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督促进和谐

2024-04-08

加强监督促进和谐(共8篇)

篇1:加强监督促进和谐

加强监督,促进和谐,推动安全发展,建设平安交通

--在全县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〇〇九年二月三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县交通系统安全生产会议,主要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传达市县安全生产会议精神也能、总结去年安全工作经验,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对策。去年,全县交通行业安全生产总体平稳,交通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基础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形势稳定,这离不开大家都努力,我代表党组对大家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对做好我县交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春运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一、要勤于学习,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任命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重要论述再次明确了安全生产的指导原则和基本任务,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全面落实,以安全生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安全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惩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党的纪律,深入推动发福倡廉建设,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要善于思考,研究解决我县交通安全生产领域的新矛盾问题

当前,“安全发展”即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在安全形势趋稳的时候,尤其要保持头脑清醒,认清存在差距和潜伏的危机,警钟长鸣、警示高悬、居安思危、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切实有效地把安全生产事业向前推进。

随着我县公路里程不断增长、水域面积分散、渡口设施、渡船安全性能相对落后以及各类交通工具不断增加、通村公路工程配套设施有待于不断完善的实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形势更加严峻,深入研究解决如何有效防范水上、道路运输重特大事故发生,使交通安全生产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和更加及时有效,是当前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技能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各部门监管责任要到位各个企业要尽到主体责任。

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公路、水路、道路运输企业、交通工程建设还是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从业人员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意识不强,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因此从业人员熟练掌握防范技能是重要的,这也就充分说明了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十分重要。

三、落实责任、推动安全发展

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监管,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是“一把手”必须切实负起主要责任。在安全性生产管理的各种规定中,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是十分明确的,各单位法人代表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的职责,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紧办好。尤其是交通运输和施工企业法人代表或“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负起安全生产的全面责任,制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治理安全生产重大隐患。

二是安全生产要齐抓共管,人人有责。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要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对分管工作中的安全工作负责,相关职能科室对职责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

三是要严肃事故责任追究。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惩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06年底,检查部、安监总局第11号令颁布了《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07年底,中纪委出台了《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

例>若干问题解释》。由此可见,中央对安全生产事故追究的重视程度。

四、加强监管,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

一是强化安全投入。全面控制和防止特别重大、特大事故,必须在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上做出必要的安全投入,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交通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机构要认真做好检查督促工作,确保企业按规定标准及时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按规定用于安全生产工作。

二是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分别经过教育培训,掌握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和防范技能后方可上岗操作,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三是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通过近几年的工作,交通全行业的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已经基本完备。但必须看到,还有相当一些冤是照搬照套,通用性很强,没有联系我们交通行业的实际,缺乏可操作性。为此,下步我们要注重考虑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保证制定的应急预案能够正确指导实际防灾抢险工作,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五是组织实施好专项整治工作。我们交通系统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要以建设工程、道路和水上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为重点,强化执法,重在治本,防止反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五、实现“三个确保”,做好今年的春运工作

春运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相关,做好春运工作是服务型交通和责任性交通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要求。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春运工作的重要性,要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有效措施,加强检查监督,建立值班制度,保障春运工作所需人员、场所和经费等,要切实加强春运工作的组织协调。确保实现春运工作的有序、优质、平稳。有序就是要使广大旅客走得了、走的及时、还要尽可能地走得舒心,把国家的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优质就是要大力开展交通服务工作,管理部门要为运输企业做好服务,运输企业要为旅客群众能够做好服务。各单位都要围绕做好春运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大监管力度。在安全监管上工作更加到位,管理更加严格,热震做好水上、道路春运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主要公路的畅通,要制定保障公路畅通的方案,加大巡查力度,做好人

员、物资、机械的充分准备,一旦发生因非人为因素的阻车,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抢通,为春运交通做好支持保障。

六、履行综治职责,建设平安交通

切实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对我们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创建平安单位是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是解决当今中国复杂的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全县交通系统要进一步提高对综治工作的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2008年的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

一是加强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的领导。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坚决落实综治工作林蛋糕责任制,对涉及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做到意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逐级抓落实,结合单位的实际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的各项举措,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加强汽车客货运站(场)、交通沿线各站点等公共复杂场所及运行的客车治安防范和管理,净化交通治安环境。继续开展客运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非法营运活动的打击力度,改善旅客的乘车安全条件。

三是加强信访工作,及时掌握信息,认真处理好系统个单位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保持交通行业稳定。

四是构建治安管理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综治工作机构,落实承办人员,确保综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管道住。要舍得花钱买平安,切实加强物防、技防建设,不断提升单位内部安全防范水平和能力,为我县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五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交通干部职工道德素质、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推动全行业依法行政,确保交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是继续实施好通村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公路安全设施,促进行车安全。

七是完善综治和平安建设责任机制,把综治和平安建设目标纳入考核内容,加强责任追究制,严格落实综治工作一票否决制。

同志们,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社会治安工作关系国家长久

治安,做好春运工作意义重大。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部署落实各项工作,继续坚持不懈地加强监管工作,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篇2:加强监督促进和谐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大特征。民主法治作为首要特征,不仅影响和制约着另外五个特征,而且决定了我国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法治社会,而法治社会离不开法律监督,法律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社会稳定、分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法律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审视目前的法律监督工作,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执法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有着距;法律监督职能不能全面协调地履行;法律监督的范围和作用有限,效果不够理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相关保障不力,相关检察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提升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针对当前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完善立法,为法律监督职能和作用的发挥提供充分的法律支持。当前法律监督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使和法律监督难以深入到位。为此,需要继续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各种行政法规和贯彻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构建起能够保障法律监督的法律体系。同时也要在法律建设中进一步明确法律监督的内容、途径、手段和监督的效力等,便于检察机关充分行使监督权。

立足大局,树立科学的执法理念。要树立为大局服务的思想,宪法至上、以人为本的观念,维护公平正义的执法观念,依法监督以及高效和质量观念。只有树立这些正确的执法思想和执法理念,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严治检,素质强检。检察机关必须从严治检,强化对检察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检察官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使全体检察官都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恪守检察职业道德,遵守检察工作纪律,严格执法高效监督。

狠抓办案,强化法律监督。办案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检察机关要突出主渠道抓好办案监督,既要抓大案要案,又要抓一般性案件,全面监督司法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从维护人们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融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3: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医护质量提高

我院广泛地征求院内外意见, 不断发现问题, 改进工作, 总结经验, 促使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

1 加强院内监督

1.1 我院医护质量监督考核组每月深入科室, 在对全院

各科室医疗护理质量、医德医风、行业作风、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全程监控的基础上, 同时征询临床、医技科室人员对医院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医院管理达到及时性、可控性和全面性。

1.2 护理部每半年向临床医师、药剂师、后勤工作人员等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征求他们对护理工作及护理人员的意见, 以逐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1.3 院督导委员会对医院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调控, 对存在问题较多的薄弱科室、高危科室 (

如CCU、ICU、NICU、RICU、儿科等) 以及核心制度如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床

2.1 医院医德医风考核组每月深入科室对住院患者进行满

意度调查, 每季度对门诊就诊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随时掌握患者对医院医疗、护理等运行的满意情况。

2.2 每季度对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的追踪调查。

2.3 科室每月、医院每季度召集住院患者或家属召开工休座谈会, 征求他们对医院质量全面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2.4 由新闻单位、街道、医保等人员组成的社会监督委员会定期向医院反馈有关医院质量管理的信息。

2.5 开通了举报电话, 随时接听患者的反映。

3 体会

篇4:加强监督促进和谐

了解到该情况后,该院领导高度重视,指派侦查监督业务经验丰富的检察官数次前往高新分局,调取了2013年至2015年的报警、出警、处警记录,发现确有举报信息反映的涉案事实。另外还发现,张某军于2014年8月还存在类似使用砖头打砸其他施工挖掘机的情形。后检察官又与办案民警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了解到涉案人张某军是潍坊高新区东三甲村村民,近年来因为拆迁补偿问题,多次到北京上访,张某军与村里、街办的关系相当紧张,张某军之所以打砸施工的挖掘机也是因为对村里的工作不满而引发,张某军已经有数次阻拦施工的行为,其行为已经影响到了该村正常安置以及棚户区改造。此外还了解到,村里在实施拆迁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当之处,这也是公安机关迟迟不做立案处理的主要原因。经过认真研究,检察院认为,张某军的行为已涉嫌犯罪,村里的不当拆迁行为也确实违法,两者之间存在关联,但这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彼此不能相互抵消,对不同的行为应当以不同的方式处理。经向潍坊市检察院汇报请示,高新区检察院启动立案监督程序,向高新公安分局发出《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高新公安分局收到通知后,最终决定以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寻衅滋事罪对张某军立案侦查。

今年以来,该院与公安、法院密切配合,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冲击国家机关、聚众滋事等危害公共秩序安全的刑事犯罪,突出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利转贷等破坏金融秩序和非法经营、合同诈骗等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对无理取闹、制造事端、挑动群众聚众闹事的骨干分子等重点案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建立快速审查机制,快捕快诉,形成工作合力,坚决予以严厉打击,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打霸治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共批捕犯罪嫌疑人43件66人,审查起诉33件42人。针对旧村改造和项目征地中涉及的拆迁补偿纠纷,该院检察官深入清池街办、新城街办走访调研,从法律角度协助街办妥善化解矛盾,促进了征地拆迁补偿工作依法有序开展。(文/邱永)

篇5:加强监督促进和谐

舆论监督是推进反腐倡廉教育,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开展舆论监督,可以很好地警示和教育广大干部职工,震慑违法违纪的干部和员工,增强员工对企业党员干部和领导的信任。舆论监督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把握正确导向,服务工作大局;要加强政策理论指导,推动工作方式改进;要坚持弘扬正气,注重改革创新,从而为企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舆论监督是广大干部员工就企业管理、发展、改革及反腐倡廉等方面的行为依制度进行评论、表达意见、提出建议、发出呼声,是员工参与企业事务管理、提高管理部门绩效的一种必要方式。舆论监督在弘扬企业正气、通达厂情民意、聚焦员工热点、疏导员工情绪、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和谐企业,需要大力重视和发挥舆论监督。加强舆论监督,可以使我们的工作不至于盲目,不至于懈怠,不至于失职和被动。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舆论监督,笔者认为:

加强舆论监督,首先要树立对舆论监督的正确认识。舆论监督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来自被监督的单位及其管理人员,因为舆论监督往往是揭露一些单位存在的种种问题,会触动到其部门利益,并会对其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对舆论监督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正确对待并虚心接受舆论监督,消除对抗情绪。要充分认识到舆论监督就是针砭时弊,弘扬正气,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增强团结,维护稳定。同时,管理人员要善待舆论监督,善用企业内刊,给舆论监督“撑腰壮胆,鼓劲打气”。在充分尊重员工表达权、监督权的前提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

此促进自身工作不断改进。要把做好舆论监督当作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当作本部门本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主动配合、积极回应舆论监督,认真整改、及时反馈,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效果。各单位、支部为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环境,创造有力条件,提供相关信息,畅通报道渠道,关心和支持企业开展舆论监督,要把舆论监督作为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渠道和途径,作为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手段,以此来推动舆论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广大干部员工心无压力、心情轻松、热情主动、积极参与舆论监督工作,并使舆论监督走上规范化轨道。

加强舆论监督,其次要规范舆论监督的工作机制。机制是舆论监督的保障。企业党委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舆论监督机制。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舆论监督,把舆论监督的目的与企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与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舆论监督既要反映干部员工议论、关注的焦点问题,又要帮助企业和党委、支部做好工作;既要反映员工的呼声,又要让员工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既要对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批评,又要给人以启发、希望和信心。为此,企业党委应在各支部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敞开舆论监督渠道,将搜集到的情况、反映出来的信息、发现的问题逐一进行登记,认真梳理成一条条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到相关单位,以便研究采纳和认真改进。同时应建立并规范舆论监督工作分析制度、曝光事件追查制度、整治工作协调制度、整改落实反馈制度及举报奖励制度等相关的工作机制,确保舆论监督能够顺利推进。

加强舆论监督,最后要注重舆论监督的有效落实。落实是舆论监督的关键。对于干部员工反映的问题,若无特殊情况,应将处理结果通过合理渠道及时反馈,努力做到事事有回声、件件有着落。这既有利于舆论监督顺利开展,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内刊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近几年来,在开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教育中,公司利用企业内刊《海鑫报》、厂区专栏、宣传资料等工具,紧密结合公司工作实际,宣扬先进事迹,曝光丑恶现象,及时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舆论监督工作得到了不断加强。但有些部门也存在对舆论监督的认识不够、支持不力等问题。比如有的单位采取种种“推”、“拖”手段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表面上赞成但实际工作中不作为或欠作为,为此,公司充分发挥《海鑫报》的独特作用,不断加大舆论监督报道的力度。开辟舆论监督专栏《曝光建议》,针对生产管理、干部任命、薪酬福利、反腐倡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一些不规范现象发表批评言论文章。各单位对曝光问题认真整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

篇6:加强内部监督促进企业发展

加强内部监督促进企业发展

监督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是搞好生产经营,促进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深化反腐倡廉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的重要措施.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结构调整、扭亏脱困进入关键时期,加强监督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 者:穆树琪 作者单位:峰峰矿务局刊 名:煤炭企业管理英文刊名:COAL ENTERPRISE MANAGEMENT年,卷(期):2003“”(4)分类号:F2关键词:

篇7:加强“三资”监管促进农村和谐

近年来,江西省弋阳县纪委立足实际,围绕上级统一决策部署,大力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在“制度+程序+监督+特色”模式上大做文章,建立起了权责明确、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监督有力、公开透明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体系,有力推进了反腐倡廉建设。

一是严格要求,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文章。全县各乡镇(场)机关和基层站所都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做到账目清楚,规范运行,切实落实财经纪律。加强了财政收入、上级转移支付收入、上级各项强农惠农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严厉打击自行设立账户和私设“小金库”行为。健全了审批制度,明确了审批权限,做到收入入账及时,支出发生有据。各项开支一律做到有合法的原始凭证、有合规的支出用途、有具体经办人、有单位负责人和审核人签字,不得以领代报,以拨代支。

二是结合实际,做好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处理“程序”规范文章。明确规定村级集体投资项目和资产、资源处置要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取公开竞价、招投标等方式进行。本着依法、实用、简便的原则,根据村级集体投资项目和资产、资源处置涉及金额的大小,分别制定具体的操作程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各村组所有经济活动都签订了正式、规范的合同,杜绝了以口头协定、个人协议等形式代替的现象。

三是创新机制,做好农村权力运行体系“监督” 推行文章。围绕实施有效的权力监督,通过健全载体,延伸范围,畅通渠道,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网络。在全县各乡镇(场)建立了投诉监督站,行政村设立了信访接待室。将全县114个行政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和各试点村小组干部纳入了监督范围。在开通监督电话、监督电子信箱基础上,又在全县各行各业和基层村组聘请了308名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积极参与行风政风评议、述职述廉和干部从政行为的监督。同时,还在全县114个村支部设立了村级纪检委员,聘请了信访信息联络员,各试点村也成立了理财监督小组,进一步畅通了监督渠道。对凡是举报基层干部利用职权侵害群众利益的信访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构成违纪违法的,坚持从重从快处理,决不姑息,决不迁就。

四是阳光理财,做好全县村务委托双代制“特色”文章。为推动村小组财务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从严规范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运行,在全县200多个新农村建设点实行了村小组财务委托“双代”制。即村小组会计业务委托乡镇经管站统一代理,村小组所有集体收入委托村委会统一代管。“双代”制的实施坚持了权属不变、群众自愿、财务公开、一事一议、民主理财、责任追究六项原则,使村级财务重大开支情况和干部的廉洁自律得到了有效监督。另外,村级监理员每季度负责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村级财务公开清单和凭证进行审核,并向村民报告监督工作情况,真正实现了“阳光财务”。(来源:中国反腐网)

武鸣县强化措施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来源:武鸣县纪委

2011-04-15 武鸣县抓住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从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从机制建设入手,探索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建立健全机构,完善管理办法。成立了由县纪委、监察、民政、国土、农业、财政、林业等部门组成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组。各镇也相应成立管理工作小组,由镇财政、农经部门具体负责业务指导,各村都明确一名干部具体负责管理工作。认真实施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指导意见,具体指导各镇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二)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严格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各村成立理财小组,定期对村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清查,报请村民代表审议后进行公开,全县218个村(社区)都设置有村务公开栏,制定了村务公开目录,每年在公开栏张榜公示财务收支、债权、债务以及各种征地补偿费、承包金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三)突出重点,清产核资。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财务管理,减少财务管理混乱现象;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每年组织镇农业服务中心经管站或村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重点抓好资金管理、票据审核、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督。对届满的村委会及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组织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农经等部门组成村级资产清理工作组,对群众反映强烈、财务管理混乱的村进行清理整顿。各村(社区)资产得到了清查,产权界定和债权债务得到了核实。如太平镇自2005年以来累计重估入账固定资产856万元,清理回收债权86万元,消减债务482万元。

(四)创新机制,探索长效管理办法。结合农村工作实际,积极在3个镇、16个村开展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制。一是建立备案制度。各村对本村的资产、资源进行摸底、登记、审核、造册,并上报所在镇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备案。二是建立“三资”预算制度。如有支出计划,各村在经过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提出用款计划申请,上报“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审核把关,由过去先花钱、后记账转变为现在的先预算、后花钱、再记账。三是建立村组统一银行账户和报账员制度。取消各村会计、出纳,只设一名报账员。取消各村原有银行账户,由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在银行开设“村账专户”,村组所有资金集中在“村账专户”里,一村一账,分户核算,统一管理。

在推行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有利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如城厢镇大皇后村2002年推行“村财镇管”委托代理制后,盘活了“三资”,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年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30万多元增加到2010年的60万多元。(信息员 宁盛)

农村“三资”在阳光下运行——绍兴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纪实

[ 作者: 佚名 出自: 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表时间: 2009-10-20 : 大 中 小 ]

如今,在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农村,民主理财已成为一种常态,大到重大工程建设及投资项目,小到一包烟、一张纸的支出,都必须经过村民主理财小组的参与审核。这是绍兴县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后发生的可喜变化。

“村级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绍兴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吴晓认为。近年来,绍兴县委、县政府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载体手段,着力探索推进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有效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体制创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第二季度老年人生活补助款30250元、房屋收购款33000元、一季度残疾人岗位补助款1200元„„”近日,绍兴县兰亭镇新陈村报账员陈香红来到设在兰亭镇政府内的“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把当月该村收支进出的20多张发票交给代理人员。经过初审,确定财务凭证无误后,代理员将新陈村6月份的资金、资产、资源情况进行了记账汇总,这些数据将被录入全镇民主管理信息查询系统,随时接受村民查看。

为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从2000年起,绍兴县在自愿委托、“六个不变”(村级集体经济所有权不变、村级集体资产使用权不变、村级财务审批权不变、村独立基本核算单位不变、财务接受业务指导和管理不变、财务接受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和上级审计不变)的前提下,全面推行会计代理制,通过各村委托代理、建章立制、公开招聘代理会计、实施会计电算化等举措,在规范会计核算的同时,强化了会计的审核监督,较好地改变了过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面广量大、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低的现象。

为规范农村“三资”的运行,绍兴县实行了支票户管理,规范了银行账户设置,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在明确“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村级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等6项民主管理基本程序的基础上,规定了农村“三资”管理操作流程,实现了农村“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同时,该县还专门建立了县农村“三资”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村“三资”管理的辅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各镇(街道)也相应建立农村“三资”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目前,该县19个镇(街道)已全部建立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配备98名代理服务人员。

制度保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随着农村改革的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加速推进,绍兴县农村“三资”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串标等行为;部分村合同签订随意,个别村干部签订长期低价租赁合同,为自己及亲戚谋取利益;个别村随意分配集体资金,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部分村资源性资产底数不清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绍兴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绍兴县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和《绍兴县违反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定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要求各镇(街道)在出台相应意见办法的同时,建立并执行“三资”登记管理制度、定期清查制度、招投标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审核反馈制度、动态报告制度、审计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管理制度。

为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绍兴县又专门出台了《村级财务民主理财制度》《村务公开实施办法》等制度规定,积极引导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参与村级重大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村级经济合同签订、村级支出、财务公开等事项,明确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和程序。

监管得力,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在绍兴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试点镇——兰亭镇农村“三资”管理代理服务中心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信息查询系统”触摸屏上,笔者随便点开了兰渚山村6月份的《村级招待费用明细公开表》,看到上面清楚登记了4笔共计1605元招待费。而在代理服务中心的一块液晶显示屏上,各村固定资产均用照片的形式登记上传,一看就有直观认识。“过去,由于农村‘三资’管理上存在缺陷,导致农村干部违法违纪事件时有发生。推行‘三资’代理服务以后,村干部的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了,人民群众也更加放心满意了。”兰亭镇纪委书记董江兴告诉笔者。

绍兴县明确规定了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14项基本工作职能,要求各镇(街道)代理服务人员积极参与村级“三资”重大事项的经营、出租、发包、招投标、合同签订等工作,及时了解村级“三资”动态,每月核对村级货币资金余额,每季度盘点村级库存现金,并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领用与核销的管理,加强对农村“三资”原始资料及大额资金支取的审核,对收入不入账、坐收坐支及违规支出报销入账等问题,发出审核反馈意见书,督促其及时纠正、整改。去年以来,全县各镇(街道)会计代理站拒绝入账票据228张,金额130万元,补办手续后入账票据621张,金额1207万元,发出票据审核反馈意见书102份,涉及金额256万元。

为强化审计监督,绍兴县采取县级直审的办法,有序推进农村审计工作,并开发应用绍兴县农村“三资”计算机管理系统,强化电子监督,使绍兴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从事后监管转变为实时、直接、全程监管,从而促进了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今年以来,涉及农村“三资”管理的信访件同比下降19.15%,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年平均增幅达11.65%,全县已有100个村成为县级以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

加强“三资”监管 促进农村和谐 邵武市农业局

农村集体“三资”是农村集体拥有的资金、资源、资产的简称,资金包括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等;资源包括村集体拥有的耕地、水面、山地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等;资产包括应收款、投资、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未列入固定资产的基础设施等。

农村集体“三资”,在公社化时期,得到了较好的管理,实行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过分强调分的层面,削弱了统的层面,对“三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造成大量集体“三资”的流失;引发了大量纠纷和上访,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痛定思痛,总结经验和教训,整合原来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机制,终于把加强农村“三资”监管提到了议事日程。笔者就近年来实施“三资”监管方面的一些规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改进意见谈谈我的看法。

一、监管现状

(一)成立机构

在乡镇成立公有资产监管、会计服务和委托招投标等三个中心;在村委会成立公有资产监管小组。

(二)清产核资

由村公有资产监管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村集体拥有的“三资”进行清产核资,根据清产核资结果,编制清产核资报表一式三份,报乡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和会计服务中心各一份,村留底一份;

(三)建立台账

乡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根据村级清产核资报表中的资源、资产存量和经营状况建立资源、资产台账,录入电脑。

(四)成果利用

村委会根据清产核资结果,对资产盘盈、盘亏,应收款项中的呆坏账、资源、资产的处置等情况,履行法定程序后,形成决议,报会计服务中心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五)公开招标

村委会遇到资源、资产的处置、生产经营项目和工程发包时,必须由村两委提出方案,组织评估、预算,给出标底,提交村民(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填制《资源、资产处置申报表》,报乡镇监管中心审核,领导审批后交乡镇委托招投标中心,由招投标中心发布招标公告、公开招标,中标公示七天,无异议后,在招投标中心的指导和监督下,由村委会与中标者签订合同,合同除乙方所需的份数外,还要8份,其中:村3份、三个中心、审核会计和公(见、鉴)证机关各1份,(六)互动联动

三个中心对发生资源、资产处置的村,应进行相关的登记和账务处理。由招投标中心填制《公有资产、资源处置结果备案表》,传给会计服务中心进行账务处理并在该表签署账务处理结果后,传给监管中心进行台账增减登记后,在该表上签署登记结果后,由监管中心存档。

(七)公布

监管中心每年进行一次资源、资产处置和到期收回的清理,并在台账上进行增减登记,实行滚动管理,年终或次年一季度内,将一年的资源、资产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和村民小组户代表议事点上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二、薄弱环节

(一)清产核资不彻底

2009年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发现,部分乡镇的部分村在清产核资时,工作不够细,只对账面资产进行了清查,没有对账外资源进行清查摸底,造成家底不清。

(二)清产核资成果没有得到利用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等科目的盘盈、盘亏没有进行账务处理,导致科目的账面值与公有资产管理台账不符;对债权债务中的呆账坏账没有进行核销,账面上仍然保留了大量不存在的资产和呆账坏账。

(三)没有履行民主程序

部分村在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债权债务等科目进行清产核资盘盈、盘亏的增加和核销时没有履行民主程序。

(四)没有对资源、资产变动进行滚动管理

部分乡(镇)、街道三个中心没有互动联动、一体化运作,资源、资产处置后,没有在资产管理台账上进行登记,年底也没有进行公布,无法反映资源、资产的真实情况。

(五)没有责任追究制度

虽然制定了以上的七项做法,但乡村没有按规定做时,没有监督,没有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造成做好做坏一个样。

三、改进意见

(一)村级从以下方面加强“三资”监管

1.进行清产核资补课 成立村公有资产监督小组,在原有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补课,缺什么补什么。不能只清查账面财产,还应当对村集体所有的耕地、水面、山地、矿产等资源的存量、经营方式、承包经营者姓名等进行清查摸底。清产核资结果应进行在村务公开栏和村民小组户代表议事点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2.按规定程序处置资源、资产 在资源、资产的处置上严格按以下程序执行:村两委提出处置方案;经村民代表或户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组织由有关部门参加的评估小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经公示后;向乡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提出处置申请;经乡镇有关部门和领导批准后,由乡镇委托招投标中心进行公开招标,签订合同。签订的合同如果要变更,必须按原发包、处置、签订合同的程序进行。

3.加强合同管理 村级要设立专职或兼职合同管理员,对村集体签订的所有合同进行管理。对本村的所有合同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将已履行完毕的合同装订成册,归档保管,对未到期和虽已到期但尚在履行的合同复印一份,原件归档,复印件由合同管理员保管备查;启用《合同管理台账》,未到期和虽已到期但尚在履行的合同在《合同管理台账》上逐份登记应收应付款物、已收已付款物;发生收、付款物时,随时登记合同兑现情况,年终进行合同兑现清理,及时催收合同欠款。合同履行完毕,收回经营权的资源、资产,应及时向乡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报备。

(二)乡镇从以下方面加强“三资”管理

1.整合机构 “三资”监管机构的“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委托招投标中心”和“会计服务中心”等“三个中心”。纳入乡镇机构改革范畴:由市纪委牵头,联合村务公开、组织、监察、财政、民政、林业、农业、国土、水利、矿管等相关部门向市委打报告,将乡镇公有资产监管 “三个中心”合并,设立“公有资产监管中心”(简称“中心”)。“中心”整合牵涉乡、村公有资产管理的乡镇财政所、经管站、林业站、土地所、司法所、水利站、矿管站、会计核算和服务中心、委托招投标中心等分散的力量。主要履行乡、村公有资产监管职能,负责乡、村公有资产的清产核资、公布核实和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按规定程序处置乡、村两级、特别是村级公有资产。对乡、村公有资产实行滚动管理。年底将公有资产滚动管理结果在乡镇和村组公布。“中心”下设统计、评估、招投标、会计等四个职能科室。各司其职、互动联动,对乡、村公有资产实行滚动管理、定期公布。

2.安排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配备办公设备 乡镇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应给每个科室安排一个办公室、还要安排一个招投标会议室,每个办公室应配备一个档案橱、按人头配备电脑和办公桌;会计室还要按核算单位配备档案柜;招投标会议室要有监控摄像。办公经费由财政保证。

3.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对“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法律素养、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中心工作人员在三年内必须取得相关的从业资格。

4.履行职责 利用清产核资成果。“中心”主任要根据村委会上报的关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债权债务等科目进行清产核资盘盈、盘亏的增加和核销报告进行审查,对符合财经法规规定和符合法定程序的申请予以批准,交由会计室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中心”对村级清产核资的各类资源、资产进行电脑录入,建立电子台账;发生资源、资产处置时,评估室负责对村集体资源、资产的评估或对村委会提交的评估价进行审核;监管中心主任负责村委会上报的《资源、资产处置申请表》的审核,交领导审批;招投标中心负责负责招标公告、公开招标、公布结果和签订合同的指导、见证,合同除乙方需要的份数外,还应该有8份(村主任、合同管理员(存档)、报账员(出纳)各一份,乡镇三个中心、审核会计、公(见、鉴)证机关各一份),填制《资源、资产处置备案表》;会计室负责处置资源、资产的资金缴存、会计核算,并在《资源、资产处置备案表》上签署会计核算结果;统计室根据招投标中心和会计室签署了意见的《资源、资产处置备案表》进行台账登记、滚动管理;年终对各村公有资产的滚存量进行公布。

三、制定责任追究制度 责任追究制度由县级纪委牵头,与村务公开办、监察局、农业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邵武市公有资产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制度应包括各站所各岗位和村“三资“监管小组的职责和违反岗位职责应承担的责任。

四、开展督导检查,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在未形成习惯之前,要象组织部监督村务规范化建设一样,建立督查考核评分制度,根据责任追究制度,由市纪委牵头,抽调市村务公开、监察、财政、民政、农业等部门人员,组成公有资产检查组,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公有资产监管大检查,督促乡镇、村强化公有资产监管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查出问题或出现因“三资”监管不严而引起的上访,要严格按照责任追究制度的、追究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使公有资产的监管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建议实行电算化 在乡镇,没有专职人员从事“三资”监管,绝大多数是兼职,没有时间保证,导致存在以上的薄弱环节。现在已经开发出了“三资”管理软件,建议购买软件,实行电算化管理,即可节省时间,又可以使“三资”管理规范化。

邵武市农业局高级农经师 欧启发 二0一0年六月十三日

关于加强农村“三资”监督管理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的监督管理,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就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三资”监管历来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加强农村“三资”监管既是搞好农村民主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解决当前农村矛盾和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近年来,我市在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了“村级集体财务委托乡(镇)代理”制度,收到了较好的监督效果,但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监督机制,造成我市部分农村集体资产流失,不良债务增多,影响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加强农村“三资”监管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确保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32号,以下简称《意见》)的要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农村“三资” 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提供有力保证。

(二)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理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建立起农村“三资”规范运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三、进一步明确加强农村“三资”监管的工作重点

(一)完善农村“三资”的监管服务平台。各乡镇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农村“三资”监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对乡(镇)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实施日常性监管。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原则,在建立“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基础上,成立“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和“乡(镇)村招投标委托中心”,形成农村“三资”监管办公室总协调,“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和“乡(镇)村招投标委托中心”为依托,对农村“三资”监管“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以下简称“一办三中心”)。“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和“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具体业务依托在乡镇经管站;“乡(镇)村招投标委托中心”具体业务依托在乡镇司法所。

(二)明确农村“三资”监管权限和范围。乡镇本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的集体资产由“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统一集中监管。乡镇行政区域内各类基础设施、道路、农田水利设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福利的公用事业项目(总造价在3万元以上、50万以下不存在复杂技术难度或特殊要求),以及村级资产对外承租、出让标的在3万元以上等项目都进入“乡(镇)村招投标委托中心”进行公开招标。

(三)建立农村“三资”监管的三级体系。一是县(市、区)党委、政府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农村“三资”工作的协调、监督、管理;二是乡镇成立农村“三资”监管办公室,由乡镇长任主任,纪委书记、分管社会事务和农业的副书记、副镇长任副主任,成员由经管站、财政所、司法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研究本镇内农村“三资”管理各项事宜,对预算、审核、备案等事项监督把关;三是各村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支部书记任召集人,村务监督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参加,对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处置等情况进行监督。

(四)严格农村“三资”监管四项程序。一是实行“三资”集体决策制。农村“三重一大”事项(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报账员在报账时,凡属“三重一大”事项的,必须携带有关会议记录、协议、合同等材料,经“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会同农村“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查验,符合程序和有关规定的才能由“乡镇会计服务中心”随票据一同入账;二是实行“三资”预算制。所有支出实行预算制,改过去的“先花钱、后记账”为“先预算、后花钱、再记账”;三是实行“三资”审核制。所有大额度资金支出、大型资产处置、资源租赁承包转让等必须经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履行必要的审核程序后才能入账;四是实行“三资”变动备案制。各村的资产、资源的处置结果报“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备案、保管,实行动态管理。

(五)规范农村“三资”监管的五项管理制度。一是落实集体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实事求是地界定所有权。一时难以界定的,通过协商逐步解决,如果出现产权纠纷,通过司法程序依法裁定。在此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村“三资”台账,开展产 权登记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小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各地要参照国家《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具体的招投标和集中采购实施办法,制定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完善评估制度。集体资产产权发生转移变更时,必须经过农业(农经)部门和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照程序科学评估,按照公开市场交易原则合理确定价格。四是落实年检制度。每年农业(农经)部门要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增减变化和保值增值状况进行检查,实行年检备案。五是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确保财务预决算、财务审批、资金管理、票据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落实到位。

四、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三资”监管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抽调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从事这项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场所和办公设备等。各成员单位要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查纠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的违纪问题、落实责任追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积极参与,将其纳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民政部门负责监督村级组织履行民主议事程序,落实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工作;审计部门要支持农业(农经)部门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力度;财政部门要将农村“三资”管理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农业(农经)部门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其他有关部门也要按照分工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统一协调、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统一协调。各乡镇党委、政府应结合农村综合改革,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工作经费,做到有组织领导、有制度约束、有人员监管、有场地办公,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相关工作机构能够协调运转。“一办三中心”应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农村“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负责总体协调指导;“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履行对农村基层“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监管职责,对村级组织的经济往来和资产处置情况,加强日常性监控,实现“资金、资产和资源”能够合理有序地流转;“乡镇会计服务中心”、“镇村招投标委托中心”应充分履行职责,将委托的资金和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在服务中强化监督,在监督中加强服务,为村级组织的经济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三)坚持试点先行。各县(市、区)应认真组织实施,积极贯彻落实,按照“先试点、后推行”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先在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进行试点,原则上,各地应在2008年第三季度前完成1~2个乡(镇)的试点改革工作,明年全面推行,明年底前在全市各乡(镇)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体系。县(市、区)各街道、社区“三资”监管工作遵照本意见执行。

中共三明市纪委 中共三明市委组织部

三明市农业局 三明市财政局

篇8:加强监督促进和谐

关键词:加强,会计监督,促进发展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两大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控制、规范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行, 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功能, 不仅为本单位的经济事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实行会计监督, 也是为了国家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而实行会计监督, 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然而据2006年国家审计署对8家中内企业的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反映依然有损益不实问题存在, 审计查出的8企业中有的多计利润43.72亿元, 有的少计利润33.35亿元, 有的企业通过转移截留收入等方式, 将大量资金存放账外等企业中会计的监督职能没有履行好的情况。

一、影响会计监督职能的原因

(一) 企业内部原因

1、企业领导法制观念淡薄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一些企业的领导法制观念淡薄, 习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处理会计事务, 表现为任人唯亲, 非知已不用, 有的则宁要驯服的会计, 也不要明白的会计、会监督的会计。使得会计监督对单位领导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这就造成会计监督名存实亡, 也就为贪污腐败、挪用公款、违法违规提供了可乘之机, 造成每年查出的违法、违纪金额都相当巨大, 屡查屡犯。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是因为对直接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的很少, 或处理太轻, 许多总是不了了之, 没有触动那些人的切身利益。

2、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对监督职能认识不够

改革开放近35年, 经济快速发展, 一些会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利益和权力面前是非观念不清, 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职业纪律松散, 不能很好的处理付出与回报的关系, 如有的认为企业养活了他们, 当以全部力量回报企业的“知遇之恩”, 工作中极端盲从, 一切按上级的意志办事, 有的不能正确认识在同企业中收入差距, 这些都使得他们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不能切实按照会计职业的道德要求来履行会计工作, 再加对会计监督职能的认识定位不准确, 导致在日常会计事务中一贯的重核算轻监督, 使得会计失去了监督职能。

(二) 外界原因

1、法制建设滞后, 执法不严

尽管《会计法》中明确了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法律地位, 但由于其他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都没有跟上, 致使《会计法》在执行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之已出台的法律制度执行和监管力度不足、惩罚对象不明确、执法效果不明显等, 存在会计体系监管制度上的缺陷。

2、外界监督不力, 会计及审计事务所没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会计及审计事务所在近几年得到较快发展, 截至2010年1月中旬, 我国已有会计师事务所6813家, 但是在执业标准、执业规范及执业环境不尽完善, 事务所作为一个经济主体, 与委托人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关系,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他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必然会为了争取多的客户而迎合委托人, 制造某些虚假的信息, 使得其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二、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

(一) 加强企业领导及员工法制教育, 为会计工作营造好环境

要在企业中加大和加强法制、法规的宣传教育, 企业要制定学习制度, 在学习中企业领导要带着学习财经法规。把实行会计监督纳入领导的责任体系, 与评价其业绩结合起来, 让企业领导真正关心支持会计工作, 通过学习, 增强员工作对会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地, 为会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 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精神的监督检查, 做到防范未然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内容包括: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内容。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工作, 在我国还刚刚开始, 实践不多, 经验也有待积累, 因此, 有必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监督和检查, 主要是监促和教育, 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 同时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 逐步树立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良好风尚, 这样才能维护好会计职业的社会形象, 增加会计监督的力量, 保证会计工作秩序不乱。

(三) 加大对违纪的处罚力度, 使会计人员望而却步

对有违纪的企业, 对单位领导加大经济上的处罚, 如对贪污的罚款金额是其贪污款金额的10倍。除了经济上的处罚外还要一律给予的行事处罚;也要进行政治前途处罚, 如是党员还要给予党内处罚, 对初犯的给予通报, 再犯的撤销职务和一律不允许职务晋升等。对会计人员做假的将把其行为记录到档案中, 对做假的会计人员今后不能参加会计工作相关的职称评定及其他考试, 通过加大处罚力度使他们望而却步。

(四) 实现会计职业管理社会化、网络化, 加强监督力度

由于会计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 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 受法规制度和职业纪律的约束。不具备条件的人员, 不允许从事会计工作。对会计从业人员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管理, 定期并对每个会计人员的从业成绩、执业执行情况做出完整记录并定期进行考核, 条件成熟可以把他们的情况在网上公示实行网络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宋俊杰、熊彪, 《浅谈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年第11期

[2]朱宗宝, 论会计监督职能如何发挥, 《企业导报》2010年第6期

[3]黄玉姣, 《浅谈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 《今日南国 (中旬刊) 》, , 2010年第4期

上一篇:调度员职责5则范文下一篇:模具钳工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