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花开了散文

2024-04-27

栗花开了散文(通用11篇)

篇1:栗花开了散文

栗花开了散文

五月的一天深夜,妻子下夜班回来,进门就嚷嚷:“哪里香?莫非门口的桂花开了。”

我天天在家不觉得,妻子这一说,空气中的香气越发馥郁了。但仔细一闻,这香中夹杂着一股清涩的味道,自是与桂花沁人心脾不同。

我有早起的习惯。第二天一大早,东方刚刚打赤,我起了床。闲来无事,我绕着院子转了一大圈,发觉不知什么时候,院内散乱栽着的四季青开花了。树有高有矮,花却一律盛大,毛茸茸的,条状,花色雪白。清晨习习的风吹来,花枝招展,高高低低的起伏,好像白色的浪花簇拥。

不知怎么的,我仿佛一时间,回到了毕家岭。这个季节,正是毛栗花怒放的时节。漫山遍野的栗花,千篇 一律的绽放着,毛茸茸的,长条状,狗尾巴草弯着,似在向脚下的土地颔首。山风起了,花亭湖水泛起一波一波的浪花,白了头的浪花就像栗园里的栗花,前推后涌,气势磅礴。大日头底下,参天毛栗树都遮不了什么荫,倒是把日光切碎,碎成光渣子,尤其刺目。斑驳的光晕中,豆腐佬曾公、大毛爹、犬爷正在锄草。如果任由夏季的草疯长,九月份用长竹篙敲下的毛栗要费多少工夫去寻,——才能少些遗漏。就是这样,跳动和闪烁,在光与影之间的劳作。这就是我家里人的生活。

毛栗被称作铁杆庄稼,是最近的事。做伢的时候,只有大洼园有两棵毛栗。老干虬枝了,长在豆腐佬曾公的园头埂。中秋节临近,毛栗球咧开小嘴,露出红褐色的栗子。我们从树下走过,眼睛瞪得滚圆,生怕漏掉了草丛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抹曙色。我们那时候想吃粒栗子,就像80后的农村孩子想吃颗熟土豆。花凉亭水库(叫“花亭湖”是后来的`事)的水位是不固定的,雨水滥觞,被水吞噬的良田已迫近庙灵湾脚下。毕家岭的人仅剩山场了。毛头在自家的山地里栽下了第一排毛栗树秧。

风生水起。四处八道的库区的人们把山挖了。做成一级一级的梯地。打宕,培肥,安下树苗。毛栗泡桐似的往上窜。三年成林,五年挂果。毛头一计算,同样的面积,栽种毛栗,收成超过水稻。

冬天到了,山瘦水白。我和妻子刚刚给毛栗刷石灰浆水、松土、修枝归来,妻在锅上,我在灶下把火,偶尔对一下目光,又迅即分开。我们知道:毛栗的虫越来越严重了。栗园里的树成遍成遍的从根部齐刷刷的断了。豆腐佬曾公说:树怕成片。你们没看见,那断了的豁口,有一种蛆样的虫。我长90岁了,头一回见。

篇2:栗花开了散文

梦醒时分,推开窗户,

一股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

思绪,突然凝固在空气中,

我不知不觉地闻到了,一缕青春的味道,

在一个漫长的季节等待中,

好似看见了一个从前的她,一个青春四溢的`影子,

仿佛从醒来的梦又走进了另一个梦里,

我隐约听到,从山坳深处传来一首熟悉的歌谣,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芽”。

一种久违的等待,我看见你躺在绿色的怀抱里,

象一个睡美人,绽放出少女般的妖娆,

镜头回放至,那个思想混沌的童年,

我总是随意地摘掉那些带有青春生命的花朵,

经历了岁月离合的阵痛。

才懂得,只有时间才会陪我独自到老,

阳台上的茉莉花开了,洁白的花朵,

与红色的三角梅相映成趣,

一个是情窦初开,一个是夕阳晚照,

音乐会尚未开始,那颗老桂树上的夏蝉还没知了,

一群小蜜蜂牵手一对彩蝶。

寻着一缕淡雅的清香,客串一场青春的花事,

你们带着爱的甜蜜,携着梁祝的故事,

篇3:作文教学,春暖花开了

一、培养习作兴趣, 与生活相结合

记得有一次上作文课, 作文题目是《最难忘的一件事》, 而且所写的这件事要表现一个人的品质。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 我们班就有一名同学站起来说有一次下雨忘了带雨伞, 同学把雨伞借给他, 自己却淋湿了。学生们说了之后, 我再指导文章的写法, 然后让学生开始着手开始写, 结果交上来的作文有一半以上都是借伞的, 而且各个细节都和上课发言的那名学生的一样。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回教室质问学生:“难道你们的生活中只有借伞这一件事吗?”学生们哑口无言, 我懵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不是天天都在生活吗?为什么一到写作文就没话可写呢?

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怎样才能把作文与生活统一起来呢?

(一)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写文章需要生活的积淀, 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文思泉涌, 娓娓道来。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 是源头活水。从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 学生作文苦于找不到下锅之“米”, 索然无味, 空洞无物。事实上, 现实生活中新人新事层出不穷, 可谓千姿百态、五彩纷呈, 21世纪的中小学生拥有过去任何时代的青少年无法相比的信息来源和获得信息的途径, 为什么小学生却感到无话可说, 不知道写什么呢?显然问题不在于没有生活, 而是他们对生活缺少感受和发现。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因此, 作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独特感受能力, 培养他们发现美的眼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 才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获得丰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教会学生“挖掘”“发现”的本领, 于平淡处见新奇。

(二) 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变成作文素材

我们教师经常要求学生的作文要生活化, 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生活就在我们的课堂上, 为什么不能把课堂上和学校的学习生活作为作文的素材来写呢?这恰恰是小学生和教师最为熟悉且都深有感触的作文素材。让学生在作文中记录课堂上的喜怒哀乐, 教师上课讲解时的各种风采, 师生互动时的精彩瞬间, 同学之间的深切情意等, 这些不都是天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吗?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 由意大利作家阿米琪斯写的《爱的教育》就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日记改编成的。书中记录了一名三年级学生一学期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感, 用一个小学生的眼光, 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 完全用爱去感受学习、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把学习生活变成作文素材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 使其认真听课;把课堂写进作文, 写得过程本身也是对课堂上讲的知识做到有效复习与梳理;还可以对一些没有理解的问题有效地提出疑问并及时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帮助, 提高学习效率。

二、作前指导要淡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习作提出了以下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传统的“作前指导”在教学意识上对学生的写作冲动来了个冷处理, 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 低年级要求学生写《我的妈妈》, 教师就指导, 妈妈的外貌要介绍一下:头发、眼睛、鼻子、嘴,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结果班里学生的妈妈是大同小异:“我的妈妈留着齐耳的短发, 两只黑黑的眼睛水汪汪的, 高高的鼻子下是一张樱桃小嘴。”“我的妈妈是瓜子脸, 柳叶眉, 眼睛大大的, 鼻子扁扁的, 苗条的身材。”

结果呢, 教师不是抱怨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灵气与个性, 就是埋怨讲了不如不讲;而且学生作文水平在这种耐心的呵护下并没有得以提升, 反倒不知如何是好。

淡化“作前指导”就是指由着学生的兴致任其发挥、表达, 拉弓没有回头箭, 让学生一气呵成,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新入学的学生这样说:“我妈妈的脸圆圆的, 像一个大橙子, 我一见到就想吃, 所以我回到家就亲妈妈的脸。”“我的妈妈长得和我一样。”“我的妈妈很漂亮, 脸胖胖的, 长了好多小点点, 头发是烫过的一圈圈的。”“别人都说我妈妈很瘦, 但我觉得我妈妈很重。”发自内心的表达胜于牵强的指导, 只有最原始的才是最真实的。

三、作后评析要细化

作后评析好比是诊断一个人, 他是实实在在的, 往这一站, 噢, 看看身段, 比例是否合适;哪长得漂亮, 点评一下;哪长得不太美观, 找找问题所在, 想个方案给他整整容, 通俗易懂, 生动形象, 学生乐意接受。

作后评析的重心目标是解决学生习作后存在的问题, 在评改中避免“尖子生受关爱, 中等生不管不问, 后进生备受冷落”现象的发生。应在优秀习作中看问题, 从平淡习作中找平衡点, 在糟糕习作中寻觅闪光点, 关注每个层次的习作, 关心每名学生的真实习作水平。那怎样细化呢, 可以这么去做。

(一) 防“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自己的见闻, 见就是看到的, 闻就是听到的。而目前小学生习作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习作内容“假”, 要么就是抄袭, 要么就是胡编乱造, 没有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抄袭模仿

有些学生缺少写作经验, 自己又不想动脑筋, 所以抄袭别人的习作, 从头抄到尾, 不加修改, 甚至连地名、人名一并抄进去, 闹了许多笑话。还有的学生改头换尾, 或者把人名、地名换换, 换汤不换药, 美其名曰模仿。作为教师, 要让学生知道抄袭别人的文章害人害己。现在学生的生活太枯燥, 活动范围太狭窄, 因此他们印象深刻的事少之又少, 只能从别人身上或书上寻找。

2. 胡编乱造

在小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胡编乱造的现象。究其原因, 无非是教师把文题命得太死, 或指导过细,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或是学生看到别人的习作受其误导。比如《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这篇文章, 很多同学写拾金不昧。教师详细问写这篇文章的学生, 才知道写得全是假事。当教师指出学生习作这种毛病时, 有的学生居然直言不讳地说想象作文就是胡编乱造。其实, 胡编乱造与想象习作是两码事。想象是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不是瞎想, 要根植于生活基础之上, 也要合乎一定的逻辑。

3. 语言不符合身份

小学生就应该说小学生话, 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所说的话也是不一样的。在小学生习作中, 小孩子说大人话、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的现象普遍存在。从文章的语言看, 不符合人物身份, 不符合人物性格特点, 不符合生活逻辑, 给人假的感觉。有一名学生在《我的奶奶》这篇习作中, 写了这样一段话:“奶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怡洁啊, 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勤奋学习, 排除万难,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长大为祖国做贡献’。”这段话中写的老太太根本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因为她生活在农村, 文化水平不高, 又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作为教师要有意训练学生, 经常和学生对话, 要求学生和别人对话时, 要认真听。也可以问同一个问题, 请不同人来回答, 看看他们说的话有什么不同。文章的语言只有符合人物身份, 才能让人感到真实。

(二) 防“设防”

1.独裁评判

这是来自于教师对学生习作评改的设防现象。传统教育中对教学的评估主体是教师, 很多教师对习作评改一包到底, 把自己放在评价“独裁者”的地位上, 认为自己是学生习作的“裁判员”, 学生无权参与自己习作的评价。这道高高的防线, 扼制了学生习作创新的萌芽, 使学生的真情实感被掩盖, 习作中学生的原意被扭曲, 学生的情感、人格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2.千篇一律

这也是来自教师对学生习作评改的设防现象。习作评改量大任务重, 很多教师没有紧扣习作的具体要求, 没有把握不同习作的特点, 一方面所写批语笼统空泛, 缺乏启发性、针对性, 学生读起来如同嚼蜡, 无任何新鲜感;另一方面, 篇篇习作的评改方式雷同、单一。这道乏味的防线降低了教师在习作指导环节费尽心思培养出的学生的创作兴趣, 同时又增加了下篇习作的指导难度, 最终使学生对习作“想说爱你不容易”。

3.刻意精批

这是来自教管部门对教师习作评改工作的设防现象。长期以来, 有些上级主管部门站在管理者的角度, 从每篇习作的眉批、总批及批改的次数上衡量教师习作评改的质量。这种“一刀切”式的机械管理, 给教师设置了一道沉重的防线, 使得教师无暇研究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 只顾忙于案头文字、美工工作。此举不仅不能解放教师的思想, 而且扼杀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同时对学生而言, 这是一道看似温柔, 杀伤力却很大的防线。面对一眼望去的红色, 在一定程度上, 学生觉得自己的习作一无是处, 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丧失了写好习作的信心, 产生了一种挫败感。

(三) 防“老套评改”

1.教师引导评改

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自能改文”的能力, 教师必须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 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所谓“组织”, 就是在评改作文前尽可能了解班级学生的写作基础、写作现状及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等, 做到了然于胸, 以便有的放矢。所谓“引导”, 就是引导学生的评改动机并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评改点, 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评改方法。具体说来, 教师可依据习作要求, 选择那些典型的、可读性强的学生习作, 并把文章或片段通过投影显示出来。教师边评改边讲述, 使学生知道评改符号, 明白修改的原因, 学习评改的方法。在评改语言上, 要力求凝练, 并多一些“有理亦有情”的融鼓励、启发和亲切感为一体的评改语言, 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

2.师生共同评改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评改。具体做法是: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文章, 教师用视频展示的方式将作文展示给学生,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错别字、标点、语句及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 共同讨论, 评议优劣, 肯定成功之处, 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分组讨论写出评语, 接着大组交流, 师生共同写出评语。评改后, 学生在此誊写, 并张贴展览。这个环节在操作时应注意的是:要以学生发言为主, 尽量多让学生参与。正如叶老所言:“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 该怎么做?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这是学生从“学法”到“用法”的过渡。

3.学生互改评改

经过前两个环节之后,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评改方法, 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作文体验, 对其他学生的作文进行独立评价。其形式有同桌互评、自由互评、随机互评。由于学生手中作文的作者都是身边的人, 所以评改时感到特别亲切, 交流起来容易产生共鸣, 形成讨论气氛。比如, 一名同学对另一名同学的作文写下了这样的批语:“我想你的苦恼是多余的, 你不妨趁母亲节来临之际写一封信给你妈妈, 我想, 你妈妈肯定会被你打动, 试试看, 这招很灵!”更主要的是在互评中, 学生既能发现别人的不足, 又能引以为戒, 在欣赏、羡慕之余, 更多的是跃跃欲试。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这正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合作学习精神的体现。

4.学生自我评改

互评互改结束后, 学生根据同学的评改意见和自己所积累的评改体悟, 重新审视和修改自己的文章, 由于有了之前面对面自由式的交流, 学生自我评改欲望明显增强, 能很快意识到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 及时改正。此后, 每组还要评出优秀作文张贴上墙, 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觉得自己真的能写出优秀作文了。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自改的兴趣,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和自主精神的张扬。

总之, 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 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 不断总结经验, 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我希望以上的几点建议对各位教师的作文教学有用, 能让你们的作文教学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

[1]孙红.小学习作评改中设防现象及对策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 2013 (11) .

[2]吕岩.略谈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 2013 (32) .

[3]许圆圆.如何把小学高年级学习生活转化成习作[J].小学教学研究, 2013 (32) .

[4]梅立.关于增强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 2013 (35) .

篇4:茉莉花开(散文)

“动脉硬化、耳鸣、左耳失聪……”医生一边飞快地在病历本上记下一堆蓝色的字一边轻轻地说,母亲频频点着头,照常锁着眉头。这样的表情是我熟悉的,从三十几岁开始,她的眉心就有重重的皱纹。她紧紧盯着医生翕动的嘴唇,目光惶恐、谦恭、小心、虔诚。她未必信赖他,但是她会身不由己地被对方的权威所左右,像个孩子般盲目。

透过百叶窗帘,我看到窗台上有两钵茉莉,白色的花一簇簇地从叶子里钻出来,淡淡的香糅合着正午的阳光,热辣辣地晾在窗台上,白得耀眼,白得心神不宁。

“好了,先吃这几副药,以后有什么问题再来找我。”医生合上母亲的病历,抬头微笑着对我说。他是我的熟人。我向他道谢并告辞,母亲也跟着道谢,她的声音跟在我的声音之后,像一味中药,厚朴,还有些歉疚———我们没有排队便直接享受了诊疗。

在医院门口,我要母亲打的回去。在这个城市,打的便宜得要命,让我每次都有赚到了的感觉。

母亲不肯,她坚持要走二百米路到车站坐车。我没有坚持,我说服不了她,就像她说服不了我一样。

“那我有事,先走了,你过马路小心。”我向她道别,转身向街对面走去。我从来不触碰她,从来没有挽着她的手逛过街。告别也是这样,无论我到哪里去,去多远,有多久,都是两人站在刚好听得见对方声音的地方,干干脆脆地说完话,然后转身离去,像两根同极的磁铁,一碰就紧张地弹跳开。

我走得很快,我知道母亲一定在看着我,审视地,刻骨地看着我。我的脊背中央有一根线热辣辣地炙痛起来,像搁在放大镜焦点下的火柴,噗地一下燃烧,火焰迅速蔓延到全身。

我经不起她这样看,小腿肚子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我穿着一件白底蓝花的棉布短袖娃娃衫,白色的超短裙,黑瘦,头发总有梳不平的绒毛,扎成一把马尾。我不漂亮。那年流行白色超短裙,每个女孩子都有一条。我的这条套上身时夏天已经过去了一半,而且它是母亲用化纤料子自己裁剪缝制的,和棉布上衣很不协调,经不起近距离的审视。

但我只能这样,母亲很少带我到集市买衣服,十四岁前我的衣服都是姨妈们买来送我的。母亲也很少给自己添置衣服,穿来穿去似乎总是那么几件。她有件淡绿色的衬衫,压在箱子底,放了很多年。我记得她穿那件衬衫的样子:扎着两根粗黑的短刷子辫,白嫩丰腴的手腕从淡绿的袖子里伸出来,散发出上海牌雪花膏的香气。

记得我对她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把这件衣服给我穿吧。她听了咯咯地笑,用火钳夹着蜂窝煤往炉子里送。那年,我五岁,她二十九岁。

后来,她拿出那件衬衫给我,我看了看,说,现在谁还穿这样的领子,尖尖的,又大又笨。

她不会打扮自己,也不会打扮她的女儿。有时,母亲参加工会组织的旅游,带回来一大包七零八碎的衣裙和布料,热热闹闹地分给我和她的姊妹,但对当时极度需要好看衣服的我来说,还是没有一件合适的。

我和她天生就有距离。这一点也许在她哺乳时就感觉到了,襁褓里的我总是哭,折腾得她整夜不能睡。她恨得把我丢到摇篮里,任我去哭、去嚎。可随便谁抱了我,轻轻地走几步我就不哭了,只是一到她怀里,就又开始哭、嚎。

穿白色超短裙去上学的那天我来“好事”了。

我一直知道会有这一天。班上的女生几乎全都来过“好事”了,她们神秘地笑着,小心地,隐秘却又张扬地,从书包里掏出一包东西,飞快地跑出教室,直奔厕所。然后回来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说着说着,就有几个人小声地笑起来。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问哪些同学需要休息,她们就高高地举起手,在男生复杂的目光中,走到走廊下休息。

比起她们,我似乎是棵晚熟的植物,跌跌撞撞地跟在她们后面,听她们说班上的某某很帅,某某的“好事”来得很早。她们个个比我高大,肤色匀净,像上了釉的桃子,胸脯微微地隆起,从背后的浅色衬衫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白色棉布小背心的痕迹。

而我,一直没有这些迹象。

也许有的,洗澡时我已经感到胸脯隐隐地痛,里面有小小的核。我为之恐惧、羞耻,我想也许我要死了,得了某种难为情的绝症。但我没有告诉母亲,我为我身体的一切守口如瓶。因为就只是一张纸条,一张夹在铅笔盒里的纸条,让我挨了她结结实实的一巴掌。那纸条上写着:“我喜欢你,星期天去看电影好吗?”

那天,几个女生把我拉到墙角凑着耳朵对我说,“你的裙子,你的裙子搞脏了!”说完,她们吱吱嘎嘎地笑起来,脸色潮红。她们真的很想体贴人,但看到意外发生,还是忍不住地兴奋,有一点幸灾乐祸的快乐。我扭头望去,我的短裙上绽开两朵殷红的喇叭花,像雪白底子上打横画了两块水墨重彩,鲜艳夺目。我的头轰地响了一声。那天下午,我走过操场,一大帮高年级同学在打篮球;我走过三四条走廊,不时地碰到一群一群的男女学生。回想起他们的笑声,还有对话,肯定是冲着我的。

我将身子紧紧贴在墙上,无地自容,最糟糕的是我的书包里除了一堆课本,什么也没有。

当时我窘迫得想去死,想从高高的五楼跳下。

为这点事去死肯定是矫情的。但我真的无数次想过去死,死给母亲看。

她从不夸我,走亲戚时,总对亲戚说我又懒又笨,什么也不会。我讨厌她看我的目光,黏稠、阴冷、厌烦,像把带锯齿的刀子,一下一下剜着我单薄的身体。她同样厌恶我看她的目光,她无数次说过:我像地坑里的老鼠,看人的样子又狠又毒。

我多年后想起她这句话,发现她一直是了解我的。那种地坑里老鼠似的眼光,斜的,悄悄地瞟一眼过来,又瞟一眼过去,看似没有来由,其实都在心里暗暗地下了套子。这无疑是令人厌恶的,我那瘦小干瘪的身子里藏着这样不光明的神色。

阳台上的茉莉花蓊蓊郁郁地开着,家里总是养这种植物,大概因为它容易活。

它的香在阳光里热烈地喷发着,屋子里卫生间的水哗哗响,母亲边洗衣服边哭。她的声音毫不掩饰地响亮。这次加级她又没有加上,上次是说她参加工作的年限不够,这次是说她学历不够。母亲觉得委屈,她说她是中等师范毕业生,虽然是半工半读的三年,但是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去的,凭什么比不上那些初中毕业跑去夜大进修两年拿到文凭的老师?凭什么不能让她代课?她抽泣的鼻息声和着哗啦啦的流水声、搓衣板一下一下撞击在木盆上的咚咚声,让人感到又刺耳又羞耻。

我趴在阳台上将脸埋在茉莉丛里,深深吸气,吐出来的却是灼热的白气。把这种粉白的小东西捏在指尖,稍稍一用力,就成了一抹蔫黄的汁液。我看到楼下的老妇人走出院子抬起头往我家张望。

母亲好像以为只要走进这两室一厅,门一关,就可以肆意发作了。她大声地咒骂我,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声地喝斥父亲,摔扫帚,摔她的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

我越来越多地与她顶嘴,与她争吵。她操起细竹条子劈头盖脸地打,我不逃,拼命地忍住不哭,直到她打累了,或被父亲拉走。

她的脾气越来越坏,当着亲戚的面,当着同学的面,恶毒地骂我。

我爬上高楼时总会有意地扒住边沿往下看,我想象的死亡总是和跳楼有关,只有这样才能最快、最直接地在母亲一声尖叫还来不及出口的时候从她眼里消失。我积极地准备有一天,在她的暴怒煽起了我足够的勇气,就那么跳上凳子,跳上桌子,然后从窗口一跃而下。

偶尔我们会结成同盟———母亲要我跟她一起去书记家送礼。

我拘谨地坐在书记家黑色人造革的沙发上,瓦数不足的白炽灯光昏昏欲睡地罩在头顶。母亲坐在身边,对着书记絮絮说着那些缘由,她的神情和若干年后,我带着她去看病时一样,惶恐、谦恭、小心、虔诚。她对领导总是本能地害怕,像看待父辈一样敬畏。书记是个秃顶的矮胖老头,他沉着脸埋在沙发里一直耐心地听母亲说,不插话,最后吭吭地咳了几下说:“你的问题组织上会考虑的,是比较遗憾。但是,你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这次的几个老同志情况比较特殊,如果这次他们评不上,以后就没希望了。”母亲的眼睛黯淡下来,她不知道该怎样继续,她更说不出“按原则办事”之类的硬话。

回来的路上,我在前面,她在后面。一路上我们没有说话。

她始终是单位职工庞大队伍里的一粒石子,随时可能搬到这里,填到那里。母亲继续兢兢业业做着她厌倦的一切,年年领着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证和十五块钱的先进工作者奖金。

她愈憎恨我,我地坑老鼠式的恶毒愈激烈,我口齿清晰地指责她:没用,没本事,只会在家里横,像头丧失理智的母兽。

开联欢会时,她在单位里给一帮青年工人倒水泡茶,也是我鄙视她的原因。

“那么多人,水瓶就在桌上,谁要喝谁倒,你为什么要去给别人倒茶?”

“这有什么关系?”她肯定会说。

她不知道,在学校,一个出了名的调皮男生往我抽屉里扔鞭炮,我冲上去啪啪给了他两耳光。那个男生愣了一下,醒过神来,狠狠地还我一掌,我飞出两米之外,鼻子重重地撞在课桌腿上,血呼地流下来。我爬起来,向那男生走去,他又给我一掌,我又飞出两米之外,我再爬起来,抹了一把鼻子,血粘了满脸,再走过去。其实我真的不明白我一遍遍向他走过去是为什么,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我只是傻傻地爬起来,向他走过去。那个男生被其他男生抱住了,他们诧异地望着我,望着我皱巴巴的,糊满汗水、灰土的衣服,还有脸上纵横的血。我奇怪地没有哭,站在课桌前,望着那个男生。那个男生奇怪地笑了,回到他的座位安静地坐下。而我,哭了。

我知道我的父母不会冲到学校,揪出这小子,拽到教导处,或者干脆掴他两耳光。他们不是这样的人。而我呢,我是怎样的人?

“茉莉花开了。”母亲手里捧着一小撮白花走到我面前,她的手心掌纹深纵,指节粗大肥厚。她已经是个往衰老里去的妇人。她的皮肤依然白皙,但已经是干燥失水的橙子。

家里还是种着茉莉,数量一年比一年少,除了母亲,什么时候开花没有人关心。我就着母亲的手掌看了一眼,淡绿的须状花托,脆弱得稍一用力就与白色小花冠分离了。淡淡的香,它从来没有淡出过我的记忆。

母亲把花撒进茶杯里,茶几上摊着我给父母签的夕阳红旅行团人身保险保单。她看我的目光成了已经磨去锯齿的刀子,只有背没有刃。随着她的衰老、病痛,她似乎越来越默认我的悖离。

她的一切我都要颠覆。我咬着牙对自己说。她在人前说不出话,不会应酬、不会客套,我在人前滔滔不绝,似乎没人能让我害怕;她退让,我攻击;她隐忍,我嚣张;她厚道,我刻薄。总之,我否定她的一切。我竭力地改变自己,改变骨子里她渗透给我的东西。

我从不向她诉苦,尽管我的日子并不比老实巴交的她好过,尖锐和迟钝都是容易受伤的品质。她跟我说起谁谁可怜,我就不耐烦地打断她,“还有比你更可怜的吗?”很多次,她被我激怒了,叫我“滚”,我冷笑着,立即“滚”。然后,她又害怕了,打电话叫我回来。

我穿裸露出大半截肩膀的衣服,脚趾甲上涂着蓝色指甲油。她看了不满,却不说。她看我赤着脚在地板上走来走去地听电话,笑嘻嘻地和对方说三道四。她警惕地问:“是谁?”我总是挑衅地,毫不在乎地回答:“喜欢我的人呗。”

她对我的嚣张无能为力。

一天,她看着我在镜子前梳弄头发,突然说:“你长得像外婆。”我停住手,她在镜子里我的背后望着我。我笑了,我早知道这个秘密。我说:“那我会不会跟外婆一样苦命?疯了,然后死在外面?”母亲“呸”了一声,眉心的皱纹迅速地拢在一起,重复从前那种凶狠的样子,狠狠地说:“哪有苦三代的?苦我们两代就够了。”

她终究是我母亲。我的鼻腔有点涩。

电视上一对母女在说悄悄话,女儿伏在母亲怀里说:“妈,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女儿!”

我在心底低低地说:“不,下辈子让我做你的母亲,让我来,来保护你。”母亲坐在我身边的小凳子上,低头包着粽子———我喜欢的豆沙粽。其实,我一直都和她很像,很像。

篇5:玉兰花开了散文

窗外的广玉兰花开了,窗外的广玉兰花又开始谢了。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

窗外有两棵广玉兰树,每年春末夏初,一棵广玉兰花开了,另一棵也不甘示弱的开了乳白色的花点缀在枇杷叶中,硕大无比,是我喜欢的颜色,那么张扬那么肆意,仿佛拼尽了力气,赶在栀子花开前绽放。一直以为长着枇杷叶似的树,是枇杷树,而我一直错误的叫它枇杷花,而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荷花玉兰,因为它像极了荷花。站在窗前,高大的树木已经长至五楼了。而花恰好就开在我家窗前,很多时候,我喜欢临窗观望,广玉兰花像一名纯白的少女,蹁跹于树叶之间。记得刚刚搬来这里时,女儿才十岁,广玉兰花开没开,好像没一点记忆了。

一晃女儿将满二十一岁了,离开我们到武汉求学也有三个年头了。大学的生活多姿多彩,是我没有经历过的美好。女儿慢慢适应了异地的生活,不再成天叫嚷想家想妈妈了,而她也有了心仪的男朋友。我不知是欣喜还是担忧,总觉得女儿还不够成熟,还没到谈情说爱的年龄,仍需要我的庇护。可是在鞭长莫及的情况下,我默许了女儿的恋爱。有人爱有人关心也许也是女儿的福气,但心底还是对此事纠结着,我能真正的放下心来吗?

“妈妈,我们班上的一名女生疯了。”收到这条信息时,我正拿着手机拍窗外的广玉兰,想把它的灿烂留在我的镜头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女生是不是因为爱情才失心的,这也是我一直不肯承认不敢面对女儿恋爱的原因。潜意识中,总觉得恋爱让人迅速成熟外,更多的是伤害,尤其是女孩子。也许,源于自己还一直把女儿当成不懂事的小孩,一直想让她走我想要她走的路。怪不得女儿总是说无法与我沟通,与我有代沟。在我记忆中,发疯的女人就是失恋的女人。只有爱情才可以让一个人失去自我,失去了爱情的人才会抑郁才会暴躁才会发狂。

小的时候,常常看见厂区里有一个女人穿得破破烂烂,邋里邋遢,自言自语,在垃圾堆里捡拾食物,我们这些小孩就会跟在后面,看热闹似的,大喊“朱神经,朱神经”。长大一些时,就会报以同情的目光注视她,觉得她好可怜,正是青春貌美的`年龄,却以疯子的状态示人。后来得知她是因为爱情而疯的,而另一位男子整日被家人用铁索锁住,也是因为爱情。而女儿才刚满二十岁,总觉得女儿还小,在我眼里的爱情如洪流猛兽,怕女儿深陷其中,学业难以完成,事业没有前途,感情受挫。女儿却否认了该女生不是为情而疯,对她同情外更多的是遗憾。

我希望女儿能完成学业后,再谈一次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可是女儿却嗤之以鼻。“你怎么认为我不是认真的?如果大学没有恋一次爱是不完整的人生。如果能走进婚姻殿堂那是最完美的。如不能,经历过、爱过也不枉是大学的一段美好记忆。”也许,在女儿眼里,爱情一直是幸福的画卷,彼此倾心彼此进步,外在的因素不能阻止她萌动的春心。我除了祝福外,还能怎样?走在花季的女儿,是美丽的。爱情,是花季路上的点缀与滋润。

很多时候,很是想做一个倾听者,而女儿总是拒我于千里之外,就因为我思想陈旧,与女儿的意愿背道而驰吗?其实,我的担忧我的困惑我的劝阻,是为了女儿有个更好的未来。尚在学业之中的女儿,能处理好异性关系,能坚守最后的情操,能不做毕业分手一族吗?记得我的父母不也曾激烈反对过我的爱情吗?若干年后,才明白父母终究是为了孩子,看待事物总有他独特的锐利与长远目光。幸福与否,旁人怎能言说?婚姻的靴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才知道。

最美的季节,遇见最美的人,是每个人心之所向。最终也明白,最美的遇见,是花开的季节。而我邂逅的这一季广玉兰,随着夏初的结束也开始谢幕。什么时候,窗外的广玉兰,一棵枝繁叶茂,一棵叶茂枝繁。正如这花语,生生不息,世代相传。而这爱情,却让人痴迷让人甜蜜。

篇6:油菜花开了散文

春天在鲜艳的花丛中,五颜六色的话万紫千红争斗艳的 展示自己的风采,一阵微风吹过,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好像在想游客招手。别的花也不甘示弱,开放出一朵朵迷人的花,远远望去,漂亮极了,红的像霞,白的像雪,芬芳艳丽的花朵香味扑鼻,惹得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枝头上,花丛中飞来飞去,翩翩起舞,怎能不叫人看了心醉呢?

春天在嫩绿的草地上。小草在地下委屈了一个冬天,终于可以伸伸腰了 ,它们从地下钻出来,露出了尖尖的小脑袋嫩嫩地绿绿地,像是一个刚刚睡醒的小娃娃,一阵春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像一位少女在尽情跳舞。小草给春天增添了生机勃勃,增添了新的光彩,一旁的小河醒了,它用力一挣,“卡嚓”一声身体从冰冻中融化了,河水“哗哗哗”欢快的流淌着,好像为春天弹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成群的鱼儿快活的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春天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中,迎着和煦的春风放眼望去,金黄的油菜花,一丛丛,一簇簇,在春天的吹拂下,涌起了层层金色的波涛淡淡的清香和新鲜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金黄色帝油菜花冲着我们点头微笑,她们仿佛想歌唱美丽的春天,又仿佛在兴奋地告诉人们;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一个如诗如梦的季节,又是一副五彩的画!

篇7:她的,蔷薇花开了散文

春季是不同于其他季节的,她不会有夏季的浮华,也不会有秋季的千思百愁,当然也不会有冬世态炎凉。春总是充满魔力,在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为一个个多情而痴情到绝情的女子拂去沉淀的往事的落寞。

起床,她推开有些陈旧的窗户,阳光淡淡的印在她额头,她撑撑懒腰视线滑落在围墙边盛开的蔷薇。晨曦蔷薇舒展着娇羞的容颜,阳光的照耀下的蔷薇缓和地睁开睡眼惺忪的双眼。蔷薇叶尖的露珠在阳光的穿射下显得晶莹透亮。看见她的眼眸,那双含满尘埃的眸子褪去往日的忧伤,消尽昔日的浮华。她紧闭的嘴角微微上扬,幅度不大却很美。

她从抽屉里拿出笔记本,翻开遗忘的过去,记忆的潮流一涌而上。本里的蔷薇被夹得有些发黄,她用手拿起那朵干涩的蔷薇,我分明看见本里还残留着蔷薇的痕迹,那道痕迹不会消失除非根本不存在,既是存在了,那终究是抹不去的,就这样或深或浅的留下了。她的字迹很干净宛如她本的那个充满纯真的小姑娘,她迎接着日出雀跃在地平线,她踏着夕阳的余晖奔跑在群山的怀抱。她嬉戏着,她也时而为一包小零食哭闹在外公怀里,拨弄着她外公参差不齐的.胡须,撒娇的说:“外公我要,我就要。”

翻开那泛黄的一页,她依旧雀跃在每个繁花似锦的春季。在梨花开满的枝头她扬起笑脸亲吻每朵雪白的花儿,祈祷它们在秋季结满硕大的果实。她挽着裤边在稻田不停的乱串,稻叶把她的脚划伤她也不顾只是疯跑。她此时是快乐的,那快乐是真实的,我感觉可以触摸到的。

记忆依旧延续直到那本子不再有干净的字迹。她离开了那个宅子,那个她疯了8年的地方,她没有不舍她没有哭泣,她深信那个她最爱的人会等着她,她开始期待每一个假期。她看着他憔悴的容颜,但她却不知道他终将离开,她依旧和他哭闹。

冬季快来了,她看到那株蔷薇败落了,孤零零的夹杂在风中。

那个寒冷的夜终究是她的不眠夜,爸爸说:“她外公病得厉害,要连夜赶去,怕是不行了。”她没有说话,只是眼里多了份湿润,她不懂那将是一场死别。也许她还在祈祷下个季节外公陪她看满树的梨花。她因为前几日的感冒爸爸不让她去看她外公,她没有反抗,只是呆着不说话也不哭。夜里我知道她哭得厉害,眼泪盖过那窸窣的声音,直到那声电话响起。是妈妈接的“不行了么?好,我们马上准备他的寿衣。”妈妈没有多大表情,也许她早已见惯这样的离别。只是她抖动的厉害,擦干泪装作微笑,我知道她的心碎了一地。路上她不哭也不笑,这曾经她走熟的路此刻却如此难走。踏进那宅子的一瞬间,她终是那溃败的洪流,眼泪滑过她眼角,开始歇斯底里的大。我以为她会不顾一切的抱住他哭泣,让眼泪流进他每寸肌肤。可她没有,她在离他有些距离的地方依旧只是哭。没有人管她因为没有人懂她此时的心,她只是10的孩子,她不懂什么生老病死也不懂什么自然规律,她只知道他会离开她永远的离开。夜幕降临爸爸妈妈有事离开,人群也散去,她不敢呆在那里,她终究是怕的,她也离开了。被人指责没有孝心,她不反驳,只是承受,是的!她连他最后一面也未曾见到,他便走了。

他要入土了,入土为安,他真的安心么?他真的不牵挂么?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她呢?

他走了,那个宅子不熟悉,那曾经的一切也随着他的离开归零。她的声音哑了几天才好过来,是的她的痛没人知道。她离开时说:“她的蔷薇花不会开放了。”

他终究是放不下的,那株蔷薇开了!

篇8:桔栗南瓜

品种特征特性:植株生长旺盛, 叶深绿色, 瓜高扁圆形, 果皮橙红色, 间或有乳白色辐射状条纹, 单果重1.25公斤。果肉浓黄, 食味甜面有轻香, 开花后约35天成熟。在旅顺口区, 春露地通常在3月末播种, 4月末5月初晚霜后定植, 每亩瓜产量为1500公斤左右。

栽培要点:取疏松肥沃没有种植过茄果类的表层土壤70%, 取腐熟土杂肥30%, 充分混匀后, 每立方米外加10~15公斤腐熟猪鸭粪, 最后每立方米用40~50克多菌灵对水喷雾拌匀, 装入8~10厘米营养钵内, 待用。种子放入50~55℃温水中边搅拌边烫种10分钟, 待下降到35℃再浸4~6个小时, 捞起用干毛巾搓去黏液, 用纯棉布包住放在28~30℃条件下催芽。芽长到3~4毫米时, 可1粒1钵播于营养钵内, 浇足底水, 盖上薄膜, 做好保温保湿工作, 以利于出苗。当1/3出芽时及时揭去薄膜, 防止苗徒长。出苗前苗床温度以25~30℃为好, 出苗后白天25℃, 夜间15℃左右。出苗后晴天要尽量多光照, 阴雨天要以保温为主, 但遇到连续阴雨天, 也要适度进行通风换气。苗期尽量不要浇水, 但营养钵表土发白要浇水, 浇水前, 事先要把水放进大棚预热。苗龄35天时, 可进行定植。

篇9:花开了,好幸福

下午,正忙着呢,这两个孩子一起站在我面前,怯怯地,低声地说:“老师,我俩承认错误来了。”我一下想起中午的事,没听错吧,因为一般学生已经挨批评完了,也就完事了。他们竟主动认错,我不敢相信我的耳朵,我放下手中的活,睁大了眼睛,又问一遍:“你俩说啥?”“我俩错了,把小食品送回去了。”又怯怯的,低声说,有一个学生眼圈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望着他们,看出来他们是真诚的,在这一刹那,我的心舒展了,开朗起来。啊!不仅没吃!还主动认错,这么小的孩子这样合理地处理问题,太好了。我悬着的心放下了,看来平时花费心思对孩子的教育,功夫没白费,但我还是担心地问:“买完的东西送回去,人家能给退吗?”我话没说完,他俩来了精神,不像刚才怯怯的,可能知道我是主张这样做,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没要钱”,“真的!”我惊讶地说。从他俩郑重其事的样子,从那怯怯的语调,从那打转的泪水我断定是真的。啊,不仅没吃,而且货退钱不要,关注了小商贩的感受,知错就改……想到这,我震惊了,这么小的孩子,做错后,能这样合理改正,何等的品质啊,多美的“花”啊!这不正是我苦苦等待的“花”吗?这不是我踏破铁鞋没觅着的“花”吗?顿时,中午的那些焦虑都烟消云散了,热血涌遍全身,此时我觉得眼前一切都那么美好,我仿佛看到了乌云后的彩虹,又好像看到一朵,两朵……我曾亲手浇灌的、栽培的花开了,那种辛勤耕耘后喜迎收获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尽情的欣赏着,我笑了,发自内心的笑了,此时真的好开心、好幸福,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我紧紧地拥抱他们好久,又鼓励他们说:“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祝贺你俩又成长了!”“花”笑了,谢了老师,回座了 。

望着他们的背影,我想,“花”有时没开,不要焦急,在一旁耐心的守候,浇水、施肥,必要时特殊护理,要用善良,勤奋,真诚,及更科学的养花技术去栽培,到时候,“花”开了,绽放出朵朵鲜“花”,使这个世界满园春色,风光无限。

篇10:笔墨芬芳了四季花开散文

人生的失意,已被漫天的樱花挡在了春眉之外,花雨夜,偎着绿,我只听见花开的声音,惆怅的樱花,飞旋!飞旋!朝着春光的方向,如茧破蝶出,翩舞一季,缤纷了诗意的心枝!你看,那漫天红的“血”,白的“雪”,如流星划过的泪,堆砌成垒垒花冢,埋葬了绚烂一季的浮华,孕育着夏的.勃发,花下夏浓,花泥泣红的滋养,夏来繁茂出葱葱茏茏的诗林!

生活的烦忧,已被傲立的荷挡在了夏眸之外,荷月夜,偎着梦,我只听见荷绽的声音,释然的白荷,飞绽!飞绽!朝着月光的方向,如芙蓉出水,亭亭一季,圣洁了混浊的心池!

你看,污泥之上,绿裙之中,缀着一朵朵洁白的“雪”,如洁白晶莹的泪,撑开一把把雪白的伞,抵挡了燥热一季的浊风俗雨,孕育着秋的胎动,荷下秋重,污泥荷洁的滋养,秋来翻涌着金灿灿的诗浪!

外面的诱惑,已被满树的桂花挡在了秋栏之外,桂秋夜,偎着月,我只听见果熟的声音,悠然的金桂,飞舞!飞舞!朝着心的方向,如凤凰涅��,暗香一季,芳菲了幽思的心田!你看,季节金黄喜悦的泪,织了件金色果香的霓裳,埋葬了淅沥一季的怅惘,孕育着冬的淡泊,叶下冬近,落叶桂香的滋养,冬来纷扬着白茫茫的诗行!

尘世的喧嚣,已被漫天的雪挡在了冬门之外,静雪夜,偎着烛,我只听见雪落的声音,闲逸的雪花,飞扬!飞扬!朝着烛光的方向,如飞蛾扑火,燃烧一季,擦亮了寒寂的心空!你看,天空洁白如羽的泪,织了件纯洁温暖的冬袍,埋葬了寒冷一季的黑,孕育着春的萌动,雪下春深,洁净透明的滋养,春来萌发出郁郁葱葱的诗苗!

篇11:花开顶了好香呀散文

沿着一条河回家,情愫本是尘世的花香。槐花我再熟悉不过了,房前屋后遍地皆是。阳光和雨水交替演绎,槐树浓荫密布,将房屋团团包裹。道是人间四月天,亦应说是五月露出端倪的节令了,那条深深的小巷里,槐花淡淡的、幽幽的开了。小院里我和小女儿捧来的那棵小槐树苗,也长大了,并且也开出一树的香,与房前屋后的槐树,同映一片雪样儿的诗意。日子就是这样,一年又是一年花开花香,丛丛晴雪,簇簇点点,我家小院乃至整个胡同,全都弥漫着清甜的香味中。记的有一年女儿还小的时候,春天槐花开了她高兴喊“花开顶了好香呀”。她说的“顶”想必就是我们所说的鼎盛吧。

是的,花开顶了好香呀!串串槐花在一抹金光中随风摇曳,嬉闹枝头,一朵朵花瓣、一簇簇嫩白,花蕊却是鹅黄色的,自又多了几分俏丽。而那些仍静静等待绽放的花骨朵儿,青涩恬静,状如米粒,藏在浓密的树叶里,羞羞答答,好似含羞小姑娘,眯着眼睛听路人讲故事。不几日的太阳照射,这些花骨朵儿就冒白了,再经一夜春风来,白色花儿迎着熹微,绽放在蓝天下的云里。孩子眼里的仰视,就似这花与白云朵朵挽手开的,好高好大好多,冒尖了的“顶”上呀。

我觉得串串槐花没有色彩的斑斓,笑容的白皙,正是一种称的上极品的.境界。一条条柔枝上花束翩然摇曳,风情无限。玲珑小巧的蜜蜂们,唱着欢乐的歌谣,喜滋滋的吸吮着香甜的花蜜。片片抖动的花瓣,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曾记得登上房顶掠槐花,还记得爬到枝头采撷,当然,那是多少年前的少年时光了。也到郊外颠起脚尖摘过那些矮小的槐树上的花。柔指心香,素雅的芬芳,优柔婉约的开在你的心底。槐树绝美的,静静的守在乡土,召唤着静灵如水的女孩,以及那俊朗翩翩的少年。槐花也是另类有雪色晴花吗,清香的那味道真的让人陶醉。难怪,入食也是美味佳肴。

素语胭脂,游走在唇红齿白之间,婉转而歌。抓一把槐花塞进嘴里,甜丝丝的,清幽幽的,胜似清茶般的飘逸,心头自有缕缕清香,细腻与温绵,大概就是那柔情似水的人情味了。正所谓,槐花儿行走在澄澈的人间。点点白皙,婉约留香。素雅恬淡之幽馥,愈发卓然飘逸了。宁静的芳菲,盈盈开在心头。槐花的魅力,高洁、清香、芬芳,无法阻挡的诱惑,轻轻点染着诗意地栖居,晴光袅袅心香渡。捧读心巢依依的温暖,此情深处,一朵花,把一家人的故事交给一抹霞光和微风,或许一只蜜蜂依然记得,那岁月里鲜花如影。

我们深深地亲吻槐花儿落瓣,小小院落里没有庞杂的市声,只有心动。捧着一路的微笑而归,本是时间植出的微响。四、五月间,气候黏在春天与夏梦的接口处,槐树下岁月安然。幽幽的槐香,让我们恋恋不舍,念念不忘。聆听一朵花的暗语,一缕风的轻吟,那些落了尘埃的句子,会湿了眼睛。清香,已经把我的心盈满。我也有崇拜槐树的情结。老槐树从来就是家园吉祥、祥瑞的一枚祖徽。描摹一朵眉间,心画不一定妩媚,也不定妖娆,只要爱我所爱即可,任静美风华,静静的绽放为无法复制的生活细节。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栗花开了散文】相关文章:

碧桃花开散文04-09

荆棘花开散文04-18

寂静花开散文04-21

山桃花开散文04-28

菩提花开散文04-29

彼时花开散文05-03

散文欣赏花开范文06-01

高二抒情散文花开06-30

经典散文陌上花开07-04

缺席花开的散文04-15

上一篇:员工素质矩阵管理下一篇:伙管会09-10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