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4-05-03

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通用10篇)

篇1: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为载体实施项目教学法,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整合成八个项目,通过项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对应阶段的设计任务,使工程设计始终融于理论教学中,强化学生工程意识,激发学生参加各类工程实践活动的热情,进而探索出一条集创新意识和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F40;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179-02

《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共和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战略转变。高等院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如何通过自身改革与创新,培养更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卓越人才,是共和国实现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奋进的人才基础。

机械设计自身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在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一环,是工科院校学生后续进行专业课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步入工作岗位,快速实现与工程接轨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因而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既有理论教学独有的理论体系,又有承载实践项目教学的设计载体。

本课题基于项目教学法,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分成若干个项目单元融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基于CDIO“做中学”的理念,强化工科院校服务于工程实践的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科研与工程项目,建立合理评价体系,并在2~3年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实施,不断强化工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进而探索出培养合格工科人才的途径。

一、项目教学的实施路线

本项目教学法实施路线如图1所示。

在期初理论教学中,将课程设计任务书下发给学生,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将课程设计计算部分分解成若干个项目单元,通过分段评估学生各阶段项目的完成情况,适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分阶段设计项目的合理性,提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质量,将CDIO“做中学”的工程理念和项目教学法有机融合{1},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高度统一。

课程设计的结构设计项目,拟放在“减速器拆装”实验中同步进行。在拆装实验中,通过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剖分式减速器的箱体结构,明确上、下箱体之间标准零部件的功用和定位方法;清晰传动原件的润滑方式;掌握在轴系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中各种标准件的安装顺序、定位方法以及轴承设计时应采取的润滑方式、固定方法等,使学生在获取足够的感性认知后,为后续轴的结构设计和箱体结构的合理布局奠定基础,并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的同时,完成轴和箱体的结构设计。最终使学生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出符合工程实践要求的完整项目解决方案。以此为契?C,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引入多个设计题目,引导学生从单一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多知识融合,从而为工程实践服务。在项目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案例项目的实施,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明确该设计项目中,共性设计和个性设计中所拟对的方案差异,扩充学生在掌握该知识点时能够根据工程实际做出正确的判断,切忌采用照抄照搬不顾工程实际的设计思想,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工程实践的目的。

二、实施方法

期初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后,将所在班级同学进行分组,每组成员2~3人。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成若干个实施项目,每个项目都针对课程设计的一个环节,课后要求学生上交该项目应完成的设计内容,通过小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方式,对每个同学完成项目质量作一评价,明确在本项目实施中应注意的关键节点,强调学生注重学会能够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学好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加关注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点评,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本身的“一题多解”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点评让学生清楚设计意识的培养应具有全局观念,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同时,综合机械设计、制造、安装、拆卸、经济性等诸多环节,明确机械设计的理念不光是单纯设计一个合格的产品,还应更多地考虑诸多的人文因素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考评方式

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项目教学的内容引入到机械设计理论课教学中,将理论课教学划分成对应课程设计的若干个教学项目,分段实施和检查每个理论环节完成后学生应该完成的设计内容,使原本集结在两周课程设计中,只能用近乎1.5天所应完成的全部设计计算任务,分解在整个理论教学环节中,既缓解了原本紧张的设计周期,又能使教师和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来讨论设计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因而项目教学法更关注于学生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将理论和实验所学内容恰当地反映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在本课程设计考评环节中,将设计计算、图纸质量和答辩成绩按4∶4∶2设计,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方式,给出学生在项目教学法实施中应完成设计计算部分的成绩,使学生在理论课程完成后,两周时间全部用于计算机绘图,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对自己所设计的内容进行相关程序的编写或进行虚拟装配,成绩量化时给予这部分同学好的成绩来表彰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具有工程理念,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参加各类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参与各类工程项目的研究,进而实现CDIO理念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能够快速适应于工程实践型的合格人才。

四、结语

1.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教师的职责是作为人才的“催化剂”,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媒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背景”{2}的项目教学法,学习过程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提高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体味理论教学中,常规教育方法和工程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之间的关系,亲历应对实践过程的艰难选择和成功后的快乐,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进而培养学生提高工程实践的应对能力。

2.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为契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探索在机械类专业学生课程设计中引入科研、工程项目,助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热情,实现工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3.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项目教学引入到理论课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相关项目的研究,以此为契机,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其它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强调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加深学生对理论理解和工程实践的运用能力,进而走出一条培养符合21世纪人才需求、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零对接的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GJC1215066);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大项目(JYZL2015-02)]

注释:

{1}刘桂珍,于影等.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经济师,2016(7)

{2}张倩.项目教学法在实践型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2012(7)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第一作者简介:刘桂珍(1965―),女,黑龙江尚志人,副教授;通讯作者:于影(1962―),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教授。]

(责编:若佳)

篇2: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针对当前技工院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革思路,即采用项目教学法,整合本专业多门学科,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文章以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设计项目为例,介绍了工作子任务确定方法、教学手段的安排以及评价体系建立。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技工院校 项目教学法

机械设计基础是技工院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高等特点,逻辑推理强,存在较多公式和原理。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组织教学,对于技工院校学生来说,较难以接受,久而久之而就会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加严重的是,传统教学法组织教学,学生获得的知识理论性强,难以应用于生产实践,导致培养的学生并不适应企业的需求。为此,笔者在教学该门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要求以实践为原则,教学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基础,形成以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框架,这样有助于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设计综合型人才。

一、科学整合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机械零件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该课程的教学课时又偏少,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关键在于科学整合教学内容。笔者学校的机械工程系领导以及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后,在与专家学者以及企业技术人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以及三维设计软件等课程知识渗透整合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以促进就业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原则,将这些学科知识整合设计成不同项目。具体而言,机械设计基础可以设计出机械运动简图绘制及自由度计算、平面四杆机构设计、凸轮设计、减速器中轴设计以及减速器中直齿圆柱齿轮设计等十一个具体项目。

二、合理确定工作任务

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说,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学生围绕工作任务而展开,教师只能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不能代替学生完成主体教学任务。然而,技工院校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意志力不强,一旦碰到困难就会畏缩不前。因此,在确定工作任务的时候,应该适应学生学情,坚持低起点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原则,采用多层次反复训练的办法安排工作任务。以减速器中直齿圆柱齿轮设计项目为例,根据低起点循序渐进原则,先后安排确定直齿圆柱齿轮渐开线参数方程、根据齿轮几何尺寸确定渐开线参数、直齿圆柱齿轮设计、利用Pro/E软件建立直齿圆柱齿轮结构模型等任务。采用这种低起点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原则安排工作任务,能够有效降低项目教学的难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三维设计软件”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场所,促进学生操作能力提高,培?B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学校应该与企业实现无缝接轨,充分利用企业生产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实训室、实验室以及校内实习工厂等场地设施建立多元化校内实训教学场所对学生进行项目化教学。还以减速器中直齿圆柱齿轮设计项目为例:教学现场测定齿轮尺寸确定设计参数,对齿轮进行力学分析,完成直齿圆柱齿轮三维设计等;然后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或者校内实训车间,亲自加工齿轮,实现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同时加工生成的齿轮又能为作为学生机械制图课程测绘零件,实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多课程无缝衔接。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要求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重视每位学生的个体发展,评价体系应该着重于过程评价。比如评价学生完成减速器中直齿圆柱齿轮设计项目,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确定参数方程和参数值、齿轮设计、齿轮三维模型建立等环节的完成评分比例各占25%。这四个环节着重于考核评价学生对工程力学、数据处理能力、任务设计能力、三维软件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考核,考核方式可以是笔试、动手操作、口试、撰写试验报告等多种方式。

篇3: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预先设计好的项目作为载体,把相关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在项目展开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明白“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什么”。同时在项目教学中,教师通过对问题的深化和扩充,进一步拓宽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最终使学生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出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在项目驱动教学的所有环节中,项目的确定与分解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

1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项目

《Pro/E机械设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Pro/E软件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能力。根据对该目标的分析可知,机械产品设计相关知识是教学的根本,Pro/E软件操作能力是实现机械产品设计任务的工具。因此,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我们注重Pro/E软件操作能力与机械设计知识相结合,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将需掌握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设计中。

2 分解课程项目,设计教学任务

根据机械专业的特点,我们将Pro/E软件分成草绘、零件、工程图及装配四大模块,以产品组件设计为课程总项目,以草图绘制、零件设计及工程图绘制为子项目,在各个子项目中包含相关教学任务。下面以项目设计实例说明如何分解课程项目来设计教学任务。

2.1 课程项目设计案例1:零件设计项目的设计

图1是一个零件设计项目,目的是完成图中所示零件的造型。为了完成该教学目标,我们根据设计内容将该零件设计项目分解成草图绘制(如图1所示C、D、E三个视图)、零件造型及工程图创建等三个子项目。其中草图绘制子项目所完成的图形即为零件造型子项目中的截面图形,在该子项目中又设计了如图形绘制、尺寸标注、特征约束等教学任务;零件造型子项目中设计了基本特征创建、放置特征创建、基准特征创建等教学任务;工程图创建子项目则设计了视图创建、尺寸标注、表格创建、注释创建、符号创建等教学任务。具体项目分解内容及相关知识点如表1所示。

2.2 课程项目设计案例2:产品设计项目的设计

在学生基本掌握零件设计项目后,可以开始如图2所示的机用台虎钳产品设计项目教学。与四通阀零件设计项目类似,产品设计总项目又可分解成零件设计项目、装配设计项目及工程图创建项目三个子项目,其中零件设计项目根据组成机用台虎钳的零件数量可以分为十一个子项目,如图3所示是固定钳身零件设计子项目。再针对每个子项目,将完成该子项目所需要的各种命令设计成各个教学任务,如此逐级展开进行教学。具体项目分解内容及相关知识点表略。

3 结束语

在项目驱动教学中设计《Pro/E机械设计》课程的项目最好来源于企业,因为企业的项目具有真实性、实用性,这样的项目设计不仅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但项目驱动教学中也存在着项目库建设、教师角色转换及实践环境创建等多方面的问题,还需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改进和总结。

参考文献

[1]蔡小宇.基于项目驱动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研究及应用[J].福建电脑,2010(4).

[2]李双晶,李淼晶.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

[3]冯林,郑薇薇.“任务驱动”与“项目驱动”相结合的创新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4).

篇4: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 项目教学法 应用

[Abstract] the paper done a helpful study on the project-based teaching applied to “basic mechanical design”curriculum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s

[Key words] basic mechanical project-based teaching application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构成了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等专业基础课与通用机械装备、冶炼机械设备等专业课的桥梁,它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处于关键地位,为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为日后从事技术革新创造条件。

1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目前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该课程理论抽象,内容程序性强、教材涉及的关系多、门类多、要求多、公式多、图标多;本校的教学方式仍属于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概念引入,以逻辑推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上基本没有学生能力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极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在每学期期末的课程设计中,多数学生表现出对所学过的知识模糊不清、难以把握计算和设计之间的关系、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强的特点。

所谓项目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1]。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 项目式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中的应用

2.1项目的制定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项目的确定要经过广泛的社会调查,找到合适本校的办校目标、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有技术含量的,符合社会用工的项目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学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工作,学起来更有针对性[2,3]。针对本校的办学理念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将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内容设计成以下几个项目:

表1 项目列表

此教学项目的设计与本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项目有明确的目标,复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实际。

2.2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上述的项目列表中,项目1是一个综合项目,完成此项目所需要的知识点几乎贯穿了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笔者设计此项目并把它放在第一个的位置,在学期开始教师可以将此项目布置下去,并将此项目所需要的知识点罗列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目的去学习,汲取相关的理论知识,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项目2至项目7的内容都是围绕项目1设计,且所有相关知识点项目的设计有合理的顺序和衔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展开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遵循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原则,如在讲授带传动这一章时,要求学生掌握如何设计带传动,包括选择带型、根数,确定带长等,学生在学完带传动所有知识点后就可以参与项目4的设计,及时的讨论和实践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锻炼。

2.3项目的总结和评价

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及时的答辩和教师及时的点评总结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对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纠正,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每一个项目训练,对自己掌握理论知识及技能有所提高。

3 结论及展望

项目教学法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使用项目教学法90%以上的学生具有积极性。

当然,在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同时,传统的教学法也不可能摒弃,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才能使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结构合理、和谐统一,不至于产生理论和实践的倾斜。

参考文献:

[1]朱明星.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铜陵学院学报,2008,(115).

[2]马兆允.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2008,(184).

篇5: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通过对项目管理在《机械设计基础》工作页中的开发与研究意义的分析,阐述其研究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很大程度上培养了机械专业学员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进而通过项目管理这一平台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项目管理 机械设计基础 工作页 应用与研究

1项目管理在《机械设计基础》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概述

1.1核心概念的界定

1.1.1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原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指在项目活动中,利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本文则是以专业基础课之一的《机械设计基础》(以下简称《机基》)为“工程”项目载体,依据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将《机基》中的内容细化成若干个子项目,并围绕各个子项目按照项目管理流程进行教学设计全攻略,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机械专业学生学习的项目管理教学流程,进而在本学科甚至其他学科领域进行推广。项目管理流程一般包括起始过程、计划过程、实施过程、控制过程与结束过程。

1.1.2工作页

工作页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学员的主要学习材料,是直接帮助学员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工具,其核心任务是帮助学员学会工作。工作页的主要内容是专业信息和作业,常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员完成工作并自我控制学习。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习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2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的意义

用项目管理来进行教学,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中,在此基础上涌现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等。但目前各职业院校对于项目管理教学模式仍处在探索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加速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生产结构,将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要完成这种转变和调整,就必须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作后盾。可以预见,作为在未来10年高级技工教育将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机基》是所有现代制造行业中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所必修的专业理论科目之一,是很好地从事实际工作的理论基石,地位卓然,这也是笔者选择该门学科作为研究对象的初衷。传统意义上的《机基》课程体系不是很完善,或是内容陈旧,理论性过强,实用性不足;或是形式单一,无法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更没有形成合理的体系。传统教材缺少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过程;缺少了学员自我动手、自我体验知识并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同时也缺少了学员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评价体系。而以工作页方式还原课堂的教学方式,却能满足这一缺失。

工作页是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载体,在工作过程中突出工作页对学员实际操作的指导作用。而《机基》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死板、抽象,同时工作页也体现出对所学知识的整合与人性化教学,突出学员独立自主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员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并通过他们的影响、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优秀创新团队,从而通过职业教育这一平台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1.3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的价值

学员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在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新教学形势下,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有了更新的价值。

1.3.1体系更新。把教材以学科体系为主转变为以专业技术体系为主,并使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1.3.2模式更新。把教材章节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过程,让学员置身于项目中,根据工作页所给项目任务,扮演项目中各角色,教师在项目管理教学模式下需转变其角色,有效地建立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的是良好互动环境下的创造者,互动交流的提供者,学员工作过程的支持者、协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与专业课的工作页区别在于本工作页不仅完成若干项任务,还要为整个项目负责,按照项目管理流程去梳理知识,管理知识,做到心中有知识,拿来就用。培养学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职业教育内容的更新与长久的发展。

1.3.3内容更新。完全打破原有教材理论性过强,知识较深奥、不易被学员所接受的知识体系。用项目管理指导的工作页充分反映了新思路、新形式、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对于职业教育的开展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1.3.4实用的经典案例下隐含的严谨的科学性。从知识体系、教学模式到内容均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国内外制造技术水平实际情况。在各任务与活动的实例选取上,突出了先进性、实用性和典型性,便于学员理解与吸收,便于组织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的目的。

1.3.5充分体现普适性。虽然工作页受众对象是职业教育学员,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考虑所有从事机械行业的在职工作人员及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因此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基本上照顾到了不同的求学者,适用面比较广泛。

2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作页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为宗旨,促进了学习过程的系统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笔者认为,有效的工作页应该由工作目标、工作准备、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总结等四个关键的要素组成。

2.1工作目标

篇6: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主要侧重理论, 虽然一直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但是与实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为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矿冶院校机械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现状

目前,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忽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学生上课只能做笔记, 背诵理论知识, 学习实际效果较差。

内容陈旧, 存在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的现象,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培养无从谈起。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很少沟通和交流。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机械设备不可能依靠一个人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去完成,一台机器的各项完备功能需要大家共同的力量。

2 矿冶类院校机械设计课程项目法教学的意义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矿冶类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低效低质的怪圈,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采取了项目法教学。

所谓项目法教学,就是教师将教学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相应的项目,以项目驱动任务逼近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来推动教学内容的进行与完成,又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教学法教师唱主角费时费力低效的.束缚。

项目教学法的优点在于:以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结果驱动,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成就动机,使之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做学一体,手脑并用,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二元分离的局面,以任务为核心,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一体化的教学。

篇7: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标准的软件项目流程,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并接近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项目教学法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满足软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501850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刘霞(1974-),女,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0引言

软件开发工程师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是全面的,除了要掌握软件开发基本理论和编程技术、工程工具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工作规范和习惯),更高的要求还包括具有强烈的工程意识,具备强大的业务理解与分析能力,能将繁杂的业务需求分析整理成明确具体的软件功能,并且能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撰写完备的软件项目文档。

为了将计算机软件设计及开发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软件工程师,除了讲授基本理论和技术课程外,最为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融入项目教学法,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学校课堂中体验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让学生快速适应软件公司工作要求。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贴近实际的企业项目案例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组织项目团队,培养团队的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如总结和自我教育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职业规范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突破自身极限等等。

项目教学法注重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提供丰富的课堂体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地组织者,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更多地互动,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找到学习方法,摸索团队组织和管理的途径,了解项目流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软件编程思想,帮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工具,提高代码编写熟练度。

2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开发课程中的应用

在软件开发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围绕软件企业的用人需求,高效地培养具有一定项目实战经验的、符合“软件工程师”职业岗位的从业人员。因此在项目教学法中,通过“真实项目、实战演练”这一途径,让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运用能力,为学生提供演讲的机会,让学生组建项目团队,为学生提供各类项目文档的范本,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帮助学生突破极限,从而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实现教学目标。方法途径如图1所示。

图1项目教学法实施流程

围绕项目教学法的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通过多种场景来锻炼学生的各种素质。软件开发过程遵循软件工程的统一流程,并使用工程工具来管理工程过程,如Project、Rational Rose、VSTS等工具,让学生在体验项目流程的同时熟悉和掌握基本的工程工具。在项目业务的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进而整理和消化后转化为业务知识,为项目所用,从而使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每个项目流程节点结束时,要进行正式的总结,为学生创造演讲的机会。每个流程都要检查和归档,促使学生在开发过程中撰写项目文档,锻炼文档撰写能力。

3项目教学法的过程及控制点

依据软件工程的统一流程,项目教学法总体分为6个阶段,见图2。

图2软件工程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控制过程

3.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完成三项工作:基础知识和技术准备(编程语言、编程思想、架构理论、软件工程理论、工程工具等)、项目业务讲解、班级分组与团队组建。

在辅助学生做技术准备时,可以课堂讲解,辅以一些针对性的技术训练。考虑到教学实施的成本,也可以提供相关技术的教学视频,组织学生观看讨论。项目业务侧重讲解行业知识,以及行业相关的一些关键名词和概念,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档,或者提供搜索关键字,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行业资料。

3.2项目构思

项目构思阶段尤为重要,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项目背景的了解、软件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软件模块划分等工作。

通过教师讲解和阅读资料,学生了解项目背景和相关行业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业务知识讨论会的方式加强知识消化,同时检查行业知识消化情况。可以要求每组推荐一到两名同学作为代表,报告构思情况,其他同学补充,同时展开成员与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的讨论,为软件需求分析打好基础。

3.3深入细化

完成项目整体构思后,进入细化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软件功能设计、数据结构设计、核心算法设计、主要业务流程和重要方法流程的规划工作。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使用工具(如GUI Designer、Visual Studio等)来建立软件原型,完成各个软件功能的操作界面,整理并辅以文字说明,完成“软件功能说明文档”,组织各组展示该文档并做出点评。

3.4系统构建

系统构建阶段要完成整个软件系统的代码编写和测试,包括代码编写与单元测试、代码改进与性能优化、功能测试与集成测试、系统整合与回归测试等工作。

在本阶段,重点锻炼学生的代码熟练度,强调良好的编码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软件质量意识,运用各种软件测试方法(单元测试、功能测试、集成测试、回归测试)控制软件质量。要求学生按照组长的任务分配完成各自的功能模块,并与其他成员交换完成功能测试,组长组织进行功能集成,并与同班的其他组交换完成集成测试,软件改进后进行回归测试。在整个系统构建阶段,要使用团队开发工具(如VSTS等)完成代码编写、版本控制、软件测试等各项工作,从而掌握团队开发工具。

3.5成果展示

系统构建完成后,进入成果展示阶段。成果展示阶段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演讲和推广产品的机会及场所。成果展示按组进行,通过项目答辩的方式开展。教师担任评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邀请其他教师作为嘉宾进行点评,其他团队的组员列席。成果展示内容包含项目效果展示和过程文档展示。成果展示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开展项目总结与讨论,分享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得与失。

4结语

计算机软件开发是一门特别重视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意识,不断地挑战未知问题,克服各种障碍。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企业相关岗位的现实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获得卓有成效的提高,完成学业后可快速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篇8: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碰到很多公式和函数图形、碰到很多实际的机械运动过程、还会碰到很多复杂的机械结构需要想象。要正确理解这些机械现象,需要学习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足够的见识和丰富的想象力来构造这些现象的平面或者空间模型。作者在教学中通过采用动画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非机械类学生,他们的制图水平比不上机械类学生;对机械现象的认知能力也比不上机械类学生。因而在教学中,通过采用动画技术实现以下三大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逐步有序地演示教学内容。(2)、演示事件的变化过程。(3)、演示三维物体的不同侧面,以展示机构(或机器)的全貌,揭示其本质特征。

通过做到以上几点,学生们反映普遍良好,认为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快更透彻。

1. 演示力学公式的变化规律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讲述螺纹连接一章中关于单个承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联合作用的紧螺栓连接的受力分析时,涉及螺栓和被连接件的弹性变形,以及在变形条件下预紧力、工作拉力、残余预紧力等多个物理量及其变化规律。以前,为了讲清楚这些变量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老师在黑板上反复写反复擦,复杂的线图始终难以表达清楚。在作者的学习经历中,发现很多老师把这一部分内容简单地一带而过。

如果现在采用动画技术,就能很方便地解决这一难题。以单个紧螺栓联结[1,2,3]为例:

(1)、在图1中,首先分别建立螺栓和被连接件的受力变形线图(分别见图1中的子图1.1和1.2)。

(2)、然后,寻找两图中的公共量,即预紧力F0。并按预紧力F0相等这一条件将图1.1和图1.2)合二为一,见图1.3。至此为止,完成演示动画1、2、3、4、5、6步(见图1.8),形成基本的刚度坐标图线,演示结果形成图1.3所示结构。

(3)、其次,在图1.3的基础上,按连接所承受的工作载荷F生成x轴的垂直线CD。直线CD与直线ObA相交于C点;与直线OmA相交于D点;与x轴相交于E点,在图1.8)中完成第7步动画,演示结果见图1.4所示结构。正因为引入了这样一根关键的垂线,后面的动画就可以逐步有序地演示出来了。通过演示图1.4即出现F (工作载荷)线及其尺寸界线。

(4)、再次,生成F2 (螺栓所受的总拉力)线,但是它的尺寸界限不再重复。相应螺栓的总伸长量为λb+Δλ。从而完成图1.8中第8步动画,演示结果如图1.5所示结构。

(5)、接着,生成F1(被连接件的残余预紧力)线。同样地,它的尺寸界限不再重复。相应地,被连接件的总压缩量为λ·Δλ。从而完成图1.8中第9步动画,m演示结果见图1.6所示。

(6)、最后,完成对整个刚度图的分析。即生成ΔF线,及其尺寸界线,从而完成图1.8中第10步动画。演示结果见图1.7所示。

通过上面的演示,各个物理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展示了一种连贯性的思维过程。在图1中:

(1)、Cb和Cm分别为螺栓的刚度和被连接件的刚度。

(2)、λb和λm分别为在预紧力作用下,螺栓的变形量和被连接件的变形量。

(3)、A和B分别为预紧力作用点及其在x轴上的投影点。

(4)、Ob和Om分别为两个坐标原点。从图1.7和图1.8上很直观地就可以得出以下关系

通过分析上式中螺栓上的总拉力F2,可以得出螺栓的刚度与被连接件的刚度对连接的承载能力的影响。

上述这一组关系正是本章关于单个螺栓连接受力分析所需要推导的结论。

2. 演示事件的变化过程

在讲述渐开线齿轮机构[4]中齿廓啮合过程时,有些学生对啮合线(即啮合点的轨迹)始终有误解。认为啮合点的轨迹就是齿廓上给定点的运动轨迹。为了给学生讲清正确的啮合线概念,在课件中采用了动画形式来演示齿廓啮合的全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把一对齿廓从开始啮合到脱离啮合的全过程用Flash软件制作成一组连续的动画。见图2所示。

图2中选择了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过程中4个有代表性的位置。分别见图2.1中的A点、图2.2中的B点、图2.3中的C点和图2.4中的D点。图2中的子图2.1显示了一对齿轮在啮合的起始点处,主动轮的齿根部分与从动轮齿顶部分首先进入啮合。在主动轮和从动轮转动过程中,主动轮上的啮合点逐渐向齿顶部分转移,而从动轮上的啮合点则逐渐向齿根部分转移,移动过程见图2.1中的点A转移至图2.2中的点B;然后转移至图2.3中的点C;最后在图2.4中的点D处两齿廓脱离啮合。

学生在认真观看这一组动画后,恍然大悟:原来啮合线N1N2是齿廓瞬时啮合点的包络线,而不是某个点的运动轨迹。这一过程通过图2所代表的动画表现得清清楚楚。

3. 演示三维物体的不同侧面,揭示物体的全貌

在讲述平面机构的自由度一章时,需要学生能根据机器实物画出该机器的机构运动简图。这是一件困难相当大的工作。因为非机械类学生,留心观察的机械现象比较少,理论知识也不够丰富,因而对机器的内部结构认识不充分,对机器的空间结构也缺乏想象力。所以,在教学中需要仔细讲解机器的内部结构和布置方案。关键的时候需要制作模型,甚至需要带领学生下工厂看实物。

在采用动画技术后,这些困难迎刃而解。比如,要求学生绘制图3中的子图3.1所示缝纫机下针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时,起初学生面对图3.1无从下手。因为在图3.1中,曲柄1 (对照图3和图4)布置在竖直方向,与缝纫针的导路3重合,看不清机构的内部结构,画不出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按照图3.1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很多学生将活动构件数数成2个。这是不正确的。显然,图3.1不是一个好的观察角度。

接下来,让曲柄1顺时针方向转过90度,成为图3.2所示的布置形式。这时,曲柄与滑块的导路又重合。按照图3.2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在机构运动简图中不能分清曲柄1、滑块2和滑块导路3的空间位置关系。因此有的学生将该机构的活动构件数错误地数成2;有的学生将滑块错误地判断成局部自由度。显然,图3.2也不是一个好的观察角度。

最后,采用了缝纫机下针机构的三维动画进行教学。让曲柄1作连续的回转运动,使学生对机构的整个运动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选取了曲柄1在图3中子图3.3所示的角度位置作为基础,来绘制该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各个构件的位置、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都表达得相当清楚。学生在数活动构件数、运动副数,和判断各个运动副的类型时再也没有出现错误。

在图4中:1为曲柄;2为滑块;3为导路;4为机架。

4. 动画演示功能的使用技巧

当前,在课堂上通常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PowerPoint软件具有强大的集成功能。可以用它制作幻灯片、制作动画、制作图表等丰富的演示性媒体文件;也可以调用多种其它软件制作的文本、图表和动画等。比如:

(1)、可以直接在PowerPoint软件上制作动画。用动画的形式来演示图形图像,并适时地插入文字说明。在这类动画中,常常以线条图形为主,通过自定义动画的方式来排列图形元素的播放次序。比如本文图1的子图1.8中所定义的播放次序就属于这一类。

(2)、可以事先利用Flash、3DSMAX、UG、PRO/ENGINEER或MasterCAM等多种图形图像软件制作课程所需要的动画或者动画片段。通过文件或者对象的方式直接插入到PowerPoint软件指定的幻灯片中,在演示该幻灯片页面时,经过响应鼠标敲击,直接演示相应的动画。比如本文中图2所示示例,就是在课件中插入动画文件“齿轮传动啮合过程.avi”实现的。

(3)、利用Flash、3DSMAX、PRO/ENGINEER、UG或MasterCAM等多种图形图像软件制作动画文件,然后在PowerPoint课件上插入动作按钮,并为该动作按钮指定超链接,指向已经制作好的动画文件。在演示课件时,通过鼠标敲击该动作按钮就可以调用暴风影音等媒体软件来播放已经制作好的动画。比如本文中图3所示示例,就是在课件中通过超链接调用文件“缝纫机下针机构.avi”实现的。

(4)、如果课件中的某些重要概念或例证需要用动画来加深理解,可以在该概念或例证的文字说明与相应动画之间建立超链接。演示课件时,只须在建有超链接的文字上敲击鼠标。通过超链接功能,课件就能自动播放已经制作好的动画。这种功能在各种应用软件的帮助系统中常常使用。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其用途了。

5. 小结

要使课堂活泼生动,在用PowerPoint软件演播动画时,需要掌握几项重要技术。

(1)、要学会使用PowerPoint软件的各项功能,特别要学会运用PowerPoint软件直接制作动画。

(2)、要掌握2到3种平面或者三维动画软件的使用方法。然后将自己制作的动画通过超链接等形式链入PowerPoint课件中,使课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3)、有可能的话,可以为动画配上解说词和音乐。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的各项功能。

摘要:《机械设计基础》是针对非机械类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根据教学对象对机械现象的感性不丰富,理论欠缺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各种动画软件和技术,将书本上难以理解的内容制作成多种直观形象的动画,帮助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将丰富的示例也作成各种形式的动画,帮助学生加深对机械现象的认识。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动画,教学研究,机械设计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Robert L.M..Machine Elements in Mechanical Design[M].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7.5

篇9: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包装设计;螺旋上升策略;校企合作

1 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强调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包装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在专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目前,在传统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少,校企交流更少,学生不能掌握学科前沿理念和技术,很多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锻炼。

因此,职业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工作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来构建教学体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企业项目连接起来,以设计团队为载体,借鉴企业的生产流程,以企业标准与管理模式来建立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机制。用真实项目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实现学生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的融合。因此,探索螺旋上升教学策略在包装设计项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势在必行。

2 螺旋上升教学策略阐述

螺旋式课程(Spiral Curriculum)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他认为,要掌握并有效运用学习内容,不是一次学习就达到目的,必须通过反复学习,不断加深理解,进而逐渐掌握。[1]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完成为载体,以素质提升为根本,实施多重循环,每一重循环层面都包含: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检查验证提高、学习效果评价等过程。

3 螺旋上升教学策略在包装设计项目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包装设计项目课程教学中,以“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来构建教材体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使教学更加符合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将课程知识内容整合为多个真实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在实战中切实提高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就业能力。

笔者现以校企合作项目——“翠浓”苹果醋包装形象设计作为具体介绍。

3.1 项目介绍

翠浓苹果醋是淼洋食品有限公司的明星产品,因为包装不够精美,销量一直上不去。企业负责人希望能够通过校企合作,帮助他们重新打造包装形象。笔者结合《包装设计》项目课程之食品项目,将课堂教学与企业项目连接起来,在教学过程呈现一个具体项目从头至尾的完整过程,以设计团队为载体,借鉴广告公司的设计流程,以企业生产标准与管理模式,建立教学流程、评价机制,实现了学生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的融合。以真实项目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同时切实为企业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3.2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因此,笔者以企业工作过程——六步法为导向,精心安排了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部分六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图2,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在教学中,全程均有企业参与,给了学生一个直面市场的宝贵机会。

3.3 教学实施

(1)螺旋奠基——市场调研,信息收集。课前主要任务是市场调研、信息收集,这是计划决策具体实施等环节的基础。首先,由学生自主组建团队,根据学案中布置的调研任务组织学生编写问卷,多途径展开调研活动;然后由学生回收问卷,统计分析数据,并将调研结果制作成ppt预备课堂上展示。

(2)螺旋启动——项目分析,计划决策。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后,就需要制订方案,并按照方案来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进行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这三个环节。

在计划决策环节,首先分团队汇报调研结果,展示自主学习心得;接着企业人员提出具体设计要求,学生利用这样的宝贵机会,与企业人员也就是我们的客户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明确设计任务。通过师生头脑风暴,共同探讨创作思路,明确设计方案。

(3)螺旋第一次上升——教师引导,实施制作。首先团队分工合作,动手试一试。先做后学,通过“做”,提高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收集问题,为“学”做准备。根据学生“做”的结果,笔者选择部分团队初稿作品为范例,找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展示优秀的包装作品,使用案例具体解读设计手法,引导学生探寻运用规律。然后请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依据调研结果,分析现使用的翠浓苹果醋瓶贴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教学重点,初步尝试解决教学难点。接下来团队修改初稿作品。学了再做,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巡回指导,随时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突破重难点,使知识向能力转化。

(4)螺旋第二次上升——初稿反馈,反思提升。作品初稿完成后,各团队向客户展示初稿,解说创意,由对方企业初步选出几个中意的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企业意见,设计团队反思讨论,继续创作,对作品进一步进行修改。通过再一次的实践,学生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目标的再次上升。

(5)螺旋第三次上升——课后完善,作品升华。课后,学生将最终完善的作品提交给客户,在参考了消费者意见后,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由客户评选出前三名的作品,并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生产方案。学生团队根据客户要求,按照行业标准制作出最终完稿,并投入生产,预计很快新包装的“翠浓”苹果醋就将面市。经过再一次的学习实践,达到了第三次螺旋上升的目的。

4 结语

在本项目的学习中,笔者通过引入校企合作项目,模拟广告公司运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使课程紧扣职业,直面市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多种学法,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能动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采用了“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企业助评、社会参评”螺旋上升的评价形式,展开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多维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与途径。通过螺旋上升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袁建新.螺旋进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江苏广播电视大学,2009.

[3]王伟勤.基于任务的螺旋上升式教学模式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4).

篇10: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位:葫芦岛市连山区职业教育中心

名:靳玉军

完成日期:二〇一四年十月十四日

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的中职教学,我们必须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科学研究及实践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平面设计课程通过引入了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提高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中的重要性

“项目教学法”现在越来越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企业需要的是有创新力、分析能力、洞察力、能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懂理论、实践能力较差,这样的“人才”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而“项目教学法”则针对的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应了高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从而越来越多的被各类学校所提倡。我国正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希望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实践操作型人才。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实践操作中渡过的,因而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理论知识中不常见的问题,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正是这样的一种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以老师教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学生的效果。

近年来,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中提得较多的便是“项目教学法”,它是一种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这是搞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现在许多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和从事计算机图像处理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已经学会了某个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可要去解决设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时都觉得无从下手。而其原因则是综合运用软件的能力不够所造成的。那么如何解决呢?让我们来看看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吧。

三、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解,然后安排学生在机房上机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碎,不知如何运用,对于所学课程很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虽然在校学习了该课程,可总觉得什么也没学到,更别谈承担实际项目。作为一名教授平面设计课程的老师,在几年的任教过程中发现,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平面设计软件的功能较为简单,但面对一个实际操作题目时却不知如何下手,不知要运用哪些已经学过的知识。面对这样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引入了“项目教学法”,在讲解每一个工

具、每一个命令时,都会用一些有趣的项目来吸引他们,让他们有冲动去探究制作的方法。

通过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些改变,学生从以前的不愿意问问题,变成追着老师问问题,从不愿意学,到愿意学。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虽然还是出现了学生因想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放弃继续探究下去的情况,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到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那么,“项目教学法”具体是如何引入到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呢?

1、综合各方面信息,认清专业教学目标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广告等设计行业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熟练的制图人员和设计人才。但是目前职校生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都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这就要专业教师针对职校生的就业特点,对平面设计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重组,把课程目标定位于能够掌握平面设计的理念,熟练的进行工具的应用,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设计的能力。

2、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项目任务

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教师提出一些项目设想。当然这些项目任务的提出必须充分考虑到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有哪些,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具有一些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是已有知

识和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将平面设计中的各模块知识进行交叉综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根据平面设计的教学目标、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的职业意向,我们确立了照片处理、海报设计、产品包装、广告宣传等项目,每个项目都涉及到平面设计的知识和相关实践操作,包含了配色、特效、合成和主题创作等内容,通过这些项目的完成,将使学生能够掌握平面设计的综合技术,以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

3、进行项目细化,实施项目计划

教师在提出项目设想前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的原有基础。在介绍项目任务的内容,进行项目细化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照片处理”这个项目可以细化为“美化人像”、“人物换装”和“照片合成”等,通过细化的项目名称和魔术般的照片对比吸引学生的制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完成整个项目。比如,“美化人像”这个项目:原先没有引入“项目教学法”时,总会在课堂上将美化的方法直接教授给学生:先放大图像,然后用[仿制图章工具]配合[Alt]键进行修整,重复这一步骤,直至修改好;然后再让学生上机按教授的步骤进行操作。虽然这种方法节约了上课的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动手的速度。可是,当下一次要学生制作一个类似的例子时,他们还是用之前老师教授的步骤来做。对于平面设计课程来说,就算是“美化人像”,不同的图片有不同的修改步骤,如果用同一步骤来做,很容易出现错误;

例如,有时要根据观察,调整[仿制图章工具]的[流量]和[不透明度]的属性值,以达到最佳效果等。因此我们引入了“项目教学法”,授课时首先,给每一位同学照了一张大头照,然后,学生通过各自的账户打开自己的照片进行观察,最后提出本次课的项目:如何让自己更美。一开始同学们看到自己的照片时,立刻觉得不好意思起来,马上就引起了要对照片进行修改的念头。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达到了,可是,却不能让他们太心急,因为太心急会造成对项目的分析不够仔细,于是我便进一步提出问题:找出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并列举出来,然后分析可以用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进行操作。接下来的时间,同学们埋头若干。自主探究的时间过后,我请每位同学对自己作品进行展示分析。如,有的同学用“仿制图章工具”进行祛斑的操作,而有的同学则用“修复画笔工具”,也有同学用“滤镜”菜单中的命令。最终,通过自己思考完成了项目。

4、设计评价方式,得到多层收获

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会出现理论和实践操作方面的两极分化,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给学生更多方面、更多层次的评价。可以从理论设计、动手操作、工作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给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多层次、多方面了解自己的工作效果和不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当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随时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对项目进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分析,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问题。在每个阶段项目任务完成后,应及时引导学生

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再由教师检查评价,通过阶段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估相结合,让学生在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有所收获。如,“美化人像”这个细化项目,学生面对同一图片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在评价过程中,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工具的掌握能力及学习的态度,然后进行分析,面对同一个项目却有很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只要能达到效果,方法是不受限制的。但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追求细节,如人的脸部皮肤的纹路走向,这就要求大家对皮肤的构造要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构造选择工具进行细心修改,达到最佳效果,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四、项目教学法实施注意事项

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的任务却没有减少。项目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能组织和管理好教学,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及信息加工能力,还应具备项目规划、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对本专业融会贯通,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协作学习的气氛。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根据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点选好实施项目,并适当开发出一些校本课程。

上一篇:检封生产部宣传工作总结下一篇:水游城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