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事件与泡沫游戏

2024-05-03

安然事件与泡沫游戏(共7篇)

篇1:安然事件与泡沫游戏

安然事件与泡沫游戏

丁志杰 博士 2002.03.11 13:06:00 理论动向

美国最大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破产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案,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其影响,同样存在会计问题的一些公司相继浮出水面,环球电讯、凯马特等巨型公司也宣告破产,美国股市一片低迷。在人们津津乐道并拘泥于安然事件的前因后果时,资本市场泡沫这一更尖锐的问题更值得深思。一份研究结果指出,每逢投资泡沫破灭,市场中总会出现会计问题。

泡沫是能够自我强化并持续的价格偏离均衡的现象,不太严谨但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持续的定价不当。美国1929年股市崩溃、1987年股灾和90年代NASDAQ都表明股市泡沫的存在。事件前后安然股价的迥异表现也表明泡沫的存在。此前安然股价曾高达90多美元,而之后一度跌至几毛钱。会计问题暴露的信息失真是事件的导火索,是安然泡沫从膨胀到破灭的转折点。

在有效市场上,股价应该能够反映所有可得的信息。而在标榜为世界上最有效市场的美国股市上,信息披露制度非常严格,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程度也最低,居然出现安然事件那样严重的信息失真简直不可思议。不过,稍加思考,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安然事件中,作为其审计师的安达信公司被认为是罪魁祸首。面对成百上千的形形色色上市公司,要投资者人人都去逐个收集、分析信息,既不可能也不经济,从而出现了许多信息中介机构代而为之,会计师事务所就是其中之一。信息中介机构的出现,解决了信息成本问题,但却带来了委托代理和激励问题。就像安达信,深知诚信对投资者和股市的重要性,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丢掉像安然这样的大客户不仅失去滚滚财源,还可能难以保住审计市场“五大”寡头地位,可谓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在履行诚信职责过程中难免要打折扣。更为要命的是,安达信同时也做安然的管理咨询业务,安然的财务人员就是安达信的前雇员,这些联系进一步加深了利益关联性,使安达信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成为安然的事实上利益关联企业,替安然应用会计技巧或者做假账就等于自己的事。同样,面对环球电讯高达6倍于审计费的管理咨询费等收入,安达信也不能不动心。有人形容这是用右手审计自己左手做的账,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安然或者像安然这样的上市公司本身的责任也不可推卸。做假账和运用会计技巧就是要掩盖问题,报喜不报忧,目的是投机取巧以维持公司的生存发展,以及经理们还能保住饭碗,所以公司有做假账的动机,结果使投资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策。更恶劣的是就是要把股价拉高,以便自己出货。要知道,即使是10倍的市盈率,1个亿的虚假利润就等于公司股票市值凭空增加10个亿,这还没有把影响预期等考虑进来。在这些情形下,尽管审计师能够百分之百履行诚信职责和保持独立性,也很难杜绝信息失真和不完全。试想,每个公司的经营管理千差万别,外部审计师很难和内部人一样了解真实情况,就像要求银行信贷员如IT行业精英一样精通计算机和网络是不可能的。因此,安达信每年都因审计失职而支付巨额赔偿和罚款,不都是故意做假账。另外,难以全面反映真实经济状况也是当前会计制度最大的缺陷,如资本、费用摊销,在权责发生制下很难杜绝人为随意性和扭曲。

就安然事件来说,导致信息失真的还有公司成长过程中的资本运营。安然公司成立时只是一家天然气分销商,然而仅仅用了10年时间,安然公司就在世界500强中位居第16位,除了当上老本行的老大外,公司的触角还伸到电力、天然气管道和宽带网络等诸多领域,破产前资产规模高达600多亿美元。这是金融资本时代的神话之一,是安然公司通过兼并收购、融资投资等所谓资本运营手段,不断扩张规模和业务领域来实现的。市场交易是投桃报李的双赢行为,被收购方拿到实实在在的美元退出,收购方得到的是重组的潜在增值,是否划算取决于重组的效果。而且突然间财大气粗,往往容易导致不谨慎的决策失误,更严重的是管理成本急剧攀升和管理效率严重下降,因为企业的最佳规模是有限的,管理的完善是一个过程。但是世风就是以大为美,投资者在追逐公司日新月异膨胀之时,忘了潜在收益和现实收益是两码事,忽视了其中的风险,这又刺激了公司管理层进一步投其所好,如此循环往复,最终造成了基于潜在收益的定价不当。

安然事件暴露的信息失真属于审计师和上市公司共谋造成的人为扭曲,是一种严重的市场欺诈行为,理应受到惩罚。除了这种人为扭曲外,造成股市泡沫的原因还有很多,股票定价中的预期就可能造成泡沫。股价是公司各色各样真实资产的货币价值,要准确估价实属不易,基本原理是“未来收益(现金流量)的贴现值”。一旦涉及到预期,如何认识未来的问题就来了。就像连续4年被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所昭示的那样,快速成长带来市场对安然未来前景过于乐观的预期。

预期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泡沫也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例如,90年代以IT行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崛起,使得网络股成为NASDAQ的新宠,投资者争相追捧,产生对其未来收益不切实际的预期,导致股价偏离真实价值,形成了泡沫。这是一种理性泡沫,因为新经济意味着机遇,对单个投资者来说增加投资是理性的,然而经济学的合成谬误原理告诉我们,对个体成立的,整体却不一定成立,现在看来对IT行业的投资整体上是过度的。还有泡沫是非理性的,典型的情况就是从众行为引起的。例如,假设一般投资者采取效仿跟随投资明星的策略,如果投资明星买进某只股票只是为了平头寸,而不是有什么别人不知道的利好消息,但其他人可能就不问缘由地跟进,由此造成股价过高,这也使投资明星们有了操纵市场的机会。索罗斯的基金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就充当了这种投资明星的角色。

股市泡沫不仅仅是定价不当,还包括不当定价得以持续。在安然事件中,具体是做假账和利用会计缺陷得逞,维持了过高的股价。更一般的情况是,人人都觉得股价偏高,但人人都认为自己比别人要聪明,能在泡沫破灭之前全身而退,因此没有人希望股价下跌。泡沫的持续还得归功于既得利益者。在安然事件中,此前获益甚丰的人就是既得利益者,他们的行为不难理解。还有,在新经济久久不能盈利情况下,“新经济学”告诉人们,新经济的关键不是盈利而是市场占有率,现在投资主要是购买一份期权,拥有了未来获得新经济利益的机会。凡此种种,数不胜数。既得利益者还包括投资银行家们,为了推销自己承销或者持有的股票,花大价钱雇用名家分析师,大肆宣传利好的消息和题材,对不好的盖着捂着。

泡沫的意思就是有水份,但是股市泡沫这个词比股市水份用得更恰当,因为还有负的泡沫,因为定价不当包括高估和低估两种。股市很少出现负的泡沫,但是泡沫破灭后股价偏低是不争的事实,道理就是矫枉过正。因此,2001年11月28日,安然公司股价重挫85%,创下纽约证交所单只股票跌幅的历史纪录;受安然事件影响,2002年2月4日这一天美国股市市值就蒸发了3000亿美元,远远超过安然全部资产。尽管有2001年第四季度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利好消息,2002年伊始美国股市还是跌跌不休,原因就是投资者还不清楚问题到底有多大,最好还是谨慎些。

泡沫和危机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根除产生泡沫和危机的病根。惩前毖后和堵塞漏洞是基本的两种方法。只有严惩才能毖后。事件的主人公安然公司最终宣告破产倒闭,这还只是2001年美国257家破产上市公司中的一家;事件的另一主角安达信支付高额罚金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惩罚,门庭冷落到要退出“五大”行列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惩罚,而且相关责任人肯定也逃脱不了严惩。同时,安然事件使监管机构正在重新考虑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而此前这一提案没有获得通过,甚至还涉及到修改其他规则以强化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这才符合危机的真正内涵———危险之中孕育着机遇。

当然,有些病根是股市与生俱来的,例如体现在投资者预期中过分悲观或乐观的心理及相应行为。历史也告诉我们,似乎市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每隔10年左右就会有规律地出现一次大的金融危机。因此,不能指望彻底根治,也不能因噎废食,投资者和监管者要接受泡沫游戏这一现实,要学会与之打一辈子交道,要相信明天总是会更好。

篇2:安然事件与泡沫游戏

2001年11月下旬,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承认自1997年以来,通过非法手段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在与关联公司内部交易中,不断隐藏债务和损失,管理层从中非法获益。消息传出,立刻引起美国金融与商品交易市场的巨大动荡。安然股价去年曾一度高涨到90美元,如今跌至不足1美元,许多中小投资人损失惨重。

事件中,负责对安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安达信成为焦点。人们指责其没有尽到审查职责。在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对安然破产事件的调查中,安达信的职业操守受到质疑。在安然公司,安达信2000年获得的咨询收入高达2700万美元,审计收入达2500万美元。英国《金融时报》指出,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与审计业务没有完全分开,这种关系过于亲密、缺乏独立性的结构,难免引起会计事务所与客户“相互勾结”,中介机构的诚信值得怀疑。在安然正式宣布申请破产程序后,平日竞争激烈的“五大”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罕见地走到一起。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毕马威(KPMG)、安永(Ernst & Young)、德勤(Deloitte Touche Tohmatsu)和安达信(Arthur Anderson)发表联合声明:将继续致力于对财务公开业务的改革,制定新的标准,对企业运营中可能的欺诈行为进行监督。

早在2001年6月,安达信被SEC指控为Waste Management Inc.“欺骗及伪造账目”,被华盛顿联邦法庭罚款700万美元。安达信同意支付罚款,并同意遵守SEC有关反欺诈行为的禁令;同时,一位资深会计师被罚终身禁入。这是迄今为止安达信受到的最严厉的民事处罚,也是20多年来SEC首次对“五大”采取如此严厉的处罚措施。安达信与Waste Management Inc.的业务关系长达数十年。过去10年中,该公司支付给安达信的费用高达2000万美元。据SEC调查,数十年来,Waste Management Inc.的每一位CFO及每一位首席会计师都曾经在安达信担任过审计员。安达信在Waste Management Inc.得到的咨询费约是其审计费的10倍。

面对公众质疑,会计师事务所多辩称被作假公司错误的数据误导,自身不但无辜,且还是受害者。由于“五大”通常既为某上市公司进行审计,也为该企业提供咨询,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近年来,会计公司面对上市公司弄虚作假问题,往往“网开一面”。会计师行担心,一旦得罪客户,将无法获得高额的咨询收入。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传统上专注于会计及审计服务,延伸至税务咨询、管理咨询业务所占的比例很小。但这一情况在90年代发生了显著转变。1993年美国六大事务所的管理咨询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2%;随着BRP(企业流程改造)、ERP(企业资源规划)、Y2K(计算机千年问题)维护、网络基础的供应链管理及电子商务等的蓬勃发展,1999年“五大”(普华兼并永道后只剩五大)的管理咨询业务收入比重已高达51%。审计收入的比例则从45%降为30%,另19%为税务规划与咨询收入。

1996年,美国“六大”的上市公司客户有12106家,1999年增加663家,年增长率不到2%;审计业务收入年增长率只有9%,市场成熟而且利润不高。因此,他们无不全力冲刺管理咨询服务,使得这方面的收入年成长率高达26%,业务收入迅速超过传统的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和波士顿咨询(BCG)等。

正因如此,2001年2月离职的SEC前主席列维特(Arthur Levitt)在任职期内欲拿“五大”开刀,于2000年要求他们分离咨询业务。在列维特看来,会计师行的双重身份引致严重的利益冲突,“贪婪与狂妄”已使会计师确保提供股东健全财务报告的使命产生偏离。致力于拓展利润丰厚的咨询业务,使会计师事务所疏于主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审计,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质量下降。

“安然事件”这一有史以来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中会计师事务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深思。在当今的大众投资时代,金融市场向公众兜售的实际只有诚信。投资者在将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交给证券公司用以投资股票、债券、公共基金等投资工具时,他们必须确信自己会受到公正对待。在目前全球证券市场震荡不安时,这种信赖尤为珍贵。对于其中道理,SEC前任主席列维特有着精道的阐述:“诚信是市场的基石,只有它才是推动市场前进的真正力量。”

篇3:股权激励、财务造假与安然事件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新自由学派,以芝加哥为首,认为经理人的战略是非常复杂的,企业越做越大,管的业务越来越大,靠监督是管不过来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激励手段把经理人的报酬和股东的利益捆在一起,就是用激励来代替监督。

这就造成了管理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2年时,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60%是固定工资,奖金占20%,长期激励占到18%左右;到2002年,基本工资大概只占到20%多一点,60%-70%都变成了长期激励,股权报酬对总裁来讲,1990年占5%,1999年上升为60%。

这个理念非常好,把总经理的报酬跟投资人绑在一起。但实际上有很多困难,德鲁克讲“股市价值是最不可靠的标准,至多也是标准之一,而且受到众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两年油价大涨,中海油、中石油你说跟它的管理层有多大的关系?跟企业战略有关的,或者跟高层管理人员相关的大概只占30%,还有19%是所在的行业,还有将近43%的利润说不出原因。因为在高层管理决策,从执行到奏效链条非常强,短的几年,长的十几年,要通过股市价值来衡量经理人的工作绩效实际上很困难。

如果说股市的价值很难估计董事长、总裁的工作努力程度,但是他60%的收入又取决于股市价值,对于这些高层经理人来讲,就有非常强烈的动机,通过财务报表做手脚。

由于反监管、反垄断,监管的条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美国的高层经理一般长期奖励限制股权,我给你100万,如果五年以后还在公司,留在公司多少年以上可以取得公司的股票,时间很长。但是到后来越来越多用股票期权的奖励,其中股票期权不记在公司报表上的,对公司来说好像看上去没有成本,所以很多公司采用期权。但是有个规定,六个月内不允许卖出。1991年以后,由于里根经济学的影响,只要行权期满,到了行权期以后,允许你买卖,这样给美国高层经理人员造成了短期人员的动机,来虚报收入。当然这些都是推测,没有办法来说到底是不是因为这些原因而在做财务报表,但是我们有旁证。根据一个调查,其中500强公司的财务报表,发表了修订,1990年只有49次,1998年21次,2000年是156次。

美国的投资银行也在其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调查:市场上都是有好股票、坏股票,投资银行推荐客户买股票的比例和推荐客户卖出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差得不会太多,1991年时投资银行买入和卖出的比例是6∶1,2000年时是100∶1。对企业未来的收入做预测,鼓动消费者买,华尔街做了这样的预测以后,公司就用创造性的手法来卖出,事后发现安然造假的部分,达到收入的96%,现金流的105%,换句话说在安然破产之前,4%是正式收入,其他都是通过财务报表的手段,有意把企业的盈利希望调高,来鼓动投保人多买股票,多收回扣。管理层由于股价跟收入相关,就积极配合。而会计事务所是视而不见,讲的理由是企业信誉成本大于做假收益。反管制政策在这些资信行业里面竞争程度下降,变成寡头以后,这些资信行业造假收益上升,所以整个美国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外部机制、政府机制都出现了问题,才导致安然出现了这么大规模的事件。

这是2002年美国索克斯法案的一些要点,如果事后发现财务报表做假,将失去财务报酬,而且禁止将来再任职。公司必须成立审计委员会,加强外部行业审计的监管。

把这些事件放在一起来看,由于上世纪80年代垃圾债券、杠杆收购和机构投资者对股市造成的强大压力,同时公司内部由于股权激励,高管有造假的动机,大量审计所的审计业务造假,又由于机构投资者进入以后,就把明星总裁炒得很高,很重要的手段就是搞预测,看同行业他拿多少钱,如果比不上,就会引起企业在财务报表上做假,把这些因素放在一起形成了这样的事件。

篇4:安然事件-案例

• • • •

• • • • • • • • • • • • • 失败案例——安然事件

案例背景

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美国企业500强2001第七位;

2001年12月突然申请破产保护,导致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倒闭;

首席执行官及首席财务官被联邦法院提起刑事诉讼。

会计造假

设立复杂的公司组织结构,通过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

利用“特别目的实体”隐藏企业债务;通过SPE空挂应收票据,高估资产和股东权益;

利用衍生金融工具。

主要问题

公司文化重视短期业绩;

公司管理层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

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采取不干预态度,缺乏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

管理者的奖励直接与公司股价挂钩。

失败案例——巴林银行

案例背景

成立于1762年,倒闭前是英国历史最久、名声最显赫的商业银行。

1992-1995年期间,新加坡分公司的期货交易员里森刻意隐藏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造成的亏损,至1995年2月总亏损累计达14亿美元。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最终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

主要问题

内部职责划分存在严重弊端,里森身兼双职,既担任前台首席交易员,又负责管理后线清算;

公司管理层不重视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

管理层未能及时就1994年底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5000万英镑的不明差额采取行动;内部控制制度在资金管理流程方面存在缺口,里森在过程中多次成功地向伦敦总部取得大额资金,以支付衍生产品交易亏损所需追加的保证金,但内部监察机制未能由此发现问题。

失败案例——中航油、伊利、巨人

案例背景

中航油——因石油衍生品交易巨亏5.5亿美元。

伊利乳业——2004年12月,公司董事长郑俊怀等5名高管因涉嫌挪用公款谋取私利被逮捕。

巨人集团——拆借8000万港币投入保健品业;投建耗资10亿元巨人大厦;对生物工程的盲目乐观。

主要问题

内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集团公司控制不了下属公司的“人”权;

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建立危机处理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出现漏洞;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监控公司资金的不法流动;

盲目多元化,没有任何风险管理措施或观念,导致巨人集团的没落。

失败案例——四川长虹

案例背景 • • • • • • •

199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曾一度是国内股市少有的绩优股。

2004年12月28日长虹发布了上市10年以来的首次预亏报告,亏损主要缘自对单一应收款帐户(美国APEX公司)的坏账准备。

APEX公司已经累积拖欠四川长虹4.67亿美元货款。

主要问题

对主要经销商的运营缺乏充分了解,对运营风险掌握不足;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反映应收账款的回收问题;

篇5: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

就在我们为中国资本市场系列造假案忧心忡忡的时候,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也“不甘寂寞”地爆出了当量巨大的假账丑闻。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安然公司(Enron)曾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该公司2001年的股价最高达每股90美元,市值约700亿美元。但在安然公司前任财务主管因涉嫌做假账,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的消息公布后,公司的盈利大幅下调,股价急剧下跌至26美分。安然公司被迫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的规定,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资产总额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

一、做假手段

(一)隐瞒巨额债务

安然公司未将两个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SPE)的资产负债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合并处理,但却将其利润包括在公司的业绩之内。其中一个SPE应于1997年纳入合并报表,另一个SPE应于1999年纳入合并报表,该事项对安然公司累计影响为高估利润5.91亿美元,低计负债25.85亿元。SPE是一种金融工具,企业可以通过它在不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情况下融入资金。华尔街通过该方式为企业筹集了巨额资金。对于SPE,美国会计法规规定,只要非关联方持有权益价值不低于SPE资产公允价值的3%,企业就可以不将其资产和负债纳入合并报表。但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只要企业对SPE有实质的控制权和承担相应风险,就应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从事后安然公司自愿追溯调整有关SPE的会计处理看,安然公司显然钻了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

(二)安然公司利用担保合同上的某种安排,虚列应收票据和股东权益12亿美元。

(三)将未来期间不确定的收益计入本期收益,未充分披露其不确定性

安然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通过与能源和宽带有关的合约及其它衍生工具获取收益,而这些收益取决于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预期。在IT业及通讯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1999年至少通过关联企业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4.5亿美元。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这其实是数字游戏。尽管按照美国现有的会计规定,对于预计未来期间能够实现的收益可以作为本期收益入账,但安然公司缺少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合理预期,也未对相关假设予以充分披露。

(四)安然公司在1997年未将注册会计师提请调整的事项入账,该事项影响当期利润0.5亿美元(1997年的税后利润为1.05亿美元,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此采取了默示同意的方式)。

(五)利用金字塔构架下的合伙制网络组织,自我交易,虚增利润13亿元

(六)财务信息披露涉嫌故意遗漏和误导性陈述

二、对我们的启示

(一)从财务会计角度

传统财务报告披露模式捉襟见肘。以历史成本和每股盈余为重心的财务报告模式很难适应当今的商务模式、复杂的财务结构和与此相关联的经营风险。尽管安然在2000年年报中提供了其8页纸的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以及16页纸的会计报表附注,但仍然将一些资深的分析师和基金经理人搞糊涂了。在他们看来,安然披露了大量的信息垃圾。

现行财务报告系统产生于工业时代的上个世纪30年代。那时的资产是有形的,投资者是成熟的和数量不多的。既没有资产负债表表外融资,也没有即时股票报价或信托基金,更没有首次投资项目的价值重估。

投资者不能长期忍耐资本市场上的财务报告又反映大量复杂的“过去时”信息,他们更需要正在发生和未来将要发生的相关信息。因此,财会界必须谨慎而迅速地完成向“现在时”报告模式的转变,以提供连续性而不仅是期间性、多维核心业绩指标而不仅是单一每股收益以及易于理解的商务模式、经营风险、财务结构和经营业绩的信息。

关联交易舞弊或欺诈游刃有余。为推动二级市场股价,安然公司开始通过关联交易做手脚。最为著名的关联交易发生在2001年第2季度,安然把北美的3个燃气电站卖给了关联企业Allegheny能源公司,成交价格为10.5亿美元。市场估计此项交易比公允价值高出3亿至5亿美元,该差额被加入能源公司业务利润中。就在这个季度结束的前一天,安然将它的一家生产石油添加剂的工厂卖给了名为EOTT公司的关联企业。外界怀疑由于安然无法提供令华尔街满意的盈利数字而强迫EOTT在季报的最后一天完成了交易。实际上,早在1999年底该石油添加剂工厂已被安然列为“损毁资产(Impaired Asset),冲销全额达4.4亿美元。而18个月后又以1.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间充满蹊跷。

反观我国的关联交易同样五花八门。如企业向内部管理人员贷款,让后者买进公司股票,或借现金给关联公司,让后者购买自己的产品;或通过购并、置换、托管等手段与关联公司制造计价不平等条件下的“泡沫利润。虽然财政部出台了抑制关联交易业绩幻觉的规定(即将超过公允价值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但鉴于关联交易计价与披露的专业性与复杂性,该领域依然是热衷于操纵利润者的乐土。

合并报表范围别有玄机。考察美国的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和我国的准则、制度就会发现,拥有实质控制权是纳入合并范围的标尺。这便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必须依赖财会人士的高度专业判断,因为拥有子公司的股权虽不及51%但可能“实质控制”,而安然公司恰恰在这样的灰色地带下,未合并众多未拥有50%股权但“实质控制”的子公司;二是客观上鼓励管理当局建立复杂的公司体系,拉长控制链条,将债务留在子公司账上,将利润显示在母公司的账上。安然公司利用该等技巧,创建子公司和合伙公司数量超过3000个,以自上而下“传递风险,自下而上“传递”报酬。

联想到我国的许多公司任意改变合并报表范围,并盈不并亏的情形层出不穷,看来压缩合并报表的利润操控空间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激进的财务管理犹如“火中取票”。安然公司奖励业绩的办法,颇让人费解。经理人员完成一笔交易的时候,公司不是按照项目给公司带来的实际收入而是按预测的业绩来执行。就是说,如果签署协议的时候预计项目可以为公司带来30%的回报,那么就按照这一数字给负责人发奖金。此外,安然公司管理层对财务报告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切与积极。一位西方著名的会计学家说,如果公司的文化是为了既定的目标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那便是麻烦的开始。

反观我国的一些企业,也常常为了激进的盈利指标,实施扭曲的激励举措,而一旦事与愿违,又寄希望于会计制造利润,如此,即陷入了“目标激进——扭曲激励——数字游戏”的恶性循环怪圈。

避险的财务创新或许成为制造风险的罪魁祸首。衍生金融工具最原始的功能就是为了“避险”,安然公司一方面用期货、期权市场和衍生金融合同将能源商品“金融化”一方面将一系列不动产打包抵押,借助信托基金或资产管理公司对外发行股票和债券。安然公司的初衷是把本来不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或能源商品“流通”起来,没想到却成为破产的主因。

尽管我国的企业引入衍生金融工具还不普遍,但仍需未雨绸缪,因为在驾驭金融品种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片面追求财务创新很可能适得其反。

(二)从独立审计角度

业务多元化是福是祸?美国20世纪90年代是历史上少有的疯狂繁荣阶段之一,因为公司利润和股票价格前所未有地增长。在得意之后的膨胀中,许多规则和界限都发生了松动。安达信自20世纪80年代一直是安然的外部审计师,但从90年代中期起,它开始提供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和咨询服务,这意味着,它的一只手忙于安然的会计和控制系统,另一只手来验证所产生数字的公正性。美国《经济学家》评论说,“会计公司放弃了传统的外部怀疑者角色而成为一个内部的商业合伙人,他们也放弃了披露信息的职责,而成了掩藏财务兔子的魔术师。”而另外引起质疑的是,大会计公司从90年代展开的庞大的“专家”咨询服务,从信息技术系统到法律援助,从纳税计划到人力资源招聘方案,拓展咨询业务的趋势非常明显。1993年,全行业31%收入来源于咨询,而1999年咨询占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51%。

2000年安达信从安然公司获得了约5200万美元的服务费用,其中2500万美元是审计费用,约2700万美元是咨询和其他服务费用,这使得安达信在出具审计报告时乐得“放一马”,因为一旦得罪了安然公司,巨额咨询费用恐将不保。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前主席利维特曾力主拆分咨询业务,但包括安达信在内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却一直以阻碍注册会计师业务发展等理由加以拖延,安然事件的爆发使得这种拆分变得迫切,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品种的重新“洗牌”已成定论。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正凭借扩大业务规模、开展增值性服务,以期形成业务多元化格局。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审计与咨询导致的独立性冲突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警醒,当咨询业务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超过50%时,就要及时考虑将咨询机构分立。

单一客户收费高企是喜是忧?像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安然公司这样的大客户,不由自主地会产生财务依赖。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同一客户,或某单一客户的付费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相比不匹配,注册会计师很可能因利益诱惑而弱化应有的独立性。对此,一些独立审计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如香港会计师公会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从同一客户取得的收入不能超过会计师事务所总收入的15%。业务收入的集中度风险是导致审计失败的诱因,我国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应尽快弥补这一空白。

旋转门是停是开?很多安达信的职员辞职后径自加入了安然公司,与原来的同事继续着“亲密”的关系。这形成了一种“旋转门效应”,使执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先入为主地形成客户内部控制良好的印象。让旋转门停下来,防止与客户关系过于紧密,提升审计独立性,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同业互查是强是弱?在美国的自律管理体系中,每三年一次,由事务所之间相互检查。同业互查被认为是注册会计师自律机制的最佳模式。耐人寻味的是,安然事件前的同业互查未能发现安达信的审计漏洞,而事后由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专项检查同样“OK”,人们不免觉得同业互查差不多成了“同业包庇”或“同业吹捧”的代名词。在我国准备引入这一监管形式时,应当审慎考虑:同业互查对质量控制的促进程度,各事务所之间的制衡力度以及开展检查时的测试深度,流于形式和浅尝辄止的同业互查只会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协会监管职能是松是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一直扮演双重角色:既是注册会计师的“胡萝卜”(权益的守护神),又是注册会计师的“大棒“(执业的监管者)。安然事件引发的人们对协会角色的置疑,直接导致了协会所属“公共监督委员会”(POB)的解体。应当承认,行业协会角色的模糊制约了其监管职能的发挥。可行的做法是,让角色分立,要么是注册会计师的“代言人”,要么是注册会计师的“监管者”。外部环境是冷是热?经济低迷、价值观沦丧、心理预期、盈余标杆、指标考核等都可能成为管理当局舞弊的刺激因素。自从美国的新经济泡沫溢出后,经济发展放缓,包括安然在内的上市公司面临着沉重的财务压力,由此产生了强烈的造假内驱力。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进程加快,企业竞争空前激烈,面对股东的期许、主管部门的要求和监管部门的督察,公司管理当局(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业绩欲望异常迫切。应该说,外部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审计的成败,换言之,经济的繁荣容易遮盖财务数据的“水分”,即使审计出现过失也不易暴露。尽管我们不应根据外部环境的优劣考虑审计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但在外部环境较“冷”的条件下,恪守应有的谨慎与合理的怀疑,是防范审计失败的应有考虑。

专业品质是高是低?关联交易审计向来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再加上表外融资、衍生金融工具等事项,更是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形成巨大考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准备开发一个关联交易审计“工具箱”(包括与关联方交易有关的所有现行的财务报告和审计规则,并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在目前审计期间应予考虑的若干建议),并就舞弊问题发布详细的执业指南,这意味着职业界开始重点解决审计失败的困扰。需要提请同仁注意的是:第一,考虑如何转变已给外界造成的注册会计师“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的印象;第二,避免在特定领域出现“外行审计内行”的情形,尤其是涉及财务创新时;第三,充分关注复杂或特殊的交易和事项所带来的经济后果。类似像安然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安然前首席财务官为关键关联人),事实上成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逻辑炸弹”,只有审时度势,辨析交易和事项背后的风险所在,针对性地采用追加的程序,才不至于落入预设陷讲。(黄世忠,《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3期)

(三)审计问题

尽管从理论上说,审视上市公司的任何重大恶性案件时都必须严格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世界中,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安然大厦的坍塌,除了蒸发掉安然公司员工的血汗钱和众多无辜投资者的财富外,很有可能使安达信身陷绝境,并引发了对“五大”空前的信任危机。目前披露的证据显示安然公司蓄意舞弊,但为其提供审计鉴证和咨询服务的安达信是否涉嫌与安然公司串通舞弊尚无定论,不过,美国国会的6个调查组,以及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和SEC等部门对安然公司和安达信发起的规模空前的刑事调查所掌握的初步证据,足以表明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难辞其咎。根据目前已披露的资料,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至少存在以下严重问题:

(1)安达信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安然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来,其财务报表一直由安达信审计。2000,安达信为安然公司出具了两份报告,一份是无保留意见加解释性说明段(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说明)的审计报告,另一份是对安然公司管理当局声称其内部控制能够合理保证其财务报表可靠性予以认可的评价报告。这两份报告与安然公司存在的前述重大会计问题形成鲜明的反差,已成为笑柄。经过与安达信的磋商,安然公司2001年11月向SEC提交了8-K报告,对过去5年财务报表的利润、股东权益、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进行了重大的重新表述,并明确提醒投资者:1997至2000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不可信赖。换言之,安然公司经过去达信审计的财务报表并不能公允地反映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得到安达信认可的内部控制也不能确保安然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安达信的报告所描述的财务图像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严重偏离了安然公司的实际情况。

(2)安达信对安然公司的审计缺乏独立性。独立性是社会审计的灵魂,离开了独立性,审计质量只能是一种奢谈。安达信在审计安然公司时,是否保持独立性,正受到美国各界的广泛质疑。从美国国会等部门初步调查所披露的资料和新闻媒体的报道看,安达信对安然公司的审计至少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

①安达信不仅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鉴证服务,而且提供收入不菲的咨询业务。安然公司是安达信的第二大客户,2000,安达信向安然公司收取了高达5200美元的费用,其中一半以上为咨询服务收入(Reed Abelson& Johnathan D.Clater,2002)。安达信提供的咨询服务甚至包括代理记账。社会各界纷纷质疑,既然安达信从安然公司获取回报丰厚的咨询收入,它能保持独立吗?安达信在安然公司的审计中是否存在厉害冲突?它能够以超然独立的立场对安然公司的财务报表发不偏不倚的意见吗?即使安达信发现了重大的会计问题,它有可能冒着被辞聘从而丧失巨额咨询收入的风险而坚持立场吗?面对诸如此类的质疑,即使安达信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辩解自己并没有违反职业道德,但社会大众至少认为安达信缺少形式上的独立性。关于会计师事务所能否同时扮演审计鉴证和咨询服务角色的辩论由来已久。SEC前任主席阿瑟。利维特2002年1月17日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题为“谁来审计审计师”的文章,重提3年前的主张,要求对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提供审计鉴证和咨询服务予以限制。SEC在这场与“五大”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从反对“五大”的先锋人物利维特的离职,到力挺“五大”的哈维。彼特继任SEC主席,足见“五大”的影响力。资料显示,安达信的政治行动委员会(Polirical Action Committee)在2000年美国国会选举中就捐赠了99万美元的“政治献金”。会计师事务所居然设立政治行动委员会,试图影响国会选举,独立性何在?

②安然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人员为安达信的前雇员,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至少有损安达

信形式上的独立性。安然公司的首席财务主管、首席会计主管和公司发展部副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安然公司从安达信招聘过来的。至于从安达信辞职,到安然公司担任较低级别管理人员的更是不胜枚举。

(3)安达信在已觉察安然公司会计问题的情况下,未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目前,美国国会调查组披露的证据显示,安达信在安然黑幕曝光前就已觉察到安然公司存在的会计问题,但未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或采取其他措施。国会调查组获得的一份安达信电子邮件表明,安达信的资深合伙人早在2001年2月就已经在讨论是否解除与安然公司的业务关系,理由是安然公司的会计政策过于激进。我们注意到,安达信为安然公司2000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是2001年2月23日,因此有理由相信,安达信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很可能就已经觉察到安然公司存在的会计问题,否则,合伙人是不可能在2月份讨论是否辞聘的问题的。2001年8月20日,沃特金斯女士致电她过去在安达信的一名同事,表达了她对安然公司会计问题的关注。与此同时,她致函安然公司董事会主席,警告安然公司“惊心构造的会计骗局”(elaborateaccounting hoax)有可能被揭穿(Richald A.Oppel Jr.,2001)。8月21日,包括首席审计师大卫。邓肯在内的四名安达信合伙人开会讨论沃特金斯女士发出的警告。此时,安达信已经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了。尽管如此,安达信并没有主动向证券监管部门报告,也未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来纠正已签发的审计报告。安达信的这种做法是否违反规定,目前尚难以断定,但至少让社会公众对安达信的职业操守大打折扣。

篇6:安然事件第二题

(1)会计表述过于复杂

安然使用了最复杂的、被称为特殊目的主体或财务合伙账户(SPE)的金融工具和其他资产负债表表外融资,诸如此类的工具允许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看不出负债的情况下增加融资。这些资产和负债包含了大部分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同时安然使用的复杂难懂的会计表述令资深的会计教授也大惑不解。(2)财务报告质量不高

安然以历史信息和单一盈利数字为财务报告的重心。该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新的商务模式和复杂的财务结构以及与此相关的商业风险。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必须改进财务报告模式,急需转向一个更动态、更丰富的报告模式上来。今后必须转向“趋势”披露系统,披露应当是持续性的,而不是期间性的,以反映当今持续运转的资本市场。为此,公司应当提供几套相关的信息,同时扩展核心业绩指标的数量,而不仅仅只是每股收益,以传递给投资者真正能理解公司经营模式及其经营风险、财务结构和经营业绩的信息。美国证监会采用主张简单明了的财务报告,并要求对公司治理和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发挥等问题进行复核。

安然的报表信息披露了大量的信息垃圾,包括2000年报中一份8页纸的管理讨论及分析和16页纸的报表附注。资本市场上的财务报告不能只提供大量复杂的有关过去的信息,而不提供当前正在发生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

(2)证监会没有加强信息披露控制

表外业务、关联交易与场外衍生证券合同等业务对公司业绩影响很大,它们是增加公司风险的重大交易,也是导致安然崩溃的关键因素,所以,应加强对此类信息披露的控制,增加信息披露的含量。

(3)违反了独立性原则

受利益驱动,会计师事务所广泛涉足客户的内部事务,既是客户的外部审计员,又是客户的咨询顾问,这样的角色令会计公司面对上市公司弄虚作假时,往往是“网开一面”。安然公司为例,安达信2000年获得的咨询收入达2700万美元,而审计收入是2 500万美元。

安然事件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会计准则:准则的制定应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怎样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准则的制定机制是否合理?

在安然事件中,会计问题首当其冲,因而人们对美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制定架构提出了疑问。美国会计准则只注重人们对投资工具是否拥有形式上的合法所有权,而不是对投资工具的实质控制权。安然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利用现有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导致的。基本风险/报酬观而建立的会计规则,通过在资产负债表上揭示更多的风险资产和负债的方式,给投资者提供更多有关合并主体财务状况的信息,肯定是要比单纯披露所提供的信息多得多。职业界对于如何报告SPE已争论了多年,但至今仍未有定案。

很多人认为,会计程序需要重新设计。会计职业界需要关注我们的职业纪律和互查制度。美国证监会提醒公司及其审计委员会,应在年报中清晰地披露主要的会计原则和政策。一直以来,美国的会计准则是以规则为导向的,区别于现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这是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社会中各方利益博弈的一个结果,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的优点在于:(1)由较多详细、具体、复杂的规则组成,需要职业判断的空间较小;(2)强调会计准则的规则化, 制定具体的界限, 使会计准则更具体和更具有操作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的业务的出现,这样的会计准则必然变得越来越烦杂,同时,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会计准则存在太多的界限规定和原则例外,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很容易仅仅反映交易的法律形式却不反应交易的法律结果。

另一方面,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有完整的会计概念框架,理论基础较为明确,强调更多的是实质重于形式,它规定一些会计处理的原则,但在会计实务上它更多地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必然导致一种可能的结果,就是他说他的理,你说你的理,不容易对今后可能的经济后果做一个定性的判定结果。

综合以上两种处理观点,以具体的规则为会计准则,操作性较强,但是严重滞后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企业可以借助这样的漏洞来规避准则的约束。而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虽然不容易被规避,但是要求会计人员有很强的业务判断能力,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较高。

篇7:安然事件冲击波

安然公司的破产给投资安然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成千上万的安然员工面临失业,安然公司的破产使有近百年历史的世界五大会计事务所(BigFive)之一的安达信陷入了危机,而对美国政坛而言,安然事件同样引起了一系列的风波,包括副总统切尼在内的许多美国政界人士也卷入到这场风波中。围绕安然破产展开的各项调查正在展开,美国政界、金融界和产业界等都受到安然破产案的冲击。正如沃伦·埃丁顿所言:“这的确是个悲剧,安然就是一个悲剧,它影响到许多人的生活。”

当安然公司一申请破产保护时,即成为美国历史上破产规模最大的、也是崩溃最迅速的公司。股价也一路下跌,截止到2002年4月26日美国东部时间12:00,安然每股价格仅为0.20美元,而2001年初,安然公司的股票价格还在80美元左右。

事实上,安然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能源方面,九十年代,美国打破能源供应领域的垄断为安然公司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安然公司实际上扮演着中间商的角色,公司通过其自身的输送管道网络向消费者提供能源,并向消费者提供长期的能源供应合同,并从中获取收益。其93%的收入来自能源的批发,4%来自能源零售,其余3%来自能源的运输。为了使公司的盈利增加,安然公司(Enron)捏造数字以掩盖其巨额债务,并将这些债务通过私人合伙人加以隐瞒,从而将这些债务从收支帐目中剔除出去。安然公司建立了一系列的秘密的合伙关系,一旦公司的帐面出现其不愿看到的负债,安然公司就通过这些合伙人转移这些债务。而安然公司的这种行为安全依赖于公司的股价,安然同这些合伙人的合同中有类似的条款,要求安然公司的股价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不然的话,或者是安然公司的信用等级降低,安然公司就会面临一系列难以承受的后果,最终会影响到安然的盈利状况。所以股价是如此重要,一旦安然股票下跌,这些交易就会失败。而表面看来,这些财务安排不过是一些正常的金融手段。

安然破产的影响

安然公司的破产给“9.11”以来一直低迷的美国经济以打击,安然公司的瓦解创下了美国经济领域的三项记录。其申请破产时开列的资产总额为498亿美元,超过德士古公司在1987年提出破产申请时的359亿美元,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宗破产申请。2001年11月28日,安然公司股价在一天之内猛跌超过75%,创下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有史以来单日跌幅之最。2001年11月30日,安然公司股票跌至每股0.26美元。而不到一年前,安然股价曾达到90.75美元,相比之下,安然股价已经缩水将近350倍。由此,安然又创下了美国有史以来公司破产速度之最。

由于安然的破产,在美国金融市场引起了一系列的动荡,持有安然股票的投资者和机构损失惨重,而原先与安然公司签订了长期能源供应共同的消费者则面临寻找新的能源供应商的一系列问题。

安然公司的员工受到安然破产最直接的影响,不仅大批员工面临失业,而且由于安然员工的退休保障计划的基金对安然公司的股票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最终因为安然股票的下跌而损失惨重。

由于安然公司在美国能源供应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安然公司本身不生产能源,但美国能源供应行业面临新的重组已弥补安然破产带来的能源供应领域的空缺。

在安然宣布破产后,有关安然帐目的一系列问题被揭发出来,负责安然公司审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被证明在安然破产过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安达信已承认销毁了安然公司的数千份文件,因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诉讼。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Andersen)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其在安然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使人们对整个美国经济的信用状况产生了怀疑,正如安然公司前副总裁AllanSommer所言:“如果安然公司能够掩饰它所做的事情,那么其它公司为什么不可以采取同样的做法呢?”安然公司曾经被称为美国的新经济中的姣姣者,而安然的破产也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新经济。

安然破产内外因

安然破产震惊美国朝野。,美国的政治和经济精英在安然事件中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律师们与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金钱关系,信用评级机构在公司的恳求下也不愿降低安然的信用级别,更有甚者,既使安然股票在急剧下跌,个别分析家仍不遗余力的持续推荐安然的股票。对安然事件的调查表明,安然破产不是偶然的,在复杂的过程中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首先,安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安然公司前副董事长巴克斯特自杀身亡,其他高层也面临一系列的诉讼。事实上,安然公司的高层早在破产前的几个月已预感到他们在公司帐目上的欺骗行为支持不料多久了,随着Rapter公司问题的出现,安然通过秘密合伙人转移债务的行为面临着考验,在安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交易手段渡过了Rapter这关后,安然股票的不景气以及安然越滚越大的债务使安然难以蒙混过关了。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由于隐瞒了大量的表外负债,安然公司虚报盈利的问题暴露,安然公司减少了约10亿美元的股东资产。2001年10月22日安然公司宣布美国证券和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开始对公司进行调查。作为安然的高层,在秘密向和安然有密切联系的政府部门寻求出路的同时,不但不保护无辜的安然员工的利益,反而意图以大规模的合并掩饰其违法行为。2001年10月20日,安然的股价跌到了约20美元,安然公司雇员用他们的退休基金对安然公司的股票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此时这些雇员突然发现他们不能卖出所持有的安然股票,因为,安然公司的退休保障计划“碰巧”在此期间在进行管理机构的更换,所有安然公司雇员的帐户被暂时冻结了。而早在2001年8月,SherronWatkins—安然公司(Enron)的会计之一,就公司不正常的帐目写信给安然公司的创始人及主席KennethLay,她在信中说她害怕公司会“在一连串的会计丑闻中从内部崩溃”。

其次,作为负责安然公司审计工作的安达信公司更是难辞其疚,安达信公司员工销毁大量安然公司文件的事被曝光后,安达信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作为世界五大(BigFive)之一的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不但未能及时制止安然的行为,更是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因为安达信公司违反了会计行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诚信”,正如华盛顿法学院的校长JoelSeligman指出的:“审计师的工作是提出尖锐的问题而不是轻易地听命于公司的执行官。”在2001年安然公布第一季度的盈利为4250万美元后一个对安然股票并不追捧的投资人士就曾经向当时安然公司的总执行官提出:“安然是唯一一家在宣布盈利的同时没有提供资产负债报告和现金流量表的金融单位。”这意味这安然公司的帐目并不清晰,其所公布的盈利有疑问,而对于这么明显的问题,拥有众多会计和审计专家的安达信公司怎么会忽视呢。

如今,1913年成立的安达信一夜之间名誉扫地,“只有极少数的公司愿意冒险告诉股东公司在雇佣安达信进行审计。”“由于安然事件所带来的一系列难以计算的债务问题,安达信很难找到合并的对象,因为安达信的客户每天都在流失。”“信用”对于一个从事会计和审计工作的公司来说是太关键了。但安达信的名誉危机是由于其不正当的行为,而不是由于政府实行了反对不正当行为的法律。安达信公司也没有遵守其自己的承诺,安达信公司的格言是:“正值的思考,且直言不讳(Thinkstraight,talkstraight)。”

安然事件给世人的启示

安然事件是我们重新认识了“信用”在当今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是信用经济。经济活动中没有基本的“信用”,经济活动就难以进行下去,而经济发展就更谈不上了。安然公司的破产尽管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起破产案,但对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而言,影响只是暂时的。但安然公司破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种种经济中的其诈行为却大大打击了美国经济的“信用”,人们不禁要问,连安达信这样的公司都会违背职业道德,那么其它的公司呢?近年来,在美国公司中,通过复杂的金融手段和交易过程以达到欺骗投资人和公众的现象大量存在,正如一名美国学者所言:“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些公司的预算完全是个笑话。”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日前提供的资料显示,2001年政府管理部门调查了112起企业财务报告涉及嫌欺诈的案件,比1998年的79起增加了41%。不仅是安达信,美国的审计和咨询行业都在经受着新的考验,例如,一家在线分析——SmartStockInvestor.com对美国纳斯达克100指数(Nasdaq100index)的100家公司在2001年前三个季度的初步盈利预计为191亿美元,而这个数字在美国通用会计原则(GAAP)下变成了亏损823亿美元,而这些公司的帐目必须符合该原则的审计条件。安然公司和安达信公司的教训再次提醒我们“信用”的重要性。而作为从事会计和审计工作的公司,更应把自己的“信用”看作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安然事件的过程中,安然的高层人员正是利用一系列复杂的金融手段和交易达到了虚报盈利的目的,在金融创新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立法等手段防范金融风险,及时制止金融违法行为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坚决与腐败现象做斗争是安然公司破产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在安然事件的背后,美国的布什政府包括副总统在内的许多人员也被牵扯在内,安达信公司的“失误”,都与安然事件背后千丝万缕的金钱交易联系着,安然公司在2000年度向安达信公司支付了5200万美元,其中2500万美元用于审计。2700万美元用于咨询服务。安然公司是其最大的主顾,直到2002年1月。安然事件表明,腐败和幕后交易会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只有根除腐败,才能使市场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安然公司的破产所造成的影响是广泛的,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对于“新经济”我们也要重新认识,安然公司曾经被视作美国新经济的成功典范,而安然的破产也使我们认识到,“新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不应只带给我们复杂的高科技名词和财务报告,不应该是虚假的盈利数字,而应该是社会福利的促进,人民生活的实实在在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真正发展。

上一篇: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下一篇:疫情防控阻击战会议讲话稿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