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2024-04-20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精选8篇)

篇1: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材料加工工程

02凝固技术及材料制备成形

傅恒志,男,材料及冶金学家。1929年8月生。1950年西北工学院机械系毕业,195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研究生,1962年被选派去原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攻读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历任西北工业大学铸造教研室主任、科研处处长、系主任、校长。1986年任陕西省航空学会理事长。1987年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兼常务理事,1993年后任常务理事。1991年任中国材料研究会常务理事。1992年被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技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1993年当选为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1995年被选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在凝固理论和新材料加工方面有重要贡献。在非平衡凝固理论、亚快速定向组织及组织超细化、高温合金、稀土永磁合金的凝固组织与性能、电磁约束成形定向凝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领导研制的超高梯度定向凝固装置的温度梯度可达1300°C/cm,超出当时国际最好水平达三倍之多;主持创建了枝胞转换及亚快速定向凝固的理论框架,开辟了单晶及定向组织超细化研究的新领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电磁成形定向凝固新技术。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国家发明奖两项,省部级奖10项,发表论文350余篇,已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数十名。

黄卫东,男,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学术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金属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铸造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铸造学会理事长,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旅英中国材料协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半固态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凝固与晶体生长理论,高性能致密金属零件的激光快速成形与修复技术,大型复杂薄壁铸件精密铸造技术。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培养博士生40人,已毕业17人;培养硕士生34人,已毕业27人;培养博士后4人,已出站3人。

李双明,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入选西北工业大学首批“英才培养计划”,2005年5月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被评为西北工业大学十大优秀青年教师之一,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做访问学者。目前承担两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科研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973子项目1项,航空科学基金1项以及其它科研项目多项,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1项国家973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摘录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参加的“特种金属材料电磁约束成形原理和技术”项目在2004年获得了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目前主要从事先进金属结构和功能材料(包括金属间化合物、多元合金新材料)的凝固组织控制与制备和可控非稳态定向凝固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

刘林,男,1988年西北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1-92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从事客座研究,1994-97年任西北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副主任,1997-2001年任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处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物理冶金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凝固原理和技术、定向凝固、晶体生长、高温金属材料和特种合金铸件组织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科研项目33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担任国际会议分会主席6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7次。获国家发明四等奖一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拥有4项国家发明专利。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高温材料分会理事,陕西省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发明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委,联合国咨商工作专家,TCL集团高级技术顾问等。

获得“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2人,其中2人被聘为博士生导师,3人晋升为教授,1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沈军,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62年11月生。

1983年和198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8年-2009年在英国Imperial College London(帝国理工大学)进行学术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物理冶金所电磁加工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金属学报》、《航空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等刊的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 TiAl合金、NiAl基复合材料的定向凝固和制备;高温合金的定向及单晶组织的制备;磁场作用下材料的凝固及成形控制;材料凝固过程的模拟计算。

负责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973项目、部委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多项科研任务。主持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高校科技一等奖各一项;获西北工业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及优秀教学成果奖;有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100多篇,SCI、EI、ISPT检索80余篇次,国际会议特邀报告2次。主讲《材料成形原理》、《凝固理论》、《冶金中的传输现象》、《外场作用下的材料成形原理和技术》等课程。

张军,男,1967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复合材料大会技术委员会委员,西安市铸造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现代凝固技术和理论及新材料的研究,在凝固组织超细化原理、高梯度定向凝固技术、共晶自生复合材料、合金熔体特性、高温合金、电磁约束成形、先进定向凝固技术的产业化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和EI等摘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2005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1999年获国际材料研究学会联盟第五届先进材料国际会议十大优秀论文奖。2002年西北工业大学首届优秀

青年教师。

张立同,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航空航天材料专家。女,1938年4月生于重庆市,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留校任教。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89年至1991年在美国NASA空间结构材料商业发展中心作高级访问学者。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国际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先后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术进步奖”和“陕西省科技最高成就奖”,所领导团队被评为首个“国防科技工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创建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中心。主要从事航空航天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究,在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高纯超细石英纤维、自增韧氮化硅、定向自生共晶硼化物复合材料、硅炭氮纳米吸波材料和钡长石复相玻璃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以上奖1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主编专著2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43人,其中毕业32人;硕士研究生67人,毕业65人。

李金山,男,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先进材料与凝固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工业大学稀有金属材料与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工委理事兼副秘书长,陕西省材料研究学会理事,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专业委员会委员,《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稀有金属材料及加工技术,具体包括:钛及钛合金、难熔金属及高温合金、有色金属、块体非晶/纳米晶合金及其相关的熔炼与凝固成形、精确塑性成形和粉末冶金技术。

近年来,主持国家973计划子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课题、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等30余项,主持研制科研设备10余台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国防发明专利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

傅莉,女,1968年12月生,教授,博导。1993年留校任教,2004-200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德国汉堡工业技术大学进行科研合作。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协会焊接学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会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通讯评审专家等。所从事科研方向主要包括:(1)摩擦焊接技术与设备;(2)功能半导体材料及其器件制备技术;(3)其他新型焊接工艺与设备。主讲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功能材料及测试技术》。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5项;主要参加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科技预研基金项目等20余项。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Welding Journal》、《金属学报》等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70余篇次,被国内外同行多次引用。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陕西省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并获得“第七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首届西安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

1965年出生。1988年西北工业大学铸造专业本科毕业。1991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4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98年调入西北工业大学工作。

刘峰,男,2001年5月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随后在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和哥廷根大学从事博士后和洪堡合作研究。2005年5月被西北工业大学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职于材料学院,同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3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科技部重点实验室团队重大和青年重点项目、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基础研究基金重点项目等;参加973、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等。工作集中于:(1)非平衡相变过程控制及其组织形成理论;(2)亚稳相新材料;(3)晶界偏析与纳米材料热稳定性。

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英文期刊130余篇,SCI收录130余篇,EI收录130余篇,论文H因子等于13;影响因子3以上论文21篇,其中包括2篇发表在《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上的综述文章,以及18篇发表在国际材料界公认的权威刊物之一《Acta Materialia》上的研究论文。论文被SCI统计他引380余次。获得省部级科技二等奖2项、陕西高校科技一等奖2项。指导博士研究生11人,其中已毕业4人。同德国马普金属所、哥廷根大学和德国宇航院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已毕业2名博士生分别在哥廷根大学和德国宇航院进行洪堡合作研究;与马普金属所所长Mittemeijer教授在非平衡相变理论研究领域开展合作及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

林鑫,男,1973年1月生。200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7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863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内专业期刊“铸造技术”编审,多家国际及国内专业期刊审稿人。多年来主要从事凝固原理,液态和半固态成形,高能束流加工及成形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863项目1项。作为项目组骨干参加了包括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撰写“十五”国防重点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79篇,EI 收录101篇,ISTP收录11篇,他人引用25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省部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篇2: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学院具有较强的学科实力。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及材料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设有1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专业,4个博士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被评为福建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被列入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建立了一支年富力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教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1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4人。在校学生人数为813人,其中博士生60人,硕士生355人,本科生398人。

学院建立了一批高层次的学科平台。拥有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陶瓷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固体表面涂层材料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高校特种陶瓷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厦门市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厦门市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材料设计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等12个部、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开发基地。

学院在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技术与工程、材料设计与低维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已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课题、973计划子课题、国家支撑科技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等10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08年以来,到位科研经费达到5000多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250余篇,其中JCR一区论文30余篇;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2项。

篇3: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关键词:阅读材料,基本原则,英语

一、引言

阅读是学习语言的一项基本功, 也是语言学习的目的之一。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在英语教学中, 学生阅读能力能较好地反映学生掌握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是构成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7) 明确指出: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达到以下要求: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 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 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 掌握中心大意, 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显然, 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仅明确了阅读材料的体裁、题材和阅读材料的来源, 还指出了阅读的速度。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 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常见的英语阅读材料来源于课内教材中的课文和教辅中的阅读文章, 不仅材料的来源有限, 材料内容的枯燥性、陈旧性现象也颇为严重。因此, 阅读材料的选择已成为提高英语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材料选取的基本原则

1. 难度适中。

选择难度适当的阅读材料, 使它具有可读性是阅读成功的保证。Krashen (1986) 在他的输入理论中提到, 只有当语言输入具有可理解性时, 语言习得才会产生。Krashen还提出了“i+1”作为衡量语言输入是否具有可理解性的标准, 其中“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 “1”代表稍为高于其现有语言水平的语言信息。Ellis (1994) 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认为语言材料可否被理解是其是否有助于二语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因此, 选择适合学生英语水平并且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英语实际运用的语言材料是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当遵从的原则之一。为了满足材料难度适中的原则,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教师应当认识到, 阅读材料是否合适并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语言程度是否与阅读材料中所涉及的语言的难易程度相符, 阅读任务的性质也会影响到难易程度。另外, 材料的题材也会影响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成功的理解取决于已有知识与文章要求的知识面是否相符, 也取决于阅读技能与理解文章所要求的技能是否相符。因此, 阅读材料的选择既应有一定的挑战性, 又不应超过学生水平太多, 挫伤积极性。一般来说, 一篇可读文章中生词的量最好控制在全文的3%左右。这样的文章学生经过努力能基本读懂, 对于学生获取新的信息和正确理解文章原意是有利的。

2. 内容生动有趣。

兴趣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比较强烈的年龄段, 他们常常对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关注, 因此在具体的选材过程中, 教师应考虑阅读材料的趣味性, 尽量挑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又可让学生得到片刻的放松和休息, 还能扩大阅读量。另外, 对于有兴趣的内容, 学生一般具有较多的相关背景知识, 而这恰恰是提高阅读质量、优化阅读过程的关键所在。阅读这一语言行为实际上是对语言进行认知的心理过程, 而“认知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 知觉信息是现实刺激的信息和记忆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作为记忆信息,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更倾向于依靠外部刺激, 即学生先分析较小的语言单位如单词, 继而分析较大的语言单位如句子。这种自下而上的语言加工过程是否可以顺畅地进行有赖于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陌生的单词或者复杂的句子都有可能成为认知障碍。当学生碰到自己感兴趣, 又比较熟悉的文章就会采取自上而下的认知过程。而对上下文的良好预测可以使阅读者的认知过程不会被单个词、句的细节所左右, 因而更容易关注重要信息。

3. 材料原汁原味, 具有真实性。

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 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发挥作用的, 因此语言学习材料应该体现真实性, 即:语言在真实生活中使用的习惯和方式。任何对原材料进行的修改都会对原文意思和语言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从而破坏其真实性。真实的语言材料往往出自母语的国家, 为母语国家的人所用, 如文学作品, 报刊杂志, 电视、电台节目, 各种应用文件如邮件、地图、合同等, 这些材料给学习者提供了感受真实语言的机会。在这类真实的英语材料中, 语言的表达方式地道,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把自己放入材料所提供的特定场景中, 更能有效地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也是迅速融入西方文化的途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而真实有效地输入是正确有效输出的前提。我国现阶段的大学教材却恰好忽视了这一点, 很多教材都是根据教学目标而编写和人为修改的, 更多注重的是语言形式的准确性, 因此在语言输入上可以说是有一定程度的“失真”。而真实材料的使用却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机会, 身临其境的体验英语的应用, 因而从输入上保证了学生的输出, 让学生接触真实材料符合学生的交际需要。另一方面, 像新闻这类真实材料覆盖面广, 实用性强, 内容新颖, 更能贴近学生的需求, 更能满足他们多方面、多角度的需求, 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 热情和兴趣。热点新闻, 往往是学生课间谈论的中心。

4. 材料具有多样性。

有时为了强化, 教师让学生反复读同一篇材料。其实读过的材料反复读, 并不能改进编码。语言知识只有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出现, 才能为这些知识的加工提供新的机会。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不但不易使学生厌烦, 还能传达语言背后的思想、知识和文化, 使学生在不同风格和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中积累知识、扩大词汇量、丰富语感。因此, 选择英语阅读材料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体裁的多样性和题材的广泛性。材料的题材来源应该具有广泛性。阅读材料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小品、生活琐事、新闻报道、政治经济、实地常识、科普文章等, 力求灵活多样, 生动有趣。体裁多样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题材广泛如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社会生活、信息科技、医学百科、语言文学等。在选择阅读材料时, 要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语言应用场景, 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结构, 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并学会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阅读材料的开发和筛选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对教师而言, 除了自身的阅读量、知识面要不断扩大外, 更需要大量精力的投入。教学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要重视对英语阅读材料的开发和收集, 掌握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原则, 开拓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渠道, 结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树立阅读信心、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成为自主阅读的自由人。

参考文献

[1]Ellis, 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2]Krashen, 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Pergamon Press, 1986.

[3]刘慧君.元认知策略与英语阅读的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12) .

[4]王廷,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5]张慧婷.浅议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应惠兰, 徐慧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篇4: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学院以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高等学校先进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国家“985工程”专项经费和世界银行贷款的资助,目前软硬件均具国内先进水平。

近五年来,学院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2项,其中“纳米非氧化物的溶剂热合成与鉴定”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复杂化学体系中重要非线性问题和研究”获安徽省2003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一批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自然》、JACS和PRL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先后承担了一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重大项目和重要方向性创新项目,每年科研经费逾2000万元。“化学反应人工控制”、“先进功能材料和应用技术”、“可再生洁净能源”等项目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学院具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在2002年4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化学列一级学科第三名。化学物理与无机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有机化学为省重点学科。学院有8个博士点以及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化学与材料科学从学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设有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本科生入学后,前期按学院组织基础课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专业。本科毕业生基础扎实,85%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余主要在中国科学院及国家部委有关研究所和著名公司、企业工作。

篇5: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4年报考硕士学位研究生考生复试通知及安排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通知采取网上通知和电话通知相结合的方式,不再另发纸质通知。

一、复试分数要求

未参加材料学院夏令营的考生,总分及单科均需要达到上述复试分数线,符合要求的考生(具体名单详见附件)看到该通知后,请于3月21日下午3点前发E-mail(写明考号、姓名、总分、是否参加复试)或 打电话(联系方式见页尾)回复我院,告知是否参加复试。

参加我校材料学院2013年暑期学术夏令营,通过考核结业且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初试成绩未满足第一志愿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复试分数基本要求,但达到学校对其第一志愿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所在学科门类(类别)初试成绩基本要求者,可直接进入复试(具体名单详见附件),并享受相关加分政策。回复是否参加复试的方式同上。

二、复试日程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办法相同,复试、录取同时进行。

以下是各项复试工作的时间节点,各时间节点的要求请详细阅读该复试通知。

1.考生报到

(1)人员、时间、地点:

全部考生3月27日全天报到,时间;8:30-11:20、14:00-16:20 地点:材料馆301房间

备注: *推免生不用报到。另调档函、银行卡等我校将邮寄。

(2)资格审查内容(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不予复试):

①准考证;

②二代身份证(查看原件,另交一份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到同一面A4纸上);

③学生证或在学证明(学生证需注册,在学证明需加盖学校教务处或学院公章);

④本科学习期间成绩证明(需加盖学校教务处或学院公章);

⑤往届考生的本科毕业证书原件(查看原件,另交一份复印件)及《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无原件考生一律不准参加复试。在国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应提供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定证书,无此证明者不得录取;

⑥缴纳复试费。

(3)信息更正

要求考生对本人身份证号、姓名、出生年月、学籍、学历等关键信息进行核对,如有问题,需

考生携带证件材料到研招办进行更正。

考生通知书邮寄地址修改请考生于5月底-6月初随时查看研招办网站通知,到大连理工大学研

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修正。

2.复试内容

(1)外语听力、心理测试

小语种听力: 日语:3月27日15:30,地点:研教楼306

英语听力:3月28日10:30,地点:综合楼语音室412室、413室

特别提醒:

1、听力是机考,考生务必自行携带耳机。(请务必提前测试耳机是否好用)

2、请务必提前10-15分钟到考场准备。

3、必须按照要求的时间参加听力考试,不按时参加考试的按缺考处理,听力缺考的考生不能录取。

4、在语音室先进行心理测试(机考),然后进行英语听力测试;

5、小语种的同学请于3月28日10:30到综合楼语音室413室进行心理测试。

6、总分在364分(含364分)以上的同学在412室,其他同学在413室。

(2)专业课笔试

所有考生的专业课笔试均为材料综合:综合笔试内容为工程材料学、固态相变原理、材料力学性能、材料成型原理(参考书详见我校研究生院2014硕士招生简章)

时间:3月28日 8:00-10:00地点:材料馆101室

备注:请提前10分钟到考场准备;考试结束后发复试表。

(3)材料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院长讲话

时间:3月28日17:30,地点:材料馆101室

(4)综合面试: 3月29日 8:10-结束,地点:材料馆209教室、212教室、213教室、216教室。

(5)导师学生双选会: 3月27日-3月31日自己联系导师。招生导师的信息可查阅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及材料学院网站中的师资队伍介绍。

备注:整个复试过程请携带准考证,身份证(或军官证)。

3.拟录取名单公布

3月29日晚统一开会公布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拟录取考生名单及专业调整名单。地点:材料馆101室。同时将拟录取考生名单张贴至材料馆一楼大厅,同时在材料学院网站上公示。

专业调整时间:3月30日9:00 材料馆101室统一进行。

4.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校内调剂

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名额未满的前提下,参加我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复试但未被录取的考生在满足我校有关校内调剂要求的前提下可提出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申请。我院将于3月30日9:00材料馆101室统一进行。

5.拟录取考生后续工作

(1)体检

a.推免生:3月28日8:00 校医院体检

b.统考生:3月30日9:30 拟录取考生领取体检报告单地点:材料馆101室

3月31日8:00 拟录取考生 校医院体检

体检注意事项:请在两张体检表格左上角写明“院系名称、考生姓名、性别、年龄”;有脂肪肝的同学请在化验单上注明,近期服药的同学在化验单上注明。体检前空腹,体检费直接交到校医院。校医院搬迁至西山生活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北侧(原后勤宾馆)。

(2)相关手续办理

3月30日9:30-11:20,地点:材料馆101室。

①外校考生:到各学院(学部、系)领取本人档案的调档函,自行带回所在单位档案管理部门。

②保留资格考生:需填写“硕士研究生新生保留入学资格申请表”一式2份,本人留存1份,交研招办1份(国防生均录取为定向生并保留资格两年)。保留资格返回考生须填写《保留资格返回申请表》一式2份,院(系、部)留存1份,交研招办1份。以上表格在研究生招生主页下载表格。

三、复试内容及形式

复试总成绩满分为330分,包括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外语口语+外语听力。

1、专业课笔试(100分,闭卷,考试时间为2小时)

2、综合面试(200分)

①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情况

②掌握本专业知识情况

③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④思维与反应能力(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外语测试(外语听力15分,外语口语15分)

(1)外语听力测试(研究生院统一考核)

(2)外语口语测试(学院考核)

四、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加分选拔标准

材料学院针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以及在科研或相关实践中表现突出者制定的选拔标准如下:

有这方面特长的同学请准备好材料原件,报到时提交。复试过程中由专家复试小组会议提交说明材料,经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适当加分,最高加分额度为50分,计入复试总成绩。

五、复试总成绩及考生考试总成绩的计算方法

1、复试成绩的要求

(1)复试期间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规定条件、考试违纪、替考、身体及思想道德状况不

符合录取要求的,一律视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2)凡复试总成绩低于200分,综合面试成绩低于120分,专业课笔试成绩低于60分,外语听力测试缺考、同等学力考生的加试科目中的任何一门考试成绩低于60分,即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3)复试总成绩的计算公式为:总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综合面试成绩+外语口试成绩+

外语听力成绩+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加分。复试总成绩满分为330分。

2、考生总成绩的计算方法

考生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复试总成绩,按照考生总成绩高低依序录取。

六、调剂

不接受校外调剂。

七、注意事项

①报到时按要求携带有关证件和证明。

②推免生、统考生都要体检,体检不合格或未参加体检者不予录取。

③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包括大工本校学生)都必须在报到当天核对个人信息。

④食宿自理。

⑤收取一定复试费(院系负责)、体检费(校医院负责)。

⑥其他未尽事宜按《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执行。

八、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11-84707076

电子邮箱:dlhqhl@dlut.edu.cn

联系人:杜老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篇6: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魏胜辉同志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本职岗位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高质量完成了学院下达的教学、科研任务,同时在学院的其他方面工作也做出了贡献。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

2009,完成了10个班级的《金属工艺学》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得到了学生的好评,也受到了学生所在学院的书面好评。承担了学院部分成教的工作任务以及全校学生金工实习的指导工作。本学年完成教学工作量 901.74学时,教学效果良好。在定州东方铸造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实践培训,为教学和科研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协助学院完成了我校仿真中心的建设,通过了法国ESI集团的ProCast软件的培训,取得了证书;参编了教材两部,参加《金属工艺学》的省级精品课的申报建设工作,学校实验技术研究项目《铸造模具拆装实验室设备的改造与创新》,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材料成型工艺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发表论文一篇;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带领学生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开发了《金工实习考试系统》。并作为三个年级20多个学生的成长导师关心帮助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积极协助开展学院的职业化教育工作,节假日期间和学院领导到元氏县职教中心联系合作办学。作为工会小组组长,积极配合学院和学校的工会工作,为学校和老师做好服务。

中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会

篇7: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家乡发展,弘扬家乡文化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家乡文化在家乡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弘扬家乡文化,促进家乡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我在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回访家乡,亲身体验,探寻家乡发展,顺利开展此次活动。

二·实践主题

魂牵家乡,梦归故土,聚焦家乡发展

三·活动目的与意义

(1)更深地了解家乡文化,聚焦现在的家乡发展情况,丰富自己的知识,也更好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让大家加深对自己家乡的了解,也同时喜欢上自己家乡。

(2)发现家乡的特点和优势,发展的方向,进步的过程和结果,更好的确定以后努力的方向,为家乡做贡献促进家乡发展。

(3)在活动中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多方面周全考虑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地点

黑龙江省尚志市

五·活动时间

2013年1月24日——2013年2月8日

六·活动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1,确定好每天调查方向与地点,及调查进程,调查总天数,做好详细的安排。

2,确定好具体的活动路线,备齐调查所需工具以便及时收集调查资料。

第二阶段,调查活动 1,走访家乡各地,考察家乡最近新兴行业,建筑等发展情况。

2,了解家乡文化,详细听老人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并通过采访企业等其他途径更深层了解家乡。

七·后期的总结与交流

1,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2,总结本次活动中得失,撰写心得体会

3,收集好活动成果,留作纪念

姓名: Xxx日期:x年x月x日 适用于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寒假,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篇8: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1 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

大学宿舍文化是指大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宿舍环境下,宿舍成员开展的各项活动和行为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物质和文化氛围,①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现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不仅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还包含了在校学生的价值理念、群体心理等精神文化。②它以宿舍全体人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核心,由宿舍内部的行为准则、集体活动和日常行为构成,对宿舍成员具有长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而言,宿舍文化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高校宿舍内的基本硬件配置如床铺桌椅等,整体布局如桌椅摆放等、宿舍周边环境等,这些是学校为学生在宿舍内提供的基本物质条件和生活保障,目前西安科技大学为学生的每个宿舍提供的是学习和休息一体式床铺,每个宿舍住六名学生。

(2)制度文化。主要是宿舍成员在生活中,根据共同的需求,通过学院引导,相互协商制定出的宿舍规章制度,比如宿舍的舍规、值日安排表、作息时间安排表、电脑使用办法等,这需要宿舍成员共同遵守,相互监督,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3)行为文化。主要是宿舍全体成员在在宿舍中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体现在良好的学习风气养成,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

(4)精神文化。指的是宿舍的所有人员在世界观建立、价值观追求、理想确立、道德情操、生活情趣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是宿舍文化的核心。

2 高校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

多年的学生工作实践表明,通过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育人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价值追求,生活情趣和独立人格都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学校、学院、班级良好的风气形成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校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应该坚持以“以舍风促班风、以班风促学风”为原则。围绕六大主题开展:(1)尽最大能力为大学生创建出利于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及个性培养和心智成熟的环境;(2)用心营造出利于学生轻松学习和健康成长发展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3)以制度为界线,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自我管控能力及自立能力;(4)以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氛围为核心,倡导建设优秀的宿舍环境和文化;(5)校园管理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导性,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关爱;(6)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各项工作及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学会自立、自理、关爱、帮助、沟通、协作和管理。

3 以大学宿舍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学生党建工作途径

在大学宿舍的文化建设中,学生党员要积极参与,充分起到模范带头及引领的作用,在校园的宿舍区域全面开展以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学生党建工作,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长期坚持“以党风促舍风,以舍风带班风,以班风促学风”,将学生的党建工作与宿舍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

(1)按照“ 1 +n +n2+ … n+ ”的链式结构模式培养学生党员。党员要充分发挥出带头作用,联系本宿舍的积极参与分子,鼓舞积极分子参与并影响引导其他数名同学,让参与者以党员为核心团结起来。把宿舍文化建设的程度和党员的实际绩效挂钩,督促其责任感的增强。让“找党员,化问题”变为普通学生解决困难的一种常态。

(2)在学生宿舍内开展党员墙活动建立学生党员宿舍示范岗。为每名党员制作了牌子张贴于学生党员宿舍学习桌前的墙上,上面有党员姓名、照片、入党时间及党员承诺,这不仅是要求学生党员把身份在宿舍亮出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更让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起到先锋引领作用。这不仅是要求学生党员把身份在宿舍亮出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更让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起到先锋引领作用。对于不能起到很好的带头模范作用的党员,采取摘牌制度,限期进行整改,并就整改情况提请全体党员大会审议,申请重新授牌。宿舍党员墙活动加强了学生党员自主管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引导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坚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3)在低年级宿舍开展高年级党员联系宿舍活动明确党员身份意识和服务意识。材料学院为每名新生宿舍配备一名高年级学生党员作为联系宿舍党员,了解学生动态,定期和辅导员老师交换意见,共同促进新生良好宿舍文化的形成。每学期末由学生党支部根据党员联系宿舍的表现做出评定,记入党员档案。

(4)开展宿舍文化创建活动,发挥党员在宿舍文化创建中的引领作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营造出积极向上、活泼的文化、生活氛围,在每个宿舍楼内可以建立文化交流活动室,采购报刊书籍以及棋类和桌球等,让学生在此开展自由的文化交流;另外,将文化交流活动室作为场地,开展体育类及文艺类的竞技比赛和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及学生干部的组织和带头作用。文化交流室的成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进行文化交流、学习娱乐的场所,还在党政建设及文化宣传、提升学生素养和开拓视野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每学期在党员的带动下创造性地开展一次宿舍文化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宿舍成员轮流写宿舍日志、宿舍形象设计大赛,建立健全舍规、以宿舍为单位的各类团体性的校园文化和各类学科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成长成才夯实基础。

(5)开展政治教育走进宿舍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政治文明素养。政治教育走进宿舍活动的开展,对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政治素养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因此,学校方面要积极的对教育方式进行研讨,可以邀请理论知识扎实且经验丰富的老师定期在宿舍区域内开展政治教育课堂,在内容的讲授上可以涉及各个方面,例如政治思想教育、心理疏导、法律常识、消防安全常识等。以这种方式开展的教育课堂,不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利于与课堂教学之间开展有效衔接。

(6)开展党员述责答辩活动加强群众监督和民主测评的党员再教育环节。每学年组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开展党员述责答辩活动。活动分为党员述责、现场答辩、满意度测评、意见反馈等四个环节,每一名党员严格对照《党章》,结合个人加入党组织以来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实际表现、宿舍文化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联系新生宿舍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向班级全体同学做述责汇报,接受广大同学的评议和提问。支部书记在支部大会上通报党员班级满意度测评结果并向个人反馈意见。此项工作的持续开展既是对学生党员的鞭策,又是对广大同学的激励。既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一种有效形式,又是用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受到广大同学的一致好评。

总而言之,宿舍是校园文化开展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宿舍文化的开展,学生是发挥的主体,以各种活动表现出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以积极的态度营造出了活泼、向上、健康、文明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有效地将宿舍文化具有的感染能力、影响能力、创造能力和塑造能力发挥出来,成功对大学生展现了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塑造个性、向上、成熟的心智和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把大学宿舍文化建设作为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陕西日报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媒体以《亮明身份,做得更好》为专题做了报道。良好的宿舍文化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党员的先进性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全院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促进了党员的进一步成长,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党员。

摘要:大学宿舍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是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阵地,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思想、学业、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都为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带头模范作用,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学生工作为例,着力探析以宿舍文化为载体的学生党建工作方法。

关键词:大学,宿舍文化,育人功能,学生党建

注释

11王龙.探索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新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2008(2):103.

上一篇:牛的自述作文1000字下一篇:十一个月宝宝吃哪种鱼对智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