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悟六年级作文

2024-04-11

有所悟六年级作文(精选9篇)

篇1:有所悟六年级作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五年级作文

小猫和小兔是同班同学,也是一对好朋友。

在“迎六一课外知识竟赛中,”一向数学成绩好的小猫获得了数学科第二名,相反,语文成绩好的小兔获得了语文科第一名。

小猫不服气,为什么偏偏是你获得第一名?生气的小猫以后一碰上小兔就视而不见。小兔也想不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小兔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猫妈妈,希望猫妈妈能帮它解决。猫妈妈待小兔回家后,把这件事询问了小猫咪。小猫咪说:“我气愤、、、、、、它在“语文知识竟赛获得第一名。”猫妈妈语重心长地说:“你换个角度思考,假如你是小兔,你会怎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千万不要气愤别人的长处,要向别人学习。”

听了猫妈妈的`话,小猫咪主动向小兔道了歉,便承认了错误。

回到学校后,两个小动物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老师问他们:“为什么重归于好?”他们回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老师便告诉大家:“我们都要学习小猫和小兔的这种精神。”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知道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吗?

篇2:有所悟六年级作文

星期天,乌龟慢慢在家写完了作业,它给松鼠跳跳打电话:“你好,你是跳跳吗?我可以和你一起去动物图书馆看书吗?”

“行呀,那么我们几点在图书馆门口集合?”跳跳问。

“十点吧,可以吗?”慢慢说。

“可以,可以。”跳跳高兴地回答。

跳跳挂断电话,打开门,抓住一根盘在树上的藤蔓,跳了下去。然后飞快地跑向图书馆的.正门。慢慢则穿上隐形助跑鞋,也跑向图书馆的正门。

它们俩一见面,先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就进图书馆里挑书了。慢慢挑了一本最喜欢的《神奇科学》,跳跳挑了一本《飞天时车之穿梭时空》。它们找到了座位,就坐下专心致志地看书了。正巧,小兔蹦蹦也来看书,它拿了一本《蓝色的海豚岛》坐在另一个长椅子看书。

这时,小刺猬刺刺也来看书了,它拿着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自然之谜》坐到小兔蹦蹦地旁边看书。

当刺刺看到书中非常有趣的地方的时候,它不禁动了动身子,这刺到了正在看书的小兔蹦蹦,它被刺得疼死了,直接从椅子上蹦起来:“哟,真刺人!”

小刺猬听到后,站起来连忙说:“对不起,你坐吧!”这一幕刚好被慢慢和跳跳看到。

慢慢想:我的壳是硬的,我和它坐一起不就行了吗?它站起来对刺刺说:“你别走,我和你坐一起,蹦蹦和跳跳坐一起。”

小刺猬问:“那你不会被我刺着吗?”

“当然不会,因为我们乌龟都有坚硬的外壳。”小乌龟回答。

篇3: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所牵挂

(1) 选材陈旧。“一个关于我的故事”, 原以为学生有话可说, 而且会“百花齐放”, 甚至不乏感人之作, 结果学生写的是一些老掉牙的故事, 什么第一次学炒菜, 爸爸教“我”学骑车, 深夜母亲送“我”就医, 等等, 让人读来, 味同嚼蜡。这些似曾相识的素材, 毫无新鲜之感, 使人倍感悲哀:我们学生的生活竟是如此单调且枯燥无味吗?

(2) 语言表达无个性。学生文中表达方式多采用记叙, 记帐式的讲述, 直接抑制人的阅读愿望;偶有几处抒情议论, 也是无关痛痒的“呻吟”, 或是干巴巴的“呐喊”。

以上两个问题归纳起来, 似乎也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这已经是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了。但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 我们语文老师在这些方面也花费了不少的精力。作为教育的一方, 老师是煞费苦心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受教育的一方也是这样对作文“满腔热情”吗?如果作文教学成了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 那这样的教学活动能成功吗?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联系到自己的写作经历, 自己哪一次成功的写作少得了一番如妇女生产般的苦痛呢?而学生的作文练习会有如一个母亲十月怀胎般的期待吗?会体会到一位母亲听到婴儿啼哭时的那种幸福吗?没有!他们既没有等待中的付出, 也没有太多成功后的快乐。你看学生现在的作文现状, 基本就是面对文题, 根据老师的分析和指导, 当堂写就作文。

作文伊始, 如果我不横加阻拦, 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很多前后左右的同学会交头接耳, 窃窃私语──他们在互相倾诉不知该写什么的苦恼──真是其情也哀;还有一些同学在忙着翻各种“作文选”———倒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不管怎样, 在一番搜索枯肠之后, 大家都“有话”可写了, 一篇“大作”就此诞生。写的是什么呢?前文已有描述, 这个“馍”不管是别人嚼过的, 还是自己嚼过的, 反正一次作文结束了, 万事大吉。等到下一次作文, 看看分数和评语, 再受一次“煎熬”, 又一次作文过了, 又解放了。学生对上一次的作文牵挂了吗?没有!学生会牵挂下一次作文吗?也没有。这是理所当然的, 对这一次作文都唯恐避之不及, 谁又会期待下一次写作的到来呢!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学生不热心于作文, 对作文当然也就无所“牵挂”。我想这正是学生作文水平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一个写作的人应该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写作。对写作“心事重重”的人, 他会有写不完的事, 说不尽的话。即使日子平常单调, 好像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他也会发现其中微妙的变化与差异, 甚至在似曾相识的时空里有所感悟。

牵挂作文, 其实就是牵挂生活。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从作文角度讲, 我相信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学生总是琢磨着今天有什么值得我写作, 有什么去作为我的笔底收藏, 那么他就会留心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譬如路边的一草一木, 譬如身边那个人的一颦一蹙。他也就会主动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会及时捕捉自己哪怕是一瞬间的想法。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他就会拥有一颗敏感的心, 一双明察秋毫的眼, 也就有了洞悉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把世间的一切都纳入自己的思维之中, 不经意间他也会“妙手偶得”, 见别人之所未见。如果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那么这种积极的对生活的牵挂就是对写作最好的准备。这是一种思维的准备, 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准备。相反, 一个对生活没有牵挂的人, 即使是再美好的事物, 看在眼里, 也会视而不见;再美妙的天籁, 听在耳边, 也会充耳不闻。如果学生听凭好事物悄悄在眼前溜走, 久而久之, 面对再好的东西, 他不会也不懂得珍惜。他的心早已裹上一层厚厚的茧, 思维也僵化得没有一丝缝隙, 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我们有的家长, 一片苦心, 带着孩子满世界找“生活”, 以为孩子的生活不够丰富, 天南海北领着孩子“长见识”, 结果长城也攀了, 沙漠也去了, 回到家一写作文, 还是没得写, 还是那么干巴巴的几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说作文离不开生活, 不是说要刻意摆弄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样式, 也不是说外面的世界才精彩, 应该说生活就在身边, 我们就在生活之中, 只是需要你一颗关注的心。如果我们漠然地看着世界, 把作文看作是游离于生活圈之外的事, 那么就是走遍地球, 又有什么话好写呢?

写作会使人目光敏锐起来, 认识清醒, 对生活更亲近, 更洒脱。我们一些学生看到别人的好作文, 说人家写得好, 文中这个事儿, 自己也经历过, 就是这个样子的, 但自己怎么就没写出来呢?你让他也学着写一篇, 他又会说好像除了这些事儿, 也没什么好写的了。这就是虽在生活之中又在生活之外的人。天天生活, 偏偏又没有生活。

如何让学生“记住”生活呢?很多语文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做法, 那就是让学生写日记。这里需要提醒的是, 不能让学生的日记成为一种“苦记”, 成为一种心理负担, 尤其是在有升学压力的情形之下。日记可以写成“一句话记事”, 或是冰心小诗式的“零碎的思想”, 这样做表面看是让学生积累一些材料, 实则让学生“牵挂”着生活, 保持着一种写作状态。

以上谈的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 有的学生明明有表达的欲望, 却表达不好, 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说这还是“牵挂”的问题, 只不过“牵挂”的方向不一样罢了。一个牵挂写好作文的人, 一定会揣摩如何去表达。就像一个孩子如果想要得到心爱的玩具, 他会想如何向家长开口呢?怎样的措词怎样的句式才会让他如愿以偿呢?他会充分考虑表达的效果, 哪怕他失败了。同样, 我们的学生如果在意他的写作, 他就会留心语言的积累, 语言的表达技巧, 并且在习作中运用它。有一次我带学生欣赏《母亲的诗》一文,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这几句很美, 学生也很喜欢, 我激发学生说, 把诗中的意象换了, 重写这首诗怎么样?在我的示范和指导之下, 大家当堂写出了以下几句:“燕儿呢喃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知了声声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枫叶飘零把秋天的门推开了/寒梅绽放把冬天的门推开了……”同学们乐了, 说大家都是诗人了, 作诗就这么简单呢。我想学生如能把这样的尝试坚持下来该多好啊!

我总认为, 牵挂写作的学生, 会有意无意地吸收别人的语言, 把别人的话“据为己有”, 哪怕开始是依葫芦画瓢。坚持阅读, 寻章摘句, 模仿借鉴, 丰富语汇, 提高认识, 进而有自己独特的表达, 这正是许多学生的作文成功之路。梁启超先生在《治国学杂语》中说:“若问学习方法, 我想向诸君上陈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是极陈旧, 极笨, 极麻烦的, 然而却是必要的。什么方法呢?就是抄录或笔记……这种工作, 笨是笨极了, 苦是苦极了, 但真正做学问的人, 总离不开这条路。”我想在读书中养成积累的习惯, 集腋成裘, 写文章时就会信手拈来, 不会有语言表达之尴尬。学生能否坚持阅读和积累, 会做到什么程度, 说到底还在于他牵挂到什么样儿了。

事实上, “会”作文的学生, 往住对以上两方面都时刻“牵肠挂肚”, 并能巧妙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为什么有的学生脑中有佳句, 笔下无妙文呢?因为摘录、诵读是吸收, 是静态的积累, 作文是释放, 是动态的组合, 这不是简单的“一进一出”的问题。作文说到底就是用个人所掌握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来传递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并遵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将之联缀成篇。它的实质就是在语言和生活 (思想) 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种结合如果贴切自然, 那么文章就文从字顺, 摇曳生姿;结合得勉强、生硬、粗糙, 则言不由衷, 辞不达意。作文“讲究”的学生, 总是很注重用恰当的语言来再现生活。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过:“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 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 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 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它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惟一的句子、惟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种寻求注定了是一种艰辛的过程, 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有的学生肯为找到这样的“惟一”而“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而另一些学生却不愿为此劳神费心。结果同叙一事, 共写一景, 有的学生语言鲜活如生活, 充盈着灵气, 有的则文句不通, 如清汤寡水, 淡而无味。语言与生活的结合是一个于他人难以察觉的隐性过程, 至今好像还没有人能够指出这其中的普遍规律来。但一个肯为作文倾心的学生, 他的丰富积累在特定情境的激发下会与相应的生活不期而遇, 成就佳作。相反, 一篇不如人意的学生作文, 做老师的可以指出修改方向, 但能帮他跳出原来的窠臼吗?往往不能, 因为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最好还是用他自身的语言储备去完成, 如果硬是这么做了, 也是越俎代庖, 于事无补。作文精批细改了, 为什么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在原地踏步呢?所以如何引导学生“牵挂”着寻求语言与生活的结合, 又当引起我们语文老师足够的重视。

虽然如何让学生“牵挂”作文, 还有方方面面的问题要我们探索, 但如果我们从写作教育 (而非写作教学) 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去研究对策, 必定会有较大的收获。

篇4:有所悟六年级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常有人勉励青年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也有人教会青年,人生在世,当有所畏惧。人们经常说青年要大有作为,也有人指出如果青年知道有所不为,才能走向成功。

对此,你怎样看待,又有着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题解】

这则作文材料由两句话构成,对象都是青年。第一句话中的关键词是“无所畏惧”“有所畏惧”;第二句话中的关键词是“大有作为”“有所不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则材料其实是在探讨:青年人应该如何处理思想上的“畏”和行动上“为”的问题,才能走向成功,实现人生理想。因此,材料中包含了四个观点:青年人要无所畏惧;人生当有所畏惧;青年要大有作为;青年要有所不为。材料中提示的几种不同看法,在不同的背景与不同的人身上,都有其合理的一面。

角度一:青年要有无所畏惧、排除万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强调思想上的“无畏”,行动中的“有为”。无“畏”有时是一种气概、一种胆识、一种尊严。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动因会使人做出不同的抉择。注意对“畏”背后动机、目的、原因和本质的追问和思索。

选材小贴士:选这类素材需要在理性的主导下做一点分析,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围绕论点向广处深处拓展开掘,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不“畏”背后的深层动因是什么?对缺点、困难、挫折等我们不“畏”,畏缩退避只会成为“懦夫”,遭到唾弃,没有出息。如哥白尼、布鲁诺、诺贝尔、屈原、项羽、司马迁、文天祥、谭嗣同等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材料,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当然最好要注意材料的时代性。

角度二:人生在世当有所畏惧,有所不为,才能走向成功。强调思想上的“畏”和行动中的“不为”。“畏”,有时是一种策略、一种机智、一种胸怀。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一颗正直无私、宽厚谦逊、品行高尚的君子之心,那是纵有千金也不能买到的稀世珍品。注意对“畏”背后原因的深入探究,对“畏”价值的思考。一个人有所敬畏,才能行而安、安而久;才能有所立、有所成;才能尽责,才敢担责;才能保持一身正气,自律于心、律人于行,把持住做事做人的原则和底线。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可以考虑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来组织材料。注意就事论理,揭示所举例子包含的道理,要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自然、生命、规律等我们要“畏”,逆流而上只会成为“一介莽夫”,遭到惩罚。比如蔺相如为了“国家之急”而“畏”廉颇,甚至绕道避而不见,这就是胸怀。一个人的人品、官德之贵在乎敬畏。

角度三:在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勇者时,应当存留一份敬畏之心。可以辩证地看待思想上“畏”和行动中“为”的两面性,也可以选择有一定倾向性的话题作文。无所畏惧,可以让人斗志顽强,树立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信心;同样,有所畏惧可以使人清醒,认真审视自己,然后奔向成功的彼岸。

选材小贴士:这类素材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所提供的材料。一味地“畏”就是一种怯懦,畏首畏尾,终将错失良机;毫不“畏”惧也是一种鲁莽,头脑简单,终将带来遗憾。如意大利一位女科学家独自背上行囊,勇敢无畏地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她走出沙漠的那一刻,双脚跪地,感谢塔克拉玛干沙漠允许她通过。这位女科学家自始至终对沙漠抱着敬畏,这是一种非常虔诚的态度,即使她凭借着自己的勇气与坚持走出了沙漠,却仍要感谢大自然给予她这个机会。

【高分素材】

历史素材:文革时期,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被打成右派,饱受被践踏的痛苦,却毫不畏惧。他在黑暗肮脏的厕所里咀嚼着梦想、吟唱着梦想,硬着骨子从事中国古代服饰工作。十五年来披阅十载,删繁就简,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巨作。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可以用于论证思想上的“无畏”、行动中的“有为”这一观点。但在论证的过程中,要注意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沈从文没有逃避卑鄙者的嘲讽,没有害怕压迫者的盛凌,最终成就了中国古代服饰史料的巨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究其原因,是他坚持心中的信念,即使在困境中也坚持着梦想,毫不畏惧,才为中华崛起的使命树立了一座坚实、硬朗的有所作为的丰碑。

热点素材:据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湖北省教育厅政府采购了320万册《新华字典》,发放给当地中小学生。然而,该批字典中标价格却高于零售价格,更要命的居然是这个版本字典无主编,错漏百出,只是拼凑起来的盗版书。

素材点拨: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论证“人生在世当有所畏惧,有所不为”,这一观点。可以组织一些社会现象成为素材群,来分析本质原因及解决办法,写一篇见解犀利的时评文。盗版不仅侵犯了法律,也没有尊重别人的劳动、知识与创造。人要能修身修到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别人都在做,自己却硬是不做才算到了家。所以在谋划什么事该做的同时,还该有不对的事绝不做的判断与执著。由此还可以联想到我们不能做什么,以拓宽思路。如不能违背心中的信仰,不能违背国家法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正视自己的内心等等。

【素材演练】

一个无所畏惧的

社会是可怕的

佳 桐

无所畏惧,经常被用来描绘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勇者,似乎也需要有这样的风范。孔夫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德国哲学家康德面对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准则,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

两位先哲并非先天胆怯,更非后天无知,而恰恰是超越常人的智慧,让他们多了一份敬畏之心。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最典型的是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过去人们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都得到了理性的解答。但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该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圣的力量。

nlc202309080924

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相比宇宙和自然的无限,人的能力是多么有限,我们对世界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敬畏自然,就是承认我们自身的渺小,正视大自然的神圣。我们还应敬畏生命。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之于他们的家庭、友人和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敬畏生命,就是将人的生命摆在首位,珍视人的自由选择,维护人的发展机会。对生命的敬畏还应包括和我们一样有心跳、有亲情、有痛感与悲戚的其他生灵。我们同样需要敬畏法律、敬畏规则。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

世间需要敬畏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百姓、敬畏科学、敬畏正义。对其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从本质上讲,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信仰之真。当今社会,敬畏已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需不需要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因此,最被敬畏的往往是权势与金钱,但这两样东西最易变幻。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有一些人缺乏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当本该虔诚以敬的东西,都可用权换、用钱买时,这个社会即使堆砌出再多的眼前财富,也必定与真正的文明渐行渐远。

怀敬畏心,虽不排除外在约束,但主要源于内心的自律。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道底线,这是不应突破的最后屏障,是我们必须敬畏的戒尺。无可否认,这条底线现今对许多人来说已经移动,但只要良知未灭,它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仍然起作用。“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就道德层面,一个人可以不做君子,却不可以做小人;可以不忠言逆耳,却不可以奴颜婢膝;可以不襟怀坦荡,却不可以两面三刀;可以不乐善好施,却不可以为非作歹。心存敬畏,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做人底线的不懈坚守。

一个民族在走向自由、民主、开放的同时,不可以没有敬畏。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恰恰是最可畏惧的。假如一切都无禁忌,那么一切都可被毁坏、被打砸、被妖魔化,于是什么房子都敢拆,什么古墓都敢挖,什么数据都敢造假,什么决策都敢拍板,什么官司都敢乱判……这个社会将变得肆无忌惮,也势必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呼唤敬畏,就是呼唤理性,呼唤良如,呼唤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求,但必须有所忌、有所惧,知晓前行又懂得停步,知晓获取又懂得放弃,由这样的公民支撑起的社会才健康、良性而和谐。

【教师评点】

本文先从“无所畏惧”的内涵说起,采用了孔子和德国科学家康德的名言来引出自己对于敬畏的理解,将内涵解说得清楚透彻。接着,文章以宗教徒为例,具体指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敬畏的原因,我们不能无视神圣的力量。文章主体论证部分从正面及反面对比,再次强调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心存敬畏,否则必将与文明渐行渐远。文章最后用排比论证来指出怎样才能心怀敬畏,要做到心怀敬畏需要自律,更需要对做人底线的不懈坚守。

编辑/李跃

篇5:老有所养,难吗四年级作文

在作文课上,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请您开张病假条》。读完后,我不禁感到气愤,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老妇人被儿子接到城里,本以为找到了归宿,晚年可以享享清福,哪成想却成了儿子家的保姆,即使有病在身想休息一下,还需要有病假条的证明的故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儿媳对老妇人这么不孝,她怎不想想,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如果你老了,你的.儿子学你,一样不孝,你会多伤心呀!

在我家里,我爸爸妈妈很孝顺。因为奶奶去世了,爷爷很孤独,爸爸经常抽空带爷爷散心,不让爷爷感到孤单,还给爷爷买了几只鸟,让爷爷养着玩,爷爷从此不再孤独。反而,邻居家的阿姨整天在外面玩,中午晚上回家都吃现成的饭,让他的老婆婆洗衣服,做饭。到去世时却什么都买了,样样齐全,似乎是孝顺的表率,可这都是做给活人看的,你们觉得有用吗?

篇6:有所悟六年级作文

今天晚上,夜色清朗。我读了一本语文书读了中有一篇文章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主要内容是∶张国强给柯岩老师的信,信上说∶“张国强的作文在全国征文比赛中得了奖,县报、市报都有记者来采访张国强。本来是件高兴的事,但是不知怎么的,好朋友忽然和张国强疏远了,有的还不理张国强。张国强想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柯岩老师帮助张国强摆脱困境”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不要骄傲,不要听到一些夸奖,就觉得自己比谁都强,俗话说得好∶“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读了这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我学会了书信的格式,书信的写法。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感受是:不要听到了一些夸奖,就觉得自己比谁都强。我们班里有很多比我优秀的同学,例如:李姗姗、罗卉、丁榕等等。我要学会发现人家的长处与优点,改变自己的短处和缺点。这篇文章最感动是柯岩老师说的话:“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我还做得不是很好,但已经受益匪浅,能够保持平衡的心态,乐趣无穷了。”

这篇课文给了我的启发是:不要骄傲。我想起了几句关于骄傲自大的歇后语和谚语:空棺材出殡---木(目)中无人、瞎子坐上席——目中无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自大不值钱,虚心受人赞;水上漂油花,有油也有限、没有学问的人,处处不忘吹夸自己;长相丑的,时时不忘打扮自己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骄傲是胜利的敌人,努力是成功的朋友等。我想告诉全世界的人不要骄傲自大。我要向何老师学习,要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做一个好学生。

篇7:有所悟六年级作文

一、读拼音,写词语。

màomèi

shūyuǎn

cǎifǎnɡ

jìmò

fēnxī

piāopiāorán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形影 相处

与共 受益

年少 年逾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

2.彼此和好地相处。

3.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4.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5.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

篇8:小学一年级日有所诵

云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虫。

山青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小小的船》 叶圣陶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篇9:三年级日有所诵教案

目标和要求:

1、了解作者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3、理解并掌握其意思

4、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 【作者简介】

1.贾尼•罗大里(Gianni Rodari)1920年生于意大利小镇奥梅尼亚一个面包师家庭里,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童话《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童话集《21加1个童话》、《蓝箭》、《电话里的故事》、《有3个结尾的童话》等,儿童小说《3个小流浪儿》,儿童诗《童谣儿集歌》、《天上和地上的童谣》等,其中《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等已经被译成各种文字在全世界儿童中广为流传,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陪伴全世界的儿童成长。

2.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3.荆轲(?-前227)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被当地称为“荆卿”(或荆叔)。

4.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其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需要什么》

2、男女对读《飞鸟集》

3、教师带读《易水歌》

第二课时

一、教师解释《易水歌》

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注释】 萧萧:指风声。

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出自《史记·刺客列传》里:当 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太子丹和宾客以及荆轲的几个朋友,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直送到易水旁边,今河北易县附近,挥泪诀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

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激起了送行者无比悲愤慷慨的心情。荆轲唱着,头也 不回地走了。给后人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诗句。

二、男女赛读《易水歌》

三、背诵《易水歌》《易水送别》

四、拓展作品

贾尼•罗大里

《假话国历险记》讲述的是一个海盗当上了一个国家的国王,因为嫌海盗的名声难听,就想出了个办法,把字典全部改过:海盗变成了圣人,圣人变成了海盗;面包叫墨水,墨水叫面包;早晨起床说“晚安”,睡前道“你早”„„这个国家只准讲假话,讲真话要坐牢,老百姓给弄得晕头转向,于是发生了各种奇怪的事情。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林中月夜》,感受诗情,陶冶诗心。

2、品读《飞鸟集》,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3、读《垓下歌》与《大风歌》,了解历史人物及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林中月夜》:

只试读一遍,感受其中的静谧、安然。特别是最后,两个叮咚,一快一慢,一短一长,培养诵读的技巧。

二、《飞鸟集》精选

(一):

1、读前谈话:“看,窗外的白杨树。当它是一粒种子的时候,可能会被鸟儿吃 掉,可能会被风吹到水沟里泡得发霉坏掉,可能被小朋友一脚踩破皮儿……但是还好,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当它是小树的时候,可能被风儿吹折,可能被虫子咬伤,可能被冰雪冰坏,可能被雷电击倒。还好,这些事情没有夺去它的生命。现在,它长成这样大的一颗树,我们可以对它说——”孩子们齐读:“我存在,乃是所谓生命的一个永久的奇迹。”

2、读两遍。

3、讨论:你喜欢用声响回答暴风雨的树叶,还是沉默的花儿?

第二课时

一、《飞鸟集》精选

(二):

1、读顺即可。

2、为什么上帝希望我们用花儿酬答他?孩子们沉默。提示:太阳和土地,与花儿有什么关系?

二、《垓下歌》与《大风歌》:孩子们知道其人,不清楚其事。故事的讲述让诗意易于理解。

1、范读后学生初读,纠正字音。简述项羽和刘邦的故事。“举鼎”、“鸿门宴”、“四面楚歌”。

2、诵读。注意“兮”字长音。

3、你觉得刘邦和项羽谁最棒?齐诵。后期补充:

复习一年级讲过的故事《共工触山》,理解项羽其人。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瓢虫卖大头针》,感受动物之间的乐趣 2.品读《飞鸟集》,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3.有节奏地诵读古诗,感受田园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瓢虫卖大头针》

一、谈话

今天又两只瓢虫和一只刺猬他们发生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把这诗读一读。

二、新课

《瓢虫卖大头针》 两只瓢虫 蹲在水沟边 向刺猬兜售大头针

刺猬们哈哈大笑 笑的合不拢嘴巴: “你们,可真是蠢到家啦!你们睁大双眼看看,大头针就插满我们一身哪!” 提问:

1.从诗中你能知道了发生什么事吗? 2.你们觉得两只瓢虫怎么样? 3.你们觉得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4.让学生男、女分读 5.齐读

三、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飞鸟集》、《莲花坞》、《小长干曲》

一、会读《飞鸟集》

1、自读《飞鸟集》精选,圈出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正音:喑(yin)哑、伴侣(lu)

二、结合“赏析”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1、大地用绿树来传达渴望,是怎样的一种渴望?

2、云儿为什么愿为一只鸟?鸟儿为什么愿为一朵云?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3、说说你对诗中的“小草”有什么样的看法?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齐读《飞鸟集》

四、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五、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六、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律(二/三停顿)

七、回忆学过的王维的诗。

《画》《鹿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两首古诗。2.品读《飞鸟集》,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3.朗读《斑马》,感受诗中的童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读诗歌《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2、讨论、简析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木末:指例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问,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3、讨论:本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小结:这首诗写景以动衬静,显得山林越发清幽。用“发”、“开”、“落”等动词写花开花落,很自然,山林的幽静气氛就表现出来了。花自开自落,诗人的寂寞之意与淡泊之情寓于诗中。

5、结合注释,理解《夜下征虏亭》 :诗中写了怎样的情景?

6、背诵这两首小诗。

第二课时

一、会读《飞鸟集》

1、自读《飞鸟集》精选,圈出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正音:损辱(ru)

二、结合“赏析”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1、诗中把“生命”比作什么?又把“死亡”比作什么?

2、尘土用“花朵”来报答受到的损辱,你想对尘土说些什么?

3、花与果实的对话,让你感受到了花和果实怎样的关系?

4、为什么说“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

三、男女合作读《飞鸟集》、齐读《飞鸟集》

四、读《斑马》

1、自读《斑马》,划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

2、奇特的斑马还能让你想到什么呢?

3、用快乐的心情一起读读这首充满奇妙想象的诗歌。

五、简介作者:马尔夏克。

苏联俄罗斯诗人。沃罗涅什人。生于工匠家庭。1912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深造。著有抒情诗、儿童诗、讽刺诗、剧本等。早年的诗作曾受到高尔基的重视。1920年组织和领导“儿童城”及其附设儿童剧院的工作。1924至1925年主办儿童杂志《新鲁滨孙》。高尔基曾称他为“我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卫国战争期间同漫画家库克雷尼克赛合作创作宣传诗画。曾获1942、1946、1949、1951斯大林奖金。《抒情诗选》(1962)获1963列宁奖金。

六、推荐阅读马尔夏克作品:《火灾》、《邮局》、《无名英雄的故事》、《军邮》、《真真假假》、《一年四季》。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蜗牛》,感受动物世界的奇趣 2.品读《飞鸟集》,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3.有节奏地诵读古诗,感受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在音乐《蜗牛与黄鹂》中开始上课,读诗歌《蜗牛》

1、孩子们自己读,自己感悟,把自己的想法先和周围孩子说说,再全班交流。

2、同桌互读,互相指导,说说别人什么地方读的好。

3、你理解的小蜗牛有什么希望?

4、你认为小蜗牛生活在什么地方最好,你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小蜗牛爬得更快。

5、全班分男女读。

二、想象动物的愿望

1、除了蜗牛,你认为还有哪些小动物很弱小?(蚂蚁、蚯蚓、壁虎„„)为什么你这么认为?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

2、假如他们能说话,他们会说出自己什么样的愿望?

三、初读《飞鸟集》: 1.学生齐读这四则小诗; 2.学生自由读背这四则小诗;

3.抽学生背诵这些小诗,比赛谁背得更多(奖励)。

四、讨论理解各则小诗的哲理: 1.学生齐读“赏析”;

2.这里说“强烈的对照”,大家能否找到诗中的对照物? 3.学生分组讨论理解各则小诗所蕴含的哲理; 4.抽各组学生谈他们的理解,教师指导补充:(1)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

——树根对泥土来说就像树的树枝,为泥土增添光彩;“枝是空中的根”与“根是地下的枝”作为比较,意思相同,互相映衬。

(2)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披了灿烂的裙裾。

——泰戈尔在一个人感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时,他的头脑会很像样的膨胀起来,忘乎所以,妄自尊大。

第二课时

一、学习思乡诗。

1、谈话引入,激发感情。

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看看诗人是怎样在诗歌中表达自己思乡之情的。

2、学习古诗。

教师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西过渭州①见渭水思秦川②

(唐)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③。凭④添两行泪,寄向故园⑤流

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与高适齐名。曾两度出塞,远至轮台(现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北米泉县),后回京城做官,官至嘉州刺史。作品有《岑嘉州集》。

注释:①渭州:唐代州名,治所在襄武(今甘肃陇西南),渭水流经这里。②秦川:关中,指今陕西省中部地区。③雍州:这里京城长安。④凭:任凭。此处当解作“请”。⑤故园:岑参有家园在长安杜陵,所以称这里为“故园“。

诗意:渭水啊,你日夜向东奔流,什么时候才能到京城长安呢?请你带上我这两行思乡之泪,随着你的浩浩清流,一起流向秦川,流向我那可爱的故园吧!

3、学生交流,深化感情。

提问:同学们,在你学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学生汇报交流。

4、拓展提高,升华感情。

a.不仅古人有思乡之情,现代人也有,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就在他著名的诗歌《乡愁》中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让我们来看看吧!b.播放《乡愁》朗读视频。学生欣赏。

c.听后出示诗歌 《乡愁》。指名读,每读一节,讨论:诗中分别写了诗人在什么时候,对谁的思念?

d.小结:思乡是什么?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对亲人的那份牵挂,是游子对故乡的那份思念之情,更是海内外赤子对祖国的那份挚爱。

二、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课外继续搜集古今中外思乡的诗歌和名句,做成手抄报,过一段时间我们在班级做个展览,并比一比谁做得好。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两首古诗。2.品读《飞鸟集》,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3.朗读《池塘》,感受诗中的童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品读《书事》

1、自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2、指名读,正音:慵(yong),齐读。

3、品析: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景物中含有一种(生动活泼)的感情色彩。B.“书事”是随手写下身边的(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感情欲扬后抑,由(平淡)到(活

泼)。

C.小诗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人对苍台的(幽静)和苍台对人的(欣喜)4.有感情地读诗。

二、读《华子冈》 1、作者简介:

裴迪是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一,是王维最好的朋友。后来,王维隐居于蓝田(今属陕西)辋川,与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辋川别墅有华子岗、竹里馆、鹿柴等名胜多处,王维与裴迪各赋五言绝句二十首,互为唱和,以歌咏其优美景色。《华子岗》即是其中之一。2、自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3、说说你从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想象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4、教师简析:

作者并没有工细地刻镂华子岗的景物,而是着重从听觉、视觉、触觉几方面去摄取最能表现自己情趣的景象,把感情融入到景色之中,笔墨疏淡,蕴含丰富,具有一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神韵。王士祯说,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带经堂诗话》)。所谓“入禅”,也是指自然,有天趣,有神韵。这首《华子岗》正代表了辋川绝句的共同风格。5、带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

三、背诵古诗。

四、教师讲述王维和裴迪的友情。

五、作业:

课外搜集两人的诗作,交流。

第二课时

一、读《飞鸟集》

二、初读《飞鸟集》:

1.学生齐读这三则小诗; 2.学生自由读背这三则小诗;

3.抽学生背诵这些小诗,比赛谁背得更多(奖励)。

三、讨论理解各则小诗的哲理: 1.学生齐读“赏析”;

2.这里说“强烈的对照”,大家能否找到诗中的对照物? 3.学生分组讨论理解各则小诗所蕴含的哲理; 4.抽各组学生谈他们的理解,教师指导补充:

(1)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是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是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真挚诚恳的人,对一切都怀着感恩的心,骄傲自大的人,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2)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面了

——没有一个人能在处理问题上很完美,我们总是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教训使我们变的更加成熟,使我们在处理问题上能有更出色的想法和经验.我们都知道许多成功者都是经历了无数的失败的考验!最终才成功的做成某一件事,所以要想成功,必须在失败中找原因,虽然犯错,但这种错误的想法是你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只有不断认识错误,才能更加完善自己的思维,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四、读《池塘》

1、自读诗歌,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

2、和同桌交流自己喜欢诗句的理由,再两人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3、齐读全诗。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两首古诗。2.品读《飞鸟集》,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3.朗读《捞月网》,感受诗中的童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和煦的阳关洒满了教室,新的一天又来到了,同学们,露出你们灿烂的笑容,让我们一起用美妙、动听的声音一起来晨诵好吗?

二、学习新诗《捞月网》。

三、认读并整体感悟:

(1)同学们自己读这首诗。要求:放开声音,用你最好听的声音,读准每个字、每个词。

(2)指名读整首诗。要求:正确、流利。(3)指导个别读,要求读出你自己的特点。(4)比读:小组读、分男女生读等。(5)齐读。

四、迁移拓展。

(1)想朋友们,你能模仿着写一写吗?(2)交流朗读。

五、读《飞鸟集》精选,感受大自然中蕴含的哲理。

六、比较两古诗的异同:同是以“大雁”为题材,异:《闻雁》借雁抒思乡之情;《水宿闻雁》以雁引起孤寂之情。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八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两首古诗。2.品读《飞鸟集》,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3.朗读《林中月夜》,感受林子里的夜晚是如此宁静美丽。教学过程:

一、谈话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让我们用动听的声音和着优美的诗歌与黎明共舞吧!

二、品读《林中月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诗歌,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

3、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歌。

4、听着听着,你听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听到这些声音的?

5、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把美丽的画面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自由读,同桌互读。

6、总结: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三、读《飞鸟集精选》:感受向日葵的傲慢、太阳的宽厚温柔,体会为人谦虚、宽厚,才能受世人敬重。

四、读古诗:两首诗都是写女主人公的情思。但《玉阶怨》较《赋得自君之出矣》更含蓄。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九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两首古诗。2.品读《飞鸟集》,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3.朗读《磨刀石》,感受夜晚的天空是如此美妙。教学过程:

一、品读《磨刀石》

1、自读诗歌:找出诗中的比喻,说说自己的体会。

2、和同桌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3、你们觉得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4、让学生男、女分读

5、齐读

三、读《飞鸟集精选》

1、自读诗句,和同桌说说自己的体会。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四、读古诗。

1、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诗歌的背景是怎样的呢?诗中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2、读《从军行》,体会诗中“惊”字的传神:细腻地表达了将士们身照汉月,耳听胡风的特殊感受,为下面思归不得做好了铺垫。

3、老师总结边塞诗的特点。

4、回顾读过的边塞诗。

5、有感情地齐读两首边塞诗。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十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两首古诗。2.品读《飞鸟集》,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3.朗读《藏好了吗》,感受诗中的童趣。

一、学习童诗《藏好了吗》。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日都做哪些游戏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藏好了吗》。

2、出示诗、欣赏诗

这是一首写的非常优美、活泼的小诗,请听老师朗诵一遍

3、诵读

师:大家想不想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4、同学带感受去读

(1)师:同学们,从这首诗中,你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调皮、贪玩的孩子们)

(2)这些孩子们都躲在了什么地方?尝试用朗读表现出孩子们的活泼、可爱。可自由读、齐读、分组读等

二、仿诗编诗

1、师:亲爱的同学们,调皮的孩子们还会躲到哪些地方呢?

2、学生想象,模仿小诗进行创编小诗。(同桌互说——指名交流)

3、加入自编小诗,男女生合作朗读。

四、读《飞鸟集精选》,感受泰戈尔笔下的“诗歌的美”。

五、读古诗《题西施石》、《三闾庙》,了解古人西施与屈原。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十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两首古诗。2.品读《飞鸟集》,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3.朗读《秋叶飘飘》,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诗《秋叶飘飘》。

《秋叶飘飘》

秋叶飘飘,秋叶飘飘,像什么?

像那蝴蝶在舞蹈。

秋叶飘飘,秋叶飘飘,像什么?

像那飞翔的小鸟。

秋叶飘飘,秋叶飘飘,像什么?

像那丰收的喜报。

1、出示新诗,自由、大声地朗读,把新诗读熟、读通顺。

2、分组分节朗读,进行评议。

3、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点什么呢? 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给大家诵读一下好吗? 指名朗读,师适时进行指导,学生评价。

4、你们喜欢秋天吗?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让我们分角色合作诵读这首诗吧。男女生分读、齐读,分排、分列朗读。

二、小练笔。

1、如果这首诗稍微改动一下,就可以变成自己的诗了。

2、出示这样一小节诗:

秋叶飘飘,秋叶飘飘,像什么?

像那______在______。

3、有感情的朗读自己的诗。

三、读《飞鸟集精选》,讨论:花、果、叶不同的象征意义。

四、读古诗《送朱大入秦》、《答陆澧》,体会诗中的友情。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十二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两首古诗。2.品读《飞鸟集》,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3.朗读《相信自己》,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树立自己信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去拼搏才能胜利,总是在鼓舞自己,要成功就得努力,热血在赛场沸腾,巨人在东方升起,相信自己,这是零点乐队唱的一首歌《相信自己》,播放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汪国真的一首诗《相信自己》。

二、新授诗《相信自己》

1、出示新诗

师:这首诗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听老师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吧。

相信自己

——汪国真

相信上帝

不如相信自己。

全能的上帝,没有奇迹。

仁慈的上帝,从不给予。

上帝是上帝,自己是自己。

如果非要我相信上帝,那么我相信,上帝就是----我!

我----就是自己!

2、范读,生自由读,个别读,指导,评,齐读,分读,师生分读。

3、交流感悟:要相信自己,要靠自己的努力。

4、再读体会。

5、教师小结。

三、读《飞鸟集精选》,感受诗中的道理:不追求虚荣,朴实无华的人生最美。

四、读古诗《碧涧驿晓思》、《汾上惊秋》,感受寓情于景的诗韵。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十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两首古诗。2.品读《飞鸟集》,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3.朗读《一年的蔬菜》,知道平时常吃的蔬菜有哪些。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每天都可以吃到可口的饭菜,那你们都喜欢吃什么菜呢?(生说)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你们知道这些蔬菜都是什么时候长的吗?今天就来学习一首蔬菜的诗歌《一年里的蔬菜》:

二、导入新诗的学习

一年里的蔬菜

一月菠菜才发青。

二月栽的羊角葱。

三月芹菜出了地。

四月竹笋出圪莛。

五月黄瓜大街卖。

六月葫芦弯似弓。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说说自己没有读懂的句子?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还知道什么蔬菜在什么时候吃?

4、感情朗读。(变换多种形式朗读)

三、升华主题,仿写诗歌 小提示:

春季(三、四、五月):辣椒、青椒、洋葱、豌豆、莴苣、韭菜。

夏季(六、七、八月):丝瓜、苦瓜、冬瓜、菜豆、茭白、洋葱、黄瓜、南瓜、空心菜、西红柿、卷心菜、茄子。

秋季(九、十、十一月):莲藕、冬瓜、豇豆、豆角、山药、白菜、扁豆。

七月茄子头向下。

八月蓁椒满树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

十月萝卜上秤称。

十一月白菜家家有。

十二月蒜苗人人称。

冬季(十二、一、二):卷心菜、白菜、洋葱、胡萝卜、萝卜、芹菜、菠菜、球菜

仿写的格式:

一月()像个球。二月()地里藏。

三月辣椒()。四月豌豆像()。

五月()去皮吃。六月()细又长。

七月()长疙瘩。八月西红柿()。

九月()水里藏。十月豇豆()。

十一月()。十二月()。

四、读《飞鸟集精选》,感悟诗中哲理,教育学生要拥有太阳般宽广温厚的胸怀。

五、读古诗《瀑布》、《咏风》:感受诗人写景之传神。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十四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忆江南》。2.品读《飞鸟集》,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3.朗读《进城怎么走法》,感受童诗中简单、平实的美和情趣。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出示诗与词,学生自读。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3、教师介绍词。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 旧曾 谙 红胜火 忆江南

好:美好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

忆:想念、想起

3、师:江南的景色真的那么迷人吗?请你找一找最能反映这特点的句子。

4、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欣赏《忆江南》歌曲,学生跟着打拍子。

七、读童诗《进城怎么走法》:生自由读,个别读,指导,评,齐读。

八、读《飞鸟集精选》,感受诗中对爱、对童年本真的歌唱,它仿佛美丽的天籁,净化人们疲惫的心灵,呼唤人们共同回归爱与童心。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十五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沁园春*雪》,感受冰雪形象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及对毛泽东的敬佩之情。

2.品读《飞鸟集》,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3.朗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感受爱心的美好。教学过程:

一、出示《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请自由的读一读,读准每个字音。

2、正音:分(fèn)娆(ráo)数(shǔ)汗(hán)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3、范读全词,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4、学生齐读一遍。

5、师: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学生讨论:上下两阕分别写什么?

师总结: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

四、研读全词

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

2、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用怎样的语气把它读出来?

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词中议论了哪些人?

4、“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指名朗读,评析整首词的语言特色

7、齐读这首词两遍(师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

五、想象写作:描写雪景

六、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你想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送去些什么呢?

七、读《飞鸟集精选》:

1、师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2、师结合诗句讲解蕴含的哲理。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十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两首古诗。2.品读《飞鸟集》,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3.朗读《小花的信念》,学习小花的精神,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生活中遇到麻烦和挫折。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诗

出示小诗《小花的信念》

在山石组成的路上 浮起一片小花 她们用金黄的微笑 来回报石头的冷遇 她们相信 最后,石头也会发芽 也会粗糙地微笑 在阳光和树影间 露出善良的牙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2、同桌互读互听,老师相信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下来的!

3、指名读,随机纠正。

4、分男女生读,然后全班齐读。

三、再读感悟

1、读中感悟,培养想象。

(1)小朋友们,路上的小花美吗?你从哪儿看出来?

(2)小花遇到石头怎样的冷漠?心里会怎么想?如果你就是小花,会说些什么?(3)小朋友们,你喜欢路边的小花吗?为什么?(4)谁来说说小花就像我们身边的哪些同学?

2、诵读全诗,整体回顾。

四、总结延伸

1、齐读诗歌

2、小朋友们,我们可能会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麻烦和挫折,但要像小花一样勇敢地面对,相信所有的难题都会迎仞而解。

3、让我们也来仿写一首诗歌吧!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写写,如:《小草的信念》。

五、品悟《飞鸟集精选》,感受诗中通过“水”与“棒槌”的对比,揭示的真正的美好与力量:说说你读过的相关的文章或诗句。

六、读古诗《题竹林寺》和《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读出诗中对朋友的怀念和牵挂,读出诗中流露的伤感情绪。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十七单元教案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2、根据老师的提示,创编诗歌。教学过程:

一、出示新诗《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金 波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 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 飘到广场上,去堆胖雪人,望着你笑眯眯? 亲亲她,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二、熟读全诗

1、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生自由朗读

2、能读下来的举手,请放声朗读一遍。

3、谁想为大家读一读?指名朗读。师适时指导让学生读准确。男女生分读。

4、齐读

三、总结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十八单元教案

《太阳的话》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太阳的话》

2、能够感受阳光的温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生命蓬勃向上的气息。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出示一个太阳(欣赏)

引言:同学们知道太阳作用吗?是阿太阳使草木生长,使万物繁衍。有了太阳,世界才有了风雪雨露,草木鸟兽,世界才有了光明和温暖。太阳正在敲响你的门窗,你期盼的亮光与温暖已经到来,还等什么呢?快快打开窗子和房门吧!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感受阳光的温暖。

二、新课

1.出示《太阳的话》一诗 2.诵读

(1)初读、感知诗歌(学生自由读)《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快起来,快起来,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2)诵读、品味诗歌(A)听,太阳在召唤大家呢!课件:小屋子里有个小朋友在睡觉,阳光已经照在了窗子上,此时响起配乐朗读第一节诗。(B)读第二节诗

a.太阳在召唤你,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b.嗯,你想对了,太阳确实给咱们带礼物来啦!快轻轻地读读第二节诗,看你能找到什么礼物。

c.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朗诵。(C).读第三节诗

a.太阳把一个五彩的世界带给了我们,还等什么呢?快快迎接她的到来吧!课件:阳光洒满大地,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阳光在小朋友的耳边轻声呼唤。配乐朗读第三节诗。

b.同桌互读。老师与学生一起读。师:太阳无私地把花束、香气、亮光、温暖和露水送给人们,让人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身体到内心切身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齐读第四节诗。

(D)自由读,分角色读,指名读,评价。

师:同学们,太阳这个温暖的使者,把无限的光明无私地奉献给人类,正是有了太阳的无私奉献,我们的生活才会这么美好。因而作者写这首诗意在唤起我们珍视生命,追求光明,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太阳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我们大家。来,带着你现在的体会再读这首诗。

师:同学们,踏着晨光我们走进校园,用优美的诗歌开启我们崭新的一天,在晨诵即将结束的时候,祝愿我们一天的生活快乐、幸福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十九单元教案

《朋友》

教学目标:(1)、能让学生大胆地熟读诗歌《朋友》。

(2)、能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师:同学们,新的一天又来到了,露出你们灿烂的笑脸,让我们一起用最美妙、最动听的声音一起起来晨诵好吗?

二、诵读新诗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首新诗题目叫做《朋友》。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谁先来说一说你对朋友的理解?(什么是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怎么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钱万成的诗歌《朋友》。2.诵读诗歌:

(1)请同学们自己,自由的大声朗读,注意把诗歌读通读准。

(2)师生对读(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这首诗,这样吧!我们一人一段轮着读,第一段老师先读)

(3)再指名对读(还有谁想读,请你请一位朋友和你一起读)(4)男女生对读(接下来我们这样读)

在这首诗里告诉我们朋友间的关系不应该像影子朋友和鞋子朋友那样,而应该像小马朋友、小树朋友、镜子朋友和星星朋友那样真诚和坦荡。

3、送诗

(1)、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是朋友的的鼓励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开心的时候我们与朋友共同分享快乐,千里难寻是朋友,让我们为自己最好的朋友送上一首诗吧!同学们可以选其中一小节来送给你的朋友。(2)老师送诗

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集体,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你的好伙伴,对吗?今天老师就要把这首诗送给你们。

4、起立齐诵《朋友》

上一篇: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论文下一篇:商业计划书有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