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专家证人制度

2024-04-28

浅析专家证人制度(共9篇)

篇1:浅析专家证人制度

专家证人制度情况的说明

一、我国法律对于专家证人制度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六十一条创设了“专家证人出庭制度”。所谓“专家证人出庭制度”是由一方当事人委托的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或)实践经验的专家就案件涉及到的专门性问题,在法庭上运用专业知识发表意见,做出推论或做出结论的一项法律活动。

二、专家证人制度的主要内容

它涵盖了四方面的内容:专家证人出庭说明制度、专家证人接受询问制度、专家证人对质制度和专家证人询问鉴定人制度。这在《规定》中六十一条都作出了规定。

三、专家证人的证明力

根据《民诉法》和《规定》的精神及具体规定,一个证据比如专家证人、鉴定结论抑或能直接反映案情的物证,都只是证据的不同形式,其证明力的大小,是由其客观关联合法之三性所决定的。专家证人的证言,在现今的诉讼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因为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就专门性问题所作出的专业意见,具有明显的客观真实性。

在专家证人运用专业知识发表专业意见,并作出推论或结论后,审判人员还会对按程序,全面客观的审查,以此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及大小作出判断。

四、司法实践中运用的情况

《规定》中明确规定了专家证人制度,这对于专家证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是一个重大突破。在现在的民事诉讼中,涉及专业性很强的案件不断增加,专家证人制度的运用必将在司法实践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附件:运用专家证人制度的经典案例

在民事诉讼中如何运用“专家证人出庭制度”

发表时间:2007年03月26日 关键字:专家证人制度,案例

阅读次数:843 案件简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六十一条创设了“专家证人出庭制度”。所谓“专家证人出庭制度”是由一方当事人委托的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或)实践经验的专家就案件涉及到的专门性问题,在法庭上运用专业知识发表意见,做出推论或做出结论的一项法律活动。它涵盖了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专家证人出庭说明制度”、二是“专家证人接受询问制度”、三是“专家证人对质制度”、四是“专家证人询问鉴定人制度”。随着《规定》的实施,民事诉讼庭审中当事人之间的抗辩性将越来越强,在诉讼。。

【问题的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六十一条创设了“专家证人出庭制度”。所谓“专家证人出庭制度”是由一方当事人委托的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或)实践经验的专家就案件涉及到的专门性问题,在法庭上运用专业知识发表意见,做出推论或做出结论的一项法律活动。它涵盖了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专家证人出庭说明制度”、二是“专家证人接受询问制度”、三是“专家证人对质制度”、四是“专家证人

询问鉴定人制度”。

随着《规定》的实施,民事诉讼庭审中当事人之间的抗辩性将越来越强,在诉讼活动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门性问题(如建筑工程、产品质量、机械电子、生物化学、知识产权等)。在涉及到专门知识的领域,“专家证人”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同时,也应当清晰地认识到:“专家证人出庭制度”尤如一把“双刃剑”,风险性很大,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反之,则将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现笔者结合亲身承办的案件,略作分析。

【案情简介】

赵某系龙口市某酒店业主,杨某从事空调的销售安装生意。2003年4月15日,赵某在杨某处购买了长虹牌柜式、挂式空调多台,并由杨某派人为其安装于所经营的酒店的多个房间。2005年7月3日,李某被赵某雇佣为其酒店安装闭路电视线,在操作过程中摔倒在地致伤。赵某认为,李某的摔伤是因杨某销售并安装的空调漏电使墙体带电将其击倒造成的,要求杨某赔偿其为李某垫付的医疗费等损失。杨某认为,李某的受伤原因不在于空调的安装,即使空调漏电也不能致使墙体带电,故不同意赔偿。赵某于是起诉到龙口市人民法院,法院一审判决杨某败诉,赔偿赵某全部损失。杨某遂委托我所周晓钰、张仁友律师提起了上诉。接案后,两位律师分析认为本案的争议的焦点就在于空调电线的破损能否使墙体带电,在什么情况下墙体能带电,一审法院对这一关键的事实没有认清,所依据的鉴定结论也缺乏起码的客观性。针对这一情况,如何找好突破点是本案的关键,两位律师想到了运用“专家证人出庭制度”这一方法来阐明关键的技术性要点,以利法官查清本案的事实。

就此,代理律师建议当事人委托了两位具有电气工程师职称的人员作为专家证人,并向法庭提出了出庭申请。在庭审前,两位代理律师和两位专家证人做了沟通交流,代理律师向专家证人介绍了案情,详细说明案件涉及到的专门性问题、已方要达到的目的等,并向专家证人介绍庭审程序,就有关方法及技巧做了重点说明。在庭审中,专家证人配合代理律师很好的向法官阐述了配电规范、漏电保护、墙体带电原因等几个关键性的技术要点。最终,法庭采纳了我方的观点,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将本案发回了重审。

【分析意见】

一、何为“专家证人”。

我们认为:“专家证人”专指当事人聘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不包括“鉴定人”,也不包括“证人”(即使该“证人”同样“具有专门知识”)。所谓“专家”,就是经过该学科科学教育的人,或者掌握从实践经验中获得的特别或者专有知识的人,如建设施工合同纠纷中,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分别是建设工程建筑、结构和造价方面的专家。“专家证人”出庭就专门性问题进行的说明和接受询问称之为“专家证言”。

“专家证人”与“证人”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人”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即“证人”应当是案件事实的知情人(是否知其实情在所不问)。而“专家证人”只是对涉及案件的某个专门性知识表达自己的意见、推论或者结论的专家,而不是案件事实的知情人。这是“专家证人”与“证人”最重要的区别。

“专家证人”与“证人”的联系也是紧密的。从法律的目的来看,“专家证人”与“证人”都是接受一方当事人的委托而进行的作证行为,都是从属于本方当事人的,当事人利用“专家证言”和“证人证言”的目的和意图没有性质上的差别。在作证方式上,“专家证人”与“证人”一样,都要接受严格的交叉询问,回答双方诉讼代理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客观真实的程度方面,“专家证言”中是就其涉及到的专门性问题而言具有较大的可信度,但这种可信度也是相对的,科技手段本身的精确度、人为因素的干扰、专家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以及专家的从属性,常常使“专家证言”的可靠性打上折扣。“专家证言”没有比一般“证人证言”更高的证明力。

“专家证人”与“鉴定人”也是不同的,“鉴定人”是经当事人申请或者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对案件的有关专门性问题做出判断结论的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员。“鉴定人”的性质较为复杂,“专家证人”与“鉴定人”关系也比较复杂。“经当事人申请的鉴定人”所进行的鉴定活动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科学性及独立性决定了鉴定人必须保持中立的立场,只忠于事实,不能从属于委托的人。此时“鉴定人”与“专家证人”的目的和出发点不同。“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的鉴定人”虽然应当保持中立的立场,但是该鉴定作为当事人举证方式的性质没有改变,此时鉴定是与“专家证人出庭”完全相同的诉讼行为,都是维护一方当事人利益的。“专家证人询问鉴定人制度”正是基于“专家证人”和“鉴定人”关系的复杂性而建立的,该制度的建立可以促使“专家证人”和“鉴定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涉及案件的专门性问题发表意见、进行推论、得出结论,促使法官对案件事实进行认证和评判。

二、如何运用好“专家证人出庭制度”。

我们认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代理律师,应当在“专家证人出庭制度”中发挥主导作用。毫无疑问,优秀的律师、优秀的“专家证人”的密切配合将使已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作为一方当事人的代理律师,应当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走专业化道路。“专家证人出庭制度”势必向全体司法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和律师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律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法律知识,而且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相关科学技术知识。目前,我国律师素质与发达国家律师相比,在业务方面的显著差异就是科技意识较弱,科技知识掌握不足。所以,律师除了系统掌握法律知识及有关业务技能外,还必须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作为核心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律师只有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理解“专家证人”的作用,才有能力指导“专家证人”。离开了律师自身的专业化,指导“专家证人”只是一句空话。

2、掌握专家信息。作为一名专业化律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专家证人出庭制度”的重要性,在诉讼发生前就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掌握本专业专家的信息,了解本专业专家、学者、教授等学术权威和实务工作者的基本情况、理论造诣、学术流派以及业内影响等情况。要逐步建立本专业专家信息网络,并且与本专业专家建立良好的信任与合作关系。一旦发生诉讼,对涉及专门性知识的方面可以建议当事人聘请一至二名“专家证人”出庭,并且帮助当事人选择合适的“专家证人”。

3、做好庭前准备。在案件开庭前,代理律师应当向已方聘请的“专家证人”介绍案情,详细说明案件涉及到的专门性问题、已方要达到的目的等,并与“专家证人”进行讨论,共同研究确定庭审方案。代理律师应当在庭审前向“专家证人”介绍庭审程序,对庭审的方式、方法及技巧应当重点介绍,提高“专家证人”的庭审应变能力。切忌在“专家证人”还不知道应当说什么以及应当怎么说时就让“专家证人”出庭。

4、做好庭审配合。在法庭审理中,代理律师应当与“专家证人”密切配合。在对“专家证人”的主询问中,代理律师应当对“专家证人”在专门性知识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事前询问,即对已方当事人的弱点予以暴露并在对方律师反询问之前对弱点予以补强;在对方“专家证人”的反询问中,律师主要应当针对对方“专家证人”的专家资格、学术造诣、学术观点、推论方式等提出质疑;通过律师和“专家证人”的配合,尽力说服法官在专门性问题上采信已方的观点。

篇2:浅析专家证人制度

[摘 要]所谓专家证人制度是指,由一方当事人委托的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就某些专门性问题在法庭上运用专业知识发表意见作出推论或结论的一项法律活动。

[关键词]专家证人,专家证据,专家辅助人,鉴定结论,交叉询问,证据开示,庭前证据交换

概念及背景所谓专家证人制度是指,由一方当事人委托的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就某些专门性问题在法庭上运用专业知识发表意见作出推论或结论的一项法律活动。专家证人制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诉讼与科技的联系突出地表现在专家证据方面。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决定了专家证据的扩张趋势。就证据法而言,现代科技已成为并将更加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革命性力量。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涉及高科技的纠纷及需运用科技手段解决的纠纷日益增加,如环境污染、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等。但法官只不过是从事纠纷解决的法律专业人员,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拥有技术背景,以自己的技术知识解决纠纷,从专家证据的功能来看,专家证据能扩大法官的感知能力,帮助法院查明有关事项的因果关系,进行事实认定,如查出客体的共同特征和差别,测定受测客体质量和数量,客观记录和复制痕迹,进行同一认定,运算和处理各种信息等。因此,专家证据的扩张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

两大法系关于专家证人制度的做法在介绍我国专家证人制度前,先来看两大法系的规定。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对专门性问题的认知上均采用专家证人形式,但在实践中有所差异。英美法系对鉴定人的选择,虽然立法上赋予法官指定专家的职权,但在实践中,这种职权的行使十分罕见。由于英美法系的诉讼机制实行对抗制鉴定人一般由当事人选定,被作为证人看待,由当事人带入法庭,像对待证人那样对其进行主询问和交叉询问,故其结论不被作为独立的`证据方式。与一般证人不同的是,一般证人必须陈述事实,而专家证人可以表示意见。当事人选定的这些专家证人许多情况下会加入当事人阵营与对方对抗,故在英美法国家经常发生所谓的“鉴定大战”。而在大陆法系,鉴定人的结论被作为与书证、物证相对应的人证来看待,其诉讼功能上侧重于将鉴定人看作为法官的助手,即由专家代替法官对待证事实及专门性技术领域从事调查、了解,补充法官的认知能力,同时鉴定人兼具证据方法功能,故鉴定人主要由法庭从可作为鉴定人的登记名册中指派。如法国,它在民事诉讼法中实行 “书面证据优先”原则,而且存在预审制度,作出判决的法官并不直接进行证据调查。所以,法国诉讼传统上一般采用鉴定手段对涉及专门性问题的案件事实进行认定。其做法是:鉴定是由当事人选择或由法官依职权采取的。最高法院办公厅每年制作全国性的鉴定人名册,各上诉法院也可按不同专业制作鉴定人名单,公布所列的自然人和法人作为鉴定人,法院通常从中指定具体诉讼中的鉴定人。鉴定人列入名册或被删除的程序由行政规章予以规定。鉴定人在程序上通常是借助调查,形成书面意见呈交法院,该意见结论在诉讼上即可构成案件记录的内容之一,由双方当事人在庭审过程中进行质疑、辩论,然后交由法院根据情况作出判决。当法庭决定采用专家鉴定时,法庭用判决指定一位专家,规定专家的任务。专家研究遇到的问题,然后向法院提交书面鉴定报告。双方可以就该报告到法庭交换文书并进行辩论。在德国,根据法律规定,一旦决定采用鉴定,法院既要求当事人各自提出鉴定人名单,如果当事人都提出要求某位专家作为鉴定人,则法院必须受此要求的拘束。但在实践中当事人一般不得提供鉴定人,由法官指定鉴定人,以保持诉讼的公正,维护证据方式的真实、可靠性。但是在对事实的认定上,法官依然坚持自由心证,不受鉴定人意见或结论的束缚,并从立法和司法上通过特定的程序规则使鉴定人的意见接受当事人双方的质证。在英美法系鉴定人与证人相对统一的诉讼机制下,由当事人自己选定专家作证。由于专家由当事人选定,所做的

篇3:简述专家证人制度

关键词:专家证人,特点,弊端

专家证人制度的雏形形成于美利坚国家的法庭审判。“在盎格鲁法庭审判中, 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以两种方式出庭作证, “特别陪审团”的成员或者“法庭顾问”的方式。”现代意义上的专家证人制度形成于19世纪, 美国最高法院在1851年首次使用了“Expert Witness”。作为一个判例法国家, 这也标志着专家证人制度以法律形式在美国的确立。

一、专家证人制度的确立与英美法系的司法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对法官在专业性问题的解决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自身所有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所表现的优势是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的。

(一) 专家证人的专业性

根据《美国法律词典》的解释, 专家证人是指在一次法律程序中作证, 并对作证的客观事项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我国学者定义专家证人为“具备知识、技能、经验、受过培训或教育, 而就证据或事实争点提供科学、技术或其他专业意见的人。专家证人与普通证人的区别在于专家证人是就案件中所涉及到的专业、技术性的问题得出自己的专业意见, 而普通证人则只是就案件额基本事实问题向法庭作出陈述而不能有自己的意见。

(二) 可替代性

这一特点与我国的鉴定人制度是类似的。与普通证人不同的是专家证人要运用到专业知识, 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不可能只有一人。因此, 在司法实践中已选定的专家证人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参与诉讼活动时, 当事人或者法庭可以选择其他的专家证人。普通证人是目睹了案件发生过程的人, 了解到案件的真实情况。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 有且只有他可以作为证人陈述案件的经过。

(三) 专家证言不受意见证据规则的限制

根据意见证据规则, 普通证人在作证的过程中所陈述的对案件的意见是不被采用的。专家证人的意见证据是意见证据规则的例外, 它具有可采性在于当法官或者陪审团缺乏某种专业知识时, 专家证人可以为其提供帮助。专家证言的可采性经历了从“普遍接受标准”到“综合观察标准”的转变。1993年的多伯特诉梅里尔·道制药公司案确立了Daubert规则, 即综合观察标准, 而不再只考虑已形成的大多数人的看法。并且法庭确立了四个标准来判断一项技术或理论是否是能够帮助事实裁判者的科学知识。

(四) 阅卷、调查取证及出庭作证的义务

在证据开示前, 专家证人可以查阅案件材料, 对案件中的疑难问题作出判断, 得出自己的意见。在证据开示阶段, 专家证人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调查取证。当被要求当庭作证时, 专家证人必须出庭并遵循言辞证据规则, 即专家证人必须以口头报告的形式表述其得出的结论。

二、专家证人制度确立的初衷在于其中立性与公正性

英国1999年新《民事诉讼法》第35条规定, 专家证人的职责在于以其专业知识帮助法院解决有关诉讼程序中的问题, 因此专家证人的职责是帮助法院实现上述目标。英国学界对该规定的解释是专家证人的职责在于帮助法院解决纠纷, 专家证人必须向法院提供客观无偏见的意见, 而法庭也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向专家证人证明这一点。客观性与中立性是对专家证人制度的一种期望, 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客观与中立。因而, 在司法实践中专家证人制度暴露出一些弊端。

(一) 专家证人报酬的不断提高, 催生了专家证人利益集团。专家证人实行的是当事人委托制, 由当事人聘请并付酬。“他们与雇主的立场高度一致, 依据其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 在法庭上作证、提交结论, 接受双方律师的询问, 充分施展其专业影响力, 为雇主当事人的利益展开竞技”。当事人为了获得胜诉会提高给专家证人的报酬, 高水平的专家证人身份暴涨, 丰厚的报酬吸引许多专业人士与专家证人为业, 形成了所谓的“诉讼支援行业”。英国杂志《你的证人》对专家证人的收费标准做出了五份问卷调查, 报告显示了专家证人准备专家报告的平均收费标准在2001年每小时110英镑、2003年为每小时123英镑, 出庭一天的收费标准2001年为789英镑, 2003年为893英镑。可见, 专家证人制度是“有利可图”的一种诉讼制度。在对抗制诉讼模式下, 当事方为了赢得诉讼会不遗余力。在金钱利益的导向下, 专家证人制度左右了案件事实真相的发现。基于此, 美国的法律同时也规定, 法院可以依职权指定独立的专家证人。

(二) 专家证人制度对诉讼迟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对抗制诉讼模式下, 实行的是交叉询问制。由于英美法系国家特别重视程序正义, 因此不论是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或者是法庭辩论阶段都充分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全面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些案件比较复杂, 涉及到的证据庞杂, 因而质证、认证的过程是漫长的。“英国的沃尔夫勋爵认为, 导致诉讼迟延的主要原因, 一是无限制的证据开示程序, 另一个就是专家证人的大量使用。”“对专家证人的使用主要会从准备专家报告的时间、对专家证据进行开示的时间、法庭询问的时间等方面导致诉讼迟延。”在诉讼迟延的情况下, 会引起庭审效率的降低。

(三) 专家证人制度已成为当事双方“公平游戏”的工具。当下的对抗制诉讼当事人充分利用“公平游戏”理论, 俨然将专家证人制度变成了法庭上的竞技性游戏。当事人会尽力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专家证人, 而且许多经过庭前培训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证人知道如何表述对雇主有利的意见。这使得有些事实的真相被掩盖, 影响了案件结果的客观与公正。

三、任何一项制度都有其利弊, 专家证人制度也不例外

对于专家证人制度是否适用于我国, 我国的学者莫衷一是。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鉴定和专家辅助人相结合的制度, 并没有明确提出专家证人的概念。但是在2001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1条的规定初露了专家证人的规定。该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1至2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法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询问, 经人民法院准许, 可以由当事人各自申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就案件中的问题进行对质。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可以对鉴定人进行询问。虽然该规定与英美法系中的专家证人制度在启动、功能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但是专家证人制度是未来我国证人制度发展的趋势。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我国的诉讼土壤不适宜专家证人制度的生长。我国的诉讼模式类似于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而专家证人制度是在英美法系的对抗制诉讼模式下产生的。除此之外, 无论是在询问机制、诉讼证明标准、证据排除规则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我认为专家证人制度是可以运用到我国的诉讼活动中的。借鉴英美法系关于专家证人制度的规定, 在运用时对其作出一些改变使其适应我国的诉讼程序。比如, 在启动方面有当事人委托是可以实现的, 同时对于专家证人的雇佣报酬我们应当出台相关规定对其作出相应的限制, 防止出现“诉讼支援行业”。

四、结语

专家证人制度在英美法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诉讼的客观与公正。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其暴漏出一些弊端。不论是诉讼迟延、利益化、集团化都对诉讼活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但是其积极作用对诉讼活动是不可能被忽视的, 也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于涛.论民事诉讼专家证人制度[D].内蒙古大学, 2012.5.

[2]胡震远.我国专家证人制度的构建[J].法学, 2007 (7) .

[3]徐继军, 谢文哲.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弊端评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4, 9, 20 (3) .

[4]汪建成.专家证人与司法鉴定模式之比较[J].证据科学, 2010, 18 (1) .

[5]汪建成.专家证人与司法鉴定模式之比较[J].证据科学, 2010, 18 (1) .

篇4:构建我国商事仲裁专家证人制度

摘 要:仲裁,凭借其意思自治性、保密性、灵活性等优势,对不少纠纷当事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随着进入商事仲裁程序的案件数量增多,涉及专业面扩大,对我国商事仲裁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商事仲裁实践中专家证人的现实情况,提出构建我国商事仲裁专家证人的建议。

关键词:商事仲裁;专家证人;构建制度

一、我国专家证人制度现状

我国《仲裁法》规定,仲裁庭或当事人可以把专门性问题交由鉴定部门鉴定。但是,我国商事仲裁中还不存在专家证人制度,随着社会分工变得多样、科技发展更迅猛,商事活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专业性的特点,这就暴露了我国商事仲裁在裁决专业问题上的不足。

1.民事诉讼中专家证人制度的现状

根据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①这是我国最早出现“专门知识人员”字样的法律文件,但文件没有提及“专家辅助人”,也没有把这种说明专业问题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认定为“专家证人”。

2.仲裁中专家证人制度的现状

现行《仲裁法》颁布于1995年,当中并没有明确有关专家证人制度的规定,只在第四十四条对鉴定人做出了规定。

我国一些仲裁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对专家证人问题做出规定,不少仲裁机构中对专家证人的规定还局限在鉴定人和专家辅助人之中,专家证人制度在我国还没有作为一项独立的证据制度而存在。国际上,仲裁机构在各自的仲裁规则中对专家证人制度进行规定已成趋势,也是商事仲裁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商事仲裁程序中引入专家证人制度的必要性

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民事诉讼中引入了专家证人制度,但仲裁却不适用此次司法解释,在立法层面来看,我国商事仲裁中专家证人制度的适用仍然是空白的。

与专家证人相比,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在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得到政府部门的审批和认证。如此,鉴定费用以及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费用自然要比专家证人的高,仲裁当事人自然更倾向选择收费较为低廉的专家证人。构建商事仲裁专家证人制度,可以降低当事人的成本,增强商事仲裁的经济性。

三、构建我国商事仲裁专家证人制度

根据我国的《立法法》,仲裁制度应当以法律的形式进行确立。

(1)构建商事仲裁专家证人制度,应当在《仲裁法》中规定专家证人由仲裁庭指定为主,由当事人指定为辅。

(2)专家证人的选定。除非当事人另行达成协议,仲裁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启动专家证人制度。②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以根据案件情况指定专家。当事人指定的专家通常无需仲裁庭进行审查,但当事人恶意利用专家证人拖延仲裁的进程或专家的介入确无必要时,应赋予仲裁庭拒绝当事人指定专家的权利。

(3)专家证人的资格。对于专家证人的资格,应当规定较低专业资格要求,这不但体现仲裁程序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也能减轻当事人聘请专家证人的经济负担,兼顾仲裁程序的经济效益。

对于国内专家,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案件类型制定各领域的专家名单。仲裁庭和当事人有专门性问题需要解决的,可以选择在名单中所列的专家。当事人若要指定专家名单以外的人员或者指定国外的专家,应当向仲裁庭和对方当事人提交该专家的基本情况。对于专家应进行书面审查和事实审查。同时,也要赋裁庭拒绝当事人指定专家的权利。

(4)专家证人的权利与义务。阅卷、调取证据以及获得当事人配合的权利。专家证人权利的来源于出具专家报告。专家在出具报告之前,仲裁庭指定的专家有权要求双方当事人提交出具报告所需要的资料。无论是仲裁庭指定的专家或者是当事人指定的专家,都有权针对其他专家的专家报告提出问题,并要求其作出回答。当事人可以要求向另一方对方专家证人提出交叉询问。但是书面方式提出反驳往往是更为有效和快捷。③

披露义务。专家证人在案件中是对专门性问题进行作证的,具有可替代性。相对于仲裁庭指定的专家证人来说,当事人指定的专家无疑本身就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其在被指定前,应当将自己与双方当事人有无关系及有何种关系及时书面向仲裁庭提交,由仲裁庭依据实际情况作出指定与否的决定。

保密义务。专家证人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仲裁庭指定与当事人指定。仲裁庭指定的专家,必然会了解到双方当事人的情况和立场,这就要求仲裁庭指定的专家证人自觉避免与双方当事人发生接触,如有接触的需要,应当通过仲裁庭进行。当事人指定的专家,是受当事人的委托参与到仲裁程序中来的,在参与仲裁案件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了解到对方当事人的情况。专家证人在仲裁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对裁决结果的作出有一定影响力,要求其承担适当的保密义务对维护仲裁保密性、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是合理妥当的。

出具专家报告,出庭接受质证的义务。我国商事仲裁专家证人的作证方式应当以专家报告为主,以出庭作证为補充。基于书面报告对问题阐释的有限性,若出现以下其中一种或以上的情况,就应当允许专家出庭作证:当事人申请其指定的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当事人申请仲裁庭指定的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并经仲裁庭同意;仲裁庭认为有必要要求其指定的专家证人出庭作证。

注释:

①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201 次会议通过,自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②范铭超、陆佩华:《商事仲裁中构建专家证人制度的若干关键问题》,载《求索》2007年第1期。

③齐树洁、程祥《仲裁程序中的专家证人制度述评》,载《仲裁研究》2007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毛新凯.《国际商事仲裁中的专家证人制度》.载《经济师》2004年第7期.

[2]崔起凡.《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独立专家证人——以国际仲裁取证规则为中心》.载《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

篇5:专家证人出庭申请书

申请人:

住所:

法定代表人:职务:

电话:

请求事项:

请求跟贵院准许申请人聘请的专家对事实与理由

在诉一案中,申请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规定,拟聘请该方面专家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专业问题提出意见,请求准许。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

篇6:专家证人出庭申请书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求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求跟贵院准许申请人聘请的专家对聘请的专家对司法鉴定所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提出专业意见。

事实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诉我公司纠纷一案中,申请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规定,拟聘请该方面专家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专业问题提出意见,请求准许。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7:专家证人出庭申请书

住 所:

负责人: 职务:经理

电话:

请求事项

申请人请求人民法院准许聘请的专家对有限公司的单方鉴定进行出庭说明。

事实与理由

在XX有限公司诉申请人财产损害赔偿一案(案号民初字第1458号)中,鉴于该公司单方作出评估报告,而评估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为厘清事实,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一条之规定,申请人拟聘请该方面专家出庭对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准许。

此致

市人民法院

申请人:

篇8:英美专家证人责任制度及其启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多元化, 诉讼中出现的专业性问题越来越多且日呈复杂, 单纯借助法官自身的学识已无法对诸些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而须依靠相关领域内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就此进行探究, 专家证人制度应运而生, 并逐渐成为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 其几乎渗透进了每一个领域的法庭审判, 在协助法官查明案件事实、再现冲突原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 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 英美专家证人制度系运作于对抗制诉讼模式下, 在这种双方当事人相互竞赛的诉讼角力中, 任何一方当事人不惜血本委任专家证人, 目的在于利用其专业技能或权威说服法官作出利己判决。毫无疑问, 在个人利益的指引下, 没有哪个当事人愿意花钱找一个坚守公平理念、在关键时刻倒戟反戈的专家证人[1]。尤其是在专家证人职业化之后, 出于谋生的需要, 相关从业人士开始公开宣传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法庭经验, 明码标价, 甚至明确承诺在诉讼中尽可能地为当事人赚取权益或逃避责任。在激励的行业竞争中, 一旦他们受聘于当事人并获取酬金, 必然会力行其“行业操守”, 竭力为当事人服务, 并在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公正价值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抉择, 误导法庭作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为此, 英美司法界普遍认为, 虽然专家证人应当优先对法庭负责, 但对其当事人所负担的任务也绝对不能忽视。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 英美法国家已经开始以不同的方式强调专家证人的责任作为强化专家任务的重要手段, 并逐渐形成“部分免责权”和“有条件的免责权”。实践中, 专家证人可能因以下四种情况而被追究法律责任:一是专家证人发表虚假意见;二是一方当事人以侵权或违约为由对另一方当事人的专家证人要求追求法律责任;三是当事人对自己聘请的专家证人以侵权或违约为由要求追求法律责任;四是专家及其所属的专业团体违反职业操守[2]。

中国现行法尚未规定专家证人制度, 但民事诉讼法规定了鉴定人制度。实践中, 鉴定人基于当事人利益而违背真实意思的错鉴现象屡见不鲜, 给司法界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鉴定人的法律责任问题也备受关注。

二、专家证人的法律责任

从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来看, 专家证人在诉讼中所参与的诉讼阶段一般可分为审前准备阶段和法庭审理阶段, 在上述两个不同诉讼阶段中却存在截然不同的法律效果, 主要表现在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两方面。

(一) 审前程序中的法律责任问题

在审前程序中的专家证言准备阶段, 对于专家证人故意使用虚假的证据而引发责任承担问题在学理上颇具争议, 但实践上基本采取不予追究的立场。因为对于专家证人故意作伪证的证明, 须达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标准。这一标准在庭审程序中尚且很难达到, 更别说是在审前准备程序中。为鼓励专家证人能够无所顾虑地提供证据, 其自然也享有民事责任的豁免权。笔者认为, 专家证人责任豁免原则适用于审前程序中专家证言准备阶段, 一是专家证人在庭审中的蓄意欺骗行为都可能不被追究法律责任, 对于其在庭审前的准备工作中的作假行为就更加没有追究的必要;二是对于专家证人在出庭作证时的蓄意欺骗行为, 只需依据其在法庭上的专家证言的真伪进行判断和追究即可, 而不必去追究其在庭审前的行为, 否则必然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取证负担和困难。

(二) 庭审程序中的法律责任问题

在庭审中, 专家证人的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有两种, 即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两种。具体分述如下:

1. 专家证人的民事责任。

作为普通法所遵循的原则, 证人在作证过程中所说的任何言论都不会被提起诉讼, 即便其所言的是公认的错误且带有恶意, 甚至是诽谤。因此, 在传统法上, 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 英美专家证人如普通证人一样, 在法庭上提供证据时均享有民事责任的豁免权[3]。如在美国, 只要专家证人的证言与案件事实具有相关性, 即可获得民事责任的豁免权。但是,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 诸多因素的出现对专家责任豁免原则产生巨大的冲击, 从而引发人们的反思并强化专家证人的职责与责任。如1999年英国司法改革Final Report中指出, 专家证人基本的功能在于协助法院, 如果其不能起到这个作用, 那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在美国,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追究专家证人的民事责任的案例, 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有六个, 其中两个主张赋予专家证人以民事责任豁免权, 而另外四个则主张废除这一豁免权而规定专家证人相关的民事责任[4]。

2. 专家证人的刑事责任。

随着专家证言在刑事审判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专家证人在作证时进行蓄意欺骗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因为, 虽然专家证人是在宣誓后进行作证的, 但是由于他们知道不会因伪证罪而受到起诉我们无权对他们进行法律制裁, 他们很可能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不实之词, 所以越来越有学者主张通过立法明确专家证人的伪证罪责任, 以保证其证言的客观性。实践中, 许多法官显然也不会接受那种认为即便专家证人蓄意撒谎也能免于刑事责任的观点, 如美国最高法院马歇尔法官所言:“很难想象, 在一个权利与义务互相对等且互相并行的社会中, 会容许有这样一种特权, 即能够在对他人造成损害后而不受惩罚;我们也很难想象这种特权能够凌驾于社会利益的原则之上。”[5]因此, 对于专家证人在庭审中故意作假的行为, 也不排除其承担伪证罪的可能性。如专家证人若在笔迹问题上提供虚假证据, 蓄意误导法庭, 即有可能会受到追诉。

三、专家证人的法律责任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就中国鉴定人的法律责任而言, 现行法相关规定太过笼统且不成体系。在责任主体上, 以鉴定人所在机构配置责任为主、鉴定人责任为辅;在责任内容上只有刑事、行政责任, 而缺失民事责任;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得不到程序保障等, 严重损害了鉴定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权威性。

基于中国鉴定人制度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 应在坚持国情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 合理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相关经验。具体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1.鉴定人的民事责任。关于鉴定人的民事责任, 中国现行立法尚未予以明确。诉讼中, 鉴定人通常由当事人聘任或法院指定, 即当事人双方可以协商确定鉴定人, 而且只要双方达成合意, 法庭一般都予以认可;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合意, 则由法院指定或聘请。笔者认为, 在第一种情形中, 即由当事人协商确定鉴定人时, 鉴定人和当事人之间存在一种委任关系。那么, 对于因鉴定人故意做虚假鉴定或严重不负责任而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则当事人应当有权追究其违约责任。如前已述, 这种做法在英美法系国家已成为一种明显的司法倾向;就第二种情形而言, 鉴定人的行为不属于履行国家权力或公职的行为, 如因故意做虚假鉴定或由于疏忽大意或重大过失而给一方或双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则当事人可以追究其侵权责任。从中国的司法实践来看, 诉讼中所出现的一些错鉴往往与经济因素有一定关系, 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惩罚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2.鉴定人的刑事责任。关于鉴定人的刑事责任, 中国现行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已作出实体法责任上的规定。如中国《刑法》第305条规定, 鉴定人在刑事诉讼中故意做虚假鉴定, 应负伪证罪责任;《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13条还规定了故意作虚假鉴定,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上述两条规定过于原则, 且缺乏相配套的实施细则, 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笔者认为, 就鉴定人的实体法上的刑事责任而言, 与专家证人刑事责任相似的是, 其难点在于行为人主观恶意的认定与证明。从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来看, 他们对于专家证人的刑事责任并无明确、统一的规定, 在这一点上自然也不存在值得中国借鉴之虞。实际上, 中国现行立法他们已走得更为超前。问题在于, 我们应当制定相关配套制度或实施细则, 以保证上述两条规定的实际可操作性, 从而有效地规范鉴定人的不法行为。关于鉴定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程序责任问题, 则可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做法, 明确规定诸如鉴定人不遵守法庭纪律的责任、鉴定人不按时到庭作证的责任、鉴定人按时到庭作证但不接受交叉询问的责任等[6]。此外, 对于鉴定人因疏忽大意、严重不负责任而导致鉴定结论重大错误的情况, 也应当允许当事人对其提起侵权诉讼。

3.鉴定人执业保险或执业互济制度。在完善司法鉴定人法律责任的同时, 为了减轻司法鉴定人的执业风险, 也使错误鉴定、违反义务等而产生民事赔偿责任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应借鉴注册会计师等高风险行业的通常做法, 建立鉴定人执业保险或职业互济制度。

参考文献

[1]齐树洁, 洪秀娟.英国专家证人制度改革的启示与借鉴[J].中国司法, 2006, (5) :87.

[2]徐继军.专家证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71.

[3]季美君.论专家证人的过错责任[J].中国司法, 2008, (2) :89.

[4]Randall K H.Witness Immunity Under Attack:Disarming“Hired Guns”.Wake Forest Law Review, 1996, (Summer) :pp.497-478.

[5]Mcdowell C M.A Reexamination of the Testimonial Immunity for the Expert Witness.University of Memphis Law Review, 1997:274.

篇9:浅析专家证人制度

关键词: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批判接受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14-01

近年来,面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及实际运作中积淀的诸多弊端,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对改革路径的探索中,引入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呼声较高,不少的专家学者已对我国是否适合引入专家证人制度做出过相关的论证,但是说法不一。

一、专家证人

专家证人是对当前的某个领域有专攻的人,对所从事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和研究,其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对案件提供借鉴性意见,推动案情的进展。专家证人与我们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证人不同,传统证人只是将自己所看到或者听到的事实加以陈述,以证明该事件发生中的一些细节状况,而不是对案件中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专家证人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帮助当事人或者是法官得到更多的证据,例如:运用指纹的唯一性,可以将犯罪嫌疑人锁定,观察足迹和笔迹可以缩小嫌疑人的排查范围,使案情进展加速,减少时间的浪费等。这些专门性的技术只有少部分人掌握,因此在法庭上需要以专家证人的身份作证。被聘用的专家证人对某些领域有较深的了解,但了解的程度不是单方面就可以证明的,也没有固定的证明和考核模式,因此,专家证人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

二、英美法系中的当事人主义模式

当事人主义模式,是在诉讼过程中,由当事人主导的一种诉讼模式。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自己的专家证人,来证明自身的观点的正确性。在证明自身观点的同时,可以对对方的专家证人进行询问,相互询问和辩护,将问题更加详尽全面地解决,展现证人证词的真实性。

但在当事人主义模式中,因专家证人都是当事人聘请,因此,会有提供虚假证词情况的产生,部分当事人为了赢得最终的诉讼成功,会制造假证据,因而造成诉讼的不公平。专家证人都是额外聘用,“英国杂志《你的证人》在对专家证人的收费标准作了五分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专家证人准备专家报告的平均收费在2001年未每小时110英镑,2003年为123英镑,出庭一天的平均收费标准为789英镑,2003年未839英镑。”1据数据显示,聘用专家证人将导致诉讼费用的大幅增加。此外,专家证人需要出庭作证,因此需要准备报告,并且研读对方当事人专家的报告,以便更好的在法庭上交叉询问,所以,将大大延长诉讼转呗时间和整个案件解决的效率。

三、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模式

作为中立者的法官主导着整个诉讼过程,因此,会出现证据提供不足等情况,造成判定结果的片面化。因当事人的地位较低,作用较弱,不能有效地调动当事人的积极性去挖掘证据。我国的鉴定制度属于大陆法系,我国的鉴定人不会出席法庭,接受律师和法官的询问,只是提供书面的鉴定报告,由他人代为宣读,因此,在我国法庭上不会出现当事人之间的对抗和专家证人之间的交叉询问,所以,其可信度大大降低。

四、批判地吸收与借鉴

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的成熟运用与不断的改革完善,使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可以有部分的吸收和借鉴,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长期以来所遵从的大陆法系传统相结合,形成新的法官主导下的专家证人制度:

(一)以法官为主导,提高当事人的地位并强化其作用。

我国是典型的大陆法系中的职权主义模式,因此,相较于英美法系中的当事人主义模式来说,当事人的地位比较低,作用也比较弱。在诉讼的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可以赋予当事人更多的权力,如搜集更多的证据等,使案件的审理更加明确,提高办事效率。整个诉讼过程仍需要由法官主导,以控制按键审理的方向和进程。

(二)专家证人出庭接受询问。

上文提到,我国的鉴定人是不出庭接受询问的,因此其书面化证词的可信度就会降低。在这点上,我们可以借鉴和吸收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中的出庭接受询问和交叉询问以及互相抗辩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验证对方所提供证词的真实性,也将询问的过程和内容公开化,使人信服。

(三)完善和保留大陆法系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

专家证人是对当前某个领域有比较深入了解的人,因此,对于其知识的多少、技能的高低是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的。英美法系对专家证人的资格审查或者是限制比较少,只是根据当事人双方的交叉询问,来判断证言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大陆法系具有严格的鉴定制度,在该专家介入案件之前对其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如其资历、人格、学术成果等的审查,会大大降低其提供虚假证言的可能性,以免在伪证据上浪费时间,拖延案件审理的进程。因此,对于我们大陆法系的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应予以完善和保留。

(四)由法院聘请专家证人,费用由法院控制。

在英美法系中,由于专家证人的聘请需要更多的诉讼准备时间,时间的延长也就意味着费用的增加,所以,大陆法系在借鉴和吸收专家证人制度的过程中,如果由当事人聘请专家证人改为作为主导者和中立者的法院聘请,法院会对专家证人的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会增加证据的公正性。另外,费用由法院控制,会有效的减少为赢得诉讼而贿赂专家证人的情况。当然,这些制度的制定需要国家给予强大的支持。

我的司法改革中,根据我国固有的大陆法系传统和国情,借鉴和吸收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向,本文通过对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模式和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模式的利弊分析,提出法官主导下的专家证人制度,以期对我国的司法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邓晓霞:我国不宜引入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J].中国司法鉴定,2010年,第1期,第13页.

上一篇:意识耕好党建下一篇:花椒树的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