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的开庭陈述制度

2022-09-10

一、美国的开庭陈述制度

( 一) 美国开庭陈述制度的理论基础

开庭陈述能够帮助陪审团了解案情、熟悉相关法律、明确争议点和证据, 以便陪审团能够对事实问题做出正确裁判, 是对陪审团制度的补充。此外, 开庭陈述的设置, 更是对抗制审判程序与起诉书一本主义的需要。

美国采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对抗制的审判程序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因此, 要求以控辩对抗的方式向法庭陈述案件并且举证证明, 最后由陪审团根据法官解释的法律和指示居中裁决。除此之外,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实行“起诉书一本主义”, 陪审团在法庭审理前不了解案件的实质内容, 因此, 需要抗辩双方的开庭陈述以表明各自主张。而采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国家则不然, 法官在审判程序中起重要的指挥作用, 往往以法官讯问被告人代替辩方的开庭陈述。而且,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实行案件笔录与证据的全卷移送, 法官在庭审开始前就已经知道案件的详细内容, 因此也就不需要开庭陈述来表明立场。因此, 开庭陈述主要存在于英美法系国家。

( 二) 美国开庭陈述制度的具体内容

在美国, 开庭陈述分为控方开庭陈述和辩方开庭陈述。通常, 控方有权先作开庭陈述, 而辩方律师在控方陈述之后可作开庭陈述, 也可出于策略需要放弃开庭陈述, 等到控方传完所有证人之后再作陈述。

控方的开庭陈述应向陪审团说明对被告人的指控的性质, 并简单描述将出示的支持指控的证据, 以便陪审团更好地了解案情。此外, 控方还可能对“排除合理怀疑”的含义作出说明, 以强调控方只需证明被告人有罪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 而不是排除所有怀疑。控方的开庭陈述应力求完成下述目标: 展现良好的第一印象; 以最有说服力的方式展示案情的来龙去脉; 对问题及负面信息有全盘的掌控;反驳辩护案件及潜在的辩护意见; 强调或明确包括法律概念在内的重要议题。[2]

与此相对的, 辩方的开庭陈述主要是对案件进行回顾并简要叙述将要如何证明被告人是无罪的。与控方总是作出开庭陈述不同, 开庭陈述是辩方的权利而非义务, 因此, 辩方有权出于策略选择作出或不作出开庭陈述。有人认为, 辩方不应作出开庭陈述, 以免承担在陪审团心中证明某事的责任。也有人认为, 辩方若不作开庭陈述, 则其辩护非常微弱或不存在, 应在检察官做完开庭陈述后立即开始己方的开庭陈述, 以便质疑控方陈述, 赢得陪审团支持。

( 三) 美国开庭陈述制度的特点

美国作为实行开庭陈述制度的典型国家, 其开庭陈述具有显著特点:

1. 开庭陈述作为审判程序的开始, 只发生在不认罪案件中。美国刑事诉讼中有三种答辩: 无罪申诉、无罪答辩和有罪答辩。如果被告人作有罪答辩, 经查明出于其自愿, 则一般法院不再开庭而直接作出判决。无罪申诉的效果与有罪答辩一样, 只是其答辩不能获得日后提起要求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的承认。因此, 只有在作无罪答辩的不认罪案件中, 被告人才会进入法庭审判程序, 开庭陈述也才具有意义。

2. 开庭陈述通常采用口头表达形式, 并且要求简明扼要。开庭陈述的目的是帮助陪审团了解案情, 其口语化特征, 更易于毫无法律基础的陪审团迅速了解案情、明确争点、为举证打下基础, 以避免浪费审判时间。

3. 开庭陈述是一场法律专业人士之间的对抗, 控辩双方分别是检察官和辩方律师。在美国刑事诉讼中, 被告人作为证人接受讯问和反讯问, 而不能在开庭陈述时作为辩护方陈述, 因此, 辩方的开庭陈述只能由辩方律师作出。同时, 由具有法律专业素养的律师与检察官对抗作出开庭陈述, 便于清楚地表明双方立场, 使陪审团充分听取双方意见, 从而做出公平的审判, 而不会因为被告人专业知识的欠缺而在开庭陈述中落败。

4. 通常由陪审团审理的案件才有开庭陈述, 而由法官审理的案件不需要开庭陈述。陪审团是由一群毫无法律基础的人组成, 而开庭陈述的目的是帮助陪审团了解案情, 若案件审理中没有陪审团参与, 则不需要作开庭陈述。

( 四) 美国开庭陈述制度的限制

一般而言, 开庭陈述受到以下限制:

1. 开庭陈述所涉案情必须有依据, 其证据必须是己方预备使用并且在法律上可以使用的。对于在证据开示制度中提出异议的证据, 在开庭陈述中不得提及, 以免对陪审团造成错误影响。

2. 控辩双方在开庭陈述中都禁止使用高度情绪化的语言, 法官应当指示陪审团不要受此影响, 而应依据证据作出公正理性的判决。

3. 开庭陈述不能是争论性的, 即不能通过外援证据, 运用法律, 进而得出某种结论。[3]开庭陈述的目的是让陪审团了解案情, 以明确证明对象和举证方向, 便于举证阶段的进行。因此, 对于带有 争论性的 语言, 法官应提 醒陪审团忽视。

二、美国的开庭陈述制度与其他国家开庭陈述制度比较分析

( 一) 与英国的开庭陈述制度之比较

在英国, 陪审团召集完毕后, 法庭审判进入开庭陈述阶段。首先由控方作出开庭陈述, 内容包括两方面: ( 1) 就指控内容从事实和法律两方面加以解释; ( 2) 简述控方将出示的证据, 并向陪审团证明被告人犯有被指控的罪名而且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与美国审判程序不同的是, 在英国审判程序中, 控方作出开庭陈述后, 辩方不立即作出开庭陈述, 而是先由控方向法庭提出己方证据, 包括传唤己方证人、展示物证和宣读书证, 此后再由辩方作出开庭陈述。辩方的开庭陈述包括辩护内容和所提证据及要证明的事实情况, 也可对控方所提证据进行批评。在英国, 如果辩方准备提出被告人以外的证人或其他证据, 辩方律师有权进行开庭陈述。如果辩方只有被告人作证, 或者只提品格证人, 则辩方律师无此权利。

( 二) 与日本的开庭陈述制度之比较

日本采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诉讼模式, 实行“起诉书一本主义”, 其开庭陈述制度兼具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特点。

日本《刑事诉讼法》第291条规定, 检察官必须宣读起诉书, 在口头上确定审理对象, 明示追诉方面的基本主张, 以便旁听人员理解程序的主题。由此可知, 日本的开头程序与大陆法系国家普遍规定的以宣读起诉书作为开庭陈述的制度极为相似。而日本《刑事诉讼法》第296条规定, 在开始调查证据时, 检察官应当说明根据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在这一阶段, 检察官的开庭陈述要具体化起诉书中简略的诉因表述, 以明示与证据的关系。此外, 与美国类似, 法律规定陈述要有根据, 证据要合法, 以免使法院对案件产生偏见或者预断。

就辩护方而言, 与美国类似, 其开庭陈述是其权利, 可以自动放弃。与对检察官的要求相同, 辩方开头陈述的内容也必须是打算用证据进行证明的事实, 不得带来偏见或预断。

三、对我国开庭陈述制度的启示

立法上与开庭陈述相关的法律规定主要是刑事诉讼法第186条第1款的规定: “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 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 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而在理论界, 有学者认为检察官开庭陈述相较于宣读起诉书更具效率, 能够更好地明确证明目的、理清证明思路, 因此, 呼吁建立公诉人开庭陈述制度。而被告人的开庭陈述权, 不仅是其诉讼主体地位的体现, 同时也体现了控辩双方诉讼权利平等。

然而, 笔者认为, 中国是否应建立开庭陈述制度, 其根本问题在于诉讼模式的选取。中国现在采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虽然审判程序引入对抗制, 但仍难以避免法官对审判的主导和指挥。除此之外, 中国虽然由庭前全卷移送改为采取复印件移送主义, 但仍无法避免阅卷制度带来的法官在开庭前已经清楚案情、了解证据细节的问题, 不能有效发挥控辩双方开庭陈述制度的功能。因此, 笔者认为将开庭陈述制度纳入中国庭审调查阶段的条件还不具备。想要纳入开庭陈述制度, 首先要确定以当事人主义为目标, 并且完善“起诉书一本主义”等相关制度的设置。

摘要:开庭陈述 (opening statements) , 又称开头陈述或开庭声明, 是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诉讼构造下审判程序中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开庭陈述制度的理论基础、具体内容、特点、限制及其与英国、日本开庭陈述制度的异同, 分析认为目前在我国确立开庭陈述制度不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开庭陈述,诉讼构造模式,被告人陈述权

参考文献

[1] 孙长永.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中的法庭调查程序评析[J].政治与法律, 2003, 3:87-88.

[2] 李义冠.美国刑事审判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1.

[3] 卞建林, 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 5:360.

上一篇:上颌斜面导板联合NITI摇椅弓在矫治安氏Ⅱ类-分类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下一篇:氢氧化镁在重金属离子废水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