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景阳冈_语文_小学_陈波_213700054

2024-04-12

【教学设计】景阳冈_语文_小学_陈波_213700054(通用11篇)

篇1:【教学设计】景阳冈_语文_小学_陈波_213700054

教学目标:

1.理解“一饮而尽、但凡、榜文、气力”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通过阅读课文,能画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段落和词句,感知武松的形象。

3.初步了解小说这一体裁,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感知武松的形象,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我很喜欢咱们班的孩子,所以我决定给大家表演个节目。你们想看什么节目?我会山东快书。(表演)

二、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这段快书中的武二郎是谁?他是哪本书中的人物?那你对《水浒传》有什么了解?教师读《水浒传简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景阳冈上发生的精彩的故事,看看课文塑造了武松什么样的形象。

一起读课题,“冈”字要读准。

二、概括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理解词语:看大家预习的不错,我来考考大家。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所以很多词语和现代白话文不一样,比如——(课件出示:吃酒、筛酒、榜文、气力等词)意思明白了,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2.:感知课文:读的真不错,奖励第二个问题:武松在景阳冈上干了什么事? 小结: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武松吃酒、上冈、打虎的故事。

三、分析文本,体会人物形象

(一)研读语言描写,体会“倔强”

1.交流:你见过别人喝酒吗?他是怎么喝的?我们再看看武松怎么喝的?(理解一饮而尽)

他喝了多少?你们说他的酒量怎么样?

2.引导:武松是怎样要酒喝的?(课件出示对话)分角色读。3.学生自己练读,师生配合分角色读。小姐:通过这样的语言描写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武松?

(二)关注心理描写,体会犹豫、大胆

1.引导:性格倔强的武松喝完了酒,提了哨棒就要上冈,走了大约四五里路,看见告示。(课件出示告示内容。)齐读。

重点理解最后一句。(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

2.引导:武松看到庙门口上盖着官府大印的榜文才知道原来真的有虎。画一画武松看完庙门口榜文以后的心理活动。

3.(课件出示)齐读。引导:用心地读一读,你能读出武松心里的什么? 4.对比理解句子(课件出示:武松一看有虎,说:“在哪里,我去打死他?”)这样写怎么样?

小结:武松也是人,也有人的害怕和犹豫但他还是提着哨棒上了山。

(三)品味环境描写,体会紧张氛围 引导:找一找两处环境描写,一起读。

我国清代有位著名才子和文学评论家叫金圣叹,他读到这里写下了这样一句批注(课件出示:骇人之景。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为什么?

小结:小说在写人写事的过程中,恰当的加入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四)细读动作,体会力量、惊慌

1.创设情境: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课件,师范读)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学生练读,指名读。

2.对比体会:为什么用“闪”不用“躲”,理解闪字的作用。

3.我们把目光放到课文第十段和十一段,拿起笔找一找画一画武松在接下来的打虎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动作。你觉得哪个动作是他由守转攻反败为胜的关键。

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表示动作的字)读一读。交流:你觉得这些动作哪个是武松转败为胜的关键?

4.看视频:这么精彩的打虎场面想不想看看?(课件播放视频)

引导:在这样一场精彩的生死搏斗中,在这一招一式的动作中,你看出一个怎样的武松?

(五)回归整体,感知小说特点

1.引导:我们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而紧张时而放松,这就叫一波三折。经典的小说,情节就是这么曲折。

2.总结人物形象:有人说武松是人也是神。他有人的倔强,神的酒量;人的犹豫,神的胆量;人的慌张,神的力量,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武松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3.小说就是这样通过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恰到好处的环境烘托,来塑造出栩栩如生人物形象。

四、课外拓展,激发阅读兴趣

《水浒传》中塑造的其他人物,如林冲、鲁智深、李逵、高俅、孙二娘等等。正是由于塑造了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水浒传》才能深入人心的小说,才能成为传世巨著。

篇2:【教学设计】景阳冈_语文_小学_陈波_21370005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课《景阳冈》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看过电视剧《水浒传》,甚至已经阅读《水浒传》及有关的读物,对景阳冈中的武松打虎很是感兴趣,所以对学习本篇课文有很大的积极性,这就为更好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了解的仅仅是武松打虎的精彩镜头,对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还没有感悟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就要在突出重点的同时,通过多种方法突破难点。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期限、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理解带有文言文词语的意思。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通过人物的的语言、动作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泻染气氛

1.播放《好汉歌》,师生同唱。大家唱得真投入!知道刚才我们唱的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吗?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塑造了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他就是景阳岗上打虎的英雄──武松。(板书课题并齐读)景阳冈

二、自主学习,检查自学效果

1.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同学们课前已经作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通过导学案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吓唬

诡计

霹雳

踉跄

腰胯、簌簌

迸出

酥软

筛酒

如何但凡

请勿自误

踉踉跄跄

2.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三、精读感悟,研究武松性格

1、快速默读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好爽、倔强

打开书,我们进入深入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标好了自然段,我们先看二、三段。

二、三段全是什么? 师生同朗读,感悟武松的性格特点。

2.根据上面的方法,自主学习上岗部分,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酒量大、胆量大 3.学习“打虎”部分

1)、武松打虎的哪些精彩片段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有关句子画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的句子,点拨引领,指导朗读

师:我们把武松打虎的精彩部分读出来,男生读写武松的句子,女生读写猛虎的句子,好吗?

面对突如其来的这只大虫,此时的武松只有一招,那就是——?(闪)这个“闪”字,写出了武松什么特点?如果把闪换成躲可不可以?为什么? 板书:机智、敏捷

师:凶猛残暴的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武松开始反守为攻,武松的哪些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读一读。课件出示:

A、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B、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C、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D、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读完后,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什么?

师:同学们,还有一种品读文本,感悟经典的形式,就是把它拍成影视剧,搬上荧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段武松打虎的精彩视频。观看视频之后,再次引导学生朗读精彩语句,四、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语言、动作、心理

根据景阳冈武松打虎片段选3-5个动词描写课间活动场景:体育比赛(篮球、足球等)或踢毽子、投沙包等游戏。

五、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作者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豪放、倔强

机智 敏捷

语言 动作 心理

教学反思:教授《景阳冈》一课后,觉得有两点值得肯定:

一、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因此我特别注意在教学中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教学。

二、武松打虎的片断描写很生动、形象,但从语言文字中学生是不易感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教学这一段时,播放课件中的视频文件——《水浒传》的武松打虎片段。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武松跟老虎是生死搏斗,心情非常紧张,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抡起拳头,做着打的动作。影视形象唤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时再让学生反复读这一段文字,文中的描写已深入学生的脑海了。

篇3:【教学设计】景阳冈_语文_小学_陈波_213700054

一、释放人性, 展现自我情感

一说到作文课, 许多教师都会从拓展学生思维, 开拓学生视野, 注重写作方法、讲求写作技艺来谈起, 这些说法当然无庸置疑。 但我个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不应只在这些方面下工夫, 更应该注重人性的释放和自我情感的展现。 就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说:能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能将句子写通顺, 能将事情有重点的写具体, 写清楚。 ”即我手写我心。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动。 因此, 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才能打开学生作文思路。 当学生情感丰富强烈、兴趣盎然时, 写作就变得积极主动。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评价, 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创新的闪光点, 及时给与鼓励, 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激发写作的动机。 我曾经看过一句教育名言“教育的目的在于尊重人性。 ”对于人性的尊重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倾听心声, 尊重情感。 现在我们读学生的作文, 总觉得虚假, 要么是干巴巴的流水账, 要么是给你编一个美丽的故事。 对小学生来说, 让他们即要说实话, 又要有新意, 即要注意遣词造句, 还要注意写作方法, 这谈何容易。 这种要求常常让学生无从下手, 只能敷衍了事, 完成任务, 无法将真实的东西写出来。 因此, 我认为小学生作文就是让学生能通过亲身体验, 写出真实的感受, 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 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 唯有如此, 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 捕捉出作文生动形象, 内容具体的素材。 将心中的情感从笔尖缓缓流出, 这种自然、真实、不加雕琢的东西才应是我们作文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二、小学作文课模式的构想

从二年级起, 我们就要求学生写话、写日记甚至写作文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要求太高了, 能用自己的话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就行了。 以我的经历, 我觉得二三年级应该是说作文、改作文。 说”是写的前奏, “写”是说的深化。 “说”这一口头表达,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所说的是连贯、流畅的语言, 更有利于落笔成文。 要加强语言表达, 以说促写、多说多写, 是非常重要的。 四年级是仿作文, 当然, 仿写既不是机械性的, 更不是随意性的, 应该是有序和有机进行的。 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阅读教学与说话、写话有千万个接触点, 有的课文更是典范。 教师应慧眼识材, 抓住读写结合点, 促使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等运用于新的语境中, 做到仿中有创。 五、六年级才是写作文, 这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部分学生到六年级才能试着写作文。 当然, 改要改得巧妙, 仿要仿得真实。 改与仿是写的积累, 把基础打扎实了才能达到写的水平。 读是写的基础, 写是读的延伸。 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是让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对度的把握要准

对不同年级、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文要求,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有些学生要拔高要求, 有些学生要降低标准。 有些作文要求适当用一些写作手法, 有些学生能用恰当的语句写通顺、写清楚就行了。 过度的要求、过多的限制反而让学生无从下手, 抺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望而生畏。 比如四年级下册作文“手”的教学, 对“手”的反面拓展与描写, 我认为在课后给学生点一下即可, 没必要在课堂上细说, 增加负担反而扰乱了主题。

四、注重课外积累

由于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小、 词汇缺乏、知识面窄, 在语言表达上较不确切、不生动具体,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我认为注重平时积累, 多渠道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 教师要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摘抄中积累材料。 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 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平时, 我们都要求学生注重积累, 但积累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生能背出许多好词佳句, 但却用不到自己的写作中, 通过今天的课, 我认为积累不单纯是背, 要让学生的积累更有效,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如下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从而达到轻松作文的目的。 首先要让积累变得有意义, 让语言积累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 也都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 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 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 使习作锦上添花。 其次, 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用词用句的地方。 比如本节课中, 我搜集了一些写手的词句, 然后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试着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让这些好词佳句成为有意义的积累, 这种方法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词句,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积累方法——有效积累, 让他们在生活中自觉积累, 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也才能成为“写”的主宰者。

五、教给学生自改方法, 培养学生自改能力

一篇好的作文的诞生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 仔细斟酌而成的。 学生在上了教师的指导课后, 经过自己的思考, 完成的作文仅仅是一篇初稿。 如果教师未能充分肯定其作文的成绩, 未能明确指出其修改的方向、方法, 未能教会他们自评自改的本领。 那么, 学生写作积极性又能坚持多久呢?

因此, 在教学生自改作文时, 首先教给学生修改方法, 指出修改范围。 让学生用统一规定的修改符号, 按照一定的顺序 (如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 找出有毛病的地方, 在原文上进行修改。 一次突破一个重点, 解决一个问题, 然后逐步加深难度, 达到全面修改。 要让学生知道修改哪些方面。 一是内容方面:看看中心是否明确, 思想是否健康, 情节是否真实, 材料是否充实等。 二是结构方面:看看顺序是否恰当, 分段是否合理, 条理是否清楚, 详略是否得当, 过度是否自然等。 三是语言方面:看看语句是否通顺, 前后是否连贯, 有无错别字, 有无用错的标点等。

篇4:【教学设计】景阳冈_语文_小学_陈波_213700054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四篇关于“真情”“爱心”的文章,已经对“感恩”有了铺垫性的认识,能够理解感恩的意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理解“感恩”的含义,写出真情实感;

2.明确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

2.写出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测试卷、歌曲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学过《真情回报》这一课,大家有什么看法?

师:对,真情一定能得到回报。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有关“感恩”的随笔化作文课。

2.板书:感恩_______

二、调查问卷

1.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学生答卷。(问卷内容略)

2.教师小结:选A得10分,B得8分,C得5分,算算自己的得分,如果你的分数越高说明你的感恩意识强,分数越低说明你的感恩意识有待提高。

三、真情感受

1.师: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2.播放歌曲《感恩的心》,讲述感恩的真实故事。

故事内容: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3.教师小结

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又怎能不常怀感恩之情呢?谁能说说你感恩谁?为什么感恩?怎么感恩?

四、说感恩

1.小组内说感恩,然后汇报交流。

2.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它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感恩所有对我们好的人。感恩可以用语言来表示,也可以付之于行动。请你们拿出笔记录一下你认为印象最深的感恩故事吧!

五、写感恩

写作要求:要写出真情实感,句子通顺、完整。

六、品感恩

学生读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自评、组评、桌评的方式对作文进行评析。

七、改一改

师: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大家的建议,把自己的文章改得更美一些。

八、教师小结

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会觉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有意义的。如果我们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如果我们曾感动于羔羊跪乳、落红护花,那么,你的生活是多彩的,是幸福的。

篇5:【教学设计】景阳冈_语文_小学_陈波_213700054

平阴县实验学校 王娟 教材简说:

《画家乡》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五个小朋友画出自己的家乡美景,表现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课文内容浅显,共有七个自然段,中间的五段构段方式相同,句式相仿,便于学习和背诵。课文配有五幅插图,与重点段落呼应。教学设想: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多渠道、多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围绕“兴趣、方法、能力、情感”八个字做文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设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设计教学。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写“爱”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4、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学习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学习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字。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地图)听说咱班同学知道得特别多,看,这是什么?

生交流,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2、仔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我发现中国地图像雄鸡。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看,这只雄鸡昂首挺胸,多精神那,就像同学们一样。

3、再看看地图里面,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地图里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师:你的眼睛真亮!

4、出示“山里、大海”图片,让学生对有特点的地区有整体了解。咱们看看褐色的是哪里?生:我看着有很多很多的山,很多很多的树,这像是山里。师:你真善于观察!有些人就生活在山里。我们中国东部和南部都靠着海,像这些地方就靠着海,我们来欣赏一下美丽的海景。(出示大海图片)师感情描述。

在我们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浩瀚的大海,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还有巍峨的高山,不管哪里都很美,有机会我们就去畅游祖国神州大地,把美丽的景色看个够!上课!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24课,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复习生字。

1、同位互读词语卡片。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轻轻拿出你的词语卡片,看你还认识他们吗?读给同位听。

2、读生字。

1)两组同位合作读。出示生字:大家读的真认真,瞧,生字宝宝排好队等着我们点名呢!谁想读?我请同位两人合作读,一人读一个。

2)开火车组词读。师:上节课学的词语你们掌握得很牢固,其它同学都会读了吗?请这行同学开火车组词读。

3、交流识字方法。

师:真了不起,单个字读得也这么熟练,大家看这些字,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 生:“贝”用猜字谜的方法。(猜字谜的方法确实很形象,有很多字就可以用这种办法来记)生:“捡”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脸、验)你怎么认识“验”?生:因为我们的学校就是实验学校。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随时都在认字,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鼓励孩子生活中识字)有记住密的办法吗?(分解合成法)出示:“市、楼”。师:大家的识字方法真丰富!有些字还喜欢交朋友,你能帮它找朋友吗?大家真聪明,帮他们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给生字组词也是一种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交流读懂的内容。

咱们帮生字找了这么多朋友,我们的好朋友也在等着我们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看告诉了我们什么?生: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师:谁不读课文原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爱 画 美

2、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把我们知道的读给大家听。

四、图文结合,美读第六自然段。

1、贴图片和家乡名。

哪些孩子画了自己美丽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在哪儿呢?大家还记得吗?我这儿有一些卡片,谁愿意帮我贴在黑板上?咱们帮他们检查一下贴的对不对?生齐读。

2、由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入手学习第六自然段。

读课文时,你觉得对谁的家乡最熟悉,一读就明白了?生:我对京京的家乡城市比较熟悉。为什么?因为我就住在城市。师:对呀,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很熟悉,京京还画了自己的家乡呢。1)出示京京的图片和相应文字。生读,边读边思考他画的家乡哪里美? 2)交流描写城市美的句子。师:城市哪里美?

生:我觉得他画的家乡这里最美“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出示句子)师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师生合作读第六自然段。

五、感悟二、三自然段。一)听录音、初步感悟大海、山里

1、大家把城市的美读得这么好!老师奖励大家听段音乐,带你们去两个更美的地方。闭上眼睛,仔细听。(听录音)

2、生交流由声音想到、看到的内容。

师:睁开眼,我看到有的同学都被那儿的景色迷住了,刚才你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海浪的声音,海鸥的声音,船的声音,我好像来到了海边,我还在沙滩上捡贝壳呢!生:我还听到了船的汽笛声,我好像看到了船上有很多鱼和虾,渔民正在笑呢。我也捉到了很多鱼和虾。生:我好像来到了树林里,听到了各种鸟在树上叫着,就像在开演唱会呢!生:我好像来到了山里,看到了茂盛的树,小鸟在树上蹦跳着、唱着歌。

3、自读2、3自然段。

师:这两个地方美吗?这两个地方分别是涛涛和山山的家乡,带着你对这两个地方的喜爱,赶快读一读2、3自然段,看他们的家乡哪里最美?把美的句子多读1遍。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觉得涛涛的家乡哪里最美? 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学习重点句子。预设一:生:我觉得涛涛的家乡海美“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出示句子)

1、指导用“那么......那么......”看图说句子。

师:你读得真好!作者用了两个那么就写出了海的蓝和宽,听,老师也会说,指图,“船上的鱼那么多,那么大。”仔细看图,你会用两个“那么”描绘图中的景象吗?

生交流:海滩上的贝壳那么多,那么美.师:说得真好!谁还会说?生:海鸥飞得那么高,那么远.预设二:生:我觉得这里美,“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师:同学们看,“满”这个字,他读得那么好,把鱼和虾的多,都读出来了,我们一齐美美地读一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生交流描写山山家乡美的句子。

师:我们都喜欢涛涛的家乡,山山的家乡也很美!来,快看!(出示山山家乡的图片和文字)你觉得他的家乡哪里美?

生交流:我觉得他的家乡这里美“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

师:山高、水清,清清的水里小鱼、鸭子都在快乐地玩耍,确实很美,还有补充吗? 生交流:我来给他补充,我觉得他的家乡还美在这里“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

2、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这么多又高又大的树,真美啊!都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我听听谁读的最美? 四)配乐美读二、三自然段。

师:大家读得真投入,有的同学还有表情呢,笑眯眯地读。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咱们把这两个地方美美地读一读,好不好?

六、看草原录像,感悟草原美景。

1、教给学生了解不熟悉地方的方法。

师: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对城市很熟悉,不熟悉的地方怎么办? 生交流:可以旅游,看书,看录像,看图片。

2、播放草原录像。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播放录像)师感情描述:大家看,一碧千里的草原上,白色的羊群就像给绿毯绣上了大花。草原上盛开着美丽的野花,人们骑着马儿快乐地奔驰着,开心地笑着,动物们在草原上自由地生活着......3、这是哪里呀?同学们说的办法真好!我们通过看录像,一下子了解了草原,请大家课下看书或看图片、视频等进一步了解一下草原和平原,下节课,我们细细研究。

七、指导写“爱”字。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笔画观察。

师:每个人的家乡都很美,我们也都爱自己的家乡,看“爱”由几部分组成?(出示“爱”)谁来说说“爱”怎么写,才能写漂亮?

生观察交流:爪子头写小,中间的点写在竖中线上。“友”的横收笔处在横中线上,撇、捺伸展开。

2、学生书空,老师范写。

师:观察真仔细,同学们抓住了字的关键笔画。大家书空,老师写一个。

3、学生描红、练写。师提醒学生书写姿势,生写完后,同位互相对照课本范字,交流写的好的笔画。

八、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帮老师介绍家乡。

1、师:同学们写完了,请放下铅笔。看到大家写得这么漂亮的“爱”字,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里可美了,我还画了一幅家乡画呢!想看吗?

2、出示画,大家仔细看,老师的家乡美在哪里?谁能像课本上那样帮我介绍一下。你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比如,按照由远及近或由左到右的顺序。

3、学生交流画的内容。

九、实践活动。

谢谢你把我的家乡介绍得这么美,同学们,你们的家乡也一定很美,课下,就请你也拿起画笔,画一画你美丽的家乡,下节课把画带来介绍给大家,比一比,谁介绍的家乡最美。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涛涛 海边 爱 山山 山里 美

平平平原

篇6:【教学设计】景阳冈_语文_小学_陈波_213700054

教学设计

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中心小学 罗圣梅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了解马克土温的相关资料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前段时间老师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奶奶在一家电器商店选电冰箱,当她向服务员咨询时,却遭到白眼。后来这个老奶奶到旁边的一家百货商店去为她的儿女买了两台电冰箱,先前那家商店的服务员看到后瞠目结舌,不后悔莫及。

听了这件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2.嗯,刚才孩子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马克吐温笔下的人物在金钱面前是怎样的反应,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生字读音,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蹩脚、刻薄、武断、窘况、兴致勃勃、撵跑、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自学提示:

(1)在“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老板看到钞票后又是怎样的态度?

(3)从他们俩的态度,你体会到他们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2.汇报讨论结果,相机理解重点语句。

(1)“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这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2)“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作家用夸张和辛辣的笔墨,先写托德见钱后的笑容,笑容遍布满脸,里面还有“纹”——折纹、皱纹、螺旋纹。一个见钱眼开的家伙,托德见是大钱后的笑容,牢牢地凝结起来,像一片一片的熔岩。这“凝结起来的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更多的还是对钱的贪恋,可能托德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马克·吐温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简单几笔,则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托德这个势利的拜金主义者令人作呕的丑态。

(3)“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此时站在老板面前的是位百万富翁,见钱眼开的老板已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反反复复,啰啰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奴才相。)

3.请孩子们再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受到的待遇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四、总结写作特点

作者通过了哪些描写,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把文中的人物形象写得如此鲜明?

(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作业设计:

1.看《百万英磅》全文。

篇7:【教学设计】景阳冈_语文_小学_陈波_21370005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童年的发现》,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谁知道课题中的发现是指什么?你是在第几段知道的?(第一段)请你把这一段读一读。

作者在向我们宣布这一发现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你从那些词语中感受到的?(九岁、完全、独立)现在请你怀着自豪的心情大声的再向大家宣布一遍。“胚胎发育规律”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指名读、指导朗读、齐读。

二、教授新课

作者的发现可靠吗?事实确实如此吗?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围绕发现总共写了几件事? 1)、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2)、因为这个发现而受到的惩罚。

作者为什么受到惩罚?他解释了吗?为什么不解释?为什么没人相信他,你从那些句段看出来了的?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

“幸亏她没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从这两段话中我们还能看出作者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点?(指导写作方法)

作者有了这么重大的发现,不但没人相信还遭人误会,难怪作者会这样自我安慰道:

“我明白了── ──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你还知道那些科学家因为有了了不起的发现而遭到驱逐和迫害的例子?补充材料。从三位科学教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所发现并不是那么轻松容易的,就连作者的发现也不是一朝一夕成形的,那么作者是怎么一步一步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3到13段,总结一下作者发现的步骤,通过总结作者发现的过程,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找找证据,说说理由。

合作交流:(1)梦中飞行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 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

——理解“ 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还可以()?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自由读,指名读

——从这奇妙的梦里,我们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富于幻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这时的我对“飞行”,产生了好奇心,急于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2)请教老师

——我们一起找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时,我一连串提了几个问题?

——通过这连珠炮般的追问,我不禁想到一个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读到这儿我们对费奥多罗夫又有了怎样的了解?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问底)

小结:发现的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更少不了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问底的精神。老师的解答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又是怎样做的?(3.)痴迷研究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我”研究一条鱼的情形是怎样的?(朗读这句话)

你研究鱼时“翻来覆去”的会看些什么?你翻来覆去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 听到费奥多罗夫这么说,这么想,看到他这么痴迷的研究,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于思考求知若渴 执着探索)(4)、发现规律

小结:结合板书,你看:作者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请教老师——痴迷研究——发现规律,通过学习作者发现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发现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那是要有善于幻想,有追根究底及求知若渴的精神。

因为童年的费奥多罗夫具有这些品质,所以他才有这非凡的发现。

三、拓展延伸: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现在的小小发现将来也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呢。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

富于幻想

请教老师

勤学好问

痴迷研究

执着探索

发现规律

篇8:【教学设计】景阳冈_语文_小学_陈波_213700054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文讲评是在命题指导和作文批改的基础上, 对学生作文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教学内容:

作文教学没有现行的教材, 主要是依据学生的作文情况, 确定教学的内容。本节作文讲评课的教材就是学生习作。《家庭里的____》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家庭里的”限制了写作范围, 要求学生将题目补充完整, 写一篇叙事类的记叙文。文题贴近生活, 适合学生写作, 学生也有内容可写。

讲评的内容主要是依据作文训练的重点及学生的作文情况来确定的。特别是针对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加以分析以便学生吸取经验或教训。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是以记叙为主, 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写出真情实感。学生的习作大都叙事完整, 主旨明确, 条理较清晰, 但感觉有些不够生动具体, 缺乏必要的描写。因此, 本节作文讲评课主要从描写技法的角度对学生加以指导, 并将课上所学的描写技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修改中, 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 最终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习作。

2.在写作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习作中的问题, 从描写技巧的角度进行文章修改指导。

3.引导学生感受描写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习作, 感受描写的魅力, 掌握描写技巧。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描写技法修改文章。

五.教学方法:

1.教法:

本节作文讲评课以学生欣赏、评价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 理论依据是叶圣陶先生“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叶老曾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 这次作文讲评课要着重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修改的能力。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体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 (写作) 的主人, 是主体。故本节作文讲评课, 安排了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欣赏、评讲作文。

作文讲评不只是指出问题、纠正问题, 更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在讲评过程中, 应多表扬、多鼓励, 扬长避短。努力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 满足并创造学生的成就感, 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激发写作兴趣。

本节课创造性教育的要点在于让学生自己欣赏评价作文的情况, 发现描写的魅力之所在, 再总结描写的技法, 落实到对作文的修改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再到写作实践。使大家形成一个共识, 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学会写作。

2.学法:

本节作文讲评课只不过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 告诉同学如何欣赏、评价他人的作文, 从中学习方法, 获得启迪, 逐步做到知识的迁移。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修改作文, 掌握了一定的描写方法, 并能够运用, 我们的教学目标才算实现。

作为评讲课, 让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例文的写作优点、不足之处。这种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的。教师给学生提供引导, 学生学着讲评。如, 怎样从词句入手, 抓住重点, 深入分析评讲。让学生学会评价别人的作文, 总结写作技法, 并进行修改。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欣赏我们班同学的作品。这几天里, 我一直沉醉在大家的作品中, 似乎和大家一起经历着家庭里的风波, 感受着家庭里的温馨, 为家庭里的趣事开心, 为家庭里的矛盾苦恼……刘佳媛同学家那场惊心动魄的电脑之争、李志威同学家的手机风波、傅媛同学的能言善辩、朱康梁同学的幽默诙谐……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从同学们的习作来看, 大家对这道半命题作文题的补充做到了明、亮、顺、雅, 每一个作文题都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眼球。大家也能围绕中心精心选择材料并加以完整的叙述, 使文章主旨明确、条理较为清晰, 语言流畅, 表达了真情实感。

二.评头论足: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两篇习作, 老师读第一篇, 请一个同学读第二篇, 大家边听边比较, 你会更喜欢其中的哪一篇呢?为什么?

生发言。

师归纳:两篇文章都正确地补充了题目, 完整地记叙了事件, 也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但相比较之下, 大家都觉得第二篇文章生动形象, 妙趣横生, 这是为什么呢?如大家所说, 正是因为这位同学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当地融进了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 才使得文章锦上添花。

三.华章共赏:

的确, 记叙文中恰当使用描写, 能妙笔生花, 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历其事, 如临其境”。同学作文中的这些描写就像一粒粒珍珠, 让文章绽放光彩。其他同学的习作中也有一些描写较出色的片段, 让我们来共同欣赏, 看从中能获得哪些写作技法上的启示。

1.展示例句, 学生本人朗读自己的写作片段, 并阐述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

北风呼呼地乱刮, 操场边的梧桐树被风折磨得只剩一个精瘦苍劲的躯干。教室里的灯还亮着, 白得凄凉, 白得吓人。雨淅淅沥沥地滴落在窗户上, 击出“啪啪”的响声。教室里空空的, 只剩下在教室中呻吟的我, 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失望地坐着, 等待雨下小点再回家。——吴一非《家庭里的温暖》

一下校车, 我就大步向家走去。墙边的一些野草似乎在对着我笑, 电线杆上的麻雀哼着欢快的歌曲, 就连小区里的大狼狗都变得可爱了, 觉得它那“汪汪”的狗吠声都变动听了。——曾晴《家庭里的幸福》

归结:环境描写要渲染

2.展示例句, 学生本人朗读自己的写作片段, 并阐述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

只见奶奶正坐在椅子上发呆, 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 留下了一道道明显的泪痕, 好像千万条溪流都要汇聚到大海里一样, 她的眼泪顺着脸颊, 从下巴一滴一滴地滴到地上, 让人看了十分揪心。——何文健《家庭里的烦心事》

5岁的小堂妹脸圆圆的, 两只眼睛忽闪忽闪, 大而清澈。小小的手臂嫩藕似的, 十分招人喜爱。——冯亦鸣《家庭里的趣事》

归结:外貌描写要出众

3.展示例句, 学生本人朗读自己的写作片段, 并阐述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

“怎么那么高兴啊?捡到钱包了?”妈妈喜笑颜开地说。老爸装模作样地说:“哪有, 捡到了也不给你。”“那你干嘛那么高兴?”“你还不知道啊?宝贝儿子在奥赛中又得奖了!”——刘俊康《家庭里的天气》

“你的书清好了没有呀, 水带了没有呀……”妈妈又开始唠叨。“我全部准备好了!”我几乎是大喊出来的。——周瑛《家庭里的唠叨》

归结:语言描写要精彩

4.展示例句, 学生本人朗读自己的写作片段, 并阐述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

她剥开糖纸, 慢慢地把糖放进嘴里, 仿佛想一点一点品味这小小的礼物。——肖楠《家庭里的笑与泪》

妈妈轻手轻脚地走进了房间, 为小男孩盖好了被子, 并轻轻地吻了一下小男孩的额头。——郭蕊《家庭里的小秘密》

归结:动作描写要传神

5.展示例句, 学生本人朗读自己的写作片段, 并阐述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

我让给谁呢?若让给妈妈, 爸爸会给我一顿训斥;若让给爸爸, 妈妈会给我一阵唠叨。不让吧, 那我可就活不长了。——刘佳媛《家庭里的电脑大战》

看着妈妈在厨房张罗晚饭的身影, 我的心盛满了暖意。这时的我如同脱下了一件厚厚的外衣, 变得无比轻松, 呼吸仿佛都变得自由, 吸进的是带着甜味的空气。——徐梦琪《家庭里的温暖》

归结:心理描写要细腻

四.毛遂自荐:

学生分成4人小组, 交流自己的作文, 向大家推荐自己或他人习作中描写精当的语段并品评。

五.我来DIY:

大家分成4人小组讨论, 从环境、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给第一篇例文添加描写的片段。小组代表朗读添加的内容或讲述本组的构思。

六.名作熏陶:

欣赏了这么多出自于同学之手的描写片段, 也许我们的脑海里会突然浮现一些描写精当的名段名篇。这些在记叙中巧妙地运用了描写的精彩语段, 就像璀璨的明星, 闪耀在文学的星空, 也照耀着我们的写作之路。

齐读《社戏》中的描写片段, 并欣赏。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阿发一面跳, 一面说道, “且慢, 让我来看一看罢, ”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 直起身来说道, “偷我们的罢, 我们的大得多呢。”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 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 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 大家跳下船, 双喜拔前篙, 阿发拔后篙, 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 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 我们已经点开船, 在桥石上一磕, 退后几尺, 即又上前出了桥。

七.归纳小结, 寄语升华:

状难言之景如在眼前, 传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八.布置作业:

篇9:【教学设计】景阳冈_语文_小学_陈波_213700054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骄傲”。

2、理解“信箱、信封、骄傲、不自在”等词语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练习“ 像,又像 ”的句式。

3、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3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骄傲”。

2、理解词语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上课前先看老师写一个词,注意看,骄,马字旁,瘦长一点,右边一个乔,傲,单人旁,注意,这里先写横折钩,再写撇,右边写个反文旁,一齐读。

2、师:要是你能用上这个词说句话,就更了不起了。学生交流句子。

3、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小故事,板书——我为你,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集中识字。

1、课前预习任务同学们完成了吗?老师来检验大家的识字效果。(出示词语,齐读)

强调词语中轻声字的读法,师示范轻声的读法。学生读,开火车读

2、识字方法

说说你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学生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师汇总:换偏旁 形声字 根据词语意思

3、识字游戏:飞鸽传信。请你帮信鸽把信送回信箱。

学生在练习单上完成。课件交流,(学生拼读信箱上的拼音,信鸽送带有词语的信封回信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我们同学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课题中的“我”是谁,“你”又是

谁? 指生

板书:老奶奶 小男孩

“我为你骄傲”这句话是谁说的?老奶奶为什么这样说?让我们跟随作者到课文中去了解小男孩和老奶奶之间的故事。

四、品读课文,感受真情。

1、小男孩

(1)快乐(调皮、搞恶作剧)的小男孩

① 请同学们端起课本齐读第一段 课件

师:故事发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还可以说什么样的下午(指生 出示词语)

一起说:一个()的下午,一个()的下午 ②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 板书:快乐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

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学生齐读)

③想象当时的场景,你觉得好玩吗?你能用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当时有趣好玩的场面?(指名学生读)

师:读的真流利,让人听了很舒服。你们看,不多一个字,不少一个字,还„„这就叫正确流利。还有谁来读?(再指一名)

你们觉得他读的好不好?老师为你感到骄傲,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我刚才偷偷的请教过??同学,他告诉我要读好这个句子有个小秘密,这个秘密就在老师标的红色字上面,谁能来强调着读读 课件

同桌俩互相读一读,听听能不能感受到开心有趣。④师:刚才你看到石头像——(指生)生: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 师:又像——(指生)生:流星一样从天而降

师:你也看到——(指生)

生: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像星星一样从天而降 师:我们大家都看到——

齐: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像星星一样从天而降 你还会说这样的句子吗? 出示课件

课件:天空中的星星像,又像。

.像,又像。

(2)胆小的小男孩

①师:在一旁的你,看到小伙伴们扔石头的这副情景,你会怎么说?

生:很危险啊

师:是呀,多危险啊!如果砸到自己,砸到别人怎么办呢?

小朋友,听!播放课件声音——哗啦

②就在大家玩得开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小男孩一不小心把老奶奶家的玻璃给打碎了。

课件出示: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师:齐读,我们再来看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逃走了。)你觉得哪个句子更符合当时的情景?说说为什么?指生交流 玻璃打碎后孩子们是怎样逃跑的,(课件)

所以第一句话里的“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跑了”很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的情景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③孩子们,小伙伴们为什么要这么快地逃走呢?(因为害怕)

我想问问,你们犯过错吗?犯错误后心里会怎么想?指生

师:是呀,小男孩打碎玻璃后心情和你们一样,他害怕被老奶奶发现,害怕被她责骂,更害怕她去告诉爸爸妈妈。所以——

④出示: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学生齐读)

师:哪个孩子来读一读?这段话真不好读。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的心里很不安啊,还有谁来读,我没请过的。

生读

师:要读好这个句子很不容易,老师隐藏了两个小秘密——是?(一和就要强调着读,二是注意两个停顿)试试吧。课件

师:那天晚上,吃饭时我想起了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我是多么害怕老奶奶会找上门来呀!——(男生读)

那天晚上,睡觉时我想起了老奶奶家打碎的玻璃,我是多么担心老奶奶会狠狠地批评我呀!——(女生读)

此时,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 板书:胆小

⑤师: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出示句子

师:孩子们,小男孩不自在的样子,你们都来做一做。起立。瞧,有低着头的,有羞红了脸的,有不敢看老奶奶的。

老奶奶并没有批评你,你为什么要低下头?老奶奶是微笑着和你打招呼,你的表现为什么这么不自在呢?

生:我很难为情,我怕她知道是我干的。生:我想向老奶奶道歉,可是又不知该怎样开口。

师:多么真诚,多么诚恳的孩子啊,知道自己做错了,却没有勇气去承认。接下来小男孩会怎么做呢?

(3)知错就改(诚实、勇敢、敢于承担责任)的小男孩

①请同学们默读第四五自然段,学生读

谁来说说小男孩做了哪些事情?学生

②师:是的,他花了3个星期的时间攒足了7美元,将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了信封,向老奶奶承认自己的错误。

③ 你们认识美元吗?出示1美元,大约相当于6、3元人民币 课件介绍认识美元

7美元大约相当于多少人民币?你们攒过钱吗?要攒四十多元容 易吗? 很不容易

④ 信封里除了钱还有一张便条,便条是用来干什么的,我们来看一

段视频。微视频播放,学习便条的写法

⑤ 假如你是小男孩,你会在便条里写什么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组长写下来

哪位组长来读一读你们写的便条上的内容?(组长在投影前展示,教师随机纠正便条的写法)

⑥从便条里,我感受到了小男孩的真诚和勇于承认错误的那份勇气。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板书:知错就改

(4)、小男孩的心情变化

①钱和便条送出后,此时的小男孩什么心情?用课文中的句子说

师:这件事情终于解决了,几天来压在小男孩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现在他心情轻松。

②课文中小男孩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你到课文中划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课件展示交流 ③同学们,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2、学习写“骄傲”

(1)师:说得真好,老师为你们骄傲。让我们骄傲的对自己说——我为我骄傲。这两个字怎样写呢?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骄和傲,学生观察 想想课前老师在黑板上是怎样写的,一起说。师在田字格里板书 学生练写

我们小朋友的写字姿势非常端正。写好的小朋友也不要闲着,把这两个字在心里默默地记一记。

投影展评两名学生写的字

就近找一个小伙伴,交流自己写的字,如果写得漂亮,你就真诚地夸夸他,如果还有改进的地方,你就给他提提小意见吧。

四、激情升华,走出文本

1、小男孩诚实,知错就改,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关于诚实的小故事,大家读一读。

2、师:孩子的诚实让人感动,那老奶奶呢?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我为你骄傲

快乐

老奶奶 小男孩 胆小

篇10:所见_小学语文_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7个字,会写“林、童、立、闭”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师:小朋友,你们会背有关春天的古诗吗?谁来背背?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夏天的古诗。板书:古诗)

2、(出示课文插图):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在一个夏日去树林里,树林里的画面吸引了他,于是他把他所看见的画面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板书课题)

(请大家伸出小手跟老师一齐来写课题《所见》,并齐读两次。)

二、初读古诗、识字

1、引导学生看课文情境图后说话:

画面上有什么?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牧童 黄牛 林 蝉

2、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所见》。(师范读课文)

(多么有意思的一首小诗呀,你们想读吗?请小朋友打开13课,自由读课文《所见》)出示课件

3、学生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的生字多读几次,要求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4、(看到同学们读得津津有味,生字宝宝也跑出来跟你们见面了。看,它们来了)

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所、牧、捕、蝉、闭、立)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把生字记下来吗? 师生交流方法。

自由读--看拼音个别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齐读

(字词理解指导:“牧童”、“蝉”出示蝉的图片、“闭口”、“立正”用动作来表达)

5、写一写:(出示课件:把我们写漂亮:诗、林、立、童、黄、闭)

(1)、师重点范写“林”、“童”、“黄”三个生字,生书空。然后生在书上描1个。

(2)、同学间互相评价。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师:生字学会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古诗读得更好。

1、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小牧童坐在黄牛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牧童忍不住地放声歌唱,响亮的歌声传遍了整个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出示第一、二行古诗:“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越”,引导学生读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 齐读)

师:牧童骑着黄牛的心情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读?

(1)学生自由练读一到两次──(2)指名读后,师:“牧童的歌声响亮吗?他响亮的歌声传遍了整个树林,所以振字要读得重些”。(出课件解释:传遍了树林)──(3)师范读──(4)齐读──(5)师:牧童骑着黄牛的心情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读?──指名读──(6)(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么牧童骑在牛背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男生读(7)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第一、二行古诗,)有感情、配以动作齐读。

2、师:牧童唱歌这么高兴,他有没有一直唱下去?(引出课件古诗: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学生齐读

师:牧童唱着唱着,他的歌声突然停止,“嘘!他想干什么?”

(1)你从第三行诗哪一个词哪个看出来牧童很想捉蝉?(师:对,“意欲”就是心里想要的意思。并出示课件解释:“心里想要”)

(2)指导学生读好此句:意欲捕鸣蝉 师:要用怎样的心情来读?

3、师:我们读第四行时要小声点,千万不要惊动树上的蝉。引导学生读好第三、四行古诗。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配动作齐读

4、师:你们能根据古诗描述的画面,说说诗意吗?

看图,指名学生说说诗意--师再引导全体学生看诗句说说诗意。

5、想像说话:

牧童有没有捉到树上的蝉呢?

6、课件出示全诗(师:你们喜欢这个小牧童吗?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把这首古诗读熟)

(1)师范读

(2)两人一组互读

(3)齐读

7、背诵古诗:

1、师:看来小朋友把古诗读懂了,现在老师读前一句,你们接后一句好吗?(结合板书,师生合作背诗句)

2、引导看图,练习背诵。引背--自由背--齐背

四、知识延伸:

1、为课文编个小故事。

2、学唱古诗。

(师:你们为课文编了小故事,真了不起!那我们现在也来做一回快乐的小牧童,听着音乐做做动作吧!)播放课件视频。

3、搜集有关夏日的古诗。

(板书)

所见 袁枚 牧 童 骑 黄 牛,歌 声 振 林 樾。意 欲 捕 鸣 蝉,忽 然 闭 立。

篇11:【教学设计】景阳冈_语文_小学_陈波_213700054

5《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挑衅”“全副武装”“蓄谋已久”“同仇敌忾”“严词拒绝”等重要词语。

3.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4.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讲述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教学难点: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预习单、针对学困生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品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3.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1.教学课件 2.教师设计预习单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激情导入

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他们自行炸毁柳条湖附近的一 段铁路,却诬告是我们中国东北军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沈阳城,短短4个多月占据了东 北三省1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东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出示图片)图片依次出现侵略者对不肯“归顺”的平民施以酷刑——“用铡刀砍头”、对资源疯狂掠夺、对孩子进行奴化教育、更有骇人听闻的细菌部队、大量使用活体做实验,使无数中国平民死于细菌战中。

侵略者给东北人民带来这么大的灾难,他们还不满足,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对,侵略者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野心很大。)

过渡:敌人故伎重演,又在1937年7月7日发动了著名的卢沟桥事件

齐读课题(卢沟桥事变对于整个中国来说都是沉痛的历史,)再读

(二)精读感悟,1.快速浏览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事变经过?(引导:请仔细听老师的问题,写了事变的经过)

(引导:仔细看,课文中有这样一个提示“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也就是说事变的经过是2到5段)

预设:2-5自然段

过渡:我们就来重点品读2-5自然段

2.课件出示:作者把事变过程分不同时间段去介绍,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示自然段的词句

课件依次出现: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过渡:我们首先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3.品读二、三自然段,你能感受到什么?

(1)预设:读出了敌人的蛮横无理(如果生读出我军英勇,就另找同学说。)

引导:你认为这种行为是怎样的行为?(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2)重点理解挑衅和蓄谋已久

引导:什么是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也就是无事找茬。)哪里看出无事找茬?

预设①重点体会“气势汹汹”(引导:请你注意找人的态度。)

出示课件: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

引导:找人是非常平常的事,你怎么知道是无事找茬呢?(搜查)你能发挥想象表演一下吗?(我听出了你的蛮横。)

谁能读好这句话。

引导:这种无事找茬还是蓄谋已久的呢? 从哪看出蓄谋已久?(全副武装,装备上)

预设②出示: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什么是全副武装?显然是去——

引导:从“偷偷地”“摸”你能体会到什么?

预设:“偷偷地”有什么阴谋,“摸”能体会到早有预谋,天这么黑,怎么 不往别处“摸”,非得摸到卢沟桥?

预设③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

引导:刚才大家找到的是日军的行为,还有一个小细节,你发现了吗?

从你又能读出什么?(刻意挑选了时机)

指导读:对,这样一个夜晚已经不再是一个寻常的夜晚。再指生读

小结:这是环境描写,一下就把我们拉到了那个情景中,同时预示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

(3)面对这样蛮横无理的挑衅行为中国士兵怎样做?板书“严词拒绝” 严词拒绝是怎样的拒绝?

引导:你能当守桥官兵来严词拒绝一下吗?指生读。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就应该寸步不让,再读。过渡:由于众寡悬殊,我军退让,可恨的日本敌人又向宛平城发动进攻。2.自由读4、5自然段,划出描写我军表现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预设①: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

引导:什么是同仇敌忾?(一致痛恨敌人)让我们读出愤恨。

过渡:你还有感受深刻的地方吗?

预设②课件出示:“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

A谈感受(不畏强敌、英勇善战)教师借机板书 B你是从那些词体会出来的?(举、冒、冲、砍)

引导:读这句话,关注这些词,你能想象大刀队员当时的内心吗? C让生说(憎恨)你能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这种对敌人的仇恨让我军英勇无比,再读。

过渡:英勇的大刀队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当天晚上就进行了反击。3.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课件在下面出示: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从“悄悄地”“进发”你体会到我军怎么样?

预设:足智多谋、英勇、不怕牺牲,一次充满智慧的偷袭,一次充满智慧的奇袭。(借机板书)

引导:同样是“偷袭”,同样是不想让被人发现的情况下去进军,文中在前面怎样写敌人

课件在上方出示: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 桥摸来。

这两句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引导:我军是怎样进军的,敌人呢?

预设:对敌人的痛恨憎恶之情 对中国军队的赞扬敬佩之情。

②对比读 小结:咱们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也要活用所学的词语,让它们为表达你心中的情感更好的服务。4.渗透表现手法

①由于我军的英勇,敌人下场怎样?

课件出示: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

这时,我们的援兵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②看到敌人这样的下场,你心中有何感受?(痛快、解恨、畅快、高兴)指生读 齐读

③从4、5自然段我们不难看出,我军表现怎样?敌军表现怎样?(我军英勇 敌军溃不成军 狼狈不堪)

追问:这采用的是什么写法?(板书:对比)

④作者不仅花了很多笔墨写我军的表现,还不惜重彩描写了日军的下场,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正是有了日军狼狈下场的鲜明对比,才更突出了我军的英勇无畏!

追问:这还采用了什么写法?(板书:反衬 敌人越狼狈反衬我军越英勇。)5.过渡:经过激战卢沟桥重又回到中国军队的手中,敌人亡我之心不死,于是共产党大声疾呼:课件出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引导:三个感叹号三个危急,程度一样吗?(范围加大,急得程度程度,一声比一声急。)

师渲染:一纸电文 热血沸腾 再读。

过渡:三声疾呼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过渡:卢沟桥事变点燃了中华儿女的抗战热情。从此——

课件出示: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齐读。

环节

三、回归整题—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读写融合,升华情感

1.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战役。

师介绍:淞沪战役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

播放视频《淞沪会战》激战片段 师再介绍:正面战场的首次胜利就发生在我们枣庄台儿庄这片大地上 播放视频《血战台儿庄》片段

过渡:中国人民进行了8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战,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现在日本又对我们中国的钓鱼岛虎视眈眈,我们能同意吗? 2.拓展:答案是肯定的!国家的领土不容侵犯。今日中国与76年前的中国一样吗?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不断崛起,日本如果一意孤行必将重蹈覆辙。

3.卢沟桥的石狮见证了这段历史,落后就要挨打;历史警示后人,让我们记住齐读课题 过渡: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感人事迹,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民族心,爱国情

(四)作业:

课件出示: 小练笔:课后观看有关抗战的故事片,讲给同学们听。注意尽量用上课本上描写战争的一些词语。

(五)板书设计 5卢沟桥的烽火 不畏强敌 对比

英勇善战 反衬

足智多谋

上一篇:症结信贷论文下一篇:八周年庆典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