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大陆中小学环境教育

2022-09-11

1 环境教育概述

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中叶, 是国际教育界的新生事物, 是教育的一个新领域, 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1]。国际教育界对环境教育的概念的理解也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环境教育学》中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一个涉及整个教育过程的教育新领域, 它以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促进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途径与方法, 实现受教育者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一系列转变, 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环境综合素养的新人类[1]。它是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 使其能够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获得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 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态度的跨学科的教育科学。[2]

环境教育的内容相当广泛, 既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自然界, 又包括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各个方面[3]。具体说,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科学知识, 主要是认识环境和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二是法制知识, 主要是解决“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的环境意识问题, 使人们增强环境法律意识, 自觉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三是环境伦理学和道德规范, 环境伦理学阐述人与自然的价值与权利、责任与义务等关系,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类行为、意识的生态道德标准。用以规范人的行为准则[4]。

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也已经为世界所公认。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 在谈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时, 呼吁各国开展环境教育;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也一再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1]世界各国各地区基本上都开始探索环境教育事业。

2 我国大陆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

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会后, 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 拉开了中国环境教育的序幕。1978年12月, 在中央批转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通知中指出:“普通中学和小学也要增加环境保护知识的教学内容。”1983年,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召开第13次会议, 提出加强中小学师资培训、重视青少年课外环境教育, 在适当的时候召开中小学环境教育经验交流会等。至今为止, 国家和有关部门针对中小学环境教育召开了一系列的重要会议, 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仿真政策, 促进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推进发展;先后批准设立了地球奖、中华环境奖等环境保护奖项;对“根与芽”等国内外的民间环保组织和环境教育组织积极扶持。1997年7月由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与BP公司联合发起了“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1]。

如今, 环境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步重视, 2003年9月, 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 (试行) 》, 对全国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开展环境教育的具体内容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1]。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涌现出打一批绿色学校、绿色组织和绿色人物。

3 我国大陆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展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但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偏重于应试教育, 因此与其他中小学环境教育开展较成熟的国家相比, 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5,6]

第一, 环境教育形式较单一, 环境教育方法缺乏创新性。在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校中, 环境教育是教师说教多, 学生体验少, 仅靠单纯的说教, 课外的环境体验活动很少, 很难达到环境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和效果。虽然各学校已经有一些春游等环境体验活动, 但是, 学生只是觉得是出去玩, 没有达到相应的教育意义。例如, 我们在某小学进行环境教育宣传时, 对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提问:“小妹妹, 如果我不想要这个塑料瓶了, 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老师说要仍在垃圾桶里!”“为什么要仍在垃圾桶里呢?”“不知道”……

第二, 学校和社会对中小学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环境教育理念贯彻不到位。2003年4月,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明确规定“本专题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但是在中国当前应试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下, 很多地区只是流于形式, 难以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6]。

第三, 对教师的环境教育培训不足。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 需要大批受过正规环境教育培训的教师去承担环境教育的使命。而当前的普遍情况是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环境教育培训, 环境教育意识相对滞后, 环境保护知识也相对匮乏。这造成了中小学中的环境教育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5]。

第四, 教育内容不系统。当前我国中小学实际所采用的环境教育方法是渗透式教育法, 即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穿插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这种方法形式枯燥, 且带给学生的信息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第五, 环境教育的体制不够健全。当前, 我国环境教育各部门衔接还不够顺畅, 各层次分工也不够明确, 环境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6]。

第六, 中小学环境教育城乡差别较大。由于城乡差异,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教育工作更为落后。在很多农村地区连最基础的垃圾箱等环境保护设施都没有, 造成农村面污染情况严重。教师教育孩子不乱扔垃圾, 但是农村连垃圾桶都没有, 不扔又往哪里放?造成环境教育的实施和实施的意义几乎无从谈起。

4 对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改革的设想

第一, 增加趣味体验活动。把观鸟、认植物等近年发展起来的趣味普及活动引入中小学校, 丰富中小学环境教育[7]。“人因为热爱环境, 才会去保护环境”[8]调查表明, 学生不知道地球上的环境原来清新美好, 便会缺乏向往清洁环境的热情。只有体验过自然的美好, 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5]。

第二, 以学生身边的实际环境作为教与学的手段。中小学环境教育要针对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 由教师启发学生去思考怎样保护和改善身边环境, 从而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并形成必要的环境价值观与态度[9]。

第三, 对各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 引入系统的监督和考核措施。虽然我国已经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但是工作的实际推行并不够理想。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切实推进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事业的开展。

第四, 有关部门加大对中小学的师资培训。中小学环境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就是教师, 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知识系统, 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快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力量的发展, 使教师整体真正成为一支可以带领学生培养先进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先锋部队。

第五, 不断健全国家环境教育体制, 改进环境教育方式方法。只有政府建立一个完善的环境教育机制, 才能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环境教育方法。有关部门和学校等各单位要相互配合, 积极改进环境教育方法, 探索新的环境教育途径, 让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环境保护知识体系。

第六,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各种环境保护设施有了, 对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才有实际意义。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薄弱, 政府要依照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 采取相应的对策, 解决固体垃圾没有办法集中处理等最基本的设施需要, 打破很多农村地区农村无环境保护可言的现状, 促进农村地区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七, 政府、学校应积极支持民间环境教育组织和环境教育志愿者。“根与芽”等一些关于环境和人道主义的组织对环境教育有丰富的经验。而环境教育志愿者绝大多数是高校在校学生, 他们作为即将上任的社会建设者, 具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 敢于尝试而具有创新性。在政府和学校的监督指导下, 支持他们的加入和探索, 能给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第八, 将“绿色人”引为被社会尊重的对象。当一些人还不知道要对自己的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负责时, 已经有一批批的人替他们去为环境、为子孙后代负责。政府和社会应该提高对这些环保“绿人”的关注、尊重和表彰, 以在青少年心中树立榜样形象。教师受到社会的尊重, 因为教师在为社会培养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而这些环保人士则在为了后代的一片蓝天而默默付出, 他们也是应该得到社会尊重和支持的。

第九, 增强环境教育的创新性, 探索新的环境教育形式和方法。通过积极向环境教育开展的好的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成功经验, 引入适应当地环境教育状况的教育方法, 是各级地方政府和学校应该负起的责任。

5 结语

国家的未来在教育, 环境的希望在孩子。“环境保护, 教育为本。”[5,10]环境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探索、改革和创新。

中小学是环境教育的重要阶段。抓好了中小学环境教育, 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国未来的全民环境教育。并且,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 也在对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他们的环境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发展, 本身就是保护环境的巨大推动力量[10]。

同时, 只有提高了中小学学生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法制观念及其综合素质, 让他们把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转化为自觉行为, 我们环境保护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5]。因为, 未来的世界是青少年的, 我们不能仅仅去用我们的努力去为他们留住碧水蓝天, 还要教会青少年去珍惜和维护这个将来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让这群未来社会的主人明白必须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代青少年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 是未来社会建设环境和谐社会,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证。提高青少年环境意识的主要途径是中小学校开展环境教育。但是, 至今为止, 我国大陆地区中小学环境教育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体制也不够完善。本文从介绍环境教育入手, 引出大陆地区的环境教育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改善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落后现状的意见和建议, 认为只有政府重视, 社会关注, 学校配合, 并以创新的眼光和教学手段不断丰富和改革环境教育, 才能真正达到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中小学,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马桂新.环境教育学 (第二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 齐依南, 田桂莹, 宋振全.关于加强环境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7, 9.

[3] 林春藤.对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反思[J].环境教育, 2003 (3) .

[4] 徐高福, 潘兰贵, 李丽红, 等.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J].中国林业经济, 2007 (5) :5~8.

[5] 韩春亮.河南省中小学环境教育问题对策初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01) .

[6] 邢晨, 朱卉, 李厚君.浅谈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与发展途径[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7, 6.

[7] 廖晓冬.把观鸟活动引入中小学环境教育[J].广东教育, 2005 (3) .

[8] Armin Lude.Education:Education in, about and for the Environment.Armin Lude (德) 博士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讲座.2001:10~1.

[9] 祝怀新.环境教育户外教学法理论初探[J].环境教育, 1998 (1) .

[10] 何毅, 彭清平.关于加强景德镇中小学环境教育的若干思考[J].江西能源, 2006 (04) .

上一篇:打捞式免钻塞筛管顶部注水泥完井技术在高104-5平124井的应用下一篇: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