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精细化管理

2024-05-22

税收精细化管理(通用6篇)

篇1:税收精细化管理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恒久不变的努力方向。2008年,**市国税局紧紧围绕提升征管质量,创新思路,扎实工作,标本兼治、强化监控,建立了契合**征管工作实际的税源精细化管理机制,全系统税源管理质量显著提升。

一、再夯征管基础 规范数据管理

征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税源精细化的质量高低。该局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思路,从规范征管数据审核、归档、运用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征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为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把好数据采集关,严格系统数据审核。数据采集是推进税源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该局从规范征管基础数据采集、审核等基础工作入手,要求责任区管理员对照征管资料目录,认真收集资料,力求全面准确,在数据采集环节,认真实施纸质资料、实际情况和征管系统数据的“三次核对”,查找纸质资料中缺失的信息,并进行补充完善,确保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征管基础数据的分类归档、综合运用做好了准备。

二是把好数据归档关,规范征管档案管理。征管基础数据的归档运用是税源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该局从现行征管工作实际出发,按照省局税收业务规范的要求,通过分局试点、深入调研、效果评估等形式,经过四次易稿,重新修订了征管资料目录,删除24项过时、不切实际的要求,将征管资料目录重新划分为户籍、户管、综合资料三大类共101个子栏目,实行企业户籍档案分户归档,户管资料企业每户一档,个体户5户一档,使征管资料便于收集、利于归档,明晰责任,方便考核,提高了征管资料的规范性和利用率。

三是把好数据清理关,强化错误信息调整。注重运用考核手段,采取定期检查和集中评比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资料的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检查和考核,切实把好数据清理关,对资料缺失征管档案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对比对不符的数据及时进行调整、剔除,确保征管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完善《工作手册》 强化责任意识

税收管理员是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主体,不断调动、激发一线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责任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对推进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意义重大。该局根据税源管理工作的新标准、新要求,从**征管工作实际出发,继续推行《税源管理工作手册》,努力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不断提升税源管理质量。

一是重新定位,提高针对性。根据使用情况反馈,从加强税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税源管理工作手册》进行重新定位,明确开展税源巡查管理的事由分为联动办要求、分局指派、管理员自选三种,让管理员带着任务下户,做到“去有目的,回有记录”,杜绝了个别管理员责任心不强,“下企业抄账册”的做法,有效提高了税收管理员开展税源巡查的针对性。

二是规范填写,提高实用性。不断对《税源管理工作手册》进行修改和完善,对填写内容进行重新规范,具体指定为“管理事由”、“管理记录”、”综合鉴定”、”分局点评”和”管理员反馈”五大类,要求税收管理员在开展税源巡视时现场采集数据、及时完成管理记录,最终做出企业纳税状态评定,再由分局长对管理员巡查结果进行审核,并提出加强管理的工作建议,初步形成了执法有记录、过程可监控、结果可核查、绩效可考核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是细化责任,提高准确性。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将《税源管理工作手册》由活页式改为订本式,明确作为执法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经巡查的纳税人如发生重大偷逃税案件,属于管理员巡查时应当发现的问题,则追究时任管理员的执法责任,通过压力传递,激发了全体责任区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三、精心组织实施 用好监控系统

该局高度重视,放大系统的执法监察和责任追究作用,重点强化数据预警和责任监控,进一步激发全体干部的责任心和“内动力”,积极促进税源精细化管理。

一是抓模版建设,迈好起始步。泰州市局在全系统试运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之前,该局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做好数据测试、全流程走通调试等系统模拟运行工作,历经四次修改,在规定时间内,建立起了由责任人类型设置、综合评比设置、预警信息设置等8个模块、48个子栏目组成的初始化模版,为系统顺利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该局模拟运行工作得到了省局、泰州市局的肯定,制作的初始模板被省局作为参考模板在全省推广。

二是抓运用落实,迈好关键步。坚持每日反馈、按周汇总、逐月总结的工作模式,上下联动,及时收集、反馈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发现一个现象,研究一个方案,解决一类问题,深入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在落实过程中,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专人负责预警监控信息的查询,明确专人分析、修正预警信息,明确申辩、受理及审批等环节的受理时限,明确申辩、受理和审批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质量要求,强化岗位责任追究,对审核把关不严的单位

和个人,严肃追究过错责任,有力保证了系统流程的无障碍流转。同时,该局注重抓好系统预警信息的前期“筛选”处理,认真归纳、整理出容易导致预警信息的重点流程和关键环节,以预警通告的形式,提醒相关单位和个人参考借鉴、提前规避,并鼓励他们认真排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行整改、自我纠错。对逾期未整改单位和个人,依据相应制度,严肃追究责任。今

年以来,该局累计发布通报提醒12期,发布预警信息86条,涉及6个单位37人次,有35人次被追究执法责任,1项执法行为被监察纠正,有效提高了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抓完善创新,迈好推进步。根据上级局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对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丰富和完善,制订了契合**实际的《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实施办法》,新增了“税收执法信息管理系统预警监控台账”和“执法过错人工追究传递单”,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执法过错,要求填写执法过错人工追究传递单,在每月24日前报市局法制部门,对应报未报的单位,实施考核加倍扣分,对日常考核中应发现而未发现或隐瞒不报的税收执法过错行为,严肃追究考核人的过错责任,并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千分制考核挂钩,有力推进了系统运行的深入开展。2008年,该局共发出“执法过错人工追究传递单”32件,涉及4个单位56人次,累计扣发考核奖金6600元。

四、建立行业模型 强化税源监控

行业税负管理模型是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利器”。该局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以加强行业税源监控、评估为突破口,逐步建立符合**行业发展实际的行业税负管理模型,强化税源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武器”

一是综合筛选,确定重点对象。从**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第四级进行行业细化分类,明确了着手建立管理模型的33个行业,并以低于省局税负的行业、高危行业(涉农、涉废、福利企业)、重点税源行业为重点,确定了重点建设的14个典型行业为解剖对象,按照管户集中度和管理水平的不同,逐一分解到相关分局,着手搭建行业模型。

二是典型调查,精心采集数据。从典型行业中选择财务核算较为健全的企业,通过深入企业车间跟班作业,结合明察暗访及与企业相关人员约谈的方式,从所评估行业的行业特点、基本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特点等方面着手调查,对影响企业产品、产量的工艺流程、成本结构、下脚废料率、能耗率、主要材料投入产出比、单位产品工资等相关指标,进行全面采集和梳理,并加以综合分析、测算,提炼出全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管理的薄弱环节、监控关系点提示等内容,重新修正各行业基本税负指标等相关预警值,找出税务部门容易掌握并能据以加强企业税源监控的关键环节和要素,从而归纳出各行业的主要评估方法,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业税负评估思路。

三是付诸实践,反复论证使用。经过认真准备,该局初步建立起了33个行业的税源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该局抽调税政科及部分业务骨干组成综合审议小组,对指标数据采集的过程、方法及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并选择相关分局进行试点运用,通过实践检验不断进行丰富完善。到目前为止,该局33个行业税负管理模型已经在各分局全面推行使用,为一线税收管理员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了简单便捷的参考样本,为加强税源长效管理和后续管理指明了工作方向。

篇2:税收精细化管理

一、坚持以收入为中心不动摇

目前,国税工作仍面临着税源随机因素多、计划任务重、收入压力大的困难。面对喜忧参半的收入形势,在工作中要始终突出组织收入这一中心,坚持全年收入目标不动摇,用切实的工作措施确保收入目标的全面完成。一要突出重点。始终将收入工作作为税收工作的要点。要定期进行税收分析,深入分析动态,认真研究问题,及时明确方向,强化征收措施,形成对组织收入工作的集合力。二要明确责任。要从上到下,层层签订收入工作目标责任状。由此形成一把手主抓收入目标的收入工作责任制,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狠抓收入目标不放松的积极性和紧迫感。三要强化目标,坚定信心。要根据税源情况及时进行科学细致的分解,做到税收目标与税源状况基本吻合,做到应收尽收。四要加强监控,及时掌握税源异动,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

二、坚持税源管理不动摇

重点税源是税收的支柱。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是完成税收收入的重要保证。要狠抓对重点税源的即时监控管理。通过重点税源信息监控系统,密切关注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流向和税收入库状况,实现对重点税源户从纳税申报到入库的全程监督。要通过深入调查,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物流、资金流信息,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和纳税能力,全面预测税收收入变动趋势,有针对性地制订组织收入的可行方案,牢牢把握税收收入的大头,确保收入及时入库和稳定增长。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

过硬的国税队伍,是创造过硬的国税工作业绩的重要保证。要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打造一支技术先进、业务精湛、作风务实、勇于创新的税务干部团队,使队伍素质与事业发展相适应,这是科学发展观在队伍管理上的体现。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立足于创建学习型队伍,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政治、业务素质,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更新知识,不断“充电”;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税务执行力,深化行风建设和“两权”监督,努力建设一支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团结奋进的税务干部队伍

四、坚持以管促收不动摇

积极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日常监控,强化工作组织,加大考核力度,保证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均衡入库。一要全面强化日常管理。在完善日常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税收政策的基础上,认真落实税收征管质量综合目标考核,量化工作,细化目标;二是要深入开展纳税评估。突出抓好煤炭企业、税负异常户的纳税评估,开展对加油站、农产品收购企业、废旧物资企业的专项评估,提高纳税申报真实性、时效性。

五、坚持依法治税不动摇

在组织收入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一要严格依法征税。要牢牢抓住日常管理、申报、缴库等环节,依法征管不放松,要做到实事求是,依法征收,坚决不收过头税。二要强化执法监督。通过全面加强税收法制宣传教育,深入贯彻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加强日常税收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税务行政执法行为。

六、坚持优质服务不动摇

良好的税收环境,是实现收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要积极更新办税服务理念,采取多项措施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环境。一要完善服务举措。深入推行“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税,提高办税效率,方便和促进纳税人及时申报纳税。二要落实优惠政策。在加强税收日常征收的基础上,把执行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加强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办理好各项减免税,落实好农产品销售、下岗再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三要促进诚信纳税。通过深入开展税法宣传活动,评选诚信纳税人,评定纳税信誉等级,实行分类税收监控管理,促进广大纳税人合法经营、诚信纳税。四要争取各方支持。加强与工商、地税、银行法等相关工作部门协调配合。

篇3:税收精细化管理

(一)税收管理法制化现状

构建和谐税收关系必须依托税收法律,依法治税是和谐税收的基本保障。通过税务机关严格执法,依法征税,纳税人和全社会协税护税,为税收制度的运行提供良好法制环境和法制保障。但因税务机关相关人员素质问题,使得个别税务人员施私恩,谋私利,搞特殊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泛滥,影响税收管理的有序进行。

(二)税收管理人性化现状

执法人性化,加强征纳信赖合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大力倡导与人为善的社会氛围。使和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税务干部的核心价值观。当今,在税收管理过程中,个别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不强,衙门思想根深蒂固,体现在工作中就是生、冷、硬,使征纳双方关系紧张,影响了工作效率,有些税务干部不尊重纳税人,有权利越位的现象,不能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税收管理精细化现状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细”。在税收征集环节中,税务机关强调了精细化管理等方法,但却不能使得精细化工作下足,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依据前期的经验表明,在税收工作环节中,必须把精细化、标准化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避免因小失大的局面的出现,强调工作的成效,而不是速度,使得税收工作在精细化、人性化及制度化的精髓指导下,不断升级完善。

二、税收法制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构建

(一)税收法制化构建

依法治税是税法制度下的中心环节,其核心是通过相关法律条文规范税法执法行为,保障税民的合法权利,确保税收全过程都纳人法律规定的环节之内,使税收活动的参与主体都能够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行使其相关权力、履行其相关义务。目的是确保公民在税收法制化前人人平等,维护国家的财政收入及公民的合法权益。

1. 更新税收工作观念。

对税务官员及各级政府人员进行税务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提高其依法治税、强化税收管理的意识。

2. 加大税法宣传力度。

(1) 加强税法知识普及教育,使纳税人知法、懂法、自觉遵纪守法,提高全民依法纳税意识。 (2) 认真学习税收法律、法规,强化税务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等手段,使税务人员加深对税收基本法规的理解。

3. 加大执法力度。

(1) 强化税务处罚,增强执法力度。 (2) 建立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从税务机关执法特点看,过错追究应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岗位责任制追究,包括对违反劳动纪律、工作纪律的责任追究;二是税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三是税务违法违纪的追究。

(二)税收精细化构建

1. 岗位体系精细化。

要以工作流程为基础,按“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相当”的原则,确定每一岗位能级要求、岗位职责、质量目标、业务流程、操作规范、工作内容、质量控制要点、表证单书、支撑文件、责任追究办法,建立覆盖全系统每一岗位人员的操作规范和质量管理体系。

2. 工作标准精细化。

分岗位设立考核指标,并力求将原来的概念性评价指标改为显性的数量考核指标。如对企业税收管理员,设置税务管理、税源监控、征管监控、违章处理等考核标准;对个体税收管理员,设置纳税申报率、入库率、税收评议、税收管理、资料归档、建账建证和政策辅导等考核标准,实现税收征管和税收服务标准的精细化。

3. 工作程序精细化。

对税收征管的每一环节、每项具体工作都制订详细周密的工作流程。优化征管程序,细化每个管理事项在各征管环节和岗位的分布,细化各征管事项的具体工作要求,细化各征管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制约的具体内容、方式和要求。

4. 制度管理精细化。

将工作考核的重心放在管理制度的落实上。要通过开展执法监察与目标考核,检查每一部门、每一岗位、每一人员是否按作业内容、作业标准、作业时限履行本职,有无不作为、执法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的行为,保证制度有效落实。

(三)税收人性化构建

利用税收网络化,确保税收网上受理、勘察、审批、登记、发证、纳税等一体化,节约企业及税务机关的实效性,同时因未能及时办理相关税务事宜的,税务机关应把握好“亲情化”服务理念,切实体现税务机关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三、总结

面对当前工作面临的问题,税务部门必须转变管理理念,结合税收部门自身发展,构建现代税收管理体系,通过提升税收法制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指导,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加大对人才培养和管理等来确保税收管理顺利展开,推动税收管理顺利发展。同时本文通过如何提升税收法制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以期望对税收管理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有所帮助,对国家税收管理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于得智.关于加强税收行政执法监督的思考[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2]汤贡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税收法制建设[C].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3.

[3]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4]周敏, 彭骥鸣.税收行政管理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5]菲利普.科特勒, 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 (第12版)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篇4:浅析税收的精细化管理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个要求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税收征管作为一项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的管理活动,要提高其质量和效率,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必然要实行精细化管理进程。

一、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税收征管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税收征管与现代税收征管的分界,是税收征管改革道路上的里程碑,实行精细化管理,意义深远。

1.现代公共管理的大势所趋。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掀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采用工商管理的理论、方法,来提高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当前,我国政府正积极引入精细化管理思想,并在各级政府和公共管理领域得到积极应用,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模式已走到历史尽头。税务部门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提供的产品是政府公共产品的一部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税务部门乃至整个政府的形象。税收管理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但绝对不能脱离公共管理的一般性特征。精细化管理在税收管理领域的不断强化,也就成了在此管理模式变革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2.解决当前税收管理问题的现实需要。长期以来,粗放的税收管理方式,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征管改革不到位带来的“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突出表现在:业务流程不顺、岗位责任不明,征、管、查衔接不紧,信息集中程度不高,横向信息交流不畅,信息利用不足,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税源监控不够有力,人的能力和工作绩效考核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方式,深化税收管理改革,找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到税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防止“大而化之”,做到“精于细微”,既重视“面”,又重视“点”,确保“点”、“面”结合。

3.做好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必然选择。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全面落实、世界经济—体化迅猛发展等,都对税收工作特别是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税收征管工作在理念、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都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强化税源监控,确保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金保障;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全面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实现税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目标明确。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方式,突出特征就是目标十分明确,即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降低管理风险和成本。(1)提高管理质量。(2)提高管理效率。(3)降低管理风险。(4)降低管理成本。

2.組织保障。目标明确后,必须按照管理流程,根据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予以保障。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规范机构设置。(2)健全岗责体系。(3)优化工作流程。

3.制度细化。应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细化的制度和办法,全方位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使所有税种的征收管理和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堵塞管理漏洞。对外要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基础工作人手,建立科学合理、重点突出、规范有效的日常监控机制·对内要在税额核定、资格认定等重点工作中建立合理分工、相互监督的分权制约机制。主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4.执行到位。管理制度制定后,需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决策之后不执行等于零,布置之后不执行等于零。执行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税收管理精细化要围绕征收、管理、稽查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三、税收精细化管理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精细化与科学化的关系。科学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应当遵循的本质要求,精细化管理是由科学管理方法集成的管理方式;科学化是实质,精细化是形式。科学化管理,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的税收管理办法要符合征管工作内在规律,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完高管理实效;精细化管理,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完善税收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导、督办,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形成制度制定、执行、反馈的良性循环。

2.精细化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全体税务人员的主动参与,需要激发广大税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始终体现人性化。归纳起来:一是依靠人。只有将人的内在潜能充分挖掘出来,精细化管理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二是关心人。要珍惜人力资源,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让广大税务人员从繁琐的、无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尊重人。精细化管理要摒弃“人盯人”的管理方式,充分信任广大税务人员,使税务人员在规范的制度和科学的标准引导下,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四是激励人。通过完善竞争制、交流制,推行任期制、限龄制、转任制、能级制、离岗制,力求在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篇5:税收精细化管理

税收征管作为一项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的管理活动,要提高其质量和效率,必然要实行精细化管理。笔者认为,税收工作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

建立新型税收管理员制度就是要将管事和管户有机结合,突出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科学设置税源管理机构和岗位,选拔骨干力量合理配置税收管理员,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约机制,税收管理员由管理科或税务所按管理要求按月提出下户计划,实行双人或多人下户制度,并接受行政执法和行政监察的监督。

二、全面开展纳税评估

建立专门的纳税评估办法和操作规程,综合运用宏观税收分析、税前调查、两税普查、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等信息资料,增强评估的针对性;通过建立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数学模型,运用科技手段,增强评估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实际工作中税收管理员、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要通过适当方式实现有机结合,结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三个岗位成员分成三组,分别实施不同的管理职责;一种是将三项工作职责同时交给某一组人员共同完成。这两种形式各有利弊,在税源较多的地区采取前一种方式比较适宜,税源相对单一的地区采用后一种方式更便捷。

三、加强评估、检查和稽查的工作协调

按照总局有关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的职责划分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稽查部门的工作职责应明确为以下内容:所有纳税人偷逃骗抗税案件查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扣税凭证的协查、牵头实施专项检查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日常检查工作职责应明确为:漏征漏管户的清理检查;纳税人取得、印制、使用、保管发票中违章行为的检查;纳税人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情况的检查;纳税评估并经约谈仍无法消除的疑点的调查落实(包括检查账簿、查看实物、盘点库存等);关、停、并、转、歇业、注销税务登记等情况的检查清算;非正常户的清理调查等。在明确日常检查与稽查的前提下,要保证征管查部门之间协调一致。建立规范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规定经过纳税评估后出现什么情形,应向日常检查岗移送情况和资料,日常检查岗根据移送的情况,结合纳税人信用等级制度规定的检查次数,经管理科或税务所集体研究后确定实施日常检查。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在什么情形下必须移送稽查部门,稽查部门经集体研究确定哪些应立案查处;稽查部门认为不需立案查处的要与征管部门协商,有意见分歧的由有关领导协调、决定。稽查部门应当在完成稽查工作后将稽查结果反馈给征管部门。征管部门必须按规定向稽查部门通报稽查案件的税款和罚款入库情况、纳税人的调账情况、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情况以及有利于稽查案件执行的纳税人的资金、货物、不动产等情况;稽查部门要通报随机选案情况、专项检查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情况、案件的查处情况、案件查处过程中发现的征管薄弱环节等。必须建立科学的选案和移送机制。

四、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加快推行多元申报的步伐,提高电子申报、电话申报、划卡缴税等方便快捷申报纳税方式的比重,简化征管手续,减少审批环节,简并申报资料,完善“一站式”服务,制定并公布服务标准,改进服务机制,建立起征纳双方互信机制,努力降低税收征纳成本。建立规范的税法公告制度,及时将各项政策法规贯彻落实到纳税人;建立统一的税收征管办法发布实施制度,凡要求广大纳税人执行的征管规定,必须经征管、法规等部门统一审核后发布实施,防止出现违背征管法及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擅自增加检查或审批环节。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究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建立技术保障体系和有利于技术人员发展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数据集中,大力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共享和运用水平。同时,还必须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各项信息化管理制度。

六、强化数据管理

要加强数据采集、审核、录入、应用的全过程管理,坚持过程控制。其次,要严格按照数据处理流程和管理职责进行数据维护管理,坚决杜绝擅自修改、删除数据的行为。第三,要建立初始数据录入责任考核和数据质量考核制度。第四,要建立省、市、县三级数据监控制度。第五,要挑选高素质的人才从事数据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基础上加强经济税源分析。

七、加强内部考核与监督

篇6:税收精细化管理

一项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的管理活动,要提高其质量和效率,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

管理”的问题,必然要实行精细化管理。

一、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环节。税收的精细化管理是指运用精细化的理念和方法,实现提

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管理。

前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说,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

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

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从中,可以导引出税收精细化管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精细化管理是目标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突出特征是“精确、细致、深入”,目的是“不断

提高管理效能”,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税收管理始终是按照“目标→过程→达到目标

→新的目标”这样的循环方式前进的,其基本目标就是实现“两高两低”,即:提高管理质量

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风险。与粗放式管理相比,精细化管理在管理水平上有了大的飞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目标管理。

(二)精细化管理是专业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典型的流程导向的专业化管理。目前,税收管理的精细化要按照专业化管理的内在要求,由流程导向代替职能导向,“明确职责分

工,优化业务流程”,在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办税程序的基础上,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三)精细化管理是强调重点的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

性地采取措施”。因而,精细化管理仍然强调重点管理,不是只抓细节,不抓重点,主次不

分,而是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对重点工作微观层次的监管,确保重点工作的落实。

(四)精细化管理是系统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加强协调配合”,注重的是精细化管理的系统

性。只有管理部门协调,管理环节顺畅,整个管理系统才能发挥出更大的管理效能。因此,税收精细化管理不是依靠个别数据对整个工作进行机械地、割裂式地控制,而是在科学量化的基础上,对税收工作实行灵活性与原则性兼顾的系统性管理。

(五)精细化管理是责任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完善岗责体系”,强调的是单位和个人基

于责任对自己的“产出”负责。其重要特点就是在过程控制中,辅之以系统化的绩效评估指标,以便对管理目标进行考核。精细化管理不是对传统税收管理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税

收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绩效指标的量化,将常规管理引向深人。

综上所述,税收精细化管理就是为实现税收管理目标,借鉴精细管理思想,依托信息技术手

段,运用科学的方法,再造管理流程,实现专业化分工,强化过程控制,对税收征管活动全

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方式。

二、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税收征管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税收征管与现代税收征管的分界,是税

收征管改革道路上的里程碑。实行精细化管理,意义深远。

(一)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大势所趋。从管理科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之

间不仅原理相通,而且在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目标上基本一致。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

掀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采用工商管理的理论、方法,来提高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质量和效率。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和公共管理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政府正积极引入精细化管理思想,并在各级政府和公共管理领域得到积极应用,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模式已走到历史尽头。税务部门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提供的产品是政府公共产品的一部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税务部门乃至整个政府的形象。税收管理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但绝对不能脱离公共管理的一般性特征。精细化管理被引入税收管理领域,也就成了在此管理模式变革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资源配臵手段的经济模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必然要对投入产出的成果进行核算,借以比较分析投入产出的效果,并为新的投资决策服务。同样,在资源有限条件下,税务机关如何整合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税收管理目标,管理起着决定作用。与其它管理方式比较,精细化管理更能全面、高效地实现管理目标。首先,精细化管理直接围绕目标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臵,缩短了目标与组织资源的距离,具备把目标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其次,精细化管理引入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保证管理质量有较高的信度,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资源浪费,极大地提高了投入与产出的比率。税收管理涵盖税收工作的全部,税务机关选择精细化管理模式后,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资源都可以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行统一配臵,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三)是解决当前税收管理问题的现实需要。长期以来,粗放的税收管理方式,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征管改革不到位带来的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业务流程不顺、岗位责任不明,征、管、查衔接不紧,信息集中度不高,横向信息交流不畅,信息利用不足,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税源监控不够有力,基层税务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还未得到根本的转变,人的能力和工作绩效考核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存在上述问题,既有制度制定方面的原因,也有执行方面的原因;既有税制设计方面的原因,也有流程设计方面的原因。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方式,深化税收管理改革,找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到税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防止“大而化之”,做到“精于细微”,既重视“面”,又重视“点”,“点”、“面”结合。

(四)是做好新时期税收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全面落实,“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稳步推进,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实施,世界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这些都对税收工作特别是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税收征管工作在税收管理的理念、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都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强化税源监控,确保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金保障;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将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落到实处;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全面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实现税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税收精细化管理要以目标为指导,以制度为基础,以执行为重点,以考核为手段,抓住重点环节,抓好重点工作,全面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水平。

(一)目标明确。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方式,突出特征就是目标十分明确。税收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两高两低”。一是提高管理质量。通过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综合执法水平,确保各项税收政策贯彻落实到位;结合技术变革,不断改进征管手段,切实提高管理质量。二是提高管理效率。依据税收法律法规,通过各方面管理和服务工作,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三是降

低管理风险。严格执法程序,注重工作细节,严密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制约,最大程度降低管理的各种风险。四是降低管理成本。既要降低税务机关征税成本,又要降低纳税人纳税成本。实施税收精细化管理,必须围绕上述基本目标,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更为具体、可以量化、能够比较的长期、中期、近期执行目标,使从事各项税收管理工作的每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不断以目标来进行自我衡量,自我纠正偏差,达到个人目标,从而实现整体目标。

(二)组织保障。一要规范机构设臵。本着依法、求实、精简、效能的原则,按照“有利于强化管理、有利于优化服务、有利于降低成本”的要求,简化和规范内外部机构设臵,规范机构职能,减少管理中间层次,加大管理力度,增强税务机关的应变能力,横向上有利于规范业务流程和保持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纵向上便于上下级国税机关职能部门信息沟通和工作联系,使税务机关对外反应时间最短,对纳税人的反应效果最大,从组织机构、征管体制上保证精细化管理的深入推进。二要健全岗责体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合理界定征、管、查职能,做到职能不交叉、不重复;按照单位、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结合各个岗位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制定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做到职责清晰、责权分明、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操作性强的岗责体系。三要优化工作流程。根据税收业务和信息化的内在规律,按照办税申请“一站式”、信息采集“一次式”、办税服务“一窗式”、税务管理“一级式”、档案管理“一户式”、业务运行“一网式”的总体思路,科学设计流程,把纵向的层级审批控制转变为横向的流程控制,使流程简捷、顺畅、高效,并以流程为导向,对整个税收业务进行系统梳理整合、简化优化,寻求最短路径、最少环节、最简程序、最优方案,形成环环相扣的流水线式作业,做到事前能预警、事中能控制、事后能监督。四要合理调配人员。设立合理的业务技术划分标准,将税务人员分为政工类、征收类、管理类、稽查类、法制类、信息类、后勤类、计统类、财务类、文秘类等,以满足专业化分工的需求,做到人员安排妥当,组织保障有力。

(三)制度细化。税收管理主要涵盖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环节,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是税收精细化管理工作科学、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应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细化的制度和办法,全方位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使所有税种的征收管理和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外要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源监控、个体税收管理、纳税评估、纳税服务等基础工作入手,建立科学合理、重点突出、规范有效的日常监控机制;对内要在税额核定、资格认定、税收减免、税务稽查等重点工作中建立合理分工、相互监督的分权制约机制。主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是实体与程序结合。既要贯彻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各项管理的实体性法律、法规,又要贯彻税收征管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程序性法律,规范征纳行为,完善执法手段,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各项配套管理制度的建立,既要注重实体也要注重程序,避免实体、程序违法或实体与程序脱节。

二是综合征管与专业征管结合。长期以来,由于综合征管与专业征管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协调不够,造成一些制度、办法互相矛盾,影响了执行效果。必须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综合征管相对于分税种的专业管理而言,是对税收征管工作进行全面、总体和综合的管理。专业管理就是抓税种管理,必须符合税收征管的一般规律和总体要求,遵循统一的征管程序和征管制度,各项管理措施必须与统一的征管制度相协调、相融合。综合征管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都应从全局出发,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三是业务应用与技术支持结合。细化的制度和办法涉及大量的技术应用问题,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信息化手段要为业务运行提供切实保障,业务应用和技术保障既要分工,又要

合作。应建立需求提交机制和系统维护机制,切实抓好需求维护和数据维护工作。业务部门制定制度需要技术支持的,应事前告知技术保障部门,在取得技术支持后方可发布实施。对应用系统运行中发现的问题,业务部门应向技术保障部门提交业务需求,由技术保障部门统一进行维护。

(四)执行到位。决策之后不执行等于零,布臵之后不执行等于零。执行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税收管理精细化要围绕征收、管理、稽查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1.规范征收。一要完善窗口功能。将办税服务厅窗口整合为“申报纳税”、“发票管理”、“综合服务”三类。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项,统一归并到办税服务厅受理,由办税服务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根据税务管理“一级式”要求,规范行政许可,避免纳税人多级多头办税。依托信息技术,推进“一窗式”管理和涉税服务的优化,充分发挥办税服务厅在办税服务中的窗口作用。二要严格申报审核。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加强金税工程报税、认证数据与纳税人报送的增值税申报表进、销项税额的比对,“四小票”和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比对,纳税人使用发票金额与申报金额或核定定额的比对。充分利用金税工程和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完善审核、审批制度,加强出口退税审核。通过对申报资料完整性、数据逻辑性的审核,严密监控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三要严格欠税管理。依法做好减免税和延期申报、缓缴税款审批管理工作,加大催报催缴的力度,提高税款的征期入库率。加强与银行、国库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及时掌握纳税人欠税情况,通过定期公告、严格加收滞纳金等措施,加大清缴欠税力度,控制新欠,减少陈欠。四要加强税收分析。认真研究税收收入与GDP、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各个税种与其相对应经济指标的相互关系,加强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分析,通过比较分析主要税种、行业和不同地区的税收负担水平及对重点税源企业的微观分析,预测税源变化趋势,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2.严格管理。以构建新型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为契机,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工作内容、标准、时限、责任和行为规范,将管事和管户有机结合,突出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实现税收业务的“一网式”运行,并按照“一户式”要求收集和整理纳税资料,充分掌握纳税人与税收相关的动态信息,管理税源,监控税基。一是加强户籍管理。实行全面登记制度,强化税务登记管理,准确掌握纳税人税务登记事项,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加强对停歇业户、非正常户、注销户的管理,健全户籍管理档案,做到纳税户籍明了,税源分布清楚,源头控管有力。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定期交换信息,建立定期巡查制度,摸清税源底数,解决漏征漏管问题。二是实行分类管理。在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律和涉税信息变动规律的基础上,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采取不同管理方法。对重点税源企业,要以掌握其基本情况,分析其物流、资金流等为主要内容,及时预测其税源变化趋势,综合评价其纳税情况,实施重点监控;对小规模纳税人要依法规范征管程序,加大监管力度;对个体纳税户要按照“管住户籍、电脑定税、申报纳税、盯住大户”的要求实施管理。三是规范信息采集。按照有效管理的原则,统一采集内容、采集方式和采集标准。对法定必须实地调查的涉税申请、预计将要发生的涉税申请和各部门在同一时段找同一纳税人采集信息的,应适当合并,设计综合信息采集调查表,集中下户,进行“一次式”采集,避免多头下户,重复采集;对法定需要纳税人定期报送的信息,采用电子化处理,实行“一盘式”报送。取消非法定的事前调查环节,强化事后监督和检查。四是开展纳税评估。采取专业化与信息化结合、人机结合的方法,以纳税人信息资料“一户式”储存和信息的集约化管理为突破口,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规范统一的纳税评估工作规程和分税种、分行业、分纳税人注册类型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数学模型,选准评估对象,采取“个案评估”、“行业评估”、“专项评估”等方式开展纳税评估,以增强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找准管理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管理基础工作。

3.强化稽查。一是明确稽查职责。稽查局主要负责查处偷逃骗抗税案件、虚开发票案件和牵

头实施税收专项检查。不涉及立案的日常检查、发票协查由管理部门负责,确有偷逃骗税或虚开发票等嫌疑的,移送稽查局查处。二是规范稽查程序。完善选案制,主要从举报案件、日常管理过程中移送的案件、上级交办和外单位转办的案件中确定稽查案源。建立立案制,稽查部门查处所有案件,原则上都要先立案、后检查,有问题的,要依法处理;查实没有违法问题的,才可按规定的程序销案。实行全审制,已经检查的案件,要全部经过审理部门审理才能结案,重大案件必须移交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改进复查制,实事求是确定复查面,按照随机抽查的原则,选择复查对象。同时,建立首查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增强稽查人员的责任意识。三是明确打击重点。重点查处各类涉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和利用做假账、多套账或账外经营手段偷逃税款的案件,充分发挥稽查的打击职能。认真开展案例分析,发挥稽查对税款征收和税源管理的监督与促进作用。四是改进稽查方式。在确保金税工程协查系统和综合征管软件稽查模块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稽查业务相关软件。积极拓展金税工程协查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发票协查的信息联动优势,为稽查办案服务。提高检查手段的技术含量,拓宽稽查信息渠道,推广税务稽查查账软件。加强稽查人员财务电算化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培训,实现检查手段由凭经验查账向依托信息化支撑的转变。推行调账检查,统一专项检查,实行各方参与、一次进户、票税统查。

(五)考核量化。一是量化考核指标。按照目标管理要求,制定考核指标,逐项加以量化。“执法规范”可量化为税务登记率、处罚率、滞纳金加收率、许可审批错误率、复议撤销或变更率、行政诉讼败诉率等指标。“征收率高”可量化为税收增长率、GDP税收贡献率、税收与GDP增长弹性系数、入库率(或欠税率)、税收优惠到位率、税收流失率等指标。“成本降低”可量化为征收成本率、纳税成本降低率、直接征管成本降低率等指标。“社会满意”可量化为纳税人满意率、行风政风评议排名、投诉率、纳税成本率、网上申报普及率等指标。二是改进考核方式。按照“简化、量化、细化、硬化”的要求,改进考核方式,注重征管过程的考评,并通过信息手段,对业务运行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和自动考核。各项指标凡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考核的,一律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考核结果,以利于分析和应用,确保考核口径的统一,排除考核数据等指标的人为因素。三是实行绩效挂钩。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将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能级评定、公务员考核、评先评优挂钩,做到奖惩分明。在完善内部考核与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制定税务人员能级管理办法,推行能级管理,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标准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税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税收管理精细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将职级待遇与能级待遇分开,规范收人分配。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

四、税收精细化管理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精细化与科学化的关系。科学化是精细化的前提,精细化是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两者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科学化管理属于方法论层面,精细化管理则属于应用层面;科学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应当遵循的本质要求,精细化管理是由科学管理方法集成的管理方式;科学化是实质,精细化是形式。科学化管理,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的税收管理办法要符合征管工作内在规律,并将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完善征管手段,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管理实效;精细化管理,要求制度制定者要深入调查研究,完善税收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导、督办,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形成制度制定、执行、反馈的良性循环。在实际工作中,要防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二)精细化与以人为本的关系。精细化与以人为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精细化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能促进精细化的不断深入。精细化与以人为本能否有机结合,事关人心向背。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全体税务人员的主动参与,需要激发广大税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始终体现人性化。要十分注重“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坚

持分工产生效率的理念。专业化分工所激发的人的活力是精细化管理中内臵的“引擎”,只有将人的内在潜能充分挖掘出来,精细化管理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要珍惜人力资源,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让广大税务人员从繁琐的、无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税收精细化管理】相关文章:

精细化管理05-24

精细化管理中护理管理05-08

班级精细化管理05-22

服务精细化管理05-23

保险精细化管理05-26

班组精细化管理04-11

施工精细化管理04-16

如何精细化管理04-20

集团精细化管理04-28

精细化管理稿件05-05

上一篇:借条的还款期限风险问题下一篇:三种常用的价格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