内分派论认为,党内民主的发展之路应如日本自民党的模式,使党裂变为不同的派系,以派系间的博弈过程间接被动地完成党内民主发展的各项任务;民主亡党论认为,中国共产党缺乏民主传统和驾驭民主的能力,发展党内民主只会使党丧失执政地位进而亡党;党内大民主论认为,党内民主应是完全的群众性、全党性参与型的民主模式,发展党内民主就不应设置任何限制,主张只要民主、自由,不要集中、纪律。应该说,在党内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同包括上述错误思想倾向在内的各种错误倾向作积极有效的斗争,党内民主的整体发展环境就会被“带坏”,健康良性发展的势头就会被严重干扰。因此,规避党内民主发展中的错误思想倾向,对于党内民主健康发展路径的维护显然是必要的和必须的。

(四)及时总结民主经验,完善民主理论。在党内民主发展的实践探索过程中需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及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完善相应的民主理论。这既是提升党内民主实践探索水平的必然归宿,也是党内民主发展壮大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总结党内民主发展的实践经验,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及时概括提炼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在探索党内民主发展道路上通过敢闯敢干、勇于尝试所提炼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同时,对于具有全面指导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好经验,可以依据一定的取舍标准与逻辑规程上升为新的理论,藉此丰富完善已有的党内民主理论体系。如此一来,有了鲜活经验和创新理论的指导,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党内民主发展的实践探索始终走在科学化的轨道上。

三、强化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建设

基于亨廷顿关于“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得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过程” 〔2 〕 (P12 )的判断,综合其关于“制度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组织和程序与其制度化水平成正比” 〔2 〕 (P12 )的结论,党内民主要获得确定的价值观与稳定性,同样要实现制度化。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就是要以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规范和保障党内民主良性运作的过程,就是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过程。

(一)完善党内直接民主制度。党内民主有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两种形态。党内直接民主所关注的是普通党员的利益诉求与意志表达,是普通党员的权力实现问题,是党员直接参与决定管理党内事务的制度化体现。完善包括党员大会制度、基层直接选举制度、党务公开制度等在内的党内直接民主制度,可以充分保障广大党员的政治权力,使党员可以凭借固有的政治权力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去影响党内权力的走向。为此,就应按照党的十八提出的新要求,切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同时,要特别注重“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

(二)完善党内间接民主制度。党内间接民主是通过党员选代表,以党的代表大会的形式来间接反映党员群众意志,进而实现党员当家作主的民主模式,党代表的权力来自党员的授权,党员将“权力”授予党代表之后,在间接民主层面剩下的就只有“权利”了,其影响党内权力的路径就是“用权利去制约权力”。完善以党代会制度为核心的党内间接民主制度,其对党内民主发展的内涵价值就在于,它以精巧的制度设计至少在形式上保障了党员的基本民主权利,从而为党员实现以权利去影响制约权力预留出充足的制度空间。为此,应按照党的十八报告提出的新要求、新精神,切实“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以此来完善党代会制度这一党内间接民主制度形态,为更好地实现党员当家作主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三)建构党内权力的民主化配置与运行制度。根据国外政党的基本实践,党内民主的引入及运行最重要的是要对党内权力的配置与运行产生实质性影响,使权力的运行更多更好地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更能规避权力过分集中带来的弊端。因此,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安排中,一个根本性的方面就是要切实建立起党内权力的民主化配置与运行制度,即建立起以党代会作为党内权力中心的权力配置与运行格局。具体设计是:实行党代会常任制,设立党代会的常设机构,使党代会作为党的最高权力中心不容置疑,明确党代会主要行使决策权;由党代会选举产生党的委员会、党的委员会选举产生其常委会作为党的决策执行机构,享有执行权;由党代会选举产生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为党的监督机构,享有专门监督权;党委与纪委都隶属于党代会领导,它们互相之间是平等的兄弟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样一来,在党内民主内在逻辑的导引下,以党代会为核心的党内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当分离的权力运行格局就建立起来了。这种权力运行格局的铺开,会大大改变目前存在的“由于党代会闭会期间党委代行党代会职权,行使党内决策权;党委本身是执行机构,自然行使执行权;党委对纪委进行领导,又控制纪委监督权,从而造成党委集党内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的高度集权状态”,促使党内权力运行回归到其应然的轨道上去。

(四)健全党内民主发展的党规党法体系。依法治国要求依法治党。依法治党就要致力于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核心的党规党法体系,使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领域和环节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与发展,从根本层面上讲也需要党规党法的权威支持。目前,支撑党内民主发展的党规党法多散见于相关文件中,专门性、系统性地去规范党内民主发展的党规党法极度缺乏,严重滞后于党内民主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推进这方面的工作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五)构建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的指标与测评体系。在当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背景下,党内民主建设与发展要走向科学化是不言而喻的。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是党内民主遵循客观规律运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党内民主建设的规律化。从结构上看,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是由若干符合客观规律和公认法则的指标支撑起来的。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测评,是规范保证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的必由之路。这尤其要在制度安排上予以体现。因此,在关于党内民主发展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规划中,突出对其科学化指标与测评体系的制度设计,越来越成为关乎党内民主科学发展的根本大计。

参考文献:

〔1〕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2〕 〔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责任编辑 孟永华

作者:张书林

上一篇:中韩服务贸易现状分析论文下一篇:创新理论的党组织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