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泡沫经不起“查三代”

2024-04-30

高学历泡沫经不起“查三代”(通用3篇)

篇1:高学历泡沫经不起“查三代”

毕业生求职遭查学历三代清华博士求职七月未果

中广网北京5月12日消息(记者温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博士,清华,头顶这样的光环,在职场上就一定抢手吗?清华大学博士生陈达经历七个月的奔波与等待,却没有拿到一个心仪单位的录用通知。而且十次求职中的八次,他居然连第一道的“简历关”都过不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本科学历并非985、211高校。

已经是清华的博士了,居然在求职时栽在了本科学历上,这种“狠挖出身”的招聘要求,也被毕业生们无奈地称作“学历查三代”。

从山东一所二本高校的本科生,到清华大学的博士,陈达用了七年努力实现了“清华梦”,但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就因为没有一个光鲜亮丽的本科学历,使他的求职路非常艰难。7个月了,陈达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陈达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同样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小何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小何:大家可能觉得清华的博士找工作很简单,但我觉得我现在的处境挺尴尬的,求职很艰难。不好的用人单位我不想去,好的用人单位在我投简历的时候肯定就被打回来了,因为我的本科不是211、985,所以我连和其他人在一起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都没有。

提到陈达的遭遇,去年刚刚毕业的清华博士李先生表示

嘉兴婚纱摄影 JX.LOVEXIPU.COM CCXY

出了对用人单位设置这个门槛的不理解。

李先生:我觉得清华大学能够招收他硕士或博士,就说明他达到了清华本科和硕士的要求。否则的话,他全招清华的学生不就完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好出身”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很多本科就读院校不是211、985工程的毕业生们,很多时候连第一道的“简历关”都过不了,因为但凡条件好些的用人单位,从高校、政府到事业单位以及国企、民企、外企,都在其招聘启事上白纸黑字地明确强调,“本科非985、211高校,不予考虑”,这种“狠挖出处”的招聘要求,也被毕业生们无奈地称作“学历查三代”。

而就在几天前,教育部一纸禁令让这个早已在就业招聘市场上狠刮了几年的“出身风”成为被治理对象。在规定中,教育部明文强调,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面对这一为不少毕业生“伸张正义”的规定,毕业生们的观点并不相同,有很多人为此兴奋,也有不少人继续观望。目前正在就读博士、明年即将毕业的小王表示:

小王:觉得211、985的这种评判标准很不公平,这些都是形式化的,关键是要看个人的能力。教育部即使发展一个规定,用人单位也未必会去执行。

面对教育部的禁令,为什么用人单位还是要把985、211高校当做硬指标呢?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

嘉兴婚纱摄影 JX.LOVEXIPU.COM CCXY

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在这样一升一降的大背景下,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刮起的“出身风”,可能就比较容易让人理解了,因为这样做成本最低。

北京某高校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今年三月该校组织的辅导员招聘中,仅仅10人的岗位需求却收到了4000多份简历,招聘自然要优中选优,第一学历有没有当过学生干部都是参考标准。该名工作人员表示,板子也不能简单地打在用人单位身上,因为用人单位确实没时间论证一个非985毕业的学生就比985毕业的学生优秀,成本太大。

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在部分学生那儿看来简单粗暴的“出身歧视”,在用人单位这里却成为最经济适用的评价标准之一。长期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政法认为:

张政法:我认为确实是有就业歧视和学历歧视,但是如果我们要简单地这样理解的话,有些地方可能用人单位也叫屈。我们都知道大学生现在不是稀缺产品,想要优中选优,它可能只能通过品牌的标尺来进行识别。另外,很多用人单位它可以通过是不是211高校、是不是985高校,这样的标准屏蔽一些所谓“萝卜招聘”,比如子弟、家属、关系等。尽管有着两个方面的原因,还要考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最终还是一种典型的学历歧视和招聘歧视。如果我们现在去

嘉兴婚纱摄影 JX.LOVEXIPU.COM CCXY

固化考试本身给我们身上打的这个标签,那么我们其实是在成就一种“伪考试论”,或者一考定终身的这样的一种现象。

嘉兴婚纱摄影 JX.LOVEXIPU.COM CCXY

篇2:学历“查三代”的是是非非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学历“查三代”在古代, 至少在明朝就不是什么稀奇事。

据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记载, 在明朝, 秀才考中举人后, 一般还会努力去考进士。进士们见面, 当不谈公事的时候, 他们首先就会聊起出身这个话题, 类似于现在问毕业学校和学历。举人是没有资格或不太好意思去凑进士们的聚会的, 即使这个举人的官位很高也无济于事, “这就类似现在开口问学历, 他是北大, 我是清华, 您呢, 总不能说是克莱登大学毕业的吧。这个时候上去无异于自讨没趣。”

“高学历+名校”, 阻挡多少梦

现代版的“出身资历”也有新讲究。在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中, 当他们发现应聘者最高学历都差不多的时候, 还要查一查他们“第一学历”、“第二学历”是否是名校毕业, 以此来作为筛选简历的依据。当“高学历+名校”的组合成为一道门槛, 并成为一项政绩, 甚至成为一项特定标准, 我们周围许多有意无意被认为正常的事情差不多每天都在上演:

上级领导来下面一家单位检查工作, 该单位领导陪同领导来到各部门视察时, 指着一位工作人员向领导不无得意地介绍说:“这是我们花大力气引进的博士, 北大的”, 上级领导立马走上前去, 脸上露着难得一见的笑容, 跟他握手的时间都比其他人多了十几秒;

某单位有学习培训或者对外交流的机会, 通常都让某位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博士参加, 面对众人对其工作能力和业绩的私底下的质疑, 领导在一次公开场合说:“这有利于在兄弟单位面前树立我们人才队伍的良好形象, 派一个普通的专科生去, 谁服你?”

就算是名人, 有时也不得不忍受低学历歧视。一些公共知识分子, 虽然他们满腹经纶, 但苦于没有高学历, 没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所谓的论文, 虽然也可以偶尔一次两次进高校演讲或讲座, 要在高校长期执掌教鞭却很难。知名作家、公共知识分子许知远在一次电视访谈中, 主持人问他:“您这么有想法, 为什么不去大学任教, 传播您的思想?”对此, 许知远一脸无奈地说:“因为我不是博士呀!”

学历“查三代”, 或将加剧学历歧视?

当许许多多的毕业生因为本科阶段不是名校, 通过拼搏努力获得了名校硕士文凭, 在求职时, 当他们发现用人单位还要对其学历“查三代”, 几年的辛苦努力瞬间化为泡影, 让人情何以堪?假如这个用人单位恰巧是他们硕士毕业时的母校, 而最终就因为本科不在此就读而拒绝录用, 更会让人作何感想?

当前, 学历“查三代”又有了新玩法。由于担心舆论监督和社会批评, 许多用人单位对外宣称, 对于某个职位, 优秀本科毕业生也可申请, 但实际上, 他们还是会按照惯例, 不会给本科生以机会。即使本科生被成功录用了, 也面临着待遇不公平的问题。

装点门面也好, 炫耀政绩也罢, 能将高学历和名校毕业生招入门下, 对于一家单位来说, 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学历“查三代”,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 未必就有那么多好处。它不仅让用人单位饱受诟病, 对于那些被成功招聘的名校硕士而言, 也不一定是件好事。他们进去之后也有可能会发现, 原本的工作会与他们预想的要差很多, 难以有效发挥他们的才能。以一家大型国企的文秘宣传岗位为例, 在很多招聘中都要求是研究生+名校毕业生, 而事实上很多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就可以胜任, 即使研究生上岗了, 也会存在人才浪费的现象, 特别是在掌握一定的工作套路之后, 研究生就可以轻车熟路, 在以后的工作中容易按照惯性, 机械化地操作, 其本身的创造性和潜力就难以发挥出来。当这样的条件在以后的招聘中屡屡出现时, 就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 那就是这个岗位非名校的研究生不可, 并进而加剧对于“名校+学历”的硬性要求, 在招录标准上更加倾向于“名校+高学历”组合, 由此造成恶性循环。

对于“第一学历”、“第二学历”的过分要求, 既不利于调整用人单位的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毕竟一家用人单位终归是需要各层次不同学历的人来扮演不同的角色的, 这样才能让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更好地让人才在恰当的位置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 这也会束缚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如果社会只对拥有“根正苗红”的学历毕业生进行认可, 而轻视或忽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的自下而上的学历提升和命运的改变, 那“努力、拼搏”这些字眼的意义将基本等同于“听天由命, 社会的活力也将被扼杀。

学历“查三代”,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危害就在于它过于重视本科阶段的名校背景, 会误导社会对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盲目相信, 会促使公众更加注重应试教育, 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还会使得社会资源过于集中在几所名校, 不利于整个高等教育均衡有序的发展。

“查三代”学历, 也是诚信验证?

当唐骏“学历门”事件余波逐渐平息, 一则关于北京海淀区200余名高管身陷假洋文凭骗局的报道, 再次引起人们对于高学历“追逐症”的思考。

设想一下, 如果说“查三代”学历, 调查的内容不是对求职者的本科、硕士阶段的名校背景进行甄别, 而是对“三代”学历的真伪进行调查, 这是否有必要?

或许读懂了这一组数据就能很能给出答案:2002年到2006年底,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谘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共接受社会各界高等教育学历认证109141份, 其中查处的“问题学历”约占查询总量的9.9%。安徽省证书验证中心从2001年9月成立到2005年, 共受理11858份学历文凭验证, 发现假学历2736份, 国家不承认学历468份, 两项相加占总数的1/4多。

当追逐高学历成为一种不小的趋势, 甚至因此有人受骗了也不愿意举报, 那这种“症状”如何纠正并积极预防?如果能在其获得学历时, 对其学历进行查验, 倒也不失是一种诚信验证, 能在一定程度上, 避免日益泛滥的假学历的出现。

据笔者了解, 对于社会上假文凭、伪文凭 (高校发放的, 但不被教育部承认的文凭) 日益泛滥, 许多用人单位规定, 成功被录用的毕业生须前往所在省级教育部门或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进行学历鉴定, 当后者通过对学历、学位证书的鉴定认证, 出具对证书信息真实的鉴定证书后, 用人单位才会为其办理入职手续。

如果说一个人本科阶段的学历是真的, 但为了求职顺利而伪造了硕士阶段的学历, 那么通过对其学历“查三代”, 则显得很有必要。虽然现在学历不是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 但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 通过对其学历进行查验, 可以将一些靠学历蒙混过关的人拒之门外, 避免出现招录进来后发现是假学历而增加其用人成本。

此外, 假学历证书的泛滥, 不仅增加城市“牛皮癣”, 影响人才培养高校的声誉, 而且对构建诚信社会也有消极影响。通过学历“查三代”, 可以基本保证社会上流通的学历证书是货真价实的, 这也是促进人才诚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

人才鉴定, 须消除学历歧视和学历造假

在本次调查中, 关于哪些单位最热衷于对应聘者学历“查三代”, “政府机关”以高达64.3%的比例高居榜首, “国企” (63.3%) 次之, “事业单位” (62.5%) 位居第三。其他还有:“高校” (37.4%) 、“外企” (23.9%) 、“私企” (14.3%) 。7.8%的人表示“不清楚”。

在某种程度上, 国家机关在学历“查三代”现象中起了明显的“带头”作用, 这同时对国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过程中也起到了很不好的误导作用。因此当务之急是国家机关理应从公务员招考开始, 摒弃动不动就要招研究生等唯学历的怪思维, 清理存在的学历歧视规定, 真正按照岗位职责要求的招考条件来设定录用标准, 并对其下属的企业、事业单位招聘的各项规定和招聘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杜绝非名校非高学历毕业生不取的怪现象, 以此带动其他相关单位自觉完善人才鉴定办法。

从更大层面来说, 杜绝这种怪现象, 还应努力消除教育与学校的等级观念, 构建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的那样, 应该依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切实推进教育改革, 给所有各类教育、各类学校平等竞争的环境, 从而引导社会打破“学历情结”, 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

英雄可以不问出处, 但英雄不能编造出处。对于人才的鉴定, 除了不应对其学历歧视, 还应防范其冒用虚假学历。如果说商业人士拿假文凭当敲门砖, 谋的还只是商界中的饭碗和前途, 其诚信危机引发的后果, 最终将由他所服务的商业机构担承的话, 但对于公职人员而言, 假学历泛滥, 其带来的危害就大得多。一个可以昧着良心撒谎的人, 怎么能让公众放心将社会事务交由其管理呢, 难保他不会欺骗公众, 最终受害的还是公众利益。

据报道, 从2002年起, 中央四部委曾经组织一次整治官员假学历的严打风暴。在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县处级以上干部和中管企业领导人员共67万多人的学历、学位中, 就发现有15000多宗误填、错填或虚填、假填。

彻底整治官员假学历更需要用机制加以规制, 甚至采取必要的司法手段。国外近年来对于公职人员虚假学历也是“零容忍”。葡萄牙政府对该国总理采用虚假学历一事展开刑事调查;韩国也大规模彻查公务员文凭, 各大媒体连篇累牍揭露名人学历造假真相;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加大了监管力度, 开始文凭打假行动, 通过开通官方文凭鉴定网站, 将6900所经过正规途径鉴定的教育机构名称一一罗列出来, 希望可以帮助雇主擦亮眼睛。

幸运的是, 我国在这方面也迈出了重要一步。2010年3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已明文规定:禁止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荣誉、职称、学历学位等利益。

篇3:反思“学历查三代”

“学历查三代”的根源在于学历崇拜,尤其是名校崇拜,其用意是看重学历的“含金量”。这种做法有违就业公平,将导致“名校情结”愈演愈烈,使得应试教育倾向不断加强,让教育评价和选拔模式更加单一。

“学历查三代”体现了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极度不信任,给研究生培养再次敲响了警钟。用人单位之所以要“学历查三代”,也是为了挤出高学历中的泡沫。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普及,中国研究生教育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发展过快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许多院校不惜一切力量申办硕士点、博士点,在不少人看来,申硕申博意味着办学层次的提高。但与此同时,高学历也日益贬值,硕士生与博士生的泡沫成分日益增多。社会上广泛流传“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生、三流的博士生”等说法,用人单位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深表质疑,社会对研究生教育认可度急剧降低,不利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与“学历查三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技工的极度缺乏。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人力资源市场上供求关系失衡,大量求职者找不到满意的工作。“211”院校毕业生有其自身优越感,在职场招聘中也颇受欢迎;而非“211”院校与高职毕业生则四处碰壁,甚至在很多招聘中没有面试机会。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却招不到所需人员,技术工人极度匮乏。这是教育结构的失衡,必须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上一篇:纪委监察局执法监察报告范文下一篇:山神发怒了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