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恐怖主义犯罪

2024-05-07

浅析恐怖主义犯罪(通用6篇)

篇1:浅析恐怖主义犯罪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恐怖主义犯罪的研究

作者: 学校:

专业:法学

年级:2014秋法本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目 录

一、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6

(一)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6

(二)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6

二、国内外恐怖主义的立法研究...................................7

(一)国外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7

(二)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8

三、恐怖主义活动的类型和动机...................................8

(一)恐怖主义活动的类型........................................8

(二)恐怖主义活动的动机........................................9

四、防治恐怖主义的对策和建议...................................9

(一)加强国内外立法工作.......................................10

(二)消除恐怖主义犯罪的根源...................................10

(三)树立反恐怖主义意识.......................................10

五、结语......................................................10 参考文献...........................................................11

浅析恐怖主义犯罪的研究

【摘要】:近几年以来,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越来越频繁,我国西北地区出现的恐怖活动日益增多,纵观过去几十年的中国,虽然没有受到严重的恐怖主义犯罪威胁,但却少之又少。但就当今世界来看,国内外国际局势严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中国虽然作为国际大国但也并不能完全避免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发生。所以,我国公民必须认识到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和危害,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反恐怖主义犯罪法律的建设。通过对以往的反恐怖主义的教训、吸取经验,为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进行分析,对我国现行的反恐怖主义立法现状和内容进行研究,为打击反恐怖主义犯罪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首先对恐怖主义的概念和特征进行定义,然后对恐怖主义的立法现状和恐怖主义的类型及其动机进行分析,以此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实践进行有效指导,然后对相关反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进行修改,分别从恐怖主义犯罪的犯罪主体、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进行归纳,从而为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恐怖主义 打击犯罪 法律完善

一、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

(一)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

就当今世界局势来看,恐怖主义犯罪分子进行的恐怖主义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绑架、劫持、爆炸等等此类活动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危害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引发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重视,但国际法学界和政治学界却始终没有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及范围作出明确的概念,而且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法律,这在一定程度对反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一致性产生了影响。如果要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必须要以打击恐怖主义犯罪为前提。首先必须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才能真正打击恐怖主义犯罪。除此之外,还有利于加强国际之间反恐怖组织的国际合作,防止反恐怖注意犯罪现象的发生。本文从国际法学界、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不同角度和立场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合恐怖主义犯罪行为产生的根源和动机进行剖析,对恐怖主义进行了界,恐怖主义犯罪是指犯罪者以团体或者国家为单位,使用暴力进行的谋杀、爆炸、绑架等进行恐怖活动,危害国际公共秩序或社会安全的行为,或者非暴力手段对恐怖活动给予支持,造成国际恐怖氛围等的危害行为,以此来达到一些政治性目的的犯罪行为。

(二)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

1、恐怖主义的思想体系。恐怖主义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他们推行宗教极端主义,思想体系以宗教信仰为精神支柱,对信教群众进行教化和统治,然后培养出一批极端的宗教主义分子,使其成为“人肉炸弹”,进行恐怖活动,他们对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社会具有强烈的排斥心理和复仇心理,产生的破坏性极大。

2、恐怖主义的组织基础。宗教极端势力和黑恶势力是恐怖主义组织的基础,是非政府组织,但又与其他非政府组织不同,恐怖主义组织是会对国际社会安全产生巨大威胁的组织,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恐怖主义的活动形式。恐怖主义的活动形式有很多种,第一是较为先进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恐怖活动,采用这样的手段破坏力和危害性都很大。第二是采用军事手段和恐怖手段,以一个组织为首,然后利用民族情绪和民族信仰制造恐怖事件,在联合恐怖武装力量和反恐组织进行对抗。第三是利用比较先进的现代化武器进行恐怖活动,不仅劫持、绑架,甚至对大使馆、领事馆等公共场所实施恐怖行为。

4、恐怖主义的生存条件。恐怖主义能在当今国际社会存在必定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间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恐怖组织在国际间的发展空间也相对扩大,更能进一步的结成恐怖主义组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进一步加大,社会矛盾突出,产生对社会不满的极端分子增加,这使得恐怖分子在社会中有生存的空间。国际社会民族之间出现的矛盾以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出现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这些都是恐怖主义产生的有利条件。

5、恐怖主义发展趋势。恐怖主义属于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生存空间较小,难以寻找立足点,这是各种国际因素制约的结果,在他们制造恐怖活动进而产生破坏性,对国际社会的稳定构成安全威胁,但随着国际社会反恐措施的建设和发展,恐怖主义犯罪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是相互违背的,只能随着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灭亡。

二、国内外恐怖主义的立法研究

(一)国外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

最早的恐怖主义犯罪国际立法始于1937年的《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直到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和其他国家组织制定一系列的有关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公约,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立法中的大部分学者把劫持、绑架等一系列的行为确定为恐怖犯罪。这也是联合国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认定,公约在打击恐怖主义犯罪行为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接下来的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再一次制定了与恐怖主义相关的国际公约,依次通过了《制定向恐怖主义提供自资助的国际公约》、《公约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公约》等四个条约,这些都是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力度正在加大,而且联合国安理会还通过了三个反恐会议,成立了反恐怖主义委员会还进一步加强了国际间的司法合作和信息交换。联合国这一系列的立法都表明其意图都是解决恐怖主义犯罪的问题。

但是从一定程度上看,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反恐公约不能直接适用,《国际刑事法院规约》规定,国际刑事法院管辖的范围主要有灭绝种族、侵略罪和危害人类及战争罪等。所以说实际上恐怖主义犯罪时不属于国际刑事法庭管辖范围内的。由于缺少专门的武装力量和审判机构,国际刑事法院对恐怖组织的威慑力并不大,而且就一部分恐怖组织的规模和财力支撑来看,完全可以和当地的地方政府和武装力量进行抗衡,他们拥有的经济实力和军用设备及军事能力也很大,这些都是打击恐怖犯罪活动的原因。为了达到打击恐怖犯罪活动的行为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宪章》第七条规定,反恐部队有权力对恐怖组织进行军事行动,然后由国际刑事法院进行判决,这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国际刑法的运行机制,同时也为各国开展反恐军事行动提供了合法性。

(二)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

由于近年来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蔓延和恐怖势力的扩大,我国虽然作为国际大国,但恐怖主义犯罪行为在我出现的频率也在增加,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国家安全。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手段具有多样化,这使我国在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难度系数上升,导致恐怖势力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我国对世界反恐组织的支持和强大打击力度,导致恐怖分子对我国的仇视心理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极端恐怖行为的发生,也使我国的反恐形势加剧,所以制定并完善我国相关反恐主义制度的法律和措施势在必行。

就目前来说,我国反恐立法单一而且缺乏执行性,我国也没有专门的反恐怖主义立法,有关恐怖主义的相关法律也只是在刑法中有部分体现,并没有具体的法律规范。法律方面对惩治恐怖分子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款,使得在惩治恐怖分子的法律相对较为单一。而且刑法中也仅是单纯的规定了恐怖主义活动罪,但是并没有对恐怖组织以及恐怖主义犯罪的类型等做出相应的法律界定,这导致在对恐怖主义活动罪认定时候容易产生偏差,恐怖分子并不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这也降低了刑事立法对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力度和可执行性。

就我国来说,我国并没有专门的反恐怖犯罪的立法,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我国虽然没有受到严总的恐怖主义威胁,但没有完全避免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一些恐怖势力,他们利用宗教矛盾、政治反动等形式制造恐怖活动,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在成严重损害,由于我国的反恐法律体系并不完善,所以导致打击恐怖犯罪犯罪的进程受到严重阻碍。

三、恐怖主义活动的类型和动机

(一)恐怖主义活动的类型

恐怖主义活动的类型主要有民族主义型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极右型恐怖主义、极左型恐怖主义。

民族主义类型的恐怖主义主要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据不完全统计民族主义类型的恐怖犯罪占世界恐怖组织的三分之一,其所造成的影响范围波及广、危害程度深、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则带有明显宗教色彩和具有团体性,他们捍卫所信奉宗教至高无上,采用暴力手段来铲除异己,并且试图建立单一的宗教制国家的残暴行为。宗教极端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存在的最严重的恐怖活动类型,是最活跃的恐怖活动而且具有惨忍性和狂热性。除此之外,恐怖主义还有极右型恐怖主义和极左型恐怖主义,极右势力主要是以教条形式,阻碍社会进步,对左派政党和组织采取的恐怖活动,该恐怖主义类型具有明确的目标对象:犹太人、有色人种、外来移民等,而且还具有又有不确定性,对广大的平民与普通公共设施具有很强破坏性。与其相反的典型代表是极右恐怖组织,这类组织大多数信息比较发达,一般与现代化信息网络融为一体,制造恐怖活动的频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对现行社会政治制度的不满,以暗杀、爆炸、劫持等恐怖活动的行为。

(二)恐怖主义活动的动机

1、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和社会环境的日益进步和改变,恐怖分子生存的法律空间越来越来小,大多位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和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大多是生产力水平不高,生活物质资源缺乏,经经济发展水平地的地区。而且这些地区生产总值普遍偏低,贫富差距较大、弱势群体多,这些原因容易导致引发暴力倾向和出现具有攻击性和一些行为。

2、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

从国际政治局势看,恐怖主义组织产生的地区大多都为专制主义的独裁地区,政治局势混乱,人民群众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还有一些国际大国干涉他国政治,导致的霸权主义。这就导致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弱势群体,因为无法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产生一些极端行为,严重的直接导致恐怖主义活动的产生。

3、民族矛盾的影响

国家地区之间的民族矛盾,也是世界上的一个重要问题。部分国家和地区,由于民族政策、民族歧视和压迫,导致弱势民族群体的利益和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遭受严重的危害。进而使民族矛盾激化,这些民族矛盾都是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也为恐怖活动的产生提供的条件。在二战后,民族恐怖主义渐渐带有民族分裂的色彩,他们仇视国家政治,反对国家统治,采取一系列的恐怖活动和军事行动来达到要追求的政治目的。

4、宗教信仰的影响

宗教信仰是产生恐怖主义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浓厚宗教主义色彩的伊斯兰教徒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行,受到伊斯兰教徒的强烈反对,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宗教信仰的极端分子也会采取一些暴力手段进行反抗。

四、防治恐怖主义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国内外立法工作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间的联系加强,恐怖主义组织之间的联系也在日益加强,而且跨国跨区域之间的恐怖活动也在增加,所造成的国际危害也越来越大,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已经成为不得不重视的国际问题。因为单凭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法消除恐怖主义威胁的,只有充分发挥联合国的国际优势,对恐怖主义进行打击,加强各国之间的反恐组织合作,才能对恐怖组织的存在造成严重威胁。结合本国恐怖活动的实际情况与国际反恐公约相适应,从根本上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的发生,联合世界各国的力量,维护世界和平。坚决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

我国刑法立法虽然有相关恐怖犯罪的规定,但却没有明确立法。必须以实际情况增加相应的法律条款,进而制定出打击恐怖活动的刑事立法。由于我国反恐经验不足而且反恐活动历史较短,必须要在结合国际反恐公约的条件下建立我国的反恐立法,来维护我国的社会秩序二和保障公民利益。但是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恐怖主义组织的势力,加一定要建立长期的反恐组织和反恐的相关法律制度,同时还要保护公民利益和财产安全。根据我国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相应的反恐法律制度,打击恐怖主义犯罪行为。

(二)消除恐怖主义犯罪的根源

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不断滋生和蔓延,美国作为国际强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和地区受到不平等待遇,长期不公平的待遇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产生极端行为。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恐怖主义存在的问题,必须首先破除存在的强权政治和不公正的国际秩序。只有实现了国际秩序的政治民主化,才能解决民族分裂的问题,减少恐怖活动发生的频率。同时,宗教情绪对恐怖主义活动的行为也有严重的影响,不能把宗教信仰激化成为产生恐怖活动的根源,压迫自觉抵制利用宗教主义进行恐怖活动的犯罪行为。

(三)树立反恐怖主义意识

树立反恐意识,对恐怖组织进行打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恐怖主义组织的存在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并且还要有作为依托的政治力量,当前威胁我国的恐怖主义组织主要是“东突”恐怖主义。其组织结构比较严密,而且所用的现代设备和科技手段相对先进,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我国对恐怖组织打击的难度。这就要求我国在进行恐怖活动打击力度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客观进行经验总结,建立反恐法律体系,并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

五、结语 进行反恐怖主义,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结合,来制定和完善反恐立法,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没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发生的恐怖活动给我国造成的影响不容小窥,必须对恐怖主义活动进行强烈打击。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解决民族矛盾,从真正意义上打击恐怖主义,消除恐怖主义犯罪。

参考文献

[1]刘帅,浅谈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类型及防范策略[J].才智,2011(09).[2]王小粉,恐怖主义犯罪的新特点及应对策略[J].知识经济,2010(16).[3]雷康,戚超英,张彦文.中国应对恐怖主义的政策措施[J].政工学刊,2011(05).[4]邹生才,李彩云.恐怖主义的定义与特征探析[J].学理论,2012,(1).[5]杨秉,基于地理环境分析恐怖主义的活动与分布[J].才智,2009,(30).[6]孙晓红,恐怖主义的根源及其防治对策分析[J].政法学刊,2003,(5).[7]李悦勤,试论国际恐怖主义蔓延的原因[J].武警学院学报,2006,(3).[8]王梓伊,民族主义型恐怖主义刍议[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9]安高乐,从文明冲突的角度浅析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及解决办法[J].承德族师专学报,2009,(3).[10][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1]陈静.伊战后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态势及反恐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2]吴宁,周艳华.恐怖主义中的非理性因素及其对策[J].襄樊学院学报,2005,(6).[13]孙宝财,吴志飞.谈恐怖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反恐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9,(5)

[13]杨琪,惩治国际恐怖主义公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4]王国飞,恐怖主义犯罪定义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篇2:浅析恐怖主义犯罪

2011年10 月 30 日题 目 当今恐怖主义犯罪现象调整

一、前提印象

2001年美国纽约发生9·11事件,2002年10月12日印度尼西亚巴利岛发生恐怖汽车炸弹爆炸事件,至少造成18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2002年10月23日莫斯科剧院发生恐怖劫持人质事件,造成无辜平民120人丧生。在菲律宾连续发生爆炸攻击事件等,让人们对恐怖主义特别回教恐怖主义的极端教义派系印象深刻。这种危害立即而直接,顿时成为文明世界公敌。也使恐怖主义成为人类目前最棘手问题之一。我们看到回教问题成为文明冲突的典范,已形成奇特的新型世界大战。(注:我们还看到国家恐怖主义的蔓延,目前冲突最剧烈之一地区,首推以巴纷争区,车臣武装恐怖斗争区,本.拉登基地组织活动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尔干地区,非洲大陆地区,欧盟也零星出现中。)

二、恐怖主义主要定义

恐怖主义是为了改变某一政治进程和达到某些政治目标而对个人、集团采取的一种极端的行动。国际恐怖主义是指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和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国际恐怖主义与刑事犯罪的国际恐怖活动两者所采用的手段和造成的社会危害大同小异,但一般说前者具有政治色彩,故又被称为政治恐怖主义。通常人们认为,极端的意识形态、残酷的暴力手段、特定的政治目的是恐怖主义行动的三大特征。据此,政治恐怖主义又可分为四大类型:(1)国家政治恐怖主义,这类恐怖主义活动或多或少地受到某国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支持;(2)极端政治恐怖主义,主要指极“左”派和极右派的政治恐怖主义,这类恐怖主义活动在极端意识形态的左右下,往往采取暴力的手段对待意识形态上的持不同意见者;(3)民族主义的政治恐怖主义,主要是指为实现民族独立、自治权利或因为种族歧视和种族矛盾而引起的恐怖主义;(4)种族宗教政治恐怖主义,这类恐怖主义往往带有狂热的宗教信仰,或者抱着强烈的种族歧视情绪,或者因为种族上的矛盾激化,而采取极端暴力的手段。当然,有的恐怖主义组织兼及几种性质,如宗教和民族的政治恐怖主义是常常混合和纠缠在一起的。

2001年6月15日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通过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依照法规的方式用外延法为恐怖主义下定义。公约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排除了恐怖行为的动机,明确指出“无论其动机如何,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为其开脱罪责”,“应被绳之以法”。二是指出恐怖主义包括了“国际上一系列反恐怖条约认定并定义为犯罪的任何行为”,以及公约中列举的恐怖行为且“依各方国内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任何行为”。这种排除了动机的定义法,为打击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提供了法理依据。而明确将目前国际上已通过的12个国际法认定为犯罪行为的恐怖主义,以及公约列举的恐怖行为,连同有关国家国内法认定的恐怖主义犯罪行为全部列入打击之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基本特征

纵观20世纪以来的国际恐怖主义,特别是近期的恐怖主义活动,我们可以归纳出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基本特征:

1、恐怖主义活动日趋国际化。与历史上各恐怖组织单独行动的方式不同,当代恐怖主义组织经常组织跨国恐怖活动。恐怖主义分子常来自不同的国家,为着共同的目标实施恐怖主义行为。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联合国大会上说:“恐怖主义已经成为没有边界的往往是阵线不明的战争经常采用的有力武器。”恐怖主义的国际化给国际社会打击恐怖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2、恐怖主义分子的装备和作案工具日益高科技化。新技术革命为恐怖主义分子提拱了十分便利的条件,现代化的交通、通讯手段和各种极具杀伤力、破坏力的高科技经常为恐怖主义分子所使用。这一方面增加了恐怖主义分子的恐怖威力和对社会的危害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的难度。当前,计算机黑客、生化武器和小型核武器等新形式的恐怖活动手段已成为21世纪人类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3、恐怖主义分子的手段极为残酷。恐怖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恐怖分子采用暴力手段进行恐怖活动。当前,恐怖分子采用极为残酷的手段重点攻击人的肉体,不择手段,动不动就进行绑架、爆炸、纵火、暗杀、劫机等恐怖活动。

4、恐怖主义活动的国家背景日益突出。当代恐怖主义受到一些政府直接或间接支持,包括提供金钱、外交设施、护照、庇护、专家、训练营地、武器和爆炸物等。同时,利用新闻媒介对恐怖主义进行宣传报道,以扩大恐怖主义的影响,增强其威胁力。

5、恐怖主义具有恐吓、要挟社会的目的。当代恐怖主义分子通过实施暗杀、绑架、爆炸等恐怖活动制造恐惧和惊慌来影响公众的情绪,对政府形成压力和威慑,并籍此来实现其政治目的或其他目的,如获得对某项活动的承认或对当局的决定施加压力和影响。

目前,国际恐怖主义分子一般都具有宗教性质、财政上自给、倾向于滥杀无辜、国家操纵、全球网络等特点。他们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对大批人员或一国家的基础设施进行高技术袭击的可能性剧增,这就是所谓的“超级恐怖主义”形式,也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暴力行动,造成对人口和公共及私人支持网络的巨大破坏,包括故意破坏军事、经济设施等,如美国9·11恐怖事件就是如此。

四、恐怖主义滋生根源:

(一)贫困、失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并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往往是恐怖主义型活动滋生与

蔓延的主要根源。

(二)地区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经济矛盾往往是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或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活动滋生蔓延的经济根源。

(三)不合理的民族政策等激化民族矛盾是滋生恐怖主义的重要原因。

(四)宗教矛盾以及宗教矛盾的政治化、政治矛盾的宗教化是滋生恐怖主义的重要原因。

(五)政治专制、政治腐败以及政治权威的丧失是恐怖主义滋长的重要政治原因。

(六)种族歧视、移民与难民问题往往也是引发恐怖主义的原因。

(七)民族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巴枯宁式的无政府主义、法兰克福左派思潮、种族主义、新纳粹主义等理论思潮的影响是恐怖主义滋生与蔓延的重要原因。

(八)文化危机或精神危机也是滋生恐怖主义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注:心理变异的不平衡与过激反应)

总之,马列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认为它严重玷污了工人运动的声誉和形象,分散革命力量,破坏工人阶级革命组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并严重损害无产介级革命运动事业的发展。恐怖主义与马列主义是格格不入的,任何企图将恐怖主义与马列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想法与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注:国际上毛派革命份子的恐怖活动,与马列思想无关。)

五、预防恐怖主义滋生与蔓延:

(一)我们认为,恐怖主义滋生与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的原因。从总体上来说,当代世界恐怖主义滋生与蔓延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国家内外的各种利益矛盾(民族、宗教、阶级、经济、政治、文化等矛盾)的尖锐化或畸形化。一方面,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极少数国家的支持是当代恐怖主义(主要是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危害了国际安全与世界和平;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国家支持并不是恐怖主义滋生与泛滥的主要原因。有关国家国内的民族宗教矛盾、贫富分化悬殊的矛盾严重,国际关系中政治、经济与文化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泛滥,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旧秩序酿成的南北经济矛盾的日益恶化等等,才是当代世界国内、国际恐怖主义滋生与泛滥的主要原因。当代世界绝大多数的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所为,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国家支持的背景,但危害却常常超过国家支持的恐怖主义。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只要全球社会的各种矛盾(如南北矛盾、巴以领土矛盾)或各国内的各种矛盾(如民族压迫、贫富两极分化、贫穷和失业问题)等恐怖主义滋生与蔓延的根源没有有效解决;那么,无论在国际层面上还是在国内层面上,总会有那么一些极端的激进组织或极端分子可能会以恐怖主义等极端手段为武器表达自己的政治或社会诉求,谋求实现某种政治或社会目标,谋求改善自己(或群体或地区)的地位,谋求影响社会政治进程,甚至谋求建立新政权或新国家。因此,即使没有任何国家的支持,恐怖主义也决不可能因此而消失,各种没有国家支持的激进组织或极端分子的恐怖主义仍然会不断滋生与蔓延。不但如此,还应看到,国家支持型恐怖主义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种武器,往往具有相当的计划性与可控制性,而非国家支持型的激进组织特别是单个极端分子的恐怖主义,则其计划性和可控制性相对较差,甚至差得多,从而可能导致恐怖主义更加肆无忌惮或无组织无规则约束的恶性蔓延与发展,危害甚至更为突出与严重,并且难以控制。如果西方社会仍然不能正确和客观地看待国际国内恐怖主义滋长的根源,不想办法消除日益严重的南北差距,依旧在国际关系中推行政治、经济、文化的三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政策;在国内社会中继续推行民族歧视与压迫、贫富悬殊的政策,那么无论是国际恐怖主义还是国内恐怖主义都远不可能有效遏制,相反甚至会越反越严重。

此外我们坚决反对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和侵犯他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霸权主义行径,一般也不赞成在国际关系中以对他国进行军事打击作为反国际恐怖主义的手段。

(二)消除恐怖主义,就要改革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国际秩序指的是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而形成的国际行为规范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这个秩序公正、合理,运行良好,则世界和平、有序地发展,反之,世界就会陷入**冲突的无序状态。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资本主义在殖民扩张和争夺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尽管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开展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取得了某些阶段性成果,但是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普遍存在,没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种旧秩序在经济上表现为资本主义在国际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垄断地位;在政治领域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随处可见,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侵略、颠覆别国。这种做法必须引起被干涉国家或地区人民的反感,遭到各种形式的抵制和反抗。国际旧秩序在政治领域的另一个表现是国际关系民主化远未实现,弱小国家和民族在平等参与解决国际事务方面仍然困难重重,国际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的不平等、不公正现象比比皆是,而且这种局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根本改变,这为国际关系中的弱势群体选择极端的方式表达不满提供了可能。去年9月14日,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在柏林勃兰登堡门前举行的哀悼“9·11”事件伤亡者的群众集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指出:“防止恐怖、暴力和战争的最好方法就是建立一个公正的国际秩序,公正的果实将是和平的到来。” 结论:

A.近来恐怖主义却愈演愈烈,形成瘟疫扩散效果,成为地球目前最棘手的问题。若要根本解决的话,提高经济收入,降低贫富不均的物质现状以及宗教的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是首要,但精神心理的安抚,宇宙更高真理的阐发才能釜底抽薪,更加长久。(注:人权追求与恐怖主义是势不两立的。)

B.第一,在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努力倡导和完善民族自治制度与多元文化主义,促进国际社会和多民族国家内部不同民族的互助友爱、和平共处,加强反对民族歧视、种族压迫的法律化和机制化建设,追求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第二,强调民族自决权适用的范围和历史条件,揭露和批驳”一族一国论”和”民族自决权至上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荒谬性和非理性,辨证地处理国际法中国家主权原则和民族自决原则的统一关系;第三,任何政府和团体都要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充分发挥各宗教团体种级的社会作用,增进宗教之间的宽容与理解,促进宗教组织与政府部门、宗教与社会相适应,加强各国民间与政府间反邪教组织的机构之间合作,互通信息,协力防范;第四,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成分复杂,宗教型态多样的地区,要致力于推行正确、妥善、务实的民族和宗教政策,避免把一般的社会矛盾复杂化、尖锐化,防止其上升为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第五,政府应加强宗教理论研究,避免宗教与恐怖主义挂勾。总之,理想美好太平世界是许多人期待的,但地球上目前的种种差异不评等现象将很难根本抑制恐怖活动,只能各国通力合作在法律层面先达成强力抑制的共识,再谈未来理想。

参考文献:

杭亭顿(Samuel P.Huntington):《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7年版。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丹麦〕奥斯特罗姆.莫勒:《全球化危机》,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P115.-P122。恐怖主义和国家恐怖主义。

篇3:浅谈恐怖主义犯罪的认定

“恐怖主义”并非我们这个时代发明的新名词。“恐怖主义”一词却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期间, 其词性也由最初的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1]。但是现代意义上的恐怖主义产生于意大利。因此, 意大利被称为是恐怖主义的孳生地[1]。自此以后, “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泛滥。在治理恐怖主义的过程中面对着许多新的问题, 笔者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 为完善中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国际上关于恐怖主义犯罪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恐怖主义”的定义

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 目前国际国内还没有正式的、统一的、明确的界定。

笔者认为, 理论上讲根据恐怖主义活动对国际社会造成的影响、破坏程度的标准来划分, 恐怖主义应该有“地区恐怖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之分。国际联盟曾主持制定过《防止和惩罚恐怖主义公约》和《建立国际刑事法院公约》草案。这两项公约草案认为, 恐怖活动是一种“直接反对一个国家而其目的和性质是在个别人士、个别团体或公众中制造恐怖犯罪行为”[2]。两公约对恐怖主义的定义, 实际上应该属于“地区恐怖主义”的范畴。

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犯罪的国际化, 在当代社会“地区恐怖主义”活动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联系日益紧密, “地区恐怖主义”有向“国际恐怖主义”转化演变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地区恐怖主义”开始走出国门演变为“国际恐怖主义”, “地区恐怖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之间的划分已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反倒成了个别国家搞双重标准的理论依据。所以, 在这里笔者要讨论的对象仅指“国际恐怖主义”。我国学者何秉松认为:“任何个人、集团或国家, 使用暴力或其他毁灭性手段, 滥杀无辜, 制造恐怖, 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 就可以被认定为恐怖主义”[3]。《美国传统辞典 (双解) 》释terrorism:恐怖主义, 对武力或暴力的非法使用或威胁使用, 一个人或一个有组织的集团以威胁或胁迫社会或政府为目的而危害人类或财产, 常带有意识形态或政治原因。[4]

实施恐怖主义行为还可能出于一定的社会目的。同时, 其目的也远远不限于此, “为达政治目的而选择恐怖行为作手段的是恐怖主义, 为达其他目的 (如, 社会目的、宗教目的、经济目的、文化目的、军事目的、外交目的、情感目的) 而选择恐怖行为作手段, 也是恐怖主义”。[4]

(二) 关于恐怖组织的认定问题

由于国际社会对于恐怖主义的判定存在分歧, 因此在恐怖组织的认定上也必然存在相应的分歧。搞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国家往往将反对其侵略的武装抵抗组织一律当作恐怖组织对待。[5]例如,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相当长时期内, 以色列和西方社会都将阿拉法特领导的“法塔赫”和巴解组织当作恐怖组织对待, 并且不愿意同其接触。

(三) 国家恐怖主义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首先, 要明确恐怖主义行为的主体问题, 那些主体可以实施恐怖主义。一般认为, 组织、个人是恐怖主义行为的主体, 这一点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各国法律中, 都已达成共识。印度国际法学者山梯希·坎德拉 (Satish Chandra) 将“国家恐怖主义”界定为:一国官方针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实施的, 旨在恐吓或强制他们遵守该国统治者意志的暴力行为。[6]虽然这一概念并未完全揭示“国家恐怖主义”的本质, 但国家实施恐怖主义行为这一事实是不可否认的, 即国家是恐怖主义行为的主体。其次, 国家可否成为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有学者认为, 应当从“应然”和“实然”、“国内法层面”和“国际法层面”的角度来分析。[6]笔者是比较赞同的, “国家恐怖主义犯罪, 是指一国政府操纵国家机器进行的恐怖活动, 把恐怖主义当作实现其对内、对外政策的工具”。[7]因此, 笔者认为国家恐怖主义犯罪应该是一种国际刑法上的犯罪, 国家是否是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 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另一方面, 根据主权豁免原则, 一个国家不受另一个国家的刑事管辖, 一国不能成为其他国内法院的被告或强制执行的对象。

(四) “自卫权”的扩大化问题

关于自卫权的界限, 国际法院早在一份判例中已经表明, “ (国际) 法院认为一方是否有权予以反击, 取决于其受害程度的大小。假如在一次恐怖袭击中, 不论其袭击的力度如何, 只是仅仅造成2个人死亡, 受害一方若采取反击的行动就不能被认定为是正当的”。[8]然而, 自“9.1l”事件之后, 美国出现了一种理论, “为了使自己免遭恐怖主义袭击, 为此而发动的武装攻击, 不能被认为是该国采取的军事行动。无论是正规的跨国行动, 还是由某个国家派出或代表这个国家的武装团伙、非正规军或雇佣军对另一个国家的军事行动所造成与正规军相同的破坏都可以被认定为武装侵略行为, 遭武装侵略的受害国行使自卫权予以回击, 是无可非议的”。[8]

这样, 自卫权的范畴就明显地扩大化了, 由被动防御权演化为一定程度的主动权, 绕开了联合国安理会。

(五) 对恐怖主义的刑事管辖问题

首先, 国际刑法的执行是通过国家之间的刑事司法协助来实现的, 共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执行模式, 缔约国根据国际刑法条约的规定, 通过国际性刑事法院、法庭对国际犯罪直接定罪量刑;二是间接执行模式, 缔约国将国际刑法条约中规定的国际犯罪转化为国内立法, 成为国内刑法上的犯罪, 并且依照其国内法进行起诉, 审判和处罚, 或者将罪犯引渡给具有管辖权的国家。[9]但是从现有的反恐怖主义国际公约的规定来看, 国际刑事法院享有管辖权的仅包括《规约》所规定的四种罪行:灭绝种族罪、反人类罪、战争罪, 侵略罪, 未包括现有的各种恐怖主义罪行。所以, 目前对恐怖主义进行刑事管辖仍只能按照间接执行模式处理。

笔者认为, 按间接执行模式必然要涉及引渡和司法协助问题, 笔者认为完全有必要使恐怖主义犯罪成为一个国际性罪名, 能够被国际刑事法院直接适用或者受害国家根据公约惩治。

二、中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司法对策

(一) 恐怖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存在于我国的恐怖主义犯罪主要以“地区恐怖主义”的形态出现, 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地区局限于新疆、西藏等极少数地区, 影响和范围较小, 面临的威胁主要表现为:“东突”和“藏独”分子的恐怖暴力活动。我国的恐怖主义发展形态已经由“地区恐怖主义”演化为“国际恐怖主义”。

(二) 我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应该采取的措施

笔者认为, 国际恐怖主义是一种国际性犯罪, 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措施具有普遍性。这就要求各国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行动应该向协同一致的方向发展。但是, 由于各国法律环境、地理特征、宗教、种族等的差异性决定了各国打击恐怖主义的措施要考虑其特殊性、差异性。具体应对本国的恐怖主义要确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反恐政策, 才能够为刑事司法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这也是国际反恐合作的基础。因此, 针对我国的恐怖主义犯罪的具体特征, 笔者认为我国的反恐措施应该以下方面完善:

1.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反恐政策

中国确立了反恐的基本政策, 即谴责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要标本兼治;反恐斗争要注重综合治理;应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作用。[10]

2.顺应国际法上的趋势, 制定专门、系统的反恐怖主义法

我国反恐怖主义法律应明确恐怖主义及恐怖组织的概念。改善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定刑。对于恐怖主义犯罪所涉及的罪名都应当附加财产刑, 完善恐怖活动犯罪的财产刑立法, 加大对恐怖活动犯罪的财产刑处罚力度。[11]

3.控制恐怖主义犯罪必须加强地区间、国际间法律合作

恐怖主义分子往往是在不同国家之间组织、策划和完成犯罪, 或者通过跨国活动逃避特定国家的追诉, 单靠一国的刑事司法系统很难进行追诉, 这就需要国家间相互合作。

4.尊重各国主权, 充分发挥联合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作用

在联合国的旗帜下, 建立打击恐怖主义的广泛的国际联盟;在法律框架内, 对恐怖主义分子进行调查、追踪和起诉。如果确有必要采取军事行动, 也要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

5.建立反恐怖主义犯罪信息系统

互联网也能成为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散布恐怖信息、交换犯罪信息、获取犯罪工具的隐藏空间, 必须实现对互联网上信息的有效监控, 实施信息过滤与监控, 力争将恐怖主义犯罪控制在萌芽阶段, 真正做到打防并举、综合治理。

三、结语

由于国际上对恐怖主义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 理论上也出现诸多疑难困惑。简要分析国际社会关于恐怖主义问题的主要分歧, 结合我国实际有效地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措施, 今后国家安全的工作任务极为艰巨。

参考文献

[1]康树华, 胡戎恩.恐怖主义历史与现状[J].法学杂志, 2003, (6) .

[2]布施.国际反恐怖立法[J].国家安全通讯, 2002, (4) .

[3]何秉松.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1, 12:7.

[4]卜安淳.简论恐怖、恐怖主义与恐怖主义犯罪[J].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5) .

[5]胡联合.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问题的主要理论分歧[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3, (6) .

[6]简基松.简论国家作为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J].环球法律评论, 2007, (4) .

[7]王国飞.析国家作为恐怖主义的主体问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4, (3) .

[8]王运祥.国际法上的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之分歧[J].国际观察, 2002, (4) .

[9]黄涧秋.恐怖主义的内涵及其惩治原则[J].社会科学家, 2002, (2) .

[10]赵秉志, 杜邈.中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司法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

篇4:浅析网络恐怖主义犯罪

关键词:网络;网络恐怖主义犯罪;手段和途径;对策

一、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定义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是互联网和恐怖主义结合下的产物,恐怖主义将互联网作为手段或目标,基于其某种政治、文化、宗教目的,在全社会制造恐怖慌乱,扰乱人民生产生活,以达到恐怖主义活动损害的行为。

二、网络恐怖主义犯罪背景

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日益复杂使民族和宗教矛盾进一步得到激化,造成极端主义的扩张,加之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政策,都促使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对于网络的广泛使用,国家秩序的治理对于网络的依赖,造成網络恐怖主义犯罪极大的影响力、破坏力和危害性。“9·11事件”之后,国际反恐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压缩了传统恐怖主义犯罪,使恐怖组织加快了网络化步伐,扩大互联网虚拟阵地。

20世纪70年代,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就已在国际显现,名为“红色旅”的恐怖组织利用计算机攻击意大利的计算机中心,造成上百万美元的损失。而第一次针对国家电脑系统攻击便是1998年的“黑色猛虎”恐怖组织对意大利斯里兰卡大使馆发送的数千封电子邮件,并且持续了两个星期之久。

三、当前网络恐怖组织犯罪手段和途径

1.利用网络获取大量信息

当今人类正处于大数据时代,网络便是信息的海洋。恐怖主义犯罪分子可以利用黑客技术获取有用信息,比如化学生物、核武器等杀伤性武器制造技术,并在网络上恶性传播;或者随时获取公共建筑物、机场、港口位置,周边设施情况等,将其作为攻击目标。

2.使网络成为其组织培训联络平台

有的恐怖组织拥有其自身网站,利用网站提供要攻击目标的照片,密码,说明等,或者提供专门的培训,比如化学武器、爆炸物的制作方法,绑架人质的方法;其次,由于恐怖组织的发展壮大都需要大量的经费,互联网便是他们极便捷的平台,在互联网上,可以公开自己的账号或者地下渠道得到资金的援助,帮助其生存、发展、壮大;再次,网络作为极为便利的沟通交流工具,也成为了恐怖组织联络各地成员,沟通行动细节方面的媒介,由于恐怖组织分散于世界各地,为了应对打击,恐怖分子利用网络聊天室,租赁境外服务器等发送加密数据或者其秘密暗语,组织相关人员发动恐怖袭击活动。

3.将心理战应用于网络中

恐怖组织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散播和引发恐慌,让民众失去信心感到无助,使政府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从而达实现其某种政治目的。因此,可以说,网络恐怖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战。

恐怖组织利用网络进行破坏的途径一般有直接性的网络攻击,比如阻塞应用信息运行,瘫痪网络服务器等;破坏网络的基础设施,获取国家机密,就如在“9·11事件”中,恐怖分子制造并在目标网络系统中放置定时炸弹程序,试图破坏美国整个网络通信线路;还有就是向互联网散播特定的木马、病毒或者利用黑客技术设计的病毒程序,破坏网络系统的某个节点,来扰乱网民正常工作和生活,使互联网失去信息控制和处理的功能,制造舆论的恐慌;或者通过黑客入侵目标数据库,比如掌握政府重要机密,篡改股市交易记录,造成金融市场混乱等。

四、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应对措施

首先便是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依法反恐。目前,许多国家将其视为积极性的防御措施,置于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新高度,纷纷完善相关立法,但是,我们不仅应重视法律的系统性,一方面,应尽量保证其前瞻性,对将来可能面对的新形势加以规制;另一方面,要将恐怖主义犯罪与传统恐怖主义犯罪同等对待,适当调整其刑事政策,制定更加全面和针对性的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罪名,达到从根源上防控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

其次,建立综合性的反恐专业队伍和机构,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和更新。早在1992年,俄罗斯就已成立了“反恐怖主义局”,并且开始了初期的反恐怖主义体系的运作。应当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是涉及全社会安全的公共体系,这就不能仅仅依靠社会严打专项行动、国家司法等传统手段,需要支高技术、高综合性的专业队伍和专设的网络反恐研究协调机构;同时,必须引进先进的网络犯罪侦查工具,建立反恐人才库,加大科研投入,探索核心科技,提高网络恐怖主义对抗反侦查的技术能力。

重视国际合作,提升协同作战能力。由于互联网的无国界性,攻击的迅速性,模糊性,一国的防御能力,防控对策难以取得理性效果,另外,由于各国的国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大国之间的博弈,都容易造成反恐的双重标准,这就非常需要展开全面的国际合作,来提升协同作战的能力。俄罗斯在反恐斗争中就非常重视国际合作,不仅参加联合国的所有反恐公约,还在上合组织、独联体等框架下建立了广泛的反恐合作,与许多国家签订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保障条约。

最后,应重点加强反恐的教育、宣传和人才的培养。维护网络安全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民的防御,所有人的行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因此,必须重视公民的反恐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采取多样性的宣传,建立专门的反恐宣传网站,提高人民对于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警觉性,并且,应着力培养专门性高素质的网络反恐专家,建立网络反恐的人才培养中心,应对严峻的网络恐怖主义犯罪。

参考文献:

[1]李刚.网络空间:恐怖主义蔓延的新战场[N].网事焦点,2014(10)

[2]焦阳.国际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与防控[D].外交学院国际法系,2015(11)

[3]赵星,宋瑞.论网络恐怖主义犯罪[D].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3)

[4]程聪慧,郭俊华.网络恐怖主义的挑战及其规范.[J].情报杂志,2015.(3)

篇5:恐怖犯罪的研究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1 Keywords………………………………………………………………………………….1

一、恐怖犯罪的界定及发展趋势……………………………………………….2(一)恐怖犯罪的界定…….…………………………………………………………..2(二)恐怖活动发展趋势………….….……………………………………………….2

二、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面临的问题………………..………………….......2(一)我国现行反恐面临的形式……………………………………………..…...3(二)我国现行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缺陷…...………………………………....3

三、我国现行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现状………………………………..4

(一)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体系……………………...………...……….4(二)完善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体系…………………...……………...5

四、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完善设想…………………………..…….......5

(一)增设网络犯罪的立法…………………….…………….…………...……..……6(二)设置恐怖犯罪刑罚惩处宽严相济的法定刑…………...……....…..……… 6(三)司法资源的不足……………………………………....………………..……….7(四)增设财产刑………………………...………………………………..….…………7

五、参考文献……………………………………………………....…........……………7

前言

恐怖主义犯罪是一种古老的政治和社会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在全球蔓延,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和深刻影响。特别是“9.11”事件后,各国纷纷健全完善了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相关立法。目前,我国《刑法》及有关修正案虽然对组织、领导、参加、资助恐怖犯罪活动等犯罪行为规定了明确的刑罚措施,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还不完善,反恐立法的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力度。面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泛起和国内恐怖主义犯罪的威胁,我们对反恐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要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反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加强国际合作,坚决遏制住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态势,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恐立法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切实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从而有效地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既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又是当前反恐斗争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国关于恐怖犯罪的立法研究

[论文摘要]恐怖主义犯罪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恐怖犯罪活动在全球蔓延,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和深刻影响。特别是“9.11”事件后,各国纷纷健全完善了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相关立法。目前,我国《刑法》及有关修正案虽然对组织、领导、参加、资助恐怖犯罪活动等犯罪行为规定了明确的刑罚措施,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还不完善,反恐立法的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力度。本文从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立法及法定刑角度论述如何完善我国恐怖犯罪的相关立法,从而有效地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既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又是当前反恐斗争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关键词]恐怖犯罪 反恐怖 立法完善

为打击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国际社会通过了一系列的反恐怖主义国际公约。我国刑法关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及相关反恐怖主义条款的规定,体现了国际公约的精神和原则。当前,修改和完善刑法、制定反恐怖主义专门法规、实现反恐怖主义立法全球化是我国加强和完善反恐怖主义立法的基本形式。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恐立法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切实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从而有效地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既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又是当前反恐斗争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恐怖犯罪的界定及发展趋势

恐怖主义犯罪严重危害世界和平与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引起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科学地界定恐怖主义犯罪概念以及明确恐怖主义犯罪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是研究恐怖主义犯罪的关键问题,是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基础。而当前恐怖犯罪的发展趋势也是日新月异的。

(一)恐怖犯罪的界定

尽管恐怖犯罪在人类社会已经肆虐了两千余年,有关恐怖主义的概念也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关于恐怖犯罪的定义。从犯罪学的角度而言 ,恐怖主义犯罪是指在恐怖主义旗帜之下由个人、团体乃至政府实施的足以引起恐怖气氛的反人类的暴力行为或暴力胁迫行为 ,具有动机政治化、犯罪组织化、影响国际化等特征。刑法上的恐怖主义犯罪是由刑法规定的 ,由恐怖主义组织或个人实施的 ,旨在引起社会恐怖气氛 ,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以及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任何个人、团体或国家,使用暴力或其他毁灭性手段,残害无辜,制造恐怖,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是恐怖主义。①由3人以上组成的,以恐怖主义手段实现某种政治目的,有一定组织结构的暴力集团是恐怖组织。国际刑法上恐怖犯罪就是恐怖组 ①罗艺,马建刚.关于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与完善的法理浅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6,(3):102

织和个人使用暴力或其他毁灭性手段,残害无辜,制造恐怖,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肆虐全球的恐怖犯罪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安全,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敌人。

(二)恐怖犯罪的发展趋势

恐怖活动作为一种古老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深刻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可以说,它是始终在自身发展和抗“反恐”的复杂环境中不断新生和演进的。从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冲突加剧,世界各国不断加大反恐力度, 21世纪恐怖犯罪出现以下趋向:其一是高科技、高智能和网络恐怖犯罪将会成为恐怖犯罪的新趋势恐怖组织在拥有资产或资金的条件下,为了实现其目的,会不惜重金拥有高科技产品、网络高科技人才。从现实和发展来看,利用生物化学武器和核武器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从事恐怖活动的情势会日渐普遍和频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软件“炸弹”和高频率设备从事恐怖犯罪活动的可能性会增加。可以预见,今后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恐怖活动和以网络为袭击目标的情况会进一步增加。其二是恐怖活动与民族、宗教及其他社会问题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恐怖活动的几种类型和具体活动中,很多都与民族、宗教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中东的巴以之争、南亚的“回教祈祷团”、俄罗斯的车臣地区、巴尔干地区等恐怖活动多发地区的恐怖史看,民族、宗教纠纷往往是产生恐怖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面临的问题

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的存在和蔓延,不仅造成广大无辜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而且严重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因而,随着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加剧,如何有效惩治与防范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多层次、多角度、多手段的反恐怖措施随之出台。目前,受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和国内民族、宗教等方面矛盾的影响,我国面临的反恐怖主义犯罪形势严峻,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函待完善,必须采取有效的法律对策,大力提高防范、控制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能力。

(一)当前我国反恐面临的问题

首先,受境外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新疆的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十分突出。2001年10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孙玉玺在新闻发布会上,第一次向世界提及了“东突”分子的恐怖活动的概念,并指出在南亚活动的“东突”恐怖组织不但得到了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的大力支持,同时又是本·拉登国际恐怖势力的重要力量。②据此,“东突”己被我国政府正式定性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

其次,**集团内部激进派势力逐渐得势,恐怖主义发展趋势明显。长期以来,**集团内部对实施“藏独”的方式、方法意见分歧很大,一些激进分子对**坚持“中间道路”心怀不满,坚决主张搞暴力恐怖主义活动。② 莫宏宪.国际社会有组织犯罪立法概说[J].刑事法学,2004(10):104-109.他们秘密发展分裂势力,隐匿枪支弹药,试图在减区策动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在境外影响下,境内少数分裂骨干和分裂组织暗中加紧串联,图谋策应**集团制造大的“轰动”事件。

最后,近年来,“台独”分裂分子活动日益猖撅。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万一台海开战,不排除“台独”极端势力对大陆进行恐怖主义破坏,发动恐怖主义袭击。

(二)我国现行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缺陷

依据反恐怖主义国际公约的原则和精神,借鉴各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实践,结合我国反恐怖主义斗争的实际需要,可以看出。我国在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两方面的缺陷:

一是现行《刑法》及其修正案中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有关规定不完备,缺乏配套的司法解释。《刑法》虽然对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组织作了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仍过于原则,以至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些犯罪的认定和处罚存在不同认识。如数罪并罚怎样执行,对不同的恐怖犯罪分子是否加重、减轻或免于刑事处罚等问题,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不同看法,这不利于实际操作,给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犯罪造成了障碍。

二是恐怖主义犯罪类型的划分缺乏前瞻性。对于在实施恐怖主义犯罪活动中,大规模买卖有害物质及其废料、微生物或生物基因或废料等,造成危害后果的行为,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以制造恐怖主义效果为目的,非法获得计算机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攻击政府网站、发布恐怖信息以及传播传染性疾病等恐怖主义犯罪行为的责任也缺乏规范。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看,有的犯罪分子准备利用生物技术、基因技术以及放射性物质等,实施恐怖活动,其危害性极大,应严密防范、有效打击。而我国《刑法》对此均没有规定,只能按普通刑事犯罪处罚。

三、我国现行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现状

目前 ,国际社会相继达成一些国际公约和条约 ,加强国际间司法协助 ,以对付国际恐怖分子。这类公约和条约大多针对特定恐怖行为制定 ,将某些性质严重的恐怖主义活动非政治化以便作为普通罪行惩罚 ,对恐怖主义的刑事管辖权适用普遍管辖原则 ,同时对恐怖分子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目前在恐怖犯罪的刑事立法方面 ,我国参加了有关国际公约并在1997年刑法中体现了有关国际公约精神 ,不仅国内立法方面增加了刑事司法协助内容 ,还与一些国家签订具有刑事司法协助的双边条约和加入了含有刑事司法协助内容的国际公约。

(—)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法律体系

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立法模式选择打击、防范恐怖活动犯罪,采用何种立法模式,主要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制定专门的反恐怖法,主张建立包括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基本原则、反恐工作机构、职责和运行机制、恐怖犯罪的罪与罚,以及反恐措施在内的统一的、完整的反恐怖法。另一种意见是采用刑法修正模式,对涉及恐怖犯罪的刑法规定进行修改、补充,以完善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立法。

我认为,前一种立法模式,可以把某些刑法不便规定的内容纳入立法,为统一、集中打击各种恐怖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它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从政治、经济、社会、立法、行政、司法各个层面,对恐怖活动犯罪实施有效的预防和综合惩治但是,从刑事立法的角度考虑,这种立法模式较之刑法修正模式还有较多的缺陷与不足的模式,不太符合我国的立法传统。我国反恐刑事立法实践证明,刑法修正模式适合我国国情,与国际反恐怖斗争相协调,较好地适应了反恐斗争形势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相继面临来自四个方面的恐怖活动威胁:新疆“东突”恐怖势力的恐怖犯罪活动;藏族独立派中的激进团体采取的恐怖手段;邪教法轮功中实极端化、暴力化的恐怖活动;境外恐怖组织不断加大对我国的渗透。

(二)完善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体系

1、及时对反恐怖主义犯罪相关规定作出明确的司法解释。我国除了通过刑法修正案的形式对刑法进行补充外,还通常对法律规定不明确或不具体的地方,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完善。对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惩治和预防恐怖主义犯罪的有关问题,要努力通过司法解释予以明确,以适应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实际需要。如不论恐怖活动犯罪表现为杀人、爆炸、绑架、毁损重大公私财产等传统的暴力犯罪,还是表现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非传统的暴力方式;也不论恐怖活动犯罪是以真正的实施暴力相威胁,还是以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传播虚假的恐怖信息才构成犯罪,如果没有传播的故意,仅仅编造虚假的恐怖信息(如一个人在日记、甚至文学作品里编造恐怖信息)不应该作为犯罪处理。所以,我建议用刑法修正案对关于“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的规定修改,修改为:“故意传播编造的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因此,我国有关部门要根据形式发展的需要尽快予以明确,使反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进一步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

2、尽快完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程序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完善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管辖。对恐怖主义犯罪要进行合并侦查和全案审理,避免因属地管辖而影响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当执法中涉及不同司法管辖权的执法机关时,要注意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协调,确保处置高效。同时,要注意和我国参加的国际或区际条约中管辖犯罪相关规定的衔接。

其二是扩大侦查部门的侦查权限。由于反恐怖主义犯罪的错综复杂性,侦查人员必须随机应变对付各种情况,侦查机关必须使用大量的特殊手段和技术手段,因此应当赋予侦查机关进行秘密侦查等技术手段。如秘密拍摄、安装窃听器、截取无线电讯息等特殊技术手段和特情、卧底等秘密侦查手段。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于此类犯罪嫌疑分子可以规定较之普通刑事犯罪更长的拘留期限。要谨慎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制度,对恐怖主义犯罪嫌疑分子适用时应有严格的法律限制制度。注意依法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分子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结合。③在实践中,既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恐怖主义犯罪分子,又要注意遵守联合国和国内有关人权保护的规定,充分保障恐怖主义犯罪分子的人权。

四、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完善设想

然而,根据当代恐怖犯罪的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国刑法在反恐怖犯罪方面的立法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

(一)增设网络犯罪的立法

网络犯罪包括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以袭击网络为目标的新的恐怖犯罪罪名,并配置适当的法定刑。目前,我国网络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技术上的不断升级。但是,网络安全作为一个综合性课题,涉及面广,包含内容多,无论采用何种加密技术或其他方面的预防措施,都只能给实施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犯罪增加一些困难,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单纯从技术角度只能被动地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不能长远、全面地规范、保障网络安全。因此,从根本上对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犯罪进行防范与干预,还是要依靠法律的威严。网络的法制化要以加强立法,尽快填补法律上的漏洞、空白点为基点。因此,我国在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犯罪立法方面亟须加强。

(二)设置恐怖犯罪刑罚惩处宽严相济的法定刑

对恐怖犯罪予以严厉打击制裁当然是必需的,这方面我国刑法已有具体规定。但为了分化、瓦解恐怖犯罪组织和鼓励恐怖分子悔过自新,我们应借鉴其他国家反恐立法的经验意大利刑法则对恐怖犯罪规定了“悔过”情节。悔过者可获得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奖赏。这样既可以分化瓦解恐怖组织,又很好地贯彻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

(三)进一步完善反恐程序上的配套刑事诉讼制度

我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经刑法修正后,为协同国际反恐合作,严厉打击防范恐怖活动犯罪,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 作用。但对比国际反恐规约的要求,面对长期、艰巨、复杂的反恐形势的需求如特殊技侦手段的应用,普遍管辖原则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以及引渡制度等方面,还必须进一步通过双边或多边的公约来具体确定和执行,以加强国内反恐和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③何秉松,廖斌.我国反对恐怖主义国际合作与刑事立法[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2):98

(四)增设财产刑

金钱是恐怖犯罪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是犯罪滋生、延续的物质基础。“恐怖活动需要雄厚的资金来源,比如研制购买武器、训练恐怖分子。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恐怖活动根本无法进行。”打击防范恐怖活动犯罪,不仅要遏制和消除恐怖融资行为,而且要强化对恐怖犯罪财产刑的处罚,从根上切断恐怖活动的资金来源。因此,对于各种恐怖犯罪在规定主刑的同时,都必须明确规定附加财产刑,不只是罚金刑,严重犯罪还应当并处没收财产。

结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恐怖主义犯罪在形式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恐怖主义犯罪和跨国有组织犯罪以及腐败是对人类21世纪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受政治、宗教、民族等方面矛盾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得以孽生、扩散的土壤和“温床”在短时期内将难以得到根除。面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泛起和国内恐怖主义犯罪的威胁,我们对反恐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要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反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加强国际合作,坚决遏制住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态势,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篇6:恐怖主义犯罪规制的比较法之维

李晓光

【内容提要】恐怖主义犯罪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发生、对社会秩序的严重冲击以及给民众造成的心理恐慌,使其成为世界各国刑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同时由于恐怖主义犯罪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而且涉及民族、宗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对其规制也必然成为难点。在厘清我国恐怖主义犯罪刑法规制现状的基础上,从比较法的视角出发,积极地借鉴世界各国恐怖主义犯罪规制的做法和经验,会裨益于我国恐怖主义犯罪规制的整体模式,最终完善、健全相应的反应机制,达到有效地应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恐怖主义犯罪 刑法规制 比较法 缺陷

恐怖主义犯罪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发生、对社会秩序的严重冲击以及给民众造成的心理恐慌,迫使世界各国运用刑法这一和平时期最具暴利性的手段来予以积极规制,考察、借鉴各国的经验与做法,对中国当前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制必然裨益良多。

一、概况: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滋生原因及分类

“恐怖主义”最初是一个社会政治学概念,由于涉及到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目前尚不存在一个被广为接受的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⑴联合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召开的数次大会也未能就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恐怖主义活动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真正地蔓延“成为一种需要认真对付的时代疾病”,甚至有人称其为“20世纪的政治瘟疫”和“一场永无休止的地下世界大战”,还有人还将其与政治腐败和环境污染列为人类在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三大威胁。

我国当前的恐怖主义活动主要集中在与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有密切“地缘联系”的新疆和西藏等地区,恐怖主义犯罪对中国的威胁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愈来愈强烈,其中,尤以新疆的“东突”恐怖势力最为猖獗。“东突”,又称“疆独”,是指一批想通过暴力恐怖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的民族分裂分子。⑵认清我国恐怖主义犯罪产生、形成、和存在的背景和原因,对有效地运用刑法手段进行规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中国所实施的“和平演变”策略,是恐怖主义犯罪滋生的国际原因。它们通过设立特务组织、分裂活动机构、广播电视设施等等方式,指导、资助境内外分裂势力,来对新疆和西藏地区实行“分化”和“西化”战略。例如,美国中央情报局炮制的“2000年解放新疆计划”就意图以巴基斯坦为基地,通过收买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反动势力来援助新疆所谓的“民主力量”和“民族解放组织”,并达到最终“解放新疆”的目的。

以宗教为幌子进行恐怖主义犯罪活动也是一个惯用的伎俩,但究其实质都属极端的宗教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两种思潮与我国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有密切联系,其中,前者形成于十九世纪后半叶,是近代以来的一股宗教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一百年来绵延不绝,其政治追求是反对以国家主权为主的现代民族国家,主张重建政教合一、贯彻沙里亚法、体现“真主主权”的国家;⑶后者是由19世纪的鞑靼知识分子萌发的,是一种极端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潮,形成于沙俄统治下的喀山、克里米亚、阿塞拜疆,主张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共同组成一个有奥斯曼帝国苏丹统治的大突厥帝国。这两种极端思潮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新疆,并先后形成两个“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它们信奉必须通过武装斗争才能解放新疆。从而成为各种恐怖主义犯罪的思想动力。此外,国际恐怖势力的支持也是我国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盘踞在西亚的艾沙分裂集团、沙特的以“伊盟”为代表的泛伊斯兰宗教势力、以中亚为依托的“维吾尔跨国联盟”等等,主要通过提供武器、资金和人员培训等方式来实施恐怖主义犯罪。

整体来说,我国当前的恐怖主义犯罪可以划分为民族分裂和极端主义两种类型,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采用恐怖、暴力手段。其中,民族分裂型恐怖主义犯罪主要是由极端民族主义者、自治主义者和分裂主义者等独立倾向较强的民族派别实施的,具体到我国就是指“东突”恐怖主义。他们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不加选择地采用制造爆炸、实施暗杀、策划绑架、疯狂投毒、劫机等残忍手段袭击包括妇女、儿童、老人在内的平民以及围攻政府、执法机关,营造大规模的恐怖气氛,从心理上震慑广大民众,企业实现其分裂国家的政治目的。东突恐怖主义分子所实施的骚乱、**事件和打、砸、抢、烧、杀等恐怖活动,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极端主义型恐怖主义犯罪,带有明显民族、宗教狂热色彩,是当代世界上最为普遍、最为严重的恐怖活动类型之一,典型的如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指导的恐怖主义犯罪。在我国,极端主义型恐怖主义犯罪又可以划分为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两个子类,新疆境内所谓的“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大哈萨克共和国”等分裂活动,即是以狭隘的民族主义为口号来挑起民族矛盾和制造民族分裂。极端宗教主义类型,如历史上“东突”分裂势力在新疆所叫嚣的“要反对突厥民族以外的一切民族”,鼓吹“圣战”,“消灭异教徒”,实施“反汉排汉”的一系列暴力活动,都是极端宗教主义影响的结果。以“东突”为代表的中国恐怖主义犯罪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远远无法与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犯罪相提并论,在影响范围上是有限的,但其对中国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一个现实性的威胁,并且对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形成严峻挑战,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二、考察:世界各国恐怖主义犯罪规制的新动向

比较法作为一所“真理的学校”(ecole de verite)扩充了并充实“解决办法的仓库”(“Vorrat an L.sungen”,齐特尔曼语),并且向那些有批判能力的观察家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够认识在其时其地“更好的解决办法”。⑷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饱尝了恐怖主义犯罪的苦果,同时,它们也都在探索各种应对之策。基于此,我国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研究,如果立足于比较法的广阔视角,通过考察这些国家有关反恐方面的方法和举措,并根据具体国情有选择性地加以扬弃,才能把我们的研究视野从狭窄的部门法樊篱中解放出来,拓宽恐怖主义犯罪研究领域,最终达到有效地应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

(一)制定、修改专门性的恐怖主义犯罪规制法律

将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并在保障人权和遵循法治的前提下运用法律手段来应对和解决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采取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方略。例如,德国在其恐怖主义犯罪规制实践中通过了《反恐怖斗争法》,并于2002年1月9日通过了《反国际恐怖主义法》,还对《联邦宪法保卫法》、《联邦情报局法》和《安全审查法》等二十余部法律进行了相应修改。美国则相继通过了《1984年犯罪活动受害者法》、《1996年反恐怖斗争与运用死刑法》、《机场和运输安全法》、《与9·11事件袭击相关法》和《爱国者法》等一些重要的法律,有力地遏制了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蔓延。此外,英国、俄罗斯、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相继都出台了一些防治和应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

(二)设置和完善专门的恐怖主义犯罪规制机构

成立专门的恐怖主义犯罪规制机构,主要是为了统一、协调和领导反恐事宜,从而更有力地展开反恐斗争。如,法国司法警察中央局负责打击资助恐怖主义犯罪活动,该机构于2001年成立了专门打击资助恐怖主义指挥部,负责与其他相关打击资助恐怖主义相关机构的交涉;2007年,法国还成立新的国家情报机构——内政情报署。“9·11”事件之后,德国联邦外交部和内政部分别成立了危机指挥部,全权负责打击包括恐怖主义犯罪在内的国家安全工作。⑸意大利成立了一个专门查处恐怖主义犯罪资金流动动向的金融委员会,负责清查恐怖主义组织在意大利和欧洲的资产。美国则迅速成立了国土安全部。

(三)恐怖主义犯罪规制的刑罚力度逐渐上升

西方刑法学理论一般认为,重罪是指涉及三年以上刑罚处罚的犯罪。⑹以此为参照标准,德国在“9·11”事件之后,在其刑法典129条增加了一款规定,规定参加或者资助外国恐怖组织就会被视为恐怖活动犯罪行为,对这类犯罪活动人员可以判决1至10年的有期徒刑。英国在其所规定的恐怖主义犯罪规制法律中,配置三年以上徒刑的罪种蔚蔚大观,此外,英国还专门通过了《2006年恐怖主义法》,对原来的自由刑幅度进行了上调,加重了处罚,而且基本上都设定了相应的财产刑。美国主要通过单行立法的方式来规制恐怖主义犯罪,如其颁布的《1996年反恐怖斗争与运用死刑法》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最高刑罚配置是死刑。⑺

(四)注重严惩支持恐怖主义犯罪的人员和组织

为了孤立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各个国家都开始注重打击以各种方式支持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人员和组织。例如,2013年10月,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严惩恐怖犯罪活动修正案,确定了连带责任,规定恐怖活动的赔偿包括了精神赔偿,除了恐怖分子之外,其亲属和关系朋友也负有责任;建立严格的监察机制,有关部门将对恐怖分子家属、朋友的财产进行严格检查;严惩恐怖行为,设立“建立恐怖活动训练基地罪”,违者将被判刑15至20年:设立“建立或资助非法准军事组织罪”,违者将被判处3至10年徒刑。⑻法国则在保持原有对恐怖组织和人员的犯罪罪名指控之外,继续强化刑法对恐怖活动犯罪的震慑作用,2012年法国政府公告刊登了一项打击恐怖主义的新法律,该法律允许对在国外犯有恐怖主义罪行或在国外接受极端主义思想灌输的法国公民提起诉讼。⑼

(五)强化侦查、执法和司法等相关部门反恐的职能

为了更机动灵活地与恐怖主义犯罪作斗争,一些国家纷纷赋予侦查、执法和司法部门相应的特权。例如,英国制定了《2001年反恐怖犯罪及安全法》、《2005年预防恐怖主义法》,包括了警察权力条款,扩大了警察在侦查过程中的权力范围;赋予内政大臣核发“控制令”的权力,制约国内外恐怖分子嫌疑人的活动,包括禁止使用电话或者互联网、限制行动和自由等一系列限制措施;制定了《2008年反恐怖主义法》,规定了反恐人员情报收集和共享;讯问恐怖分子嫌疑人、告知义务以及限制涉恐资产的程序等内容。⑽美国在9·11事件之后,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犯罪,专门成立了国土安全部,颁布了《反恐怖法案》,允许政府调查人员监听恐怖嫌疑分子电话、跟踪其上网记录和电子邮件的使用,允许司法部门在提出犯罪指控和驱逐之前对有犯罪嫌疑的外国人拘留7天等措施。⑾法国则专门制定了一个针对审判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程序,其特点是将追踪、预审以及定罪都集中在一个单独设立的法庭。⑿

(六)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恐怖主义犯罪

为了把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控制在萌芽状态,各国都采取种种措施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监控体系,以加强对恐怖主义犯罪在初始形态的应对与规制,典型的如加强对移民事务的管理和对金融事务的监控等等。同时,众多国家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起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应急反应机制,对与反恐相关部门的职权、任务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试图将恐怖主义犯罪抑制在萌芽阶段。例如,法国陆续颁布了《货币金融法典》修正案,设立检察办公室,新增对乘客的检查等措施,积极预防恐怖主义犯罪的发生。⒀

三、检视:我国恐怖主义犯罪规制的立法现状

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诱因是民族主义,突出地表现为西藏的“独立”和新疆的“东突”问题。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恐怖主义犯罪活动仍属相对初级阶段。但我们仍然应当保持高度的警惕,2011年7月18日新疆和田市发生了十八名暴徒攻击纳尔巴格派出所,并且占领派出所后在房顶悬挂写有“真主至上,以真主名义开始”字样的黑色圣战旗帜这一“严重暴力恐怖案件”。2013年4月23日,新疆喀什巴楚县色力布亚镇还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恐怖主义犯罪案件,共造成十五名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死亡和两人受伤。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行径,是我国对待任何恐怖主义活动的基本立场。

作为一个政治上负责任的大国,一方面,我国参加了一系列旨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公约和区域反恐合作,积极履行我国的国际义务,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和多边公约主要包括三个反劫机东京公约、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此外,我国还加入了《关于制止恐怖主义分子爆炸的国际公约》,签署了《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关于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约》、《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制止危害航海安全的非法行为公约》、《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以及《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等等。这些多边公约和国际公约在我国都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可以转化为国内法,从而对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实施有效的规制。

另一方面,我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刑事立法活动。我国1997年刑法典对恐怖活动犯罪的明文规定,反映了中国反恐立法的多样化对策,大体形成了以刑法典第120条的“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为主导,以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中的诸多相关犯罪为辅承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刑事法律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三)》,集中对现行刑法典中的恐怖活动犯罪进行了系统的修补与完善:1.增设了新的相关罪名,例如资助恐怖活动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2.修订了相关的罪名与罪状,例如将投毒罪修改扩充为投放危险物质罪,取消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罪,在盗窃、抢夺和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中增加了作为犯罪对象的危险物质,将恐怖活动犯罪增列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等;3.重设了相关的罪刑单位,例如修改单位犯洗钱罪之法定刑,修改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的法定刑等。⒁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反恐工作的法律文件,意味着我国在反恐立法方面迈出关键的第一步。⒂

在刑事程序法方面,我国目前已经与一些国家签订了有关刑事司法协助和引渡等主题的国际条约,并且依据宪法规定,这些条约在国内法中应当得到相应的贯彻和实施。整体而言,我国刑事立法在恐怖主义犯罪规制上已经形成一个尽管尚属笼统宏观但却相对完善的体系,这就为我国应对恐怖主义犯罪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是我国在实行法治和尊重人权的前提下有效地进行恐怖主义犯罪规制的基石。

四、反思:我国恐怖主义犯罪规制的缺陷

毋庸置疑,中国当前恐怖主义犯罪规制的刑事立法体系历经多次修改和增补,尤其是1997年的刑法典全面修订和2001年刑法修正案

(三)的出台以及2011年的人大决定,已经渐趋成熟,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指导,以刑法典为主体,以引渡法等刑事程序法为辅佐的完整系统,并在与恐怖主义犯罪作斗争的过程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是,考虑到当下恐怖主义犯罪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反恐斗争的实践,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恐怖主义犯罪规制的刑事立法体系仍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一)恐怖主义犯罪规制刑事立法模式不科学

目前,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刑事立法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制法律模式大致有三种:1.制订专门的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2.在刑法典中专设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条款,规定得相对较为详细,如法国和我国澳门地区;3.在刑法中没有将恐怖主义犯罪规定为独立犯罪,只是根据行为的性质和目的,规定各种恐怖主义犯罪分别适用杀人、伤害、爆炸等具体犯罪的规定。⒃

具体到我国,既没有专门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刑法典中也没有划出专门章节来规定恐怖主义犯罪,而是根据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性质以及目的等各种因素为参考依据,分散规定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危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这两章之中。这样极为“分散”的立法模式存在着极大的弊端:首先,模糊了恐怖主义犯罪与一般刑事犯罪之间的界限。在我国刑事法律体系中,恐怖主义犯罪是以一般的刑事犯罪为表现形式的,这就决定了不论从犯罪的主体、犯罪的客观表现形式,还是从犯罪的客体的角度,我们都不可能找出恐怖活动犯罪与严重危害公民人身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一般刑事犯罪之间的根本区别。⒄其次,有关恐怖主义犯罪规定的分崩离析,阻碍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与特征。再次,这样极为分散的规定,也不利于司法实践活动的顺畅进行。

(二)恐怖主义犯罪规制的刑事法网不严密

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定,我国刑法经历了从79年刑法的空白到97年刑法的粗枝大叶,再到2001年刑法修正案

(三)的显著丰富。恐怖主义活动的犯罪化已经取得相对突出的成就,有关反恐的刑事立法法网已在日趋严密,但仍亟待进一步严密刑事法网:

首先,恐怖主义犯罪的基础定位并不清晰。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相关规定分散于刑法分则各个章节之中,造成了刑法理论界对恐怖主义犯罪侵犯的法益究竟是公共安全、利益、还是个人生命与财产权利等的论争,造成了司法实践界适用法律和在定性上的困难。严密刑事法网,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涵盖全部行为的中心价值判断,以此作为最根本的行为评价标准和观念指导。其次,具体罪名体系的不完善。刑法修正案

(三)的颁布,并没有彻底解决恐怖主义犯罪罪名粗疏的问题,现行刑法典仍存在着诸如缺少海上恐怖犯罪,对受国际法保护人员实施恐怖犯罪等漏洞。最后,对于特殊的行为方式缺乏前瞻性与预见性,恐怖主义犯罪的实施可能涉及到大规模买卖有害物质及其废料、微生物或生物基因或废料等行为,需要刑法典做出相应有力的回应。

(三)恐怖主义犯罪规制刑事程序法的缺失

在刑事程序法中,可以发现:对于涉及恐怖主义犯罪的诉讼程序,与一般的刑事犯罪诉讼程序并没有任何差别;对于恐怖主义犯罪的侦查和证据制度,也同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和相关的引渡条约中,同样也没有对于恐怖主义犯罪分子的特殊性规定。

恐怖主义犯罪呈现以下发展趋势:由过去针对特定目标的袭击转向随机性选择目标,直接针对普通民众或者公共设施、公共场所、标志性建筑等人口密集的繁荣地区;宗旨已由“要更多的人看,不是更多的人死”转向了“既要更多的人看,也要更多的人死”;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转变为制造单纯的恐惧。恐怖主义犯罪高度的复杂性、组织性和反侦查性及其互相渗透的特征,决定了与一般犯罪相比,恐怖主义犯罪更需要使用特殊的侦查手段、取证制度等来与其规制要求相适应。我国刑事程序法在这方面却付之阙如,这无疑会大大影响刑事法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更合理和有效的反应。

(四)与国际反恐立法的接轨不充分

截止目前为止,很多国际公约中规定的犯罪在我国恐怖主义犯罪规制的法律体系中并未体现,我国对恐怖活动犯罪规定的模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认定恐怖活动犯罪时难以获得他国认同的问题。例如,对“恐怖活动组织”、“组织、领导、参加、资助”等词语的具体含义,在中国刑法学界都存有一定的争议。现代恐怖活动犯罪活动具有全球的特点,早已超越一个国家的领域范围,因此,在应对此类犯罪时仅仅依靠一国的力量很难取得卓有成效的结果。这就要求我国的反恐活动要注意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交流以及合作,以便互通情报,并在引渡、司法协助等方面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五、对策:我国恐怖主义犯罪规制体系的构建

(一)重塑恐怖主义规制的立法模式

反恐的立法模式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反恐格局的发展情况,从世界各国的反恐经验来看,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反恐体系是一个比较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完善。为有效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我国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系统的反恐法案,规范反恐活动,调动反恐力量,明确反恐职责,有效打击恐怖主义活动。面对大多数以零星分散状态出现的恐怖主义活动,反恐立法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其不仅仅关涉到一个刑法问题,实则关系到整个反恐法律制度,包括对刑事法、行政法、民事法、军事法乃至经济法、国际法等法学理论和相关立法的研究。因此,这部法律应该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律,涉及多方面内容和多个部门法。同时,我国要尽快建构反恐怖犯罪的法律体系,形成以宪法为依据,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围绕反恐怖法的专门规定,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的法律体系。这个法律体系要实现两个衔接,一个是从效力等级上看,应当是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有效衔接,另一个是反恐职能上看,应当是预防法、处置法、制裁法和恢复法的衔接。⒅

(二)建构严密的刑事法网体系

如果要进一步严密刑事法网体系,应在法律中明确界定恐怖主义犯罪的内涵、反恐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确立可以明确反恐的价值中心所在和反恐怖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可以是:反恐应从预防和打击两方面着手,其目的是国际国内和平,使人民生活安定幸福。为了这一目的,需要调动各种反恐力量,综合协调,科学设计,使各种反恐力量能够发挥最大合力。反恐的基本原则要遵循预防与打击并重原则,即不可只打击不预防,要标本兼治;遵循国际与国内相结合原则,恐怖主义具有国际性,因此要国际国内结合治理,实现情报交流、引渡协议和侦查的配合;遵循非政治化原则,要确认恐怖主义犯罪不是政治犯罪,而是一种严重地刑事犯罪活动。⒆要全面规定反恐立法的实体法内容,将已有的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恐怖主义犯罪一一列出,分别予以量刑,不能让恐怖主义犯罪出现漏网之鱼;同时还要追究恐怖主义犯罪分子的民事责任,使其承担犯罪引起的一切后果。

(三)构筑特殊的刑事程序法体系

反恐刑事特别程序是专门针对惩罚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别刑事诉讼程序,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决定了打击恐怖主义犯罪从侦查、调查取证、法庭审判、刑罚执行等程序都要有一套与一般刑事程序有别的特殊程序。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关键是要及时、准确,并且要注意打击过程中可能涉及法治与人权问题。可以在保证司法公正的情况下,赋予侦查人员以特别的调查取证权,也可以给检察官以特殊的检察权,使他们在合法的职权范围内,及时快速发现和惩治此类犯罪,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幸福。当然,在程序设置上,一定要注意把握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安全利益和自由价值之间的平衡度。

(四)规定专门的反恐机构与监督机构

我国需要对恐怖主义犯罪实行综合管理,同时也要用立法形式规定专门的反恐机构,具体由其负责反恐工作,这个机构可以设立在新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之下。该机构的职能应该比较广泛,只要与反恐有关的事宜都应该囊括其中,包括情报搜集交流共享、人员培训、机构协调、设备购置、反恐法案提出、反恐计划制定和预案、与其他反恐机构的联系、案件侦查处理等等。考虑到反恐工作的复杂性,反恐人员应具有综合性特点,包括公安、安全、检察、综合治理等方面人员参加。当然,为了防止反恐机构权力滥用而侵犯公民权利、破坏社会秩序,应当设立反恐监察机构,这个可以设立在检察院之下。

(五)实现国际国内反恐立法的无缝对接

随着恐怖犯罪活动国际化和我国反恐形式日益严峻,客观上需要加强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反恐法制建设。鉴于我国反恐国际义务还没有全面地转化为国内法,其前瞻性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与他国反恐活动交流中继续完善。首先,根据《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我国刑法应对核恐怖犯罪的基本概念做出明确界定,并可结合我国实际,将公约中列举的核恐怖活动犯罪行为列进刑事犯罪行为中,增加核恐怖犯罪罪名。其次,虽然我国尚未加入《网络犯罪公约》,鉴于我国当下网络犯罪活动的猖獗,应借鉴该公约规定,明确网络恐怖犯罪的概念、形式、处罚措施、证据规则等等。最后,中国现行法律制度应该增加执行安理会有关恐怖主义活动决议的规定。⒇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康树华:《当代有组织犯罪与防治对策》,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第96页。

⑵何秉松:《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第132页。

⑶刘中民;《伊斯兰主义的“伊斯兰国家”思想》,载《西非亚洲》2011年第4期。

⑷[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⑸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恐怖政策与措施》,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第164—183页。

⑹卢建平、叶良芳:《重罪轻罪的划分及其意义》,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5期。

⑺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420页。

⑻朱冬传:《俄通过严惩恐怖活动法律修正案》,载《法制日报》2013年10月29日版。

⑼刘维靖:《法国强化反恐 颁布打击恐怖主义犯罪》,载《国家在线专稿》2012年12月24日。

⑽杜邈;《英国反恐立法新发展》,载《时代法学》2009年第5期。

⑾刘作翔:《反恐与个人权利保护——以“9·11”后美国反恐法案和措施为例》,载《法学》2004年第3期。

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恐怖政策与措施》,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页。

⒀赵秉志:《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理论与立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88页。

⒁黄太云:《立法解读.刑法修正案及刑法立法解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41—52页。

⒂《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载《人民日报》2011年10月30日。

⒃张旭:《国际刑法论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0页;黄太云:《立法解读:刑法修正案及刑法立法解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42页;另可参见陈晓济:《国际反恐立法模式与我国反恐法律构建》,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作者提出了分散型立法模式、专门型立法模式、综合型立法模式的划分。

⒄陈忠林:《我国刑法中“恐怖活动犯罪”的认定》,载《现代法学》2002年第5期。

⒅杨涛:《反恐:亟待立法完善——反恐立法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2期。

⒆王立民:《完善反恐立法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犯罪》,载《法学》2003年第6期。

⒇尹生:《中国反恐法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载《当代法学》2008年第3期。

上一篇:校园建设募捐倡议书下一篇:温馨的春节祝福语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