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之标准化生产

2024-05-18

精细化管理之标准化生产(共9篇)

篇1:精细化管理之标准化生产

浅谈精细化管理之标准化生产

现在国内很多印染企业生产管理还是停留在原有的粗放的管理模式,各种管理活动以车间部门主管为核心主导,还没有实现全员参与、全面的质量管理模式。大家都熟知日本很多企业如丰田汽车等,其精细化管理是世界闻名的,同样在传统的印染行业,日本企业也早已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每个环节都做得很严谨,其染出来的产品几乎没有瑕疵,产品合格率可以达到99%。也因此,我们经常感叹自己的落后,感叹自己企业缺少先进的技术装备,成熟的管理经验,优秀的人员素质。但是,我们企业的整体提升潜力是巨大的,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向管理要效益。

下面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简单谈一下:

要精细化生产(管理),首先要提升车间班组管理。生产班组是一个企业生命体的核心生产单元,“班组”这一单元的健康、奋实有力可以保障其有效高效运行,否则一有问题,将会导致车间以及整个企业质量波动,效益的滑坡。现在国内很多外资企业已经普遍重视班组管理建设(班组团队建设),可见班组管理的重要性。比如,在我们的周围的餐饮行业、美容美发、百货连锁等已经成功引入了班组会议制度,从而加强班组日常管理效力,同时这也是有效提升员工素养的手段。

精细化管理,要从标准化生产开始。什么是标准呢?“经过验证,能得到最好效果的做法,规定以后类似的事项也要按这样的去做,这个规定要求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简而言之“有效规则且严格执行”。象我们印染厂的管理工具很多,也很先进,比如有ERP系统、MES系统、质量查询分析系统,以及染色生产集控系统,这些系统之间必须“融合协调、有效应用”,才能发挥最佳的整体优势,同时提高管理效益。但是如果缺少了“标准化生产”的话就缺少基础了,也就没有了生产基础控制了。因此必须改变“差不多”、“还可以了”、“感觉可以”这种宽松的、马虎的操作习惯。

做好标准化生产,做好产品品质要“三要”:

一要: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每一个基层员工,都要下定决心,提升品质。二要:要教育训练,要有决心还要具备能力(工作技能),能力来自于不断的教育训练。

三要:要贯彻执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当然缺少不了强有力的稽查考核制度,否则PDCA(SDCA)。缺少“C”,就成了断环,特别是要重点突出过程控制中的检查,而不是结束后的检查,很多关键点,关键因素必须掌控起来。比如染色过程控制:PH值、染色曲线、冲力、张力、浴比等,像PH值可以分三次检查:染色前、染色中(70~95℃)、染色后。对于染色车间可以设立工艺员,当然也可以兼职,相应做好工艺管理(即标准化生产)推行工作、掌控过程要素。标准化的推行必须涵盖四个步骤:制定质量操作标准→检验(稽查)与标准是否一致→采取矫正措施并追踪效果→修订新标准。这也符合了PDCA(SDCA)。质量不是靠成品检验出来的,而是靠生产过程控制出来的。

“大功成于精细”,“精细之处显实力”简单阐明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这也是印染企业提升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管理方法。

江苏新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uns_78

篇2:精细化管理之标准化生产

房屋建筑工地安全管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一、一般规定 1.安全报监

1.1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会同施工单位到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施工安全报监手续。

1.2建设、施工单位办理安全报监手续时,应提供该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意见,或无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书面证明。

1.3办理安全报监手续前,建设单位应到当地规划部门办理临建板房的临时规划许可。

1.4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周边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填写评估报告。评估人应对评估结论的可靠性负责。

1.5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监理单位按规定分阶段对工程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定,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将评定结果报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2.目标责任

2.1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并上墙,安全目标责任应分解到人。

2.2施工单位应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施工单位

次的全面安全检查。

5.2项目负责人必须掌握当天的天气情况。六级风以上及雨、雪等恶劣天气,施工、监理单位及项目部必须立即组织检查。遇影响施工作业的异常天气,应停止施工。

5.3发现的事故隐患,必须按定人、定时、定措施的“三定”原则进行整改,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

8.特种作业人员

8.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证书原件应存放现场以备查验,做到人、证相符。8.2特种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进行体检和年审。注:必须在网上能查到。

二、落地式与悬挑式脚手架

1.落地式与悬挑式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搭设要求、基础处理、杆件间距、连墙杆设置等内容。并附设计计算书、施工详图及大样图。方案的编制和审批程序执行第一条第3款的要求。

2.脚手架搭设立杆纵向间距不得大于1.5m,内外立杆横向间距不得大于1.2m,大横杆步距不得大于1.8m。

3.严禁使用木、竹脚手架和钢木、钢竹混搭脚手架。架体高度超过10m严禁使用单排脚手架。

4.钢管、扣件进场时,供应单位必须出具证明其产品合格的相关资料,外径、壁厚等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规定;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按规定对现场钢管扣件进行联合检查、抽样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证明材料及验收记录应存档备查。严禁不合格钢管、扣件进入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时,搭设人员应对钢管、扣件进行检查。

5.脚手架应由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监、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搭设人员

进行联合验收,并履行验收签字手续。脚手架在下列阶段必须进行检查验收:

5.1脚手架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5.2每搭设完10~13m高度后;5.3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5.4达到设计高度后;5.5遇有六级风以上、雨雪天气后;5.6停用超过28天。

6.脚手架基础必须夯实平整,设置木垫板、钢底座和纵横向扫地杆,排水良好。7.架体与建筑物拉结应按规定设置,拉结可靠牢固;拉结点应设明显标志。8.按规定设置剪刀撑,剪刀撑必须沿脚手架高度连续设置。脚手架高度在24m以下的,各组剪刀撑间距不大于15m;脚手架高度在25m以上的,剪刀撑必须沿长度连续设置。

9.脚手架搭设应高于操作层1.5 m以上,外侧应按规定设置密目安全网,密目网应设在外排立杆里面。

10.在操作层上,脚手架外侧大横杆与脚手板之间要按要求设置两道防护栏杆和挡脚板,上栏杆高度为1.2m,下栏杆高度0.6m,挡脚板高度为18 cm。

11.操作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严禁出现探头板。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40 cm;使用木脚手板时,接头处应采用对接平铺,接头处下方必须设置两个小横杆,并用定型化的脚手板卡带固定。

12.脚手架操作层下方三步架内,必须按照操作层的要求,层层加设防护栏杆、挡脚板,满铺脚手板,脚手板内侧与墙体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13.架体内每隔两层且高度不超过10m设层间安全平网,距地面3.2m处设首层安全平网,操作层下设随层安全平网,安全平网应架设牢固、封闭严密。

14.内立杆与建筑物距离大于15cm必须进行封闭。

1.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批程序执行第一条第3款的要求,并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2.模板支撑材料的材质、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立杆底部设置垫板,按规定设置纵横向支撑,立杆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3.模板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要求,堆料应均匀。

4.模板存放高度不得超过1.8m,大模板存放必须有防倾倒措施。

5.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必须达到规定设计强度要求,经现场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拆除时必须划定警戒区域,设置监护人。

6.必须进行专家论证的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的范围: 6.1超过6.5m的现浇混凝土梁板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必须进行专家论证。6.2跨度超过15m,施工总载荷大于12 kN/㎡的现浇混凝土梁板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必须进行专家论证。

6.3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现浇混凝土梁板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必须进行专家论证。

7.未规定事宜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执行。

七、“三宝”、“四口”与“临边”防护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2.建筑物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密目式安全网实施封闭,严禁擅自拆除密目式安全立网等安全防护设施。架体内按规定设置安全平网。使用前应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不得使用。3.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高挂低用。4.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必须使用登记备案产品。5.楼梯口必须设防护栏,牢固稳定。6.电梯井口必须设置防护门,宜采用定型化、标准化、工具化

产品。井内每隔两层且高度不超过10m应设安全平网,网内不得有杂物,不得进行硬防护。安装拆卸电梯井内安全平网时,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带。

7.通道口必须搭设防护棚,高层建筑应设双层。通道口两侧设防护栏,挂立网。

8.短边尺寸小于1.5m的孔洞,必须用坚实盖板盖严,固定不移位。短边尺寸大于1.5m的孔洞周边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底部应加设安全平网。

9.临边防护栏应设置上下两道,上杆距地高度为1.2m,下杆距地高度为0.5~0.6m,立杆间距不大于2m,并设置挡脚板或立网。防护栏杆宜使用钢管,牢固可靠。

10.在建建筑工程必须在脚手架外侧四周加设外挑式安全网,在离地高度10m处搭设第一道,并在每间隔不大于20m处搭设一道。外挑网宽应大于3.6m,外挑水平角度控制在20—30度之间。

11.外挑式安全网为双层,在底层平网上再加铺一层密目式安全立网,网片之间应采取绑扎等形式有效连接。

12.外挑式安全网外沿应采用钢管固定双层网网纲,内沿可与脚手架架体固定连接,外挑式安全网设钢管斜支撑杆,其间距应不大于3m,支撑角度45~60度,支撑杆件下端应支撑固定在脚手架上。

八、施工用电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应有施工单位电气工程师参加会审,方案的编制和审批程序执行第一条第3款的要求。

2.施工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系统,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达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要求。电箱设置、线路敷设、接零保护、接地装置、电气联接、漏电保护等各种配电装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3.配电箱、电缆、漏电保护器等电气产品必须使用登记备案产品。

高度不得超过30米。

13.在汛期(7~9月份),处于独立高度的塔机必须符合以下加固要求:13.1 自由端高度不得超过设计高度的80%。13.2工程处于主体阶段,但达不到安装首道附着的,应采取提前加设附着装置的加固方式。13.3当汛情(11级及以上大风)来临前,现场有条件的,应将塔机降落至安全高度,确保塔臂不碰撞建筑物、构筑物、以及脚手架、起重机械等,或将塔机前、后臂拆除。

14.严格控制3类型号塔机的最大安装使用高度,具体规定如下:

14.1 QTZ315塔机最大安装使用高度不得超过60米。14.2 QTZ40塔机最大安装使用高度不得超过80米。14.3 QTZ63塔机最大安装使用高度不得超过120米。

15.施工电梯防坠安全器必须每年由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标定;高处作业吊篮安全锁每6个月进行一次检测标定。

16.施工电梯司机必须持证上岗,轿厢内超过9人(含司机)时不得运行。17.未规定事宜按照《施工升降机》GB/T 10054、塔式起重机GB/T 5031、《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执行。

十、起重吊装

1.起重吊装工程必须编制吊装作业施工组织设计,并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环境、道路、架空电线等情况。作业前应进行技术交底;作业中,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随意更改。参加起重吊装的人员应经过严格培训并持证上岗。

2.起重吊装必须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按规定设置防护设施,划定危险作业范围,设置警示标志,设专人实行全过程监护。起重设备通行的道路应平整坚实。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3.吊装前应对起重机械的安全保险装置、钢丝绳、索具、卡扣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完好有效,并按规定试车。

4.起重机靠近架空输电线路作业或在架空输电线路下行走时,必须与架空输电线始终保持不小于国家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规定的安全距离。当需要在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范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并应经供电部门审查批准。

5.被吊物件必须合理存放,确保稳固安全,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有可靠立足点。结构吊装时,应设置移动式节间安全平网。高处作业所使用的工具和零配件等,必须放在工具袋(盒)内,严防掉落,并严禁上下抛掷。

6.严禁超载吊装和起吊重量不明的重大构件和设备。严禁在吊起的构件上行走或站立,不得用起重机载运人员,不得在构件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

7.大雨天、雾天、大雪天及六级以上大风天等恶劣天气应停止吊装作业。事后应及时清理冰雪并应采取防滑和防漏电措施。雨雪过后作业前,应先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8.未规定事宜按照《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276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执行。

十一、施工机具

1.机具使用前应经施工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和项目部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机具传动部位必须设置防护罩。不得使用倒顺开关。固定施工机具应搭设防护棚。

2.平刨应设护手安全装置,圆盘锯应设分料器、防护挡板。严禁使用平刨和圆盘锯合用一台电机的多功能木工机具。

3.Ⅰ类手持电动工具必须作保护接零,电缆不得有中间接头,操作人员应穿戴好绝

篇3:精细化管理之标准化生产

1 肉牛场(小区)选址与设计

1.1 选址

(1)原则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相结合,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2)场址地势高燥、远离噪音、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具有一定的缓坡而总体平坦的地方,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3)水源充足,取用方便,有贮存、净化设施,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GB 749的规定。

(4)场区土壤质量符合GB 1561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规定。

(5)气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水量、主风向、风力等,选择有利地势。

(6)根据当地主风向,场址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

(7)交通便利,有专用车道直通到场。场界距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居住区不少于500 m,距其他畜牧场不少于1 km,周围1.5 km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场、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

(8)电力充足可靠,符合GB 50052的要求。

(9)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1.2 规划与布局

1.2.1 场区规划原则

建筑紧凑,在节约土地、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综合考虑将来扩建和改造的可能性。

1.2.2 肉牛场(小区)分区

(1)肉牛场(小区)一般按照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有一定距离,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墙。

(2)生活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主要包括生活设施、办公设施,设在牛场(小区)常年主风向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地段,设主大门,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 m以上的距离。

(3)辅助生产区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草料库等设施,要紧靠生产区布置。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应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向地势较高处。

(4)生产区主要包括牛舍、人工授精室等生产性建筑。在场区的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生产区肉牛舍要合理布局,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

(5)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牛舍、病死牛处理区、贮粪场、装卸牛台和污水池。应设在场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低处,与生产区保持300 m以上的间距。粪尿污水处理、病畜隔离区应有单独通道和后门,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

1.3 牛舍

标准化规模养殖肉牛场(小区)要建有单独的母牛舍、犊牛舍、育成牛舍、育肥牛舍并建有运动场。

1.3.1牛舍类型

(1)按开放程度分为全开放式牛舍、半开放式牛舍和封闭式牛舍。全开放式牛舍外围护结构全开放,结构简单,无墙、柱、梁,顶棚结构坚固。半开放式牛舍三面有墙,向阳一面敞开,有顶棚,在敞开一侧设有围栏。牛舍的敞开部分在冬季可以遮拦封闭。封闭式牛舍有四壁、屋顶,留有门窗。

(2)按屋顶结构分为钟楼式、半钟楼式、圆拱式、双坡式和单坡式等;按肉牛在舍内的排列方式分为单列式、双列式、三列式或四列式等。一般单列式内径跨度4.5~5.0 m;双列式内径跨度9.0~10.0 m,采用对头式饲养。

1.3.2 基础建设

牛舍基础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坚固,防止地基下沉、塌陷和建筑物发生裂缝倾斜。具备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

1.3.3 墙壁

要求坚固结实、抗震、防水、防火,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便于清洗和消毒,多采用砖墙并用石灰粉刷。

1.3.4 屋顶

能防雨水、风沙侵入,隔绝太阳辐射。要求质轻、坚固耐用、防水、防火、隔热保温;能抵抗雨雪、强风等外力因素的影响。

1.3.5 地面

牛舍地面要求致密坚实,不打滑,有弹性,可采用砖地面或水泥地面,便于清洗消毒,具有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

1.3.6 牛床

牛床地面应结实、防滑、易于冲刷,并向粪沟作1.5°坡度倾斜。牛床以牛舒适为主,母牛可采用垫料、锯末、碎秸秆、橡胶垫层,育肥牛可采用水泥地面或竖砖铺设,也可使用橡胶垫层或木质垫板。牛床设计参数见表1。

1.3.7 粪沟

宽25~30 cm,深10~15 cm,并向贮粪池一端倾斜度为1∶50~1∶100。

1.3.8 通道

单列式位于饲槽与墙壁之间,宽度1.30~1.50 m;双列式位于两槽之间,宽度1.50~1.80 m。若使用TMR车饲喂,通道宽(5±1) m。

1.3.9 饲槽

设在牛床前面,槽底为圆形,槽内表面应光滑、耐用。使用TMR车饲喂,食槽底部比肉牛站立的地面要高5~15 cm,设计参数见表2。

cm

1.3.1 0

门牛舍门高不低于2 m,宽2.2~2.4 m,坐北朝南的牛舍,东西门对着中央通道,100头肉牛舍通到运动场的门不少于2个。若使用TMR车饲喂,则门高最低3.5 m,门宽3.5~4.0 m。

1.3.1 1 窗能满足良好的通风换气和采光。

采光面积成母牛为1∶12,育成牛为1∶12~1∶14,犊牛1∶14。一般窗户宽为1.5~3.0 m,高1.2~2.4 m,窗台距地面1.2 m。

1.3.1 2 牛栏

分为自由卧栏、拴系式牛栏两种。自由卧栏的隔栏结构主要有悬臂式和带支腿式,一般使用金属材质悬臂式隔栏。拴系饲养根据拴系方式不同分为链条拴系和颈枷拴系,常用颈枷拴系,有金属和木制两种。高档育肥舍有自由分栏饲养,每个栏内可容纳10头育肥牛。

1.3.1 3 牛舍的建筑工艺要求

肉牛舍可采用双坡双列式或钟楼、半钟楼式双列式。双列式又分对头式与对尾式两种。饲料通道、饲槽、颈枷、粪尿沟的尺寸大小应符合肉牛生理和生产活动的需要。

犊牛舍多采用封闭单列式或双列式;初生至断奶前犊牛宜采用犊牛岛饲养。

1.3.1 4 通道

通道连接牛舍、运动场,应畅通,地面不打滑,周围栏杆及其他设施无尖锐突出物。

1.4 运动场

1.4.1 面积

每头成母牛占用面积20~25 m2,育成母牛15~20 m2,犊牛8~10 m2;运动场地面以三合土为宜。运动场可按50~100头的规模用围栏分成小的区域。

1.4.2 饮水槽

应在运动场边设饮水槽,按每头牛20 cm计算水槽的长度,槽深60 cm,水深不超过40 cm,供水充足,保持饮水新鲜、清洁。

1.4.3 地面

地面平坦、中央高,向四周方向呈一定的坡度(3~5°)。

1.4.4 围栏

运动场周围设有高1.0~1.2 m围栏,栏柱间隔1.5 m,可用钢管或水泥桩柱建造,要求结实耐用。

1.4.5 凉棚

凉棚面积按成母牛4~5 m2计算,应为南向,棚顶应隔热防雨。

1.4.6 空气质量

牛舍有害气体允许范围:氨≤19.5 mg/m3;二氧化碳≤2 920 mg/m3;硫化氢≤15 mg/m3。

1.5 配套设施

1.5.1 电力

牛场电力负荷为2级,并宜自备发电机组。

1.5.2 道路

道路要通畅,与场外运输连接的主干道宽6 m;通往畜舍、干草库(棚)、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及化粪池等运输支干道宽3 m。运输饲料的道路(净道)与粪污道路(污道)要分开。

1.5.3 排水

场内雨水采用明沟排放,污水采用暗沟排放和三级沉淀系统。

1.5.4 草料库

根据饲草饲料原料的供应条件,饲草贮存量应满足3~6个月生产需要用量的要求,精饲料的贮存量应满足1~2个月生产用量的要求。

1.5.5青贮窖

青贮窖(池)要选择建在排水好,地下水位低,防止倒塌和地下水渗入的地方。无论是土质窖还是用水泥等建筑材料制作的永久窖,都要求密封性好,防止空气进入。墙壁要直而光滑,要有一定深度和斜度,坚固性好。每次使用青贮窖前都要进行清扫、检查、消毒和修补。

1.5.6 饲料加工车间

远离饲养区,配套的饲料加工设备应能满足牛场饲养的要求。配备必要的草料粉碎机、精料搅拌机,有条件的牛场可配备全混合饲料搅拌车(TMR车)等。

1.5.7 消防设施

应采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消防设施。各牛舍的防火间距为12 m,草垛与牛舍及其他建筑物的间距应大于50 m,且不在同一主导风向上。草料库、加工车间20 m以内分别设置消火栓,可设置专用的消防泵与消防水池及相应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可利用场内道路,应确保场内道路与场外公路畅通。

1.5.8 牛粪堆放和处理设施

粪便的贮存与处理应有专门的场地,必要时用硬化地面。牛粪的堆放和处理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400 m),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1.5.9 地磅

场区设有专门的装牛台和地磅。

1.5.1 0 场区绿化

篇4:精细化管理之标准化生产

关键词:地质钻探;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管理

引言:为了能够提升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必须在地质钻探项目中实行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不断的创新企业管理思路与方法,能够更好的掌握现代地质钻探方式。制定详细的管理工作标准,能够将地质钻探项目与资源基础工作进行调配,实现地质钻探项目细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以及可控制性。精细化标准化在地质钻探项目管理中应用较为频繁,能够在整体上对企业运行机制进行战略规划,在战术上能够全程监控企业的发展状况,规范操作系统。

1.地质钻探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管理遵循的原则

1.1风险预控。制定地质钻探项目标准化对象,将实际存在的能够重复出现的事项进行处理。标准化对象主要存在与实际问题中,避免非标准化的影响。将标准化对象引入到风险预控中,建立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综合风险管理,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对事故进行预防,将会充分的保证地质钻探项目的顺利开展,明确隐患强化风险预控。

1.2系统优化。地质钻探项目管理要实现系统优化,将系统作为标准化对象开展的重要载体,能够充分的利用现代原理方式实现系统运行的最佳效益。在现代安全管理系统中将安全标准制定为有效的框架,形成安全管理体系影响系统优化。

1.3统一调度。标准化活动的开展较为统一,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需要对标准化活动特点进行规定,在标准化条件下转换单一特性,统一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加强对现场施工作业的技术指导,在总体上对操作进行规范。

2.地质钻探操作技术规范

2.1金刚石绳索取芯钻进。金刚石绳索取芯钻进要特别的注意降低钻具与孔壁之间的间隙产生,能够在根本上稳定钻具运转情况,提升运转效果。根据《金刚石钻探操作规程》选择合理的钻孔结构。金刚石钻头价格较为昂贵,为了能够控制成本投入,在钻进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科学钻进。同时能够详细的处理每—个操作工序。加强工人技术培训,防止金刚石钻头磕碰。钻头要与孔底进行一定的磨合,特别是在下钻的时候,要轻拿轻放。同时能够控制金刚石的消耗,避免钻杆出现折断情况,合理选择钻具是开展取芯钻进的重要标准。钻孔要避免出现超径,能够针对钻孔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处理。保证孔底的清洁,及时的清理岩粉。它具有钻进效率高,岩心采取率高,钻头寿命长,劳动强度小等优点。随着钻孔深度的加深,其优势更为明显。

2.2金刚石钻具注意事项。要特别注意钻具的稳定性,制定防振措施。钻具振动将会影响到转速,同时也会造成金刚石严重的磨损。针对这种情况,不能够采用不符合级配的钻具,制定与金刚石钻探相适应的钻进规程。在钻进的过程中要保证钻头的清洁,完成之后及时的用冲洗液进行清洗。钻杆加工精度要符合规定要求,钻杆连接之后要达到内平。岩心堵塞将会影响到钻头的效率,加大钻头的磨损,严重的将会导致烧钴情况的发生。当岩心出现堵塞要及时的分析原因。确定烧钻原因要将钻具提离孔底,利用打捞器进行外管检查。不能够将内外管留置在孔内,这样将会导致事故严重复杂化。

在快钻到岩心要装满内管或者出现岩心堵塞内管,这时候就要及时的进行岩心的打捞,同时要保证进尺小于内管的长度。需要钻具离开孔底将岩心卡断,钻杆需要提起,将接头卸下。后退钻机,拧紧护丝,打捞器就会放下,按照2m/s的速度进行下滑,要特别的注意打捞器矛头能够被勾到。针对打捞情况要进行判断。钻杆在孔口是否出现了碰卡的声音,同时利用螺丝刀等对钻杆进行紧贴处理,用耳朵细听。当出现的碰卡声音较大的时候用力拉扯钢丝绳,观察打捞器在钻杆口是否出现了泥浆。在确定打捞器能够构筑捞矛的时候就轻轻的转动内管,在完成打捞之后在钢丝绳上做好记号,这样能够方便下次打捞。当钻杆出现折断的情况的时候,不能够立即使用打捞器进行捞取工作,要保证内管的实际情况。将内管的自由钳进行拧卸应用,同时利用专用触点。卡簧座的拧卸也需要专用的扳子。内管一端拧开之后敲击岩心,避免用力过猛,造成岩心堵塞或者出现凹坑。在取出岩心之后要及时的清洗内管,检查内管的实际情况。对内管进行重新组装,将内管放置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内管被压,这样能够下次也可以使用。

3.地质钻探现场管理

地质钻探现场标准化要求地基修筑符合《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建立起科学严格的内部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及其它各项基础管理制度,使地质钻探项目各项活动、各项工作和作业工序、环节、岗位及每个员工的工作都有标准可供遵循,都在标准的指导和约束下进行,从而提高地质钻探项目的工作质量、施工质量、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等。

4.管理主要内容

4.1安全环保目标管理。制定详细的目标值,根据科学的方式进行目标预测,同时按照地质钻探的实际情况采用系统分析的方式开展安全环保目标管理。保证实施效果,组织开展技术研究,明确安全环保发展目标。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将目标分为若干的具体项目进行考核。安全环保目标管理要与安全生产责任相互结合,将目标管理作为基础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奖励措施,执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对于没有完成的任务的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

4.2组织机构职责。各组织机构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工作创新活动,相互协调开展工作,能够在统一领导下共同完成地质钻探项目。设置质量管理组织,安排专人进行施工质量检测,详细记录施工情况,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工程质量知识普及活动。严格控制好材料质量,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能够应用到地质钻探项目中。制定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完善质量控制制度,对安全事故要展开详细的调查。

nlc202309091212

5.生产设备设施建设和设备维护保养

5.1钻孔冲洗液使用与维护。要选择正确的钻孔冲洗液,这样才能够保证钻探项目能够快速安全的开展。钻头需要不断的进行钻进破碎,产生大量的岩粉等,需要利用冲洗液对钻头进行清洗,防止岩粉沉淀影响到钻孔进度。在钻进的过程中随着钻头温度的上升,会造成一定的磨损,需要借助冲洗液进行降温,实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在冲洗液中添加一定的润滑液将会降低机械与岩石之间的摩擦,及时的冷却金刚石钻头,避免金刚石出现碳化。冲洗液的循环是应带走多余的热量,降低钻头高速运转下震动带来的多余负荷,使钻头能够平稳的工作。冲洗液配置必须符合国家绿色环保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运用科学的、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手段,多措并举,层层落实主体责任制,紧紧围绕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区安全等核心环节。

5.2钻孔管理。施工现场布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和其他受动压影响严重区域,便于钻场维护,保证封孔质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准备和根据施工要求进行钻场的布置。钻场规格应满足钻机及其它设备的施工需要。

5.3泵站的消防管理。泵站必须按规定配置灭火器、沙箱、消防水等消防器材。泵房和泵房周围20m范围内,严禁堆积易燃物和有明火作业。泵房所安设设备必须符合防火性能要求,并有合格接地系统。擦机器用过的棉丝、油布必须清理到安全地点,进行处理。

5.4资源配置管理。调配满足项目需要的生产钻机及地质、工程技术人员,按期进入施工现场。钻探公司负责提供施工必需的设施设备、钻头、钻具、打捞工具和原材料,确保及时进场并满足作业需要。进场前,由钻探公司组织各钻机对在用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维护保养。

5.5施工现场准备。项目组根据地质设计合理安排钻孔施工,组织踏勘选点,根据设计指定的坐标、水准点确定孔位,下达《钻孔定位和机械安装通知书》,钻机、安装队在接到有关通知后方可施工。如发生孔位变动,当线距超过50米、间距超过30米时应请示总工批准。生产钻机负责落实三通一平和钻探设备安装。

6.地质钻探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规范核心

要积极开展开孔验收和技术、安全交底工作。根据地质钻探项目精细化管理规范要求进行钻探施工。

1)开工前,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地质、钻探、安监、安装、机电等专业技术人员和钻机机长进行开孔验收,对钻塔、所有机械设备、安全设施、冲洗液循环系统等的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进行试车运转,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整改和处理。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由项目组下达《开孔通知书》,钻机方准开孔施工。

2)开工前,项目组应向施工钻机班长以上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由地质人员介绍地质预想柱状,说明设计目的、设计孔深、终孔层位、岩矿层采取、水文地质等质量要求;由钻探人员进行施工技术措施交底;由安监人员进行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保证措施交底;由机长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应形成《钻孔安全、技术交底记录》,由项目组填写并经各方签字确认。各钻机应严格按照《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的要求组织施工。应根据施工勘查区地质条件、岩矿层的物理机械性质,设计的钻孔结构,正确选择钻进工艺、取心器具、钻具级配、钻进技术参数和冲洗液类型,做好开孔、下套管、换径、泥浆调制及护壁堵漏等施工技术管理,确保岩(矿)心采取率、防斜纠斜、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降低孔深误差、原始报表填写、钻孔封闭等方面的作业质量符合规定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岗对口交接,交清接清层位、孔内、机械、泥浆、钻具、钻进参数及原始记录等情况。关于孔内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好孔内事故的防范工作。当出现孔内事故时,钻机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对于重大复杂事故,应及时向钻探公司报告。对于重大复杂事故的处理,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技术、质量问题及重大复杂事故的处理,钻探公司应形成《钻孔施工重大问题处置纪录》钻孔到达终孔层位后,由项目组发出《测井通知书》进行测井验证。钻孔竣工前3~5天,由项目组发出《钻孔终孔通知书》和《钻孔封孔设计》,下达钻机执行。

3)要全面的推动信息化建设。地质钻探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基础工作较差,工程建设数据缺失,都影响着地质钻探项目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要完善基础工作,利用现代的现代化技术进行工程技术的完善,健全组织机构,构建档案管理机制,配置统一的工作人员。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构建将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方便人们掌握信息的动态变化。结束语:地质钻探项目精细化标准化项目管理要对过程进行清晰的认识,制定项目管理目标。处理好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关系,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要积极的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好管控方法。树立与时俱进思想,不断的进行创新,这样能够更好的推动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制定详细的管理工作标准,能够将地质钻探项目与资源基础工作进行调配,实现地质钻探项目精细化管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在循序渐进中开展地质钻探项目管理工作,在思想理念上要进行完善,充分的认识到地质钻探项目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将创新思维能够融合到工程节点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薄弱环节,能够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在整体上把握问题的重点。能够摆正心态认识创新,钻探过程出现的意外较为常见。特别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对于效益的提升要能够统筹全局,这样才能够取得意外的效果。保证心态的平衡,找到发展的根本原因,逐渐进行问题的改善,这样才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能够在管理的过程中平衡各方之间的关系。将精细化标准化理念应用到管理中。切实提升地质钻探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篇5:精细化过程控制 标准化流程管理

开封供电公司供电可靠性的统计范围为市区和郊区359平方公里范围的6—10千伏中压用户。

2005公司实际停电户时数为57153.14,RS3为99.789%。2006年,RS3为99.84%,停电户时数控制在46940,同比2005减少停电户时数10213.14,增加供电量160万千瓦时。按2005省电力公司下达的平均电价0.393元/千瓦时计算,2006年通过可靠性管理至少带来约200万元以上的直接收益。

一、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根据年初下达计划指标和生产情况,参照上同期故障结果,考虑市政改造等因素的影响,坚持系统思考与条块分割并重思想,形成开封供电公司可靠性指标体系。

1、目标值指标分解

为确保城市供电可靠性指标可控在控,可靠性目标值按照停电部门、类别进行分解。包括计划检修停电、计划施工停电、临时计划停电、故障停电、不可预见停电。并根据上述停电时间分解到检修、运行、调度、及施工部门。

2、专业管理的工作流程

组织机构由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可靠性管理办公室和工作小组组成。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经理任组长,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工组成。生产技术部根据省电力公司下达的可靠性指标,对指标进行分解,下达到各部门。各部门负责指标的分解

和考核。每月将各项停电,与可靠性目标管理相结合,严格控制各类停电的审批。实现基层单位对各类预安排停电的主动测算和控制。通过单项停电事件考核,达到最大限度降低停电时间的目的。根据每个事件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将问题情况整改并纳入月度责任考核。实现运行、检修、调度三过程闭环管理。

3、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根据专业方向设立了教培类、生产类、安全类、预算类、营销类、政工类6大指标系列,可靠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在具体考核中分属生产类和营销类。企业发展部是业绩考核总的牵头部门,负责月、季、的动态管理与考核。按照流程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执行和效果的核查,并和部门绩效分值挂钩。

(1)可靠性资料齐全完备

一次系统图、电网地理接线图、变电站主接线图、配网线路单线图修改及时,实现电子共享。

(2)停电工作管理

月度停电计划上报及时合理;按时参加月度生产平衡会,按照规定完成停电工作;停送电操作按照计划时间完成;不发生停电等人现象。

3)带电作业开展达到月度目标。

(4)可靠性月度分析具体、到位、有特色。

(5)可靠性分析会提出的措施得到落实。

6)临时性工作完成及时。

4、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根据绩效评价体系、可靠性目标值月度完成分解情况,当月在部门效益工资中体现。可靠性承包奖根据绩效考核体系、可靠性考核办法在年底统一进行奖罚分配。

二、精细化控制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效果

公司在多年的管理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

1、加强沟通,提早编制生产计划做好预控

年初结合上大修、技改工程的实施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召开次年生产计划协调会,对全年基建项目和各部门大修定检工作计划统筹安排。严格执行非计划停电考核。

2、控制监督贯穿于生产全过程

计划检修是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但是通过加强单项停电计划 “先算后干”的控制原则,进一步优化工程停电施工方案,使月度停电户时数做到可控、在控。单项停电全过程严格执行“开封供电公司单项事件考核办法”,做好监督控制,避免了停电时间的浪费。

另外单项事件调查作为“先算后干”的保障贯穿整个事件,确保每项停电工作从开始至结束全部过程跟踪考核。尤其对停电时间长、停电范围影响大的配网改造线路,采用临近供电线路临时跨接、临时并接、临时加装分段开关等手段,将设备停电影响

降到最低。

3、缺陷管理贯穿于生产,保证设备健康运行

利用春检、秋检开展输变配电设备的专项检查,明确各单位在缺陷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流程,利用一次停电进行集中消缺。开展“零缺陷”活动,提高全员对质量的责任感,保证设备健康运行。

4、结合设备状态评估制定合理的调度运行方式

结合设备状态评估对电网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找出电网的薄弱环节,做好相关事故预想,保证地区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正确动作,保证重要用户可靠供电。

5、持续完善基础数据管理保障体系

按月度将主配网设备变动情况以变更单登记形式作为基础数据管理,并将执行情况公示考核,督促部门进行存档和电子图档的实时更新。保证基础数据完整准确。

6、大力开展带电作业

2004年开展带电作业,共进行10千伏带电作业238次,2005年实施带电作业379 项,比2004年增加37.2%,减少停电38502.28 户时,增供电量814.4427万千瓦时。

带电作业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提高供电可靠性作出了较大贡献。已成为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目前的带电作业还仅局限于一些传统的项目,已经不能满足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为此,我们要利用现有的带电

作业人员和装备,不断开展新的带电作业项目,尽量减少停电作业。

篇6:精细化管理之标准化生产

(一)、矿每月召开一次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例会。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例会由生产矿长主持召开,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小组成员、与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有关的单位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加。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例会内容:

1、学习上级和局、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方面的文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

2、职能科室通报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验收结果,存在的问题,兑现奖罚,并安排下一步工作;

3、区队汇报上季度(月)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下一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安排;

4、矿领导安排质量标准化、精细化工作。

(四)、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例会必须解决具体问题,与会人员要畅所欲言,不得隐瞒、回避问题,矿领导及职能部、室对基层提出的问题,应给予明确答复。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说明原因、提出补救办法或具体措施,落实到人、限定时间。

(五)、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例会所提出的问题、整改情况、采取的措施等必须要有详细的记录。

(六)、每次召开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例会后都要下发会议纪要。

篇7:精细化管理之标准化生产

为更好强化员工对岗位“标准化、规范化”操作质量的意识,达到精细化标准,进一步提高各工种工作质量和标准化操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整体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车间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操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障,通过开展岗位工作质量和标准化操作竞赛,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快速提高岗位作业质量和熟练程度,确保各项操作行为规范、安全、高效地运行。

二、活动口号

人人争当操作标兵,岗岗争做安全堡垒

三、为使此项活动顺利开展和持续稳定的推进进行,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车间特成立领导组。组 长:孙飞

副组长:李良体 魏玉娟黄峰

成员:王丙亮赵虎胡彬及各班班组长 其中:

孙飞同志负责对副组长所分管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李良体同志负责对操作质量的检查与日常设备的点巡检

质量考核。

魏玉娟同志负责对劳动纪律、生产现场检查与考核及负责员工的技能培训的检查与考核。

黄峰同志负责槽控机设备养护和维修质量的检查与考核。

四、活动内容

1、严格贯彻落实车间的管理规定。

要求车间全体成员对车间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再学习,强化制度的执行性。

2、设备点巡检的方式、标准进一步细化,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大。

对运行人员每小时巡检一次设备在时间上进行限制,每次巡检时间不低于30分钟、对设备巡检所需测温度点做好标识;对设备需点检部位、检查内容、点检方法或工具、点检标准都明确化,要求巡检人员严格按照点巡检标准执行。在考核力度上,车间不定期对巡检人员的巡检数据进行抽测,对与同一个点的温度,两次相差超过5℃的按规定进行考核;并在人员巡检范围内存放巡检监督卡,要求巡检人员在规定范围内把监督卡上交至车间值班领导处,不能及时发现监督卡的按规定进行考核。

3、设备点巡检的方式、标准进一步细化,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大。

严格落实车间每月的教育培训计划,通过技术骨干授课、技

能比武、岗位练兵、导师带徒、等形式,加强标准化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能。

4、严格执行操作确认制度、操作监护制度

对车间各重大操作必须有车间主任签字为依据,严格落实倒闸操作制度,做到车间领导在现场进行双重监护。

5、各项检修工作做到检修有标准、检修有签字确认制,验收有标准、合格有确认。

6、重大检修工作制定详细的检修方案和事故预想,做到检修前组织人员学习。车间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检修期间车间领导具体分工,做到检修生产两不误。

7、车间领导组成员不定期抽查人员精细化操作的执行情况,定期下发检查通报。

篇8:精细化管理之标准化生产

犊牛出生后立即清除口、鼻、耳内的黏液, 在距腹部6~8 cm处断脐, 挤出脐内污物, 并用5%的碘酒消毒, 擦干牛体, 称重、填写出生记录。

犊牛出生后移入犊牛舍内, 放入保育栏饲养, 1月龄后转入犊牛栏内小群饲养。犊牛出生后20~30日龄去角。

犊牛出生后1 h内吃上初乳, 1月龄内主要以母乳为营养来源, 第1次初乳的喂量在1.5~2.0 kg, 以后每天按体重的1/5~1/6计算初乳的喂量, 每天喂3次。奶温控制在35~38℃。15~20日龄开始训练采食优质的精粗饲料, 禁喂不干净、发霉变质的草料。

舍饲和半舍饲犊牛舍的准备:犊牛舍设笼式保育栏和犊牛栏, 保育栏专供1~2月龄单个犊牛栖息用, 单独的保育栏可离地面25 cm, 栏内铺20 cm的垫草。犊牛栏供3~6月龄犊牛小群栖息, 栏内地面最好为锯末, 若铺木板, 木板上铺10 cm厚的麦秸或其他新鲜干净的垫草, 牛栏前设料槽和饮水桶。犊牛舍要清洁、干燥、保暖, 冬季舍温保持在5℃以上, 夏季通风换气要好。

犊牛舍消毒:犊牛舍要定期消毒, 冬季每个月1次, 夏季每半个月1次。可用2%火碱、生石灰或消毒剂对地面、墙壁、饲槽、草架、工具等进行全面消毒。牛栏内要勤起粪、勤垫草, 保持栏内清洁干燥。运动场要清洁干燥, 不存污水。

舍饲饲养可实行早期2~3月龄时断奶, 以后按犊牛期3~6月龄饲养标准饲喂。按犊牛营养需要配制成犊牛料 (颗粒料) , 自由采食, 当日采食到1.5 kg精料时可实行断奶。半舍饲半放牧饲养犊牛哺乳期以5~6月龄为宜, 这样随母牛放牧以节约饲养成本。

4.4 育成牛饲养管理

母犊牛断奶至第1次产犊 (28月龄左右) 这段时间称为育成期。

4.4.1 7~12月龄

此阶段是性成熟期, 每日青粗饲料的采食量可达到体重的7%~9%。后备母牛可以放牧为主, 如没有放牧条件的, 要有足够的运动场地, 采用群养方式, 除给予优质的牧草、干草和多汁饲料外, 要补给精料。按100 kg体重计算, 青贮5~6 kg或干草1.5~2.0 kg, 混合精料达1.0~1.5 kg。

4.4.2 13~18月龄

此时消化器官更加强大, 后备青年母牛应供给充足和平衡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尤其是13月龄后更是需要高水平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提高卵泡质量、配种成功率, 保证后备青年母牛正常生长。一般到16~18月龄时, 育成母牛体重要达到成年牛体重的70%左右, 并开始初配。日粮应以优质的粗饲料为主, 按干物质计算, 粗饲料占70%~75%, 精饲料占25%~30%, 并在运动场放置干草、秸秆等。

4.4.3 19~24月龄

这时配种受胎, 日粮应以品质优良的干草、青草、青贮料和根茎类为主。妊娠后期精料每日2~3 kg。按干物质计算, 粗饲料要占70%~75%, 精饲料占25%~30%。

4.5怀孕母牛的饲养管理

此期以促进胎儿的发育、降低死胎率、提高产犊率为目的。日粮以青粗饲料为主, 适当搭配精料, 怀孕母牛禁喂棉籽饼、菜籽饼、酒糟等饲料。不能喂冰冻、发霉饲料, 饮水温度不低于10℃。舍饲时应注意适当运动, 但防止驱赶、跑、跳运动, 防止相互顶撞和在湿滑的路面行走, 以免造成机械性流产。环境应干燥、清洁, 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怀孕前期 (怀孕后3个月) 胎儿发育较慢, 不必为母牛增加营养, 怀孕母牛保持中上等膘情 (体况评分在3.75分) 即可。应以优质干草、青草为基础日粮, 精料可以少喂。中期 (怀孕后4~6个月) 可适当补充营养, 每天补喂1~2 kg精料, 但要防止母牛过肥和难产。后期 (产前2~3个月) 要加强营养, 每天补充精料2~3 kg, 粗饲料要占70%~75%, 精料占25%~30%。临近产期的母牛应停止放牧, 给予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易于消化的饲料。产前半个月, 将母牛移人产房, 由专人饲养和看护, 发现临产征兆, 计算好预产期, 准备接产工作。产前1~6 h进入产间, 消毒后躯, 分娩时环境要安静。

4.6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此期以增加产奶量, 提高犊牛成活率为目的。母牛分娩后先喂麸皮温热汤, 一般用30~40℃温水10 kg, 加麸皮0.5 kg, 食盐50~100 g及红糖250 g, 拌匀后喂给。母牛分娩后的最初几天, 应喂容易消化的日粮, 粗料以优质干草为主, 根据牛的食欲情况, 3~4 d后就可以转为配合饲料。哺乳母牛的能量需要比妊娠期高50%, 饲料中蛋白质、钙、磷的含量应加倍。转为配合饲料时, 应多喂优质的青草、干草和豆科牧草、青贮。精料参考配方:玉米53%、豆粕20%、麸皮25%、石粉1%、食盐1%。冬季青饲料缺乏时, 每头牛每天添加1 200~1 600 IU维生素A或饲喂1~2 kg胡萝卜。乳房按摩:对18月龄怀孕母牛, 每天按摩1~2次, 每次按摩时用热毛巾敷擦乳房。产前1~2个月停止按摩。刷拭:保持牛体清洁, 每天刷拭1~2次, 每次5 min。

4.7母牛的放牧管理

放牧期间的充足运动和阳光浴以及牧草中所含的丰富营养, 可促进牛体的新陈代谢, 改善繁殖机能, 增强母牛和犊牛的健康。

4.7.1春季放牧

春季要在朝阳的山坡或草地放牧, 适宜的放牧时间是禾本科牧草开始拔节或生长到10 cm以上时。春季开始牧食青草时, 每天放牧2~3 h, 逐渐增加放牧时间, 最少要经过10 d后才能全天放牧。放牧后适当补饲干草或秸秆 (2~4 kg) , 有条件的夜晚补足粗料任其自由采食。

4.7.2夏季放牧

夏季可于离牛舍较远处放牧, 为减少行走消耗的养分, 可建临时牛舍, 以便就地休息。炎热时, 白天在阴凉处放牧, 早晚于向阳处放牧, 最好采用夜牧或全天放牧。

4.7.3秋季放牧

秋季夜晚气温下降快, 常低于牛的适宜温度, 要停止夜牧, 要充分利用好白天放牧, 抓好秋膘。

4.7.4冬季放牧

北方冬季寒冷, 采食困难, 应改放牧为舍饲, 可充分利用青贮、秸秆、干草等喂牛, 精饲料要按营养需要配制, 以使肉牛冬季不掉膘。若冬季必须放牧时, 也要在较暖的阳坡、平地、谷地放牧, 要晚些出牧, 早些回圈舍, 晚间补喂干草和精料。冬季牛长期吃不到青草, 每头牛每天应喂0.5~1.0 kg的胡萝卜或0.5 kg的苜蓿干草, 或2.0 kg的优质干草, 也可按每头牛每天在日粮中加入1万~2万IU维生素A, 哺乳母牛还得增加0.5~1.0倍。枯草和秸秆缺乏能量和蛋白质, 所以应喂含蛋白质和热能较多的草料。放牧回来不能马上补饲, 待休息3~5 h后才能补给。

4.7.5放牧的注意事项

(1) 做好放牧前的准备工作, 放牧前要对牛进行体内外驱虫, 以免将虫带入牧地。驱虫药的使用应按NY 5125《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规定的允许使用的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及其制剂。

(2) 放牧地离圈舍、水源要近, 最好不要超过3 km。安排好水源, 牛每天至少饮水2次, 天气炎热时增加。

(3) 舍饲情况下, 应以青粗饲料为主, 适当搭配精饲料的原则, 粗料如以玉米秸为主, 由于蛋白质含量低, 搭配1/3~1/2优质豆科牧草, 再补饲饼粕类, 也可用尿素代替部分饲料蛋白, 比例可占日粮的0.5%~1.0%。粗料若以麦秸为主, 除搭配豆科牧草外, 另需补加混合精料1 kg左右。怀孕牛禁喂棉籽饼、菜籽饼、酒糟以及冰冻的饲料, 饮水温度要求不低于10℃。

(4) 其他注意事项:夏季在放牧过程中, 青草是饲料的主体, 因此必须补充盐, 方法是搭一简单的棚子, 放上食盐舔块, 让牛自由舔食。由于牧草中可能出现磷的不足, 因此在给盐时最好补充磷酸钾或投放矿盐。若是幼嫩的草地, 易出现牛采食粗纤维不足, 可在牧区设置草架, 补充一些稻草。

4.8肉用牛育肥

4.8.1肉用牛育肥方式

(1) 按给料划分:精料为主的育肥方式和先粗后精的育肥方式。

(2) 按育肥牛的年龄划分:育成牛的育肥、成龄牛育肥、犊牛育肥、老龄淘汰牛育肥。

(3) 按饲养方式划分:持续肥育法 (直线育肥) 后期集中肥育法 (吊架子育肥) 。

4.8.2肉用牛育肥方法

(1) 持续肥育法 (直线育肥) 犊牛断奶后就进入肥育阶段进行育肥或断奶后转入专门化的肥育场进行集中育肥, 饲养18~20月龄, 体重达500 kg以上出栏。

(2) 后期集中肥育法 (吊架子育肥) 。从市场选购1.5岁到2岁的架子牛, 经过驱除内外寄生虫后, 利用精料型日粮 (以精料为主, 搭配较少量的秸秆、青干草或青贮料等) 进行3~6个月的短期强度肥育, 达到上市体重 (500 kg以上) 。

4.8.3肉用小白犊牛育肥

饲料:犊牛育肥是指全部用全乳、脱脂乳或代乳喂饲犊牛, 不喂其他任何饲料的育肥方法, 日喂奶量由少到多, 到100~120 d体重达到100~150 kg出栏。饲喂:日喂2~3次, 平均1 kg体重耗全乳10 kg。脱脂乳是全乳能量的60%, 其饲喂数量还要增加, 代乳粉在与全乳粉营养相当的情况下, 需1.3~1.5 kg增重1 kg, 并给予充足饮水。管理:在7 d内吃完初乳, 小群饲养, 每10头一圈, 每头占地面积2.5~3.0 m2, 在圈内自由活动。采用部分漏缝水泥地面和木板或再生胶垫。舍内阳光要充分, 温暖15~20℃, 通风良好, 干燥, 相对湿度70%~75%, 舍内要定期消毒, 每天及时打扫干净。喂奶用具要每次用后及时清洗。

4.8.4分期育肥

分期育肥是把肉牛育肥划分犊牛期、育成期和催肥期三个阶段, 犊牛期为1~6月龄, 育成期为6~18月龄, 催肥期为18~24月龄。育成期一般以放牧为主, 少量补给精料, 每日0.5~1.0 kg;催肥期采取舍饲栓系和散养育肥方法, 以优质青粗饲料为主, 补给高能量精料, 体重达到500 kg左右出栏。育成期公牛可按照以粗饲料为主的方式饲养, 达到250~350 kg体重后, 可进入集中舍饲育肥。首先按个体大小、体重、采食速度、性情、性别等合理分群饲养, 每群设专人负责。架子牛育肥采用单栏散养方式比较好, 日增重与饲料报酬明显优于拴系饲养。每群头数在10头最佳, 每头牛运动面积不低于4 m2, 每栏饲养头数如超过20头, 每头牛运动面积不能低于6 m2。见表3。

注:如果不是带芯玉米, 则用一定比例的秸秆替代玉米芯以提高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

(1) 以青贮为主育肥。青贮育肥是以玉米青贮或牧草青贮为主要青粗饲料来源, 适当补充精料和干草的育肥方法, 这种方法在冬季更显得重要。牛开始采食青贮料不习惯, 应进行短期训练, 从断奶训练采食开始供给量由少到多, 在10月龄之前控制在10~15 kg, 以后逐渐增加到20~25 kg, 另外补充5~6 kg干草或秸秆, 2 kg精料, 精料以玉米、豆饼为主, 豆饼应适量多一些, 添加适量矿物质如钙磷等和少量微量元素, 在17~20月龄以前, 日增重保持在700~900 g, 在催肥期3~4个月内, 青贮饲料供给适量减少, 增加补充精饲料3~4 kg, 使日增重达到1~1.2 kg左右, 体重达到500 kg左右出栏, 在整个饲养期要保证充足的饮水。

(2) 以酒糟为主育肥。酒糟育肥肉牛一般采取舍饲的方法, 酒糟必须是新鲜的, 在冬季最好加温到20~30℃饲喂。为了让肉牛习惯吃酒糟, 开始时要少给一些, 使牛逐渐适应酒糟的气味, 到育肥中期, 喂饲量可大幅度增加, 日采食量一般以在15月龄以前酒糟为20 kg左右, 精料1 kg左右, 干草或秸秆2 kg左右, 15月龄~24月龄的肉牛则日供给酒糟为15~30 g左右, 精料1.5 kg, 干草及秸秆2 kg左右, 在催肥期3个月酒糟供给则为20~30 kg, 精料为2~2.5 kg, 干草或秸秆3 kg左右, 前期日增重平均0.8~0.9 kg, 后期日增重为1~1.5 kg左右, 体重达500~600 kg左右出栏。

(3) 酒糟和青贮育肥。初始体重在250 kg时, 可参照表3育肥方案。第一阶段:250~350 kg, 日增重可达到1.1 kg以上, 第二阶段从350~450 kg, 日增重可达到1.2~1.3 kg, 第三阶段450~550 kg, 日增重达1.2 kg以上。饲养时, 每10 d调整1次饲喂量, 因为随着牛体重的增加, 牛的采食量增加, 各阶段配方百分比例不变, 只增加饲喂量和采食量。

若在育肥期无青贮, 粗饲料则可用干草、微贮玉米秸秆、麦秸、稻草等。浓缩料可用40%比例的蛋白浓缩料, 原料可采用DDGS、棉粕、脐子饼、豆饼、豆粕、糖蜜, 预混料占5%。

4.8.5奶公牛育肥

黑龙江省奶牛数量多, 利用奶公犊牛育肥, 有良好的资源。

(1) 第一阶段:出生至50日龄。饲养方案见表4。

可在喂初乳后, 用代乳粉代替牛乳。为了逐渐断奶也可在41~50日龄时补喂50~100 g大豆分离蛋白或特制的豆粉。稀释成奶状, 以喂奶的方式和时间喂给犊牛。

(2) 第二阶段:51~210日龄。饲养方案见表5。

(3) 第三阶段:211~390日龄。饲养方案见表6。

注:1.玉米青贮不加0.5%尿素, 在日粮中分别加豆饼250 g、360 g、500 g;2.此阶段指标为, 体重71~150 kg期间日增重0.6 kg;体重150~225 kg期间日增重0.7 kg;体重225~300 kg期间日增重0.8 kg。

篇9:精细化管理之标准化生产

一、运用标准化治理城市是精细化管理的世界潮流

(一)世界城市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倾向于运用标准

第一,强调自愿性标准体系和强制性标准体系的区别。对自愿性标准体系大多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对强制性标准体系多采用技术法规加以规范,建立不同层次的技术法规体系,在法律法规等法律形式文件中引用标准,使标准成为法律法规和契约合同的组成部分。强制性标准体系通常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方面。

第二,强化使用先进的检验检测手段。重视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培育,技术法规、检验检测和合格评定一起成为发达国家保障标准实施的三大法宝。

第三,授权民间机构主导标准体系的管理,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1)政府授权并委托标准化协会或标准化学会统一管理和协调标准化事务,政府负责政策指导、监督和财务扶持;(2)标准化协会或学会在标准起草、审查、批准、发布、出版、发行以及信息服务方面有充分自主权,形成严格高效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模式,体现了国家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广泛参与原则和协调一致原则;(3)国家标准研究和标准起草工作一般委托行业协会、学会等民间团体或研究机构负责。

第四,提供现代化的标准服务体系。利用高技术和现代传媒开设网站使标准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给用户;为用户提供标准文本及其电子版销售;提供标准编制出版、发行、培训和咨询“一条龙”服务。

第五,完善标准实施的保障体系。法律体系、市场准入、合格评定三个环节相互衔接配套,构成标准实施保障体系。

(二)世界城市标准化前沿领域在不断拓展

世界城市在运用标准化治理城市的过程中不断拓展领域,目前主要集中在垃圾处理、空气与污水治理、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智能交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体包括可持续发展社区、能源管理系统、智慧建筑和可持续建筑、零能源建筑、小家庭和小型商业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清洁空气、饮用水和废水、道路安全、社会安全、可持续活动管理、城市适应力、使用寿命规划等领域。

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和道路交通治理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大气治理主要包括清洁能源、减排技术、实时监控、定时发布、清洁车辆使用等。道路交通治理主要包括限制机动车数量、降低公共交通价格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交通拥堵费、个性化公交和各种交通设施的设置,如信号灯、交通标识、天桥和单行道等。

(三)世界先锋城市的标准化创新思路层出不穷

纽约在治理大气上有很多创新做法,比如驻车3分钟必须熄火的法律规定,目前北京也在学习,尽管监管成本很高,但能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旧金山提高了油品的标准,尽管比其他城市油价增加了5%,但减排的作用非常明显。另外,旧金山人正在酝酿制定全城禁止抽烟的法律。

伦敦从2002年起就对早7点至晚5点经过市中心的车辆收取8英镑的拥堵费,减少了7万多辆的车流。

巴黎按照标准化的方法创建了自行车服务站,约2万多辆自行车存放在1451个网点上随时供市民使用。

东京都早在2003年就制订了《粒子状物质排放标准》,并在相邻3县同时执行,也创造了区际联动共治环境的典范。

我国香港严格制定了食品标准体系,一是健全了标准法律法规,如《食物及药物(成分及标签)规例》、《食物搀杂(金属杂质含量)规例》、《食物内矿物油规例》、《食物内染色料规例》、《食物业(区域市政局)附例》、《食物中有害物质规例》、《奶粉规例》、《冰冻甜点(区域市政局)附例》等。二是提高了标准检测中心技术水平,可以按照任何国际标准进行检验检测。

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北京模式”

标准化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标准化是手段,精细化是目的。标准化是过程,精细化是结果。

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要靠标准化的路径来实现。目前北京标准化工作存在滞后和执行不力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构建“北京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一)“北京模式”的核心思想

第一,以标准化为切入视角。城市精细化管理并没有一条较为一致的推进路径,但所有路径都离不开标准化这一必要条件。“北京模式”以标准化为切入视角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第二,以标准体系建设为具体形式。标准化过程离不开一套切实的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是标准化的具体抓手,是“北京模式”的具体形式。

第三,以法律法规为实施保障。标准不同于法律,其优势在于制定和推行的效率高,但约束力不足。标准化工作需要政府强大的主导力量保障标准的推广及应用。

第四,以社会共治为行动指南。在完善标准体系的过程中体现综合治理和社会参与的理念,将公民参与权贯穿始终。

(二)“北京模式”的运行机理

第一,动力机制。一是服务型政府的建立要求城市管理更为优质。建立服务型政府需要将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引入城市管理,而已有的成功经验也表明标准化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性。这种改革的推动力和已有经验形成了推动“北京模式”的内在动力。二是人口、资源与环境压力迫使城市管理者必须选择精细化。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用标准化的方式和精细化的理念实现高质量的管理。这种压力形成了推动“北京模式”的外在动力。

第二,管理机制。“北京模式”的顶层设计与管理应该由一个具有丰富标准化专业知识的机构来负责。首都标准化委员会既有北京市质监局提供强大的专业知识支持,又有各委办局提供必要的工作协调,具有承担这一职责的能力。与此同时,首标委和市质监局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第三,运行机制。“北京模式”需要政府主导强制推行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市政府应针对年度报告的目标和当前城市管理所遇到的棘手问题,针对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等方面,每一年或者每几年从标准体系中选择出几个重要的领域、事项或标准,强制推行。

第四,监督机制。以政府绩效考核和社会参与的形式进行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的监督。

(三)“北京模式”的特点

第一,城市管理领域切合北京现实要求。从人口、资源和环境角度来确定城市管理领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抓住当前北京城市管理的关键,不仅关注自然资源与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考虑了环境承载能力,是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第二,具有完整的运行机理。动力源于内外双重压力,管理由首都标准化委员会负责,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绩效考核推动模式运行。

第三,以标准化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优势至少体现于:(1)标准化可帮助城市管理从随意、随机的形式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2)标准体系可以帮助政府应对城市化加速带来的日益繁重的城市管理任务。(3)标准体系可以推进城市管理的管理主体多元化,从总体上降低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4)标准体系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可以逐步缓解社会矛盾,将和谐社区与和谐城市的构建从理想变为现实。(5)标准体系的标准化过程可以调动城市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在岗创新,加强队伍能力建设。

第四,政府强力推进保障标准实施。标准的劣势在于其约束力不足,以政府的力量加以落实推进是保障“北京模式”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五,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在制定标准和标准体系、宣传贯彻落实、效果评估反馈、修订标准和标准体系四个环节中,始终贯穿着社会力量和公民的参与精神。

(四)“北京模式”的综合表述

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北京模式”,就是以标准化为切入视角,以标准体系为具体形式,以法律法规为实施保障,以社会共治为行动指南,通过标准化的方式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北京模式的运行主要以内外压力为动力机制,以首都标准化委员会为管理机制,以政府主导和社会共治为运行机制,以政府绩效考核和社会参与为监督机制,这四个机制的有机结合推动北京模式的正常运转。具体可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北京模式”概括如图1。

三、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领域分析

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参照其他城市管理改革实践经验,结合北京城市性质与功能,以及未来发展目标,按照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前北京城市管理现状,遴选出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大领域。并按照各领域不同的本质特征,以及在城市运行和发展中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如图2 所示。

第一层次:适应城市生存需要的城市生命线系统。城市生命线系统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支持体系,是城市生活正常运转的基础性保障,是维系城市基本生存和正常运转功能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程。包括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和公共安全。

第二层次: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城市名片和城市竞争力系统。城市名片包括城市环境和应急管理;城市竞争力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文化体育。

第三层次:适应城市特色发展需求的城市生态保障系统,表现为城市魅力。主要指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四、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化领域分析

标准化领域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当前城市管理中社会关注与领导重视的焦点问题,二是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应该且能够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领域。综合考虑以上两点,我们确定的标准化领域包括:市政市容、公共安全、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应急管理、城市生态六大领域,具体如表1 所示。

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编制工作,应该由首标委统一协调,市质监局组织实施,有关委办局协同其他相关单位具体负责编制,完成后由市质监局统一发布并监督实施。

1.市政市容主要包括环境卫生、能源供给、市政设施、城管执法四大类别。

2.公共安全主要包括治安、交通、消防、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公共信息、安全防范、刑事侦查、装备人员八大类别。

3.城市交通主要包括综合管理、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服务三大类别。

4.城市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及其他污染物四大类别。其中,大气污染物中PM2.5的形势严峻,是城市环境领域子标准体系的关键。

5.应急管理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出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别。

6.城市生态主要包括园林绿化和水资源两大部分。

标准化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于北京城市管理的棘手问题,包括PM2.5治理,交通拥堵和居民安全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见表2。

五、完善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化体系的保障机制

第一,绩效考核保障。将相应职责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并赋予一定分值,并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与督促作用。

第二,社会参与保障。社会组织和公民广泛参与到标准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形成政府主导和社会共治的局面。

第三,体制机制保障。一是由首都标准化委员会统筹协调,市质监局具体组织;二是由市政府以法律、法规、条例、文件等形式强力推行;三是搭建一个协助各部分相互沟通与协调的信息共享平台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查询平台。

第四,人才建设保障。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有一定的结构性与阶梯性,既要有基础的标准化人才,又要有专业的标准化人才,更要有标准化的领军人才。(1)充分利用北京的优质资源,引进标准化领军人才;(2)在城市管理各领域中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为专业的标准化人员建立清晰的职业规划,提高标准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标准化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培训工作;(4)在党校的培训教材中将标准化课程列入必修课,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标准意识和相关知识水平。

第五,资金经费保障。(1)非公益性标准由企业以自投资金为主的形式完成;(2)公益性标准应该大力发挥公共财政导向作用,加大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工作的经费支持,设立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专项资金;(3)逐步建立标准化工作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4)建立资金使用评价体系,开展针对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规范资金使用方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六,法律法规保障。(1)认真贯彻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2)加快制定和修订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3)完善《北京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地方标准的统一管理;(4)以法律、法规、条例和文件等形式强化标准的实施力度,保障标准的实施与推行。

参考文献:

[1]黄文秀,刘晓东.浅谈美国自愿性标准在技术法规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导报,2011(10).

[2]陆伟良,吉星,杨景炜,杜昱.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初探[J].中国公共安全,2013(11).

[3]关欣,雷鸣宇,李健.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3(4).

[4]顾蕾,杨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纽约[J].标准生活,2013(3).

[5]苏剑,杜丽群,王沛,刘欲然.香港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及其对内地城市的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8).

[6] 张辉,刘洋.香港大气污染物排放政策分析[J].北方环境,2011(9).

[7]郝寿义、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以若干城市为案例[J].经济科学,1998(3).

[8]俞孔坚.北京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J].城市规划,2010(2).

上一篇:社区健康知识讲座方案下一篇: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习题二答案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