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第二课时导学案

2024-04-10

草第二课时导学案(精选7篇)

篇1:草第二课时导学案

石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导学案(7)制定人:杨先东审核人:张蓓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评价

【学习目的】

1.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分析鲁四老爷、鲁四婶、柳妈等人物形象,理解次要人物与主人公命运的关系。

【学习重点】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人物形象分析。

【学习难点】次要人物与主人公命运的关系的理解

【学法指导】圈点旁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圈点旁注)

1.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阅读课文,勾画相关文字,思考其作用。

1)自然环境“四场飞雪”:

2)社会环境:

“鲁镇”世界:

“祝福”情景:

鲁四老爷的书房:

鲁镇的人们:

2.精读描写鲁四老爷、鲁四婶、柳妈等人的文段,思考这些人物性格特点。

二、合作探究

1.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的性格特点?他与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有何关联?

3.小说如何描写鲁四婶的?她与祥林嫂的死亡有着怎样的关系?

4.柳妈和祥林嫂同是旧社会的受害者,在祥林嫂走向末路的过程中她有无责任?

三、交流展示,互相评判。

四、学生集中问题,教师点拨。

五、练习与检测

1.找出描写祥林嫂的文段读一读,理解其作用。

2.理解“我”在文中的角色及作用。

六、小结与反思:

篇2:草第二课时导学案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一、自主学习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2.翻译下列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二、合作探究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写出陋室的什么特点?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与写作者的陋室有什么关系?

5.引用孔子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三、课堂检测

1.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2.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__________,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__________。

4.这篇铭文通过赞扬 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 、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文章的这种写法叫 __________。

篇3:草第二课时导学案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生分析萨拉热窝事件的史料,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重点和难点】

(1)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学法引导】

理解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 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具】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学生分析萨拉热窝事件的史料,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基础学习

1.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核心是德国。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核心是英国。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3.时间:1914年7月———1918年11月。

4.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 (史称“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 (新式武器坦克的最先使用)

5.结果:1918年德国战败投降, 同盟国失败。

6.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7.特点:历时长、范围广、参与国多、破坏性大。

8.影响: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 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三、合作交流

小组内讨论交流, 班内展示。

四、析疑解难

谁说得更有道理?甲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乙说:“不一定。在战争中, 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 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首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 觊觎全球, 争霸世界,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次, 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 维护民族独立,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 但并不能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五、达标检测

(一) 选择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是在 (C)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初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B) A.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3.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是 (A)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C.欧洲共同体和七十七国集团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4.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 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C)

A.莱克星顿和莱克星顿枪声B.萨拉热窝和萨拉热窝事件C.巴尔干半岛和萨拉热窝事件

D.巴尔干半岛和奥匈帝国向萨尔维亚宣战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 (C) A.俄国“二月革命”爆发

B.奥匈帝国瓦解C.德国宣布投降

D、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

(二) 阅读探究

材料一、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 在战后应该审判的就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 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 应该表扬。

1.“这把枪”代指什么事件?“一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2.材料二中关于战争中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对, 因为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间的掠夺战争。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 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以史为鉴, 珍爱和平, 远离战争。

六、课外学习

篇4:《触摸春天》第二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盲童对生命的珍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盲童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学准备: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学生:实践作业:做一次盲童,写一篇日记(字数不限)。

学生探究目标:

1、文中哪些地方在讲述着奇迹?批注,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出来。

2、了解残疾人热爱生活的事例,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

课前:班长带领全班背诵关于春天的古诗:

学生探究,教师点拨。(30分钟)

(组一)展示“奇迹”一 :流连花间(4分钟)

组长:我们组汇报的“奇迹”出现在这里: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1、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安静演绎的奇迹。

2、谈谈“奇”在哪里。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迹发生?

4、还有什么疑惑?

(组二)的代表补充说,补充读。

组长随机板书“流连花间”

齐:我们组汇报完毕。

师小结过渡:双目失明的安静能在花丛中自如地穿梭,在花间流连,并把

手准确的伸向月季花,这真是!(生接)

(组三)展示“奇迹”二 :拢住蝴蝶(6分钟)

组长:我们组找到的奇迹出现在这里: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手指尖扑腾,安静的脸上充

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1、读,或多人合作读。

2、随机板书“拢住蝴蝶”。

4、谈谈哪些词语突出这是个“奇迹”。

5、有感情地读,并邀请其他组同学与本组成员比赛读。

(组四)与组三同学比赛读。

齐:我们组展示完毕。

师随机介入:如果把你自己想象成安静,你会体验得更深刻!(播放音乐)请大家静静地,再静静地闭上眼睛,现在你就是盲女孩安静,打开想象的翅膀,随着安静一起去体验体验。你的手指悄然合拢,呀!竟然拢住了一只小生命,两片薄薄的丝绒般的叶片不住地扇动着,软软的,痒痒的,是那只小生命在你的手指中不住地扑腾着„„

睁开眼睛,你以前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安静以前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现在明白了„„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段话。请看屏幕——(屏幕中的“你”变成了“我”)

学生个性读,师介入点评,提醒读出安静轻悄的动作、激动的心情。

师小结过渡:谢谢你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深情朗读,你们也在创造着自己的奇迹!文中还有别的奇迹吗?

(组五)展示“奇迹”三 :张望蝴蝶(5分钟)

组长:我们小组认为在这句话中,安静也在演绎着奇迹!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参考做法:

1、感情朗读,组长随机板书“张望蝴蝶”

2、质疑。如:为什么盲童安静可以“张望”,用什么“张望”?

师: 海伦凯勒曾说:“人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视觉,那可能看的更真实,那就是用心看世界。”安静虽然双目失明,但他的心灵窗户没有关闭,她用她的全部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

3、谈谈安静除了看到飞舞的蝴蝶,还看到什么。

师:安静虽然看不见,却用她的心看到了缤纷的世界,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

吗?

师:安静抓到蝴蝶又放飞了蝴蝶,她抓到的其实不仅仅是一只蝴蝶,还是什

么?她放飞也不仅仅是一只蝴蝶,还是什么?

张海迪的话:就算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师小结过渡:安静用心创造了奇迹!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安静这样创

造美好生活的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样的人?

(组六)拓展延伸(5分钟)

组长:我们组找到了一些残疾人热爱生活的故事。

(学生把自己查找的资料概括成一句话,例如例1、2、3那样)

例1:贝多芬双耳失聪可仍能弹出美妙的乐曲。

例2:张海迪高位截瘫却掌握四种语言,被誉为“当代保尔”。

例3:霍金用他的物理征服了全世界。

师补充资料,媒体出示邰丽华等人的资料,并欣赏《千手观音》的片段。组长:刚才我们都在交流残疾人的例子,其实,还有许多身体健全的人也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生5:随着资料感慨:是啊,他们都有生活的权利,他们都可以创造一个属

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生6:看了我们小组刚才的展示,请同学们看看这个括号中都可以填上谁?

可以填上哪些人?(组长出示ppt):

()有生活的权利,()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如学生答不出来,教师提示看资料或联系生活回答:安静、张海迪、工人、学生……

师:无论你是健康还是残疾,无论你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这个括号里可以填上他,你,我,可以填上每一个人。这也是安静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师介入:再读,让我们的声音飞遍每一个角落,让所有的人都能听到安静告

诉我们的道理。

齐:我们组汇报完毕。

师小结过渡:是啊,美丽的生活自己创造,我深有感触。你们一定也受到了

不少启发。请随着轻松的音乐聆听组的心灵之声。

(组六)畅谈收获(3分钟)

组长:我们组汇报学完本文的收获。

例1:我很庆幸自己不是一名残疾人,可以自由触摸春天。

例2: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生命。

„„

生6: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或者想对文中的安静说些什么?我们来一起

分享一下吧!(其他组同学补充)

你认为安静时怎样的一个女孩?热爱生活

我们组汇报完毕。

如时间允许,师问:对于本文,同学们还有什么疑惑?

篇5:《项羽本纪》导学案第二课时答案

二、合作探究

1、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2、提示: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意识到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他惊慌失措,却又无计可施,只好借酒浇愁。在这时,项羽想到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战争,也不是事业,他想到的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热泪滚滚,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这个盖世英雄此时显得过于儿女情长了。

3、明确:(1)用了夸张手法,显示项羽威猛如画。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极为相似。(2)巨鹿之战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本段用了正面描写手法,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两场战争,作者运用不同手法刻画了项羽的性格特点。项羽不仅有叱咤风云、勇猛善战的一面,他还有儿女情长、重情重义的一面。

三、拓展提升

赏析:虞姬之歌,文字极为浅易,但是却充满了真情。“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是叙说形势,看似平常得很,——这是设计的平川,接着是平川之上的奇峰突起,“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对“虞兮虞兮奈若何”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的回答。从字面看这是对偶,“大王”对“贱妾”,“意气尽”对“何聊生”,这样的组织对偶,实际是旗帜鲜明地将自身与项羽的生死联在了一起。“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大王得意时,我紧随大王,大王现在失败了,我也绝不能苟活,更不能落人敌手。文字虽然平易,却闪出爱的晶莹。这首歌的动人,还在于唱歌之后。虞姬的歌是回答项羽的问,而她自己的歌收尾也是一个问号。“贱妾何聊生”是回答,又是反问,其实态度是明明白白的,是不需要回答的。这更是设问,让人怦然心跳的,就是自问自答的那一答:唱完之后,她自刎了,用自刎回答了以心爱着的英雄,用自刎完成了一首诗的句号。后来,有了传说:有一种美丽的花,那花鲜红鲜红的,那花就叫虞美人。美丽的虞姬死了,死得很美丽,虞姬的歌停了,在使用电脑的今天,仍有声音。《垓下歌》与美丽的虞姬之歌,是关于爱情与生命的最严肃的歌,所以读《垓下歌》不可不读虞姬之歌。《垓下歌》和虞姬之歌是在生命将存将无时唱出来的,所以读这两首歌不可不读其前后背景——背景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虞姬的歌就说明了这一点,这首歌,如果没有前后的背景是看不出来什么的。

四、课堂检测

篇6:草第二课时导学案

主备: 审核:

第二课时 《春望》 课 前 自 学

一、自学导航

【写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二、课前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⑴白头搔更短 搔()

⑵浑欲不胜簪 簪()⑶家书抵万金 抵()

2、写准下列横线字的字形

⑴感时花 泪 ⑵ 火连三月 ⑶国破山 在

3、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浑欲不胜簪 浑: 簪:

三、朗读课文

1、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2、指名朗读,互相评议。

3、师生同读,读出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四、赏析《春望》

1.参照注释,理解诗意。——自主学习【学习提示】

⑴诗歌首联写了那几个形象?

⑵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的一组画面?

⑶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我的疑惑:

2、比较两首诗风格的异同 ⑴学生齐背《望岳》《春望》。⑵请学生辨析两首诗的风格。

思考:《春望》与《望岳》比较,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来归纳:

《春望》

《望岳》

篇7:草第二课时导学案

●中学地理导学案应用模式分析

新课改要求在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变革学与教的方式,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 并强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目前, 中学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利用“导学案”来实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所谓导学案是指教师设计的, 以引导学生自学、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知识学习,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设计方案。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既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纠正、总结的作用, 又实现了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环节要围绕导学案进行设计和实施。目前在中学地理教学中, 导学案的典型实施方式有以下两种。

1.课前预习型

此种学案一般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 让学生依据学案的任务完成预习工作,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 掌握学生知识准备情况, 针对具体学情调整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侧重纠正学生错误认识、讲解重、难点问题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此种应用模式适用于区域地理教学, 帮助学生梳理地理事物和现象、分析地理空间位置关系, 增加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记忆效果。

2.课堂探究型

此种学案通常是当堂发给学生,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根据学案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学案中会采用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 如演示观察、绘图说明、小组交流、归纳总结等。通过让学生在课堂进行特定任务的探究和解决, 实现对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培养学生地理感知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地图运用能力、地理阅读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等。该应用模式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注意力、学习兴趣保持和小组协作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

●信息技术支持的中学地理导学案应用优势

1.提供多感官刺激, 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导学案一般以印刷材料为主, 虽然能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上有所帮助, 但是表现形式单一, 如果教师引导不当, 容易变为枯燥的习题, 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信息技术支持的电子导学案, 则可以为学生提供超越文本形式、调动多感官刺激的学习材料。尤其是很多地理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图形、图像来呈现, 如果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 导学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动画、色彩鲜艳的图片、动听形象的声音, 还可以实现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 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学习动机被激发, 从而实现学习效果的优化。

2.提供多种交互方法, 实现因材施教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很难实现“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支持的电子导学案可以帮助教师建构多层次、多途径的自主学习和练习的学习环境。针对同一个教学目标, 可以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任务, 由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 教师则针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困难进行辅导。这样就有效地克服了“教师统一讲, 差生跟不上, 优生吃不饱”的弊病。

3.更好地支持协作与交流

协作与交流是实现课堂探究的基本保证。传统的导学案缺乏支持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交流的有效条件。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 通过网络环境, 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教师可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完成情况, 利用网上论坛、协同编辑软件等信息技术工具开设解决问题与研讨的专题。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讨论, 充分表达与交流, 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提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支持丰富的学习评价形式

导学案具有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功能, 基于信息技术的导学案, 在评价手段上可以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成绩、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实现记录、统计和评价。将多种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工具、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电子档案等有机整合的电子导学案, 可以提供丰富的评价形式、有效的评价效率、全面的评价角度, 这是传统纸质导学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信息技术环境下导学案的应用策略

导学案应用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和问题解决提供一种框架, 一种知识学习的脚手架。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导学案能够促进学习者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 以便学习者能够顺利地解决该复杂问题。所谓“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如何用好导学案进行教学呢?具体教学过程可以千变万化, 但教师需要用一个整体的思维框架 (如下图) 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以地理教学目标为导向, 以学生特征与知识准备为依据, 从地理教学内容出发,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来确定导学案内容及特定的教学过程。

崔登才老师的《中东》这节课是一堂典型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导学案应用教学, 信息技术工具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发挥了不同作用。结合崔老师的教学案例, 下面具体说明导学案应用方式和策略。

1.围绕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容易忽略课标要求,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容易导致目标模糊、难易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任何优质教学的前端分析都离不开教学目标分析, 而课标要求则是教学目标分析的第一步。在崔老师的设计中, 首先明确课标要求, 在此基础上推演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这样就保证了各层级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2.围绕学生知识准备确定导学案应用模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区域地理教学, 但通过学情分析, 崔老师发现该班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地理, 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具有基本的读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导学案应用模式上, 崔老师灵活采用了“课堂探究为主, 兼顾知识掌握”的混合模式。

3.导学案任务难度层层递进

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 导学案的学习任务要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崔老师的设计中既有“填写中东具体地理名称与地理分布”的陈述性知识学习任务, 又设计了“勾画中东地区的范围”这样的培养程序性知识的任务, 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中东国家地理位置的知识来动手操作完成。同时又安排了小组任务和交流展示, 充分激发了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积极性。整个课堂中的任务难度层层递进, 形式丰富, 既关注了个体学习, 又体现了小组协作;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掌握, 又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支持个性化教学评价

本节课导学案最突出的应用特色体现在作业任务保证了个性化评价。通过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功能和ScreenFlow屏幕录制软件, 学生每人都要录制一段对本节课内容的个人总结评述录像, 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学生简单的复制粘贴,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提交录像中的评述流畅程度, 能准确地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做出个性化的评估。

上一篇:乡村夏日的作文下一篇:关于海的声音作文500字

本站热搜