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专业教学改革

2024-05-01

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精选6篇)

篇1:焊接专业教学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

作者:张永生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8期

焊接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应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结合高职焊接专业特点,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笔者所在学校制定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一、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焊接专业的特点,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但人才的培养过程不同于职业培训,而是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过程,如何把必需的理论知识快速有效地融入实践中去,是教学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改革

(1)“现场”教学模式。“现场”教学,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打破了原来实验室和教室场地分开教学的模式,发挥焊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教学基地的仪器设备进行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减少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但能学到必需的专业知识,还能深刻理解每个项目中对应产品的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2)“情景”教学模式。“情景”教学,即为实践演示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模式,大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原则,加强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教学,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和现场进行教学。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场生产相结合,使学生达到技能和知识的应用。

2.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焊接专业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重组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高职焊接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把必须讲授的理论知识完全融合到实训过程中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焊接专业培养直接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焊接工艺的制定、焊机的维护与维修和焊接质量的评定等技术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该将专业教学内容分成四个模块来进行:

(1)《焊接方法与设备》和焊机维护实训相结合。指导教师结合生产实际,以“现场”教学模式,讲解焊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和主要功能。学生熟悉各个部件后,按照原理图进行组装和调试,并对焊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最后达到焊机质量所要求的检测标准。

(2)《焊接工艺学》与《焊接技能训练》相结合。学生在练习各种焊接方法的操作技能时,熟悉各种材料的焊接性能,并制定相应的焊接工艺,通过对焊接质量的分析检验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并提出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3)《焊接质量检测技术》与焊接质量无损检测实训相结合。学生在练习焊接技能操作的同时,很关心自己焊接技能的提高程度。对焊接质量的检测,是检验焊接水平的最好方法。(4)《焊接结构生产》与工厂实习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焊接结构件的装配、焊接制造及质量检验等工艺的同时,感受企业生产氛围,并尽可能地参与焊接结构产品制造厂家各车间的生产,同时,充分体验工厂中分工细致、合作紧密、抓安全、抢时间、争效益、保质量的生产氛围。

二、教学改革成果

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使专业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加合理可行。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与实际产品的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专业内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拓宽了专业口径,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

通过焊接专业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现场教学与情景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项目”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符合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特点。学院的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两个方面入手。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可持续学习的基础,明显改善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作者单位:承德技师学院)

篇2:焊接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电子工业的高集成化发展,微电子焊接技术在电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国际社会对微电子焊接技术需求的提高,中国的相关科研院所也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设立了相关的专业并培养学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目前中国最早培养微电子焊接技术的学校,培养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时也设立了电子封装本科专业。从事该方向研究的还有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尽管各个单位均有培养微电子焊接技术的人才,但是大部分都局限于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对微电子焊接技术中个别现象的研究。对本科生的培养相对较少,实际动手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相对较少。这就造成学生对创新能力、工程思维能力培养也相当不足。

在电子工业中,的发展,分析微电子焊接专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探讨相关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对微电子焊接业的兴趣.使学生在微电子焊接技术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1专业学习与工厂实际相联系

目前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多局限在书本上,使学生对一些技术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表象,而未能通过直观、立体的实际认识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故而,对于微电子焊接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和相关的工厂取得联系,深入基层,了解微电子焊接技术的实际应用,从实践人手,针对I;厂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探讨。这样更有益于学生掌握微电子焊接专业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感官上有一个直接的认识。

内高校培养的本科生(工科)在实践上其实都相对薄弱,学生能实际接触实际应用的情况很少目前中国高校的本科生,以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在读大学期间能够实习的机会一般有两次,一次是金工实习,去熟悉车床、铣床等,…般是一周时间;另外一次机会就是毕业实习,就是到实际的工厂进行学习,与其说实习,到不如说是参观,学生以班为单位对「.厂进行参观,走马观花的看遍,学生并未真正动手与实际的设备和产品接触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学生毕业到社会中去,企业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的原因。

微电子焊接技术是工厂中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必须使学生在工厂的实际环境中进行实践,I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进而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理论的研究,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工需要的人才,才能为中_的电子丨: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专业学习与计算机模拟相联系

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培养学生对微电子焊接技术的兴趣,恰恰也成为我们教学中需要密切注意的事项,因为只有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喜爱匕微电子焊接技术,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算机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对讣算机的兴趣_喜爱似乎完全超出人们的想象,通过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分析微电子焊接技术,相信有很多同学很感兴趣,每做出一个例子,学生都会有一种明显的成就感为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的焊点裂纹延仲路径。诸多研究者采用计箅机模拟的方式分析I:枰问题,给实际应用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1:1英N赫尔大学有研究者针对激光钎焊QFP器件进行计算机模拟^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培养学生对微电T焊接技术的兴趣,结合具体的微电子焊接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更能激发学生对微电子焊接技术的热爱.为未来从事微电子技术的I:作打下夯实的雄础图丨裂纹延伸路径的有限元模拟就H前高校的专业课程而言,一般按照课本进行上课的情况,学生的出勤率很低,兴趣也很低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学生的出勤率很高,兴趣也很高涨。这也是目前国内高校的一种普遍现象要足“照本宣科”给学生带来的强行的灌人知识.很难让学生冇兴趣,而计算机砬用课程使学生能够卞发挥,从中找到成就感。故巾丨,采用计算机模拟来探讨微电子焊接技术,会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专业知识间时计算机模拟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训练,行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避免出现各种安全亊故的危险。

国外的高校,如美闺大部分的高校都有相关辅助的计算中心,并且很大-部分免费使用,也可以随时预约这无疑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计算机模拟人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国内尽管也有相关的计算中心,但是利用率较低,主要是中国尚校体制有密切的关系。

3专业学习与科研项目相联系

微电子焊接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也应该和教师和企业的科研项目相关联_通过参与研究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对行业前沿发展的敏锐观察力,能够从科研项目的研究中丫解行业的前沿问题,从中学习到课本和基础实践以外的尔西釘研究者提出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全校性的开放实验。

前中高校教师科研项冃能够参与的基本都是硕士和博士,以博士居多。很少有本科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n,对科研项目基本上只处于名词的认识,对行业的未来发展不具备前沿性的眼光。学校培养学牛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对行业发展的认识。其实,在中闺的高校也注重毕业生的自主创业,但是却忽视广对学生创业眼光和行业未来发展认识的培养,以至于多数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都不是工业中的先进技术,而是传统行业。

微电子焊接技术是目前工业中较新的一类技术,包含从材料、设备到工艺,从部件到产品的诸多内容.学生只有对行业有较前沿的认,才能为未来的创业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而科研项目则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使学生能更快的了解行业的发展科研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川到实践中,提高其自身的创造能力。学校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培养自己的平台,前各高校对这方面的资助相对较少,很难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因此,只有结合老师的科研项目以及大学生创新项目才能使学生的专业发展有着史好的现实意义。

4结论

篇3:高职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一、构建市场化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课程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 强调知识理论型、专家型专业教师, 重理论、轻实践, 重课堂、轻现场, 重知识的记忆、轻能力的掌握, 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 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了适应市场对焊接人才的需求, 必须对焊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 根据焊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对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笔者走访了多家装备制造类企业, 如郑州宇通重型机械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郑州卫华钢结构有限公司等, 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座谈, 熟悉企业中焊接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对应的职业岗位和能力要求等, 经过总结, 确立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岗位及能力要求。目前, 高职院校焊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焊接操作、焊接工艺工装设计、焊接设备使用与维护、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等。在全面分析焊接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 根据职业岗位对焊接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 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 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由企业技术人员与焊接专业教师共同制定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 开发了模块化课程体系, 如图1所示。

根据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的新特点, 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按工作过程、职业证书所要求的能力设置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要求焊接专业学生必须取得相应的中级焊工资格证书或特种作业操作证书。为此, 课程体系设置形成了焊接基本操作训练、焊接专业技能强化实训、焊接专业顶岗实习的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实践环节,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以有利于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满足上岗就业的基本要求。此外, 我们根据学科发展和市场变化设置了一些拓展课程, 主要有焊接生产自动化、特种焊接技术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修不同的课程, 丰富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为其今后发展做好铺垫。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进入21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 技术发展不断走向综合化与精确化, 使得岗位技术含量普遍上升。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和发展。因此, 高职教育要进行市场化的教育教学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构建教学内容, 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

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 管与管的垂直固定焊可以作为一个项目, 学生分组探讨研究焊接工艺, 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最后给出评价。整个过程学生都参与,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为了使项目教学法更具实效, 我们在校内外充分挖掘可供专业教学和技能练习的活动项目, 如学生宿舍的床或窗户、学校的管道、篮球架等结构的制造和维修, 都可以作为焊接专业学生的实训项目, 从分析原因、查找资料、相互探讨到最终找出解决方案、制定工艺、实施焊接、焊后检验等。具有实战效果的项目教学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充分地融入到实践中去, 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并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2. 角色扮演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的讲解为重点, 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和做笔记,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大大受挫。而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进行实际练习,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等。例如, 我们安排学生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 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焊接工艺员、划线工、下料工、焊工、质检员等, 角色分配好后, 学生开始查找资料, 制定工艺, 实际操作。由于工作是紧密联系的, 需要相互沟通、相互讨论, 才能共同制定工艺。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行为导向型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参与扮演角色, 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有助于培养探究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堂讨论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互相讨论。讨论时, 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 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 并做出评价和总结。例如, 对于平板对接焊出现的变形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分析原因, 并给出解决方案。整个讨论过程中, 学生能主动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并且能积极思考, 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4. 案例教学法

焊接专业实践性很强, 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 案例教学法取源于实际工程实践和研究, 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也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扩充和革新。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 在讲解低合金钢的焊接工艺时, 笔者列举了15Mn VR钢在水电站压力管道中的应用实例, 通过分析总结, 师生互动, 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积极有效地将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实习指导、教材建设等, 以加强教学工作的直观性和实践性, 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是目前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随着校园网络系统的逐步完善, 创建课程学习网站, 为师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 既可使学生的疑难问题得到适时解答, 又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便于因材施教, 体现个性化教育。

6. 开展焊接技能大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使理论学习切实转化为技术本领, 激发学生学习和提高焊接操作技能的热情, 我们和企业合作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焊接技能大赛, 项目设定、设备来源、竞赛规则、评分标准等大部分由企业提供。技能大赛可以使学生参与整个项目任务, 提高竞争意识, 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现在企业对焊接人才的素质要求, 找出自身差距, 明确学习目标。

焊工属于特殊工种, 容易引起火灾, 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工人经常面临着弧光伤害、烧伤、有害气体危害等危险。因此对焊接专业来说, 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固然重要, 但职业素养的培养更重要, 而这也是现在大部分企业所看重的。在教学时, 也要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生产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程实践的桥梁, 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提高生产实习的效率和效益, 是我们目前努力的方向。学校焊接专业已发展了多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如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郑州卫华钢结构有限公司等。我们积极引进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思想, 让教师和学生走出去, 到工厂企业学习、实践, 积极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面向企业申请科技项目, 以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形式完成, 加快推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又能提高企业的效益。在实习中要求学生参与焊接产品制造的整个过程, 了解各类工程焊接结构的实际问题, 学习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系统, 创造条件让学生到企业的营销部门熟悉经营管理和营销策划, 以使学生获得更实际、更全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同时, 将企业有经验的技师、技工请进来, 给学生讲技术、做示范、纠偏差, 使学校与企业保持“零距离”, 使“学生”与“工人”角色实现“无缝对接”。

焊接结构的生产比较复杂, 学生经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校内实训基本技能的掌握, 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但还不能和实际生产有效联系起来, 对企业焊接结构制造的认识相对薄弱, 更缺乏企业焊接生产的经验。因此, 学生在进行焊接结构制造时往往无从下手, 难以全面、综合地考虑问题, 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独立工作。基于这种情况, 我们对焊接专业教学进行了改革, 以“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为特点, 重新调整了教学计划, 在三年的教学中, 分阶段安排学生去企业进行参观实习、三个月的生产实习和半年顶岗实习。通过校内课程教学与校外实习的交替进行,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金莹, 董亚兰.关于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价值工程, 2011, (30) .

[2]刘松淼.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课程建设[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3]李松, 崔巍.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4) .

[4]尹立孟, 周进, 姚宗湘, 等.工程案例教学法在焊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4) .

[5]潘美珍.依托专题学习网站, 转变师生角色关系[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2) .

篇4:浅析焊接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焊接专业 工作过程 教学改革 国际焊接工程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高校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焊接专业仍存在教育培养模式系统性差,学生能动性、创新性及综合素质不强等问题,很难适应企业和社会对高素质焊接人才的要求。研究焊接专业教学改革,开展以工作过程导向为目标的焊接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模式,以企业和社会对焊接专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

一、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以情境教学为典型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以营造真实职业情境为代表的教学环境。传统教学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分离,学生往往不能获得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难以从本质上突出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需要进行根本性改革,焊接专业教学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应是始终坚持的理论主线。

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1. 课程设置改革。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学科为中心,自成一体,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导致学科之间的内容相互割裂,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对焊接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系统学习。为适应焊接专业人才的需求,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应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对课程进行开发,增设工业质量控制、焊接生产管理、焊接成本核算、工程经济分析等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课程。

2. 课程内容改革。讲授焊接专业课程的教师普遍感觉就是授课内容多,信息量大,课时少。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握好传授理论知识的度,删除和压缩陈旧的、与专业实践技能关系不大的理论内容和课程,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技能培养,授课中及时更新补充教材之外的焊接学科的新知识,引进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国内外动态,确保授课内容的先进性、应用性,让学生感到课程内容新颖,理解焊接专业的前沿知识。

3. 教材改革。目前焊接专业使用教材主要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虽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但无法满足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焊接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相比之下,教材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因此焊接专业教材建设刻不容缓,在把好质量关的前提下,教材编写过程中必须注意及时性、广泛性和注重性。只有教材和教学配合好,才会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焊接技术与工程领域人才的要求。

三、教学模式改革

1. 授课方式改革: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启发式教学方式改变。把工业工程生产中实际的、成功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并加以提炼,结合理论课教学的需要,把零乱的课程知识点穿成一条主线,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式教学。研究型学习已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国外焊接专业采用“本科生科研计划活动”培训计划,也就是本科生与硕士生、博士生一起进行较长时间的科研训练,结束时召开学术研讨会,可以效仿这种方式。

2. 师资改革:目前焊接专业师资方面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是青年教师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但工厂实践经验少,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内容过于深奥、空洞,学生难于理解;另一方是年长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前沿理论知识缺乏,教学过程中理论内容过时,学生掌握不了新知识。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实践生产经验培训,有计划分批次地将青年教师输送到企业锻炼或者把工厂有经验的工程师和技师请到学校辅导青年教师,同时将年长教师选送到相同专业、相同学科的上一级院校进修培训。真正做到焊接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理论优势,做到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3. 教学手段改革:引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情境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焊接专业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中涉及焊接设备和焊接操作流程,可以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来展示,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设备构造、性能以及焊接操作流程,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把空洞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同时,可利用网络扩展相关焊接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自身知识。

4. 实验课程改革:首先明确实验教学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验证,同时要培养学生能够在焊接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生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功能。在实验教学中多开设问题情景开展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

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是国际焊接学会针对焊接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与资格认证的体系,目的是通过学习国际通用的标准和规范促进国际间交流合作。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内容有很大一部分与专业课程设置相重叠,因此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可同步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引入,有利于学生与国际工程标准接轨,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焊接领域最新信息和国际通用标准和规程,掌握行业动态,强化专业知识,并能够持证上岗,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高校开展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实行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培训认证与大学教育相结合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

五、结束语

篇5: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论文

2。1“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气割应用

在气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行动者,而教师则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主持人,也可理解为导演、教练。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以“行动”作导向,通过“行动过程”而学习。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这六个完整的行动环节进行教学,通过手脑并用,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课件、图片、视频教学,计划每一个操作步骤,要让学生学会火焰的调节,熟练掌握对减压器拆装、通过动手点燃火焰,再调节不同性质的火焰让他们点燃和熄灭,让他们自己去判断是哪种火焰,教师在一旁进行提醒和示范,最后让学生展示割件切口,各小组割件垂直度、直线度、掛渣等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总结。

2。2任务驱动型形教学方法在V形坡口形立对接应用

根据V形立对接学习任务和质量要求,本任务可分为打底层、填充层、盖面层,要求是单面焊双面成形;为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策作准备。学生根据任务拟定学习计划。

2。3案例教学法在V形坡口仰对接应用

由江苏省第三届状元技能大赛焊工比赛引入,比赛项目中有一项为仰位板对接,板厚为12mm,焊接质量要求为单面焊双面成形,评分时,发现有3块试件背面成形较好,焊缝基本与母材背面齐平甚至凸起,焊缝成形外观评分数较高,经X射线拍片焊缝内部质量气孔较多,评片在Ⅲ级以下,分数均在10分以下。经了解三位师傅是同一个单位。2。3。1准备阶段(1)教师准备案例,拟定好思考题或讨论题,5~7人为一学习小组,每两小组为一学习大组。(2)学生搜集信息,了解仰焊的焊接工艺参数和常见焊接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等知识。2。3。2讨论阶段(1)教师介绍案例,布置讨论思考题。何为直流正接、直流反接?各有何特点?气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防止措施有哪些?仰焊焊接的难点是什么?(2)学生以组为单位学习相关知识,分析外、内部质量差的原因;分析仰焊正反接操作与工艺参数与焊接缺陷的关系,每组两两小组辩论式讨论:一小组为正方,观点为“仰焊应采用直流正接”,另一组为反方,观点为“仰焊应采用直流反接”辩论式讨论中,教师起点拨和指导作用;通过辩论式讨论,得出组内结论与体会。(3)总结评价阶段由各大组汇报讨论情况,派代表陈述意见,并展示归纳总结外观质量好、内部质量差的原因及防止措施;教师作案例讨论总结评价,表扬准备充分、指出讨论中的不足。引申出案例以便掌握相关的知识,确保下次做得更好;内部质量差的原因是:仰焊采用E5015焊条,采用直流正接,虽可增加工件侧的热量,背面成形好,内凹少甚至凸起,但直流正接易产生气孔等缺陷;仰焊允许一定的内凹,只是扣几分(内凹加背面成形总共7分),而内部质量则占50分,有气孔扣分更多。

2。4项目教学法在V形坡口平对接应用

该项目为“板板对接平位”,操作比较容易。为确保质量而制定计划,学生3~4人为一组,各组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详细观察学生活动,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按计划实施并完成;检查评估由小组检查自评,并派人汇报成果,各小组之间互评,教师对各组的情况进行点评,对评价优秀的小组,教师可适当奖励。通过归纳总结,该项目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1)打底层质量要求单面焊双面成形。对于初学者,会导致背面局部未焊透、焊瘤。分析原因,是没有理解单面焊双面成形的特点:一弧两用、穿孔成形。(2)焊接过程中,若熔渣超前、熔池与熔渣分不清,电弧在熔渣后方,说明焊条角度过小或焊接电流过小,很容易产生气孔、夹渣缺陷;若熔渣明显拖后、熔池裸露出来,说明焊条角度过大或焊接电流过大,会使焊缝成形粗糙。(3)填充层的最后一焊道要低于焊件表面1—2mm,否则会影响盖面层焊缝的成形余高。(4)反变形可凭经验确定:用直尺搁在焊件两侧,保证中间的空隙能通过一根焊条(包括药皮)即可。通过在课堂不断探索,能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气割应用、任务驱动型形教学方法在V形坡口形立对接应用、案例教学法在V形坡口仰对接应用、项目教学法在V形坡口平对接应用,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专项训练,使方法更灵活、有效,以达到易学、易掌握的目的,有效强化了焊接一体化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适应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1]邱葭菲。高等教育机械专业教学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05):83—129。

篇6:焊接专业教学改革

李士凯

焊接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先进制造技术,目前既懂理论同时又具有较高操作水平的复合型焊接人才极为缺乏。汽车工程系焊接专业是学院2004年开辟的一个专业,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焊接人才。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焊接专业从建立之初就致力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为本的特点,并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交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要求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一体。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减少教学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进行焊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首先,一体化教学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有机衔接,避免理论课与实习课脱节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是理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往往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而实行一体化教学则完全可以在这些问题上保持一致性,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往往出现理论课与实习课间隔时间过长或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的情况,这都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当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间隔时间过长时,在学生实习前还得再次讲解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造成课时的浪费。当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时,因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实习起来不仅很费劲,而且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实行一体化教学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由于一体化教学是在一体化的教学实习场地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使每一课题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产生熟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双师型”教师。教师应明确专业课题的要求、重点、难点、工艺及实习设备情况,根据技能特点,编写课题教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并在巡回指导时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了,教师的压力、工作量大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教师,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经过近几年的实训教学工作,结合当前焊接专业实际,就如何搞好焊接实训,提出以下几点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1.融合焊接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实现一体化教学,最大程度的进行仿真教学,理论教室和实训中心应构成一体。

2.完善教学培训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应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课题,每个课题都具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另一方面应编写焊接一体化教材。按照教学大纲及技能鉴定标准,参照有关资料,对各门专业课进行有机整合,编写一体化教材。

3.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培训机构进行专题培训,并进行校外实习考察,积极开展焊接技术经验交流活动,以提高教师水平。

4.增大培训力度,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必须要保证实训量。然而焊材消耗极大,应在保证实训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浪费,并在提高实习效率上下功夫。

5.进行焊接专业的文化建设。如举办微型焊接阅览室,使学生通过看杂志

了解焊接前沿动态,发展趋势;经常召开技能操作讨论会,使学生能进行经验交流;宣传焊接专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张贴壁画,宣传焊接劳动模范事迹,增强学生的荣誉感等。

6.与校外企业联系,多给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通过校外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进行焊接一体化教学要把握专业前沿动态,实现教学设备、教材的不断更新。作为一体化教师,应站在本专业的发展前沿,了解专业发展动向,掌握本专业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并将其及时添加到教学中。

上一篇:日本电影情书影评下一篇:“六查六看”自查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