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财务监督力度

2023-02-09

第一篇:如何加强财务监督力度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

预防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

我县的机构编制检查监督工作在省、市编办的指导下,不断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在检查监督的方法手段、制度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在减少机构编制违规违纪案件的发生、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如何做到预防与惩治并举,把机构编制违法违纪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化地减少或防止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这次学习调研,就如何加强机构 编制监督检查力度预防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建立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的重大意义

(一)建立预防教育机制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已经拉开序幕,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将相继展开,其他各类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的多发期,建立健全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坚持惩防并举,将监督检查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是适应机构编制工作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各项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改革事必涉

1及到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的利益,一些单位和个人为维护自身利益很可能做出违反机构编制管理的行为,阻碍改革的推进。如何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使党和国家的执政资源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建立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的预防教育机制,有效减少行政机构改革中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显得十分必要。

(二)建立预防教育机制是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内容。机构编制管理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近几年先后颁布实施了《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中央编办和监察部联合颁布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这些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规范管理和开展检查监督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按照省、市的要求,近几年,我县不断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力度,机构编制工作逐步规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振兴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目前有的部门仍然存在擅自增设机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管理不规范是主要原因。机构编制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做好日常管理、事后管理的同时,更要重视做好预防工作,突出事前的管理,减

少和防止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建立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的方法和手段

(一)加强对机构编制法规的宣传培训,增强机构编制法规意识。目前,机构编制管理的范畴内容及规定透明度还不高,广大群众了解甚少,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对机构编制法规还很不清楚。因此,要加大对机构编制法规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和机关内部信息渠道的作用,大力宣传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用编单位的机构编制法规意识。要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增加机构编制的透明度,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凡是不涉密的内容要在网上公开。要加强培训教育。机构编制部门要制定分层次、有步骤的培训计划,以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具体从事机构编制工作的同志为重点开展培训。不断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机构编制意识,为机构编制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强化法规和制度建设,为预防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提供保障。要逐步健全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法规体系,依法管理机构编制工作。近几年,省、市相继出台或颁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但是,机构编制的立法层面还

很低,一些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法规还没有形成。机构编制法还要尽快研究出台。真正有了机构编制法,才能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切实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要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完善各级编委集体议事规则,坚持集体研究,做到“一支笔”审批;实行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将机构编制政策规定、业务范围、审批程序,以及不涉密的政府各部门的“三定”规定等信息向社会公开,增加透明度;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做到核编到人,公开公示;实行领导机构编制年度审计制度,将领导干部执行机构编制规定情况纳入到巡视组的工作内容,纳入到组织部门干部考核的内容,每年或在换届、职务调整时对其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有针对性地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建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调机制,机构编制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密切配合,共同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建立机构编制部门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的配合制约机制,使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和财政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录用、调配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干部和核拨经费要以机构编制部门的文件为依据。

(三)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的实效性。发挥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的作用,把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执行机构编制规定情况纳入巡视组的工作内容。纳入组织部门干部考察、考核的内容;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作用,加强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行政监督;发挥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作

用,实行机构编制部门向人大报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情况的制度,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等,及时发现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案件线索;发挥机构编制检查监督机构的作用,督促检查,对重点工作、重要问题进行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做到检查结果有分析,有建议,并及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通报,督促有问题的单位按要求进行整改。

(四)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及时惩治违法违纪行为。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是惩治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的重要手段。对不构成党纪、政纪处分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要运用组织处理的手段;对确实触犯机构编制法规和有关政策且问题严重的,要移送纪检、监察部门依法进行查处。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相关责任人受到惩罚,而且对其他领导和用编单位也能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三、建立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机制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重在建设,贵在落实责任。要在党委、政府和编委会的领导下,建立各级编委会负总责、机构编制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各级编办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当好党委、政府、编委领导的参谋助手,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定期汇报会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情况,及时报告重大问题和案件,真正把建立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

为预防教育机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求实落实。

(二)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机构编制部门要主动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监督作用,形成抓预防教育工作的合力。建议组织部门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纳入到对领导班子考核的内容,对存在的违反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适情进行戒免谈话或组织处理;协调纪检、监察部门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或触犯法律的,依法进行查处。

(三)加强理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机构编制部门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适应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通过学习,提高检查监督工作人员围绕中心想事谋事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不断改进监督方法,探索建立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评估机制,加强对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检查,将评估的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机构编制管理责任制,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纳入各级党政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工作目标考核的内容;建立机构编制报告制度,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定期向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提供其职责履行、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情况。通过采取这样一些手段,预防教育体系将不断完善,在机构编制管理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篇:如何加强投资预结算的审核力度

我县于2001年挂牌成立了财政投资审核中心,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性投资项目不断增加,通过审核人员不懈努力在实践中摸索规律,在完善财政性投资的工程结算审核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以我县投资审核工作情况,谈谈投资审核工作如何适应投资体制改革,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为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决策依据问题。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1年至2003年审查项目59个,(其中编制4个)审查投资2225万元;核减77万元;核减率达3.5。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审核工作的前提

开展财政性建设资金的工程预决算审核,无论从机构上、制度上、业务上来说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至此回想几年来投资审核过程能在短时间内初具规模、初有局面、初步成效。这些都是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关心、支持。中心成立以来,该项工作职能归属曾有争议,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混乱现象仍未消除,给中心带来工作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切实按照政策规定履行职能,规范我县财政投资审核工作,即指派人做好有关单位的协调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接触,并主动向上级反映,请示审核业务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共识,增进了单位之间的互相理解、支持、配合,顺利启动了我县投资审核工作的胜利进行。

(二)加强人员配备是做好审核工作的保证

由于工程预算审核涉及的范围很广,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较强的工作,为了确保审核结论的权威性,并在短时间内使审核工作走上轨道,需要各种知识类型的人才,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局除了筛选本局人员外,特向各单位协作,聘请了二名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从事审核员、复核员工作。全面完成审核任务。

(三)严格遵循“客观、公正、廉洁、保密、高效”的评审原则是做好投资审核的关键

财政评审工作是财政职能的延伸,其赋予了审核人员比较大的行政自由裁量权,且直接涉及到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国家的经济利益。所以在审核过程中能否保持“客观、公正”维护各方面的正当利益,就成了财政评审的一个基本原则。为此,我们在评审中心成立之初,就把“客观、公正、廉洁、保密、高效”作为评审中心工作作风。客观:就是实事求是;公正:就是不偏不倚,保持中立,当好“判官”的角色;廉洁:就是要求中心人员不能利用工作之便谋取利益;保密:就是在未定案之前,任何人不得向外泄露审核过程,在审核过程中,送审单位送来审核资料,由专人负责登记接收,然后根据各人的工作量大小进行分配;高效:就是按规定50万元以下工程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50万元以上工程不得超过一个月,因特殊性影响审核进程最长不能超过二个月。同时在审核过程中,严把审核关、复核关,确保审核质量。

(四)扩大审核范围,加强部门单位协作配合是保证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基础。

财政投资审核工作对于刚成立的中心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目前投资来源多渠道、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涉及面方方面面的关系,中心人员以主人翁责任感理清工作思路,协调好各部门各单位关系。为此,中心成立开始就已经认真贯彻上级财政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和管理制度规定,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一是局党组领导对开展投资审核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召开评审工作会议,要求各股室要大力支持配合搞好这项工作,明确规定有关股室在拨付有参与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及财检工作时,应及时与经济建设股联系,从而确保基建支出项目漏审。二是经建股为明确我县财政性资金基本建设投资审核有关问题及承诺发送各单位,对专项资金建设项目进行跟踪。三是对部分建设单位,往往会遇到财政性资金不多的单位,为了使项目审核不缺位,经建股采取了对工程进度跟踪的办法。四是对报送的项目做到认真核实报审资料,体现公平、合理原则。得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充分肯定。

三、审核中存在主要问题

在工程预决算工作中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加大财政预算外资金的监管力度,对非流过本级财政部门的财政性资金的审核,以减少专业部门逃避财政部门的监督。二是市场材料价格发现管理部门提供可参考的材料信息不全面,材料价格与市场信息不符,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三是中心成立已成规模得到社会的共同认可,审核的工程涉及类型广,造成工作审核进度。四是建设方对政策掌握不够,签定合同时对不合理条款缺乏识别能力,而中心人力不足造成施工单位与建设方争议。五是部分施工单位签证缺乏严谨性,有涂改现象,影响审核工作的进度。

四、针对存在问题浅淡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明确财政部门对财政性投资资金进行审核职能,更有效地执行财政投资项目管理的财政性审核职能。

二、建立财政性审核信息系统,在实践中创办审核信息刊物,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如何加强会计监督

1、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的作用

加强政府监督主要是加强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加强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大力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手段。只有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外部监督层次,将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保持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配套协调一致,才能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2、加强法制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进行提供法律依据

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为国家执法部门和会计师(审计)事务所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法人行为进行约束。同时,要明确会计主体相关人员的责任,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并强化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应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竞争机制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活动;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多种办学力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参与会计的在职教育,帮助会计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开展会计诚信建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法规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在新的会计监督理论指导下,我国会计监督的新的框架体系已经以其崭新的面貌体现在新《会计法》之中,也必将能够在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出无可比拟的作用,显示出其巨大的威力。

4、强化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约束高管人员的行为

分清高管人员的职责,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高管人员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5、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纪委监察的监督作用

首先要求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分工和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其次,对于重大违纪违规问题,要联合纪委、监察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多方面的内部监督体系。

第四篇:加强环保督查力度

【背景资料】

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制度性安排,中央环境保护督查2017年将首次覆盖全国。通过督查,重点了解省级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情况,推动被督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境保护督查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

【标准表述】

我国近年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深刻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雾霾、水污染、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环境治理问题已刻不容缓。

第一,实施综合环保督查是适应当前环境形势的需要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正处在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增大的阶段,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政府的强力主导下,全社会的环境投入在增加,公众的环境意识在提升,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显现。

第二,实施综合环保督查是适应新常态的需要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地面临经济转型、产业调整、发展放缓等诸多发展压力。同时,又面临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值趋高的环境压力。实施环保综合督查,旨在强化政府的环保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各方力量的统筹,加大污染源监管,调动社会公众参与。

【具体措施】

第一,突出压力传导,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系统化”督查,保持高压态势,切实起到督促地方尤其是基层区县一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环境保护责任的目的。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在哪就里监督检查哪,确保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第三,明确督查重点,“督政”方面,要突出县级党委、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情况;“督企”方面,要紧盯大型企业的达标排放情况,认真督促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和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同时严查“散乱污”企业整治和取缔情况。

第四,强化整改落实,发现的问题要加大督办力度,将问题责任落实到人;同时责成相关方面进一步调查处理、追究责任,并定期向社会公开。

第五,保证督查质量,对存在环境违法问题的企业(单位)绝不姑息,及时要求地方环保部门调查取证,依法予以处罚。

第五篇: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面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具备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尤其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加大公司债务、资产、投资回收、现金回收和资产增值等方面的管理和监控,加强对贷款和企业担保的管理。具体可从财务活动的四个方面着手:

1、资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不自量力,盲目扩张,往往是小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获得杠杆效益。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请专家和银行咨询,选择最佳的资金来源以及最适时机和方式筹措资金;领导班子要有适当分工,财务管理部门特别是企业决策者,在思想上对潜在的风险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警惕。

2、益分配方面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

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应的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企业在取得一点成绩后,仍要兢兢业业,力戒骄傲自满;保持坚定的进取精神,防止消极保守倾向抬头;不过于自信,决不投入前景不明的项目或过热的扩张;必须由专业人员掌握,多种经营,否则成功率不会太高;在企业联合或寻找大企业为靠山时,必须分析利弊得失,经充分论证后再决策。

综上所述,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既然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就要体现于现实,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恰当处理财务风险,把风险消灭于萌芽阶段或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逐步扩大企业规模,突出规模效应,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继续为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缓解就业压力做出重大贡献。

3、金回收方面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应收账款的成本有:1.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2.应收账款管理成本;3.坏账损失成本。

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五是密切关心企业要账人员回收账款动态,避免私人暂时留存用于个人利益。

4、资方面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就要根据计划进行投资。经营者往往对市场上冒出的暂时需求匆忙作出反应,或者看到别人赚了大钱,也盲目跟着上,小企业的经营者应是多面手,而事实上多数经营者缺乏全面管理的能力;没有建立必要的财务会计的管理系统,企业的重大决策缺乏可靠依据;草率估算或低估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立即可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

上一篇:如何建立干部激励机制下一篇: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